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如何理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如何理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校应认识到,学生的发展首先是为了他们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并进而成为美好生活的建设者。
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 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代学生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具有生命意义的人。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 教学在于建构学生主体。
4、学生是独立社会地位和权利的主体。 学生是权利的主体
学校具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 理的责任,必然要对学生权利有所制约
三、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哪些?
1、生理发展的特点 身高体重稳步增长
骨骼进一步发育,但很是坚固 肌肉力量增强,但缺乏耐力
新陈代谢加快,但容易产生心脏疲劳 大脑发育渐趋成熟,但不易过分兴奋和抑制
2、心理发展的特点
心理发展的具体表现:认知能力获得
迅速发展;情感的内容日益丰富和深刻,情感表达形式逐渐内化;意志品质不断增强;自我意识水平提高,个性品质逐渐形成;社会认知能力发展,集体意识和友谊不断加深。
小学生心理发展总的特点:心理发展
很迅速;心理协调;心理开放;心理可塑
四、学生主要的学习策略有哪些?
学习策略包括四个方面的特征: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学习策略是增强学习效果;学习效率所需要的;学习策略规定学习时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用什么方式、做到什么程度;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
学生主要的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五、影响学生学会学习的要素有哪些?
1、影响学生学会学习的认知要素
一般智力水平;学习方法与策略;认知准备与认知结构;元认知能力。
2、影响学生学会学习的意向要素
学习动机;学习体验;学习意志学习意识。
3、影响学生学会学习的个性心理:学习兴趣;能力倾向;认知风格;人格特征。
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14页
1、改变不利于创造性培养的教育观念 过分追求成功;盲目攀比他人;禁止学生提问;权威式教育。
2、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3、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4、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的思维策略
5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七、如何转化学业不良学生?
1、学业不良学生的界定
2、学业不良的类型:发展学业不良;学业性学业不良;行为一情绪性学业不良;学习无能和学业成就低下。
3、学业不良学生原因:学校教育问题是学业不良学生产生的主导因素;学生自身因素是造成学业不良的关键性原因;家庭因素是造成学业不良的重要因素;社区环境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影响。
4、转化学业不良学生主要的措施和方法:前提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规范老师教育行为,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关键是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业不良学生学习动机;改进教学策略,优化学生不良学生的认知结构;方法是实施分层次教学;保障是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
八、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意义是什么20页其特点主要有:
1、内部心理和谐发展
2、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
3、能把自大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运用到能获得成功的工作和事业上。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
1、健全人格有提高生活质量;
2、塑健全人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落脚点:我们的教育是要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全面和谐发展;3有利于落实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使教育不再只是关注学生的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以及分数和高低;4有利于推动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民人格的提升。
九、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关于教学的思想:
1、因材施教
2、启发诱导
3、学思并重
4、由博返约
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
1、立志乐道
2、自省自克
3、身体力行
4、改过迁善
关于教师的论述: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热爱学生,对学生无私无隐
3、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十、孟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
1、持志养气
2、反求诸已
3、改过迁善
4、刻苦锻炼
关于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1、自求自得
2、专心有恒
3、启发引导
4、循序渐进
十一、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0页)
十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关于生活教育:
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教育
3、教学做合一
关于儿童教育:
1、要真正的了解儿童
2、要尊重儿童的人权,认识和重视獐的创造力
3、要解放儿童
十三、现代教师观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教师的作用:
1、传递和传播人类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着桥梁作用。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塑造学生高尚的品德。
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的角色:、1、设计者2指导者和信息源
3、促进者
4、组织者和管理者
5、伙伴
6、帮助者
7、反思者与研究者
十四、教师发展的内涵是什么?(41页)
1、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发展中的人
3、教师是学习者
4、老师是研究者
十五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要素包括哪些?
1、教育信念
2、知识结构:有关自我的知 识;有关教育媒介的知识;有关学习者的知识;结合和协调教育者,教育媒介和学习者并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知识;背景知识;实践知识
3、专业能力
4、专业态度和动机
5、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
十六、教师应具有哪些方面的专业品质 教师的基本信念系统:1教学效能感: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相信自已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成才;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学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2、教师控制点:
3、对学生控制的态度
4、对待
工作压力的信念
情感的投入:
1、对学生的责任感
2、为人师表,不断自我提高
3、与学生间 的友好信赖的关系(47页)
十七、促进教师团队共同学习与成长有哪些方式?
1、集体备课
2、课例研究
3、示范教学
4、研学
5、协作上课
6、协作教研
十八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1、有丰富的和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 效地运用于教学问题的解决
2、高效率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
3、专家型教师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
十九、教师如何开展人格教育?
1、对学生的人格做出客观的测量与评价
2、确立科学合理的人格教育目标
3、提高人格教育的针对性
4、协调教育与其他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十专家型教师的人格特征有哪些方面?
1、乐观开朗
2、探索创新
3、热爱学生
4、成就需要
二十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1、对教师角色的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 爱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
2、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3、能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4、具有教育独创性
5、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56页 二
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职业适应性方面
2、人际交往问题
3、职业倦怠
4、对小事斤斤计较
5、重量和心理问题
二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113页)
1、依法执教
2、爱岗敬业
3、热爱学生
4、严谨治学
5、团结协作
6、尊重家长
7、廉洁从教
8、为人师表
二
四、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 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由四种
基本关系和三个基本层次构成:四种关系: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教师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教师与其他教师及教师集体关系;老师与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关系:三个基本层次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师德规则 二五八荣八耻的内容(115页)
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劳,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上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二
六、怎样建立良好的班集体?128页
1、良好班集体的标志:有明确的共同奋斗 目标;有一个团结和谐而又富有权威的集体领导核心;有为实现班级目标而经常开展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共同活动;有正确的集体舆论;有健全的组织和严格的规章制度;
2、建立良好班集体的方法:合作法;激励法;规范法;示范法;强化法
3、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原则:促进学生积极开发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民主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二
七、网络德育的概念及特点? 学校的网络德育包括两个方面:(139页)特点:开放性;交互性;趣味性;预见性;能动性;隐匿性
二
八、科教兴国思想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教育是知
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基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是人才基地;是知识创新,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3、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设施
4、教育是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和知识产业,体现在:在人类社会中始终具在基础性的地位;在一个国家和民族 的生存,发展中是立国之本;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中有先导性的作用。
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重要地位
二
九、素质教育的特征?(147)
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教育内容的开放性;教育目标的全面性;教育价值的多元化。
三
十、现代教学观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2、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3、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4、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
5、教学是师生活动的共同体;
6、教学是教学生自己学;
7、教学应根据学生心理规律进行
三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科学定位是什么?
1、中小学教育科研以应用研究为主
2、中小学教育科研以微观研究为主
3、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一种校本研究;
4、中小学教育科研更多的是一种教学研究;
5、中小学教育科研以行动研究为主
三二中小学教育科研包括哪几个基本阶段 1选定课题;2查阅资料;3制订计划;4实际运作:确定研究对象,围绕研究目标去观察,测量和分析,依据研究计划和方案,科学,规范地开展研究活动。5表述成果;6评估转化
三三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观察法;问卷法;测验法;经验总结法;统计分析法
三
四、新课程实施中比较流行的研究方式有哪些?(153)
行动研究;个案研究;
三
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162页)
三
六、课程标准的特点是什么?167 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课程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突破学科中心,为终身发
展打基础;
4、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评价建议;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者,教师教学及学业评价留下了创造空间。
三七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是什么169 三
八、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来了哪些新的要求?
要研究如何把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新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体现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要研究如何坚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宫的有机整合;要研究如何实现老师角色的转变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互动方式,使师生成为学习的共同体;要研究如何从学生的以验和体验出发,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研究如何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的整合;要加强改进教案的研究;要加强听课问题的研究要加强和改进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三
九、如何构建新的学习方式?
更新教学观念,确立新的教学观是重中之重;积极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努力建构新的教学策略,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
十、什么是自主学习?(174)
自主学习就是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和灵魂是独立性,基本特征是主动性,自主学习有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有四个特点:学生参与制定并自己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探索和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
四
一、怎样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175)尊重学生是自主学习的前提;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有成功感是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四
二、探究学习基本方式?
问题讨论式;知识发现式;实验探索式 四
三、教学方式应该实现哪些转变?
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变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变检查知识为互相交流 四
四、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什么?(186)关注学生的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更多地关注可测量化或量化;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 的意识;有效教学也是一套教学策略。四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学校为本;学生优先;合作互补;集体审议 四
六、校本课程开发应注意哪些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校本课程开发要善于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师生中的各种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置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中来理解。
四七当前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四
八、反思型教师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20 重视对自己的教学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庙宇明确的目标;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一定的灵活性;具有开放的思想意识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四
九、什么是全民教育?(4页)
全民教育是指对社会全体民众所提供的教育,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五
十、什么是终身教育?
是指人们在一衙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五一入世对我国教育观念的影响是什么? 教育平等的观念;教育民主的观念;教育法制的观念;教育标准国际化;学生能力素质通用性
五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遗传;环境和教育。
五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更新 教师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老师由知识的施与者变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教师由分数物评判者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促进者。(12页)五
四、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关于学生是发展的人的观点;关于学生主体性的观点;关于学生是独特的人的观点;关于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的观点。
五
五、如何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21)在德育内容上要坚持基本性和发展性的统一,立足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吸纳现代文明成果;在德育目标上要坚持层次性和递进性的统一,针对学生年龄特点,遵循品德形成规律,区分层次,逐渐推进,持续发展;在德育方法上要坚持动情性和明理性的统一,以情感人,以事明理;在德育过程中要坚持实践性和养成性的统一,常抓不懈,重在养成;在德育途径上要坚持协同性和一致性的统一,整体协调,形成合力。
五
六、现代学校德育新方法介绍?
价值判断澄清法;游戏角色扮演法;情景活动强化法;心理综合辅导法。五
七、学校如何开展诚信道德教育?24页 对学生加强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同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课是诚信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情到诚信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本;诚信道德教育方法应多样,形式要活泼;诚信教育要从点滴不事着手,持之以恒;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五
八、班主任的职责有哪些?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和谐振发展的指导者;班主任是班级集体的组织者;班主任是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教育影响的协调者;班主任是对学生教育最全感同身受影响最深刻的教育者。
五
九、班主任的素质有哪些?
思想品德素质;知识能力素质;个性心理品质;教育机智;身体素质。
六
十、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有哪些?(30)健全班级组织;搞好班级管理;指导班级活动;开展班级教育工作。
六
一、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学生主体性原则;民主平等原则;公平公正原则;实践活动原则;启发疏导原则;集体教育原则;以身作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六
二、班集体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有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有一个团结和谐而又富有的集体领导核心;有为实现班级目标而经常开展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共同活动;有正确的集体舆论;有健全的组织和严格的规章制度。
六
三、培养班集体的途径有哪些?
创造良好的班级第一印象;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建立班级共同目标;培养学生干部和积极分子,形成班级领导核心;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培养优良的班风。
六
四、培养班集体的方法有哪些?合作法;激励法;规范法;示范法;强化法。
六
五、班级管理的内容有哪些?(38)对学生品德教育的管理;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对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管理;对学生课外活动的管理;对学生体育,卫生的管理;对教室设备的管理;生活指导;对班级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的规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求得班级管理工作的最优化。六
六、如何制定班级计划?
基本要求:要有正确的方向性;要有前后的连续性;有不断创造性;有切实的可行性;有完成的可能性。
基本内容:班级基本情况分析;确定班级管理目标;完成计划的具体措施;实施计划的检查和评估。
六
七、如何进行班级工作总结?
基本要求:要以班级计划所制定的目标为标准;要让学生参与班级工作总结;要用两点论的思想作指导。
基本内容:回顾班级计划,明确工作总结的指导思想;由下而上,做到学生与班主任相结合;宣传典型,确定努力方向。六八学生操行评定的基本要求是什么40页 称呼具有亲近感;言辞具有恳切性;评价面宽,针对性强,突出学生的个性;内容具体,以激励主为。
六
九、主题班队会的主种有哪些?
季节性主题;问题性主题;模拟性主题;知识性主题,系列性主题;即兴性主题目和实践性主题。
七
十、常用的教育科研基本方法有哪些? 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测验法;经验总结法;统计分析法。
七
一、教育信息化与素质教育有何关系? 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教育必须走信息化道路;素质教育的教育内容也要求教育必须走信息化道路七
二、学科课程整合课与传统课有哪些区别?
方式不同;教学策略不同;教学内容有所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教学的组织形式不同;教学评价方式不同。
七
三、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哪些?(94)图书管;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
七
四、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提出模式涉及的教育理论和价值取向,这是模式得以形成的基础;提出模式所针对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重要要素;建立教学活动程序,这是教学模式结构的核心问题;师生角色,这是构成教学模式重要的能动的要素;提出的教学策略;提出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所必需的支持条件。
七
五、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哪些?
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情境——陶冶式教学模式;示范——模仿式教学模式;参与——活动式教学模式。七
六、现代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目标追求的综合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互动交流的情感性;动作过程的探究性;选择,使用的科技性。
七
七、现代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1传授知识的基础性与系统性脱节;2忽视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
3、缺少一定的普遍意义:有的教学方法仅适用于某类学科或课程,运用在其他学科或课程上则显然牵强;有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情境要求过高,一旦教学情境发生变化,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有的教学方法费时较多,在教学时间上不经济。
七
八、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现在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日益多元化;现代教学方法的目标取向由单一性转向全面性;现代教学方法的内容构成走向模式化;现代教学方法的手段日趋现代化;现代教学方法的选择使用趋向综合化 七
九、什么是教学设计(113)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筹划过程,包括教学分析,教学决策,教学评价与调整三个方面。
八
十、现代学习方式有哪些特征?
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八
一、新的学习方式包括哪些内容? 自主,探究,合作是新的学习方式
八二建立自主学习的机制有哪些参考策略 尊重学生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自主学习的保障;让学生有成功感是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
八
三、有哪些活动形式可以训练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126页
研究性学习;hand—on的活动;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小课题和长作业 八
四、如何建构新的学习方式?
老师尽快更新教学观念,确立新的教学观是重中之重,根中之本;教师要积极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老师要努力建构新的教学策略,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八
五、考试的功能是什么?导向功能;鉴定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
八
六、怎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与方法进行评价?非学业评价的内容不能是笼统的甚至是不可捉摸的;非学业评价必须与学科教育目标和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在非学业评价中,要处理好评价内容的模糊度和精确性之间的关系;在非学业评价的呈现形式上,一般要避免给学生的非学业评价一个等级甚至分数 八
七、如何理解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在评价功能上,由侧重甄别和选择转身侧重发展;在评价的对象上,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逐步转向对过程的评价;在评价的主体上,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元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在评价的结果上,不只是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公正;在评价内容上,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在评价的方法上,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
八八听课与主课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53)
1、课堂教学管理作用:规范课堂教学常 规;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建立一种鼓励创新的教学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2、教研与科研功能:通过听课与评课,可以帮助教师认识教学规律,掌握先教学经验和方法;通过听课与评课可以检验教学理论的优劣,指导实践的利弊,又可以把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形成新的理论;
3、诊断,反馈,激励功能
4、沟通协调功能;
5、考核评估功能
八
九、听课的基本要领是什么? 听;看;想;记;
九
十、听课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学生的活动 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
九
一、听课应从哪些方面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组织能力;注意中心;教学机智;教学态度;教学境界 九
二、评课的原则是什么?
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差异性原则;讲究方法原则 九
三、评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评教学思想;评教学内容;评教法选择;评师生关系。
九
四、评课的方式有哪几种?169页
个别交谈;集中讨论;书面评价;答辩式 九
五、常见的评课方法有哪些?
综合评析法;片段评析法;特点评析法;表格量化法。
九
五、说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说教学大纲;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程序 九
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188页 要明确观察的目的与计划;事先学习有关观察对象的理论知识;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九
七、怎样运用社会知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89)
正确对待第一印象;公正对待学生,防止发生晕轮效应;消除刻板现象;重视运用近因
九
八、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复习?
及时复习;系统复习;过度学习;采用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的方式;采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正确分配复习时间 九
九、常用的记忆方法有哪些?
直观形象记忆法;歌词记忆法;特征记忆法;归类记忆法;重点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自编提纲记忆法;推导记忆法;图表记忆法。
一百、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思维的概括性在思维活动中的作用是什么? 特征:间接性和概括性
作用:概括是人们形成或掌握概念的直接前提;概括是思维活动的速度,灵活迁移程度,广度和深度,创造程度等智力品质的基础;概括水平是衡量猩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等级标志。
一百
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建立目标与意向;训练基本的技巧;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刺激和鼓励好奇心;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培养有关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信念;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促进自我管
理技巧也就是元认知技巧;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和技术;运用例子
一百
二、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语言——言语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动力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200页)
一百
三、多元智力理论对素质教育启示是什么?
正视智力的多元性,全面深刻地认识学生;从更广阔方面发现识别学生独特的才能;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性学习环境,开发每个学生的智能;立足于多元智能的多元素养,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智能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评价学生的学习应注重对多元化的评价。
一百
四、情绪情感的功能是什么?
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调控功能;健康功能;信号功能。
一百
五、情绪智力的作用是什么?(216)情感智力直接影响人的智力活动;情感智力影响性格的形成和改变;情绪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情绪智力有建立和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情绪智力是成功的决定因素之一。
一百
六、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
知——情—意系统;心理状态系统;人格动力系统;心理特征系统;自我调控系统 一百七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意义是干什么 健全人格有助于生活质量;塑造健全人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和最终的落脚点
一百
八、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应从哪几方面着手?221页
道德品质;自尊;自信心;认真负责;自我控制;挫折耐受力;独立和创新。
一百
九、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225页 从认识自我做起;从对自己负责做起;从对小事负责做起;从自我评价做起;从自我教育做起。
一百
十、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缺失性动机;了解学习的性质;及时反馈;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活动中培养 111、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家庭环境对学生品质发展的影响;学校对学生品德发展的作用;个性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112、如何转化与矫正学生的过错与不良行为?254页
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态度;消除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重视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的恢复与培养;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增加与不良诱因作斗争的力量,巩固新的行为习惯;针对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奖励与惩罚的运用 113、教师的职业行为有哪些? 设计成分;组织成分;交往成分 114、教师的心理素质有哪些?
教师的情感特征;教师的意志品质;老师的职业兴趣;教师的智力与教育能力;成熟的自我意识;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的教育信念
第二篇:因材施教,以学生发展为本
因材施教,多表扬学生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想教育好学生,必须先把学生研究透,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你要知道他想什么、做什么,这样才能让他接受你的教导。其实,每个学生都想成为好学生,他们对老师充满了尊敬和依赖。但是每个学生的能力不一样,所擅长的东西也不一样,班级里学生层次不一,所以要因材施教,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尽量多鼓励他们,多表扬他们,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受到赞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形成良性循环。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身处地的以他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启发引导。
我们班级有一位同学特别粗心,不管做什么只求速度,不求质量,批评了几次都不管用。后来,我改变了方法,在他的作业上写了“这次比上次有进步了!”或“加油,你越来越棒了!”等句子,还在课堂上,对他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这一下子,他成为了同学们眼中的进步大王,他自己也有了认真完成作业的自觉,进步真的越来越大了。从这一点也可以证明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对待方法。
第三篇: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高台学校 张超
“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的2010年的奋斗目标。其对象重点是青少年。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每个教师责无旁贷。因为我们正担负着培养国家建设所需的各类建设人才。但目前的现状是部分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体育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思想,惰性较严重不肯动。随着年级的增高人数越多。那怎样才能改变这一面貌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改革的启动,给大家指明了方向,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同时也是对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一场变革,教育理念也需随之更换。课堂教学过程是课程的创生和开发的过程,不再是课程的传递和接受过程;因此,体育课的教学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并以此为指导,从不同方向组织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体育教学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如今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在生活还是思想的教育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可却潜行着一种危机,那便是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过于的缺乏锻炼,营养丰富的消化不良,诸多的问题呈现在我们老师和家长的面前。发现这一危机的同时,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应急措施,可多数的学校只看中的只是学生如何的把成绩提高上去,而很少去关注学生的体育锻炼。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他们提供体育锻炼的知识,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去认知体育。学生在不断重复的练习中而形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它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成长,逐渐形成体育习惯。从心理机制上来说,体育习惯是一种定型化和自动化的条件反射,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强化和积累而形成的。总之,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是在漫长的体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一项非常艰巨而漫长的系统教育过程。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不能仅限于思想和认识上的主观引导,更重要的是必须使学生在客观实践中能主动建立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意向和看法。只有树立起自我体育意识,才能自主发展,最终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优化体育课堂教学
体育课的显著特点是动态性与外向性。在体育课上,每个学生都要参加各项活动,因而他们的思想容易通过具体的行为表现出来,而且自我表现又随时间、刺激、强度、环境、达成度等变化而产生波动。为此,教师应注重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贯穿于课的全过程,在每节课的各个部分和各个方位都要注重有时、有序、有机地渗透。
㈠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生立定跳远时,根据学生爱动物、爱模仿、喜爱游戏活动的心理特点,创编青蛙捉害虫的游戏活动。把学生分成青蛙和害虫两种角色在稻田里跳来跳去,让青蛙双脚跳着捉害虫,捉到后角色互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生在这种有趣、活泼的情境式活动中,个个争先恐后、积极参与,在欢快的游戏中学会了立定跳远的基本技术,锻炼了身体,活跃了身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㈡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可见如果没有良好的环境氛围,学生时时处于被动、压抑状态,谈什么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我们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经常参加他们的游戏活动,做学生的“大朋友”,把自己摆到与学生人格平等的位置上,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喜爱的情感。其次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树立团结、友爱的良好的风气,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来自同伴的关爱和友情。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融洽、和谐、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㈢转变教师传统角色,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因此,现代教学中我们要转变传统角色,改主讲为主导,变传统的组织者、指挥者为引路人。教师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例如:我在教学“后滚翻”时,我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尝试后滚翻。有的虽然没按照动作要领却也滚动自如。接下来让学生相互交流心得体会,说说成功和不成功的原因,再让学生根据交流、探讨出的方法去实践,教师适时、适当地加以辅导,结果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动作。通过自主尝试练习,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
㈣注重个体差异,强调层次性。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应强调层次性,让强者更强,能吃得饱,让能力弱者,也能通过从低层次的练习逐渐向高层次发展。例如我在三年级前滚翻教学中设计了由易到难的四组练习:1组,有斜坡的前滚翻,(要求头后部着垫,团身起立),2组,正常的前滚翻,(要求同第1组)3组,有宽度限制的前滚翻,(在2组要求的基础上滚直线)4组,有远度限制的前滚翻,(要求在3组基础上,不分腿,且有一定的远度支撑,完整滚翻)。通过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体育的快乐,极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㈤拓展教学形式,力争灵活多样。有一次我课间休息时,无意中发现学生在草地上竟欢呼雀跃,兴奋无比。他们相互追逐、嬉戏,有的在草地上打滚,有的在草地上做侧手翻,有的做头手倒立,有的用小石片打水漂,学生的童趣尽露无疑。对呀,何不利用校园周边环境,拓宽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手段呢?于是我每周总要带领学生到校外上一节体育课,有时利用草坪做前滚翻,有时利用山坡进行冲坡比赛,有时利用小石子练习掷垒球,有时组织学生捉昆虫、采野花,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将体育教学与美术、常识等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使体育教学打开封闭的大门,突破狭小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进行体育锻炼,陶冶情操,学会自我锻炼方法,培养创造能力。
㈥重视现代化教学媒体的研究开发和使用。在最近的几十年中,西方发达国家不断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引人教学领域,从照相、幻灯、录音、投影到摄像机,从电影、电视到计算机,这些现代教学多媒体的使用,把有声与无声、有像与无像、声像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抽象的概念外化、物化,减轻学生认知上的难度,并容易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我们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充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把稳定的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
三、利用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特殊性,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体育课是所有学科中与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学科,因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理应成为体育教学重要的任务,这也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提供和代替的。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要改变过去重视传统知识技能,忽略学生身心、健康的片面思想,一切从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出发,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发展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体育课的健康价值,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表现人的健康不仅是生理健康,而且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人生,树立学习和生活上克服困难和挫折的信心和勇气。
总之,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引领,老师不应该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制约者,而应该是学生主动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应从做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有心人开始。学生是学习活动和自身发展不可替代的主体,又是教学活动复合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影响,只有得到学生的选择、支持,才能对其发挥作用。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能动、自觉地规划自身的发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对学习进行自我管理,真正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
2009年12月15日
第四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上海二期课改的课程理念,即: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了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这三个发展,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把课改理念提到了时代发展的高度。然而,新的课程理念与广大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新的课程理念如何转化为课程实施的具体操作行为的任务更是艰巨。因此,课程理念不能停留在学习上,停留在口头上,必须大踏步地走进课堂,走近教师和学生。究竟怎样进行教与学才是落实新课程理念,适应每一位学生发展?又怎样来评价课堂教学的好坏呢?对广大教师来说,应努力做到以学定教、以学施教、以学评教。
一、以学定教,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以学定教”中的“学”指的是与学生的发展有关的内容,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教”指的是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关的内容,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效果„„。“以学定教”呼吁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自己的教学。
1、从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出发,制定明确、集中、适切的教学目标。
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就要做到尊重学生,从了解学生入手,以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学。比如汉语是母语,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学习了,他们的听、说、理解都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因此,即使是一年级刚入学新生的语文学习也不是零起点。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心中有学生,不能以自己的兴趣代替学生的兴趣,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学生的意愿,把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学生。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为学生的学习制定明确、集中、适切的教学目标。明确是可操作、可评价,集中是突出重点,适切是不随意降低要求,也不任意拔高要求。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和完成,也有利于部分学生更好的发展。
2、从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出发,组织多样、综合、有效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一时间,好象探究性学习是唯一正确的学习方式。其实不然。人类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课堂教学也历来存在着“讲解-接受”和“活动-发现”两大理论派别。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接受式学习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而学生自主活动的探究式学习也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因为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功效,运用得不好也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出发,组织学生开展多样、综合、有效的学习方式,使之相辅相成、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3、从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出发,采用合理、灵活、高效的教学手段。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的教学采用什么方法要建立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之上。只要学生得以发展,就是合理的好方法;学生得不到发展,哪怕教学手段花样再多,也只是教师在作秀,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
如今教学条件的改善给教师提供了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教师如何运用好这些设备,还得以学生的实际和发展来确定。新课程提倡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途径,教师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语言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使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更有感染力。还可通过网络,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无穷无尽的资源。更可以发动学生主动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获取知识,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以学施教,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一味地“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观念,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放出来,变知识的存储器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改变教师“教”的方式,以促进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
[案例1]:教师出示配有图画的拼音字母:i u ü,一部分学生脱口而出,大声念起来。
师:这么多小朋友会念了!我请会念的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
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三个单韵母?
生甲:衣服衣服iii。
师:很好!你利用图画记住了i的音。
生乙:1字加点iii。
师:不错!你记住了字母i的形状。
生丙:一件衣服iii。
师:了不起!说了两个带i的字。
„„
[案例2]:教师出示配有图画的音节:x-i-a-xia许多学生脱口而出,大声念起来:xia龙虾的xia。
师:不准插嘴!跟我读x-i-a-xia河虾的xia。
生:x-i-a-xia河虾的xia。
师:x-i-a-xia海虾的xia。
生:x-i-a-xia海虾的xia。
师:还有什么虾?
生:龙虾的xia。
生:基围虾的xia。
这是近日在一所学校随堂听课中的拼音教学片段。两个班的学生都是刚入小学的新生,应该说,他们的原有基础、学习经验差不多。但遇到了两位不同教学观念指导教学的教师,从这学习的起跑线开始,两个班学生的发展将拉开距离。这是“以学施教”与“以师施教”两种不同教学策略带来的预测性结果。可以肯定,“以学施教” 使学生学得更有趣,更主动,更轻松,更有实效,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以学施教”提倡教师以学生的实际作为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重要依据,适合学生发展。
案例1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预案机智地作出调整,改变并确定新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当小老师来教同伴学习,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投入地学,有效地学,做到了生生互动,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改的理念。而案例2的那位教师则以自我为中心,无视学生的实际,坚持照预案所设定的方法,按部就班,还压制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照办。学生在这样严肃、紧张的氛围中,还谈何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谈何发展?
2、“以学施教”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引领者、辅导者,促进学生发展。
案例1中,教师要让刚入学才两星期的学生记住字母的音和形,她不强行要求学生接受自己的识记方法,而是引领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创造识记的方法,她从中以评价的方式作了不露声色的辅导,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和聪明才智,成功的喜悦荡漾在孩子们的脸上,使他们在想学、愿学、乐学中知、情、意、行同时得到发展,符合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而案例2的那位教师如果不转变观念,不改变教学方式,不用多久,学生再也不会有主动的愿望,动脑的兴趣,插嘴的胆量,一个个成为装知识的储蓄罐,还谈何学习方法、促进发展?
3、“以学施教”呼唤教师要以尊重、欣赏、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
世上没有两片树叶是相同的,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案例1中,教师发现学生对呈现的拼音字母的学习有差异,有的已经会读了,有的还不会,就利用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让学生教学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位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紧接着,又鼓励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对学生记字母的方法不作统一的要求,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鼓励和欣赏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独立学习,认记字母,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这种张扬学生个性的教学也正是新课程所要体现的思想之一。而案例2中的教师却不管学生有无差异,一律对待。使有的学生跟不上,学不会;有的学生浪费时间陪着学。这还谈何“关心学生内心需求,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健康地发展”?
由此看来,“以学施教”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教学不能只围着教材、教参、教案转,而不顾及学生的实际;也不能只把传授知识,学生完成作业作为全部的教学活动,而不考虑学生的情感、能力与学法,这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观。
三、以学评教,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建立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提高和课程的不断完善。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应该是充满活力、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新课程呼唤新课堂,新课堂应有新的评价。聚焦课堂,评价课堂教学显得十分重要。以学评教,就是要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发展的课堂学习空间。
1、“以学评教”要求课堂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作为主要依据,来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以学评教”的评价对象主要指向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同时也指向教师教学策略的实施对学生学习所起的作用。长期以来,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关注的是教师,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学评价表上的指标注重的是教师,媒体、手段的采用突出的是教师,课后教师一句:“学生配合得很好。”也看重的是教师自己的感受。评价是根无形的指挥棒,这样评价造成的后果是,教师的自我中心意识、主宰意识越来越强,重教不重学,搞形式,翻花样,求完美,这与当前的新课程理念显然是相违背的。因此,实现以学评教,以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教学评价以学生的发展作为主要依据,就要把主要的关注点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否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了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由不能到能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领悟和体验,在学法中的提高和发展。要观察学生是怎么学的,了解他们的提问、思考、体验、感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了解他们在这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以此作为评价课堂教学好坏的主要依据。当然也要关注教师,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是否激励、赏识、尊重,是否启发、引导、服务„„,一句话,教师的教学行为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是否起到了有利的作用。
这样“以学评教”的标准,势必引起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对自己教学行为能否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视,最终达到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2、“以学评教”能促使教师以学生的学习行为分析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评价标准不同就会引起不一样的教学反思。“以学评教”能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理性分析,引导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教师与时俱进,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笔者曾在两个班级,尝试语文试验本教材第四册《蓝鲸》一课的教学。其中学生作出的不同表现引起了我的注意,也引起了两位语文教师的反思。(课前我知道学生已经预习过课文)上课了。我引导学生读课题后,两个班的学生对蓝鲸都表现出喜欢的神色。这时我问:小朋友,关于“蓝鲸”,你想知道什么?甲班学生想知道的问题很多,涉及蓝鲸的大小、体重、呼吸、颜色、寿命、脾气、吃食、睡觉、繁殖、哺乳等等。乙班学生想知道的问题都是课文中的内容。
经过对学生不同表现的分析,可以推测:尽管两位教师平时都会要求学生提问,但他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不一样,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甲班教师平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高度肯定和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使学生有疑便问,真疑真问,促进思维,有利学生的发展。反之,乙班教师让学生提问只是一种形式,走走过场,重视的是符合自己教学设计所需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提问的过程成了猜测教师想要的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有疑不问,无疑假问,对学生的发展毫无益处。通过分析、反思,甲班教师坚定了自己的做法,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行为;乙班教师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该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因此,“以学评教”促使教师反思、改进,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促进教师、学生共同提高,达到教学相长。
3、“以学评教”倡导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
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不是教学的目的,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材的教与学使学生学会学习,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服务于学生,为学生学会学习创设氛围、组织管理、制作学具、选择教法、收集信息、开发教材、拓展教材、补充资料„„,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发展的一切。
美国教育家、现代评价理论之父泰勒认为,教育评价就是这样一种过程,即发现学生学了什么和所学的东西具有的价值。这是一种具有先进理念的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评价观。“以学评教”的观点就比较符合这种评价观。
第五篇:以幼儿发展为本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以幼儿发展为本
作者:李岱清
来源:《幼儿教育·教师版》2013年第11期
教师满足了幼儿的个别需求。是否就会导致幼儿今后干什么事都我行我素、脱离集体呢?我想不会的。在当天的绘画活动中,小雨只是渴望延长活动时间,力求完成自己的作品,而不是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案例中教师用“恳求”“投入”“专注”“饶有兴致”等词来描述小雨对继续绘画的渴望和完成作品后的满足,可以推断小雨对当天的活动兴趣浓厚,且不受任何干扰,这是具有良好学习品质的表现。小雨是集体中的一员,若只因小雨的表现与其他幼儿不一致就说他“脱离集体”,说明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倡导的“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尚有一定距离。集体教学活动只是一种组织形式。即使开展也要有层次,让幼儿有一定的自由度,那种一刀切的集体教学活动不能满足不同个体的需要。在当天的活动中,幼儿有的已经很快画完愿意立刻收掉,有的愿意转到区角去继续完成创作,而小雨愿意一气呵成。教师若能满足他们各自的需要,将会使教育教学更加有效。
集体中由于一个幼儿坚持要画完而不参加其他活动,其他幼儿就争相效仿,从而影响了集体活动。这种可能性是有的。然而,我们应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种可能性,并将其转化为促进幼儿成长的积极力量。首先,既然幼儿喜欢绘画,教师就应支持幼儿尽情地去画。其次,中班幼儿易对新奇事物感兴趣,今天专注于绘画,明天可能又会执着于科学探索活动等,教师若能以适宜的方式支持他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预设计划,幼儿的发展就不可估量了。
我们应“以幼儿发展为本”。树立“一日活动皆课程”的观念,要把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看作一个整体,在关注教学内容之外,也要关注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如果是我,我会先同意小雨的请求,请配班教师留下陪伴小雨完成作品,然后针对班里幼儿在绘画活动结束时的个性化表现,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这虽然给教师组织活动增加了难度,但教师若能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发展速度和进程,就能在追求高质量的幼儿教育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江苏南京 李岱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