宁夏大学生物教学论总结

时间:2019-05-13 04:3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宁夏大学生物教学论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宁夏大学生物教学论总结》。

第一篇:宁夏大学生物教学论总结

一、生物学教学论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①应用性的理论科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是学科教学论的重要分支

②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边缘学科

2、任务:①研究生物学的教学问题,发展生物学教与学的理论和方法

②掌握有关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具备从事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能力(如:分析教材、设计教案、组织教学等)。

二、学习生物学教学论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2、有助于生命科学素质的培养

3、提高生物教学能力

三、1999年5月,教育部启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001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03年2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四、生物学教学方面的主要变化:

1.教学由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转变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2.教学由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转变为新课程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3.教学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4.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五、现阶段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

1.九年义务教育生物课程目标(见《课程》P4—5)2.普通高中生物课程目标(见《课程》P7—9)

3.生物学能力:是以思维为核心,把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起来,去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和行动的综合表现。

六、教学目标的表述:

1.行为主体:指学习者,即学生。

2.行为内容:由行为动词和对象组成。行为动向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3、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主要说明学生在何种情境下表现行为。

4、行为标准: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七、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4、知识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5、学生认知水平和具体情况

八、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简介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九、教学过程

1、含义: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由教师教和学生学构成的师生双边活动。

2、构成要素:

十、教学过程的实质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信息交流和控制的过程。

1.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2.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3.教养和教育的统一

十一、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

(一)生物学科的特性:

1、特殊性

2、实验性

3、广泛性

4、现代性

(二)中学生物学的教学过程

1、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重视学生进行感性认识的学习过程

3、学会科学思维、掌握生物学概念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生物概念 内涵: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特征

外延:内涵所适应的范围和条件,是生物概念反映的总和

4、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是生物学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

5、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十二、学习的定义: 有机体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及行为的变化

1、课程标准

2、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3、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

十三、分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两大流派: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联结学说—试误学习理论

准备律:学习者对某种刺激的反应与其准备状态有关 练习律: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牢固程度与练习次数有关

效果律:刺激—反应联结的增强或削弱与反应后获得的是奖赏(reward)还是惩罚(punishment)有关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1)学习是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巩固与恢复的过程(2)引起条件学习的基本机制学习得律、泛化和分析 ①习得律:有机体对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系的获得

②泛化:条件反射一旦建立,那些与原来刺激相似的新刺激也能唤起反应 ③分化(辨别):对刺激的差异的不同反应

(三)华生的刺激—反应学说

(1)频因律: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这种行为习惯的形成越快(2)近因律:在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总是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四)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应激性反应:机体由于刺激而被动引发的反应 操作性反应:机体自身主动发生的反应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一)苛勒的学习顿悟说

顿悟:在头脑中突然形成的与解决问题相关的事物各组成要素的完形

(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1.强调学习过程 2.强调直觉思维 3.强调内在动机 4.强调信息提取

(三)奥苏贝尔认知结构同化论

同化:原有知识固定或归属新知识 认知结构:知识经验系统

(四)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学习从属于发展(2)学习是一种能动构建的过程

十四、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六个阶段)

1、动机阶段:引起学生进行、维持学习活动,并导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和兴趣等,通过导入实现。

2、感知和观察阶段:通过感觉器官、知觉器官感知和观察从而获取信息的阶段,是信息输入阶段。

3、理解阶段:是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的阶段。

4、巩固和记忆阶段:在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将经过头脑加工后获得的学习储存或保持在大脑中的过程,知识巩固的过程离不开记忆。通过练习、复习加强巩固。

5、应用阶段:将经过加工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提取出来的阶段,是信息输出的过程。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只有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通过应用可获得反馈信息,从而对学习进行调整。

6、想象和创造:学习过程的升华,需对获得的信息进行高度概括加工。

十五、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为实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十六、教学方法的种类:根据信息载体不同分类: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法、谈话法

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 直观手段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

十七、讲授法的优缺点及要求:

1、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传授知识的方法 1.2 优缺点 优点

缺点

1.3 要求: ①严密科学性,高度的思想性 ②注重系统性和条理性 ③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④深入浅出,难易得当

⑤激发学生思维,集中注意力 ⑥语言要有感染力

2、问题法:老师设计好问题,在适当时提出,检查和了解学生掌握

2.1 方式 提问: 目的:获取反馈信息

过程:①引入阶段 ②陈述阶段 ③介入阶段 ④评价阶段

设问:老师提出问题,不要求学生回答,自问自答的一种问题方式。

作用: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

反问:当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并不从正面直接回答,而是抓住问题关键,反过来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方式。

追问: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老师针对答案中的问题或不足,从正面或反面提出问题,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获得系统、全面的知识。

十八、探究式教学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十九、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目标:

概念: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目标:①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究的体验 ②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③学会分享与交流合作

④培养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 ⑤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 ⑥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备,尝试相关知识综合运用

二十、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1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的要求

3教学媒体

4学生实际水平

5学校环境和设备 二

十一、直观教学的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的生物、标本等直接的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以及展示挂图、模型等间接的直观教具,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以及情感体验的教学方法。

二十二、生物学直观手段的类型及其作用

(一)直观手段的类型: 直接直观:活体和实物、标本、生物学实验、人为环境

间接直观:挂图、模型黑板画、幻灯片、教学电影、录象、课件等 语言文字直观:(用语言文字描述、唤起学生对以往经验的回忆)语言、板书

(二)各种直观手段的作用及优缺点:

1、活体(或实物)作用:使学生直接观察到生物的形态、结构、大小、颜色、生活习性、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

优点:形象逼真,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缺点:(1)受时间、空间限制(2)有些活体在课堂上不易控制

2、标本 作用:(1)真实反映生物的形态、结构等特征,但不能把动态特征反映出来。

(2)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看到在自然界很长时间才能看到的现象。(3)能使学生观察到平时见不到的生物或现象。

优点:(1)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便于观察。(2)可长时间陈列和反复使用。不足:不能将动态特征反映出来。

二十三、对挂图的基本要求

(4)挂图比例、大小要适中,线条要鲜明。(5)布局、设计合理,有美感。二

十四、演示挂图的方法和要求:

(1)演示要及时(2)交代清图的大小、方位、比例,局部与整体的关系。(3)用教鞭指图,点、线、面准确。(4)挂图要挂起,不能用手拿或用身体遮挡。(5)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分析、思考。二

十五、模型的使用方法:

(1)交代清大小、比例、方位等。(2)指示部位要准确。(3)引导学生观察。二

十六、1、板书的类型 主板:主要用于书写教学内容的“精华”

付板:主要用于补充、说明

2、书写板书的要求:①内容精练,重点突出 ②语言科学、准确 ③条理清晰,布局合理(1)没有科学性错误。(2)尽量用彩色绘图,使其形象化,有立体感。(3)符合教材要求,突出教学重点。

④书写规范、流畅、示范性强 ⑤板书与讲解相结合

3、板书的形式: ①提纲式:突出重点,便于把握结构层次、理解记忆

②表格式:具归类、比较、总结等功能 ③总分式板书:条理清楚,从属关系分明 ④图示式板书:形象、直观 ⑤发展式板书:帮助理解、记忆

二十七、选择直观教学手段的依据和原则

1、依据:(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

(3)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4)直观手段的作用、特点及优点

2、原则:①形式为内容服务 ②少而精的原则 ③系统化原则 二

十八、直观性教学的意义

1、使学生形象、生动、正确地感知生物和生命现象

2、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使学生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5、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 二

十九、教学设计的意义、目的

1、教学设计: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和决策。

2、教学设计的目的:教学设计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其基本前提是:

(1)教学设计必须以帮助每个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2)教学设计必须用系统方法(3)教学设计将有利于学习者个人的发展 三

十、生物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程序

(1)教授者的分析(2)学习者的分析(3)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①教学重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重要方法 ②教学难点: 难以直接观察的生物体结构

材料和关系比较庞杂的综合性知识 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比较相似而容易混淆的内容

(4)教学目标的制定:①钻研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内容

②分析学生的特征:A、知识、能力基础 B、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 C、心理特征和班级特点 ③确定教学目标分类 ④陈述教学目标

(5)设计教学策略:对教学过程设计到的各个要素进行合理组织、安排

①导入方式: 问题导入,以疑为始

故事导入,以趣为主 悬念导入,矛盾当头 实验导入,启发要求 情境导入,轻松接受 经验导入,生动有趣

②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及方法手段 ③各知识点间衔接和过渡

④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⑤板书设计

⑥学生活动设计 ⑦检验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观察、课堂提问、练习、测验 ⑧结束方式

(6)选择教学媒体: ① 教学媒体种类(传递教学信息工具): 传统媒体:语言、文字、粉笔、黑板、教具

现代电子媒体

②选择标准: 服务于教学的整体目标

要以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出发点 根据媒体的基本特征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

十一、上课的基本要求

①目标明确: A、适合性 B、全面性

②内容正确:科学性:

1、内容正确

2、重点、难点突出

3、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4、注重知识系统化

思想性:知识教学与启迪思想、陶冶情操相结合

③方法恰当:以启发式为教学指导思想 ④教学组织严密:

1、教与学密切配合

2、结构紧凑

3、科学分配时间

⑤教学效果显著:

1、达到教学目标

2、实现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目标统一

3、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十二、课堂教学质量分析评价的指标体系

(1)教学准备(15%)(2)教学内容(25%)(3)教学方法(25%)(4)教师素养(15%)(5)教育效果(20%)三

十三、中学生物学实验的类型

从教学角度划分: ①演示实验 ②学生独立实验 ③课外实验 三

十四、学生实验的基本环节

①组织教学 ②指导性谈话 ③学生实验操作 ④检查实验效果 ⑤整理实验用具,进行总结 ⑥布置作业 三

十五、考试题型(type of item)分类:

试题(根据评分方法):主观性试题: 自由应答性(论述题、实验题、分析计算题)

部分限制性(简答题、填空题、识图作答、绘图)

客观性试题:

1、选择题

2、是非题

3、匹配题

十六、成绩评定与分析(1)成绩的评定

(2)分析处理: 分数分析:平均分,各分数段人数比例

卷面分析: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的内容)

②信度、效果、难度、区分度(分析的指标)

<1>信度:衡量试题可靠程度的指标,即试题反映出被测试者不受偶然因素影响的稳定程度。

影响信度的因素:考试环境、考生状况、题量大小、评分标准、试题区分度 最高值1.0:完全反映考生稳定水平一般要求:0.9 <2> 效度:衡量试题有效程度的指标,即试题对所要考察内容进行真实反映的情况。

影响效度的因素:

1、答题说明是否明确

2、试题的难易程度

3、试题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3>难度:反映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

(单选题)通过率P= R(答对人数 / N(全体考生人数)(其它题型)P= x(均分)/ x(满分)P的最适范围:0.4—0.7 0.5为最好

<4>区分度:试题对考生的知识、能力等区分程度的指标,鉴别指数 D=PH—PL PH分数最高27%的通过率 PL分数最低27%的通过率

区分度D的评价标准: D﹥0.4 极佳的试题

D= 0.4 适当的试题

D:0.30—0.39 尚可的试题,可能需要稍加改进。D:0.20—0.29 不佳的试题,必须加以改进或废弃。D﹤0.19 极差的试题,应废弃

十七、生物学教育研究的内容(1)生物学教育基础理论研究(2)生物学教育应用研究

十八、生物学教育研究的方法步骤(五大步骤)(1)选定研究课题(2)查阅有关文献(3)制定研究方案(4)搜集整理资料(5)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

第二篇:大学生物教学论复习资料

一、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具体目标

1.知识方面的目标; 7-12年级的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应用”。

高中总目标中还增加了生物技术基础知识的要求。

知识方面总目标两个层面的要求:

一方面是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是这些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2.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1)生物学观点和科学的世界观:

(2)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

(3)爱国主义教育:

(4)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3.能力方面的目标,①实验操作技能: ②科学探究技能:③获取信息的能力

④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

二.教科书的组成

1、课文系统:正文,以文字表达基础知识;教学指导语;教学辅导材料等。课文部分的设计,还能提高学生阅读科技文章的能力。

2、图象系统:图表与附录。精美的插图、可激发学生兴趣的文字表述、唤起好奇心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活动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产生积极影响。

3、作业系统:复习、练习等实际践活动。作业、习题的设计、进一步探究的选题和扩展阅读材料,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指导和启发作用。

三.教科书内容的分类:

1、重点知识:

①表达基本的概念、原理、原则、规律的知识;

②知识体系中的连接点的知识(综合的内容);

③为后续课程打基础的知识。

2、必需知识:

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生长发育)中需要用到的知识

3、一般知识:

帮助理解、扩展类知识

四、自然科学的核心基础包括:

①学生理解基本科学现象、规律,以及科学原理是如何用于技术领域之中的;

②学生以在学校的学习为基础,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

③学生能够理解或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科学现象;

④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⑤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一般技能、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五、具有科学素养的人

①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包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的价值观念、对科学学习的正确态度;

②掌握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③具有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及在团队中的合作能力等。

六、生物科学的核心基础包括:

学生理解基本科学现象、规律,以及科学原理是如何用于技术领域之中的; * 学生以在学校的学习为基础,形成终身学习基础知识、基本学习能力和习惯; * 学生能够理解或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生物科学现象;

* 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 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一般技能、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把学习看作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学习者外显行为改变主要显示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者对原本不反应的刺激而表现出反应,即表示产生了学习。因此,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在教育上主张运用奖励和处罚 2认知主义理论

认知主义心理学家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对事物进行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学到的是思维方式,即认知心理学家所谓的认知结构。

3、教学技能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教学技能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在练习实践中得到巩固和发展。

4、教学能力

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教学技能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行为方式。教学技能是可描述、可观察、可培训的具体教学行为。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一定的能力又是进一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条件。知识、技能的不断积累形成更高的能力。

一、什么是导入技能

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它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所以,又称为定向导入。

一般应用于上课之始、开设新课程或进入新单元、新段落的教学过程之中。

二、掌握导入技能的目的

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2.引起对所学课程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

3.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

4.明确学习目的,使每个学生都了解他们要做什么,他们应达到何种程度。

三、导入技能的类型

1、直接导入

2、经验导入

3、旧知识导入

4、实验导入

5、直观导入

6、设疑导入

7、事例导入

8、悬念导入

9、故事导入

10、诗词导入

一、什么是教学语言技能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解教材、传授知识、组织练习和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所运用的语言,就是教学语言。

1、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1)教育性

2)规范性 3)科学性

4)启发性

5)生动性(有形象、有感情、富幽默)

2、教育语言的构成要素

1)发音(语音)2)语调 3)节奏4)速度 5)响度6)词汇7)语法

二、掌握语言技能的目的

1.教学语言技能要保证准确、清晰地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2.教学语言技能要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到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

3.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水平,可以促进教师个人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一、什么是提问

提问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技能。

二、讲解的优点:省时、省力。由于教师的精心组织,信息传输的密度高,就某些知识而言,减少了学生的盲目性,有较高传输速率。

三、讲解的缺点:学生于被动地位,不能解决师生交流和反馈问题,这样会影响学生创造性品格的发展。另一个缺点是,无直接的感性材料,学生无亲身体验。第三个缺点是只靠听信息,保持率(记忆)不高。

1、所谓直观,即感性认识,是具体的、直接的、生动的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所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

一、直观教学的优势

(一)直观教学有助于知识的理解

(二)直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三)直观教学有助于引发探索的欲望

(四)直观教学有助于培养多种能力

直观性原则就是指利用生物教学中的直观手段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直观教具的种类及特点

直观方式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语言直观。1.实物直观(直接直观):有实验、测量或现场参观和实践活动,还包括观察实物、标本等直观方式。

优点:学生通过实物直观所获得的感性知识,同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比较直接和亲切,因而易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2.模象直观(间接直观)

模象直观就是以模拟形象(不是事物本身)为直观对象,如模型、图像、图形、线条和图表以及幻灯、电影等。模象直观同实物直观基本上一样,而且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提高直观的效果和扩大直观的范围。模象中可以排除无关的因素,突出对象的本质要素;还可以根据观察的需要,变换事物大小、动静等,使难以直接觉察的物体清晰地呈现,扩展学生感性知识的范围,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

3.语言直观(语言文字直观)

语言直观是在形象的言语描述作用下,学生通过对言语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和对语义的思考、记忆以及想象而进行的。利用语言直观的作用,使学生回忆起有关事物的形象,就为所要领会的概念建立起相应的直观表象,以此作为支柱,学生就会对概念等理性知识进行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直观方式由于很少受时间、空间和设备的限制,因而便于广泛采用,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独特的作用。

三、演示实验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1.演示实验必须目的明确,能说明问题 教师与学生都要明确演示目的,并通过具体的实验

操作过程达到实验目的,充分发挥演示教学的作用

2.演示实验必须现象明显,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得清楚 设计演示实验时就应注意实验现象要显著,合理使用各种设备,采取多种方法使观察的主体对比强烈,产生好的效果。

3.演示实验装置要简单,准确可靠,确保实验成功

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便于操作,便于理解实验装置。教师事前备课要充分准备、仔细操作、掌握好演示条件、熟悉仪器性能、做好演示前的预试工作。

一、什么是备课

教师为教学活动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可称为备课。备课可以分为长期备课和近期备课近期备课又可以分为

学年备课;单元备课;课时教学计划

二、备课的意义和依据

一、备课的意义

(一)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二)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

通过教师的备课和教学的实施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

(三)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成功

教师的教学目标(知道为学生做什么)、决策(知道应怎样去做)、针对性(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灵活性(知道在什么样的具体情况下该做什么。教学成功的基础建立在教师备课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有序化之上。

二、备课的依据

(一)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备课是在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是对新的教育理念的领悟、接纳、发挥和运用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的指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着定向、调控和评估的作用,是教学决策的依据之一。备课就是要围绕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保证“目标、策略、评价”的一致性。

(三)教学对象的需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落脚点,因而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是备课的依据。

三、备课的内容及程序

一、备学生

①求知的需要; ②情感的需要; ③表达的需要; ④应用的需要; ⑤预期的或未来的需要。

(“应该是什么”和“实际是什么”)

“应该是什么”反映的是当某一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预期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和心理动作等方面必须达到的状态。只有当教师对目标状态和现有状态的差距做到心中有数时,才能对照课程标准或大纲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任务与陈述具体教学目标。

“实际是什么”反映的是教学活动开始前,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和心理动作等方面的现有

状态。这种状态标志着学生已经能做什么、会做什么,是学生掌握新学习任务的起点水平或前提条件。由于生物教学带有很强的连续性,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往往建立在“累积学习”的基础上。所以只有从了解学生的现有状态出发,教师才能提出切合实际的学习任务和具体目标。

四种学习态度的学生:

合作型;介入型;竞争型;逃避型

二、备任务

备任务是教师深刻领会《生物课程标准》,根据当地教育资源情况对教材加以分析、取舍、补充、调整,并从认知、能力、技能、情感多方位为学生的学习着想,进而对学生提出要求。

教师的主要责任是:安排适当的学习环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持续性的自我学习,促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从而开发他们的创造力。

记忆信息,理解概念(陈述性知识,“是什么”)

知识领域

运用规则与原理(程序性知识,“为什么是”)

掌握策略与方法(策略性知识,“怎么办”)

掌握信息与程序(搜集、鉴别、选择、处理、分享信息)

动作领域

模仿动作与整合动作(实验的技能)的 学习活动中的行动(考察、调查、采访、自我表述)

有意接受与主动反应(对人或事的倾向性与兴趣)

态度领域

内化成个性品质(质疑、求实、勇于实践、形成价值观)

提倡团队精神(认识自我并赏识他人,学会与人相处)

三、备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它是教学内容的纲领性要点,是教学活动的指南性提示,是教学结果的评价性标准。生物教师在备目标时要做的工作有以下几方面:

(一)深刻领会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总目标和课程的具体目标(见第一章第三节)

(二)学会如何表述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备目标的几点要求

1.要全面:要反映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不仅有对学生知识性目标的要求,还要重视学生操作、能力、情感、态度、意识方面的发展要求。

2.要明确:明确的教学目标必须具备两点:一要能表明教师可观察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如“能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二要能体现“四要素”(见本章第三节)。

3.要难度适中:目标太高,学生经过努力还达不到,会使学生产生畏学心理;目标过低,学生不需要花费多少意志努力,目标对学生起不到发展作用。

4.要便于检测:如果不能根据目标测出预期行为,表明这些目标太笼统、含糊、冗长,不符合要求。所以应尽可能地用可观察到的外显行为来描述,或用可测量的(笔试、口试、动作测验、心理测试)语句来陈述目标。

5.要有弹性:教学目标的弹性表现在:一是区别对待不同水平的学生。统一的目标规定了所有学生达标的最低限,但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目标应体现出有所侧重;二是可有一些隐式目标或预期目标。如“愿意„„”“乐于„„”“能坚持„„”,还有“亲自栽培一种常见植物,写出详细的观察记录”,就不能当堂课完成,这是预期目标。

一、教学评价的目的

(一)了解学生起点行为,适当配置学生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在教学前就进行评价,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起点状况,规划教学活动。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运用成就测验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行为或已具备的背景知识,以决定教学该从什么地方开始。教学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学习下一个新单元的起点状况,以便配置学生在适当程度的班级里学习。

(二)规划教学活动,调整教学进度

根据教学目标规划课程进度与步骤,选择适当的教材教法后,教师便开始进行教学。在执行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评价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得知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是否有缺陷,从而进一步检讨教学过程中的每项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材组织等是否适当。教师也可以利用教学评价的反馈信息,随时调整教学的进度,以决定是否必须实施复习、重新教学、更换教材、改变作业量、调整教材教法、或修改教学目标等措施,以使教学活动切合实际。

(三)诊断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机

教学评价所提供的反馈信息,可以帮助教师明了学生的学习类型及学习困难所在,进而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当教师就教学评价结果和学生一起讨论时,教师可以获得诊断学习困难的线索,以便决定采取何种补救措施;学生也可以借此进行自我评价,以帮助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如果获知自己进步了,其努力学习的行为便获得增强;如果获知自己退步了,也可以趁此机会反省检讨,以调整学习方法或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评定学习成就,报告学业成绩

教师除了利用教学评价结果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行为、诊断学习困难、并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外,也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表现予以等级评定,并将评定的结果作为学生学习成就的代表,向家长及学生提出学业成绩报告单,同时作为学校奖励或惩处的依据。除此之外,所评定的学习成就或学业成绩也可以提供给教育学者作为研究资料。

二、教学评价的种类

(一)从不同角度,教学评价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

常用的教学评价工具和形式包括:传统的考试、教师自编成就测验、标准化成就测验、平时观察、评定量表、个人自我陈述表和检核表等。根据实施评价时所使用的工具和形式可以把教学评价归纳为“纸笔测验” 和“实作评价” 两种。

(二)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划分,生物教学评价可分为下列四大类

1.配置性评价2.诊断性评价3.形成性评价

4.终结性评价

(三)从教学评价的标准来划分,生物教学评价可分为效标参照评价和常模参照评价

1.效标参照评价(绝对评价)2.常模参照评价(相对评价)

(三)选定测验的题型

试题的类型可以分成两大类:

选择型试题(客观题)可分为:

①选择题;②是非题;③配合题;④填空题;⑤解释性习题等。

填充型试题(主观题)可分为:

①简答题;②限制反应题;③论述题等。

一、生物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的定位

①立足点:创造性地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②着眼点:沟通教育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联系。③研究的方式:以行动研究为主。

第三篇:生物教学论

1、你认为学习本课程应该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优势:(1)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2)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3)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不足:(1)不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被动授受知识。(2)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3)长时间的讲解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

2、试述讲解技能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

优势:(1)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2)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3)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不足:(1)不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被动授受知识。(2)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3)长时间的讲解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

3、直观教学的优势有哪些?

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直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直观教学有助于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直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4、高中生物新课程计划在2010年在全国推行,谈谈你对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模块的认识。答:高中阶段生物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总目标 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应用。2)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认识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5)初步了解生物科学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为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做好必要的准备。

5、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中学生物学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中学生物教师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对生物技术的认识,使学生在生物技术占主导地位的21世纪中,能更好的生活。生物教师要努力满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渴求生物科学知识和一些生物技术的需要,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能领略到这些领域的工作和成就。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和不断提高几方面的知识及技能: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对中学生物学课程性质价值的认识反映了教师对自身工作、任务特点等的理解,这些理解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努力方向,是对生物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生物教师对中学生物课程的认识会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的深入和变化。特别是在我国启动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生物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框架和内容要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生物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生物学教育有两块基石:一是人们对生物科学,对科学的本质和特征的理解;二是人们对青少年认知规律的认识。生物老师对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的认识,有组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学科特点有针对性性地组织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这是生物学教育的另一基石。教师掌握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后,可以减少实际教学中的盲目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能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这方面的知识是教师工作中的理论基础。我们将在第三章集中介绍一些影响当今科学教育改革方向的理论和观点。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明确课程中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后,要有能力去设计一系列目标明确、教学方法适当的学习活动,能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常动手实践,并在学习中较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有序、有效、有趣的过程,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要考察学生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成果,评价学生在态度、情感和过程技能等方面的进步,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我们将在第十章介绍评价的相关内容。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具有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保持个人持续发展的才能,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生物学课程对教师的要求。生物教师参与教育研究是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同时,教师还应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和培训的机会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教学技能。我们将介绍一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开展教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以及如何实现自身专业素养发展的途径和要求。

6、简述初中生物学新课程倡导的课程理念。

(1)教师基本素质:①政治素质;②道德素质;③文化素质:专业理论知识、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学理论知识;④心理素质

(2)业务能力:教学能力、教学科研能力(3)参与和共事的能力

7、如何准备一节中学生物学实验课?

答:中学生物实验课教学的准备一般应包括:(1)制定实验教学目标,应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部分。(2)编制实验教学计划。如:实验课时计划的编制,应深入分析教材,明确实验目的,确定重点、难点,认真备课写好课时计划。(3)采集和培养实验材料。(4)准备药品、仪器和用具等工作。

8、教案的一般格式包含哪些内容?

教学课题a)教学目标 b)教学重点c)教学难点d)教具e)课的类型f)教学方法(模式)g)课时安排h)内容要点(板书设计)i)教学过程j)教学后记(课后分析)。教案格式多样,具体的写法主要因人而异,常见的形式有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图文式等,也可几种形式综合使用。

第四篇:生物教学论

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开辟新道路的起点,是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这次全会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以经济全球化为主体的全球化趋势在今天已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其实,全球化在资本主义兴起之初就开始酝酿形成。对外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生产力水平得到长足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转眼间,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过去了,回首这段历程,中国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昔日的穷国变成今天如此强大的国家,这无疑体现出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改革开放事业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也从中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所以,今天我想浅谈一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成就和暴露出来的不足。

首先,改革开放在中国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使中国不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毋庸置疑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同时,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社会主义建设突破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束缚,彻底摆脱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单一的所有制结构”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逐步完善,经济发展又好又快。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展开谈谈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过去我们满脑袋框框,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是不成功的。过去我们搬用别国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建立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其它体制。

改革开放中,我们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使得中国经济从一度频临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的水平。

(二)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开放过程中, 我国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经济安全的关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基本方针,并把它作为对外开放的立足点。

对外开放前20年,我国主要以“引进来”为主。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面对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党中央明确提出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努力拓展对外开放的新空间,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二十多年来,我国始终不渝地奉行“走出去”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走和平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对外开放, 逐步提高了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三)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指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现在,我们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

正如小平同志的论断一样,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经济地位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1978年,中国GDP总量仅3624亿元,2007年已达到246619亿元,2009年更是达到了333244亿元,年均增长9.7%。中国经济从一度濒临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均GDP过2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之列和工业化中期阶段。

(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就城镇居民而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型步入了小康型阶段并逐步向富裕型过渡,消费质量明显提高,居民的吃、穿、住、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6年的11759元,居民收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除工薪收入外,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总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发生改变。就农村而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不仅促成了我国农业增长的“黄金时期”,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了上亿人的温饱问题,成为人类消除贫困史上的一个奇迹。回想当年我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乡村的路都是泥泞崎岖的小路,基本不能开车,村民们出门都是骑单车,最多也就摩托车,没有电话,更谈不上手机之类的电子产品。而如今在农村,都是宽敞的水泥大道,砖瓦房比比皆是,小洋楼也不稀罕,一部分农民还在城里买了商品房。平板电视机、自动洗衣机、电脑等高档消费品进入寻常农家,小汽车也已进入部分富裕农户。这种巨大变化时那时许多人想都不敢想的。

然而,在这些巨大进步的背后,我们也走了不少弯路,出现了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贫富差距扩大、特权与垄断现象普遍等等,这些都是对我们的严峻考验,如果处理不当,将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许多问题,阻碍我们的发展道路。下面我将从上面所讲的三方面谈谈我们在改革开放当中所吸取到的经验:

(一)经济发展给环境和资源状况带来的严峻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性企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过快地消耗了大量资源和宝贵的环境容量,主要污染物排放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资源保障能力不足,资源环境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硬约束。

(二)经济增长带来的贫富差距问题 1.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

近年来,由于农民收入增幅低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由于农民基本上不享受社会保障,而城镇单位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享受社会保障、各种福利和补贴,因此,城乡收入实际差距应为6倍左右。2.行业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由于缺乏有效调控机制,垄断行业及一些高收入行业的收入水平增速过快,导致行业差距不断扩大。2007年,证券业的年人均工资最高,达14.30万元,比上年增长65%,其次是其他金融活动和软件业,达6.96万元和6.22万元;最低的是畜牧业、农业职工,分别仅为9521元和9861元。最高与最低的行业收入差距为15倍,比上年的7.8倍扩大了7.2倍。3.地区收入差距扩大

虽然近几年对开发西部加大了力度,但东西部的差距仍呈扩大趋势。2007年全国人均GDP已达18934元,东部人均GDP为32283元,西部为13212元,东部人均GDP是西部的2.4倍,比1991年的1.9倍扩大了0.5倍。在全国各省、市、区中,上海人均GDP最高,达到66367元;不考虑直辖市,则在省区中浙江省人均GDP最高,为37411元,贵州最低,为6915元,两省人均GDP之比,由1991年的2.7倍扩大为5.4倍。

(三)特权与垄断问题

据《远东经济评论》2007年第4期报道,中国亿万富翁3220人,其中2932人即超过90%是高干子弟;在5个最重要的工业领域——金融、外贸、地产、大型工程、安全业,85%-90%的核心职位掌握在高干子女的手中。由于政府长期垄断权

力和资源, 在中国从上而下形成了诸多垄断行业, 如铁路、民航、邮政、电信、石油等行业。这些企业在政府的豢养下, 高成本、低服务, 排斥竞争, 独霸天下, 多以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出现, 难以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经营主体, 成为计划经济的顽固堡垒, 也是百姓意见最大的行业。

三.改革开放的未来展望

(一)继续坚持基本原则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胡锦涛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

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二)重要改革:

第一,价格改革完成的结果就是,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最终商品的价格都是市场决定的。价格改革带来了什么样的重要成功呢?就是中国结束了短缺经济,以前有很多东西我们想要买,但是没有,因为价格由政府控制,不能完全的反应供求关系。在价格开放以后,最重要的是推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供给极大丰富,带来了一定程度上供求之间的相对稳定,再往前推进就是产品过剩,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第二,最重要的改革是农村改革,我们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80年代初、70年代末我们的经济基本都是国有,经过30年的改革,特别是90年代末 “抓大放小”,各小型的竞争企业都由国有改为私有,或者是股份制。还有”乡镇企业”的改革,乡镇企业原来都是集体所有,现在基本上已经私有化。数据显示,2004年整个固定资产里面国有或者国有控股占60%,但是今年上半年这个比重下降到了40%,为什么这个改变很重要呢?从生产的主体改变来看,企业的积极性、企业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敏感程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也挖掘了整个经济的生产潜力,在我看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第三个改革的内容,就是外向型经济。中国改革从一开始就强调外向型经济,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我们比较穷,既没有东西卖给别人,也没有钱买别人的东西,我们有的是劳力,但是不能挣钱,因为那个时候经济本身就运转不了。陷在经济的陷井里面,怎么逃出来呢?就是引进向外,外国有很多市场,价格也很高,我们的东西比较便宜,收入也比较低,很多生产的潜力发挥不出来。外向型经济简单的意思就是,我们给外国人生产,外国人买了我们的东西我就增加了收入,国民经济就开始运转起来。外向型经济的出发点就是在国内交换频率很低的情况下跟外国人交换,这个交换发展到极致,就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出口的比重大幅度上涨 总结

总而言之,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我们的国家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党和国家工作中还存在缺点和不足,人民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这种种现象都暗示着,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风险,改革发展任重道远。所以,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就和问题,汲取经验并不断完善和发展,对于进一步坚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时刻记住,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阜新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参考文献:

[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 2] 邓小平文选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邓小平文选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邓小平:《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第五篇:生物教学论

一·读完绪论的感想:读完绪论后,我首先明确了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到底讲述的是什么,我们学这门课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学习这门课程对我们有什么意义。总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门课程就是对生物学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就业指导课程。其次,我更加明确了中学生物学教师的任务和岗位要求,要想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还要具有并不断提高自己对中学生物学课程性质和价值的理解、对生物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特征的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使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利用多种评价方式反映学生的进步、持续发展自己的专业素养等方面的能力。再次,我深刻认识到了时代的发展,生物科学技术的飞速前进以及新一轮的生物学课程改革对我们生物学教师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更加投入的学习实践,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能够胜任这个工作并且也越来越热爱这个工作,做一名合格的生物学教师。

二·生物学科的学科特点:生物学科,是以生物学为背景,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阶段和社会要求进行选择和排列生物科学内容,求得学生的人格形成与学历形成的学校教育的一种载体。它的学科性质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生命性:生物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生命学活动规律的学科,是围绕生命运动这个核心展开的,目的就是探索各种生物的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它有很强的生命性,且生命性是其本质属性。

2、实验性:生物学教师的必备基础素养里明确规定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生物学是一门探索科学,众多研究成果都是经过多次实验得出结论或验证的具有很强的实验性。

3、现代性:生物学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学科,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十分奥秘复杂,生物科学知识是在不断变化的且不断有新的发现对已有的理论构成挑战,要不断对这些理论进行检验和修改,跟上时代的步伐,都说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说明这个学科有太多不为人知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有太大潜力去挖掘,生物学科有很强的现代性。

4、思想性:生物学科虽说是一门自然科学,但是但是他也是需要对学生的人格、思想等方面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让学生不仅对科学知识正确理解,并且对科学发展的认识形成科学的理念和科学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只有思想上认识正确率,人格强大成熟了,才能更好的进行科学研究。

5、综合性:生物学科包含的内容广泛,包含了多门学科的知识,教学价值具有多重性,教学方法与途径多样化,生物学科具有综合性。

三·在教学中体现生物学科的学科性质的做法:我认为要想在教学中体现这五个性质应该做到(1)、体现其生命性可以经常带学生走出课堂,亲自去大自然中感受各种生命现象。也可以在课堂中多放一些各种各样的生命现象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动态的感受其生命性。(2)、体现其实验性让学生多动手去做实验、动脑去设计实验,鼓励他们遇到不会的问题时用实验去验证、解决自己的疑问。(3)、体现其现代性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们讲述一些前沿科技成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举例论证最新科技成果的益处作用等等,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科的快速发展,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4)、体现其思想性,教授学生科学知识的同时,多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思想,如多给学生们讲一下课本上没有的一些科学家刻苦钻研、报效国家的例子,鼓励学生向那些肯动脑筋、学习认真的同学学习。(5)、体现其综合性,如遇到某一种生命现象时让学生思考这个现象可以用那种科学原理解释,然后自己在讲述过程中吧用到的物理化学等知识向学生们阐述清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下载宁夏大学生物教学论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宁夏大学生物教学论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物教学论大全

    生物教学论 第一章 1.中学生物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2.什么是生物课程标准?“生物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又有什么区别? 3.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 4.......

    生物教学论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____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____。(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学校教育) 2、教育随着____的产生而产生,随着____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

    生物教学论

    《绪论》 生物教学论是研究生物学教学理论、教学一般规律和教学操作的应用性理论科学;是一门由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科学学、社会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兼有文、理学......

    生物教学论

    川师《生物教学论》复习参考资料 绪 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

    生物教学论反思与总结

    生物教学论反思 这学期的生物教学论课程快结束了。不仅仅是生物教学论,其他的一些课程也相继结课了,这或许是我们上的最后的为数不多的几节课了。在这一学期的生物教学论课程......

    生物教学论期末

    湛师2011级生物教学论试题 简答题: 中学生物实验室安全规范(考了让你设计一份实验室安全守则) 实验室中的安全问题与防范(了解) (一)常见物理性伤害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使用锋利......

    生物教学论学习理论归纳

    @earth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含义: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

    生物教学论复习资料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