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货郎综述[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14:1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远去的货郎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远去的货郎综述》。

第一篇:远去的货郎综述

远去的货郎(童年的记忆)导语:货郎担起源于宋代;南宋画家李嵩曾绘有《货郎担图》,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发现有两副货郎担,金代、明代也有《乾坤一担图》、《货郎担图》留存于世。诗曰;“鼗鼓街头摇丁东,无须竭力叫卖声;莫道双肩难负重,乾坤尽在一担中”。货郎担;昔日穿梭在乡村的“民间大使”,随到之处必定被老人孩子、大姑娘小媳妇热情围绕,日常生活须臾离不得他,俨然是乡野一道靓丽的风景。过去;农村不通公路,上一趟城镇十分艰难,尤其农村妇女农事繁忙、家务缠身,扯鞋面布、买针头线脑都要托人帮忙。深谙商道的小商贩,摸透了乡下女人的消费心理,货郎担恰到好处地满足了乡下人简单的购物需求。童年的记忆里;那个手摇拨浪鼓走乡串村的货郎,我的父亲“谭徽珩”是一个新社会的商业支农生意人。

远去的货郎图画一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谭晓平,又名谭敦佐,笔名:冰雪、时光老人,网名:冰雪tan、时光老人tan,男,初中文化(自学大专),湖南省澧县垱市镇人,生于共和国乙未年(新中国七年),公元1955年3月23日。1968年中学“毕业”,随家下放到澧县大坪公社三合大队第一生产队务农,插队务农期间,参加修建湘黔枝柳铁路工程;王家厂公社五里堆.新房坪(七放坪、七黄坪)路段被评为五好民兵。在公社“常年农建指挥部”担任总务兼工程员、卫生员。在知青农场工作期间担任畜牧组组长兼兽医、农机员。1977年从澧县大坪公社知青农场招工到澧县纺织总厂(该企业属国企中型企业)工作。1983年4月2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工作后坚持自学和专业理论培训及参加高等函授专科系统学习了,机械制图,纺织工艺.纺织机械,工业统计,工业经济管理,标准计量管理(属于专干高等函授专科系统学习班,评为省级优秀学员),建筑管理等专业{由县政府.纺织总厂聘任为工程师}。在纺织总厂工作期间历任班长、车间主任兼车间党支部书记、设备科科长兼工业普查办主任、计划调度科科长、技术科科长、技改办主任、总工程师室主任、制线分厂厂长兼党支部书记、气流纺纱分厂厂长、纺织总厂厂长助理兼生产部部长、厂长助理兼供应部部长、经纬纺织公司书记、金诚纺织股份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兼党委委员(分管后勤、保卫、扩建)等。2006年9月底湖南金诚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被政府第二次把“国企”)关闭清算--2006年底配合政府工作组维护湖南金诚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关闭清算负责保卫工作结束。五十多岁的我下岗(被迫待业)。远去的货郎背影章节目录:

第一章、社会主义时期的商业支农生意人; 第二章、童年记忆;第三章、为了生存艰辛挑起家庭生活重担; 第四章、货郎担经营范围;

第五章、货郎担销售商品适应千家万户; 第六章、货郎担送货支农时代背景; 远去的货郎背影;

第一章、社会主义时期的商业支农生意人;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城乡都由国营合作社、城镇商业一统天下。辅助经营就以几个由城镇地方政府组建的集体合作商店分片经营销,商业网点极为稀少,而且经营范围狭窄,品种不全,农民要买商品必须要到城、镇来买,这是几百年来形成的惯例。货郎担送货下乡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澧县垱市镇“大堰垱镇”供销合作社商业、商店,每逢“农忙季节”,国营合作社、商业的许多商店都自发地掀起了送货下乡为农村农民服务的行动。就组织一支货郎担送货下乡队伍,活跃在周边的垱市公社(乡)、中武公社(乡)、界岭公社(乡)等地区农村。划区域分片分布设摊供应农民急需的日用品、副食品、防暑药品和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同时还兼收废旧物品。这是为了解决农民在抢种、抢割、抢收时,没有时间来垱市镇购买急需商品的困难,而采取的支援农业的一个实际行动。后来各商店为增加经营效益而扩大销售额就演变成常年制货郎担送货下乡经营模式。货郎担;昔日穿梭在乡村田园小巷的“民间大使”,随到之处必定被老人、孩子、大姑娘、小媳妇热情围绕,日常生活须臾离不得他,俨然是乡村原野的一道靓丽风景。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那个手摇拨浪鼓穿梭在乡村田园小巷的“民间大使”的货郎,就是我的父亲“谭徽珩”,一个新社会计划经济时期的商业常年支农生意人。第二章、童年记忆;

我的童年;我生在新中国长在“三面红旗”下,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经历了大跃进,总路线,人民公社时期,社教“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运动,“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童年是金色的;每一个人都有童年,童年有喜有乐,有苦有笑,有忧愁、有痛苦;而我的童年只是痛苦.忧愁、和泪水多于笑!1955年5月14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我出生在湖南省澧县涔水河畔的古老小镇;垱市镇“大堰垱镇”河街下码头,我排行老三。我出生在不该出生的年代,一降生人间就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从饥饿中渡过我的儿童发育期。同时又经历“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年代。在“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年代;我祖父是工商业兼地主成份,我们这些另类子孙,自然享受了那时一切不公正的代誉。到了上一年级学龄的我因家庭成份是工商业兼地主,国家公办学校把我们镇的二十一种人子女拒之门外不准入学。因垱市镇这类型子女有几十个学龄儿童。后经垱市镇镇委研究决定组成一个班,教师都是家庭成份不好返乡的知识分子作各科目代课老师,由一名陈惠敏老师(大学文化返乡待业旧知识分子,系本谭氏姑姑过继陈氏)任班主任负责招收学生,挂牌为垱市镇镇办民校,不久陈惠敏老师国家正式安排到外地大学任教,接任班主任为李平香老师,民班解散后留镇政府工作。按当时地方政府规范,我们镇的二十一种人子女读初小只能读镇办民校,读高小要高分报考进公办学校。继续升学是不可能的,读初中也要高分报考镇办农中。儿时的经历有一些事情让我永远忘不掉,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第三章、为了生存艰辛挑起家庭生活重担;

父亲是公私合营国家干部;1964年全国展开“四清”运动,一场“三年自然灾害荒年”一家老小刚艰苦渡过,可又遇上了一场人为灾祸临门;那就是“四清运动”父亲在那场政治运动中又被“小人”栽赃陷害。栽赃陷害案情;父亲在澧阳公社(乡)澹坪大队(村)供销分社工作时期是主要负责人。因供销分社资金周转不活,向澹坪大队(村)会计借款二千元做了短期周转进货后,按期归还借款。因父亲和澹坪大队(村)会计是好朋友,父亲归还借款时是当众还钱二千元,当时没有跟着去大队部(村部)取回借条,会计说会代父亲烧毁掉借条要他放心。诚实的父亲充分相信了朋友。一年后澹坪大队(村)会计因贪污罪被抓,抄家时在废纸中发现一张欠款二千元欠条。他为了减轻罪行减少自己贪污金额就一口咬定此款没有归还出纳是他代朋友还了钱。办案人员立即找我父亲摧交借款。我父亲说此款是当着众人归还证人有几个。但办案人员说只认证据不认证人。二千元在那个时期可是一笔天文数,那有钱去抵栽赃陷害债款。最后办案人员把我家里能值钱的老家具和能换钱的衣物等物品抵债足额二千元后才算结案。

祸不单行;社教“四清”运动中再受奇冤,原因是;由于伯父伯母(伯母家庭成份为市贫)为求自保向工作队揭发父亲谭绍清(原本就是一家人又未分家户主还是父母),指证兄弟谭徽珩是未来当家继承人与其父母兄弟划清界线申明脱离父母兄弟关系。四清工作队以此为据“错划我父亲谭徽珩为工商业兼地主成份受管制并接受再教育。直到1971年才评反纠错为原小商成份” 政治压抑严重摧残了我父亲身心健康。政治帽子的扣压打乱家庭一切生活秩序,文化大革命又是受整对象。同时我父亲也开除了公职丢掉了一家老小生存的经济来源。失去工作返回家乡,分配到垱市镇,镇办商业单位工作。体弱多病的父亲为了一家老小生活在商店挑货郎担下乡经营,维持一家人生活。为减轻父亲的劳累和提高下乡经营收入,年幼的我放学后和周日得抽时间为父亲送货接回头货,实际上货郎担下乡经营就是传统的易货贸易。儿童时期的我被挑的货物压得泪水直流,但还是要把送去的货物和接回家的回头货物咬牙坚持挑回家,晚上睡觉肩部都红肿伤痛难熬...苦呀!第五章、货郎担经营范围;

货郎担送货下乡有固定的经营范围;每天轻车熟路,见的都是老主顾。主顾对他有什么要求,他尽量满足。有的农村妇女囊中羞涩,双眼盯着花花绿绿的小商品心里发痒,货郎要学会善解人意,回家拿几个鸡蛋或 一升芝麻、大米、或者杂粮、甚至有价废品也能换一支花线或一瓶雪花膏,反正是按价值折算兑换。行动不便的老人有什么特殊要求,货郎也乐于帮助,即使不是他经营的商品,也会代买代送。孩子们拿着鸡蛋、鸡毛、鸭蛋、鸭毛、牙膏壳、破布烂棉花之类的东西来换糖果吃,沉醉在无言的快乐之中。善良的乡亲知道货郎整天东奔西跑、日晒雨淋,挣一分钱都不容易,当货郎汗流满面的时候,热心的妇女便叫孩子回家去端碗水来,有的甚至拉货郎去家里喝一碗稀粥,来一块蒸红薯,完全没有先前讨价还价时的那种神气小气劲,而是满面笑容热情似火。第五章、货郎担销售商品适应千家万户;

货郎担销售商品实际上是百货商品;只要货郎摇动清脆悦耳的拨郎鼓声,由远至近,耳尖的小孩便迎着货郎奔了过去,不一会货郎身边围了一大群小孩,鼓声在村头的大树下戛然而止。货郎担一进村,就像一把盐散进滚烫的油锅,全村沸腾。货郎和那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将大姑娘、小媳妇以及爱凑热闹的孩子吸引了过来,人们像围观天外来客一样,将货郎围在中间问长道短。货郎担一头挑一个竹筐,前面竹筐架一只带玻璃匣的木托盘,里面摆满了棉线、丝线、扎头绳、绣花针、缝衣针、松紧带、牛皮筋、纽扣、镜子、木梳、发夹、剪刀、毛巾、手帕、水瓶塞、胭脂、花粉、梳头油、雪花膏、百雀灵、哈利油;以及玩具、糖果、铅笔、橡皮、书签、毛笔、写字本等文具用品。另一头则是沉甸甸的备货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货郎所卖的东西不值几个大钱,利润不会太多,所以买卖间价格波动不会太大。而农村妇女乐于讨价还价,选好东西后,便耍起各自的砍价绝招。不约而同地指责东西质量差、不值钱,有时说得面红耳赤。走南闯北的货郎早已谙熟这些伎俩,在争争吵吵之中让它一点半点,货郎求的是回头客,买主则图个方便,正是这种互有所求、互惠互利的关系,让货郎担年复一年的在农村有了广阔的活跃空间。第六章、货郎担送货支农时代背景;

那个时候的农村无论是经济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很匮乏,远不像现在这么富足,这么张扬。在这样的年代,那些手摇拨浪鼓走乡窜巷的货郎们,就成了流动在乡村间的一道道风景。用今天的话说,货郎们实行的是“差异化”经营,也就是说,但凡生活在乡村的大人和小孩们所短缺的,就是货郎们所经营的主要品种。归结起来,货郎们摇着拨浪鼓所到之处,吸引最多的,大概是三类人。一是中老年妇女,她们手头一般没钱,就把平日里积攒的鸡鸭蛋、豆类粮食、头发、胶鞋底儿之类的拿出来兑换一些针头线脑;二是大闺女小媳妇,她们多数腰里会或多或少有点儿私房钱,如果在货摊里看到了自己中意的胭脂、发卡什么的,往往会慷慨解囊;三是说小不小、说大又不大的孩童,你别小看那小小的流动货摊,在孩童们的眼里,那就是一个百宝箱,里面藏着很多很多西奇古怪的宝贝。不过孩童们多数都是真正的“无产阶级”,手里不可能有什么零花钱的。他她们的“法宝”无非就是跟着爸妈哭闹,逼着爸妈“有钱拿钱买,没有钱拿物换”,总之是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远去的货郎图画二

咚咚,咚咚咚…货郎的拨浪鼓摇得总是这么清脆,这么特别,货郎的拨浪鼓声渐渐远去了,我的脑海里也时常会闪动着父亲的身影:一个体弱多病的“货郎”我的父亲,手中摇动着拨浪鼓,挑着一副琳琅满目的货摊,迈着稳健的步伐,行走在清晨崭新的旅程上,行走在日暮乡关的归途中。父亲只有一个清晰而又模糊的背影…在我的泪眼里渐行渐远...已经成为历史,成为传说,直到完全消逝...。

笔名:冰雪、时光老人, 网名:冰雪tan、时光老人tan , 编辑撰稿: 谭晓平2006年3月23日 统计字数:4700

第二篇:卖货郎散文

“他拿一个大帽檐的草帽遮住脸,靠着凉亭的柱子,枕着山间习习的凉风和嘤嘤虫鸣,睡下了。”

卖货郎还是来了,在四月下旬的时候。那时山间枝头的桃花已经谢了许久,桃树上长出了细密的叶子,在叶子当间藏着许多拇指大小的毛绒绒的青桃子。

蕊妮哥哥一大早就来敲我的窗户:“小林子小林子!卖货郎来了!这会儿已经走到凉亭啦!”

我一听说卖货郎来了,便猛的从床上起来,急匆匆地套上衣服鞋袜奔出去,刚走出大门又匆匆跑回来,扯着祖父的手说:“快,快帮我梳梳头,我还没洗脸,要是他走了怎么办!”祖父笑了,“走过对门走上寨,走完上寨走下寨,他怎么走都要路过门口三两次,你慌什么!小妹妹盼后生都没你那么勤哩!”听到爷爷打趣我,我的脸一下子就红了,便冲着楼下的蕊妮哥哥喊:“我不去啦,我吃过早饭再去。”

蕊妮哥哥和卖货郎要好,卖货郎来时,他俩总一起出入,有时蕊妮哥哥会帮他算帐找钱,有时也帮他买卖吆喝。卖货郎吆喝的时候声音又甜又脆,像他手里的小铃铛,蕊妮哥哥吆喝的时候声音又粗又响,像二月里的红炮仗。他们走过屋前屋后,就听着吆喝声远远近近,飘飘悠悠。北方有卖药糖的小伙子,吆喝起来跟唱戏一样,卖货郎不会,他的吆喝像句俏皮话:“糖葫芦,爆米花,猪油软膏带回家,家里有个乖宝宝,拍着手板笑哈哈。”

到了午饭时分,卖货郎就放下匣子在凉亭歇下,他拿一个大帽檐的草帽遮住脸,靠着凉亭的柱子,枕着山间习习的凉风和嘤嘤虫鸣,睡下了。蕊妮哥哥揣着一本武侠书坐在他身边。要是卖货郎醒了,两人也不搭话,就分着茶壶里的凉茶你一碗我一碗地喝下,拍拍身上的灰尘,背起匣子又吆喝起来。

卖货郎原来不是卖货郎,他是六漫镇上杂货铺老板的小儿子,上边有个姐姐,已经出嫁了,本来也是父母心尖尖上的人物。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杂货铺老板去上货的时候不知怎么的掉到河里淹死了,有说是寻仇的,有说是意外的,但谁也没看见,谁也没瞧见。他母亲心里难过,忧思成疾,渐渐的人也就病弱起来,后来就躺在床上起不来了,他叔叔伯伯们欺负他们孤儿寡母,不知用什么法子把铺子抢了过去,卖货郎为了生计,于是也就成为卖货郎了。

蕊妮哥哥也不是桂礼伯伯的儿子,按辈分算来应该是桂礼伯伯的侄子。说是他父亲年轻时和家族里的表妹相爱,两人年少无知时珠胎暗结,有了蕊妮哥哥。后来两家人不知怎的恶交了,这桩婚事也没成,表妹生下了孩子没三天,就偷偷离开了家再也没回来,后来蕊妮哥哥的父亲也离开了家,这孩子便流落到了桂礼伯伯家里。桂礼伯伯见他生得瘦小,眉目又清秀,怕不好养活,便给他起了个女孩儿的名字,像养个小猫小狗一样养在家里。桂礼伯伯已经生了两个女儿,大姐雁生,二姐鹃生,往后排便是蕊妮哥哥了。

不多时,祖父已经给我梳好了两个羊角辫儿,还带了俩朵头花,又给我换上了新做的裙子,穿上干净的小鞋子,把我牵到饭桌前坐下。桌上炒了几个小菜,都是时令的蔬菜,菠菜汁和面的饺子,一碟香椿芽炒鸡蛋,春笋丝炒肉和蒸腊肠儿。祖父已经吃过了,这时正端着一碗节骨茶小口小口的嘬着呢!我满脑子想着蕊妮哥哥和卖货郎的事情,哪有心思吃饭,胡乱扒拉了几口便拿了一块钱出门去了。

出门一看,卖货郎正跟蕊妮哥哥往家走呢!一个多月没见,卖货郎更消瘦了,后颈背上有一个凸起的小结,想是长期低头所致。他原本苍白的脸上更加苍白了,不说话时就像一幅画,但他一笑就完全不一样了,卖货郎笑起来的时候眼睛微微上扬,透着几分狡黠,像一头小兽。我小跑着追上他们,只见他二人裤腿上粘着几片草叶,鞋面上还有些许露水,想来是走了很远的路了。

我递过一块钱:“货郎哥哥,我要一块钱的麦芽糖。”“好,”他打开匣子,给我拿了一大块切好的麦芽糖,撒上白白的糖霜,四四方方糖纸包好,递过来。突然他又像记起什么似的,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绣球,“给你,我往后不来啦。”我看了一眼蕊妮哥哥,蕊妮哥哥不看我,只说着:“你上次跟他说你想要个绣球,他给你带来了,接着吧,留个念想。”我接过绣球,这是个非常精致的绣球,用秸秆编成,还染了颜色,下边坠着好看的绒毛,不知怎么的,我的眼前浮起了一层雾气,大约是觉得以后再也吃不到糖了吧。我绞着衣角,怯怯的问他:“你要去哪儿呢?”

卖货郎看了一眼我,摸了摸我的脑袋,“去读书啦,你以后也要好好读书。”“他母亲去世了,姐姐要接他去那边读书。”蕊妮哥哥望着远处的山岚,听不出他语气里的情绪。我又问:“那我们以后还会见面吗?”卖货郎点了点头,“会的。”他也不看我,语气幽幽的,也不知道是跟我说,还是告诉蕊妮哥哥。

后来卖货郎就走了,蕊妮哥哥也走了,一直到我长大了,都没见过卖货郎,也没见过蕊妮哥哥。山涧里山花开了又谢了,桃子青了又红了,偶尔路上也响起“叮铃铃铃”的铃铛声,但那些摇铃铛的人,总也不是他。

第三篇:又见卖货郎[推荐]

在喧嚣的十字路口,远远地我就瞅见一个人影在晃动,走近前,才发现是个挑货郎担的。这是时下十分少见的。他站在交通的十字交叉的坐标处,眼神迷茫地等车或是想通过。我也呆呆的望着这位饱经风雨的男子和他那苍桑古旧的货担,飒飒的寒风轻轻拨弄着我记忆的琴弦,思维也随着装满童年故事的货担延伸开来

山村里孩子的童年总是简单而有滋味的,采野果、掏鸟窝、下河摸鱼童年生活丰富精彩,乐趣无穷。但说起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卖货郎的到来了,他的到来总能给静谧的小山村带来一阵骚动,仿佛一颗小石子投入到平静的湖面。咚隆隆、咚隆隆的拨浪鼓声清脆地响起,伴随着鸭毛鸡毛换糖换米线的叫卖声,由远及近,接连不断。孩提时代的我们正应验了老人们说的一句话:锣鼓响,脚底痒。诱人的声音激起了我浑身的精神,十分兴奋,撒腿就跑,不管当时是在帮母亲摇线还是扒饭吃,都会立马停下,一溜烟地聚到货郎的小推车旁,将老货郎的百宝箱围个水泄不通。仔细地看自己心仪的物品,那场面热闹非凡,每个孩子都沉醉在无言的快乐之中。

老货郎早已看惯了这架势,他见怪不怪地坐在一个小马扎上,取下扁担上的那条发了黄的毛巾,拭去额头上的汗珠,然后气定神闲地点燃旱烟,吞云吐雾一番。我们时常为争同一样糖果而到一边比个高低,而老货郎却是心平气和地帮我们挑挑拣拣,巧妙地帮助平息了孩子们的吵闹。我们屏息着,隔着那层被老货郎擦得透亮能倒映出我们调皮脑袋的玻璃,选好了自己想要的物品,如扇子糖、姜糖、橡皮筋之类,会飞奔着回家找院子里平时积攒下来的鸡毛、猪毛,和捡来的废塑料或酒瓶,兴高采烈地捧着给货郎换取糖果和玩具。如果是高档一些的如水枪、哨子一些物品,只有回家讨钱了,为使老货郎放心地等我们,也怕老货郎等久了,临走还回头交待一句:我家很近的,等我回来。没讨到钱的孩子只好郁郁地站在一旁,羡慕地看着买到玩具的伙伴满村跑。

当然,货郎的百宝箱里并不只是我们小孩子的天下,也常常有大姑娘、小媳妇、老太太们出来光顾,拿着平日里剪掉的头发、吃剩的乌龟壳、攒下的碎布头等换取梳子、红头绳、针线钮扣等生活用品。对待她们的讨价还价,老货郎总是笑呵呵地说:换不着了,折本了。但每次估价时他都会让一点利,大姑娘、小媳妇、老太太们总会满意地拿着自己喜欢的物品回家去。

等到货郎立起身,弯下腰颤巍巍地挑起货担向前走时,后面便跟上了我们这群孩子,声斯力竭地吆喝着鸡毛鸭毛换糖喽当时不知道意思,只是跟着老货郎唱,走走停停,一直到村子的尽头。

二三十年过去了,走村串巷,风餐露宿的老货郎恐怕早已作古。随着时代的更替,物质已极大丰富,新农村的超市遍布各个角落,购物变得越来越方便。但对于那个时代走过的我们,每每看到这些带有时代特征的物件,总能回味出一股清甜的味道。望着眼前的这副货担,似乎又听到了熟悉的拔浪鼓声和一代老货郎们的吆喝声,永久的回响在耳畔。

第四篇:乡村货郎优美散文

编者按:国庆节假期,多数人乐于出去旅游;也有在外的游子风尘仆仆地归家,与父母团聚;还有一些人,带上老人孩子一大家子,踏上回故乡的路,寻觅那念念不忘的乡音。难得的长假,在故乡翠绿的山山水水间走一走,看一看,举目皆满载着童年的回忆,货郎的叫卖声,邻居大爷大妈的笑声,孩童玩耍的嬉闹声……仿佛就在昨日。在假期即将结束的末了,不如将这些回忆带回珍藏,为平日的樊笼添上一抹恬静。

周末下乡,在快到达老家的路上,一眼瞥见车窗外有个挑着货担的老汉在匆匆走着。老汉名荣生,是早年从江北入赘到本村的,来时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如今两鬓斑白,满脸皱纹,是个小老头了,岁月不饶人啊!只不过想不到他还是久违了的乡村货郎。

于是我记忆的深处,乡村货郎的形象被唤醒,并且逐渐地清晰起来。我想起了童年。那时农村没有商店,日常生活用品全靠货郎送。货郎挑着货担,摇着郎鼓,走村串户。不需吆喝,只要郎鼓一响,姑娘、大婶、奶奶们就会拿着鸡毛一类的废品围了上来。大家各取所需,公平交易,讨价还价的声音打破了山村的沉寂。当然,人群中少不了我们这些小屁孩,拿着从大人那里死缠硬赖的零花钱,或是捡来的废旧塑料鞋底,也来凑热闹。那换来的糖果含在口里,甜在心里。记得那时一般的硬糖一角钱十粒,那彩色的如豌豆大的小粒糖一分钱就能买好几粒。

当然,大人们不稀罕这些,她们要买的都是必需的生活用品。于是,货郎担上小到针头线脑,大到袜子手套,虽说不上琳琅满目,倒也品类繁多。最多的还是女人用品,绣花针、缝衣线、雪花膏、洋蜜罐和蛤蜊油等,一应俱全。

待小孩子和妇女们散尽,男人们才叼着旱烟筒走了过来,因为货郎担上除了小孩喜欢的糖果和妇女需要的日常用品外,还有大老爷们需要的东西。见男人们走近,货郎会从货担底下的篓里拿出高中低不同档次的黄烟来,打开包装纸,让他们捻上一烟斗品尝。品尝后当然是购买,不过由于手头紧,大都只是买够四五天吃的,因此他们也很盼望货郎能经常来。

由于货郎主要回收鸡、鸭、鹅等禽类的羽毛,货担的两只篓比农家的谷箩要大些、深些。篓也是用竹篾编成,一般为圆形,类似谷箩,也有方形的。一只篓上面放置用木头做成的抽屉状的柜子,四方形,大约长宽各两尺,深四五寸,上盖是块透明的玻璃,方便顾客选货。也有两只篓上都放货柜子的,那么商品就更丰富。

回城的路上,我又碰上了荣生。快二十年没见面了,他还认得我。一阵寒暄过后,我问他货担上主要卖些什么,生意好不好。他告诉我主要卖些商店里短缺的女红用品,针线、顶针、鞋钻之类,卖得最多的还是不同季节栽种的蔬菜瓜果的种子和秧苗,山区离城镇路远,生意还可以。不过,他说现在孩子成家了,经济条件也不错,儿女们早劝他在家享福。他笑着说,做惯了,歇着难受。我倒是觉得他是割舍不了货郎担,这不,跟我交谈时,他的双手还在不停地抚摸着扁担,就像摸着他最疼爱的孙儿的头顶。

第五篇:远去的童年

远去的童年——读《朝花夕拾》有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年少轻狂时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份曾经属于我们的逍遥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有人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感情。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厉害,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读着读着,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

小的时候,自己也曾拥有过那样的光辉世纪。喜欢坐在河岸边看着鸭子从身前游过,颁着手指头细数“一只,两只。。。”;喜欢奔跑在林间小道,抛开心中的不愉快,尽情去笑,不用管礼数是否;还喜欢躲在一个隐秘的地方,看着同伴进进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后因为自己躲的技术太高超,无奈,只得向我低头认输。想到这里,心中有种窃喜的感觉,说不上来是什么。好象是一个小小的“阴谋”得逞了,又象是躲过了一场小小的“灾难”。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

下载远去的货郎综述[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远去的货郎综述[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0年即将远去[范文]

    2010年即将远去,面对2011年的工作,新的各项工作给我带来的是迷雾和无限遐想,在进行2010年年终个人工作总结时,也发现很多不足之处,也希望各级领导和所有同事其能够帮助我一同发现......

    雷锋并没有远去

    1962年8月15日,灰蒙蒙的天空细雨霏霏。谁也没有想到在这一天一个值得我们永远敬爱的灵魂即将离我们远去,谁也没有意料到就在这一天是这位英雄留给这世上最后的一道光影。因为,......

    远去的故乡

    随风起步,脚迹峰回路转 回到一行又一行的乡愁 花样年华的故乡弱不禁风 在青山之间沉沉入睡 病态的丰满,挡不住热情的问候 归去的路要扒开茅草寻找 宽广的田地不见稻麦飘香 灯......

    远去的人诗歌

    依稀我每天翻起那本海涅 歌谣书中就有了你 的影模糊着双眼沉思?依稀每当我去湖边垂钓清澈的水波映出了你的影咯咯的笑声在空中回荡依稀在红枫下真想摘一片红叶闪了你的影羞诺......

    远去的故事

    远去的故事,不能远去的历史 1937年12月13日起,6个星期,30余万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三分之一的南京城被焚毁。这是74年前发生在中国的悲剧,是一个民族的耻辱。74年后,当我们随着张......

    李嵩货郎图解读

    (哲学学院) 课程名称:绘画美学专题研究 开课时间:2015-2016学年上学期 授课教师:范明华教授 姓 名: 宋丽莲 专 业: 美学 年 级: 2015级硕士生 学 号: 20*** 李嵩《货郎......

    货郎和补锅匠随笔(精选多篇)

    2009年1月,我们到泰国公主诗琳通家里做客,参观了她的家园。她小时候住过的那所房子现在是皇室的一个小型展览室。让我感到意外的是,阳台上放着一挑货郎担,里面有针头线脑,有油灯......

    卖货郎抒情散文(小编推荐)

    有人说,上了岁数爱忆旧,这话不假。这不,昨晚,听了小外孙女放的拨浪鼓的儿歌,一下子将我思绪拉向童年的老家,似乎又和小朋伙一起围在卖货郎身边。小时候,在老家农村,经常看到卖货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