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炼就高考作文贵在创新 关键在于培养思维能力
炼就高考作文贵在创新 关键在于培养思维能力
作文创新能力,简言之,就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表现。这几种能力之中,思维能力尤为重要。观察生活、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表达,都要用思维去解决。所以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表现在概念的掌握与理解上,不仅能将新知识、新概念溶化到已有的概念和知识系统中去,而且能用新知识,新概念去改造旧概念。表现在解决问题时,不死套公式,而是融会贯通,善于用多种样的方式、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表现在创造中,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不安于现状,有创新意识,有丰富的创造力。作文创新的关键是在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想象思维、散发思维、逆向思维等等。作文的创新,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东西,只要我们对生活有热情,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观察、思考,就能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佳作来。“创新” 并非易事,它是在“求同”、“求稳”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刘勰《文心雕龙•通变》说:“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其久,通则不乏。趋时必果,乘机无怯。望今制奇,参古定法。”意思是说:文学创作以发展变化作为它的规律,要求不断地创新,又要能够继承。能创新,创作的生命才能长久;能继承,创作才不致缺乏营养。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一定要果敢,要当机立断,不要胆怯。为此,语文教师要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有了创新思维,学生就能写出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有个性特征的创新作文来了。为此,教师要启发培养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求异思维,即对一个问题,一则材料,打破思维定势,大胆质疑探索,以求得某一问题的各种可能答案的思维方式。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挣脱常规思维的束缚,突破固定的思维定势,运用求异思维,多方求索,以小见大或同中求异,写出立意不落俗套的文章来。
如以《滥竽充数》寓言材料写作文,可有多种立意:
(1)批评郭先生的“充”、“装”、“混”,抨击不懂装懂的恶劣作风;(2)批评齐宣王爱搞“大合唱”,吃“大锅饭”。使有才能的人被拒之门外。
(3)指出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充”,与那299个苟且相安,知情不报的“乐师”有很大关系,批评现实生活中同事之间的互相包庇,官员中官官相护的现象。
(4)肯定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能采取主动离开,腾位让贤,颇有“自知之明”。其中,(1)则是历来多数人的立论;(2)、(3)两则着重分析南郭先生能“充”、“装”、“混”下去的原因;(4)则既未指责南郭先生不懂装懂,也未从批评齐宣王的角度议论,而是选择与众不同的角度,针砭时弊,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又如有位同学在写《数字与生活》一文里。讲了社会上刮过一阵“8”风,“8”,广东人读为“发”的谐音。有些人求财心切,以至“16888”的电话号码卖到数万元,因是“一路发发发”。可是,偏有位汽车司机接受大家都害怕的车牌——“16444”,他不怕“一路死死死”。而是说:“多拉发发发”。因为他爱唱歌,从音乐的角度来理解数字,显得与众不同,很有新意。
再比如,有一个作文题《沙子的启示》。有很多同学写“沙尘暴,是人类破坏环境造成的”,也有很多同学写“沙子团结起来力量大,可以修桥梁、盖大厦。”同时也有一些同学多角度思维,写“一粒沙子虽小,也能把你的脚磨出血泡,砂轮也能磨铁嚼钢,小事物从来都不能忽视。”有的写“沙子借助风的力量周游世界,自己的力量虽小,却可以借助外界力量实现自己的理想。”有的写“沙尘暴,是沙子联合起来的结果,它们毁坏了庄稼,污染了环境。所以,坏东西团结起来就不是好事了。”有的写“当年那么多的沙子,只有这一粒被风刮进了蚌壳,成了珍珠,可见机遇也是很重要的。”这些同学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深入挖掘,思路开阔,这些立意都是求异思维的奇葩。
二、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逆向思维,即沿着与原来判断或结论相反的方向进行思维活动。它要求撇开已有的定论,从反面去思考,以获得不同凡俗,新颖独到的见解。因它从反面立意,与传统瘄思维、观点相反,故在作文创新思维中属较难的一种。但它能从反面结果引出正蝢观点,不仅不落俗套,还能激活思路,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若以“东施效颦”故事作文,从反弹琵琶的角度,可这样穋意:(1)效颦是美的载求,努力改变自己。(2效颦是美的追求,知丑近乎美。(3)效颦胜于追星。这些立意角度都很新颖。
又如有的学生对“班门弄斧”提出以下观点:弄斧者是有胆识有魄力的,即使失败也能从中取得教训,长进更快。这种做法对“班门”也是一种激励,从而启动竞争机制,形成人才的良性循环:挑战者终究会超越对手,成为新的权威,这是历史的必然。这样立意时代感强,令人耳目一新。
再如《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则看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变化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后提出的一种新观点。《业精于勤未必荒于嬉》、《酒香也怕巷子深》、《阿Q的精神也要有点》、《开卷未必有益》等均是进行逆向思维得出的结论,观点新颖,独辟蹊径。
三、联想思维能力的培养
联想思维,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概念而引起他相关概念的思维方式。所谓联想丰富,是指多向度、多层面的展开想象。使联想的内容充分丰满,绚丽多彩。简单地讲,想象丰富就是要“展得开”、“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若不善于联想,文章就难以构思,立意也难以形成,其深刻新颖就无从谈起。
自然界的许多事物或景物的某些形态特征,常常与人的某些品格气质、精神等有相似之处。例如:著名散文家杨朔在《荔枝蜜》中,通过对蜜蜂“渺小”形体和辛苦酿蜜的“崇高品格”的生动描绘,无私奉献,联想到农民辛勤耕耘,为自己,为别人,为后世子孙默默地奉献。作者由此及彼,以蜜蜂喻人,赞美了为建设美好生活而无私奉献的劳动人民,歌颂了为建设美好生活而奉献一切的崇高精神。
又如:我们看到的一些事情,它们往往蕴含着某些深刻的道理。清代文学家彭端淑的《为学》,以蜀鄙两僧去南海的故事,由事联想到理,用以比喻志向坚定,刻苦勤奋,即使客观条件再差也能取得成功。它阐发了难与易的辩证关系,从而告诉人们,只要坚忍不拔,难事也能变成容易的事,所蕴涵的道理至为深刻。
四、多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多向思维是以一个目标或思维方向为起点,让想像者根据各自不同的知识水平、生活感悟、沿着不同的方向,顺应各个角度,加工创造出各自不同的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在作文教学中,针对某一作文题目,进行多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由冰雪融化想到的》,围绕这个题目,我们可以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其过程如下:
从雪的自然形态美→雪的变化→展开联想。
联想一,洁白无瑕,晶莹可爱,象征美好,瑞雪兆丰年。
联想二,白雪茫茫,冷酷无情,掩盖了世间的丑恶。太阳出来无法生存,象征丑恶。联想三,冰雪消融,变成雾,升腾为彩虹,联想到人的变化,为社会作出贡献,或变成水,流入阴沟,想到人的堕落。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减少了思维的单向性,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通过长期的训练,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于同一事物,可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与思考。
如:“1+1=?”可以根据惓象的不同而赋予它不同的内涵。(1)“1+1=2”,由此我们可以想象那些机械呆板的,不求有功,毫无创新墨守成规之人。
(2)“1+1>2”由此可以想到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事例。
(3)“1+1<2”由此可以想到一些人干工作互相推诿、敷衍塞责,猫多不拿 子的事例。(4)“1+1=?”,由此可以想到像一些经营投资者的失败或成功。到ẕ等多少?由于是未知的,则可小、可等、可大。
(5)“1+1=1”由此可以想像到:一场考试十一个分数=一根绷紧的弦;一贯的诚实十一贯的清廉=一个正直的人;一点牺牲精神十一点主人翁态度=一个中华民族的腾飞。
……
多向思维留给学生较大的想像空间,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角度入题。
对于作文,我们习惯讲解那一套套写作理论,技法等,其实是我们先做好了一个“彀”让学生钻。我们要打破条条框框,通过以上四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作文尽早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迎来“柳暗花明”的“又一村”。
第二篇:解放思想要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党的十七大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省委七届三次全会强调“完成新阶段的各项目标任务,更需要在解放思想上有新的境界。”历史上每次思想解放的实践昭示我们,解放思想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解放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推陈出新,创新思维,因此,要培养一种能想别人所未想、见别
人所未见的超前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才能为解放思想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解放思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要克服四个思想,增强四种能力。
解放思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要克服主观臆断思想,增强探求未知的能力。有的人不能解放思想,主要是因为缺乏系统的科学理论知识,又不注重实际调研和调查,思维素材贫乏,仅凭个人的经验、凭感觉、凭好恶盲目决断,主观臆断。要克服这种弊病,就要增强探求未知,突破思想束缚,积累思想素材的能力,要实现由封闭性思维方式向开放性思维方式的转变。要破除封闭短浅、保守僵化的思想,在深化改革、锐意创新上寻求突破。
解放思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要克服呆板懒惰思想,增强思维活跃的能力。活跃思维、善于联想是形成创新性思维的起点,要摒弃四平八稳、避生就熟的懒惰性,增强思维活跃性和多向性,善于把意义上差距很大的两个概念联系起来,产生新知识、新见解,要确立和增强善于联想的能力,首先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掌握立场、观点和方法上下功夫。其次要及时地摄取信息,突破思维的狭隘性,勤于实践、勤于观察,善于联想,能够摸到时代的脉搏,善于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新事物和容易被忽视的新问题,抓住有价值的东西,积累丰富多向的思维素材。
解放思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要克服反应迟钝,增强超前思维能力。思维上因循守旧,反应迟钝,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向,遇事瞻前顾后,把困难看得较重,怕担风险,怕出问题,这样是不可能抓住机遇、推陈出新的,要具有预见和把握事物未来发展状况的能力,只有大胆创新,超前预见,才能超越思想,展望未来,在实际工作中掌握主动权,做出科学的决策,创造新的业绩。
解放思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要克服单一思维,增强多向思维能力。我们观察事物往往只有一个视角,思考问题只有一条思路,研究工作只有一种方案,处理事情只有一个方法,不能从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这样无法破除陈旧的思想“堡垒”。培养多向的思维方式,首先要善于比较鉴别,校正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仅要正面比较,还要反面比较;不仅要纵向比较,还要横向比较,要做到正面比较与反面比较相结合,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统一。其次要培养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往往能突破一般思维的常规惯例,从而得到一些使人意想不到的新结论,取得出奇制胜的创新。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对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要推进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不断开创解放思想的新境界。
第三篇:浅谈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一 兴趣的培养;二 观察力的培养;三 想象力的培养;四 探索能力的培养。关键字:数学 创新思维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民族的灵魂。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学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者的重任,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迫在眉捷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 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学生喜欢学什么,不喜欢学什么,常以学习兴趣为转移,这是兴趣的选择和定向作用的表现。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产生动机,引起注意,激起情感,促使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必须先培养兴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创设情景时,就应该选取那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作为题材,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激发他们对学习的需要。例如:要讲解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本来这些抽象的内容是比较枯燥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去学习,我们在创设情景的时候就可以首先提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比如问当他们走进学校,仰头望着操场旗杆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是不是很想知道操场旗杆有多高呢?如果能够量出你在太阳下的影子长度,旗杆的影子长度,再根据你的身高,怎样计算出旗杆的高度呢?当你发现很多同学都想知道的时候,你就可以告诉他们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今天要学的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这就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外来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内在动机就是由于学生本人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学习兴趣,好奇心以及发现的诱惑力等而转化来的学习动力。这种内在动机所起的作用是强烈而持久的。
二 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指出:“任何思维,无论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前提,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又是怎样来培养的呢?
1.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2.在学生观察中,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积极的给与指导。比如说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对观察对象的异同点的分析,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
3.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
4.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例如:学习一次函数y=kx+b的性质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画出具体的一些函数图象进行比较。在学生进行观察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与提示,观察当k为正数和负数的时候,函数图象有什么不同,当b为正数和负数的时候,又有怎样的不同?当学生分析了以后,教师就可以指导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活动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
三 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想象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奥苏贝尔在同化概念里认为:同化就是所学的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原有认知结构包含了新知识并扩大自身,形成更高度分化的认知结构的过程。第二,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所以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例如:在复习近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时,要求学生想象如果把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变成相等时,这时变成了什么图形?如果让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等于90度,这时又变成了什么图形?如果既让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相等,又让一个内角等于90度,这时又是一个什么图形?这一问题的提出就打开了学生的一连串的想象,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相等时变成了菱形,一个内角为90度时变成了矩形,既有一组邻边相等又有一个内角为90度时变成正方形。这样培养了学生想象思维的能力。
四 注重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 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积极引导和鼓励,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教育方法上进行改革,综合应用开放式教学,活动式教学,探索式教学,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数学探索能力是在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选择判断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数学中,它表现在提出数学问题,探求数学结论,探索解题途径,寻找解题规律等一系列有意义的发现活动之中。探索能力强的学生,能迅速地轻易地从一种心理运算转到另一种心理运算,表现出较强的灵活性,在对思维活动的定向、调节和控制上,有较强的监控能力,对思维过程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善于提出问题,敢于大胆猜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去体验发现与创造。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去思考问题,对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路和见解。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思维活动中选择、突破和重新建构这三者的有机统一。选择是解开人类思维创造之谜的第一把钥匙。创造性思维中的突破不仅仅是为了使现存的体系危机四伏,而是为了导致新的思想大厦拔地而起。
在课下,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去探索与发现新知,这对学生来说作业就是一个在认识上再创造的过程。从对知识初步理解到融会贯通是一个漫长的心理历程。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发挥聪明智慧,把各种知识构建成思路通道的建筑工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过程。
总之,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学生的创新是一个自我激励的过程,数学在初中阶段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教学与思维密切相关,数学能力具有和一般能力不同的特性,因此,在教书过程中,更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多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
第四篇: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加强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思想不落后,就必须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当前,由于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教学师资能力有限等方面的原因,小学教育同样存在“重考试”,“轻素质”;“重答案”,“轻思考”;“重知识传授”,“轻方法培养”的现实。这种现实不利于学生的独立人格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较为不利。不过面对这些困难,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退缩,而是付出更多的努力。不但要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新思维培养小学教育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加强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思想不落后,就必须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在小学教育过程中,作为受教者的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智急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所收到的教育和所培养的思维模式对其今后的人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要靠创新教育,在创新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为了培养具有独立思维、分析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素质教育应该从小学开始抓起。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育应该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当前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指标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得中小学生过早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中,小小年纪的小学生背负死记硬背大量客观性知识的重任。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试教育仍然主导者当前的教学工作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分数作为权重最大的指标对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在应试教育的“胁迫”下,素质教育几乎无“立足之地”很难得到教学和教学管理者的足够的重视,这也就使得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受到很大的阻挠。
(二)教学资源的有限性
教学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在操作上具有较大的难度。由于小学教师数量紧缺的问题和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大量优秀人才从小学教育系统流失。许多小学教师由于要应对上级对成绩名次的要求,很难进行考虑到创新思维的培养。再有的是小学教师从小受教育也都是应试教育,他们自己都无法有效进行创造性思维,自然就很难培养学生获得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三)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
许多教师为了自己教的班级学生获得高分,在课堂上不是去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而是以填鸭的方式机械地传授知识,不顾学生的承受能力而对学生的学习横加干涉。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阻碍小学生思维的拓展,使得小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甚至对课堂和老师充满一种厌烦的情绪,对学习丧失了兴趣。
二、培养创新思维应做出的努力
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教育应转变过去那种“灌满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全面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放下权威,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向权威挑战
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就是探究学习,质疑是探究学习的本质特点。如果培养学生从小就要顺从,不同想法全被扼杀,时间长了,他们就不敢挑战了。没有了挑战精神,也就没有了创造精神。如果从小连向教师挑战的精神都没有,长大了怎么敢向权威挑战呢?开明、理智的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和意见,正常的反应应该是聆听、接受或者引导。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优化学生个性
学生未来的发展取决于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而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核心是创造力的发展。因此,优化学习个性是发展创新精神所必需的,反之,创新精神和能力又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并影响着学生的命运。
在教学中,我们要营造深思的氛围。要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深思能力。在与学生的交谈中,要经常以商量的口气进行讨论式的协商,留给学生自己深思的余地,要给学生提出自己想法的机会。当学生在想不出时,不要太热心、太性急,而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深思时间,尤其不要轻易直接地把答案告诉他们,学生答错了,可用启发他们自己去发现和纠正错误。教师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会使学生也能够以同样的胸襟对待别人,对待生活,这是教师情感对学生的渗透过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带来信服,理解带来真情,教育才可能起到春风化雨之效,学生才不会感到外部强加的约束,而是在自然轻松的气氛中接受道德濡染,陶冶情操。与此同时,教师也真正进入了极高的教育境界。
(三)在鼓励学生创新的同时还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是不竭的动力。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我们要坚持允许和鼓励的原则,但这种鼓励应有正确的引导。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而言,教师的鼓励会增加他们成功后的信心;而缺乏指导的鼓励,会使他们盲目自信,从而偏离轨道。
三、培养创新思维的途径
当前,由于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教学师资能力有限等方面的原因,作为教育者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小学教育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尝试:
(一)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做人的道理
教育培养的目标不应该仅仅是善于考试的人,而是能够运用自己的能力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问题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该成为小学教育的首要目标。同时教师应该通过设立目标,引导学生完成目标,对学生的成功进行肯定的行为模式而增强学生的行动能力和自信心。
(二)要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性思考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绝对不止一个,可以采用多种办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同样需要教育学生,应该用最优化,最有效率的办法解决问题。
(三)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
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解决问题有时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解决办法,并对之进行有效的综合以获得真正操作意义上的良好解决办法。小学生由于求知欲强,经验浅薄,加上家长的娇惯,容易在认识上走向执拗。这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也是不利的。
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实例
(一)写作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热爱生活,让学生走出封闭的空间,去体验大自然的风雪雷电、日出日落,带他们走进多彩的生活,了解生活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社会的变化,带他们深入社会、深入生活,让他们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小学语文教师要以生活为基础多组织学生写假设作文、幻想作文、争论作文,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从而让学生在写作中进行创新时有扎实的生活基础,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
(二)数学方面创造思维的培养
教师要巧设情境,启发学生不断质疑问难。要布设问题悬念,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空,使其拓广思维角度,跨越学科界线,对问题穷追不舍,刨根问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疑激智,为创新思维的训练提供更广的时空。
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创新思维对小学生的影响又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们应该付出巨大的努力争取能够提高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作为当代的小学教师我们应该迎难而上。
第五篇: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1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就是弃旧图新。也可以说,创新是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都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下,创造独特新颖成果的有益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创新就是指学生调动已知信息、已有知识,开展创新思维,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新见解、新方法、新设想,或者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的智力活动过程。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从小抓起,从小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鼓励质疑,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说过:“思维是从质疑和惊奇开始的。”引导学生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围绕知识关键设置疑难,促使学生对疑难问题产生探讨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知识迁移,使疑难得以解决。
例如,教学“梯形面积”时,有个学生好奇地提出:梯形的面积=(a+b)h÷2,三角形的面积=ah÷2,那么,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不是也能用“上、下底之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去解答?经过尝试、验证,说明这个学生的好奇想法是正确的,这个学生其实已创造出一种新的几何定理“任何规则的平面图形的面积,都等于上、下底之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看似简单的问题,但可激发学生从疑问中去探索、思考,从中使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二、鼓励积极求异,激发学生敢于创新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都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没有独立探索的空间,学生一切都听教师的,没有个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学生的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求异才能创新。求异是创新的灵魂,人类的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求异开始的。教学中倡导求异,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为此,教师要培养学生 1
从小养成不拘泥于一种答案的习惯,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面对教材权威敢于班门弄斧,提出新观点、新见解。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发扬教学民主,提倡多思多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尊重并聆听学生提出的古怪、别出心裁的问题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于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有重要作用。它要求学生凭自己的智慧积极独立地解决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途径去思考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特别是要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对新事物、新规律勇于发现的精神。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通常是把圆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有的学生提出:“能不能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们经过分割、拼摆用圆的16等分块,拼成了一具近似的三角形,从中也可导出圆的面积πr2。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从而卓有成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组织讨论,为学生提供创新环境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相互尊重,充满友爱,充满互助和竞赛。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备受大家的关注和尊重,能得到较为自由的空间,有较多的发言的机会和表现机会,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兴趣。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发生分歧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宽时,都最好能安排小组讨论。围绕某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争辩。让他们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补充,使问题得到完善的解决。互相讨论,交流可以激发兴趣,开拓思路,有利于促进创新意识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中,得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教师举例“7+7+6+7+7”,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好地算出答案。学生想出了:“(1)7×4+6(2)7×5-1”第二种想法更有创造性。同学们在讨论中说:”假如加数6也看成是7,有5个7,得数就多1,所以最后要减
1。”从他们交流的语言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脉搏在跳动。讨论是学生思维跃动的较好的方式。所以教师不但要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创造讨论的契机,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有一个思考的余地。
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萌发创新灵感
创新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
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想象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在想象中实现知识的创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的《学会生存》一书所指出的: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样,一个人的想象力也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爱因斯坦也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际因素”。想象是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创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具有形象性、概括性、整体性、自由性、灵活性。创造性形象对于创造能力的产生和发展,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能力是衡量人创造能力的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学习数学时,我们每个同学也应有一点猜想的意识,多进行“猜一猜”的活动。在小学阶段,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初步练习猜想:
1.要仔细观察、分析已知的具体事实,从中发现共同的东西,找出规律来,照推下去。这类练习其实我们早就做过,例如按规律填空:0、3、6、______、______、34、______„„
2.要善于把得到的结果推而广之、进行猜测。
例如,碰到以下式子:
1+3=4(=2×2)
1+3+5=9(=3×3),1+3+5+7=16(=4×4),„„
你能猜测出紧接着后面的式子,甚至更一般的式子吗?
猜想不受现成事实的束缚,它包含着可贵的大胆想象和推测的成分,正因为如此,它才会对人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使学生不同的思维火花迸发、碰撞,激发创造思维的火花。
五、数学问题生活化,培养创新能力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那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
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思维训练“生活化”
思维训练“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队生活实践,为了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做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 ”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的,达到能力的创新。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3”,学生对减100时要加3,难以理解,可以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想:妈妈带了不得165元钱去医药商店买了一盒式97元的西洋参,准备给爷爷补身体。她付给营业员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所以,多减的3要加上。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大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
(二)应用题训练“生活化”
应用题训练“生活化”是指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了的数量关系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在教室里面布置了简易花店,标出“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5支40元,”问:老师想买7支菊花可只带了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那你能帮老师想办法吗?老师又想买一束又漂亮又实惠的花,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技能,激发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
日常生活“数学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必须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了?多高?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重?等等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再如,生活重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问题均发生在身边,我们买东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离不开数学。学生用学过知识来解决,不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创新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主探究,乐于创新,合作交流,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上创设生动有趣得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激发学生强烈得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得乐趣,获得成功得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五所师范大学合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10
[2]周玉任方金秋:《小学学科教学论(数学)》,科学出版社,1998年3月
[3] 李玉琪:《创造性思维与数学教学》,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2月
[4] 张奠宙,《数学教育中的“创新“工程大纲》,〈数学教学〉,1999年4月
[5] 田建国 《创造教育学》 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