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家孔子
我心目中最敬佩的教育家
孔子和魏书生是我最敬佩的教育家。魏书生研究的是中小学生,其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对我们更易借鉴。其引发动力,发展智力,掌握学习技术的理论使我受益匪浅。孔子所教的可以说是大学生是研究生,其道理更深邃有内涵,需要反复揣研,孔子的志向和影响更加深远,命运更加坎坷多舛。孔子的“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载入联合国宪章,成为全人类的道德规范。孔子和其弟子以及诸子百家所创造的先秦文明,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最灿烂的一页。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比肩。正是由于孔子家国、忠孝思想的影响,才使中国历史成为文明古国中唯一的一个没有中断。我们博平镇中所进行的“全人教育”也是孔子的倡导和实践。“吾十之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行随所欲而不逾矩。”圣人个人成长的最高境界,也是他要求弟子达到的境界,也应该是我们所培养学生达到的最高境界。使文明礼仪,优良品德进入他们的下意识、潜意识,最终成为他们的自觉习惯,使他们行随所欲而不逾矩。这不也是一些专家所讲:“给学生的自由之空间”吗? 关于孔子,我想再说三点:
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其成功的关键。
二、孔子也有教不好的学生。所以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能作为教师们的励志语言,个别情况大家不要太过心酸。
三、孔子也曾打骂过学生,这点我们现在不能称赞。
关于感受:这几天,真感动;镇中你,好厚重;这一年,好漫漫;战友慰,记心间;自伤口,自己舔;过往事,不在言。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教育家,他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创立儒家学派,整理、编写“六经”,强调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启发诱导、言行一致、改过迁善的教育。孔子教人首重做人、做事的教育,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温故知新、教学相长是孔子一生教学活动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一、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孔子的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孔子认为温故知新是做教师的基本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精神。温故知新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第一,故即古,指的是过去政治历史知识、文化知识。新是指今,指的是现在的社会实际问题。他要求学生既要了解掌握过去的政治历史知识,又要认识当代社会实际。第二,就是从已知到未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已有知识是认识的成果,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孔子要求学生在温习旧知识时能积极思考、联想,扩大知识范围或将知识进一步深化,从而获得新的知识。第三,温故知新也就是温故创新。温故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学校教育中、社会生活中创造、创新。
二、举一反三
孔子善于用启发式教育,他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独创了著名的启发诱导教学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师一方面要把握学生求知欲最强的时机,即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言之时,予以启发诱导。另一方面教师应要求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到举一反三,说出新意来。
三、叩其两端
孔子强调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训练,叩两端就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从考察事实的不同方面入手,辨别是非,进而解决问题。“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孔子还常用这种方法去训练学生,启发他们进行求异思维和创新思考。给子贡这种辨证思维的方法。孔子强调学与思并重,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必先掌握丰富的知识材料作依据,然后凭借这些材料作有效的思考。怎么样去思呢?孔子提出了“九思”,强调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全面性、完整性的训练。孔子教人首重做人、做事的教育,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孔子温故知新、教学相长,也是中国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也是值得我们老师终生研究学习的。
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读《孔子与儒家思想》有感
通过本次培训,我对孔子作为教育大家,做了如下提炼:我将具体从教师素养和教育理论两个方面来阐述。教师素养方面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自己爱学习,这样才能以自己的好学精神感染学生。自己不学习,却整日严格要求学生,这样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更直接的理由是,教师不断学习,才能有足够的知识去教育学生,否则就可能捉襟见肘,难免遇到尴尬的局面。诲人不倦也是教师的重要素质。教育是一项深入灵魂的工作,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它更需要的是耐心,是诲人不倦的精神。
2、修己以敬,以身作则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最深刻的教育是潜移默化,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是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教书,更在于育人,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自身的品德和修养。“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一言中的,说到了教育的本质。
3、民主平等
纵观论语,孔子的教学充满了民主平等的精神。他总是心平气和的与学生对话、探讨,从不以势压人,也绝无盛气凌人的感觉 教育理论方面
1、志存高远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这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孔子很重视这一点。
2、因材施教
孔子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懂得分类教学,让不同智力不同心性的学生都能有进步。
3、重视学法指导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定期复习,是巩固知识的基本方法,是完全符合近现代心理学原理的。“兴於诗。立於礼。成於乐。”这叫熏陶法,既是教法,也是学法。
现在的教师们整日空谈教法,轻视学法指导。他们忘记了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学法比教法更加重要。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好好向我们的老前辈孔老师学习。
综上所述我认为,孔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家,我们的先师,学习的榜样。
第二篇:《大教育家孔子》读后感[小编推荐]
《大教育家<孔子>》读后感
读完《大教育家<孔子>》这本书,让我对“礼”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孔子的“礼”在当今社会中是人际交往中至关重要的,对我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的礼仪有很主要的借鉴价值。
孔子说过,“礼也者,理也,礼者,人道之极也。”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必须要讲究基本礼仪。礼仪是一个人或一个集体形象的代表,也是化解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的催化剂。在当今社会提倡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诚信和礼仪是重点提出来的,随着人们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对和谐社会的愿景,礼仪作为一种交际艺术备受人们的青睐,礼仪是一种良好风貌的体现,人们开始重视和利用礼仪,成为了一种趋势,也是人们所期望的氛围。
孔子对于“礼”的追求很高,也很重视“礼”的思想。孔子拜见鲁公的时候,总是在还没有到达鲁公的殿前就开始施礼跪拜,说明孔子对于“礼”是极其重视。孔子的礼没有高低之分,他对遇到的人都是彬彬有礼,无论是上级、君主,还是学生都是以礼相待。可见,“礼”是一种没有分界和级别的礼仪,以一个人的行为素养的体现,也是在人际交往中做到与人友好相处的前提。
至今孔子的礼仪思想备受全世界很多国家青睐,也足以说明孔子是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指导思想,是一些人文环境的营造元素,对自己、对集体都有深人人心的理念,对实际工作和生活的应用价值不可估量,领悟并学会运用孔子的思想,必定会有显著的效果。孔子的礼仪思想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对社会的发展进步的影响深远,孔子所推崇的礼仪道德正是如今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价值观之一,对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的维护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孔子的思想应该更多地被我们学习吸收和应用,传授给下一代,发扬和继承下去。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应该对孔子的“礼”赋予新的理解,用心感悟礼的文化价值,“礼”是一种道德,也是一种自我约束性的行为规范。在提倡依法治国的今天,如果把孔子的礼仪思想灌输人心,就可以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遵纪守法的意识。今后我们应该认真领悟孔子礼仪,勇于担当责任,履行个人义务和职责,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向社会展现我们的良好修养和精神风貌。
第三篇: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生活在春秋晚期。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⑴ 在政治思想方面:孔子关心人民的疾苦,他提出“仁(包含一切美德)”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暴政。
⑵ 在教育方面: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不分贵贱。开启了平民教育,打破了“学在官府”的贵族教育。他提出一系列宝贵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温故知新”提倡启发式教学等等 〔
(3)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编成《春秋》一书,修订《诗》、《书》、《礼》、《易》等经典文献。他的言论被收录在《论语》里。
(4)、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
思想上: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罚。
教育上:⑴、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⑵、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⑶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⑷、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任何一种学说的历史命运取决于它是否反映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它的生命力来源于它内在的人文价值,来源于它对人类生存、发展和未来前途是否关心和是否提供了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的智慧和基本的方法。
创立于人类社会“轴心时代”的儒学,它的内在核心价值就是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未来命运十分关心、并为之提供了解决人类面临困境的智慧和基本的方法,因而,儒学具有极大的生命力,它虽然在历史上有过功绩,有过僵化,也有过不幸,甚至陷入过“打翻在地,踏上一只脚,叫它永世不得翻身”的境地。但是它的基本价值并没有过时,它似乎像不倒翁,至今仍然有它的生命活力。
在中国学术界曾经广泛被引用的一句话:说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曾在巴黎开会,在其发表宣言中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从2500年前中国孔子那里寻求的智慧。”说明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对孔子思想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如果没有也没有关系,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用自己的脑筋,从孔子的思想中去思考到底有没有能够为我们提供解决人类面临众多问题的智慧。
人本、民本是儒学的核心价值之一
人是宇宙的中心,他更是社会、国家的根本。孔子施政学说中的四大措施,其中重视民众,特别重视民众的饮食尤为重要。孟子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这是孟子明确表达的民本主义思想。荀子把民众与君主的关系比喻为水和舟的关系,是水主宰舟,而不是舟主宰水。他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汉代贾谊说:“夫民者,万世之本也。”“闻之於政。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故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悔,吏以民为贵贱”,这就叫做“民无不为本也。” 儒家认为,得到民众的拥护就能巩固统治者的政权,得民最重要在于得民心;任何一个政权,它如果丧失了民心,失去了民众的拥护和支持,它早晚要垮台的。所以。儒家深刻认识到民众在国家中的地位,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重要社会哲学命题。
儒家从人本、民本这个核心价值出发,深入探讨人的本性问题,这是建立独具儒家特色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不论是孔子的“德治”,还是孟子以性善论为其基础的“仁政”,以及荀子以性恶论为其基础的“王道”和以后出现的“大同”理想,都始终贯穿着人本和民本的思想。
和谐、合作与协调是儒学核心价值之二
“和”与“同”是中国哲学独有的范畴。“和”就其字面意义讲,指和谐、协调、适中以及和睦等。从哲学意义上讲,指不同要素的有机组合或“指要在矛盾对立的诸因素的互相作用下实现真正的和谐、统一”,即矛盾的具体的同一。“同”,从哲学意义上讲,指单纯的相同因素的机械组合,或指没有矛盾冲突的抽象的同一。儒家的这种“和而不同”的方法论,又称之为“和合”。“所谓和合,是指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中诸多元素、要素相互冲突、融合,与在冲突、融合的动态过程中各种元素、要素和合为新结构方式、新事物、新生命的总和。” 简要地说,和合是指不同因素,不同矛盾之间的和谐与统一。和合思想,和合的价值的诉求,是儒家独特的核心价值追求。
再有,以人为中心,以人所面对的各种关系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人与自然的和合,人与社会的和合,人与人之间的和合以及人的生理与心灵的和合。还有从民族和国家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同一国家内部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合,不同国家间民族与民族的和合,国家与国家间的和合。
“天人合一”是儒家哲学的基本命题。儒家认为,人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只不过是一个特殊的部分而已,人与自然应该和睦相处。孟子提出“知心—知性—知天”的理论,把人的心灵、本性以及自然看成是一个整体,人的心性与自然是相通的。孟子主张把人的爱的本性扩展出去,做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即不只是人与人之间要相爱,还要爱物类。张载还说:“民吾同胞,物吾与(朋友)也。” 万物是人类的朋友,因此,应该保护自然生态,不要任意砍伐树木,不要任意捕杀动物,也不要用很密的网捕获鱼类,要“成己成物”,不但要让自己有所成,也要让物类有所成。儒家这种爱护自然生态的价值取向,在历史上以及在中国人民的心灵中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爱民、富民、教民是儒学的核心价值之三
人与人之间是“相爱”还是“相贼”,是两种不同的价值选择。与把人与人之间看成是“狼”的关系相反,儒家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亲相爱”。在中国文化中,不只儒家讲“仁爱”,而且道家讲“慈爱”,墨家讲“兼爱”,仁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它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
在儒家的德治学说中,充分体现着仁爱的人本主义的精神。在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史上,不只儒家讲以人为本的治国之术,而且道家也讲。老子的弟子亢仓曾说,“国以人为本,人安则国安。故爱国之君,务求理人之术。” 儒家“理人之术”的重要特点就是“道之以德”或者“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即以仁爱之心去治理国家。孔子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爱人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方法。孔子还说:“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戾,则民寿矣。” 治理国家最迫切的事是使人民富裕和长寿。节省苦力劳役,减轻赋税,人民就富裕了;督促实行礼义教化,使人民远离犯罪、减少疾病,就可以长寿了。
以上,我们只从一个特定的角度,从三个方面揭示和论述了儒学的核心价值,但是,儒学的核心价值绝不是只有这三个方面,还有许多丰富的内容。儒家学说的核心价值具有它多层次、多角度的普适性和现实意义。
“所谓„世界伦理‟,并不是指一个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或一个„单一的统一宗教‟超越所有现存的诸宗教,更不是指其中一个宗教宰制所有其他宗教。我们心目中的世界伦理是指,„有约束力价值、不可取消的标准,以及个人态度的基础共识‟。没有这样的对于世界伦理的基础共识,迟早每个社团会被混乱或专制所威胁,而个人也会绝望。”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建立一个各国人民都能认可的“基础共识”,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在人类创造的这个现实世界中,其文化是复杂的、多元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他们的文化传统是不同的,其经济发展程度、政治制度或政治体制也是不同的,当前面临的任务也是不同的。我们应该从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中去寻求统一性和共同性,从多元的文化模式和文化观念中去寻求其核心价值,由此再进一步寻求各国人民都能认可的“基础共识”,从而为建立“全球伦理”提供历史借鉴。
第四篇:曾子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曾子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有必要对他的教育思想进行探讨。现谈一点自己初浅的看法。
一、明确坚定的教育方向
曾子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与他的仁政德治的政治主张相一致的。这一目标非常明确,也非常坚定。就是培养治国人才和仁德之人。
曾子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见《论语·泰伯》)
可以把幼小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一个国家的命运委托给他,面对生死存亡的关头却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这里讲的是治国,是说培养治国人才,而且是生死关头不动摇的治国人才。
曾子又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见《论语·泰伯》)读书人不可以不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奋斗到死才罢休,不是很遥远吗?这里讲的是仁德,是说培养为仁德奋斗一生的人才。这里讲到“弘毅”,又讲到“死而后已”,这个“仁人”仍然具有相当高的标准要求。
治国人才与仁德之人两个培养目标是一致的。治国人才必须是仁德之人,培养仁德之人的目标是为了治国理民,实现仁政。这两个目标是以仁德放在首位的。“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不得志,不安贵位,不博厚禄,负耜而行道,冻饿而守仁”。(见《大戴礼记·曾子制言》)能够参与治国就增益国君的声誉,并减少百姓的忧愁,这实际上是说的实行仁政;如果推行仁政的愿望不能实现,就不要参与治国,就是干农活与普通百姓也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挨冻受饿也要坚持自己的仁爱。
关于德与才的关系,《大学》引用《尚书·秦誓》中的话:“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如果有这样一位大臣,忠诚,虽然没有特别的本领,但他心胸宽广,能够容纳别人,“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用这样的人才能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况且也有利于国家啊!德才兼备,德是第一位的。
二、明德博学的教育内容
曾子在教育内容上的主张,是与他的德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他强调的是以德育为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用现在时髦的话说,是素质教育。
在德育上,曾子倡导的是明德,即培养光明正大的品德。《大学》一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革旧图新,在于达到最善的境界,也就是所说的三纲领。这三纲领是紧密相联的,它们的关系是递进的。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就要在思想上不断革旧图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保持天天弃旧图新才能达到改善的境界,实质上还是明德这一纲领。曾子讲的修身是明德教育,孝道是明德教育,这在“曾子十篇”、《大学》、《孝经》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在智育上,曾子提倡博学。博学就是广泛地学习知识。他在《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篇中多次提到博学问题,如“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君子既然学习了,就担心学习的知识不够广泛;“君子博学而孱守之”,君子要广泛地学习知识并小心谨慎地去实践它;“君子多知而择焉,博学而算焉”,君子要能识别多种人并区别对待,能够广泛地学习并辩别好坏等等。
孙子教授学生的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教,曾子基本上也都作为教学内容,这在一些记载曾子的古籍中有所反映。如《礼记》中有曾子讲礼的记载,《庄子?让王》有曾子居卫曳縰而歌《商颂》的记载,曾子在《孝经》中也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等等。曾子还以《诗》、《书》教弟子,《孝经》、《大学》多次引用《诗经》、《尚书》上的句子就是明证。曾子还传授自然知识,如《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这是孔子所没有的。
曾子尊老爱幼,并把这种思想传授给弟子,这是难能可贵的。他亲自参加劳动,曾出薪于野、耕泰山下、敝衣耕于鲁。他不仅教育学生不得志就去农耕也要坚持自己的仁德,(见《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还对秉德之士从事耕嫁的做法表示赞同。他以禹为例说:“昔者禹见耕者五耦而式,过十室之邑则下,为秉德之士存焉”(见《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下》),从前大禹坐车行路,见到有五对耕田的人就低头抚轼表示敬意,经过有十户人家居住的地方他就下车步行,这是对有道德的人表示问候。当然,儒家是主张积极入仕的,但是在曾子看来,不得志或不被任用的情况下,农业劳动也是君子的一项选择。
三、灵活务实的教育方法
曾子教授弟子有五大特点:
一是原原本本地传授孔子的教导。例如,一次曾子对他的弟子子襄讲什么是勇敢,就直接引用孔子的话。他说:“你喜好勇敢吗?我曾听孔子说过什么是最大的勇敢,自我反省,正义不在自己一方,即使对方是普通百姓,我也不恐吓他们,自我反省,正义在自己一方,即使对方有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见《孟子·公孙丑上》)再如:曾子在回答弟子单居离关于“天圆地方”的问题时说:“过来,我告诉你,我曾经听孔子说:天的事理叫做圆,地的事理叫做方,方幽暗,圆明亮”。(见《大戴礼记·曾子天圆》)以致他的弟子乐正子春在授徒时也象他一样:乐正子春走下台时伤了脚,伤好以后,仍几个月不出门。他的弟子问他:“老师脚上的伤好了,几个月不出门,还有忧愁,为什么呢?”乐正子春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从曾子那里听到孔子说的一番话:“上天所化生的,大地所养育的,人是最伟大的。父母完整地生下儿女,儿女死时也要把身体完整地归还给父母,这才算是孝;不伤害自己的身体,才算是完整啊。所以君子即使走上半步也不敢忘记孝道。如今我忘记了孝道,因此忧愁。”(见《大戴礼记·曾子大孝》)后世写文章引用名人名言,可能就是受曾子这一做法的影响,这也对我们今天开展读经活动是个启迪。
二是注意教学相长。《说苑?反质》记载着这样一件事:公明宣跟着曾子上学,三年不曾读书。曾子说:“你当我的学生,三年不学习,为什么呢?”公明宣说:“哪里敢不学习呢?我见先生在房内,父母在,呼喊的声音不曾让狗、马听到,我喜欢这一点,学习了但还没做到。我见先生接待宾客,恭敬节俭却不松懈怠慢,我喜欢这一点,学习了但还没有做到。我见先生在庭院,严格对待下人却不诋毁伤害他们,我喜欢这一点,学习了但还没做到。我喜欢这三点,向您学习了但还没有做到,我怎敢在您的门下而不学习呢?”曾子离开坐位道歉说:“我不如你,你是在学习啊!”《荀子·大略》有这样一条记载:曾子吃鱼剩下了几条。曾子说:“用米汁浸渍起来吧。”他的一位弟子说:“用米汁浸渍的鱼吃后容易伤人,不如腌制的好。”曾子流着泪说:“是我有了不专心的情况啊!”他伤心自己听到的晚了。善于向学生的长处学习,在教学中增长知识,这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向曾子学习的。
三是交谈式教学。提倡师生互动,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这也是曾子的一个长处。《礼记·檀弓上》记载,一次,曾子对子思说:“孔伋!我办理父亲的丧事,七天没喝一点汤水。”子思说:“先王制定礼制,是让做的太过分的人屈身接近礼的规定,又让做不到的人努力达到礼的规定。因此,君子为父亲守丧,不喝汤水只要三天就可以了,要能够柱着杖站起来。”《孔丛子·居卫》也记载,曾子对子思说:“从前,我跟随老师周游于各诸侯国,老师不曾丢掉做臣下的礼节,而先王的礼法还不能推行。如今我看你有傲慢国君的意思,岂不是不合乎礼法吗?”子思说:“时代改变了,世事不同了,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相适宜的做法。在我祖父的时候,周朝的制度虽然已遭到破坏,但君臣还各在原来的位置上,仍保持着上下的关系,象一个整体。想推行先王之道,不按礼节去寻示,就不会被接纳。当今天下的诸侯,正欲用实用相竞争,竞相召请英雄,用来作自己的助手。这是得到贤能的人就昌盛,失去贤能的人就灭亡的年代。在这个时候,我不提高自己,别人就会贬低我;我不尊重自己,别人就会轻视我。舜和禹以礼相让,商汤王和周武王用兵相争夺,不是他们故意相违背,而是时代不同了。”看这段对话,多么象两位朋友在交换意见啊。
四是身教重于言教。曾子是主张“行必先人,言必后人(”见《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的,即行动一定要在别人前面,说话要在别人后边。他时时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弟子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讲孝道,他做到至孝;讲修身,他“日三省自身”。曾子主张“不得去,不安贵位”(见《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自己的主张得不到实行,就不安居高位。因此,“齐迎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皆不就”(见《韩诗外传卷一》)。他主张谨慎,又主张守身。因此,在重病的时候,他把弟子叫到身边,对他们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中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不会再受到损伤了!弟子们。”(见《论语·泰伯》)曾子在临终前用自己的一生慎行来教育弟子们。
五是抓住一切机会及时进行教育。《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记载,曾子有个弟子将要到晋国去,对曾子说:“晋国没有我熟悉的人”。曾子说:“为什么要有熟悉的人呢?去吧。有熟悉的人称他为朋友,没有熟悉的人就去做他的客人。君子坚持仁爱,成就德行,先做后说,千里之外都是兄弟。假如你不知加强学习修养,那么就是你的亲人,有谁愿意亲近你呢!”弟子临出发前,曾子也要进行一番加强道德修养的教育。《论语·子张》记载,孟孙氏任命阳肤做法官,阳肤向曾子请教。曾子说:“在上位的人不按正道行事,民心离散已经很久了。如果了解到罪犯的真实情况,就应该怜悯他而不应该居功自喜。”曾子又抓住阳肤去做法官的机会,对他进行了一番爱民的教育。曾子在病中,仍念念不忘教育弟子。《论语·泰伯》记载,曾子有病的时候,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对他说:“鸟快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他说出的话是善意的。在上位的人应该重视的礼貌有三个方面:严肃自己的容貌,就可避免别人的粗暴轻慢;端正自己的表情,就接近于诚实守信;说话注意用词和口气,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至于祭祀和礼仪方面的事情,自有主管的官吏在那里。”对弟子进行了礼仪方面的教育。
四、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
曾子十分关心弟子的成长,悉心研究学习方法,对弟子的学习提出了严谨科学的要求。
一要勤学好问。他说:“君子爱日以学,及时以行,难者弗辟,易者弗从”(见《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君子要珍惜时间用于学习,学到的知识及时用于实践,不回避困难,不贪安逸。又说:“不能则学,疑则问,欲行则比贤,虽有险道,循行达矣”(见《大戴礼记·曾子立事》),没有才能就学,有疑难问题就问,想做事就仿照贤人,虽然有艰险的道路,沿着这个方法去做就没有行不通的。他还交给问的策略:“问而不决,承间观色而复之,虽不能亦不强求也”(见《大戴礼记·曾子立事》),问了而没有弄明白,抓住时机观察老师的脸色再问,老师就是不解答也不要强求。
二要自省自励。他说:“君子攻其恶,求其过,强其所不能,去私欲,从事于义,可谓学矣”(见《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君子要祛除他不好的方面,查找自己的过去,增强自己的薄弱环节,去掉偏爱的欲望,见到义举就跟着去做,才称得上学习了。但反复强调自省:“唯义所在,日旦就业,夕而自省思,以残其身,亦可谓守业矣”(见《大戴礼记·曾子立事》),以正义为行为准则,白天从事事业,晚上自我反思,以这种态度坚持终身,就可说守护基业了;“君子思仁义,昼则忘食,夜则忘寐,日旦就业,夕而自省,亦可谓守业矣”(见《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君子思慕仁德和正义,白天从事事业忘记吃饭,晚上自我反省忘记睡眠,以此锻炼自身,就可说守住基业了。
三要互帮互学。他说:“人之相与也,譬如舟车然,相济达也。已先则援之,彼先则推之。是故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流”。(见《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人们相处,就象行船使车那样,相互帮助才能通达。自己在前就拉,别人在前就推。因为人没有别人的帮助就不能成功,马离开马群就不奔驰,土堆不增添新土就不再增高,水不增加新水就不会流动。所以,“君子已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己虽不能,亦不以援人。”(见《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君子自己好,也喜欢别人好;自己有才能,也喜欢别人有才能;即使有的事自己没做好,也不要牵连别人。要求得相互帮助,必须注重选择朋友,“与君子游,如长日加益,而不自知也;与小人游,如履薄冰,每履而下,几何而不陷乎哉!”(见《大戴礼记·曾子疾病》)与君子交往,就好象时间长了,虽每天都有增益而自己感觉不到;与没有德行的人交往,就好象走在薄冰上,每走一步都在下滑,能用多长时间而不陷入水中呢!怎样交往朋友呢?“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见《论语·颜渊》),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凭借朋友辅助自己修养仁德。
四要循序渐进。曾子说:“君子学必由其业,问必以其序”(见《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君子学习一定要循序渐进,请教问题也要讲究次序。又说:“行无求数有名,事无求数有成”《大戴礼记·曾子立事》),行动不求过急就能做好,做事不求过快就能成功。为了实现循序渐进,他为学习和修身规定了一定的程序。在学习上,“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习也;既习之,患其无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既能行之,贵其能让也。君子之学,彼此五者而已矣”。《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君子既然学习了,就担心学的不够广博;学的知识广博了,就担心对这些知识不能够温习,就是对这些知识温习了,担心的是不能够理解;就是对这些知识理解了,担心的是不能用于实践;就是能够用于实践了,可贵的是能够谦让。君子的学习能够做到这五点就可以了。把学习分为了博、习、知、行、让五个步骤。在修身上,“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见《大学》)穷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了知识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端正心思,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自身的品德,修养好自身的品德后才能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后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把修身分解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环节,即八条目。
五要注重实践。曾子总是把学与行紧密联系在一起,如“爱日以学,及时以行”,“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博学而孱守之”(均见《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等等。他们高明之处,已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践。他说:“言不远身,言之主也;行之远身,行之本也。言有主,行有本,谓之有闻也。”君子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闻,则广大矣。(见《大戴礼记·曾子疾病》)言论不离开实际去做,是言论有根本;行动离不开亲身去体验,是行动有根本。言论和行动都有根本,就能使自己的知识见闻得到丰富。君子尊重知识,就能使德行高超明达;把知识运用于实践,就能使事业宽广宏伟。他还把实践分为“思考、论证、行动、检验”四个阶段:“思而后动,论而后行,行必思言之,言之必思复之。”(见《大戴礼记·曾子立事》)考虑好再行动,论证后才去做,行动必须考虑符合计划,符合计划后必须考虑经得起检验。从哲学的角度说,曾子的这一思想,也是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对于我们今天学习、做事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五篇:教育家演讲稿
大家好,我们来聊一聊家庭教育,什么是家庭教育呢?通常认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也包括父母和子女等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而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石。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一)、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走路,说话,等等这些都是家长教给孩子的。
(二)、家庭教育连续性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家长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影响着孩子,这也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而且这和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有关。像大官的孩子以后还得当官,我们的习主席就这样,教师的孩子长大了有可能做教师,医生的孩子长大了也做了医生。可是,咱们都知道,孩子好的不学,坏的一学就会,就像前几年我的一个学生,四年级,借给同学钱,借给人家10块钱,让人家第二天还上,结果那个同学第二天没还上,他就给人家收利息,两块钱,这个利率可是够高的,这才四年级啊,利息是六年级才学习的知识,后来我了解到,那个收利息的孩子他爸爸是放高利贷的,天天给人打电话要利息,你看,孩子就学会了。所以说,做家长的,好的东西咱们要延续下去,不好的东西,咱们尽量别让孩子参与进来。
(三)、家庭教育权威性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这个权威性,也就相当于孩子大都听家长的话,不管对的错的。现在我和同事们都发现,孩子在学校不怕老师,当然这个怕也不是真正的害怕,就是孩子不听老师的吩咐,或者是随便编个瞎话糊弄老师,我认为这个和家长有很大的关系,比方说周一升国旗要穿校服,孩子的校服没洗,没法穿,在家哭闹,家长一着急,就说:你老师让你穿校服你就穿啊,让你去死你就去死啊!这种话,看似说出来是气话,但是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已经大打折扣了。所以家长们平时在家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有分寸,因为你的话在孩子心目中那就是权威。
(四)、家庭教育感染性
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在家长高兴时,孩子也会参与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在这里我奉劝大家几句,咱们做家长的在家里,尤其是当着孩子的面,千万不要因为一点小事情就吵的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这样对孩子会造成巨大的伤害,而且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曾经有一个女孩子告诉我说不愿意回家,讨厌她奶奶和妈妈,他们俩天天
吵架,吵的凶了就打架,打完了她妈妈哭着给女儿诉苦,说她奶奶哪哪不好。你们也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怎么能健康的成长。
(五)、家庭教育及时性
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家长第一时间都能掌握,发现问题,及时教育,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去年我的一个学生,女孩子,一段时间不好好写作业,而且还打了耳朵眼,带耳钉,我把她妈妈喊来了解下情况,才了解到,这孩子还有个姐姐,初中毕业就去了深圳打工,这孩子应该是想学他姐姐,不学习了,想出去闯社会。你说你作为家长,早就发现问题了,不及时的解决,等这种观点生根发芽,你想拦也拦不住了。
那么身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父母做好孩子的榜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模仿对象,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得成为那样的人。你想让孩子以后孝顺你,首先你自己得孝顺长辈,孩子看在眼里,自然就耳濡目染。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个诚实的人,正直的人,那你千万不能骗孩子。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去做什么事,或者不让孩子做什么事,就说谎骗孩子,你比方说,你别哭了啊,再哭让妖精给你抓走,你别哭了啊,再哭妈妈就走了,把你一个人扔在这,没人管你,这是典型的控制型谎言。要么就是,你这学期要打100分,我就给你一万块钱,其实到时候根本不兑现,所以这种控制型谎言的危害非常大,因为你即使兑现
了,孩子也会为了某一种目标,才去这样,才去那样,他往往失去了做事情的原则性,你要是不兑现,影响更恶劣,到时候孩子一看,你骗我,将来我也骗你们。
有的家长就问了,那我怎么激励孩子呢,其实这个思维方式可以改变一下,你要让孩子自己去激励自己,自己制定目标,然后再去实现,让孩子从小就树立一个理想,然后再去为之努力,当孩子懈怠的时候你再适当的刺激一下,这样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当着孩子的面,言行,举止,都很重要,孩子看到你努力的把工作做好,然后你再稍加引导,孩子也会努力把作业做好,一家人和和睦睦,尊老爱幼,孩子在学校甚至以后走上社会也会保持一个乐观向上的心态。
还有一个就是隔代抚养的问题
现在,有相当多的孩子是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的,隔辈教育有好处,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消极一面,老辈人的思想观念相对守旧,而且人越老,心越软有的时候,对孩子的态度就会有变化,有时候什么事都依着孩子,孩子要吃雪糕,买,吃这吃那,好,吃吧,要这个给买,要那个也给买,一切都依着孩子,第二个,一切都替孩子包办,孩子都老大了,还给孩子穿衣服,穿袜子穿鞋系鞋带,什么都依着孩子,什么都给孩子包办,过分溺爱孩子。什么都依着孩子,什么都给孩子包办,结果孩子这也不会,那也不会,碰到一点挫折,完了,蒙了,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时间长了,心理越来越脆弱。
老年人带孩子教育理念极容易跟父母辈产生分歧,像有时候父母
让孩子自己系鞋带,孩子系不上,就哭,爷爷奶奶就说,干啥呀,这么点孩子,我给他系上吧,本来家长正面的劝导,让孩子学会自理,自己动手,爷爷奶奶这一下子把积极的作用全都化解了。
所以在此建议,带孩子的爷爷奶奶们,你们要经常跟孩子的父母进行交流,与时俱进,了解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带孩子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自作主张处理,跟孩子父母商量商量,一块解决问题,一块教育孩子。身为孩子父母却不能在家照顾孩子的家长,也要给孩子树立一个观念,不是爷爷奶奶在家照顾你,爷爷奶奶这么大年纪,你应该照顾老人,把孩子的地位转化一下,可能把孩子的责任感一下子就激发出来了,孩子自己认为要照顾爷爷奶奶,他独立自主的意识,包括尊敬长辈照顾长辈的意识也提高了。
最后我希望,所有家长能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担负起做家长的责任来,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形象,教给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否则,就像窗外那棵歪脖子树,小时候不扶正,等它长大了,长高了,你想扶也扶不回来了。谢谢大家!篇二:教育故事演讲稿演讲稿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从草长莺飞的早春到骄阳似火的盛夏,从果实累累的金秋到雪花飞舞的寒冬,在四季的轮回中,我们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学年。回眸近几年当班主任的历程,心底总会涌起无限感慨,无限感动。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用爱对待每一位学生,就会发现:每一位学生都是无比可爱的。他们在沉思中潜藏活力,在调皮中充满智慧,在诡辩中进发灵感,他们给我无数的惊喜,他们让我成了世上最幸福的人。陶行知先生说的好:“爱满天下,爱生如子”。教师的爱,尤其是班主任的爱,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爱心是具体的,是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一点鼓励看起来微不足道,但这何尝不是一个班主任爱心的具体体现呢?班主任真诚地关怀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期望,又能体会班主任的爱心和平等的态度,那么这个班集体就会充满真诚、友爱、活泼和上进的气氛。
我们班的杨静磊是出了名的学困生,我在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中也经常提到他,他话说不清,字写不成,他的学习成绩更别提。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今天不说他的成绩,说一下他的人品。那还得从上学期的社团活动开始,轮到我们班上厨艺室包饺子了,孩子们都很高兴,我们把学生分成四组,有的揉面、有的擀皮、有的包饺子。在整个过程中,杨静磊是包饺子包得最好的学生,当场我就给与了表扬,在煮饺子时厨艺馆没电了,张老师让我们把到教室去煮,因为锅小,53个饺子还得分两次煮,第一锅煮好后,杨静磊说:“老师,先让他们吃吧,我第二锅再吃。”我又对他进行了表扬。吃饺子的时候我问:“谁还记得厨艺馆墙上的大字。”学生说出:“饺子里包的不仅仅是馅儿,还有浓浓的情。”我说:“饺子就好像我们这个大家庭,学校是皮,你们是馅儿,在不远的将来你们都是一个个煮熟的娇子。但一定是付出后,才能成为娇子。”杨静磊听后笑了,下学后他对我说:“老师,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在随后的月考中他是进步了,但是成绩还是不稳定,我对他说“做人比学习重要。”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心血和汗水,收获的却是“桃李满天下的”无限快乐。我用我的真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真情去感化我的学生,给他们温暖,给他们鼓励,给他们包容,同时也不忘给他们明确的目标和严格的要求。因为我深深懂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我都将勤耕不辍,尽我最大的心力去教书育人,以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篇三:热爱教育演讲稿
享受教育 享受人生
-------做一个享受教育的幸福教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我叫王雪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1999年参加工作,现任古城示范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曾经当过教研组长、大队总辅导员、团支部书记等等;曾经被推荐去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大同大学等学校参与国家中西部骨干教师的培训;也曾经任教过数学、科学、美术、音乐等科目。
唯一不变的阵地是学校,唯一不变的岗位是教师!
从教十四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因为爱情,远嫁临汾,也许两地分居的军人教师的家庭组合注定艰难吧!他可以带成百上千个兵,我可以带成百上千个学生,却带不了自家的一个孩子??孩子全托幼儿园,首先学会的就是从礼拜一数到礼拜五,然后很快的就认准了钟表的整点,因为每个礼拜五的晚7点,妈妈可以接宝宝回家,可以和别的孩子一样快乐的叫妈妈??每次从家里出发时,宝宝都会仰起挂满泪珠的小脸,稚气的说:“妈妈,我要是你的学生就好了!”然后还轻轻的叹气。我蹲下来问:“宝贝,为什么这样说啊?”她说:“那样的话,我就可以和隔壁小乖一样天天见到妈妈了啊!”然后又会跑到爸爸跟前说:“爸爸,我还不可以当兵吗?那样的话,我就可以和爸爸天天在一起了!”我无语凝噎。每个礼拜都奔波在临汾和垣曲之间,也曾经迷茫,曾经抱怨,也想过放弃,我找不到自己坚持的理由,也找不到自己的职业幸福感,直到遇见他,一个特殊的学生(课件出示)-----前些年一个新学期的开学第一天,我站在自己带的五年级学生面前,对孩子们说:“我会平等地关爱你们每一个人。”这样的承诺大部分教师都曾给过,却很少能成为现实。班里有一位名叫李涵的小男孩,他最近以来一直情绪不振,邋里邋遢的样子??,批改作业时,我在李涵的试卷上打上一个个粗粗的红叉,然后在卷首用力批上一个“差”字,对教师来说,李涵可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学生吧。有一天,我按照学校规定,检查所有学生以往的成长记录袋,却意外地发现前任教师对他的评语不同寻常。
他的一年级教师这样写到:“李涵聪明活泼,真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他的二年级教师这样写到:“李涵表现优秀、人缘很好。不幸的是他妈妈的绝症已进入晚期,他的日子有些困难。”他的三年级教师这样写到:“妈妈的离世对李涵是个沉重的打击,他试图走出来,可他的爸爸却对孩子不管不顾。”他的四年级教师这样写到:“李涵落后了,对上学失去了兴趣。他没有什么朋友,有几次还在课堂上睡着了。”更让我难过的是教师节那天,所有学生都带来了精美的礼物,唯有李涵例外,李涵的礼物只草草地裹着一层旧报纸,尽管如此,我还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打开了李涵的礼物。那是一条水钻手链,有几颗钻已经脱落不见,还有一瓶只剩下四分之一的香水。看到这些,有些学生笑出声来,我阻止了他们??我一边赞叹这只手链的华美,一边把它带了起来,并且在手腕上洒了些香水。这一天放学后,李涵留了下来,他对我说:
“老师,今天您闻起来就像我妈妈一样”。
孩子们走完后,我哭了足有一个多小时,直到此刻,我才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从那天起,我从“教书”,转而“育人”,主导我心的不再是阅读、写作和算术课本,而是那群有活力有感情的孩子们。一年后,我在门边发现一张李涵写的字条,说:“王老师,您是我一生中遇见过的最好的老师。”几年后,我收到了李涵的另一封信,信里说虽然学业并非一帆风顺,但他仍然会努力。他学会了坚持,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理想的大学,在信中,他把小学的王老师依然称作自己最好、最喜欢的老师?? 故事至此尚未结束?? 去年春天,又有一封书信翩然而至,他告诉我,他的父亲几年前也离世了,问我是否愿意以母亲的身份见见导师。那天,我特地带上了那条旧手链,还喷了香水,李涵记得那是妈妈在和他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里用过的香水。我们互相拥抱时,他在我耳边轻声说:“谢谢您对我的信任,是您让我感受到的自己的重要,是您让我明白自己可以有所作为”,我热泪盈眶,轻声回语:“李涵你错了,是你教会了我??直到遇见你,我才明白教师的真谛。” 伟人毛泽东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习主席说“我们的人民期望有更好的教育,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对于班里有一半还多的留守或父母离异的孩子,我们给他们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应该是爱,让他们每天向上,我不想说自己的业务能力有多强,也不想说自己获得过多少个荣誉,因为我觉得能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就是教师的幸福。
去年下学期,我从大同大学培训回来,接到了一个令人头疼的、无人肯收的所谓的“差班”,后来经过一个学期的孩子们的努力,全班26个孩子,其中23个孩子90分以上,其中10个孩子100分,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我们巨高兴,其中一个调皮的小男孩跳过来说:“老师,我们一点也不差,我们也可以这样优秀呢,原来学习一点也不难,嘿嘿!老师我想请你吃大餐,给,棒棒糖!嘻嘻”。
我终于明白自己内心坚持的理由,体会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我也希望得到在座的每一位代表的支持和鼓励,你们的掌声和理解将是我坚持的动力,谢谢大家!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夺目的珍珠,只不过有些直接裸漏在沙滩上,而有些则被沙土掩埋,我们教师要做的则是轻轻地拂去沙土,而不伤着他们!在党的十八大的春风中,在镇政府的得力领导下,我将为之努力!我们古城中心校的全体教师将为之而努力,为古城的启蒙教育事业而努力!做一个享受教育的幸福的人民教师!
最后我想说,因为有孩子们的爱,因为能看到孩子们的笑,我很幸福,真的!
古城示范小学 王雪琴
2013年3月4号篇四:教育梦演讲稿 幸福的姿态
——中国梦,我的教育梦
夏镇一中西校赵春霞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幸福的姿态——中国梦,我的教
育梦 》。很高兴能有这么一个题目,让我重新回到教育的原点,重新梳理九年来我在教育之路上走过的点点滴滴,重新审视我的教育梦;很高兴能当一名老师,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在不辍耕耘的教育之路上,三尺讲台带给我越来越多的快乐。做一名幸福的老师,没有比这更美的教育梦了。“我不止一次的庆幸我是一个教师,因为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而且我特别庆幸我是语文教师,因为这使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挽留青春,珍藏童心,挥洒情感,燃烧思想,从职业到事业,从幻想到理想,手舞足蹈与校园,心灵飞翔于社会,文学与教育齐飞,生命与使命同行。”这就是我的教育梦.梁启超先生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
林格先生说:教育者的教育,就像水一样,浸润万物而
无言,教育,是把自己放到“无用”的人生位置上,最终实现“无用为大用”。在物质的世界里,我们拥有了越多,丢失的也越多。然而,梦想,是不能丢失的。人如果没有梦想,那人生是暗淡无光的。梦想,是少年独上西楼的寻觅;是伊人在水一方的思绪;是带着茉莉花香的咖啡;是一首清丽而耐人寻味的歌谣??催人向上!
刚走上讲台的那个年头,经常会遇到教学上的困惑,师生间也会偶尔发生矛盾,我便会迷惘,失望,也曾问过自己是否该放弃。对于教学,我精益求精,稍有不妥,立即悔而改之;对学生,我主动,更是被动,教学上的追求,让我身心疲惫。这种自我封闭的教育以一种低调的旋律,奏响了我苦恼、伤感,但是充满力量的教育之梦。师傅对我说:不是山,需要攀登的是人生;不是渊,需要跨越的是自己。
三尺讲台,这儿有熟悉,有亲切,有不变的童真,九年的历练,造就了一个崭新的我,少了往日的稚嫩、陌生,多了一份自信、独立。教育是道,而不是技术,真正的教育是 “于无声处响惊雷”,找到适合学生的生动的教育策略,做到“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我常问自己:“我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 几年前,我会回答:是知识。而现在,我会说:是“幸福感”。那么,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学生灵魂的香味,是老师三瓣的花朵,是课堂上我问你答的睿智,幸福是什么?幸
福是你看着我竟释放出比蒙娜丽莎还美的微笑,比乔冠华还灿烂的笑容。这笑容里饱含着人性的光辉,教育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露出幸福的笑容。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学生下课专程跑过来,腼腆地跟我说,老师这是班级花盆里掉下来的花瓣,我看着很美,送给你好吗?我捧着这份感动,幸福的像花一样。我赶紧用相机把它拍下来,让它成为我教育梦想中永不凋零的花。巴金说,把心掏出来。这就是教育。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陪他们成长,和他们一起流汗,流泪,留下笑声。目送着他们相互搀扶,背起行囊渐行渐远。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被学生丢起来,只留下一双脚的印迹。幸福就是我和你们——我亲爱的学生在一起。我的教育梦因为有你们变得愈发的绚丽,我的教育梦因为你们而变得愈发的多姿,我的教育梦因为你们,而变得愈发的幸福。对于社会上流传的一般成功经验,我曾经会用两种态度来对待:不以为然;竭力效仿。结果当然是不尽人意的,因为只有从自己的学生或者孩子身上引导生成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我得出的智慧是:把自己放在低处,才能海纳百川。语曰:“观晚霞悟其无常,观白云悟其卷舒,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学贵用心悟,非悟无以入妙。教育的秘诀是“三分教,七分等”,一个优美的、幸福的“低姿态”。我的教育梦,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浪漫
时,我在丛中笑。我的教育梦,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奔“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愿每个有梦想的你梦想成真。篇五:教育故事演讲稿
教育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尊重和善待每一位学生》。我很荣幸,因为我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更幸运的是,我担任了班主任工作。在多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有诸多说不完的故事。在我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作为班主任,我们有责任让他们都绚丽的绽放,特别是那些“带刺的花蕾”我们更应多一些关爱和呵护。当了五年的班主任,我遇到过很多的“小刺头”,在他们身上,发生过许多令我辛酸也令我感动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给了我永远的鞭策和启迪。这事发生在我刚参加工作时,心里总有这样的感觉:他们怕我这个新老师吗?常言道“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我必须严厉点,要镇住他们。当时班里有一个出了名的“捣蛋大王”,他学习成绩差,经常欺负同学,全班同学都怕他。暗地里还给他起了个了不起的绰号:大捣蛋。一次,他又打了班里的同学,我不由分说将他揪到办公室,火冒三丈的我对他进行了一顿狠狠的批评。没想到,他不但不服气,还理直气壮地顶撞我,我忍无可忍打了他一个大耳光。谁知他居然骂骂咧咧地冲出了办公室。当时我被气急,感到自己受了莫大的委屈和耻辱。这件事之后,我对他冷若冰霜。而他上课再也不听我讲课,经常变着花样给我捣乱。下课后,他更加变本加厉地欺负同学。当时,我对这个孩子既恨之入骨,又无计可施。可后来的故事却改变了他,更醒悟了我。那次,我打开抽屉拿作业本,发现抽屉里有一张字条,上面写道:“老
师,你一定非常非常地讨厌我、恨我吧,但我不讨厌你,因为我知道你恨我这块铁不能成钢,可我讨厌你对我毫不留情的训斥,讨厌你给我的大耳光”。课下,我把这张字条读了很多很多遍,内心深处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一张字条惊醒了总想给学生“下马威”的我,该是我好好反省的时候了。我决定找这位同学好好的谈一谈。那天放学,我和这个我一直讨厌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和颜悦色的谈话。我首先向他道歉,不该用粗暴的话语伤害他,更不该动手打他。对着我改变的新面孔,他有些不自在,又好像有点受宠若惊,一改往日那蛮横的样子,向我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说自己捣乱、欺负同学都是故意的,原因就是对我不满,想对我报复。他很真诚地表示以后不会这样了。还十分诚恳地对我说:“老师,我喜欢今天的你,相信我也会喜欢以后的你。”最后还问到:“老师,我给你惹了那么多麻烦,你还会喜欢我吗?”我当时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我会把你看成我最好的朋友”。这件事已过去多年了,但他一直珍藏在我心底。这张给了我教育的纸条我也一直珍藏着,它时刻提醒我最可恶的孩子也有他最可爱的一面,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灵动的个体,有着各自独特的性格。作为一名班主任,应用自己的和颜悦色,用亲切的目光,用慈爱的双手给每一个学生以自尊、自信、关爱和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因为有了这个故事,在以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以火热的情怀辛勤工作,以平等、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一个孩子的心门,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成为遗憾。我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尊重和善
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