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老师大国熊
虽然这两天忙得都快飞起来了,但我还是想放下一切,把大国熊写了。
高一时的语文老师叫王大国,同学们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大国熊”。同学们这样叫他的原因我不清楚,也许是觉得这样可爱,好玩吧。他虽然只教了我一年,但却对我产生了特别深远的影响,即便后来我上了大学,在校内外遇到了一大批特别优秀的老师,在对我影响最深的人的名单里,他仍位居前茅。
第一堂课,他什么都没讲,只让我们看《台中作文选刊》。里面有他的两篇文章,一篇是散文,名字记不住了,有点儿自我介绍和剖析的感觉,另一篇是卷首语,据说也是他写的,虽然作者那一栏是一个经常在大会上听到,但却从来没见过的领导的名字。两篇文章风格迥异,前一篇和他后来给我的感觉一样,沉敛郁重,略带感伤,而后一篇则文采斐然,恣肆汪洋,不知是不是他内心无限豪情的不住流露。他这种没有声音的自我介绍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这么多年过去,关于他,我记得最清楚的都还是这没几句话的第一堂课。
他的普通话比较标准,不过有失自然,(个人感觉)直到最后,我也没能适应他的普通话。他的嗓音很厚重,给我们讲《沁园春·长沙》的时候,他用非常低沉的男中音把这首词朗诵了一遍,语音刚落,班上便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那天,我们好多同学都感慨他深藏不露,完全应该去搞朗诵。不过,也只此一次,那以后他便再也没在班上朗诵过了。
他的课讲得极好,三言两语就能把我带到他的世界中去。他对文本的解读非常独到,从来不会让你觉得牵强或生硬。有时,他会在课堂上跟我们讲他的故事,这时,我总是比听课文赏析还认真,呵呵,俺是故事动物。和我初一时的语文老师一样,他也会想很多办法来让语文课多彩有趣,又因为底蕴深厚,经验丰富,所以他的课堂总是千变万化,同时又不失原则和宗旨。上《兰亭集序》的那天,他拿着一份报纸进教室,给我们念上面的房地产广告词,(貌似提到了兰亭)然后再引到我们要上的课文。这种方式于当时的我来说是第一次见,后来,也再没见过。他同时上两个班,在两个班的上法不一样,他让另一个班临摹课本上的《兰亭集序》书法,还评了奖,而我们班却没有这样的活动。
不知是因为自信还是包容,他从来不强迫我们听他的课,有些同学在他的课堂上做其他事情他也从不干涉。据说,以前有个很牛的学生,一开始不听语文课,只专心致志地看课外书,后来却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是他的魅力。因为喜欢语文,加之他确实讲得很好,所以我从不敢荒废了一节语文课,生怕错失了任何一点精彩。对于那些不听他课的同学,我一直抱有一种惋惜,多好的老师啊,你知不知道你浪费的是什么啊!
他跟学生亲近而不亲昵,我敢跟他接近,但却从不敢造次,因为心中对他还是有些敬畏的。有一次,我们寝室一个同学给他发了上联,让他对“李白 李太白 李太太白”,他没对出来,拿到班上,有同学在下面说,“王国 王大国 王大大国”。我是断不敢在课堂上这样跟他开玩笑的。大家给他取的绰号“大国熊”我也几乎不喊,生怕那样失了对他的敬重。这次用绰号来做标题,还是需要勇气的。
他的自行车从不上锁,晚自习时他们班的学生就骑着他的车在操场上疯,他看到后也不生气,只提醒他们慢一点,别撞着人。逢年过节,他会在班上搞活动,有时是自己掏钱给学生买粽子,有时则把锅碗瓢盆搬到教室里去煮汤圆。高考结束那天,每个班都在外面聚餐,唱歌,只有他们班,买了很多蜡烛,围坐在一起看星星,聊天。那些场景,想想都羡慕不已。
除了上课,他还负责学校的作文选刊。三台中学每一个月都会出一本小的作文集,每一期由不同的老师负责,王老师当主编的那一期格外不一样。事先,他让我们写一些比较搞笑的段子,但大家写出来的质量都不高,于是他就自己找了些。一个早自习,王老师把他编辑的作文选刊发给了我们,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地翻到了有段子的那一页,边看边笑,一边笑一边和同学讨论,整个早自习,大家都沉浸在欢乐中。对于整天淹在书堆题海中的我们来说,几个跟我们的学习生活特别贴近的段子是多大的慰藉啊!
他很谦和,有君子之风,绝少愠怒,但也不是没有。我也忘了那次是怎么回事了,好像是大家比较吵,他招呼了很多次我们还是自顾自地说,于是他气得从教室走了出去,把门一摔,连脚步声都没给我们留下。当时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学都有点儿吓懵了,因为从来没想到一向温和的王老师也会有这一面。那节课剩下的时间特别煎熬,因为不知道怎么才能让王老师消气,而之后等待他的时间也并不轻松,因为我们不知道下一节课会是怎样的雷霆在等着我们。然而,出乎我们所有人意料的是,第二节课上课时,他对这件事只字未提,照常上课,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直到现在,我已经成了一名老师,也没搞懂为什么王老师当时会生那么大的气,而事后却又不责怪我们半句,连讲道理都没有。
平日低调沉稳的他也会做些高调的事儿。那是2008年,一个多事之秋,从三月到八月,大事一件接着一件,而每发生一件大事他都会在教室里和我们讨论。有一天,他给我们讲最美火炬手金晶的故事,讲着讲着就在讲台上喊了起来,说中国加油。他喊出那句话的时候,我的全身都麻了,好像自己也置身现场,和金晶一起保护着火炬。汶川地震之后,街上出现了很多印着“中国加油”“汶川不哭”之类文字的文化衫,有很多同学都买来穿,他也买了一件,还穿到了课堂上。当时,有同学跟他开玩笑,说他时尚,也有同学背地里说他作。我不知道他怎么想的,也许他早已料到穿上那件衣服会遇到什么,但他还是选择穿,因为他要在别人的唾沫里活出自己。
他曾经跟我们讲他的同学会:一帮比他有权有势的人在一起喝酒时点名要他讲话,讲完之后还热烈鼓掌。说实话,对于这事儿,我当时并不感冒,甚至觉得有点不可信,因为我邪恶地以为这个世界只认钱。高中毕业后,当我受到比我混得好得多的同学的敬重时,我才真正相信,并不是所有人都用钱和权来分别人。也是在这时,愈发佩服王老师,因为,有精神家园的人才会受到这样的礼遇。
王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大到让我感到害怕。因为我是一个把独立人格看得很重的人,当我意识到他对我的影响越来越深之后,我开始讨厌他,觉得他是在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我们的身上,还跟好几个朋友抱怨他老是给我们讲道理,让我们少走弯路,觉得那是不让我们自己去经历人生,不给我们自由选择的权利。后来,他不教我了,我终于慢慢冷静下来,才意识到自己之所以会那样是因为害怕,害怕因为太信任和认同他而失去有瑕疵但却独立的自我。仔细想想,王老师从来没有强迫我们遵照他的意愿行事,上课总是让我们先说,不管对错,都予鼓励,很少让我们难堪,悉心呵护着我们对语文的热爱。他的女儿和我们相差无几,所以他总是会不自觉地以一个父亲的身份给我们讲一些当时的我们并不太愿意听的道理。错的不是他,他只是在尽一个老师,一个长辈的责任,是我太敏感,太好强了。
汶川地震那会儿,他曾说地震也并不都是坏事儿,因为地震所带来的新的工作机会也帮助了很多人。当时我们都觉得他的这个观点难以接受,甚至不可理喻,我还跑到他空间里,在那篇文章后面长篇留言,说如果是他的家人受伤了,他肯定就不会说这样的话了。当时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只顾批判他,而忽略了他在文章开头写的对生命的悲悯,以及文章最后对自己观点的完善,对读者的抚慰。这些年来,这件事一直哽在心头,但我却始终没能找个机会好好跟他道个歉,今天,在这里,真诚地跟王老师说一声,“对不起,请原谅我当时的年少轻狂,用中伤您的方式去证明自己。如果伤到您了,我表示抱歉,请您原谅。”
学校要求实习时,那会儿还没对考研死心,便想利用实习的时间准备考研,实习呢,则打算回原学校盖个章了事。当我找到王老师时,他非常坚决地拒绝了我,“我知道你要干什么,但我不会给你签字。”说实话,当时挺尴尬的,因为办公室还有那么多老师。后来,当另一个老师同意后,我立马落荒而逃,走之前假装调皮地给王老师说再见,但当时是真恨不得立马找个缝钻进去啊!不是王老师拒绝了我而觉得没面子,而是明知道王老师讨厌这样的事儿还去麻烦他,让他为难,这是我这个做学生的不是。那以后,对王老师的敬重更多了几分,不但不再因这样的事儿找他,自己也尽量不去做这样的事儿。
去年回母校溜达,看见王老师被评为了三台中学唯一一个五星班主任,心里好是高兴。我不知道他是否在意这样的荣誉,作为他曾经的学生,看到他在得到学生喜爱的同时也得到体制的认可,心里总是开心的:敬赏王老师,自然希望他的人生之路可以走得顺畅些。
大一时曾写过一篇文章《教师之路》(点击阅读),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高中时遇到对我影响极大的一位老师,王大国。因为他,我曾一度想当一名高中老师,在学生最痛苦无助的时候坚定他们的信念,让他们在乏味无聊的考试生活中多一些乐趣,在最后的单纯年华里与他们一起成长,在还能说,敢说,愿说理想的时光里跟他们一起书写青春。”
虽然后来我对大学产生了兴趣,一心一意要当个优秀的大学老师,但最后,还是老老实实当了王老师的同僚。在我准备当老师的过程中,我发现最常出现在我脑海中的就是王老师,他在我本子上写的极简却字字中的评语,他那听起来别扭但却饱含深情的普通话,他沉思良久也不知道怎么给我回短信的沉默,他晚自习时坐在讲台上码字时的肃穆······那时,我才意识到,原来那一年里王老师给我留下了这么多这么深的印象啊!
写到这里,突然不知道怎么继续了,用应霞老师看了《我的语文老师》一文后给我的留言作为结束吧:
“以前,我以为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出色而能记住自己的学生。现在,我觉得你才是幸运的,你在学习生涯中能遇到那么多让你难以忘怀的老师,能有那么多值得回忆的记忆。”
2014年的平安夜,我在马尔康祝福大家!
第二篇:尊敬的熊老师
尊敬的熊老师:您好!
你的学生邓炎林现将《我的叶老师》、《小乌龟》、《中秋之夜》三篇文章发送到你的邮箱。
我的叶老师
在所有的老师中我最喜欢叶老师,身高大概160cm左右,瘦瘦的身材,一头乌黑的头发,显得格外精神。
叶老师虽然平时黑着脸,但是对同学们特别关心。记得有一次,我连续高烧两天,医生给我开了假条。可是,现在正是单元测试,我怎么能够请假呢?我每天带着药,硬挺着来上学,昨天晚上,妈妈又给我试了试体温表,一看,39度,脑袋昏昏沉沉的,四肢无力,再也没办法上学,我急得焦头烂额,不知所措,坐也不是,睡也不是。正在这时候,叶老师带着教科书来到家里,认真帮我补习今天所学的内容《时、分、秒》一直等我听懂为止,望着叶老师远去的背影,我不由激动流下了眼泪。
敬爱的叶老师,我爱你!你真是:“滴滴汗水花上浇,喜看来日满园春。”在不久的将来,一旦我入高等学府,第一个向你报喜讯。
小乌龟
我家的天井里养着四只乌龟,都穿着厚厚的盔甲,一有动静,连忙把头和脚、尾巴缩进盔甲,生怕别人伤害它,我平时以乌龟不太喜欢,可是今天早上的事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使我的乌龟产生了兴趣。
早上,爸爸在天井旁杀鱼,这四只鬼东西偷偷地爬上去,把鱼肠叨了去。四只乌龟同时叨住一根鱼肠的四端不放,它们各不相让,拼命地往自己的脚里吞,真像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一样。“砰”的一声,鱼肠断了。由于用力过猛,四只乌龟都跌了个仰面朝天,我忍不住捧腹大笑。
乌龟抢食真有趣啊!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呢!同时,它给我的课余生活增添光彩。
中 秋 之 夜
中国有很多传统的日子,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我最喜欢中秋节,因为那天可以吃到团圆的月饼并且还可以欣赏到圆圆的月亮。
又是一个中秋节夜晚的到来,爸爸妈妈像往常一样,端来可口的月饼和水灵灵的香蕉、苹果、柿子„„,我赶忙搬来了小椅子,大家开开心心地来到院子,坐下来赏月„„。突然,月亮出来了,今天的月亮可真大啊!像一个巨大的玉盘镶嵌在绸缎般的夜幕上,若隐若现,陪伴在月亮身边的星星,疏散四方,看起来整个天空漂亮极了!这时爸爸说:“每当中秋节,海外同胞,都非常重视这个节日,希望中国早日统一,他们十分想念与大陆亲人相聚!”听到这里,我忽然想起诗人王维所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我仿佛看见海外同胞渴望国家早日统一的面容„„。
中秋节不仅是吃月饼和赏月之夜,而是千千万万同胞合家团圆的日子,海外同胞虽然与我们相隔千里,但我们的心却紧紧连在一起。
第三篇:《感谢您,我的老师》三2班熊代霖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同学们:
兴隆乡中心完小三年级2班:熊代霖
指导教师:吴岚(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兴隆乡完小)
大家好,我是三2班的学生熊代霖,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感谢您,我的老师》。
老师,您是春雨,我们是小苗,在您的浇灌下健康成长。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是您来帮助我们;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又是您来安慰我们、鼓励我们。对于老师的无私奉献之情,我们实在是难以回报,而您的要求却不高,只要我们努力学习,您也就心满意足了。
在我心里,您是一个爱生如子的好老师。对每个学生都平等相待。曾记得刚入学时,我很胆小。别说上台演讲,就连大声回答问题都不敢。在那段时间里,只要老师一叫到我回答问题,我就害怕,说话的声音小得连我自己都听不见。
记得有一次,上讲读课文,您叫我朗读一段课文,我急得快流泪了,一个字都说不出来。您没有责怪我,来到我身边,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头:孩子,别怕,有老师在呢?那一刻,我觉得好温暖,慢慢的,在你的帮助下,我的胆子变大了。在此,我要真诚的对你说一句,谢谢您,我的老师。
老师,您就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您把我们从一个无知的孩子,培养成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小学生。您就像大海,我们是您海里的一条小鱼,您让我们在知识的海 1
洋里长大。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您将永远被我们尊重和爱戴,在此我发自内心的喊一声:“感谢您,我的老师”。我会牢记您的教诲,直到永远。愿您一生平安、幸福。
第四篇:我看《大国工匠》
我看《大国工匠》
近期公司组织观看了纪录片《大国工匠》,作为制造企业,拥有具有工匠精神的员工就可以克服产品生产制造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保证产品的竞争力,为在前线奋战的销售人员输送合格的“枪支弹药”去攻占市场。组织观看这样的纪录片,不但开阔了大家的眼界,让大家看到了各种行业一线岗位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以及一些为此付出并成为行业顶尖的人物,而且也可以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目标和方法。作为技术人员,更能感觉到工匠精神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意义,而不是虚无缥缈和不切实际的。《大国工匠》纪录片里讲述了二十几位一线劳动者的优秀事迹,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有着不同的个性。看到最后,也许会忘记每一集出现了哪三位,哪位叫什么名字,他们长什么样子,但是有个影子一样的人物在脑海里却逐渐清晰起来,他是纪录片里所有主角的叠加,他的名字叫工匠,他有着以下一些品质和特性,正是这些不一般的品质,才使其成为技艺超群的尖兵和大师级工匠。
首先,他会给自己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把自己的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所用的工具摆放的规范有序,这其实就是我们熟知的6S。只是他已经把6S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了,不用别人检查和监督,形成了一种工作习惯; 其次,他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如果不能买到得心应手的工具,就自己改造它,甚至创造它;
第三,他很从容淡定,在工作中不急不躁,面对困难,总是能静下心来沉下去研究和琢磨,找到解决办法;
第四,他不自欺,也不欺人。总是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者不如意的结果,从来不会回避和掩饰,更不会推脱和找各种借口安慰自己和欺骗别人,而是正视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第五,他乐于与人分享,在分享中帮助别人,并提高和完善自己; 第六,他甘于奉献,奉献给自己所选择的职业,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艺,从不吝啬自己的汗水和时间去苦练基本功;
第七,他很专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几十年如一日地在一个领域里耕耘,心无旁骛,从不懈怠。
以上总结这么多,在现实工作中对我们究竟有什么借鉴意义呢?让我们来假设在不同岗位时的情景吧:
如果你是一线装配工,在接受上道工序流下来的产品时仔细检查是否有误,自己要装配的零件是否符合要求;装配时准确拿捏风批的力度,所打的螺钉松紧适度;装配好后检查并整理好交给下道工序。这其实就是工匠的专业精神;
如果你是一位线长,能合理安排各道装配工序,及时排除生产线上的瓶颈点,使其衔接有序;为线上的每一位操作员工提供支持,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总结出一些好的技法并推广应用;记录好一些在生产中发现的无论是设计问题还是零部件质量问题。做好这些事情,其实就是工匠的担当精神;
如果你是一位质检员,能熟练使用各种测量器具;能不撕保护膜就看出不锈钢产品的表面是否有缺陷;能自己设计、构思出一些专用检具。这些都是工匠的进取精神;
如果你是一位工艺工程师,能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而开发出合适的制造工艺,调配所需的工装设备,编制出指导生产的工艺文件。这就是工匠的职业精神; 如果你是一位产品开发设计工程师,在设计产品时主动寻找通用件,尽量选用通用件;设计具体结构时在满足产品需求的前提下参照可借用的模具来设计;样机制作出来以后潜心研究、琢磨和体验,找出不足和缺陷,在正式生产或开模之前改进和完善它;在埋头技术工作的同时还要主动与市场对接,共同研究目标市场,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这些其实就是工匠的责任精神。
也许这会被理解为在复述职位描述书,是的,上面说的这些在职位描述书里也许都会有,但是我们换这样一种思路来理解这些本应落实的职位要求,就更能激发我们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其实,在我们身边也不乏颇具工匠精神的同事。笔者从事新产品开发设计工作,同车间接触比较多,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有碰焊组的技工莫有文和夹具设计工程师李建华,正是有他们的认真钻研,辛勤付出,保证了碰焊和激光焊这两个焊接工艺在我们公司的顺利应用。特别是李建华工程师,他的到来,很好地解决了我们不锈钢产品全缝焊接的工装夹具难题,为我们的产品工艺提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公司层面,如果能很好地策划、组织一些技能培训、比赛,也许会更好地激励大家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
《大国工匠》里的大师级技艺水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自己所能去做到极致。这也许就是我从这部纪录片里获得的借鉴意义。
第五篇:我读《大国崛起》
读《大国崛起》有感
《大国崛起》从多个角度阐述了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等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兴衰历程。作者根据历史发展及各个国家自身情况等因素,阐述了9个国家崛起的原因。虽然各个国家的崛起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宜”的规律和公式,但是正如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样,历史演进的一些细节,同样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世界历史波澜壮阔,大国兴衰构成了其中重要的篇章。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先后崛起的国家,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阐述其发展历史,探寻其发展轨迹,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中国尤其大有裨益。在书中介绍美国的崛起时有这么一段描述来说美国“从蚂蚁到大象”的过程:美国崛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首批开辟者,但经过一百余年的开拓却构建了美洲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虽然美利坚合众国不是第一个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但到19世纪末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美国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赶上并超过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并由此而崛起、发展、壮大起来。除去其“天然”具备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外,其中还有很多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和学习:
1、必须维护国家主权完整;
2、必须推进和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必须建立顺畅的法律机制;
4、必须争取国际资源的支持。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有一些基础性因素决定了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辽阔的疆域、众多的人口以及具有强劲生命力的战略传统决定了中国无法不显示其重要性。尤其从现有实力和发展潜力上看,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不同领域具有综合实力和潜力的国家之一,由此也决定了中国必然具有长期的国际政治抱负。如果再考虑到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快速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及引起的各种连带效应,中国的实力得到迅速提高,发展的潜力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受到世界日益增多的关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长期直线发展,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期间甚至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而在国际体系中,尤其在政治、安全和思想领域中国远非处于主动地位,甚至还需要去努力化解所谓“崛起困境”。因此可以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保持了比较积极但相对低调的外交姿态,那就是邓小平反复告诫中国人要谦虚谨慎,“要多做实事,少说空话,不争一日之短长,不扛旗,不打头阵,不引火烧身,不将西方的矛盾集中在自己身上,而是一心一意搞好现代化建设。”同时“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能够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独立积极作用”。
那么关于中国未来的崛起前景又如何呢?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理解:战略思考需要立足于消除威胁并寻求达成目的的有效途径。我们当然愿意看到中国未来可观的前景,但是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并不仅仅是前进过程中的伴随品,而是稍微松懈就随时可能酿成严重的危机,其中经济和社会的结构性问题尤其值得高度警惕。比如有分析认为:“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占世界GDP总量比重将达到22%,高于美国所占比重(20%),中国的人均GDP水平相当于美国的1/4,属于中等发达国家。”不论这种分析是否过于乐观,在我们看来,前景固然光明,但过程也许更重要,对于可能出现的经济结构性危机、对于可能的世界性经济动荡,我们做好充分准备。
《大国崛起》一书值得我们学习,不但我们要学,也要让更多的职工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来了解其他国家崛起的经验,吸取他们的长处,去其糟粕,使中国能够迅速成为世界大国。往小的方面说一个企业同样要发展,就需要我们每名职工在工作中努力学习、不断创新,为了使首钢发展的更快、更强,立于全国领先地位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