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话题作文:终点与起点
话题作文:终点与起点
终点与起点时间又一样的飞去2009年转到又从手指的指缝之间悄悄的流去。我也成了一个见证时间的人,在这一年里发生了太多太多不可想象事与物、人与物。这一年我们从初三上学期到现在,虽说是毕业班但我们好像还没有心思到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我们在下面听课不愿听或不想听的人也都在做自己的是,他们有的是对未来已失去信心,有的不知如何去复习,去学习,有的知道怎么复习独自一个人去进行的;这里的种种早已成为了过去是从我们身边所过去的这的事已成往事,不是我们所关注的我们看的是初三下学期的学习手中刺,早新的2010年是现在是一个好的开始,是一个新的起点去做该做的事,不管是学习韩式走向社会这都是一个好的奠基时期。让我一起去冲刺去鼓励去加油吧!
熊中涛
第二篇:起点与终点诗歌
从起点开始出发
像一只狂奔的蜗牛
为梦想执着奋斗
路过一个个车站
在人群中迷茫
有个叫友谊的东西
像黑暗中的一颗闪耀的星
它在黑暗里点亮我的方向
告诉我坚持——
事实不是梦
六年间有多少疯狂的事
但疯狂
只有在青春年少才会如此坚决
回到我们的梦中城市
也终于迎来离别时刻
一个个曾经的患难伙伴
一个个转向属于他们的路
分别的泪
无法抑制
然而人生总有这么一次
一个一个起点
又到一个一个终点
一次一次相遇
又到一次一次分离
那些美好回忆
永远珍藏在我泛黄的日记
第三篇:起点和终点教案
第2课起点和终点
【科学概念目标】
1.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2.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3.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2.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4.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2.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人一只纸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胶水、剪刀、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游戏导入。
请一位高个子和一位矮个子学生上台比赛跳远,其他学生观察。2.问题聚焦。
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更远呢?” 根据回答,让学生重新比赛,画起跳线和落脚线。
二、探索:纸蛙跳远比赛 1.体验纸蛙跳远。
发纸蛙,每人一个,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纸蛙跳跃一段距离。
提问:“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远?”
引导学生说出,在纸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纸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纸蛙跳了多远。
2.确定纸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教师需要指出,我们通过在地上画线的方式记录了纸蛙跳远的距离,但是无法方便地与别人纸蛙跳远的距离进行比较。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录纸蛙跳远的距离, 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进行比较。
可以用课件展示一条起跳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看清纸蛙的头要对齐起跳线,再展示一条终点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注意纸蛙的尾部要对齐终点线。全班要统一标准。
3.纸蛙跳远比赛。发材料。分小组活动。
教师需关注并指导学生对起点线和终点线的确定提醒他们在纸带上写上姓名及日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
4.谁的纸蛙跳得最远。
比较自己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确定最远的一次作为自己纸蛙的跳远距离。比较小组成员的纸蛙,确定“哪只纸蛙跳得最远”。要求对齐起点,然后比较终点。张贴各小组的纸带,让学生观察、比较 “谁的纸蛙跳得最远”,评出全班跳得最远的纸蛙。
三、研讨
教师可以提问:“在小组中,谁的纸蛙跳得最远? 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基于实验的关键步骤,有根据地说出自己的结论。
接着可以提问:“观察张贴在黑板上的纸带,它为你提供了有关纸蛙跳远的什么信息?”“你的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相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有其他可以确定跳远距离的方法吗?”教师在比较中需反复提醒:①对齐起点②确定终点。
四、贴纸带
让学生把纸带粘贴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第四篇:《起点和终点》教案
《起点和终点》教案
一、教材及学生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们很自然地进行着各种比较活动,但却没有系统地提炼过。在这一中,教材通过纸蛙跳远比赛作为学生学习比较的有效载体,让学生经历活动过程,学习比较的相关知识。首先明确比赛的公平公正性,再者为纸蛙确定起点和终点,最后通过合理的方法比较纸蛙所跳的距离,这样的教学安排让学生一步一步认识比较的真谛。此外,纸蛙跳远活动只是学习的载体,切莫一味关注胜负,反而丢失起点终点以及记录比较距离之重点内容。
在本单元第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确立起点和终点的意识。当然,在生活中,学生也同样有着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相关经历,比如跳远、跳高等。这些看似模糊的前概念,其实都是学生开始正真学习比较知识的宝贵经验,如何利用好学生已有的认知,开启关于比较的新学习篇章是本的核心。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通过跳远比赛分析,学生知道共同的起点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学生明白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落地点来标识,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科学探究:
通过观看微视频,学生可以学会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通过堂最终的距离比较,学生可以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科学态度:
通过本的学习,学生能够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通过堂的学习,落实学生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的科学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通过比较学习,学生能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标识纸蛙的起点和终点,记录和比较纸蛙所跳的距离。
教学难点:理解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纸蛙所跳的距离,思考合理的方法比较纸蛙所跳距离的长短。
四、教学准备:
教师:ppt,各类微视频,大纸蛙2-3只,大纸带一条、剪刀。
学生:两人一条纸带,每人一只纸蛙,一支彩笔。
五、教学过程:
(一)、聚焦问题,引出题
、小青蛙比身高活动。
(设计意图:为纸青蛙应从同一起点起跳的公平性做铺垫。)
2、今天我们不仅比小青蛙的身高,还要来比一比小青蛙最大的本领。我们在堂上要来进行一次纸青蛙跳远比赛,这是老师给纸蛙跳远比赛特制的赛道(将赛道贴于黑板)。
(设计意图:认识纸蛙跳远比赛,明确起点线,引出题。)
(二)、制定规则,活动探索、现在有两只纸蛙要来参加比赛了,这是纸蛙1号(对齐起点线),这是纸蛙2号(超过起点线),两只纸蛙起点不同,引起讨论。
(设计意图:强调纸蛙比赛的公平性,必须从同一起点线开始起跳。)
2、现在1号纸蛙要开始起跳了,它使劲一跳,跳到了这儿,可是跳歪了。设问:纸蛙跳了多远?从哪到了哪?演示在纸蛙离起点最近处画一条横线。
(设计意图:明确记录终点的方法。)
3、今天,我们的比赛可以有三次跳的机会,纸蛙1号要开始第二次跳远了,你看,它腿一蹬跳得更远了,跳到赛道外面了,那怎么办,想想纸蛙从哪跳到了哪。我们将纸蛙离起点最近的地方对齐在赛道上画一条横线记录。
4、大家看好,现在是最后的机会了,这一次更不得了,纸蛙太用力了,整个身体都翻了。这一次纸蛙从哪到了哪?(设计意图:演示纸蛙跳远时会出现的可能情况,让学生可以明确终点并记录终点。)、设问:纸蛙有三次成绩,我们取哪一次呢?将最远的那次横线加长,并在起点线和终点线之间标出纸蛙跳远的距离,在终点线下写上自己的姓名。
(设计意图:明确三次成绩选取最远的一次。)
6、我们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现在赶紧训练训练你的纸蛙吧!下发纸蛙,每人一只,纸蛙编号①②③④与组内成员号码一致。那怎么样让小青蛙跳起来呢?观看“如何让小青蛙跳起来”微视频。
(设计意图:一拿到纸蛙学生必然十分兴奋,利用3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把玩试跳纸蛙,缓解好奇之心,观看微视频为跳远比赛做有效的准备。)
7、每一位参赛队员都必须遵守比赛规则,比赛前我们一同学习一下。播放“纸青蛙跳远规则”微视频。明确活动流程(试跳,比赛,裁剪,比较,张贴),开始比赛。(设计意图:观看微视频,明确比赛规则。)
(三)、如何判远,交流研讨、每个小组进行比较将最远的距离贴在黑板上比一比,谁最远?是怎么比较的?
(设计意图:有效研讨如何比较,引出对齐起点比较终点的方法。)
(四)、拓展引导,外学习、今天比赛之所以能比出远近,最主要我们是确定了哪两个点?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也要用到这两个点呢?
2、每一个小组的小朋友都很了不起,既做了比赛的运动员也做了比赛的裁判,我们看看最终获胜的是哪个小组,小星星最多的又是哪个小组,这两个小组都可以得到老师的神秘礼物,给大家展示一下,是一本记载了多种纸青蛙制作的秘籍,希望拿到老师礼物的小朋友回去能和爸爸妈妈一起练习制作,当然也可以在班级中合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学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外继续阅读制作学习。)
第五篇:人生起点与终点读后
《人生起点与终站》读后感
《人生的起点和终点》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是南师随机对胡君(胡松年)等所讲。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句“积聚皆消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
“积聚皆消散”,一个人穷苦出身,拼命赚钱发财,不管赚了多少财富,终究会散掉;“崇高必堕落”是指地位高了,一定会下来,上台一定会下台;“和会终须别”,大家在一起,总有一天会散的;“有命咸归死”,有这个生命,最后还是死亡。这本书初初读来于我而言无异天书。尽管南大师已经用了最浅显的字句去解释,但依旧如坠云雾。南大师从“死”讲起,以“入胎”为终,这本身就从顺序上颠覆了我们对“生死”的观点。不是先有“生”才有“死”么?为什么南大师要先谈“死”再言“生”?直到在书中读到了这么一句:“无明缘行,行缘识,识源名色,名色源六入,六入源触,触源受,受源爱,爱源取,取源有,有源生,生源老死”,这时我才明白南大师如此著作的用心。原来,生命的开始竟然是来源于我们一直所恐惧的“死亡”。在我们身边,很多人也许能明白“生既是死”,是因为从“生”的一刻开始,我们的生命实际上就是开始走向“死亡”的过程。但要理解“死”既是“生”,对普通人来说的确是个很困难的事情。在大多数人眼中,死亡就意味着终结。所以我所理解的是南大师要告诉我们:“死”并不意味着终结,“生”源于“死”。
此处只有循环往复,只是形态不一。而以什么形态存在,则有因果决定。
人生起点与终点,是人生旅途的两个端点,每个人的起点是不同的,有的人从小出生在名门富贵家族,有的人却从小就受了很多的苦,尽管如此,所谓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人生的意义更在于自身奋斗的过程,一种经历,就算结果很苦涩,很无奈,只要能在弥留之际能够问心无愧,觉得生活充实,也是丰富的人生阅历,成功的典范.我们有太多的“得不到”,所以“生”是苦的。若要为“生”不苦,我们必须知道我们所得到的终将失去,只有学会“放下”,放下那些会蒙蔽我们智慧的“浮云”,以慈悲的心怀面对世界,才能让自己的心从浮躁走向平静,在平静中体悟生命的脉动。如果我们终能连“生死”也可放下,那么还有什么东西是我们“放不下”的呢?、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