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政治和政治学

时间:2019-05-15 11:5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章 政治和政治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章 政治和政治学》。

第一篇:第一章 政治和政治学

第一章 政治和政治学

第一节 政治和政治学的内涵

一、政治的涵义

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上,随着社会历史形态的更替,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们基于阶级立场和统治的需要,对政治做出过多种多样的解释,可谓见解百出,观点各异。归纳起来,对政治的阐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一类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一)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1.道德说。2.权术说。3.法律说。4.管理说。

除上述几种解释之外,也有一些学者和政治学家认为,政治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政治是人们从事社会公共活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政治是交易;政治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表示人们意志和利益的一种活动;政治是不同范围内社会权力的分配和运用;政治专指关于实际治理国家事务的职务或活动的知识;等等。这些关于政治的阐述都力图揭示政治的内涵,有的确实也在某种程度上阐释了政治的涵义。人们对于政治的解释之所以多种多样,一方面是因为政治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它。另一方面是因为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必然要受到历史发展的限制,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社会需要,也有不同的侧重点。而不同阶级的思想家又往往从自己的阶级利益出发去解释政治。剥削阶级思想家对政治的理解虽然有些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从总体上看,这些定义都程度不同地带有某些局限性和片面性,没有真正从本质上对政治做出科学的界定,他们都没有涉及到政治的阶级性这一实质问题,没有揭示出政治与经济的内在联系,没有揭示政治产生、发展的规律,因此,上述诸多观点从根本上讲都是非科学的。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一次把复杂的政治现象放在社会经济、阶级和国家活动的背景下考察,真正科学地说明了政治的本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为我们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提供了指导原则,其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3.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5.政治是一个有着复杂结构和丰富内容的动态体系。

由上可见,我们对政治概念可作如下界定:所谓政治,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以国家权力为中心而展开的各种政治形式、政治制度、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文化等相互作用的动态体系。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新发展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与其他科学门类一样,作为社会科学的一种,政治学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只有明确了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才能确定这门科学的性质与任务。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以对政治的理解而定。由于在政治的含义问题上存在着意见分歧,所以学术界关于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也没有一个一致公认的定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我们可以对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做如下表述:政治学是研究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政治制度、政治主体、政治行为、政治关系、政治文化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政治学之所以要以国家政权为核心,是因为国家政权是政治的核心,国家政权是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各种政治现象无不与国家政权有关系。国家政权的管理形式就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围绕国家政权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就是政治活动,行使国家权力的各种机关就是政治机关,政党、政治家活动的中心是政权,公民进行政治参与的目标是力图通过或影响政权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政治发展说到底也要借助于国家政权的力量,实现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的更新和完善。由此可见,国家政权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中心地位,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研究政治现象,首先就要研究国家政权。因此,政治学应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治学的内涵,它所构建的是政治学的内容体系;政治学的研究范围是政治学的处延,它所构建的是政治学的学科体系。

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确定不能一概而论,要与各国的政治发展状况相联系。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吸取各国政治学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我们可以将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归纳为下述几个方面:

(一)政治学基础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史)。

(二)中国政治。

(三)比较政治。

(四)公共政策。

(五)行政管理。

(六)国际政治。

随着政治学研究领域的日益广泛,政治学的分支学科也越来越多,这也是政治学不断发展、繁荣的一个标志。政治学原理这门课程,主要是从政治学研究的内涵方面阐述政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而政治学研究的外延则由一系列分支学科来承担,政治学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构成了政治学基本原理和学科体系。政治学原理是政治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对所有政治学的研究领域都具有指导作用。

四、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哲学是对人类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高度总结和抽象概括,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它所探求的是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基本的观点和方法。因此,哲学始终居于人类知识的最高层次,属

于社会意识的最高形式。从总体上讲,哲学与政治学的关系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哲学为其提供理论基础、认识角度和认识方法,从而使人们能够从世界观的角度认识政治现象。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几乎每一个新的和具有影响的哲学派别出现之后,都会引起政治学基本理论或研究方法的某些变化。

(二)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关系。政治学与经济学二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任何政治学理论,都不能脱离特定的经济学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这是因为经济关系决定了政治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三)政治学和法学的关系。这两门学科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四)政治学与社会学的关系。社会学与政治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直接研究国家政权问题,而是研究政权以外的其他重要社会问题,如社会群体、社区建设、社会保障、社会流动、社会变迁等等。政治学与社会学之间也有交叉关系,社会结构、社会政策、社会舆论等等,既是社会学研究的问题,也是政治学研究的问题;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其实证研究方法,是政治学研究政治现象的重要方法。政治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形成了政治社会学,成为政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第二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西方政治学的历史与现状

西方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奴隶制时期的古希腊。在其发展的各个时期出现了不同阶级的政治思想家,提出了不同的政治思想和主张。总的来看,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与西方社会的历史演化和现实政治是一致的,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一)西方古代政治学

这一阶段大致的时间范围是从古希腊时期到中世纪,是西方政治学漫长的奠基阶段。这一时期政治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二)中世纪的政治学

中世纪是指西欧封建社会,长达1200年左右,这段时期是欧洲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神权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政治和法律都掌握在僧侣手中,教会的教条就是政治信条,因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基督教神学,政治学和其他一切科学都成了神学的奴婢,成为维护教会统治的神权政治学。一切社会科学都以神学的形式出现,成为神学的科目,服从于神学,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1

这一时期政治思想家的代表人物是圣·奥古斯丁(Anrelius Augustinus,354-430)和托马斯·阿奎那。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学

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世纪传播到欧洲各国,16世纪达到鼎盛时期。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欧封建社会逐步衰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萌芽,资产阶级逐步成为一支新生的政治力量,同教会势力和封建统治者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宗教束缚,打破封建政治,希望借助于王权(因为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力量还很软弱,尚不能提出夺取政权的要求),实现和巩固民族国家的统一,以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发展。在思想上,顺应这一历史潮流,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开始向神权政治论和封建等级特权提出了挑战,他们“用人的眼光”,从“人”出发来观察、说明政治社会,同时也开始打破自古以来把道德与政治结合起来、以伦理作为政治思想核心的传统,而把政治社会的内容看成是一种“权力”关系,提出了新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从而为新制度的诞生鸣锣开道。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马基雅维利和让·布丹等人。2

(四)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治学 17、18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也是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成熟和繁荣时期,政治学也随之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使新兴的资产阶级同旧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已经十分尖锐,封建的上层建筑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形成了新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形式。为适应资产阶级革命斗争和巩固国家政权的需要,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适用于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理论。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对西方政治学有重大影响的政治思想家。其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31页。参考李爱华:《现代政治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1页。

主要代表人物有荷兰的格老秀斯和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和卢梭,美国的潘恩、杰弗逊和汉密尔顿等。他们提出了自然法学说、国家契约论、天赋人权论、分权制衡论、人民主权学说以及自由、平等、博爱、民主等一系列政治理论。他们通过这些理论来论证资产阶级革命的合法基础,为资产阶级统治权力的确立寻求理想的政治形式,即建立理性国家——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可以说,这一时期是近代西方政治学发展的鼎盛时期。

(五)资产阶级统治初期的政治学

进入19世纪以后,西方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基础已经奠定,资产阶级已由争夺统治权力的阶级上升为政治上的统治阶级。同时随着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不断高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主要矛盾,社会冲突日趋激烈。资产阶级由夺取政权变成了维护政权。这样,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任务已经由论证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合理性,回击封建势力的反扑,寻求建立体现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政治制度,转变为进一步解决资本主义政治稳定运行中的现实问题,即如何巩固资产阶级国家制度和政治秩序。于是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开始抛弃革命时期的激进民主观点,从理想主义转向现实主义,侧重于经验的分析,以改良具体的政治制度和实际政治活动。这一时期主要的政治学说是以孔斯坦(Benjamin Constant,1767—1830)和约翰·斯图亚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1806-1873年)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以边沁(Jeremy Bentham,l748—1832)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思想和以孔德(Anguste Comte,1789—1857)、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政治学说。

(六)现代西方政治学(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政治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日益加剧,社会政治问题日趋多元化、复杂化,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逐渐陷入危机的政治统治,采取了种种措施,并开始加强研究政治领域的问题。该时期,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可从两个角度去分析,一方面从横向发展状况来看:1.派别林立。2.多学科性。3.应用性。这一时期政治学理论研究的重点是经常转移的,主要是根据执政党的需要、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为统治者出谋划策,这时的政治学不再是理论的论证,更重视现实的应用。另一方面,从纵向发展历史来看,该时期的政治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传统主

义政治学(Politics of traditionalism)、行为主义政治学(Politics of behavioralism)和后行为主义政治学(politics of post-behavioralism)。

二、中国政治学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学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代的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我国历史上对于政治问题的研究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统治与管理经验。古代中国政治学说往往是同哲学、伦理学、法学、神学等交织在一起的,特别是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政治思想更是如此,这一特点使中国古代政治学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自秦汉之后至1911年清政府被推翻的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牢固地统治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社会政治生活被局限在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总体框架内,政治研究主要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某些方面或问题做部分改造,缺乏进展。这一时期政治学的主题主要是研究治国安民之道,着重研究君主如何治理国家和管理民众,研究如何处理君君、君臣、君民间的关系。以仁、义、理、智、信为中心的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既是政治生活中的规范,也是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伦理规范。尽管在明代中叶到清代的中国社会剧变时期,政治研究也出现了重大的转变迹象。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人曾对儒学体系的垄断地位提出挑战,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抨击,但由于明清实行绝对君权的统治,在专制主义钳制整个思想政治文化领域的环境下,即使是最激进的挑战者,其研究仍无法摆脱传统政治研究的束缚。

(二)中国近代的政治学

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带来武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文化的侵入, 儒家政治思想受到西方政治学说的冲击。中国封建制度的腐败,国家的落后,民族的屈辱,令一部分有识之士投身于政治思想研究,企图寻求救国真理。于是,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了一批先进的政治家、思想家。

这一时期政治学研究的特点是:

1.大量翻译和介绍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学说,出版了一批政治学著作。

2.资产阶级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

(三)现当代中国的政治学

辛亥革命以后,我国政治学研究出现了明显的分野。一方面,在不断引入和吸收西方政治学说的基础上,开始形成旧中国独立的政治学学科体系。在介绍西方政治学名著和政治思潮的同时,有一些学者开始着手研究政治学的理论体系和中国的政治问题,发表和出版了一些论文和著作,如张慰慈的《政治学大纲》、高一涵的《政治学纲要》和《中国内阁制度的沿革》、高希圣的《现代政治学》、李剑农的《政治学概论》、黄公觉的《中国制宪史》、平心的《中国民主宪政运动史》、杨幼炯的《近代中国立法史》、陈茹玄的《中国宪法史》以及《中国选举史略》、《中国历代党争史略》、《唐代地方行政史》、《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治思想史》等。不少大学也开始设立政治学系或政治学专业。1932年9月,旧中国政治学会在南京宣告成立,当时会员有80余人。这标志着政治学作为独立学科在中国社会科学群中崛起。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运用,奠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观点在中国得到传播,使中国政治学研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出现了一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者和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政治学的著作。1918年李大钊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已开始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1920年《共产党宣言》在我国翻译出版,对进步知识分子产生巨大影响,不久,张大雷就在上海大学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讲授《政治学》课程,恽代英也在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和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主讲《政治学概论》。1930年,邓初民援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写出并出版了《政治科学大纲》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治学教科书。30至40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着重研究了中国的实际政治问题,写了一系列研究中国社会现实政治问题的论著,奠定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政治学本应在解放前已经初步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但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影响,把政治学片面地看作是资产阶级伪科学而加以否定。在1952年的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取消了政治学系和政治学专业,政治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断了。建国后近30年时间里,“中国只有政治而没有政治学科,只有政治工作而没有政

治研究。”31979年,邓小平在中央召开的理论务虚会上讲:“我并不认为政治方面已经没有问题需要研究,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同志和党中央的积极倡导和支持下,在广大理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又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治学研究的重要性被社会各方面广泛肯定和认知。1980年12月,中国政治学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中国政治学的正式恢复。学会的成立,使一批分散研究政治学的人员开始组织成为一个学术团体,促进了学术交流。这以后,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大潮的推动下,政治学的教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

1.政治学教学和研究工作逐步开展。1981年,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三所高校率先设立了政治学专业。1985年,国家教委在广州召开了部分重点高校从事政治学或相近专业的专家和负责人会议,共商政治学发展问题,会后国家教委同意在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增设政治学专业,且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85年,北京大学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开始培养政治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其他很多大学也开设了政治学方面的课程。与此相应,政治学的教学、研究机构和科研队伍迅速建立起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各省社科院也陆续成立了政治学研究所。1995年《政治学研究》杂志创刊。以这些系、所、学位点、刊物等为基地,政治学研究有了较快的发展,出版了一批著作、教材、论文和工具书。1992年,《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问世。

2.政治学的学科体系初步形成。对于政治学的重大理论问题及学科体系,已经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现已出版政治学教材达几十个版本,政治学辞典、中外政治思想史、中外政治制度史也分别出版了数本,基本上形成了政治学的学科体系。

3.政治学研究逐步深化。我国的改革开放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引起了政治生活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政治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政治学在理论研究上,已不像初期那样,仅仅限于从宏观上介绍一些基本的政治理论或对某些问题进行拨乱反正,只重视学说体系的严整性和基本范畴、概念之间的逻辑推演,而是逐步转向了宏观和微观并重的研究,不仅关注事物的本质和性质问题,更加关注对中国现实政治问题的研究。例如,34 张永桃:《中国政治学二十年》,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80-181页。

对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研究,既注重在宏观上研究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作用、原则、目标、方法、步骤等,又注重在微观上研究党政分开、政企分开、权力下放、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等具体政治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政治学界开始关注对村民自治、社区建设、大众参与、选举机制、社会协商对话、政策分析、体制改革方案设计等中观、微观政治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了一批成果,正在形成一种宏观和微观政治学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局面。与此同时,政治学方法论建设也得到了重视,特别是实证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尤其受到了年轻学者的欢迎,在研究工作中的初步尝试也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到90年代末,政治学中的数量分析方法也引起了重视。因此,我国政治学研究工作的层次正在逐步提高。

4.对外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开展起来。1984年,中国政治学会作为集体会员加入了国际政治学会。80年代以来,中外政治学者的互访、交流工作也广泛地开展。国外许多著名政治学家先后应邀来中国进行访问和学术交流,中国政治学界的许多学者也应邀去国外访问或讲学。这些都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我国政治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和学科的发展。

我国政治学恢复和发展的历史表明,政治学与中国政治的发展有密切联系,中国政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政治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制度背景和文化环境,中国民主政治的平稳发展,推动了中国政治学的稳步前进。可以预料,随着21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推进,政治学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政治学研究在中国还很薄弱,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对政府过程特别是地方政府过程的考察、研究还很少见,系统介绍我国政治体制运转机制的著作也不多。因此,政治学工作者任重而道远,要密切结合中国政治发展的实践,不断加强政治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并密切注视国际政治学的新发展,使中国特色的政治学走向世界。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在政治学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导致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政治学,严格说来都不是真正的科学,他们至多是对客观的各种政治现象的某些方面、某些问题作了一些说明,不可能全面正确地揭示各种政治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社会政治现象本质特征的揭示,寻求改造世界、最终实现人类解放的途径与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开创了人类认识和掌握政治现象的科学的时代,政治学从此具备了科学的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的条件

1.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的阶级条件。这三大工人运动是指英国的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在斗争内容上,三大工人运动不仅有经济上的要求,而且有政治上的要求,把斗争矛头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在斗争形式上,从破坏机器的原始斗争形式,发展到罢工、示威甚至是武装起义;在组织上,不仅存在工会,而且出现了早期的无产阶级政党。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来指导。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正为是适应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而产生的。

2.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及其他思想家的政治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条件。19世纪上半叶,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在政治方面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设想,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此外,马克思还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国家观,重新认识了国家与市民的关系;摒弃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吸收了他关于人民主权的思想等。总之,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在吸收和借鉴前人政治思想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而创立的。

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二者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块基石。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激化的结果必然导致经济危机,阐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二块基石。这两块基石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打下了坚实的理论

基础,没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5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

1848年 2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诞生。《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做了比较系统的阐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纲领性文献。

《共产党宣言》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此后,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实践和理论总结中,又写下了许多著作,如《1848至1851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法兰西内战》、《论权威》、《哥达纲领批判》、《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资本论》等,都包含着丰富的政治学理论。

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丰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做出了宝贵贡献。一方面,列宁写了大量的著作和重要文章,如《怎么办》、《进一步,退两步》、《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国家与革命》、《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社会主义与战争》、《论国家》等。列宁对政治斗争、党的学说、战略策略以及国家的产生、发展、消亡和国家的本质、类型、职能等政治学中的重大问题,都做了全面深刻的论述。特别是《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和列宁晚年口述的几篇重要文章,创立了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系统理论,具体论述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和行政管理的关系、执政党的建设、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还研究了现代国际关系的格局等一系列政治学理论。另一方面,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付诸实施,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理论内容。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毛泽东同志的一些著作,如:《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对阶级、国家、革命、政党、人民民主专政等问题,做了深刻阐述。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5 申文杰、王风鸣:《政治学概论新编》,第35页。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从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其先后发表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等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扩大人民民主,加强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治国,以及“一国两制”等许多重要政治思想,使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从理论到实践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从根本上改造了旧政治学,实现了政治学的伟大变革,它与旧政治学相比,具有自己显著的特征:

1.高度的科学性。2.鲜明的阶级性。3.彻底的革命性。

4.显著的实践性和发展性。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方法及意义

一、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方法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打开科学宫殿大门的钥匙。任何科学的学习与研究,都必须有正确的方法。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就达不到正确的学习和研究的目的。学习和研究政治学也不例外。从根本上来说,学习和研究政治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客观地科学地考察和分析各类政治现象,揭示政治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才能取得正确地认识和结论。然而,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者和历史学者一刻也没有放松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的批判,攻击它是扼杀主体能动性的“历史决定论”、“经济决定论”,是一种必须抛弃的“非科学的偏见”。特别是20世纪以来,在突飞猛进的自然科学浪潮的冲击下,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把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引入政治学研究领域,提出了科学主义、实证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等研究方

法。尤其风靡一时的行为主义,一度成为雄踞西方政治学界的主导方法论。它主张采用数据测定、数学模型、模拟实验等方法,对政治进行“纯科学”、“纯技术”的研究,使政治科学成为一门可以精确计量的科学。对西方研究方法的应用价值以及其对开发人类政治思维的作用,我们当然不能简单地一概否定。但由于其最根本的方法是错误的,西方政治学研究往往陷入主观唯心主义和机械论,只看到一大堆零散的、琐碎的材料和数据,只局限于一些具体的行为和过程,而不能真正揭示政治现象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仍然强调坚持马克届主义的方法论。

具体说,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基本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历史分析方法。

(二)经济分析方法。

(三)阶级分析方法。

(四)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分析方法。

(五)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此外,在具体的研究工作中,西方学者的一些具体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手段也要积极借鉴,如利益分析方法、行为主义的方法(政治系统论、政治沟通理论、结构——功能主义、政治文化理论、政治发展理论、政治计量理论等)、历史研究法、制度(system)研究法、制度(institution)分析方法、新现实主义的方法等等。总之,不能以简单化的态度来对待政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政治生活是复杂的,要深入分析和把握中国和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规律,就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不断实现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创新,进而促进我国政治学的繁荣和发展。

二、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

政治学是一定社会政治生活的理论总结,反映了客观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规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习和掌握这门科学,有着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知识,提高政治素质,增强政治行为能力。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群众要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就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行为能力。但是,由于我国封建制度的历史悠久,几千年遗

留下来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余毒至今仍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占据一定的市场。人民群众普遍缺乏民主锻炼,政治素质较低,民主和法制意识淡薄,参与民主政治的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要求。加上整个社会民主与法律制度不健全,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或比率很低,或难免越出正确的渠道,变成政治盲从盲动。建国以来,我们已有这方面的教训。所以,必须广泛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基本政治理论和政治知识水平,增强人们的政治辨别力和政治参与能力。广大人民群众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才能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我国社会的现实政治问题,才能增强自觉的民主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履行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才能提高参与国家管理的能力,更好地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从而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

(二)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国家管理人才,保证政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政务治理和国家管理水平。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仅需要亿万人民群众共同奋斗,而且需要一大批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政治管理才能的国家管理人才。过去,我国的管理人才中存在着知识水平低、管理能力差、人浮于事、瞎指挥等不良现象,致使决策失误、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十分严重。现代国家管理的复杂性,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对国家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具有良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修养,优秀的政治思想品质,出色的管理才能和一定的专业知识。通过政治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广大国家管理干部不仅能够知晓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知识,熟悉古今中外的各种国家制度、政党制度、管理制度和管理经验,而且通过研究国家机关各部门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等理论和知识,还能够懂得行政管理的知识,掌握社会主义政治活动的规律,进而能够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政治形势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认识,对政治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加工,对政治过程进行科学的预测和控制,对政治决策进行科学的咨询和论证,对政治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设计,这必定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其治国安邦的能力,从而成为德才兼备的国家管理人才。因此,加强对政治学的学习和研究是培养国家管理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有助于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民主政治建设。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极为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牵动着全社会,没有科学的政治理论指导是搞不好的。通过政治学的学习和研究,不仅可以掌握丰富的政治知识,提高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水平,而

且能够正确认识和分析我国政治体制的状况,明确哪些因素制约着我国政治体制的发展,弄清楚哪些是应该坚持和完善的好的东西,哪些是应该革除的弊端,从而确定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原则和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和措施。同时,通过政治学的学习和研究,还能够培养政治思维能力、理论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使我们一方面能够对我国的改革实践不断进行理性思考和理论总结,既可以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又能够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及时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能够研究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国家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吸取其科学合理的成分和积极有益的经验,从而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

第二篇:严谨治学 演讲稿

严谨治学——不放过作业中的任何错误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讲的主题是:严谨治学——不放过作业中的任何错误。

一、好成绩来自于平时的作业。

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明白:老师的天职是教学,也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的本职是学习,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如何检验老师教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呢?大家肯定会说,就是每次的考试呗!什么月考啊,期中考试啊,期末考试啊,可我的观点跟大家不同,我认为应该是每天的作业。大家想,不管是什么考试,一学年能有几回?可是作业呢,基本上是每天都有。一个学生,如果每天把作业做好了,那就说明他牢固掌握了老师每天传授的知识,如果他天天如此,日久天长,何愁考试成绩不优异呢?一个老师,如果自己的学生把作业做好了,那就说明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每天传授的知识,如果天天如此,持之以恒,又何惧考试成绩不领先呢?

当然了,我这样说并不是否认考试就不重要,考试检测的是老师和学生一段时间内教和学的情况,而作业呢,检测的是老师和学生每天教和学的效果。古人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几个人合起来才能抱住的大树,起初也是由小苗长起的;九层的高台,也是靠一点点的土石垒砌的;千里远的路程,开始于脚下的第一步。古人告诉我们,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从一点一滴的积累形成的,量变才能引起质变。教和学也是如此,都应该从最基础的作业抓起,把功夫下在平时,相信到了考试时,你所做的一切努力一定不会辜负你的。

说了这么多,如果大家能从我苦口婆心的说教中认识到作业的重要性,我将会非常高兴,因为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呀。

二、作业能够折射出学生的学习态度。

有同学会问:做作业怎么还分什么有效无效的?肯定地说,当然是有区别的。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做作业力求工整、正确,并且上交及时,那么他们的作业就是有效作业;相反,有些同学做作业应付了事,那么他们的作业只能称之为无效作业。

教导处每学期都要对同学们所做的作业进行两次细致全面的检查,在检查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该出现的现象:有些同学写的作业龙飞凤舞,如果我把去年他的作业拿来,恐怕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有些同学做作业那可是马虎到家了,抄个数字都会进行标点大挪移,可想而知,就是他的计算结果再正确,又有什么用呢?还有些同学特别懒散,练习册上该做的题不做,如果说当时自己不会做我可以理解,一个月的时间过去,老师早该评讲了吧,即使老师没顾上讲,你也该找学习程度较好的同学请教了吧,可我看到的只有空白处那个大大的问号,似乎在质问它的主人:为什么不在乎我呢?与同伴相比,我更是提高你学习成绩的有力武器啊!

刚才我所列举的情况,是在检查作业中发现的,仅仅是从反馈的结果来看的,但是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大家是怎么“做”的,该静下心来问问你自己了。同学们,回顾一下每天自己的作业,你是怎么完成的?是抱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还是不负责任地应付作业?我想,对于这个问题,绝大多数同学是问心无愧的,因为他们以严谨的学习态度完成了每天知识的积累,可有些同学,恐怕内心里要做自我检查了。有的同学把学习当成苦差事,宁肯抄作业、对答案,也不肯动动脑筋自己解决问题,每天的作业看起来做得又快又好,可这样又能骗了谁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底下哪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呢?等到考试的时候,他只有束手无策、抓耳挠腮了。有的同学错误地认为作业就是做给老师看的,丝毫不考虑作业的效果,尤其是到了周末,老师这边刚布臵完作业,那边马上就动笔“开战”了,哪怕加班加点也要争取在回家之前把作业搞定,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为什么呀,为的是过完周末好给老师交差,为的是空出大把的时间回家尽情地玩耍。可想而知,这样赶出来的作业能保证质量吗?这样的作业对学过的知识能起到巩固的作用吗?

由此可见,作业能够折射出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我们暂且把它分为以下三类:严谨治学型、粗枝大叶型、应付了事型。谈到这里,有同学要问:怎么做才称得上严谨治学呢?对学生而言,严谨治学指的是严密谨慎、严格细致地对待自己的学习。在作业方面,就是要以谨慎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每天的作业。当然,所有的老师都希望自己所教的学生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对待作业,保质保量地完成每天的作业。为了促进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咱们有必要明确一下作业的具体要求:

1、作业封面必须写清学科、班级、姓名。

2、作业书写工整、规范、格式正确,用一种颜色完成。

3、作业要按时完成,不得迟交、缺交,少做、漏做。

4、在老师批改后及时订正作业中出现的错误。

5、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他人作业,也不得将自己的作业转借给他人抄袭。

希望大家今后严格按照作业的有关要求,以严谨治学的态度认真完成各科作业。

三、剖析出错原因,认清利害关系。

今天,咱们重点谈谈第四条要求:在老师批改后及时订正作业中出现的错误。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出错的原因,学生作业中出错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老师方面的原因。比如说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够科学系统,讲课的步骤思路不清晰,不能把握住重点难点,作业要求不规范等等。另一类是学生方面的原因。比如:由于不很好审题或不会审题而造成的盲目性错误;由于不认真检查作业、马马虎虎、做好就交而造成的偶然性错误;由于记忆模糊、似懂非懂而造成的理解性错误;另外,听课不认真,对于学习的知识不理解,前面学过的旧知识不巩固,也直接影响到新知识的学习,甚至个别学生出现造答案的现象;做题的步骤不规范,审题失误,做题不认真也是造成出错的重要原因。

如果一位老师收上来的作业中有一半学生都在某一题上出错,那么作为老师,就应该从自身查找原因了。是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够科学让学生难以接受?是自己备课太仓促,没有抓住重难点而导致学生对新知理解不清?还是自己对学生的作业要求不够严格,使众多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不够严肃认真……在深入反思后,老师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对学生集体出现的错误进行再次讲评,使学生真正掌握新知,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

作为学生,不要以为一次两次的错误没什么大不了的,有同学会说:“我又不是不会做,只不过有点马虎罢了。”人们常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古训告诫那些不把错误当回事的人。我认为:马虎比不会更有害。因为,不会可以学会,不困难。而马虎,一旦成为习惯,就很难改。况且,总出错,也不能算真会。如果一个学生平时对待作业不认真,经常失误的话,自然会影响到一系列考试的成绩,特别是在中考、高考两大关口中,就可能使自己遭受严重的挫折。就是侥幸过了这两关,等毕了业参加工作,也会带有粗心大意的缺陷。在工作中,在某些情况下,也会闯下大祸!到那时,你将追悔莫及。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历史上诸如此类的教训还少吗? 1812 年,拿破仑领导的法军在滑铁卢失败后仓皇撤退,俄军骑兵乘胜追击,法军骑兵只好迎战。在试图越过一条冰河时,法军的战马突然纷纷跌倒,慌乱中拿破仑下令炮兵向敌人开炮,但是拉炮的骡马一踏上冰面也跌倒在地,俄军乘机一路砍杀过来,法军大败。战后拿破仑一调查,发现原来是粗心大意的士兵忘了给马的脚掌装上防滑的冰钉,致使装备一流的法军惨败在俄军手中。乌鲁木齐市粮食局挂面厂 1980 年从日本一家厂商引进一套挂面生产线,随后又花 18 万元从日本购进 1000 卷重 10 吨的塑料包装袋,袋面图案由挂面厂请人设计,样品制出后,经挂面厂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贸厅机械进出口公司审查,交付日方印刷。1986 年 3 月当这批塑料袋漂洋过海运到乌鲁木齐时,细心的人们发现“乌”字上多了一点,乌鲁木齐变成“鸟鲁木齐”,于是,这一点之差,使价值 18 万元的塑料袋成了一堆废品,真是一点值万金。如果挂面厂和进出口公司的同志认真细致地检查,怎会让 18 万元付之东流呢?

沉痛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一点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全盘皆输。作为学生的你,考试中可能会因为自己一时的疏忽丢掉了微不足道的0.5分,但就是这微不足道的0.5分,可能使你与特等奖1600元的奖学金无缘,可能使你无法跨入重点高中的大门,可能使你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失之交臂!同学们,一时的疏忽会造成人生中的多少遗憾!你还会错误地认为一道小小的错题不算什么吗?

四、探寻有效措施,积极纠正错误。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可能经常会出现问题,因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学习中不要怕出错。出现了错误,出现了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这才是最重要的。

严谨就是不能放过任何小的错误。

首先我给学生讲道理,让学生认识到这种不负责任的学习态度危害的是自己,造成知识学习不扎实,并且养成马虎随意的习惯。为了让学生养成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我就抓起了学生的背诵。提前一段时间告诉学生,老师抽背课文,做几个小纸条,随学生抽取。不能有一处差错,也不作提醒,背错要抄写一遍所抽到的这段课文,然后第二天还得背诵。学生听到这样严格的要求,就不敢怠慢了。一次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得知,学生最近很用功,捧着语文书在反复读、背。有时已到睡觉时间了,孩子还不愿睡,因为觉得背得还不熟练,生怕明天会抽到。有的孩子晚上睡得早,就早上起来读背,和以前比自觉了很多。我知道,这是我的强压政策致使学生这么辛苦、这么有责任地去做的。但我觉得这也是可取的,有时学生不给他压力,他就不懂得怎么去努力,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是我们教师必须关注而且应该着重培养的,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责任心。

在最近的一次单元检测中,我发现学生课文内容的填空正确率明显提高,学生多能正确地填写原文的词句,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一、做作业、考试时怎样减少笔误?

答:高三学生的笔误是一种无意识状态下的错误,很难绝对杜绝,但我们可以做到尽量减少笔误。

(一)静能生慧。笔误反映了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素质,当一个人精力不集中、心神不宁时笔误就会增加,反之就会少一点。心宁神静对减少笔误很有帮助。考前如何做到心宁神静呢?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不要想得太多,将思想集中于答题。以一念代万念,就会心宁神静。此外,也可以借鉴古代安神术调节心情,方法如下:心系于一物,比如看月,眼睛看着月亮,慢慢地,你可以被眼前的月色所感染,感到心胸也宽广了许多,杂念自会慢慢消除。当然,没有月亮时看水观花都可以,只要让注意力集中到某个美好的情景中,长时间凝望,心就会平静,也就起到了安神的效果。这种方法在考前做一做,对减少笔误有一定的作用。

(二)减少书写错误。文科,特别是语文中的笔误,常常是书写跟不上思维速度造成的,特别是作文时,如果思维活跃,写着前面的内容,脑中可能涌现文中甚至结尾的内容,这时,可先在草稿纸上勾勒出大意,再集中精力写作。

(三)减少计算错误。纠正计算错误要从平时的作业入手,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一是做作业时要专心致志,脑中想着、手上写着、眼睛看着、嘴里默念着,特别是默念的习惯一养成,就不容易算错;二是做作业时步骤要全,那样检查时才容易发现错误;三是平时作业中的计算错误不要轻易放过,要找出算错的原因,用红笔写下批语,警诫自己不要重犯类似错误。曾有一位学生在高考前为计算错误烦恼,我们从他的错题中找了15条让他反复做,他做了好多遍才达到了全对。经过这样的训练,这位同学的正确率大幅提高了。

五、建立错题集

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反映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缺陷,因此,为了避免学生以后再出现类似的错误,让学生建立错题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让学生把出错的题目按正确方法改正后,完整地做在错题集上,同时将容易错的地方做好标志,将出错的原因分析记录在册等。错题集也可以收集多数学生易出错的典型题目。

建立错题集,提高了学生对作业以及作业中错误的认识,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对错题有一定的研究,力争现在出现的问题在以后不再出现,建立错题集,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时可及时参阅,能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们的分析综合能力。

六、进行必要的审题训练和规范化训练 二. 对症下药,矫正马虎:

3.学习精力不集中,态度不认真。发现后要及时纠正,养成好的习惯。

4.一步一回头。作题目,每走一步(或做完一个小题),就回头扫一眼,检查一遍。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表面上费时间,实际上总体效率要高得多。

5.典型的题目,多练习。熟能生巧,减少错误[3]。

6.学会自检。有些家长总怕孩子错题,得不了高分,于是天天给孩子检查作业。这样做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反正错了妈妈能给检查出来,所以做题时马马虎虎。家长不要给孩子检查作业,让孩子养成自检的习惯。错了又没检查出来,就让他来个不及格,吃点苦头。这样他才能认识到马虎的危害。有了自检的能力,马虎的毛病才能克服[2]。

7.不要依赖橡皮。橡皮是造成马虎的一个根源,反正错了可以擦,于是错了擦,擦了错,孩子不在乎。家长如果限制孩子使用橡皮,错了不许擦,孩子就会认真一点。“三思而后行”,想好了再做,争取一次做对[2]。

8.“纠错本”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让孩子把每次作业中做错的题抄在“纠错本”上,找出错误的原因,把正确的答案写出。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档案”,有利于认识错误的危害,下决心改正[2]。

9.草稿不要太草。不少孩子马虎是从草稿开始的。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草稿不要太草,要严肃、认真[2]。

10.让孩子考家长,孩子很感兴趣,他们会成心出些容易错的题,把家长考住。家长成心马虎,让孩子批评,这时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将来他们做题时也。

一、由于读题不仔细造成的错误

由于读题不仔细,常常会因误解题意而引起错误,对题目中的一些细节,学生总是不注意看,例如把下列数字按从大到小排列,还有在小于50的算式后面打勾等,学生在读题时总不注意从大到小,小于50等这些关键的词语,结果就有人从小到大排列了,有人把大于50的找了出来,还有就是给了你好多物品的价格,如学生如果不仔细读题,就往往会把价格张冠李戴。其实这些题目学生都会解决,但由于读题的不仔细而造成了不必要的错误。这是非常可惜的,对于这种错误,教师在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例如在平时的练习中,教师可有意识的和学生一起读题目的要求,如把下列数字按从大到小排列,让学生读一遍题目,并提问,你觉得这个要求里哪个地方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教师在从大到小下面画一条线让学生注意,学生也可模仿老师在要求上做记号,提醒自己注意,长期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到要求中关键词语的敏感度,而达到正确读题的目的。把价格张冠李戴,则可以让学生在问题中的物品下面标上价格,就不会弄错了。

二、由于书写的不认真造成的错误。

有些错误是由于书写不认真造成的,例如,有的学生写数字不清楚,象0、6、1、7、3等,由于写的不清楚,结果自己不认识了,做着做着就当成了别的数字,而导致了结果的错误。对于这些错误,在学生刚学写数字时就应该注意让学生书写端正,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一发现这种情况就要加以制止,檫掉重写,否则一旦养成习惯,再改正就难了。

三、由于计算不认真造成的错误

计算错误是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主要的计算错误有以下几种,1、抄错数字,如24写成42,2、看错运算符号,如加法算成减法,或乘法。

3、忘记进位和退位等。在平时的练习中学生如果出现这些错误,订正时我是不让学生把原来的算式檫掉的,我总是先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地方,再订正。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要加强学生检查的意识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学生自我检查的方法主要有

1、看数字有没有抄错,包括横式和竖式。

2、验算计算有没有错误。

第七节 细心——严谨学风的基本功(上)

在学习中,要对知识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只有细心、准确地抓住事物主要特征才会有成效。这不仅要有观察的敏锐性,还必须具有观察的严谨性和区分微妙差异的分辨力,它是依靠有意识的培养和反复的训练才能获得的一种本领,正所谓“细微之处”见功夫。

2、事实不会蒙蔽细心观察的人

化学课上,老师讲解一种无色的化学药品的特性。他把这种药品放入烧杯与水混合后杯里出现了血红色。老师问道:“为什么这会变红?”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答案五花八门。此时,老师讲出了其中的秘密:“我事先在水里面放了其它物质。”随后,便开始讲解出现这种化学反应的原因。他对恍然大悟的学生们说:“自然界有许多你们不懂的东西,但你们要永远记住,自然界有它自己的规律,但不会蒙蔽细心观察的人。”

要作出正确的结论,需要有细心观察和判断的能力。像这样从一大堆看似杂乱无章的资料中,通过敏锐、严谨的细心观察,对问题情况有完整准确的印象,从而作出具有重要价值的推理判断,导致一个新结论的产生。这正是中学生在学习中应当培养和训练的。

3、“错漏百出”的目击报告说明什么 有许多时候,人们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比如,你经常使用贰元人民币,但如果问你它正面和反面的图案是什么?或许,你可能一下子说不上来。据说,许多初到伦敦的人,会对伦敦居民谈到公共汽车前面画的两只眼睛,而那些“老伦敦”却很吃惊,因为他们从没有注意过,不知道有这样的事实。

细心——严谨学风的基本功(中)

事实说明,在学习中缺乏细心,就不可能发现或抓住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人们大概都有过缺乏细心所得到的经验教训吧。

6、凡事业成功的不乏细心人

7、细心可纠正浮燥无知的学风

近百年来,营养学家和医学家都把菠菜当作理想的医疗食品来推广,据说是因为菠菜中含有大量的铁元素,具有养血补血的功能。因此,一般人都认为,菠菜的含铁量比其它的蔬菜高,其实这是错误的。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近年来,联邦德国弗里堡大学化学专家劳尔赫对多种菠菜进行了反复化验,但从未发现菠菜的含铁量比其它蔬菜特别高的情况。为了搞清事情的真相,追本溯源,劳尔赫查找多年前的科技档案,终于发现,原来由于印刷上的错误,把菠菜含铁量的小数点右移了一位数,结果把菠菜的含铁量增大了10倍。至此,恢复了菠菜本来的面目。

中学生在学习中,如果没有细心的观察,缺乏可供推论的客观事实,对知识便不可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正如数学解题一样,给出的已知条件不够,根本无从入手。请看以下一道题目:“你班上有一位同学,他的父亲五十岁,他母亲四十五岁,今年他父母结婚二十五周年,请问你这位同学今年几岁?”这个问题给定的条件,绝大部分于解题无关。对于在学校里受过题海训练的学生来说,他的观察点会放在五十岁、四十五岁、今年、二十五周年等“要点”上,试图从中寻求解题的线索。最后,当认为不可能找到答案时,就说明你犯了观察不细致的错误。假如,你硬要从结婚二十五周年找到线索,算出你这位同学的年龄是二十四岁,但你实际上在读初三,班里不可能有一位年纪这么大的同学。其实,答案显而易见,你的年龄,就是这位同学的年龄。

学习上的细心还有助于加强知识记忆,是记忆的首要条件。例如,我们要记住一个字,就要从字的形状,结构和音节入手,弄清字的部首,笔画和音调,才有可能正确地记住某一个字。正如鲁迅先生在《汉字学史纲要》一书中写道:“诵习一字,当识形意三者;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这段话清楚地说明,要了解一个字,必须掌握其三个基本要素,即形、音、意,然后,才能对字的结构作出正确的认识。又如,我们要记住某一图形或某一景象,第一步需要弄清构成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要素是什么;我们要记住一段文字所叙述的内容,仍然要通过观察认识来分辨其主要特征,才有记住它的可能性。细心可以使人的观察准确、精密、锐敏,并以此提高了观察力。

总之,学习的细心观察,不是浅尝辄止,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识阶段,而是要善于思考,力求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捕捉其内在的联系。因此说:细心才能学好知识,细心能使你在学习上技高一筹。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如果A同学能够使细心在学习中具有针对性,那么,他的学习一定会比现在更轻松、成绩也会更好。由此可见,改变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习惯性学习错误,能给学习上带来新的转折点,这正说明学习的细微之处大有学问。在学习过程中缺乏针对性,是要付出精力和时间作为代价的。我们应当尽量避免犯类似的学习错误。

9、把细心与学习“动脑筋”结合起来

做到学习的细心终能事半功倍,但是,细心在学习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要把它与各种学习手段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和效果。这既是养成严谨学风的起点,也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所走过的创造发明之路便是明证。

英国的雷利勋爵是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他对于研究所得出的数据都是很细心的。一次,他发现从氨气化合物分解出来的氮气密度是每升克,而从空气取得的氮气密度每升克,二者不完全符合。尽管其差别微不足道,对此,细心的雷利勋爵不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而是反复实验和测试,但结果仍然一样。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是什么原因呢?雷利经过细心地分析和推断,认为空气里除了氧气和氮气以外,一定还有另外一种气体。由此,使他和威廉•拉姆赛共同合作,发现了惰性气体氩。

这些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学习中,不论是对简单或复杂的知识,都应当把细心与各种学习手段结合起来,并贯穿于学习的始终。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细心的功能,养成严谨的学风。论点

要养成严谨的生活习惯。工作态度要严谨。

没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是不会有什么学术成果的。要严谨,但不能畏缩不前。对待小事更要严谨。

没有严谨的态度,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一时的疏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严谨的态度要从小处培养。严谨不是呆板和守旧。

名言

君子敬始而慎终,始终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仪之父也。——荀子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 谨于言而慎于行。——《礼记》 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韩非子 力胜贫,谨胜祸,慎胜害,戒胜灾。——刘向 人之持身立事,常成于慎,而败于纵。——方孝孺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李大钊

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古来一般学者最容易患的是穿凿的毛病。——邓拓

要养成严谨和忍耐的习惯,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细小工作,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累事实。——巴甫洛夫

最容易打败仗的人,是已经打过胜仗的人。——拿破仑 最有学问和最有见识的人总是很谨慎的。——卢梭 谨慎使你免于灾难,宽容使你免于纠纷。——叔本华 在艰苦的日子里要坚强,在幸福的日子里要谨慎。——高尔基 图大者,当谨于微。——吕近溪

大凡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若是苟且疏忽,定不成一件事。——吕坤 用严格的制度保证事业以高效严谨的模式运行。——马云 细粒之沙不能小觑,积载过多亦足以沉船。——奥古斯狄尼斯 由于疏忽,你会发现许多本应属于自己的发明,却署上了他人的名字。——贝纳尔

微小的过失,容易成为失败的缘由,因此我们不可疏忽细节。——佚名

笔者在平时对学生的作业和试卷批改过程中发现,学生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如何减少、治理、甚至杜绝学生在作业和试卷当中的这些错误呢?笔者认为除了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和试卷以外,还要注意认真备课上课、加强课外辅导、多和学生交流,并对学生严格要求。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方法:

二、布置适量作业,减少盲目性错误

我们一再强调要减轻学生负担,可有些教师为了图省事,往往布置一些超量的作业。比如:发一份试卷带回家做,明天来交。俗不知,学生除了学习英语还有其他科目要学。作业一多,学生为了赶时间就随意去做,有的学生甚至连题目都没有看清就把答案写出来了,闹出很多笑话。而且这样布置作业也没有针对性,不能把握当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对课堂教学和课后巩固都没有好处。

我们知道布置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精心准备,自己要先看先做大量的作业和试卷,然后从中选出与本节课有关的作业和试题布置给学生做,而且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分层次布置难度不同的作业,这样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把“苹果”吊在一定的高度,让学生努力地跳一跳就能够得着,这样他们才有信心去做,并有一定的成就感。吊得太高,再怎么跳也够不着,学生就会失去信心,从而产生抄袭的现象。教师要做到课堂精讲,课后精练。教师不盲目地去布置作业,学生才不会盲目地去做作业,也就减少了盲目性的错误。

另外,为了减少学生作业中的盲目性错误,教师还得精心设计布置作业的方法,不能等到下课铃响了才急急忙忙地布置一下作业,第几页第几题,草草了事。一般来讲,临近下课学生注意力就有点不集中,甚至有些学生都没有听清教师布置的作业。因此,笔者一般在下课铃响之前利用两到三分钟时间布置作业,而且让学生把题目解释一下,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语法填空、英汉互译等练习强调指出要注意的地方。这样,学生做作业就有针对性,盲目性的错误就会大大减少了。

三、培养检查习惯,减少偶然性错误

在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中,笔者经常发现学生写单词丢了一个字母、多了一个字母、错了一个字母、复数不加s、比较级不加er、现在分词不加ing、过去式不加ed等简单而又低级的错误。这并不是学生不会,而是因为学生粗枝大叶、疏忽大意而造成的。有的学生还振振有词地说:“啊,这是我失误了!”而笔者却说:“在你看来是失误,在老师看来就是错误!” 遇到这种情况,笔者就着力培养学生养成检查作业的好习惯。笔者一方面及时表扬能够认真检查作业、犯错误比较少的同学,并展览他们的作业,及时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本来可以避免的典型错误进行分析,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另一方面,笔者又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作业的习惯:首先要读一遍题目,看题目是否抄错,题意是否弄清;其次要读一遍答案,看答案是否正确,着重检查固定句型、词组、主谓一致、时态、语态等;最后还要细心检查一遍单词拼写、大小写、标点符号等是否准确无误。

对于偶然性错误,不能因为事情小而简单的放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小错误积少成多了,学生成绩就会下降,成绩下降了,就越发没有信心了,没有信心了就更加容易产生抄袭的现象。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笔者都是当面批改、指出错误、讲解清楚、发回改正、再次批改,直到学生把错误之处弄明白了、订正了才能放过。这样,下次做作业时,学生就不敢掉以轻心了,而是认真努力地去做好作业了!

四、讲清差异,减少理解性错误

有些教师在教英语时着重要求学生背诵。当然,背诵绝对是学好英语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笔者认为,学习英语还必须要先理解再背诵,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对于词义辨析、重点句型、语法练习等。这些知识,学生在学的时候觉得很清楚,过了一段时间就变得模糊不清了,甚至被遗忘了。从而造成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发生。这种情况还是因为学生不理解知识点而造成的。

如:spendtakecostpay都可以表示“花费”,但它们在具体运用中意义却大不一样:spend要求主语是人,并构成spend…on sth和spend…(in)doing sth两个句型;而take常用句型是It takes sb some time to do sth;cost主语一定要是物;pay主语是人,但其后常跟介词for。

五、改进批改讲评方法,减少重犯性错误

王金战老师在书中提到了“错题本”,教师批改完作业发给学生,学生把自己的错题整理在“错题本”上,要求学生“这个时候停下你匆匆的脚步,把这个题认真分析一下,到底错在哪儿,究竟是因为基本概念不到位呢,还是基本公式没记住过,或者是基本技能不过关,基本方法掌握不到位。就这样认认真真地反思,甚至是顺着这个问题,往它的根源上去想,虽然好像耽误了时间,但绝对是值得的,这样的付出一定是高效的。”王金战老师就是教数学的,他用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得知道自己批改作业并不是为了老师本人,而是为了学生省时,他在书中谈到“批作业目的是什么?不就是觉得学生平常的学习时间太紧,没有时间自己来批改,甚至也不知道对错,我付出心血给你把问题找出来,节省了你多少时间。……”在自己十几年的数学教学生涯里,我一直都认为批改作业是教师的事,是为了使自己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完王金战老师的这段话觉得真应该转变一下“批作业”观了!

王金战老师还谈到“有两类题目,必须引起学生的重视:一类就是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另一类就是考试或者课外练习中遇到的一些自己不会做的题目。”这类题目,我们可给学生以改错方法的指导:

1、停下来看看答案和相关的提示,一旦看明白了,自己再把它独立地做一遍;

2、有不会做的题目,就请教同学,人家一点拨,你只要找着思路,就别让那个同学讲了,你应该回去接着那个思路,进行认真的独立思考;

3、有些题目,你看着非常陌生,甚至看答案都看不懂,这样的题目说明你离它的差距太大,应该敢于放弃。

第三篇:治学格言(模版)

治学格言

一、我们要建设一个大党,不是一个“乌合之众”的党,而是一个

独立的、有战斗力的党,这样就要有大批的有学问的干部做骨干。(毛泽东)

二、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毛泽东)

三、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须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习近平)

四、博学而穷,笃行而不倦。(孔子)

五、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

六、唯一能持久的竞争优势是胜过竞争对手的学习能力。(盖亚斯)

七、我认为人生最美好的主旨和人类最幸福的结果,无过于学习了。(巴尔扎克)

第四篇:治学名言摘抄

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摘抄的治学名言,供大家阅读参考。

治学名言摘抄:

1、不好的书也象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菲尔丁

2、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论文学》

3、读过一本好书,象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4、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爱迪生

5、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7、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8、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9、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美国)富兰克林

10、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美国)富兰克林

11、读书也象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12、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1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4、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高尔基

15、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6、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1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8、对于有文化的人,读书是高尚的享受。我重视读书,它是我一种宝贵的习惯。——高尔基

19、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1、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书的影响下,仿佛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雨果

22、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2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24、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选集》

25、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考尔德

26、久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27、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8、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29、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3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31、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3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4、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3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6、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7、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朱舜水《答野节问》

3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39、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40、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

41、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4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44、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高尔基《论文学》

45、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托马斯卡莱尔

46、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47、书籍是人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48、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49、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别林斯基

50、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5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52、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53、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韬奋文集》。

5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55、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56、学问对于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巴甫洛夫

57、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5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59、应该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基《文学书简》

60、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治学

拼音zhì xué 注音ㄓˋ ㄒㄩㄝˊ

词性动词

基本解释

◎ 治学 zhìxué

[do scholarly research;pursue one's studies] 做学问;钻研

治学严谨

引证解释研究学问。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 郑君 治学,盖用 胡适 之法,往往恃孤本秘籍,为惊人之具。” 马南邨 《燕山夜话·广阳学派》:“如果与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等人相比,那么,刘献廷 治学的范围更加宽广,目的性更加明确,更加讲究实用。”

关于治学态度及方法:

学者和对学者的基本要求

什么叫治学?治学就是研究学问。研,细细研磨也;究,追究源流也。研究的意思就是细致地、深入地探求事物的本质和根源。

研究造就学者。俄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说过,“学者之所以成为学者,在于旁征博引”,论据充分。于光远说,“学者之所以成为学者,在于咬文嚼字”,概念清楚。科学与艺术不同,它是一种运用抽象思维而不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活动。对研究科学的学者来说,概念模糊,偷换概念都是不行的。有一些重要概念术语,因为翻译等缘故,不能望文生义,如“对象”,黑格尔在其德文著作中用的是“Gegenstand”,本义是“站在对面的东西”,并不是“对面的‘象’”。

求真是治学的根本

先哲和时哲有主真的,也有主善的。我是主张以求真为主的。我认为“真”、“善”、“美”属于不同的意识形态,各有各的领域,但是它们之间是密切相关的。主真者认为求真是根本。

何为“真”?涉及真理标准问题。真理标准问题,一步一步深入下去,不能说已经讲得很清楚。“完整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比之“两个凡是”前进了一步,但还是以权威人士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标准又前进一步。但是仍没有到底。底在何处?

真理的前提是怀疑。“怀疑一切”是治学者的格言。学者拒绝信仰。

我有三句话:

宗教之所以成为宗教,要求人们对之膜拜;

法律之所以成为法律,要求人们对之服从;

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要求人们对之研究;

科学不要求去信仰某种看法说法,而是要求先怀疑它然后进行研究。研究的结果可以建立起科学的信念,而非信仰。

我还想强调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黑格尔说过“没有抽象的真理”,列宁也说过“具体事物具体分析,是辩证法的真髓和活的灵魂”。我反对“一刀切”。

务实

我在讲治学中所说的务实,就是要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社会生活中起作用。写文章就是要发表。务实是受外界条件限制的,因此务实就要争取别人的支持。求真与务实这两个概念,还是有区别的。

聪明学,学聪明,学学聪明学

聪,耳朵好;明,眼睛好。现在的意义要比这个本意宽泛。聪明和智慧是同义语。

我小时候常问,为什么同样是一个人,别人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我就不能?1939年春我在广东工作,中央组织部要我去延安。路过桂林时,朋友送给我一个当时来说是“很好”的笔记本,一直不知道怎么用。直到纪念一二·九时在延安听毛泽东的演讲,我把毛泽东的演讲和我在武汉听过的王明的演讲比较了一下,觉得毛泽东讲得要比王明生动得多,也聪明得多。从这天起,我开始在这个笔记本上记日记,每天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那些聪明的事、聪明的话都记到这本笔记本上。我把这本日记叫做“学聪明日记”。从1939年12月到1942年上半年两年中,整个笔记本都记满了。在记的过程中,我自己觉得聪明了很多。但在1942年延安整风中,为了表示对党忠诚老实,把笔记本交给党组织了,一直没再能拿回来。学了两年的聪明,最终却干了件大傻事。

人有狡智,表现在人运用工具上。历史唯物论中的工具,也就是中间物,英语中的“MEANS”,德语中的“MITTEL”。富兰克林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制造和运用工具,是人的狡智即人的聪明。聪明是能学的,当然,不是说学了逻辑学才能思维,但是,学习逻辑、哲学可以使人变得更加聪明。我提出了“聪明学”的概念,聪明是一种学问,也是意识形态,即“智愚观”。我还提出的“真善美,贵智强”,其中的“智”,也就是智愚观。

心中要有很多问号

工作方法有很多,我主要讲一点:心中要有很多问号。我曾写过一篇超短文,其中说到:“问号在勤于思考的人看来是开启任何一门学问的钥匙。问号形如钩子,可以钩到很多问题的答案,没有问号,即使到了知识的宝库,也会空手而归。”我认为问题是一种财富,没有问题就没有财富的源泉。屈原有一篇“天问”,写的全是一些问题。总的来说,心中有很多问号就是要做“有心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培养注意力。

科学态度与治学方法

这个题目很大。在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说明严格科学态度。

我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有一堂课老师专门让我们用尺量一张纸的面积,要求尽可能准确。有的同学毫不犹豫的用“长×宽”的方法,老师就问他,你还没有量,怎么能肯定我给你的纸是长方形的呢?除此以外,老师还考虑了尺子的两端的磨损以及视觉误差等多方面的因素。他告诉我们要注意可靠的数字与不可靠的数字,不可靠的数字只能有一位。数字其实有两个概念,一是大小,二是准确性。对于这个问题我曾经考过我的研究生,都没有给我满意的答案。老师的这堂课对我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坚持严格的科学态度是治学的根本方法。

当敬一事师,一理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但这里所说的老师并不一定是教过你的老师,实际上,告诉你一个事实,一个道理的人,都称得上是你的老师,这样看来,你的老师就很多了。

第五篇:治学之道的感悟

读《治学之道》杂录姜亮夫《治学一得》:

治学问题有两件事。一是根柢之学;二是博与专―,不博不能专。

博,不是野马飞奔,到处乱钻的博,那只是绿头苍蝇乱飞的现象,也不能善用这个“博”字。一个专家的学问,必然要有个定则,或熟习一些学科的内涵与自己之“专”的关系。譬如它的家属关系父族、母族、妻族、及师友邻里同学同窗,乃至边缘学科,把握这些关系,然后选择着要处,系统求之,则这个博,才是“有的放矢”。

程千帆《詹詹录》:

看风使舵是学者的堕落,它导致学术的毁灭。

要精读几部书,打下根柢。

从事于一个专题研究,材料是基础。必须从搜集材料开始,然后进入整理材料,即由低级阶段进入高级阶段。那种想跳过搜集材料的阶段而然直接进入整理阶段、逃避搜集材料的艰苦工作、利用别人搜集的一点材料大发议论的人,与科学研究是无缘的。

必须注重亲自搜集第一手的材料。对于他人引用的材料,必须核实。以拣别人搜集的现成材料为满足,只能证明自己的懒惰和不负责任。懒惰和不负责任不能产生科学。

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必须具备“敌”情观念,即要把自己研究的那个范围的国内外同行及其作品经常进行排队,了解他们的动向和成果,这样才可以避免重复,互相补充,进行商讨和开拓领域。

殷焕先《视野和信念》:

“一物不知,儒者之耻。

殷孟伦《谈黄侃先生的治学态度和方法》:

1.首先以关心国家命运作为出发点,并把这一精神贯彻到学术研究上去。他认为治学是“存种族、卫国族”的手段。研究学术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而是为了国计民生的利益。这正是黄先生治学的根本目的。

2.“学问文章,当以四海为量,以千载为心,以高明广大为贵。”

“师古而不为所役,趣新而不衅其规。”

3笃学而不趋新,征实而不蹈虚。

.治学先从继承入手。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4.扎硬寨,打死仗。

黄先生读《清史稿》,全书一百册,从头到尾都一卷一卷地详加圈点。他对于随便翻翻,点读数篇摺止者称为“杀书头”,他临终前犹勉力圈完《唐文释》。这就是他治学的态度,也正是大师所以成为大师的成功秘诀。

5.淹博古今、谨严自守。

《颜氏家训》中说:“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学问之道有五: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窃。

6.疑事毋质、质而勿有。

中国学问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作为一个学者,当日日有所知,也当日日有所不知。

7.对学生要求严格、劝勉备至。

袁世硕《冯沅君先生的治学精神》:

比较起来,占用资料和研究资料,对认识研究的对象是更重要,充分与否,认真与否,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人一定要委身于生命的新流。”

董治安《难忘的启迪和教诲》:

踏踏实实地真正“读通”一种重要古籍,把这作为走向治学的第一步。“

“广中求精、博中求专。”

“读书要识家法”。

牟世金《我的读书法》:

一经毕,百经毕

。”

三年内系统地阅读百多种书籍。

善问。善问者要“闻一知十。”

在读书做学问上,要善于小题大做,而不要轻易放过一些日常遇到的小问题。只要勤于探索,注意总结,日积月累,自可形成一套自己得心应手的读书方法。

“友、敌、师”。

如果怀着敌意向书本进攻,当一篇论文、一个论点,被自己攻来攻去,否定了,推翻了,这就是自己学识水平的一个提高。这时的读者,岂不拍案叫绝,其乐何如?如果左攻右攻攻不下,自己的疑问全部冻要化所学所问为“自有”。

郑板桥说:“善读书者曰攻,曰扫。攻则直透重围,扫则了无一物。” 释,这时就会心悦臣服地承认它、接受它。经过这个过程之后的感受,才可说是真正地读懂了。这个懂,也就是消化的标志。如此得来的学识,不仅能牢记心底,且已化为自己的学问而可运用自如了。这对读者来说,才可谓有了真正的收获,从而享受到无穷的读书之乐。

刚开始这样做,进度必然很慢,但比之长年累月装口袋的笨法,那就快多了。从根本上看,这样来读书学习,将使读者一次有一次收获,一次有一次提高;其中某些劳动,可能好似白花了,其实这种白花以至失败,都有其看不见的实效。作为整个读书法来看,它主要还不在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而在充实和提高读者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若能持之以恒,习惯成自然,磨练得心明眼亮之后,继续读书也好,研究问题也好,就有可能遇事便迅速做出较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而敏锐的眼力,独到的见解,也可望在这个过程中较快地培养起来。能如此,就不能生产出无穷无尽的产品。

唐弢|《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问题》:

我看无论哪个国家,要使引进的外来东西真正在自己国家里生长,非要把根扎在本国大地的泥土里去不可,不扎到本国大地的泥土里,不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鲁迅写《狂人日记》,他说依靠的是以前看过的一百多篇外国小说,茅盾也说,他最初写小说是依靠曾经读过的外国小说,鲁迅后来谈到《彷徨》的时候又说,他终于慢慢的脱离了外国的影响,在技巧上逐渐成熟。每个国家都有这种情况,中国尤其如此。

不搞比较研究不行。

第二件事,也是《书林》上发表的文章,作者沈鹏年,过去和我认识,这个人搞材料还是可以的,钻劲很足,就是学风不正,很多人知道。他文章说毛主席和鲁迅曾经见过面,据说有些杂志还转载了这篇文章。但这是不真实的。根据周作人日记和其他材料,毛主席的确到八道湾十一号看过周作人,那是一个下午,鲁迅正在教育部开会,没有遇见。文章还说上海虹口区副区长有个材料,可以证明鲁迅和毛主席见过面,但他并未说明那个材料的详细情况。那个材料更妙了,说鲁迅和毛主席见过多次面,都是由她已故的丈夫联系的。其实那个材料,很久以前有人就给了我,要我考查,我经过初步查对,证明不确。想不到在我案头搁了几年的材料,沈鹏年现在却抛了出来。

殷孟伦《我是怎样研制语言学的》:

我开始治学最得力的书有:《说文解字》、《尔雅》、《经传释词》、《荀子》、《诗经》、《史记》、《汉书》。我读书的体会:第一、书要熟。我的记忆力差,但勤于检阅,开卷即可索得;文字长一点的,选择一些段落,背诵上口。第二、书一熟,自然文义就会通悟,前后贯联,由此书证彼书,由此悟彼,或推类而得,黄季刚先生曾说过:“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只要几部书熟了,就能明白好多问题,发现人所不能发现的问题。第三、句读方面,也是读书的一大问题。第四,读书理解不可不注意上下文的关系。第五,要用类比法求证文义。第六,要注意要注意语义演变的历史。

古今对应问题。第七,特别 “文不空生,论不虚作”,这是读书著文要解决的问题。一般读书,先要边读边留心应该注意的问题,才能从文中发现他人所不注意的问题,然后去正确的解决它,不是临时瞎凑,就可以叫做文章的。为了写作,一般说,应先就某项问题作些卡片。但我不习惯这样,我认为读书时先要弄通所读材料的文义,明白贯通之后,才参考各书,作出互证和补充,然后分门别类抄撮在一起,不论是用卡片,或用纸条、抄本,都无不可。我的经验,就自己能力所及,要解决某一问题,就从自己认为必须注意到的文献里去找材料。比如,我从三十年代起,特别是解放后,写过十来本书,三、四十篇论文,发空论的比较少,总是在写某一题目之先,积累若干有关资料,积累愈多愈好。先看具体资料说话,不是先搭好架子再找资料,因为那种办法是为写文章而写文章,看风使舵,是应时或有其他目的之作,不是从具体实际出发,解决所应解决的问题的文章。

李白出生地今苏联境内阿拉木图的托克托。要搞明白,不可以口舌争,一件一件根据文献印证,才算结论。依据材料和史实说话,为学之道,如是而已!

第一,无论做哪种学问,都先要搞基本训练,基本训练好了,才能开步走。

第二,第三,读书要有 要虚怀若谷,以愚自守。其实人之所知,不如其所不知。虚心求益,天地间人情物理都可以补充自己所不及知。

先后本末,不能东翻西检。

第四,要熟习极少的文献。所谓熟习,是说读通读透。

第五,要博通古今中外,不存门户之见,不固步自封。

第六,一个根本的问题是什么思想在指导你行动。我个人认为写文章、做学问,首先要

立定信念,有利于国家民族的,有益于科学发展的,就去做。古人说,“文须有益于天下”,就是这个意思。这是写文章、做学问的前提。不然象钻牛角尖那样做工夫,意在标新立异,是不可取的。

殷孟伦《谈谈汉语词汇研究的断代问题》:

我在进行汉语研究的时候,是先从具体情况出发,扎扎实实地以高调查研究、掌握资料为前提,然后进行综合、比类、作穷源究本的探索、分析,不先单凭某些说教,不依仗名流重言,来凌驾一切。只要把具体情况搞清楚了,问题就自然而然地会突露呈显。因此,中外古今名副其实的语言研究者,其成功关键,即在于此。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诀窍和方法,可以说都是理解这个原则的。

张维华《我对研究史学的一些看法》:

就以司马光作《资治通鉴》来说,他费了三方面的功夫。先作《通鉴长编》,就是收集和排比史料;再做《通鉴考异》,就是对收集的史料加以检查和鉴定,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可用的,哪些是不可用的,哪些是有错误需要修正的。经过以上两番功夫,最后才写成《资治通鉴》一书。

孙思白《谈研究中国现代史的问题》:

多接触,钻进去,再对它有所理解或发现,兴趣就来了。

下载第一章 政治和政治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章 政治和政治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治学习心得体会

    四治学习心得体会 志丹县杏河中学 华红军 通过学校组织“四治”的学习,按照相关制度原则,对自己的业务学习、纪律作风、敬业精神、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自我剖析,找出了自身存在......

    防疫治学倡议书大全

    防疫治学倡议书各位同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打乱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计划。但多难兴邦,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努力,当前已初步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读后感 应当说,谈读书论学问,是读书人永远感兴趣的话题。怎样读书做学问是因人而异的,没有一定之规与模式,但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科学方式与方法,尤其是大......

    孔子的治学精神

    孔子的治学精神 提起古圣先贤,在人们心目中形象最鲜明的就是孔子。孔子的门下有三千弟子丶七十二位贤人。直到今天,世界各地没有不知道中国有一位伟人孔子的。西方各国很多地......

    关于治学的名言

    治学,语出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就是探究知识研究学问。小编整理的治学的名言,供参考!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论治学哲理美文

    既然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那么就应该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能获得成功。自卑,是自身发展的最大敌人;自信,是自身发展的最好朋友。人间最好的财富是知识。知识财富不怕......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读后感 应当说,谈读书论学问,是读书人永远感兴趣的话题。怎样读书做学问是因人而异的,没有一定之规与模式,但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科学方式与方法,尤其是大......

    和政经济发展解析(推荐)

    和政经济发展解析 一、找准思路是关键 作为国扶贫困县的和政能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上取得巨大成绩,有力证明了和政县委政府班子的发展思路是正确的。对于一个地方的发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