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历史的智慧与感悟

时间:2019-05-13 10:2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漫谈历史的智慧与感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漫谈历史的智慧与感悟》。

第一篇:漫谈历史的智慧与感悟

漫谈历史的智慧与感悟

——“文法讲堂”本学期完美谢幕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生命历程的总结,对历史的认知有利于对现实的把握和思考。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定积极的人生方向,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实现人生价值,2011年12月12日晚,文法系在江阳路南校区报告厅推出文法讲堂第三讲:漫谈历史的智慧与感悟。

本讲由扬州大学图书馆馆长、博士生导师王永平教授主讲,文法系主任、党总支书记顾瑞漒主持,文法系学工办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路南班级自由报名+路北部分班级集体参加”的形式,组织近400人(文法系大二所有班级自由报名,文秘80902、80903、81101、81102全体参加)参加了此次讲座,切实将高水平讲座的受益面扩大。

王教授从五个方面探寻了历史及历史学的重要性,分别是:

一、历史与历史学,二、学理的探究:恢复历史的真情与实相,三、史鉴的传统:寻求历史的教训与启示,四、读史使人明智:把握历史与社会演进的规律,五、历史与人生,并结合古今中外的实例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分析。整个讲座过程中,同学们被王教授博学的知识、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讲演,所吸引并折服,现场气氛非常浓厚。

人之为人,不仅在于衣食住行,而且还有精神生活。历史文化可以增加个人的涵养,影响我们的气质,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王教授的讲座让所有在场的学生都享受了这道历史的、文化的美餐,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位学生都肩负起了历史责任感,使同学们在灵魂、思想、方法论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本学期,文法系精心组织的“文法讲堂”(共三讲),既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更浓郁了学府氛围,较好地达到了“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标。至此,本学期的“文法讲堂”完美谢幕。

(学生党员:赵飞)

第二篇:历史与现实感悟

历史与现实感悟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一段历史,或长或短。我们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自己和其他民族的历史呢?有句古语“以史为鉴”。

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很多,我们可以从其中的一件件事中总结一些东西,可以在现实中更好的帮助我们。

例如我们民族的重要文献《孙子兵法》是军事家的必读之书,现在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许多外国军事学校也把此书作为必修课额来学习、探讨,以提升自己国家的军事水平。再如,我们会经常提起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些战役对我们有很大的启迪作用,通过分析他们,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作战的技能和方法,在战争时,我们可以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俗话说:有因必有果。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来分析这些因果关系来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例如,在清朝末年,我们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犯,而且没有能力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可以从中分析一下原因。在清朝以前,中华民族的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在世界前列。但到了清朝,为了和平,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统治者的目的达到了,但是这样做使清朝与世界脱了轨。西方国家的先进的技术、文化无法传到清朝,使其慢慢的落后于西方国家。又因为西方殖民主义的扩张,他们不得不打开中国这个大市场。于是中国近代史就顺理成章的进行了。我们通过分析这些,总结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因此我们现在积极融入到世界这个大家庭中去,不断学习,不断发展,因为我们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

历史和现实是不可分割的,有些时候,通过观察历史我们可以预测未来,也就是将来的现实。

许多事情看似不可能发生,但有一部分想象力极为丰富的人却能猜测到一些事在将来会怎样。以前的科幻书籍、现在的科幻影片中有许多我们无法想像而且想象不到的事情,但这些事情却正在慢慢的变成现实。在前人看来,机器人是不可能出现的,但有些人却把机器人想象着在以后的某天能够出现,并写成了科幻书籍。若干年后的今天,机器人出现了,他们的预言成为了现实。

综上可以看出,历史和现实是一个整体,存在着严密的因果关系。并且,历史可以更好的服务于现实。

第三篇:唐浩明:敬畏历史,感悟智慧

唐浩明:敬畏历史,感悟智慧

十二年前,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红遍华人圈,时近知天命之年的唐浩明因此声名鹊起。

之后,《杨度》、《张之洞》相继问世,与《曾国藩》一同形成唐浩明的“晚清三部曲”,并成就了唐浩明写作事业的颠峰。

唐浩明是湖南人,湖湘文化的血脉成就了他的使命感。他曾说,“知识分子应该充分利用话语权影响社会”,令他欣慰的是,他的书正刺激着一代人对历史习以为常的看法。“如今中国很多作家都在渴望着诺贝尔奖,沉不下心来写作,在我看来,对中国作家而言,比这个奖项更重要的是:创作的精神产品能够成为中国文化长河中的一滴水,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唐浩明说话时不打手势,说话慢条斯理,普通话甚至不算标准,但却有一股沁入灵魂深处的力度。

“敬畏历史,感悟智慧”

当今文坛看似热闹,文学作品满天飞,文学刊物遍地见,长篇小说一年出版上百部,拥有“作家”头衔者数不胜数,可是表面的热闹却难掩背后的残酷:文学水准普遍降低,文学作品读者寥寥,绝大多数文学刊物连个编辑部都养不活,长篇小说通常只印三五千册,其中还有好几成注定压在仓库里等着去化浆。

目前作家的社会形象更是被公众所轻视,但唐浩明却打破了这种格局。他就是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岳麓书社编审、湖南省作协主席,并获得过全国首届中青年编辑、中国书业界十大新闻人物等奖励和称号。

唐浩明出生在湖南衡阳,这是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的故乡。也许是受了大师遗风的润泽,唐浩明小时候就对文学和历史很感兴趣。

大学第一年,他扎扎实实地学了很多基础知识。可惜好景不长,一年后“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唐浩明也在一片动荡中度过了4年狂热而无聊的光阴。1970年大学毕业时,在“三学”(学工、学农、学军)的风潮中他被分配到江西省高安县一个劳改农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接到分配通知书前,唐浩明从未听说过高安这个地方,他找来地图查明了它的地理位置,计划着自己的行程。他有个同届毕业的湖南老乡也一起分到高安,由于他要回老家结婚,便委托唐浩明把他的4大件行李带到农场去。唐浩明把两人一共6大件行李托运发往樟树后,自己先回衡阳老家住了几天,再启程赶赴江西。等他到达樟树时,已超过所托运行李物品的领取日期,为此,唐浩明交了在当时一笔不小的罚金四元八毛钱,交了罚款办完手续后,唐浩明身上只剩下1分钱了。而樟树离那个农场还有很远的路程,唐浩明这下真的急了。他找出自己在南京买的一双新袜子,想把它变卖了换点路费,但没有人来做这笔生意。无奈,他只好向当地政府求助。他们帮他打电话到农场,惊喜地发现农场有车开到南昌接毕业生,中途经过樟树。唐浩明喜出望外,赶紧带上行李,在马路边等了几个小时后,终于搭上车赶到了农场。这一段惊险的经历,唐浩明至今记忆犹新。

“生活的繁重和现实的残酷,让我从历史的角度思考这个时代发生的种种变化。”唐浩明在高安呆了近三年。1972年12月后,他就带着一股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回到老家,在衡阳市水利局工作。

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唐浩明非常兴奋,他报考了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并如愿以偿地被录取了。重新回到校园的唐浩明如饥似渴地扎到了书堆里。他学的专业是中国古代文学,读研究生3年时间,他基本上弄清了中华文化的源流,训练出了较为全面的文化素养。带着这些积累,1982年他毕业分配到了长沙的岳麓书社。

“在我看来小说传达的是中华文化的智慧,我们不能刻意创造离奇的故事情节,书中主要是人生智慧的一种传达。我们只能敬畏历史,感悟智慧。”在岳麓书社工作时年轻的唐浩

明就有了这样的感悟。

当时岳麓书社计划出版“六大全集”,委派唐浩明负责《曾国藩全集》。社里准备先出《曾国藩家书》,并专门召开了会议。会上唐浩明疑虑重重地说:“曾国藩是反动人物,出他的书有人喜欢吗?”由于历史的局限,他当时对曾国藩的认识也仅限于此。

一部《曾国藩》走天下

十年冷板凳,唐浩明和“曾国藩”朝夕相处,他发现,这位传统史学所认定的“镇压农民运动的刽子手”决不是可以如此简单否定的人物。曾国藩的道德、学问、政治智慧、军事才能都堪称卓著,他对中国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在近代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唐浩明立志要为曾国藩立传,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创作的艰辛是难以言述的。《曾国藩》3卷120万字,光是抄稿子就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那时全要用手写。更遑论史料考证、文学构思等殚精竭虑的事情了。经过8年焚膏继晷的奋战,1990年至1992年,《曾国藩》终于陆续面世。

唐浩明对他的处女作是充满信心的,但《曾国藩》上市后产生的巨大轰动却超出了他的预料。像一股旋风,《曾国藩》把当时的中国文化界搅得狂澜激荡。看《曾国藩》,买《曾国藩》送礼,成了那两年中国的一大时尚。不仅如此,此书在海外也得到广泛的赞誉。1999年6月出版的《亚洲周刊》将《曾国藩》列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中的第36名。此书迄今已连续印刷25次,总数达76万多套,创造了极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由此引发了一场持续十数年之久的“历史小说热”。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在看完《曾国藩》后,啧啧称赞,并建议中央委员都来看这本书。

当时有媒体报道说,古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今天是一本《曾国藩》走天下。继《曾国藩》之后,唐浩明又在1995年出版了他的第二部历史小说《杨度》,此书连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八五”期间优秀长篇小说奖等几个国家级大奖。

2002年7月,历时5年、数易其稿的鸿篇巨著《张之洞》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成为各地书店畅销书榜上的常客。至此,唐浩明苦心经营的“晚清三部曲”已全部面世。唐浩明也迎来了人生写作事业的颠峰时刻。

综观唐浩明的历史小说,我们可以发现,他笔下的主人公具有许多共同点:都是清朝末年的政界名宿,都是学问渊博的大儒,自身行为和历史评价都充满了矛盾。所有这些特点不是偶然的,而是唐浩明文学创作的主题——站在文化的高度对晚清“士人”进行立体考察。那么,他为什么将目光投向了“晚清士人”这一特殊群体呢?唐浩明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应当高于政治和经济。政治和经济的失败最坏不过是“亡国”,而文化的沦丧则会导致“绝种”。而“士”(知识分子出身的官僚)在中国历来是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他们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人,又往往是决定国家兴衰存亡的强大力量,理应给予最大的关注。而一部历史小说应该是能牵动历史的风雨的,只有那些曾经在历史的天空里呼风唤雨的人才能最真实地凸现时代风云,所以他选取了曾、张、杨3位在晚清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的“大人物”。

这三部历史小说寄托了唐浩明的理想和抱负,那就是秉承和光大中国知识分子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伟大传统;同时也告诉人们,对历史人物不能简单地以“好”与“坏”来界定,而要立体地进行考察。

一个作家要有社会责任心

在完成晚清三部曲后,唐浩明就做好了封笔的准备,“最多是写写杂文,校订和编撰。”其缘由也是“见好就收”。他坦言在历史小说上难以再有超越,不如就此收手;为了这三个长篇,他花费了十五六年的时间,倾注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他太累了,需要休养生息。而十多年的写作过程中他有了他自己的写作观:

“好的历史小说,可能更接近历史。譬如传记,因为传记写的只是形,因为要言必有据

嘛!人物内心的东西不能写,一写就不是学术著作嘛!它反映的还只是一个平面,要写一个活生生的人,还要注入艺术的东西。这是他经常讲的,写一个人要有精、气、神。这必须要靠作家去做!写作诚然是个人的事,但一旦作为作品公开发表出版,便不再属于个人,而成为社会的公物,作为公物,则必须遵守公共规则,承担公共责任,因此社会责任心应该是作家的天职。”

面对心态浮躁的一些作家,“玩文学”的当代文坛,唐浩明在中国海洋大学的“科学·人文·未来”论坛上大声疾呼:作家要有社会责任心!辞官写书的他是抱着一份要为社会做点实事的心思来从事他的写作的。他认为,写一部好书,比做官更有价值。

近几年相继出版了《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两本文化随笔,他在潜心创作《曾国藩》时,曾经积累了很多史料以及个人感悟,有些内容不适合写进小说里,因此他以文化随笔的形式写出来与读者分享。谈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文学创作,唐浩明表示,他还将继续以短篇随笔的形式来评点晚清时期的历史时段、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读史使人明志,学术界有这样的观点:没有晚清就没有五四,没有五四就没有新中国。因此,他一直把晚清历史作为研究重点,希望能够从中找出对解决当下一些社会问题有益的良方,这也是他看来作为一个作家应有的社会责任。”

“呼吁作家的社会责任心,不能不呼吁理想和信念。”“一个没有信念的人是很可怜的人,一个没有信念的社会也是很卑微的社会。作为对人类社会极具敏感力的作家,不仅应是一个有信念的人,而且他的信念要美好而崇高,还要带有几分理想主义色彩才是。有信念的人,内心才会充实,不会随风倒,有信念的人,才能有所作为。作家应该让自己的读者,得到的是疾恶好善、厌乱趋治的感悟,而不是相反。这种古今中外一切优秀作家所共同拥有的社会责任心,在今天,似乎有重提的必要。”唐浩明说。

走进历

史的心路历程

2005年11月底,有媒体报道说,最新出版的《唐浩明文集》,一时洛阳纸贵,销量竟达百万之多。有评论家说:唐浩明取得的成绩是他走进历史的心路历程。

对此,唐浩明是这样说的:出自对文化和民族的热爱,出自对历史载籍作者的尊重,我一向对历史有着一种敬畏感,面对那一页页记录着中华民族沉重脚印的史册,不敢有半点轻薄之态。为此,看到一些以玩弄历史取悦市场、以胡编乱造图名谋利的所谓文艺作品时,心中就有一种庄严被亵渎的感觉。作为编辑,唐浩明在十多年的潜心创作生涯中,翻阅了数以千万字的各种史料。历史上那些波谲云诡的大事件,那些赶风逐浪的头面人物,以及许许多多的掌故轶事,都会激起他的创作情绪,但让他从内心深处发出击节之叹的,还是前人所遗留下来的那些宝贵的人生智慧。正是在这些深藏在古旧发黄卷帙和枯燥无味文字中的智慧的吸引下,唐浩明走进了历史,走近了对他充满魅力的一个个历史人物。

从这种对历史的态度出发,唐浩明在每部长篇小说的创作之初,都要花费极大的精力和足够的时间去搜集、阅读与之相关的大量第一手史料,力求做到对笔下的时代和主要人物的一切都了然于胸。比如,动笔写《曾国藩》时,他已做了三年的新编《曾国藩全集》的责任编辑,又从曾府百年老档中整理出约百万字的曾氏家书,并且撰写发表了七八篇研究曾氏的学术论文。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他白天清理僵冷枯燥的前代卷宗,晚上与脑海中那个有血有肉的曾国藩作心灵上的沟通。这样的状态,一直伴随着120万字的《曾国藩》的完成。于是又有业内人士将唐浩明与同样擅长历史人物传记的二月河相比,表示如果二月河真实再现明君,那么唐浩明就是名臣的代言。对此,唐浩明不以为然。他视野中的曾国藩、杨度、张之洞是中国传统的“士人”,是知识分子,唐浩明要用文学的手段探索他们在大变革时代的精神世界。在唐浩明的笔下,曾国藩被更多地从政治学、传统文化的层面表现,杨度被更多地着墨于精神世界的复杂,而张之洞人物性格的展现,则两者兼而有之。唐浩明想做的,就是浓墨重彩出知识分子的本质色彩,为读者增加一个观察历史的视角。

自称是传统知识分子的唐浩明说,出生在湖湘大地成就了他的时代责任感。人微言轻,但他一直有一种情结,希望文学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传统知识分子应该充分利用话语权去影响这个社会!他相信一部书能够改变一代人对事物的看法,所以每个作家创作时都应该端正态度。

采访进入了尾声,唐浩明忽然又拿出了一些文稿,递给记者表示是最新的评论作品,一副欣欣然希望得到大家认可的期待表情。虽然已经有了三部大作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和赞许,唐浩明先生对文字的执著依然如旧,无论是鸿篇巨制还是短小文章,认真坦诚的文人气质在他身上袒露无余。(来源:http://)

第四篇:感悟历史

感悟历史,感谢先驱,感慨今朝-----一大会址观后感

管院 李建银 1313491128

或许教材上的历史只能是提供给我们了解的平台,而真正要感受历史的厚重感,就不得不去历史纪念馆亲身感受,不仅是建筑的历史感,更有历史古迹本身的那种近似的真实感.2013年11月9日下午,我们一行几人循着路标指示来到”一大会址”,这个有着青灰色砖墙,有着深沉的历史,有着开天辟地的意义的历史遗迹.她如同一个年过花甲的母亲,隐匿在新天地的一片繁华之中,但不似四周的喧闹,她以她特有的沉稳,向我们诉说了那个艰苦卓绝的曾经,那些充满斗志的华夏赤子.进入一大会址,我会在不知不觉中放慢脚步,而停步在那些展品与资料前,静静地端详,然后心被不知名的感觉触动,或许那就是红色革命的洗礼.课本上的历史仿佛就在眼前,而那个蜡像展厅真实的还原更是让我身临其境,毛泽东正在慷慨陈词,旁边董必武倾身聆听……就是这十三个青年,于1921年7月23日,在这个上海法租界的老式石库门简陋的客厅里, 秘密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使得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自身解放的光明的道路,也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征程.至此,我不禁为中国庆幸,佩服老一辈革命工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高瞻远瞩的决策能力,竟然能在当时那么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看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看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看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会适合中国的发展.事实胜于雄辩,这些年我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的发展与富强是国际社会有目共睹的,我们加入了WTO,成为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举办了诸多国际盛事……因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我国必将步步富强.走出一大会址,回望一眼老式的石库门和青灰色的砖墙,又感受着新天地的一片繁华,我国的艰苦过去与繁华今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也从心底更加敬重那些为了新中国而奋斗的革命老前辈们,就是因为他们,我们才有了今天这样美好的新天地!

通过这次参观,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革命的先驱为了寻找真理,为了解救劳苦大众,他们缔造了中国共产党。当时的形势是那样的险恶,斗争是那样的残酷,他们没有考虑个人的安危,没有在乎自己的得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万万不能忘记昨日的艰辛。我们还得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努力克服种种困难,更好地去服务需要服务的人们。同时也促使我更加急切地加入到共产党的行列之中。

第五篇:感悟《中国式智慧》

在州直机关工委推荐的好书目录中,我一眼看到了《中国式智慧》,就有了想读这本书的冲动,随即到书店买到了此书,开始是闲暇时看,随着被书中精粹的吸引,继而是找时间看,感觉从中受益匪浅。此书既是一本关于企业、团队的管理、领导、经营、竞争、发展的智慧之书,又是一本个人成功、处世、为人、行动、做事、生存的人生之书,书中所选的16大智慧

法则,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璀灿,中国式智慧的浩瀚。不管从事哪方面的工作,从中都可以找到自己最需要的智慧力量。

以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作为一个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从上小学、中学到大学,又先后走上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和国家公务员岗位,受到的是中国文化的熏陶,骨血里含藏着中国的文化基因。回顾自己走过的学习工作历程,展望未来之路。我深深体会到,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养生息,建功立业,必须学习研究传承中国文化,以中国式智慧为自己的人生事业道路掌舵、加油、护航。

一、以中国式智慧励志

书中的“法则七 刚健有为”为我们展示了激励成功的人生强音。刚健有为的两层含义是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出自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意是:天上的日月星辰在不断运行,君子效法天,要像天那样不断运行,不断努力;土地宽厚广阔,可以承载万物,君子效法地,要积累道德,方能承担事业。“刚健有为”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要求我们树立一种奋发有为的人生价值观,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克服个人的私欲及缺点,积极进取,拼搏向上,使有志之士自我激励,在追求人生价值、建功立业的道路上发扬自强自立、矢志不渝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以中国式智慧处世

我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批林批孔运动中,对中庸之道的深揭猛批,全国上下一片声讨,在我们儿时的心灵中对中庸之道留下了一道很深的负面阴影。随着年龄增长和对中国文化的逐步学习了解,才知道中庸之道作为中国人的处世之道,对国人有着深刻的影响。古往今来,中庸之道、圆融大智、方圆之道、韬光养晦等,都是闪耀着中国式智慧光芒的治国方略和为人处世策略。纵观我国的国体、政体,无论是对国家、企业、团队还是个人,无论是在政治领域、司法领域、文化领域还是经济领域,这些中国式的智慧法则都有广泛的渗透和运用。如在政治领域,以宽猛相济、德刑并用作为治国方略;在经济领域,从中庸的立场出发,反对社会不同阶层间贫富差距悬殊的制度,也反对统治者过度地剥削民众,以经济政策上的“富民”措施,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安定;而以包容、融通、调和、破除偏执、和谐协调为精髓的中国佛学圆融理论,对现代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通过圆融艺术,调和分歧、化解矛盾,使对立化为统一,内耗化为内聚,齐心协力共谋企业的发展。为人处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是一种人生和道德的至高境界和目标,讲的是做人要防止走极端、走偏锋,要懂得适度、适中、适可而止,是为人处世的至善方法。以下六言句是对中国式智慧中为人处世之道的最好诠释,应努力奉行:

得意而不忘形,失意而不丧志,自信而不骄傲,谦虚而不自卑,知足而不自满,施恩而不图报,期许而不苛求,沉思而不迷惑;

勇敢而不鲁莽,果断而不草率,执着而不拘泥,温和而不懦弱,刚强而不霸道,盛气而不凌人,临危而不慌乱,审慎而不犹豫;

传统而不守旧,礼多而不俗套,批评而不中伤,赞美而不奉承,失败而不灰心,挫折而不气馁,功成而不自居,自保而不欺人;

休息而不停顿,低潮而不退潮,有理而不气壮,矫揉而不作态,矫枉而不过正,听从而不盲从,节俭而不吝啬,慷慨而不挥霍。

为人一世,要真正做到上述品行很难,但应以此为目标和戒律。

三、以中国式智慧践行

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在全力以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等生存发展智慧法则在现代社会中的具体应用,其精髓就是“和谐”,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源头。许多汉语成语,如“和衷共济”、“厚德载物”及俗语“和气生财”、“以和为贵”都是对这种和谐精神的注解和说明。

和谐社会的指称对象大致包含以下主要内容: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社会内部和谐,包括经济与社会发展要和谐,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要协调一致。三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谐,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政党内部及政党之间的和谐,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的和谐,团队内部及团队之间的和谐,社会各阶层内部及各阶层之间的和谐等。四是世界上各种文明之间的和谐,即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文明之间应当相互并存、共同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

下载漫谈历史的智慧与感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漫谈历史的智慧与感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智慧人生,人生感悟[范文大全]

    智慧人生,人生感悟在我整理这篇文档之前,我前思后想了,很久到底要不要给提醒出来呢?到底要不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就这个样我整理这篇文档,供给大家分享!每一天的生活点滴,总会有......

    感悟教师智慧

    感悟教师智慧 ——一束“红光”的启示 陈霞 又一堂语文课正有序而紧张的进行着„„我和同学们一起激情洋溢的探究着《云南的歌会》三个场景的盛况,我们一起诵读一起点评其中......

    感悟师爱与智慧(合集5篇)

    感悟师爱与智慧 孙小青 爱,是教育永恒的话题,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教育理念。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莲柯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冰心老师也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国学智慧与管理人生的感悟

    国学智慧与管理人生的感悟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人治,道家的道治,兵家的智治,三个方面有机结合成一个传统管理文化的整体。老子,作为道家文化的创始人,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熠熠......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感悟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感悟 舟山市普陀第二中学 金英杰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性,有效教学因此成为当今研究......

    漫谈中国——读《中国人的智慧》有感

    漫谈中国——读《中国人的智慧》有感摘要:《中国人的智慧》是林语堂的解读中国和中国人的经典著作,全面介绍了中国人的生存哲学和人生智慧,切实地描述了国人生活的细节,是一部深......

    日本造园历史漫谈之一古代园林[本站推荐]

    日本造园历史漫谈之一古代园林 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始于汉代,日本古代女皇卑弥呼派遣使者于汉景初三年(公元239年)入汉称臣,中日关系史话从此开始,这些历史详载于中国的史书之中。......

    智慧教学培训感悟

    2016年暑期 东北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陈丽茹 洛龙二中 2016年8月 “智慧教学,赢在系统”心得体会 洛龙二中 陈丽茹 能再次参加“智慧课堂、赢在系统”培训研讨活动,我感到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