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主题阅读以文带文课型:人教版一上17雪地里的小画家
课型:主题阅读
以文带文课型
课题: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第17课 雪地里的小画家 第二课时 执教:厦门英才学校
何咏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3.拓展阅读短文《下雪了》和儿歌《小猫画画》,练习仿说,运用语言。
4.正确书写生字“鱼”。
教学重点:
练习边读边想,读出自己的理解,练习用不同的语气来读; 练习仿说,运用语言; 写好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速读速记,激活想象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这是一首简单又有趣的诗歌,让我们用课前美文诵读的方式来读这篇课文。有请美文诵读小主持。1.小老师教读,其他学生手指着读,注意读准字音。2.齐读儿歌,读出句子停顿。3.师生接读:
师:下雪啦,——
生:下雪啦!,师:雪地里——
生:来了一群小画家。
师:小鸡——
生:画竹叶 „„
4.读着儿歌,你想到了什么呢?
请带着你的想象,表演读—— 二. 发现秘密,感知内容。
1、发现自然秘密:
(1)多有趣的儿歌,请孩子们静下心来,用会看的大眼睛,去发现自然的小秘密,你从课文里发现了哪些秘密?(2)学生交流自然秘密:
A.下雪啦,小动物才可以在雪地里画画
B.每个小动物画的画都不一样
C.小动物是用脚来画画的,它们的脚掌是什么形状,就画出什么(贴竹叶图、梅花、枫叶、月牙)
D.小青蛙冬天要在洞里冬眠。
„„
(3)小诗人怎样把这些秘密写得特别有趣呢?让我们读课文,发现
每个词每个句子的秘密。
2、发现课文的秘密:(1)秘密一:下雪啦,下雪啦!
A、减词对比原文读:
师:下雪啦。
生:下雪啦,下雪啦!
B、你发现什么了?两个下雪啦,表示下雪了很高兴。
C、换符号对比原文读:
师:下雪啦,下雪啦。
生:下雪啦,下雪啦!
D、你又发现了什么?认识感叹号,在这里表示特别高兴。
E、以文带文《同步阅读》“下雪了”
下雪有多高兴,让我们读读《下雪了》,边读边想,下雪的情景。(出示标出不同颜色的短文)师生接读: 师:纷纷扬扬的小雪花,从高高的天上,生:轻轻地、自由自在地飘舞下来 师:我们仰着脸,不住地 生:挥着小手,师:欢迎小雪花 生:到地上来做客。师:于是,什么变白了?
生:于是,树变白了,屋顶变白了,山变白了,师:于是,树变白了,生:树变白了!师:屋顶变白了,生:屋顶变白了!师:山变白了,生:山变白了!师:小黑狗变成了 生:小白狗,小白狗!
师:那蹦蹦跳跳的小伙伴,变成了—— 生:蹦蹦跳跳的小雪人。
师:啊,多有趣呀!无数片小雪花,给了我们一个 生:童话般的世界。
F、师描述读:(出示雪花飘落动画)
师: 纷纷扬扬的小雪花,轻轻地、自由自在地飘舞下来
生: 下雪啦,下雪啦!
(出示美图)师:我们挥着小手,欢迎小雪花 生:下雪啦,下雪啦!
(2)秘密二: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A、师生接读: 师读:下雪啦,下雪啦!生齐: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B、看到小画家,我特别高兴,要和它们打打招呼:小鸡来啦,小鸡来啦!(黑板上贴小鸡图)
生:小狗来啦,小狗来啦!(老师贴小狗图)生:小鸭来啦,小鸭来啦!(同上)生:小马来啦,小马来啦!(同上)
C、师生问答摆图读,小画家们画什么,请你上来把小画家和它们的画摆在一起。
师:小鸡画什么?
生1:小鸡画竹叶。师:小狗画什么?
生2:小狗画梅花。
师:小鸭画什么?
生3:小鸭画枫叶。
师:小马画什么?
生4:小马画月牙。
师:不用颜料不用笔,怎样就成一幅画?
生齐: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D、以文带文:《小猫画画》
师:你看,小猫也在画画,她是怎么画的?
齐读儿歌:花园里,大树下,小猫咪,在画画。不画花王红牡丹,不画花仙粉荷花,这是啥,那是啥?星星点点是梅花,左一朵,右一朵,画笔就是小脚丫。
C、运用语言学课文:(出示小鸡及脚印动画)师:雪地里,生:大树下,师:小黄鸡,生:在画画
师:不画花王红牡丹,生:不画花仙粉荷花。师:这是啥,那是啥? 生:星星点点是竹叶,师:左一片,右一片,生:画笔就是小脚丫。(出示小狗及脚印动画)
师:雪地里,大树下,生:小花狗,在画画 师:不画花王红牡丹,生:不画花仙粉荷花。师:这是啥,那是啥?
生:星星点点是_____,师:左一朵,生:右______,师:画笔就是——
生:小脚丫
。(出示小鸭及脚印动画)小鸭也来啦!师:雪地里,大树下,生1:_________,在画画 师:不画花王红牡丹,生:不画花仙粉荷花。师:这是啥,那是啥?
生2:_________是枫叶,生3:左______,右______,生齐:画笔就是_______。(出示小马及脚印动画)小马得得跑来啦!师:雪地里,生:________,师:小棕马,生:________ 师:不画花王红牡丹,生:不画花仙粉荷花。师:这是啥,生:_________? 师:一串一串——
生:是_______,师:左一弯,生:_______,生齐:画笔就是________。D、运用语言编儿歌: 出示动物及脚印图:
看,又来一群小画家!咱们来试试说说吧!________画________,________画________,________画________,________画________,不用________ ________,几步________________,E、师生接读: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小画家们的本领也真棒,他们不用颜料不用笔,生:几步就成一幅画。(3)秘密3: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
A、师生问答读:
师大声问: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生大声答:他在洞里睡着啦。师小声问:嘘,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生小声答:他在洞里睡着啦。师:狗熊为什么没参加? 生:他在洞里睡着啦。师:谁来问,谁来答。生:燕子为什么没参加? 生:她飞到南方过冬啦。生:老蛇为什么没参加? 生:他在洞里睡着啦。生:松鼠为什么没参加? 生:他在洞里吃松果。3小结:
说得真好呀!同学们个个都是小作家!
只要我们用“会看的小眼睛”,去发现“自然的秘密”,以后一定能成为大画家、大作家、大科学家!三. 写字
1.过渡:让我们用会发现的眼睛,来发现写好字的秘密吧!2.出示要写的字:鱼 3.书空写笔顺 4.观察“鱼”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准关键笔画 5.6.学生书写。7.展示评价。四. 作业: 背诵课文 书写生字
第二篇:《雪地里的小画家》评课稿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是一首优美的儿歌,文字既排列整齐又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是一年级教材中意境和文字比较美的文章。下面我来谈谈由刘老师讲的《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堂课,刘老师这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设计新颖。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凭借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学生观赏雪景,一幅幅美丽的雪景把学生带进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以此来引导学生自然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之中,产生了自主学习课文的欲望。还有最后出示小动物的和脚印图片,一下就让学生明白了小鸡为什么画的是竹叶、小狗为什么画梅花等。
二、多音字指导的好,学生能知道个别生字一字多音。
三、教师逐步渗透阅读能力的培养:如标出自然段、画出小动物的名称。
四、层层递进,让学生逐步突破难点。
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就是要让学生认会11个生字。对于这一点呢,贾老师是通过以下几步来完成的:
1、让学生圈出生字,让小老师领读,中间教师还强调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2、再出示词语齐读。
3、交流识字方法。
4、出示课文内容指导朗读。整个教学环节是完整的。
几点建议:
1、圈生字这个环节可以放在学生在家预习时完成。
2、交流识字方法最好放在读词语前,字认会了再读词语。
3、在指导朗读时,教师不要直接说要读出喜爱之情,可以换种问法:你们喜欢冬天吗?那能不能把你的喜爱之情读出来。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动物爪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
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播放了美丽的雪景图,把学生带入到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在启发学生想象下大雪的时候,看到一片雪白,你的心情怎么样,想做什么?由次激发学生朗读时的喜悦。然后让学生展示读,注意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同时板书部分我采用动物图片和四种植物贴在黑板上,让孩子们边读边把动物图片和植物配对,这样就使难点迎刃而解。并且普及动物冬眠的知识,和放映下雪天人们的有趣活动,上课形式较为丰富。但由于时间安排上不够,对学生的朗读未进行更深层次的指导,今后我应在课堂时间上加以改进。
第三篇:《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雪地里的小画家》。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7课的内容,它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介绍几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知识。全文共六句话,语言生动活泼,极富童趣,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良好素材。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这3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观察、思维、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是本课的重点。
2、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少,观察能力较差,因此了解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与竹叶、梅花等实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此外我将准备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二、说教法、学法
由于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情景教学法、诵读体验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地学习氛围,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运用质疑,自主合作探究,读中感悟,观察对比,知识的迁移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表达、观察、思维、想象等多种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能在看、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体会学习的乐趣,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
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入,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孩子的兴趣点燃了。抓住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于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层层递进,初读识字。
1、生自读课文,勾画出本课的生字。
a.哪些字容易读错,该怎么读?
b.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怎么记?
2、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
3、多种方式认读注音生字:(1)学生自愿认读、教读生字。(2)开火车读。(3)齐读生字。(4)男女生比赛读。
(三)、品析课文,指导朗读
1、低年级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比较差,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征的方法进行指导。播放课件,创设情景,以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引进文本,让学生自然流露出高兴、激动的心情,跟随雪地里的小朋友一起喊:“下雪啦,下雪啦!”并引导学生从“啦”字和感叹号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2、利用孩子好奇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播放课件,(听叫声,猜动物),引出小画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指导学生高兴地朗读第2句话,并引导学生理解“一群”的意思。
3、由于一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又少,我就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脚印,并与实物进行对比,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能直观地发现四种动物脚的形状各不相同,而且知道动物的脚印与实物非常相似,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我还补充问:他们的脚印还像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再引导学生用赞赏、夸奖的语气读第3句话(师生合作读,指名读,齐读)。
4、课中轻松活动(听歌曲,律动)(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
5、同学们平时画画要用什么工具?而小画家呢?学生通过对比就能读出轻松、得意的语气。为了进一步巩固重点,我还补充问:他们都是用脚画画,可画的画为什么不一样呢?(表演读、指名读第4句)
6、过渡语导入第5句话,引导学生从“为什么”和问号体会奇怪的、疑问的语气。(这堂课两处这样安排都是为了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和标点培养语感,同时指导了学生正确使用标点。)
7、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轻且慢地读第6句话。合作读,表演读5、6句。(渗透青蛙冬眠的知识)
(四)、复习巩固,拓展延伸
1、做找脚印的游戏,即补充了板书,又完成了课后的练习。
2、为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我还设计了拓展延伸练习:雪地里还会有哪些小画家?他们会画什么呢?还有谁也没参加?(学生分小组讨论,仿照课文编儿歌,同学们可选一项或几项来说,做到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学生在学习第3句话时已经进行了知识迁移的练习,因此学生能编得比较丰富有趣。这一环节既加深了学生对儿歌的理解,又将学习延伸到文本以外,把学生引发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更多的事物。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自编动作读全文。
(五)、教师小节,布置作业
1、查找资料:还有哪些动物会冬眠?(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背诵课文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的板书设计力求生动有趣,抓、住重点,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17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
小狗 脚印贴图
脚印贴图 小鸭
小马 脚印贴图
脚印贴图 青蛙(图)——冬眠
第四篇:人教版教育心得:以文带文课型研究
文本整合,实现主题价值
——大单元主题阅读课型研究之以文带文课
主题阅读是塑造心灵的阅读。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生命成长史。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思想,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情怀,一个主题就是儿童的一个智慧世界。
沿波而讨源,一年来,我们遵循教材特定主题单元,实施主题式教学研究,引领学生有主题的读书,使阅读文本相对集中,震撼学生心灵,强化认识,升华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在主题引领下的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升阅读速度。经过一年的探索,撰写了《语文大单元主题阅读实施方案》,设置了主题阅读“七课型”,并对每种课型进行模式研究。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比较阅读能力、阅读批注能力、快速记忆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基于“三环四步”基本模式进行教学方式优化:浅化内容挖掘——少讲解,少提问,多读书。简化教学环节——变线型结构为模块结构。强化语言赏析——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推敲品析。在《东辰新教育》上发表了《实现生命成长的课堂》《剑指高效课堂——语文课堂“四度”改造》《追寻理想课堂》(廖业斌),交流《主题阅读学案科学优化方案》(梅晓丽)等。
特别是对“以文带文课”课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推出了《走进书法家》《梅兰芳》《文化使者》《居里夫人》《老人与海鸥》《走进爱国科学家》等具有研究价值和示范意义的以文带文课例。现将我们对以文带文课的研究与大家分享,请指正。
以文带文课是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主体核心课型,三大功能价值:提升教师文本整合能力;扩大学生阅读广度;促进学生阅读思维、探究意识。带文方式按课堂结构分为:课前带文、课中带文、课尾带文。按功能可分为:引入式、比较式、补充式。按整合原则可分为融合式、分散式、拓展式。下面主要谈谈整合原则的分类:
一、融合式带文
所谓融合式带文即将同一主题内容的两篇文章或几篇文章进行整合,互为所用,比较阅读,系统思维,立体认知。比如,将《跨越百年的美丽》和《居里夫人的三克镭》两文融合阅读,《跨越百年的美丽》对居里夫人提炼镭的情景、镭辐射对肌体容貌的侵蚀、一生淡泊名利等进行了描写,而《居里夫人的三克镭》仅仅是她一生中的一个小故事,将两文融合,以《居里夫人》为主题,将《居里夫人的三克镭》融合进《跨越百年的美丽》进行阅读,提升了学生对居里夫人的立体认识。再如,《走近爱国科学家》主题阅读课例中,将《隐姓埋名的三十年》和《钱学森》整合,《钱学森》一文中对钱学森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的描述和《隐姓埋名的三十年》中王承书历尽艰难回到祖国如出一辙,两文融合,学生从内容和写法上比较阅读,不但丰富了人物精神认知,还明白了详略描写的对比。
二、分散式带文
分散式带文指的是在精读一篇文章时,为深化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文本的不同地方带入他文,丰富认知的宽度和深度。比如,在精读《梅兰芳》一文时,开课就带入辅教材《看戏》,其中对梅兰芳舞台演出的美轮美奂、观众的如痴如醉进行了精彩的描述,一开课学生就被京剧大师的艺术造诣深深吸引,为学习《梅兰芳》埋下伏笔。作为“四大名旦”之首的京剧大师,有如此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难怪日本人像让他登台演出粉饰太平。但他一次又一次地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放弃自己视为生命的艺术、甚至不惜放弃生命健康,人物形象瞬间高大起来。理解放弃他视为生命的京剧艺术,他“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是一个难点,这时,再带入《梅兰芳学艺》,当中对梅兰芳刻苦学艺、热爱京剧艺术的描写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视为生命的艺术”,现在他为了爱国不得不放弃的痛苦。再如,在学习《火把节》一文时,第10自然段对火把节的场景只是一个排比句“老人来了„„小伙子来了„„姑娘们来了„„孩子们来了„„”的面的描写,这时带入辅教材《石林的狂欢之夜》,其中对火把节激情四溢的场景点面结合的描写,不但让孩子身临其境,感受火把节的热烈气氛,还领悟了写法。还如,在教学《十年后的礼物》一课,在教学过程中随机补充原著《一篮枞果》中的相关片段,帮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不但帮助了学生理解课文,还引发了孩子阅读原著《一篮枞果》的兴趣。
三、拓展式带文
拓展式带文指的是基于与本课主题相关内容的拓展阅读,实现内容丰厚,方法迁移。一般在课尾或课后。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之后,拓展阅读学案后的相关英雄故事的附文,再引导学生去搜集阅读相关的革命年代的英雄故事,开一个“革命英雄故事会”,既丰富了学生课外阅读量,更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再如,聂红霞老师以《秀美山川》为主题的主题式阅读课,先学习精读课文《桂林山水》,领悟景色的秀美以及作者如何把景物写美的,再利用所学方法拓展阅读《趵突泉》,比较写法的异同,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还如,康莉老师先引导学生学习了《珍珠鸟》一文,再方法迁移阅读《卡罗尔和小猫》以及与小动物和谐相处的小故事,将“人与动物”这一主题丰厚、升华。
高段语文老师已呈现了多堂成功的以文带文课例,如,廖业斌、梁洁老师的“人间真情”《地震中的父与子》和《慈母情深》,李建良主任的“自强不息”《体育课》+《科学奇才霍金》,唐婷娜老师的《理想的风筝》带《爬山虎》《我的老师》(魏巍),韩倩老师的《鲸》+《麋鹿》,袁玉玲主任的“杰出人物”《端午节的来历》《文成公主进藏》等,恕不一一枚举。
总之,作为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核心课型——以文带文课,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同一主题的引领下进行课程整合,提升阅读的质和量。基于此,我们在整合教材时,带文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全国小学语文研究学会会长崔峦说:“进行主题阅读,这是语文教学的趋势。”主题阅读教学在全国已经有许多成功案例,我们坚信课改的方向,还将加大课改的步伐,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孩子智慧的阅读世界。
第五篇:“以文代文”课型专题学习心得
“以文代文”课型专题学习心得
10月17日,有幸听了县教研室组织的送教下乡的三节主题阅读“以文代文”课,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也解决了我的许多困惑。在教学中,有一个问题始终在我脑海萦绕——语文课,我应该给学生些什么?语文,注重听说读写,在课堂上,我总是想着让学生全方面的得到锻炼,但往往是贪多而不烂,学生累、老师累。课堂围绕一片课文,把每一句话做深刻理解中而变得支离破碎、枯燥乏味。品词析句、咬文嚼字本没有错,但学生听不进去,不愿意去学,那就是我们方法上出了问题,课堂就出了问题。
这三节“以文代文”课给了我一些启示。“简简单单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是新语文主题阅读的口号。语文课,更多地应该是带给孩子一种享受,享受于自主探索的快乐,享受于阅读分享的喜悦,应该给予大量阅读的量。“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的量多了,孩子的理解就越深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时常看到孩子对于写作文抓耳挠腮苦思冥想也不过写出几句话,究其原因,也不过是读文少,不知道文章该如何去写,没有形成一种语感。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品词析句究其原因一是觉得知识对于自己没有难度,不愿意去回答自己觉得很简单的问题,二是没有品词析句的能力,语文素养略有匮乏。今天的课为解决这两种情况指明了道路——以文代文,让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更多的阅读量。少一点讲解,多一些诵读;少一些提问,多1 一点阅读;少一点模式训练,多一些文代建构。让能力高的孩子在阅读中得到拓展,让能力较低的孩子在阅读中得到提升。
一、以读代讲
读中释词;读中品句;读中析篇;读中悟理。把琐碎的分析变成琅琅的读书声。“师生承接读”“男女生承接读” “提示关键词承接读”“减词换词对比读”“课前积累、课内名句诵读”等形式,老师以各种形式的读,减去了无效的练习,增加了阅读量;通过朗读学生无形中了解了文章的结构,掌握了课文的重点,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读说联动
三节课都设计了“读说联动”环节,注重读、说、积累相结合。三位老师在朗读课文的同时,注重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在学习课内语句的表达方法同时,仿照课文句式来练习说话,达到学以致用。做到了更好的课外拓展,培养了孩子的语言素质。总之读说环节的设置,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自信!
三、以文代文
每节课在学习课文的前面或后面,都添加进一两篇和课文有关的课外文章。这样主翼结合起来,以更好的为主服务,不仅加深了对主的理解,还拓宽了孩子的阅读量。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在以后的工作中,就需要我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探索,完善自己,让自己能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胜任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