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的能力
爱的能力 Power of love 爱真的需要能力的。我听说,有两个爱得死去活来的恋人,被饥饿折磨得喃喃絮语还在彼此说“我爱你”,已是气术已尽,还在坚持,实在感人肺俯。只是有爱,没有爱的能力,看来还是坚持不下来,爱真的是要一定的物质基础的,当自己没有能力承担这个负荷时,千万不要轻易说爱谁。以为爱就是善,以为善就是爱,看来并不全对。有时候不爱,拒绝才是真善,大善。原来真爱一个人,并不是不能拥有对方而愤恨,而是为所爱的人快乐感到欣慰。因为生活仅有爱情是不够的,并不是悲剧是所有爱情凄挽的实质。爱是什么?爱不就是两个人对于命运的共同的承担吗,没有能力那里又谈得上责任呢。“心会和爱一起走”,这是心力和爱力在合二为一。我也听说很多神奇的爱情故事,爱能使人生,爱能使人死,这悲苍的情感和命运有时候竟拒绝人们理性的琢磨。你听:“我的爱不会因任何人而动摇,我的爱根本不可能动摇。因为,我是一棵树,只有根扎在你的心里才能活下去。”这是爱的实力的显示。美国人詹尼芙说:爱永远用不着说对不起。这首先应该是真爱吧。如果你真爱着就去用心把爱说出来,人们会觉得这是个爱的世界,因也有你爱的呼唤。
父母的爱在我们兄妹中也有不同的感受,当我们都考上大学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母亲说了一句感慨的语言:怎么让会读书的孩子都生在穷人家啦?父亲1962年在钢铁公司工伤致残,她负担太重,爱的能力的确不够了哇,但爱的信念丝毫并没有改变母亲,凭着这几十年她成功挺过来了—说明母亲有爱的能力。我也爱我的父亲,却并不赞成他的“棍棒头上出孝子”的鲁莽做法,这种父子之爱复杂又奇特。我理解他伤残几十年后还坚持在炼钢工人的岗位上做劳动模范的倔劲,但常常为他不公平的待遇颇抱不平,也时常抱怨自己爱的能力不足而懊悔。那年春天我已是主治医生多年了,父亲钢铁公司的工会主席到我的病房看望他的工人,找到我问病情。我顺便问了父亲的名字,这领导说此人工作很好,烧伤后大型皮肤移植多次,没有对组织有什么要求,现在已退休了。现在我们正组织退休劳模去北京疗养,他愿意去,我可以安排,那位领导还真安排了。从北京疗养回家后,父亲情绪很好。还经常主动跑到我工作的医院作义工。
有年的冬天,我收到一个电话,有位华妇说想租我的房子,说着说着怎么就哭起来了。讲现在住的地方积雪厚得无法打开门,我告诉她可以报警,警察果然邦她铲雪了。她又说丈夫和她刚离婚,因为她是不孕症,这在中国大陆是不可能判离婚的。我讲这是美国,不要再用大陆的观念看待现实中的美国一切事物啦,再说几句安慰话就放下了电话。我忽然又想,被爱是不是也需要能力?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没有对错可言。有位学人说:“如果我不能给你快乐,我就还你自由。”犯错误是人性,宽恕则是神性。佛教有“因果轮回”之说,而基督教讲的是“原罪”,说人生来到世间“都有罪”,这不就是文化的差异吗?
来美七年,每年当清明前后,我总是感到自己罪不可赦,不仁不孝。虽跪朝东方,遥祭先辈,还是心里很不痛快。我没对任何人说过“我爱你”因为我知道我还是爱的能力不够,何时我有了充足的能力和勇气,我也要学会说“我爱你!”我想,好的爱使人的世界变得广阔,如同在一片大草原上漫步;坏的爱则使人的世界变窄,最后只剩屋檐下一片可避雨的方寸之地。不好的爱,即使爱得死去活来,真的无非是井底之蛙。爱是坚韧而柔弱的花,需要真诚来灌溉,用忠贞去养护,只要心中有爱,就会穿越爱的时空。也唯有得懂爱人,注定会见识到最伟大的奇迹,这彩虹贯空,五色夺目,闪耀在漫长又短暂的人生里的。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成就和能力绝不会超过他的信念。爱真是需要一定的能力的...
第二篇:爱的能力通讯稿
理学院:爱的能力
——记心理健康协会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沙龙活动
所谓“爱”,并不是两个人互相凝望,而是两个人注视同一个方向……
——朱贝里
为了使同学们懂得恋爱的定义,在恋爱的波折中把握自我,完善自我, 为人生点燃正确的航灯,并在挫折的沉淀中更坚强,在生命的历练中更倔强,理学院心理健康协会于11月7日下午3:00,在E-112教室举办了“爱的能力”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沙龙活动。出席此次活动的有江楚娟老师和心协的各位会员。
讲座一开始,江楚娟老师便向大家提出了“什么是爱情”的问题,引导同学们去思考爱情的定义和爱情是如何产生的。接下来,她还对决定爱情的因素、爱情的类型等问题做了深入剖析,博得了在座每一位同学的赞同与掌声。其中,在对恋爱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讨论时,她还与台下的同学一起互动,共同分享大家的爱情故事与经历,有的同学更是大方的讲述了自己真实的故事,让老师为自己的爱情事迹做出评价,开导心情。江老师的语言生动诙谐,同学们也积极配合,整个活动现场的气氛非常热烈……最后,在一片掌声中,此次讲座落下了帷幕,但仍有同学意犹未尽,继续向老师请教着一些相关问题。
相信通过此次讲座,大家一定能够从中学到很多关于恋爱的知识,让自己在情感的起伏中提升素质与修养,引领自己通往更光明的大道。
宁萌
第三篇:如何提高爱的能力
如何增强爱的能力
一、爱的能力的认知
首先,毋庸置疑,爱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与生俱来,打从人类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开始,人类最先感受到的就是爱,父爱母爱。从婴儿时代,人类开始与他人沟通交流开始,就是爱的开始。经历青春期的叛逆磨合,这种爱开始延伸到异性之间。要增强爱的能力,首先必须对爱有一定的认知。
爱是一种沟通、包容和付出。这当然不是爱的全部,但是,笔者认为,这三个要素是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包容是爱的基础,夏娃是亚当的肋骨,但是依然会有磨合,所以爱需要包容来接纳对方与自己不适合的地方,不断磨合互补;沟通是爱的工具,表达心声,了解彼此;而包容本身其实也是一种付出,磨掉彼此的棱角,相互适应的过程,需要彼此付出。
暂且将爱划分为:自爱、爱人、被爱。原因是,这三者之间有一定的顺序和因果关系,环环紧扣。如上所说,人生来首先是被爱(父母爱),然后学会自爱,然后爱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
不同时期,人们对爱的需求不同。婴儿时期,我们需要父母之爱,即被爱;涉世之初,我们需要朋友之间友爱;青春期,开始向着异性爱恋发展,这种爱青涩、单纯;中青年的爱需要有一定的物质保障,夹杂外界影响;中老年的爱是一种依靠,稳定、淡然,但暖人心。
二、爱的能力的提升
以包容、沟通及付出为基础,结合自身经历,笔者认为,提升爱的能力需要从观念上影响行为,通过观念的提升,带动爱的行为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点:
1、拥有一颗包容之心,尝试发现他人的优点,而不是揪着缺陷不放。
每个人都有自己重视的一方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原则,其他缺陷的不利差异是可以被抵消的。用一颗宽容的心来看待周围的事物,不要过于苛刻。我相信亚当夏娃的传说,相信男女互补的说法,所以,尝试去发现他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相比,可以找到与自己互补的那一半。
e.g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一个比较开朗,稍微有一点强势的女生,但是我的男朋友就不是。他不是不开朗,只是相比而言不够。我本来也希望自己的男朋
友要比自己强势,但是相处之后,才发觉,他的不够强势反而是我们互补的部分,使我们平时相处起来不会有很多的矛盾。曾经我以为是缺陷的部分,最后却是我认为一大优点,因为在相处中我发现他是一个很真诚很善良的人,我认为这一点足以弥补其他所有的不足。尤其是本性,只要本性是好的,其他的不适合都是可以磨合的。
2、培养一颗勇敢之心,大胆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
敞开心扉与他人交流,有一定的交际面,才会遇到那个可能对的人。假如一直封闭自我,别人不清楚你的想法,看不到你的优点,你也无法了解别人。如果将宽容比喻作爱的石基,那么勇敢是爱的窗户,是走出的可能。
e.g我和我的男朋友就是在人人网互相留言开始的,当时他还在喜欢另外一个女生,我还帮他出主意,然后后来他就“叛变”了。是在我们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喜欢上对方的。所以我认为,要尝试和人交流,即便是陌生人,也要做尝试,学会在交流中各取所需。
3、不要封锁自己的心,摆脱“宁缺毋滥”的思想。
提高爱的能力的必要也是最关键的是尝试爱,敢于爱。笔者非常不认同“宁缺毋滥”的恋爱观念。恋爱不是招聘员工,不是挑选最优秀的、能力最强的,而是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坚持“宁缺毋滥”的人,很容易产生不现实的择偶标准,多半是看偶像剧留下的后遗症。爱是需要激情的,即便是一见钟情,尝试相处后发现不合适分开,不应该想到“滥交”这么严重。因为不尝试永远不知道对方是否适合你。
4、在恋爱中,重新定位自我结合以上摆脱“宁缺毋滥”的思想来说,尝试不同的恋情,才能找到自己的亚当夏娃。因此,在尝试之后,和谐的分手或者以失恋告终,都应该冷静的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在这个过程中,人会更加了解自己,了解自己需要怎样的另一半,哪一些品行是不可缺少的,哪一些是违背原则不可接受的。有时候爱的标准也会在这种尝试中发生改变,因此要根据现实情况,调整自己的标准。下一次才能爱的更好。所以,恋爱就是寻找自己亚当夏娃的过程,不尝试,不辨真假,就找不到。
e.g我曾经觉得自己需要找一个家庭条件差不多,能力比我强,很有才华的另一半,但是在尝试了几段恋情之后,我觉得现在这个没有我强势的男生,反而才是更适合的。这种适合是在我们交往半年以后,发生了很多摩擦之后,我逐渐认同的。
三、关于大学生恋爱观念的分享
尽管我现在处于恋爱中的状态,但是我本人不是特别的支持大学生恋爱。不反对,但是不主张大学生把心思都放在这个问题上,认为“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恋爱是可遇不可求的,不应该刻意的强调追求,应该顺其自然。
过多的把心思放在恋爱上,容易荒废学业。或许有的同学认为,大学学的知识没有太多的用处,重要的是积累人际关系,学会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是进入社会的桥梁。但是,不可否认,在大学生恋爱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影响的人际关系的处理。交友圈子会发生变化,因为有了一个重心,就会出现偏离。所以,在恋爱的时候,切不可将两个人孤立起来,全世界只有两个人,而是应该将两个人的圈子加起来,扩大人际圈。再者就是学业,大学向社会生活过度的时候,大学生需要借这个时机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初步的规划。
大学生恋爱常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异地恋,多半是由高中的友情发展而成的,一种就是大学同学。我属于后者,但我现在并不觉得就比异地恋幸福,因为异地恋的情侣多半来自同一地方,毕业后可以选择回家。反而我们仙子这种情况,我男朋友和我不是同一个地方,要在这个时候为了对方背井离乡是需要勇气的,这不仅仅是两个人的问题,甚至是关于两个家庭的问题。毕业就业等现实的问题一出现,彼此就可能成为对方的负担,为了一段感情义无反顾的人有多少?被现实打败的又有多少?在我个人而言,在恋爱那么多不确定,而且大学生恋爱相对社会而言太单纯,不稳定,这种情况下,当然不会那么义无反顾。但是要因为这个问题分开,也是不可能的,至少不会是立刻,一定是等到问题升级,无法解决的时候才分开,毕竟是有感情在里面的。这种时候,很容易产生负面的情绪,认为那么多年的感情,是浪费时间。所以,如果没有信心处理好这种状态和心态,不要轻易的恋爱。但是,我的心里也有矛盾,毕竟谁也无法预知下一刻,所以感情开始的时候很难想到这些现实的问题,并且本人是向往大学生这种相对单纯的恋爱的。
第四篇:爱学生,是一种能力
爱学生,是一种能力
这几天在重读韩兴娥老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这套书,书中,韩老师提出“爱学生是一种能力”,令我感触颇深。
面对当今纷繁的教育理念和各种感人至深的教育案例,不难看出,爱是教育的根本立足点。当“爱学生”被提升到一种能力的命题时,让我们如何不去思量,爱学生需要怎样的能力呢?
一些小朋友,从小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惯出了一些不良习惯,这难道是家长不爱孩子?不是!这是爱的失了分寸,爱的没有了原则,换言之,就是爱孩子的能力有所欠缺。人人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习惯好、品行好、能力强等等,但不同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却各不相同。这种差异,就表现为不同能力的差别。有很多的文章指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要懂得体面地退出。我想,这个“体面地退出”就是能力的一种。
作为教师,爱学生是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爱学生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这种爱该如何体现呢?
小G老师,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专业水平很高,今年刚参加工作,她班上的家长们多次跟我提到这位老师非常有爱心。前段时间找她来谈心,她跟我交流了她班上的一些情况。她说,在班上,孩子们都很喜欢她,都叫她妈妈。每天来校、课间总是一窝蜂地涌向她,抱着她,让她感动不已。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个班的班风、学风却一般,知识过关、教学成绩比起平行班总是差一点。成绩的苦恼让这位老师有些迷失方向,对教师的职业产生怀疑。难道全心爱孩子不能给孩子带来很好的收获?
小Y老师是高年级的班主任,性格直率,做事总给人感觉雷厉风行。接手高年级班主任工作之后,加强了班级纪律的要求,时常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站路队、班级卫生、课堂纪律等随处可见她对学生行为的指正。然而,班级的管理并不够理想。小Y老师还多次请我给他们班上班会课,对个别孩子进行谈心。严格要求孩子,处处跟孩子讲规则,训练孩子的习惯,出发点难道不是爱?
讲真,爱孩子,怎一个“爱”字了得!韩兴娥老师提出的“爱学生是一种能力”又是怎么做的呢?
韩老师通过大量的实践认识到,学生成长离不开海量的阅读,让学生在海量阅读中巩固识字,明白道理,收获成长。在帮助学生海量阅读过程中,并不只是围绕“海量阅读”这一目标,放手让学生读书那么简单,而是自己首先海量阅读,给学生筛选出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籍。同时,利用课堂,带着学生读书。读书要求大声,字正腔圆,像播音员;识字,要求认清字音,通过查字典区分字音字义;对待古文,不求甚解,大量阅读,熟读成诵。为了让学生记牢写作开头空两格的格式,除了反复强调练习之外,还设计出练习纸,帮助巩固。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太好,韩老师就设计出各种评价的标准,帮助学生达标,给学生加分,不达标的就减分,并“一以贯之”等。韩老师的学生小学一年级就能够识字2000个,并能开始阅读,词语、成语的积累亦是可观。在韩老师朴实的随堂课、公开课上,学生们堂堂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措辞精妙。韩老师的学生,被听课老师盛赞为“个个都是高材生”,学生家长都惊叹于学生的成就。在韩老师教学过程中,看不到爱的字眼,却从每一个点滴细微处流淌着的尽是爱。这就是爱的能力。
李镇西老师曾说过,只有爱教育是不完整的。小学课本中有篇课文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述的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中,需要来自妈妈的鼓励,也需要爸爸的严厉来平衡。
爱学生对教师而言,就是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尊重,同时,看向学生的未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运用各种策略帮助他们学有所获,为实现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爱学生是一种能力,我很认同。作为一个教育者,一个有情怀的教育者,就应该找准目标,用心思索,用爱行动!
第五篇:班主任日志 爱的能力的修炼
爱的能力的修炼
韩瑞娥
中国目前研究班主任的一个著名的教授、博士生导师班华。他提出了一个理论。班华教授这样说,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理念是什么?班主任应该是学生精神生活的关爱者。当然这个理论并非新的,它只不过是苏霍姆林斯基、爱默森、阿米契斯等关于“爱”的教育的另一陈述方式。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班华教授的这一陈述中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关爱”的焦点是学生的精神生活,如果考虑到目前物质生活丰裕而精神生活贫乏这一现实背景,这一陈述彰显出班主任工作的特点,更明晰地揭示了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和艰巨性。这也许是这一理论在继承中的一种发展。
怎样做一个学生精神生活的真正的关爱者?一直以来我们总说爱是无私的奉献,强调爱的付出,这当然是对的,但这是不是就是爱的全部?如果我们付出的爱总撞不开学生的心扉,总消融不了学生心中的块垒,总激不起学生心海的涟漪,总不能让学生的心田开花结果,那么,我们是否该反思一下我们的爱?
老师们,爱是需要一种能力的,什么能力呢?这个能力不是说我爱我的学生,而是让你所爱的学生爱你,这才是爱的能力。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爱需要得到回应,爱要呼唤起爱。
教师需要这种能力,不是你光爱学生就完了,你要让你所爱的学生也爱你,这是爱的能力,教师爱的能力。只有你爱的学生反过头来爱你了,这个教育的奇效才会发生,有很多学生因为喜欢某一个老师而喜欢他的课;因为爱某一个老师而不厌学。因为爱这个老师而奋发向上。不能光说,我爱你们,学生说:我不爱你!那不行,你没有这种爱的能力。那怎么才能让你的学生也爱你呢?很简单,你就要经常不断地去打动他。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在学生心灵深处耕耘的人。你要想打动学生,要经常地去动其心,要让学生的心灵受感动。那怎么才能感动他?今天的学生可和过去的不一样。今天的孩子,他一方面是物质生活的富翁,另一方面是精神生活上的乞丐。他渴望得到尊重平等民主理解信任。所以,教育家爱默森说过一句话: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谁掌握了这把钥匙,谁将获得教育上巨大的成功。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严格的要求不仅仅就是训斥,严格,一样可以温柔地去表达,可以用尊重民主平等信任的方式来表达,这是一条教育原则。
霍懋征,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1956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中国现代百名教育家之一,她曾先后提出设立教师节、制定义务教育法等若干重大建议。周恩来总理曾经评价霍懋征是中国的“国宝”。!新一代领导人称霍懋征为“中国小学语文界的泰斗”。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亲临霍懋征的家,拜访她。并且亲笔手书“把爱献给教育的人”,挂在她的家。她怎么就成为国宝和泰斗了呢?霍懋征在小学从教60年,有四个从没有。第一个从没有:从教60年,从没有和学生发过一次火。第二个从没有:从教60年,从没有因为学生犯错请过一个学生家长。从教60年,从没有惩罚过或变相惩罚过一个学生。第四个从没有:从教60年,从没有让一个学生掉过队。大家都是班主任,60年做到这四个从没有,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当然,我们并非苛求大家去做到这四个没有,我们也应该从我们的实际情况出发来看待这四个从没有。我们的学生都已接近成年,较小学生而言,他们已初步形成自己是非判断能力,心智比较成熟,有一定的责任承担能力。因此,偶尔发点火,毕竟我们大家都是凡人,必要的时候请请家长是无可厚非的。但霍懋征四个从没有中蕴含的教育的真谛是需要我们大家去体会领悟学习,这个真谛就是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平等民主信任。同时这四个没有还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班主任要刚柔并济,但重要的是以柔克刚,要把百炼钢修炼成绕指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