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治学精神

时间:2019-05-13 12:5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孔子的治学精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孔子的治学精神》。

第一篇:孔子的治学精神

孔子的治学精神

提起古圣先贤,在人们心目中形象最鲜明的就是孔子。孔子的门下有三千弟子丶七十二位贤人。直到今天,世界各地没有不知道中国有一位伟人孔子的。西方各国很多地方树立孔子的圣像,可见人们如何仰慕这位伟人的高风。我们身为中国人,每日生活在中国的文化薰陶中,他老人家就是贡献中华文化的一位巨人,影响我国千秋万世,我们怎可以不知道他呢!孔子的事迹或回答弟子和时人的话语,在论语中可以看到,那麽,论语这部书实在是人人必读的好书!本文就来谈谈至圣先师──孔子的治学精神。

论语为政篇第四章记载孔子述说自己修学的过程,他说:「我十五岁的时候,开始笃志求学,三十岁才能自立,四十岁不为外物所惑,五十岁知天命的道理,六十岁声入心通丶洞悉常道,七十岁随心所欲而不违背规矩。」我们知道,孔子是生而知之的,其思想影响我国两千年的文化主流,竟然还需要求学吗?是的,不但要修学,而且比任何人要早立大志呢!他十五岁就在求平天下之学,他用功时,好像赶不上似的,恐怕学不到真理,担心比不上哲人,怕言行举止有差错。他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由此可见他对精神生活的讲求,连身子也不在乎了。当然不见得当下就死了,这话是说,只要能得到道的真义,即使当下死了,也没什麽遗憾了。他以这种精神来勤学,所以能三十而立,不管是学术方面,还是品行方面,都足以为社会之典范。

宇宙之大,生命之奥秘,实在不是一生就可以明白的啊!但是圣人掌握了普遍的规律,不断修学,四十岁就能悟解天地一贯的道理,不再疑惑。继续做自明诚的功夫,时时观照自己的心理言行。五十岁时,境界已到知天命了。这时穷究天道人事之理,通达古今的变与不变。到了六十岁就能耳顺,一切正邪,声入心通,自然明明白白,绝不会为人事所蒙蔽,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不会有差错,事事合乎中道,不违背天理。

孔子是人类的导师,告诉天下人成圣贤的道理,又提醒世人要成圣贤必须立志修学。先由凡夫修养人格丶增进智慧,渐渐迈向贤圣的境地,也就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但在思想上除去疑惑丶私欲,一立志就能言行合一,所以在论语中常勉人做君子,而且勉励我们效法天地的自强不息,只有勤才能补拙,只有一步步向前才能达成志向,所以这一章列出孔子多少岁在进德修业到什麽地步,这不是说: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个境界,也不是每隔十年或固定的年数才能达到这个程度。凡是有志於修学的君子,绝不可以急於成就而去躐等,孔子告诉我们进德修业是先凡後圣的,用力日久,自然而然有进展,急不得丶勉强不得,就像水到渠成那样。

或许有人会说:那是孔圣人的境界,我能学到吗?孔子有位学生冉求说过: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所教的道,只是力不足呀!孔子说:力不足的人也要尽力求进,半途力尽而止,你现在没有向前更进的心,实在是自己划地自限,自己限制自己的前程呀!所以说:如果我们以为自己力不足,没法像圣人那样,我们更需要努力,补足自己的缺点,勤劳用功的人总会学得更多,千万不要自己挡住自己。

论语公冶长篇第二十七章提过,在十户人家的小邑中,必定有忠厚信实像我的人,只是不如我这样的好学罢了。我们知道,保持忠信这种先天资质,已经难得了,能加上後天的修学更是可贵。孔子强调自己好学笃行,才能发挥天生的本质,人人如果循着所知的道而去行道,就奠定明道的基础,所以,我们更要加强後天的修学,才能更接近道,才不浪费人人本有的资质。

楚国的叶公曾经问子路,孔子的为人如何呢?子路默然没回答,孔子知道这件事,就对子路说:「你何不回答说:他这个人啊!好学不倦,发愤时忘了吃饭,快乐时忘了忧愁,不知道老之将至。」在另一章,孔子说:「我不是生而知之的人,只是仰慕先圣的嘉言善行,及圣贤书所记的义理而已。如果有所得,实在是黾勉考究而来的呀!」由这儿看来,孔夫子一再的劝勉世人勤学,如果好古敏求,一定可以进步的,纵使愚鲁,也会聪明起来,虽然拙笨,也有成功的一天,怎可自我菲薄而自暴自弃呢!孔夫子乐於圣王之学,所以乐而不倦,俗世的忧愁可以消除,连吃饭也忘了,如果我们也认真求学,得到真理的滋味,那该多好呀!

世人以为孔圣人的明智是天纵之资,生来就觉知的,然而,孔子自己就不认为自己是这样,一方面可能由於谦虚,一方面为了勉励懒於学习的人,绝口说自己不是生而知之的人,而让我们知道,纵使像孔子那样的伟人,也是靠努力成功的。述而篇另一章记载孔夫子不愿时人称他为仁丶圣,他说:「圣人丶仁人丶是与天同德之人,那麽,我怎麽敢当这种称号呢?我只是笃行仁人丶圣人之道,愈做愈不厌烦,同时以仁圣之道来教人而不懈怠,可以说,我只做到这样而已。夫子治学最实在了,他学了圣贤之教,就为之不厌,学成了还想到天下人,所以他又能教人不倦,不管是自修还是化人,都把握「不倦」两字,这和前头的好学有

关,他所以能够不厌不倦,实在是得到求学之乐呀!

孔子心存冲虚,所以能容万物,求学勤勉,所以能得大道;学问本来就是没有止境的,所以我们常感叹学不完哪!孔子不是感叹而罢了,常常存着赶不上的心理,孜孜不倦,所以亲身体验,学了马上做到,就不会失去。孔老夫子勉励学生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就是这个意思。

圣人孔子乐於道,喜好求学,所以没了忧愁,他的确得到人间的真乐,真正忘记俗世的忧愁,但是孔老夫子也有忧心如焚的事,他老人家不是担心一般人所担忧的事,他说:「德行不修明,学业不讲习;听到好的事情不能取来改进自己;发觉自己不好的事不能革除;这些都是我的忧患!」原来孔老夫子只担心进德修业,一般人的忧愁怎能干扰他呢!他是这麽样的态度来修学,所以苦尽甘来,而终究得到学问的真乐了。

孔子的治学态度十分严谨,他删诗书丶订礼乐丶赞周易丶修春秋,所以他说:「循述古人的遗法而不自己创作;信服古人,并且喜好古人之学:在这些事情上,我敢私自和我那商朝大夫老彭相比。」孔子有德无位,不像周公制礼作乐称为创作,所以不轻易说自己创作,这和一般并凑人家作品而说自己创作的人截然相反。他的学术思想所以能集我国文化的大成,是他积极的吸取了人文的通义,历史的经验,一直黾勉求学丶信而好古,所以使先圣之学更发扬光大,奠定了儒家的基础,使儒家思想一直为中华文化的主流。

孔子治学丶做人都有一个主旨,就是「忠丶恕」这是始终不变的。他平日做学问十分讲究方法,不管见闻有多麽多,所学的有多麽深,都是以一个道理为纲领,以精熟的一个理,去学别的道理,所有道理都可以统摄起来了,所以他告诉子贡不要以为他是多闻多见一一都记在心里了,而是以一个理为根本,去贯通宇宙万事万物的理,他老人家一生勤勉治学,掌握了根本的求学方法,融会贯通,所以博学多闻,教化了不知多少人。

孔老夫子存着悲悯化人的心志,以最踏实的态度,孜孜蛚蛚的研究学问,绝没有自满的时候,直到老年还说:「让我多活几年,或五或十,以从事学问,那麽,我就不会有什麽大过失了。」真是活到老,学到老。他老人家治学的精神启示我们:求学没有侥幸的,绝不能躐等而得,有什麽因缘,必有什麽结果,所以不必担心圣贤之道太遥远,只要忠信加上好学,使德行修明了,学业自然增上。读书不是片断记忆,定要讲求方法,把握根本,以求一贯之道理。这些宝贵的启示,只要做一端我们的德业就开始前进了。我们效法圣人,不管能否成圣贤,至少也做个守住人格的君子,不管能否成为圣人,至少也做个始终努力的读书人;不论那一行业,如果做人做事都本着孔子的精神,必然可以成为社会的中坚丶国家的栋梁;我们时时记得先师孔子,那麽他的光辉就会永远照耀前途,让我们遵循孔圣人的指引,马上努力吧!

第二篇:费孝通的强国富民治学精神[范文]

费孝通的强国富民治学精神

作者:王道勇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3104

费孝通先生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有关费孝通的治学精神和治学方法,费孝通本人有《师承读书治学》一书专作介绍,费孝通的弟子也先后发表过不少个人的感想和解读。只是这两年讲的人少了。以史为镜,可正衣冠。在当今这个阅读日益表面化、著述日益短平快的时代,再次旧话重提,借此引起我们这些后来的读书人和治学者进行一些反思。

以费孝通为代表的那一代学者身上都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烙印,即读书治学绝非仅仅陶冶情操、自娱自乐,而是为国为民。结合费孝通和他身边亲人、学生的回忆和记录,可以看到,费孝通用一生完美地诠释了“强国富民”这一治学精神。与鲁迅先生一样,费孝通原来上的是医学预科,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旧中国长期积贫积弱、备受欺凌的严酷现实使他意识到:“学好医学只能治一人之病,学好社会学才能治万人之病,治社会之病。”为此,费孝通改学社会学,希望借此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之梦。也正是基于强国这个理想,费孝通和其他同时代的中国精英一样,心怀报国为民大志去“向西方寻求真理”。解放前的1948年,因触怒国民政府正在英国避难的费孝通接到伦敦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任教邀请,但他不为所动毅然回国。在1952年社会学学科被取消和1957年被打成“五大右派”之一以后,费孝通当泥瓦匠、做过炊事员,但他从来没有对新中国、对学术丧失信心,仍然坚持研究民族问题和学术译介,如参与了民族识别工作,统稿完成了《世界史纲》这部巨著的编译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年逾七旬的他更是争分夺秒全力忘我工作。正是由于心怀报国之志,费孝通的言行与论著并不仅仅是为学术而学术,他身上强烈地体现了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的经世致用精神。

与强国相并存,富民也是费孝通读书和治学的直接目标。在1990年费孝通的80岁生日宴会上,有人问他一生中干的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他的回答就是志在富民。他以诗明志:“志在富民,皓首不移。”解放以前,他关心旧社会乡村工业发展问题,写作《江村经济》和《乡土中国》等名著,是志在富民,让农民过上好日子;解放后,他关心民生,做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的调查研究,提出苏南模式和其他区域发展模式,也是志在富民;晚年他希望达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界,让富民的精神内涵更加丰富,更是在精神层面实现富民目标的集中体现。

为了实现强国富民这一治学精神,经过他自己、学生和其他后辈学者共同的总结,费孝通形成了一整套的读书治学方法,这就是至今仍然为读书人所津津乐道的治学“四勤”法。

一是脚勤。脚勤这个词就是他从英文jogging创译而来,他于1982年写《脚勤》一文。他说:“无论搞自然科学的,还是搞社会科学的,都要深入实际,这样,才能使理论真正对社会有用!”事实上,他终身践行这一理念。解放前的1935年夏,刚从清华研究院毕业即将留英学习的费孝通,就与新婚爱人王同惠结伴赴广西大瑶山进行实地考察。当时国内的人类学田野调查还非常罕见,后来的人类学大师马林诺夫斯基和玛格丽特 米德等人当时也刚刚在南太平洋群岛等

地进行各自的田野工作。但不幸的是,费孝通在山中误踏陷阱,新婚刚100多天的夫人王同惠女士在求援的路上遇难。而改革开放以来,据不完全统计,费孝通20多年间每年有1/3时间均在途中,在当时交通条件还不发达的背景下,费孝通三访温州、三访民权、四访贵州、五上瑶山、六访河南、七访山东、八访甘肃,27次回访江村。2001年,已经91岁的费孝通身患哮喘病,身体明显发胖行动不便,但他的足迹依然遍及上海、常州、深圳、沈阳、成都、兰州等十几个省市,历时180多天,让后来的人们为他的治学精神击节赞叹的同时,也都自叹弗如。二是脑勤。行为因,论为果。费孝通一生脚勤所得回报极为丰厚,脚上的功夫都集中在脑中得到了汇集和升华。按费孝通自己的总结,他一生走过的路可以表达为:“江村经济―小城镇―中小城市―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同时,他一生的思想路径也可以表达为:“江村经济―行行重行行―文化自觉―天下大同。”行动与思想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的重合性。他后来提出的乡村工业发展、差序格局、小城镇理论、文化自觉思想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提法,是在汽车上、在马路边、在农户家中酝酿和逐步成形的,都是来自于实践而高于实践的思想结晶。他后来总结提炼的苏南模式,以及“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提法,更是在理论界、政府和普通民众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三是手勤。费孝通在《简述我一生的写作》一文里说:“我这一生一直在写文章。”此言非虚,费孝通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留下的洋洋洒洒550万字的15卷文集,却蔚为壮观,影响了无数人的生活和学问。他的名著《江村经济》资料即收集于在家乡养伤期间,解放前他写就出版了100多万字的论著。可谓是,文思泉涌,滔滔大观,不可遏也。而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间,费孝通“狂来笔力如牛弩”,写成了300多万字的文章。按费孝通的说法,他是“走一趟,写一篇”,每年冬季是他集中写作的时间,脚勤的他开始稍放慢脚步,把脑勤的成果通过双手呈现出来,他总结脚勤的心得,提出新的理论思考和政策建议。除了学术著作,费孝通业余还写作和出版了大量散文、随笔和诗歌。著名记者和作家曹聚仁谈到费孝通文章时,曾盛赞其“深入浅出,意远言简,匠心别见,趣味盎然”。

四是嘴勤。费孝通认为,“文为心声,读其文,闻其声而识其人矣”。在手勤的基础上,费孝通还勤于也勇于直接向国家、学术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直接表达,希望借此直接实现强国富民的治学目标。1957年,费孝通写就了著名的《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较早地对当时知识分子的生存处境提出了抗议,并因此恶运缠身23年,直至1980年,但他对此毫无怨言。改革开放以来,他成为一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担任过全国政协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更是借此平台为国为民大声疾呼,向国家建言献策。他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上出过大力,他全力促成了小城镇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并在20世纪90年代在全国推行,他建议农民工可以“离土不离乡”,他强调国家要重视边区开发,他全力支持浦东开发,等等。譬如,在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主张把“三大差别”和农民一起“消灭”在小城镇里,提出了苏南模式,直接影响了珠江模式、温州模式等地区发展模式的兴起;在1990年他又提出了关于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的建议,后来又更具体地提出了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长江为脊梁,以南丝绸之路和西出阳关的欧亚大陆桥为尾闾的宏观设想,与现在我们所说的长三角城市带、新丝绸之路等发展战略的出台都有直接的关联。值得一提的是,费孝通特别强调,小城镇建设,一定要加强引导、合理布局,否则可能无法解决人口过少、资源浪

费、环境污染等病症。

费孝通一生的治学之路,可以用艾蕾斯在其《我的一生》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凡是我双脚踏过的地方盛开着芬芳的玫瑰。”2005年费孝通先生逝世后,曾有学术史研究者说:“费孝通的逝世,标志着20世纪完整受过中国传统教育,又完整受过英美教育的知识分子的时代结束了。”甚至有人哀叹说,过去那个时代的学者是“学贯中西”的,而后来的治学者国学功底不行,西学也没吃透,是“不吃东西”的半吊子文人。其实不用如此悲观。事实上,费孝通也曾多次在文中哀叹自己的国学功底远逊于老师潘光旦、吴文藻等人。时代的发展进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些东西的流逝虽然可叹可惜,但只要我们能够继承那些在前代治学者血液中流淌着的文化基因,继承并宏扬费孝通“强国富民”的治学精神,那么我们就可以自豪地声称:学术不死,中国读书人的本性依然在传承。

第三篇:孔子伦理道德精神

国际商学院金融1班41316268欧梦芝

孔子伦理道德精神

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孔子,诞生于中国最伟大的朝代周朝。孔子对中国及世界意义重大,他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和谐的世界。

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精彩的开幕式淋漓尽致地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五千年文明: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悠扬的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论语》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88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幻出了三种字体的“和”,代表了“和而不同”“和为贵”的中华人文理念。从此,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此在五大洲进一步传播,孔子热,儒学热更加薪尽火传。

足以表明,即便孔子离开我们已经2500多年,但他始终不为人们所忘记,因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在封建时代他的学说被誉为治国之本,他被封为至圣先师。孔子的政治抱负是重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制秩序,为此,他十分重视对弟子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以道德教育作为救世人才的素质保证。《论语》记载了孔子大量的伦理道德言论,堪称一部伦理道德教科书,而“仁”是《论语》中最重要的伦理

道德概念。也就是说孔子思想道德的核心就是“仁”。

孔子鼓励人们追求“仁”的精神境界,向往理想道德人格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这种思想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传统走向现代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有些人视道德精神为草芥,私心膨胀,物欲横流,在“一切向钱看”的歪风邪气中成为利欲熏心,丧失人格,国格的势利小人。于是,仁爱的呼声四处响起,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渴望越来越强烈。

故培养孔子的“仁”的伦理道德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显得多么重要。但培养之前须得了解孔子的“仁”。

孔子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仁”有不同的解释,综合所有文献来看,“仁”是一种立己立人,达己达人,修己安人的道德品格,是一种从人们内心萌生的自觉遵守礼制秩序的伦理品质,包含内圣和外王俩个层次。要想达到“仁”的境界,必须培养孝,悌,忠,恕,恭,宽,敏,信,惠,勇等伦理品质。

所以欲达到任的目标,就必须以社会道德规范严格约束自己。子禽问孔子说,老师每到一个国家必能听到有关的政事,他是怎么得来的。子贡说,他老人家是靠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的德性来取得的。孔子自己也把能行,恭,宽,信,敏,惠五种美德于天下作为仁人的标准。

“仁”的核心是“仁者,爱人”,就是去爱别人,帮助别

人,体恤别人;“仁”还有“忠恕”的意思,“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就是说,人们想要自己站地住,必须使别人也站得住;自己要显达,也必须让别人显达。也就是说,在自己站起来时,要考虑到别人的利益,尽量使别人站起来,这里应该包括在生活上,财力上接济帮助别人,也在道德上,修养上影响帮助别人,即推己及人,积极为人的意思。这样做了,就是向为仁的路上走了。这是一种以他认为重的人生观;是一种有利于别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积极进取,无私无畏,与人和善的献身精神;是一种为仁处世中的行为准则。

孔子不仅提出了“仁”,还将如何为仁的方法告诉了我们,这个方法就是要克制自己头脑中不正的思想意念,依靠自己内心的自觉,重视自己内心的修养,来达到仁的境界。

儒家“仁”文化是升华人性的学问,它用“仁爱”的思想教育人,以改造人性的邪念,唤醒人的良知与责任感,导人向善。这便是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的目的。

除了“仁”这一核心思想精神外,孔子还提出了一系列其他的道德概念。温,良,恭,俭,让,中庸,中行,和,义,德,慈,知,圣,公,晾,贞,果,正,廉等道德素养。这些虽然没有“仁”重要,但它们都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

譬如“中庸”,这是孔子倡导的重要品德。“子曰:中庸

之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认为“中庸”之德是一种失落已久的最高道德。“中”是指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庸 ”是指不变的平常之理,合起来说,“中庸”寓中道于平常之理中,即所谓极高明的中庸。“中庸”是君子随时要遵守的至德,而大道不明,难以推行,就是因为智者愚者贤者,不肖者都失去了中庸之道。孔子的弟子中,只有颜回一人能够谨守中庸之道。因为坚守中庸之道比平治国家,辞去爵禄,赴汤蹈火还要大的多。

前面的道德精神,可作为孔子“仁”学的提升,或“仁”学的补充,或“仁”学的并列和扩展,它们一起与“仁”一起,共同支撑起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精神。

第四篇:治学格言(模版)

治学格言

一、我们要建设一个大党,不是一个“乌合之众”的党,而是一个

独立的、有战斗力的党,这样就要有大批的有学问的干部做骨干。(毛泽东)

二、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毛泽东)

三、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须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习近平)

四、博学而穷,笃行而不倦。(孔子)

五、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

六、唯一能持久的竞争优势是胜过竞争对手的学习能力。(盖亚斯)

七、我认为人生最美好的主旨和人类最幸福的结果,无过于学习了。(巴尔扎克)

第五篇:孔子的探究精神

孔子的探究精神

读罢先秦诸子选读课本,《论语》让我心惊,产生莫名的心悸。《论语》的文章,简而能赅,浅而能深,态度雍容,辞意典雅,充满无限的魅力。作为《论语》语录的人物核心,孔子被尊为“圣人”,受着千万华夏子孙的敬仰,其处于众人远矣。最让我觉得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探究精神。

孔子周游列国整整十四年,因为他深知天下无道,他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长沮桀溺等人选择避世,大概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蓬井而饮,耕作而食,对孔子的抉择大为不解。孔子用他探究的精神,深知天下无道,而自己应勇于担当责任,实现“仁”满天下的理想,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于是,他“知其不可而为之”。

站在哲人的角度看,孔子善于探究物象的本质,以得到常人无法企及的真理。面对桥下淙淙的流水,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顿悟出时间不断推移,万物兴衰更替的自然规律;面对凋谢的松柏,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他感到松柏坚韧不屈的高尚情操;“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他以超乎寻常人的见识探究到君子之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孔子在哲理上的探究精神,完美地塑造了他在人生道理上有独到领悟的圣人形象。

站在师生关系的角度看,孔子善于探究人物的心理,以构建和谐安睦的学习环境。孔子的弟子众多,有些是上层阶级的富庶子弟,但大多是贫寒孤苦的下层阶级民众,和这些来自五湖四海、性格迥异的弟子打交道并非易事,而孔子非常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有一次,孔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孔子遂指天发誓:“如果我做了违背仁德的事,就让老天厌弃我吧!”孔子善于探究弟子的心理,立刻化解了不满。孔子的探究精神,让他在学生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和谐、更令人叹服的基础。

孔子以它超乎常人的探究精神,勇敢地走在坚持“仁”道的路上,令人肃然起敬。在现代社会,其仍有深远的发展前景,仍有助于现代文明社会、道德社会的建设,这是先人流传下来的无价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称道并奉行。

孔子的探究精神,千古不朽,万世不衰!

(跑题作文,弃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而不顾,另起炉灶,谈孔子的探究精神。终评:29分)

下载孔子的治学精神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孔子的治学精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孔子的好学精神(五篇模版)

    孔子的好学精神 林桂榛 孔子向以博学著称,在当时被看作是几乎无所不知的“圣人”,众弟子更是服膺和崇敬有加:颜回谓之“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子罕》);子贡谓之如日月“无得而逾......

    防疫治学倡议书大全

    防疫治学倡议书各位同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打乱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计划。但多难兴邦,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努力,当前已初步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

    严谨治学 演讲稿

    严谨治学——不放过作业中的任何错误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讲的主题是:严谨治学——不放过作业中的任何错误。 一、好成绩来自于平时的作业。 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

    治学名言摘抄

    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摘抄的治学名言,供大家阅读参考。治学名言摘抄:1、不好的书也象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菲......

    关于治学的名言

    治学,语出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就是探究知识研究学问。小编整理的治学的名言,供参考!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学校办严谨治学工作计划

    学校办严谨治学工作计划 篇一:学校个人工作计划 篇一:XX年学校副校长个人工作计划 XX年学校副校长个人工作计划 在XX-XX年学年度,我将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开展......

    第一章 政治和政治学

    第一章 政治和政治学 第一节 政治和政治学的内涵 一、政治的涵义 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上,随着社会历史形态的更替,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们基于阶级立场和统治的需要,对政治做......

    四治学习心得体会

    四治学习心得体会 志丹县杏河中学 华红军 通过学校组织“四治”的学习,按照相关制度原则,对自己的业务学习、纪律作风、敬业精神、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自我剖析,找出了自身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