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时代来了
《微课及微课制作》
老师们大家好:
很高兴有这次跟大家交流的机会。
在国家召开的五中全会上提出大力发展互联网+,那么我们教师会跟互联网,跟信息技术有什么地方可以+在一起呢。现行的2011版课表也提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育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老师们,微时代”来了,微博、微信、微课、微语录、微电影、微视频、微小说、微培训、微营销、微创新、微动力„„在这个时代,无“微”不至,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什么是“微”不了的。
2013年4月,美国《时代周刊》评出了2012年影响世界的百人榜,名不见经传的技术宅男 萨尔曼·可汗位列第四。正如比尔·盖茨在对他的推荐信上说,“就像很多伟大的革新者一样,可汗原先并不打算改变世界,他只是试图帮助在美国另一头的中学生表妹辅导代数课。他是一个先锋,他借助技术手段,帮助大众获取知识、认清自己的位置,这简直引领了一场革命!” 可汗学院如此受欢迎,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于微课的思考。
微课程能否有效,关键点是“先学”如何学?即学习资源的使用。“后教”如何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模式探索,诸如现在的翻转课堂,便是针对微课,针对将课堂还给学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探索。什么是微课?
一、微课定义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左右时间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
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二、微课形式
微课可以使用手机、数码相机、DV等摄像设备拍摄和录制,也可以使用录屏软件录制的音频或视频,录屏软件有Camtasia Studio、Screen2swf、屏幕录像专家等。
三、微课要求
(一)录制时调整电脑分辩率为1024*768,颜色位数为16位。ppt尽量做到简洁、美观大方。(尽可能使文件小,易于传输)
(二)时间须严格控制在五分钟左右。
(三)内容非常碎片化,非常精炼,学生 的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是15—20分钟,所以微课时间在五分钟内讲解透彻,不泛泛而谈,若内容较多,建议制作系列微课。
(四)在编写微课内容时,基于教学设计思想,完全一对一地启惑解惑。
(五)微课在内容、文字、图片、语言等上须正确准确无误。
(六)若在讲解中使用课件,课件有视觉美感(建议ppt尽量采用单色,突出简示洁之美)。
(七)微课讲解时,声音响亮,抑扬顿挫。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详略得当,不出现你们、大家、同学们等大众受众式用语。
(八)视频格式为:Flv、Mp4,视频尺寸为:640*480或320*240。音频格式有:AAC(.aac,.m4a, and.f4a), MP3, and Vorbis(.ogg and.oga)老师们更关心的是自己在教学中微课可以怎么用。
二、微课在教与学中的使用及意义
1、在新授课上微课的作用
(1)课前复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看此微课,为新课做好准备。
(2)新课导入 教师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制作此微课。在开始上课后先让学生看此视频。
(3)知识理解 教师对本节重难点做点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一起看此视频。
(4)练习巩固 教师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好微课,用于巩固本节知识。
(5)小结拓展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及规律,让学生将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再适当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拓展延伸练习。此视频用于结束本课前放。
说明:以上环节可单独或联合使用微课。
2、微课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北京刚刚送走的雾霾天气,不知道大家了解多少?教委下通知北京中小学“停课不停学”,面临期末考试的到来怎么办?老师们纷纷想高招,既得让她在家学还要学得明白。只能通过网络监控。
现在网络通讯的发展和微机的普及已经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教师把学习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其优点有以下几点:
(1)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2)时间和地点可以选择,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即可实现。
(3)适应不同的学生,视频播放快慢课一调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的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
(4)由于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使那些平时反应慢的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的反复观看,较好的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如果微课是配套孩子自学用的最好配套一些进阶练习,可以检测孩子的学习效果,这样会更好。
3、微课在促进教师业务成长和教学研究中的作用
(1)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简单实用,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
(2)微课便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传播,方便了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3)微课便于教师进行知识管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很好提高教学效果。
(4)微课制作简单,形式新颖,通过微课可以进行资源的积累、分享和交流,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提高教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
虽然微课引入在电实训教学中起着催化剂、新元素、新概念、翻转课堂等作用,但是在一个学年的教学改革实施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反思。比如,由于教师制作微课的水平不高,而造成不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由于网络自主学习只有一部分优生主动完成,而造成培培优扶差不如实质教堂效果好。假如我们老师能够不断提升技能、表达能力和制作微课的水平,还有不断给学生灌输网络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素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相信,微课极大地促进中国教育改革的技术与方向。
既然微课程里提到了翻转课堂,在这里我想再谈谈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有一个自定进度的学习。它还可以回放,比如在考试之前学生能够重新观看部分重难点视频进行复习。总之它让学生得到了个性化教育服务。在课内,师生则通过作业、实验和交流讨论内化知识,遇到困难时,老师还可以利用更多时间进行一对一教学指导。另外,选择、判断和填空题可以直接由平台完成批改和统计反馈,这使老师在上课前了解了班级自学情况,掌握了先机。总之微课程让我国的教学改革看到了希望。
马云曾说,“很多人输就输在,对于新兴事物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微时代”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第二篇:微时代
时代
微时代的来临
大变革时代的中国,依然是百家争鸣,依然是众声喧哗,依然是此起彼伏的热点变换,几家欢乐几家愁的价起价落,还有不断被创造出、又不断被抛在身后的各种流行语。一连串流行语,就可以将这个大时代的繁 杂世象串连起来;只不过,在这个多元分化的时代,你已经很难找到一两个字来概括这个时 代的丰富和复杂。盘点和总结今年的时候,很多人都谈到了一个字:微。
主要是微博的蓬勃兴起及其纵深发展,让我们在每个公共事件上,都可以感觉到微博的存在。你不关心微博,也许微博会来关心你;你不上微博,肯定会被人说 OUT 了,甚至很难与人交流,因为我们谈论的很多话题,都来自微博,很多流行语都是从微博上兴起的——有调查甚至说微博正在成为 “主流媒体”。许多官方机构都开了微博,并通过微博与民众互动、交流;很多事业都通过微博去发展,比如微慈善、微公益。无论在什么事情前加个“微”,都好像比较时尚。在公共事件中,微博 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我觉得,这不仅是一种技术上的时尚,也体现着一种社会变革的方向。我们每个人以微小的力量,融入这个大变革、大变动的大时代之中。每个“微”的后面,都是一个公民,我们的公民社会、公民精神、公民美德,就是由这样的作为个体的“微”所构成的。微博这种技术平台,能把这种分散的“微”彰显出来,并给了这些“微”一个凝聚起来展现自身力量、发出自己声音的制度平台。我们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并不似某种急剧的转轨和变化,更不像暴风骤雨般狂飙突进,其实恰恰是这样一些微小力量推动、微小进步累积的结果。微博,正因为顺应了这种时代进 步的节奏和发展的特征,所以它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并很快在公共事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些“微”背后,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体和一股股鲜活的力量。我们可以看到,正是 在微博和我们每个微小的个体的推动下,这一年,我们国家和社会有了很多细微的进步。虽然在历史的长河和改革的大背景下,这些进步还相对微小,却弥足珍贵。比如慈善组织的不断透明,近日某慈善组织表态说“以后哪怕捐一块钱也会开发票”;比如微博打拐,促成了政府对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的高度关注,有关部门说 “争取不让街面出现一个流浪乞讨的未 成年人”;比如我们的校车标准正在加快完善,我们的贫困标准线在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也 提高了,房价开始下降,保障房多起来了,醉驾因法律修改而得到了遏制,等等。
这些进步虽然细微,却在我们的心中种下了阳光,让我们看到了公民的力量,看到了舆 论的力量,看到了政府对民意的重视。“小悦悦事件”尽管让我们备感羞耻,可平凡的陈贤 妹阿婆却又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当然,我们从微博上也能多多少少感觉到某些负面情绪,然而客观地审视,大多数公众 从中感受到的还是一个“进步的中国”。很多时候,我们对社会进步的认同,会放在心里,而不会挂在嘴上。同时,我也相信多数人都会认同这样一种观点: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 是你的中国。
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你”是谁?就是我 们每一个公民,就是我们身边彼此亲近的公民。有怎样的微公民,就有怎样的大中国。
微时代与互联网的之间相互作用及联系
互联网,可以让我们自由驰骋在世界 的每一个角落,世界也因为互联网的出 现变得越来越小,甚至小过我们手中的地 图。微博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 “微”。当比尔?盖茨、苍井空等名人,以及普通小老百姓相继开通微博后,我们 忽然发现,世界已经掌握在弹指之间。微 博,也正在引爆全民“微时代”。播,成为一个重要特征。3G的普及,方便了信息的传递。借 助掌上电脑或智能手机,人们可以非常方 便地传递信息。以微博这款产品而言,借 助手机,人们可以将信息以图片或文字的 形式传递出现。在此之前,人们的信息传 递模式,还局限于邮件、BBS和博客等载 体。各种新兴互联网应用的出现,让信息 以碎片的方式进行传播。“碎片式”传 Twitter很红;国内,新浪微博很火,这是 微博颇受认可的最佳佐证。只有140个字的微博,可以说是 “微时代”的一个典型产品。事实上,除微博外,互联网还有微小说,秒杀 等“微”产品,今天的互联网已经是 “微”的天下。微博,将加速互联网向 “微时代”迈进。互联网迈进“微时代” 互联网的出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 距离。有了互联网,身在地球两端相隔 万里的人可以方便地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正因于此,很多资深人士认为,互联网 将加速“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缩短 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 “微”;微博的出现,信息越来越微,微 媒体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互联网还催生 了“微小说”等新生事物……
有人总结,互联网正迈入“微时代”。所谓微时代,是以微信息、微社区、微媒体为代表的信息处理方式。掌上电 脑、手机等方便快捷的小型高科技介入社 会生活的诸多小细节,使信息的传播方式 和手段,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如果说互联 网是对传统媒体的一次革命,那么微时代 的各种产品,就是对互联网的一次革命。这次革命中,信息的方便获取和简便传播,也是互联网“微时代”的又一个重要特征,这一点从微博这款产品上也可以得到印证。微博,是“微时代”的一个典型产 品,而且是一个很具代表性,很有影响力 的新生事物。在很多从业人士眼中,微博 目前或许并不成气候,仅有几千万用户。可是,在互联网正在加速向“微时代”迈 进的环境下,红火的微博正发起一场革 命。如同很多互联网产品一样微博也是一个舶来品,是基于Twitter的复制。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也可以称为迷你博客。由于每一条微博只能容纳140个汉 字,不像博客那样可以随心所欲的书写 容,人们才形象的称之为微博。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的互联网中,140汉字的微博凭借 简洁的优势博得了众多网民的认可,这也 是微博能够迅速火爆的原因所在。国外微博给力“微时代” 从形态上来说,只有140个字的微博,绝对是一个正宗的“微”互联网应用。在 互联网已经把地球变成一个“微”空间的 年代,微博似乎并不起眼。然而,纵观整 个业界不难发现,微博正在加速互联网向 “微时代”迈进。微博,并不仅仅给网民创造了一个典 型的“微”应用,还让媒体产生了质的 变化,以新浪为代表的新闻门户,正在向 “微媒体”华丽转身。对于新浪而言,微 博不仅仅是一个新闻载体,还是一个创新 新闻的平台。在一些重大事件中,新浪微 博的作用已经锋芒毕露。2009年底的一场大雪,让北京首都机 场大量乘客长时间滞留机场。部分航班乘 客被困在机舱十几小时,既不能起飞也不 能下飞机,情绪激动。碰巧经历现场整个 过程的前Google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在微博说又成为了一个新生事物,一个用140个 汉字书写小说的新生事物。微博的出现,衍生了微媒体和微小说。显而易见,微博 正在给力“微时代”,并引爆全民“微时代”。微博引爆全民“微时代” 与传统互联网应用不同的是,微博超 低的门槛,将会成为未来互联网的一个 主流应用。只要你会发短信,你就可以玩微博;只要有手机,你就能更新微博。眼 下,微博正成为一个使用率极高的互联网 应用。微博的影响力被挖掘出来。随后,央视新大楼起火、玉树地震,都有热心的微 博用户搞直播,新浪也意识到了微博这一 “微”应用的影响力,开始重金打造微博平台。如同博客平台一样,新浪微博也是走名人路线,多年的积淀,新浪不仅积累了众多的媒体资源,还与名人保持着良好的 关系。现在,知名影星和艺人,以及全国 各地的媒体均已入驻新浪微博。在刚刚过 去的2010年中,新浪微博的影响力已经在 一些新闻事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一些媒体从业者,甚至把新浪微博变成了 一个“微媒体”。尽管微博只有140个字,但记者用有限的文字,尽量展现更多的细节,保证各条 微博之间的逻辑连接,最后形成一篇准特稿或创新型的微博特稿,较为详细地呈现 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邓飞在新浪微博的 报道,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微博着实 具备了媒体的属性。微博,本身是一个互联网应用。但微 博与新浪这个新闻门户平台的嫁接,让微 博成为了一个“微媒体”。在新浪微博声 势浩大的“微小说”比赛落幕之后,微小说10.0%,实际月度有效浏览时间从760万小 时上升至7700万小时,增长超10倍。微博将会是一种主流的互联网应用。一旦用户成为规模,各种微博应用也会风生水起,届时,互联网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微小说是微博火爆衍生的一种典型应 用,那么,除了微小说之外,还有哪些微 应用呢?不得不承认,在越来越多网民涌 向微博这个平台后,微博每天都会产生大 量有价值的信息。为了帮助用户筛选有价 值的信息,一些微博应用开发者推出了 “微博日报”,将每天有价值的信息汇总 在一起,供微博用户阅读。在手机高度普 及的今天,移动运营商和一些媒体联手推 出了“手机报”,这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微”应用。未来,微博的火爆,肯 定会催生“微博报”。33 争鸣 Contention 微博报,有可能会以一条微博或多条 微博的形式存在,但与传统的报纸和电 视相比,微博报是一种微小的应用了。由于新浪、搜狐、网易和腾讯四大门户 都推出了自己的微博平台,并试图将微 博与门户进行有效融合。可以预见,未 来微博对于互联网新闻门户而言可能是 一个媒体平台,微博也可能大为一个 “微”媒体。微博,微小说,微博报,微媒体…… 微博红火之后,大量的微应用也会因此火 爆。由于微博有如此低的门槛,很多手机 用户都可以轻松的操作微博,我们不久之 后将迎来全民微博时代。而全民微博时 代,中国互联网顺其自然的过渡到全民 “微时代”。短短一年,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 规模已达到12521.7万人,微博用户也从 草根阶层,发展到包括明星、企业,甚至 政府机构在内的庞大群体,中国进入全民 微博时代。微博的火爆,催生了微小说、微媒体等“微”应用,未来必将加速全民 “微时代”的到来,微博无疑是引爆全民 “微时代”一味催化剂。微者,博天下百里/文 微,古汉语中“只有一寸的百分之 一”之意,可谓微乎其微,竟然能于今时 博天下?不错,这是一个草根时代,也注 定是一个微时代,微博越来越给力!尽管 大多数人都是在自言自语,可是大家还是 愿意弄个“围脖”玩玩,每个人都能成为 时代的记录者和传播者。或许在这个物欲 横流的年代,“围脖”真的可以取暖减 压。韩某开微博“喂”了一声便有应者过 万,足以说明,微中有一种力量,一种积 少成多的力量,一种民众的力量。历遍网络帝国,精神之境界:顶贴,灌水,人肉,博天下。菜鸟网民无非从赞 一声好的顶贴开始,继而发动制造之能事 转帖加唠叨,等到有大爱滋生的时候便加 入人肉的队伍,一回眸发现社会舆论能力 有限时,即收山自修,而博客从普通等级 修到微博,便有博天下之意。能够有博天 下的情怀,基本上都曾经到过一种独孤求 败的自信境地。不过也有直接“织围脖”的,因为微 博操作门槛低,我等移民微一下,也算是 安贫乐道。需要给微博想十条优点。站在经济危 机的低谷和宏观调控的高峰,必须十条才 行,不够十条不专业,不够十条不疯魔,第一,“围脖”首先当然是暖和。大 多数微博说出来的都是可以忽略的流言蜚 语和闲言碎语,网角里抖一抖便随风而逝 了,但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热衷于此 呢?很明显,现实的生存压力太大了,处 处需要谨言慎行,否则哪句对工作上的牢 骚得罪了同事或老板,轻则给下绊子,重 则饭碗便丢了;办事儿的时候也不能对人 家态度蛮横的人员牢骚,必须陪着笑脸,否则没有好果子吃,办不成还四处折腾 你。如果只能任由得满腔怒火中烧,一来 二去还不烧坏了?于是需要微一下,暖暖 自己孤独而孤傲的心。据有关部门研究,一个人一天最好说几个简洁的语句,这样可以 大大减轻生活之压力。但是字字 珠玑不容易,姑且原谅吧!第二,“围”当然可以围观。喜欢窥 视别人是一种人性上的从众心理。这种心 理也挺怪的,因为它是在标榜特立独行后
微电影
微电影是微时放映,区别于传统电影动辄一个多小时的长度,微电 影短则几分钟,长则二三十分钟二是微制作。微平台播出,区别于传统电影的影院模式,微电影大多在网络、手 机等多媒体移动视频平台播放,更加贴近普通大众,普及度远远大于 普通电影。微旅行
微旅行是一种新的休闲方式,微旅行是一种新的休闲方式,就是短小的旅 随时发生的旅行。不用提前计划行程,行,随时发生的旅行。不用提前计划行程,不用订机票,不用收拾行李,拿上背包,不用订机票,不用收拾行李,拿上背包,随 时出发。微旅行,是一种生活态度,时出发。微旅行,是一种生活态度,是繁忙 的现代人减压的一种方式。的现代人减压的一种方式。可以到一个陌生 的城市,走一条陌生的小路,看陌生的一切; 的城市,走一条陌生的小路,看陌生的一切; 也可以逗留在原本生活、工作的城市,也可以逗留在原本生活、工作的城市,逃离 一切或者部分电子产品,只是读读书、一切或者部分电子产品,只是读读书、晒晒 太阳、发发呆; 太阳、发发呆;又或者到陌生的地方找陌生 的人闲聊片刻。微小说
微小说是以微博客形式发表的微型小说,是微博客价值延伸的一种 微小说是以微博客形式发表的微型小说,生动表现形式。这是一种新兴网络文学形式,大家对微小说评论不一,生动表现形式。这是一种新兴网络文学形式,大家对微小说评论不一,各抒己见。微访谈
无微不至,有问必达
是建立在新浪微博基础上的访谈类产品。与传统访谈不同的是,《微访谈》的所有问题都来自于普通网友,并且由访谈嘉宾直接进行回答,真正做到了嘉宾与网友之间的零距离交流。微心情 微笑话 微民 微动力 ……..微电影
“大电影”是“孔雀”,光彩夺目,但也因为养殖成本过高,不是每人都可以参与。而微电影是“麻雀”,虽然小但是生命力极强,每个人都可以揽入怀中,“飞到寻常百姓家”
你听说过《父亲》吗?你看过《老男孩》吗?如果都不知道,你就out了!因为微电影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影视界,而上述两部都称得上是微电影的开山鼻祖,见证中国微电影时代的开启之作。
所谓“浓缩就是精华”,在网络时代依然适用。如今博客逐渐被微博压过势头,而微电影的诞生也动摇了大电影的地位。“大电影”是“孔雀”,光彩夺目,但也因为养殖成本过高,不是每人都可以参与。而微电影是“麻雀”,虽然小但是生命力极强,每个人都可以揽入怀中,“飞到寻常百姓家”。
机遇:大势所趋
如今,80、90后是视频网站的核心用户,这批网络群体有着自己的生活需求:快节奏的步伐使他们没有时间观看完整的一部电影;无聊的业余生活需要感动滋润;追求精致的生活方式。因此,“微电影”凭借其“短、小、精”等特点快速被网友所接受。
“短短10多分钟,单一的人物和场景却包含感动人心的力量。”赵雨润表示,时下年轻人通常习惯睡前一两部微电影当作“睡前故事”,这也催生了微电影的巨大需求量和发展前景。
据介绍,盛大“华影盛视”今年推出了包括《星辰变-昨天》、《缘来柿你之告白》、《趁年轻约会吧》、《Cool Guy变形记》等4部不同类型的作品,总流量超过1000万人次。大量的点击率使微电影成为时代主流俨然势不可挡。
动力:资源整合
由于目前微电影市场缺乏一个衡量和划分的标准,没有完善的发展体系,难成规模。对此,赵雨润表示,华影盛视主张细分市场,整合产业链。
剧本是决定微电影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据悉,近日,华影盛视正式与中国最大的社区驱动的在线文学平台盛大文学达成战略合作,拟为盛大文学旗下畅销网络“微小说”拍成“微电影”,同时也将邀请网络小说作家成为“微剧本编剧”,有效融合文学和影视各自的优势资源。
另外,华影盛视旗下美我网作为影视原创者开放平台,目前已汇聚了包括编剧、演员在内的近万名影视原创者。每周发布一个微任务,每天有近10万字的原创文字上传。赵雨润认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我网可以说是影视领域的“起点中文网“——免费提供平台,鼓励原创内容,看重版权运营,注重内容价值。
挑战:量化需求
低成本的微电影为草根实现电影梦的同时也给出品方带来经济压力。“只有达到一定的数量和影响力,才会有盈利的空间,预计每部微电影的利润率将达到30%左右。”赵雨润表示,微电影现在还无法产生足够的盈利,对于美我网这样的平台而言,拍摄一部微电影基本上保证收支平衡就很满意了。
2012年是一个微电影发展年,它未来的商业价值巨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微小说
惜字如金,回归汉语文字之美。微小说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新生事物,它是短篇小说的一个“品种”,是网络时代背景下对汉语文字之美的回归。在百度百科里,微小说被认定为是对主流文学的延伸和补充。这种延伸和补无数网友和评论家眼前一亮,他们欣喜于汉语文字之美的回归。在140个字的限制中创作,逼迫作者锤炼语言,去掉那些常常被滥用的形容词、副词,从而使文字一洗繁复,变得简洁、有力。有人感叹,以前是千言万语的“灌水”,现在是惜字如金的“蒸馏”。微小说让许多不爱古典文学的人也看到了排律、古风、互文一类几乎消失于当
代的语言风景。汉语文字简短而丰富、含蓄而情长的优势,在微小说的写作中,无疑展现得淋漓尽致。“以小大”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概括微博文学,“越短越吸引人。”互动性强,每个人都是小说家。借“随时随地分享身边新鲜事儿”的微博为载体,微小说与传统文学形式最大的区别就是互动性,这让微小说有着强烈的参与度。一旦作品发布,读者就可和作者在线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热门小说的评论可多达上万条。这样的“即时性”让它紧扣当下地抓住了网友。微博的诞生也极大地降低了文学创作的成本和门槛,使更多普通网友能够参与进来。所以微小说的创作群体庞大,包括作家、记者等专业人士还包括在校学生、工人、白领、明星、农民等非专业人士,他们通过电脑或手机上网登陆微博,随时都可以上传自己的作品。全民性的创作群体和随时随地有感而发,使得微小说可以展现更广泛的社会生活,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这让微小说的草根性愈发浓烈,其内容也演绎出人间百态。“取精华,弃糟粕”微小说不仅要有艺术性和写实性,还应该具有思想性、批判性和对社会建构能力,才能完成它作为新媒体网络平台的代言,也才能经得起更反复的阅读。一般来说,小说是通过塑造人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这三大要素,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传递思想的文学体裁。微小说140个字数的限制决定了其很难将小说的三大要素都表现得非常充分,它可能也只能集中展现一点。所以微小说需要通过基本的结构与情节,或反映某种生活,或表达某种感情,或传递某种思想,从而体现出小说的价值本质。对此,有人支持,有人质疑。无论各方观点如何,微小说能否健康持续发展,避免昙花一现,关键还在于能否在有限的表现空间里真正给人以阅读的愉悦,反映当下社会现象,留给人们回味的空间,震颤受众的心灵。这也是文艺创作的本意所在。
理性面对微时代,危险与机遇并存
通过便捷高效扁平化的传播,人们可以收集或提供信息、发表意见或建议。但是,当信息在较高程度上实现聚合的时候,微时代的传播活动也面临着如下弊端:
首先,人们之间的信息差距将显著扩大。信息移动终端的持有与上网条件这两个方面的不平等将会影响信息知情权、传播参与权的享有或行使,使得一部分
人在很大程度上被排除在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定过程之外。而且这种鸿沟会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渐扩大,人们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不平等程度会加剧。
第二,小群体内的微型传播将带来“信息茧房”效应。无数的网站、微博、社会网络化服务点的林立,很容易导致网民内部分离为大量的小集团。人们只选择与自己想法相似或有共同点的集团,形成一个个小的“信息茧房”和回音室,在其中人们只倾听自己所选择的东西和愉悦自身的信息,很容易制造偏激的错误、过度的自信和没道理的极端主义。
第三,传播的扁平化会带来信息垃圾和信息过剩的流弊。信息技术使人们可以在对话中实现决策参与,原来的主导信息不复存在,来自不同传播节点的“传播中心”却可以将信息源源不断地发送。同时,个人的好奇心、表现欲望以及志愿者精神,成为提供信息和交换信息的动力,这必然会带来信息垃圾和信息过剩的流弊。在微时代,受众排除无谓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将比自由选择信息更加重要。
迎接微时代,选择乐观主义
人类的传播活动正在经历一场全新的“革命”。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人类的传播活动大踏步向前发展。微时代的到来将进一步颠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数字化技术的对象将是一个个身份清晰、个性鲜明的个人,而不再是匀质的、无差别的传统概念中的大众;社会成员信息需求的多样化导致了信息产品的多样化,同时也促使信息产品形态以及服务方式的改变;传统媒体的机制和功能将发生变革,原来的宣传平台将演变为公共话语平台,传统意义上的权威媒体将成为信息内容的制作商和提供商。在微时代,传播的明星效应、长尾效应以及二次挖掘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传播技术的进步也为今后的传播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联网技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传播活动,它将为传播活动带来哪些方面的具体影响,如何处理好传播平台的拓展与信息泛滥之间的矛盾,如何避免传播“微化”造成的“信息茧房”弊端,这些问题期待在今后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解决。
下面我组挑选了几个小的方面,试着用哲学的观点去解释。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的联系,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点,从事物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去考察事物。微博的产生和发展(事物之间的联系,量变到质变)
微博与百姓大众之间的联系在其产生之前就微妙的相互作用着,当代是构建在和谐社会的大旗帜下的,而在此之下的更多的话语权和表达的愿望被时时的激发。
微博在最初只是一种发表新鲜事儿的平台,可随着社会和人这个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在性质上和存在状态上有了量变到质变的不同程度上的发展。由此,微博便成了新事物,一种正在蓬勃发展的事物,从形式上看,是在时间和空间(比如受众群和使用者)上的广泛交替,从内容上看,它反映了社会的运动,它的变化形态,结构等的更新。
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没错,是这个分享,让微博不再单纯的只是发表自我的言论和展现自我个体的话语权。夸张的说,巨无霸式的分享(特别是热点话题和明星效应),让原本单薄的微博成为推动浪潮的大风,所以,它质变是显而易见的。
而质变必然是从量变而来的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影响和作用,其阶段性的和局部性的改变也同样是推动主体的交替,飞跃和渐进。
用辩证否定观看微博的发张过程
像腾讯QQ一样,从最初的OICQ到我们正在用的是经过了改变和发展的,最初,我们有了博客,可是冗长的用户名和寻址地址让人慢慢熟落,所以微型博客应运而生,这是事物内部之间的矛盾,被自身否定之后的发展便是如此,也是 因为有了自身的矛盾,让微博从过去的记录这发展成了集记录着,评论者的有机辩证的综合和统一。另外如微博的加“V”认证,私信的语音化,等等都是新事物,这其实也是一种扬弃,克服消极因素,有保留积极的因素,及时批判又有事继承。
意识与微博产生的关系
人的意识是最生动的,当代需要我们开放的言语,大胆的表达,和以往太多散漫的平台不同,这就是微博呈现给我们的,我们的语言在其上是平面化,最形象的直观表达,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去反映,以某种形式去反映,表现出一种主观的选择性,当然在行动之前就会有活动的步骤和计划,人们发微博,分享微博,以感觉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推理,并进行加工,依次进行构建,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这其中,就要说微博让意识的指导作用大大加强了,意识不再限于基本的主观头脑里,让其“物化”,让每个“微民”都进行切实的行动和实践。这所有,都是微博构成的这个微时代让我们给我们的,同样我们也进行了这样的选择,是力量是强大的工具。
第三篇:课堂微时代
课堂“微”时代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当我们的生活伴随微博、微信逐渐步入“微”时代,“微课”一时间变得炙手可热,它的产生与流行,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再一次看到了教育变革的希望。和众多的“微课”粉丝一样,我积极开展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实践研究,经过不断的教学探索与尝试,我的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取得了成功。
【关键字】微课 小学 信息技术
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时代悄然来临,全世界正在进行一场“微”革命。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以及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蓬勃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变得越来越快捷、高效,与微博、微信等被广泛应用的社会性工具软件一样,微课(或称“微课程”)应运而生。
这些年“微课”在中小学教学中悄然兴起。作为一种新的课程与学习方式,它的应用应该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并且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其效果。为此,笔者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开展了微课的设计和应用,在实践中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这一概念起初在2008 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 提出,在当时并未引起国内教育工作者的着重关注。2011 年,“翻转课堂”、“颠倒课堂”在基础教育界掀起了一股 “微课程”的变革热潮,人们仿佛找到了一种新的诠释教育的途径——“微课”。
微课教学是以短时长的视频为主要载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主题鲜明、内容精炼、针对性强,且微课视频时长较短(一般在5-8 分钟之内,最长不超过10 分钟)[1][2],契合了当今学习片段化、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学生可以在多媒体信息化设备的辅助下,自主、高效率地利用课堂上下的时间展开学习。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微课实践
1.《认识键盘》教学案例
《认识键盘》是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分册中的内容,教学目标:认识键盘的分区,掌握主键盘区字母键、数字键、符号键的名称和分布情况,能够输入字母和数字,学会几个常用的控制键。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是先认识键盘的分区,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用ppt展示键盘实图,然后分区认识键盘,但是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是很感兴趣,教学效果不好。
在引入“微课”之后,我们用摄像机对准键盘,教师用手指画出键盘的分区,以及各个部分的名称,并要求学生也用手指跟着老师一起来分分区。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明显学习兴趣有了提高,而且知识点记忆比较深刻。特别是“shift”的使用,根据“微课”的学习,很多同学一下子就能找到“shift”。在使用“shift”的时候,很多同学一下子就能模仿微课上的教学内容,先按住“shift”不放,然后再按双字符键,就能输入该双字符键上的上档字符了。
2.《认识画图》案例案例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认识画图软件以及“铅笔”“刷子”工具的使用。但是对于三年级刚刚接触电脑的学生来说,虽然平时都会简单得使用电脑,但是对于软件这个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如何在电脑中找到一个软件,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头一次的操作。由于家庭等信息技术环境的不一样,每个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不一样,按照就的教学流程,教师讲解一遍,学生的学习操作效果肯定参差不齐。有的一下子就能打开画图软件,有的连“开始”都找不到在哪里。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利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微课直接从如何打开画图软件开始,鼠标操作,教师讲解。第二个知识点,认识画图窗口,调整画图区的大小。这节课的微课将认识画图的基本知识点都包含在内,每节课一上课就播放微课视频,简单有效的知识介绍给学生。
3.《下载和安装软件》案例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下载和安装软件,教学内容特点就是操作特别的多。首先要从网站上下载软件,然后再是安装软件,一般情况下,下载下来的软件都是压缩版的,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添加一步解压缩的操作方法。整个过程操作步骤至少有18步。这么长的操作流程,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一下子记住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这节课中使用微课教学,无意是一个很好的教学举措。
在制作微课视频时,分三个视频制作,分别为“软件下载”“解压软件”“软件安装”。“软件下载”包括登陆软件网站,搜索软件,下载保存软件等操作。“解压软件”指如何右击解压缩软件的操作。“软件安装”包括如何找到安装文件和安装的操作步骤。
三、小学信息技术微课实践思考
(一)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价值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微课实践中,我们在很多课程中进行了微课教学:《操作键盘》、《复制与粘贴图形》、《整理文件》、《插入表格》、《初识ppt》等。通过多节课的实践,笔者觉得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还要比较有价值的。1.适应小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特征小学生
由于年龄特征决定,其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学习的注意时长较短,注意范围也较小。因而“时间短小、主题聚焦”的信息技术微课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有利于开展分层和异步式学习
由于家庭等信息技术学习环境的影响,学生的信息素养差异性较大,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中以“统一教学内容和同一教学步调”实施的教学,使得这种能力差距进一步加大。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的开发与建设可以帮助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基础自主选择微课开展学习,并能重复点击学习,真正实现学习的分层与异步,从而有利于缩小学生间的信息能力差距。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开展教学,强调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自主选择微课学习,教师更关注于对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学习过程指导与评价,因而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4.减轻教师的重复性教学压力
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课时量仍较重,特别是平行教学班级形成的重复性教学,给教师带来不少压力。信息技术教师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设计和开发小学信息技术的微课,逐步构建起完整的课程资源库,学生利用微课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可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微课的设计和开发、学习过程的指导与评价中,从而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
(二)微课实践的问题探讨
1、小知识点遗漏的问题
微课由于每次聚焦一个学习主题,时间和内容都较为短小,这种“微处理” 过的课程虽然有利于学生随机进入学习,但也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的“碎片化” 现象,不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构建完整的知识与技能体系。因而,在设计微课时,应该在把握知识目标的整体框架下,分解微课的学习主题。同时,在教学中,利用综合性的任务解决引导学生对微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2.微课的品质问题
微课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在经历了这一系列“微课”教学实践后,我渐渐发现微课”的品质对于课堂教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我们设计出目标明确、结构合理、内容有趣的微课程,“微课”时间简短、方式灵活的特性将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可以利用微课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3.课程设计问题
虽然,信息技术教师本身具有微课开发的技术优势,但在课程目标的分解、学习主题的设计上,如何把握科学性和有效性,对广大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仍然具有较大的挑战性。信息技术教师应当进一步加强对课程目标、主题设计等方面的学习,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设计和开发适合于小学生学习的微课资源。4.教学整合问题
由于受到现有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制约,利用微课开展信息技术学习仍将主要集中在学校课堂教学中。课后的在线学习还不能全面和有效展开,因而微课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包括微课的学习内容选择、课堂教学中的介入时机和时间安排等都是现阶段必须认真加以思考的问题。
四、结束语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正开启着教育的“微时代”。具有教学信息资源主题鲜明、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对知识点的讲解透彻等特点让微课逐步走进大家的课堂。我通过对教学对象、教育环境、学科特点的分析,我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取得了成功,学生们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得到了提升。
第四篇:【微时代】简单剧本
【微时代】简单剧本
1.开头直接黑底白字
字幕内容:还记得早些时候开心农场”里的“耕耘偷菜”吗?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侯敏说:一个热词的背后就是一个热点事件,热词浓缩了时代,也记录了时代。
2.片头
制作一个动画片的效果,首先出现一个地球,地球不停的自转着,一个人围着这个地球行走,然后这个人没走过一个地方就用一个鲜明的点来标记清楚,每走一段路后就用一个彩色的线段标记,然后几秒钟内走出一个中国地图,然后地球继续旋转,勾勒出世界地图的样子。就开始爆炸~~【碎片上片有一些例如微博、微信、微小说之类的微事物所对应的图标或者表示符号(】
3.出现“微时代”三个字
中规中矩(只对微字进行特效)
3.大场景
黎明~渐亮~忙碌的早晨~车水马龙~
4.全民皆微
旁白: 2009年8月,中国门户网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腾讯、网易、搜狐等紧跟其后,从此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随着微博在网民中的日益火热,与微博相关的词汇也迅速走红网络,“微博效应”正在逐渐形成。
【A.由大到小聚焦在一个大学寝室里(4人间)~大家被闹铃吵醒~都赖床不想起~于是在还在被窝里就拿出手机~更新微博、微信、QQ好友动态、人人动态;更新完还不想起床,就开始玩微信的摇一摇(此处需要微信摇一摇的声音)。
B.通过更新事实新闻,好友动态,掌握最新生活动态。可以设想~~~今天是母亲节,新闻、好友动态中大多都是祝福伟大的母亲,所以四个人中有人喊:“今天是母亲节,大家 不要忘了给自己的老妈发祝福短信”。
就此收住。
C.微博营销,比如去一家店里买衣服,店主告诉你,扫描本店的微信图标,加其好友,关注他,可以打八折,优惠。
D.明星微博传递爱心之类的、E中国官方微博平台„„„„„„ „„„„„„„„】 重点旁白
旁白: 数字化信息时代发展已进入白热化,社交网络大规模融入人们的生活。你不关心微博,也许微博会关心你,你不上微博,肯定会被人说你OUT了。5.微到危的过渡
微访谈,就跟央视在马路上采访大家的问题~你幸福吗,之类的。(可怕的流行语a.我爸是李刚、微博炒作)
【 网络不文明行为:
1、传播谣言、散布虚假信息;
2、制作、传播网络病毒,“黑客”恶意攻击、骚扰;
3、传播垃圾邮件;
4、论坛、聊天室侮辱、谩骂;
5、网络欺诈行为;
6、网络色情聊天;
7、窥探、传播他人隐私;
8、盗用他人网络账号,假冒他人名义;
9、强制广告、强制下载、强制注册;
10、炒作色情、暴力、怪异等低俗内容。
】
A.采访者的表述
引出不好的方面(幽默诙谐的方式呈现)
B.社交网络与危险到来,不文明行为、危险信号>安全环境的倾斜天秤动画 6.危机浮现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微博用户数量由2010年底的6311万猛增至2012年6月的2.74亿,使用率增长近300%,中国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已经过半,成为微博用户世界第一大国,全名皆微的微时代已经来临。
在这个环节旁白要加入一些问句,引导观众去思考我们提出的问题。
例如:„„„„
例如:„„„„
在接下来的片子中我们也给出了问题的答案。这样抓住观众的心,让他们的思绪跟着我们的片子看下去。。
微时代坏的影响,上升到情感层面。
【然而,在这个几秒钟就能连线地球另一端的“微时代”,许多人却发现,不依赖高科技手段的面对面交流变得很奢侈。近日(这需要改一下时间或者是再查阅最新数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一项有12098人参与的调查显示,71.8%的受访者认为过分依赖手机而忽视当面交往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过于依赖虚拟世界的“数字化生存”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现实恋爱、婚姻及家庭生活,甚至出现“电子产品成了婚姻中的‘第三者’”“社交网站变成‘婚姻杀手’”的现象。(蓝天文字个人觉得可以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出现在画面中,纯文字加解说,适当配上一些动画也可,其中婚姻第三者可以做一个动画效果,两人之间出现了电子产品,人与人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举出一些实例进行说明(通过截取网上的相关新闻再加以旁白说明)
新闻1: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55.7%的人认为“手机依赖”会使人的现实交流能力变差,46.1%的人认为会使生活圈变窄,29.9%的人表示会陷入更深的孤独。而对这种心灵的孤独刻画得最入木三分的,莫过于在网上流传很广的这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段话我们可以做成图表进行展现)】
或者:这个时候加入一些对比,正面与反面的一起说,列举明星的微博公益活动之类的正派与秦火火(造谣)之类的反派,以及要展现出反派人数的递增趋势和不好的社会现象,可适当加入特效、动态、点亮你的眼睛。引起人们的重视。
列举出捏造事实,扭曲真相,对社会造成的恐慌,扰乱人们的生活。
7.警示 需要制作动画的效果,就是在很大的广袤的土地上,有很多的层次不齐排列的井,每口井里都有那么一个,或者三三两两的人在里面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还有的井里出现呼吁反思还有纠结自己怎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然后引出我们对观看我们影片人的疑问,还有对这个时代的疑问。【想一个比较权威有代表性阐释微时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问题】
然后我们来加上解说词来解释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我们分析过了是因为电子设备和网络【主观】实质上:我们颠倒了人与工具的关系。【客观】多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所有终端都由你掌握,你选择听众,选择表达的内容,随时决定开始还是暂停。当你厌倦时,就让电子设备和网络进入勿扰模式。软件也提供一系列贴心服务,可以拉黑、举报、隐身、静音,一切全在你的掌握之中。真正绑架我们婚姻、家庭和生活的,是物质时代下人们心灵的疏离。在社会转型时期,生存压力加大,焦虑情绪蔓延,人们更关注物化的外在,希望攫取更多财富来获得安全感,不再关切精神、情感和心灵本身 此处“所有的终端都掌握在你的手中”,我们做出一种图示的效果来直观反映,或者是一种内在的关系图。
8.呼吁~微时代需要正能量
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你是谁?就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就是我们身边彼此亲近的公民,有怎样的微公民,就有怎样的大中国。
结尾,回到开头那个信息爆炸的地球,我们希望传播绿色的电子流来让我们的地球永驻常青!(算升华吧,提高质量)
选择微时代,选择快乐、幸福生活。
第五篇:微信时代何以自处
微信时代何以自处
作者:梅明蕾
时代之前冠以“微信”,系因它在当下生活中与我们须臾难分,这在国人中应不难获得同感。
元旦放假几天,杂务之外,本想趁着各忙各事彼此间暂停交往,正好静下心来读点闲书,不料四面八方的微信铺天盖地而来。主体自然是节日问候。恭贺新年的版本层出不穷,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瞬间便淹没在相互问候的大海中。问候之外,也有“(微)信以群分”的专题讨论,如2017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选用了史上最年轻的执棒者杜达梅尔,得失究竟如何?新一年的旅行重心到底国内还是境外、邮轮还是自驾?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人耗费在微信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虽然作家冯唐说他仅在晨起坐马桶时浏览个一二十分钟微信,也有学者、作家干脆下狠心与那劳什子绝缘。但身边人的行迹仍能证明我的基本判断。一位乐迷朋友,某高校法学院教授,目前就我所知,已身兼两三个群的群主(他自己所加入的群可能更多)。群中不乏文人雅士,故群里也时有高端话题抛出,如文学作品中的形式与内容怎样影响着作品整体质量,作曲家瓦格纳与勃拉姆斯谁在音乐史上的地位更高等等,常常争起来引经据典,互不相让,最终却不了了之。偏偏群主也是个极较真的人,每帖必回外,自己还不断转发各式链接,挑起更多新话题。看他每天在数个微信群间闪转腾挪,左支右绌,实难想象他何以自如应付教职。
再说阅读,首当其冲的大敌公认是微信。诚如经济学人汪丁丁所言,注意力已然微信时代最稀缺的资源,微信转发成本又极低,阅读则显得更加昂贵。怎么办?汪先生支招:建立起所谓的“理解框架”(此不详述)。我承认汪先生的应对之策学理上说得通,也具一定可操作性。但关键在于,绝大多数人上微信的主要目的并非为了阅读。汪先生开的方子仅能治阅读者的病。但不管怎么说,微信的发明毕竟是划时代的事。人是害怕孤独的动物。由于微信,感觉空间大为缩小,人与人间的交互变得如此方便和立体,信息传递、分享变得如此快捷和廉价,世界展示也变得更真切和多彩;更进一步,说人之“三观”因其有所改变,恐也不为过。所以很难想象没了微信,世界将会怎样。
然而向死而生毕竟是人类解不开的结。时间对任何人都是个常量。微信使交互(人际交往、信息交流)成本大大降低,却也让沉迷于此的人们付出高昂的生命机会成本。想当初某教授因疗治孩子们的网瘾而声名大噪,现今面对这全民的微信之瘾又该何处寻药?
绝对地说,人类所有的发明创造,基因里或多或少都带有福祸相依的宿命,微信概莫能外。微信固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也不应全然由其牵制。一(手)机在手,何以自处?无人能开万全的良方。新年里,每人则不妨稍稍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