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年末损益结转处理
附件7:年末损益结转的操作方法
1、操作步骤:12期账务处理完毕后,将公司损益类科目余额分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然后将当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各项利润分配账务处理完毕后,将“利润分配”科目下其他明细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
2、主要会计分录(手工凭证): 1)、损益类余额转入“本年利润” 借:主营业务收入等6001999 借:投资收益等6111999 贷:主营业务成本等6401999 贷:管理费用等6602999 贷:研究开发费用等 6605999 贷:资产减值损失等6701999 贷/(借):本年利润4103010 2)、“本年利润”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借:本年利润410301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104090 3)、计提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410401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金4101010
4)、“利润分配”下其他明细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104090
贷: 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等4104010
3、系统操作
以上凭证过账完毕后,在12月会计期,运行“月关账”,将所有科目的期末余额导到下个会计期期初。然后,待13期报表定稿,在1月会计期,运行“年关账”,将所有损益类科目的期初数清零。
第二篇:抵债资产计价及损益处理
二、抵债资产计价及损益处理
从被单独作为一项资产确认至今,抵债资产计价经历了作价、以债权成本计价和以公允价值计价三次大的变化:最初,抵债资产通常采用作价计量,作价方式一般不外乎债权债务双方协商、社会中介机构评估、法院判决三种方式。实际工作中,通过上述三种方式产生的抵债资产价格一般都高于抵债资产的真实价值。原因在于,协商计价存在较大的道德风险,金融企业经办人员出于满足考核要求和规避个人经办责任目的,在定价谈判中往往妥协于借款人的要求,与其形成“双赢”的结果。而评估计价则受到评估机构自身利益的影响,评估费按评估价值的一定比例收取,在高估抵债资产价值可以迎合多方利益要求的情况下,评估价背离于实际价值也就不可避免。法院判决受地方保护的影响,也经常出现有利于借款人的高判。上述情况导致抵债资产作价背离于其市场价值,形成抵债资产价值虚涨,隐藏了资产损失。
2004年和2005年,财政部先后出台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将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确定为“金融企业取得抵债资产时,按实际抵债部分的贷款本金和已确认的利息作为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这一规定实质上是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这一计价方式消除了因作价随意性带来的价值虚涨,但以换出债权的账面价值来计价,并没有真实地反映抵债资产的价值。而且以物抵债中的债权通常是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并不适用于以物抵债。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以物抵债被认定为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第10条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当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据此抵债资产在初始计量时需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由于计价方式不同,金融企业在受偿抵债资产时损益确认差异很大。对于债权成本(本金加表内应收利息),在作价和公允价值计价模式下,金融企业将抵债资产入账价值与债权
成本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入账价值小于债权成本的,已抵消但未获实际抵偿的债权本金以计提减值准备作核销处理(多余减值准备做转回处理),未获实际抵偿的表内应收利息作冲销利息收入处理或以坏账准备核销;入账价值大于债权成本的作营业外收入处理。在以债权成本计价模式下,金融企业将抵债资产作为原债权的转换形式,抵债资产以抵偿的债权本金和表内利息的账面余额入账,不产生损益确认问题,金融企业在办理抵债资产入账的同时,一般将原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等债权的减值准备转作抵债资产减值准备。
对于表外利息,在以公允价值计价之前,金融企业对受偿的表外利息不作收益确认,待处置变现实际收到现金时再确认。采取以公允价值计价后,按照债务重组准则,金融企业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包括本金和表内表外利息)与受让的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损益,此时应将表外利息确认入账。
在公允价值计价模式下,收取过程中的税费是否记入抵债资产价值,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不同观点及做法。一种认为,收取过程中的税费属于直接费用,构成了抵债资产的成本,理应比照一般资产的初始确认方法,将直接费用记入抵债资产入账价值;另一种观点认为,抵债资产以公允价值计价,在已有市价或评估价值之外再将税费记入其入账价值,则其价值已不公允,与公允价值计价相悖。
笔者认为,在公允价值计价模式下,收取过程中的税费不应记入抵债资产入账价值。一是抵债资产是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被动地作出让步而接收的资产,并非其主观意愿持有的一项资产。抵债资产一般会在短期内处置,其成本费用不在待处理期间摊销,所以相关税费记入抵债资产价值予以资本化,没有实际意义;二是在财政部有关准则及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也提出抵债资产以公允价值入账,相关税费和债权账面价值与抵债资产公允价值轧抵后的差额记入当期损益。所以在公允价值计价模式下,收取过程中的税费不应记入抵债资产入账价值,而应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
第三篇:行政单位年末结转账务处理(2014年)
行政单位年末结转账务处理:(按年结转,无结余分配)简单业务:只有基本支出的,[1.(基本支出结转)财政拨款收支转账-结转-剩余结转]
2非项目资金收入,其他资金支出中的基本支出-非项目结余-剩余结转结余
A.财政拨款结转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1.(基本支出结转)收支转账-结转-剩余结转] 2.(未完成项目支出结转)收支转账-结转] ,2.1 [(已完成项目支出结转)收支转账-结转(已完有剩项目)-结余-剩余结余],1.年末,将财政拨款收入本年发生额转入财政拨款结转,借记“财政拨款收入——基本支出拨款、项目支出拨款”科目及其明细,贷记财政拨款结转(收支转账——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及其明细。
2.年末,将财政拨款支出本年发生额转入财政拨款结转,借记财政拨款结转(收支转账——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及其明细,贷记“经费支出——财政拨款支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科目及其明。
3.将完成项目的结转资金转入财政拨款结余。年末完成上述财政拨款收支转账后,对各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按照有关规定将符合财政拨款结余性质的项目余额转入财政拨款结余,借记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转账——项目支出结转)及其明细,贷记“财政拨款结余”(结余转账——项目支出结余)科目及其明细。(无项目支出的跳过此步)年末,将财政拨款结余科目所属“结余转账”、“年初余额调整”、“归集上缴”、“单位内部调剂”等明细科目余额转入“剩余结余”明细科目;转账后,财政拨款结余科目除“剩余结余”明细科目外,其他明细科目应无余额。
4.年末收支转账后,将财政拨款结转科目所属“收支转账”、“结余转账”、“年初余额调整”、“归集上缴”、“归集调入”、“单位内部调剂”等明细科目余额转入“剩余结转”明细科目;转账后,本科目除“剩余结转”明细科目外(不再设剩余结转明细科目的下级明细科目),其他明细科目应无余额。B.其他资金结转结余(除财政拨款收支以外的其他各项收支)(基本支出-非项目结余-剩余结转结余)1.年末,将其他收入中的项目资金收入本年发生额转入本科目,借记“其他收入”科目及其明细,贷记本科目(项目结转——收支转账)及其明细;将其他收入中的非项目资金收入本年发生额转入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科目,借记“其他收入”科目及其明细,贷记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科目(非项目结余——收支转账)。
2.年末,将其他资金支出中的项目支出本年发生额转入本科目,借记本科目(项目结转——收支转账)及其明细,贷记“经费支出——其他资金支出”科目(项目支出)及其明细、“拨出经费”科目(项目支出)及其明细;将其他资金支出中的基本支出本年发生额转入本科目,借记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科目(非项目结余——收支转账),贷记“经费支出——其他资金支出”科目(基本支出)、“拨出经费”科目(基本支出)。
3.年末收支转账后,将本科目所属“收支转账”、“年初余额调整”、“结余调剂”等明细科目余额转入“剩余结转结余”明细科目;转账后,本科目除“剩余结转结余”明细科目外,其他明细科目应无余额。
第四篇:新旧会计准则下损益处理差异
新旧会计准则下损益处理的若干差异
□ 文 宋月霞
2007年1月1日开始,企业开始实行新会计准则。新准则由于倾向于与国际准则趋同,在诸多会计处理规范上与旧制度有较大差异,本文就成本、费用、损失和收入,利得的确认和计量,介绍新旧制度的若干差异。
一、费用、成本、损失的确认和计量。
(一)开办费
行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开办费计入递延资产,分5年摊销计入管理费用;《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则规定开办费发生时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在企业生产经营开始的月份一次摊销计入管理费用。
新准则完全变更了上述规范,规定:“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等”,在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借记“管理费用-—开办费”科目,货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福利费
旧制度下,所有企业均按工资总额14%计提职工福利基金,借记有关科目,贷记“应付福利费”科目,实际使用时再借记该科目和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实施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企[2007]48号)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所有企业不再按工资总额计提职工福利基金,而按实际支付的福利费计入相关的成本费用。该规定与新的《企业所科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下合称新税法)的规定相问,但新税法对该费用设置了上限,规定只能在不超过年工资总额14%的范围内在税前扣除。
因此,在新的财务制度下,职工福利费核算的具体账务处理应为:
1.执行旧制度的企业:(1)企业实际发生应归类于职工福利费的支出,借记“应付福利费”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2)期末,应将当期支付的福利费,按照其当期分配工资的比例等相对合理的方法,分配到各有关成本费用科目,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福利费”科目。2006年年末结余的福利费,可以在支出福利费超过年工资总额14%时,超支部分直接从应付福利费中列支。
2.执行新准则的企业:(1)发生福利费支出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2)期末,再按当期分配工资比例或其他最近于合理的方法进行分配,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科目。
3.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的管理方法不变;(1)提取时,借记“利润分配———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科目,贷记“职工福利费”科目(执行新准则的单位);(2)实际支付时,借记“应付福利费”、“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新税法和财务制度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仍可从成本费用中列支职工福利费。
(三)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执行行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可以按照年末应收款余额的3———5%和库存商品余额的3———5%计提坏账准备和商品削价准备,其相应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2.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应根据预计可收回金额、市价或可变现净值低于相应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非流动资产不得计提减值准备。计提以上三项准备的相应损失,分别计入管理费用和投资收益。
3.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单位,应根据预计可能发生的减值损失(可实现、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坏账准备、短期投资或存货的跌价准备,以及长期的投资、委托货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的相应损失,除投资、委托贷款的减值损失计入投资收益外。其他与流动资产相关的,计入管理费用;与非流动资产相关的,计入营业外支出。《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都规定,已提减值准备的资产以后如果其价值得以恢复,已确认的减值应予以转回。转回时,应作与计提时相反的会计分录。
4.执行新准则的企业,应当按照各类资产应确认的减值损失,分别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货款损失准备,以及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商誉等十几项资产减值准备,相应的损失统一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不计入其他损益科目。
对于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的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其相应的收益或损失统一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上述资产中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外,均不得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新准则规定,已提减值准备的流动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货款等,以后如果相关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按已提减值准备余额与恢复增加的价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与计提时相反的会计分录,转回已确认的减值损失;而其他非流动资产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当然,在资产处置、出售、对外投资等情况下转销的除外。
(四)进货费用
1.旧的三种会计制度规定,商业企业商品采购过程发生的运输费、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以及入库前挑选整理费用和其他相关税费,均应在发生时直接作为期间费用计入“营业费用”、“经营费用”科目。
2.则下,只设置“销售费用”科目,不设置“营业费用”、“经营费用”等可包含进货费用的科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应用指南》规定:商业企业采购过程中发生的时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主营业务成本);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的存货成本。
二.收入、利得的确认和计量
(一)政府补助收益
1.旧的三种会计制度下:(1)政府拨款附有专门用途且按相关文件规定应免征所得税的,应先计入专项应付款,用后形成企业经营资产的,其价值再转入资产公积;(2)企业收到先征后返还、先征后退的营业税、消费税和按国家税法规定返还的企业所得税,应在收到时分别贷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所得税”等科目;(3)企业收到退还的增值税、按地方优惠政策退还的所得税和收到没有规定免征所得税的财政补助,应贷记“补贴收入”科目;(4)企业应收按销量或工作量和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按期给予定额补贴,可在期末先借记“其他应收款”(小企业)、“应收补贴款”(其他企业)科目,贷记“补贴收入”科目,实际收到时再转销应收项目。
2.新准则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及其《应用指南》规定: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补助两类,其补助形式包括财政拨款、财政贴息、税收返还和无偿划拨非货币资产四种。相关的账务处理规范为:(1)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取得时,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自相关资产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时起,在该项资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即收到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按期分摊时,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如果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转让,出售、报废损毁的,其尚未分摊完的递延收益余额亦应转入营业外收入。(2)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以后期间相关费用或损失,应在取得时确认为递延收益,在确认相关费用或损失时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用于补偿前期发生或本期已发生的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3)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入账,无法取得公允价值的,按照名义金额入账,名义金额为1元(单价),具体确认原则同上。
(二)固定资产盘盈收益
1.旧的三种制度都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按重置净值确认其价值,其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
2.新准则规定:盘盈业务作为更正前期差错处理。将资产盘盈作为重要的前期差错处理时(通常指盘固定资产价值占企业固定资产总价值10%及以上),具体操作比较复杂,需要编制调账、调表共三套调整分录,分别调整入账的账务、入账资产负债表的年初余额(年初数)和利润表的上期金额(上年数),将盘盈利得计入以前损益(营业外收入)。限于篇幅,不作详细介绍。
(三)债务重组、受赠资产、核销债务收益
1.执行行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债务重组收益、受赠收益扣除应交所得税,净收益均应计入资本公积,转销无法偿还应付款项的收益,则应付计入营业外收入。
2.《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都规定:企业债务重组、受赠资产和无法转销支付的应付款,扣除应交所得税后的净收益,均应计入资本公积。
3.新准则规定:企业债务重组、受赠资产收益均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其中债务重组的债务人应按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偿还债务支付的资产或发行股份(债转股)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重组收益并收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重组债务时支付的资产或发行股份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或面值总额的差额,按转让资产进行账务处理并确认转让损益,或按发行股份确认资本公积。
作者未见新准则中有转销无法偿还应付款项的账务处理规范,但按新准则的基本精神,转销无法清偿应付款项的收益应参照受赠确认营业外收入。
(四)股权投资差额
所谓股权投资差额,是指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权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与投资时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称为股权投资借方差额;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称为股权投资贷方差额。
1.执行行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单位,对投资时存在的股权投资差额,均不作账务处理。
2.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单位,确认初始投资成本时存在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的,单设“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明细科目核算,分期摊销记入“投资收益”的借方;存在贷方差额的,将差额转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无论确认“股权投资差额”或转增资本公积,均应同时调整投资成本。
3.执行新准则的企业,取得投资时存在投权投资借方差额的,不作账务处理;存在股权投资贷方差额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第五篇:新事业制度末结转账务处理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年末结转流程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国家财政部制定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本制度自2013年1月1日已开始执行,本年为该制度执行的第一个会计。为了更好的处理年终结转业务工作,特针对年终结转科目做了以下分析,提供给财务工作人员参考!
一、制度核算科目分析:
3001事业基金
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主要为非财政补助结余扣除结余分配后滚存的金额。
事业单位发生需要调整以前非财政补助结余的事项,通过本科目核算,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历年积存的非限定用途净资产的金额。3302事业基金 账务处理凭证思路 年末
借(或贷):3404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3401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核算(或增加项目名称为科目)】
310101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贷(或借):3301事业基金
3101 非流动资产基金
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3101非流动资产基金 账务处理凭证思路
1、取得相关资产或发生相关支出时,借:1401长期投资
1501固定资产
1511在建工程
1601无形资产
贷:310101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310102
-固定资产
310103
-在建工程
310104
-无形资产
2、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时
借:310102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310104
-无形资产
贷:1502固定资产折旧
1602无形资产摊销
3、处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应当
冲销该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 借:1401长期投资
贷:310101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借:310102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310104
-无形资产
贷:1501固定资产
1601无形资产
实际处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借:310101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310102
-固定资产
310104
-无形资产
贷:1401长期投资
1501固定资产
1601无形资产
3201专用基金
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净资产,主要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等。
本科目应当按照专用基金的类别进行明细核算。
本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专用基金余额。3201专用基金 账务处理凭证思路
年末
提取修购基金
借:5001事业支出
5301经营支出
贷:320101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借:3404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贷:320102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3301财政补助结转
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滚存的财政补助结转资金,包括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本科目贷方余额,反应单位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数额。若需要调整以前财政补助结转的事项,通过该科目核算。
科目设置:
330101 基本支出结转 33010101人员经费
33010102 日常公用经费
330102项目支出结转-(事业支出以支出功能分类为项目目录,明细科目为经济分类)
或 33010201 XX项目(事业支出以支出经济分类为项目目录,明细科目为功能分类)3301财政补助结转 账务处理凭证思路:
1、期末,将财政补助收入转入财政补助结转
借:400101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
400102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
贷:330101 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
330102 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2、期末,将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转入财政补助结转 借:330101 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
330102 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贷:50010101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基本支出
50010102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项目支出…
年末,对执行情况分析将余额转入财政补助结余;或按照相关规定上交财政,关联科目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借:3301财政补助结转
贷:1201财政应返还额度
借:1201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1002银行存款
3302财政补助结余
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滚存的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余资金。本科目应当按照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财政补助结余资金数额。若需要调整以前财政补助结转的事项,通过该科目核算。
3302财政补助结余 账务处理凭证思路:
1、年末,对财政补助各项目执行情况分析,按照相关规定转入财政补助结余;
借(贷):330102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贷(借):3302财政补助结余
2、年末,对执行情况分析将余额转入财政补助结余;或按照相关规定上交财政,关联科目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借:3302财政补助结余
贷:1201财政应返还额度
借:1201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1002银行存款
3401非财政补助结转
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滚存的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专项资金的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本科目贷方期末余额反映事业单位非财政专项结转资金数额。若需要调整以前财政补助结转的事项,通过该科目核算。
3401非财政补助结转 账务处理凭证思路:
1、期末
借:410102事业收入-专项资金
420102上级补助收入-专项资金
430102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专项资金 4501xx其他收入-专项资金
贷:3401非财政补助结转…
或增加项目名称为下级科目(340101 xxx项目)
借:3401非财政补助结转…
或增加项目名称为下级科目(340101 xxx项目)
贷:50010202事业支出-非财政资金支出-项目支出
50010302事业支出-其他资金-项目支出(该科目应转入事业结余)
540106 其他支出-专项资金
2、年末,已完成项目剩余资金区分处理:缴回原拨入单位、留归本单位使用
2.1缴回原拨入单位
借:3401非财政补助结转…
或增加项目名称为下级科目(340101 xxx项目)
贷:1002 银行存款
2.2留归本单位使用
借:3401非财政补助结转…
或增加项目名称为下级科目(340101 xxx项目)
贷:3001事业基金
3402事业结余
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一定期间除财政补助收支、非财政专项资金收支和经营收支以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本科目期末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自年初至报告期末累计实现事业结余;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自年初至报告期末累计发生的事业亏损。
年末结账后,本科目应无余额。3402事业结余结转思路
1、期末
借:410101事业收入-非专项资金
420101上级补助收入-非专项资金 430101附属单位上缴收入-非专项资金 4501xx其他收入-非专项资金
贷:3402事业结余 借:3402事业结余
贷:50010202事业支出-其他资金-基本支出
50010302事业支出-其他资金-项目支出
5401xx 其他支出-非专项资金
5201xx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非专项资金 5101xx上缴上级支出-非专项资金
年末、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借:3402事业结余
贷:3404 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3403经营结余
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一定期间各项经营收支相抵余额弥补以前经营亏损后的余额。本科目期末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自年初至报告期末累计实现经营结余弥补以前经营亏损后的经营结余;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截至报告期末累计发生的经营亏损。年末结账后,本科目一般无余额;如为借方结余,则反映事业单位累计发生的经营亏损。
3403经营结余的结转思路
1、期末
借:4401经营收入
贷:5301经营支出 借或贷:3403经营结余
2、年末,如本科目为贷方余额,则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如为借方余额,为经营亏损,不予结转。
借:3403经营结余
贷:3404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3404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本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的情况和结果。年末结账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3403非财政补助结转 账务处理凭证思路:
1、年末;
借:3403经营结余
3402事业结余
贷:3404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2、由企业所得税缴纳义务的事业单位计算出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借:3404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贷:2101xx应缴税费-应缴企业所得税
3、按照有关规定提取在职工福利基金; 借:3404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贷:3201xx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4、年末完成上述处理后,将本科目转入事业基金。
借(或贷):3404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贷(或借):3001事业基金
二、实际账务处理的具体分录1、3301财政补助结转 账务处理凭证:
1.1、期末,将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的基本支出转入财政补助结转-
基本支出结转(结转财政资金基本支出到财政补助结转中基本支出结转)。其中制度要求基本支出结转要分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则该结转凭证须分别做两张凭证分录处理或手工填写基本支出结转的人员经费与日常公用经费分录金额。借:400101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
贷:50010101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基本支出
贷(或借):330101 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
1.2、期末,将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支出-财政补助资金的项目支出转入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结转财政资金项目支出到财政补助结转中项目支出结转)。借:400102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
贷:50010102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项目支出…
贷(或借):330102 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年末,对执行情况分析将余额转入财政补助结余;或按照相关规定上交财政,关联科目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借:3301财政补助结转
贷:1201财政应返还额度
借:1201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1002银行存款2、3401非财政补助结转 账务处理凭证思路:
1、期末
借:410102事业收入-专项资金【项目核算(或增加项目名称为科目)】
420102上级补助收入-专项资金【项目核算(或增加项目名称为科目)】 430102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专项资金【项目核算(或增加项目名称为科目)】 4501xx其他收入-专项资金【项目核算(或增加项目名称为科目)】
贷:50010202事业支出-非财政资金-项目支出【项目核算(或增加项目名称为科目)】
50010302事业支出-其他资金-项目支出【项目核算(或增加项目名称为科目)】
540106 其他支出-专项资金【项目核算(或增加项目名称为科目)】
贷(或借):3401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核算(或增加项目名称为科目)】
1、年末,已完成项目剩余资金区分处理:缴回原拨入单位、留归本单位使用 2.1缴回原拨入单位
借:3401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核算(或增加项目名称为科目)】
贷:1002 银行存款
2.2留归本单位使用
借:3401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核算(或增加项目名称为科目)】
贷:3001事业基金3、3302财政补助结余 账务处理凭证:
1、年末,对财政补助各项目执行情况分析,按照相关规定转入财政补助结余;
借(贷):330102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贷(借):3302财政补助结余
2、年末,对执行情况分析将余额转入财政补助结余;或按照相关规定上交财政,关联科目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借:3302财政补助结余
贷:1201财政应返还额度
借:1201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1002银行存款4、3402 事业结余 账务处理凭证思路: 期末
借:410101事业收入-非专项资金
420101上级补助收入-非专项资金 430101附属单位上缴收入-非专项资金 4501xx其他收入-非专项资金
贷:50010202事业支出-其他资金支出-基本支出
50010302事业支出-其他资金支出-项目支出***
5401xx 其他支出-非专项资金
5201xx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非专项资金 5101xx上缴上级支出-非专项资金 贷(或借):3402事业结余
年末、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借:3402事业结余
贷:3404 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5、3403经营结余 账务处理凭证思路(无经营收入、支出,则不做凭证处理)
1、期末
借:4401经营收入
贷:5301经营支出 借或贷:3403经营结余
2、年末,如本科目为贷方余额,则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如为借方余额,为经营亏损,不予结转。
借:3403经营结余
贷:3404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6、3403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账务处理凭证思路:
1、年末;
借:3403经营结余
3402事业结余
贷:3404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2、由企业所得税缴纳义务的事业单位计算出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借:3404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贷:2101xx应缴税费-应缴企业所得税
3、按照有关规定提取在职工福利基金; 借:3404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贷:3201xx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4、年末完成上述处理后,将本科目转入事业基金。
借(或贷):3404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贷(或借):3001事业基金7、3201专用基金 账务处理凭证思路(无计提则不做凭证处理)
年末
若有提取修购基金,则该凭证则为年末结转凭证的第一张。借:5001事业支出
5301经营支出
贷:320101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借:3404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贷:320102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8、3302事业基金 账务处理凭证思路 年末
借(或贷):3404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3401非财政补助结转
310101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贷:3001事业基金9、3101非流动资产基金 账务处理凭证思路(无发生则不做凭证处理)
1、取得相关资产或发生相关支出时,借:1401长期投资
1501固定资产
1511在建工程
1601无形资产
贷:310101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310102
-固定资产
310103
-在建工程
310104
-无形资产
2、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时
借:310102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310104
-无形资产
贷:1502固定资产折旧
1602无形资产摊销
3、处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应当冲销该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
借:1401长期投资
贷:310101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借:310102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310104
-无形资产
贷:1501固定资产
1602无形资产
实际处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借:310101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310102
-固定资产
310104
-无形资产
贷:1401长期投资
1501固定资产
1601无形资产
综上所述:年末结转的具体流程可以用下列文字描述:
1、提取修购基金到专用基金(无计提则不做凭证处理);
2、结转财政补助基本支出人员经费;(2)
3、结转财政补助基本支出日常公用支出;(3)
4、结转财政补助项目支出到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转;(1)
5、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4)
6、年末,对财政补助各项目执行情况分析,按照相关规定转入财政补助结余;(5)
7、结转事业结余;(6)
8、结转经营结余(无经营收入、支出,则不做凭证处理);
9、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7)
10、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到专用基金(无计提则不做凭证处理);
11、结转事业基金;(8)
12、结转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发生则不做凭证处理)。
注释:若使用支出功能分类为主科目的单位(将项目名称设为下级科目的)在年终结转时要区分项目,手工填入累计的支出经济分类金额(如50010101XX专项-误餐费)。
年末转账在用友软件中具体应用实现
一、根据实际情况使用自定义转账结转凭证功能
具体适用:提取修购基金到专用基金;结转财政补助基本支出人员经费;结转财政补助基本支出日常公用支出;结转事业结余;结转经营结余;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到专用基金;结转事业基金;结转非流动资产基金;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等。
还有就是收入科目、结转结余科目无项目核算,只有支出类科目有项目核算的结转凭证设置。但是系统无法自动凭证找平,需手工算出结转结余,同时在生成的凭证中手工找平。
该设置一经设置后,以后若科目未发生变化,则不需改动!
如:设置结转经营结余
在财务会计—总账—期末—转账定义—自定义转账下
1、点击增加,录入转账序号‘0006’,转账说明(生成凭证后会显示为摘要),2、科目编码:表示生成凭证中显示的科目,3、方向:选择(借或贷,表示在生成的凭证中的方向是借或贷),4、金额公式:表示生成凭证中需要显示的金额,具体操作说明可以在该设置界面下,按F1键获取详细帮助说明。
二、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期间损益结转凭证功能
具体适用:结转财政补助项目支出到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转;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等。
在财务会计—总账—期末—转账定义—在期间损益下,手工设置对应结转科目。具体的损益类科目编码(收入类、支出类)与本年利润科目(净资产科目)对应,点击确定才会保存。如下图:
三、转账生成
设置好结转的对应关系后,则在转账生成菜单下选择所需执行的转账凭证即可,具体为自定义转账凭证生成,期间损益结转凭证生成。
注意:
1、年终收入支出表注意结转结余类数据。
2、项目收入支出结余表中要列示本年结余数,方便手工找平凭证(支出经济分类为主科目的事业单位无此必要)。
3、报表中的年报手工根据项目收入支出结余表调整更快。
讨论:由于2013年全面推行新事业单位制度,而且历年的事业基金全部在2013年初录入到新制度的事业基金,按照新事业制度中事业结余隐性规定为只有贷方余额。目前与事业结余对转的科目分析,我们是否要在账务处理的时候事业结余有可能产生借方余额(超支)时,是否将超支部分走500103其他资金支出,这样才可以同事业结余、事业基金对应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