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要轻易改变作文讲评
“不要轻易改变”作文讲评
一、审题立意:
“不要轻易改变”,这一话题实质包含两个重点:
1、“不要轻易改变”;
2、“不要轻易改变什么”。
根据提示语中的“一味求变”“盲目求变”,应该确立立意重心是“不要轻易改变”。万事万物都在改变,我们是不是一味跟着改变?有话说“变则通”,但有的东西我们要深思熟虑,要慎重,不能轻易改变,有的东西甚至根本不能改变。
这里就又涉及到改变什么的问题。节操、人性的真善美、传统美德、良好品性等等,凡是把人引向“恶”的改变都不能进行;而理想、目标、个性特点、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等等则不能轻易改变。理想目标不能因为一点挫折而轻易改变,需要坚守,否则难以成功;个性特点、生活方式不能轻易改变,需要保持,否则会迷失自我;而文化传统则更不能轻易改变,需要传扬,一味媚外,盲目崇洋,导致国不像国,被他国他人嗤笑,没有了国格。
二、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
1、2、对题目理解有偏差,只写“不要改变”,忽视“不轻易”,或“不轻易”突出不够,强调不够。
没有明确指出“不要轻易改变的是什么”,只说“不要改变”,不要改变什么呢,内容不明确,说理笼统,模糊不清,泛泛而谈。这一种状况比较严重,比较普遍。
以上两点说明学生审题立意不到位,体现在文章当中也就是观点不鲜明,不明确,意识模糊。由此导致说理理不直气不壮。自己都模糊,不坚定,何以让别人信服?
3、同样意识模糊,一会谈要“变”,一会谈“不要变”,立场不坚定,摇摆不定,导致中心不突出。本话题是“不要变”,很明确,就算谈“要变”,也是为谈“不要变”服务,所以谈“要变”的文字不能过多,否则过于游离本话题,有偏题之嫌。
4、记叙文中同样要明确不要改变的是什么,原来怎样?要变成怎样?同时要突出“不随便不轻易”这一点,否则也就有可能只是展示“不要改变”这一内容,就不能准确体现题意了。(记叙文与议论文都必须传达“不轻易改变”的意义或“轻易改变”的后果,议论文在议论中揭示,记叙文在记叙中展现,最终呼吁“不要轻易改变”)
5、没有很好构思,思路不清,条理不清,甚至胡言乱语,东拉西扯,不知所云。
6、开头和结尾不“亮”。开篇摆出论点的文字过于冗长,导致论点的摆出没气势,没力度,不干脆。结尾没能照应开头或题目,没达到突出中心、深化中心的效果。
7、选材囿于古人古事,时代感现实性不强,弱化了针砭时弊的力量。
其实,这次提供的作文材料,有一定的现实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西风东渐,洋文化侵入中国,端午节、中秋节等似乎没有了吸引力,大家对洋节日倒是非常热衷,这些代表民族的东西能改变吗?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拆”字到处可见,似乎只有“拆”才以为着发展意味着进步,殊不知许多传统民情、民风古迹随着“拆”逐渐被淡化、被毁灭;同样现实中许多人一味追随时尚,赶潮流,改变本真朴素的自我,尤其改变了真善美的精神世界。构思提示:
如写旧街道“拆”字充斥,可这里满是人间情味的生活场景,作者呼吁不要轻易改变,要留下些有意义有价值的前人的东西。如爷爷热爱土地,对土地有执念,当开发商要强占土地时,爷爷坚守农民的根——土地,并议论出爷爷坚守的不仅是土地,也是农家人那朴素真诚的生活态度。如弟弟从本真朴素改变为追求时髦洋气,改变了庄稼人的本色,忘了做人最可贵的东西。作者呼唤弟弟不要轻易改变。
8、书写太差,错别字频频出现,卷面乱而不洁。
三、作文升格:
不要轻易改变
薛高健
不要轻易改变自己,做好自己,绽放出人性的光辉,活出个性的精彩。曾经年少轻狂,独自闯荡;曾经身先士卒,破釜沉舟;曾经大破秦军二十余万,各方霸主俯首称臣。项羽,霸气外露,自信十足,从不改变自己的坚定信念,那“彼可取而代之”的惊鸣回荡天宇。面对淮阴侯大兵压境,楚歌四起,士卒逃散,你没有迷惘,没有手足无措,你依旧坚定信念。纵然你英勇无敌,但双拳难敌四手,敌人将你逼到了乌江边,这时不见你改变主意,渡江逃窜,你依旧坚定自我信念,那“不成功便成仁”的信念尽显霸王之气,颈血浸染乌江,从此留下霸王乌江自刎的传奇,留下项王悲剧英雄的美名。项羽,你没有轻易改变自己,绽放出了人性的光辉。
北海牧羊十九载,持汉节节旄尽落。你牧羊多年,赤胆忠心从未改变。面对举剑欲杀,你稳如泰山;面对赐官封侯,你没有动摇;面对凄风苦雨,你毫不在意。其间,有妻离子散的伤心欲绝,有兄弟相继离世的痛心痛惜。面对匈奴的一次次诱惑,你以忠照明月,以节载乾坤,那爱国之心深深嵌入你那左肋下约三分之一处。苏武,面对这一切,你超越了常人,活出了人性的精彩。
不变自我者,固然能为人千古传颂,可我们身边那些善变者又何其多!当成克杰手握二百万元的分红时,他变得贪婪,贪婪得迷失了自我;当胡长清怀抱美女时,他变得痴迷,跳进了诱惑的深坑;当王怀忠索贿拒检时,他变得疯狂,疯狂得不知何为党纪国法......他们都没能守住自我,轻易地改变了自己,造成了无法挽救的后果。
面对如今变化飞速的世界,能否守住自我,还应多加考虑深思。
正所谓“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让身边改变的人们化成一颗清凉的薄荷糖,时刻清醒着自己,提醒着自己不要因他人变而变。
不要轻易改变自己,做好自己,绽放出人性的光辉,活出个性的精彩。修改升格: 不要轻易改变
薛高健
不要轻易改变自己,做好自己,让自己绽放出人性的光辉,活出自我个性的精彩。
北海牧羊十九载,持汉节节旄尽落。你牧羊多年,赤胆忠心从未改变。面对举剑欲杀,你稳如泰山;面对赐官封侯,你没有动摇;面对凄风苦雨,你毫不在意。其间,有妻离子散的伤心欲绝,有兄弟相继离世的痛心痛惜。面对匈奴的一次次诱惑,你以忠照明月,以节载乾坤,那爱国之心深深嵌入你那左肋下约三分之一处。苏武,你面对厄运,没有轻易改变自己,你的人生绽放出了人性的光辉。曾经年少轻狂,独自闯荡;曾经身先士卒,破釜沉舟;曾经大破秦军二十余万,各方霸主俯首称臣。项羽,霸气外露,自信十足,从不改变自己的坚定信念,那“彼可取而代之”的惊鸣回荡天宇。面对淮阴侯大兵压境,楚歌四起,士卒逃散,你没有迷惘,没有手足无措,你依旧坚定信念。纵然你英勇无敌,但双拳难敌四手,敌人将你逼到了乌江边,这时不见你改变主意,渡江逃窜,你依旧坚定自我信念,那“不成功便成仁”的信念尽显霸王之气,颈血浸染乌江,从此留下霸王乌江自刎的传奇,留下项王悲剧英雄的美名。项羽,你面对绝境,没有轻易改变自己,你活出了自我个性的精彩。
不变自我者,诚然能为人千古传颂,可我们身边那些善变者又何其多!当成克杰手握二百万元的分红时,他变得贪婪,一下子迷失了自我;当胡长清怀抱美女时,他变得痴迷,轻易地跳进了诱惑的深坑;当王怀忠索贿拒检时,他变得疯狂,疯狂得不知何为党纪国法,随随便便地将之抛于脑后......他们都没能守住自我,在诱惑面前轻易地改变了自我,落得遭人唾弃的下场。正所谓“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让我们以先人的光辉照亮我们的人生,坚定信念,坚守本真,更坚守高尚的情操。让身边哪些意志薄弱的人们化成一颗颗清凉的薄荷糖,时刻清醒着自己,提醒着自己:面对如此飞速变化的世界,面对身边强大的诱惑,我们要慎重,不要轻易改变自己,而迷失了自我!比较阅读:哪些地方作了修改?为何作如此修改?还能作怎样的修改? 反思借鉴:
美文欣赏
不要轻易改变
他或者是个正儿八经的疯子 ∕或者,只是一个荒谬的英雄∕犹如烈日下树叶后的一枚蝉∕歇斯底里地吟唱着他的快乐和仇恨——题记
年月既久,恍惚觉得执着的人物不是存在于历史里,印象中,倒宛如天然自成的一段精神艳史,高山仰止,星光灿烂。闻鸡起舞的祖逖,面壁修炼的达摩,程门立雪的杨时,不胜枚举的典故里都在重复一个道理:不要轻易改变。不要轻易改变,意味着坚守和执着。无论是孟子耳熟能详的那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宽慰之语,还是《易经》中那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诫勉,无不昭示着一个亘古不变的事实:但凡有所成就,哪怕区区一件小事,都不能人云亦云,左右摇摆。昔日义玄禅师被视为异端学说,给骂得灰头土脸扫地出门,因为他讲的大家都不这样讲,反见得他是个怪物,正是“一路行遍天下,无人识得,尽皆起谤”,可依然执着此念,在喧哗与毁谤声中独开临济一宗。孔子困于陈、蔡,绝粮七日,众人信念摇摇欲坠,以为真理不能兑现为现世的成功,那就一文不值,而孔子却庄严决然地告诉众人:真理就是真理,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对真理之道的认识和实践。孔子此语一如苏格拉底和耶稣的临难,在穷厄中实现了精神的升华。故事里饱含了不轻易改变的坚守和执着,也饱含了太多的辛酸和孤独。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成本还是轻的,或许那是等待戈多里的天荒地老,或许是麦田里守望者的痴痴伫立,抑或是,希腊神话里推着石头上坡的西绪弗斯悲情而绝望的周而复始。但也不要忘记,天道酬勤,既然选择了远方,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不要轻易改变,需要冲淡平和的心态。当急功近利的观念在周遭蔓延,当一个个有志青年熟门熟路地堕落成一个喧嚣浮躁的时代,你需要一份冲和平淡,来抵御周遭的侵蚀。虽未必是王守仁所言的“心外无物”,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一份悠然豁达有时却断不可少。未必是木头木脑不谙世故,却要能拿捏尺度知黑守白。一如刘墉所说,“人生是污秽的川流,要涵纳这川流而不失其清洁,人必须成为大海”。一味求变,盲目求变,或许最后只是一个邯郸学步的笑话。但一味不变,刚愎自用,或许又蜕变成墨守成规。
不轻易改变,未必是不变。或许是审时度势后的一次思考,或许是见微知著的一次微调,又或者是一叶落而知秋的惊觉,大的方向依然延伸向远方,是长河落日,是山河浩荡。忽然想起《东坡志林》里一则典故。东坡居士一日饭后散步,忽问随行之人,腹中所藏何物。奉承者说是满腹才情,木头木脑者言山珍海味,东坡摇头,待问道奴婢朝云时,却回答说“居士腹中乃一肚皮不合时宜”,东坡大笑解嘲。真是知己之言,好一个一肚皮不合时宜,好一个格格不入,好一个不轻易改变。至少,当我们落寞焦灼颓唐时,有一个东坡可以引为同类——“一蓑烟雨任平。
第二篇:不要轻易说不
不要轻易说“不”
———— 雷州市杨家中心小学黄国权
在这个时而大雨滂沱,时而酷暑难耐的夏天。“不要轻易说不”这个命题曾令莘莘学子们绞尽脑汁,也被众多记者、作家等拿来在报刊杂志上借题发挥,也为我们一些未曾经历过挤“独木桥”者提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不要轻易说不,就是不要随随便便、不假思索就对某事某物予以否定或拒绝,毕竟世事无绝对,一切皆有可能。地震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过后,因为不轻易说不,所以不放弃、不抛弃,才有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高考落榜后,只有不轻易说不,才坚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行行出状元,活出别样精彩……这个辨证性的论点放到四海皆准之。我们小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对学生的发言、见解不要轻易说不。语文是个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个开放性的综合学科。它不像类似数学的一些题目一是一、二是二,同一意思有多种表述,同一事物有多种看法,可谓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有节口语交际课我向学生讲了这样简短的故事: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爬,一次次地掉下来……然后,让大家评一评这只蜘蛛。同学们众说纷云,归类起来大多数属两种观点:其一是认为这只蜘蛛愚蠢,不会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其二是认为这只蜘蛛坚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我又让大家再评一评这两种不同看法。有的同学说持蜘蛛愚蠢观点的人也许只会投机取巧;有人说持蜘蛛坚强观点的人也许只识盲干……谁是谁非?对谁也不能说不,横看成岭侧成峰,各个导演只会拍出各个不同的《三国》。
俗话说:学校不是工厂,课堂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车间,用上不拿同一个模子去塑造所有学生,社会也不可能只需要一种人才。课堂上,对于学生的独特的见解,不要轻易说不,就算它不顶全面或值得商榷,也应适当引导,加以鼓励,不能为了节省时间,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为师者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或干脆叫些口齿伶俐的优等生去包办。为了调动学生有效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当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师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鼓励学生敢说、爱说,甚至提出和教师不同的看法,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评价不能绝对化,一刀切,要充分认识到差异性。应尽可能呵护学生发散思维,肯定一些别具一格的看法,不能因其异同于大多数而遭打压,否则使学生信心受挫,把学生有灵气的“棱角”磨平了,那是可悲的。只有关注到各类型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课堂上才真正达到全程参与、全体参与、有效参与。不轻易对孩子说不,留给孩子机会,只要告诉他们表达意见是他们的权利,只要说明很多问题其实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许多领域是未知的有待探索的,只要热情地鼓励学生,真正地赏识学生,就能看到孩子敞开的心灵之窗,就能听到孩子发自心灵深处的声音。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要转变观念,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多少年,不能说不深入人心。但不可置否的是我们有的老师有时就是喜欢对学生说不,念自己所谓的标准答案,因何缘故?为了考试不失分呗!这除了老师观念陈旧外,现在还存在着应试教育这一弊端不能推脱其责。
语文课上对学生不轻易说不,并不代表什么时候都不说不,对于错误的言论,绝不能放任自流,放纵其胡言乱语,应否定,指出错误,不过方法、方式要注意。最好是委婉些,避免语言暴力、挖苦、讽刺,毕竟其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本身是值得肯定的。
毋庸多言,不轻易对孩子说不,这应是活力、理想的课堂标志之一。
第三篇:改变自己作文讲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80岁的老人曾不感慨地回忆道:“少年时期,我一心想着要改变这个社会,后来我发现我改变不了这个社会;青年时期,我一心想着要改变这个国家,后来我发现我改变不了这个国家;中年时期,我一心想着要改变我的家乡,后来我发现我连自己的家乡也改变不了;老年时期,我只想改变我自己,于是我就改变了自己。我想,如果一开始我就改变自己,说不定我还能改变我的家乡,并进而改变这个国家和社会。”
请根据你对这则材料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参考立意】(1)做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
(2)改变社会应从改变自身开始;
(3)欲成大事须先做事;
(4)正人先须正已;„„ 【阅卷反思】
本次作文在课前,我就帮大家分析了材料的中心主题。这是学生们第一次写材料作文,许多同学都很茫然,不知如何下笔。但从批阅情况来看,学生的作文还是差强人意的。至少一半学生能按照我分析出的话题来写作,而且除一人外所有学生都在规定的60分钟内完成了文章。但其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1、看不懂材料,找不到话题。
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在于,学生需要从材料中专及提炼话题,提炼中心论点。一般材料作文的中心都在文末最后一句话,本题亦然。“我想,如果一开始我就改变自己,说不定我还能改变我的家乡,并进而改变这个国家和社会。”
但仍有许多学生断章取义,只片面认为话题中心是“学会适应”或片面地纠结于材料中的几个词“改变”,“改变自己”等。这几年流行话题作文,虽然放开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所谓“立意自定”因缺乏必要的审题指导,又使学生过分联想牵扯,往往以偏概全,疏漏了材料和话题里的关键词。其实,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中心,就是所给文段里议论性或哲思性强的语句。
2、观点不清,主题不明。
这次作文,有习作题为《世上没有后悔药》,字也比较乱,读完后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何物。另一生《梦想高于现实,却源于现实》如不读内容,单从题目上来看,这孩子肯定跑题了。题目不点题,行文也不点题。这是作文大忌。
3、文体不分,不会议论。初中之前,学生作文多是写记叙文,即使有议论,亦是夹叙夹议,以叙为主。高中阶段,学生要掌握的基本表达方式应该是议论。现在,新课改大量缩减课时,增加了阅读的比重,却忽略了作文课的重要性,没有时间也没有材料教学生系统的学习写作,学生习作在谋篇布局上流于形式,记叙不像记叙,议论不是议论,似散非散的“四不像”结构成为通病“文体不限”不代表任何话题都可以随便确定写作格式。
不少学生不会分段,不会写过渡段,不会前后呼应。即使在文章中使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也是层次部分,条理不明,每个例证似乎放哪里都可以,又似乎放哪里都不太合适。我们有必要让学生知道表达方式和写作文体的区别。
4、选材不精,用例不妥。
高中教育要使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学生所使用的作文素材很难体现出这一教育目标。
一是选材不典型。高一学生的阅读层面还没有展开,思想认识也达不到期望的深度和广度。他们仍然像小学初中时一样,瞄准身边的人事物,动不动就是“上小学的时候”、“上初中的时候”,总喜欢拿自己和亲朋的学习生活为例,眼界狭隘,用词幼稚。
二是高中作文鼓励多用议论、抒情、描写这样可以表现学生学生文学素养的手法,讲究以情动人。高一学生写作文却是记叙多,对话多,喜欢编故事,这样的文章虚假而干涩。有些学生也能想到一点名人事例,然而却不懂概括,一个人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可以再扩展复述出四五百字,既啰嗦,又显得语文层次偏低。还有一些学生直接把文章写成了自己的奋斗史,如何提高某学科的成绩。
三是一部分同学扩充材料内容,把短短的材料扩充成五六百字的小故事,前后各加一段抒情议论。
5、行文混乱,论证不具有说服力。
如一生文中有这样的语句“如果徐悲鸿一开始就说我要成为大画家,那么现在他家喻户晓的几率有几成呢?”论证的语言并不具有因果关系,太过牵强。
素材超市 相关链接一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还是赤脚走路。有一位国王到某个偏远的乡村去旅行,因为路面崎岖不平,有很多碎石子,扎得他的脚又痛又麻,气得他又烦又恼。回到王宫后,他下了一道命令,要将全国所有的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让大家不再受刺痛之苦。但即使杀尽所有的牛也筹措不到足够的牛皮,而所花费的金钱,动用的人力,更是难以估计。虽然,想法很愚蠢,也做不到。但因为是国王的命令,大家只好摇头叹气唯命是从。一位聪明的仆人向国王谏言:“国王啊!为什么要兴师动众,牺牲那么多牛,花费那么多钱呢?您何不只用两小片牛皮包住你的脚呢?”国王听了很惊讶,也立即领悟了他的意思,于是,就立刻收回成命,采纳了他的建议。据说“皮鞋”就此由来。
温馨提示: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要改变世界很难,想改变自己,则较为容易。如果你希望看到世界改变,那么,第一必须改变的就是自己。
相关链接二 一只乌鸦打算飞往南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一起停栖在树上休息。鸽子问乌鸦:“你这么辛苦,要飞到哪里去?为什么要离开这里呢?”乌鸦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也不想离开,可是这里的人都不喜欢我的叫声。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说:“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声音,飞到哪儿都不会受欢迎的。”
温馨提示:同样,要改变环境也很难。而当你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只能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
相关链接三
一个牧师正在准备讲道的稿子,他的小儿子却在一边吵闹不休。牧师无可奈何,便随手拾起一本旧杂志,把色彩鲜艳的插图——一幅世界地图,撕成碎片,丢在地上,说道:“小约翰,如果你能拼好这张地图,我就给你20便士。”
牧师以为这样会使约翰花费上午的大部分时间,但是没过10分钟,儿子又来敲他的房门。牧师看到约翰如此之快地拼好了一幅世界地图,感到十分惊奇:“孩子,你怎么这样快就拼好了地图?”
“啊,”小约翰说:“这很容易。在另一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也就是正确的。”
牧师微笑起来,给了他的儿子20便士。并说:“你替我准备了明天讲道的题目: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也就会是正确的。”
温馨提示:如果你想改变你的世界,改变你的生活,首先就应改变你自己的思维方法。
相关链接四
在一次欧洲篮球锦标赛上,保加利亚队与前捷克斯洛伐克队相遇。当比赛剩下8秒钟时,保加利亚队以2分优势领先,胜利在望。但是,那次锦标赛采用的是循环制,保加利亚队必须赢球超过5分才能取胜。可要用仅剩下的8秒钟再赢3分,谈何容易。
这时,保加利亚队的教练突然请求暂停。暂停后,比赛继续进行。球场上出现了众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只见保加利亚队员突然运球向自家篮下跑去,并迅速起跳投篮,球应声入网。全场观众目瞪口呆,全场比赛时间到。但是,当裁判员宣布双方打成平局需要加时赛时,大家才恍然大悟。保加利亚队这出人意料之举,为自己创造了一次起死回生的机会。加时赛的结果,保加利亚队赢了6分,如愿以偿地出线了。
温馨提示:在一般情况下,按常规办事并不错。但是,当常规已经不适应变化的新情况时,就应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善于创新,善于改变自己,这样才能取得出人意料的胜利。
●习作一 来源于网络
成功从改变自己开始
你不能左右生命的长度,但你能改变生命的宽度;你不能左右恶劣的天气,但你能改变自己的心情;你不能改变自己的容貌,但你能改变自己的心灵。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改变自己、创造自己、超越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才能走向成功。
一只雏鹰起初胆小如鼠,当它改变自己懦弱的习性后才能勇敢地飞向蔚蓝的天空。
一棵幼草起初孱弱无力,当它在风雨中改变自己柔软的身躯后才能变得更加坚强,紧抓泥土不倒。
一条大河起初弯弯曲曲地在山区奔涌,当它改变自己的运动方向后才能自由地奔向浩瀚的大海。
雏鹰、幼草、大河无法改变蓝天、风雨和山地,但它们勇敢地改变了自己,走向辉煌。
人也一样,只有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才能完善自己,赢得他人的信赖。我国古代有位青年叫周处,被当地人称作三害之一,“三害”即蛟龙、猛虎和周处。因为他总是欺负别人,人们厌恶他、恨他。周处不想再让别人把自己当成祸害,他决心战胜猛虎和蛟龙,为人民除害。后来,经过艰苦的努力,他终于成功地除掉了二患。也因此赢得大家一致的赞扬,成为了一个为百姓谋利益的好人。周处是勇敢的、明智的,他有勇气改变自己的顽劣之气,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改变自己的思想,可以更加自信、坚强。人生有很多事都是无法选择的,比如人的容貌和身材。我国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张越如今已是家喻户晓的名人。人们可曾知道她也有一段艰辛的心路历程?曾经在上大学时,由于体态发胖、长相不佳,她很自闭,她紧紧地关上了心灵之窗,面对着身材姣好的女同学,她最怕看见穿在别人身上的那美丽的花裙子。这样一段时间的封闭后,她苏醒了。她决心改变自己的学识和德行。多年的努力奋斗以后,她变成了一个气质非凡的女记者。
改变一下自己的弱点,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更丰富多彩;改变一下自己的想法,你会变得自信和坚强。外界的事物既然无法为自己所左右,何不着手改变一下自己呢?自己掌握自己,不也是一种快乐吗?请记住:成功从改变自己开始。
点评
连贯的气势、排比的语言使文章优美生动,周处和张越例证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叙述、抒情的结合让文章读来摇曳生姿。在各种手法的综合运用中,显示了作者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习作二 来源于网络
改变自己
不要企图改变一切,首先要改变自己。
——题 记
我不敢说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但是,他的选择让我钦佩。在封建制度统治下的人们,早已把等级制度看作是至高无上的权力,而衣装则是身份的象征,他们穿着宽大的衣袍,那是身份,那是权力,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会脱下那显示着权贵的袍子。是赵武灵王,他首先认清了自己,他意识到穿胡服打仗更方便,于是他打破了这枷锁,消除了束缚,于是出现了“胡服骑射”,于是出现了一个繁盛的国家„„
历史证明他是正确的,他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整个国家„„
我不敢说楚霸王是一代枭雄,但是,他的“乌江自刎”让我遗憾。固然无颜见江东父老,但选择生命的结束无疑是懦弱的表现,他也许忘记了虞姬玉颈上那一抹鲜红的刀痕,不然为什么不带着爱妃的嘱咐与良苦用心选择东山再起?他为什么不选择活下去?即使是忍辱偷生那又何妨?认清自己,重新再来,改变自己的孤傲,广纳良言,也许历史会因此改变。楚霸王啊,若要让你重新来过,你是否会选择改变自己?
我知道你的懊恼,我明白你的苦衷,只恨自己的狂妄,自己的无知,只恨最终还是把失败带进了坟墓。
不管你是不是英雄,也不管你是不是曾试图改变世界,我只想问你,你是否想过改变自己?一个连自己是谁都搞不清楚的人,何以去改变别人?
没有人能承诺我们一生永远是晴天,也没有人能勾勒出命运的风霜刀剑,没有人可以掐算出何时将至大限„„
外界虽不能改变,内心却可以调适,也许我们也不知道,命运将在急转弯处踉跄跌倒,但我们可以确信,即使匍匐在地,也应该坚韧地准备爬起„„
我们永远是自己生命舞台上的主角,我们有能力改变世界,但我们必须首先改变自己。
[点 评]
文章亮点有三:一是展示了自己丰富的积累,赵武灵王和项羽的例子信手拈来。二是密切关注现实,有时代性,文章的落脚点是如何面对生活和命运的挑战。三是思考有深度,对为什么要改变自己这一问题认识独到。
第四篇:不要轻易指责任何人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站在自己的视角,以为很了解别人,自以为是地随便谴责批判别人,以为全世界就自己是对的。其实,你不知道别人的生活,更无法对别人的酸甜苦辣感同身受,所以不要轻易地去指责别人或者批判别人。
别人有着怎样的生活,走什么样子的道路,旁人永远无法真正了解。所以,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去指责评论别人,因为未曾真正的经历,就无法体会其中的一切。
也许你比别人智慧一点,别人的生活在你的眼里可能不算什么,但你不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看待,指责别人。凡事不要说得太绝对,看问题不要太过主观。其实,有时候我们应该懂得换个角度去看问题。
有一个寓言,说的是“一只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主人捉住猪,猪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恼羞成怒的指责说:你也太夸张了吧,他常来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大叫。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绵羊和乳牛听了,都默不做声了。
这个故事的寓意很深刻,它说明,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倘若我们善于站在别人的位置上看问题,就能从内心深处理解别人,更接近、更符合事实,也容易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慈悲之心,使别人易于接受,这样,人与人之间的误会、矛盾就会少很多了。
这个世界的一切结果,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有他的原因和理由。任何人的生活都有不为人知的喜怒哀乐。有些人之所以总是喜欢不问青红皂白的指责他人,往往就是因为没有搞清楚其背后的原因。在你指责别人之前,一定要先全面了解情况。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急于指责和批评,很容易造成对别人的伤害。
换一个角度,你会发现并不是只有你是这个世界的主角。千人千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里的主角,不管故事是平淡无奇,还是曲折坎坷,每个人都已经历不同的故事,或悲伤或幸福。人生无常,谁都会有眼泪有悲伤,我们要学会欣赏和悲悯,学会善待他人,毕竟人生一世谁都不容易。
有这样一件真事:一位医生在接到紧急手术的电话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医院并换上手术服,男孩(患者)的父亲失控地对他喊道:“你怎么这么晚才来?你难道不知道我儿子正处在危险中吗?你怎么一点责任心都没有?”医生淡然地笑着说:“很抱歉,刚刚我不在医院,接到电话就马上赶来了,您冷静一下。“冷静?如果手术室里躺着的是你的儿子,你能冷静吗?如果现在你的儿子死了,你会怎么样?”男孩的父亲愤怒地说。
医生又淡然地笑着说:“我会默诵祈祷文„我们从尘土中来,也都归于尘土,祝福是主的名字。‟请为你的儿子祈祷吧!”男孩的父亲愤愤的说:“当一个人对别人的生死漠不关心时,才会这样说。”几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医生高兴地从手术室走出来,对男孩的父亲说:“谢天谢地,你的儿子得救了!”还没有等到男孩的父亲答话,他便匆匆离去,并说:“如果有问题,你可以问护士!”“他怎么如此傲慢?连我问问儿子的情况这几分钟的时间他都等不了吗?”男孩的父亲对护士愤愤不平地说道。
护士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他的儿子昨天在交通事故中身亡了,我们叫他来为你的儿子做手术的时候,他正在去殡仪馆的路上,现在,他救活了你的儿子,要赶去完成他儿子的葬礼。”
你不知道别人的生活,请不要随意去指责。
别人的生活发生了什么,他们正在经历着怎样的波折和磨难,站在自我立场的你可能并不知晓,你所看见的只是表象而已。
不要轻易地指责别人,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智慧,去知道别人生活里的喜怒哀乐、去真正体谅别人的酸甜苦辣。每个人因立场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所以,不要一味的随意去指责批评,否则会给别人带来伤害。
一个真正的有文化修养的人,能够用“慈悲心和包容心”去成就别人,其实也是在成就自己。一个从“现象”中,就能得知自己怎么解脱的人,才是真正的懂得自我修养的人。想想我们,经历的心路历程的苦,才能知道他人的苦。想想我们,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伤感和苦楚,就知道他人的生活里其实也有一样的内容,也一样在人生的路上经历风风雨雨。想想我们,是怎样从坎坷中走过的,就知道别人是怎样从坎坷和磨难中走过的。一个真正的懂得自我修养的人,应当懂得“语之用与害”,懂得不以自己的角度去单方面的看待问题,这样人与人之间的伤害就会减少很多。
佛语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是何等的境界!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做到善待他人、体谅他人,便能在这世俗的世界中得到内心的宁静。有句话说得好:“幸福并不取决于财富、权利和容貌,而是取决于你和周围人的相处。”你想做个幸福快乐的人,那么就从善待他人开始吧!
第五篇:不要轻易说“不”
不要轻易说“不”
悠悠濮水旁的一声不字,使庄子逍遥不羁的个性被人传唱千年;荒凉北海上的一声不字,使苏武的坚贞气节在神州大地上不朽地飘扬。李白对摧眉折腰说不,朱自清对嗟来之食说不一声声不字,承载起历史中最深刻的一幕幕,维系着流芳万古的人们厚重的一生,在一个个毅然的拒绝后彰显着生命的本真。然而,不字就是否应当被常挂嘴边呢?
其实不然。君不知,那掷地有声的不字背后,隐含了多少生命的无奈与悲凉。
说不是一种技巧,一种策略,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智慧;它是人格与精神锻造下所产生出来的一种意志力量,在适当环境下迸发出的精神力量。而并非一味地否定,拒绝。
我们追求生命的本真,应当铭记不能轻易地说不。
不轻易说不,是一种人格的谈但与磊落。
相传孔子曾路过贪泉,闻其名后忍渴而不饮,以示清廉,而时至晋代,却有位叫吴隐之的刺史到任时特意去饮了贪泉,而在任意期间为官清廉,节操逾厉,我想,与孔子的谈贪色变相比,吴隐之的在闻其恶名后不轻易地对其说不并坦然饮之则显得更能彰显其坦然与磊落,有时候,轻易地否定、拒绝,反而暴露了其无知甚至人格的恶劣。
不轻易说不,是一种生命的韧度与坚忍。
在重视人格自尊,讲求骨气的中国文化下,韩信应该对用胯下之辱换来的苟且偷生说不,司马迁应该对背负腐刑这种奇辱大辱的生存说不,然而,正是一种生命的坚忍让他们超乎常人地接受,并且用余生续写一段不朽的辉煌,而若如项羽那样轻易的拒绝生命,只会留下千年的遗憾。有时候,在我们说不的同时,也就断送了一种机遇,一条人生的退路。
不轻易地说不,是一种人生的自信与睿智。
滕王盛宴,高朋满座,面对早被安排好的邀请,大家都作推辞,而唯王勃没有轻易放过这次机会,以超然的自信欣然提笔,终留下那响彻千古的《滕王阁序》,有时候,说不是一种怯懦,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
说不是一种力量,而我们更需要爆发前的酝酿,而不轻易地说不,更是足以彰显一个人的人格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