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寻找微生物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下面是关于寻找微生物教学反思的内容,欢迎阅读!寻找微生物教学反思
《寻找微生物》一课的教学,主要是充分利用课堂,让学生回味,找出微生物的特点,发现学习的内容和生活联系的很紧密,让孩子们喜欢课堂并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中通过“食物品尝会”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接着抓住学生猜想到的微生物,分小组搜集资料,验证猜想,最后归纳微生物的简要特征及其包含的类型。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充分调动学生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有效地参与课堂双边活动,较好地进行了有效引导,概括起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引导中引出体验。在学生的记忆里,存在着大量的情感体验等感性材料。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沉睡着的情感体验不是一接触文本马上就会被激活的,需要教师合理有效的引导。引导中能否抓住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地切入口至关重要。教学中我出示课前准备的各种活动材料,如鲜牛奶、酸牛奶,鲜萝卜、酸萝卜、泡菜等,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食物吗?”导入新课比较融洽。展示的材料都是来自于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从而切入主题顺里成章。在此基础上,我又明确要求学生回答“品尝”后的感受,这就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去找,范围在无形中被限定,学生的思维方向也就明确了。
第二、引导中引出问题。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主要是依赖学生思维这一“不确定性变量”,而这一变量如何又依赖于教学中教师引导这一“确定性变量”是否合理有效,只有两者和谐统一,才能真正形成有效的课堂。课堂中,我问学生“你们吃过这些食物吗?喜欢吃吗?它们的味道相同吗?哪位同学知道鲜牛奶是怎样变成酸牛奶的?请告诉大家。”时,学生的思维被打开。由“形状”到“味道”成了我引导的重点。学生进入了探究的主题后,我让引导他们就“食物加工前后有什么变化?和是什么改变了它们的品质和味道?”两个问题展开探究,找准了探究的主题。
课堂需要开放,但是只有在教师有效引导下的开放,才是可控的有价值的开放,这样的科学课堂才是灵动的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寻找微生物教学反思《寻找微生物》是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本课中我围绕“寻找”这一动词去设计解开让酸萝卜、霉豆腐、面包等食物变得如此可口好吃的一位神秘人物——“微生物”来进行教学的。实际上就是一个解暗箱的教学活动。
本课中我按照品尝讨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搜集资料验证猜想——阅读资料寻找微生物——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这一线索展开探究活动的。下面就每一个环节的活动是如何设计的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品尝讨论,发现问题。
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来引出特殊方法制作出来的食物。因为我们平常吃的食物大多数都是用蒸、煮、烤、炸、煎等常用方法制作出来的。唯独酸萝卜、霉豆腐、面包等这些食物是特制出来的。其中就有我们要研究的微生物的影子在里面。这是一个谜。我要让学生自己品尝食物后,再一步步去找出来。在食物品尝会上,我选择了几种非常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的食物,口感上有明显差别的食物进行品尝实验。在品尝时,还特意强调按照实验记录单上的1~6号食物加工前后进行有秩序地品尝,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轻松体验出同一食物在加工前后的巨大差别。从而自然地提出了问题:“是什么改变了食物的品质和味道?”实际上学生的品尝能力很强,也就是现在的学生还特别爱吃点有特色味道的食物。这一点在上课之前我有一点多虑了,但还是有点担心,怕学生一下子说不出来。
(二)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围绕着这一问题,我们进入到第二环节的研究,进行猜想与假设。同学们说出了好多的问题,进行了好多的猜想。最后我让同学们进行讨论,人多力量大。终于发现了一点点的迹象。我们的同学还是聪明厉害吧!如:知道酸萝卜是放入酸水坛子里了才变化的,是不是坛子里面有些什么?又如:霉豆腐是不是加了一些作料,让它变化的?还有:面包是不是师傅做时加入了一些什么东西的?
(三)搜集资料,验证猜想。
同学们特厉害,已经发现了这些食物上有些东西让它们变得好吃的。我不得不承认同学们已经找到了这位神秘人物——微生物。我顺势就介绍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寻找的微生物。出示课题:寻找微生物。各种食物采用的微生物不一样,到底是哪种微生物在酸萝卜、霉豆腐、面包上起作用,接下来让学生自己查资料,自主学习、小组研究,去找答案。从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归纳出微生物的简要特征及其包含的类型。
(四)阅读资料,寻找微生物。
通过上面的查资料,同学们知道了是细菌中的乳酸菌、毛霉菌、酸母菌等让这些食物变得好吃的,“谜”完全被它们解开了,接下来我用一句话“是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呢?”而转题。引出了各个小组进行课外查资料寻找微生物的汇报活动。从汇报中同学们认识到了流感病毒、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让同学们看到了另一方世界。
(五)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最后同学们认识到了微生物对人类有有益的微生物,也有有害的微生物。我们合理处理好关系。学习知道了只有多多锻炼、讲卫生、按时接种疫苗,才能确保身体健康。
总之,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研究。课堂需要开放,但是只有在教师有效引导下的开放,才是可控的有价值的开放,这样的科学课堂才是灵动的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第二篇:寻找微生物教学设计
寻找微生物教学设计
明光市实验小学
荐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荐生物的分类教案荐高中生物荐初二
生
物荐高中生物全册教案集(全)
(精选范文)
(精选范文)套教案册
教
案[1] 全下
第三篇:寻找微生物教案
寻找微生物教案
课题:寻找微生物
目标知识与技能提出问题,学会猜想与假设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学会搜集资料,验证猜想方法情感与价值知道什么是微生物,以及微生物于人类的关系重点通过“食物品尝会”活动,学会从提出的问题中进行准确的猜想与假设难点了解有害微生物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的材料,鲜牛奶,酸牛奶,新鲜豆腐,豆腐乳,新鲜蔬菜,泡菜步骤过程概述基本结论学习策略欣赏激趣
一、欣赏激趣
1、播放中的各种食材图片,请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
2、导入课题:寻找微生物“食物品尝会”是开启本课的一个关键活动,组织开展好这个活动,对于后续内容的展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2、导入课题自主探究
一、食物品尝会
1、尝一尝。分组对比品尝,看看这些食物在加工前后有什么变化。
2、想一想。学生提出想了解的问题。
3、说一说。学生说说对比品尝的发现和想知道的问题。
二、查一查
1、引导提出探究的问题:(1)食物加工前后有什么变化?(2)
是什么改变了它们的品质和味道?
2、讨论猜想。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大胆猜想。
3、查一查。①学生查找资料,同时阅读课本中的资料大搜索。②分小组交流分享。③各小组汇报,互相补充,教师提醒记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④教师小结,并板书有关微生物的重要知识。
4、出示幻灯各种微生物的图片让学生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微生物的美丽与神奇。
1、这一教学环节的关键环节是引导学生能够准确地猜想出:微生物参与了食品加工过程,这是能否使学生“找到”微生物的重点。
2、抓住猜想到的微生物,搜集资料,验证猜想。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教学过程较为简单,学生做起来得心应手。
3、欣赏微生物图片,对微生物了解的更加全面和详细。
1、尝一尝
2、想一想
3、说一说
4、查一查
5、欣赏图片归纳总结
三、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讨论和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大家还想继续研究什么问题。
1、归纳出微生物的简要特征及其包含的类型,整理分析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这一简短的教学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连接后面两个课题的起点。
6、欣赏图片拓展训练作业布置:查阅资料,寻找关于微生物的更多知识。
7、查询资料教学后记: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沉睡着的情感体验不是一接触文本马上就会被激活的,需要我们合力有效的引导。这需要切入的很恰当,从而切入主题,我要选来自生活的常见材料,让学生从中有真实的体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答品尝后做回答,思维也就明确了。在引导重点的时候,先展开两个问题讨论,加工变化和食品味道,从问题中找答案,让学生来探究。
第四篇:微生物反思
微生物反思
教材中只简单地描述了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名称和生活方式,若老师就照着教材讲授,学生就很难认识什么是微生物,更难理解微生物的类型及其特点,因此,就要提前准备,查找有关微生物的图片和录像,使学生从图片和录像中认识到是什么微生物,这种微生物的结构和特点是什么,使学生认识深刻些。教材中第49页还提到支原体和衣原体,而从现有资料中查不到相关信息,就必须请教医生和从网络中查找相关内容,然后才能向学生作出回答和解释,不然就总是不知道。
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学生又很容易搞混淆,因此,在教学中还应设计一些训练题,编制一些学生中常见错误的辨析题或选择判断题,使学生辨别准确,分析出错的原因,更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知识点。
第五篇:51《寻找微生物》参考教案
第五单元 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1、寻找微生物
教学目标
1、提出问题,学会猜想与假设。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搜集资料,验证猜想方法。
3、知道什么是微生物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重点
通过“食物品尝会”活动,学会从提出问题中进行准确的猜想与假设。
教学过程
1、通过“食物品尝会”提出问题,并能选择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食物品尝会”是开启本单元的一个关键活动。组织开展了这个活动,对于后续内容的展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活动中用到的食品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食物,有条件的学校可集体购买,没有条件的学校可在上课前作为一个作业布置给学生,请学生上这次课时带来。除了教材中提到的酸牛奶、豆腐乳、泡菜外,其它由微生物“加工”的食品同样具有这样的作用。
泡菜是一大类蔬菜经过乳酸菌的乳化作用形成的,许多含碳水化合物较为丰富的蔬菜都可以成为制作泡菜的原料,如大白菜、萝卜、卷心菜、黄瓜、青椒、橄榄、芹菜、甚至苹果、梨等都可以制作成泡菜。我国的南方和北方制作泡菜的蔬菜种类有较大的差异。
为了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食物品尝会” 要有对比食品:鲜
/ 2
牛奶与酸牛奶,新鲜豆腐与豆腐乳,新鲜萝卜与泡菜萝卜等等。
这一教学环节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能够准确地猜想出微生物参与了食品加工过程。这是能否使学生们“找到”微生物的重点。
2、抓住猜想到的微生物,搜集资料,验证猜想。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教学教程较为简单,学生做起来应该得心应手。可以给学生介绍搜集资料的途径,比如书籍《十万个为什么》、报纸《少年报》和上互联网。此外,还有期刊杂志,可引导学生拓宽搜集资料的途径。
3、归纳出微生物的简要特征及其包含的类型,在解答“食物品尝会”提出的问题中,整理分析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这一简短的教学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连接后面两个课题的起点,又是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可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把“微生物”与学生生活中的一个个真实的现象有机地嫁接起来,点燃兴趣点,引发兴奋点,为探究《人类的朋友》和《微生物的危害》奠定基础。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