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温州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
温州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供水管理,有利于供水设应的建设和维护,保障城市生活,生产用水 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根据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 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温州市区及各县(市)建制镇范围内的供水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供水管理,是指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以公共供水设施及其附属管道及其 服输设施向单位和居民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第四条 凡是本办法适用范围内自来水供水企业供水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机关、团体、部队和居民(以下统称用户).其用水及供水设施的安装、维护,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五条 城市供水工作贯彻为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实行开发水源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相结合,专业管理和群众监督结合的原则,保障居民主活用水和人体健康,统筹兼顾安排工业用水 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
第六条 温州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是城市供水的行政主管部门:各县(市、区)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的城市供水管理工作。温州市自来水公司及各县(市、区)供水企业(以下简称供水企业),具体负责城市供水的生产、经营及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日常管理工作。
市、县(市、区)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加强对城市供水的监督管理,并密切配合,协同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县(市、区)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城市供水工作。
第二章 水源水质的保护管理
第七条 城市供水的水资源,应全面规划,严格保护,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综合开发。优先保证城市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业生产用水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第八条 环境保护部门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省、市有关规定。加强对 自来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和水质监测,防止水污染。水源保护区和水源地带。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排放污 水,倾倒垃圾、粪便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禁止建设可能污染水源的设施。
卫生防疫部门应加强对自来水水质的卫生监督管理,保证城市供水的水质安全。第九条 供水企业必须建立三级水质检测机构,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GB5749一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第十条 制水厂区内搞好绿化工作,保护良好的卫生环境,直接从事制水工作人员,必须建立健康档案,每年体检一次,发现传染病患者,应立即调离制水岗位。
第十一条 安装供水管道及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冲洗和消毒,经对水质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通水。
第十二条 自建供水设施和生产、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用户,必须采取间接方式取水,严禁 将管道直接与城市供水管道相连接,防止水质污染。第十三条 用户新建、扩建储水池、屋顶水箱、水塔等二次供水设施,竣工时卫生部门应通知 供水企业参加验收、登记,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应按照《温州市自来水二次供水设施卫生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定期进行情洗、消毒,防止水质二次污染。
第三章 城市供水管理
第十四条 供水企业应按照国家建设部第26号令发布的《城市供水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经资质审查合格,领取“城市供水企业资质证书”。未取得“城市供水企业资质证书”或“城市供水企业试运行证书”的,不得向社会供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颁发营业执照。
第十五条 供水企业应保持昼夜连续供水,按照城市用水需要,合理规定管网的服务压力。并要加强管网管理,建立测压测流制度,搞好平差计算和管网分析,建立和健全统一的主生产调度指挥系统,确保城市的正常供水。
因工程施工或设施检修,需局部停水或降压时,应提前24小时通知用户。检修工程量较大、停水时间较长、停水面积较大的工程,必须制订维修施工方案,并按规定上报批准,发布停水通知,方可组织施工。如因管道破裂等意外事故造成突发性停水后,必须立即组织抢修,尽快恢复 供水。
第十六条 用户需要增压供水时,应通过贮水设施进行间接增压蓄水。同时,必须按照供水企业安排的蓄水时间,实行削峰填谷,以保证城市的正常管网水压力。严禁在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
第十七条 凡报装用水的单位和居民,须向供水企业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查批准,邀纳有关费用后,由供水企业负责组织施工。
单位报装用水的,应提供初步设计文件及地形图、总平面图、给水系统图等有关资料和建筑许可证。
居民报装用水的,根据管冈的实际憎况,积极推行一户一表制和采 取一梯一表制,或以同一庭院或邻近几户联合报装集体户的办法安装水表。
第十八条 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其内部的供水设施应由具有管道安装资质证书的企业进行施工,并经洪水企业验收合格,方可投人使用。第十九条 凡报装用水和需要增大表径的用户,必须按用有关规定缴纳自来水建设增容费(1999年7月1日起停止收取)等费用。
第二十条 用户因施工或者其他事宜需要临时用水,应向供水企业申请办理临时用水手续;施工结束或不需要用水时,应及时办理拆表销户手续。第二十一条 用户需要对外转供、转售自来水的,须经节约用水管理部门批准,并向供水水企业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二条 因房屋拆迁等原因停止用水的,用户或拆迁人应及时向供水企业办理拆表销户手续和结清费用,水表因拆迁或其他原因造成遗失或损坏,扩迁人或用户应当赔偿。
第二十三条 用户需要改装总水表和总水表外的供水管道,或改变用水性质,或停止用水、修复用水、更名过户等,均须向供水水企业办理有关手续。第二十四条 用户因房产移交、转让、买卖、合并等需要变更用水户名的,前后用户双方应向供水企业办理过户手续,原用户应缴清一切欠费。不按时或拒不办理过户手续的,供水企业可采取停水措施,直至作销户处理。
第四章 城市供水设施管理
第二十五条 城市供水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供水企业必须加强城市供水设施的管理和养护,城市供水专用的水库、取水口、输水隧洞、水厂、泵站、涵洞、消防栓、水表、闸门、管道等设施受法律保护,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毁坏、擅自拆除、迁移或移作他用,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在供水管道及其设施的保护范围内,挖沟、攻土、采石、堆物、施工作业和修筑任何建筑物、构筑物。
第二十六条 涉及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向供水企业查明地下供水管道情况。施工影响城市公共供水设施安全的,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应应当与供水企业商定相应的保护措施,由施工单位负责实施。
因工程建设确需迁移、改建城市供水设施的,建设单位须征得供水企业的同意。报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迁移、改建工程所儒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第二十七条 国家投资和用户投资的供水设施,由供水企业与用户以总水表为界划分产权和管理责任。总水表和表外的供水管道和设施的产权属于供水企业,并由其负责管理;总水表以内供水管道和设施的产权属于用户,并由其负责管理。
总水表由供水上业统一供应并负责检修、校验和调换,人为损坏的由用户赔偿。表匣由用户负责合理,因表匣损坏或匣内积有污水、杂物影响抄表、换表时,用户应及时整修。
第二十八条 用户总水麦外的供水管道、设应因年久堵塞、腐烂无法修复,造成水压降低或无水时。应向供水企业办理表外管道改装手续,并由供水企业组织施工由用户承担相应费用。
第二十九条 城市的公共消防栓,由消防部门管理和保护,其安装和维修,由消防部门委托供水企业办理,所需费用在城市维护费中支出,不足部门在消防专项经费中列支。环卫园林、市政建设需利用消防栓用水的,必须经消防部门批准和供水企业同意,在规定地点设置水表计量用水,水费按实际耗水量向供水企业交纳。未经消防部门批准和供水企业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启消火栓。消防部门应按月将启用的消火栓位置、用水时间通知供水企业。
单位内部的消防栓与城市供水管道连接的,应向供水企业提出申请,经批准后设立消防水表,并定期向供水企业缴纳消防年费及水费。
消火栓,除火警、消防演习等特殊需要用水外、未经批准严禁作其他使用。第三十条 用户的供水管道和设施竣工验收后,应当按照城建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由供水企业会同建设单位办理工程资料存档手续。
第五章 抄表与收费
第三十一条 用户用水应按照供水企业规定时间缴纳水费。逾期缴纳的,按日加收应邀纳水费总额1%的滞纳全。拖欠水费2个月以上的,供水企业可以暂停供水。待欠费及滞纳金全额缴清后,可申请恢复用水,但需缴纳复接费。第三十二条 供水企业必须定期对用户进行抄表,水表如发生故障无法抄表的,可参照前3个月用水量,并结合当月用水情况计收水费。由于用户方面的原因造成连续3个月无法抄表计量的,按当年的月最高用水量加倍计收水费,以后核查实际抄度的,已缴纳水费多不退,少照补。
第三十三条 用户每月用水量低于总水表量最低流量基数负标准的,找最低流量计收水费。用户对水表计量有异议的,可提出申请校验水表,并按验表结果核收水费。
第三十四条 用户内部的分表(户〕需要改变用水性质的,须向供水企业办理价差水费征收费征收手续,否则,全部按单位或服务行业的水价计费。第三十五条 用户新装管道,水泵、冲洗、排污等耗用水量,建设单位因施工或其他原因影响造成供水管道、设施损坏流失的水量,按管径的流量、时间等情况,计收水费。
第六章 节约用水管理
第三十六条 节约用水和计划用水是经济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凡月用水量在100吨以上的单位,均应统一纳入当地节约用水管理部门的节约用水管理。用水单位内部应建立用水定额和节约用水管理制度,并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节约用水工作。
第三十七条 城市节约用水管理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根据当地水资源情况和供水能力,定期向用水单位下达用水计划,并定期进行严格考查。用水单位应认真执行节约用水管理部门下达的用水计划。
第三十八条 节约用水管理,按照《浙江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实施办法》和《温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七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九条 对在城市供水工作中作出下列成绩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市、县(市、区)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予以表彰和奖励:
(一)积极保护供水水源和管理、维护城市供水设施,成绩显著的;
(二)检举、揭发和制止污染供水水源和破坏城市供水设施的违法行为,成绩突出的;
(三)及时向供水企业报告城市供水设施事故或事故隐患,避免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损失,成绩显著的;
(四)实行节约用水和计划用水,采取有效措施或开发推广城市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器具,提高城市节约用水科学技术水平,成绩显著的。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县(市、区)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邹门或授权供水企业,根据其情节轻重,除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追邀水费、赔偿经济损失和暂停供水外,并可处以罚款:
(一)擅自在公共供水管道上装泵抽水或接管引水的;
(二)擅自向其他用水者转供、转售自来水或改变用水性质的;
(三)损坏、拆换总水表或采取不正当手段致使总水表停滞、逆行、失灵的;
(四)侵占、毁坏或擅自拆除、迁移公共供水设施,或擅自开启、关闭闸门的;
(五)非火警和消防活动,擅自开启消火栓的;
(六)将自建供水设施、管道与公共供水管道连接的;
(七)擅自在公共供水管道及其设施的保护范围内,挖沟、取土、采石、堆物、施工作业和修建建筑物、构筑物的。
前款并处罚的,第(一)、(二)项处以200元至1000元;第(三)、(四)、(五)项处以300元至2000元;第(六)、(七)项处以500元至3000元。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县(市、区)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000元至5000元罚款: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追究行政责任:
(一)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其内部的供水设施交由下具有管道安装资质证书的企业或个人施工的;
(二)新建、改建、扩建单位的节约用水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入使用的;
(三)单位内部的供水设施竣工按规定应经供水企业验收而未申请验收合格的,擅自投入使用的。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污染、危害城市供水水源、水质的行为,依照有关规定。由环境保护、卫生和城市管理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处罚。第四十三条 城市供水企业不履行职责,人为造成供水水质、水压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擅自停止供水或未履行停水通知义务,未按规定检修供水设施或在供水设施发生故障未及时抢修的,由市、县(市、区)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视其情节处以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第四十四条 当事人对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授权的供水企业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在收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行政主管机关申请复议,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 请复议或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部门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五条 供水企业系公用事业性质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努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城市生活、生产和各项建设用水的需要。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供水企业工作人员,应切实履行职责,秉公办事。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对防碍城市供水设施的正常建设、使用和管理维护,阻挠、妨害城市供水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迫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由温州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负责解释。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温州市农村公路管理办法
温州市农村公路管理办法
第148号
《温州市农村公路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4年11月1日起施行。
市长 陈金彪 2014年9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温州市农村公路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工作,保护农村公路路产路权,保障农村公路完好、安全、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和《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温州市所辖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公路,是指按照国家、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建,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验收合格的县道、乡道和村道。
第四条 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应当坚持建设、管理、养护并重的原则,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监管、以县为主、乡村尽责”的管理体制。
第二章 工作职责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领导全市农村公路的建设、养护与管理工作,建立
—1—
绩效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将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工作,纳入政府考核。
市发改、公安、财政、人力社保、国土资源、规划、住建、交通运输、农业、林业、水利、审计、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是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制订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发展规划,会同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发展规划。
第七条市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全市农村公路的行业管理,做好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的业务指导与服务工作;
(二)受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委托,负责编报全市农村联网公路建设、村道技术改造建设计划,负责统计、上报、下达全市农村公路养护计划,监督、指导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计划的实施;
(三)将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验收合格的农村公路,纳入公路养护管理范围。
第八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所辖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的责任主体,主要履行下列工作职责:
(一)全面负责所辖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工作;
(二)制订并落实所辖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工程、养护、路政、安全及资金管理等具体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工作机构和机制;
(三)规定所属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并实行工作考核;
(四)组织协调所辖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五)依法确定村道两侧公路用地和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
第九条 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具体负责所辖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工作,负
—2—
责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和管理;
(二)具体负责所辖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依法制订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的相关制度;
(三)编制、修订所辖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发展规划,审核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编制农村公路建设计划;
(四)依据核定的行政等级,具体负责将新建农村公路纳入相应的养护管理范围。
第十条 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承担所辖行政区域内县道的养护管理、乡村道养护的行业管理以及农村联网公路建设的监管工作;
(二)具体履行县乡道公路路政管理职责,负责指导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村道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三)负责编报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并按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
(四)做好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养护作业单位(责任人)有关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业务指导、培训和服务;
(五)做好乡镇(街道)农村公路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工作。
第十一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是所辖行政区域内村道建设、乡村道养护与管理的实施主体,主要履行下列工作职责:
(一)做好乡、村道日常养护与管理工作;
(二)组织建立乡村道公路路政管理协管机制,协助做好县乡道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三)具体履行村道公路路政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严格管理,维护好路产路权,保障村道公路畅通,依法做好村道两侧公路用地和公路建筑控制区的日常管理工作;
(四)负责农村联网公路等村道建设的实施管理;
(五)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工作职责。
第十二条 养护作业责任单位(责任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合同的约定,负责农村公路的养护作业,使农村公路经常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二)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定进行规范作业,—3—
确保公路通行和人身安全;
(三)服从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公路管理机构的指挥、调度,做好农村公路的有关应急抢险工作。
第三章 养护管理
第十三条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工作,逐步建立农村公路市场化分类运行机制。
第十四条 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应当每年组织一次及以上针对乡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第十五条 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做好农村公路交通量调查和数据库管理工作,编报各类养护报表和各类统计数据的采集、整理工作。
第十六条 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和规范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保障农村公路完好、安全、畅通。
第十七条 路基各部分应当保持完整,各部分尺寸保持规定要求,无损坏变形,处于完好状态。
第十八条 路面养护采取预防性、经常性的保养和维修措施,及时处治路面出现的各种病害,保持路面平整良好、横坡适度、路容整洁、排水畅通,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抗滑性能。
第十九条 桥梁、隧道保持状态完好,桥面平整,无明显桥头跳车,伸缩缝和泄水孔无堵塞,栏杆、扶手和引道护栏(柱)无损坏;隧道洞内洞外排水畅通,无渗漏水现象,照明、通风等设施开启正常。
第二十条 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完好,里程碑、百米桩齐全,定期做好绿化管护工作。
第四章 工程管理
第二十一条 市公路管理机构主要对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包括路面大中修、临水临崖安全设施、危险边坡处治、桥隧维修改造以及水毁修复等养护专项工程,下同)和农村联网公路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4—
第二十二条 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应当科学合理编制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和农村联网公路建议计划。建立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和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库及项目储备制度。
第二十三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工程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并做好下列工程管理工作:
(一)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要加强计划管理,维护计划的科学性、严谨性;
(二)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程市场的监督、管理,制订农村公路建设市场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制度;
(三)市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实施与农村联网公路建设的指导和监督,督促工程任务完成;
(四)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设计审查、预算批复、交(竣)工验收;
(五)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农村联网公路等村道建设的设计审查、预算批复。
第二十四条 县(市、区)交通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农村联网公路等村道建设的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管理,按期完成计划。
第二十六条 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应急抢修机制,及时抢通、修复水毁,并加强水毁抢修路段的管理。
第五章 路政管理
第二十七条 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应当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加强对县乡道公路、公路建筑控制区等路政管理区域的路政巡查和执法检查,依法及时制止、纠正和查处各类违反公路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违法行为。
村道的路政管理职责,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参照《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保障公路运行安全和节约用地的原则以及公路发展的需要,组织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等部门划定
—5—
农村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
农村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从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的距离标准为:
(一)县道不少于10米;
(二)乡道与村道不少于5米。
公路弯道内侧、互通立交以及平面交叉道口的建筑控制区范围根据安全视距等要求确定。
第二十九条 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根据保护乡道、村道的需要,在乡道、村道的出入口设置必要的限高、限宽设施,但是不得影响消防和卫生急救等应急通行需要,不得向通行车辆收费。
第三十条 农村公路标志标线的设置应当规范、齐全,符合国家标准。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县乡道公路标志标线的设置和维护;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所辖行政区域内村道标志标线的设置和维护。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村道标志标线设置的指导工作。
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应当依照规范化管理要求,完善所辖行政区域内县乡道指路体系建设,确保指路信息准确。
第三十一条 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监督施工单位按照国家标准有关规定在施工路段设置施工标志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施工现场管理到位。
第三十二条 发生在农村公路上违反路政管理规定的行为,由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或者其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第六章 安全管理
第三十三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所辖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
第三十四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农村公路安全协调机制和管理网络,并做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宣传和检查等工作,采取措施预防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根据应急预案及时处置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6—
第三十五条 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工作应当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和养护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及相关规定。
第七章 资金管理
第三十六条 农村公路的建设、养护与管理资金以县乡自筹为主,省级补助为辅。
第三十七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积极筹措并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资金,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支出列入财政预算。县级中央燃油税返还经费(原拖拉机与摩托车养路费部分)应当全部纳入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第三十八条 农村公路资金的使用、管理和审计实行分级负责、逐级监督管理,坚持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程、安全保障(应急抢险、应急演练、隐患治理等)、日常养护与管理及考核等工作。
第八章 工作考核
第三十九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全市农村公路工作的检查考核,考核对象为各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市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对所辖行政区域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农村公路工作的检查考核,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实施。
第四十条 农村公路工作考核办法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另行制订。
第四十一条 市级财政部门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对考核优良的单位予以一定奖励,用于县(市、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4年11月1日起施行。
—7—
第三篇:温州市物业管理办法
温州市物业管理办法【全文】
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物业管理企业愈来愈需要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国内优秀的物业管理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关于温州市物业管理办法全文,欢迎阅读。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维护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安全、舒适、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和《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温州市行政区域内的的物业管理、使用、维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物业管理实行业主自治、专业服务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的原则。物业管理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第四条 温州市房产管理局(以下称市物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物业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市、区)房产管理局(以下称县级物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物业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市物业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物业管理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会同物业主管部门,指导业主成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监督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日常活动,协调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的关系。
第六条 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指导和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经营行为,引导物业服务企业依法诚信经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第二章 业主、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
第七条 物业的所有权人(含共有人)为业主。
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接受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
(二)提议召开业主大会,并就物业管理的有关事项提出建议;
(三)提出制定和修改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建议;
(四)参加业主大会,行使投票权;
(五)选举业主委员会成员,并享有被选举权;
(六)监督业主委员会的工作;
(七)监督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
(八)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使用情况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
(九)监督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专项维修资金(以下简称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十)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八条 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
(二)遵守物业管理区域内物业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使用、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的维护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三)执行业主大会的决定和业主大会授权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
(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纳专项维修资金;
(五)按时交纳物业服务费用;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九条 业主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业主不得以放弃权利为由拒绝履行义务。
第十条 一个物业管理区域成立一个业主大会。
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人数不足20人,经全体业主一致同意,可以不成立业主大会,由业主共同履行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职责。
第十一条 物业管理区域由物业主管部门会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根据下列标准划分:
(一)物业管理区域以规划部门确定的建设范围为准,但已经自然形成独立物业管理区域且无争议的,不再重新划分;
(二)分期开发或者有两个以上建设单位开发建设的区域,共同使用一套配套设施设备的,应当划分为一个物业管理区域,但已经自然分割或者习惯形成多个相对独立小区的,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物业管理区域;
(三)地理上自然连接的不同物业管理区域,经各自的业主大会同意的,可以合并为一个物业管理区域。
第十二条 下列事项由业主共同决定:
(一)制定和修改业主大会议事规则;
(二)制定和修改管理规约;
(三)选举业主委员会或者更换业主委员会成员;
(四)选聘和解聘物业服务企业;
(五)筹集和使用专项维修资金;
(六)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七)有关共有和共同管理权利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三条 物业管理区域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物业主管部门应当指导业主成立业主大会筹备组,筹备召开首次业主大会会议;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协助:
(一)房屋出售并交付使用的建筑面积达到物业总建筑面积60%以上的;
(二)首套房屋出售并交付使用已满两年,且房屋出售并交付使用的建筑面积达到物业总建筑面积30%以上的。
第十四条 业主大会筹备组由业主推举的代表和建设单位、居民委员会的代表5-9名组成。建设单位、居民委员会代表各1名,业主代表3-7名。业主代表推荐的方式应当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
筹备组成员名单应当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公告期不少于5日。公告期内业主对筹备组成员有异议的,筹备组应当予以核查。异议成立的,应当重新推荐成员;异议不成立的,应当向提出异议的业主作出解释。
第十五条 筹备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确定首次业主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形式和内容;
(二)拟定业主大会议事规则草案、业主管理规约草案和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续筹方案草案;
(三)确认业主身份,确定业主在首次业主大会上的投票权数;
(四)确定业主委员会成员候选人产生办法及名单;
(五)做好首次业主大会的其他准备工作。
筹备组应当在首次业主大会召开15日前,将前款(一)至(四)项的内容在物业管理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征求全体业主的意见。
第十六条 管理规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物业管理区域物业共有部分的使用和维护规则;
(二)业主合理使用物业专有部分的权利和义务;
(三)物业屋面、外墙、门窗及户外设施保洁和装修规则;
(四)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公共秩序的权利和义务;
(五)业主分担物业管理区域各类费用的方式;
(六)违反管理规约应当承担的责任。
临时管理规约由建设单位负责编制,报物业主管部门备案;管理规约由业主大会通过后生效。
第十七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可以在筹备组公告的期限内就物业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提出修改意见,筹备组应当充分听取业主的意见。
第十八条 首届业主大会会议的筹备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
建设单位应当在房屋竣工验收后1个月内,按照下列标准将筹备经费存入物业主管部门指定的银行帐户:
(一)建筑面积5万㎡以下(含)的,筹备经费为2万元;
(二)建筑面积5万㎡以上10万㎡以下(含)的,为3万元;
(三)建筑面积10万㎡以上20万㎡以下(含)的,为5万元;
(四)建筑面积20万㎡以上的,为8万元。
业主大会筹备组可以申请支取筹备经费,物业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之日起3日之内划拨业主大会筹备经费。
首次业主大会会议召开后,业主大会筹备组应当将筹备经费的使用情况向全体业主公布,接受全体业主的监督。筹备经费的结余部分应当根据业主大会的决定用于业主大会换届经费或者纳入物业维修资金。
第十九条 业主大会筹备组在确认物业管理区域内专有部分业主人数及总建筑面积时,建设单位或者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提供资料。
业主人数,按照专有部分的数量计算,一个专有部分按一人计算;但建设单位尚未出售和虽已出售但尚未交付的部分,以及同一买受人拥有一个以上专有部分的,按一人计算。单个物业登记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所有权人的,自行确定一名业主为投票人。
专有部分面积,按照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面积计算;尚未进行物权登记的,暂按测绘机构的实测面积计算;尚未进行实测的,暂按房屋买卖合同记载的面积计算。
第二十条 业主大会可以采用集体讨论的形式,也可以采用书面征求意见的形式;但是应当有物业管理区域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参加。
业主或者业主代表因故不能参加业主大会会议的,可以书面委托代理人参加业主大会会议。
第二十一条 业主大会决定筹集和使用专项维修资金以及决定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2/3以上且占总人数2/3以上的业主同意。
业主大会决定制定和修改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制定和修改管理规约,选举业主委员会或者更换业主委员会成员,选聘和解聘物业服务企业,决定有关共有和共同管理权利的其他重大事项,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
第二十二条 业主大会会议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
业主大会定期会议应当按照业主大会议事规则规定召开。经物业管理区域内20%以上的业主提议,业主委员会应当组织召开业主大会临时会议。
第二十三条 召开业主大会会议,应当于会议召开15日前通知全体业主,同时告知相关的居民委员会。
业主大会筹备组或者业主委员会应当做好业主大会会议记录。
第二十四条 业主大会的决定,应当在作出之日起3日内以书面形式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和管理规约,应当抄送全体业主。
第二十五条 业主委员会成员在常住业主中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成员由5人以上单数组成,最多不超过15人。业主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在业主委员会成员中推选产生。
业主委员会成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三)遵守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管理规约,模范履行业主义务;
(四)热心公益事业,责任心强,公正廉洁,具有社会公信力;
(五)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
(六)具备必要的工作时间。
第二十六条 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召集业主大会会议,报告物业管理的实施情况;
(二)代表业主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
(三)及时了解业主、非业主使用人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和协助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
(四)监督管理规约的实施;
(五)业主大会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七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自选举产生之日起30日内,持下列文件向物业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一)业主大会会议记录和会议决议;
(二)业主大会议事规则;
(三)业主管理规约;
(四)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续筹方案;
(五)业主委员会成员的名单;
(六)解聘或者续聘物业服务企业的决议。
业主委员会备案的内容发生变更的,业主委员会应当在变更后30日内重新备案。
物业主管部门应当对依法选举产生的业主委员会出具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备案证明和业主委员会印章刻制证明。业主委员会应当依法刻制和使用印章。
第二十八条 业主委员会会议由主任召集,主任因故不能履行职责时由副主任召集。有1/3以上成员提议,应当召开业主委员会会议。
业主委员会会议应当有过半数成员出席,作出决定应当经全体成员过半数同意。业主委员会可以邀请业主代表、社区负责人列席会议。
第二十九条 业主委员会需要讨论、决定的事项,应当于会议召开3日前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听取业主和非业主使用人的建议和意见。
业主委员会应当做好业主委员会会议记录,由出席会议的成员签字并加盖业主委员会印章。
业主委员会应当在作出决定之日起3日内,将决定事项以书面形式在物业管理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
以业主委员会名义发布信息,应当经业主委员会集体决定,并加盖业主委员会印章。
第三十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制定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印章使用管理规定和档案管理规定,并建立活动档案,供业主查询。
第三十一条 业主有权就涉及自身利益的事项向业主委员会提出询问,业主委员会应当予以答复。
业主委员会应当定期在物业管理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布经费收支、使用等情况,接受全体业主监督。
第三十二条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决定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的规定。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决定,对业主具有约束力。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侵害业主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业主可以向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物业主管部门投诉,也可以依法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业主委员会超越职权作出决定侵害业主合法权益的,由签字同意的成员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业主委员会及其成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收受物业服务企业以及利害关系业主提供的报酬或者其他利益;
(二)本人、配偶以及近亲属在聘请的物业服务企业工作;
(三)以业主委员会或者业主大会名义提供担保;
(四)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管理规约。
第三十四条 业主委员会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业主委员会会议通过后中止其成员职务,并提请下次业主大会会议决定终止其成员职务:
(一)不履行业主义务、不遵守管理规约,情节严重且拒不改正的;
(二)一年内三次无故缺席业主委员会会议的;
(三)存在本办法第三十三条情形之一的;
(四)其他原因不宜担任业主委员会成员的。
业主委员会中止成员职务的,应当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并记录归档。
第三十五条 业主委员会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成员职务自行终止:
(一)不再是本物业管理区域业主的;
(二)以书面形式向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提出辞呈的;
(三)因疾病或者其他原因丧失工作能力的;
(四)因违法犯罪等原因不能履行成员义务的。
第三十六条 业主委员会成员职务中止或者终止的,业主委员会应当在本物业管理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并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向物业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职务中止或者终止的业主委员会成员,应当自公告之日起3日内将其保管的财务凭证、档案资料、印章以及其他属于全体业主所有的财物等移交业主委员会。
第三十七条 业主委员会每届任期为3-5年,具体任期由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确定。
业主委员会应当在任期届满2个月前,召集业主大会会议,完成换届选举。
无正当理由逾期未换届的,物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督促业主委员会在任期届满之前完成换届选举。
业主委员会自行解散或者任期届满仍未换届的,物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指导业主成立换届筹备组,召集业主大会会议,完成换届选举。
第三十八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自任期届满之日起3日内,将其保管的财务凭证、档案资料、印章以及其他属于全体业主所有的财物等移交新一届业主委员会。第三章 前期物业管理
第三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择优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
第四十条 建设单位在销售物业、拆迁安置前,应当制定临时管理规约,作为物业买卖合同、安置合同的附件。
建设单位在销售物业、拆迁安置时,应当向物业买受人、被拆迁人出示临时管理规约,并有义务作出说明。
物业买受人、被拆迁人在与建设单位签订物业买卖合同、拆迁安置合同时,应当书面承诺遵守临时管理规约。
第四十一条 建设单位与物业买受人、被拆迁人签订的房屋销售、拆迁安置合同,应当包含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主要内容。
第四十二条 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约定期限,应当自签订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之日起至首届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生效之日止。
第四十三条 物业未经竣工验收或者竣工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交付使用的,因物业质量不合格发生的法律后果由建设单位承担。
物业服务企业接管物业时,应当对物业的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及相关场地进行查验,并作相应记录;发现与竣工验收资料不符或者存在质量问题的,应当向建设单位提出书面整改意见,并向物业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整改合格后,方可办理书面交接手续。
第四十四条 在办理物业交接手续时,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和《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向物业服务企业移交资料,由双方在交接验收单上签字盖章,并报物业主管部门备案。
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时,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及时将有关资料移交给业主委员会。
第四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物业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载明的地上总建筑面积7‰的比例配置并无偿提供物业管理用房;但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物业均为非住宅的,按照物业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载明的地上总建筑面积的3‰的比例配置并无偿提供物业管理用房。
物业管理用房应当与新建物业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其位置、面积应当在批准的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中予以载明,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变更。
物业管理用房应当集中配置、合理设计、方便使用。建设单位不得提供违法建筑、共用部位、已分摊的众用面积和不便于物业管理使用的房屋作为物业管理用房。
第四十六条 物业管理用房应当有独立产权并具有正常使用功能。房屋主管部门在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和办理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时,应当核查并注明物业管理用房。
第四十七条 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施行后的物业管理用房依法属于全体业主共同所有,由物业服务企业无偿使用。未经业主大会同意,物业服务企业不得改变其用途。
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施行前的物业管理用房,产权归属及其使用收益按照《温州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暂行办法》(市政府令第48号)规定执行。
第四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有、使用和处分建筑区划内依法属于业主共有的道路、绿地、其他公共场所、物业共用部位、公用设施、共用设施设备和物业管理用房。
第四章 物业管理服务
第四十九条 业主大会决定物业管理区域实行委托管理的,应当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择优确定一个物业服务企业统一提供物业服务。
第五十条 物业服务企业不得转让或者以出租、挂靠、外借等形式变相转让物业服务企业资质证书。
第五十一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参照物业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提供服务,定期听取业主和非业主使用人的意见和建议,并接受业主的监督。
第五十二条 物业服务企业承接物业时,应当与业主委员会办理物业交接验收手续。业主委员会应当向物业服务企业移交有关资料。
第五十三条 物业服务企业可以根据物业服务合同约定,聘请专业机构承担电梯维护、消防设施设备养护等专业服务,但不得将该物业管理区域的全部物业服务一并委托或者转交给他人。
第五十四条 物业服务合同期限届满前3个月,业主委员会应当召集业主大会决定是否续聘。决定续聘的,应当与物业服务企业重新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决定不续聘的,应当重新公开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并以书面方式通知该物业服务企业,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全体业主。
物业服务合同期限届满,合同双方没有作出是否续聘决定的,原物业服务合同继续履行。
第五十五条 业主委员会不得擅自解聘物业服务企业,解聘物业服务企业应当由业主大会决定。
业主大会、物业服务企业决定提前解除物业服务合同的,应当在3个月之前书面通知另一方当事人,并在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显著位置公告全体业主。
第五十六条 物业服务合同依法解除或者终止,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退出物业管理区域,并向业主委员会移交物业管理用房、配套设施设备、相关场地、物业档案资料和其他财物,配合新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做好交接工作。
第五十七条 物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监管和考核,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并向社会公开。
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应当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自律管理,配合物业主管部门建立信用档案。
第五章 物业服务收费
第五十八条 物业服务收费应当遵循合理、公开以及收费标准与服务项目、服务水平相一致的原则,由建设单位或者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根据《温州市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实施办法》在物业服务合同中约定。
普通住宅物业服务可以实行分项目收费试点,建立服务标准规范、收费公开透明的物业服务收费机制。
第五十九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物业管理区域的显著位置公示物业服务项目、服务等级、服务标准、收费标准。
物业服务企业可以根据业主的委托提供物业服务合同约定以外的服务项目,服务报酬由双方约定。
第六十条 物业服务费应当按照业主拥有物业的建筑面积计算,按时足额交纳,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六十一条 物业竣工验收合格交付使用前发生的物业服务费,由建设单位承担。物业竣工验收合格交付业主后发生的物业服务费,由业主承担;但建设单位与业主约定由建设单位承担物业服务费的,由建设单位承担。
物业管理区域内未出售或者未安置的空置物业,物业服务费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六十二条 业主未按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交纳物业服务费的,物业服务企业有权要求业主限期交纳,业主委员会应当督促业主交纳;业主拒绝交纳或者逾期仍未交纳物业服务费的,物业服务企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
第六十三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有线电视等专业单位应当向最终用户收取有关费用。
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有线电视等专业单位可以按照自愿、公平的原则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委托代收协议,委托代收有关费用并支付相应的手续费。物业服务企业不得向业主收取手续费等额外费用。
第六章 物业使用和维护
第六十四条 业主和非业主使用人使用物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管理规约(临时管理规约)的规定。
业主和非业主使用人使用物业,应当按照有利于物业安全使用、公平合理、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原则,正确处理供水、排水、通风、采光、通行、维修、装饰装修、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相邻关系。
第六十五条 业主、物业服务企业不得擅自占用、挖掘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下列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损害业主共同利益:
(一)公共门厅、管道井、楼梯间、过道、消防通道;
(二)道路、场地、绿地、屋顶;
(三)其他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
因物业维修或者公共利益,业主、物业服务企业确需临时占用、挖掘,应当征得业主委员会和直接利害关系人的同意,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临时占用、挖掘时,应当采取措施保障通行安全,并及时恢复原状。
第六十六条 业主、非业主使用人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管理规约(临时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
业主、非业主使用人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管理规约(临时管理规约)外,应当征得利害关系业主同意。
物业服务企业发现业主、非业主使用人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管理规约(临时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应当予以劝阻;劝阻无效的,应当及时报告规划、国土资源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
第六十七条 业主或者非业主使用人装饰装修房屋的,应当事先告知物业服务企业;非业主使用人应当同时提供业主同意装饰装修的书面意见。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将装饰装修的禁止行为和注意事项书面告知业主或者非业主使用人。
第六十八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加强对物业装饰装修活动的巡查,发现业主、非业主使用人在装饰装修过程中有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管理规约(临时管理规约)的行为,应当及时劝阻、制止,并提出整改意见;行为人未按要求整改的,应当及时报告物业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六十九条 物业服务企业从事物业维护、修缮、监督等工作时,业主或者非业主使用人应当提供方便。
需要业主或者非业主使用人提供方便的,应当事先通知,并就相关具体事项与业主或者非业主使用人协商。
第七十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库、车位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停车需要。
车库、车位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建设单位应当向全体业主公布车库、车位的处分情况。业主要求承租空置的车库、车位的,建设单位不得以只售不租为由拒绝出租。车库、车位出租的收费标准由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物业主管部门制定。
未首先满足业主停车需要的,建设单位不得将车库、车位出售、赠与、出租给物业管理区域外的单位和个人。
第七十一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与物业服务企业根据物业管理区域停车实际,制订临时停车方案,报业主大会决定。
利用物业管理区域共用部位或者场地停放车辆的,按照业主大会的决定交纳临时停车费。临时停车费除用于维护停车场地设施和停车管理的必要开支外,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根据业主大会的决定用于补充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或者用于物业管理的其他需要。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将临时停车费单独列帐,独立核算,接受业主委员会的监督。
第七十二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的防空地下室平时用作停车位的,应当向全体业主开放,建设单位不得出售。
防空地下室平时用作停车位收取的停车费,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用于防空地下室的日常维护管理和停车管理的必要支出。具体收费标准由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物业、人防主管部门制定。
物业服务企业依照有关规定管理防空地下室的,应当做好平时的维护管理工作,确保防空地下室处于良好状态。
第七十三条 大型车辆和载有危险化学品的车辆不得进入住宅小区。进入住宅小区的车辆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慢速通行,遇到行人和非机动车应当避让;
(二)禁止鸣号,防止发生噪音;
(三)在依法设置或者划定的车库、车位内有序停放,不得影响其他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不得损坏绿地等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不得阻碍消防通道。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加强对进入住宅小区的车辆的管理,发现有违反规定情形的,应当及时劝阻、制止;劝阻、制止无效的,应当及时报告公安等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七十四条 利用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经营活动,应当首先征得相关业主同意。
合法利用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所得收益,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根据业主大会的决定用于补充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或者用于物业管理的其他需要。
合法利用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所得收益,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单独列帐,独立核算,接受业主委员会的监督。
第七十五条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对任意弃置垃圾、排放污染物或者噪声、违反规定饲养动物、违章搭建、侵占通道、拒付物业费等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依照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要求行为人停止侵害、消除危险、排除妨碍、赔偿损失等。
第七十六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有线电视等共有设施设备,经相关专业单位、建设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移交相关专业单位负责管理。建设单位或者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同时将相关技术资料移交相关专业单位。
本办法施行前已成立业主大会的物业小区,由业主委员会会同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按照前款规定负责办理移交手续;未实施物业管理已交付使用的住宅小区,由所在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牵头,参照前款规定组织办理移交手续。
已交付使用的住宅小区在办理移交手续时,发现共有设施设备运转不正常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业主委员会或者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应当将设施设备修复正常、消除隐患后,方可移交专业单位管理。
专业单位无正当理由拒绝、拖延接管物业区域共有设施设备的,由市、县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接收管理。
第七十七条 相关专业单位在接管物业区域内共有设施设备后,应当及时做好维修、养护、更新改造,确保设施设备安全运转和全体业主正常使用。
相关专业单位因维修、养护、更新改造等需要,临时占用、挖掘道路、场地、绿地及其他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应当预先在物业管理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相关专业单位应当确保通行安全,并及时恢复原状。业主、物业服务企业应当积极配合与支持。
第七十八条 住宅物业、住宅小区内的非住宅物业或者与单幢住宅楼结构相连的非住宅物业的业主,应当按照国家、省和市有关规定交纳专项维修资金。
专项维修金交存、使用、管理和监督办法,由市物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等部门另行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七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省规定的保修期限和保修范围承担保修期间的物业保修责任。建设单位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维修,也可以自行组织维修。
建设单位在物业竣工验收前,应当按照国家、省和市有关规定一次性向物业主管部门交纳保修金。
物业保修金交存、使用、退还、管理和监督办法,由市物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等部门另行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十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加强对物业的巡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及时进行维修养护或者通知责任人及时维修养护。
责任人应当及时维修养护,消除隐患。责任人不履行维修养护义务的,经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同意,可以由物业服务企业代为维修养护,所需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第七章 附则
第八十一条 业主大会决定自行管理物业、委托其他管理人管理物业的,依照本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第八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2000年10月21日温州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温州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四篇:温州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办法(修订)
温州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办法(修订)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温州市出租汽车客运行业管理,维护客运市场秩序,保护合法经营,保障乘客合法权益,促进出租汽车客运行业健康发展,根据《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温州市行政区域内经营出租汽车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出租汽车客运经营者)、拥有出租汽车客运经营权证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经营权人)、出租汽车驾驶员、乘客及从事出租汽车客运相关业务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出租汽车,是指依法取得出租汽车经营权,根据乘客意愿提供不定点、不定线的运送服务,并按里程和时间计费的客运轿车。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出租汽车客运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出租汽车客运管理工作。
公安、工商、财政、税务、价格、劳动和社会保障、质量技术监督、环保、土地、规划、市政园林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出租汽车客运管理工作。
第四条
县以上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城市交通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出租汽车行业发展规划和新增出租汽车投放计划,经与相关部门商讨,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投放出租汽车经营权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鼓励采取以服务质量为主的招标方式。出租汽车经营权投放的具体办法由县以上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五条 出租汽车客运经营者应当遵循依法经营、诚实信用、公平竞争、安全营运、规范服务的经营原则。
行业管理部门应当通过激励、规范等行政手段,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出租汽车客运经营者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动出租汽车行业的科技进步,推广使用环保节能技术和设备,逐步建立和完善先进的指挥调度和监督管理体系。
第六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对出租汽车客运经营者、出租汽车、出租汽车驾驶员实施信用考核。具体信用考核办法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制订。
第七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出租汽车行业管理经费。出租汽车的行业管理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
第八条
公民有权对出租汽车客运经营者、驾驶员和行业管理部门及其执法人员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向有关部门举报和投诉,有关部门应及时依法查处。
第二章 经营许可
第九条 本办法实施后投放的出租汽车经营权期限一般为5年,不得擅自转让,不得抵押,经营权期满后,政府无偿收回经营权。
第十条 从事出租汽车客运经营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50辆以上有经营权的出租汽车;
(二)有符合规定要求的驾驶人员和经检测合格的车辆;
(三)有健全的企业安全生产和营运管理制度与相应的责任承担能力;
(四)具有相应的资金和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经营场所、管理人员和设施、设备;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一条 申请出租汽车客运经营的,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出租汽车客运经营申请表》;
(二)《出租汽车委托经营管理合同》,重新选择出租汽车客运企业的还需提供《出租汽车客运经营权证》、《解除委托经营管理合同》;
(三)企业章程、企业安全生产制度、企业营运管理制度;
(四)已购置或现有的出租车的行驶证、车辆技术等级证明及复印件;拟投入车辆承诺书,包括投入符合规定要求车辆的数量、车型等。
(五)已聘用或拟聘用驾驶人员的驾驶证和出租车驾驶员客运资格证及其复印件;
(六)证明其有责任承担能力的材料;
(七)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办公、停车场地等经营场所产权证明或租赁借用合同。
第十二条 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出租汽车客运经营者具备出租汽车客运经营资质。
第十三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受理出租汽车客运经营申请后,应当出具《交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完成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出租汽车经营申请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出具《交通行政许可决定书》或者《出租汽车经营许可决定书》,在10日内向被许可人颁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并按规定办理营运证;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向申请人出具《不予交通行政许 可决定书》,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四条 出租汽车经营权人从事出租汽车客运经营活动的,应取得出租汽车客运经营资质。或委托具有出租汽车客运经营资质的出租汽车客运经营者经营管理,并与出租汽车客运经营者签订委托经营管理合同。
第十五条 出租汽车客运经营者需要变更《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登记事项的,应当在取得行政许可的有效期内,向原许可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受理变更申请之日起20日内进行审查,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应当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出租汽车经营权人重新选择出租汽车客运经营企业的,应向公安车管部门办理行驶证登记变更手续,行驶证登记变更后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办理营运证件变更手续。
第十六条 出租汽车客运经营者要求停业的,应在停业前30日内向辖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申报,经批准,按规定注销出租汽车客运经营许可证件后,向工商、税务等部门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第十七条
申领出租汽车驾驶员客运资格证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年龄不超过60周岁;
(二)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并在3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记录;
(三)驾驶证为本市籍。持外地籍驾驶证的驾驶人,需将驾驶证转入本市;
(四)经市、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有关法律、法规和服务规范、服务知识、机动车维修、旅客急救基本技能等内 容考试合格。
符合前款规定的驾驶人员,由市、县(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核发出租车驾驶员客运资格证。出租车驾驶员客运资格证具体管理办法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制订。
第十八条 出租汽车驾驶人员取得《出租车驾驶员客运资格证》后,应与出租汽车客运经营者签订聘用合同,并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登记,方可从事出租汽车客运业务。
第十九条 出租汽车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标准、技术标准;
(二)具有公安部门核发的有效机动车牌照和行驶证;
(三)车身应当喷印符合规定的出租汽车标志色、车顶喷涂车牌放大号;
(四)安装顶灯和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定合格的计价器;
(五)安装GPS安保、调度、管理系统;
(六)设置、张贴明码标价表、企业名称、监督电话和其他服务标志,不得擅自在出租汽车内外张贴或喷印广告、宣传标语等;
(七)使用统一规定的出租汽车座套;
(八)客运服务规范对车辆的其他要求。
第三章 营运管理
第二十条 出租汽车客运经营者应当加强对出租汽车经营权人、驾驶人员和所受托车辆的管理,提高出租汽车服务质量。
第二十一条 出租汽车客运经营者、经营权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接受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有关部门的管理、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
(二)经常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遵纪守法、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并做好安全培训记录;
(三)执行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下达的战备、抢险救灾、春运和外事等各项应急任务;
(四)按要求及时上报行业报表和有关信息;
(五)按规定及时缴纳税费;
(六)每辆出租汽车配备的驾驶员不得超过四名;
(七)执行出租汽车错时交接班制度,出租汽车错时交接班制度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制定;
(八)保持出租汽车技术状况良好,营运标志清晰、齐全、有效,车容车貌整洁;
(九)执行物价主管部门核定的统一收费标准,使用税务部门监制的出租汽车专用发票,不得擅自提价,改变收费方式;
(十)建立和健全安全责任制度和治安防范措施,做好出租汽车的交通安全和治安保卫工作;
(十一)应当为出租汽车投保旅客意外伤害保险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强制保险;
(十二)建立安全管理工作台帐、行车安全档案和安全情况报告制度,定期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报告道路运输安全情况,重、特大交通事故应当在事故发生后规定时间内上报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不得隐瞒不报、少报或者延迟不报;
(十三)不得聘用无出租车驾驶员客运资格证的驾驶员;
(十四)不得将出租汽车交于无出租汽车经营资格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出租汽车经营活动。
第二十二条 公安部门应当在主要城市道路和繁华商业街道设置有明显标志的出租汽车上下乘客的临时停靠站点,在没有设置临时停靠点的其他城市道路上按照不影响交通和方便乘客的原则,选择路边安全位置临时停靠上下乘客。
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码头、医院、旅游景点、影剧院、娱乐等场所应当在停车条件许可的位置设置出租汽车专 用候客点。
出租汽车专用候客点应当向所有出租汽车开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出租汽车经营者、驾驶员收取停车费用或阻挠其正常营运,不得采取扰乱正常营运秩序的手段为出租汽车招揽乘客。
第二十三条 有关部门应协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机场、车站、码头等乘客比较集中的公共场所设置出租汽车管理站点,实行现场管理。
第二十四条 出租汽车运价标准由价格主管部门会同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审定。
第四章 出租汽车驾驶员、乘客
第二十五条
出租汽车驾驶员在营运服务时,必须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国家治安和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及重点车辆户籍化管理的有关规定;
(二)携带《道路运输证》、《出租车驾驶员客运资格证》等证件,按规定放置《出租车驾驶员客运资格证》;
(三)仪表端庄,服装整洁,热情服务,礼貌待客,语言文明,为乘客提供方便,不得在驾驶过程中吸烟、接听手机或者实施其它影响行车安全和服务质量行为;
(四)不得敲诈、勒索和刁难乘客,不得利用出租汽车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五)遵守国家外汇管理规定,不得向乘客套汇、换汇和索要外币;
(六)确保计价器量值的准确可靠,不得故意破坏计价器的准确度,并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定期检定合格;
(七)必须按计价器显示金额收费,收取预约等候费、停车费、过路费、过桥费的,应事先向乘客说明,并提供出租汽车专用发票;
(八)不得承运携带物品超过车内及行李箱容积和负荷的乘客;
(九)按乘客指定的目的地选择最佳行驶路线,不得故意绕道、中途抛客和强行拼载。
(十)在营运中,车内无客时必须显示空车待租标志,车内有客时不得显示空车待租标志。显示空车待租标志后,不得拒载乘客,不得挑客;
(十一)遵守承运秩序,在机场、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按序排队,服从管理人员调度,不得下车揽客,不得欺行霸市。
(十二)除载客至异地外,出租汽车不得跨营运区域或者在异地营运。驾驶员载客至异地后,不得滞留揽客,返程时顺路载客除外。此项所称异地,是指核定的营运区域外的地点。
(十三)对乘客遗忘的失物,应当及时归还,不得占为已有。对归还乘客遗忘物而发生的车辆空驶费等合理费用,由乘客承担;
(十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相关规定。
第二十六条 出租汽车驾驶员在营运过程中不得拒绝载客或者中途终止载客,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除外:
(一)乘客携带管制器具、易燃、易爆、剧毒、有放射性、腐蚀性等影响公共安全和卫生的物品乘车的;
(二)精神病人、醉酒的人等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在无人监护下乘车的;
(三)前往外地、郊县(市、区)或偏僻地区时,乘客不配合驾驶员前往就近的出租汽车出城登记点或者公安机关办理登记手续的;
(四)乘客提出其他违法要求的。
第二十七条 乘客应当文明乘车,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携带超重、超宽、超长的物品;
(二)不得携带污损车内卫生的物品,乘客污损车内设 施的,应当赔偿;
(三)不得向驾驶员提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要求;
(四)不得擅动计价器、损坏车内设施;
(五)不得乱扔废弃物;
第二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乘客有权拒绝支付车费:
(一)出租汽车无计价器、不使用计价器或者计价器显示金额不清的;
(二)驾驶员不按照规定的收费标准收费,不出具专用发票或者出具不完整、打印不清晰的专用发票的;
(三)出租汽车在起步价里程内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或故障,无法完成运送服务的;
(四)驾驶员未经乘客允许加载他人的。
第二十九条 乘客对出租汽车驾驶员违反相关条例或本办法的行为,可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有关职能部门投诉,同时应当配合调查询问,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投诉人的姓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
(二)被投诉出租汽车的发票、车牌号码、驾驶员客运资格证号码或者出租汽车客运企业名称等相关证据;
(三)投诉的事实和要求。
第三十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在受理乘客投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情况复杂的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被投诉的出租汽车驾驶员、经营者应当主动配合,接受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有关职能部门接受查询。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温州市交通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各县(市)人民政府可根据各自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9年 月 日之日起实施,温州市人民政府1999年9月22日发布的《温州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篇:温州市流动人口居住管理办法
中共温州市委办公室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温州市流动人口居住管理办法》的通知
温委办发〔2013〕26号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
《温州市流动人口居住管理办法》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温州市委办公室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3月6日
温州市流动人口居住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实有人口管理,切实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全面提升城市服务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推进“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国务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浙江省居住房屋出租登记管理办法》《浙江省消防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流动人口,是指在本市居住的非本市区、县(市)户籍的人员。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的居住登记和居住证管理,适用本办法。
所有流动人口,按照法律规定,应该进行流动人口登记,并领取居住
—1—
证。依法享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利,并应该履行公民法定义务。
第四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政府主责、部门主管、乡镇社区主抓”的要求,严格落实工作职责,加强流动人口居住服务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流动人口的居住登记和服务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和服务管理各项制度,保障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和服务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及人员。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和服务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六条 综治、公安、民政、住建(房管)、税务、工商等部门,要严格落实国务院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出租房屋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抓好出租房屋管理工作。
综治部门负责指导各地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将流动人口居住纳入网格化管理;加强乡镇(街道)综治办和群防群治力量建设,整合各种治安防范力量;组织、协调、督促各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出租房屋管理工作,定期召集有关部门研究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措施;将各部门开展出租房屋管理工作情况纳入平安综治考核。
公安部门负责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和居住证管理,办理和查验居住证,了解掌握房屋承租人变动情况;督促出租房主与公安部门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开展经常性的出租房屋治安检查,消除治安隐患,及时查处和依法打击出租房屋中的违法犯罪活动;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治安辅助力量协助开展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
民政部门负责指导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推进社区建设;协助公安、司法部门抓好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治保组织、人民调解组织等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协助公安部门完善社区治安网络建设。
住建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和公布居住房屋租赁合同示范文本,指导和规范居住房屋租赁合同的签订和履行。
房管部门和乡镇街道共同做好出租房登记、备案、管理工作。
税务部门负责出租房屋税收征管工作,根据有利于税收控管和方便纳税原则,按照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委托具备条件的新居民服务管理机构或房地产管理部门、乡镇街道代征。
—2—
工商部门依法负责查处、取缔无照房屋中介机构;配合相关部门查处利用出租房屋从事的违法经营活动。
新居民服务管理部门负责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流动人口居住服务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出租房屋安全宣传教育和流动人口居住信息登记工作。
人力社保部门负责流动人口劳动合同管理工作,规范劳动用工行为。
人口计生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基层单位对出租人、承租人及居住人员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和服务管理的相关工作。
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协助做好流动人口居住登记相关的服务管理工作。
第二章 居住证管理
第七条 流动人口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办理居住登记。由公安机关发放或受委托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发放《浙江省临时居住证》,符合条件的,可申领《浙江省居住证》。
第八条 《浙江省临时居住证》《浙江省居住证》证件作为持有人的居住证明,在全市范围内有效。
第九条 《浙江省临时居住证》证件有效期一般分为六个月、六个月至一年、一年至三年三种。《浙江省居住证》证件有效期为三年至九年。具体期限可以根据流动人口拟居住时间要求确定。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登记发放的《浙江省临时居住证》有效期一般为六个月:
(一)申请居住登记时,居住时间不明确的;
(二)不能提供居住时间超过六个月以上证明的,(三)无用工单位半年以上用工合同的。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当事人不要求领证的,可以在登记后不发证:
(一)未满十六周岁的;
(二)拟居住三十日以下的;
(三)在宾馆、酒店、旅店、招待所以及可供住宿的其他经营性服务
—3—
场所居住的人员;在医院住院就医的人员;在学校、培训机构寄宿就学或培训的人员;在救助站接受救助的人员。上述人员由所在单位负责登记,并在办理登记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登记情况报送公安机关。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二条 流动人口实际居住满六个月后,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为本市临时居住居民,在有效期满一个月内,可持《浙江省临时居住证》和相关材料,申请延长证件有效期限至三年。
(一)有稳定工作;
(二)有固定住址;
(三)有社会保险,提供一年以上本市社会保险缴纳凭证。
流动人口居住满六个月后,尚不具备上述条件的,需要继续居住的,应在证件有效期满十日内,到公安机关换领新证,新证有效期为六个月。未在规定时间内换领新证的,公安机关将依法注销其原有《浙江省临时居住证》。
第十三条 临时实际居住满三年,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为本市实际居住居民,可申领《浙江省居住证》。
(一)有稳定工作;
(二)有固定住址;
(三)有社会保险,提供三年以上本市社会保险缴纳凭证。
属于投资创业或引进人才的流动人口,申领《浙江省居住证》可以不受上述条款规定限制。
第十四条 新居民持居住证的可依法享受有关文件规定的公共服务和福利待遇。
第十五条 公安机关对本市发放的《浙江省临时居住证》《浙江省居住证》每半年查验一次。
《浙江省临时居住证》和《浙江省居住证》持有人在证件有效期内,提供的信息发生变化的,持有人应当自变更之日起十日内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出租、出借、转让、买卖、非法扣押《浙江省临时居住证》和《浙江省居住证》。
第三章 居住地管理
—4—
第十七条 严格实行居住地管理原则,强化对居住房屋的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安全责任,制定安全制度,实施安全管理。
第十八条 用工单位、房屋出租人、物业服务单位、房屋租赁中介机构等应当按照《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有关规定,及时规范报送流动人口居住信息。
第十九条 出租房屋必须具备合法产权证明或购房合同、符合安全标准、租赁合同等条件,才可以出租。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商品房不得出租:
(一)属于违法建筑的;
(二)不符合安全、防灾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
(三)违反规定改变房屋使用性质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出租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条 房屋租赁合同订立后三十日内,房屋租赁当事人或书面委托他人,应当到租赁房屋所在地住建部门或乡镇(街道),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房屋租赁当事人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房屋租赁合同;
(二)房屋租赁当事人身份证明;
(三)房屋所有权证书或其他合法权属证明;
(四)住建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房屋租赁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应当真实、合法、有效,不得隐瞒真实情况或提供虚假材料。
第二十二条 住建部门或乡镇(街道),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向租赁当事人开具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证明。
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内容发生变化、续租或租赁终止的,当事人应当在三十日内,到原租赁登记备案的部门或乡镇(街道),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的变更、延续或注销手续。
住建部门应当建立房屋租赁登记备案信息系统,逐步实行房屋租赁合同网上登记备案,并纳入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
第二十三条 从事房屋租赁的中介机构不得介绍不符合规定的房屋出租。
第二十四条 房屋出租人可以委托房产中介服务机构等单位或个人对
—5—
出租房屋和承租人进行管理。出租人不能切实履行相关义务的,应当委托房产中介服务机构等单位或个人进行管理。
房产中介服务机构等单位或个人接受出租人委托的,应当在其受委托范围内履行出租人的规定义务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从事房屋租赁的中介机构应该经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依法开展经营活动。
第二十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对出租房屋的监督、检查、管理,积极建立流动人口、出租房网格化管理机制,严格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出租房安全监督责任。
第四章 服务管理
第二十七条 建立全市统一的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流动人口信息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公民身份号码、户籍地址、居住地址、政治面貌、婚姻状况、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预防保健、随同的未满十六周岁人员、租住房屋等信息。
第二十八条 公安、教育、民政、人力社保、住建(房管)、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等部门采集的流动人口信息,应当统一汇入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台。
第二十九条 公安机关和相关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知悉的流动人口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违规查询、使用流动人口基础信息。
第三十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乡镇(街道)、各相关部门,要严格依照“以人为本、依法管理、控制总量、提高素质”的原则,全面落实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措施。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规章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对属于违法建筑、不符合安全、防灾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违反规定改变房屋使用性质的房屋用于出租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6—
门,根据《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责令限期改正,对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对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但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出租住房的,不以原设计的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或人均租住建筑面积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的,或将厨房、卫生间、阳台和地下储藏室出租供人员居住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根据《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房屋租赁合同订立后三十日内,房屋租赁当事人不到租赁房屋所在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的,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内容发生变化、续租或租赁终止的,当事人不在三十日内到原租赁登记备案部门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的变更、延续或注销手续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根据《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规定,责令限期改正;个人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单位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对以营利目的,无照从事房屋中介非法经营活动,根据国务院《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由工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取缔,没收违法所得;触犯刑事法律的,依照刑法关于非法经营罪、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危险物品肇事罪或其他罪名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够刑事处罚标准的,并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无照经营行为规模较大、社会危害严重的,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无照经营行为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没收专门用于从事无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材料、产品(商品)等财物,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 对非法招录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的用人单位,由人力社保部门依法处理,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人力社保部门提请工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用人单位不按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故意拖延订立劳动合同的,由人力社保部门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七条 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规定,用于出租或员工宿舍的,由消防部门依法处理。
第三十八条 物业服务企业、房产中介服务机构,未按规定时间转报或
—7—
报送相关信息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公安机关按照未报送或告知人数每人100元的数额处以罚款。
第三十九条 出租人未按时报送居住房屋出租登记信息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宾馆、酒店、旅店、招待所以及可供住宿的其他经营性经营单位,医院、学校、培训机构、用人单位、物业服务单位,未按时申报流动人口信息的,未按时报送或转报相关信息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公安机关按照未报送或告知人数每人100元的数额处以罚款。
对用于旅馆业经营的非法行为,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四十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存在徇私舞弊行为,或在流动人口居住管理工作中落实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追究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市各有关部门可根据本办法有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