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论反思与总结

时间:2019-05-12 00:3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物教学论反思与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物教学论反思与总结》。

第一篇:生物教学论反思与总结

生物教学论反思

这学期的生物教学论课程快结束了。不仅仅是生物教学论,其他的一些课程也相继结课了,这或许是我们上的最后的为数不多的几节课了。在这一学期的生物教学论课程中,我的整体感觉是这门课真不好上:小组讨论、平时练习、课程设计以及微格教学,当然还有期末考试。每一样都得用心,当然有时候付出和收获不是成正比,但是,没有付出就肯定是没有收获的。

从这门课中,我学习了很多:

首先,在课前的十分钟的生物角环节,不管是别人讲还是自己准备,都可以了解到很多课外小知识,而且自己能够站在讲台上,也是一种锻炼。

其次,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和别人合作交流,能够将组内的意见进行很好的整理与分析,增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感情。

再者,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以及课程设计中,经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认真对待,能够真实的体验到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备课,教课等过程。

最后,通过三周的微格教学活动,自己不停地讲课以及听别人讲课,不断地从自己和别人身上发现不足之处并及时地加以改正,使自己在教学技能方面有所提高。

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不知道如何当一名老师,不知道如何站在讲台上和学生交流,不知道该怎样将自己知道的知识很好的传递给学生。学习之后,虽然不能像真正的老师那样很自然的讲述,但是,最起码能够有勇气站上讲台,能够大胆的说出来。我觉得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事情总不是尽人意的。我还存在一些缺点:就拿微格教学来说吧,上课的时候还是紧张,一紧张语速就快,一快就容易犯错,一犯错就更紧张,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这些我都知道,可是,还是会犯错。这就需要我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实习中不断改正。还有就是,上课的时候没有激情,就连自己都不想讲了,学生估计也不愿意听吧。这点,我特别佩服我们高中语文老师,他愣是将语文课上的在课堂上没有人睡觉,而且都愿意听他讲课。有时候我在想,什么时候才能达到那种境界呀。

如果给这一学期自己的表现一个评价的话,我觉得是良。好的一方面是自己付出了努力,而且也认真对待,并且也不断挑战自己,做了一些改变。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希望自己以后更大的进步。

第二篇:生物课程与教学论

概述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领域的一个概念,属于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教育学”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3个一级学科。其中一级学科“教育学(0401)”又包含“教育学原理”(040101),“课程与教学论(040102)”、“教育史(040103)”、“比较教育学(040104)”、“学前教育学(040105)”、“高等教育学(040106)”、“成人教育学(040107)”、“职业技术教育学(040108)”、“特殊教育学(040109)”,“教育技术学(040110)”等十个下位学科。因而,“课程与教学论”属于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1] 作为专业

目 前,一些部属和省属师范院校都招收“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少数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课程与教学论”这一学科下面有包含有“课程论”、“教学论”“学科教学论(语文教学论、数学教学论、物理教学论、化学等教学论等三级学科)”。作为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也是师范院校为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目 前,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黄埔全教授编著的“课程与教学论”著作,是一些师范院校使用的教材。编辑本段课程教学

多年来,学术界对课程与教学的关系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致使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区别和彼此之间的联系具有不确定性。尽管人们在界定课程与教学的概念时,似乎已显示出二者之间较为明晰的界限。如奥利瓦认为:“课程是方案、计划、内容和学习经验,教学是方法、教授活动、实施和描述。”麦克唐纳德把课程看作是活动计划,而把教学看做是计划的运用。这些界定都力图把课程和教学看做是学校教育的两个子系统或亚维度,但这种表面化的概念限定并没有使课程和教学的关系得以厘清,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学科领地之争也还将延续下去。奥利瓦总结的四种课程与教学关系的模式。二元论模式

在二元论模式中,课程位于一边,而教学则位于另一边,二者从不相遇,两个实体之间存在着一条鸿沟,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中所发生的一切似乎与课程计划中所阐述的课堂中应该进行什么没有什么关系,课程设计者和实际教学工作者互不理睬,对课程的探讨与课堂中实际传授的内容相脱节。在这种模式中,课程和教学过程的变化没有什么互相影响。连锁模式

在这一模式的每一种形式中,教学和课程的位置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无论在左边还是右边,都暗含着同样的关系。这一模式清楚地说明了这两个实体相结合的关系,如果把一个同另一个分离开来,对两者都会构成严重的损害。同中心模式

在同中心模式中,相互依赖是同中心模式的主要特点。这一模式中,课程与教学并不是两个独立系统,一个被视为另一个的亚系统,A、B的变化表达了当一个实体占据主导位置时,另一个则处于次要的地位。同中心模式A使教学变成了课程的一个亚系统;同中心模式B则把课程纳入教学的一个亚系统。这一模式反映出了一种清晰的等级关系,在模式A中课程占优势,教学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从属于课程;在模式B中,教学占优势,课程则从属于教学。循环模式

在循环模式中,课程与教学两个实体具有一种连续的循环关系。课程对教学产生了一种连续的影响,相反,教学也影响课程。教学决策的制定在课程决策之后,反过来,课程决策在教学决策实施和评估后被修改。这一过程是连续的、重复的、无止境的。对教学过程的评估影响下一轮课程决策的制定,继而又影响教学的实施。课程与教学用图表为两个独立实体,但又不被看成是独立实体,而是一个圆体的两个部分,它们之间循环往复,以促使两个实体的不断适应与改进。课程与教学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困扰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问题。现代教育中的二元论思维方式是造成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认识论根源,这种根源有着广泛的社会背景和现代科学基础。20世纪的教育是以课程与教学的分离为特征的。其实,早在20世纪初,杜威就系统地提出了整合课程与教学的理念。20世纪末,重新整合课程与教学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课程与教学呈现出了融合的态势。对于课程与教学整合的新理念及相应的实践形态,美国学者韦迪用一个新的术语来概括,这就是“课程教学”。

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概论 第一节课程概论 第二节教学概论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第二章课程与教学理论基础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的教育学基础 第二节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 第三章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

第一节中国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西方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程 第四章现代课程与教学主要流派 第一节经验自然主义的课程与教学

第二节永恒主义和要素主义的课程与教学 第三节结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课程与教学 第四节建构主义的课程与教学 第五章后现代课程与教学思想 第一节后现代主义概念 第二节后现代课程思想 第三节后现代教学思想 第六章课程与教学目标 第一节课程目标 第二节教学目标

第三节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 第七章课程与教学资源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资源的概念 第二节课程与教学资源系统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的利用 第四节课程与教学的开发

第八章课程研制与教学设计和策略 第一节课程研制的模式 第二节课程设计和课程组织 第三节教学设计 第四节教学策略

第九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和原则 第一节 课程实施 第二节教学过程 第三节教学原则

第十章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和方法 第一节课程模式 第二节教学模式 第三节教学方法

第四节教师备课上课方法

第十一章网络课程与网络教学 第一节网络课程 第二节网络教学概述 第三节网络教学资源 第四节网络教学环境 第五节网络教学设计 第六节网络教学模式

第十二章潜在课程与教学环境 第一节潜在课程概述 第二节教学环境概述

第三节潜在课程的设计与教学环境的优化 第十三章课程与教学评价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评价概述 第二节课程与教学评价对象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评价方法 第四节课程与教学评价实施 第十四章课程与教学研究 第一节课程教研活动 第二节课题研究活动

第十五章新课程实施与教学革新 第一节中国新课程实施 第二节中国教学革新

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编号: 040101004。

(二)课程英文名称: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ies

(三)授课对象:教育学专业本科生。

(四)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五)建议学时: 54 学时。

(六)学分: 3 学分。

(七)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基本构成,也是核心构成。因此,课程与教学论与教育基本原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课程与教学论以教育基本原理为价值观基础,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般教育价值观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的具体化和升华,因此,课程与教学论反过来又会丰富和发展一般教育价值观;课程与教学论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为科学基础,但课程与教学论又不局限于心理学的既有研究成果,而是对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创造性应用,从而在多学科基础的角度研究和审视课程与教学论,可以形成对课程与教学论的独特理解,并能有效地指导教育教学的实践和改革。此外,课程与教学论还与哲学、教育哲学、中外教育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统计学等学科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在进行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和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

(八)考核方式: 本课程属考试科目,安排在期末闭卷考试。学期中最少应有一次书面作业,应结合学生平时上课情况以及参观、见习、讨论和其他教学实践环节,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 40%,期末考试占 60%。

二、课程的性质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以阐述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是我国高师院校教育学、学前教育、教育管理和心理学等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是教育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我校教师教育公共选修课程。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详细介绍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课程与教学的历史演变,分析了课程与教学理论基础及主要流派,阐述了课程研制与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描述了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动向,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课程与教学领域的基本知识,掌握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基本原理,获取课程研制与教学实施的基本策略与方法,更新课程与教学的理念,提升学生教育科学理论素养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方法,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加深理解现实中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养成注重研究的意识和反思的习惯,逐步形成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课时安排

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概论(3 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理解课程与教学的概念、使学生初步了解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的不同观点。、使学生知道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基本情况。、使学生懂得相关理论是如何影响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基本内容

(一)课程概论、课程的涵义、课程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学概论、教学的涵义、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

(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小课程观与小教学观 ” :课程与教学分离、“ 大教学观 ” :教学包含课程、“ 大课程观 ” :课程包含教学、“ 整合观 ” :课程与教学论

(四)课程与教学理论基础、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社会学基础、哲学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课程与教学的概念;课程与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

难点:课程论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思考与讨论

什么是课程?什么是教学?

简要回答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试述课程与教学之间关系的几种不同的观点。

分析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关系。

为什么要学习课程与教学论?

教学方式

本章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第二章 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程(3 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历史上课程改革情况、了解国内外历史上教学改革的情况、初步养成课程与教学的历史意识和态度

教学基本内容

(一)课程的发展历程、我国课程沿革、西方课程沿革

(二)教学的发展历程、我国教学改革、西方教学改革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近现代课程与教学改革概况、难点:近现代课程与教学的创新。

思考与讨论

课程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我国古代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名词:六艺 七艺 班级授课制 导生制 合科教学 广域课程

“ 泰勒原理 ” 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分析传统教学理论的三个界碑。

评价哥白尼式的教学革命-杜威的教学思想。

试述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科学化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教学方式

本章主要采用讲授法。

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的主要流派(6 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各流派的课程与教学的情况和基本观点、使学生能批判地吸取各流派观点去分析我国课程与教学有关问题

教学基本内容

(一)经验主义课程与教学、代表人物、著作、基本观点

(二)永恒主义课程与教学、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三)要素主义课程与教学

1、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四)结构主义课程与教学

1、代表人物、著作、基本观点

(五)人本主义课程与教学、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六)建构主义课程与教学、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七)后现代课程与教学、后现代主义课程理念、后现代教学理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经验自然主义与建构主义关于课程与教学的思想观点、后现代课程与教学观

难点:、经验自然主义、结构主义与建构主义的课程与教学观的区别、后现代课程与教学观

思考与讨论

当代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主要流派的课程与教学观点。

简述经验主义课程与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永恒主义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

简述要素主义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简述结构主义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

简述人本主义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

结合实例分析建构主义课程与教学理论的主要思想。

简述后现代主义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方式

本章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第四章 课程与教学目标(3 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课程目标的概念及其依据、使学生了解教学目标的概念和分类理论、使学生掌握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及表述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表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

教学基本内容

(一)课程目标理论、课程目标的概念、三级课程目标(标准)、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二)教学目标理论、教学目标的概念、教学目标的分类(横向纵向)

(三)学科课程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学科课程教学目标的分析、学科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分析与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

难点:、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表述

思考与讨论

l、什么是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如何理解课程与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三级课程目标是怎样界定的?、试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简述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简述奥苏伯尔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进行学科课程教学目标分析和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方式

本章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及案例分析法。

第五章

课程研制与教学设计及策略(3 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课程研制、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的概念、学生了解课程研制的阶段,教学设计的过程、使学生懂得课程研制模式、课程设计模式、课程研究模式和教学设计模式、使学生了解教学策略的分类和学习策略 教学基本内容

(一)课程研制、课程研制的概念、课程研制的模式(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实践模式)、课程设计(或课程规划,或课程决策)、课程组织

(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课堂教学环境设计

(三)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概念、教学策略分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课程研制模式,课程设计与组织,教学设计模式

难点:课程研制的模式

思考与讨论、课程研制的模式有哪些?、评价各种课程设计模式的利弊,尝试构建你认为合理的课程设计模式。、参考有关资料,分析课程研制与教学设计的关系。、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功能有哪些?、什么是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有哪些种类?

教学方式

本章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问题解决法以及案例分析法。

第六章

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和原则(6 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懂得课程实施、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的概念、使学生了解课程实施的取向、影响因素及条件、懂得教学过程的要素、本质、规律和环节、使学生掌握各种教学原则

教学基本内容

(一)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概念、影响因素、实施过程、价值取向

(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概念、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交往性、认识性、发展性、教育性)、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师生关系、间接与直接经验关系、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关系,教书与育人关系)、教学过程环节

(1)

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

(2)

教师上课过程的基本环节

(3)

教学工作过程的基本环节

(三)教学原则、教学原则的概念、常用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同一原则(含义、来源、要求)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含义、来源、要求)

(3)启发性原则(含义、来源、要求)

(4)直观性原则(含义、来源、要求)

(5)因材施教原则(含义、来源、要求)、国外教学原则(含赞科夫的五个教学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课程实施的取向和条件、教学规律、环节、第 1-2-3 个教学原则

难点: 1、对教学规律的理解、熟练运用教学原则

思考与讨论

什么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有哪些?

简述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

为什么说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课程实施的意义是什么?简述课程实施的范围。

试评价课程实施的不同观点。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和条件有哪些?

什么是教学原则?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简述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

教学方式

本章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第七章

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和方法(6 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课程模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概念、使学生懂得著名的教学模式、常用的教学方法,并懂得选用。、使学生能联系我国新课程,实际思考教学模式与方法的转换。、了解课程模式的生成方式与过程。

教学基本内容

(一)课程模式

(二)教学模式、问题的提出、教学模式的概念(含与教学方法的区别)、教学模式的类型、著名教学模式

(1)自学辅导教学(创用者,具体做法)

(2)六课型单元教学(创用者,具体做法)

(3)尝试指导和效果回授教学(创用者,具体做法)

(4)掌握学习教学(倡导者、运用程序)

(5)发现学习教学(倡导者、运用程序)

(6)问题教学(倡导者、运用程序)

(7)探究教学(倡导者、运用程序)

(8)活动教学(倡导者、运用程序)

(9)情境陶冶教学(或暗示教学)(创用者,具体做法)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概念、具体的教学方法(常用方法:讲授、谈话、读书指导、演示、讨论、练习、实习、实验、参观)

(1)讲授法(含义、要求)

(2)谈话法(对话)(含义、要求)

(3)读书指导(含义、要求)

(4)讨论法(含义、要求)、我国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发现法、探究法、研究性学习法、对话合作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反思法、实践法、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法)、选用教学方法的依据

(目标任务、学生实际、教材特点、学校条件、教师素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教学模式的概念、著名教学模式与方法、我国新课程倡导的方法

难点:、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区别、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模式与手法的选用

思考与讨论

什么是课程模式?什么是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有哪些类型?

当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什么是教学方法?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试述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方法。

选用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有哪些?

教学方式

本章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问题解决法。

第八章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环节(6 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 使学生懂得活动课程、班级授课、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等概念

• 使学生了解活动课程的要素、组织形式和实施过程

• 使学生懂得班级授课的优缺点,并结合实际加以改革

• 使学生懂得备课和上课。

教学基本内容

(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教学组织形式的意义、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沿革

(二)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辅助形式——个别教学与现场教学、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发展、班级授课制仍是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缩小班级规模;、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综合化;、座位排列多样化,加强交往互动;、教学组织形式向个别化教学发展;、广泛采用分组式。

(四)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组织形式的沿革与发展、教学的基本环节

难点:上课的要求

思考与讨论

什么是活动课程?简述活动课程的组织形式。

什么是班级授课制?试析班级授课制的利弊。

怎样备课?教案的编写方式有哪些?

试述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教学方式

讲授法、问题解决法以及模拟教学法。

第九章 网络课程与网络教学(3 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懂得网络课程、网络教学、网络课件、网络教学资源库、专题学习网络、教育教学网站、网络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等概念。

2、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3、使学生了解网络教学设计

4、使学生懂得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

5、使学生懂得教师个人网站的设计

6、使学生了解网络教学环境的类型及其作用

7、使学生懂得各种网络教学模式的运用

教学基本内容

(一)网络课程

(二)网络教学概述

(三)网络教学资源

(四)网络教学环境

(五)网络教学设计

(六)网络教学模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教学资源库、教学课件的开发与制作。

2、网络教学模式的运用

思考与讨论

? 什么是网络课程?什么是网络教学?

? 如何构建学习专题网站和教学资源库?

? 简述教学课件开发与制作的程序和方法。

? 结合学科特点谈如何运用教学模式。

教学方式

本章主要采用讲授法与自学指导法。

第十章 活动课程与潜在课程及教学环境(2 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潜在课程和教学环境的概念和功能

2、使学生了解教学环境的结构

3、使学生懂得潜在课程和教学环境的设计

教学基本内容

(一)活动课程

1、活动课程的概念 ]

2、活动课程的要素(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3、活动课程的组织形式(个别活动、小组活动、班集体活动)

4、活动课程的实施

(二)潜在课程概述

(三)教学环境概述

(四)潜在课程的设计有教学环境的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潜在课程和教学环境的设计

思考与讨论

· 什么是活动课程?活动课程的类型有哪些?

? 什么是潜在课程?潜在课程有哪些特点?

? 根据实际论述如何设计潜在课程。

教学方式

本章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第十一章 课程与教学管理(2 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程与教学管理的任务、特征

2、使学生懂得课程与教学管理的过程、原则和内容

教学基本内容

(一)课程与教学管理概述

1、课程与教学管理任务

2、课程与教学管理特征

(二)课程与教学管理过程

1、计划决策

2、组织实践

3、监督检查

4、总结评价

(三)课程与教学管理原则

1、方向性

2、教育性

3、整体性

4、计划性

5、规范性

6、程序性

7、责任性

8、民主性

9、效用性

(四)课程与教学管理内容

1、课程计划管理

2、课程标准管理

3、教材管理

4、教学条件管理

5、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课程与教学管理的原则与内容

难点:课程与教学管理过程与方法

思考与讨论

? 简述课程与教学管理的任务与特点。

? 课程与教学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 简述课程与教学管理的内容。

教学方式

本章主要采用讲授法、问题解决法。

第十二章 课程与教学评价(3 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功能和对象。

2、使学生懂得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实施

3、使学生掌握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方法

教学基本内容

(一)教学评价概述

1、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定义

2、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

3、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

(二)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及类型

1、评价的对象

2、评价的类型

(三)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案

1、评价原则

2、评价方案

(四)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方法及实施

1、评价信息采集的方法

2、评价信息分析和处理的方法

3、评价的实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掌握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方法

2、评价方案的设计

难点: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

思考与讨论

? 什么是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功能是什么?

? 影响课程评价的因素有哪些?

? 试述确定课程与教学评价对象的基本要求。

? 比较、研究课程评价模式发展的特点。

? 总结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手段。

? 如何理解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 试析我国教学评价的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

教学方式

本章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第十三章

课程与教学研究(2 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程教研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2、使学生了解课题研究活动过程和方法

教学基本内容

(一)课程与教学研究概述

1、教师的教研活动

2、课题研究活动

(二)调查研究

1、意义

2、选题

3、订计划与提纲

4、常用调查方法

5、写调查报告

(三)实验研究

1、概述

2、实验控制

3、实验设计

4、实验实施

5、实验报告

(四)行动研究

1、概述

2、类型

3、经验总结过程的步骤

4、写经验总结文章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校本教研、实验研究与行动研究

难点:教育实验法

思考与讨论

? 根据实际谈如何进行调查研究?

? 简述行动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 简述我国当代课程与教学研究的趋势。

? 简述当代西方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特点与趋势。

教学方式

本章主要采用讲授法、问题解决法。

第十四章 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6 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新动向

2、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教学改革的新动向

教学基本内容

(一)课程改革的基本问题

? 课程改革的涵义

? 课程改革的动因

?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二)国内外课程改革情况、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回顾

(1)前六次改革

(2)后八次改革、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

(1)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2)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内容

(3)新理念

(4)新课程结构的特点

(5)国家课程标准、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研究性学习与综合课程的开发

(1)校本课程

(2)地方课程

(3)研究性学习课程

(4)综合课程的开发、国外课程改革概况

(1)国外课程改革的回顾

(2)国外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 教学改革的新动向

? 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

? 当代国外教学改革的情况及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难点:课程改革的动因;资料信息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思考与讨论

? 什么是课程改革?导致课程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国外课程改革经历了几个发展时期?不同时期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 简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

? 国外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如何?

? 试述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

教学方式

本章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五、实践环节

本课程根据教学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教育参观与调查、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活动,通过中小学的实际考察、教学观摩、教学实习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训练学生的教学基本功和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课堂讨论。讨论的主题包括: ①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 ② 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问题; ③ 教育发展中课程与教学的热点问题。、教育调查。组织学生考察和调查粤西地区的教育状况,了解中小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进展,写出调查报告。、撰写论文。指导学生写作 1-2 篇研究性论文。题目由学生自选或由教师出题目。撰写研究论文的目的,既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掌握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情况,也使学生逐步具备初步的调查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研究能力、写作能力。、改变考试方式,采用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及学年论文相结合的方式。由于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核心基础课,所以一定要求学生学得扎实,理解和掌握牢固,并提高理论水平。每个学生在学完课程,并完成教学训练项目后,应写一篇 5000 字左右的学年论文,交老师评阅。考试成绩采用多元评价体系,综合平时作业、考察(含讨论、实践活动)、书面考试和论文形成最后得分。、见习基地与课程资源利用:我院建有 10 个实习基地,为课程与教学论实践性教学提供了得天

独厚的环境。本院资料室和实验室实行统一管理,全天开放,学生可以在实习课、自习课或课余时间自由使用实验室中的微机,在资料室阅读各类文献和参考资料。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资源库正在研究与建设中,并为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发挥作用。

六、使用教材

本课程采用负责人李方教授主编的《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2002 年广东高教出版社出版、2004 年又再版)的教材。这本教材受到来自多方面的高度评价,使用过程中反馈效果良好。

七、参考资料

[1] 汪霞著:《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2] 汪霞主编:《国外中小学课程演进》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3] 钟启泉主编:《国外课程改革透视》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4] 江山野著:《课程改革论》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5] 黄政杰著:《课程改革》 台北:台北汉文书店,1989.[6] 白月桥著《课程变革概论》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7] 冯生尧:《亚洲 “ 四小龙 ” 课程实践研究》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8] 杨启亮著:《困惑与抉择 —— 20 世纪的新教学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9] 任长松著:《走进新课程》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10] 王伟廉编著:《课程研究领域探索》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11] 顾明远著:《世界教育发展的启示》 啥迹核拇 ń 逃  霭嫔纾 ?1989.[12] 袁振国主编:《对峙与融合》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13] 郑金洲主编:《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14] 姬秉新、苟正斐主编:《基础教育改革的历程与趋势》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5] 冯生尧主编:《课程改革:世界与中国》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16] 吕达著:《独木桥?阳关道? —— 未来中小学课程面面观》中信出版公司,1991.[17] 施良方著:《课程理论 —— 基础、原理与问题》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8] 单丁著 : 《课程流派研究》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9] 丛立新著:《课程论问题》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0] 欧用生著:《课程研究方法论 —— 课程研究的社会学分析》台湾:复文图书出版社,1984.[21] 王伟廉编著:《课程研究领域探索》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22] 陈伯璋著:《课程研究与教育革新》 台湾: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87.[23] 丹尼斯 · 劳顿等著:《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4] 黄甫全著:《阶梯型课程引论》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25] 吕世虎、刘玉莲主编:《新课程与教学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6] 李方编著:《课程与教学论》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27] 陈侠著:《课程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8] 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新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9 丛立新著:《课程论问题》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0] 施良方著:《课程理论 —— 基础、原理与问题》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31] 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2] [ 美 ] 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3] 陈时见主编:《课程与教育理论和课程与教育改革》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4] 李秉德主编:《教学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5] 田本娜主编:《外国教学思想史》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6] 吕达著:《中国近代课程史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7] 董远骞:《中国教学论史》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8] 单丁著 : 《课程流派研究》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39] 张华、石卫平、马庆发著:《课程流派研究》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40] [ 美 ] 布鲁纳著,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室译:《教育过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4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等编译:《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42] 约翰 · 杜威 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43] 钟启泉著:《现代课程论》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44] 杨启亮著:《困惑与抉择 —— 20 世纪的新教学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5 年版.[45] 吴杰著:《外国现代主要教育流派》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46] 郝德永著:《课程研制方法论》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47] 张华著:《经验课程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8] 赵祥麟、王承绪编:《杜威教育论著》 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49] 黄甫全主编:《课程与教学论》 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50] 钟启泉、黄志成主编:《美国教学论流派》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51] 李臣著:《活动课程论》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52] 王斌华著:〈校本课程论〉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53] 应俊峰著:《研究型课程》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54] 李健刚著:《现代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55] 李定仁主编:《教学思想发展史略》 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56] 靳玉乐著:《潜在课程论》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57] 陈伯璋著:《潜在课程研究》 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5.[58] 方炳林著:《生态环境与教育》 台湾:台湾维新书周,1975.[59] [ 日 ] 佐藤学著:《课程与教师》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60] 张华主编《课程与教学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

八、必要的说明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是以普通师范院校教育专业教学计划(本科)所确定的学校教育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 “ 培养具备从事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能够在学校教育或相关机构从事教育实践、研究和管理,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 的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制定的。本课程主学文档教材 1 本,课堂实录视频教材已完成 1800 分钟、课堂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授课教案等全套教学文件和各种网络资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有针对性指导学生利用并选择网络在线平台的资源材料进行自学,还可通过课程与教学论专题学习网站、博客互动平台与学生沟通交流、指导答疑,以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第三篇:高三生物教学反思与总结

高三生物教学反思与总结

下塘中学陈俊

长丰县自从高一招生实行市场化招生来,我们学校高一学生入学的分数线大都不足500分,生源很差,相当一部分学生选理科并非是喜欢理科或是理科学的好,而是选文科有大量的、枯燥的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学生对学习兴趣不大,由于是自己高三的第一次,也没有经验可谈,自己在认真共组的基础上和老老师不断请教学习,同时钻研高考特点,钻研学生,有针对性的对同学实施教学,结果情况还是较让人欣慰,现将自己高三工作总结如下:

升入高三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一般把高三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1、从高二暑假到次年二月:完成第一轮复习,用的复习资料仍是《三维设计》,由于考虑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本轮复习用的时间很长,主要任务是立足课本,以大多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为起点,面向全体学生,低起点,小步走,循序渐进,分层推进,从而夯实基础形成知识网络,确保学生拿到基础分。在每节课前布置任务给学生,在看好书的条件下,将《三维设计》上的知识梳理和例题完成,在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的条件下,仍要对自己的语言反复推敲,使语言更生动,更有启发性和幽默感去感染和影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与老师配合,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哪怕是说错了也不要紧等,从而营造一种宽松而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教学内容上,高度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巩固和理解,让学生吃透课本,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对基础知识只是作适当的拓展和挖掘,但更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形成系统而完整的高中生物知识体系。其次重视实验题和研究性学习的训练,因为实验题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已达20%,我们除了将书本的实验分解到基础知识中复习外,还对一些典型的、经典的实验题作详细的剖析,如让学生搞清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性的还是探究性的,如果是验证性实验,实验现象和结论只能是一种并且与验证的问题相吻合,如果是探究性实验,实验现象和结论可能有几种等。

2、从2月至5月时间进行第二轮复习,将内容有密切关系的章节放在一起组成专题,编排的顺序尽量按书本的顺序以有利于学生看书,使用的二轮复习一般使用题量较小、习题精选的资料,从理论上讲应该把每个专题的理论知识一个粗略的框架,但由于时间紧张一般只是让学生看书做题,以做题带动看书,老师只是讲解,讲解时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以培养学生解综合题的能力,对于偏、怪、不严密、甚至有科学性错误的题目坚决删掉,选择题每个学生都要做,对难度度

较大的非选择题则鼓励差生能做几问就做几问,只要努力就能学有所得有所进步。

3、从5月至6月时间进行第三轮复习,主要收集各地市的相关高考信息试卷,让同学适当练习,巩固知识,调整心态,同时保持竞技状态。

在日常复习中,每周发给学生一份前一年及本学年安徽省各地区高考模拟题,按照试卷难度逐步加大的顺序(第一学期期末、一模、二模等)发给学生。即使时间再紧也要批一下选择题,打上分数,由于课时紧张,每份试卷只抽几个重、难点的题目讲解,其余的题目只将答案印在16k的讲义上发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习课上对答案和提问。

高考前的最后一段时间,看书虽然很重要,但我们仍没有停止做题训练,更没有让学生自己看书,因为高考是对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准确的将就是对学生做题能力的考查,如果较长时间不做题,那么做题的状态和感觉就要下降,就如同一把质量不好的菜刀,几天不切菜就要生锈一样,更何况我们的学生自觉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较弱,更应该对他们适当的包办,给他们每天布置一定的看书任务,第二天课上提出10个问题让学生默写,每个问题计10分,共计100分,对于不达标的学生决不姑息,限期补上其余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做题、老师重点点拨,让学生始终处于良好的做题状态,从而以最佳的竞技状态迎接高考。

经过高三的三轮复习后,学生的成绩一般有了较大提高,以上做法肯定存在很多不妥之处,这些做法也许只是适应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恳请各位老师提出指导建议。

2011年7月

高三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陈俊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年级二个班的生物学教学工作。一期来,我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执行了学校的各种指令,认真完成教学常规工作,虚心向同仁学习。严格要求学生,课余常和学生交谈,征求他们的意见。从几次月考情况和学生的感受来看,生物成绩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只有极少数学生成绩进步不大,没有积极钻研的劲头。可以说较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得到了学生的好评,领导的肯定。

一.教学常规得以落实

把“备、教、批、辅、考”每一个环节落到实处,认真钻研大纲、高考考试说明、复习资料,精心备课,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课前反复研究考纲,对考纲中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忽视的问题加以强调,对考纲中的重点反复讲解,反复练习,让学生对考纲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熟练。查看大量教学杂志,对各地的新信息,新题型及时反馈给学生,并把较好的资料,较好的新题印给学生,让学生及时了解高考的新动向,有针对性的复习。对学生的作业做到全批全改,对学生中的普遍问题集体讲评,个别问题找个别学生辅导。认真做好了每次月考的命题组考评卷分析工作,为了解学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指导教学起了积极的作用。

二.培优辅后,教书育人

教学工作是一综合工程,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要发现,培养优秀学生,使他们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又要记住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关心、爱护、辅导,所以这一期来,根据制定的培优辅后的计划,加以落实,全面提高。在教学中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职责。坚持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消除学生厌学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位学生成为真正合格的高中生。

三.教研工作又出成果

本学期,加强了教学研究工作和课题研究工作,由本人主持的《科学研究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一定的成效,课题总结成果《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在《学习方法报》上发表。

四、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刻骨铭心的教训,这一学期中,由于本人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虚心请教,解决疑难,大胆创新,通过反思和总结,不断排除了教学工作中的障碍,不断自我完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教学工作能落到实处,学生越来越满意。论文《将新课程理念落实于课堂教学》在08年9月8日的《中学生学习报》上发表。

五.实验教学得到加强

针对近年高考实验内容增多和学生实验设计操作能力差的特点,切实加强了实验教学:对所有常规实验进行实验操作的复习;补充了一些实验理论知识,总结了实验设计的方法;成功地组织了“实验展览”,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六.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全年出满勤。

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在课程改革推进的今天,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创造性地搞好生物课的教学,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知源中学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高三生物教育反思

下塘中学陈俊

师德,人们都愿意将它解释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种所有为师者均应遵守的行业规范,行为准则.笔者以为,这种约定俗成的理解也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认识,尽管不很规范,严密,是一种朴素的解说,但却是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我认为,师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符合社会规范,又具有教师职业特点的一种行业公德.它是教师群体的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行为的总和.师德的内涵,也是经过长期的积淀而被人提炼而成的.但是,作为社会公德的一部分,它又必然是与时俱进的,反映出各个时代的特征.同理,不同时代的教师就应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精神风貌.我对新时期师德内涵的理解是这样的:

首先,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以对学生爱为核心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师之爱不同于父母的亲情之爱,这种爱要着眼于对全体学生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全面发展.其次,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包括先进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关系观,代表先进的文化.必须要反映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教师来说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再次,新时期的师德,还应表现为一种具有表率作用的人格魅力.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而最能起到深远影响的是教师的人格因素.有人将教师喻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十分有道理的.新时期的师德,还应表现为一种以先进文化为底蕴的高尚的情操.陶行知先生说:“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先师自重.”教师是先进科学文化传播的使者,所以,他首先必须是一个“文化人”,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去感召下一代.师德师风整改措施

经过一段时间的师德师风教育学习,使我更加深刻体会了“敬业求实,为人师表”“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内容的意义.本人从教至今已十三年了,在工作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中国共产党,遵纪守法,团结互助,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中认真钻研,大胆开拓,不断创新.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责,爱岗敬业,爱校如家,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做了自己应做的工作,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为学校教书育人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但回头想想,对照自己在工作,作风,教书育人中进行自查,本人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不够.二,在教学中不注意语言的表达,偶尔有歧视,讽刺学习的言行.三,备课不够认真,草草了之.四,对学生关爱不够.针对以上剖析的缺点,本人的整改和努力的方向如下:一,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研活动.尽量克服玩风过盛的现象,把多些时间放在业务学习上,每周安排2-3个晚上学习教育理论,把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学理论学扎实些.二,在教学中注意自身形象,如:穿戴,语言,行动等方面,处处都要加以注意.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歧视,挖苦学生,多些关心,多些爱心,多些耐心去教育学生.三,利用多些时间学习教材,大纲,认真备课,熟悉教材,掌握教法,做到不上不备好的课.四,认真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心系学生,因为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爱学生同样是老师的天职.所以,要时刻想着学生.特别是差生,要及时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

第四篇:生物教学与反思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除了本身重视插图的教学效果,讲课时注意使插图和教学挂图、黑板画进行有机联系外,还要从多方面来指导学生重视和正确对待插图,充分利用插图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要注意到上新课、复习、考试几个环节中都能给予学生一定的刺激和强化、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好插图和正文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可采用以下几点措施:

1、当使用教学挂图、模型、标本等直观教具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教科书插图中找出相应的知识点,如讲授蝗虫的形态时,可分发蝗虫浸制标本,先观察然后教师使用仿真模型讲解。学生边看边听,最后利用课本中蝗虫的形态图来归纳总结蝗虫的形态特征,如身体分部、附肢特点、外骨骼等,并进一步分析昆虫纲在分类学上的地位。这样就使实物、模型和书中插图紧密呼应,课堂气氛活跃,集中注意力,提高识记能力,利于学生牢固记忆。

2、注意授课时插图地位,每节课都用一定的时间来讲解插图,教师要学生重视书中的插图,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插图,对于图文并茂或以图代文的内容,更要提醒学生分析插图,利用图解来分析课文。如要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参看插图;或者先看插图,了解自己对插图的理解程度,并解决忘掉的部分,然后再看课文。此外,学生还可以把关键性的插图用简单的线条转绘到笔记本上。久而久之,使学生对文中配图的印象不断加深,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都能对插图给予相应的重视。

3、复习时,以一定份量把教科书前后插图进行综合分析、排列、对比,可以采用纵向比、横向比、同类比或异同比等多种形式的比较,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如脊椎动物内容学完,就可以把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心脏结构图、脑结构图等进行综合比较,找出其异同点,从而加深各类群在进化历程中地位的理解。这样在复习时密切做到图文相结合,可进一步强化插图作用。

4、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比重较大,在学生完成实验后在填写实验报告单时,要求学生除了能表达实验步骤、操作过程、观察结论外还要求学生学会生物绘图,如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不但要正确完成操作,准确找到理想的目标,并要把观察图形准确画下来。长久养成良好习惯,不但能重视插图作用,还能培养对科学态度的认真、严谨。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一文

第五篇:生物教学论

1、你认为学习本课程应该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优势:(1)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2)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3)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不足:(1)不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被动授受知识。(2)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3)长时间的讲解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

2、试述讲解技能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

优势:(1)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2)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3)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不足:(1)不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被动授受知识。(2)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3)长时间的讲解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

3、直观教学的优势有哪些?

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直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直观教学有助于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直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4、高中生物新课程计划在2010年在全国推行,谈谈你对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模块的认识。答:高中阶段生物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总目标 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应用。2)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认识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5)初步了解生物科学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为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做好必要的准备。

5、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中学生物学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中学生物教师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对生物技术的认识,使学生在生物技术占主导地位的21世纪中,能更好的生活。生物教师要努力满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渴求生物科学知识和一些生物技术的需要,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能领略到这些领域的工作和成就。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和不断提高几方面的知识及技能: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对中学生物学课程性质价值的认识反映了教师对自身工作、任务特点等的理解,这些理解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努力方向,是对生物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生物教师对中学生物课程的认识会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的深入和变化。特别是在我国启动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生物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框架和内容要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生物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生物学教育有两块基石:一是人们对生物科学,对科学的本质和特征的理解;二是人们对青少年认知规律的认识。生物老师对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的认识,有组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学科特点有针对性性地组织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这是生物学教育的另一基石。教师掌握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后,可以减少实际教学中的盲目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能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这方面的知识是教师工作中的理论基础。我们将在第三章集中介绍一些影响当今科学教育改革方向的理论和观点。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明确课程中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后,要有能力去设计一系列目标明确、教学方法适当的学习活动,能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常动手实践,并在学习中较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有序、有效、有趣的过程,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要考察学生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成果,评价学生在态度、情感和过程技能等方面的进步,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我们将在第十章介绍评价的相关内容。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具有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保持个人持续发展的才能,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生物学课程对教师的要求。生物教师参与教育研究是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同时,教师还应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和培训的机会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教学技能。我们将介绍一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开展教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以及如何实现自身专业素养发展的途径和要求。

6、简述初中生物学新课程倡导的课程理念。

(1)教师基本素质:①政治素质;②道德素质;③文化素质:专业理论知识、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学理论知识;④心理素质

(2)业务能力:教学能力、教学科研能力(3)参与和共事的能力

7、如何准备一节中学生物学实验课?

答:中学生物实验课教学的准备一般应包括:(1)制定实验教学目标,应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部分。(2)编制实验教学计划。如:实验课时计划的编制,应深入分析教材,明确实验目的,确定重点、难点,认真备课写好课时计划。(3)采集和培养实验材料。(4)准备药品、仪器和用具等工作。

8、教案的一般格式包含哪些内容?

教学课题a)教学目标 b)教学重点c)教学难点d)教具e)课的类型f)教学方法(模式)g)课时安排h)内容要点(板书设计)i)教学过程j)教学后记(课后分析)。教案格式多样,具体的写法主要因人而异,常见的形式有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图文式等,也可几种形式综合使用。

下载生物教学论反思与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物教学论反思与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物教学论

    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开辟新道路的起点,是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这次全会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以经济全......

    生物教学论

    一·读完绪论的感想:读完绪论后,我首先明确了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到底讲述的是什么,我们学这门课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学习这门课程对我们有什么意义。总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门课程就是对......

    生物教学论大全

    生物教学论 第一章 1.中学生物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2.什么是生物课程标准?“生物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又有什么区别? 3.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 4.......

    生物教学论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____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____。(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学校教育) 2、教育随着____的产生而产生,随着____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

    生物教学论

    《绪论》 生物教学论是研究生物学教学理论、教学一般规律和教学操作的应用性理论科学;是一门由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科学学、社会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兼有文、理学......

    生物教学论

    川师《生物教学论》复习参考资料 绪 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

    宁夏大学生物教学论总结

    一、生物学教学论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①应用性的理论科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是学科教学论的重要分支 ②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边缘学科 2、任务:①研究生物学的教学问题,发展生......

    生物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范文

    生物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 千河中学 李永强 生物试题的考查范围、难易度、题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理念。试题没有科学性错误,表述严谨,没有错漏。试题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和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