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科学教学类知识点相对比较多的一课,在这次课中,我对这样的课进行了尝试和挑战,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实物举例说明,让孩子们对微生物进一步了解。每个同学都投入到科学实验中来,培养出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每一个环节学生都能配合老师,可算得上是散而不乱,不拘泥于传统课堂的优质课堂。虽然表面上看课堂效果不错,但我在教学上仍有不足之处:首先课堂过于活跃,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和巩固。在下一次课堂上如果能做到对课堂氛围收放自如,课堂效果将会更好,而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巩固也更有效。学生也不会仅仅停留在学科课堂的表面而进行深入思考,达到学生开动脑筋的目的。然后,就是自己对科学领域的扩展还不够,如果在每一次上课之前,多收集一些关于当堂课的知识内容。那么对学生的知识面有所帮助。
第二篇:“无处不在的微生物“实验感想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实验感想
韩俊
1453110 在此次实验课上,通过老师生动细致的理论讲解以及自己的动手实验,我收获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微生物主要分为细菌,真菌,病毒三类,个体微小,构造简单,多为单细胞,简单多细胞,以及非细胞结构。
2.细菌的形态主要有杆菌,球菌,螺旋菌三类,在致病细菌中,以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破伤风杆菌较为常见。结核杆菌可生长在身体各部,但由于其是好氧型细菌,在肺内繁殖的机会更大;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广泛,可引起化脓感染,如扁桃体炎;破伤风杆菌为厌氧型细菌,当人体受伤部位较深时,可在伤口内繁殖。旧时由于医疗条件差,新生儿出生时仅用火烧过的剪刀剪脐带,而破伤风杆菌生命顽强,所以有新生儿因此感染破伤风而死亡;
3.微生物分布极为广泛,数量也相当庞大,但其中大部分对人体无利也无害。对人体有害的细菌主要是上述致病菌以及对生活造成影响的细菌如霉菌等,对人类有利的细菌有酵母菌,乳酸菌等,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及相关行业。而如大肠杆菌,在人体大肠中有分布,还可用于胰岛素的载体,但若在错了地方,它也可变成一种致病菌。
4.实验一:观察大肠杆菌形态
取样——烘干——固定——染色——干燥 观察到淡紫色颗粒状细菌
5.实验二:观察牙垢中的螺旋菌
取样——铺片——干燥——观察(结果并未观察到……)
通过这次实验课,我了解了微生物的形态,分布,及基本的观察方法,看到了显微镜下的奇妙的微生物们,同时,通过操纵显微镜,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收获很大。
第三篇:五年级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案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案
第一课时 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微生物的存在,并对食物变质现象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对食物变质等生活现象提出一定的猜想。
能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简单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情感 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精神。
科学知识
知道微生物的存在。
知道微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
【教学重、难点】
对食物变质等生活现象提出一定的猜想,并能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简单实验来验证。知道微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微生物的存在,并对食物变质现象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
【材料准备】
一些变质食物的图片或实物、三只透明的杯子、米饭、适量新鲜食物、放大镜。
一次性塑料手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样一些情况。(PPT出示:龋齿、水华、发霉的食物、发酵的面团等图片)你还遇到过哪些类似情况?看到这些现象你有什么问题?怎么解释?
学生完成p41图表
这些现象真有意思,同学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猜想和解释,到底怎么回事,我们从最常见的食品变质开始研究吧。
二、新授
㈠、观察变质食物
1.分小组观察变质食物。(变霉的橘子皮、发臭的小鱼等)
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放了一组变质食物,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呢?
分组讨论后交流
补充强调:闻气味的方法(扇)用手套 不能尝
分组观察,填写观察记录表(略)
2.交流观察结果。
食物变质后都有哪些变化?(颜色、形状、气味、软硬„„)
看到这些现象,你有什么问题?
3.作出我们的猜想
是啊!为什么食物会变质呢?你们有什么想法?先整理自己的想法,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集体交流:
食物变质可能是„„可能是„„
教师简要板书学生的猜想:
温度、湿度、阳光、空气、微生物„„(除明显错误外,不做评判)
㈡、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1.大家对食物变质的原因做出了种种猜想,到底对不对,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
怎样进行验证才比较严谨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做集体交流,明确得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
2.指导制定计划
⑴你认为食物变质与什么因素最有关系?要验证这个观点,必须保证哪些条件相同?怎样做到?
⑵集体交流
哪些同学认为食物变质与温度有关系?你是怎样设计实验的?大家觉得他的设计中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吗?(或:大家有没有好的建议?)
⑶个人制定书面实验计划
㈢、根据实验计划,课后实验。
(可独立完成,也可与观点相同的同学一起完成)
板书设计
实验计划
我的问题:
我的猜想: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第二课时
在显微镜下观察霉菌、水中微生物,知道微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
【材料准备】
显微镜、霉菌切片、水生物临时装片
(根据学生上节课堂中的说到的因素,做好对比实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食物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变质进行了大胆的假设,并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这节课我们继续这项研究。
二、新授
㈠、食物变质的原因
1.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认为食物变质与温度有关系的同学是怎样实验的,结果怎么样?说明了什么?还有哪些同学也做了这个实验,你们实验的情况一样吗?(我也做了这样的实验„„)
认为„„„„与湿度有关系的„„„„„„
2.阅读
我们进行了这么多研究,知道了食物变质与温度湿度等很多因素都有关系,但到底为什么食物会变质呢?请同学们阅读P43“指南车信箱”资料。
交流:原来食物变质是由于微生物引起的。
㈡、我所知道的微生物
1.你还知道哪些微生物?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微生物以及微生物的故事,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一些抗菌素的说明书和其他一些资料等知道更多的微生物名称。
2.出示一些微生物图片资料,分组观察霉菌、水生物切片。
3.阅读教材P44资料,进一步体验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广布性。
三、拓展:
知道吗?蘑菇也是真菌呢!同学们课后去调查调查,还有哪些食用菌?都有什么特点?
板书设计
第四篇:五年级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案1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奉节有什么特产吗?对,脐橙。大家喜欢吃吗?想吃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脐橙,想送给大家?想要不?都不想要,为什么?(因为发霉了,不能吃了。所以都不想要)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常见到这样一些情况。(PPT出示:龋齿、发霉的食物、发酵的面团等图片)看到这些现象你有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很值得研究)怎么解释?猜想一下?
二、新授
㈠、观察变质食物 1.分小组观察变质食物。
大家也遇到过类似的现象吗?谁来说说。那看来类似的现象课真多,列举的完吗?也就是说这类现象到处都有,真是无处不在呀!板书:无处不在
那现在我们就从最常见的食品变质开始研究吧,老师给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准备了一组变质食物(变霉的脐橙、发臭的馒头等),请小组长上来领取,观察时请大家注意以下几点,谁来告诉大家? 1).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如:看、闻、摸、等。强调:闻气味的方法(扇)用手套 不能尝 2).观察比较要全面和仔细。3).观察时要注意讲究卫生。
4)请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完成活动记录表一。3.交流观察结果。
你们发现食物变质后都有哪些方面的变化?(颜色、形状、气味、软硬„„)
看到这些现象,你有什么问题?你们有什么想法?(食物为什么会变质?食物变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集体交流:食物变质可能是„„可能是„„
教师简要板书学生的猜想:温度、湿度、阳光、空气、微生物„„ ㈡、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食物变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大家对食物变质的原因做出了种种猜想,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食物变质的呢?怎么办?对,设计实验。看一看食物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变质?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猜测,设计出有趣的实验。(你认为食物变质与什么最有关系,如果让你来设计,你准备用什么材料?需要哪些条件相同?)
你真是一个会动脑筋的孩子。那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请孩子们在小组内协商一致后,共同来完成一个实验设计。能行吗?
学生小组活动。
3.汇报实验结果
师:大家觉得他的设计中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吗?(或:大家有没有好的建议?)4.观察实验现象
刚才,我们设计了实验方案来验证食物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变质,由于这个试验需要搁置一段时间才能看到结果,所以老师也拟定了一个实验设计,提前在家里做了一个实验。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是这
样做的:我将三份冷却后的米饭分别进行三种不同的加工,一份高温煮透,另一份米饭不加处理,最后一份米饭加入生水。放在同一个地方相同一段时间后,今天老师把它们带到了课堂上,先猜测一下,哪杯可能最先变质,哪杯最后变质?
那结果到底怎么样呢?希望大家待会能认真观察,并完成活动记录表三。请小组长上台来领取观察材料。先前观察时交代的注意事项,大家还记得吗?很好,开始吧!
5.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哪一杯食物最先变质?这说明了什么?(温度)其他两杯是否也会先后变质了吗?这又说明了什么呢?(湿度)
三、食物变质的原因(阅读)
我们进行了这么多观察研究,知道了食物变质与温度湿度等很多因素都有关系,那导致食物变质的“元凶”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P43“指南车信箱”资料。边读边思考;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路易巴斯德,谁来读读。
交流:这里所说的使酒变酸的乳酸杆菌它是一种细菌,细菌是微生物的一种。由此推测,我们食物变质都是由于微生物引起的。板书:微生物
我们再回顾一下先前的实验:③号先变质是因为生水中含有细菌、真菌等大量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利用食物中的有机物迅速生长、繁殖,并且使食物腐败变质。
②号后变质是因为有少量的微生物参与。
①号最后变质是因为高温可以杀死微生物,没有微生物参与。
路易巴德斯对微生物进行了很多的研究,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播放视频)巴斯德真了不起!
四、我们知道的微生物
从视频中我们知道了微生物还有很多,你都知道哪些微生物? 你们知道的可真多,下面请同学们自学教材44页的知识。谁来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微生物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五、课堂小结
不知不觉的,这节可以接近尾声,谁来说说你都有什么收获呢?
看来微生物时无处不在的,他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微生物的知识。
作业:
1.老师希望大家今天回家后按照小组计划完成自己的实验。(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猜测独立设计一个实验计划并完成实验)2.搜集有关微生物的故事及相关资料,知道更多微生物的名称。
第五篇:微生物反思
微生物反思
教材中只简单地描述了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名称和生活方式,若老师就照着教材讲授,学生就很难认识什么是微生物,更难理解微生物的类型及其特点,因此,就要提前准备,查找有关微生物的图片和录像,使学生从图片和录像中认识到是什么微生物,这种微生物的结构和特点是什么,使学生认识深刻些。教材中第49页还提到支原体和衣原体,而从现有资料中查不到相关信息,就必须请教医生和从网络中查找相关内容,然后才能向学生作出回答和解释,不然就总是不知道。
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学生又很容易搞混淆,因此,在教学中还应设计一些训练题,编制一些学生中常见错误的辨析题或选择判断题,使学生辨别准确,分析出错的原因,更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