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说课稿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说课稿
粤教版九年级第一单元 认识国情 了解制度
第一课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黎殿胜
宛城区汉冢中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说课稿
一、说教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粤教版版九年级教材思想品德第一单元《认识国情了解制度》第一课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当代中国的最基本的国情,我国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以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们是全书的基础,也是我们中学生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入门,本课在全书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原因、时间及其主要特征;
2.知道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及正确理解。
3.识记并理解党的基本路线,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并能区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情感目标:
4.在理解国情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并能从自身实际出发,为投身祖国建设做好思想准备。
三、说教学重、难点确立:
重点:最基本国情
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根本任务
难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本部分就内容而言,理论性较强,有些内容学生接触较少,在理解上可能会
带来一些困难,因此我界定党的基本路线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依据上面学情分析,主要采取:
(1)、事例讨论法: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本堂课主要采用讨论式进行教学。讨论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和生生的对话、讨论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它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
(2)、情景教学法:采用电教平台等手段,扩大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通过直接感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让学生从富有表现力的艺术作品中感受先进人物事迹,加深对本要点内容的理解。
此外,还采取归纳法、演示分析法等。
2、说学法:
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系统归纳”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是要有机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通过“问题——探究”教学途径,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中达到“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疑难由学生解决”的目的,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程序,采用小组探究等学习法,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理解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为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将采用“情景导入——导学探究——理解再加深——精炼达标——感悟收获”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这种方法有利于把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生的心理感悟与体验、探索与学习、实践与创新、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有机统一起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以达到发展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目的。情境导入:
直接导入:同学们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在世界上的显著地位,知道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越来越大,这些都是我们充满自豪感,但这是不是说明中国已经成为发达的世界强国了呢?在中国的发展中,还有没有让我们感到不甚满意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个问题,了解一下我国国情定位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导入承上启下,比较直接,便于学生把我课程主题。导学探究:
政治考试往往遵循“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的原则,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对于政治教材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有助于学生解决卷面上无所写、随心所欲乱写的现象。因此本节课我从以下角度设置了十道导学探究题:
1.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2.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所谓初级阶段,就是(),这种不发达表现在()等各方面,这一阶段至少需要()。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6.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
7.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是(),如何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8.两个基本点是指:()和(),其中,()是立国之本,()是强国之路。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是()。10.三个代表是指:()
这十道导学探究题有学生自学教材后单独完成,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展示后再由学生合作解决稍有疑难的习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理解再加深:
鉴与本节课内容的特殊性,也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本节知识点,我主要设置了“发现初级阶段——深入思考主要矛盾——了解历史 理解路线——指导思想的导向”四个具体环节,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更有效的运用本节知识点。提高理解运用能力。
理解初级阶段:这一环节内容主要由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引导得出结论。教师课前布置任务: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这在我们生活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所接触或了解的例子,找找这个“初级阶段”在哪里?学生都会搜集自己身边或者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资料,先由学生对自己搜积到的材料进行汇总并运用教材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初步得出结论,教师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出我国处于并将
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论。
材料一:椐世界银行统计,在192个国家中,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排第162位,中国的经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贫穷的山区和西部地区仍存在大量的牛耕农业耕作方式,一些乡镇企业还在进行手工作坊式的生产,还没有实现机械化和现代化。
问题: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说明了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材料二: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当于20世纪5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农业机械化程度,我国机耕率80%,机播率77%,机收率20%,而发达国家则全实现机械化。
问题: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还不够高
材料三: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18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半文盲约占65%,我国100万人中中的科学家、工程师的人数是美 国的1/5,是日本的1/60 问题: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我国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材料四:我国的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还不健全。
问题:(1)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2)以上四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共同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
1、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2、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还不够高。
3、我国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4、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深入思考主要矛盾: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对我国的国情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知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并能举出生活中体现这一矛盾的主要现象。使理论与现象有一个更好的融合,另外,通过矛盾与现象的结合,并运用一系列数据引出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进而加深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了解历史,理解路线:
组织学生搜集我党基本路线发展变化的历史情况,帮助他们以此为参照,理解在当前时代条件下我国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必要性和意义,运用历史的借鉴说明基本路线的生命力。并运用学会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指导思想的导向: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发展与人民生活活中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方面,因此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导向作用要让学生明确,并加以重视,尤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能让学生理解“三个代表”的内涵,并理解社会中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典范人物。例如:任长霞、牛玉儒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党和国家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实施。例如关注民生。精炼达标: 把握基础知识:
1、(单选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2、(单选题):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A)A、还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C、人口多,底子薄
D、社会生产力水平低
3、(单选题):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过程,也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通过(A)、实现社会由不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转变的历史过程。A、改革开放 B、发展科技教育文化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全国人民艰苦奋斗
4.(多选题)下列有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初级阶段就是指不发达阶段
B: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政治、文化方面,经济上我国GDP指标已经摆脱了不发达阶段
C: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D:初级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5.(多选题)下列选项中,能直接体现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有:()A:计划生育政策取得良好的效果
B:城乡教育资源存在极大差别
C:我国接连出现的“看病难”、“住房难”、“就业难”等问题。D:河南实行新农
村养老保险,60岁以上老人喜领养老金 社会链接: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书本内容回答:
(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为什么?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什么样的导向作用?
本题的设置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党的基本路线核心内容,注重对这两个知识的理解,先由学生自己把握知识,得出观点结论,教师再引导学生整理知识点,回归教材由学生梳理知识,明细知识框架。
六、感悟收获: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来大家分享。还有那些疑问? 反思是认识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重要形式。通过这一环节,能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运用直观式,这样看起来条理清晰,思路明确,重难点突出,学生容易知道本课的基本知识,便于今后复习、掌握。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与方法为主线,本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的教学理念,尽量做到“两个突破”,即一是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二是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还要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适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反映,灵活应变,因势利导,尽量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真正体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
第二篇:四年级第一单元说课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是以“自然景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四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述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课标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教材的习作重点是:
1、培养想象力。因为无论是写好景状好物、通话习作、看图习作、想象主题习作都需要想象力。而且中国学生随着年龄增长想象力也来也枯竭,需要延续和方法指导使学生记录自己的想象。习作中通过比喻句的学习逐步提升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2、愿意写。上好指导课,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过程“写”之有物。愿意交流。互改方式方法的指导,以口语交际为基础的习作教学。愿意修改。习作评改课,修改方法,修改习惯。
3、以奇入手,不拘形式,记录见闻,畅谈感受,学会感动。
4、积累和运用积累。本次习作练习本册教材的习作起始课,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抓住景物特点写,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想象的书面表述方法(比喻、拟人等)。因为本单元教材的讲读和阅读课文都是写景的,而且是从“奇”入手,专注特点来写的,对学生的习作示范意义极强,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就加以重视。
学情分析:刚上四年级的孩子,在三年的小学教学中已经积累了一些习作方面的技能。如:把语句写通顺,按一定的顺序写等。另本组课文都是写景物的,而且都是抓住景物特点来描述的。给学生习作提供了很好的蓝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写法。在此基础上在习作教学中仍要在引导学生广泛说的同时,培养学生抓住特点说,用修辞方式形象生动地说。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2、了解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3、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想象内容。
4、培养先说后写的习惯。教学重点:抓住特点写。
教法学法:主要采用引导学生回顾阅读教学中范文的写作特点和方法,采用先说后写的指导方法,再说的过程中与阅读教学相对照,体会说的顺序、抓住特点说、说得形象。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在这个阶段,我先让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通过这次交际活动,使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去体验身边的自然美,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丰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1、激情导入。课件展示奇特的自然风光图片,在欣赏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并说出美丽动人、认像深刻是缘于景色的奇特。
2、唤醒记忆。启发学生回顾平时的生活经历,唤起对某一事物的表象。你在生活中曾经看到过那些景色,他有什么奇特之处?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为口语交际创设宽松的环境,随之鼓励学生把自己了解的自然景观介绍给同学。然后举办以神奇的大自然为主题的习作展览。
3、回顾阅读教学,尝试介绍景色的角度和顺序。《观潮》景观之奇从大潮的声音、形态和观潮者的神态、动作两方面进行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之奇从地理位置、峡谷比较、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感受。《鸟的天堂》景观之奇从榕树和鸟两方面进行感受。榕树大,茂密,碧绿,非常美;鸟声鸟影,形态多样,姿态各异,非常热闹。《火烧云》景观之奇从色彩绚丽和形态多变两方面进行感受
4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说一说,准备写什么景物,这个景物有什么奇特的地方,打算分几个方面写,先写什么,厚些什么,考虑好习作的内容和顺序。用比喻句使说的内容形象生动。教师抓住适合用比喻句的点,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再说的基础上,试写习作。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开拓思路,及时发现共性的问题,并随机点拨。
5完稿后选几名学生把习作读给同学们听,大家共评共议,然后分头修改自己的习作。
第三篇:第一单元第一课请你相信我教案及说课稿
请你相信我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理念: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让通过调查、交流、回忆、体验、观察等,来感受诚实守信的重要,同时,还注意通过让学生对具体事例的感受和认识。提高道德荣辱观,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唤起儿童对诚信的需求和愿望。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从学生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基础课程,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课程体现了促进学生以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的社会性发展;关注、拓展、提升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倡导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实施知、情、行统一的综合评价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知道诚信在待人处世中的重要性,懂得人无信不立,做人要诚实守信,才能取信于人。
2.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诚实守信的人。
三、教学策略设计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交流、沟通、理解、启发、补充,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时,要给学生以人文的关怀,讲究教育的道德性,采取开放式的教学策略、活动化的教学策略、对话式的教学策略。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四、活动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活动
主要是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进行调查、交流、回忆、体验、观察等。
(二)课堂学习活动 1.设情景,导入新课。
用课件出示小学生诚实事例的动画片及有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看,问:你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你是怎样对待的?对此说一说你的看法。)
小结:像他们这样,说话、做事不虚假。不隐瞒,办事讲信用,答应了别人的事,认真履行诺言,说到做到,就是诚实守信的表现。诚实守信对我们有什么意义,怎么才能做到诚实守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请你相信我》这一课。
板书课题:《请你相信我》(2)学习新课
活动一:我信任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会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你认识的人当中,什么样的人信得过?她信得过吗?
请看小品“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一个同学饰演老师,一个同学饰演小玲,一个同学饰演小丽还有三个同学饰演其它同学)
内容是:一个叫小玲的同学平时不重视学习,经常补交作业,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她为了不再受老师批评,想出一个骗人的方法,她把小丽同学的作业本上的姓名涂去,然后写上自己的姓名„„后来她勇于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不完成作业,虽然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但是一种诚实的表现。人的品质最可贵;涂去别人的姓名,写上自己的姓名,即使一时没有受到老师的批评,也不光彩。而且还养成了自欺欺人、不诚实的坏品质,最终害了自己。)
板书:从小时候要求自己诚实守信
小结:浪子回头金不换,勇于承认错误是好的开始,她是我们信得过的人。让学生事先回忆在自己交往的人当中,谁是自己最信任的人?自己为什么信任他?参照教材案例和表格,把自己信得过的人的姓名,以及信任的原因写出来。涉及的人可以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也可以是父母、亲朋好友等。师生共同进行互动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向全班汇报。在交流的基础上,大家共同总结,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活动二“悄悄话”信箱 诚信真是那么重要吗?
请同学们一起来听《狼来了》的故事
(多媒体出示《狼来了》的故事动画片和图片,提问请你认真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在小组里几个同学说一说,再让几个同学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慌的危害真大啊!说慌不单危害别人而且也危害自己。师:下面同学们回忆一下在生活中,由于一些人对自己不讲诚信,给自己带来的不快或伤害。如某次约定,对方失约;本以为对方说的是真心话,事后发现是谎言;明知是对方做的错事,他就是不承认等。
让学生把遇到的类似事情和当时的心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这个人的看法写出来,不要写上姓名,放进“悄悄话”信箱。然后情学生任意抽出一张阅读,读后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活动三 走进“诚信乐园”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片段。
(出事有关诚实故事的录像让同学们观看,观看后说一说各自的感受)小结:通过讨论大家都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一个人重要的品质,在原则问题面前,必须以诚实为第一位。同时不能与善意的谎言混为一谈。
1.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描绘生活在一个讲诚信的“诚信乐园”里,人们之间会怎样生活和交往,使学生对“诚信乐园”产生向往之情。
2.小组交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走进“诚信乐园”。然后 选出代表汇报,全班共同拟订“诚信乐园”入园条件。
3.制作诚信卡。请学生根据入园条件,想一想自己是否能进入“诚信乐园”,并根据自己的情况,每人制作一张“诚信卡”,在上面写上自己的承诺。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制作的“诚信卡”。
4.每天查一查自己的承诺是不是做到了,并把履行的情况记录在卡上。每周末,凭着这张卡“诚信乐园”的人,都将被授予“诚信园民”的称号。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诚信歌》、齐唱《诚信歌》(多媒体出示动画片和歌词)
五、总结全课。
诚实守信的好品质,是为人之本,需要从小培养。希望大家在平时就要严格要求自己,表里如一,言而有信。
六、课后延伸活动
1.继续调查关于诚实守信方面的事例。(正反事例均可)
2.访问身边的人,请他们举例谈谈培养诚实守信品质的重要性。3.收集有关诚实守信方面的古语、名言、警句等。
4.你认为诚实守信对一个人来说重要吗?请你举例说明你的观点。
5.学了本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可以是对某件事发表看法,也可概括地谈收获)
《请你相信我》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品德与社会》学科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请你相信我》 在当今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越来越低,不再容易相信任何人。在生活中相信他人仍然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我们也希望学生能保留这样美好的品质,在教材中编入本课。
对于如何上好这节课,我首先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对本课进行说课。
首先说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选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活动。通过让学生对具体事例的感受和认识提高道德荣辱观,唤起学生对诚信的需求和愿望。本节课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知道诚信在待人处事中的重要性,言而无信不仅会给对方带来不悦,而且还会失去别人的信任。二是,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体会待人真诚才能取信余人的道理,愿意做诚实守信的人。
本节课我运用的教学策略是: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主要模式,以收集、交流、回忆、体验、观察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从中悟理。以游戏的方式对感知内容进行巩固。
在主要的教学流程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是课前准备一个悄悄话信箱。
在新课教学环节我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故事到导入、二是新课活动、三是拓展延伸。先说故事导入:我认为,利用动画导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能够紧抓学生的注意力。观看过后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后在班级进行说一说。“你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你是怎样对待的?通过这个故事你最想说什么?”从学生的讨论中进行小结而引出课题《请你相信我》。
在新课学习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我信任的人”参照教材案例和表格,写出自己信任的人,师生共同进行互动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在交流的基础上,大家共同总结,怎样才能做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在此处我添设故事一“陌生人”目的是通过故事让学生体会信任与被信任之间的关系。再次交流而后进行小结:做人做事要诚实。
活动二:悄悄话信箱
让学生将自己遇到到的不讲诚信的行为写出来,不要注上姓名,放进信箱进行交流讨论。目的是通过收集的“悄悄话”回忆生活加深情感体验。借此讨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让别人相信的人。”再次进行小结,提醒学生注意:诚实守信不能与善意的谎言混为一谈。
活动三:活动三
走进“诚信乐园”
1.出示有关诚实故事的录像让同学们观看,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描绘生活在一个讲诚信的“诚信乐园”里,人们之间会怎样生活和交往,使学生对“诚信乐园”产生向往之情。
2.小组交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走进“诚信乐园”。然后 选出代表汇报,全班共同拟订“诚信乐园”入园条件。
3.制作诚信卡。请学生根据入园条件,想一想自己是否能进入“诚信乐园”,并根据自己的情况,每人制作一张“诚信卡”,在上面写上自己的承诺。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制作的“诚信卡”。
4.每天查一查自己的承诺是不是做到了,并把履行的情况记录在卡上。每周末,凭着这张卡“诚信乐园”的人,都将被授予“诚信园民”的称号。
接着,让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诚信歌》,提出希望:在平时同学们就要严格要求自己,表里如一,言而有信。
最后的课后延伸活动,我设计为:
1.继续调查关于诚实守信方面的事例。(正反事例均可)
2.访问身边的人,请他们举例谈谈培养诚实守信品质的重要性。3.收集有关诚实守信方面的古语、名言、警句等。
4.你认为诚实守信对一个人来说重要吗?请你举例说明你的观点。5.学了本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通过让学生互相交流看法。目的,是对学生所感知内容进行再次巩固,加深理解。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以及设计思路,有欠缺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加以指点,以便提高。谢谢大家。
第四篇:九年级政治第二单元说课稿
我是18号参赛选手。很高兴能参加这次说教材比赛,今天我说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二单元。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说课标。课程标准是我们进行日常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主要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内容目标。今天我将着重从课程目标进行分析。
二,说教材。教材是载体,是我们教学的重要资源,只有对教材有了细致深入的理解,才可能有高效成功的课堂。三,说建议。建议是本人在对课标和教材研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深入思考所得的简单体会,借此机会同各位进行交流,希望各位能多于指正。
首先是对课标的简单分析,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新课标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要求: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能力
(三)知识
课程总目标的指引下,制定了九年级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的单元目标是: 单元目标
进一步让学生学习和了解我国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等具体制度内容,并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的实际,增强学生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以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基于这些目标,结合九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主要安排了四个单元的内容。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它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作为主体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有关责任的概念,让学生学会评估承担责任的回报和代价,理解无私奉献的行为对个人、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这就为后面的认清国情、肩负使命等教学内容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二单元《了解国情爱我中华》要求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国策和发展战略,了解祖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做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
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的内容是学生在了解了第二单元内容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从而更好地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第四单元迎接明天,满怀希望。引导学生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培养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神,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理智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迎接美好的明天。也就是说,本册内容从学生主体出发,最后落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上,旨在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下面我将有重点的对教材进行分析。
人教版教材的知识较为系统,学生容易理解,循序渐进,衔接较好,知识目标清晰。如,七年级进行心理品质教育,八年级上册进行道德教育、下册进行法制教育,九年级全册进行国情教育。人教版教材的知识结构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人民版的知识稍显零散,甚至有些知识重复,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时形成清晰的思路有一定的难度。而且知识的构建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来编排,一些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如科教兴国战略、科学发展观等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困难的;但人民版更重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情感体验,特别是教材安排的一些名家名作、哲理小品文,让人耳目一新,仔细读后也给人以启迪,有利于情感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物化和具体化,而这一物化和具体化主要是通过教材的编写意图来实现的。因此,我们在了解了课标对教材的基本要求之后,就要从编者的角度去俯视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
第一个编写意图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其次,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第三,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地进行道德建构。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把这些意图充分渗透到了教材的始末。尤其是第二单元。随着学生年龄的日渐增长,九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逐渐从家庭、学校扩展到社会。听从祖国和人民的呼唤,自觉地承担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重任,是每一个中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要肩负起这一光荣的责任和使命,就要了解我们伟大祖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就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只有全面、深刻地了解我们的祖国,我们才能在将来更好地参加祖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更好地为祖国建设服务。可以看出,这一单元既是对第一单元内容的深化,又是学生更好地学习第三单元内容的基础。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本单元由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组成。其中,第三课设三框,第四课设四框,第五课设两框。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本单元由主题探究“图说国情与国策”和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组成。其中,第三课设三框,第四课设四框,第五课设两框。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
一、本课需要关注的内容
1、我国的基本国情
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国家的根本任务
5、民族制度及实现祖国的和平和统一
通过理清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学生抽象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一、需要关注的内容
1、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计划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3、科学发展观
通过学习相关知识,使学生知道自己在祖国的发展中所肩负的责任,明确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需要关注的内容
1,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2.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本单元内容同样是中考的重点内容,牵涉的中考考点有 考点一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考点二党的基本路线
考点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共同繁荣
考点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考点五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考点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
考点七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考点八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针对这种特点
教学建议一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就是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例如,在学习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中科技创新这一内容时,我先播放了一段有关“嫦娥一号”升空以及在太空中运行工作的视频资料,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有关太空和卫星的问题,我并没有给予解答,而是让学生在小组中去交流、讨论、解决,这种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是教学生活化,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教学生活化,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它要求教师能够认真把握课标的具体要求,选取正在发生的事件、学生关注的事件来作为教学辅助材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在学习“学会合理消费”这一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消费来谈谈怎样才是合理消费。这就拉近了学生与课堂的距离,极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也会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从而指导自己的日常消费。
三是注重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主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但需要教师的引导。以第八课中“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例,课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调查所在社区(或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情况;再结合居民所反映的情况小组讨论,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建议;鼓励学生汇总建议,以黑板报或手抄报的形式展示,从而激发学生为创建社区精神文明做出努力。
四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热点,学会分析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热点库
2、评价建议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的有力手段。根据思品课的特点,我提以下建议:(1)评价内容要更加全面,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也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可实行学生学习、生活量化考核。
(2)评价主体应更加多元,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
(3)评价形式要更加多样,口头评、书面评、即时评或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相结合。(4)评价应量质结合,可采用观察、谈话、作业、检测、考试等
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挖掘教材资源。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在这样的理念之下,思品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新的教材观,可以在参考教学用书的基础上,活用教材,用好教材,适当拓展思品课课程资源(2)立足学校资源
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发挥教师群体智慧,把我们周围大量鲜活的信息引入思品课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利用好学生资源。(3)运用丰富多彩的生活资源
切合身边人、事,开展当代社会调查,有效利用社会热点和乡土资源。(4)广泛开发各种课程资源 知识的传授很简单,但把这些知识内化为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却不是一日之功,我愿和大家共画知识树,同摘智慧果。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教材,不断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效果。谢谢大家!
第五篇:必修四第一单元说课稿
说课稿
李立娜
一:说课标
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
(一)阅读与鉴赏
1. 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地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加深对个人与社会、自然、国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发展独立阅读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效果。
5.能阅读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了解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法。
6.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
7.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8.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重要作家知识及其他文学知识,能用于分析作品,帮助对作品的理解。
9.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
10.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1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12.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13.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14.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二)表达与交流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
2.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以负责的态度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表达真情实感的热忱,培植科学理性精神。
3.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4.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提倡自主拟题,多写自由作文。
5.根据表达的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6.写作理论类文本,如评论、随感、杂文等;写作实用类文本,如提要、自荐书、考察报告、读书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会议纪要、访谈录等;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等文学类文本的写作。
7.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读、反思,主动吸纳、辩证分析他人的意见。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8.在口语交际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增强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现代社会交际的需要。
9.善于倾听,敏捷应对,恰当地进行表达。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语境和人际关系,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提高口语交际的效果。
10.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而有个性,材料充分、生动,有风度,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发言,直率而清晰地陈述个人的看法,敏捷而恰当地作出应对和辩驳。
11.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本单元教学目标:
1.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戏剧作品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和容纳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多元文化,正确理解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分辨精华和糟粕,作出恰当的评价。
2.从优秀的戏剧作品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素养。
3.学习鉴赏戏剧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戏剧的不同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戏剧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4.表演剧本的精彩片段,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品味作品的语言魅力。
5.组织学生剧社等文学社团,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6.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尝试写作
戏剧作品,进行交流,吸收他人的合理意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
二:说教材
这个单元所选的是戏剧,包括中国古代戏剧和中外话剧。在整套教材中,只编排了这一个戏剧单元,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非常注意剧作的代表性、经典性。《窦娥冤》是中国古代戏曲作品中的杰出代表,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高度。《雷雨》是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当初它刚一问世,就引起戏剧界极大的轰动,它既有浓厚的文学性,又适合舞台演出,如今已成为话剧舞台上的经典剧目。《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几百年来,许多国家都曾把它搬上舞台,关于这部作品的研究和评论很多,而哈姆莱特这个人物形象也早已成为著名的文学典型。另外,所选的这几篇课文各有特点,从不同反方面反映戏剧这一文学种类的一些特质。《窦娥冤》结构严密、情节紧凑,《雷雨》的人
物潜台词丰富、动作性强,《哈姆莱特》情节紧张、扣人心弦,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对戏剧的特点有一些认识,同时获得一些欣赏戏剧的方法。
三:说重难点
1.介绍关于戏剧的一般知识以及元杂剧、话剧的知识,这些知识要以游泳、能帮助学生阅读戏剧文学为准。例如关于戏剧要知道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情节的发展和推进,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人物性格的塑造,都要依靠剧中人物语言来实现。关于元杂剧,要知道它的结构一般是四折一楔子,由一人主唱到底,主要靠说白交代或推进故事情节,曲词只起辅助作用,曲词主要用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等等。
2.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剧本的基本方法。一般来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因此阅读剧本时要注意概括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把握人物之间的关系。另外,由于喜剧的人物语言潜台词丰富,富有性格化和动作性,因此分析、品味人物语言也是阅读欣赏的重点之一。
3.重视学生的文学欣赏活动,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和认识。文学欣赏活动具有触动、震撼读者的内心世界,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反思,乃至净化心灵、提高审美品位和情趣的功能。因此,教学时不能脱离学生实际的阅读、欣赏活动而孤立的进行所谓的人文主义教育。
四:说教学建议
《窦娥冤》
1.把握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所谓“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对于古典戏剧和现实主义戏剧来说尤为如此。把握住主要冲突,对于理解剧作的主题、人物形象、结构安排等方面都有帮助。《窦娥冤》主要表现了以窦娥为代表的善良、哀告无依的普通百姓和掌握着百姓生杀大权而草菅人命的封建官府之间的矛盾冲突。认识到这一点可以意识到窦娥所面临的对立面的强大,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窦娥反抗精神的强烈与彻底。
2.注意剧作的结构。“楔子”像是一个序幕,它交代了剧情的起因:窦娥被父亲抵给蔡婆做童养媳。到第一折开场时,时间已经过去十三年。这期间,窦娥的命运又发生重大变化:丈夫早逝。不过这一情节并未在剧中直接加以表现,而是通过蔡婆之口让读者知晓的。这样剧作既获得了故事发展的必要背景,又避免情节的枝蔓拖沓。作者只用三折加上一个楔子的容量就把剧情推向高潮,并让读者感受到窦娥身世之苦、性格之美、反抗精神之强烈,看到恶棍流氓及昏聩官僚之可恨、官府之黑暗,足见结构的紧凑、巧妙。
3.欣赏人物的语言。剧中窦娥的唱词通俗、泼辣,符合她市民女子的身份,表现出她直爽、有主见、口齿伶俐的特点。这一特征是贯穿始终的,从她讽劝蔡婆以及在公堂上的申辩都可以感受到。因此第三折里她指天骂地的形象才显得真实、不突兀,是人物在特定环境里应有的表现。
《雷雨》
1.认识课文所选部分在全剧中的地位。课文是从第二幕里节选出来的,放在全剧看,它只是剧情的开端和发展。不过可以从这一部分中获知周鲁两家存在的特殊关系以及有关人物之间的血缘关系。因此这一部分情节决定了剧情的悲剧走向。同时周、鲁相认的情节使周朴园的虚伪、自私,鲁侍萍的坚强、克制都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2.体会人物语言的动作性,揣摩人物语言中蕴含的潜台词。话剧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不去细细领会对话中的“机锋”就很难体会到话剧的魅力。
《哈姆莱特》
1.把握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剧本的主要矛盾冲突在哈姆莱特和克劳迪斯之间展开。课文里出现的几个主要人物中,霍拉旭属于哈姆莱特一方,雷欧提斯只是被克劳迪斯暂时利用,王后不属于任何一方,她还天真的希望双方能握手言欢,和睦相处。正是由于人物之间的复杂
关系才使得哈姆莱特在克劳迪斯精心布置下的“比剑”圈套中不至于完全落败。
2.欣赏紧张激烈、变故迭生的场面。课文里主要情节是“比剑”,它是全局的高潮,也是双方第一次面对面的较量。这个情节的发展偏离了克劳迪斯预设的轨道,结局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3.初步了解哈密莱特这一形象。从课文节选的部分里,难以把握他性格的全貌,不过可以初步了解到:他机敏、无所畏惧,而又有挥之不去的天命思想;他高傲、尖锐,而又能低下高贵的头,真诚地向别人道歉,剖白自己的心迹。总之,这是一个呈现出一定矛盾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