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美术教学中的美育内涵

时间:2019-05-13 01:1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追求美术教学中的美育内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追求美术教学中的美育内涵》。

第一篇:追求美术教学中的美育内涵

追求美术教学中的美育内涵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最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作品会对个人的道德、情感、意志、个性、修养、愿望等产生影响,而个人的上述品质又都会对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有所影响。那么,面对纷杂流行的各种艺术形式,面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怎样在平常的美术教学中追求美育的内涵和效果则尤显重要。

学生的审美感受、审美趣味、审美知觉、审美理想和审美观念的培养与初步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的美术教学,得益于美术教学中的美育途径和手段,即欣赏美、表现美与创造美。

在具体的美术教学实践中,通过指导学生对自然、社会文化特别是美术作品的欣赏,帮助学生理解美的构思、构图及美的形象、色彩和情调等,可以使学生从中体会美术作品等审美对象的主题思想及其艺术性,并从观察、理解中感悟到美。因此,我们作为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充分挖掘美育内涵,搜集、选择、自制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或更丰富于教材内容的图片、光盘、多媒体课件等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欣赏和体会,为美而感动,并自然而然地将这些艺术形象铭刻于记忆,转变为审美实践。如在指导学生欣赏梵高的作品时,通过火热的色彩体验大师对生活的执著和热爱,并鼓励学生利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心情。也就是说在观摩欣赏的同时,必须引导学生挖掘审美对象与历史、科学、心理、哲学、宗教、民俗、体制、建筑等诸多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此积淀下来的美学因素,使他们逐步站在美学的高度审视自然与社会之美,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美学熏陶、获得情感与理性的飞跃。

美术因其强烈、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

如果在美术教学中只注重欣赏,而忽视表现与创造,无疑于只有“知之”而没有“好之”和“乐之”。即有了对美的欣赏,还必须使之升华于视觉效果的制作与再创造中,这样的美术教学才能真正体现艺术的教育功能和价值。由于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其观察的角度、着重点和艺术素质不尽相同,所具有的艺术灵感和艺术表现也难以相同。因此,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给予学生尽情发挥艺术个性的机会,鼓励他们多观察、多思考、多想象,感悟集中在脑海的意象,使情感自然流露于创作之中,在塑造美的形象的创作中获得艺术的享受和美的教育。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在繁杂丰富的美育内容中,我们所坚持的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教育和培养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与美育环节———产生美感心理的认识阶段(学习美的知识)、美感反映的实践阶段(掌握美的技能)、归纳美的理解阶段(发现美的规律)、创造美的应用阶段(创造美的形象)、学生评价美的阶段(体味美的价值),也与追求美术教学中美育内涵的目标相吻合。

第二篇: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着力实施美育

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着力实施美育

摘要:艺术能启发人的创造思维。而创造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人格特质。可见,艺术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影响有重要作用。当前,教育的改革已使人们认识到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美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操,提高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关键词:美育 创造思维 教学

美育被明确地列入课程标准,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重大发展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美术课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艺术创作家,但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发展创造性思维,陶冶其情操,起着积极的作用。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直观性,包括对自然美的直观,社会美的直观,艺术美的直观。

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但重视教学过程,而且注重知识生成过程,更重视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在美术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临模临摹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学画方法,一种踩在巨人肩上上楼的好方法,这种教法的确能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登堂入室,但也带来不少弊端:思维受到束博,画面效果呆板,千篇一律。我认为应拓宽临摹概念,以原作为主,但可取舍。形式、内容、构图、表现对象基本相似即可,色彩亦可加以变化,这样能给学生一个创造大地,加强创造意识,使他们求异思维、想象力、情感的表现有舒展的可能,并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并且要注重学生的参与,让他们能够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我还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培养了他们的一种探究精神。注重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要像一个磁场,能吸引全体学生。

二,教学理念一定要转变。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要注意生活化、感性化、兴趣化、交流化,让学生动手,注重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的作用。这也是一个比较难以攻克的关口,老师要因人而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因,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学生觉得上美术课是一种美的享受,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副课。美术课一直以来被视为副课,学生上课时涂涂画画一幅作业一堂课,大部分学生不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受到美术课真正能体现出来的美的感观,教师们的教学方法也过于陈旧。所以,教学理念转变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前提,更是关键。学生常被枯燥的美术知识和单调的技能训练所困扰,教学在一种刻板机械中反复,久而久之就会因此丧失了对美术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心理。美术教学的趣味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就要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任何有趣的事,对学生来说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在教学中,可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倾向场地,以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美的学习活动中来。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殊的审美对象时,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新异的事物,新鲜感会油然而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物。组织教学时教师优雅的仪表,亲切而真诚的问候,清晰简洁的谈话等,都会使学生感到轻松、和谐和愉快,使其产生良好的审美心境,这是一种对学习形态企盼的、渴望的情绪。创设教学情境,对优化审美教育效应起着一个重要的铺垫、烘托和促进作用。

三,练得灵动。美术课的作业要求是联系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也是联系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的中介,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布置美术作业要注意灵活性、适用性、创造性、美感性,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在色彩的搭配上、线条的运用上,注意删繁就简,使学生能练、可练、练得好。因为,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我们所选择的教学作业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促进学生对美术课的喜好,发挥美育的德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都是由教师给学生打分,因为教师掌握着知识,掌握着打分(评价)的标准。以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好不好,画的东西像不像,涂的色彩是否均匀,画面是否整洁为标准来评价学生的美术成绩。这种封闭式的教学评价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同时也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美术课程评价的目的是检验教学活动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也就是要从技能、认知、创造和情感态度、学生的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美术课虽然学时不多,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作业要精心评点,可采用多样、灵活的方式。评点时要注意激发兴趣、激发潜能、激发上进、激发成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创新意识,同时还要明确学生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五、美育的范围是广泛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修养不仅仅在课内,课外的很多形式也不容忽视,教学中有一些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如果仅是照本宣科或是教师单纯的讲解,往往显得很是枯燥,学生也较难真正做到理解掌握。如果教师能够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按照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和可以接受的程度,设计系列问题将学生已有的经验类比延伸、层层深入,便能使学生从具体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入手,较好地化解教学中的知识难点。美育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净化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美好的灵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我们美术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艺术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热爱美术,热爱生活。另外,还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形成合力,使美育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效力大大加强。

参考文献:

[1]孔起英著,《儿童园美术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2]张梅著,《儿童绘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探究》。

第三篇:浅谈在美术教学中怎样具体实施美育

浅谈在美术教学中怎样具体实施美育

济宁市第十五中学 刘霞

心理学认为:艺术能启发人的创造思维。而创造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人格特质。可见,艺术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影响有重要作用。当前,教育的改革已使人们认识到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美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操,提高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我们知道,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指定审美情感会自然形成,必须进行目标明确的工作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所以这要以美育为途径培养学生了。那么,在美术教学中怎样具体实施美育,怎样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呢?

1、让学生感受美。

在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活动中,我首先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平时对周围事物的细致观察和体验。教学中,我设计过一些“水墨游戏课”。今天我们去散步——在宣纸上用笔拉一根线去散步,我们将遇到许多情境……来到小河边……过独木桥……过草地……然后,学生自编情境,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了笔的性能,依稀了解了笔 墨的表现性和意象性。再如,上课时,刚好下着雨,我让学生们观雨,体验一下下雨的感觉,然后我问:“在生活中哪一种雨水是你最喜欢的?哪一种雨水是最美丽的?怎样把它表现出来?”有人说可以用诗来表现,有人说可以用画来表现。于是一幅诗情画意的雨水图很快就形成了。这样的课程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去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对事物的感受能力,逐步养成爱观察的习惯,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2、使学生欣赏美。

各种艺术形式都有独自的艺术语汇和规律,视觉艺术产生的心理感受可以影响听觉艺术产生的心理感受,在《我心中的歌》一课中,我引导学生体会一幅幅画面,就是一首首无声的歌,从《池韵 》那舒缓的小夜曲,到《浪碰》般的雄浑的交响乐,同学们无不从中感受到了音乐般的美感。《色彩的心理联想》一课中,我先放音乐,从优美的抒情乐曲,可以联想柔和美妙的浅色调,节奏欢快的舞蹈,可以联想的明快,活泼的色调悲伤忧郁的乐曲,可以联想到低沉、灰暗的色调,它们产生的感情是一致的,具体到色彩,更让人浮想连翩,由紫色仿佛看到了高贵的紫丁香在向我们 招 手,由白色我们 看到了世界的和平。由红色想到红脸的关羽,由黑色想到黑脸的包公,从大自然的色彩到戏剧脸谱,如果用五彩缤纷的图画俩表达,将是十分绚丽的色调。我们还可以通过古代优秀绝句的联想而产生色彩的美感,如: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江南春》和、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等等,中国语言的构思。只要你善于发现美,那么美无处不在,至于用哪种形式欣赏美,这就是教师采用哪种方法,让学生提高欣赏美的能力。

3、让学生创造美。

通过有趣的形式开展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一节《西方的历史画和风俗画》课中,我引用故事开展教学。鼓励了解其中画面的某个故事的同学讲一讲,让其谈谈感受,以表达激发全班同学的目的,再请同学表演“农村婚礼上的场面”。让学生们热情参与,并把热闹、喜庆的场面表演的活灵活现。将学习与游戏相结合,就有利于学生培养创造性四的习惯。在这节课的活泼、紧张气氛中,学生为自己创造力得到表现而感到兴奋。我还组织了一些课外活动。如开展日记比赛,使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得到形象的再现。再如,让学生画漫画,学生把社会不良风气寓于画中,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活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还净化了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了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

学生正处于在心智蓬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求知欲,好胜心很强烈。因此,内容新颖,富与情趣的东西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让思维活跃起来,发挥创造的潜能。这样的学习,不但使学生从知识的趣味中提高了欣赏美,鉴赏美的思维能力,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使学生发展特长。

我们并不是要把学生都培养成画家,主要是为了陶冶他们的精神情操和品德。我们不仅要通过审美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会感受美,欣赏美,成为一个情操高尚的人。还要因材施教,针对有绘画有、天赋的学生,多引导和鼓励,让学生发展特长,使之掌握专业技能。

因材施教是教师常用教学方法之一,不管面对天才或庸才,教师都应能用各种方式,发挥学生的艺术个性,开启 他们的创造心智。总而言之,通过多种美育途径多可达到培养学生敏锐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对形象记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高度概括,形象思维和整体表现能力。所以,学生欣赏美,创造美能力的提高,教师的善教是关键。教学中要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趣味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教法在课堂上展示教材的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

在实践中怎样具体实施美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关键在于教师不断的积累工作经验和探索创新。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是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面对新世纪的素质教育,美育是关键。所以中学生美术教育在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在美术教学中进行美育的尝试

在美术教学中进行美育的尝试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以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有所侧重,既保证美术学习的实效性又保持美术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意义的领悟,对生活的体验和对美术价值的实践,使学生全面、和谐、自由地发展,从而达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学 新课程标准 实践学习

名词解释:

美育――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我校确立了培养“国际型、领袖型、创新型”人才的育人目标,为实现学校育人目标,我校美术教师根据学校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深究新课改,探索新路子,现已初见成效。

一、创设新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主要动力。一节课的前五分钟,学生刚回到教室,他们或玩游戏玩的意犹未尽,或参加课间活动尚气喘吁吁,大多数同学情绪激动。如果这个时候老师立即传授新知识,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这个阶段中老师应该发挥各种优势,如多媒体、道具,或利用肢体语言和小幽默等对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造成直观的刺激,把学生的心收回来,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教学中不断的变换教学方式,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教学示范,是学生增加感性认识,直接学习技艺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在美术课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与课本内容有关的其他学科知识,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以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这样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使学生沉浸在快乐之中,达到寓乐于学的效果。

重视课堂提问,“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面对不同的美术学习活动,还要求教师“在运用一般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应该针对美术学习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 可以说,以设计问题为教学策略、解决问题为教学任务的“问题教学”已越来越被广大美术教师接受与运用,提问与答问已经成为美术课堂的常态。

我校每年有模拟联合国、模拟奥运会、澳大利亚文化艺术节、英语手抄报比赛等活动。美术课上,我会利用这些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把他们的创作运用到活动中。如:模拟奥运会开幕式有30秒的风情展示,每个国家的代表团会把自己团队设计的别具一格。美术课上,学生可以自己设计服饰和道具,以凸显代表国家的不同民族风情。

在各种活动中,摄影社的成员们有了发挥的余地,他们手中的相机可谓是专业级的,从不同角度拍摄回来的照片经过筛选,有的发微博,有的洗成照片在橱窗展览,有的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示,不仅留下精彩的瞬间,也使更多的学生大饱眼福。我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借此机会也和学生交流摄影知识,不仅提升了技能,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二、利用新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我们处在一个全新的开放时代,网络资源的开发为我们的美术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重视网络对教学的影响。比如美术欣赏课,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的力量,搜索到需要的素材,来丰富教学资源。所以,网络是美术课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和有效资源。

2.开发利用乡土人文资源,在美术课中,不仅是按课本有什么就教什么,要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结合教材提供的图片,巧设情境,让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描述自己家乡的风景,使学生不仅在提高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开发校园环境及周边资源,使学生身临其境,切身体会。我校幽雅的校园环境,绿树成荫,各色花草四季开放,校园雕塑随处可见,适当机会,我会带学生进行校园写生。我校与东江仅一墙之隔,江边垂钓的老人和江面来往的船只都成了学生采风的好素材。我校距离市博物馆仅1公里的路程,这里有远古的制陶技艺,惠州历代名人雕像,近代抗日战争图片展,岭南民间美术展览和不定期的名家美术作品展览等供游客免费参观。

三、开拓新途径,提升美育质量。

校本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类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能够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和特色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在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不可或缺的。校本课程的特色是通过校本课程的针对性、独特性和适切性来体现的。我校正在开发的校本课程有:绘画兴趣小组、书法兴趣小组、电脑美术兴趣小组、摄影社、动漫社、编辑社(在此只列举美术相关校本课程)等。

我担任电脑美术兴趣小组指导老师,主要教授photoshop、CorelDRAW图形图像软件。我确立的学习重点是PS、CDR基础。方法是以老学员带动新学员,老学员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新学员又容易接受,集体出现的问题我就集体讲述,个别学生提问就个别指导。我还建立了一个QQ群“新视觉”,学员都可以加入这个群,在群里大家可以自由讨论。他们凭借对电脑美术的浓厚兴趣,刻苦努力,从入门到深入学习到完成作业,没有任何一名同学懈怠。同学们互相帮助,来自不同班级的同学彼此之间产生深厚的友谊。

杨震君同学(现高一)勤奋好学,是“黄冈月报”的美术编辑,这是一份完全有学生自己组织出版的报纸,资料的搜集、整理,包括出版的经费都是学生拉赞助获得的。袁雪松同学,现在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担任学校的宣传部长,这跟他会做设计是分不开的,每个月还有200元的生活补助”。今后我还要培养更多的像杨震君、袁雪松一样的,能够把自己所学运用到工作、生活当中的学员。

四、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已经形成较浓郁的学习氛围,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进行有效教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美术课为学校的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各级各类摄影、书法、绘画等比赛中,我校学生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我们美术教师将为上好每一堂美术课积极进取,不断探索。

(作者单位:黄冈中学惠州学校)

第五篇:物理教学中的美育

将德育教育溶于物理教学中

物理世界的科学美和人们的道德美是统一的,自然界的物质美和人们的情操美是统一的。物理课堂教学描述的就是这个世界。因此,物理教学艺术的内在表现,需付诸于情感。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有责任将德育教育,运用艺术的手法,溶于整个物理课堂教学之中。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物质的自然美和科学美

自然界的美使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而这些美的本身就蕴涵着科学的美,这二者是统 一的,同学们在学习物理科学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如教材中光的色散、干涉、光谱图、海市蜃楼、日出奇观、回音壁等,我们在给同学们传授知识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也让同学们领悟到科学本身就是一种美,即科学美。

二、物理学的辨证美

物质世界的发展是辨证进行的,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中各种现象 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学科。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也要尽可能的给学生传输物质学中的辨证唯物主义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也是辨证统一的。

首先,物质是统一的,世界是有物质组成的,大到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小到分子、原子,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电场、磁场也是由物质组成的,各种物质既客观存在,又相互作用(力和能),各种物质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关联,构成一个统一的世界,即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其次是物质的矛盾统一,运动和静止,作用和反作用,加速和减速、压缩和伸长、合成和分解、热胀与冷缩、吸热与放热、正电与负电、实象与虚象,放大与缩小、正立与倒立等等,都说明物质内部的矛盾的统一。

再次是物质的辨证性,1871年人们认为带正电粒子绕负电中心旋转,即电子存在于原子中心。稀薄气体的放电现象为揭示电的本质提供了很好的实验基础,电子的发现使人们对过去的结论做了辨证的否定。1925年,当人们看到电子的衍射花纹时,认识到电子不是经典粒子,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否定了前人的认识……人们正是这样经过否定之否定的曲折过程。对电的本质的认识不断的得到深化与提高。

三、献身科学的崇高美德

罗蒙诺索夫和助手力赫曼一起从事雷电的研究,助手被雷电击中而死,罗蒙诺索夫并未被吓倒,继续从事雷电的研究,终于取得成功,居里夫妇历尽艰难,在简易的工棚里,忍着严寒和酷暑,花了近4年的时间,熬制了4吨矿渣,终于提出了0.1克的镭。法拉第经10年多的时间,做了400多次实验,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科学研究需要这种精神,这些科学家的事迹,经过我们的传播,在学生的心目中种下为科学奋斗的种子,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他们的坚忍不拔、刻苦勤奋、献身科学的工作精神。

四、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3000年前就有天象的记录。早在2400年前,墨经中就详细记载了光学现象、等臂和不等臂杠杆的平衡条件,比阿基米德早了200年……我国近代物理学家吴有利、钱学森、钱二强、何译慧等为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力排阻扰,在诺贝尔授奖带台上,坚持用汉语作出了激动人心的演讲。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的爱国热情等等这些科学家的崇高爱国精神足以使学生们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激发其爱国情怀。

五、强烈的民族紧迫感

在感受到民族自豪感后,还要让同学们意识到民族紧迫感。我国的工业生产落后于西方几十年,有些行业甚至更多,农业生产还未完全脱离原始的手工生产,而国外已是现代化的农业模式等等现状足以使下一代树立民族的紧迫感,让他们满怀信心的努力学习,加强赶超世界的动力。

六、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的统一美

人们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和谐地统一起来。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认识论去观察现象,去识记物理知识,去理解物理概念、定律和公式,去研究物质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变化规律,去从事物理学领域的新的开发,这便是包含着认识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识记、理解、应用,引导学生在占有丰富的准确的材料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改造制作,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在使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完成第二次飞跃,充分发挥主体——学生的能动性。

总之,结合物理学科知识的特点,运用艺术的方法将美育贯穿于课堂中是我们物理教师的基本任务。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激发爱美的天性,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们成为会审美的人,成为理性的道德人,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世纪新人,也是我们物理教师的神圣职责。

下载追求美术教学中的美育内涵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追求美术教学中的美育内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作者:李美娴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年第04期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其目的是在教学中......

    教学中的美育(精选五篇)

    物理教学中的美育 蔡元培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说道:“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美育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为目的,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长期以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冲击下,美育一度被人轻视,美育的缺位导致出现一些高分低能的“畸形人”,感情贫乏的“文化人”,精神庸俗的“废品人”。语文......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照天性来说,人都是爱美的,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希望把美带到他们生活中去。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如能充分发挥美育功能,让美育走进新课堂,可以收到事半......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初探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初探 太白中学刘玉平 美育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基本任务。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堂应......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美育就是用美的事物和形象去对人们进行审美观念,审美情感和审美情趣的教育。目的是陶冶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以及鉴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浅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浅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被凸显出来,成为语文教育关注的重要内容。这里,我们研究语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贯穿美育,......

    生物教学中的美育

    生物教学中的美育 孟津县直中学许红利 美育亦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 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能力的教育。其最终目是培养具有完美的心理素质的人。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