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命题作文“陪伴”导写及佳作赏析
命题作文“陪伴”导写及佳作赏析
【文 题】
题目:陪伴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文体自定;③不少于600字。
【思路导引】
这是一个独词式命题作文,审题时,首先要明确“陪伴”的含义是“随同做伴”。仔细分析,它有多个义项:1.侧重于“陪同”。2.侧重于“做伴”。3.附加其他事物使主要事物更突出。根据这几个义项来审题就可打开思路。
其次,在题目的前后添加疑问词进行选材方向的定位,如“谁陪伴谁”,再细化为以下三方面:“谁陪伴我”“我陪伴谁”和“别人陪伴别人”。
“谁陪伴我”的主语“谁”可以是:人、具体事物、抽象事物或概念。“人”既可指父母、师友、对手等,又可指古今中外名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等。“具体事物”可指陪伴童年生活的书籍,见证成长的日记,勾起美好回忆的文具、自行车、闹钟、小花伞、树林、小河等。“抽象事物或概念”可指一首钢琴曲、一句话、勇气、理想、烦恼、微笑、挫折、幸福等。写作对象的丰富性,决定了选材的多样性。
“我陪伴谁”中的“谁”范围要小得多,只能是亲人或宠物等,不能是名人和具体事物。
“别人陪伴别人”,可以旁观者的视角,记叙发生在他人之间有关“陪伴”的故事。
【构思示范】
一、父母师友陪伴我。这类陪伴是每个人成长中最熟悉的,适合写记叙文。开头:“月光皎洁,是因为有群星的陪伴;我幸福,是因为有你们的陪伴。”然后从3个方面选材:生病时,妈妈的陪伴;考试失利时,老师的陪伴;孤独时,朋友的陪伴。结尾点题:“人生路上,因为有你们的陪伴,我才如此幸福……”此类文章有精彩的细节描写,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还可以用书信、日记等形式。例如给同桌写一封信,感谢同桌3年来陪伴自己渡过一个个关口:沉溺网络的执迷不悟、青春期的叛逆、早恋后的痛苦等。
二、古今名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陪伴我。选取一个或几个对自己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古今名人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开篇点明主旨:“感谢一路有你,伴我走过无知,走过稚嫩,走向成熟。”中间可选择以下片段:幼儿园有安徒生的陪伴,便有了梦想;小学有哈利·波特的陪伴,便有了对魔法的向往;中学有海伦·凯勒的陪伴,便有了直面挫折的勇气。篇末抒情:“感谢一路有你,始终陪伴在我左右。”
三、具体事物陪伴我。成长路上,总有一些曾经陪伴自己的事物,留下美好的记忆。可以时间为线索,记叙院中那株蜡梅对自己的陪伴:春天——枝头的新芽陪伴我走下病床;夏天——繁茂的枝叶陪伴我苦练钢琴;秋天——缤纷的落叶陪伴我走出比赛失败的阴影;冬天——怒放的花朵陪伴我考级成功。还可以把父母师友之爱寄寓于某个具体事物,如书房里“天道酬勤”的条幅一直陪伴自己,因为那是父亲送给我的。
四、抽象事物陪伴我。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写一篇感情真挚的散文。开头点题:“因为幸福的陪伴,玫瑰的芬芳才沁人心脾;因为宽容的陪伴,生命的沃土才孕育出夺目之花;因为挫折的陪伴,成功的小船才携你乘风破浪。”中间可采用并列结构,分别记叙与“幸福、宽容、挫折”为伴的具体事例,结尾简洁扣题,呼应开头。
五、“我”陪伴他人。舍弃“他人陪伴我”的常规思路,选“我”陪伴他人的素材。开头议论:“不仅仅是儿女需要父母的陪伴,有时,长辈也需要晚辈的陪伴。”中间记叙自己每个周末回老家陪伴孤独寂寞的爷爷。结尾由爷爷联想到天下的老人,发出感慨和呼唤:“哪个老人在晚年不想有儿孙们陪伴呢?我们应该怀着孝顺、感恩的心,常回家看看,多陪陪他们,给老人更多的幸福。”这种构思角度与众不同,能引发更深刻的思考。
六、有关陪伴的故事。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由谁来陪伴?聚焦这些社会热点,并进行深刻思考,写小小说或通讯。记叙一位年轻的村官大学生陪伴照料留守儿童的感人故事,发出“关爱留守儿童”的呼唤。这样的主题,能彰显与时俱进的忧患意识,体现责任感和思想深度。
七、陪伴的启示。从自然、家庭、社会的角度思考,以“陪伴是幸福的源泉,陪伴是和谐的体现”为中心论点写议论文;由自然界“绿叶陪伴红花,花儿更加鲜艳”的现象,联想到人类社会中像绿叶一样甘愿默默无闻陪伴他人的人,由物及人写抒情散文,讴歌他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绿叶精神。
【时文欣赏】
伺母日记
余秋雨
2012年11月18日
九旬老母病情突然加重,我立即从北京返回上海。早已安排好的课程,也只能请假。对方说:“这门课,很难调,请尽量给我们一个机会。”我回答:“也请你们给我一个机会,我只有一个母亲。我这门课,真的没法调。”
2012年11月19日
妈妈的脸,已经不再有表情。听舅舅说,早年在上海,她也算是大美女。与爸爸结婚后,难于在抗战时期的上海安家,妈妈就到她陌生的余家乡下居住。但这对年轻夫妻少想了一个关键问题:家乡没有学校,孩子出生后,怎么完成最基础的教育?这孩子,就是我。
妈妈的头发在今天的病床上还只是花白,在我牙牙学语的那些年,她那头乌亮的短发,是家乡全部文化的“中心网站”。办识字班、记账、读信、写信,包括后来村里的会计,都由她包办,没有别人可以替代。她的这头头发,清扫了家乡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文盲荒原。
妈妈做这些事情时,一直带着我。等到家乡终于在一个破旧的尼姑庵里开办了小学,我一进去,就被发现已经识了很多字,包括数字。
至今记得,年轻的妈妈坐在床沿上,告诉我什么是文言文和白话文。妈妈在文化上实在太孤独,所以她把幼小的我当作了谈心对象。到我7岁那年,她又把扫盲、记账、读信、写信这些事,全都交给了我。
妈妈把这些重任交给我时给了我一个“代价”:今后我的全部家庭作业由她做。但由于我的同学家都点不起油灯,学校早已取消家庭作业,于是妈妈转而为我做暑假作业和寒假作业。我小学毕业后到上海考中学,爸爸听说我从来没做过家庭作业,吓了一大跳。
我到上海考中学,妈妈有点儿紧张,她害怕独自在乡下的“育儿试验”失败而对不起爸爸。我很快让他们宽心了,但他们都只是轻轻一笑,没有时间想原因,只有我知道。我获得上海市作文比赛第一名,是因为已经替乡亲们写了几百封信;数学竞赛获大奖,是因为已经为乡亲们记了太多账。
2012年11月23日
病床上妈妈的躯体已经缩得比从前小了。但我明白,我一生最大的勇敢,都来自她。我6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她去表外公家回来得晚,我瞒着祖母翻过两座山岭去接她。她在山路上见到我时,不责怪,不惊讶,只是用温热的手牵着我,再翻过那两座山岭回家。
我后来因贴地历险40000公里被国际媒体评为“当今世界上最勇敢的人文教授”,追根溯源,就与妈妈有关。妈妈,那40000公里的每一步,都有您。而我每天趴在壕沟边写手记时,总能想起在乡下跟您初学写字的情景。
2012年11月25日
妈妈,这次,您真要走了吗?乡下有些小路,只有您我两人走过,您不在了,小路也湮灭了。童年有些故事,只有您我两人记得,您不在了,童年也破碎了。我的一笔一画,都是您亲手所教,您不在了,我的文字也就断流了。妈妈,您知道吗,您有多重要!
【赏 析】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在母亲去世前的日子里,推掉所有工作,在医院陪伴病危弥留的母亲。他的《伺母日记》回忆了儿时母亲陪伴自己度过的难忘时光,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之情,这些情意深长的文字,直抵人的心灵。
【佳作展示一】
给老班的一封信
尊敬的老班:
您好!
此时此刻,我正坐在考场内给您写信。我觉得用这种方式,能更好地表达我的心声:感谢3年来您的陪伴。
刚入初一的我,第一次月考,成绩一塌糊涂!您没有责备我,而是给了我一篇题为“即使倒数第一,也别自我放弃”的文章,嘱咐我每天看一遍。您让我懂得了要做一匹骆驼,只要长时间坚持,前方一定会出现绿洲。
初二的冬天,雪很大,仿佛为了衬托我心中的酸楚。父亲下岗,我无法面对这一现实,感觉天塌下来了,每天上课都萎靡不振,同学送我外号“小迷糊”。您发现了我的反常状态,及时找我谈心,安慰我,鼓励我,带我走出了逆境。
老班,您还记得吗?那天学校发了进步奖,您带着它到我家家访。母亲从您手里接过奖状,脸上笑开了花,久违的笑声回荡在房间里。您临走时告诉母亲:“你儿子再努力一下就能进入优等生行列了,考入一中大有希望啊!”
老班,您不知道,您走后,母亲破天荒地为我做了一顿红烧肉。
初三的春天来得比往常早。一次月考,我偶然考了全班第一。周末,您请我们几个班委去您家吃饭。席上,我很想听到您对我的夸奖,您却说:“这次考得好,下次不一定考得好;这次没考好,下次不一定考不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从此我虚心学习,终于在优秀生的行列里站稳了脚跟。
今天,我想用最朴实的文字表达我的心声:感谢3年来您的陪伴。
老班,您的陪伴如歌,美妙动听;如酒,芳香清醇;如诗,意境深远。有您陪伴的日子,真好!
此致
敬礼
您的学生:自强不息
2013年6月25日
【点 评】
采用书信的形式写,既避免了一般记叙文的俗套,又因为使用了第二人称,便于直接抒情。全文撷取了从初一到初三在自己最失意、最困难、最得意时,老班陪伴自己的几个难忘片段,表现了老班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结尾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老班深深的感激之情,字里行间情真意切。
【佳作展示二】
陪 伴
一曲悠远的《姑苏行》,有如天籁,我仿佛翻开了那油灯下泛黄的线装书,来到了美丽的江南。吹笛,恰似吟诗,每每轻按六孔,便如沐浴久旱的甘霖,洗去满身的疲惫与倦怠。
10年竹笛生涯,多少次在冷漠中重拾温情,感谢一路有你陪伴。记得幼年那个孱弱的我——与竹笛不相上下的个头,细瘦的手指堵不住笛孔;可就是这样的我,执意选择了竹笛,不为文人雅士的丝竹之美,只因靠在墙角听老师吹奏时,我陶醉了。
于是,人生路上,便有了你的陪伴。
记得第一次吹一首完整的《小河淌水》,我把全部情感付之于你。老师和同学们都为我鼓掌,我喜极而泣。
后来的日子,我携着你,你伴着我,就这样义无反顾地走了过来。在你的陪伴下,我体会到了茂林修竹的清雅,体会到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盛大恢宏。那是一种襟怀天下的气度,那是一种天真无邪的期盼,那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淡定,以及与音乐共舞的忘我。
升学考试前,曾一度冷落了你。知道成绩以后,却第一个把喜讯告诉了你。这才发现,一路风风雨雨,早已与你不离不弃。在你的包容下,我的手指随心所欲地跳跃,我的情感毫无保留地抒发。我捧着你,恰似与阔别多年的老友相拥。
雁过无痕,风吹无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陪伴我,品味过春荣夏酷,见证了秋凄冬寒,永不厌倦地听我诉说,为我分担,感谢一路有你。
【点 评】
一根小小的竹笛让“我”幼小的心灵不再孤单,伴“我”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作者以拟人的手法,采用第二人称,写出了竹笛给予自己的精神抚慰,抒发了对竹笛深深的感激之情
第二篇:_半命题作文:面对▁▁ 佳作赏析_
半命题作文:面对▁▁ 佳作赏析 面对绝境
初三(11)班宋力
天地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便是母爱。
——题记
母爱如海,载着小小的孩子荡向金色的彼岸;母爱如阳光,沐浴着天真的孩子茁壮成长。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一分真爱,那便是母爱;如果面临绝境之时有一分真情,那便是母亲对孩子的真情。
记得曾读过如此一个动人的故事,读完以后我已民潸然泪下,内心最柔软的深处被这么一种叫做母爱的东西触动了。
那是一个面临绝境的故事。午夜时分,一幢居民楼突然发生了火灾,火舌张牙舞爪,火假风威,迅速蔓延,一时竟无法扑灭。而那幢居民楼恰好又在一个窄小的巷子中,消防设备无法施展身手进入救人工作。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消防队长命令居民楼上的人背朝下地往下跳,消防队员则张开一张救生网在楼下接住居民。因为只有背朝下才是最安全的方法,能增大受力面积,不至于摔伤自己。但是,惊人的一幕发生了,一位妇女头朝下地从楼上飞坠下来,大家惊得目瞪口呆——为了生存的机会,似乎没有人会干这等傻事。等到妇女坠地之时,大家才看到,妇女原来是一个孕妇,她选择了自己的牺牲,而把生的机会让给了腹中载着她的希望的孩子„„每个人都震撼了,为妇女的勇敢而震撼,更为母爱的伟大而震撼!
还记得这样一个关于动物面临绝境的小故事:古时某国人某日烹鳝享用。但见烹煮之时,鳝鱼们总弓起身子,不让腹部碰到锅面。那人好奇,一打开鳝鱼的肚子,才发现它的肚里有卵,原来这些都是怀孕的鳝鱼,它们为了使孩子不至于受伤,宁愿牺牲自己„„
母爱是何其的伟大啊!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都拥有这份无私、勇敢的真爱!我想母爱或许是一切母性动物的本能吧,正是这种本能使她们在面对绝境之时能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牺牲自己!
面对绝境,母亲选择了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谁敢说这不是人世间最伟大而无私的真爱呢?
面对失败
初三(11)班李藤
沙滩上,一个孩子正耐心地用细沙构建着他梦想的城堡。从堡垒,到城墙,从房顶到桥梁,他一丝不苟地堆砌着,堆砌着孩提时代的梦想。
公司里,一位男人在埋头工作。查报表,签定单。接到一个客户的电话,他的神情由疲惫变得欣喜:“又一桩生意签成了!”男人也在为自己的生活堆砌着城堡,他自信满满地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城堡的构建,日夜奋力工作。天色渐晚,海风呼啸了起来。男孩的梦想城堡静谧地躺在细软的沙地上。呵,多么宏伟的一片建筑。这时,海浪来了,洁白的浪花慢慢地簇拥上了城堡,瞬间细沙构建的城堡被吞噬得无影无踪。男孩看着这一幕,安静地笑了,转过身牵着爸爸的手走回家去。男孩早预想到了这个结果,他想着:“明天该建什么呢?”月色中,男孩的影子被拉得很长。
此时的男人,正在借酒浇愁。生意谈垮了,公司要裁员,妻离子散。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构建的梦想蓝图,像沙滩城堡般被海水吞噬,任凭他如何极力挽回,都无济于事。男人彻底崩溃了。
如此的人生挫折与失败,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总会遇到。只是你会选择像男孩那样一笑而过然后安心回家,从头再来,还是像男人那样自甘堕落,一蹶不振?哲人说:“失败,对强者是个逗号,对弱者却是个句号。”将得与失看得太重,会让你迷失自我。其实,每一次的失败,你所应关注的,并不是它所带来的恶劣后果与不幸,而是怎样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处之坦然,你便能淡然了!
“失败,是一笔难得的财富,而成功,则是对失败的结算。”当你对失败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你就已不畏惧失败了!一代文人徐志摩就曾说过:“我一直在寻找一位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面对失败,请处之坦然。
面对成败得失
初三(11)班李秋霞
人生的漫漫长路,是一段正在等待着有心人用心去修筑去开辟的道路,也许路上会出现春日熙微百花簇拥的美丽,也许还会有风趣交加雷电轰鸣的可怕。尽管如此,这条路仍然充满希冀,充满愉悦。翻开父母写下的语录,看着那成长中留下的脚印,不就是最好的明证?
父亲语录——关于成败
女儿,爸爸曾经为你如此骄傲,又曾经为你如此担心。要知道,成长的漫程,总不免是从风风雨雨的洗礼中走过来的,“成败乃兵家常事”,一个人只要不为一次半次的成功而过分欣喜,得意忘形,不在失败时如遭五雷轰顶,被千斤重压压着那样爬不起来就行了。人生又怎会总是一帆风顺,毫无阻碍呢?还记得你上五年级的时候吗?考了全级第四名,那天兴高采烈地回来报喜,那种实现美梦、惊喜若狂的笑容早就从你的脸上丝毫不保留地绽开了。你可知道我与你妈妈心里真像喝了蜜糖一样甜?我们不把这份欣喜告诉你,而是把它深深地埋藏于心底深处,就是要让你胜不骄,败不馁。在你在挫折中艰难行走,每一步都伴随着沉重的步子时,我的心又怎不痛?多想为你解决一切问题,但我更想的是你自己去正视现实,去面对、迎接困难的宣战,做一个坚强的人。
母亲语录——关于得失
女儿,还记得你小时候的一句话吗?“我要得到天地间所有的幸福!”这句话,妈妈至今记忆犹新。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的多于失去的,甚至希望永远也不会失 去。但是真的能这样如愿吗?你也看到了,有些人原来有亲人相伴,生活在温暖的家,却不懂珍惜,等到失去至亲时就后悔莫及;有些人因为一点小小的争执,失去了常伴左右的好朋友,就像你上初中时,有了一个对自己坦诚真心的知音朋友,你却为了小小的事吵着要与人家绝交,后来你还不是整夜的忐忑不安,心乱如麻?女儿,当你得到一样东西时,你就应该好好珍惜,一放手可能就会无声溜过了。当然,有些东西是不可避免有所失去的,有时会失去名利,有时会失去荣耀,但你也应该要把它看作是平常事,以平常心、旁观者的角度去分析、看待,再去付出自己更大的努力去争取。总之,要珍惜你所拥有的,不要等到失去时再悔不当初。
合上爸爸妈妈写给我的语录,望着窗外那蔚蓝的天空,几朵轻纱般缥缈的白云,在阳光的照耀中泛着闪闪亮光,我陷入了沉思: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的女儿长大了,明白到人生少不免成败得失,正如窗外,你是晴空,我会笑对,你是暴风雷霆,我也会勇迎。
面对挑战
初三(11)班吴宇铿
人生中总有许许多多的挑战,那该如何面对呢?
是的,人人都会说,要勇敢面对,要不畏艰险„„可是,谈何容易呢?就像我,一个初入竞赛班的初三学生,身处高手林立的境地,好像每个人都比自己强,而接踵而来的一次次测验更是一次次艰险的挑战,在它们身后,还有一个终极挑战——中考。面对如此境地,我胆怯了。是因为我原本鹤立鸡群的排名一落千丈,是因为到了初三压力骤增,还是因为我毫无过人之处不得不感到自卑„„我不知晓,我甚至怀疑,进了竞赛班是否是一个错误?
但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终究是要面对挑战。在父母,老师如甘露般的鼓励下,从前乐观、幽默、自信的我终于“原形毕露”了。区区挑战,何足惧哉?
慢慢地,我学会了勇敢。我不再畏惧各式各样的挑战。我想起当年克服种种困难,横渡大西洋的哥伦布。哥伦布在一次庆功宴上,被人当众质疑,认为横渡大西洋易如反掌,哥伦布不愠不怒,只是让那位客人把鸡蛋竖在桌子上,客人做不到。哥伦布借此告诉他,有些事看起来难,其实很容易;相反,有些事看起来容易,实际上却包含千难万阻。面对质疑,哥伦布能勇敢面对,而五百年后的我,也能。
我还懂得了自信和乐观。缺乏它们,你就会失败,而且要倒在成功的门外,哪怕你离它仅咫尺之遥。200年前的爱迪生,在经历无数失败后,却更加开心,因为他坚信,失败次数越多,成功就越靠近。他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灯丝。而我,也毫不逊色。现在,我已学会珍惜每一次挑战,因为我坚信,它就是我的舞台。
只有学会勇敢面对,学会珍惜每一次挑战,才有可能战胜它。努力吧,朋友,越艰难的挑战,越能使你一鸣惊人。努力吧,朋友,既然要面对,何必哭丧着脸呢?努力吧,朋友,快拨开重重迷雾,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天空。面对竞争
初三(11)班田媛 清冷的大街。
行人神色匆匆地赶路,不时有几缕冷风夹杂着细雨,从她开着的窗飘进来,有点冷。她无心看书,心思早已飘到窗外„„
开学刚刚几个星期,她已感到无所适从。陌生的城市,陌生的面庞。她很努力地学习,思考,可结果总是不如人意。她想到曾经的自己也会偶尔努力一下,于是立刻一飞冲天,博得同学惊讶的神情,那时的生活多么让人怀念啊。她微微叹了一口气。
今天下午,班里组织活动,没想到大家那么踊跃地报名。她对此不屑一顾。曾经,她也会像她们那样积极的。她感到心中掠过一阵雨,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
她不知道自己怎么了,真的,她想放弃。
窗外的风吹进屋,拂动她窗台上的那串贝壳,略带沙哑的声音,如海风呼啸。她突然想到了,那年,她去海边。她永远忘不了那个夏天,看到波澜壮阔的大海,她心潮澎湃,不由分说地跳进大海的怀抱中,尽情地享受海水的凉意。然而,大海永远不那么平静,它不时卷起一堆堆白雪,于是滔天的巨浪一排排涌向岸边,无数次地将她托起,摔下,妄图将她打败。可是,好强的她从不妥协,在与海浪的一次次斗争中,她累得精疲力尽却乐此不疲,她一次次地成功躲开海浪的袭击,又重新开始搏斗。在胜负的较量中,她感到充实,感到竞胜的快乐,感到身心从所未有的释放、升华。是的,那才是真实的她,永不言弃的她。
台灯的灯火在摇曳,在扇贝的声声碰撞中,她感到似乎又找回了从前的自己。
鸟儿选择天空,鱼儿选择海洋,它们在一次次竞争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乐园。我们选择了这个世界,也就选择了竞争,选择了成功与失败。正是在成败交织的网中,我们看清了自己。
——后记
面对痛苦
初三(11)班赵雯
有时候,痛苦也是一种幸运。
——题记
人生不如意之十之八九,因此有很多时候我们总会感到痛苦。也总有人说,我好痛苦,我不要再活了!痛苦真的如此厉害,让人丧失生存的信心?
人生路上痛苦总是少不免的:感情受到创伤了,被人狠狠地伤了心了,痛彻心扉。亲人好友不幸离世,昔日快乐不再,痛苦得不可遏制。明明可以得到,却眼睁睁看着心爱之物落入他人之手,痛苦得„„与之相比,肉体上的痛苦也令人难以忍受。有多少病人是在痛苦不堪的情况下决意要离开人世的呢? 原来我也一直以为痛苦是最容易令人绝望的,不过自从看到这个故事后,我恍然大悟。
他是一个生活在贫苦农家的男孩,吃不饱,穿不暖。一次飞来横祸使他颈部以下失去了知觉,这简直是雪上加霜。家人没有钱给他治病,只能努力赚钱养活他。一个晚上,他父母要在凌晨就赶去集市贩菜,早早把他安顿好让他自己休息。岂料第二天父母回来唤醒他,发现他十个手指头都被老鼠咬得见到骨头了!他放声大哭:就是因为自己完全没有感觉,手指头才会被咬,要是他能感到痛多好„„
就是这个故事,令我感到震惊。原来,只有身体失去知觉的人才会不痛苦,也只有精神早已麻木的人才会感觉不到痛苦!故事的主人公,有一点点知觉也不至于如此;杀人犯若有一点点“人”的精神,也不至于不顾别人的痛苦而痛下杀手„„
其实,我们应该感到庆幸,最起码,自己面对痛苦仍有知觉,仍会感到痛不欲生,而不至于失去应有的“痛”感。我们仍觉得痛,证明我们还是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不至于麻木得连“痛”也感觉不到„„
如今,面对痛苦,我仍会“痛不欲生”。但最起码,我不会去逃避,因为我庆幸自己仍懂得痛,我还是情愿会痛„„
面对生命的高度
初三(11)班陈嘉枢
人们常常把生命比喻成高山。它们高耸入云,有着俯视一切的勇气和能力,也正如生命一样充满生机,闪耀着独有的光芒。所以,攀登这座生命的高山所到达的高度,就是生命的高度了。
面对生命的高度,我们所应做的是永不满足,怀着无以伦比的勇气和热情去攀到生命高处——直到顶峰。顶峰?也许永远没有顶峰,但这也正是它使人沮丧同时又更加好奇,更加充满动力的原因。珠穆琅玛峰是地球的顶点,多少年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攀不到顶的人犹如恒河沙数,他们唯有含恨而终;而其中的少数幸运儿,也许,只有他们,才能领悟到顶攀的奥秘——他们都是伟大的,他们有面对生命高度的勇气。
生命的高度也许比珠峰高得多,所以攀到顶峰的人也微乎其微。在史学上被喻为能成功攀登生命顶峰的人有:
爱迪生,英国伟大的发明家,把人类历史的行程推进了一大步。然而,他经历的磨难也是成正比的。在小时候,因好奇在火车上做实验,结果引起了大火,换来了左耳失鸣,但最后还是以无比的毅力完成了二千多项发明,被全世界人称为“发明大王”。
爱因斯坦,一个有着犹太血统的伟人。但他小时候却被人视为低能儿!也正是在这种耻辱中,他投身于科学,发表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接着,曾一度被邀请做以色列的总统,只是被他决然拒绝了,他要专心做他的学问。
还有,马克思、贝多芬、托尔斯泰、霍金、张海迪、史铁生„„
我们也许都能感知到他们在攀登过程中所付出的足以淹没整个世界的血与汗。他们真的到了生命的顶峰,到了生命的极限了吗?我们所不知道的是,爱迪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想着该为人类发明些什么,爱因斯坦在最后一刻还在科学世界中寻觅——他们还在攀登生命的更高处。
“长江后浪推前浪”,生命的高度还需要我们这代人去攀登。来吧,一切向往“一览众山小”境界的人们,让我们勇敢面对生命高度,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面对死亡
初三(11)班张祚骁
死亡,多么可怕的词啊!人们都对它诚惶诚恐,胆颤心惊。也许你会认为死亡离你很遥远,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今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夺去了黑龙江一小学100多名学生鲜活的生命。100多张如花的笑脸啊!也许他们上学时还和爹妈像往常一样道别,也许他们在上学路上还与我们一样幻想着长大后的美好生活,也许„„他们根本不知道,又怎么可能知道,死神已悄悄降近。
其实,死亡离我们太近了。也许我们不会遭到地震的骚扰,洪水的袭击,也许我们不会经历战争,恐怖爆炸,但死神仍在我们周围,不离不弃。或许某一天你会发现自己身患绝症,或许某一清早你会被高空投下的杂物击中,又或许你只是规矩地过马路,而一辆失去控制的汽车突然撞上你„„
现在,你是否感到万般恐惧呢?也许,今天就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明天你将面对的,就是死亡。
面对死亡,你是否能像文天祥那样说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豪情壮语呢?你是否有李清照那种“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大义凛然呢?你是否有千千万万革命壮士那种为理想、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精神呢?你是否能像海伦·凯特那样坦然、平静呢?
不,你一定不能。因为你一定会想着自己还有很多事没有做,还有许多梦想没有实现,还有很多人没有感激。你还没有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你还不曾到过你的梦想之地,你还没有感知过成长的百般滋味,你还没有„„
但,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无权,也无法阻止死神的脚步,甚至我们还不能预测他到来的时间。我们能做到的,是活在当下,珍惜生命的每一秒钟,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这样,当死亡来临,你才会坦然接受。
第三篇:全命题作文“那些话,那份情”导写及佳作选评
全命题作文“那些话,那份情”导写及佳作选评
文题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话语,让你心中漾起情感的涟漪,或愉悦,或兴奋,或自豪,或感激,或温暖,或内疚,或纠结……听着这些话语,我们丰富了情感世界,学会了思考生活,渐渐长大。请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以《那些话,那份情》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要求600字以上。
点拨
这是一道“提示语+题目+要求”的命题作文,构思行文需注意下面四点。
一、精准审题。题目中的“那些话”与“那份情”属于并列结构的短语,关键词是“话”与“情”,两者具有因果关系――“情”由“话”起,因“话”生“情”,所写文章不能只有“话”而不见“情”,也不能空说“情”而少见“话”,应该做到由“话”引思,借“声”抒情。
二、选材新颖。命题中有“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这一要求,所以选材首先应做到以“我手写我心”“以真示人”为前提,不能凭空编造,虚构故事。“有些话”可以是“一人多话”,也可以是“多人多话”,不论采用哪一种,都应以“有个性”“能出新”为首选。不少同学都有考砸或比赛失利后听老师(或家长)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胜不骄败不馁”之类的安慰话、鼓劲儿话的经历,但“那些话”是“你有我有大家有”的同类素材,如选用这类素材作文,很容易造成“撞车”“拥堵”,立意“老套”,难以出新。提示语中的省略号暗示“情”的涵盖面是很广的,除了列举的以外,其他的“情”也可入文,如果所写的“那些话”引发了丰富复杂的情感,那么文章也许更能出新意。选材出新的途径因人而异,佳作展示一选择引入时代活水、接通社会热点的素材,佳作展示二选取“妈妈”虽出于爱但属于“不会爱”的三句话作为素材,都能使读者耳目一新。
三、优化结构。此文题适合写记叙文或散文。文章结构要力求匀称,有利于突出中心。“话”离不开所写的人与事,人与事可写的内容很多,例如外貌、动作、心理、环境等,为了扣住题目中的“那些话”,应该安排好详略繁简――把“话”作为写人叙事的中心,其他内容略写,或只作为衬托,防止进入“那些话”被其他描写“淹没”的误区。结构形式因文而异,可以让不同的“话”在同一时空渐次出现,形成纵式结构,如佳作展示一;也可以让“那些话”在不同时空出现,形成并列推进的横式结构,如佳作展示二。
四、写好结尾。怎样体现提示语中“丰富情感世界,学会思考生活”这一要求?在主体部分围绕“那些话”展开的基础上,设计好亮出题旨的结尾是出彩的关键。方法因文而异,或收拢全文,直抒胸臆,点出“情”之所在,如佳作展示一;或由“话”转“议”,画龙点睛,亮出哲理思考,如佳作展示二。
佳作展示一
那些话,那份情
朱 捷
夜刚刚降临,我家的厨房里便传来一阵欢快的“锅碗瓢勺交响曲”。当热气腾腾的饭菜摆上桌时,我家的“新闻记者”便开始播报新闻了。记者到你家?是啊,这“记者”就是我的奶奶。每天傍晚只要她挎着猪草篮子在村里转悠一圈,便能带回一篮子的“新闻”。当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晚饭时,“新闻联播”便开播了。请听:
“今天,咱们村里冯红家的大饭店开业了,那场面真热闹,门前摆满了花篮,鞭炮响了老半天……”
奶奶的话还没有说完,妈妈便插话:“提到冯红,我就想起小时候她向我借皮鞋的事。”
我疑惑地问:“只听说借钱,哪有借皮鞋的呀?”
妈妈笑笑说:“那时候,大家都穷呗。我有一双你外婆从上海带回来的红色皮鞋,全村的女孩子都很羡慕。有一次,冯红要去亲戚家喝酒,我把皮鞋借给了她,当时心疼了好几天,这事儿到现在我还记得清清楚楚。”
奶奶接口道:“现在的日子和过去不能比了,就拿冯红来说吧,前几年小两口在外地的饭店打工,不但把自己家的草房翻修成了楼房,现在还把大饭店开到村里来。听说今儿的生意挺不错,店里坐满了人。”
爷爷喝了口酒,说:“趁着假期,咱们也到她饭店里去尝尝鲜,消费消费。”我连忙点头称好。
这时,奶奶像想起了什么似的,问爷爷:“咱们家的一卡通放哪儿了?今天小村官来过了……”
我好奇地打断奶奶的话:“谁是小村官呀?”
奶奶笑着说:“就是新来的大学生村官呗!那小伙子嘴巴真甜,每次见到我们这些老太婆,都‘大娘、大妈’地叫个不停,大伙儿都挺喜欢他的。今天他来通知我们,说国家给的种田补贴钱到了,让我们拿一卡通去银行取呢。”
我又忍不住问:“现在种田还有补贴呀?”
妈妈接过话茬儿说:“不但种田国家有补贴,连养猪、买电器都有补贴。”
“是呀,这些补贴的钱都打在一卡通里呢。”奶奶越说越高兴,幸福写在脸上。
我羡慕地说:“奶奶,你现在可是‘有卡一族’啊!”
奶奶更来劲了:“我早就是了,前几年,我们每个人都交了农村养老保险,现在就凭卡拿退休金啊。”
爸爸开玩笑说:“珠儿,咱们家就你是‘没卡族’啊。”
“我也有卡呀!”我不甘示弱地说。
大家都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我笑着说:“我有学校食堂的饭卡啊!”
大伙儿一听,都哈哈大笑起来,笑声飘出堂屋,传得很远很远……
我爱听这有趣的“新闻联播”,那些新鲜快乐的话语,总能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更加感觉到幸福。
简评
这是一篇讴歌新农村、传达正能量的佳作。文章的亮点在于所写的“那些话”都能引入时代活水,无论是“说”新农民创业、大学生村官,还是“说”一卡通补贴,都凸显出当代农村的新变化、新气象、新生活;结尾处扣住“那些话”与“那份情”直抒胸臆,亮出题旨,堪称“豹尾”。
佳作展示二
那些话,那份情
符仁杰
一看到这个作文题目,我立马想起妈妈从早到晚反复唠叨的三句话,每句话都能用一个关键字概括出来。那就是:
快
这不,清早,我还在做着美梦,她就来到我的床前,掀开被子,往我屁股上轻轻一拍,叫一声:“快起来,都几点了?”吃完饭,我还没来得及漱口,擦嘴,她又喊:“还不快去上学,要迟到了!”放学回家,刚放下书包,歇口气,她又说:“还不快去做作业!”灯光下,我想看会儿课外书,她催促我:“别看了,明天还要上学,快点睡觉!”
唉,整天“快”这“快”那的,到底要有多“快”,她才能不唠叨了呢?
再
天还不怎么冷,每次我出门,她都命令式地对我说:“衣服穿好了再出去!”吃饭时,她一句又一句地劝我:“来,再吃点儿。吃饭像只猫,正长个头呢,不吃饱,哪行啊!”学习累了,我想出去走走,她扭头对我说:“哎,课本学懂了再出去!”周末,爸妈出门上班,临走时她也不忘记回头叮嘱一句:“做完作业再玩儿电脑。”
“再”“再”……妈妈,您给我的限制怎么那么多呢?
不
学校有什么活动我想参加,征求妈妈的意见时,她大多不同意。班级进行班干部选举,我要报名参加,她说:“不行,万一工作能力没提高,耽误了功课,成绩落下一大截,那就得不偿失了。”学校号召我们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妈妈知道后说:“不行,影响学习。再说,你在家从来没有干过什么活儿,要是提水累着,挖土碰着了自己,破皮,流血,后悔都来不及。”学校开展“一对一”互帮活动,一位同学计划到我家做作业,妈妈说:“不行!我看你们一起学习是假,一块儿玩才是真的,万一心玩野了,怎么办?”
妈妈,无论什么事,您怎么都用“不”字呢?
那天睡觉前,我徜徉在唐诗美妙的意境中。妈妈跳完广场舞回来,一脸快乐。一见我捧着课外书,那个“快”字就要从口中蹦出。我赶忙抢在前头与她交流:“妈妈,放松心情的感觉挺好吧……我呢,渐渐长大了,您那三个字能不能也少说一点呢?妈妈,‘慢中求进’,那是生活智慧;不‘再’限制,那是健康理念;少‘不’多‘放’,那是成长之道啊……”妈妈先是一愣,若有所悟,继而边说边要熄灯:“三个字怎么啦,合在一起不就是一个‘爱’字嘛,这你还不懂?好啦,快睡,有话等明天上完课再说,不要再看闲书了啊……”
你听,“快”“再”“不”这三个字一下子全用上了,我又困惑、纠结起来:那些话,确实都有爱。但有爱,还要会爱呀!
简评
这是一篇借“声”抒情、由“话”引思的佳作。作者以妈妈的“那些话”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用“快”“再”“不”三个字做小标题,构成脉络清晰的横式结构。文中的“那份情”,既有妈妈的“关爱”有加,更有“我”的困惑、无奈和烦恼,构成一个多面的情感复合体,颇有新意。最妙在收尾,一句“有爱,还要会爱”以富有哲理的思考点明题旨,更见精辟。
第四篇:命题作文“起点”导写
命题作文“起点”导写
题目:以“起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思路点拨】作为命题作文,写作的指向十分清楚,无需繁琐艰难的审题,对考生来说,实在是一大利好。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作文很容易写出彩。“起点”,顾名思义,开始的地方或时间。但如果下笔就写人生之初呱呱坠地或者赛场上起跑的地方,很难写出新意和深度,一不小心就弄成千篇一律,令人不忍卒读。如果我们辩证地思考这个概念:有起点就有终点,它们的关系如何?生活中万千父母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出高额择校费也要进重点中学,无非是想给孩子一个好的起点,造就了一批贵族学校和贵族学生,可结果如何?看来人人希望有一个好的起点,但拥有好的起点未必赢得好的终点!而起点不好的人只要不忘奋斗,时时修正自我,坚定地朝目标努力,终点未必不好,甚至比起点好的人还要好!人生的真谛在于奋斗,成功与起点无关。
【下水作文】一起点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这次的失败与挫折恰是下一次腾飞的起点。
人生没有终点,有的只是绝望的心,只要心怀希望,每天都是梦的起点。
满目苍凉,寒风猎猎的严冬不是终点,它是孕育新生的起点。
“花谢花飞飞满天”的凋零不是终点,它是来年花开暗香盈袖的起点。
“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衰败不是终点,它是新芽诞生绿满枝桠的起点。
起点与终点有时仅仅是一步之遥,一念之间。
司马迁遭受的耻辱让他痛不欲生。是沉沦,还是奋起?他选择了后者,一念之间,他把终点变成了人生飞跃的起点,于是成就了彪炳千古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李白毅然决然退出了官场的舞台,这是他荣华富贵瑰丽人生的终点?不,这恰恰是他迈向辉煌的另一个起点,于是文学的星空又多了一颗最耀眼的明星。
“体操王子”李宁在那届奥运会上的惨败,让他变成了“体操亡子”。这一辛辣的讽刺以及各方面的批评声时刻煎熬着他的心。但他没有就此沉沦,他把他在体操上的终点变成了演绎一段商业传奇的起点。于是,那句“李宁,一切皆有可能”的广告词时常回响在人们的耳畔。而他在北京奥运会上那最耀眼的飞翔是否喻示着他将走向另一片辉煌?
中国男子体操队在雅典奥运会上的失利让众人哗然。一时间,嘲讽声,批评声如潮水般涌来。然而,凭借着体操男儿那不屈的风骨没有让雅典失利成为终点,而是成为向着更快更强出发的起点。
起点与终点之间有时仅仅是一步之遥,然而这一步却总是智者的一步,愚人的千步也抵不上智者的一步。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些曾经的亿万富翁一夜之间变成了穷光蛋,由于顶受不住巨大的压力,他们自杀了。惋惜之余,我不免认为他们愚蠢。钱可以再赚,但生命却只有一次。他们不懂得把终点变成起点的道理。惜哉!如今,我也曾经是一个失败者,但我会把终点变成起点,把上次的高考失利升华为下一次更高的飞跃。于是,这次失败也就有了新的意义。
把失败的终点升华为下次成功的起点,或许你会看到更广阔的天空。
【简评】正确的立意和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和生动的语言,构成了这篇作文的四大亮点。作为考场作文,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与平时的训练扎实不无关系,验证了一句古话“厚积薄发”。
【下水作文】二起点
我知道,每一天都是新的起点。——题记
高三了,日子一眨眼只剩下一个月,那些欢笑明明是昨天的事,可是冥冥间觉得恍若隔世。
三年前我带着无限的遐想与希冀踏进校园,那时候道路两旁的梧桐树长势正盛,密密的叶子遮天蔽日,只有丁点的阳光,穿过叶墙,在那条宽阔笔直的路上洒下斑驳的日影。
我听到周围一声声沉闷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我抬起头看到头顶破碎的天空,我知道我即将踏上新的征程。
日子在好奇与期盼中拉开帷幕。还记得开学前的军训,那样的燥热,那样的激动与不安,那样的坚持与怯懦,记忆依然鲜活。
时间的脚步太快了,我几乎跟不上它的步伐。
三年后的今天,经历了近一千个日出日落,生活突然又不同了。
进入高三,我开始习惯早起,开始习惯沉默,开始习惯随身带上一本书,上厕所看,走路看,坐车也在看。书的内容可能不同,但看书的人永远是那种神态:腰板笔直,眉头紧锁,笔头咬在嘴里。
每天早上五点半,闹铃一响,鲜活的一天又开始了,出寝室大院周围是踢踢踏踏 奔跑的脚步声,那种紧张逼迫你也奔跑起来。
这样的日子重复过,重复着,还将断续重复下去。却又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每一天的生活大同中又有很多小异。
高三的考试多得像吃饭一样平常。每一张试卷都是我们检讨自已的工具。每一次考试,都是下一分钟的起点,考试成绩好的人了解到自己的优势,更加刻苦,考试成绩不好的人清楚自己的劣势,迎头赶上。纵使成绩大起大落,可是地球总是在转,总会成为“过去”的。
高三的心情像六月的天气一样变化无常,前一分种的笑容满面,下一分钟也有可能变成泪流不止,高三的心都太脆弱,经不起太大的风浪。但是,每一次欢笑都是起点,每一次流泪也是起点。在这样的笑与泪中,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有滋有味。
高三的日历,再过一个月将不再揭开。然而,高三也是起点,走过高三,才知道生命中还有一种感动叫拼搏。日出是起点,日落也是起点;欢笑是起点,流泪也是起点;高一是起点,高三也是起点。
每一天都是起点。
把握起点,终成起点。
【简评】本文是高三心声的真实流露,笔法老练,语言娴熟,行文如行云流水,收束简洁有力!
【下水作文】三起点
“等一下,”我唤来了他正离去的脚步,“什么事?”他一脸和善地问,“这次轮回,我要做一个男人,以男人作起点,我的轮回一定不会失败,”我一脸的坚决,他笑了笑,转身便消失了。
他,是上帝,掌管着世间万物的轮回和起点。
一、成了男人
“爸,我饿,”我拽了拽坐在赌桌边的爸爸的衣角,“滚一边去,饿死你这个小杂种,”爸爸一脸的狰狞。我默默地站在了他的身后。
“爸,妈妈去哪里了?”我抬起还有些许泪痕的脸问正一个人喝酒的爸,“死了,你也和她一样,不得好死的杂种。”
我蜷缩在了角落,开始幻想有妈妈也有爸爸如邻居小姑娘一样美好的日子。
我开始抱怨开始愤恨上天的不公平,让我做一个无忧无虑的邻家小女孩该多好,终于,在我12岁那年,成了爸的得力继承人,再后来17岁的我酒后驾车命丧黄泉。
“怎么样?”他仍是一脸和善。“一定是起点错了,对么?我迷茫地望向他。“起点并不重要。”他说。“不,起点很重要。”我说。“随你好了。”他说。
二、好的起点
我想说,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我有爸妈,有健康,也有好多好多钱,于是,这样所谓的幸福一直持续了好多年。
终于有一天,爸妈老去了,而一直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我却不觉得难过,仍是一直这样自以为是逍遥快活。“先生,您的卡已经不能再刷了,抱歉。”收款台的小姐一脸的歉意。而我此时才意识到了什么,已经40岁的我成了人人嫌弃人人避之的老鼠了,最终,40岁的我饿死街头。
“起点,重要么?”他一脸玩味地看着我,我低下了头,轮回后的一幕幕在我眼前浮现,我什么都没有说,“你来看,”他带我走到了一个房间,里面有大大小小的玻璃球。
“你看他,”他指着一个玻璃球说。和我首次轮回一样的情形,可他却凭着坚强与毅力创办了企业,也找到了母亲,还让父亲改过自新。“你再看他,”他又指了一个玻璃球说,和我再次轮回一样的情形,可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起点,不是关键,最重要的是自己在人生历程中的努力和奋斗,起点,不能说明什么。”我如释重负地耸了耸肩,对他说。
“那么,你可以开始第三次轮回了,”他笑了笑,转身便消失了。
【简评】把深刻的立意寓于巧妙的构思和耐人寻味的情节之中,避免了空动的说教和行文的无病呻吟,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第五篇:命题作文“零距离”导写
命题作文“零距离”导写
夏云陶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距离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且具有多种呈现形态。从有距离到零距离,观念、态度、信心、追求、行动、得失等都会融入其中。
请以“零距离”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选准角度,明确立意;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文题解析
这个作文题很难写,说它难写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概念难以鉴定。什么是“零距离”?从物理角度讲,可以指事物产生摩擦:从时空角度讲,可以指跨越国界、情趣相投;从人与自我的关系来看,可以指自我反省、自我超越;从社会角度讲,可以指国与国之间缩小差距、没有贫富、人人平等,社会和谐。取角其实是无穷无尽的,但最终都离不开精神、意识、认知层面的思考。题目中的“零”字又显得那么极端,要把概念阐述得令人心服,要使所举之例贴切无误,都不是容易的事。不少学生在这一环节上就已经败下阵来,某些同学对题目的含义一知半解便采取了避实就虚的态度,没做解说,只是大谈作用与影响。须知概念的确立往往得以一定范畴或领域为限制,失去限制而生的理解易使作文零散不堪。
二是扣紧题面难。不少学生会写实现梦想、到达梦想与现实的零距离,这当然可以,题目中简单的导语列出了很多对立性的词语,如“得失”;这些词语中的对立的两个语素就可以因为我们的认识而形成零距离的关系。古人就有“一死生”的说法;“得即是失,失即是得”的说法对很多学生来说也不难举证阐述。难就难在一不小心会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作文不像在写“零距离”,倒像在写“成功”“梦想”“得失”„„谁是主,谁是次,得根据题目的需要谨慎把握。
有了以上两点认识,写成哪种文体,撷取什么素材都是可以通过自圆其说的方式完成的。精神、意识、认知既然可以达成“零距离”,自然可以使作文也圆通合理。这个题目难写,但更能因此看出学生的思考力、思辨力,下面就是一些有思想的好作文。
佳作示例
零距离
浙江省湖州中学 黄闻阳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海角天涯,不是日月星辰,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是曾经风靡一时的告白,充分体现了距离的多变性。距离是一种客观存在:物化的距离体现在物体的相对位置,这是客观固定或恒久不变的,如日地距离;心灵或精神上的距离则是一种形而上化的可以用主观尺度衡量的相对长度,如人与人能力、思想境界的距离。零距离是一种极端状态,物体的零距离接近会使作用力极大化,而人与人零距离则会带来主观意识的交融。
我认为,零距离是一种不可实现的极端状态,而追求零距离的过程才是充满意义的。物化距离的改变具有机械性与不可变性,因而我们可以尝试改变形而上化的距离。
追求零距离是一种态度。曾经有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说:“我感觉探索科学就像在和一位羞赧而美丽的少女谈恋爱,我们的心那么近,我们一直很热络。”科学家追求与科学的零距离接触,并热爱这一探索之旅,这是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实则在为人处世中,若感到对他人的陌生或对事物的厌烦,那一定是因为彼此的距离太远了,以至于无法产生足够的引力。若能有一颗热络的心,努力去拉近两者的距离,那么即使是流水线上的工人也能发现每一天不同的精彩。
追求零距离是一种观念。《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中有这样一幕:地震后柯景腾问电话那头的沈佳宜是否相信平行时空,而后两人同时仰望夜空。我相信,两个彼此熟知且信任的人,在平行时空中一定接近于零距离。因为他们曾同甘共苦,携手走过坎坷,共享过快乐,他们拥有共同的观念——彼此一直都住在对方心里。我们对待亲友、爱人时都应以全接触的观念去付出爱与信任。
追求零距离是一个充满得失的过程。(高考作文)古希腊的一位哲人曾说:“一个人放弃越多,他便拥有越多。”追求某一方面零距离的同时必然会造成另一方面的疏远与陌生,且钻之弥坚,疏之愈远。因而只有在明白自己真正所需所求的东西后再采取行动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此亦为与自己达到零距离的过程。或许很多人会疑惑:自已与自己难道还存在距离吗?这或许是一个哲学悖论,但我认为亦存在距离。而成长则是一个追求真我,靠近自我的过程。只有当我们平衡得失后,才算是达到了成熟。
当我们用心去感知周围的人与事物,当我们认真地审视自己,当我们努力地追求零距离,我们便会收获真情、成长与成功。
点评
首段引入有趣味性,解说很精准,想法很深刻。刚开始就给人高屋建瓴的感觉。几个分论点切近现实,眼界高,每一点下有理有据,这般展开阐述的能力令人震惊。最终以认识零距离对成长的意义为收尾,引人共鸣!极好之文!
零距离
浙江省湖州中学 李骋怀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距离是一种不以我们的意志而改变的客观存在。而且距离无处不在,并且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
物与物之间是有距离的,即便是原子核中结合得很紧密的质子与中子也还是有距离的,以此来维持体系的稳定。人与人之间也是有距离的,就像再亲近的家人之间也还是有距离的,以此来实现每个人作为个体的独立存在。
但有时,我们会使用“零距离”这个看似在客观上无法成立的词语。其实很简单,在人们的相识交往过程中,若是彼此达到了心灵上的高度默契,则不妨看作是心灵之间的零距离。
春秋时,鲍叔牙与管仲为好友。管仲曾辅佐齐国公子纠与鲍叔牙辅佐的齐国公子小白争夺皇位。当公子小白最终成功登上皇位,想杀死管仲时,鲍叔牙却主动提出让管仲接替自己成为宰相。
这不仅仅是鲍叔牙显示自己雅量的刻意所为,而是基于他对自己这位多年好友的认识之深。他知管仲有辅佐君王成就霸业之才华,他知管仲内心有觅得明君,一展宏图之渴望,他知自己的这个朋友在执著地追求什么耐心地等待什么。事实证明鲍叔牙是正确的,既成就了齐桓公这位春秋霸主,也成就了管鲍之交的佳话。
李商隐诗言:“心有灵犀一点通。”正如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所表明的,这种人与人心灵上的“零距离”建立在两人性情、志趣、学识、修养的相投合的基础之上。
当我们想与某人成为知己,当我们想与某人比肩,以求缩小彼此心灵间的距离时,我们总会不自觉地拿自己与那个人进行比较,进而首先看到一些显而易见的差距,此时我们就会无意中追求他或她那样的优秀。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追求会一步步缩短我们彼此学识、修养等方面的明显的距离。
有些距离与生俱来,难以改变:有人出生豪门,有人出身贫寒;有人家底雄厚,有人家徒四壁。但有些距离可以缩小以至达到所谓的“零距离”。
寒门子弟可以发奋学习,达到和富家子弟一样的学识也未必是什么难事;粗野之人亦可以严于律己,练就与绅士淑女一样的风度礼仪。从有距离到零距离是一个追求的过程。于观念,我们在缩小与优秀者距离的同时提升着自我;于态度,我们在缩小与优秀者距离的同时磨砺着意志,诠释着坚持;于信心,我们坚信曾经的有距离终将有一日变为零距离,在缩小与优秀者的距离的同时,成就了自我的优秀。
所有内心深处的默契,即心灵的“零距离”都离不开学识,涵养,志趣的“零距离”。身份,地位可以有距离,但心中的理念与修养不同,则很难求得心灵上相同的律动与共鸣。
有时候,有距离与零距离在永恒中转化,一些距离消失了,视野中就会出现新的距离,因而追求也就永无止境。
我们在追求中从有距离到零距离,我们在零距离处求得心灵的默契,又在未来寻找着新的距离。
点评
作者从现实谈起,直视客观;谈“零距离”观念产生的背景;概念成立的背景一明确下来,举例,雅趣十足地阐发了达成“零距离”需具备的各种心灵角度,分述点与例子紧衔;由缩小心灵差距引发到可达成修为,成就的零距离,这样就增强了文章的积极意义。从心灵融合到修为平等的过程显示了追求“零距离”更为现实的意义;文末又强调了两种追求相辅相成,促人无尽发展的认识。思维饱满,是篇好作文。
零距离
浙江省湖州中学 沈 馨
银河系的两端,距离90万光年;我和高考,距离70天;我的上下睫毛,距离1.5厘米;我和我的父母,距离两个小时的车程„„(导入新颖,引人入胜。)
距离,无所不在。它可以存在于时间、空间,甚至思想。我们希望可以拉近距离,以便看得更清楚,交往得更频繁,爱得更浓烈,以至“零距离”。而真正的零距离并不存在。我们可以用望远镜看到万米之外的蚂蚁,却看不到紧贴眼睑的睫毛,这便成了另一种距离。若使两个物体真的零距离,那两者也就合二为一,也无所谓“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