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文学单元测验2
幼儿文学单元测验
(二)姓名:
学号:
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童话形象的艺术类型不包括()A.起人形象 B.拟人形象 C.神人形象 D.常人形象
2、不属于传统童话的文学特征是()
A、文本结构呈现多层次状态 B、鲜明的社会道德主题 C、类型化的人物性格 D、明快的叙事方式 3.“小红帽”的形象类型是()A.智勇超群形象类型 B.幼稚单纯形象类型 C.神通广大形象类型 D.勤劳善良形象类型 4.幼儿故事从形式上可分为()A.动物故事 B.图画故事 C.复工故事 D.知识故事
5、下列属于幼儿知识故事的是()A.《孔融让梨》 B.《小熊洗澡》 C.《小花猫的胡子》 D.《聪明的阿凡提》 6.散文诗比一般散文更注重()A.节奏 B.概念 C.理性 D.情节
7、望安的《大卧佛》是()A.童话性幼儿散文 B.知识性散文 C.叙事的幼儿散文 D.游记内容的幼儿散文 8.《小红帽》的作者是()A.英国 刘易斯·卡洛尔 B.丹麦 安徒生 C.俄罗斯 普希金 D.法国 夏尔·贝洛
9、幼儿散文的特点有()A.构思精巧,意境优美 B.情节具有趣味性 C.事件叙述的完整性 D.形式活泼,歌戏结合 10.意大利的科洛迪的代表作品是()A.《假话王国历险记》 B.《洋葱头历险记》 C.《骑鹅旅行记》 D.《木偶奇遇记》
11.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去表现抽象的观念的艺术手法是(A.夸张 B.拟人 C.象征 D.变形
12.童话分类如果根据形成过程来划分,可以分为()A.文学童话和科学童话 B.民间童话和创作童话 C.童话故事和童话剧 D.长篇童话和短篇童话 13.幼儿散文的篇幅一般在()A.四百字左右 B.二千字左右 C.五千字左右 D.一万字左右)
14.17世纪夏尔·贝洛写成《小红帽》、《灰姑娘》等童话,结集出版()A.《儿童和家庭童话》 B.《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 C.《鹅妈妈的故事》 D.《格林童话》 15.童话的基本特征是()A.怪诞 B.象征 C.幻想 D.拟人
1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A.孟浩然的《春晓》 B.李白的《静夜思》 C.白居易的《草》 D.骆宾王的《咏鹅》 17.幼儿散文大发展的时期在()A.20世纪50年代 B.“五四”时期 C.解放初期 D.20世纪80年代 18.在中国文学史上受到历代儿童喜欢的是()A.《水浒传》 B.《封神演义》 C.《聊斋志异》 D.《西游记》 19.我国寓言文学最发达的时期是()A.春秋战国
B.南北朝 C.汉朝
D.唐朝
20.18世纪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中的故事是()A.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的故事
B.狐狸列那的故事 C.大人国和小人国的故事
D.皮诺乔的故事 21.艺术传达的技巧是靠()A.学校和老师讲授 B.偶发的灵感所致 C.阅读经典作品 D.长期的艺术实践逐渐积累
22、《打火匣》的作者是()A.米尔恩 B.安徒生 C.格林兄弟 D.科洛迪
23.在幼儿文学中“鸟能言,兽能语”所使用的手法是()A.夸张手法 B.拟人手法 C.比喻手法 D.摹状手法 24.安徒生写作的童话作品是()A.《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B.《灰姑娘》 C.《睡美人》 D.《丑小鸭》 25.世界民间童话集有()A.中国的《山海经》 B.古希腊的《荷马史诗》 C.古希腊的《奥德赛》 D.阿拉伯民族的《一千零一夜》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童话
2、幼儿故事
3.幼儿散文
4、寓言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写出幼儿故事的四种类型并举例说明。
2.请阐述寓言和童话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幼儿童话具有什么特点?
4.简述幼儿散文的特点。
四、给材料改写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请根据下面文字,将《狐狸的尾巴》改写或续写成适合幼儿听赏的新故事。
要求:1.扩展情节,故事有趣; 2.添加细节,丰富原有形象; 3.语言浅显,符合幼儿听赏水平。原文:《狐狸的尾巴》
狐狸怕露出尾巴,被人认出来,于是用绳子把尾巴缚在肚子下面。狐狸这样做,自以为非常聪明,便放心地到处跑。它跑到田野里遇见一个农民,便装着娇滴滴的声音,替自己表白一番:“狐狸总有尾巴的,有尾巴的才是狐狸。没有尾巴,便不是狐狸。你瞧,我没有尾巴,我不是狐狸„„”
农民„„
第二篇:幼儿文学
幼儿文学
情节与角色性格的关系
——情节与角色不可分割,角色性格越是决定情
节,故事越生动。如《幻想家》211《魔语》
情节的表现方式
⒈概要介绍+事件描述
小狐狸的枪和炮》139《胆小先生》141《小红帽》147 ⒉直接描写事件
《微笑》143《给狗熊奶奶读信》138《奇妙的打猎》149 ⒊倒叙事件
《妈妈下班回了家》
(四)、情节与矛盾冲突 ⒈未必都有尖锐的矛盾冲突 ——《桃树下的小白兔》110以温馨的氛围、浓浓的爱意来吸引幼儿,因为这是他们渴望的。
⒉矛盾冲突类型——《豆芽兵与酸妹妹》117《小野猪和他的妈妈》 ⑵认识幼稚的冲突 ——认识自然:《六个娃娃七个坑》188《小马
过河》129《蛤蟆种花》 ——认识自己:《是蜗牛开始的》 ⑶游戏心理的期待
《万尔福的头发》185《喂!雾,你在哪里?》225 概括地说,大多是认知、人格心理未成熟的矛盾。
(4)人与环境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馅饼里包了一块天》小兔逃跑》122(《逃家小兔》)《海的女儿》
(五)、情节与悬念
——悬念:欣赏文艺作品时产生的关切人物命运和故事发展的紧张心情。《咕咚》74《胖嫂》82
2、情感类《梨子小提琴》
以陶冶幼儿情感为主题的作品。1)什么是(情绪)情感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 动。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时,会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情感;
反之,会引起消极的、否定的情绪、情感。
——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2)作用
——描摹具体的情绪、情感,使幼儿在鲜明真切的特定情境中体验人的各种情绪(心境、激情、应激)和情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华兹华斯(潜变说、渲泄说):
——潜变说:艺术应该“纠正”人们的情感,使它更健康、更纯洁、更持久;一个人之所以比另一个人更优越,因为他不用巨大猛烈的刺激也能兴奋起来;文学艺术不是启示人或告诉人去做什么,从而使人变得更为高雅,而是通过使人的情感变得敏锐、纯净和坚强而使之变得高雅;
——渲泄说:人的情感假如没有发泄的机会,假如不是文学把人的情感召唤出来舒展一下,那么可以断定:人的情感也会像经久不用的事物一样,慢慢地衰颓枯竭。雪莱(体验说、移情说):——体验、移情:一个人要做伟大而善良的人,就必须具备强烈而全面的想像力,他必须设想自己处于他人的位置,他必须亲身体验他人的所有甘苦。(3)特点与运用
——敏锐地发现具体情境中的情绪、情感特点及变化,并加以准确的提炼。——生动细腻的描摹。《胆小先生》:害怕→吃惊→又害怕→着急→气愤→不害怕《路德特别高兴》:情绪在特定假想环境中的缓解式变化《我最讨厌你了》:看似毫无来由的情感突转 从情绪、情感的强度变化、相似性、两极性、交错性等方面去描写。——《妈妈下班回了家》:吃惊——气恼 ——《小兔逃跑》:依恋——反抗 ——《小青虫的梦》:自卑——自尊 ——《小野猪和他的妈妈》:自私——体谅 ——《蛤蟆种花》:焦躁——耐心 ●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铺垫 《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小青虫的梦》、《小野猪和他的妈妈》
3、意志类:以意志品质培养为主题的作品。
1)什么是意志——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最重要的特征);外部困难:客观的环境、条件内部困难:经验不足、能力有限、信心不足、情绪消极、身体不佳。
——意志行动具有自觉的目的(区别于随意行动,如举手发言、抬脚踢球……);目的任务愈明确、意志水平越高、越坚定。2)作用
——角色形象的意志行为描写可以使幼儿进行“观照”,并由此而产生联想、认知、评价,这样的阅读过程,既可以使幼儿获得启迪,又不至于产生被指责的消极体验。这一类作品能够使幼儿自警、自省,确定积极的自我理想,应对生活,超越自我。(3)特点与运用●准确把握意志品质的特点 《小熊过桥》(胆怯、犹疑——勇敢、坚定)《蜗牛搬家》(犹豫——坚定)《豆芽兵与酸妹妹》(放任——自制)《谁勇敢》(勇敢——鲁莽)运用对照手法鲜明地表现 意志品质
坚定
犹豫
迟疑
踌躇 《坚定的锡兵》 坚强
灰心
沮丧
气馁 《等明天》
勇敢:胆怯
害怕
惊慌
畏惧《怕羞的小黄莺》
鲁莽
莽撞
盲从
《火童》
果断:疑惑
狐疑
优柔寡断《假如我是武松》
专断
专横
霸道
轻率 坚韧:动摇不定 虎头蛇尾《花婆婆》《雪花人》
任性
执拗
顽固《没头脑和不高兴》
自制自律:自由散漫 无法自控 洒脱无羁 逍遥《小熊拔牙》《一根羽毛也不能动》
拘束
拘谨
骄傲:
骄横
骄纵
倨傲
狂妄
自大
自满 谦虚:
谦逊
虚心
谦恭
谦卑
二、主题与题材 一)、概念:主题:文艺作品蕴涵的思想。它与题材、形象密切结合。
题材:体现作者意图的生活事件或现象,作者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选择、提炼、加工而成。幼儿文学作品可从作者意图——促进幼儿的某一方面发展来区分类型。二)类别
1、认知类
以发展幼儿认知为主题的作品。1)什么是认知
——广义:认知与认识是同一概念,指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并揭露事物对于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
——狭义:信息加工过程;心理上的符号处理;主要指高级的认识过程,包括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注意等。以个人的已有认知结构来接纳新知识,新知识为旧知 识结构所吸收,旧知识结构也相应得到改造与发展。2)作用
——激发认知兴趣,扩大认知视野,完善认知方法,发展认知结构。3)特点与运用
——渗融着人格化特点,或曰与情感联系的认知。
——去习惯化。将司空见惯的现象,以新奇有趣的形式(方式)展现出来。——使内隐的现象,外显出来。《蚕豆哥哥的床》、《换一换》 ——细致生动地描写认知对象的某一特征或联系 例如:——滚动与跳动(《滚滚和蹦蹦》)——机械装置的神奇作用(《发明家奇奇兔》)——用不同方式观察(《高老鼠和矮老鼠》)——季节特征(《四季妈妈的四个娃娃》)——城乡差异(《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幼儿文学与幼儿发展
定 位:狭义:为幼儿语言教育服务(以语言为媒介)广义:为幼儿发展服务(广泛的主题)●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例1 入园适应 ——焦 虑
——依 恋
——哭 闹
——坐不住
——不习惯集体生活
脱离恋物:《阿文有条小毯子》(延伸:《天鹅绒兔子》《爷爷一定有办法》)
——情绪安定、愉快、适应集体生活
——从幼儿的生活体验、情绪、习惯及其发展需要出发,情景化、生活化、经验化、过程化地促进其发展(借助艺术构思运用文学作品营造情境)儿童观与儿童文学观
要点:
1、理解社会理念变革对文学的影响。
2、对不同时期的儿童文学观的评价。
3、儿童文学与幼儿文学的文学地位。
4、我们对幼儿文学的理解。难点:对不同时期的儿童文学观的评价(用什么理论进行分析?)。娱乐儿童的文学代表:周作人、胡适 观点:以儿童为本位,以儿童兴趣为中心,顺应儿童、理解儿童、围绕儿童
理论背景:1.人道主义思想(思想启蒙运动、妇女解放运动、中产阶级独立壮大)
2.杜威的儿童本位教育观
• 历史背景:“五四”前后,反对封建的儿童观(把儿童当作缩小的成人或成人的依附),强调儿童是独立的人。
• 贡献:为儿童文学的独立、自觉奠定了基础 • 局限:过分否定儿童文学的启蒙教育作用 • 周作人谈《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 无意义之意义,滑稽,热闹的美学风格 教育儿童的文学
• 代表:陈伯吹、鲁兵
• 观点:1.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儿童文学是教育的工具
• 2.强调年龄特征,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 • 理论背景:一切文艺都是宣传工具,文艺要为政治服务的。历史背景:解放以来(改革开放前),在全社会都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氛围中产生 贡献:贴近儿童的需要,为儿童服务。
局限:把娱乐和教育对立起来,过于否定娱乐功能 供儿童审美的文学代表:刘绪源
观点:独木桥说:只有以审美作用为中介,文学的教育作用与认识作用才能实现。
理论背景:审美心理学
——针对忽视审美愉悦功能的教育工具论
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对文学工具论的反思,对把文学与社会学等同起来、把文学的功能首先以思想教育功能来衡定的思潮进行反拨
贡献:强调儿童文学的审美作用,突出接受的决定作用
局限:儿童文学的功能是多因、多向的;不应该将系统中的一种功能割裂出来,命之为第一或实质。儿童的接受规律未予深入探究。
• 以上三种都有意无意地将教育功能同审美愉悦功能对立起来 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
• 代表:贺嘉观点:作家的创作意图是为儿童的,就是儿童文学。• 理论背景: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为儿童所阅读,又影响儿童发展的成人读物;
——对读者未明显考虑,但已经成为儿童文学经典作品的; ——图画书和浅显易懂的故事; ——优秀的成人读物改写本; ——优秀的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
贡献:参照国外的定义,有了开放的心态。
局限:——未从外延上充分考虑,把自觉的儿童文学与自在的儿童文学割裂开来;客观上把儿童文学的源头切割掉了,把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叠合的那一部分人为地分离开来。教育儿童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
• 代表:《儿童文学概论》
• 观点:根据教育儿童的需要,专为儿童创作、编写,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 理论背景:以鲁、陈、贺嘉观点为理论依据
• 社会背景:70年代末80年代初,急需一部能为多数人接受的教材 • 局限:仍强调教育功能,忽视文学功能的多向性。• 采用机械糅合的方法,造成逻辑上的混乱--专为少年儿童创作与适合少年儿童阅读是无法揉合的 代表:章红 •
观点:艺术地表现儿童眼中的世界和内在心灵世界,适合儿童接受,培养他们成为健全的社会的人的文学
特点:提出了下定义应该而又必须的三个方面
△创作规律:必须从接受者特点出发,是表现而不是反映 △强调接受对象特定的欣赏期待
△外延的确定:不是以创作者的主观意图,而是以接受者的客观接受状况来界定 • 理论背景:
• △从系统论的角度考虑,把文学的功能看作一个互为影响而非割裂开来的系统 • △以艾布拉姆斯的三座标为依据(作品、作者、读者)
• △以审美心理学为依据,更关注文学本身的创作规律,接受规律 • 社会背景:
• 更多地从文学艺术的本身规律来探讨问题,而不是将视线仅落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对规律性的问题不是线性地去思考,而是作为一个系统来思考
• △即:思维空间的开拓,更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只看要素本身,受信息化社会的影响
农业社会:单一的狭隘的固定的思维,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方式
工业社会:简单划一,非此即彼,各要素关系固定的思维,流水线的生产,严明的生产程序(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信息化社会:丰富多样的,各要素互为影响的,各要素互不排斥,此消彼长的,灵活多样的生活生产方式,宽容的社会环境,多元化的经济政治格局 创作上应该依照儿童的接受需要去展开:《苏菲生气了》《克里克塔》《小狐狸的枪和炮》《小土坑》 ——接受上
客观接受状况是外延界定标准;
接受需要是创作的依据(出发点、归结点),这一需要包括符合儿童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准的理解需要;诉诸情绪、情感,本能欲望,游戏倾向等的审美趣味指向;社会对儿童发展的诉求,即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的主流群体对儿童发展的要求,这一诉求中越来越占主导的是人类对儿童发展的要求。事实上,整个接受需要的研究也趋向全球化,信息化使各国研究成果迅速为全人类吸收。——功能上
健全人格的形成……
形成方式:人格形成方式:观察学习(间接学习)和亲历学习(直接学习)
——儿童文学的接受是观察学习,一种诉诸艺术审美的特殊的观察学习,并借此形成健全、和谐的人格。
第三篇:幼儿文学
安徒生童话《丑小鸭》赏析
摘要:安徒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童话作家,《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豌豆上的公主》、这些脍炙人口的名作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其中《丑小鸭》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童话,全文以“流浪的足迹”为线索贯穿全文,讲述了一只天鹅蛋从养鸭场里被孵出,历经了许多困难,终于成为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这篇文章教育我们应该努力克服困难,追求梦想,哪怕处在逆境也不要紧,“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关键字:安徒生丑小鸭 童话 梦想
正文: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1827年开始文学创作写有诗歌、戏剧、小说、游记等各类体裁作品,以童话创作成就最大。并被誉为“现代童话之父 ”。一生当中创作了一百六十余篇童话作品,以诗意而又幽默的笔调,改变了现代童话的面貌,并开启了创作童话的先河。童话中饱含的爱与善的主题、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绚丽多姿的幻想品格,其中所蕴涵的人性美、艺术美、幻想美,温暖和照亮了全世界一代又一代儿童以及大人的心灵。最可贵的是,安徒生的作品中闪耀着普遍的人性的光辉,超越了不同国家、种族与文化,因此历久弥新,被世界各地的人们反复传诵。安徒生童话所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和思想成就,至今仍无人能够企及。
安徒生将《丑小鸭》这篇童话故事的主人公——小鸭子刻画的丑得出奇,因而处处受到歧视。丑小鸭身边那些形形色色的“评论家”们都嘲笑、排挤它,原因就是因为它长得“不伦不类”。在这些“评论家”的眼里它“太丑”了,所以一文不值连猎狗都不屑于吃它。可当捱过寒冬丑小鸭终于长成了一只漂亮的白天鹅时,所有的曾经嘲笑排挤讨厌过它的那些“评论家”们却纷纷发出赞美声用一切美好的词语形容它。但它们没有想到这其实就是那只被大家抛弃的没人理睬的“丑八怪”!作者以极富感情色彩的语言把丑小鸭的经历描写得令人关注和同情,把“丑小鸭”的遭遇写得生动感人,因而成为闻名世界的一个名篇,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丑小鸭》是一篇带有自传色彩的童话故事,后被收集在《安徒生童话》里。文章讲述的是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鸭子”,一出生就伴随着别人的嘲弄和歧视,但是在经历过种种挫折和打击之后,他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这个故事一般都认为是安徒生描写他童年和青年时代所遭受的苦难,他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以及他通过重重苦难后所得到的艺术创作上的成就和精神上的安慰,具有极强的艺术概括力。读完这篇著名的童话小说《丑小鸭》,我们一起来探讨几个问题:
一.《丑小鸭》是一篇自传色彩的童话故事
作者安徒生的父亲是一名贫穷的鞋匠,母亲则出外帮人洗衣贴补家用。幼年时,因为家境贫困、不善言辞,安徒生饱受他人的嘲笑。他没有什么朋友,从父亲和祖母那里听来的故事,就成为他寂寞童年里
最好的慰藉。年幼的安徒生,便是在幻想的世界中长大。在以后的成名路途中,不但想当演员的梦想无法实现,所写的剧本亦屡遭退件,连一向引以为傲的嗓音也因疾病毁坏。直到三十岁时,安徒生出了第一本童话集,受到成人和孩子们的喜爱,立刻声名大噪,从此便登上知名作家的坦途。《丑小鸭》便是他成名后,对既往人与事的嘲讽。故事中“丑小鸭”的遭遇和安徒生有类似之处。他原是一个不知来历的、被遗放在牛蒡丛中的天鹅蛋,一只野鸭把它当做一只鸭蛋孵了出来,遭受过许多的不幸和苦难,最终成长为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安徒生的早年经历,使他尝尽人情冷暖,这些都成为他日后创作的题材,使他笔下常带有幽默和讽喻。因而这篇作品也就一直被认为是安徒生的自我写照——一篇自传。
二、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是自己不懈追求的结果
童话中丑小鸭因为受到大家的排挤,周围的人不喜欢他,连他的兄弟姐妹也欺负他,在这样的情况下被迫离家出走。他在野鸭群中受排挤,又目睹了雁被猎人打死的悲惨场面,最后死里逃生。在农家小屋,他虽然也受嘲弄,也被人看不起,但已经有了一个可以生存的小窝,他应该满足了。但是当他看到一群漂亮的大鸟时,他向往这些美丽的生物,他决定要到更广大的世界里去,世俗的偏见和习惯势力在他心灵上所造成的压抑和忧郁,却没能摧毁他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文章的最后有一句话是“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也就是说一个人具有高尚的品质和一心向上的意志,那些庸人的讪笑和奚落,不管是多么厉害,也不能阻止你前进和
攀上你所向往的高峰。故事中的丑小鸭勇敢的冲破束缚,坚持梦想,坚持追求美好的事物。也正是因为它的不懈坚持,不安于现状,不自暴自弃,才等到变成美丽白天鹅的那一天。同样,作者安徒生也是在历经各种困难曲折、默默无名之后,才得到凤凰磐涅的辉煌。
三.《丑小鸭》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丑小鸭》,这是一篇给全人类带来震惊,令全世界读者心灵颤动的不朽之作。
它为人类艺术殿堂增添了一具光辉的雕像—“丑小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伟大的“共名”:一个在挫折和困难中执着追求、努力奋斗,最后突破平凡、超越自我、踏上成功境界的斗士的伟大“共名”。它是所有自卑者和具有自卑心理者的一帖药。丑小鸭的性格特征是既自卑又自尊,既有对不平遭遇的消极认可,又表现出了对苦难人生的积极抗争,对自己理想生活的努力追求,最后完成从自卑到自尊的转变,从失败者到成功者的飞跃。
面对丑小鸭的生活经历,我们会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会受到深刻的思想启示: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一个人长得丑不代表他们心灵不美;一个人长得美更不能代表他们心灵美.每个人的生活道路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会有陷入困境的时候.困难是可以让人成长的而人生的道路就是由一次次困难的积累所搭建的.在遇到困难时不要灰心不要气馁要相信自己
要相信光明总有到来的一天.我们要勇敢的迎接人生给我们的每一次挑战.。
此外儿童通过这篇童话故事不仅可以树立励志图强,不向困难低头,永不言弃的精神,还可以教育他们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周围的每一个人,拥有美好的心灵更能胜过亮丽的外表。
安徒生在童话作品中所创造出的美和诗,成为人类永远享受不尽的精神财富和艺术宝藏。
他的童话充满了诗意,富有韵律,字里行间流动着音乐感。他的幻想大胆而奇异,充满了梦幻色彩,使他的童话在人们眼中展现出一幅色彩瑰丽、构思奇巧的图画。这使得他的作品无论对于孩子还是成人都同样具有极大的魅力,这是任何其他作家和作品都无法比拟和难以超越的。参考文献:1.丑小鸭”:自卑者的一帖药——安徒生童话《丑小鸭》
赏析 余韵
2.黄豆 博客
3作家安徒生简介
4.丑小鸭的启示
---读安徒生童话《丑小鸭》有感
第四篇:幼儿文学
第六章幼儿童话
第一节童话概述
一、童话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最切近儿童的心理,是儿童文学特有的体裁。
在我国古代,没有“童话”的名称,却存在不少成文的童话故事,如《白衣素女》讲述的就是大家熟悉的“田螺姑娘”的故事。“童话”这一名称,出现在我国清代末年。但当时所称“童话”,其实是泛指给孩子阅读的种种故事。“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童话作为一种幻想性极强的叙事文体、一种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终于得到人们普遍的承认。
童话起源于神话传说。神话是原始人类在生产力和知识水平低下的原始时期,对自己不认识、不理解的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所作的幻想性解释。传说是一种与一定的地点、人物、历史事实、自然风物和社会习俗有一定联系的故事。由神话传说演变而来的民间故事可分为现实性较强的故事和幻想性较强的故事(民间童话)两大类。民间童话的幻想世界、艺术形象、表现手法与神话传说一脉相承,但角色自由灵活,不受限制。
作为一种口头创作,民间故事在各民族中时代相传,人们依据自己的理想和需要不断加以补充或改造。后来,一些文学工作者对民间童话进行搜集、整理,用文字记载下来,有些作家还对它们进行加工改编或再创作;又经过不断的发展,作家掌握了童话的艺术规律,从自己的生活实践取材、进行构思创作,童话就成了文学中一种独立的体裁。
古代印度的《五卷书》、阿拉伯民族的《一千零一夜》等都是经过搜集整理而成的民间童话集。较早对民间童话进行改写的是法国作家夏尔·贝洛(1628~1703),他从欧洲的传说故事中取材,写成《小红帽》、《睡美人》、《灰姑娘》等童话,于1697年结集为《鹅妈妈的故事》。大量搜集整理民间童话的是19世纪德国的格林兄弟,他们以《儿童和家庭故事集》为名发表的二百多篇童话,是具有世界影响的第一部巨型民间故事集。
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1805~1875)起初的创作,如《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等也取材于民间童话,而稍后的《小意达的花儿》、《海的女儿》、《丑小鸭》等则体现了作家的创作风格。安徒生是文学童话的奠基人,他的童话标志着创作童话的诞生,他开创了作家创作童话的时代。
19世纪中叶以来,欧洲各国童话佳作不断问世,童话的体裁由短篇进展至中、长篇。其中有不少是幼儿童话,如英国作家金期莱的长篇《水孩子》,刘易斯·卡罗尔的中篇《艾丽丝漫游奇境记》,意大利科洛迪的长篇《木偶奇遇记》等。
我国的创作童话出现于“五四”前后。1923年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创作童话集。30年代初,张天翼发表了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等,为我国的长篇童话创作奠定了基础。
二、童话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童话是一种非写实性文学。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那么,如何理解童话的幻想呢?首先,童话的幻想植根于现实;其次,幻想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的艺术幻想主要通过某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些艺术手法包括夸张、象征、拟人、神化、变形、怪诞等。
童话夸张手法的特点及作用:童话的夸张是一种强烈的、极度的夸张,小说的夸张则有一定的分寸和限度。小说的夸张是“极言以显真”,目的是让读者信服作者所言,童话运用夸张却是着意表现那决非真实的虚幻境界。童话夸张在于造就浓烈的幻想氛围;突出所描绘的形象和环境的主要特征,同时也使作品产生诱人的美感、趣味感和幽默感。
童话拟人手法的特点:童话拟人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对动物、植物、非生物、自然现象以及观念、概念、思想品格等方面。拟人形象既具有人的某些特点,又不等同于生活中真实的人,身上仍然保留某些物的属性。
三、童话人物形象的类型
童话中的人物形象有三大类型:(1)拟人形象,这是童话中最常见的艺术形象;(2)超人形象,即具有超人的神奇能力,能创造自然奇迹的形象;(3)常人形象,是以人的本来面目出现于童话中的形象。
四、童话的分类
从作者分,有民间童话和创作童话;
从体裁分,有童话故事、童话诗、童话剧等;
从篇幅长短分,有长篇童话、中篇童话、短篇童话等;
从内容分,有文学童话和科学童话(知识童话)。
五、童话的作
童话不仅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欢乐,也给予他们多方面的营养(即童话的作用)。首先童话帮助儿童明白事理、增长知识;其次,童话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和幻想能力;再次,童话能培养美感,陶冶情操;此外,童话还具有很大的娱乐作用。
第二节幼儿童话的特点
童话之中比较浅近、适合于幼儿听赏的作品就是幼儿童话。幼儿童话具有一般童话的共性,当然也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1,融进幼儿心理特点的艺术幻想(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想象,带有明显的幼稚性和夸张性,总是洋溢着幼儿的游戏精神);
2,以拟人为主体的童话形象(拟人范围十分广泛,既有“人”性又有“物”性);
3,单纯明快的叙事方式(人物性格往往是一种单纯的类型化的性格,情节也总是只作单纯的线性展开,背景也很单纯,一般都是虚化的)。
常为幼儿童话所采用的民间童话叙事方式主要有:
三段式:将性质相同而具体内容相异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事件连贯在一起。
循环式:故事情节的展开仿佛转了一个圆圈,周而复始。
对照式:以性格截然相反的人物为中心两两对照或同一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和遭遇对照。
第三节幼儿童话的改编
为幼儿改编童话,除要选择内容可为幼儿接受的作品,遵循幼儿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外,还要注意:
第一,主题鲜明,即简化主题,使它单纯明确;
第二,脉络清晰,事件的逻辑关系要简单,作品的结构要单纯紧凑,作品的开头应开门见山;
第三,语言生动,即浅近、生动、有趣。
第四节幼儿童话和寓言
一、寓言概述
寓言是一种含有明显讽喻意义的短小故事。寓言由喻体和本体两方面组成。寓意鲜明集中,是寓言的突出特点。运用比喻手法,是寓言的另一特点。结构简单、语言精练,这是寓言的又一特点。
寓言和童话有不少相近之处:它们的故事都是虚构的、幻想的;都可以采用各种生物或非生物来做故事的人物,并通过拟人、夸张、象征等手法去表现。
童话和寓言也有不同的特点:寓言的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语言朴素;而童话的篇幅较长,结构也更曲折复杂,能细致地刻画人物,描写景物。童话的幻想丰富多彩,植根于生活,尊重幻想情节发展的逻辑性;寓言的幻想只求与现实事物相通,故事仅仅为表达寓意而存在。
寓言最初也是一种人民的口头创作,流传于民间。寓言在世界上有三大发祥地:印度、希腊和中国。古印度的《五卷书》是闻名世界的寓言童话集。希腊的《伊索寓言》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是寓言文学最发达的时期,先秦著作中存有大量寓言。
二、怎样为幼儿改写寓言
寓言的寓意一般比较深刻,幼儿难以理解,但是,许多寓言的故事部分又是幼儿乐于听赏的,因此,把寓言介绍给幼儿就有了改写问题。那么怎样把寓言改写成为幼儿能接受的故事呢?
1,增添形象,扩展情节;
2,丰富原有形象,添加细节;
3,改用浅显生动的语言。
同步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台要求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童话”这一名称出现在我国清代末年
2.童话起源于C.神话传说
3.世界上较早对民间童话进行改写的是A.法国作家夏尔·贝洛
4.下列童话不是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作品的是《小红帽》
5.下列童话哪一篇是法国作家夏尔·贝洛写的?A.《灰姑娘》
6.著名长篇童话《木偶奇遇记》的作者是C.意大利作家科洛迪
7.被誉为“文学童话的奠基人”,开创了作家创作童话的时代的是安徒生
8.我国第一部创作童话集是《稻草人》
9.下列童话哪一篇不是叶圣陶的作品? C.《大林和小林》
10.著名童话《神笔马良》的作者是 A.洪汛涛
11.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
12.幼儿童话中最常见的艺术形象是拟人形象
13.按作者为标准,童话可分为创作童话和民间童话
14.寓言在世界上的三大发样地是印度、希腊和中国
15.被誉为“西方寓言始祖”的是
C.《伊索寓言》
16.在17世纪,曾用诗体写寓言的是法国的C.拉封丹
17.我国寓言文学最发达的时期是 A.春秋战国
18.寓言《唇亡齿寒》出自《吕氏春秋》
19.超人童话形象是指具有超人的神奇能力,能创造超自然奇迹的形象,如B.普希金《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的金鱼
20.张天翼的长篇童话《秃秃大王》中对秃秃大王的刻画所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怪诞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台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童话出自安徒生之手的有
A.《海的女儿》 B.《睡美人》C.《丑小鸭》 D.《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
2.“五四”前后,曾经为儿童创作过童话的作家有A.叶圣陶 B.茅盾
C.郑振铎
3.童话中的人物形象的类型有B.常人形象C.拟人形象 D.超人形象
4.为幼儿改编童话,除要遵循幼儿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外,还要注意
A.主题明确D.脉络清晰E.语言生动
5.下列先秦著作,记录有寓言的有
A.《庄子》 B.《列子》C.《韩非子》 O.《战国策》E.《吕氏春秋》]
6.下列有关童话的说法,正确的有
A.童话最早属于民间文学,流传在人民的口头创作中
B.童话的时间往往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空间也是一处抽象的环境
D.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
7.下列有关寓言的说法,错误的有
C.运用比喻的手法,是寓言最大的特点。
E.古印度的《五卷书》是闻名世界的寓言童话集,被誉为寓言的始祖
三、名词解释
童话: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最切近儿童的心理,是儿童文学特有的体裁。
2.传说:神话的演进,是一种与一定的地点、人物、历史事实、自然风物和社会习俗有一定联系的故事。
3.艺术夸张:指借助想象,对描写对象的某些特点进行扩大或缩小,以强调、突出其本质特征,增强艺术效果。
4.变形:指有意识地变更所描写的对象的性质、形态,以达到使他具有最大的表现力的目的。
5.超人形象:指具有超人的神奇能力,能创造自己奇迹的形象。这类形象是运用神化手法塑造成的,多见于民间童话和古典童话之中。
6.寓言:一种含有明显讽喻意义的短小故事,由喻体和本体两方面组成:所讲述的故事是寓言的喻体;所阐明的道理,是寓言的本体,也就是寓意。
7.幼儿童话:童话之中比较浅近、适合于幼儿听赏的作品就是幼儿童话。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童话的幻想?
答:首先,童话的幻想植根于现实。任何艺术形象都产生在现实的基础上,幻想也一样,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再者、幻想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2.童话的夸张的特点是什么?
答:童话的夸张是一种强烈的、极度的夸张。如果说,小说的夸张是“极言以显真”,目的是让读者信服作者所言,童话的夸张却是着意去表现那决非真实的虚幻境界。
3.童话中的人物有哪些类型?
答:①拟人形象。这是古今中外童话中最常见的艺术形象。②超人形象。指具有超人的神奇能力,能创造自然奇迹的形象,这类形象多见于民间童话的古典童话之中。③常人形象。是以人的本来面目出现于童话的形象。
4.简述童话的作用?
答:首先,童话帮助儿童明白事理,增长知识;其次,童话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和幻想能力;再次,童话能培养儿童的美感,陶冶情操。此外,童话还有很大的娱乐作用。
5.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童话可分成哪些不同类型?
答:按作者分,可分为民间童话和创作童话。按体裁分,可分为童话故事、童话诗、童话剧。按内容分,可分为文学童话和科学童话。按篇幅长短分,可分为长篇童话、中篇童话和短篇童话。
6.民间童话有哪些固定的叙述方式?
答:作为一种人民口头创作的民间童话,在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固定的叙述方式:三段式、层递式、循环式、对照式、连环式、连续式和串连式等。
7.幼儿童话的改编要注意要哪几个方面?
答:①主题鲜明,简化主题,并使其单纯明确。②脉络清晰,删去过多枝节,紧缩结构。③语言生动。
8.寓言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寓意鲜明集中,这是寓言的突出特点;②运用比喻手法;③篇幅短小,故事单一,结构简单,语言精炼。
9.简述寓言和童话的异同。
答:相同点:它们的故事都是虚构的、幻想的,都采用各种生物或非生物来做故事的人物,并通过拟人、夸张、象征等手法去表现。不同点:寓言的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语言朴实,而童话的篇幅较长,结构也更曲折复杂,能细致地刻画人物,描写景物;创作上,童话的幻想要求植根于生活,真幻虚实的结合力求自然和谐,尊重幻想情节发展的逻辑性,寓言则是以表达道理为目的,是—种影射、比喻的文字。
10.怎样为幼儿改写寓言?
答:①增添形象,扩展情节;②丰富原有形象,添加细节;③改用浅显生动的语言。
五、论述题
试述幼儿童话的特点。
1.答:幼儿童话是童话之中比较浅近,适合于幼儿听赏的作品。幼儿童话具有一般童话的共性,也有自己的一些个性:
融进幼儿心理特点的艺术幻想。幻想自然是幼儿童话的基本特征。幼儿童话的作者大多是成人,他们并非简单地再现幼儿的幻想,而是经过选择、加工、提炼,表达出幼儿纯真美好的感情,使作品富于美感,让幼儿在思想上得到启迪,情操上受到陶冶。
以拟人为主体的童话形象。拟人是幼儿童话中使用最多的表现手法,拟人形象也是幼儿童话中最常见的艺术形象。幼儿之所以喜爱拟人手法,首先是因为它契合他们的心理。幼儿活动范围狭小,知识经验不多,他们接触得最多的是人,因而往往以人为度物。万物在幼儿眼中总涂上生命的色彩,他们自然希望童话中的种种形象都是活的物体。再有,拟人能把抽象的事物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这正适应了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单纯明快的叙事方式。童话是一种叙事的文体,其中对幻想形象的刻画,对幻想世界的构筑,都是通过所讲述的故事——叙事表现出来的。基于幻儿智力水平和审美特点,幼儿童话的叙事方式一般都十分简洁、明快和富有趣味,故事中涉及的人物、情节和背景都是较为单纯的。幼儿童话中的人物性格,往往是一种单纯的类型化的性格。幼儿童话的情节,也总是只作单纯的线索展开,情节生动有趣,但不复杂。幼儿童话的背景也很单纯,一般都是虚化的。
六、材料分析题
1.分析洪汛涛的童话《神笔马良》中的幻想。
2.比较改写前后的《龟兔赛跑》,分析这样改写的好处。
《龟兔赛跑》原文:
乌龟和兔子争论谁跑得快。他们约定了比赛的时间和地点,就出发了。兔子仗恃天生跑得快,对比赛毫不在意,竟躺在路边睡觉去了。乌龟知道自己走得慢,便一直往前,毫不停歇。这样乌龟从睡着的兔子身边爬过去,夺得了胜利的奖品。
改写后的《龟兔赛跑》:
有一天,兔子笑乌龟走路走得慢,夸耀自己走得快。
乌龟听了,一点也不生气,笑着说:“我们跑个5里地比一比,怎么样?”
兔子同意了,他们就同时起步出发。
兔子边跑边玩,起初跑得很快,乌龟落在后头老远的。后来免子跑了一半路程,就啃啃青草,这儿跳跳那儿蹦蹦地玩得更起劲了。
天很暖和,兔了又跑了一段,就在路旁躺了下来,嘟嘟浓浓着说:“我还是休息一会儿吧,等他赶到头里,我几跳就追上去了。”这样,他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兔子一觉醒来,前前后后一望,看不见乌龟的影子。他一口气向前跑去,跑到终点,才看见乌龟早就爬到了,已舒舒服服地在那儿打着盹呢
1.答:洪汛涛的童话《神笔马良》,刻画了一个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假想形象—穷孩子马良;所讲述的种种情节,也是不可能发生的虚构故事,如马良用神笔画一只鸟,鸟扑扑翅膀飞上天空,画一条色,鱼弯弯尾巴游进水里等。《神笔马良》借助于幻想,将常见的人、事、物或现象交错编织成—幅幅奇异的图景,展现出一个超现实的世界。
童话是一种非写实文学,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但童话中的幻想是一种“艺术幻想”,童话的幻想是植根于现实之中的,“是从真实生活中产生出来的”(安徒生语)。洪汛涛曾说:“童话,要求从不真实中求真实。”《神笔马良》的人物和情节,是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影子的。
幻想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神笔马良》正是利用这„方式对生活作折光式的间接反映。《神笔马良》写成于解放初期,作者经历了贫困和战乱,深深地体味过穷人在旧社会被压迫剥削的生活;新中国成立,穷人彻底翻身,成了国家的主人,作为其中一员,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强烈深厚的,这在作者的创作中势必会表现出来。幻想形象神笔马良,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丑恶的东西做不屈不挠斗争的精神。
2.答:《龟兔赛跑》原文写得概括,字句比较“成人化”,寓意深藏在故事后面,不适合幼儿听赏。改写后的《龟兔赛跑》,语言浅显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并有一定的细节描写,寓言的寓意已渗透在情节之中,读来与童话无异。改写后的寓言,充满了幼儿情趣,照顾到了幼儿的心理特点,比较适合幼儿听赏。
第七章幼儿生活故事
一、识记
1,幼儿生活故事概念
故事是一种以叙述事件为主,具有故事情节,比较适宜于口头讲述的文学体裁。幼儿生活故事是幼儿故事体裁的一个大类,它是以现实的幼儿为主要人物,以他们的日常生活、活动为题材的故事。现在通常听说的幼儿故事,主要就是指幼儿生活故事。
2,幼儿生活故事的特点和创作要求
第一,鲜明的现实性、针对性。幼儿生活故事主要是表现幼儿自己的生活,是幼儿生活的真实写照,对幼儿有一种真实感和亲切感,能够比较直接地引导幼儿对照自己思想行为,认识和思考自己的生活。不少作品是选取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片断、事例写成,目的在于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他们向上,其主题往往是从幼儿生活、成长和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来考虑和确定,有明显的针对性。
第二,生动的故事性。由于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转移,平淡无奇的故事情节很难把他们带进作品的情境中去,因此幼儿生活故事要求情节生动曲折,要有悬念、有波澜,精心组织结构,还要写活人物和细节。
第三,浓郁的趣味性。趣味是儿童故事的基础,对儿童说来,他们听故事仅仅是为了得到快乐,因此,一个好幼儿生活故事,应当让小朋友听了(或读了)以后,发出亲切的笑声,感到愉快。
二、领会
1,幼儿生活故事常见的主题
①引导幼儿分辨是非,领悟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行为;
②引导幼儿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的事物;
③指出幼儿身上存在的缺点错误,鼓励他们改正。
2,幼儿生活故事怎样才写得生动
①设置悬念。幼儿好奇心很强,悬念的出现,会立即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就会沿着故事的情节跟寻下去,直至解开悬念。
②形成波澜。用几个悬念连缀成篇,一个悬念解开,一个悬念又产生。一个悬念组成一个波澜,悬念迭起,波澜不断,故事情节也就曲折生动。
③写活人物。注意突出人物的行动,注意选取表现力强、能准确、逼真地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
④注重结构。结构组织得当,有助于情节的生动展现。
3,幼儿生活故事的趣味性从何而来
幼儿生活故事的趣味性来自幼儿那充满情趣的生活,来自对充满幼儿情趣的生活细节的逼真描写,来自幽默风趣的叙述语言。
三、应用
1,分析《谁勇敢》的特点(题解)
杨福庆的《谁勇敢》,选取了捅马蜂窝这样一个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写成。全篇故事只有四百多字,却通过直观的对比形象地告诉孩子,什么是莽撞逞能,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引导幼儿分辨是非,领悟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行为,帮助幼儿考虑和确定幼儿生活、成长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明显的针对性。
同步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在幼儿文学的各种文体中,最贴近幼儿生活的是幼儿生活故事
2.幼儿生活故事和童话相比,最大的特色是幼儿生活的真实写照
3.幼儿故事《谁勇敢》的作者是杨福庆
4.任溶溶的幼儿生活故事《我是哥哥》的结构方式是横式结构
5.安伟邦的幼儿故事《排队上车》主题属幼儿生活故事主题的哪一类?
引导幼儿向上,追求美好的事物
6.俄罗斯作家奥谢耶娃的《蓝色的树叶》的主题属幼儿生活故事
主题的哪一类?
指出幼儿身上存在的错误,启发他们改正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台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幼儿生活故事的结构方式有A.纵式结构 B.横式结构C.串连式结构
2.下列幼儿故事出自安伟邦之手的有B.《排队上车》C.《圈儿圈儿圈儿》
3.下列有关幼儿生活故事的说法,正确的有
A.幼儿生活故事是幼儿生活的真实写照
B.幼儿生活故事要求情节生动曲折,有悬念,有波澜
D.幼儿生活故事的趣味来自幼儿充满情趣的生活
E.幼儿生活故事的语言要求风趣幽默。
三、名词解释
1.故事:一种以叙述事件为主,具有故事情节。比较适宜于口头讲述的文学体裁。
2.幼儿生活故事:幼儿故事体裁的一个大类,它是以现实的幼儿为主要人物,以他们日常生活、活动为题材的故事。
3.所谓悬念:在情节发展的开头或是情节展开的过程中,设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不断造成读者一种急切期待了解和热烈关切的心情。
四、简答题
1.常见的幼儿生活故事的主题有哪些?
答:①引导幼儿分辨是非,领悟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行为;②引导幼儿向上,追求美好的事物;③指出幼儿身上存在的缺点错误,启发他们改正。
2.要把故事写生动,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答:要把故事写生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①设置悬念。幼儿好奇心强,悬念的出现,会立即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②形成波澜。波澜不断,环环相扣,故事才曲折,生动有趣。③写活人物。注意突出人物的行动,注意计划能够准确、逼真地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④注重结构。结构组织得当,有助于情节的生动展现。
3.简述几种常见的幼儿故事结构方式。答:①纵式结构:即按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进程和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情节;②横式结构:即把几个前后并无直接联系的场景或情节平列安排,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共同表现主题;③串连式结构:即以人物或事件为线索,把几个可以相对独立而又有内在联系的事件连缀在一起。
4.幼儿故事的趣味从何而来?
答:首先,幼儿生活故事的趣味来自幼儿充满情趣的生活;其次,来自于对充满幼儿情趣的生活细节的逼真描写;再次,来自于幽默风趣的叙述语言。
五、论述题
试述幼儿生活故事的特点和创作要求。
答:幼儿生活故事的特点和创作要求有以下三个方面:
鲜明的现实性、针对性。幼儿生活故事主要是表现幼儿自己的生活,是幼儿生活的真实写照。幼儿生活故事大多取材于学龄前儿童家庭和幼儿园内外的生活,有的甚至直接以真人真事为原型,运用写实的手法,逼真地描绘幼儿情感、思想、行为和性格,因此,使幼儿有一种真实感和亲切感,能够比较直接地引导幼儿对照自己的思想行为,认识和思考自己的生活。
生动的故事性。由于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转移,平淡无味的故事情节很难把他们带进作品的情境中去,因此幼儿生活故事要求情节生动曲折,要有悬念,有波澜,精心组织结构,还要写活人物和细节,才能吸引幼儿,牵动他们的心。
浓郁的趣味性。幼儿生活故事的趣味来自于幼儿充满情趣的生活。这类故事中,着重显现的是幼儿天真的想象、稚气的思考和他们特有的行为动作。幼儿生活故事的趣味还来自幽默风趣的叙述语言。追求快乐是幼儿的天性,他们爱笑,爱听笑话,故事作品有无趣味,和语言是否生动、幽默、风趣有很大的关系。
六、材料分析题
分析幼儿生活故事《谁勇敢》的特色。
谁勇敢
作者:杨福庆
枣树上有个马蜂窝。
小松指着马蜂窝说:“谁敢把它捅下来,就算谁勇敢!”
他问小勇:“你敢吗?”
小勇摇摇头:“别捅,马蜂蜇人可疼啦!”
小松指着小勇的鼻子说:“得啦,胆小鬼!瞧我的。”
小松找来一根长竹竿,使劲一捅。“啪!”马蜂窝掉下来,马蜂一下子炸了窝!
小松丢下竹竿,捂着脑瓜就逃,大家也吓得跑开了。钢钢年纪小,跑得最慢,眼看马蜂扑过来,他“哇”的一声吓哭了。
小勇回头一看,急忙跑回去,把钢钢拉到身后,抡起手中的小褂,拼命抽马蜂。
马蜂赶跑了。小勇让马蜂蜇了一下,半边脸肿起老高,疼得他直掉泪。
小勇哭了。可是,大家都说他勇敢。
小松捅马蜂窝,谁也没说他勇敢。
答:杨福庆的《谁勇敢》,选取了捅马蜂窝这样一个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写成。全篇故事只有四百多字,却通过直观的对比形象地告诉孩子,什么是莽撞逞能,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引导幼儿分辨是非,领悟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行为,帮助幼儿考虑和确定幼儿生活、成长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明显的针对性。
第八章幼儿图画书和卡通读物
1、幼儿图画书的概念。
答:图画书是以幼儿为主要对象的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样式,是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它的基本特点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文字大都简短、浅近。
2、幼儿图画书在儿童生活中的地位及发展简史。
答:图画书在幼儿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文学,同时也是以图画为主体的读物形式。
图画书的渊源可追溯到很久以前,但真正为儿童编绘图画书并出版发行,则是17世纪的事。第一本专为儿童编辑的图画书是捷克斯洛伐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7年出版的《世界图绘》。相对而言,我国图画书的历史不长,但近十年来我国图画书的整体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幼儿读物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3、幼儿图画书的常见种类。
答: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幼儿图画书可分成不同的种类。综合起来,幼儿图画书可分为:文学性图画故事和非文学性图画读物两大类。前者又包括无文图画故事和图文并茂的故事两种,后者包括幼儿识物画书、百科知识画册、训练画书三种。
随着印刷和装帧技术的不断进步,幼儿图画书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如带香味的书、立体活动书、配有录音设备的书等。幼儿图画书的游戏化、玩具化是当前国内外儿童图书的发展趋势之一。
4、各类幼儿图画书的特点。
答:无文图画故事:是完全用画面表现内容的形式,一般情节单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主题单一,富于幼儿情趣,有助于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图文并茂的故事:它既有图画,又有文字,它们互相配合而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图画表达情感,文字使幼儿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这是图画书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幼儿识物画书:是介绍各种物体名称的书,常借助具体的图像画面来介绍物体,使幼儿增加感性认识,掌握常见物体的外部特征。
百科知识画册:是以图画介绍自然、地理、社会知识内容的书。
训练画书:促使幼儿动脑、动手,对幼儿进行智力、技能方面训练的书。
5、幼儿图画书的特征/幼儿图画书同其他幼儿文学种类的区别。
答:幼儿图画书主要是以画面为载体向幼儿传达信息,因此,它具有与幼儿文学其他体裁不同的特征:
一是形象的直观性。画面所展现的人物、动作及环境都是十分具体形象的,或写实,或夸张,都能让幼儿感到逼真传神、生动有趣。
二是构图的连续性。图画书的图画区别于插图的特征是它的连续性,做到小读者“看画就能明白故事”。画与画之间的衔接,起着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三是画面的趣味性。这种趣味性是幼儿情趣视觉化的艺术表现,色彩、线条、构图的各个环节都应符合幼儿的审美需求,画面应让幼儿感到亲切。
7、幼儿图画书的重要作用。
答:图画书对幼儿各方面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以图画的直观性降低了幼儿阅读的难度,还以其形象性丰富了幼儿的心灵世界。图画书的作用大致有这么几个方面:
(1)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和发现事物,开拓眼界,增长知识;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3)激发情感,陶冶性情;
(4)培养阅读兴趣,并进一步影响幼儿人格的发展;
(5)建立幼儿视觉美感的基本经验,培养审美能力。
此外,由于幼儿阅读图画书往往需要依靠家长等成人的帮助,母亲等长者亲切的讲述,不仅使图画书所展示的世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增进了长幼两辈情感的交流。
8、幼儿图画书在文字和图画上的编创要求。
或:幼儿图画书的文字和图画的创作,怎样做到相得益彰。
答:在图画故事书中,文字不是图画的说明,图画也不是文字的图解。文字与图画的关系应该是互补的。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图画书在文字和绘画上都有着特殊的要求。
文字要求:(1)要有“可视感和动感”。图画的文字通常是绘画的依据,因此图画书的文字首先要具有“可视感”,即文字在图画中易于表现;图画书的文字还要富有动感,写故事时要考虑到情节、场景、人物应有的变化,脚本式的文字也要富于动感;(2)要有节奏感。图画故事书的文字应当是生动、优美、富于节奏感的语言;(3)要精炼、准确、生动、有色彩。
绘画要求:为幼儿编创图画书,首先要研究、掌握幼儿欣赏图画的特点,要在总体上把握幼儿图画认识能力的水平,同时注意研究他们观察图画时在形象、画面、色彩等方面的具体特点。具体到操作中要做到:(1)图画要富于儿童情趣;(2)图画要适合幼儿的理解水平;(3)画面要有动感;(4)画面要有细节;(5)充分利用图画书翻页的欣赏方式;(6)插图要有节奏感。
在文图合一时,还应注意文图之间的构成关系,画图应预先设计好文字的位置,以免临时加上文字使整个画面失去均衡感。在书的编排方式上,也要力求活泼多样。
9、幼儿卡通读物的概念、画面语言。
答:卡通读物通常是指有主题和情节,有连续性画面,有对话、旁白及音响符号的故事画。它的篇幅可长可短,风格上不拘一格,因此有人又称之为“连环漫画”、“新型连环漫画”或“卡通漫画”等。
卡通读物的画面语言是使用相对固定的画面加上文字对话以及象声、象意符号来表达。(1)分格。作者一般通过画格组成的整体画面来表述故事内容和自己的创作思想、艺术风格。(2)动感的营造。卡通读物动感的营造,除了故事情节需要编得紧张生动外,在画面处理上也有一些技巧,如气流线、多重曝光、瞬间图像、模糊图像等。(3)感情和心理描写。卡通书很少旁白,作者一般用对面部表情的刻画来表现感情和心理,有时也可用一些夸张的手法来表达感情,还可以用人物身后的背景气氛来表示某些心态。(4)画面中的文字。卡通书中的文字是整个画面的一部分,位置不固定,主要有对话、独白、内心独白、旁白、音响和表意字词六种用法。
10、幼儿卡通读物同幼儿图画书的区别、幼儿卡通读物的发展及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卡通读物通常是用连续的画面讲述故事,它在画面构成上同图画书有一些区别,形成一些特定的画面语言。
(1)图画书一般一页展示一个场景或画面,而卡通读物则通常在一页中分成若干画格。(2)图画书的故事也很强调动感,但大多属于温馨浪漫的风格;卡通故事则更强调动感,为此除了情节编得紧张生动外,在画面处理上也使用气流线、多重曝光、瞬间图像、模糊图像等技巧。(3)图画书中的感情和心理描写在画面中不容易表现,一般使用文字来表述;卡通书很少旁白,作者一般用对面部表情的刻画来表现感情和心理,有时也可用一些夸张的手法来表达感情,还可以用人物身后的背景气氛来表示某些心态。(4)图画书中的文字一般都集中固定于画面中的某一位置,是图画的补充;卡通书中的文字是整个画面的一部分,位置不固定,主要有对话、独白、内心独白、旁白、音响和表意字词六种用法。
除此以外,卡通书在图画上大量借鉴动画片“镜头”的推、拉、摇、移等表现方法,在内容上情节紧凑、人物动作性很强,在人物形象上大都具有高科技色彩,富于动感。
11、卡通的发展
1895年,一个叫《黄孩子》的故事漫画出现在美国《纽约世界报》星期日副刊上,连续刊载,这被认为是具有完整形态的世界上第一部卡通读物。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的卡通读物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个个卡通“明星”相继问世。二战后,日本的卡通书得到飞速发展,出现了《铁臂阿童木》、《机器猫》等优秀作品。在我国,从40年代的“三毛系列”到80年代的《黑猫警长》也深受小读者的欢迎。从诞生到现在,卡通读物的读者群在不断扩大,成人卡通读物不断出现,甚至还出现了针对老年读者的“银色漫画”。
同步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台要求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真正为儿童编绘图画书并出版发行是在17世纪
2.世界上第一本专为儿童编辑的图画书《世界图绘》的作者是大教育家夸美纽斯
3.图画书中最常见的形式是图文并茂的故事
4.《娃娃看世界》属幼儿图画书的哪一类?百科知识画册
5.《冰上的伙伴》属幼儿图画书的哪一类?图文并茂故事
6.图画书的图画区别于插图的特征是它的连续性
7.按照比纳对儿童图画观察力发展水平的划分,3~6岁的幼儿处于列举阶段
8.给3~6岁的幼儿绘画,色彩要求简单、鲜艳,其中哪两种颜色应该适当多用一些?红、黄
9.被认为具有完整形态的世界上第一部卡通读物的是1895年在美国《纽约世界报》上连载的《黄孩子》
10.下列卡通图书不属于二战后日本制作的是《丁丁历险记》
11.我国80年代出现的著名幼儿卡通读物是《黑猫警长》
12.卡通书中,能营造快速运动感觉的画面语言处理技巧是模糊图像
13.图画书在日本称为绘本
14.19世纪末,多色印刷的图画书首先在何地得到普及?欧洲
15.幼儿图画书向幼儿传达信息时的主要载体是画面
16.当前国内外儿童图书的发展趋势是幼儿图画书的游戏化、玩具化
17.《丁丁历险记》是哪国的卡通读物?比利时
18.卡通常常用人物身后的背景气氛来表示某些心态,如用火焰表示怒火中烧,用鲜花表示心花怒放,用星花四溅表示大惊或震动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图画书在我国一般被称为B.图画故事C.画书 D.小人书 E.图画读物
2.根据画面多少,图画书可分为单幅图画书C.多幅图画书 D.连续图画书
3,非文学性图画读物的常见种类有.幼儿识物画书 D.百科知识画册 E.训练画书
4。随着印刷和装帧技术的不断进步,幼儿图画书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如
A.带香味的书 B.立体活动书C.配有录音设备的书
5.幼儿图画书的特征是A。形象的直观性C.构图的连续性E.画面的趣味性
6.在图画的形象、色彩、比例、构图、连接等方面,幼儿图画书的要求有
A.图画要富于儿童情趣 B.图画要适合幼儿的理解水平
C.画面要有动感,有细节 D.插图要有节奏感 E.充分利用图画书翻页的欣赏方式
7.二战后,日本的卡通图书得到了飞速发展,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如
A.《新宝岛》C.《森林大帝》 D.《机器猫》E.《铁臂阿童木》
8.卡通书动感的营造,除了故事情节需编得紧张生动外,在画面处理上也有一些技巧,如A.气流线 B.多重曝光D.瞬间图像 E.模糊图像
9.下列有关图画书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B.它不仅仅是书学,同时也是以图画为主体的读物形式。
C.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卡通创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取得了很高成就。
D.幼儿图画书的趣味性主要通过画面来表现,色彩、线条、构图的各个环节都应符合幼儿的审美需要。E.图画书不仅以图画的直观性降低了幼儿阅读的难度,还以其形象性丰富了幼儿的心灵世界。
10.关于卡通读物的表述,其中错误或不准确的是
B.卡通读物的读者群是少年儿童。D.卡通中的文字是整个画面的一部分,大多有固定位置。
三、名词解释
1.图画书:以幼儿为主要对象的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样式,是绘画和语言相结合而又主要以画面为载体向幼儿传达信息的艺术形式。
2.无文图画故事:幼儿文学性图画故事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完全用画面表现内容,文字全部隐去,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字内容彻底转化为图画的表达。对于这种艺术形式,需要有高超的画面语言传达技巧,能让幼儿在翻阅中理解故事的内容。
3.非文学性图画读物:又叫知识性图画读物,它包括教育、知识、游戏、手工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幼儿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最好的启蒙读物。
4.卡通读物:指有主题和情节,有连续性画面,有对话、旁白及音响符号的故事画。它的篇幅可长可短,风格上不拘一格,因此有人又称之为“新型连环漫画”或“卡通漫画”等。
5.气流线:也叫速度线、风线。这种方法在早期的漫画中已被应用。现在广泛应用于卡通书。这种线是人的眼睛看不到的,只是感觉中的一种气流现象。气流线常见的是,在某个动作后面加上流动的线条,用来显示这一动作的由来和轨迹。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图回书,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答:图画书是以幼儿为主要对象的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样式,是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它的基本特点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文字大都简短、浅近。
2.简述图画书与带插图的故事书的区别。
答:图画书与带插图的故事书的不同在于:图画书中的图画是主体,具有与语言叙述的同样功能,它本身就承担着叙事抒情、表情达意的任务;而一般故事书中的插图只是使故事更形象更直观的辅助手段,即便是在有多幅插图的故事书里,图画也仅仅起辅助作用,不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
3.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幼儿图画书可分为哪些不同种类?
答:①根据内容,可分为文学图画故事书和知识性图画渎物。②根据画面多少,可分为单幅图画书、多幅图画书、连续图画书。③根据画面颜色,可分为彩色图画书和单色图画书。④综合起来,幼儿图画书可分为文学性图画故事和非文学性图画读物两大类。而文学性图画故事又分为无文图画故事和图文并茂故事;非文学性图画读物又分为幼儿识物图画、百科知识画册和训练画书。
4.简述幼儿图画书的特征。
答:①形象的直观性;②构图的连续性;③画面的趣味性。
5.幼儿图画书的作用有哪些?
答:图画书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和发现事物,开阔眼界,增长知识;②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③激发情感,陶冶性情;④培养阅读兴趣并进一步影响幼儿人格的发展;⑤建立幼儿视觉美感的基本经验,培养审美能力。
6.幼儿欣赏图画的特点是什么? 6.答:①幼儿喜欢人比物多,幼儿很注意人物的面部表情;②幼儿视觉目的性的特点是先看轮廓大的,后看粗细的;③幼儿感知客观事物的分化性比较差,笼统、不精细。幼儿常常借助色彩确认对象。④画面要有细节;⑤充分利用图画书翻页的欣赏方式;⑥插图要有节奏感。
7.幼儿图画书中的文字的含义是什么?
答:幼儿图画书中的“文字”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有文图画故事中的文字,一是无文图画故事中的构思。
8.幼儿图画书的绘制要求有哪些?
答:①图画要富于儿童情趣;②图画要适合幼儿的理解水平;③画面要有动感;
9.什么是语言气球?
答:卡通书中的对话和独白是画中入物说的话,通常用对话框圈起来,并且甩出一个尖尖的小尾巴对着说话人的嘴,表示话是从此人嘴里说出来的。由于对话框多为气球形的,常被形象地称为“语言气球”。
10.卡通书动感的营造在画面处理上有哪些技巧?
答:①气流线,又叫速度线、风线,加在某个动作后面,用来显示这一动作的由来和轨迹。②多重曝光,是指在画面上出现一些较为复杂的重叠画面,以显示动作的快捷和多变。③瞬间图像。④模糊图像。图像模糊,给人一种快速运动的感觉,一般说来,模糊的程度越大,表明运动的速度越高。
11.卡通中的文字和图画书中的文字有何不同?答:图画书中的文字一般都集中固定于四面中的某一位置,是图画的补充,而卡通中的文字是整个画面的一部分,位置也不固定。图画书中文字的用法只有一种,而卡通读物中的文字至少有以下6种用法:对话、独白、内心独白、旁白、音响和表意字词。
五、论述题
1.试述幼儿图画书的创作要求。
答:在图画故事书中,文字不是图画的说明,图画也不是文字的图解,文字与图画的关系是互补的。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图画书在文字和绘画上都有着特殊的要求:
(一)文字要求。这里所说的“文字”,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有文图画中的文字,一是无文图画中的构思。二者总的要求是要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和接受水平,符合幼儿文学语言的要求,即:①要有“可视感和动感”。图画的文字通常是画家绘画的依据,因此,图画书的文字首先要有“可视感”,使文字在图画中易于表现;文字还要有动感,在写故事时首先要考虑到情节、场景、人物应有的变化;②要有节奏感。图画故事书的文字要求精练,但决不是干巴巴的内容梗概,而应当是生动、优美、富于节奏感的语言;③精练、准确、生动、有色彩。
(二)绘画要求。①图画要富于儿童情趣,要做到这点,图画就需要具备幼儿生活气息,或是他们凭借生活经验能想象出来的。②图画要适合幼儿的理解水平。绘画要采用水平垂直式样,即只有二度空间的构图方式;图画中所要反映的内容都要见诸画面,使幼儿能直接看到。③画面要有动感。图画书的画面在读者眼里应是活动的,一本图画书为了能够以画的连续来讲故事,要求每幅画都要有动感。④画面要有细节。在不影响故事主题线索的前提下,配上丰富的细节,能给幼儿更多发现的喜悦。⑤充分利用图画书翻页的欣赏方式。翻页是图画书欣赏的一大特点,优秀的图画书,往往能很好地利用这种翻页的结构方式,因为欣赏图画书的读者抱有期待,希望能在下一幅画面中找到满意的情节,而这种满意有时是合乎情理的情节发展,有时则是意想不到的情节突转。⑥插图要有节奏感,同文字一样,图画书结构线索的展开,要有开头、高潮、结尾的连接与变化。
2.试述幼儿图画书的特征。
答:
(一)形象的直观性。以文字来表达的幼儿文字虽然也具有形象性,但幼儿图画书更为形象直观。其中画面所展现的人物、动作及环境都是十分具体形象的,或写实,或夸张,都能让幼儿感到逼真传神,生动有趣。图画书的图画作为艺术,应该受到高度重视,要有“创意的构想,趣味的情境,新颖的技法,和谐的版面,美感的造形(形象和色彩),独特的风格,精巧的印刷配合等创作要素”。可见,图画书中的图画决不能因为读者对象是幼儿就降低了艺术标准,相反,需要更高的创作技巧。
图画书的图画要吸引幼儿,就应该具有“新”和“奇”的特点。在适合他们接受的前提下.要做到新颖、新奇、有趣。同时,适度的夸张、鲜艳的色彩、富于动感都是增强形象性的手段。
(二)构图的连续性。图画书的图画区别于插图的特征是它的连续性,做到小读者“看画就能明白故事”。但图画书要发挥讲故事的作用;必须注意画与画之间的衔接,使之具有连续性,这种衔接起着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由于故事所表现的时间、空间、人物变化等很大程度上都依赖画面来实现,如果画与回之间跳跃性太大,幼儿就很难看下去。
(三)画面的趣味性。以幼儿为主要读者的图画书,必须具有浓郁的趣味性。这种趣味性,就是幼儿情趣视觉化的艺术表现,画面应让幼儿感到亲切。图画书的趣味性主要通过画面来表现,色彩、线条、构图的各个环节都应符合幼儿的审美需求。这种趣味性有时并不需要通过夸张的造型和浓烈的色彩来表现,优秀的图画书有许多都是具有素描写实风格的。常以“甜、俗、浅、陋”来表现图画书内容的作者,实际上并未真正了解幼儿的审美能力。
3.叙述卡通读物的发展历史。
卡通的名称直译于英语中的“cartoon”,原意为“绘画、挂毯、镶嵌工艺等原尺寸的底图,19世纪40年代早期成为独立的滑稽画……用以讽刺时事、民俗、政治或社会潮流。”日本则借用了中国的“漫画”一词,将“cartoon”译为“漫画”,这一译法已在亚洲一些使用汉字的地区和国家普遍使用。但这种“漫画”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以讽刺、幽默为主的漫画又稍有不同。它通常是指有主题和情节,有连续性画面,有对话、旁白及音响符合的故事画。它的篇幅可长可短,风格上不拘一格,因此有人又称之为“连环漫画”、“新型连环漫画”或“卡通漫画”等等。电视中的“动画片”有时也叫“卡通”,但它同我们现在讨论的卡通读物是两种不同的媒体,前者为光电媒体,后者为纸质媒体。但是,卡通读物同动画片关系密切,在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因此有人又把卡通读物形象地称为“印刷电视”或“纸上电视”。
卡通读物的普及与印刷技术的进步是分不开的。尽管讽刺漫画早在17世纪就已出现,但那时的图画印刷需要用铜版雕刻,工艺复杂,大都要靠画家本人动手。后来改用木板刻印,难度减少了一些,但木板的精确度较差,容易使原作失真。19世纪末,印刷术经历了一场革命,照相制版和彩色印刷的应用,为卡通读物的印刷开了方便之门。1895年,一个叫《黄孩子》的故事漫画出现在美国《纽约世界报》星期日副刊的笑话版上,连续刊载。这是被认为具有完整形态的世界上第一部卡通读物。故事主人公是个卖报的小孩,年仅六七岁,长着一颗大脑袋、两只煽风耳。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的卡通读物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个个卡通“明星”相继问世。1914年,英国《镜报》首次发表《老虎提姆》,持续达20年。1926年,比利时的《丁丁历险记》在报端展露头角,4年后出版了单行本,经久不衰。192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推出了米老鼠。接着,米老鼠的伙伴唐老鸭、古菲狗、小鸭休伊,美国华纳公司的猫和老鼠、兔巴哥等等陆续走红。后来,美国的小狗史努比、加菲猫、兔宝宝等一系列新星相继成为小朋友们的亲密伙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卡通图书得到了飞速发展,出现了《新宝岛》、《森林大帝》、《铁臂阿童木》、《机器猫》等儿童们熟知的作品。
在我国,从40年代就为人们熟知的“三毛系列”作品,曾为几代孩子所喜爱。8O年代出现的《黑猫警长》,至今仍受到小读者的欢迎。
卡通读物从诞生开始,就把少年儿童作为它的主要读者,并在孩子心目中确立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后来,卡通读物的读者群不断扩大,成人卡通读物不断出现,甚至还出现了针对老年读者的“银色漫画”。
六、材料分析题
1.分析童话《嘎嘎叫的红靴子》的脚本文字:
①笃、笃、笃……
小鸭听到敲门声,连忙打开屋门。
②早晨,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
两只小鸭换上漂亮的衣服,准备出发了。
③两只小鸭穿着滑雪板,唱着歌向森林里滑去。
④他们经过一座本房子的时候,一不小心,掉进了雪窝窝里面。
⑤傍晚,雪停了。圣诞老爷爷走出木房子,掸掉积雪。啊!一只红红的靴子露了出来。
⑥老爷爷背上装满礼物的红靴子,向树林里走去。
⑦老爷爷推开小白兔的屋门,立刻被小动物们团团围住了。
⑧圣诞老爷爷笑眯眯地弯下腰,去拿红靴子。小动物们高兴地睁大眼睛,静静地等待着。突然,靴子里面传出了奇怪的叫声。
⑨圣诞老爷爷纳闷地举起红靴子,向桌上一倒:“哗啦啦——”随着五彩续纷的礼物,两只小鸭也滚了出来。
⑩大家围着美丽的圣诞树,唱啊,跳啊,度过了一个欢乐的夜晚。
2.文+画=带插图的书;文×画=图画书。
上面的公式说明了什么?
六、材料分析题
1.答:在这个脚本中可以看到一连串的动作:打开屋门——换衣服——掉进雪窝——露出靴子——向树林走去——围住老爷爷——睁大眼睛等待——两只小鸭滚出来——跳舞。场景不断变换,人物从一个两个、三个到多个,也不断变化。每段文字都有这种可供画家作为依据的句子。
2.答:这两个由日本图画书研究者松居直提出的公式,明白地显示了图画书与有插图的书的差别。同时,也说明在图画书中,图和文的关系,是互相融汇、互相协调、互相补充的。图文共创一个世界;简单地把文字和图画配在一起是不能叫图画书的。
1、幼儿散文的概念。
答:散文是一种抒写作家的情绪感受、与读者进行精神对话的文体,特别强调个性化和个体情感的抒发,同时,在写作上又相当自由灵活如选材极为宽阔,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结构。
幼儿散文是为幼儿创作,适合他们欣赏的篇幅短小、知识性强、写法自由、文情并茂的一类文章。幼儿散文是散文的一部分,它具有散文的一般特点。
2、幼儿散文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答:幼儿散文萌芽于“五四”时期。第一次明确写给小朋友看的散文是冰心的《寄小读者》系列通讯。《寄小读者》开了儿童散文这一文体的先河,成为长诵不衰的佳作。幼儿散文真正取得大的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这个时期的幼儿散文发展非常迅速,不但数量超过了过去的总和,而且题材多样,表现技巧也不断提高,作者队伍也逐渐扩大。
3、幼儿散文常见种类及特点。答:幼儿散文大致可以分为以下种类:
抒情散文:重在抒发孩子们对生活中人、事、景、物的纯真美好的感情,既可以写景抒情,又可以融情于景,篇幅往往短小。
叙事散文:用散文笔调向幼儿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人物、事件等,题材十分广泛,凡适合幼儿接受的生活情景皆可入题。
知识散文:以介绍知识为主要目的,一般篇幅短小,语言浅近,写法灵活,不论是知识内容还是艺术传达,都能对幼儿产生吸引力。
写景散文:以少量的、深浅适度的景物描写为内容的散文,常见样式是风光游记,通过旅游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来介绍知识,多以地理风光、乡土民俗等为内容。幻想散文:兼具童话和散文的特点,它的形象是童话中的拟人形象。但是情节又比童话简单得多,平淡得多,因而更具有抒情性。
4、幼儿散文与成人散文分类上的区别及原因。
成人散文一般分为叙事型散文、抒情型散文、议论型散文三类,幼儿散文大致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知识散文、写景散文、幻想散文五种。其中,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是共有的,所不同的是成人散文有议论型散文,幼儿散文中没有,因为幼儿智力水平较低,没有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无法理解议论性的文字。幼儿散文中的知识散文、写景散文、幻想散文是成人散文中没有的,这类散文主要起到传递知识、开发智力的作用,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5、幼儿散文的特征。
答:幼儿散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因而在散文的总体特征上,它与成人散文是一致的。但是,幼儿散文在遵循一般散文创作规律的同时,又因读者对象的特点而具备一些自身的特征:
(一)短小真实,贴近幼儿生活。短小指篇幅简短。幼儿散文的篇幅一船三五百字,少则几十字,很少超过千字,幼儿散文不必对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得十分清楚,只要抓住最富有特征的人、景、事、物来描述,也不必铺陈开去,围绕一个中心反复叙写。
真实是所有散文的灵魂。真实的核心内容是真情。幼儿散文的作者一般都是成人,往往是生活中的人物、事物、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情思,而使其诉诸文字感染读者。因此,生活中的人、景、物首先要打动作者自己。只有从自己切身感受出发写成的散文,方能不落俗套,富于个性。
幼儿散文的真实还包括内容的真实。宇宙洪荒、草木虫鱼都可以作为幼儿散文表现的内容,但童话出现的一些变形、怪诞的形象则不宜出现在幼儿散文中。因为,幼儿散文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幼儿的美感,熟悉语言文字的优美表达,而不是张扬幼儿的幻想精神。幼儿散文应尽量从幼儿身边可感知能理解的事物出发,以适当的方式表现。
(二)具体形象,易于幼儿接受。幼儿散文中的形象都活灵活现,逼真、具体。同时,作品中的形象都幼儿化了,渗透着孩子的情感与想象,孩子们通过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进入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获得美的享受。文中的故事性叙述,一般不讲究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往往只取所需的生活片断、事情片断加以描写,跳跃性较大,行文比较自由。在一些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中,往往适当穿插一些神话传说、风物风俗、历史典故、民间故事等等,以增强作品的趣味性与可读性。
(三)意境优美,富于幼儿,情趣。幼儿散文是介于幼儿故事和幼儿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它除了注重故事性外,还要像幼儿诗歌那样构造意境。所谓“意”,是指作者主观内在的思想感情;所谓“境”,是指作者所描绘的客观外在事物。幼儿散文具有诗的特质,所不同的是幼儿散文的诗意美总是揉合着浓郁的幼儿情趣。幼儿情趣强化了幼儿散文的诗意美,可以说,幼儿情趣是幼儿散文的基本要素。富于幼儿情趣是幼儿散文同成人散文的主要区别。以浓郁的幼儿情趣美化诗的意境,以优美的意境展示童稚童真的情趣,是幼儿散文的魅力所在。
(四)情感真挚,丰富幼儿心灵。幼儿散文的灵魂是真情。幼儿散文的作者一般是成人,往往是生活中的人物、景物、事物触发了作者的某种情思,使之或激动、或感奋、或沉思,从而诉诸文字。也就是说,幼儿散文是作者情之所致的产物。散文最适宜幼儿充分自由地表达情感。但在幼儿散文中,作者也不能只注重自我情感的抒发,他在文中的情感还必须与幼儿的情感相沟通,使读者能在阅读中体验和理解。
6、幼儿散文的“散文化”与“幼儿化”特征。
答:“幼儿化”使幼儿散文区别于其它年龄段的散文,要求幼儿散文富于幼儿情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用幼儿的思维去考察世界;
“散文化”则使幼儿散文区别于其他体裁的幼儿文学,它既可以像诗歌那样抒情写意,而不必讲究音律节奏;又可以像童话、故事那样记人叙事,而不必拘泥于情节结构的完整。
同步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幼儿散文萌芽于 “五四”时期
2.第一位明确写给小朋友看的散文的作家是冰心
3.开儿童散文这一文体先河的作品是《寄小读者》
4.金波的《小河》属幼儿散文中的抒情散文
5.蓝星、徐华写的《会弹琴的蛙》属幼儿散文中的知识散文
6.鲁兵的《冬娃》属幼儿散文中的幻想散文
7.散文的灵魂是真情实感
8.幼儿散文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幼儿的美感
9.幼儿散文同成人散文的主要区别是幼儿散文富于幼儿情趣
10.以抒发情感为主,常托物言志的散文是抒情型散文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新时期的幼儿散文发展非常迅速,作家队伍也逐渐扩大,除老一辈作家外,还有不少年轻作家加入这一行列,如A.金波C.望安 D.稽鸿 E.吴然
2.幼儿散文大致上可以分为A.抒情散文 B.叙事散文 C.写景散文 D.知识散文 E.幻想散文
3.下列幼儿散文中属于幻想散文的有A.鲁兵的《冬娃》 B.郭风的《初次的拜访》D.望安的《金凤蝶飞来了》E.张继楼的《种子·垂柳》
4.下列幼儿散文属于知识散文的有A.林续中的《会跑的树叶》 B.赵润兴的《钓海龟》C.黄建明的《瓷器的来历》 D.望安的《松竹梅》E.冰子的《机器羊》
5.下列有关幼儿散文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B.冰心的《寄小读者》系列通讯开了幼儿散文的先河。E.短小浅近是幼儿散文同成人散文的主要区别。
三、名词解释
1.幼儿散文:散文的一个分支,是为幼儿创作,适合他们欣赏的、篇幅短小、知识性强、写法自由、文情并茂的一类文章。
2.“形神神不散”:散文的结构特点。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笔法的自由疏散而言;所谓“神不散”,则主要是指主题集中,章法严谨,脉络清楚,首尾一贯,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
3.知识散文:以介绍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幼儿散文,它是幼儿散文的一个重要门类。知识散文虽以传授知识为主,但它不同于条分缕析地讲解科技知识的一般说明文,也不同于充满幻想精神的科学童话。这类作品一般篇幅短小,语言浅近,写法灵活,不论是知识内容还是艺术传达,都能对幼儿产生吸引力。
4.幻想散文:兼具童话和散文的特点,它的形象是童话中的拟人形象,但是情节又比童话简单得多,平淡得多,因而也更具有抒情性。
四、简答题
1.幼儿散文的作用是什么?
答:①幼儿散文内容广阔。日月星辰、花鸟虫鱼,无所不包,可以帮助幼儿开拓眼界,增长知识;②幼儿散文讲求优美的意境,蕴含着真挚浓烈的情感,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同时使他们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③幼儿散文表现手法灵活,语言精练、规范,对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有示范作用。
2.幼儿散文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幼儿散文可大致分为以下五类:①抒情散文。重在抒发孩子们对生活中人、景、物的纯真美好的感情。②叙事散文。用散文笔调向幼儿描叙生活中的一些人物、事件等。③知识散文。是以介绍知识为目的的幼儿散文。④写景散文。⑤幻想散文。兼具童话和散文的特点。
3.幼儿散文在美育中的优势是什么?
答:幼儿文学中的散文在美育中具有更大的优势:它比幼儿诗更有情节,比童话更具有现实性,比幼儿故事更具有优美的意境和语言。
4.散文有哪三大类型?
答:①叙事型散文,指那些侧重于写人记事,有较完整故事情节的散文;②抒情型散文,指以抒发情感为主,托物言志的散文;③议论型散文,以借助于可感触的人、事、景、物的叙写来进行议论的散文。
5.怎样从“幼儿散文”这个名词上理解幼儿散文?
答:幼儿散文的特征可以从“幼儿散文”这个名词上来理解,即“幼儿化”和“散文化”。“幼儿化”使幼儿散文区别于其他年龄段的散文,要求幼儿散文富于幼儿情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用幼儿的思维去考察世界;“散文化”则使幼儿散文区别于其他体裁的幼儿文学,它既可以像诗歌那样抒情写意,而不必讲究音律节奏;又可以像童话、故事那样记人叙事,而不必拘泥于情节结构的完整。
五、论述题
试述幼儿散文的特征。
1.答:幼儿散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因而在散文的总体特征上,它与成人散文是一致的。但是,幼儿散文在遵循一般散文创作规律的同时,又因读者对象的特点而具备一些自身的特征:
(一)短小真实,贴近幼儿生活。短小指篇幅简短。幼儿散文的篇幅一船三五百字,少则几十字,很少超过千字,幼儿散文不必对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得十分清楚,只要抓住最富有特征的人、景、事、物来描述,也不必铺陈开去,围绕一个中心反复叙写。
真实是所有散文的灵魂。真实的核心内容是真情。幼儿散文的作者一般都是成人,往往是生活中的人物、事物、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情思,而使其诉诸文字感染读者。因此,生活中的人、景、物首先要打动作者自己。只有从自己切身感受出发写成的散文,方能不落俗套,富于个性。
幼儿散文的真实还包括内容的真实。宇宙洪荒、草木虫鱼都可以作为幼儿散文表现的内容,但童话出现的一些变形、怪诞的形象则不宜出现在幼儿散文中。因为,幼儿散文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幼儿的美感,熟悉语言文字的优美表达,而不是张扬幼儿的幻想精神。幼儿散文应尽量从幼儿身边可感知能理解的事物出发,以适当的方式表现。
(二)具体形象,易于幼儿接受。幼儿散文中的形象都活灵活现,逼真、具体。同时,作品中的形象都幼儿化了,渗透着孩子的情感与想象,孩子们通过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进入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获得美的享受。文中的故事性叙述,一般不讲究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往往只取所需的生活片断、事情片断加以描写,跳跃性较大,行文比较自由。在一些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中,往往适当穿插一些神话传说、风物风俗、历史典故、民间故事等等,以增强作品的趣味性与可读性。
(三)意境优美,富于幼儿,情趣。幼儿散文是介于幼儿故事和幼儿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它除了注重故事性外,还要像幼儿诗歌那样构造意境。所谓“意”,是指作者主观内在的思想感情;所谓“境”,是指作者所描绘的客观外在事物。幼儿散文具有诗的特质,所不同的是幼儿散文的诗意美总是揉合着浓郁的幼儿情趣。幼儿情趣强化了幼儿散文的诗意美,可以说,幼儿情趣是幼儿散文的基本要素。富于幼儿情趣是幼儿散文同成人散文的主要区别。以浓郁的幼儿情趣美化诗的意境,以优美的意境展示童稚童真的情趣,是幼儿散文的魅力所在。
(四)情感真挚,丰富幼儿心灵。幼儿散文的灵魂是真情。幼儿散文的作者一般是成人,往往是生活中的人物、景物、事物触发了作者的某种情思,使之或激动、或感奋、或沉思,从而诉诸文字。也就是说,幼儿散文是作者情之所致的产物。散文最适宜幼儿充分自由地表达情感。但在幼儿散文中,作者也不能只注重自我情感的抒发,他在文中的情感还必须与幼儿的情感相沟通,使读者能在阅读中体验和理解。
六、材料分析题
春 娃
作者:鲁兵春天是个娃娃,喜欢图画,又喜欢音乐。他走过树林,给树林涂上嫩绿色;走过小溪,教会小溪唱歌。今天,春娃来了,看见我们,高兴权了。他说:“你们都长高了。”
我们问:“是吗?”
他说:“真的,你们比去年高得多了:明年我来的时候,你们一定长更高了。哎呀,十年以后,你们都是小伙子、大姑娘了。可是我,还是个娃娃。”
分析《春娃》的艺术特色。
答:幼儿散文中包含着各种知识,但幼儿获取知识的最佳方式是通过生动的形象。鲁兵的《春娃》正是用具体生动、活泼有趣的形象告诉了幼儿难以理解的知识。季节的概念对幼儿来说不易理解,作者将春天比喻成一个天真活泼的娃娃,在塑造“春娃”这个活泼有趣的艺术形象的同时描绘出了春天的特征,可以说达到了知识性和形象性的自然交融,易于幼儿接受。
第十章幼儿戏剧
识记:幼儿戏剧的特点。
第一,浓重的游戏性。幼儿戏剧不仅在内容上大多反映、表现了幼儿的游戏活动,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也都具备幼儿游戏的特点。幼儿戏剧的演出,实际上就是一种经过组织的、具有戏剧艺术特点的高级游戏。
第二,单纯而有趣的戏剧冲突。幼儿戏剧中出现的戏剧冲突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审美趣味。一般比较单纯,充满幼儿情趣,往往以幼儿能理解的真假、善恶、美丑之间的矛盾对立作为戏剧冲突。
第三,形象化、动作化的语言。幼儿戏剧不可能有大段的对话和独白,因此它的语言特别要求形象化和动作化,甚至常常用大幅度的、夸张的动作去表现人物的思想情绪和性格,让幼小的观众一听就明白,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识记:幼儿戏剧的分类。
从容量场次方面讲,主要是独幕剧;
从题材范围方面讲,主要是童话剧;
从艺术表现形式讲,包括幼儿歌舞剧、幼儿歌剧、幼儿话剧、幼儿广播剧、幼儿木偶剧以及故事表演等。
领会:幼儿戏剧的改编要求。
首先,要慎重选择原作。这是决定能否改编成功的前提。一般来说,要选择那些线索比较单纯、情节完整连贯、人物形象鲜明、矛盾冲突较为突出、紧张的故事,把它们改编、搬上舞台容易成功。
其次,要把握剧本写作的特点。改编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改编时既要尊重原作的主题、情节、人物,不随意增删,又要根据舞台演出的要求做必要的改动。改编剧本的规律主要是:(1)原作的叙述性内容要尽量化为人物的台词、动作和舞台提示;(2)为角色设计典型化的戏剧动作,穿插必要的游戏舞蹈。
再次,还要注意书写形式的规范。
同步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合要求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我国最早出现的幼儿戏剧是黎锦晖的《麻雀与小孩》
2.我国儿童歌舞剧的创始者、倡导者是B.黎锦晖
3.下列儿童戏剧中哪一部是老舍的作品?《宝船》
4.著名幼儿童话小歌剧《小熊请客》的作者是包蕾
5.戏剧主要通过什么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和表达主题思想?
A.台词
6.戏剧反映、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段是戏剧冲突
7.按容量、场次来划分,幼儿戏剧则大多是独幕剧
8.柯岩的《小熊拔牙》幼儿话剧
9.将游戏的形式与戏剧的表现手段综合到一起的幼儿戏剧种类是A.幼儿木偶剧
10.在幼儿园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木偶剧是布袋木偶
11.木偶剧《老公公种红薯》的作者是沈慕埂
12.下列有关幼儿戏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C.幼儿戏剧应该多设悬念。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台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五四”运动以后,为孩子们写过儿童剧的作家有.郭沫若.郑振铎.叶圣陶
2.下列作品,哪些是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 .《葡萄仙子》
.《月明之夜》 .《三蝴蝶》
3.柯岩把诗歌、戏剧、游戏融于一体的作品有.《打电话》 .《照镜子》 .《红灯绿灯和警察叔叔》
4.下列儿童戏剧,哪些是乔羽的作品?.《果园姐妹》.《森林的宴会》
5.下列作品,哪些是柯岩用诗体写的幼儿戏剧?.《小熊拔牙》
.《打电话》 .《照镜子》 .《红灯绿灯和警察叔叔》
6.按题材范围加以区别,一般戏剧可分为.历史剧 .现代剧.童话剧.神话剧
7.就艺术表现形式来说,一般戏剧的种类有.话剧.木偶戏 .歌剧 .皮影戏
8.常见的幼儿戏剧种类有.幼儿歌舞剧 .幼儿话剧.幼儿广播剧 .幼儿木偶剧 .故事表演
9.下列作品,属于幼儿歌舞剧的有
.黎锦晖的《麻雀与小孩》.黎锦晖的《三蝴蝶》.金近的《兔妈妈种萝卜》.柯岩的《照镜子》
10.下列有关幼儿戏剧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有.幼儿戏剧的脚本不可能与幼儿直接接触。.幼儿戏剧的戏剧冲突一般比较单纯。
三、名词解释
1.戏剧: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它以舞台表演为中心,融合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以及造形、灯光、服饰等各种艺术成分。
2.幼儿戏剧:以幼儿为对象,适合于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欣赏趣味的戏剧。
3.剧本:戏剧中的文学成分。戏剧剧本即戏剧文学。剧本为舞台演出提供脚本,同时也是一种可供阅读的文学体裁。
4.幼儿话剧:以角色形象的对话、表情、动作等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幼儿戏剧。大多短小、浅显,其中有些也辅以歌唱等音乐手段,但仍以台词、动作为主。
5.故事表演:在幼儿学会复述故事的基础上,由教师组织、指导他们参加的一种演出活动。表演以分角色诵述为主,适当配合动作和表情。故事表演对服装、灯光、布景等舞台设置不作什么要求,每位小朋友都可以扮演角色,因此随时随处都可以演出。
四、简答题
1.简述幼儿戏剧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答:20世纪初,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传人我国,许多知识分子在改革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引进了欧美学校设置的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并且提倡儿童戏剧,把它作为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五四”运动以后,郭沫若、郑振铎、叶圣陶等都为孩子们写过儿童剧。1922年,黎锦辉在《小朋友》杂志上发表了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幼儿戏剧。以后,黎锦晖又陆续创作了十余部儿童歌舞剧,其中《葡萄仙子》、《月明之夜》、《三蝴蝶》等都是可供幼儿观赏的童话歌舞剧。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儿童戏剧活动曾十分活跃,但这一时期的剧作和舞台演出的主要任务在于宣传抗战、动员斗争,当时也很难谈到有什么“幼儿戏剧”。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儿童戏剧事业迅速发展。作家们热情为孩子写戏,出现了不少可为幼儿观赏的作品。如张天翼的《大灰狼》、乔羽的《果园姐妹》、《森林的宴会》、老舍的《宝船》等,包蕾原作、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配曲的《小熊请客》,更是典型的幼儿童话小歌剧。还有,刘饶民的《小兔子领尾巴》、金近的《兔妈妈种萝卜》等童话歌舞剧和沈慕垠的木偶剧《老公公种红薯》,幼儿特点都十分突出。至于柯岩把诗歌、戏剧、游戏融于一体的《打电话》、《照镜子》、《红灯绿灯和警察叔叔》,更是直接进入幼儿园中、是小朋友十分乐意扮演的节目。
新时期以来,一些幼教工作者参与幼儿戏剧创作活动,他们的作品贴近幼儿生活,丰富了幼儿戏剧园地。但是,幼儿戏剧至今未能像幼儿诗歌、童话、故事那样繁荣,从事幼儿戏剧创作的作家较少,因此,如何繁荣幼儿戏剧,仍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2.幼儿戏剧有哪些作用?
答:幼儿戏剧的作用有:首先,可以直接给幼儿以娱乐和美的享受,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增添他们的生活乐趣;其次,剧中各种鲜明生动的形象和蕴含的思想,可以引导幼儿分辨是非,潜移默化地培养起高尚的品格与情操;再次,多姿多彩的戏剧情境也使幼儿获得一些自然和社会的初浅知识;最后,简洁明快的戏剧台词可以有助于幼儿学习和发展语言。
3.常见的幼儿戏剧的种类有哪些? 答:常见的幼儿戏剧的种类有:幼儿歌舞剧、幼儿歌剧、幼儿话剧、幼儿广播剧、幼儿木偶剧以及故事表演等。
4.什么是幼儿歌舞剧?
答:幼儿歌舞剧是以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辅以少量台词的小型歌舞剧。其中,以歌舞剧形式表现童话内容的又常称作童话歌舞剧。幼儿歌舞剧大多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以幼儿自己演出为主,也有由成人伴奏、伴唱或成人参与共舞的。由于演出时载歌载舞,气氛热烈,因而很为幼儿喜爱。
5.什么是幼儿木偶剧?木偶剧的种类有哪些?
答:幼儿木偶剧是由演员操纵木偶来表演故事内容的一种戏剧形式。由于木偶的造型稚拙可爱,人物性格特征鲜明,而且具有高度的夸张性,因而十分诙谐幽默。幼儿木偶剧可以说是以玩具为基础,将游戏的形式与戏剧的表现手段综合到一起,因此特别受到幼儿的喜爱。
依据木偶形体和操作技术的不同,木偶剧又分为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类。
6.改编剧本的规律主要是什么?
答:①原作的叙述性内容要尽量转化为人物的台词、动作和舞台提示;
②为角色设计典型化的戏剧动作,穿插必要的游戏舞蹈(包括观众可参与的游戏舞蹈);③注意书写形式的规范。
五、论述题
1.试述幼儿戏剧的特点。
答:
(一)浓重的游戏性。游戏是幼儿的重要活动。俄罗斯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指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方法,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工具”。幼儿戏剧正是适应这一特点,不仅在内容上大多反映、表现了幼儿的游戏活动,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也都具备幼儿游戏的特点。在幼儿戏剧中,有一些是由成人演出给幼儿观赏的,但主要部分则是供幼儿自己演出的。可以这样说,幼儿戏剧的演出,实际上就是一种经过组织的、具有戏剧艺术特点的高级游戏。
(二)单纯而有趣的戏剧冲突。戏剧文学是以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作为基本情节的,戏剧冲突是戏剧反映、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段,是戏剧的轴心,所以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幼儿戏剧也属于戏剧,自然也不能违背、脱离这一艺术规律;但是,幼儿戏剧中出现的戏剧冲突,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审美趣味。在实际生活中,幼儿之间很少有直接发生的激烈的矛盾冲突,幼儿戏剧中也不可能有成人戏剧中常见的那种尖锐的矛盾冲突。由于戏剧冲突单纯,幼儿戏剧的结构也要求单纯、紧凑,一般只有一条主线,而且十分鲜明,剧情紧紧围绕它展开,不生枝节,很快入戏,情节开展迅速。还有,因为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幼儿戏剧往往设置悬念(但不宜多),创造出热烈紧张的氛围,这样,就能白始至终地吸引住小观众。
(三)形象化、动作化的语言。戏剧主要通过台词——角色的对白和独白—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和表达主题思想。戏剧语言要求简练、明确、口语化、性格化和富于动作性,幼儿戏剧也不例外,只是这些要求又必须与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审美趣味相适应。幼儿戏剧不可能有大段的对话和独白,因此,它的语言更要求形象化和动作化,甚至常常用大幅度的、夸张的动作去表现人物的思想情绪和性格,让幼小的观众一听就明白,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2.怎样改编幼儿戏剧?
答:
(一)慎重选择原作。这是能否改编成功的前提。因为并非任何一篇童话和故事都适合于改编成幼儿戏剧的,因此要从戏剧艺术的特点去审视、衡量其改编的可能性。一般来说,要选择那些线索比较单纯、情节完整连贯、人物形象鲜明的,特别是其中的矛盾冲突较为突出、紧张的故事,把它们改编、搬上舞台,容易成功。如《“咕啤”》、《小熊请客》、《小蝌蚪找妈妈》、《小红帽》、《白雪公主》、《三只小猪》、《龟兔赛跑》等中外童话和寓言,都曾被改编成幼儿戏剧,演出取得成功。而有的长篇童话,内容丰富,情节十分曲折,并涉及到的人物、环境、事件很多,就很难集中于一定时间、空间来加以表现。还有,一些富于诗意的散文式的童话故事,往往缺少明显的矛盾冲突,也就是没有戏剧性,也难以改成剧本。
(二)把握剧本写作的特点。改编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选择、确定原作之后,改编时既要尊重原作的主题、情节、人物,不随意增删,又要根据舞台演出的要求做必要的改动。改编剧本的规律主要是:1.原作的叙述性内容要尽量转化为人物的台词、动作和舞台提示;2.为角色设计典型化的戏剧动作,穿插必要的游戏舞蹈(包括观众可参与的游戏舞蹈)。
(三)注意书写形式的规范。按常规,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角色,一般在剧情之前说明;出场人物的路线、感情交流、动作等在舞台提示中说明。
六、材料分析题
1.分析柯岩的作品《照镜子》的戏剧冲突。
六、材料分析题
1.答:柯岩的《照镜子》,其中两个人物:小姑娘和“镜中的小姑娘”(小姑娘自己的影子),两人一模一样,出现在镜子里外,这对于小观众来说,既熟悉又有趣,他们平时也往往把镜中的影子当作另外一个小朋友。作者正是抓住这一有趣的特点来组织戏剧矛盾的。小姑娘长得漂亮,也爱漂亮,可是她懒惰,不洗不漱,镜子里照出了她“鼻涕拖好长,/满嘴芝麻酱,/耳朵上尽黑泥,/头发像草一样”的肮脏模样,她生气了,而镜子里的小姑娘也生气了,她们互相嘲笑、指责。通过两个面孔完全相同的角色瞪眼睛、歪鼻子、吐舌头、戳镜子、打巴掌、掉眼泪、转身不照这一系列完全相同的戏剧动作,造成了妙趣横生的喜剧效果。实际上,小姑娘照镜子之所以生气,与“镜中小姑娘”的矛盾冲突,是她自己平日不爱清洁的行为性格与心里不希望如此的愿望发生矛盾冲突的结果,而这就构成这出小戏的戏剧冲突。
2.比较童话诗《雪狮子》(片断)和改编成剧本后的《雪狮子》(片断),分析剧本写作的特点。
童话诗《雪狮子》片断:
小朋友,小朋友,雪地里,滚雪球。
雪球堆个大狮子,狮子,狮子,开大口。
少条尾巴怎么办?
有了,插上一把破扫帚。
改编成剧本后的《雪狮子》片断:
时间:冬天地点:老爷爷家院内
人物:小朋友四人,小猫、小狗、雪狮子、老爷爷
幕启后,在音乐声中,小朋友、小猫、小狗在雪地玩耍
小朋友甲(唱):北风呼呼叫,大雪飘呀飘。(白)哎,堆一个雪狮子好不好?
众(唱):堆一个雪狮子,好,好,好。(雪狮子站起)
小朋友甲:真像,真像,哎,怎么没有尾巴?
小狗(提一提扫帚):汪汪,尾巴在这。
(众把尾巴插好)
2.答:童话诗《雪狮子》改编成剧本后,没有改动原作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只是根据舞台演出的要求做了一些必要的改动,如用舞台提示交代背景(时间、地点、人物、幕启的情形等),添加人物对话(其问穿插舞台提示)等。改编成剧本的《雪狮子》尽最大可能把原作的叙述性内容转化为人物的台词、动作和舞台提示,体现出了剧本在表现手法上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最大特点。
第十一章幼儿科学文艺
一、识记
1,科学文艺的涵义
科学文艺是指用艺术手法来描写科学、表现科学、普及科学这样一类与科学内容相关的作品的通称。科学文艺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把科学知识生动有趣地传授给读者。
2,科学文艺的功能
科学文艺的功能包括以下: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提倡科学精神;激发少年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立志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3,科学文艺的创作要求
运用文学的手法,正确地表达科学内容,将科学内容与文学艺术形式有机地融合起来,使作品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是一般科学文艺创作的基本要求。儿童科学文艺属于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们自然要具有儿童文学的特点。科学文艺的创作要求是:
(一)科学性。科学文艺作品涉及的科学知识、科学原理以及它们应用的范围、发展方向等都必须正确。
(二)文艺性。科学文艺作品要求作者具有文学的修养,善于进行艺术构思,把抽象的科学概念、原理以及知识,化作具体的形象、生动的故事,并用文学语言去表达。
(三)思想性。科学文艺作品的主要任务是传播知识,但它同样负有思想教育的任务,一方面向读者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另一方面在作品中体现出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趣味性。科学文艺的趣味性来自两个方面:第一,科学本身是有趣的;第二,文艺手段表现的趣味性。
4,科学文艺的主要体裁
科学文艺是科学内容和文艺形式相结合的产物,而文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科学文艺有也很多种类。
科学童话:以童话形式来表现科学内容的作品;
科学故事:以讲述故事的形式去表达科学内容;
科学小品:以散文随笔的形式表达科学内容;
科学诗:用优美动人的诗句去描写科学、表现科学;
科学幻想小说:以小说的形式,运用幻想这一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描绘未来科学发展的远景和人类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
科学漫画:把科学和漫画结合起来,通过漫画夸张的艺术形象,直观、生动地普及科学知识;
除上述几种外,还有科学相声、科学寓言、科学游记、科学家传记文学、科学文艺电影等。
5,幼儿科学文艺的知识内容和主要形式。
由于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幼儿科学文艺要求知识内容广泛而浅显,准确而生动,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此而言,幼儿科学文艺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动植物的一般常识;(2)天文、气象等自然现象的常识;(3)数理化的浅显常识;(4)工农业、交通、医学等方面的实用常识。
幼儿科学文艺的形式有:幼儿科学童话、知识性儿歌和幼儿诗、幼儿科学故事和科幻小故事。
二、领会:科学文艺的发展
科学文艺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时间不长,然而科学与文艺的结合却有久远的历史。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屈原的《天问》、沈括的《梦溪笔谈》、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以及《山海经》、《水经注》等都是科学与文艺结合的典范。外国文学史上,科学与文学结合的现象也不少,如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意大利诗人但丁的宏伟诗篇《神曲》等。
18世纪末19世纪初,出现了科学幻想小说。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善于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大胆的科学想象融汇于惊险曲折的情节与生动的形象中,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他的《海底两万里》、《从地球到月球》是科幻小说的经典之作。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麦克尔·法拉第的《蜡烛的故事》是专门给儿童阅读的科学故事。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的法国作家让·亨利·法布尔写作的十卷巨著《昆虫记》,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姿、奥妙无穷的昆虫世界。
20世纪,“科学文艺”在苏联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20世纪中叶以来,欧美出现了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
在我国,20世纪初,鲁迅大力倡导科学文艺,并亲自翻译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他还撰写了一些科学小品。另一位文学大师茅盾也翻译过威尔斯的作品,并撰写科学小品。30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邀请高士其等科学家为儿童编写了一百多种科学读物。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文艺创作进入繁荣时期。进入90年代,科学文艺的创作日渐升温,《十万个为什么》重新修订出版,一批有创作实力的青年科幻小说作家也日渐成熟。
同步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下列著作中,既是内容丰富的地理文献,又是著名的游记散文专集的是《徐霞客游记》
2.用两个向导答疑的方式,广泛地阐述了当时有关哲学、科学和神学的重要问题和理论的著作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
3.善于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大胆的科学想象融于惊险曲折的情节之中,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的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
4.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的作家是.法国的法布尔
5.著名科学故事集《蜡烛的故事》的作者是.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麦克尔·法拉第
6.在我国,20世纪初曾大力倡导科学小说创作并亲自翻译了凡尔纳的《月界旅行》和《地界旅行》的是.周作人
7.科学童话《狐狸夫妇历险记》的作者是.董纯才
8.科学故事创作的首要标准是.较强的故事性
9.《聪明的木娃》的作者是.孙幼忱
10.幼儿科学故事《琥珀》的作者是.德国科学家柏吉尔
11.以散文随笔的形式表达科学内容的科学文艺体裁是.科学小品
12.科学童话的主要对象是.学龄前和学龄初期的儿童
13.我国科学诗创作最有造诣的作家是.高士其
14.科学文乙的主要阅读对象是.青少年和儿童
15.科学文艺作品的主要任务是.传播科学知识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谓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我国古代著作中,达到科学与文艺二者结合的有.《诗经》。《天问》
.《山海经》 .《梦溪笔谈》 .《徐霞客游记》
2.俄国的罗蒙诺索夫用诗歌形式阐释或讲述的问题有
.哥白尼体系.瓷的生产 .北极光的自然现象 .太阳的构造
3.下列作品出自“科学幻想之父”儒勒·凡尔纳之手的有.《海底两万里》
.《从地球与月球》 .《月界旅行》 .《地界旅行》
4.20世纪,苏联的“科学文艺”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并出现了一批著名的科学文艺家,如.伊林 .比安基
5.法国作家让·亨利·法布尔的著作有.《昆虫记》 .《化学奇谈》.《科学的故事》.《家常化学谈》
6.20世纪前期,在我国曾经倡导或亲自撰写科学文艺的人有
.鲁迅 .茅盾.高士其 .董纯才 .陶行知
7.科学文艺的创作要求是.科学性 .文艺性.思想性 .趣味性
8.下列有关科学文艺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科学文艺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把科学知识生动有趣地传授给读者。
.科学性、艺术性有机结合是科学文艺最明显的特征。
.科学内容是科学文艺作品的核心。
.科学文艺作品应慎用科学中的专有名词和术语。
三、名词解释
1.科学文艺:指用艺术手法来描写科学、表现科学、普及科学这样一类与科学内容相关的作品的通称。科学文艺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把科学知识生动、有趣地传授给读者。
2.科学童话:又名知识童话,是以童话形式来表现科学内容的作品。与一般文学童话的区别在于它主要传达一定的科学知识,并通过这些内容启迪儿童的智慧。
3.科学小品:以散文随笔的形式表达科学内容.是一种语言生动、形式活泼、篇幅短小的科学文艺体裁。它没有幻想的成分,没有曲折的情节,也不需要刻画人物形象。但好的科学小品往往有新颖的立意、巧妙的构思、优美的文词。
4.科幻小说:科学文艺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它以小说的形式,运用幻想这一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描绘未来科学发展的远景和人类对大自然奥妙的探索。
四、简答题
1.科学文艺的涵义是什么?
答:科学文艺是指用艺术手法来描写科学、表现科学、普及科学这样一类与科学内容相关的作品的通称。科学文艺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把科学知识生动、有趣地传授给读者。和一般的文学作品不同,科学文艺以介绍科学知识、宣传科学的思想和方法、颂扬科学的成就、启迪科学的想象为内容。但在传授知识的形式和方法上,科学文艺和科学论文科普读物也不同。它不是采取理论阐述和逻辑推理去直接地讲述科学内容,而是通过艺术构思,把具体的科学知识,通过形象的艺术表现手法表现出来。
2.科学文艺作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答:作为一篇科学文艺作品,必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第一,它是文艺作品;第二,具有一定的科学内容。读者从科学文艺中不但能受到科学的启迪,还能获得艺术的享受。
3.简述20世纪我国科学文艺的发展概况。
答:在我国,20世纪初,一些爱国志士着眼于科学文艺对民族精神的振奋作用以及培养儿童进取心的积极意义,开始翻译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文学巨匠鲁迅高度评价科学小说的意义,不仅大力倡导,并亲自翻译了凡尔纳的《月界旅行》和《地理旅行》,他还撰写了一些科学小品。另一位文学大师茅盾也翻译过威尔斯的作品,并撰写科学小品。30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邀请高士其等科学家为儿童编写了一百多种科学读物。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文艺创作进入繁荣时期。80年代以来,作品的数量、品种日益增多,质量也不断提高。
进入90年代,在“科教兴国”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战略方针的鼓舞下,科学文艺的创作出版日益升温。一些老院士开始动手为小孩写反映当代科技发展前沿的科学小品,《十万个为什么》重新修订出版,一批有创作实力的青年科幻小说作家也日渐成熟。
4.简述科学文艺的作用。答:①普及科学技术知识;②传播科学思想,提倡科学精神;③激发少年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立志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5.科学文艺的思想性来自哪里?
答:一方面,来自科学本身。这主要体现在通过对科学事实的真实阐述,向读者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另一方面,来自于作者在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6.科学文艺的趣味性的来源是什么?
答:其一,科学本身是有趣的;其二,文艺表现手段是有趣的。
7.科学童话的主要对象、特点和作用各是什么?
答:科学童话的主要对象是学龄前和学龄初期的儿童。一般说来,它的内容比较浅显,情节结构的安排也较单纯,主要通过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突出被描绘事物的特征,塑造出幻想的感性形象,并把对知识的解释和虚构的故事揉合在一起。科学童话不仅向儿童传授知识,同时也具有发展想象、启迪思想、陶冶情操的作用。
8.什么是科学故事?它的特点是什么?
答:科学故事是以讲述故事的形式去表达科学内容。它把科学技术上的发现、发明及其发展,常见自然现象的科学道理,动植物的生活习惯或其他物体的特点、性能等知识融汇于有人物、有情节的故事之中。科学故事的创作首先要求有较强的故事性,而且还要注意描写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活动。
9.科学小品的题材有哪些?
答:科学小品的题材广泛,既可表现各种科学知识,也可反映科学领域中的新事物、新思想、新动态,还可论证科学的思维方法,探讨科学与人生的关系,反映科学的发展。
10.什么是科学诗?它有什么特点?
答:科学诗是把科学知识与诗歌形式结合起来,用优美动人的诗句去描写科学、表现科学。科学诗遵循诗歌的创作规律,要求有浓郁的诗情、优美生动的意境、生动精练的语言,并且讲求节奏和韵律;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诗歌。科学诗以科学为内容,所涉及的科学知识、原理应准确无误,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11.科幻小说的核心是什么?它有哪些类别?
答:科学幻想小说的核心是与科学密切相关的幻想构思。这种科学幻想构思既可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去推测远古时代发生过的事件,也可以是预言当今科学在不远将来的应用;更多的则是预想未来的科学发展远景。
12.为什么说科幻小说既具有思想性,又具有社会性? 答:科学幻想能为人们提供某些科学知识,但它的功能更在于提出富于启发性的科学预想,促进科学思维,传播科学的人生观、宇宙观,鼓舞人们对未知世界进行科学的探索。同时,由于它是小说,作者在作品中必然涉及社会中人际关系和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等很多问题。所以说,科幻小说又往往具有思想性和社会性。
13.科学文艺的体裁有哪些?
答:科学文艺的体裁有科学童话、科学故事、科学小品、科学诗、科学幻想小说、科学漫画、科学相声、科学寓言、科学游记、科学家传记文学、科学文艺电影等
14.简述幼儿科学文艺的内容。
答:①动植物的一般常识;②天文、气象等自然现象的常识;③数理化的浅显常识;④工农业、交通、医学等方面的实用常识。
15.幼儿科学文艺有哪些形式?
答:幼儿科学文艺的形式有幼儿科学童话、知识性儿歌和幼儿诗、知识散文和科学漫话等。
16.幼儿科学童话有何艺术特色?
答:幼儿科学童话就其知识内容而言,比较浅显,结构也较为单纯明了,幻想色彩更加浓郁,往往以富有童趣的情节,运用夸张、拟人等手法,以优美的语言创造出动人的童话形象,把孩子们带入奇妙的童话境界,让他们于潜移默化之中学到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
17.何为科学童话的“物性”问题?
答:科学童话中塑造的形象、安排的情节、使用的语言都必须具体而精确地表现出被反映事物的特征。这就是科学童话的“物性”问题,即指被拟人化的动物、植物和无生命的东西,必须符合它原有的习性和特征,不能让童话的幻想成分侵犯科学知识的正确性。
五、论述题
1.试述科学文艺的任务和功能。
答:
(一)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文艺作品寓丰富的知识于生动活泼的形象和有趣的故事之中,对于富于形象思维、知识经验不多而又有善于幻想、有强烈求知欲的儿童来说,不仅能扩大他们的视野,深化和补充课堂知识,而且能把他们的幻想和好奇心引导到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正确轨道上来。
(二)传播科学思想、提倡科学精神。优秀的科学文艺作品正确地描述自然界,客观地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不仅使小读者得到许多具体知识,启迪智慧,而且能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思考未来,帮助他们树立起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逐渐掌握科学的方法。
(三)激发少年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立志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在这方面,科学文艺可说具有独特的作用。孩子们在今天是科学的客人,明天却是科学的主人。前苏联著名科学文艺作家伊林曾说:“培养科学家必须从儿童时代,从少年开始,对科学的爱好不是天生的,而是多年来逐渐养成的。童年时代读过的一本有趣的书,往往决定一个人未来的一生。”优秀的科学文艺作品往往能引起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立志攀登科学高峰的斗志。
2.试述科学文艺的创作要求。
答:运用文学的手法,正确地表达科学内容,将科学内容与文学艺术形式有机地融合起来,使作品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是一般科学文艺创作的基本要求。儿童科学文艺属于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们自然要具有儿童文学的特点。科学文艺的创作要求是:
(一)科学性。科学内容是科学文艺作品的核心。科学文艺作品涉及的科学知识、科学原理,以及它们应用的范围、发展方向等都必须正确,即便是运用幻想、夸张、拟人等特殊表现手法,也不能歪曲科学事实,违反科学性。
(二)文艺性。科学文艺属于文艺作品的范畴,自然要求它具有文学的特征。不能把科学文艺的艺术性仅仅理解成运用一些形容词、修饰语,使语言生动一些,而是要求作者具有文学修养,善于进行艺术构思,把抽象的科学概念和原理、知识,化作具体的形象、生动的故事,并用文学语言去表达。
(三)思想性。科学文艺作品的主要任务是传播科学知识,但是,它同样负有思想教育的任务。从本质上讲,思想性同科学性是统一的。这种思想性一方面来自科学本身,这主要体现在通过对科学事实的真实阐述,向读者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另一方面,这种思想性还来自于作者在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同时,科学文艺的思想性并不是外加的政治说教,也不是生硬归纳出的教育意义,而是自然而然地渗透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的。
(四)趣味性。儿童科学文艺必须具有浓郁的趣味性。科学文艺的趣味性来自两个方面:第—一,科学本身是有趣的。如低温世界里事物的种种变化;蜜蜂、蚂蚁的群居生活;土壤的神奇功能;天外来客与生命奇迹等等,都极富趣味性。第二,文艺手段表现的趣味性。文艺手段能将一些平常的知识道理讲述得十分有趣。如“红灯停,绿灯行”这一基本的交通规则,洪生的《偷懒的交通灯》却采用拟人的手法,写两个交通灯不勤于本职工作,结果连累自身。这样去告诉儿童生活常识,自然有趣得多。
六、材料分析题
1.赏析幼儿科学童话《小伞兵和小刺猬》。
小伞兵和小刺猬
作者:孙幼忱
秋天,蒲公英妈妈的孩子们都长大了,他们每人头上长着一撮蓬松松的白绒毛,活像一群“小伞兵”。许多小伞兵紧紧地挤在一起,就成了个圆圆的白绒球!
小伞兵有许多好朋友,那就是隔壁苍耳妈妈的孩子——小苍耳。
小苍耳长得真奇怪,身体小小的,像个枣核,全身长满了尖尖的刺。小伞兵亲热地把他们叫做“小刺猬”。
答:这段文字,以优美的笔触勾勒出了小蒲公英和小苍耳的外部特征;形象和知识融为一。体,语言温馨感人。随着情节的展开——“小伞兵”张开降落伞随风伯伯飞上天空,“小刺猬”挂在小鹿身上,好像骑着一匹大马,快快乐乐地出门旅行去……不仅很有兴味地介绍了蒲公英和苍耳两种植物种子传播的方式和途径,而且创造了活泼的童话形象和优美的童话意境。可说是幼儿科学童话的精品。
2.浅析知识性幼儿诗《小河》。
小 河
作者:刘饶民
小河流过我门前,我请小河站一站,小河摇头不答应,急急忙忙去发电。
小河流出发电站,我请小河玩一玩,小河摇头不答应,急急忙忙去浇田。
答:这首幼儿诗短小浅显,活泼有趣,音韵和谐,琅琅上口。从幼儿诗的角度看,这是一首成功的幼儿诗。本诗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一心为人类造福而忙忙碌碌、不知疲倦的小河形象,同时也讲出了奔流不息的河水能发电、能浇田的功用。运用诗的手法,准确表达河水的功用,将科学内容与文学艺术形式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得本诗即有文艺性,又具科学性。因此,从幼儿科学文艺这一角度看,这是一首优秀的知识性幼儿诗。
第五篇:幼儿文学
练习:
1.儿歌和幼儿诗都是幼儿诗歌,它们的风格有什么明显区别?从文学体裁演变的历史发展角度看,其原因是什么?从接受者的年龄阶段看,其原因是什么?
2.儿歌为什么主要是继承民歌的传统,而不是继承文人创作的诗歌的传统? 3.儿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应怎样把握儿歌的基本特征? 4.儿歌为什么具有显著而强烈的音乐性? 5.儿歌的描述为什么富有强烈的动作感?
6.选择一些诗歌,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中进行朗诵,观察他们的反应,看看什么样特点的诗歌,受什么年龄段的儿童喜爱。
7.儿歌的分类,有哪些角度?
8.搜集民间流传的摇篮歌,加以改编。
9.以《孙悟空打妖怪》为范例,选取孩子们所喜闻并常见的艺术作品(如《阿凡提》、《聪明的一休》、《蓝精灵》等)为素材,创编连锁歌。
10.选取儿童所常见,但不容易准确把握特点的事物或现象,创编问答歌。11.根据所在地区的方言特点,根据幼儿的水准,创编绕口令,用于语言训练。
12.根据幼儿园计算教学的要求,创作数数歌。力求具体形象,琅琅上口。13.《希奇希奇真希奇》这一类作品,应从美感特征去定义,还是从表现手法去定义为好?为什么?
14.观察儿童欣赏古怪歌时的效应,看看主要的、直接的作用是什么? 15.什么是谜语?什么是谜语诗? 16.解释名词:谜面、谜底、谜目。
17.通过比较,举例说明成人谜语诗和幼儿谜语诗的区别。18.创编几首谜语诗,念给幼儿听。
19.本书没有展开论述“游戏歌”,请收集一部分“游戏歌”,从功能(作用)这一角度入手,加以理论上的概括、分析,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入手。
三、幼儿诗
(一)幼儿诗的产生发展 幼儿诗是儿童诗中适于幼儿欣赏的那一部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幼儿诗没有从儿童诗中完全独立出来,即使在它逐渐摆脱依附地位的过程中,也还是一直受到儿童诗发展趋势的深刻影响。为此,我们不能不结合儿童诗的情况来认识幼儿诗的发展轨迹。
儿童诗产生于“五四”前后,这一时期的儿童诗中许多是专为幼儿创作或适于幼儿欣赏的。在“五四”自由体白话诗创作的影响下,儿童诗以及幼儿诗一出现即具有浅显、明晓和注重教育功能的特征。内容多偏重于劝学、修身、救国以至处世接物,形式上比较注意用语明朗,造句自然,力求使儿童易记易诵。首先为孩子们写诗的是《新青年》杂志的同人,鲁迅、胡适、周作人、刘半农、刘大白等。在他们以后,叶圣陶、陶行知、陈鹤琴等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作家也自觉地为孩子们创作诗歌,他们的诗作更接近儿童的欣赏要求。周作人在此阶段,以其精深的文学素养对儿童诗歌的理论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继之,湖畔诗人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等以年轻人的姿态步入这一领域。在这一时期,儿童诗以及幼儿诗的创作一方面继承民歌童谣的传统;另一方面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惠特曼的《草叶集》,印度泰戈尔的《飞鸟集》,日本的俳句,雪莱、拜伦、海涅的散文诗都程度不同地影响了新文化工作者。由于从事创作的作者大多数为受到中西文化熏陶的文人,有些还是学贯中西,造诣深厚的艺术家,他们又都处在救国强民、尊崇民主、自由的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代。因此,他们的创作,受儿歌的影响,又不愿为儿歌的形式所束缚。从语言形式看,句子长短参差,不像儿歌那样整齐,讲究韵律节奏,用语遣词不像儿歌那样质朴自然,也不像古典诗词那样工整雅致,而是在通晓明朗中时有文人之语,成人口吻。从美感效应看,不像儿歌那样追求谐趣欢娱,而是较多地继承了古典文人诗词有所寄托、创造意境的风格,着意于思想教育的意趣和情操陶冶的情趣。
20年代随着外国童话传入中国,童话诗、寓言诗开始盛行。由于革命斗争的尖锐化,一部分作者在创作中更趋向寓意革命,激励人们斗志;另一部分作者则在高蹈山林,远涉江湖的世界观影响下,把隐逸气带入儿童诗及幼儿诗的园地,风花雪月,闲情偶寄;还有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则在“文化救国”、“教育救国”主张的影响下,注重于对儿童的科学启蒙,于是科学知识诗和题画诗也逐渐发展起来。儿童诗和幼儿诗的体裁形式在这一阶段得到了丰富。
30年代和40年代之间的儿童诗及幼儿诗在思想内容上基本上循着上述三个方向发展。革命的进步文艺家以暴露黑暗,鼓舞民族解放为己任,继续创作“直面人生”的政治诗歌,爱国知识分子则倾力于教育启蒙,一些回避现实的文人则带来了粉饰现实、空虚奢华的气息。陶行知、高士其、陈伯吹等人在政治性很强的儿童诗和幼儿诗创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鲁兵、圣野也在此时崭露头角,发表了不少为人传诵的诗作。解放区的诗人虽然并不都是专为儿童创作,但他们把民间歌谣加以改造,使现代诗歌更富于口语化和音乐感,使自己的诗作也很为孩子们所喜爱,并因此而影响了儿童诗和幼儿诗的创作。
解放前所创作的儿童诗为学龄儿童创作的多,为低幼儿童创作的少。解放后,为低幼儿童创作诗歌逐步受到重视,但由于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缓慢,对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研究落后,幼儿诗的创作和理论研究仍然相当迟缓。幼儿诗的创作主流基本上沿着注重思想教育、情感陶冶的路子前行,政治性和教育性比较突出。由于儿歌的谐趣欢娱感更易于为低幼儿童接受,故在大多数地区,还是儿歌占领着学龄前儿童的阵地,即使在文化较发达的城市中,幼儿诗也没有能够同儿歌平分秋色。在幼儿诗的发展过程中,陈伯吹、鲁兵、圣野、柯岩、金近、田地、樊发稼等人的作品都发生过相当的影响。80年代,一些年轻作家从幼儿的接受心理特点出发,创作了一些思想性、教育性不那么突出,却充满了童趣的作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郑春华的《圆圆和圈圈》,这样的作品一出来,就给幼儿诗的创作园地带来了一股清新活泼的风气。使人们看到幼儿的审美感受首先是从生理、心理的快感激发起来,因而谐趣欢快的风格更容易为低幼儿童所接受。
(二)幼儿诗的特征
幼儿诗的发展历程使它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从美感角度讲幼儿诗偏重于意趣和情趣的创造,而不像儿歌那样偏重于谐趣。儿歌中具有直接的意识灌输、道德说教的作品,由于带有浓重的封建色彩,已在近百年的历史选择中被逐渐淘汰出去。并不十分注重思想教育,以欢娱谐趣来吸引孩子的作品则在历史的汰选中越来越占主要地位。幼儿诗则始终以思想情操的启蒙培育为主流,像儿歌那样注重游戏气氛的,在幼儿诗中极为少见。如果打个比方,幼儿诗颇像“正剧”、“歌剧”那样令人正襟危坐地欣赏,而儿歌则像“小品”、“流行曲”那样可以使人们更主动自觉、情不自禁地介入到欢快谐谑的游戏氛围中去。也正因此,幼儿诗始终难以为中小班幼儿所普遍接受,而是主要为幼儿园大班或小学一二年级的儿童所接受。我们通过题材相同作品的对照来进一步认识这一特征。
小 雨(幼儿诗)
田 地
小雨,小雨,性急的小雨呀!请你等一等,等一等,等一等再下。
等爸爸捆起最后一束麦,等老奶奶剥完了最后一束麻,等邮递员把信送到,等解放军打完了靶,等小鸟回到它们的巢,旅行的人也回到了他们的家…… 然后,请你轻轻地,轻轻地,轻轻地再下。
春 雨(儿歌)
刘饶民
滴答,滴答,下小雨啦……
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
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小朋友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
滴答,滴答,下小雨啦……
这两首作品都写雨,《小雨》是幼儿诗,《春雨》是一首儿歌。《春雨》从幼儿的听觉感受入手,随着孩子们在雨天里的欢快心绪写到了种子、梨树、麦苗的发芽、开花、长大。在作品所渲染的滴答、滴答细雨声中,孩子们接捺不住下地去种瓜劳动的急切心情。《小雨》则从下雨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着笔,让雨等一等再下,让劳动者结束劳作,让军人完成打靶,让旅行者回到家里„„孩子们喜欢雨天,喜欢对空中的降雨现象寄以美好的遐想。《春雨》藉此创造了一种欢快愉悦,让人急欲奔入行动的艺术氛围。《小雨》则明显具有体谅关切他人的社会道德考虑。《春雨》重在让幼儿欢娱,《小雨》重在对幼儿进行教育。
又如都是写蒲公英的诗作,张秋生的儿歌让幼儿的自我同飘飞的蒲公英一起化作小伞兵的形象,自由自在地悠荡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白冰的诗作则引导孩子去思索怎样为别人服务,为他人的需要作出贡献。
费尔巴哈曾说:“我们用耳朵不只听到流水潺潺和树叶瑟瑟的声音,而且还听到爱情的智慧和热情的音调,„„思此,感觉的对象不只是外在事物,而且有内在事物,不只是肉体,而且还有精神,不只是事物,而且还有‘自我’。”作家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不是他对客观景象的被动的机械的“反映”,而是始终与作家个人所具有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传统积淀以及个人心理经验相结合的情与景;“自我”这一主体同客观对象互相渗透交融的审美感受。由于幼儿诗这一表现形式在产生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注重教育性的影响,因而,这种社会文化积淀促使作者一选用幼儿诗这种体裁来创作,就自觉不自觉地把教育功能作为创作的主要意图;注重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心态使作家把审美的感受及其表现主要放在意趣和情趣之上。
2.幼儿诗的语言表达形式较为自由宽松。它篇幅较长,诗句格式较自由,语汇较精练优美。
幼儿诗总是将作者的理念和情感载附于艺术形象之上来感染幼儿。为了容纳哲理,蕴蓄情感,塑造丰满的艺术形象,它的篇幅大多比儿歌长,它所创造的艺术氛围也总是比儿歌更完整。叙事性的儿歌大多描写细节或极简单的情节,而幼儿诗在叙事时则有比较完整的情节发展过程。鲁兵的《小猪奴尼》一波三折,有开端,有高潮,也有很完整的结尾,完全可以看作是用诗的语言来讲述的童话。金逸铭的《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则完全是诗化的寓言体故事。抒情性的幼儿诗也总是写景抒情,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艾青的《春姑娘》以拟人的手法来写春天的景象,抒发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欢快愉悦的情感,节数长达20节,行数则有71行之多。这和儿歌大多在4—12行之间形成鲜明的对照。
幼儿诗为了使理念、情感更顺畅地得到表达,往往突破诗句格式、韵律节奏的限制。句型不像儿歌那样整齐,节奏不那么有规律,韵律不那么和谐;而是排列组合变化多样,诗无定节,节无定行,行无定句,句无定字。有的颇似马雅可夫斯基的“阶梯诗”,如任溶溶的《小孩、小猫和大人的话》;有的颇似欧洲现代散文诗,如鲁兵的《春娃娃》;也有的吸收了汉赋的铺排,如瀑布飞泻,有韵无韵共举,字数、句数、行数不拘一格,如高士其的《我们的土壤妈妈》;更多的则是将惠特惠风格的长句自由体和儿歌的韵律美相糅和,长短并用,活泼自由,如管用和的《夕阳》,刘丙钧的《流星》。正因为幼儿诗的诗句格式自由挥洒,因此,它的音乐性远不如儿歌来得显著强烈。
幼儿诗的语汇不像儿歌那样浅近质朴,接近口语,而是有着比较浓郁的书卷气,显得更精练优美。幼儿诗不像儿歌那样是从民歌童谣发展来的,而是从文人创作的自由体新诗派生出来的,即使采用儿童的口吻,所用语汇也是撷自儿童之口,但终究是经过文人艺术加工提炼而成的。因此,幼儿诗的语言既有儿童口语的率真,又有更凝练优雅的特色。也因此,幼儿吟诵幼儿诗要比儿歌更难些。鲁迅说:“诗歌虽有眼看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幼儿诗同儿歌比较更偏向“眼看”,同成人诗比较则更多地偏向“嘴唱”。
以上我们在与儿歌的比较中简述了幼儿诗的特征,如果从幼儿诗和儿歌各自的发展趋向看,就会发现幼儿诗和儿歌出现了互相吸收融合的发展态势。幼儿诗越来越注重音韵节奏和谐趣,儿歌则越来越注意艺术形象的丰满,艺术氛围的完整。
(三)幼儿诗的种类
幼儿诗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形式,经常接触的,大致有:叙事诗、抒情诗、童话诗、散文诗、科学诗、题画诗、讽刺诗等几种。从内容上看,可以将幼儿诗分作叙事诗和抒情诗两大类。从题材角度看,可以从中分出科学诗和题画诗;从诗与其他文学体裁结合的特点看,又可以分出童话诗,散文诗;从修辞手段及效果看,则可以分出讽刺诗。正因为如此,同一首作品从不同角度去看,可以冠之以几种名称。鲁兵的《小猪奴尼》从其内容上看可以看作叙事诗,从其艺术的构思主要凭借童话的表现形式又可以看作童话诗。
1.叙事诗
叙事诗是以叙述故事情节,刻划形象为主的诗歌。它一般具有较完整的情节,运用描写人物的各种艺术手法来刻划人格化的艺术形象。它和抒情诗的区别是较少直抒胸臆,在具体的叙述描绘中自然地流露作者的情感。它和故事相比不仅在于形式上要分行、押韵,还在于它有着更强烈的感情色彩,情节发展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叙述事件刻划形象一般不那么细致周全。
柯岩的《妈妈下班回了家》是一首适于中大班幼儿欣赏的叙事诗。这首诗不是将“小儿子”看完马戏后学做杂技表演的事件过程平铺直叙地从头写来,而是巧妙地抓住下班回家妈妈目睹家中混乱情景这一视角,以妈妈的情绪变化作为全诗的结构线索。完整的情节经过浓缩后,随着妈妈惊讶、着急、愠怒、转嗔为喜的心绪历程,像电影蒙太奇式地闪现在读者画前。诗作者的情感既是通过鲁莽而又稚气的行动、个性鲜明的对话、诙谐揶揄的旁白自然流露的,同时,诗中的事件叙述、情态描绘、人物刻划又都是为情感表达服务的。叙事诗的作者不是叙述交代故事情节,而是以浓烈的感情来歌唱故事。
任溶溶的诗作《爸爸的老师》,虽然将爸爸带“我”去见老师的情节娓娓道来,诗中“我”的内心感受却始终是贯穿全诗的主要脉络。紧紧吸引读者的悬念,一波三折的起伏均以“我”的感情变化来组织。
叙事诗虽叙事,却离不了情,离不了凝练的语言表达、和谐优美的节奏。如果离了这些就不是叙事诗,而是故事、小说或其他什么了。
2.抒情诗
抒情诗同叙事诗相对而言,它不注重情节的完整,艺术形象的行动刻划,而侧重于直接抒发内心感情。柯岩的《我借神笔画天下》既不叙述“借”笔画画的过程,也不描写怎样画画,只是把孩子拿到纸和笔开始画画时的满怀欣喜之情直接表现出来。刘丙钧的《流星》表达的是低幼儿童察看天上流星时的内心感受。流星在空寂的夜空中划过,幼儿把他当作了找不到家的迷路孩子,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热诚关切告诉流星:“到我们这里来吧,/我们一起唱歌、画画,/等我长大了,/开着飞船送你去找妈妈。”诗中没有外在形貌和行动的描绘,我们却能看到一个诚挚善良的儿童就站在我们面前。如果说叙事诗是孩子们嬉戏玩耍的世界,抒情诗则像晶莹透亮的清晨露珠,映出的是学前儿童的心灵。
幼儿诗的作者大多是成人,它所抒之情是纯粹的幼儿感情体验,还是作者纯自我的感情体验?在实际创作中既有故作姿态、强作小儿语的,也有以成人的口吻来训诫儿童的。其原因正是在于我们对此的认识还不够准确。幼儿抒情诗所抒之情是作者发自内心的真切感受,但这种体验应该是作者以幼儿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以幼儿的心理体验方式来体察周围一切时所产生的思想感情。因此诗中所抒发的情感既儿童化,符合幼儿生活体验特点,又高于接受者——幼儿的思想认识水准。在这既高于又符合之间,正需要艺术家的才华。《星星和哨兵》是幼儿园大班语言课常用的一首抒情诗。作者将星星和哨兵作对比,讴歌了哨兵不怕疲劳,不怕艰难,又不炫耀自己的情怀。幼儿往往把没有生命的事物当作有血有肉的人格化形象,把大自然的事物同社会化的人作类比。作者不是单纯地迎合儿童,简单地停留于取得“证同效应”1,而是进一步将幼儿虽未达到,却需要他们具备的思想情操熔铸在诗中,使幼儿在“引为同调”后又从中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得到情感的陶冶。田地的《小雨》、樊发稼的《小雨点》、任溶溶的《小孩、小猫和大人的话》之所以深受欢迎,就在于他们既从幼儿的心灵感受来抒情,又莫不渗融着作者对生活内在意义的认识和人类所应具有的美好情操。
抒情诗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主观表现色彩,成年作者的幼儿抒情诗创作究竟有没有自我表现?《冰娃娃》的作者薛家柱在谈创作体会时说,他的两个女儿在生活中常有争执,使他不由回忆起自己少儿时代读苏联儿童文学作品时所产生的感情共鸣,当这种感情体验蕴蓄成熟,一首美丽的作品就产生了。蒋应武也说,他创作《小熊过桥》是看到孩子们在浪桥上胆怯稚拙的行动时,油然体验到自己儿时的经验,从而促使他写出作品。获奖作品《圆圆和圈圈》的作者郑春华当过 1 美感效应之一种。作品的内容与读者的经验相近,使读者觉得作品先得我心,而把它引为同调,这是一种带有情感性质的认识功能。保育员,他与幼儿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因此,她的作品既富有儿童情趣,又有着鲜明的自我意识表现。越是优秀的作品,越是有着作者独特的感情体验,具有创作主体的强烈个性。成年作者的“自我表现”怎样符合幼儿的生活体验呢?他们一方面在和学前儿童的亲密接触中,细腻地观察体味幼儿的心绪历程;一方面以内省的方式,回忆起自己孩子时代的体验。这种有意识的内省和观察体味互相渗融,使他们抒发的富有个性的思想感情为幼儿所乐于接受。
幼儿抒情诗同成人抒情诗有着明显的区别。成人抒情诗中不乏抒发抽象哲理和情感的篇章,幼儿抒情诗则大多有着具体的人格化形象,并进行动态的描绘。任溶溶的《小孩、小猫和大人的话》蕴含着批评片面性的哲理,作者的表达不是像成人哲理诗那样不出现具体的艺术形象,静止地抒情言志,而是选取了富有个性特征的细节,以寥寥数笔刻划了小孩和小猫的形象,在动态的描绘中让孩子们咀嚼到内涵的道理。
阐发人生哲理的抒情诗在幼儿抒情诗中较为少见,写景咏物以抒情的却占了极大的比重。阐发人生哲理的诗有着较深广的人生阅历,较高的抽象概括力,欣赏者还必须有持续的有意想象和定向思维能力。这些对于幼儿来说都是难以达到的。幼儿的人生经验和抽象概括能力都极低,他们的想象较少束缚,大都是不定向的,随意的,经常转移的,只有在一定的情景氛围中,他们才能比较集中地进行定向的有意思维和想象。
幼儿身处人类社会,和“伙伴”在一起时,首先产生的是游戏情绪,而不是豪情满怀或人世沧桑。当他们领略到春天的美好气息时,他们眼前似乎出现了一个愉快的春姑娘;当他们看到小草被人踩倒,似乎和小草一样感受到弱小者受人欺侮的痛苦;当小雨点从天上蹦下来,他们会情不自禁地问道:小雨点,你真勇敢,从那么高的天上蹦下来,你不疼吗?
幼儿的审美心理特点和情感产生特点,决定了幼儿抒情诗作者主要采用写景咏物的方式表达感情。
3.童话诗
它是以诗的形式写的童话。它把诗歌的语言表达形式和童话的艺术构思特点熔为一炉。童话诗是叙事诗中有其独特性的一个分支。它和叙事诗一样都有故事情节,都主要采用叙述、描写的手法,都把笔触落在艺术形象的形貌、动作、对话上。它又和一般叙事诗有所区别。一般的叙事诗都是从现实生活的逻辑出发来组织故事情节的,诗人在结构诗篇中,时时不忘生活实际中是怎样的;童话诗的创作主体则服从于理想,以浪漫主义的奇丽幻想来构思诗篇。
童话诗《小猪奴尼》和叙事诗《小弟和小猫》都以讲卫生爱清洁为主题,在情节发展线索上极为相似,都描写了主人公先是不爱清洁,后在事实的教育下转变了态度。可我们读来却能鲜明地感到两首作品在艺术构思及表现上的差异。在角色设计上,《小弟和小猫》都是生活中真实的人物形象,《小猪奴尼》则全是人格化了的动物形象。在《小弟和小猫》中作者的描写是写实的,《小猪奴尼》的描写则是夸张的。拟人、夸张是表现幻想的艺术世界必不可少的表现手法,依靠这些手法表现出一个变形了的幻想世界,而真实细腻的描写手法则表现出一个虽然经过概括提炼、艺术加工,却仍然是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的真实世界。
我国创作童话诗历史不长,发展也比较缓慢。20年代外国童话传入我国,才开始进行有意识的童话诗创作。1927年赵景深的童话诗《花仙》系采集广东海丰的民间传说写成。以后,梅志的《小面人求仙记》、《小红帽脱险记》,陈伯吹的《圣诞老人们的疑问》,吕漠野的《三只老鼠》等都产生了较大影响,陈伯吹、吕漠野、梅志的童话诗都有十分明显的政治含义。解放以后,鲁兵、张秋生的童话诗创作令人瞩目,特别是《小猪奴尼》和《蛤蟆大姐穿新衣》更为适合幼儿欣赏。俄国诗人普希金的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在我国童话诗的创作和传播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童话诗则影响了我国五六十年代的创作。童话诗,特别是适于幼儿欣赏的童话诗创作,在我国同其他体载相比仍然比较落后。
4.散文诗
它是用散文形式写的诗。它在内容上是抒情的,是抒情诗中的一个独立属国。它与一般抒情诗不同的是:更为灵活自由,不分行,不押韵。它比一般散文更注重节奏,语言更明快洗炼。成人散文诗既有小桥流水式的清吟浅唱,又有高尔基《海燕》那种疾风暴雨式的激昂高歌。幼儿散文诗以清醇浅显的语言抒写学前儿童感受到的诗情画意。
朱述新的《采蘑菇》是一首可以供学前儿童欣赏的散文诗。
采蘑菇
雨住了,天晴了,太阳从云里出来了。知道吗?在这大草原上,雨过天晴,太阳一晒,蘑菇就长出来了。走吧,咱们去采蘑菇!
挎着竹篮子,拿着竹签签,走呀,咱去那绿色的大草甸。你看这草多么密,多么嫩啊!你看这花儿多么鲜,多么香啊!就在这花丛中,找,找。
找到了!多么大的一个蘑菇圈!它们像天上的“锅底星”一样,白白亮亮的,一个挨一个,在草丛里围成一个圆圈儿。
奇怪吗?嘿,草原上的蘑菇都是这么长的,这叫蘑菇圈!一圈一圈的,草丛里多的是!
草地上的鲜蘑菇,香着哩!
听说,咱草原上的蘑菇往南方运,用车载,鸟儿们都跟着车子飞;用船装,鱼儿们都跟着船儿游;用马驮,百兽都跟着马儿跑……信不信由你。
采吧,轻轻地。一会儿,咱们都能采满一篮子。回去用麻线穿上,晾在屋檐下,连蜜蜂、蝴蝶都会飞来。
雨过天晴,色彩鲜艳的大草原上,天真烂漫的孩子挎着竹篮,拿着竹签在那里歌唱,他那欣喜、自豪、欢快的心绪感染了每一个人,他那美好心灵里流出的歌声编织出童话般的诗意境界。草多密、花多香,白白亮亮的蘑菇圈多像天上的繁星,一个挨一个;鲜嫩的蘑菇,香气四溢,诱得蜂蝶鸟兽飞舞奔逐。
中国现代散文诗产生于“五四”时期,走过了一条从“诗的散文化”到“散文的诗化”的路子。较早为儿童写散文诗的是吴妍因和郭风,他们写于20年代和40年代的《春光好》以及《林中》、《小野花的茶会》、《豌豆三姐妹》等都是散文化的抒情诗。适于幼儿欣赏的散文诗,有金波的《小河》、鲁兵的《春娃》、郭风的《花的沐浴》、朱述新的《在花的草原上》等。这些散文诗大都以写景为主,在艺术表现上大都具有童话般的诗意境界和动态的描写,拟人、夸张则是主要的修辞手法。
5.科学诗
它是以科学知识为题材的幼儿诗,是引导孩子走进科学殿堂的重要途径。无边无际的宇宙,令人神往的星空,在稚嫩的心灵中引起无穷的遐想,童年美好的向往促使多少英雄人物走上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征途。月球、南极、地球之巅、大洋海底„„一个又一个奥秘正被人们揭示;一个又一个新的领域正召唤着人们。孩子们渴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促使诗人把科学知识和文学艺术结合起来。20年代我国开始出现真正的科学诗,在陈鹤琴主办的《儿童教育》上刊载了董任坚等人的科学诗。陶行知、陈鹤琴、高士其等人为我国的科学诗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诗歌富有形象性、情感性,离不开艺术想象和虚构、夸张;科学知识则是抽象的、理性的、求实、严谨的。如何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科学诗的成败之所在,也就是说,是否能将正确的科学知识寓于生动具体的形象之中表现出来,是科学诗的关键。我们以金近的科学诗《春姑娘和雪爷爷》为例,具体地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这首诗介绍的是冬天和春天的作用。作者巧妙地选用冬春交替时节这一视角,将两个季节集中地表现出来。诗中所描绘的景象选取的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感知到的:冬天是雪花飘飞、冰封大地;春天是鸟语花香、万物苏醒。作者并不仅仅停留于自然景色的描述,如果那样就成了一首写景诗。作者结合描写景色更进一步介绍了冬春的作用:冬天,雪盖原野给庄稼挡风,严寒酷冷又冻死害虫,冰雪封冻更给蹓冰滑雪的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春天来临使动物、植物苏醒过来,随着隆隆春雷,春风送走严寒,给人们带来一个春意暖人、生机勃勃的世界。在介绍冬春作用时,作者虽也用了一些比喻、拟人的手法,但为了使所介绍的知识更准确、科学,更多的是采用直白陈述手法。对于旨在引起孩子们兴趣和使之感到熟悉亲切的景象描述,则大胆想象,将冬天和春天幻作亲切感人、富有人情味的雪爷爷和春姑娘。通过这两个人格化的艺术形象,使孩子们仿佛置身于一个俯瞰大地的童话境界。在这个童话般奇丽美妙的天地里孩子们和雪爷爷、春姑娘一起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从这首科学诗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所选取的题材内容既是孩子们生活经验以内的,又是他们没有深究过的、迫切希望了解的。冬天的景象,孩子们都看到过,可冬天的雪和寒冷有什么作用,却未必是他们细察深思过的。科学诗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认知心理特点来构思。幼儿接受新的知识,总是把新认知的东西整合到原有的生活经验格局之中。新介绍的知识既要适应其原有知识水准,使他们有所了解,不完全陌生;又要高于其原有“格局”,能够把原有认知水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第二,对于所介绍对象的“知识点”力求准确、科学,对于所介绍对象的其他方面则可以大胆地运用幻想来虚构。雪的作用是金近诗作的知识点,作者就准确地直白陈述,雪的形成并非作者所欲介绍的知识点,就驰骋想象把雪为何会从天空飘飞下来,描写成雪爷爷在转动一个大筛子。幼儿接受知识是一点一滴渐进的,不能一拥而上,企求在一首作品中将某一对象的有关知识都介绍出来。构思时要把知识介绍集中到一点上,非知识点的方面则可以大胆地虚构和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段,使诗作生动形象。
第三,幼儿具有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艺术虚构时宜于将客观的抽象的事物(或事理)生命化、人格化。这首作品将严寒的冬天幻作白胡子的爷爷,将生机勃勃的春天幻作活泼愉快的春姑娘。这就使孩子们感到亲切、熟悉。
我们可以看到其他科学诗也都具有这三个方面的特点。鲁兵的《大力士》介绍“气割”时,抓住孩子们首先容易注意到的气割枪和气割的神奇功效。以常见的剪刀来比作气割枪,以小朋友剪马粪纸来比割钢板。这就使工业加工的知识以十分贴近幼儿生活的具体形象表现了出来。邓元杰的《地球是个运动员》把地球幻作胖身体圆肚皮的运动员,把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科学道理形象地描绘成是胖运动员在绕着太阳跑。这种艺术变形,使欣赏者原先局限的视野,随着作者的想象而提高开阔,站在浩渺的宇宙中来观察地球。这一视界的改变,使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地球并非静止不动的,而是始终旋转不息的。
综上所述,科学诗应该是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既能给人以科学知识,又能给人以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