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枣儿谣观后感
大型蒲剧《枣儿谣》观后感
8月5日晚,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在稷山县会议中心演出的大型蒲剧清代戏《枣儿谣》。
3月25日晚,笔者和运城市区的戏迷们一样怀着激动的心情,终于等来了运城市蒲剧团新排的大型蒲剧清代戏《枣儿谣》在河东剧院正式演出,春日的雨水尽管淅淅沥沥,也难阻对戏剧的爱好。更有一种想法想看看好友高吉林同志编剧的这一大作演出效果如何?先前他编写的几个本子我基本上都看过,虽是走马观花,但都是成功的,剧情各有千秋,作品风格各有千秋,每一部都倾注了作者的心血。老高同志对戏剧创作挚爱、执着的精神我是十分佩服,十分的敬佩。我俩结识是从他编写的《甶家湾》开始,虽不能用“一炮打响”夸张,但“国策杯”调演中观众掌声雷动是真实的。从那以后,他一直在黙黙无闻的担承起“戏剧编剧人才缺乏”这一时期的重任,创作出《村魂》、《斩公槐》、《局长还债》、《枣儿谣》,前天又见到他一册已成型的、反映夏朝一段历史的古装戏《瑶台残月》,剧本被业内专家看好准备交由剧团排练。过去在计生部门工作,退休后“半路出家”能创作那么多的能搬上舞台成戏的好作品,真是创作“怪才”,可谓“丰收作家!”所以这场戏我是必须得看!
序场随一场令人纠心的故事和大幕一同拉开,一张简陋的床铺,躺着一位病央的农妇,两个年幼的孩子加上农妇将一襁褓婴儿的托付,而后留下嘱托便含恨离去。此时哭声惊天动地,嘶肝裂肺,观众不由自主地珠泪盈眶,剧情首先给人一个高湖,把观众引入一场悲壮的故事中,而后一场场的交代了主人公吴伯宗步行3万里、途经17省、历经18年,最终寻找到被人贩子拐卖的两个兄弟。一曲最符合戏剧程式化、最善于表现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故事由此开始演绎。
“红枣枣,甜枣枣,甜甜的枣儿哄宝宝,宝宝吃了甜枣枣,香香甜甜睡觉觉”贯穿于全剧始中,歌谣虽是哄孩儿,但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儿女满堂、天乐之乐,人生图的就是个平安团圆,然而横祸偏偏降临到吴家这个残缺的家庭。本来已品尝到人生“三不幸”之
一、少年丧父母巨痛的吴宗伯又遭遇两个弟弟被人饭子拐骗,“屋漏偏遇连阴雨,”这犹如青天霹雳,母亲临终嘱托立马化为泡影。此时他又受人挑拨离间添怨恨,将贤惠善良妻子误解。而后休妻、出走、寻弟,使剧情高潮迭起、曲折丛生。一个出走寻弟、一个欲跳河自尽,观众被剧情感染真的达到了迫不急待“且听下回分解,”一场一场细看究竟,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剧情随艺术家精湛的表演,锁住了观众的心,把人引入佳境、引人入胜。
担当领街主演的著名蒲剧表演艺术家王艺华把主人公吴伯宗这一忠、孝、义的时代典型刻画的唯妙唯俏,唱念做打展示出浑厚的功底,达到了炉火纯青,这出戏以唱腔多为主,编剧吉林同志分明为王艺华量身定做。高昂浑厚、字正腔园的几段唱腔,唱出了失弟心切,唱出了焦急无奈,唱出了艰难困苦,唱出了人间真情,唱出了忠孝之义。王艺华,带着感情演戏,把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体现了其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百姓的责任感。
观众被剧情感染了,因此一阵阵掌声雷动,一次次珠泪潸然,台下一位位观众抑制不住露出了哽咽声。寻弟中饥腹难耐,讨饭时被狗咬惊吓、路遇坏人被劫又打的晕死过去、被人称作“疯子”遭受侮辱,更有受棍打、风雪中饥寒交迫面临死亡之门的绝望,几位观众说:“王艺华把戏唱咂啦,跌打的真真厉害,戏看着真真过瘾!”
著名蒲剧表演艺术家贾菊兰,她在剧中应该算是二号人物吧?其架子戏的功底在戏剧界力挫群雄,唱念做打绝活不少,是深受戏迷们喜欢的一位蒲剧表演艺术家,在这出戏里我最叹服的是她在儿子问他身世时她的一段念白了,念中高低有致,声情并茂,表述的动人心弦,把自已遭受丈夫误解、含辛茹苦十六年和盼夫心切,又期盼失弟回归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听念中,我便联想起京剧革命现代戏《红灯记》中“痛说革命家史”一段念白了,贾菊兰演绎的达到了一种很高的艺术境界,真是十分感人,十分完美了。还有其它演员真心真情的投入千秋各异,均表现出了过硬的艺术功底。
戏剧,剧本乃一剧之本。《枣儿谣》剧本结构较好,剧情跌岩起伏、曲折变化设置,有理有节、合乎情理,矛盾的发生和冲突以及最终解决、结局有尽在入情入理之中,让人看中既有戏剧演绎的艺术味道,又不失情理及事物的基本规律,所以这才让观众在赞叹中信服,在欣赏中随演员一样融入戏中,仿佛进入那种让人伤情、让人感动、让人悲愤,让人极乐,又让人赞叹之中。
我经常有这种体会,自己坐在剧院在听戏、看戏、赏戏、品戏中,有时候当某一场戏剧情达到高潮时,自己便随戏抑制不住流泪时,或随演出啼笑开怀时,此时便忘记了自己是一位坐在舞台下面的观众,而成了演绎这场故事的主人翁的见证人,有时便产生了对弱者的同情怜悯,对恶者的疾恶如仇。联想起解放初期电影《白毛女》放映中,一位战士对着银幕上黄世仁开枪,其实他早已忘记了自己是观众了。所以艺术的感染力就在这里,当一件艺术品能让赏者全身心融入其中,这便是这一艺术的魅力所在,便是成功所在。
舞美设计也是独具匠心,众人举灯寻人、意境中多个吴伯宗的锯舞和到后场众兵丁抓捕寻人,灯的装饰,锯的配值,人的舞动,整体舞美动作设计的具有十分壮美的观赏性,渲染输助了整体剧中的唱念,起到了画龙点睛,锦上添花让人喜欢“看”的作用。音乐设计在这出戏里真是“蒲剧家伙太家伙,”这正是笔者的喜欢,蒲剧“家伙”最符合、最擅长表现慷慨激昂、粗犷豪放、悲壮激烈,原汁原味于黄土高原,处处体现着阳刚之气和震撼铿锵,这是南方戏没法比拟的,蒲剧音乐的风味正适合《枣儿谣》剧情。音乐设计者没有迎合某些所谓的对蒲剧音乐的“改革”,非要的生拉硬套,牵情附会让蒲剧音乐南戏化、歌剧化的不伦不类,他让观众听起来就是蒲剧,发祥地就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蒲州!难怪能出现台上唱、台下啍,观众乐出在其中,品出蒲味,剧院里形成了一种纯天然、纯生态、纯和谐自然的亙动的效果。我说:戏剧艺术如果都能达到这种境界,岂能没有魅力,怎能没有市场?还有置景、灯光、换灯前景、画外音,用电影化的科技化处理整体是协调一致,美仑美奂,为整个剧情起到了十分令人满意的艺术效果。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吴伯宗历经千辛万苦的磨难,终于园梦于三弟养父家庭,三颗木枣枣饱含亲情大爱的碰撞,又一曲“红枣枣,甜枣枣,”歌谣从犹柔细腻到阳刚乱弹的吼叫,这是爱的力量,这是血脉的连接,这是人世间忠、孝、义的呼唤,导演在创作上将歌谣、唱腔、舞美巧妙的柔合,渲染了悲壮豪迈的气纷,将观众带入了一场对整个故事的回忆,让人浮想联翩。后序,悲欢交加,悲中有喜,喜中有悲,伯宗离去,大清御匾《兄弟孔怀》落下,全剧以悲剧结束。一出真实的万里寻亲故事,在艺术家们的心勤耕耘下成为一件激励人心,鼓舞上进的艺术精品。吴伯宗这位有着忠、孝、义的楷模,像一笔珍贵的民族德孝文化遗产却永留下,激励着我们一代代人传承着伟大民族的德孝美得。
当然剧中也并不是没有缺陷,如演出中出现的口误或是忘词,还有乐队两次“卡壳,”这都不会影响这件艺术品的美好。我相信,随着演员的熟练和编、导、演们的改进,今后会更加完美的。
总之,这是一部弘扬德孝文化,传承孝道的好戏。十八年寻弟感天动地泣鬼神,悲壮的悲欢离合故事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因此剧场座无虚席。剧情处处体现孝、义二字,对现实的道德教育无疑是一个活生生的好教才,王艺华,贾菊兰两朵梅花在春天的百花丛中,再一次绽放的姹紫嫣红,耀眼夺目,他们把《枣儿谣》表演的完美无缺,令人信服。整个剧情节奏紧扣主题,高潮不断,始终扣人心弦,真不愧是运城市蒲剧团一部力作。这部戏又是一部与观众接拍,与时代接轨,弘扬德、孝、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的好作品。
喜见蒲苑两朵梅,枣儿谣里讲孝义。十八年寻亲遵母训,三万里跋涉身残躯,艰难困苦受辱屈,感人故事沁人心。《枣儿谣》若经过再创作、再打磨,一定会成为继《山村母亲》后运城又一个能唱的响、拿的出,走出河东大地的一件艺术精品。
近日,山西省运城市蒲剧团编排了一部精彩剧目《枣儿谣》,在当地连演数场,场场爆满,受到观众的普遍好评。
这部戏根据清朝康熙年间发生在山西省稷山县的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稷山平民吴伯宗父母双亡,与两个弟弟相依为命,但两个弟弟却不幸被人贩子拐卖。为寻找两个弟弟,吴伯宗跋山涉水,餐风露宿,历经磨难,历时十八年,辗转十七个省,行程三万里,终于骨肉团圆,故事感天动地。《枣儿谣》以吴伯宗万里寻弟为主线,以一首稷山民歌“枣儿谣”贯穿始终,剧情层层递进、高潮迭起、扣人心弦。两位梅花奖得主倾情主演,王艺华饰演吴伯宗,贾菊兰饰演吴妻枣香,王艺华慷慨激越、悲壮豪放、荡气回肠的演唱和贾菊兰委婉凄凉、抒情柔美、自然流畅的演唱,以及他们高超的演技、深邃的功力,深深折服了观众。演出中,观众一次次鼓掌,一次次喝彩,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剧终之后,面对演员的谢幕,全场观众起立,为演员的精彩演出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河东大地人杰地灵,民风淳厚,自古就不乏贤达义士,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人民大众的楷模。300多年来,吴伯宗的寻弟义行一直令世人敬仰,清朝康熙皇帝赐其牌匾“兄弟孔怀”,封其为“大清义民”。礼部尚书李光地著文《纪吴伯宗寻弟事》,高度赞扬他的“孝悌”精神。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为他写了76韵五言诗,称赞他“力田之夫,犹有唐尧虞舜之风”。1923年,时任山西督军兼省长阎锡山得知此事后,也为吴伯宗的义举所感动,命令为其树碑、雕像、建亭,以示褒奖。至今,吴伯宗的石碑和坐像还矗立在稷山县青龙寺博物馆。
当地文化部门充分整理、挖掘地域文化,把发生在河东大地上的这一感人事迹搬上舞台,用戏剧讲述“好人”故事,展示河东普通百姓的人性光辉,弘扬传统家庭伦理道德,同时又与真善美融接在一起,用平凡彰显美德,以善举打动人心,找到了与时代的契合点,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家庭伦理道德是中国人千百年来遵行的优良传统,也是维系中华民族的一块文化基石。总书记在今年春节团拜会上讲话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家庭都是社会的细胞,兄弟关系又是家庭的一部分,“兄友弟恭”是传统家庭美德的重要内容。弘扬传统家庭美德既要靠精神的引领,更要靠文化的教育,戏剧从来就有高台教化的功能,人们正是在戏曲欣赏中接受伦理道德、确立做人标准,汲取人生智慧,明辨真善美、假恶丑的。《枣儿谣》中吴伯宗为了母亲的临终嘱托,抱定兄弟骨肉要团圆的坚定信念,历尽坎坷,万死不辞,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找回兄弟,他的孝行义举感动世人,观众在欣赏戏曲时为主人公的亲情信念所打动,为他寻亲路上的坎坷经历而感慨,为兄弟三人的悲欢离合而热泪盈眶,从中深切地体会到骨肉情深,兄弟情切,家庭的凝聚力。
看戏学做人。在当前社会精神价值出现危机、传统道德伦理离析的情况下,不少家庭或因赡养老人,或因分配遗产,兄弟反目成仇,甚至大打出手,导致家庭不和。《枣儿谣》中“问大地,何为同胞?问苍天,何为弟兄?问风雪,何为骨肉?问荒原,何为亲情?”的四问振聋发聩,扣人心扉,发人深省,既是对人性的拷问,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呼唤,对当代人间亲情的呼唤,观众在看戏的同时,从中沐浴了伦理道德,感受到亲情的力量,情感上激起共鸣,同时也让人不由得引发感慨,引起深思,亲人血脉相连,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兄弟间有事搭把手,没事常看看,把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发扬光大,使每个家庭都团结和谐。
在戏剧欣赏中接受心灵洗礼,从传统文化中寻求精神支撑,从身边的感人事迹中获得前行力量,使每一个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悟,受到激励,成为释放出正能量的个体。
让亲情从一个个家庭流淌出来,把家庭之爱推广到全社会,培育养成健康发达的爱心和德行,并以此为根繁衍生成天然而富有温度的的价值观,人人自觉践行,进而促进全社会和谐。
这是《枣儿谣》带给我们的最大启迪。
第二篇:《黄土谣》观后感
《黄土谣》观后感
伴着《走西口》 宋老球走完了他的一生。这一生他为乡亲们做了多少好事,这个我不清楚,只是在整个剧中听见旁人对他一生的总结,带领乡亲们走致富的道路,建蔬菜大棚,种优良高产的粮食,然而却在干劲十足的时候上当受了骗,一病不起。乡亲们的集资款赔了不说,连信用社的贷款也打了水漂。乡亲们也是因为相信他们的老支书,老婆子们拿出了棺材本,姑娘们也拿出了花袄袄以及嫁妆,这一跟头大伙摔得真不轻!
在宋老球的弥留之际,老大建军老二建国匆匆忙忙的赶了回来,老三本就待在农村!没有交代清楚老爷子的生前的事,他合不上眼。本来银行的十万不用他还,可是老球坚持“不能亏国家一分钱”,这使得宋家三兄弟在思想和行为上发生了很大的分歧,老二忙着深圳的生意,巴望着老爷子赶紧闭眼,老三着急自己的演出,也是盼着老爷子赶紧闭眼。这是人性的自私的具体体现,也是在关键时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在钱的问题上,老大动手打了老二,也是在一巴掌打醒了老二以及和他一起钱迷心窍的老三。老大很有魄力的抛出这样一句话“这十八万我还”,面临转业的他不顾妻子的反对硬是要挑起这个重担,其实他也有很多无奈,身为长子,身为丈夫,身为父亲,这些个多重身份无不在任何时候都承担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可就在他答应的那一刻老爷子闭了眼去向毛主席报到!这是尽近到了儿子的责任,兄长的责任,可今后的五年,十年只有苦日子留给他和妻子儿女一起承担,这其中妻子桂花的那份宽容与理解更是给予他无尽的力量,要回到家乡和他的乡亲们一起走这条致富的艰难旅程,去回报养育他数十年的黄河。
喜欢并且崇敬这些功成名就以后不忘本反而放弃富贵安定的日子投身到建设家乡的崇高而伟大的事业中来,这并不说只有党的人才有如此高的觉悟,每个人其实都在心里把自己设想过这样伟大的形象,只是在面对现实那一刻他们的侧重点转向了个人的幸福与利益。这里并不是批判这样一些人,人是自私的,没有人能否认这一点,只是我们会崇拜这样一些懂得感恩的人,是爱让他们没有在飞黄腾达后忘了自己的乡亲,也是爱,让我们中的很多人把祝福以及援助送到了天的那端,不分民族,不论血缘,这些看似不浓的情也会在看到感激的眼神那一刻让人触动,想要落泪。
这部话剧在看的过程中频频落泪,不只是音乐的感染力强,还是那话剧把这份崇高的精神的演绎得太淋漓尽致,把这份无私的深情烘托得太过伟大,在看的过程中,不仅女生落泪,还有好多男同学们也流出了泪水,这也正说明了这部剧里的某份情、某个景触动了他的心弦,让不轻易落泪的他们忍住眼泪在眼眶里打了无数转却还是流了出来。
不过话剧中还是有很多喜剧元素的,比如,老贵叔调侃宋老球时,说“毛主席对宋老球说:‘宋老球啊,宋老球,你任务完成不好还好意思来,你去找老蒋去吧,他就在我隔壁。’”看完这部剧,心里很轻松又很沉重,不只是因为他净化了灵魂觉得轻松,还是因为现代文明的发展使得我们越来越偏离当时的纯真的理想与热忱。不再那么的甘心付出,不再那么的全心全意为一些非血缘关系的人谋求幸福,党的一些人越来越背离他曾经信誓旦旦的誓词。是悲哀,还是必然,我不清楚。我只是希望有一天农村的朋友们也可以很轻松的过上和城里人一样幸福而快乐的日子,不再有那些奸诈的商人来欺骗那些仅剩不多的还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人!
祝福那些还在为人民的福祉继续奋斗和坚守的人们,你们真的很好!
第三篇:《云水谣》观后感
《云水谣》观后感
所有的爱情都是伟大而感人的。人们之所以津津乐道于过去只因为想保留一种叫做怀念的心绪。记忆是我们活在世上最重要的证据。把生者与死者隔开的是什么,生死两茫茫?把相爱的人隔开的又是什么,是个体在命运之神面前的无能为力,还是动荡的政治与纷飞的战火,抑或是沧海桑田的事过境迁?也许,没有什么外在的东西可以真正阻隔相爱的两个人,因为真爱无敌还是我们一直的信念。
陈秋水的命运与一系列的“政治事件”紧紧缠绕,作为一名“左派”的进步青年,对于政治的热情、对于信仰的执著是支撑他人生选择的持久动力。《云水谣》中却使陈秋水结下了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缘。王碧云可以算是一位大家闺秀,温婉可人,勇于以自己的方式追求爱情,并以终身未婚的代价完成了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爱情坚守。这样的女子正像碧蓝天空中的一片白色的微云,轻柔而纯净。家道殷实的她难得的是至死不渝的坚贞守侯,难得的是不辞辛苦地照顾陈母,难得的是对于“绝对”的永久捍卫。只是唯美的爱情只可信仰,却不能守望,在现实生活中越是追求纯粹越容易酿成悲剧。
呵呵,如此伟大的爱情,也许只有在影片中才有!
忠贞不渝的爱情是世人所向往与追求的,但是大多数人在经历了失败的爱情乃至婚姻后,便否定了爱情甚至否定了一切。一个青春岁月的擦肩而过,六十年的云水守望,一曲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悲歌。而往往失败的爱情,是因为对象不对时间不对,如果在爱情漩涡中的人们能跳出来,稍加理智的去看,那么会发现最后的失败早已注定。虽然理智与爱情是有冲突的,但我想在某种情况下,理智是保证爱情期限与纯洁的法宝。我并不希望看到或听到遭遇失败的人再散播人世间没有爱情这一伪真理,因为我相信这世间是有真挚的友谊、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我坚信,他们肯定在世间各地幸福的生活着。
陈昆仑对着千里之外的老年王碧云喊着“我是陈秋水和王碧云的儿子”。对这一段我特别有感触,虽然王碧云和陈秋水被拆散了,但是名义上,他们是夫妻!虽然那个“王碧云”不是我们心中所希望的那个“王碧云”,但只要,心中有爱就行了。
对,只要心中有爱就行了。
怎样的刻骨铭心,才能让一个人一辈子守着那句“等我”?
在我身边的朋友们,有谁能做到?
我们很多人都是在自私地为自己考虑着,生怕自己比对方多付出,总是想得到,却很少想到该为对方做点什么;总是抱怨自己过得不好,却不知道对方心中的苦楚。
爱情是什么?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我理解的爱情是双方互相倾慕与赞同。婚姻是什么?我认为婚姻并不是爱情的坟墓,只有不热爱生活的人才会被生活所抛弃,热爱并懂得经营生活,那么爱情就会永葆青春,婚姻也会成为爱情的美好归宿。
影片的最后,来自台湾棕榈树下的陈秋水,最后为了救人而同妻子一起葬身于西藏的白雪之中。这时魔鬼的导演把镜头从咆哮后平静下来的雪原渐渐拉到了青藏高原的云端,透过云层你看不到人的存在生命的存在,眼前只有黑白两色的青藏高原,人的生命显得多么微不足道...,视野继续急速爬升直至俯瞰到整个地球,突然间空气活跃了起来它包裹着蓝色的星球散发出无穷的活力,这是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爱、生命中为了一个信念能够超越自然超越太空的恒久能量。人对未来的期望是其坚持的力量,但同时未来又是无法预测的,跨越时空的爱情在1968年前怎么才能实现呢?
常常在不同时间,各种场所,看到恋人之间的各种亲呢体现和表演。局外人,不需评论,不要指点,只盼幸福,祝福真爱!
化学与化工学院 08级化工(1)班
石德剑 2008142247
第四篇:《云水谣》观后感
《云水谣》观后
在 西方世界的爱琴海里,众所周知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是伟大而无可挑剔的,他们不顾家族的仇恨,为了内心的最真诚的声音,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在一起,他们在爱情抛物线的最高点凝结,定格了所有美好的时光;东方的文化也存在这样一株璀璨夺目的奇葩,那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之恋,不为金钱,不为功名,只为共同的兴趣,共同的理想与向往,化作一对翩然的彩蝶飞跃万水千山,记忆永远的爱恋。《云水谣》中王碧云对称秋水的爱也让人那么的刻骨铭心。
一对刚刚体验到爱情滋味的懵懂青年男女,他们欢笑着,幸福着,彼此依偎着。然而,命运跟他们开了一个偌大的玩笑,陈秋水为了不被捕入狱,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开台湾,从此他们被台湾海峡永远地隔绝了,他们只为彼此心中的思念而经营着这份伟大的爱。而此,电影的爱情故事才真正透漏出一种情感征服力量。
云与水的隔绝,使这场原本幸福的爱情成为了鱼与飞鸟的苦恋。陈秋水和王碧云一个在台北,一个在大陆,在几
十年的岁月中,任时世变迁,任岁月流逝,依然坚定地、平静地遵守着自己的爱情诺言,默默地承受着青春的流逝的苦痛,永远地用一个最美好的回忆支撑着自己的信念,坚持坚持。他们就像天空中的飞鸟和水中的游鱼,明明知道永远不可能融入对方的世界,但仅仅是因为他们曾经在水天交接的地方迸发过一次爱情的火花,就永远地伴随着、凝望着、等待着、守候着….时间在流逝,时空随着变迁,朝鲜战争迎面的扑来,打断了沉静而枯燥的思念,护士王金娣出场打破这鱼与飞鸟宁静而又漫长期盼与等待。王金娣就像是海浪,一次次满怀希望地扑向海岸,渴望得到海岸的拥抱,而陈秋水却像海岸,全然不顾及海浪的拍打,痴痴地遥望天空中那可望而不可及的飞鸟,张开自己期待的双臂,期待飞鸟的邂逅。每个人都在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爱,即便这爱的实现遥遥无期,即便这爱伤害着所有其他爱他们的人。
与现代人随性的情感相比,他们这种坚持似乎更像是一种信念而并不是因为责任或者承诺。他们坚持的是源自于内心深处发自心底里的那种爱。是爱情抛物线最高点的那种超越了任何功利性的最本质的情感需求。而最后,当王金娣哭泣着对陈秋水说,只要你还没有见到王碧云一天,我就做一天王碧云来照顾你。许多观众都会被这种完全超越了个人私情的情感所深深打动。尽管影片在观众似乎还没有足够心理准备的时候,就让陈秋水和王金娣的这种相濡以沫的特殊爱情被一场雪崩永远淹没,但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首天鹅之歌长久地回响在雪山之颠。
看惯了千篇一律的宫斗事件,熟悉了所谓的转角遇到爱,我们更容易被这种经典的爱情故事所打动。当然,毕竟今天不再是琼瑶的时代,苦恋的故事如果没有适当而且浓厚的氛围可能会变得有点虚假。而《云水谣》中的这场经典的爱情故事,这个从爱情抛物线的顶点被阻断,被延伸了数十年的故事之所以能够成立,则是因为与它史诗的背景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尽管影片的跨度60年,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它基本放弃了对历史进程本身的深度发掘,所以,与其说它是一部史诗,毋宁说它更像是一首抒情诗,成就了历史大背景下的小人物的凄婉爱情的记录。历史给了这段爱情抒情诗以一种距离,而距离也给了这种经典爱情以一
个时代的假定。恰恰是乱世使这个佳人的故事避免了琼瑶
式的俗套,乱世给这个震撼人心的故事以一种古典的韵味。
无疑现如今的诸多影片,特别是以爱情为素材的影体,夹杂了过多的华丽、妖冶和豪华,忽视了情感的沉淀和释放,进而使电影缺乏它本身应该包含的内涵。而《云水谣》则用一个“乱世佳人”的故事带给了我们一种情感的冲击和净化,使我们不仅看到了一部“好看”的电影,而且看到了一部“感人”的故事,从而完成了无味电影世界中的一次虔诚的爱情祭奠。
第五篇:《云水谣》观后感[定稿]
水起,云涌,情动
——观《云水谣》有感
爱情,偶然的相遇,蓦然的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那一刹那。但究竟何为爱情?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体会。有人说爱情是一种美好的感觉,让人忘却一切痛苦;有人说爱情是两个人从相识、相知到牵着手一起变老的过程;更有人说爱情就是每分每秒的牵挂和思念让我们永不忘却;我却说爱情是在某一年的某一天的某个特定时间,我们相遇,然后在彼此的生活中开始纠缠或纠结,也许爱情的幸福会十分短暂,但是我们为了我们的誓言,为了我们的约定不曾放弃,一生的追随,一生的守候,只因为他(她)!
课上看到老师播放了《云水谣》的片段,让我回想起曾经看过的这个影片,男女主人公的苍茫爱情故事打动着我及亿万观众的心。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隔着海峡也斩不断两个年轻人内心的那份牵挂,始终坚守着心中的那份誓约,从战场上的相逢到一路不离不弃的追至环境恶劣的西藏,他们的执着打动着我的心,我想,如果换成是我,是否会有那种对爱的执着,是否会不顾一切的追随我的爱情,是否会拥有那种勇气,那种决心?他们的爱是神圣而又伟大的,60多年的执着等待,风起云涌,大地动容,为了真爱而坚守,奉献一生的青春年华,美丽的容颜逐渐衰老,动人的黑丝变为白发,这种爱情不正是我们追求的爱情真谛吗?我们一起去想,究竟是什么能把相爱的人分开?究竟什么能把活着的人和死了的人分开?也许是生存吧!在那个年代,要是秋水不走,等待他的只有死。就像碧云母亲说的那样,用一枚订婚戒指换回一颗子弹,这是生的需要。那么,一个人还在世上,另外一个不在了,也是生的原因。也许吧,当爱情面临生存,生更重要。但是我觉得爱情的力量却可以带动对生存的渴望,同样只有好好地活下去,才会彻底的放纵我们的爱。如果秋水继续留在台湾,不来大陆,会是一段更凄美的爱情故事,至少是我们所追求的完美爱情。
本影片贯穿始末的都是“爱情”,一个我觉得比较俗气但却十分美好的词语。秋水和碧云之间的爱,薛子路对碧云的爱,金娣对秋水的爱。是的,他们的爱那才叫爱。薛子路站在碧云门口只为看碧云一眼,那一眼蕴含着多少深情;金娣改了自己的名字只为能替代碧云照顾秋水,那一举动蕴含着多少付出;碧云终身照顾秋水的母亲也是因为爱,那种执着感动多少人的心;秋水……?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秋水的爱与他们比起来也许太浅薄了。作为一名女生,我最喜欢也最羡慕的就是碧云,喜欢她对爱的执着,羡慕因为爱而放弃一切的勇气,欣赏她的善良,她的美丽,她的大方……从女生的角度上来讲,秋水也确实值得碧云的爱。他的抱负,他的追求,他的才华,他的专一不光吸引着碧云,也同样吸引着作为观众的我。让我唯一觉得缺憾的是他最终没有拒绝金娣,看到那时,我的脑海浮现出碧云得知秋水结婚的消息的时候声嘶力竭的哭声,让我心中隐隐作痛,让我感到碧云在爱情上付出的太多太多。结果的残酷,令人为他们的爱情流泪。几个年轻人坚贞不渝的爱情,为我们现代的大学生做出了榜样,让曾经被爱伤过或者正在享受爱情美好的年轻人明白爱情,从而更加相信爱情。
有一种对爱情的执着叫子路,有一种终生的等待叫碧云,有一种甘愿的付出叫金娣,有一种优秀的男人叫秋水。真爱,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但却觉得他很遥远,其实他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美好的事物我们没有必要太在乎他的结果,只要你实实在在拥有过、经历过、幸福过,等你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变老,岁
月沧桑的痕迹爬上了你的脸庞,你静静的坐在窗前,默默地看着苍茫大地,回忆自己的生活时,你觉得你的人生是充实的,你敢对自己说:我真的爱过了,此生无憾!那么你就拥有爱情的幸福。珍惜身边的爱人,不要等到他默默远去或者生死别离时才追悔莫及。此时我的心里浮现出一句的话语: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