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人教
版)
单元知识结构
本组教材是以真情(心灵之歌)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围绕本组主题,口语交际安排了“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本组习作要求学生写一写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引导学生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外书屋”向学生推荐阅读加拿大作者蒙格玛丽《绿山墙的安妮》等作品,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发现人间真情,熏陶学生的情操。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2熟读文,理解文内容,掌握重点语句的理解。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单元学情分析
针对本组文来说,前搜集一些有关的资料,了解的时代背景,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所饱含的爱国之情,提高堂实效。另外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预习不应该只是读文和自学生字词,更多的是要在资料的帮助下学会自己思考一些东西。
教学重、难点:
1、熟读文,理解文内容,感受人物那种淳朴善良、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重点)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思路:
《穷人》: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明确本文的写作背景。
通过朗读文,感受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悲惨以及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
《别饿坏了那匹马》:通过朗读文,理解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仔细阅读关于人物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的句子。通过体会人物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品质。
《唯一的听众》:重点阅读文中的对话,从中体会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用心灵去倾听》:前搜集有关倾听的故事,加深对文的了解。从故事中能受到启发,让善良深入内心。
教学时间安排:
《穷人》:2时
《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时
《唯一的听众》:2时
《用心灵去倾听》1时
《口语交际与习作三》3时
《回顾拓展三》1时
第二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六
学科:
语文
授课人:xxx
课
题
9、小草和大树
课型
新授
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重点难点
理清课文脉络
教具准备
教学光盘、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简介人物,激发学习兴趣。
从课题入手,感知课文、根据生活常识,请学生交流对小草和大树的认识。
2、课文所写的夏洛蒂成才的故事为什么要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交流理解。
在交流过程中,老师相机指导,理清的大致思路。形成板书:
小草
家庭不幸,艰难谋生
立志写诗,遭遇打击
反思权衡,开拓新路
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
大树
三、初读感知。
、录音欣赏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3、朗读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4、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5、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
6、请学生概括出全文主要内容
四、指导写字。
、师重点指导。
2、学生写字
3、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作业
教后记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六
学科:
语文
授课人:xxx
课
题
9、小草和大树
课型
新授
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 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重点难点
抓住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
教具准备
教学光盘、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抓住重点,感悟形象。、结合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1)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说说主人公遭遇了怎样的家庭不幸。
(2)面对这些不幸,主人公是怎样艰难谋生的呢?
用笔把表现主人公艰难谋生的词句画下来,多读几遍,交流感受,体会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
抓住“洗衣、、烧饭、缝缝补补、拾柴、捡破烂”等词体会主人公为生活而忙碌奔波的形象,感受主人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人物性格,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
抓住“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幸运之门”等细节,体会主人公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2、结合立志写作、遭遇打击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公百折不挠的性格。
(1)、朗读第三、四自然段,交流感受。在写作道路上,夏洛蒂遇到的挫折
(2)、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夏洛蒂向骚塞请教前后不同的心情。
(3)、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吓洛蒂的坚强性格。
面对这些沉重的打击,夏洛蒂服输了吗?你从那里看出来?
(3)
结合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的有关情节,理解感悟主人公为改变命运所表现出来的勤奋和坚强毅力。
(4)
夏洛缔有没有通过写小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敲开幸运之门呢?她是如何敲开的?
(5)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主人公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喜悦。
二、回归整体、感悟成功、交流对课题“小草和大树”的理解,领会题目通过鲜明对比抓住读者、发人深思的艺术,进一步体会主人公与命运和世俗偏见抗争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追求理想的性格。
2、回顾课文整体把握“小草”成长为“大树”的艰辛历程,交流夏洛缔取得成功的人生启示
三、布置作业、完成《补充习题》作业
教后记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六
学科:
语文
授课人:xxx
课
题
0、轮椅上的霍金
课型
新授
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
重点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具准备
课文朗读光盘、教学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介绍张海迪的故事。
2、古今中外有许多这样身残志坚、勇于向全挑战、创造奇迹的人。今天,我们学习《轮椅上的霍金》一课(板书课题),文中所介绍的人物霍金,其事迹其精神将会使你更加惊叹,甚至不敢相信世界上竟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
3、、交流霍金的资料。
二、观察表达,感悟形象。、展示霍金的有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抓住这些图片的共同特征,描述人物形象。
2、对照课文,找出课文描写人物形象的有关语句,进行朗读,理解“标志性形象”的含义,加深对人物战胜疾病的英雄形象的感受。
三、初读感知。
、录音欣赏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3、朗读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4、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5、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
请学生概括出全文主要内容
四、理清课文层次,分段。
1、默读课文,课文写了霍金的哪些事?
2、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一(1—2自然段)讲撰写《时间简史》的史蒂芬•霍金被称为“宇宙之王”。
二(3—7自然段)具体叙述瘫痪40年的霍金在受到病魔的残酷折磨下依然顽强地进行科学探索的事迹。
三(8—12自然段)讲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了大众。
四、指导写字。
、师重点指导
2、学生写字
3、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读熟课文
2、完成《补充习题》部分作业
教后记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六
学科:
语文
授课人:xxx
课
题
0、轮椅上的霍金
课型
新授
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了解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
重点难点
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文朗读光盘、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词语读音。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比较阅读,品味语言。
1、出示材料,比较阅读。
出示配读材料: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出示课文:虽然,他的身体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是,他的思维却飞出了地球,……他还建立了非常美的科学的宇宙模型。
2、朗读比较。
3、交流感受。
同样是介绍霍金的科学研究及其业绩,课文以丰富的想象,“再现”了霍金进行科学探索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
三、感受魅力,体会中心。
1、自读课文,了解除了霍金的勇敢顽强以外,课文还介绍了霍金的哪些故事?尝试给故事拟小标题,并讲出理由。参考标题:
(1)不愿被外人打扰。
(2)一颗感恩的心。
2、交流感受,品味这两则故事表现了霍金怎样的品质?
(1)“不愿被外人打扰”主要讲述了霍金不愿意被人顶礼膜拜,安静工作的故事,体现了霍金不贪图虚名、脚踏实地的科学研究品质。
(2)“一颗感恩的心”主要讲述了霍金回答记者关于命运的提问的故事,面对残酷的命运,霍金没有抱怨,而是为了自己所能拥有的一切感到高兴,体现了霍金正视命运、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四、总结课文。
五、布置作业。
、复述故事
2、完成《补充习题》作业
教后记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六
学科:
语文
授课人:xxx
课
题
1、一本男孩必读的书
课型
新授
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学习课文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概括大意。
重点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具准备
课文朗读光盘、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交流,进入课文、谈话交流:同学们,最近正在读什么书,有什么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日记改编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录音欣赏
2、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
(1)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课文中的我是谁?他得到的是一本怎样的书?学生回答
(2)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
3、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4、整体把握,建立印象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有两个问题对于学习这篇课文来说是最关键的,第一,为什么这本书是男孩子必读的书。
第二,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接下来我们就围绕这样两个问题来读。
2、给课文分段,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四、学习写字、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读熟课文
2、完成《补充习题》作业
教后记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六
学科:
语文
授课人:xxx
课
题
1、一本男孩必读的书
课型
新授
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含义。
4、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学会生存,学会坚强人生的道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学会生存,学会坚强人生的道理。
教具准备
课文朗读光盘、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学习课文
(一)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历险小说究竟写的是什么内容,让“我”爱不释手了呢?
2、要能在一座孤岛上生活28年需要什么/这些东西都是现成的吗?鲁滨逊是怎样获得生活的必需品的呢?
3、汇报交流,理解鲁滨逊的聪明机智与坚强毅力
(1)一开始鲁滨逊靠什么为生,他做了些什么?
(2)食物非常有限,为了维持生活鲁滨逊又做了些什么?
(3)后来生活又如何?
(4)鲁滨逊在岛上的生活怎样?
4、读到这里,你觉得这部小说的内容有吸引力吗?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二)体会“我”的感受、读书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吴缅读了这本书后有什么感受呢?
2、理解“名言”
(1)你能说几句名言吗?这些名言给了你什么启迪?
(2)吴缅喜欢上了书中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的内容是什么?“我”是怎样理解的呢?
(3)我们的大家是怎样理解这句名言的呢?
3、吴缅在读书过程中就慢慢在心目中勾画出鲁滨逊的样子,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的地十四节。
4、吴缅为什么希望自己成为这样一个人呢?
三、整体联系,理解课题、吴缅为什么要把这本书珍藏起来,传给儿子呢?
2、吴缅的爷爷为什么要把书传给他的爸爸,他爸爸为什么又要把书传给吴缅呢?
3、现在我们能不能说说课文为什么要以“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为题吗?这本书女孩子不能读吗?
四、读写结合,促进发展、这篇课文不仅是一篇日记,而且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读书笔记,学习了课文我们不能说说这篇读书笔记主要是围绕哪些方面来展开的?
2、我们也选择一本书,认真阅读,围绕这三个方面尝试写一篇读书笔记,准备开一个读书报告会。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2、完成《补充习题》作业
教
后
记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六
学科:
语文
授课人:xxx
课
题
练习三
课型
新授
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通过放声读草稿来找出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
2、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语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语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教学第一部分。
、教学第一部分。
(1)
创设情景:学生分角色读题
(2)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作文草稿的修改方法。
(3)
拓展:小结已经学过的作文修改方法。
2、教学第二部分
(1)
根据上一部分。
(2)
让学生思考“好是改出来的”的意思。(强调修改的意义)
(3)
学生学习、领会作家老舍和叶胜陶修改文稿的方法。
(4)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修改稿子不光要看,还要念,要看念的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
(5)
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谈话导入。
(由本单元所学课文导入)
2、诵读《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
(1)
学生自由读散文。
(2)
教师示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
学生反复练习诵读
(4)
指名读,齐读
3、感悟
(1)
指名读问题: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结实?
(2)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读后感想。
(3)
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4)
师生小结
教后记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六
学科:
语文
授课人:xxx
课
题
练习三
课型
新授
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2、通过口语训练让学生学会申诉。
3、学写毛笔字。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指导
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轮椅上的霍金》中的第八节。
(1)
引导学生读贴
(2)
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2、练习
3、反馈
(1)
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2)
教师范写。
(3)
学生再次描红临写。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字
2、指导
(1)
学生细心观察着两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
(3)
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4、反馈
三、教学第四题
、审题
(1)
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学会申诉”作启发谈话
同学们,在生活中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应该及时想有关部门或学校申诉,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板书“学会申诉”
(2)
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
的要求
2、指导
(1)
教师引导学生读题并思考
(2)
集体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犯?应该怎样倾诉?
(3)
教师引导学生的出申诉的方法?
(4)
学生分组练习说。
3、练习
(1)
分组推荐代表就某一侵权行为进行申诉
(2)
其他学生可以针对前面学生声速说出自己的申诉方法。
4、反馈
(1)
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一训练内容做更深入的思考
(2)
教师点评
教后记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备课模板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章(组)
三
学习内容
《温暖的记忆》
单元内容
分
析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组成。五篇课文中《永远的歌声》、《秋天的怀念》、《“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精读课文,《花边饺子里的爱》、《为了五美元的礼物》为略读课文。这五篇课文把我们带入了爱的世界,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爱是无形的,它需要用心灵去感受;爱是永恒的,它使人终生难忘;爱是伟大的,它给人无穷的力量。五篇课文紧紧围绕“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章的精彩语句,揣摩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这个专题进行编排,课后编排了15道思考练习题,这些题目提示了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要求和教学重点。课文中编排了五幅插图,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课文的重点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在“语文百花园”中安排了“温故知新”、“口语交际”和“习作”三个栏目。在“温故知新”中编排了四项内容,一是认识修改符号,通过修改短文的实例,使学生了解和运用新出现的四种修改符号;二是拓展与交流,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领悟到的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三是阅读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国风写的一首诗歌《我有一个梦想》;四是积少成多,编排了“新三字经”中有关讲孝和悌方面的内容。“口语交际”活动,安排的话题是“人间处处有真情”,要求学生选择生活中体现人间真情、让自己感动的事情进行交流,交流时注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待清楚。“习作”练习要求以自传的形式写一篇文章,讲述自己成长中的主要经历。
单元学情
分
析
本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是作者感受爱、奉献爱的经历的记叙和描述,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与文本对话,深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故事中饱含的深情,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得到教育和启迪。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建议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体会和交流,从而树立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德。还需要加大朗读力度。
学习目标
1、识字写字:能够随文识字32个,会写生字25个。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迪与教育。
4、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的,可以让学生选择生活中体现人间真情、让自己感动的事情,与同学进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并能以传记的形式讲述自己成长中的重要经历,提高写作能力。
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迪与教育。
2、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的。
学习时数
16课时
备
课
分
工
课
题
课时
11、《永远的歌声》
12、《秋天的怀念》
1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4*、《花边饺子里的爱》
15、*《为了五美元的礼物》
语文百花园三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镇江小学 李淼
一、教材分析:
生活处处有真情。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那颗潮湿的心;真情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二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本组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特别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围绕本组主题,口语交际安排了“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本组习作要求学生写一写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引导学生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课外书屋”向学生推荐阅读加拿大作者蒙格玛丽《绿山墙的安妮》等作品,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发现人间真情,熏陶学生的情操。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组课文学习,共同感受真情的美好,并让爱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扎根。
2、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了美好情感。
3、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美感和韵味来。
4、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能规范书写并学以致用。
三、课时安排:
本组教材可用12~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5~6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第五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课时备课
和乐中心学校
夏雨莲
教材内容及建议
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本组课文追纪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备受酷刑,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荣;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恩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恩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
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编选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二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基于本组课文的特点,本组课文的教学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
2、本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因此课前应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本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本组教学时间可安排12—14课时,两篇精读课文可安排4—5课时,略读课文可安排2—3课时;口语交际可安排1课时,习作可安排3课时(包括讲评),“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与“日各月累”合用1课时,“课外书屋”的1课时可以开展一次班组读书会,让学生交流阅读革命题材小说后的感想。
课时备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感情直挚感人,语言朴实自然。
教学目标:
1、读读写写“书籍、含糊、尖锐、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匪徒、拘留、乱蓬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理解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难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文中的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了解时代背景,正确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4、了解李大钊被捕前的事迹,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自学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我们每天都背着书包来到学校,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时,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本组课文展现的就是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带我们去缅怀革命先辈。今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位英雄—李大钊。
二、了解背景,简介李大钊。
1、了解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看注解释,再读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一些什么。
2、简介李大钊。
李大钊是河北乐亭县人,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当时,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下令通辑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4 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6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了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牺牲时年仅38岁。
三、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①将课文读通顺,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尝试理解词意。
②读后思考: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注意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③认真读读反映李大钊革命精神的句子,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感想。
2、认读生字新词,提醒“胖”字的读音,“峻、舅”字的写法。交流词语“军阀、宪兵”的意思。
3、组织交流:①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②课文写了他什么事?③本文按时间的顺序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
4、指名反馈,理清层次:2—7自然段(第一部分):写父亲被捕的经过。8—17自然段(第二部分):写父亲被捕的经过。18—29自然段(第三部分):写我们和父亲在法庭上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30—32自然段(第四部分):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悲痛万分。(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 5 上、被害后)
四、品读课文,感受人物的形象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一部分内容,重点读读这段中描写李大钊的语句,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勾画出来。和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2、组织交流如下句子:
①“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从中你能看出什么?(体会李大钊每天都早出晚归在外面为革命事业奔忙。)
②“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报到火炉里去。”
父亲为什么要将这些东西丢到火炉里?(体会当时局势的严重)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会到当时局势的严重?(工友阎振三被抓)
③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为什么平时慈祥,耐心回答我问题的父亲这一次却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
(①引导学生抓住“含糊”和“耐心”进行对比体会李 6 大钊对亲人的慈爱和对工作的认真严肃。②“含糊”感受局势的紧张。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书籍和文件落入敌人手晨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3、启发思考:从以上语句可以看出当时的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钊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对此,李大钊持一种什么态度?他会离开北京吗?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李大钊的话“不是常对你们说吗?„„我哪能离开呢?”
4、组织讨论: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李大钊怎样的精神?(体会:李大钊明白处境的危险,但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体现了他忠于革命,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五、课堂小结,感悟品质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李大钊是一个革命者,他不顾局势的危险,不顾个人的安危,坚持留在北京进行革命工作,体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精神,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他这种精神。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李大钊被捕的经过和在法庭上与敌人做斗争的情景,由人物的语言,行动感受人物的精神。
2、体会文章开头和结尾响应和作用。
3、体会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交流重点句,感悟李大钊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文回忆了李大钊的哪些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被捕前”这一部分,通过对重点句子的交流,体会到了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李大钊言、行的句子,感悟他的伟大精神。
二、学习“被捕经过”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启发思考:这是一群怎么样的敌人?
(凶狠、残暴)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抓住“像一群魔鬼”、“满脸横肉”等词体会)
3、引导谈话:面对如此凶狠、残暴的敌人,李大钊的表现怎么样?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品质?(不慌不忙,保持着他那贯有的严峻的态度。他在敌人面前表现很镇定,临危不惧。)
在这里,李大钊的不慌不忙态度与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文中还有哪些内容也形成了对比?(启发学 8 生以“一拥而入”、“挤满”等词体会到敌人的兴师动众,而抓的仅仅是父亲和“我”两个人,这也是鲜明的对比)。
4、小结:这一段我们通过对比的学习,体会到了李大钊作为一个革命者在敌人面前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精神。
三、学习“法庭上的斗争”
1、同学们用心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现李大钊精神或品质的句子来。
2、交流品读句子:
①“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平静而慈祥的脸。”从“乱蓬蓬”、“没戴眼镜”你想到了什么?“平静”“慈祥”又说明了什么?
(启发学生体会到:李大钊虽然受到了折磨,但依旧坚强。“慈祥”体现了他对亲人的爱。)
②“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面对亲人的哭声、喊志,李大钊为什么仍那么安定、沉着?伟大的力量指什么?(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到: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仍坚持革命工作;正因为他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 9 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
3、指导朗读句子②。
四、学习“被害之后。”体会首尾呼应的好处。
1、自由读最后一段。
2、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点拨:在得知父亲被害后,母亲和“我”仅仅是悲痛吗?“咬紧牙”说明什么?
(对亲人的怀念,对敌人的憎恨)
3、现在我们把第1自然段和最后3个自然段连起来读读,你发现了什么?(首尾呼应)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体会: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4、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找出相关句子,体会好处。
五、总结谈话,升华感情。
学习了课文,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李大钊的崇高精神,他忠于革命事业,面对敌人坚贞不屈。同时,我们也感受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之情。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李大钊等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永生难忘:1927年4月28日 前 被捕前:局势严峻、工作紧张被捕时:敌人凶恶法庭上:毫不畏惧被害后:沉痛怀念
父亲镇定机智坚定憎恨敌人11
后 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