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时代”下的我们
“微时代”下的我们
——供电公司打造青年“微生活圈”
每天,我们不断的刷新手机,查看微博上有没有人‘艾特’自己;反复的登陆微信,浏览朋友圈里有没有更新的帖子;在网页上搜索微电影,找寻有没有触动心灵的感动„„
忽如一夜“微风”来,不知不觉中,越来越多事物被冠以“微”的名号,从微博,到最近炙手可热的微信、官方微博发布群。“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登上新媒体舞台,“微”字打头的新词侵入了不少人的生活,成为人们身边必不可少的存在。
全面接轨“微时代”,漳州供电公司创新共青团工作的思路和实现途径,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打造青年“微生活圈”,传递正能量。
步入“微时代” 沟通交流在指尖
新形势下,青年员工群体思想更为活跃,凸显出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新情况,时代特征十分鲜明。在漳州供电公司,青年员工已逐渐成为电网与企业和谐发展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
微信,是时下很多年轻人手机上的必备软件,因其具有便捷、智能、节省资费、好玩等特性,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沟通天地,受到不少年轻人的青睐。如何运用以微信为首的新媒体引领团青工作,开启青年“微”时代,形成青年的“群”效应,成为当前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小小微信群拥有大能量。今年以来,在实现青年员工微信、微博全覆盖的基础上,漳州供电公司团委适时接轨,把团的阵地搬到网上,与时俱进建立了“激扬青春”微信群,并首次‘尝鲜’,利用微信群召集会议、传达通知、发布简单的工作部署等,将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上公开的相关内容搬到微信群,使得青年员工无需上网,也能及时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系统内外的时事动态和重大新闻等,并在繁重的工作之余,适时分享生活休闲逸闻趣事,帮助青年疏导压力,促进情感交流,实现与青年员工沟通交流的“零距离”和“面对面”。
同时,结合当前企业工作重点,漳州供电公司团委还在微信群中开设“团青论坛”将“如何不断提升用电满意度”、“确保‘三大安全’,我该做什么”、“如何更好地彰显志愿服务品牌效应”等搬到微信群上,广泛开展头脑风暴,汇聚金点子,及时汇总梳理和向上反映,并在第一时间反馈上级或相关领导批复意见,从而实现了上下之间的良性互动与交流,“秒杀”青年员工在工作、生活中棘手的难题,微信群已逐步成为聆听青年员工诉求的心灵之窗、与青年员工交流互动的友谊之桥、服务青年员工成才的和谐家园。搭建“微课堂” 学习提升每一天
在“微”时代,任何繁杂、冗长的东西已无法轻松“俘虏”年轻人的心。“微课堂”作为“微时代”下的一种新兴教育形式,越来越引起人关注。也许有一天,同事之间的问候会是——今天,你“微课堂”了吗?
什么是“微课堂”?就是漳州供电公司团委利用“微盘”,整合海量课程资源库,集在线学习、培训、交流分享于一身,搭建的青年学习的平台。
在每天快节奏的忙碌中,学习已经被很多人所忘记,或者总是以“没有时间”为借口。对漳州供电公司的青年员工来说,学习其实很简单,他们只要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下载移动客户端,不仅在上下班途中,就连休假期间都能随时随地为自己“充电”,提升个人专业技能,陶冶情操。
当然青年学习资源平台仅仅依靠在“微盘”上推送学习类信息,吸引的人群有限,为此该公司团委采用“两套内容、分别管理”的机制,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着重推送青工喜闻乐见的生活资讯,平衡了日常学习上的枯燥乏味,进一步青年员工拓展了知识面,拓宽了生活视。
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各种动态,拿起手机即可了解惠民信息,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各类知识。目前,漳州供电公司团委微信公众平台已先后推出6大模块50个小栏目,包括发布“电网营运、企业要闻、团青活动的相关信息”的“企业动态”,普及“各类生活知识、生活技巧、生活常识”的“生活百科”等,实现了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青年员工的影响,受到他们的普遍欢迎。
点亮“微心愿” 扶贫助困把梦圆
“在‘微时代’时代,人人都可以是公益主体”。今年以来,漳州供电公司团委利用好、用对新媒体,入网随网,主动策划,创新传播方式,让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紧跟时代步伐、融入时尚元素,切切实实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进来”。通过微博积极引导青年参与团的活动,提升团组织在网络上的影响力,漳州供电公司团委组成了“微心愿”征集组,号召广大青年立足本地贫困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抗战老兵的微心愿开展志愿活动,并发动身边的人一起“点亮微心愿”,让公益活动更加大众化、便捷化,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去。
为保证“微心愿”活动的顺利开展,漳州供电公司团委充分利用局域网、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手段,广泛发动团员青年认领“微心愿”争做“圆梦使者”。并做好“微心愿”认领兑现情况的跟踪管理,及时提醒团员青年及时“圆梦”,实现“微心愿”滚动征集、网上认领、线下兑现,扩大活动知晓率、参与面,提升工作效能。同时,通过拍摄微电影把爱传递的更广、更远。
截至目前,该公司团委微博粉丝已有1542人,目前成功加V认证,微信公众平台关注人数达891人,受到了广大青年员工的普遍欢迎,由“微”平台构建的青年“微生活圈”,已悄然成为漳州供电公司加强思想引领和分类的“正能量”。
“微”,很小,但也可以很“大”。因为这些“微平台”,我们相互结识,拉近了距离,增长了知识,收获了感动,彼此间感觉更加温暖,让企业和社会“大家庭”更加有爱,让我们的美好家园更加绚丽多彩!
第二篇:微时代的我们随笔
——我真想变成你的手机,永远被你握在手里,经常听得你的心语,还能拍下你看到的美丽,时时把我记在心里。
1在本学期第一节文学史的课上,老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你觉得我们此刻处于一个怎样的时代?
这个问题使我想起狄更斯的《双城记》的第一段话——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期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在这个互联网普(rù)及(qīn)生(shēn)活(xīn)、资(bā)讯(guà)膨胀,物(xuàn)质(fù)泛滥的时代,我们似乎离不开网(shǒu)络(jī)。我们不知不觉进入了一个“微”时代。
不明白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似乎离不开这个“微”时代,每一天即便再忙再累,我也要刷刷微博,聊聊微信,有空的时候还要看看微小说和微电影,做做微公益,感受微感动,最近还爱上了追“微微”……
有时候觉得自我从这些微生活学到了很多,但是慢慢才发现自我的生活变“微”了,情味变“微”了,思想变“微”了,连语音也变“微”了……
2上大学以来,我回家的次数渐渐变得越来越少了。还记得清明的前一个星期,手机出奇地传来妈妈的来电(平时妈妈怕我忙都不会打电话过来),话筒里传来妈妈兴奋的声音:“宝贝,清明放假几天,要回家吗?”。
我理所当然地对她说:“不回了吧,才刚来学校呢,车费好贵的呢(够我买很多流量包了),还是不要浪费钱了。”
“喔,这样貌啊。”从电话里头能够感受到妈妈心里咯噔了一下,“那学校饭堂有开吗?要照顾好自我啊。”但妈妈还是关切地之后说。
很快,五一即将到来,在五一的前一周,手机又收到妈妈的来电,电话里头妈妈的声音紧张中带有一丝期盼:“宝贝,在学校还好吗?劳动节要回家吗?”
“假期只有三天,就应不回去了吧,跑来跑去,好麻烦啊(搭车的时光都够我追好几集剧了)。”
电话里头变得空前地安静,不一会儿,妈妈平静(失望)地对我说:“这样啊,那你的钱够不够用,平时不要省钱,要买好一点来吃明白吗?”电话里头妈妈关切的问候夹杂着更多的是失望。
一个月又过去了,端午的前一周,我并没有收妈妈的来电,我想,大概是妈妈没空吧。在端午的前一天,我打电话回家:“妈,端午我就不回去了,就快期末了,我暑假再回去吧。”
这一次,我似乎察觉不出妈妈的异样,她是那么地冷静:“这样啊,好啊,那你好好学习,妈等你暑假回来再给你买好吃的,照顾好自我。”
七月来了,手机荧幕上显示出久违的来电:“宝贝,几时放暑假回家?”
“七月中旬放假,我等八月中旬再回家,我有工作需要用到网络。”
“必须要在学校才能够完成吗?此刻天气很热,回家能够做吗?”妈妈的声音变得急促了。
“回家怎样做?家里又没wifi,信号又那么差。”我有点儿不耐烦了。
妈妈内心最后一道屏障似乎也破碎了,她失望地说:“这样啊,但是你学校能够住那么久吗?”
“能够啦能够啦,不说先,我要忙啦(淘宝开抢啦)”没有等到妈妈的回应,我急急忙忙挂了电话,也没有理会妈妈那时候的感受。
3期末结束的前一天,微信传来妈妈的信息:“宝贝,你爸装wifi了,有什么工作能够回家做吗?”
“真的吗?我明天考完试立马就回去。”妈妈发了一个开心的表情,之后爸爸告诉我,妈妈一向唠叨他叫装上wifi,那天妈妈把我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第二天早早地去菜市场买了好多好多菜。“心里突然感动好温暖。
7月14日,最后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到了车站,远处便有一位中年妇女拼命向我招手,定睛一看,原先是妈妈。
“你怎样来了,我自我走回去就好了。”我心疼地责怪她大热天气跑出来。
“想早点看见你嘛。”妈妈笑得像个天真的孩子。
回到家,我立马打开wifi,发现一个信号满格的wifi叫“宝贝的专属”,当时不知怎样的,眼前一片朦胧,想起自我已经四个半月没回家了,抬头一看,妈妈的皱纹似乎又多了,两鬓的银发也增添了不少。
“宝贝,wifi密码是baobei520。”未等我问,妈妈便急切地说。
“妈,我这天不用网络先了。”妈妈愣了一秒,高兴地说:“好好好,你要用再连。”
但是,这个暑假,我似乎把我自我献给了手机。每一天除了吃饭洗澡睡觉,我只要一有空,手边必须会有手机。此刻回想起晚饭过后妈妈找我去散步我都一一拒绝,我似乎看到了妈妈无数次失望,看到她独自离开那孤独的背影。
4上一周开学后,微信再次收到妈妈的来信:“宝贝,不明白你有没有听过这段话——
如果有来生,我不做你的红颜,不做你的知己,不做你的爱人,不做你的任何人,我宁愿做你的手机,那样的话你会每一天都把我捧在你的手里,把我贴在你的脸上,把我放在你的唇边,我明白你的一切,了解你的所有,如果有一天你匆忙间把我忘在哪里了,你会着急的四处寻找。不是我粘着你,而是你离不开我!
下一次能不能陪妈妈去散散步,对你身体也比较好。”
这一次,眼泪接连不断地从眼角流了出来,啜泣声徜徉于整个车厢,我回复了一句话:“妈,等我半个月,中秋我就回家了。”
信息时代,把地球变成了地球村,你我的距离似乎变得不再遥远,我们能够随时随地聊天、视频,可当你在我身边的时候,你我的距离似乎变得更远了。是手机让我们之间产生了隔阂,让我们心灵渐行渐远。
或许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齐,你却在玩手机。这正是当下许多人生活的最形象写照,而我就是其中一个。
古人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手机还有很多个十年,而和身边亲近的人在一齐却没有多少个十年。让小米为你而发烧,而你为你爱的人发烧。
生活在微时代的我们正需要做到要微而不微。
第三篇:演讲稿-这个时代下的我们
这个时代下的我们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华师文学院的选手,我叫沈子逸,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这个时代下的我们”。
我先从一个人说起,这个人想必来自大学城的同学都不陌生。她会经常出现在华师天桥下,站在马路边上,佝偻着腰,嘴里一个劲念叨着“谢谢,谢谢”,然后向路过的同学乞讨一点微薄的生活费。这个人是谁呢?她就是我们熟识的“天桥婆婆”。
婆婆是不幸的,这么大的年纪却不能安享晚年,不得不为生存而出来乞讨,风吹日晒的,一站就是一整天。
然而婆婆也是幸运的,因为她处于大学城这个澄澈单纯的环境里,面对着一群善良的大学生,并受到大家的关注,有同学已经面向全校发出群邮宣传“天桥婆婆”的事情,于是更多的好心人参与到对她的帮助中,使婆婆一天下来的收入还不错,也就不必每天站在路边风吹日晒了。
相比之下,在我们的视线之外,有着无数家境贫寒,收入微薄,没有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正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的不幸的人。
在他们这个群体里,有在大风大雨中全身湿 1
透却要乘机载多几个客人,以多赚几个辛苦钱养家糊口的三轮车载客者;有躲着城管,浸身油烟和车尘中的马路边摆摊人;有背着课桌,或吊着绳索,跋山涉水去上学的孩子;更有数以亿计的奔走于中国大地上的外来打工者,他们充当着中国这个世界工厂里日夜运转不停的亿万零件中不起眼的一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与此相对应的还有数倍于他们的待居家中的老人孩子,他们在情感上要忍受着亲人分离之痛,在生存上要承担起原本青壮力方能承担的农活生计„„
他们之中的很多人正在承受着这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由人口急剧流动所带来的情感断裂之痛。我们厂里有一个工人告诉我,每一年春节过后他都要离家,到我们这边打工,有一次他要走的时候,看着身后的妻子儿女,想到这一别又是一整年,不能陪着妻子,不能看着几个孩子长大,家里有个什么事情他也不能及时照顾,他说他一时间想了很多,忍不住蹲下去哭了,看着父亲忽然哭了,他五岁的小女儿跑过来抱住了他,一边用她的小手擦去父亲的眼泪,一边安慰着她的父亲:“爸爸别哭,爸爸别哭,我们都会乖的,别哭„„”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啊,她已经懂得说
这样的话去安慰自己的父亲,而这让这位父亲哭得更伤心。
我们的国家如果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如果依旧要让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去这样地安慰自己的父亲,那么我们的和谐社会将无从谈起。
这些信息这些材料已经我的心底积压了很久,可我迟迟不敢去写去表达,因为我怕我年轻稚嫩的笔只会触痛他们,除此什么也做不了。直至今天看到我们的演讲主题:“和谐与责任”,我一时间感触良多,我想得最多的是,我们如何担起责任以创和谐?
今天我能站在这里,去体会,去感受,去思考,去表达,能站在某个高度对这些不幸的人予以同情,而在座的各位,你们能坐在下面倾听和感受,很快就能够有自己的思考和见地,我们还能一个接一个地站到这个平台上展示我们的能力,展现我们的风采,那么,我们凭的是什么?
我们凭的是整个社会给予我们的教育资源,我们在这当中逐渐学到了相应的能力和安生立命的资本,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意识到,我们同时也正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
我提出这个问题后可能有人会说,我们毕竟还只是社会能量微薄的普通学生,能做的真的不
多。这话说得没错,所以回到我刚刚的问题:我们如何担起责任以创和谐?
具体而言,若你是一个师范专业的学生,当你走上讲台成为一名老师的时候,你至少要能真心诚意地为你的学生付出,不糊弄学生,不敷衍了事,而是负责任地对待他们的诉求,帮助他们建立起对人生的信心;若你日后成为一名公务员,你要能耐心地倾听百姓的呼声,为百姓办实事,不弄虚作假,能在金钱的诱惑中加入良心的砝码,能为弱势群体们争一份公正和福利;若你有意深造,读研读博,你要能实事求是地研究学术,脚踏实地,光明磊落,而不是顶着专家的名头乱放厥词;若你是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你要能黑白分明,能正视社会的阴暗面,勇敢站出来,用法律武器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还社会一份公正;当你是日后打算从商,投身经济浪潮之中,你要能在经济生产和营销过程中,加入自己道德的血液,不以次充好,不违规生产;当你是一名政行学院的学生,当你是公管学院的学生„„
总的来说,无论你是哪个学院哪个专业的学生,无论以后你即将走哪条道路,不变的是你目前就是一名即将踏入社会充当中坚力量的当代
大学生,无论如何你都要能怀着良知,秉着道义,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在你的职位上踏踏实实乃至精益求精地做事情,坚持为你所服务的人群去付出,并且时刻关注和帮助我们周边不幸的人。做到这一点,我们其实就是在为这个社会尽一份力,就是在承担我们的责任去创造和谐社会。
中国,我们伟大的祖国,五千年风雨历程,近代百年沧桑,这一切我们都已经坚持下来,如今我们正走在一条康庄大道上,这就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沸腾的时代,而我们即将成为这个时代的主力军,我们正在蓬勃地成长着成熟着,不久的将来我们都会具备着充足的能力,我们就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力军,我们将承担起责任!
所以,这个时代下的你、我、我们,要能够怀着良知,秉着道义,争取应有的权益和福利,维护公平与正义,为我们的祖国踏踏实实地尽这一份力,而这,属于你的,我的,这个时代下我们大家的,共同的责任。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
第四篇:浅谈“微”时代下的标志设计
浅谈“微”时代下的标志设计
(东莞市技师学院 广东东莞 523112)
摘要:当今社会,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互联互通的广泛应用,通讯4G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智能手机等高智能设备的不断普及,人们正进入到日新月异的“微时代”,表现为层出不穷的微传播、微应用、微写作、微设计等,它更多地体现在各种传播媒介带给我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不同领域的变化。我们在享受这种新型的社会文化、审美理想和处处碎片化的生活方式表达的同时,深入理解“微”时代的微文化,及微文化下的微艺术和微审美,把握好“微”时代标志设计的本质和思维,建立自己微时代下的标志设计意识,关注和重构“微”时代下的标志设计。
关键词:“微”时代;标志;设计;审美
一、“微”时代的社会特征
纵观当今社会,人们已经进入“微”时代,它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名字上的诸如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等这些新兴传播方式,还包括各种文化社会形态上的特点,还有微贷、微广告、微支付、微信用、微管理、微投资、微生活等五花八门的微应用。这些给我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带来了深刻变化,改变了以往宏大的叙事结构和坚固的社会关系,零碎的、细微的新型的社会文化、审美理想和生活方式的随之而来,深入理解“微”时代的微文化,及微文化下的微艺术和微审美,已成为艺术设计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时代课题。
当下,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电子产品正在迅猛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形态和消费习惯。我们最基础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无不能通过手机来完成,通过手机上的一个APP软件或登录网站,轻轻一点我们就能挑选来自世界各地的服装、美食、酒店,不但快捷而且价格往往也很优惠。这一切都是“微”时代的特征,以去中心化、碎片化、零散化、即时化为特征的新兴文化形态、传播方式乃至经济活动形态,已经潜移默化间重新定义了人们的生活。可以说,“微”已经成为理解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关键词。
二、标志设计的时代性、社会性 标志设计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大众传播符号的设计,它以精练的形象表达一定的涵义,并借助人们的符号识别,联想等思维能力,传达特定的信息。标志传达信息的功能很强,在一定条件下,甚至超过语言文字。1标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诞生之前的原始社会,早在文字诞生之前,人类为了生存生活,为了方便劳动,发明了各种图形符号,这些图形符号能够准确而直接地传达信息表达思想与沟通感情,中国的图形艺术不仅起源早,而且不断得到传承发展,从未中断,如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图形;春秋战国时期的蝌蚪文,梅花篆;汉代漆器上的凤形,唐代的宝相花纹以及后来出现的金文形态等。中国传统图形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它们在自己的发展和演变中,既有一以贯之的脉络,又有多姿多彩的风貌,它们以其多样而又统一的格调,显示出独特的时代性。
标志设计作为设计的一个分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与人的生活方式是相适应的。2设计从衣、食、住、行,到意识形态都随时随地都发生作用,当社会生活形态发生变化时,势必需要新的设计思维与之相适应的,在此就凸显出设计的社会性。也就是说标志设计要紧跟时代步伐和文化发展趋势,要适应微时代的审美特征,并能吸引眼球、引领潮流。
三、微时代下标志设计的几点看法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的“微”时代,我们该如何在新的社会时代中把握好标志设计的本质和思维,使其更好地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从一下几个方面来从个人角度来谈谈微时代下的标志设计的个人看法。
(一)结合时代特征、突出标志设计主体性
当今时代,无论是在地铁、公交车里还是在餐厅里,甚至大街小巷各种形态的人,他们个个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上网、聊天、玩游戏、看视频,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这一切都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的互联智能移动设备带来的现象。与此同时,生活也在改变,消费习惯也在不断更新,我们通过一部智能手机能方便快捷地了解周边活动环境,例如预定一场电影,团购一顿美食,甚至我们能在购物时通过智能手机扫码支付费用,所以无数的年轻人迷恋于此。
12刘少辉,王长征.标志设计[M].北京:中共青年出版社,2009.10 李琦.设计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11 伴随着智能设备的运用,对于我们从事设计的工作者不得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兴移动互联工具中,明显地,从展示的面积上看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标志设计以商品实物、广告宣传为主要使用范围。标志展示面积相对较大。而对于类似智能手机的新兴移动互联工具,其展示面积要小数倍甚至几十倍。这就要求标志的设计要更加注重主体的突出,如果我们还以原来的设计思维来定格我们微时代的标志设计,拿着做常用尺寸的标志设计理念来设计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兴移动互联设备,由此产生的效果不言而喻,或许很多特别突出的标志设计在观看者看来并不是那么地耀眼、无法达到标志设计的功能性。那么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呢,首先我们要树立“微”时代观,在正确的观念下坚定自己的设计思维,建立自己微时代下的尺寸设计意识,怎么在一平方厘米甚至更小的面积中设计出主题出突出的优秀作品,突出标志的主体性,起到良好地表现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要在一定程度上转变原有的标志设计思维,以一种简洁、明了的设计观念创造清晰而又意义深刻的标志,使标志能够更好地适应微时代下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各种传播媒介的视觉传达要求,取得良好的广告诉求效果。
(二)注重微时代下的设计元素的完美组合
一般说来,标志设计由图案、颜色、文字等基本元素来构成,一个成功的标志不仅要有吸惹人眼球的在颜色,美丽光鲜的图案,还要有异乎寻常嘹亮入耳的名称。因此设计的基本元素是我们从事设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只有在此基础上发挥设计者的创造性才能设计出优秀的标志作品。那么在微时代下,结合现代视觉传达对标志设计的基本要求,把速度、准确性、信息量、美感等完美的结合来适应微时代下快节奏、小空间的生活。我们该如何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注重标志元素的组合运用和创新呢,以下结合实例浅谈以下自己的看法。
以我们最常用的手机软件微信图标为例来分析微时代下设计元素的结合和创新,图案方面:微信图标以两个相似的抽象图案部分叠加构成,从外观上看,是我们常用信息气泡的变形,同时在气泡中心,各有两个点,代表着人的一双眼睛,这样变形的气泡再次演为人脸的形状,分别注视着你我,也注视着整个世界,变形的人脸一大一小,代表着男女或老少,说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渴望沟通和交流的,同时抽象的人脸方向不同也勉强可以理解为两个字母Q,一正一反但还是“QQ”,从图案元素来讲,它结合了自身功能的特点,简练、准确地表达了个性,能够让公众快速认识和识记,同时图标蕴含一定的信息量,使标志简单而富有内涵。颜色方面,采用纯绿色的背景色填充效果,大胆而创新,不但清晰地衬托出了图标内容,同时让整个微信标志异常醒目而与众不同,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和视觉冲击的力,更从侧面揭示其创立时的宣传:便捷、时尚、免费,达到了微时代多重的美学效果,给人留下良好、深刻的印象。所以,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标志设计将会融入更多的设计元素,从而更加的丰富多彩。
(三)结合实际突破创新
标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公司、产品的外在形象,在微时代下如何设计出既符合时代特征、顺应时代潮流又富有创新理念和超前意识的标志,笔者认为,在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同时,我们可以吸取各风格流派的精华恰当地为标志设计所用,使现代标志设计拥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结合传统的标志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微时代的时代特征基础之上,把时代特征对它的制约转换成为新颖、独特的契机,以丰富的知识积淀、发散的创新思维、巧妙的构思顺应制约,注重设计元素的创新运用,符合微时代的时代特征要求和大众审美潮流,关注多种学科的交叉、智慧与知识的交汇、主体与受众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站在时代的前沿,甚至站在高于时代发展的角度进行设计,使标志得到相对持久的延续和发展,完美地体现标志所要表达的视觉含义,使其成为一个区别于其它符号的独立生命,充分展现设计的美学意义和价值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微时代的选择权更加多样,更加自主。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也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想在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多媒体的微时代下设计具有时代特色的标志图案,我们首先要把握微时代的时代特征,突出微时代的时代主体,使标志能够更好地在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微时代下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在设计元素的运用上,不仅仅要关注传统的标志设计原则,更应该在设计实践中的综合利用知识锐意创新。同时,关注各种目标人群的文化认知差异,巧妙地利用有限地设计空间,创作出风格独特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现代标志图案。
第五篇:微时代
时代
微时代的来临
大变革时代的中国,依然是百家争鸣,依然是众声喧哗,依然是此起彼伏的热点变换,几家欢乐几家愁的价起价落,还有不断被创造出、又不断被抛在身后的各种流行语。一连串流行语,就可以将这个大时代的繁 杂世象串连起来;只不过,在这个多元分化的时代,你已经很难找到一两个字来概括这个时 代的丰富和复杂。盘点和总结今年的时候,很多人都谈到了一个字:微。
主要是微博的蓬勃兴起及其纵深发展,让我们在每个公共事件上,都可以感觉到微博的存在。你不关心微博,也许微博会来关心你;你不上微博,肯定会被人说 OUT 了,甚至很难与人交流,因为我们谈论的很多话题,都来自微博,很多流行语都是从微博上兴起的——有调查甚至说微博正在成为 “主流媒体”。许多官方机构都开了微博,并通过微博与民众互动、交流;很多事业都通过微博去发展,比如微慈善、微公益。无论在什么事情前加个“微”,都好像比较时尚。在公共事件中,微博 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我觉得,这不仅是一种技术上的时尚,也体现着一种社会变革的方向。我们每个人以微小的力量,融入这个大变革、大变动的大时代之中。每个“微”的后面,都是一个公民,我们的公民社会、公民精神、公民美德,就是由这样的作为个体的“微”所构成的。微博这种技术平台,能把这种分散的“微”彰显出来,并给了这些“微”一个凝聚起来展现自身力量、发出自己声音的制度平台。我们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并不似某种急剧的转轨和变化,更不像暴风骤雨般狂飙突进,其实恰恰是这样一些微小力量推动、微小进步累积的结果。微博,正因为顺应了这种时代进 步的节奏和发展的特征,所以它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并很快在公共事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些“微”背后,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体和一股股鲜活的力量。我们可以看到,正是 在微博和我们每个微小的个体的推动下,这一年,我们国家和社会有了很多细微的进步。虽然在历史的长河和改革的大背景下,这些进步还相对微小,却弥足珍贵。比如慈善组织的不断透明,近日某慈善组织表态说“以后哪怕捐一块钱也会开发票”;比如微博打拐,促成了政府对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的高度关注,有关部门说 “争取不让街面出现一个流浪乞讨的未 成年人”;比如我们的校车标准正在加快完善,我们的贫困标准线在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也 提高了,房价开始下降,保障房多起来了,醉驾因法律修改而得到了遏制,等等。
这些进步虽然细微,却在我们的心中种下了阳光,让我们看到了公民的力量,看到了舆 论的力量,看到了政府对民意的重视。“小悦悦事件”尽管让我们备感羞耻,可平凡的陈贤 妹阿婆却又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当然,我们从微博上也能多多少少感觉到某些负面情绪,然而客观地审视,大多数公众 从中感受到的还是一个“进步的中国”。很多时候,我们对社会进步的认同,会放在心里,而不会挂在嘴上。同时,我也相信多数人都会认同这样一种观点: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 是你的中国。
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你”是谁?就是我 们每一个公民,就是我们身边彼此亲近的公民。有怎样的微公民,就有怎样的大中国。
微时代与互联网的之间相互作用及联系
互联网,可以让我们自由驰骋在世界 的每一个角落,世界也因为互联网的出 现变得越来越小,甚至小过我们手中的地 图。微博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 “微”。当比尔?盖茨、苍井空等名人,以及普通小老百姓相继开通微博后,我们 忽然发现,世界已经掌握在弹指之间。微 博,也正在引爆全民“微时代”。播,成为一个重要特征。3G的普及,方便了信息的传递。借 助掌上电脑或智能手机,人们可以非常方 便地传递信息。以微博这款产品而言,借 助手机,人们可以将信息以图片或文字的 形式传递出现。在此之前,人们的信息传 递模式,还局限于邮件、BBS和博客等载 体。各种新兴互联网应用的出现,让信息 以碎片的方式进行传播。“碎片式”传 Twitter很红;国内,新浪微博很火,这是 微博颇受认可的最佳佐证。只有140个字的微博,可以说是 “微时代”的一个典型产品。事实上,除微博外,互联网还有微小说,秒杀 等“微”产品,今天的互联网已经是 “微”的天下。微博,将加速互联网向 “微时代”迈进。互联网迈进“微时代” 互联网的出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 距离。有了互联网,身在地球两端相隔 万里的人可以方便地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正因于此,很多资深人士认为,互联网 将加速“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缩短 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 “微”;微博的出现,信息越来越微,微 媒体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互联网还催生 了“微小说”等新生事物……
有人总结,互联网正迈入“微时代”。所谓微时代,是以微信息、微社区、微媒体为代表的信息处理方式。掌上电 脑、手机等方便快捷的小型高科技介入社 会生活的诸多小细节,使信息的传播方式 和手段,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如果说互联 网是对传统媒体的一次革命,那么微时代 的各种产品,就是对互联网的一次革命。这次革命中,信息的方便获取和简便传播,也是互联网“微时代”的又一个重要特征,这一点从微博这款产品上也可以得到印证。微博,是“微时代”的一个典型产 品,而且是一个很具代表性,很有影响力 的新生事物。在很多从业人士眼中,微博 目前或许并不成气候,仅有几千万用户。可是,在互联网正在加速向“微时代”迈 进的环境下,红火的微博正发起一场革 命。如同很多互联网产品一样微博也是一个舶来品,是基于Twitter的复制。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也可以称为迷你博客。由于每一条微博只能容纳140个汉 字,不像博客那样可以随心所欲的书写 容,人们才形象的称之为微博。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的互联网中,140汉字的微博凭借 简洁的优势博得了众多网民的认可,这也 是微博能够迅速火爆的原因所在。国外微博给力“微时代” 从形态上来说,只有140个字的微博,绝对是一个正宗的“微”互联网应用。在 互联网已经把地球变成一个“微”空间的 年代,微博似乎并不起眼。然而,纵观整 个业界不难发现,微博正在加速互联网向 “微时代”迈进。微博,并不仅仅给网民创造了一个典 型的“微”应用,还让媒体产生了质的 变化,以新浪为代表的新闻门户,正在向 “微媒体”华丽转身。对于新浪而言,微 博不仅仅是一个新闻载体,还是一个创新 新闻的平台。在一些重大事件中,新浪微 博的作用已经锋芒毕露。2009年底的一场大雪,让北京首都机 场大量乘客长时间滞留机场。部分航班乘 客被困在机舱十几小时,既不能起飞也不 能下飞机,情绪激动。碰巧经历现场整个 过程的前Google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在微博说又成为了一个新生事物,一个用140个 汉字书写小说的新生事物。微博的出现,衍生了微媒体和微小说。显而易见,微博 正在给力“微时代”,并引爆全民“微时代”。微博引爆全民“微时代” 与传统互联网应用不同的是,微博超 低的门槛,将会成为未来互联网的一个 主流应用。只要你会发短信,你就可以玩微博;只要有手机,你就能更新微博。眼 下,微博正成为一个使用率极高的互联网 应用。微博的影响力被挖掘出来。随后,央视新大楼起火、玉树地震,都有热心的微 博用户搞直播,新浪也意识到了微博这一 “微”应用的影响力,开始重金打造微博平台。如同博客平台一样,新浪微博也是走名人路线,多年的积淀,新浪不仅积累了众多的媒体资源,还与名人保持着良好的 关系。现在,知名影星和艺人,以及全国 各地的媒体均已入驻新浪微博。在刚刚过 去的2010年中,新浪微博的影响力已经在 一些新闻事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一些媒体从业者,甚至把新浪微博变成了 一个“微媒体”。尽管微博只有140个字,但记者用有限的文字,尽量展现更多的细节,保证各条 微博之间的逻辑连接,最后形成一篇准特稿或创新型的微博特稿,较为详细地呈现 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邓飞在新浪微博的 报道,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微博着实 具备了媒体的属性。微博,本身是一个互联网应用。但微 博与新浪这个新闻门户平台的嫁接,让微 博成为了一个“微媒体”。在新浪微博声 势浩大的“微小说”比赛落幕之后,微小说10.0%,实际月度有效浏览时间从760万小 时上升至7700万小时,增长超10倍。微博将会是一种主流的互联网应用。一旦用户成为规模,各种微博应用也会风生水起,届时,互联网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微小说是微博火爆衍生的一种典型应 用,那么,除了微小说之外,还有哪些微 应用呢?不得不承认,在越来越多网民涌 向微博这个平台后,微博每天都会产生大 量有价值的信息。为了帮助用户筛选有价 值的信息,一些微博应用开发者推出了 “微博日报”,将每天有价值的信息汇总 在一起,供微博用户阅读。在手机高度普 及的今天,移动运营商和一些媒体联手推 出了“手机报”,这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微”应用。未来,微博的火爆,肯 定会催生“微博报”。33 争鸣 Contention 微博报,有可能会以一条微博或多条 微博的形式存在,但与传统的报纸和电 视相比,微博报是一种微小的应用了。由于新浪、搜狐、网易和腾讯四大门户 都推出了自己的微博平台,并试图将微 博与门户进行有效融合。可以预见,未 来微博对于互联网新闻门户而言可能是 一个媒体平台,微博也可能大为一个 “微”媒体。微博,微小说,微博报,微媒体…… 微博红火之后,大量的微应用也会因此火 爆。由于微博有如此低的门槛,很多手机 用户都可以轻松的操作微博,我们不久之 后将迎来全民微博时代。而全民微博时 代,中国互联网顺其自然的过渡到全民 “微时代”。短短一年,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 规模已达到12521.7万人,微博用户也从 草根阶层,发展到包括明星、企业,甚至 政府机构在内的庞大群体,中国进入全民 微博时代。微博的火爆,催生了微小说、微媒体等“微”应用,未来必将加速全民 “微时代”的到来,微博无疑是引爆全民 “微时代”一味催化剂。微者,博天下百里/文 微,古汉语中“只有一寸的百分之 一”之意,可谓微乎其微,竟然能于今时 博天下?不错,这是一个草根时代,也注 定是一个微时代,微博越来越给力!尽管 大多数人都是在自言自语,可是大家还是 愿意弄个“围脖”玩玩,每个人都能成为 时代的记录者和传播者。或许在这个物欲 横流的年代,“围脖”真的可以取暖减 压。韩某开微博“喂”了一声便有应者过 万,足以说明,微中有一种力量,一种积 少成多的力量,一种民众的力量。历遍网络帝国,精神之境界:顶贴,灌水,人肉,博天下。菜鸟网民无非从赞 一声好的顶贴开始,继而发动制造之能事 转帖加唠叨,等到有大爱滋生的时候便加 入人肉的队伍,一回眸发现社会舆论能力 有限时,即收山自修,而博客从普通等级 修到微博,便有博天下之意。能够有博天 下的情怀,基本上都曾经到过一种独孤求 败的自信境地。不过也有直接“织围脖”的,因为微 博操作门槛低,我等移民微一下,也算是 安贫乐道。需要给微博想十条优点。站在经济危 机的低谷和宏观调控的高峰,必须十条才 行,不够十条不专业,不够十条不疯魔,第一,“围脖”首先当然是暖和。大 多数微博说出来的都是可以忽略的流言蜚 语和闲言碎语,网角里抖一抖便随风而逝 了,但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热衷于此 呢?很明显,现实的生存压力太大了,处 处需要谨言慎行,否则哪句对工作上的牢 骚得罪了同事或老板,轻则给下绊子,重 则饭碗便丢了;办事儿的时候也不能对人 家态度蛮横的人员牢骚,必须陪着笑脸,否则没有好果子吃,办不成还四处折腾 你。如果只能任由得满腔怒火中烧,一来 二去还不烧坏了?于是需要微一下,暖暖 自己孤独而孤傲的心。据有关部门研究,一个人一天最好说几个简洁的语句,这样可以 大大减轻生活之压力。但是字字 珠玑不容易,姑且原谅吧!第二,“围”当然可以围观。喜欢窥 视别人是一种人性上的从众心理。这种心 理也挺怪的,因为它是在标榜特立独行后
微电影
微电影是微时放映,区别于传统电影动辄一个多小时的长度,微电 影短则几分钟,长则二三十分钟二是微制作。微平台播出,区别于传统电影的影院模式,微电影大多在网络、手 机等多媒体移动视频平台播放,更加贴近普通大众,普及度远远大于 普通电影。微旅行
微旅行是一种新的休闲方式,微旅行是一种新的休闲方式,就是短小的旅 随时发生的旅行。不用提前计划行程,行,随时发生的旅行。不用提前计划行程,不用订机票,不用收拾行李,拿上背包,不用订机票,不用收拾行李,拿上背包,随 时出发。微旅行,是一种生活态度,时出发。微旅行,是一种生活态度,是繁忙 的现代人减压的一种方式。的现代人减压的一种方式。可以到一个陌生 的城市,走一条陌生的小路,看陌生的一切; 的城市,走一条陌生的小路,看陌生的一切; 也可以逗留在原本生活、工作的城市,也可以逗留在原本生活、工作的城市,逃离 一切或者部分电子产品,只是读读书、一切或者部分电子产品,只是读读书、晒晒 太阳、发发呆; 太阳、发发呆;又或者到陌生的地方找陌生 的人闲聊片刻。微小说
微小说是以微博客形式发表的微型小说,是微博客价值延伸的一种 微小说是以微博客形式发表的微型小说,生动表现形式。这是一种新兴网络文学形式,大家对微小说评论不一,生动表现形式。这是一种新兴网络文学形式,大家对微小说评论不一,各抒己见。微访谈
无微不至,有问必达
是建立在新浪微博基础上的访谈类产品。与传统访谈不同的是,《微访谈》的所有问题都来自于普通网友,并且由访谈嘉宾直接进行回答,真正做到了嘉宾与网友之间的零距离交流。微心情 微笑话 微民 微动力 ……..微电影
“大电影”是“孔雀”,光彩夺目,但也因为养殖成本过高,不是每人都可以参与。而微电影是“麻雀”,虽然小但是生命力极强,每个人都可以揽入怀中,“飞到寻常百姓家”
你听说过《父亲》吗?你看过《老男孩》吗?如果都不知道,你就out了!因为微电影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影视界,而上述两部都称得上是微电影的开山鼻祖,见证中国微电影时代的开启之作。
所谓“浓缩就是精华”,在网络时代依然适用。如今博客逐渐被微博压过势头,而微电影的诞生也动摇了大电影的地位。“大电影”是“孔雀”,光彩夺目,但也因为养殖成本过高,不是每人都可以参与。而微电影是“麻雀”,虽然小但是生命力极强,每个人都可以揽入怀中,“飞到寻常百姓家”。
机遇:大势所趋
如今,80、90后是视频网站的核心用户,这批网络群体有着自己的生活需求:快节奏的步伐使他们没有时间观看完整的一部电影;无聊的业余生活需要感动滋润;追求精致的生活方式。因此,“微电影”凭借其“短、小、精”等特点快速被网友所接受。
“短短10多分钟,单一的人物和场景却包含感动人心的力量。”赵雨润表示,时下年轻人通常习惯睡前一两部微电影当作“睡前故事”,这也催生了微电影的巨大需求量和发展前景。
据介绍,盛大“华影盛视”今年推出了包括《星辰变-昨天》、《缘来柿你之告白》、《趁年轻约会吧》、《Cool Guy变形记》等4部不同类型的作品,总流量超过1000万人次。大量的点击率使微电影成为时代主流俨然势不可挡。
动力:资源整合
由于目前微电影市场缺乏一个衡量和划分的标准,没有完善的发展体系,难成规模。对此,赵雨润表示,华影盛视主张细分市场,整合产业链。
剧本是决定微电影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据悉,近日,华影盛视正式与中国最大的社区驱动的在线文学平台盛大文学达成战略合作,拟为盛大文学旗下畅销网络“微小说”拍成“微电影”,同时也将邀请网络小说作家成为“微剧本编剧”,有效融合文学和影视各自的优势资源。
另外,华影盛视旗下美我网作为影视原创者开放平台,目前已汇聚了包括编剧、演员在内的近万名影视原创者。每周发布一个微任务,每天有近10万字的原创文字上传。赵雨润认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我网可以说是影视领域的“起点中文网“——免费提供平台,鼓励原创内容,看重版权运营,注重内容价值。
挑战:量化需求
低成本的微电影为草根实现电影梦的同时也给出品方带来经济压力。“只有达到一定的数量和影响力,才会有盈利的空间,预计每部微电影的利润率将达到30%左右。”赵雨润表示,微电影现在还无法产生足够的盈利,对于美我网这样的平台而言,拍摄一部微电影基本上保证收支平衡就很满意了。
2012年是一个微电影发展年,它未来的商业价值巨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微小说
惜字如金,回归汉语文字之美。微小说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新生事物,它是短篇小说的一个“品种”,是网络时代背景下对汉语文字之美的回归。在百度百科里,微小说被认定为是对主流文学的延伸和补充。这种延伸和补无数网友和评论家眼前一亮,他们欣喜于汉语文字之美的回归。在140个字的限制中创作,逼迫作者锤炼语言,去掉那些常常被滥用的形容词、副词,从而使文字一洗繁复,变得简洁、有力。有人感叹,以前是千言万语的“灌水”,现在是惜字如金的“蒸馏”。微小说让许多不爱古典文学的人也看到了排律、古风、互文一类几乎消失于当
代的语言风景。汉语文字简短而丰富、含蓄而情长的优势,在微小说的写作中,无疑展现得淋漓尽致。“以小大”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概括微博文学,“越短越吸引人。”互动性强,每个人都是小说家。借“随时随地分享身边新鲜事儿”的微博为载体,微小说与传统文学形式最大的区别就是互动性,这让微小说有着强烈的参与度。一旦作品发布,读者就可和作者在线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热门小说的评论可多达上万条。这样的“即时性”让它紧扣当下地抓住了网友。微博的诞生也极大地降低了文学创作的成本和门槛,使更多普通网友能够参与进来。所以微小说的创作群体庞大,包括作家、记者等专业人士还包括在校学生、工人、白领、明星、农民等非专业人士,他们通过电脑或手机上网登陆微博,随时都可以上传自己的作品。全民性的创作群体和随时随地有感而发,使得微小说可以展现更广泛的社会生活,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这让微小说的草根性愈发浓烈,其内容也演绎出人间百态。“取精华,弃糟粕”微小说不仅要有艺术性和写实性,还应该具有思想性、批判性和对社会建构能力,才能完成它作为新媒体网络平台的代言,也才能经得起更反复的阅读。一般来说,小说是通过塑造人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这三大要素,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传递思想的文学体裁。微小说140个字数的限制决定了其很难将小说的三大要素都表现得非常充分,它可能也只能集中展现一点。所以微小说需要通过基本的结构与情节,或反映某种生活,或表达某种感情,或传递某种思想,从而体现出小说的价值本质。对此,有人支持,有人质疑。无论各方观点如何,微小说能否健康持续发展,避免昙花一现,关键还在于能否在有限的表现空间里真正给人以阅读的愉悦,反映当下社会现象,留给人们回味的空间,震颤受众的心灵。这也是文艺创作的本意所在。
理性面对微时代,危险与机遇并存
通过便捷高效扁平化的传播,人们可以收集或提供信息、发表意见或建议。但是,当信息在较高程度上实现聚合的时候,微时代的传播活动也面临着如下弊端:
首先,人们之间的信息差距将显著扩大。信息移动终端的持有与上网条件这两个方面的不平等将会影响信息知情权、传播参与权的享有或行使,使得一部分
人在很大程度上被排除在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定过程之外。而且这种鸿沟会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渐扩大,人们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不平等程度会加剧。
第二,小群体内的微型传播将带来“信息茧房”效应。无数的网站、微博、社会网络化服务点的林立,很容易导致网民内部分离为大量的小集团。人们只选择与自己想法相似或有共同点的集团,形成一个个小的“信息茧房”和回音室,在其中人们只倾听自己所选择的东西和愉悦自身的信息,很容易制造偏激的错误、过度的自信和没道理的极端主义。
第三,传播的扁平化会带来信息垃圾和信息过剩的流弊。信息技术使人们可以在对话中实现决策参与,原来的主导信息不复存在,来自不同传播节点的“传播中心”却可以将信息源源不断地发送。同时,个人的好奇心、表现欲望以及志愿者精神,成为提供信息和交换信息的动力,这必然会带来信息垃圾和信息过剩的流弊。在微时代,受众排除无谓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将比自由选择信息更加重要。
迎接微时代,选择乐观主义
人类的传播活动正在经历一场全新的“革命”。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人类的传播活动大踏步向前发展。微时代的到来将进一步颠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数字化技术的对象将是一个个身份清晰、个性鲜明的个人,而不再是匀质的、无差别的传统概念中的大众;社会成员信息需求的多样化导致了信息产品的多样化,同时也促使信息产品形态以及服务方式的改变;传统媒体的机制和功能将发生变革,原来的宣传平台将演变为公共话语平台,传统意义上的权威媒体将成为信息内容的制作商和提供商。在微时代,传播的明星效应、长尾效应以及二次挖掘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传播技术的进步也为今后的传播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联网技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传播活动,它将为传播活动带来哪些方面的具体影响,如何处理好传播平台的拓展与信息泛滥之间的矛盾,如何避免传播“微化”造成的“信息茧房”弊端,这些问题期待在今后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解决。
下面我组挑选了几个小的方面,试着用哲学的观点去解释。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的联系,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点,从事物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去考察事物。微博的产生和发展(事物之间的联系,量变到质变)
微博与百姓大众之间的联系在其产生之前就微妙的相互作用着,当代是构建在和谐社会的大旗帜下的,而在此之下的更多的话语权和表达的愿望被时时的激发。
微博在最初只是一种发表新鲜事儿的平台,可随着社会和人这个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在性质上和存在状态上有了量变到质变的不同程度上的发展。由此,微博便成了新事物,一种正在蓬勃发展的事物,从形式上看,是在时间和空间(比如受众群和使用者)上的广泛交替,从内容上看,它反映了社会的运动,它的变化形态,结构等的更新。
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没错,是这个分享,让微博不再单纯的只是发表自我的言论和展现自我个体的话语权。夸张的说,巨无霸式的分享(特别是热点话题和明星效应),让原本单薄的微博成为推动浪潮的大风,所以,它质变是显而易见的。
而质变必然是从量变而来的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影响和作用,其阶段性的和局部性的改变也同样是推动主体的交替,飞跃和渐进。
用辩证否定观看微博的发张过程
像腾讯QQ一样,从最初的OICQ到我们正在用的是经过了改变和发展的,最初,我们有了博客,可是冗长的用户名和寻址地址让人慢慢熟落,所以微型博客应运而生,这是事物内部之间的矛盾,被自身否定之后的发展便是如此,也是 因为有了自身的矛盾,让微博从过去的记录这发展成了集记录着,评论者的有机辩证的综合和统一。另外如微博的加“V”认证,私信的语音化,等等都是新事物,这其实也是一种扬弃,克服消极因素,有保留积极的因素,及时批判又有事继承。
意识与微博产生的关系
人的意识是最生动的,当代需要我们开放的言语,大胆的表达,和以往太多散漫的平台不同,这就是微博呈现给我们的,我们的语言在其上是平面化,最形象的直观表达,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去反映,以某种形式去反映,表现出一种主观的选择性,当然在行动之前就会有活动的步骤和计划,人们发微博,分享微博,以感觉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推理,并进行加工,依次进行构建,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这其中,就要说微博让意识的指导作用大大加强了,意识不再限于基本的主观头脑里,让其“物化”,让每个“微民”都进行切实的行动和实践。这所有,都是微博构成的这个微时代让我们给我们的,同样我们也进行了这样的选择,是力量是强大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