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十一五”以来财政工作综述

时间:2019-05-13 16:2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甘肃省“十一五”以来财政工作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甘肃省“十一五”以来财政工作综述》。

第一篇:甘肃省“十一五”以来财政工作综述

甘肃省“十一五”以来财政工作综述

科学理财兴省惠民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我省各级财税部门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向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广大人民群众交出了一分优异的答卷。

其实,去年的上佳表现,只是近年来我省财政工作的一个缩影。“十一五”以来,面对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和金融危机的冲击,我省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省上中心工作,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科学理财、依法理财、民主理财,财政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我省历史上财政收支增幅最大、民生投入最多、改革不断深化、管理日益加强、保障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4年来,全省财政收入连续跨越4个百亿大关,达到604亿元;财政支出年均递增30.5%,达到1245.6亿元。不仅有力地支持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也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生财篇:科学发展聚财源

我省是一个经济总量小,自然条件差,人均水平低,贫困比重大的西部穷省和财政弱省。省财政厅党组清醒地认识到,做大我省的财政“蛋糕”,必须从两个方面发力,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中央支持,一方面要开辟自己的财源,不断壮大地方财政实力。“十一五”期间,我省财政部门不断加大向上的汇报衔接和沟通力度,并得到相关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2006年以来,中央补助我省的各类财政资金分别达到386亿元、512亿元、741亿元、885亿元,年均递增30%,有力地支持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在各级财政部门努力争取下,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三奖一补”激励机制、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试点、黄河上游重点生态功能区治理、城市廉租住房保障、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甘南藏区扶持等补助政策均已落实到位。同时,乡村公益性债务清理化解工作也列入国家试点;29个县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扶持范围。

但仅靠中央支持不是长久之计。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我省财政部门立足实际,从支持农业发展、支柱企业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等诸多方面,着力加大自身财源的培育力度,努力做大财政“蛋糕”。“十一五”期间,我省各级财政对农业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有力地支持巩固了农业基础地位。据统计,2006年至2009年,全省财政支农支出达到432.24亿元,年平均增长35%。通过兴修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全膜双垄沟播旱作农业、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实用技术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通过实施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草食畜、马铃薯、中药材、果品、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生机初现,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基地。

全省各级财政部门采用“以奖代补”新机制,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2007年至2009年,争取中央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资金4.549亿元,对电力、炼铁、电解铝、铁合金等12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同时,省级财政设立了专项资金,支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企业始终是财政收入重要来源。“十一五”期间,随着一笔笔财政资金的拨付,我省已基本完成了省属及省属下划工业企业、农垦企业、非工业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同时,省财政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154.56亿元,帮助我省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计划的144户企业完成破产重组,甩掉了背负多年的包袱,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也涵养了大批基础财源。这些财源如涓涓细流,汇集到全省财政的大河。

财源丰,财政兴。2006年以来的4年,我省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增加,财政“蛋糕”越做越大。全省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41.2亿元、190.9亿元、264.9亿元、286.7亿元,年均递增达到23.3%。

用财篇:以人为本保民生

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社会安定。解决民生问题,财政部门义不容辞。“十一五”以来,各级财政部门秉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积极调整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让全体人民充分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

教育、就业、就医、社保一直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也是财政重点保障的方面。2006年以来,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我省对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大幅增长,其中全省教科文支出累计达719.3亿元,年均递增13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去年达到199.7亿元,比2006年增长132%;医疗卫生支出去年达到87亿元,比2006年增加2.75倍。

从解决群众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到增加城乡群众低保,财政部门打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

2007年,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了以县为单位全覆盖,比国家要求的进度提前了一年。2009年,全省参合农民达到1907万人,政府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80元,全年共拨付新农合补助资金11.5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77%。从2007年开始,我省将城镇非职工人员和各类学生纳入医疗保障范围,到去年全省参保人数达300万人,政府补助标准年人均120元,省财政下拨补助资金3.2亿元,比2007年增加5倍。

从2006年起,连续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让企业退休人员能够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成果。到2009年,我省企业人员平均养老金达到1218元,比2006年增长了34%。2008年,省委为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出台了《甘肃省村干部养老保险试行办法》。两年来,省财政积极筹措资金6000多万元保障了全省5万多名村干部参加养老保险。

社会发展了,不能忘记困难群体。从2006年起,我省连续几年提高城市低保标准。到2009年全省城市低保标准再次提高10%后,平均补助水平达到每人每月185元,全年省财政共落实资金15.8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2.4倍,保障了75万低保人员的基本生活。

随着财力的增长,我省开始将低保制度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到2009年底,农村保障对象达259万人,省财政落实农村低保资金27.97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15倍。我省还将农村五保供养经费纳入地方政府预算。截至2009年底,全省纳入到五保供养范围的五保对象达12.35万人,省财政当年共安排农村五保供养资金1.3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6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06年秋季学期以来,全省401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2009年开始,对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2007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3年间全省共有40多万名学生获得了资助。

与此同时,从2008年开始,我省还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支持建设了36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7600个农家书屋,有效缓解了我省广大农民群众看电影难、看电视难、看书难、锻炼难的问题。

另外,按照省委、省政府每年确定要办的实事,各级财政还积极筹措资金,围绕群众就业、就医、就学、行路、饮水、住房、沼气、社会保障等方面,自2006年起,4年间共拨付资金100亿元,为民办了48件实事,让广大群众倍感踏实和温暖。

改革篇:锐意创新增活力

如何管好用好财政“钱袋子”,把每一分资金都用到刀刃上,是财政部门的重要任务。“十五”时期,我省财政部门以构建公共财政体制为目标,深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财政体制改革是近年来财政改革的重头。2008年,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进一步理顺省与市州及直管县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省财政厅制定下发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和完善省对市州及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执行。2007年,按照财政部的要求,我省在榆中、敦煌等16个县市进行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全省全面实行了“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模式,部分县区进行了“村财乡管”试点。2009年,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新增省直管县25个,使省直管县总数达到了41个。随着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和资金调拨力度的不断加大,市级财政补助水平的继续保持,直管县自身财政收入加快增长,财力水平和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同时,项目申报减少了中间环节,资金调拨直接到达,提高了财政运行效率,激发了直管县争取项目、培植财源的积极性,省直管县发展空间明显扩大,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2005年,全省全面取消农业税后,我省积极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阶段。作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首批试点省份之一,从2008年起,我省分两年化解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形成的23.3亿元债务。选择5个试点县率先启动村级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2009年试点面扩大到20个县市区,财政奖补项目的覆盖面达到了2056行政村,300多万农业人口。

近年来,各种惠农补贴越来越多,为了有效管理这部分资金,自2008年11月起,我省开始实施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改革工作。截至2009年底,向全省农户发放《明白册》473.1万册,占全部农户数99.4%;共采集农户信息473.3万户,占全部农户数99.5%;认定发放存折474.1万本,占全部农户数99.6%。通过“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助、良种补贴等各类补贴项目共计35项,补贴金额达到40多亿元。总的来看,“一册明、一折统”支付方式改革,规范了补贴资金管理方式,减少了发放环节,党和国家的惠农补贴直达农户手中,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十一五”时期,我省继续进行以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为导向的财政收入管理改革,其内容包括财政转移支付、收支两条线、所得税收入分享等方面的制度改革。先后分6批在省直有非税收入的71个部门及所属235个执收单位组织实施了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2009年我省非税收入总额为273.40亿元,相当于同期地方财政收入286.69亿元的95.36%,为同期地方税收收入176.10亿元的1.55倍。

全面完成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任务,省直管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正在积极推进,财政国库资金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全省财政资金集中支付规模从2006年的12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56亿元,年均递增36%。农村义教专项、家电下乡、强农惠农、新农合补助等各类中央专项资金直接支付规模从2007年的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48亿元。财政资金直接支付管理水平位居全国各省区前列。

与此同时,各级财政通过积极建章立制、加强过程监管、严格考核管理等措施,狠抓支出预算执行均衡性、时效性管理,财政预算执行中“前松后紧”的矛盾有所缓解。2007年至2009年后两个月财政支出金额占全年支出总额比例均维持合理区间内运行,完成预算进度和增幅屡创我省财政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省财政厅把推行政府采购制度作为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一项治本之策来抓,先后制定出台了20多项制度规定,建立了高达2000多人的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实现了政府采购评审专家随机抽取。截至2009年底,全省采购规模累计达到241.18亿元,累计节约25.31亿元,平均资金节约率为9.5%。“财力之枯,民将劳苦;财力之赢,民将安生”。我省的财力近年来虽然不断壮大,但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我省可能仍是一个财力弱省,财政部门将通过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聚财水平、用财能力和理财本领,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持。

第二篇:“十一五”时期全市财政工作总体目标要求及全市财政工作要点

一、“十一五”时期全市财政工作总体目标要求“十一五”时期全市财政工作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xiexiebang.com,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以推动全民创业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实现全市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7,到2010年达到61亿元,比2005年

翻一番以上(其中财政总收入超5亿元的县2个,超4亿元的县2个,超3亿元的县5个);努力推进各项财政改革,提高依法治税、依法理财能力;努力构建结构合理、分配有序、保障有力、运转高效、职能健全的较为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为建设“三个吉安”作出积极贡献。

二、2006年全市财政工作要点

2006年全市财政工作目标:实现财政总收入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并按照公共财政政策要求,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为实现2006年财政工作目标,今年财政工作要在五个方面找准“着力点”:

(一)着力培植壮大财源,不断做大财政“蛋糕”。一是加大培植财源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采用财政贴息、补贴、奖励、风险补偿等财政杠杆方式,重点支持高新(工业)园区、支柱产业、重大项目和纳税大户,充分激发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力,提高对财政的贡献率。同时,积极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强。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来吸引外商投资,鼓励全民创业,实现“经济总量增加、社会效益增进、投资客商增利、各级财政增收”的多赢局面。二是加强收入征管。加大对契税、耕地占用税的征管和稽查力度,做到应收尽收。进一步加大非税收入征管力度,在改进征管模式和深化征管措施上下功夫,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非税收入征管制度,逐步实现全口径预算管理。研究规范土地出让金收入管理办法。三是通过多种财政政策手段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尤其是通过调整和规范收入分配促进消费增长,发挥消费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拉动作用。

(二)着力优化支出结构,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一是完善工资资金专户管理和财政统发制度,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国家标准工资按月足额发放。二是加大对社会事业发展主要薄弱环节的投入力度。努力增加对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投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力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及时足额到位,尽快完成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促进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继续扶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合作医疗筹资机制,逐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三是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以推进农村“五通一气”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认真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三项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增加投入,促进农村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三)着力完善机制体制,深入推进财政改革。一是进一步深化财政四项改革。推进部门预算改革,采取“一统编、两审核”的编审方式以及“二上二下”编制程序,实行预算编审分离,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加快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步伐,市本级要进一步扩大试点覆盖面和直接支付范围,并积极指导县(市、区)做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通过推进政府采购“市县联动”工作,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政府采购程序,加大对《政府采购法》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完善“收支两条线”改革,重点是建立非税收入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完善收入缴库和银行结算办法。二是积极推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改革。总结试点经验,借鉴先进做法,全面推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改革。三是进一步推进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四)着力抓好财政监督,提高“为公理财”能力。一是加强财政收入检查。继续深入探索建立财政收入监督保障机制,特别是非税收入监督保障机制,今年要组织对市土地出让收入征管情况进行检查,全面促进非税收入的应收尽收。二是加强财政支出检查。加大对支农、教育、科技、政法补助、促进就业及城建等专项资金的跟踪监督及专项检查,在高度重视财政资金规范性、安全性监督的同时,搞好资金的有效性监督,实现专项资金运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控。三是有效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选择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行业、单位进行检查,并有重点地对检查的会计信息质量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按照打造诚信会计的要求,提出改进建议措施。

(五)着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一是继续开展“读、写、听、讲”学习活动,创新学习方式,全力营造人人学习、终身学习、全面发展的学习型机关,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综合素质。二是加强财政文化建设,深入推行“两为两爱”和“八项服务承诺”活动,不断优化政务环境,提升服务

第三篇:甘肃省“十一五”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 Telishia Berry

甘肃省“十一五”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名单

先进单位(15个)

1、兰州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2、庆阳市林木病虫检疫防治站

3、兰州市城关区林业局

4、金昌市金川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5、白银市靖远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6、天水市秦州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7、武威市凉州区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森防站

8、张掖市高台县林业局

9、酒泉市肃州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10、平凉市泾川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11、陇南市康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12、临夏州永靖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13、甘南州迭部县森林植物病虫防治检疫站

14、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15、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先进个人(35人)

23、郭永生平凉市崇信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24、王恩智

庆阳市宁县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站

25、牛彩琴

26、李志东

27、蒋新平

28、周雅敏

29、罗信云 30、蔡 斌

31、吴文海

32、潘世成

33、孙小霞

34、张雪霞

35、薛景文

定西市通渭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定西市临洮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陇南市徽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临夏州康乐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甘南州合作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第四篇:“十一五”财政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思路

“十一五”财政工作总结与今后工作思路

“十一五”期间,我区财政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主动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不断更新理财观念,各项财政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十一五”财政工作回顾

(一)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财政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财政总收入由2005年的18.16亿元,增加到2009年末的 36.12亿元,四年间增加了近一倍,年均环比递增25.76%。截止今年10月底,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157.2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8.79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7.86亿元,增加一倍多,年均环比递增27.36%,截止今年10月底,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7.0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5.09%,提高到2009 年的6.41%。

(二)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保障作用不断增强。“十一五”时期,财政总支出达119.16亿元,年均环比增长17.32%(其中今年前10月支出34.19亿元);一般预算支出(区本级可用财力执行数)50.85亿元(含今年前10月,下同)。镇(街道)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由2006年的0.74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21亿元,年均环比增长17.81%。区本级与镇(街道)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从2006年的9.87 :90.13调整到2009年的9.99 :90.01。

“十一五”时期,农林水事务支出由2006年的3543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8290万元,年均增长32.76%(今年实际支出已达11887万元,同比增长74.65%);科技支出由2006年的2722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4746万元,年均增长20.36%;教育支出由2006年的2.3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83亿元,年均增长18.4%(今年累计支出已达31309万元);社保支出由2006年的3080万元增加到2009年6656万元,年均增长29.29%(今年实际支出已达9158万元,同比增长108.04%);医疗卫生支出由2006年的2759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6631亿元,年均增长31.9%(今年实际支出已达5579万元,同比增长44.87%)。

(三)各项财政改革取得进展,财政管理机制不断创新。(1)“十一五”期间,先后两次对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作了调整(2006年和2009年),明确区、镇(街道)两级的体制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范围及财权、事权,提高镇(街道)财政财务管理水平。(2)创新了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资金分配决策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意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把收费管理、票据管理、资金收缴全部纳入网络管理,增强财力调控能力;实行预算分类管理,经费分人员、公用、项目等三大类,按级次细分,按标准核实;于08年开始将教育系统的部门预算实施人大审议制度,促进预算公平、公正、透明。完善发展性财政资金预算项目的提出、筛选、论证和审核机制,实行建设投资项目评审制度;于06年在全省率先建立社保综合预算制度,加强社保资金的监控能力。(3)建立项目资金结余结转、重新分配的使用管理办法,对纳入核算中心单位的专项结余进行收回并重新安排,使这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截止09年底,全区共有115家部门(单位)纳入会计集中核算。(4)建立政府采购预算制度,于08年实现“管采”分离机制,对公务出差人员实行住宿定点管理,对公务车辆实行“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定点保险”和“一车一账”管理,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5)积极构建以绩效评价为主的财政监督体系,出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意见,不断完善财政监督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在全市率先建立绩效评价委员会制度,财政监督和绩效评价效果不断提高。(6)07开始实行政府性债务申报制度,将减负消债纳入区对镇(街道)考核,加强债务风险防范和控制,确保经济平稳运行。(7)08年开发了国有资产动态管理系统,在全市率先建立和实现了行事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预算编制、政府采购、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全方位动态监管机制。(8)贯彻落实公务员津贴补贴有关规定,对区各部门单位发放的津补贴进行清理和规范,全面实施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制度。(9)对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实行备案登记和引入竞争机制,规范项目预结算管理。(10)加强投融资体系建设,以区公共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平台,对区运输总公司等6家国有公司的产权重新整合和划转,打造成总资产89.75亿元、净资产58.42亿元、下属控股子公司24家的国有集团公司。

二、2010年财政工作总结

(一)今年前10个月收支情况及全年收入预测。实现财政总收入38.37亿元,同比增长20.36%。其中,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9.84亿元,同比增长23.47%,为预算的103.84%。完成财政总支出34.19亿元,其中,完成一般预算支出11.47亿元,同比增长36.24%,为预算的108.49%。地方财政收入和一般支出执行,均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任务。根据当前宏观形势和我区经济发展,结合节能减排对经济的影响,以及1-10月税收总体入库情况,具体收入预测为: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2.3亿元,增长17%,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1.8亿元,增22%。

(二)今年来做好财政工作的主要措施(1)充分注重财政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认真落实好区委、区政府实施“四大战略”和“两城”建设工作目标,努力争取上级资金的同时,加大区本级财政投入,积极支持工业、金融业和服务业发展,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夯实财政增收基础。(2)执行好中央、省市各项财税优惠政策,落实好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措施,及时兑现政府奖励资金1588.8万元,对规模化发展、自主创新、开放型经济、节能降耗、资源节约利用等项目进行专项奖补,着力培育“三高二低”(高科技、高效益、高产出、低污染、低能耗)产业。(3)按照“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要求,一方面,全力支持促内保增和民生改善,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各项重点支出占比不断提高。如一般预算支出中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农林水事务等,增幅分别达到108.04%、58.24%、44.87%、203.08%和74.65%,完成预算的141.31%、107.97%、131.86%、295.15%和221.86%;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结余清理、加快省市专项拨付、强化用款计划管理等措施,进一步加快了预算执行进度,着力地支持地方经济和事业发展。(4)试编政府投资项目资金计划,下达2010政府投资项目计划72个,进一步加强全区政府投资项目的计划性和控制性,初步建立了一本预算管吃饭、一本预算管建设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机制。(5)出台《国有基本建设项目实行集中财务核算制度》,在区公共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设立财务中心,负责全区国有基本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进一步强化项目财务管理。(6)强化单位公房出租管理,从4月份开始,对所有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实行公开招租,截止10月底,共进行了8批次120余处房产公开拍租,合计招租底价为380.58万元,最后成交价为551.75万元,溢价比例达44.98%,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7)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区工业经济局、交通局、发改局等5家单位,实行首批集中支付试点。(8)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对国有资产处置行为,实行分级报批制和核销鉴定制。(9)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意见》,严格实行支出“一支笔”审批,做到“支出按预算、开支按标准、审批按程序”,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10)积极履行财政保障职能,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首次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划拨838.62万元,对就业容量大、就业贡献率高的51家企业,实施政府补贴制度;深化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按有关规定,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列入预算,以解决城乡困难居民的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提高城乡居民大病医疗救助筹资标准,加大医疗救助力度;高度重视“清洁家园、和谐乡村(社区)”专项活动,出台《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按照每人每年50元保洁费标准多渠道筹资,设立农村环卫建设资金1000万元,重点用于农村环卫建设。

三、当前财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经济形势来看:当前,国家宏观经济企稳向好,已逐步走出金融危机影响,但从实体经济及我区情况来看,仍不容乐观:(1)生产成本上升压力,随着最低工资的调整、原材料价格上涨、本币升值、银行加息等多重压力,工业经济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2)前三季度,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03.98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4.85亿元,增长23.4%,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0.1个百分点,居台州各县(市、区)末位,其它主要指标也处在全市中下游水平,工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较薄弱。(3)经济结构不合理,经过近几年来的调整,我区以劳动密集型、外贸出口型的工业经济结构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一批高利润行业和有一定规模盈利能力的企业,支撑工业生产和传统支柱企业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差,影响工业整体盈利水平。(4)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41.91亿元,同比负26.6%,其中,工业生产性完成投资14.42亿元,同比负61.4%,列全市倒数第一位,工业性投入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4.4%,制造业投资总量明显偏小,势必影响到工业经济发展和财源建设的后劲。(5)今年来,我区工业品出口扭转了去年大幅度下降的态势,由去年12月份负的32.0%到3月份的32.0%,再到前三季度的34.0%,但仍比金融危机之前(2008年9月)的53.74%低19.72个百分点。

从财政收支运行来看:(1)由于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的原因,我区的传统产业缺乏增收亮点,在当前财政收入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大幅增长恐是难以实现。(2)在去年规范公务员收入的基础上,目前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乡全覆盖养老保险制度、提高教师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等项目,将增加刚性支出近2亿元,而地方年均新增可用财力不足1个亿。同时,各种保障民生政策的不断出台,加大了对教育、社保、卫生、就业、环保、三农、科技等方面的投入政策,要求地方配套资金以及支出标准定额的提高,政策性支出的快速增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3)节能减排政策的强势推进,使一些工业企业和部分服务业的工业产值、经济效益和利润空间受到严重影响,很大程度影响到下阶段财政收入。(4)由于地方财政对房地产市场的依赖较大,目前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房控政策,将导致税收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的不稳定,对如何维持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将是一个重大考验。(5)重点工程投入大。随着我区一批基础设施工程的上马和续建,重点工程支出越来越大,如安置房工程、104复线、三山(黄礁)涂围垦、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工程等大批重点建设项目,资金需求越来越大,财政压力越来越重。

三、推进财政改革管理的思路

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经济管理的综合部门,从财政收支和管理的角度来讲,就是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善用财税政策杠杆,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善于依法理财,分好切好财政“蛋糕”,这是今后财政管理改革的重中之重。

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按照这一战略目标,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发挥财税政策导向作用,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1)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财政牵动、多方出资、市场化运作机制,拓宽财源建设的投入渠道。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整合各类产业扶持资金,积极支持开发和推广能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引导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2)扩大企业贷款风险补偿的范围,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对中小企业投融资、争创名牌、节能环保、技术创新等,研究和制订相应的扶持政策,推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3)加大金融和服务业扶持力度,积极支持地方金融、物流、建筑、仓储、中介等行业发展,加快发展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以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鼓励和引导企业主业和辅业分离,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地方可用财力的稳定增长。

(二)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建立健全财政管理体制机制。(1)进一步深化预算精细化管理,细化项目支出预算,逐步建立由政府公共预算、政府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以及政府性项目投资和债务计划组成的综合预算制度。建立完善部门基础信息数据库,逐步实现机构、编制、人员、资产、经费等数据的动态管理。强化预算执行,解决半路追加问题。推行绩效预算模式,细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将部门经费与绩效评估直接挂钩,增强预算的约束力。(2)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面和资金支付范围,在今年5家单位试点的基础上,确定区财政局、建设局等20家单位纳入11年试点工作,最终将所有部门预算单位和政府性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加强资金监管。(3)继续完善政府采购管理,研究实施激励和约束并重的政府采购制度,逐步提高服务类采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政府采购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努力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的效率和效益。(4)进一步创新投融资体制,研究制订相应政策,通过直接投入、补贴、贴息等多种方式,调动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的积极性,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创新投融资体系。(5)按照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在继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6)建立健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机制,将乡镇所有财政资金纳入监管范围。特别是强化涉农惠农资金的监管,确保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继续加大对省市中心镇建设的支持力度,完善中心镇的集聚和带动功能,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发挥财政职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财政作为“庶政之母”,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是其基本职能所在。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向“民富国强”战略目标,这就意味着“建设财政”要向“公共财政”转变,“吃饭财政”要向“民生财政”转变,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是今后公共财政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工作。但从现阶段财力的可调控能力来看,难以在短期内高水平地满足全部的民生需求,因此解决民生问题不能急功近利,只能分步骤、有重点地实施,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逐步构建保障民生的有效机制。改善民生既要积极有为,又要量力而行。要根据财力可能,逐步提高社保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切实执行好各项社保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可靠、稳定的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支出保障标准,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五篇:“十一五”以来结建工作汇报

**县民防办公室

“十一五”以来结建工作汇报

**县民防办公室于**年*月独立设置。成立以来,在省、市防办、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大力扶持下,人防各项建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连续*年在**市人防系统目标管理考核中获得优胜。现**县民防办公室为正科级事业单位,设主任、副主任各一人,科员十人,内设两个股室。

十一五以来,**县民防办公室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和《省实施<人民防空法>办法》,落实人防结建行政执法主体,坚持以人防法律法规为准绳,以政策规定为依据,以制度规范为保障,规范行政执法环境,强化结建费收缴。人防结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构,注重打牢人防结建工作的组织基础。

1、几年来,我们坚持站在构建和谐平安社会的高度,强化我县人防结建工作的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三名同志为成员的结建领导小组。将结建收费执法工作纳入人防工作的重要日程。

2、我们还细化了结建管理工作的具体分工。指派办公室主任**同志专门负责建设指标的信息收集、反馈以及结建费收缴的登记和汇总。并由**副主任牵头成立了结建执

1法监察队,进一步加大收费和执法检查力度;

3、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为突出人防工作地位,将人防结建工作作为**县基本建设的重要一环,纳入了**县“十一五”发展规划,纳入了县域经济建设总体目标,做到了年初专题研究部署、年中协调督促、年末检查考评。

二、严肃制度,转变作风,积极优化人防结建执法环境。

1、按照省政府49号令和四部委474号文件的具体要求,我们积极强化人防结建行政执法主体建设。建立和完善了《人防结建执法管理制度》、《易地建设费收缴检查制度》、《人防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等10余项工作制度,明确了执法主体、收缴依据、执法权限和执法责任。

2、为营造良好的结建执法环境,我们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强化易地建设费收缴和结建执法效能的提高,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变按部就班为先行介入,主动与发改委、城建局和县内**家开发建设单位对接,不但使我们信息收集和汇总更为准确、便捷,更进一步提高了结建收费执法的工作效率。

3、平时,我们非常重视收费执法人员的素质建设。我们将每周五作为业务学习日,组织同志们学习关于易地建设费收缴范围、缴费标准、执法程序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和文件。同时,我们在同志们中开展了廉洁自律教育。解决了收费执法人员在思想、业务和纪律方面的问题和差距。

4、为使人防结建工作深入人心,我们始终将人防结建政策宣传教育贯穿于收费执法的全过程。几年来,开展了20余次宣传咨询服务,举办了3次人防电视讲座,召开了6次建设单位座谈会,在**人民剧场举办了2次主题文艺汇演。累计印发《人防法规》、《结建宣传手册》3000余册,在《**时讯》开办了3期《人民防空》宣传专栏,印发各种宣传资料万余份。10年8月,我们还邀请县法制办、县物价局领导和**司法界权威人士,在**电视台举办了人防结建执法电视访谈。使结建法规和政策深入到各级领导、各建设单位和社会各个层面。

三、科学谋划,多措并举,规范了结建收费和执法程序。

1、“十一五”以来,我们全力履行结建管理职能。在县行政审批中心开设了人防窗口,指派**同志专门负责统一办理易地建设审批手续。领导小组认真把握全县基建审批指标,分析县城房地产开发形势,主动向发改委要批文,向城建局要图纸,摸清了**万平方米的建设指标底数。同时我们在建设、规划等部门的全力支持配合下,落实了人防审批前置条件。做到了无人防审批手续不落位;无人防审批手续不开工;无人防审批手续不验收。确立了人防部门的管理地位,确保了结建收费的顺利进行。

特别是2010年至2011年,**县进行了大规模的棚户区危房翻建改造商品住宅工程,为了顺畅审批程序,我们向县

政府申请,将**同志派驻到县规划处统一办理危房翻建工程的结建审批。按照国家四部委《关于规范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收费的规定》(【2000】474号文件),我们对**万平方米的危房翻建工程易地建设费予以减半收取。确保了易地建设费不错征、不漏征、不流失。

2、为有效杜绝政策外减免。我们领导以身作则,严格执法,坚决执行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征收标准,不开人情口子,几年来拒绝各方说情**余次。规范了易地建设费的收缴程序。几年来,无政策外减免、擅自降低标准、减少计费面积等情况发生。

3、为落实结建检查常态化,几年来,我们大力加强结建执法检查力度。与城市规划管理处、城建局建工股实施联合把关,对每个建设指标的立项批文进行前置性审核,通过规划处对照设计图纸;施工现场对照实际面积;审批表对照收费金额的“三对照”原则,实现了结建检查常态化,确保了应收尽收。

4、为了提高结建收费管理的规范性,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对共计**宗结建收费都进行了立卷归档。同时对卷宗材料的收集、整理和排序进行了规范。既方便了对建设指标的准确掌握和跟踪检查,又达到了提高结建管理质量、水平的目的。

四、认真执行了人民防空财务管理制度,强化结建资金

管理。

1、我们认真执行了人民防空财务管理制度。几年来累计收缴的**万元易地建设费已全部缴入财政非税收入专户,不存在隐匿、转移、滞留、截留、坐支和挪用情况。在易地建设费收缴时,我们严格使用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款收据。无转让、出借、串用、代开票据、伪造和涂改票据等情况发生。同时,我们严格执行预算,将易地建设费与行政经费分开管理,落实专款专用。不存在沉淀、平衡县级财政预算、抵顶财政预算拨款、擅自扩大开支范围及将易地建设费用于人员支出和奖金、福利开支等现象。

2、我们高度重视易地建设费统筹工作。按照**号和**号文件精神,我们严格按照10%的统筹比例将**万元上缴至省级财政。

3、为促进管理体系完善和结建工作的稳定健康发展,我们非常注重结建管理自查工作。每年我们都主动要求县审计局对我办的人防经费收缴和管理进行审计。在收到省办综合检查通知后,我们迅速按通知要求,对“十一五”以来我县人防行政执法主体落实、结建执法环境建设、易地建设费收缴、使用和统筹等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并准备好“十一五”以来**县建设指标的各类审批、审查、缴费等汇总资料备查。

通过自身努力和各级领导的支持,我县人防结建工作取

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离上级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执行结建法律、法规和政策,大力加强结建收费管理和执法力度,树立更高标准,鼓足更大干劲,为我县人防各项事业发展努力奋斗。

**县民防办公室

**年**月**日

下载甘肃省“十一五”以来财政工作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甘肃省“十一五”以来财政工作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赤壁市财政“十一五”总结暨“十二五”工作目标与举措

    赤壁市财政“十一五”总结 暨“十二五”工作目标与举措 一、“十一五”财政工作成绩、亮点 “十一五”期间,全市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36300万元增长到2009年82107万元,2010年预......

    我县“十一五”时期财政发展战略思考

    我县“十一五”时期财政发展战略思考我县“十一五”时期财政发展战略思考“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科学制定我县“十一五”时期财政发展战略,加......

    国税十一五以来工作情况的汇报(合集五篇)

    关于XX市国家税务局工作情况的报告 一、十一五时期XX国税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XX国税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并落......

    十一五”期间工作回顾

    一、“十一五”期间工作回顾“十一五”时期前四年,我市财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壮大财政实......

    工作八年以来

    工作八年以来,在局领导和中心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帮助下,紧紧围绕自然资源管理为中心的工作,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总书记新时代的理论体系指引下,以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为核心,......

    工作以来自我鉴定

    自我鉴定是个人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的一个自我总结。写作应该篇幅短小,语言概括、简洁、扼要,具有评语和结论性质。一起来看看工作以......

    甘肃省2010年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要点

    甘肃省2010年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要点------------------ 2010年,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和厅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投资评审中心紧紧围绕财政中心......

    财政部驻甘肃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财政部驻甘肃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厂办大集体改革中央财政专项 补助资金审核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我省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的审核,确保中央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