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历史:文革时期出版的诗歌

时间:2019-05-13 11:3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细看历史:文革时期出版的诗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细看历史:文革时期出版的诗歌》。

第一篇:细看历史:文革时期出版的诗歌

细看历史:文革时期出版的诗歌

细看历史:文革时期出版的诗歌

杨志和

张永枚作诗报告《西沙之战》,首发于《光明日报》1974年3月15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年7月出版单行本

文革时期,公开发表或出版的短篇小说数量超过了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而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诗歌数量又超过了短篇小说。因此,说文革时期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诗歌数量占各种文学样式之首,可谓名副其实。

文革诗歌分两个阶段

文革十年是一个唱赞歌的年代。它既是一种延续,又有一些创新。主流诗歌始终存在,十年间从未中断过,公开发表或出版的都是积极的、热烈的歌声。总体看,文革诗歌可分为两个阶段:

——1966年5月至1972年。1966年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下发后,文化大革命开始兴起。不久,红卫兵诞生,革命造反派崛起。它们创办的报刊如雨后春笋,遍布神州。这些报刊发表了大量的以革命造反为主题的诗歌。有的群众组织还专门出版了诗集。1968年12月,首都大专院校红卫兵代表大会《红卫兵文艺》编辑部,编辑出版了一本《写在火红的战旗上——红卫兵诗选》,收录了1966年至1968年间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98首诗作。此外,在文艺刊物相继停办的情形下,国家和各省市公开出版的报纸发表了许多诗歌,主要以颂扬领袖为主。

——1972年至1976年10月。1971年3月15日,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和各省市公开出版的报纸陆续恢复文艺副刊,文艺刊物相继复刊,出版社也开始出版诗集。据《诗刊》1976年1月号 《文化大革命以来出版的诗集统计》一文介绍:“从1972年到1975年10月,中央和地方出版社出版的诗集共237本。其中1972年64本,1973年65本,1974年73本,1975年1月至10月35本。”报刊上发表的诗歌则是无以计数。这一阶段主流诗歌在唱赞歌的大主题下,具体视角逐渐开阔起来,工业生产、农业生产、部队生活等领域均得到了展现,有些诗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文革诗歌创作者

文革诗歌的创作者主要有三个群体构成:一是文革前诗人。例如,郭沫若、臧克家、田间、阮章竞、严阵、贺敬之、李瑛、张永枚、顾工、白桦、梁上泉、李学鳌、刘章、孙友田、苗得雨、章明,等等。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他们唱出了激情飞扬的歌声。二是文革中走上诗坛的新诗人。例如,时永福、梅绍静、雷抒雁、叶文福、叶延滨、胡世宗、胡宏伟、李松涛,等等。他们当时大多不是专业诗人,却因宏亮的歌声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三是工农兵业余作者(包括知识青年)。例如,顾城、王小妮、郭小林、李小雨、李存葆、钱刚、路遥、贾平凹、乔良、赵丽宏、熊召政、林贤治、易中天,等等。他们热情歌唱现实,其中有的同时也写小说或散文。

文革诗歌代表作

从某种程度上说,诗歌与时代的关系最紧密,受众对象也最普遍。这两个特点,在文革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显现。文革中,有以下几首诗歌传播最广、影响最大,可以称得上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作:1967年7月,以武汉“七二O事件”为背景的诗歌《放开我,妈妈!》;1974年3月,张永枚创作诗报告《西沙之战》;1976年1月,北京大学中文系七二级创作班工农兵学员集体创作的长诗《理想之歌》;1976年10月,郭沫若所作《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其中,《放开我,妈妈!》发表于各地的红卫兵报刊上;《西沙之战》、《理想之歌》和《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发表于《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及国内各报刊。

(2014年8月13日)

附录:文革时期出版的诗歌1

《英雄欧阳海——蔡永祥颂歌》,诗歌,李瑛,《人民日报》1966年12月

《写在火红的战旗上——红卫兵诗选》,首都大专院校红代会《红卫兵文艺》编辑部编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厂1968年12月印制

《红日照安源》,诗歌,安源工农兵诗歌编选小组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2月

《枣林村集》,诗歌,李瑛,《北京新文艺》试刊第2期(1972年3月)

《书记的镐》,诗歌,丁东,《北京新文艺》试刊第2期(1972年3月)

《工程兵之歌》,诗集,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政治部宣传部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72年3月(收叶文福《我们在毛主席身边》、韩作荣《师长到工地》等诗作)

《红霞万朵——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五十周年诗歌选》,诗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72年3月(收戚积广《白玉基石的赞歌》、曲有源《送粮路上》、胡世宗《战地黄花》等诗作)

《井冈山颂》,诗集,井冈山地区革命委员会政治部宣传组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3月

《枣林村集》,诗集,李瑛,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4月

《礼花赞》,长篇叙事诗,陶嘉善、何玉锁、寇宗鄂,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4月

《军号声声》,诗集,李钧,天津人民出版社,1972年4月

《放歌长城岭》,诗歌,李学鳌,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年5月

《阳光灿烂照征途——工农兵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年5月(收北京大学工农兵学员徐刚《阳光灿烂照征途》等诗作)

《延安山花》,诗集,延川县革命委员会政工组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收路遥《老汉走着就想跑》等诗作)

《云岭山茶朵朵开——工农兵文艺作品选》,诗集,云南人民出版社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收昆明部队某部高洪波《号兵之歌》等诗作)

《云南各族颂歌一百首》,诗歌,云南人民出版社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

《金训华之歌》,诗集,仇学宝,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6月

《书记的斗笠》,叙事诗集,浙江省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淡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周年征文办公室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72年7月

《兵之歌》,诗歌,王石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2年7月

《长岛之歌》,诗集,湖南省《工农兵文艺》编集组,湖南人民出版社,1972年7月

《天坠飞虹(南京长江大桥诗选)》,诗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72年7月

《铁马骑士》,长篇叙事诗,纪鹏,天津人民出版社,1972年8月

《放歌集》,诗集,贺敬之,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年8月再版

《推土机手》,诗歌,李小雨,《解放军文艺》1972年9月号

《螺号》,诗集,张永枚,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年9月再版

《红日照海河》,诗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72年9月

《煤海放歌》,诗歌,孙友田,江苏人民出版社,1972年11月

《白洋淀渔歌》,诗歌集,李永鸿,河北人民出版社,1972年11月

《庐山颂》,诗歌集,上海人民出版社编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12月

《挑山担海跟党走》,诗歌,湖北人民出版社编选,湖北人民出版社,1972年12月

《南粤新诗》,诗集,广东人民出编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72年

《延安颂》,诗集,延安地区革委会政工组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

《红花满山》,诗歌,李瑛,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1月;1974年由外文出版社出版英文版

《海疆抒情》诗歌,李存葆,《山东文艺》1973年第1期

《红水河欢歌》,诗选,广西壮族自治区征文办公室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73年2月

《和大寨英雄握手》,诗歌,丁东,《北京文艺》1973年第1期(1973年3月)

《踏着雷锋的足迹前进》,诗歌,顾笑言,《吉林文艺》1973年3月号

《像雷锋那样生活》,诗歌集,柯原,广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3月

《大雁高飞》,叙事诗集,张之涛,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3年3月

《金色的瀑布》,诗歌集,云南省文化局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73年3月

《新兵之歌》,诗歌,王群生,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4月

《军垦新曲》,诗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4月

《塞上新歌》诗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73年4月(收解放军某部雷抒雁《沙漠练兵组诗》等诗作)

《甘山歌谣》,诗歌,甘肃人民出版社编,甘肃人民出版社,1973年4月

《阿萨》,叙事诗,马达,《辽宁文艺》1973年第4期

《运河赞歌》,诗集,王鸿,江苏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

《映山红》,诗歌,刘章,河北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

《我爱高原》,诗集,时永福,青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

《战地黄花——“五.七”战士诗歌选》,诗集,内蒙古革委会“五.七”干校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收杨匡汉《红旗底下写青春》等诗作)

《苗岭飞颂歌》,诗集,贵州人民出版社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

《大庆诗简》,诗歌,张天民,《吉林文艺》1973年5月

《太行炉火》,诗歌,李学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6月

《马背上的歌》,诗集,王磊,吉林人民出版社,1973年6月

《剑门山的路》,诗歌,梁上泉,《解放军文艺》1973年6月号

《家》,诗歌,叶文福,《山东文艺》试刊第6期(1973年6月)

《海防线上的歌》,诗集,姜金城,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7月

《银翼闪闪》,诗集,宫玺,江苏人民出版社,1973年7月

《军垦集》,诗歌集,内蒙古生产建设部队政治部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3年7月

《胡桃坡》,诗歌,王致远,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8月

《红色的道路》,诗集,宁宇,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8月

《天安门礼赞》,朗诵诗集,广东省文艺创作室、广东人民出版社编集部合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8月

《闽山朝霞红》,诗集,福建人民出版社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73年8月

《指点河山重安家——给公社水利专业队》,诗歌,刘登翰、孙绍振,《光明日报》1973年8月12日

《银纸彩墨绘英雄》,诗歌,高占祥,《天津文艺》1973年第4期(1973年8月)

《战马奔驰》,诗集,黎汝清,江苏人民出版社,1973年9月

《海疆抒情》,诗歌,李存葆,《山东文艺》1973年第1期(1973年10月)

《延安的颂歌》,诗歌,章明,《广东文艺》1973年第10期

《献给火的年代》,诗歌,李瑛,《解放军文艺》1973年11月号

《军训号角》,诗歌,雷抒雁,《解放军文艺》1973年12月号

细看历史:文革时期出版的诗歌 杨志和2014-8-13 / 9732014-8-21 16:30by bccvcvcvd.cn

第二篇:说出爱情诗歌

黄昏时候

发现自我难受

怎么说出口

阳光好恍惚

心情也发酵

天空好淡

没有一丝味道

我该仰天长啸

还是低头咽语

天空没有一丝白云

他们是否都已溜走

一点印迹也不曾留

为何双眼总是望向那一角

你离去的时候

留下的一串符号

为何我却猜不透

爱你的感觉

你要我怎么说出口

你知不知道

那一刻

我的血液都停留

大脑缺氧,好难受

爱你在心

要我怎么说出口

你离去的背影

为何要模糊我的双眼

不能见你一面

全世界都失眠

我的心情糟糕透

你离去时候

多么坚决

你离去时候

我是多么颓废

我在纸上练了一遍又一遍

却总是勾勒不出

你那脱俗的美貌

爱你在心

你要我如何说出口

第三篇:诗歌《历史不会忘记》

A:儿时,父母告诉我,热爱祖国,热爱生活

B:后来,老师告诉我,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ABCD:今天,我们在此相聚,遥想那段我们不曾经历的惨淡时光

A:曾经,有那样一段岁月令我们难以忘怀

75年前,青春的呐喊,打破了弥漫神州的沉寂

B:1935年,坚定的信念,照亮了祖国河山的晨曦

C:1935年12月9日,热血青年们再也不能平息

D:为了自由,更为了民族

A:青灯,书卷,阅尽沧桑历史

B:苦茗,朱笔,做遍天下文章

C:激昂的青春,如喷发的火山,你们曾震撼土地

D:振臂呐喊的余音,仍似午夜的山风,卷起后人梦中的潮起潮落

A:无可奈何,花落夕阳里

B:似曾相识,飞燕南归来

C:古今轮回,史书只多了那么几页

D:岁月流逝,生命却添了几分沧桑

A:狂妄的笑声是对生命的嘲弄,耳边充斥的却是耻辱的求饶

B:但是,你们站了出来,吹响前进的号角,像是睡醒的雄师发出的惊天怒嚎

C:那些为国奔走的大学生们,那响彻云霄的搏击的声音却胜过国民政府的枪炮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今天似乎仍在耳边萦绕

A:我最最挚爱的兄弟姐妹啊!

B:你们以先锋的姿态,连同悲昂壮丽的呼吸-----叩问灵魂

C:从北平,从天津,从东北,从年轻的心脏

ABCD:迸发出长夜不息的响雷,洞穿了无数炙热的胸膛

A:如果不是那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

B:如果不是那反动政府的妥协退让

C:你们应该还是朝读暮写的书生啊!

D:然而,12月的雪花,洒满了北平;烈士的鲜血,染红了长安街

A: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起来---站起来

B:你可看见地下奔涌的岩浆,亘古昭示着铿锵的誓言:还我河山!

C:在这个太阳升起的国度里,一场关于血与火的虔诚洗礼,升华!升华!

D:以浩气锤炼飒飒长剑,以碧血铸就巍巍丰碑

A:历史不会忘记,长安街,你们曾怎样走过

B:历史不会忘记,风雪中,你们曾大声诉说

C:历史不会忘记,前仆后继,一个个英勇执着

D:历史不会忘记,抗日救亡,是你们唱响的战歌

A:一二九运动的勇士们啊,你们唱响了历史的最强音

B:历史不会忘记你们

C:祖国不会忘记你们

第四篇:见证历史的诗歌

历史的沧桑巨变

历史的回首企盼

今天我们站在了世界之巅

无数中华儿女高声呐喊

我们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伟大的祖国

亲爱的母亲

这个萦绕心头的称呼

伴随着您六十寿辰

又增添了许多亲切

六十岁的你

依然年轻美丽

和你在一起

我们会感到生命的延续

在你广阔的生命空间幸福跃动

高亢的欢呼

缤纷的礼花

迎风招展的红旗

诉说着

改革开放的美好明天

第五篇:运用诗歌优化历史教学

运用诗歌优化历史教学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运用诗歌优化历史教学的重要前提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诗人通过具体、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在其作品中多方面地展示了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首描绘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风尚及历史发展趋势的无比珍贵的“史诗”,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补充和注解材料。

诗歌所表现的社会生活是广阔的,因而通过诗歌所反映和包含的历史也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历史发展的某种趋势及规律。

《诗经·小雅·北山》中“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诗句,就准确地反映了奴隶制高度发展的西周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度——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周朝的一切土地名义上都属周王所有,周王将其分赐给诸侯臣下,让他们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和买卖。同时周王还占有作为生产力主要构成因素的劳动者——奴隶本身,并把他们大量地赏赐给诸侯臣属。

杜甫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忆昔》)。则形象地反映了唐朝前夕,由于统治阶级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致使唐开元年间(712—741年),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地主阶级财富迅速积累,唐王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2、揭露了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和对人民的掠夺,以及社会的腐败、黑暗,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悲残生活。

这类题材的诗歌,从《诗经·魏风·伐檀》中“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始,有曹操的《蒿里行》,王粲的《七哀》、隋末的《挽舟者歌》、杜甫的《三吏》、《三别》,宋梅尧臣的《陶者》、王安石的《河北民》,直到明薛论道的《不平》,钦权阳的《税官谣》、清魏源的《江南吟 》以及流传在民间的一些歌谣等等,举不胜举,比比皆是。这些诗歌通过生动的语言、典型具体的艺术形象,揭露了剥削阶级对奴隶和农民政治经济上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以及他们的反动性和腐朽性;表现了人民群众“卖牛纳税拆屋炊”(苏轼《吴中田妇叹和贾收韵》),“十有八九死,当路横其尸”(苏舜臣《城南感怀呈永权》)的悲残生活。

3、表现了被统治阶级不堪压迫和奴役,奋起反抗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事迹。

在长达数千年的阶级社会中,处于统治地位的奴隶主和地主阶级,千方百计地在经济上对奴隶和农民进行 敲骨吸髓的剥削和政治上残暴的压迫。而“中国人民是不能忍受黑暗势力的统治的,他们每次都用革命的手段达到推翻和改造这种统治的目的。在汉族的数千年历史上,有过大小几百次农民起义,反抗地主和贵族的黑暗 统治”。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暴精神和壮举,在中国历代诗歌中都有充分的反映。

这类题材的诗歌,又可分为两类。

其一,表现了积蕴于人民群众心中的对统治阶级的仇恨、愤怒和诅咒,以及对新生活的向往。

在《诗经·魏风·硕鼠》中,诗人把奴隶主比作贪得无厌的大老鼠,表达了奴隶对剥削者不劳而食的憎恨,和对“逝将去女、适彼乐土”的新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东汉末年,流传于民间的“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的歌谣,采用拆字谜语 1的形式,隐含了“董卓死”的寓意,表达了人民对专权祸国、制造战乱的奸臣贼子的仇恨。其二,反映了被压迫者揭竿起义,用革命的手段反抗统治阶级、推翻和改造反动统治的事迹,歌颂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闾左称雄日,渔阳适戍人。王侯宁有种?竿木足亡秦。大义呼豪杰,先声仗鬼神。驱除功第一,汉将谁可论。”(屈大均《读陈胜传》)这首诗不但概括了秦末农民起义中,陈胜被征戍边,鱼腹丹书,夜半狐叫等 主要史实,并盛赞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英雄气概,和“驱功第一”的历史功绩。这类题材的诗歌还有表现隋末首义的《隋大业长白山谣》、唐黄巢的《菊花诗》、元末的《松江谣》、明末的《税官谣》、洪秀全的《述志诗》等等。

4、表现了中国历史上,各族人民反抗外族统治者的压迫和侵略的英雄事迹;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国殖民侵略前赴后继,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 罗势萧然。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这首义和团揭帖,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在帝国主义掀起瓜 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中国人民自发组织起来,“除教灭洋”保卫国家的爱国壮举;真实地表现了中国人民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藐视敌人,敢于同其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气势磅礴、慷慨激昂。这类题材的诗歌还有表现中国军民剿除倭寇的《舟师》、《登盘山绝顶》,表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复台诗 》,表现抗英斗争的《三元里》等等。

在我国的诗歌宝库中,还有一些诗歌表现和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有的诗歌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 勇敢和不畏劳苦,如表现大禹治水的“娶妇山中不肯留,会朝山下万诸侯。古人辛苦今谁信,只见清淮人海流 ”。(苏辙《涂山》);有表现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密切关系的,如反映昭君和亲,促进民族团结的“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张仲素《王昭君》);有表现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大智大勇的,如反映西门豹破除迷信的“自从明宰投巫后,直至如今鬼不神”。(汪遵《西河》等等。

二、运用诗歌优化历史教学的主要表现

1、有利于课程的导入。每节课的导入,虽然在每节课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导入,可以把学生的情趣很快的调动起来,可以为一节课定下一个良好的基调,也可以把前后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而学生们比较熟悉的诗词正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通过诗词来导入一节课,一是引入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讲红军长征,教师即可通过毛泽东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涯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导入课程,使学生对长征有着更直观的印象。二是通过对熟悉的诗词中的一些问题设问,引入要学习的内容,以引起学生探究历史事件真相的兴趣。比如讲唐朝盛世一课,可以引用杜甫的诗《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开元是唐朝哪个皇帝的年号?为什么唐朝会出现杜甫描绘的这种丰硕的景象?”这样学生会带着问题去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2、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入些诗歌,作为教材的有益补充,能够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巩固所学的知识。

历史教材所反映的某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是通过对记录历史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判断等抽象思维的形式,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诗歌所反映的同一历史则是通过对丰 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具体、形象的描绘,构成具体、生动的生活图景,“在真实的图画里面显示社会中某一阶级底状况”。它可以使人产生如临

其境的感觉,因而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其学习兴趣。

如对东汉末年,各军事集团连年混战,百姓生灵涂炭,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这段历史,曹操的“铠甲生饥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诗句,既形象又具体,使学生仿佛亲身感受到了那长年征战、遍地狼烟,百姓流离失所、客死异乡,田园荒芜、了无人烟的悲残场景。若将教材的讲述和这首诗歌结合起来,使枯躁的史实和形象的历史画面结合在一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历史的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把握统一是人心所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主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 解。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历史,一直以来就被认为是老古董,青年学生对它不太感兴趣。加上初中阶段又学过历史,因而高中阶段学习历史,学生认为是“炒现饭”,更没有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学好历史,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前提。一首诗词、一幅对联,往往可以吊足学生的胃口。同时运用诗词对联,学生会有“阳春白雪”的感觉,自信心也会提高。讲解北宋灭亡这一知识时,板书岳飞的《满江红》词:“怒发冲冠,„„。靖康耻,犹未雪;„„。”分析这首词的大意后,抓住“靖康耻”来讲解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4、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

当今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创新教育。江泽民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创新,就得培养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也叫创造性思维,是指对同一问题进行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思考。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诗词对联能促进学生的这一思维。例如赤壁之战讲完后,板书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沈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再板书辛弃疾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让学生思考杜牧和辛弃疾的观点,然后形成自己的观点。

5、有利于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历史教学中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是必不可少的。这既是教材的重点,又是教材的难点,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教师在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时,由于资料的缺陷,有时难以让学生信服。而适当运用诗词对联,往往可以受到较好的效果。例如评价隋朝大运河,可以引用4首诗词:①胡曾的《卞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②宋元鼎的《炀帝冢》:“帝业兴旺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③李敬方的《卞河直进船》:“卞河通淮利则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④皮日休的《卞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学生对此议论纷纷,大大活跃了思想。

6、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俗话说:诗以言志。诗词对联常常是作者高尚品德的写照。学习历史人物,辅以诗词对联,学生会自然而然萌发出向历史人物学习的念头,从而达到潜移默化、陶冶情操的效果。例如,“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毛泽东等。

7、在教学的总结上,能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引人入胜的开头,对于激发学生,引起兴趣,提高求知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设计好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对于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更是余味无穷。例如在中国近代史中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一节,最后引用谭嗣同的《有感一首》:“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既是对本节内容的高度总结,也为下一节谭嗣同等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的戊戌变法作了很好的铺

垫。在《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节末尾,则可以引用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表现出人民解放军在党的领导下以摧枯拉朽的力量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豪迈气派,也表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

四、运用诗歌优化历史教学的注意事项

需要说明的是诗歌中虽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但其反映和表现历史的形式,同历史教材是有明显区别的。它毕竟是通过典型,夸张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在表现历史的完整性,连贯性和真实性上,与历史教材是有差距的。同时有些“史诗”中流露出明显的阶级偏见和不健康的思想情调。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诗歌时,要摆正“史”与“诗”的关系,要对其进行精心的选择,并用阶级分析的观点,进行恰当的处理。

1、把握好诗歌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关系。

历史教材基本上体现了学生应掌握的历史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而“诗史”只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增强学习兴趣的有益补充,处于辅助地位。况且,从《诗经》算起,从古至今,保存下 来的诗歌可算是汗牛充栋、举不胜举,这其中的多数诗歌,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的某 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前,按照“宜长则长,宜短则短,宁精宁短,切忌滥长”的原则。对庞杂的诗歌进行认真的甄别,仔细的筛选,选取那些和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能对教材起到注解、补充、深化的“点睛”之句,揉进课堂教学中,这样才不致于喧宾夺主,使历史教学收到预期的效果。

2、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去正确认识、分析、处理“史诗”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阶级社会中,“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诗歌也表现着一定阶级的意识,明显地带有统治阶级的思想烙印。因此,对引入课堂的诗歌,除要对其丰富的内容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外,还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其进行阶级分析,鉴别其表现 出来的阶级性和思想倾向,在吸收、借鉴其反映和表现历史的同时,摒弃其思想倾向上的消极性、腐朽性和反动性。在唐末黄巢起义军进入长安后,有人在尚书省门上贴了一首诗歌:“自从大驾去奔西,贵落深坑贱出泥。邑号尽封元谅母,郡君变作士和妻。扶犁黑手翻持笏,食肉朱唇却吃齑。唯有一般平不得,南山依旧与天齐。”对这首诗,要在肯定其真实反映了农民取得政权后,贵族老爷被打翻在地,农民扬眉吐气的阶级关系大变动的同时,对其代表没落贵族阶级思想,仇恨和蔑视农民政权的反动思想进行批判和摒弃。在丰富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用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要注意诗歌的文学性史实的关系,区别诗歌反映历史时所表现出的文学色彩,使其再现历史的真实。

由于诗歌是通过具体、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塑造,来反映和表现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的。因此,通过诗歌所透视出来的历史,会不可避免地因为诗歌本身浓厚的文学色彩,而和真实的历史有所差异。这就要 求我们在将诗歌引入课堂时,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将诗歌和反映同一历史的多种史料进行反复的,多方位的比较,认真进行鉴别,“去伪存真”,剔除“史诗”中所表现出的夸张的文学成份,从诗歌中去寻求和再现历史的真实面目。

下载细看历史:文革时期出版的诗歌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细看历史:文革时期出版的诗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勿忘历史,爱我中华 诗歌

    勿忘历史,爱我中华 我难以忘记 清末历史上的屈辱与沧桑 中英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国一次次战败 赔款,割地,求和,丧权辱国 但坚韧的中华儿女不会屈服 为了民......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诗歌

    那段历史已经离我远去,但是不让我们忘记的是那些为做过奉献出生命的先烈们,是他们,才有我们现在和谐安定的生活,我们怎么能不珍惜,我们怎能忘记,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我们伟大的先烈......

    五月劳动见证历史诗歌范文合集

    作者:李治五月,四月体香渐淡细雨如烟,子规燕呢渐入沉静汗滴浸泡麦粒,一粥一饭咀嚼轮回五月,未见园润成熟雏形眸子里贮满憧憬五月,无闲人蚕桑探路,耕织成画被秧苗折叠的背影刻绘着存......

    我出生在一个朴素的乡村诗歌

    我出生在一个朴素的乡村,房顶的乱瓦总使我惆怅。默默熬过了许多的岁月,我累了,我痛了,夜夜呼唤梦中的爹娘。无力摆脱男儿的刚强,我深深叹息着空空的行囊,羞于回到心爱的故乡。我出......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 出卷人(精选五篇)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出卷人;刘江明 2010.11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洪秀全 D.左宗棠 2.法国大文学家雨果说:假定有一......

    我国诗歌发展历史教学设计

    中华传统文化之诗歌艺术之根——诵唱经典语文综合活动 教学设计 丹东市中医药学校:封辉玲 【活动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华诗歌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文学常识,提高诵读水平,......

    历史学科带头人评选材料(全诗歌形式)[本站推荐]

    历史学科带头人评选材料(全诗歌形式)参评资格历史教师胡继军,参评学科带头人。参评资格全具备,证书历历能证明。身心健康勿担忧,献血已经800ML。工作正常来坚持,遵章守纪记在心。......

    爱过那段伤感的历史诗歌

    昨天你流过泪,我也是。今天眼睛红肿有点血丝,我也是。以前你认为你很幸福,我也是。昨天你不在这么认为,我也是。今天你无力的爬起,很累。我也是。明天呢?明天思念昨天?明天想失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