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华附中赵谦翔老师写给学生的长诗
清华附中赵谦翔老师写给学生的长诗
《学会自立吧,我可爱的弟子们》一诗,以此呼唤学生的爱心。在历数了父母对子女身心交瘁的操劳后,他写道:
我可爱的弟子们啊/请你扪心自问/你是否吃得好却不觉甜/穿得暖却不觉温/得到爱却不领情/享着福却忘了恩/我可爱的弟子们啊/请别再呼唤“妈妈,再爱我一次!”/请真诚地对父母喊一声/“让我也来爱一爱你们!”
并由此引发开去:
享受父母的爱/却没想到回报/我不相信他是一个真正的人/享受老师的爱/却没想到回敬/我不相信他是一个纯粹的人/索取朋友的爱/却没想到回赠/我不相信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享受集体的爱/却没想到奉献/我不相信他是一个爱国的人/学会爱吧,这是做人之本/学会学吧,这是报国之根!
《自立吧,我可爱的弟子们》
赵谦翔
从二道江到石井沟,从东大滩到冯家屯,我迈进了五十七位弟子的家门,我拜访了五十七对弟子的双亲。我可爱的弟子们哪,你们可知道,这六十多天的仆仆风尘,这五十多家的目睹耳闻,使我得出了怎样一个动心的结论?
五十七对父母,不管年轻年老,不管为官为民,每一位都是爱子如命,每一位都是勤勤恳恳: 清晨,儿女还在酣睡,慈母早已起身,精心精意地调剂饭菜,只怕儿女的眉头皱起愁云。严父本想唤醒爱子,内心却翻腾着激烈的矛盾: 既怕打扰了爱子的睡眠,又怕浪费了晨读的光阴。
可敬的严父,像忠诚守时的报晓鸡; 可亲的慈母,像任劳任怨的女仆人。而我那作儿女的弟子们哪,却似乎习以为常,倒有些麻木不仁。
只要学校收钱,再清贫的父母也会慷慨解囊; 只要孩子买书,再懒惰的父母也会踏遍书店大门; 只要孩子端起书,再劳累的父母也不肯让孩子洗洗手帕; 只要孩子拿起笔,再辛苦的父母也不肯让孩子为家务分神。而那些可亲可敬的父母们哪,却还在反复地检讨自身。我常常听到这样的叹息: 唉,都怨我们文化低,连孩子的学习都辅导不了。我常常听到这样的慨叹: 唉,都怪我们记性差,当年学过的只剩些薄雾残云。我见过这样一位父亲,为了辅导女儿学习,年近四十还去攻读夜大。我见过这样一位母亲,英语一窍不通,却一次次来校请教,帮助儿子学习英语的法门。我可爱的弟子们啊,你们可曾理解,父母已成为两头点燃的蜡烛: 一头点燃,照亮了工作,一头点燃,照亮了你们。他们在加倍地煎熬着心血,他们在加速地毁灭着自身。你们可曾见到: 烛落泪时母泪落; 你们可曾听到: 烛心燃时父呻吟; 你们可曾反思:
习以为常是多么无情无义。你们可曾自省:
麻木不仁是怎样违背天伦。学会爱吧,我可爱的弟子们,学会爱吧,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就是我得出的动心的结论。
享受父母的爱,却从不想到反哺,我不相信他是一个真正的人。享受老师的爱,却从不想到回敬,我不相信他是一个纯粹的人。索取朋友的爱,却从不想到答谢,我不相信他是一个高尚的人。获得集体的爱,却从不想到回报,我不相信他会成为爱国的人。学会爱吧,这是做人之本; 学会爱吧,这是报国之根。——这就是我得出的动心的结论。
我可爱的弟子们哪,请你良心发现,请你扪心自问: 你是否吃得好却不觉甜,穿得暖却不觉温,得到爱却不领情,享着福却忘了恩? 我可爱的弟子们哪,请别再呼唤“妈妈,再爱我一次!” 请你真诚地对父母说句: 让我也来爱一爱你们!
清晨,让闹钟把自己早早叫醒,放爸爸到户外去练练气功; 夜晚,让妈妈陪爸爸看看电视,也该让二老放松放松。
上学时,专心听讲,埋头用功,纵然不能科科优秀,也要使成绩逐步上升。放学后,玩要玩得适可而止,学要学得雷厉风行。达材成德是自己的事,父母包办情理难容!妈妈不放心,就让她看看你的自强规划; 爸爸不放心,就给他讲讲最近的成功。
自醒吧,良知未泯的弟子,自尊吧,难以长大的儿童,自强吧,九十年代的骄子,自立吧,父母心中的龙凤。用你自学自制的行动,超越儿童的心理,用你自胜自强的举措,证明你业已长成,用你坚定不移的自信,创造一个自救的上帝,用你顽强自立的成果,重新调整爱的天平!我可爱的弟子们哪,昂起你的头,挺起你的胸,迈开你真正自立的步伐,奉献你回报父母的赤诚!
第二篇:听赵谦翔老师讲座有感[范文模版]
倾大写之爱,育大写之人
——听赵谦翔老师讲座有感
学校请来了清华附中教师,“绿色语文”的倡导者、践行者,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全国优秀教师赵谦翔,来给我们做“敬业、创业、乐业”的专题报告。赵老师的报告,犹如一道视觉盛宴,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赵老师以诙谐幽默的语言,给我们阐释了“敬业是基准线,创业是生命线,乐业是幸福线。”给我们展示了他的个人风采,以及他的学生的文采;揭示了我们母语的博大精深,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赵老师的高招之一是开设“班会感悟课。”也就是针对班上的热点、难点话题,老师演讲后,学生写感悟;之后,课堂上再次评讲学生的感悟,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再次感悟,并写下心得。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赵老师的高招之二是开设“东方时空课。”也就是,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东方时空”栏目的节目时,全班一同观看,然后写作文(观后感),感悟“东方时空”。接着,课堂上老师把同一体裁的作文,放在一起逐一讲评:好在哪儿,不好在哪儿。把范文讲透彻,学生听评后再改。这样“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生就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死读书、读书死的类型了。学生会以“东方之子”中的优秀人物为榜样,树立高大的理想。如学生语录:“以前东方之子我追随你,现在东方之子我学习你,将来东方之子我成为你。”这也成为了赵老师班级的座右铭,东方之子时时刻刻激励着学生们前行,为之奋斗。
赵谦翔老师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其拓展式语文教学实验的重头戏就是绿色作文。赵谦翔老师实施绿色作文的战略主要是以班会课和东方时空作为教学媒介,让学生有感而发,有事可言,有理可辩。赵谦翔的学生作文水平极高,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优越性。绿色作文纠偏应试教育下由假话、空话、大话、套话构成的灰色作文,以真情
实感筑就道德人生。他的教学内容扩展,教育理念变革皆为引领学生走进诗意人生、绿色人生。
赵老师今天的成功,得益于他昨天的刻苦自学,得益于他的博览群书,得益于他的勤奋练笔,得益于他的独特备课法,得益于他对学生无限的爱,得益于他对语文教学的不断探究与进取,更得益于他的“敬业、创业、乐业。”
听了赵老师的报告,如登高望远,一览师生才;如沐浴春风,母语荡涤心灵;如向导带路,寻找“语文”教学之根本。
听了赵老师的报告,我会永远牢记:语文教学要含英咀华,要咬文嚼字,要诗化人生。我会时刻牢记:教书育人,自己的职责。我会提醒自己:敬业、创业、乐业。我会对学生:倾大写之爱,育大写之人的。
做赵老师那样的人,应该是我毕生的追求,注定永远也达不到那样的境界,我想,我还是应该行进在这条路上,能走多远就要走多远。
许多名师都是从教学第一线起步的,在这个起跑线上人人都有机会,只是在向终点行进的过程里大家有了不同的选择。我佩服那些为了崇高理想坚持不懈的教师,但也清楚的明白自己永远不可能达到那样的境界,但是我却坚信自己能在教学生涯中充满热情。
杨友文 2010-12-4
第三篇:听赵谦翔老师讲座有感
听赵谦翔老师讲座有感
2014年7月25日至26日,县教育局聘请了来自北京、天津的教育专家和知名校长,在县电影院举办了中小学校长暨骨干教师培训会。我作为一名中学副教导主任、县级骨干教师有幸参加了7月25日、26日两天的的培训。其中听了赵谦翔老师的讲座《敬业·创业·乐业——我的成长之路》,感觉受益颇多。赵谦翔老师除了谈自己的教学生涯,还包括个人的生活经历,这些都让我感觉到赵谦翔老师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教育者。赵谦翔老师讲述了他的成长道路,赵老师的高尚师德、高超本领令人折服,现把我的心得与大家分享。
名师也是普通人,但他们能成为名师,必有其过人之处。
1、坚守自我,完善自我:因历史和家庭的原因,赵老师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但他却从未放弃过学习。在生产队时,别人吹牛打牌,他读外语背古诗文;当代课教师,别人只图换工分儿挣钱,他却一门心思为了学生,备课、上课、家访,忙得不亦乐乎。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非凡的成绩,赵老师由代课教师一步一步成为了全国十杰名师。
2、不甘寂寞,耐住寂寞:赵老师说,他从步入杏坛到成为名师,是一步步熬出来的。可见其中的辛苦与磨难有多少。我们认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努力到底。
3、坚守教学个性:赵老师教语文,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别人搞题海战,为升学率而忙乎,他关注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进行拓展式语文教学,丰富学生社会知识,努力实现升学与素养双赢。他的“绿色语文”让学生才思敏捷、文采飞扬,学生吟诗赋词、才华横溢,真是让人叹服,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赵谦翔老师的“扩展式语文教学实验”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古典诗文鉴赏课、现代文学精品课、班会感悟课、“东方时空”课。
首先,是将唐诗宋词这一绿色阅读注入学生血脉,以达诗化育人的教学目标。古代中国十分注重以诗育人的教育理念,比如中国的第一部诗歌集《诗经》就是历朝历代的标准教材。十年“文革”造成了我国诗歌文化传承的一个断层,诗歌文化在现代语文教育的地位被大大地削弱,赵谦翔老师顶住层层压力还原古典诗词歌赋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让学生得以通过学习诗歌完善人格,诗意地栖居于生活中,从这一角度上来说赵谦翔老师可以说是很好地传承了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
其次,赵谦翔老师不仅让学生学习古典诗词歌赋,还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一些现代文学的精品,这很好地体现了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师对中国后代的期望——古今贯通。
赵谦翔老师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其拓展式语文教学实验的重头戏就是绿色作文。赵谦翔老师实施绿色作文的战略主要是以班会课和东方时空作为教学媒介,让学生有感而发,有事可言,有理可辩。赵谦翔的学生作文水平极高,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优越性。绿色作文纠偏应试教育下由假话、空话、大话、套话构成的灰色作文,以真情实感筑就道德人生。他的教学内容扩展,教育理念变革皆为引领学生走进诗意人生、绿色人生。
赵谦翔老师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些是因为他的心中有儒家文化长久以来所强调的君子精神。他刻苦求学的经历极好地诠释了《易经》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他在清贫中能够依然感到快乐的精神力量来源于孔子的学生颜回,他在面对各种风言风语的时候能够以君子的胸怀坦荡去面对,他在能够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君子独立精神直面语文教改实验中的各种质疑,赵谦翔老师可谓是一个真君子!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更应该学习赵谦翔老师的这种精神,敬业、创业、乐业,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做贡献。
第四篇:听赵谦翔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听赵谦翔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草沟堡乡中心学校 吕献伟
2014年3月18日,我很听了全国十杰教师、清华大学附中的赵谦翔老师的讲座《敬业·创业·乐业——我的成长之路》,自己感觉受益颇多。赵谦翔老师除了谈自己的教学生涯,还包括个人的生活经历,这些都让我感觉到赵谦翔老师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教育者。赵谦翔老师讲述了他的成长道路,赵老师的高尚师德、高超本领令人折服,我的体会如下: 名师也是普通人,但他们能成为名师,必有其过人之处。
1、坚守自我,完善自我:因历史和家庭的原因,赵老师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但他却从未放弃过学习。在生产队时,别人吹牛打牌,他读外语背古诗文;当代课教师,别人只图换工分儿挣钱,他却一门心思为了学生,备课、上课、家访,忙得不亦乐乎。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非凡的成绩,赵老师由代课教师一步一步成为了全国十杰名师。
2、不甘寂寞,耐住寂寞:赵老师说,他从步入杏坛到成为名师,是一步步熬出来的。可见其中的辛苦与磨难有多少。我们认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努力到底。
3、坚守教学个性:赵老师教语文,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别人搞题海战,为升学率而忙乎,他关注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进行拓展式语文教学,丰富学生社会知识,努力实现升学与素养双赢。他的“绿色语文”让学生才思敏捷、文采飞扬,学生吟诗赋词、才华横溢,真是让人叹服,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赵谦翔老师的“扩展式语文教学实验”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古典诗文鉴赏课、现代文学精品课、班会感悟课、“东方时空”课。首先,是将唐诗宋词这一绿色阅读注入学生血脉,以达诗化育人的教学目标。古代中国十分注重以诗育人的教育理念,比如中国的第一部诗歌集《诗经》就是历朝历代的标准教材。十年“文革”造成了我国诗歌文化传承的一个断层,诗歌文化在现代语文教育的地位被大大地削弱,赵谦翔老师顶住层层压力还原古典诗词歌赋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让学生得以通过学习诗歌完善人格,诗意地栖居于生活中,从这一角度上来说赵谦翔老师可以说是很好地传承了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
其次,赵谦翔老师不仅让学生学习古典诗词歌赋,还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一些现代文学的精品,这很好地体现了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师对中国后代的期望——古今贯通。
赵谦翔老师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其拓展式语文教学实验的重头戏就是绿色作文。赵谦翔老师实施绿色作文的战略主要是以班会课和东方时空作为教学媒介,让学生有感而发,有事可言,有理可辩。赵谦翔的学生作文水平极高,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优越性。绿色作文纠偏应试教育下由假话、空话、大话、套话构成的灰色作文,以真情实感筑就道德人生。他的教学内容扩展,教育理念变革皆为引领学生走进诗意人生、绿色人生。
作为一名学校的管理者,不但自己要学习赵谦翔老师的这种《敬业、创业、乐业》精神还要引导全校老师共同学习,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做贡献。
第五篇:中国教育名人赵谦翔
中国教育名人赵谦翔
赵谦翔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教于清华大学附中。东北师大、首都师大兼职教授。曾获“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称号、香港柏宁顿教育基金会孺子牛金球奖和“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9年获吉林省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2007年获北京海淀区“十五”优秀教育教学成果研究一等奖。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赵谦翔与绿
色语文》《绿色作文实例实说》等。
赵谦翔:诗意地生活在教书育人中
中学读书的时候,我从未想过将来当老师。可一旦当上老师,我就一下子爱上了这个职业,爱得如痴如醉,无怨无悔——只因为我诗意地生活在教书育人中。
一 1971年,下乡插队的第三年,因为乡中学缺少俄语教师,23岁的我竟然被破例录用为民办教师。1978年,我30周岁。“阶级斗争为纲”寿终正寝,消冰融雪的春风吹绿神州。“而立”之年却一无所立的我,百感交集地写下了教育生涯中的第一首《自勉》诗:“华发已生少年头,所幸而立得自由„„此生尚余三十载,不教寸阴付东流!”从此,我便走进了把“四人帮”耽误的青春夺回来的“激情燃烧的岁月”。1980年,32岁的我,被调入县重点中学(吉林省永吉五中)。让只读过两年高中的我来教高中,这又是怎样的破格重用啊!为了补上大学课程,1983年起我开始参加中文函授学习。住在学校分给我的“地仅容膝,在昼犹昏”的小屋里,无法学习。我便投身于“两山夹水,沿水有路,景色绝佳”的天然大书房,春、夏、秋三季,“举手为案,漫步当椅”,忘情地享受着“俄语——温故知新,《离骚》——背诵如流”的自学之乐。身兼语文课和班主任的我,既想工作拔尖,又想学业优秀,恨不得把1分钟掰成360瓣来过„„ 5年后,40岁的我,终于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后来,又成为母校中文系的兼职教授。1988年,重返故乡,在吉林市毓文中学任教。两年后,我带的毕业班高考一炮打响,班主任工作经验又在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引起轰动。蓦然回首,“荣誉接踵而来,名声不翼而飞”。从此,我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又卷起了新的波澜:把教书的呐喊当作欢歌,把育人的耕耘当作舞会,把科研的探索当作旅游,把奋斗的甘苦
当作咖啡„„
二 从小就羡慕诗人,至今也未成诗人,但我一时一刻也未曾离开过“诗对我的呵护”和“我对诗的追求”。读诗,赏诗,写诗,教诗;从“诗内诗”,到“诗外诗”——朝吟暮赏,日熏月陶,怡然自得。回忆我的“花季”,正流行“知识越多越反动”,唯有《红楼梦》这部奇书幸存于“大革文化命”的“文化大革命”中,其中200多首诗词成了我唯一可以进补的文学美餐。孤独寂寞中咀嚼那余香满口的诗句,驱散了我心头多少阴云!正是与《红楼梦》的灵犀相通与朝夕相处,养成了我对诗的最初钟情。虽然自己是笨鸟学诗,既学不来“诗仙”的飘然不群,也学不来“诗圣”的沉郁顿挫,更学不到“诗鬼”的瑰怪险绝,但我还是学得了“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苦吟”。在平而不庸的日常生活中:一节精彩的语文课后,一次成功的班会之后,一封家书喜读之后„„有时深夜不寐,有时凌晨急起,“指”点江山,“机”扬文字,我把电光石火的灵感在电脑上打出来。在一次次讲学之旅中,或在火车上,或在候机厅,或在下榻处,我把点滴感悟,放在心灵的砧板上细细锤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我独自一人“痛,并快乐着”。尽管这些诗样的文字登不了大雅之堂,但我依然敝帚自珍,因为它们常常成为我的特色教材。把草稿和定稿一并给学生:真情只能以真情点燃,说“法”最好用切身经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与弟子们一起“痛,并快乐着”!正是有了这种“诗”味儿垫底,才使我日后的语文教学“人”味儿十足。遗憾的是,在最初教语文的13年中,本来诗意盎然的语文却被我教得味同嚼蜡。20世纪90年代初,横空出世的素质教育理念,像一声春雷把我从梦中惊醒:教本,学本,考本,惟本至上;编题,答题,讲题,惟考是图。这样的语文教学怎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节,弟子题在《文化苦旅》扉页上的赠言:“送给也如我一样爱书的先生”,深深刺痛了我。因为当时,余秋雨的文章我还未曾拜读过!如此先生,还能胜任如此弟子的语文教学吗? 一次,从一本刊物上读到刘国正先生讲的一个笑话:一个外科医生为将军治箭伤。他只把露在皮外的箭杆剪掉便扬长而去。问:肉里的箭镞怎么办?答:那是内科医生的事。只顾“语言”不顾“人文”的语文教师,岂不就是误人子弟的庸医吗?我不禁扪心自问:当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蜕变成“编题机器”与“答题机器”的关系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还有什么诗意可言? 1993—1996年,我带领一个75人的超级大班,尝试了一轮“摸着石头过河”的改良;1996—1999年,我一人当了两个班的班主任,实施了一轮货真价实的改革。突破统编教材的束缚,我开创了创造性阅读课:把余秋雨、余光中、周国平、王小波引入课堂,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爱默生)——只有培养学生的个性,才有诗意的语文教学。开创《东方时空》感悟课,我让弟子们成了“东方之子”的追星族:“东方之子,从前我羡慕你,如今我学习你,将来我成为你”——只有“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才有诗意的语文教学。开创“做人”走进“作文”的班会感悟课,我让弟子们把“心动”、“笔动”、“行动”统一起来,写出“纯天然”“可持续发展”的文章——只有营造“绿色作文”,才有
诗意的语文教学。
三 2000年8月,52岁的我,在北京开启了教育生涯的新篇章。“良师有方首推悟,高徒得法唯在魂。”一进清华附中,我便奏响了“感悟清华”的主旋律。我带领弟子们在“荷塘月色”里徜徉,在王国维纪念碑前流连,在校庆展览上思索。辉映着清华园的灿烂星光,弟子们写下一篇篇激情四射的“绿色作文”。感悟清华,说到底,不是“升学”的指标,而是“育人”的目标。在鉴赏贾岛《寻隐者不遇》的语文课上,我提出了“清华境界”说:“清华”,说到底,是一种境界,一种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为代表的人生境界。如果你仅仅是喜欢、羡慕、向往,那你便像那个“寻隐者不遇”的诗人一样,即使走进了校门——也不过是来到“松下”;即使走遍了清华园,也不过是涉足于“此山中”而已。而作为人生境界的那个“清华”,依然隐藏在“云深不知处”的茫茫杳杳之中。只因为你内心深处的真正追求,还是要当“追星族”,还是要“跟着感觉”“潇洒走一回”,还是要“平平淡淡才是真”„„总之,你还是摆脱不了种种浅薄的诱惑。这,就是作为清华附中的莘莘学子,天天有幸在清华园里来来往往,却只能有少数人考上清华大学的原因;这,也就是已经考取了清华大学的学生,每年却总有一些人拿不到毕业文凭的原因。那位“寻隐者”的诗人,如果真的想找到隐者,其实也很好办:彻底摆脱尘世的羁绊,也做个真隐者不就可以了吗?同理可证:如果有人真的想成为“清华人”,那就必须首先用“清华精神”把自己头脑里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置换出去;否则,你无论怎么向往,最终也只能是仰望清华之高墙,却不得其门而入。谁说进入高三就是“暗无天日”?谁说处身题海就没有诗意?高三伊始的作文《感悟清华青铜书雕》,开学一个
月后的作文《高三的色彩》,岁末欣赏贺岁片纵论电影《英雄》,寒假前捕捉真情学作旧体诗。正是: 诗居在题海,忙中无乱烦。问君何能尔?心远学自闲。吟诗南窗下,属文电脑前。汲取清华韵,滋润蕙与兰。此中有真意,师生共陶然。马年腊月二十二,是我55岁生日。那天,我意外地收到一份礼物:一本纪念册。打开扉页,“高006班全体儿女”几个大字跃入眼中。一股热流,从心底直涌眼眶。再读贺词:“父亲,谢谢您!您的双肩沉默而坚强,撑起了家的屋脊,还有儿女心中的天空”,滚烫的泪水,决堤而出。“以前,我骂过您,那是因为我不懂;今年我18岁,开始懂了!懂你,使很多人幸福。” “我这样一个惰性足、无定性的人,如果没有您这剂良药,一定又会像初中一样病得不成样子„„” “三年的‘苛责’,一生的期望。严峻的面容,慈父的博爱。” “学子笔下绿,慈父心中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尽管他人的评说还有待2003年的金榜题名,但对我来说,有诗如此,于愿已足!回顾30年教坛生涯:假如当初没有挡住永吉县吉剧团的诱惑,没有挡住县教育局长的诱惑,没有挡住去俄罗斯当翻译的诱惑,我怎会有今天这般快乐的生活?语文与人生彼此交融,人生与语文互相提升。夫谦翔,“牵”翔也;牵而翔之者,非风筝而何?灵感一闪,遂成一绝:“逍遥彩云里,自在艳阳天。有风方起舞,无线不翩跹。”“风”者,改革开放、与时俱进之英明国策也;“线”者,育我、助我之诸多“贵人”也。喜逢盛世,得遇贵人,风筝逍遥,此生何幸!不过,自从进入“天命”之年,我便开始保命:整天与吃药打交道,控制血糖,降低血脂,治疗肩周炎„„我又怎敢妄想再活50年?我只渴望在今后活着的每一天里: 我的心,永葆审美的情趣,我的笔,永葆春天的新绿,我的嘴,永葆燃情的魅力,我的语文教学,永葆清泠的诗意。(作者
单位:北京清华大学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