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克思作业 对幸福的感悟
幸福与财富是否成正比
对于“幸福与财富关系”的这个专题,我首先想到的是2012年中秋,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当时“你幸福吗”这句话成为了热搜词条。记者们分赴各地采访,采访不同职业的工作者。其中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我不姓福,我姓王”。2012年的特别调查,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中国人的幸福度有了深入的思考。它的背后蕴藏着一系列的经济,社会,环境,心理等问题。本次实践报告我将用一个函数公式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角度论述幸福与财富的关系。
如果让Y代表幸福感,X带表财富值。如果令Y=aX那么我就此讨论A 的取值。
首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上来将,幸福观是关注人的现实生存境遇,人们的苦难。它所追求的是实现全世界人类的幸福它指出了人们能够幸福生活的思路和方法。在哲学视野里,幸福理念和人性理论及人生价值观密不可分。
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但人类思想家有一个共识的:幸福是主体对自身以及环境满意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现实状态与理想状态不存在差距,或没有意识到二者的差距的一种心理状态。幸福作为人类最高的目的,是最高的善,是人类终极价值的体现。
通常人们认为富有者比贫困者要幸福得多。许多正面词汇如富足、快乐、安康、美好等永远是和幸福感连在一起的。但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们发现,与“绝对财富”相比,“相对财富”的增加才是幸福感增加的真正原因。也即不管收入的具体数字是多少,只要和同类人相比是高的,那么人们就会感到骄傲和幸福,这种源于财富的幸福感大部分来自于“比较快感”。我们通常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在竞争压力如此之大的现代生活中,许多人总是与比他们强的比,于是挫折感、焦虑感由比较而生,幸福感便随之降低。
弗兰克所说,人们实际上所要求的最终并不是幸福生活本身,而是某种构成幸福生活的因素。这就是说,一旦幸福生活的根据出现,幸福就到来,快乐就到来。而财富,仅仅是构成幸福生活的因素之一。就哲学视野而言,幸福理念和人性理论及人生价值观密不可分。
幸福是人类最高的目的,是最高的善,是人类终极价值的体现。财富是实现幸福的重要手段,二者是相互依存的。但是在当今财富日益增长的同时,人们的幸福感却没有同步增加,甚至出现了相悖的现象。幸福感通常与财富值密切相连,财富值对幸福感有着重大的意义但实际上由于诸多因素的改变。结论不一定是绝对的。
当住房和食物这些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额外的财富很少能增加你的幸福感。而关于幸福感的许多调查也揭示:在美国和其他大多数富裕社会里,财富的增加,甚至还伴随着幸福感的下降。在过去30年里,随着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超过一倍,形容自己“非常幸福”的美国人口比例下降了约5%,或者说减少了大概1400万人。此外,人群中患临床抑郁症的人比以前更多。
一个在日本人中间所做的测试反映了这种现象的现实性以及幸福感的主观性:
1960年代的日本曾经是一个穷国,但从此后的20多年间,其个人平均所得上升了许多 倍,然而,1987年的日本人平均幸福水平并未比1960年更高,尽管他们拥有了比以前更 多的洗衣机、汽车、照相机和其它物质,但他们的幸福感等级并没有取得意义重大的提 高。同样的状况在其他富裕国家也普遍存在。还有一个较为惊悚的例子 大量的统计也表明,在美国大学生中,自杀已经成为第二大死因,位居交通事故之后。同时,自杀未遂的数目增长了15倍。在被问及此类自杀未遂 者的动机究竟是什么时,有85%的学生表示在其生活中再也看不到任何意义,而其中有 93%的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是健康的,他们经济状况良好,与其家庭的关系也极为和 睦,他们在社交生活中精力充沛,对其学业的进步也感到满意。
所以依据我个人的观点,在其他条件,如身体状况,环境压力,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且这个人在生活经济水平不高幸福与财富成正比,但根据每个人的社会地位,所受教育程度,个人价值观,需要层次等方面的差异性。比例系数的大小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例如对于一个饥寒交迫的乞丐,100元钱,和一份热腾腾的饭菜来讲,后者带给他的幸福度更大。而对于一位企业家来将,做慈善事业可能会给他带来更大的幸福感。最典型的例子我认为就是陈光标,作为一名企业家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的金钱帮助他人,为他带来无比的满足感与幸福感。
根据上述案例分析,推理总结,实际情况验证。得出当一个生活不是很富足,其他条件不变单纯的财富增加时,幸福感也会随之增加。如果一个人满足了住房,食物的基本需求,那么财富的增加与其幸福感的增加没有关系或者说有极少数关系该公式不一定成立。当今社会我们如果想获得更多的幸福感那么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学会创作,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乐趣;在经历某事、学会爱他人,在爱的过程中同样体会到被爱的幸福感;再次,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为自己增添正能量。
第二篇:马克思作业
马克思主义中的建设美好家园
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中国,是我在心中许下的承诺。但是创造幸福中国是要有几个根本的条件:一是要做好自己,学雷锋,做好事。二是我们身边的生活环境需要优化。三是不仅让自己变得好,更要让身边的人也变得好。建设美好家园,离不开我们的行动。我们要乐于助人。见到有困难的人,我们不应该主动帮助吗?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像那些不退缩,直往向前的英雄一样奋进。我想只有我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才能更好的建设家园。同时我们也要有不屈向上的精神,这样美好的家园就会指日可待了。
建设美好家园,要看身边的环境。以前村庄里有一些人家总是把垃圾丢在河里,清澈的河水失去了鱼儿的作伴,它生病了。浑浊了,同时发出刺鼻的味道。那时我们不论怎么劝,他们 丢在河里,还能丢在哪里?现在好了。新农村建设了,低矮的瓦房变成了宽敞、明亮的小楼。一排排,一户户整齐的住着。楼前有自家的小园子,愿意种上菜就种菜,愿意种上花就种花。那葱绿的开满鲜花的园子让人看着都自乐。那污浊的小河似乎也在恢复中,因为现在人们知道垃圾还有它自己的家——垃圾池!这样美丽的家园让人看着越来越舒心
徐州原本是个北方缺水城市。人们记忆中只有云龙湖是夏天能游泳的去处。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两个率先”全局的重要位置,超前谋划推进老工业基地绿色振兴,强力实施“显
山露水”、“进军荒山”“蓝天碧水”、“精品园林”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把原来废弃荒芜的煤矿塌陷地,打造成一望无际的潘安湖、碧波荡漾的九里湖,把原来只能称之为小水潭的无名湖打造成移步换景的大龙湖、典雅精致的金龙湖。2008年以来,全市累计整治采煤塌陷地9万多亩,功能区三类以上水体占比达76%,生态指标成为徐州全面小康建设最过硬的指标。
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为抓手,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以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一个大台阶,确保2015年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在此基础上接续奋斗,建成国家生态市,努力把徐州建设成经济发达与生态宜居协调融合、都市风貌与田园风光相映生辉、楚韵汉风与南秀北雄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路更畅、城更靓”五大行动计划,要求更大力度建设美丽徐州,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徐州的新名片。
呼吸新鲜空气、享受优美环境、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社会的不懈追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党的十八大对我国未来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生态文明成为定位中国发展的重要维度之一,意味着我们的现代化发展理念
更加全面、更加科学,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形势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具有汉文化的徐州,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坚持不懈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湖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的长远大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保持了高速发展,但也付出了较大代价。资源稀缺、水土流失、食品不安全、环境污染,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降低人们的幸福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解决损害人民身体健康、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是顺民心合民意之举。湖北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就是要将改善和优化城乡人居环境作为提升生态文明的重要路径,让人民群众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牺牲生态换发展,无异于竭泽而渔,后续发展将难以为继。生态立省,在于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水是湖北最具特色的自然资源,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恢复生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构建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绿色生态屏障;优化国土开发格局,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为未来发展留下更多生态资产、绿色财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制度建设作保证。应坚决摒弃以GDP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代之以
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评标准,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办法、奖惩制度。全面清理和修订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律和制度上的保证。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应成为全社会遵循的行为准则。要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生态就是资本,保护就是发展,绿色就是财富的理念。在全社会倡导理性消费,引导绿色消费,让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选择,切实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生活的每个环节。
打造美好家园,建设美丽徐州,关键要落实在具体行动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既是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也是全市人民的期盼。美好家园建设离不开你我他的自觉担负与实际行动,我们都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做美丽徐州建设的推动者和行动者,让生态文明意识根植社会、深入人心,让我们生活的城市水更清、天更蓝、花更艳。
第三篇:马克思作业
论文题目:《 》观后感
5.0
一、论文题目:《》观后感
二、论文撰写要求:
1、综合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阐述你观看纪录片《 》后的收获、感受。要求文章言之成理,观点正确,逻辑清晰,体现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哲学智慧。•
2、用A4的打印纸,正反两面写,必须手写,打印者没有成绩。纸的上下边距各留3厘米,左右
留2厘米,便于统一装订存档。
3、字数在1200以上。
4、系、专业、姓名、学号写在标题的下面。
5、交作业时间在第17周,学习委员按学号收齐后,再交给老师。
6、不遵照上述要求者,此次成绩为零分
课程学习小组自主学习
5.0
第一、每个“课程学习小组”在小组成员充分酝酿、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确定本组成员普遍感兴趣的某个与课程相关的理论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本小组的研究课题并将课题题目报与老师协商确认。
第二、围绕研究课题,小组成员分工收集资料、开展形式多样的充分讨论交流、集中小组成员的智慧,形成一份较为详细的较高质量的课题讨论提纲或者讨论记录(类似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第三、课题研究成果或小组学习心得汇报。老师根据各小组提交的课题讨论提纲、综合给课程学习小组一个分数。
小组自主学习题目
1、对世界各国成立孔子学院的理性思考
12、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冲突的文化根源
2、提高劳动收入是解决内需不足的关键
13、克隆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的哲学思考
3、人类应该和自然界和解
14、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4、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15、中国足球走向世界的关键在不在教练
5、留守儿童社会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16、打破垄断主要靠市场调节还是行政干预
6、青少年犯罪相关分析(现状、原因与对策)
17、现代社会健康与财富孰轻孰重
7、大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才能更好融入社会?
18、如何看待网络红人
8、如何看待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
19、如何看待重庆的打黑与唱红歌
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中实行更严格的差别化住20、安乐死是否符合人道主义原则
房信贷政策?
2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
9、网络淡化还是密切人际关系
22、当今网络与道德
10、恐怖主义是否会改变人类文明进程
23、在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的作用
11、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吗
24、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调查与分析)
期末考试试卷结构
10.0
期末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60%。卷面为100分,题型为客观题60分,材料分析题40分。客观题分别为:20个单选(20分)、10个多选(20分)、辨析题10个20分(只判断对错)。材料分析题四个,每个10分,第一、二、三、四五章各出一个。
第四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的感悟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的感悟
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就是对整个世界的价值观与世界观的看法。光看这个就可以让一般的人感到晕了,在还没有上课之前我认为这个是没有必要的。现在的人为了金钱那还会去考虑什么价值观啊!但我随着上课的一步一步的深入,才知道这是极其必要学习的。学完了哲学会对你的思维和逻辑有很大的改变,体会叫你如何 用冷静的方法去看待处理一件别人认为比较棘手的事。能在这个世界中认识你自己的自身价值和不足的地方,能帮你在职场上正确认识自己的地位从而为你自己开阔
必须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原著进一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确实是一门科学,它是认识一切事物的金钥匙。世界充满着哲学,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这个哲学世界里。但我们许多人并不认识它,是消极地、被动地适应着它,稍有不慎,就会受到违反哲学规律的惩罚。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是哲学问题,“远虑”就是哲学的思考。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离开哲学,哲学是做人之学,是工作之学,也是生活之学。一个有哲学素养的人,与一个不懂哲学的人打交道就很困难,“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可能就是这个道理。由此说来,人人都应该学习哲学。
不言而喻,作为学生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就显得十分重要。哲学对学生来说,它就如同空气和水,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力,是领导干部必备的能力。当今时代,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没有哲学思想作指导,没有科学的工作方法,不但做不出成绩,还会给党的事业、单位的工作造成极大的损失。那么,要有作为就必须认认真真地、老老实实地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自己的思维方式,使自己的思想、工作符合实际,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一个干部的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是决定哲学水平,哲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又决定辩证思维能力。因此,领导干部要在历炼辩证思维能力上下功夫。
读原著坚定信念。我这个认识是否有点浮浅,但通过这几天的学习确实有这样的感觉。根据要求,我仔细阅读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篇哲学经典著作 ,今天读来才感到它的意义和份量,这些经典语言仍在闪光。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人类认识史,鲜明地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指的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何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何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恩格斯说:“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指的是,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恩格斯论证了世界的可知性。马、恩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进行革命的改造,论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及其有机统一,创立辩证唯物主义。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承认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而且承认这种联系和发展有着客观规律的。“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从而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本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和现实五大范畴。
恩格斯指出,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就是要在社会历史的客观联系中发现其运动的一般规律。恩格斯说:“在这里也完全像自然领域里一样,应当通过发现现实的联系来清除这种臆造的人为的联系;这一任务,归根到底,就是要发现那些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起作用的一般运动规律。”恩格斯分析了人们思想动机背后隐藏着的动因后,阐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提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方式是社会的决定力量,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命题,从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及其基本原理。通过这些社会矛盾运动,推理断定社会发展的方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必然的。
学了“费尔巴哈论”后,在老师带领下学了《共产党宣言》,我又精读了一遍,还自学了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节选),在此基础上,听了党校老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当代现实》的报告。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又一次吸引了我。这是马克思在批判地吸取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的科学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通过对商品的分析,发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背后的价值,完成了对价值范畴的科学抽象,这是马克思确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前提。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目的在于为剩余价值提供理论基础。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两大发现之一。这个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与矛盾,阐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特点与规律,进一步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为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庞大、科学、严谨,读了以后你不得不相信他的理论。我觉得我也没理由不去相信,因为我感到,这个理论原则无可代替。从它的论述过程到得出的结论都是科学的、严密的。所以,我坚信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的必然(这是我读原著最明显的感觉)。这种信念的确立是我们党各级组织都十分强调的问题,确实也十分重要。但目前在我们党内确立这个信念的有多少?实事求是地讲,是不容乐观的。我认为,主要是对我们的干部没有进行系统、认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可以说,我们有相当数量的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知之甚少,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不是蛮干、瞎干,就仅凭一点热情而已。可见,为了我们的事业,为了社会主义的成功,对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是多么重要!
第五篇:学习马克思感悟
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感
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感,我并没有完全看过,以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仅限于高中的理论,什么方法论,辩证法,主次矛盾和主次要方面等等,现在我们整天说政治,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但我想没有几个人真正的看过马克思的著作及马克思的相关理论,缘与一次巧合,我看到同学微信上写的一名话“今夜注定是个不眠夜,因为我爱上了马克思。”出于好奇,我就和他聊起,讲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的伟大,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认知,谈起了法律的经济学分析,从另一个角度去看犯罪,让人耳目一新,燃起了内心的冲动去看看马克思主义。
我在网易公开课上看了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欧阳康讲的哲学导论,观看了人民大学教授王向明老师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看流变,让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重新的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对我来说的第一印象就是唯物主义的代言词。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对人生的认识就是俗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很好诠释世界观的哲学。它以一种严谨科学的态度解释了对整个世界(即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根本看法。
通过阅读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问题是让人们发自内心的思考这一"人究竟怎么活”的问题的。人怎么活,不单单是怎么去生存,而更为多的是作为人所必须思考生活的意义和精神上得问题。人
不能为活着而活着,要更多的思考生命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态度诠释了人类的世界观,揭开我们这个世界的本质,和我们人生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它首先为我们解答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人类的意识精神是物质的高级形式,从而为我们理清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以此我们就可以知道做任何事情只凭空想是改变不了现实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教育我们要以发展的眼观看问题,不能过于迂腐要与时俱进从而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此以运动得出矛盾从而严谨的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接着以此观点来对待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历史的发展规律相结合起来创造了历史唯物主义,就此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构架。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出我们中国共产党90来年的历史那就是——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马克思中国化的90年。
毛泽东1941年有一段话非常耐人寻味,是这样写的: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它写于1941年的5月。毛泽东这段话,非常深刻的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本质,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这个我们还可以用另外一句话来表达,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当时中国问题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因为正是把握和运用了实事求是这一思想,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他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坚持实事求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上,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并不断的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生
人从生下来似乎就没有过真正的自由,由于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我们要做得事情,我们要走的道路,有多少是自己的选择,每时每刻,我们都那么的被动,然而怎样从被动中获得主动,从必然中获得自由。对于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过好当下的生活。
也许有时候感觉到迷茫,我非常喜欢知名心理学家岳晓东的一句话:痛并快乐着,烦但不闲着。人总要有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做好目前该做的,此时你便是充实的。善于把社会实践需要转化为个人的兴趣,你的奋斗就是快乐的充满斗志的。化内因为动力。例如,假如你不喜欢你现在学的职业,但是又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那么在现在积累,先学好本职,以后才有选择的资本。人应活得有计划,有目标,就算目标尚未明确,但是至少目前的计划不会让你迷茫和空虚。慢慢认清自己,认清自己需要的生活状态,认清追求。最终,体会到生活的美,充实之美,奋斗之美,心灵之美,与人相处之美,梦想之美,爱人之美,那生活便充满了美感。
成长阶段的人和生活的关系分为三段,开始是懵懂的心灵观望懵懂的世界,然后是复杂的心理理解思考着复杂的社会,最后是简单的态度面对更加复杂的世界。复杂的思索比不上简单的心态,因为思索中尽是疑惑,简单中充满了智慧。崇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巨人的肩膀上,让生活充满从容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