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近唐诗作文导练(高二选修备课资料)
【写作指导】
1、主题解读
唐诗人人都熟悉,但是以“走近唐诗”为主题来写作,是易写而不好写的。主要问题是其写作范围宽泛,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我们可以将“走近唐诗”看成一个大的话题,然后“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在一个大的、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只写唐诗这个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
2、基础理论
解读08年《考试说明》可知,要使作文别具一格,就需要在发展等级下工夫。由于唐诗本身重视描写和抒情,所以,对于“走近唐诗”这个主题的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之二“丰富”中的“形象丰满,意境深远”,之三“有文采”中的“文句有意蕴”比较重要。更关键的是“有创新”的五项要求。解读唐诗的文章向来很多,而只有根据这些要求完成的见解新、构思新、组材手法新的文章才受人欢迎。
3、写作技法
如何落实上述的“三新”?主要是怎样去解读唐诗。如前所言,唐诗虽然范围广、内容多,但可以至少可以从纵横两个角度和多方面寻找线索性的元素去解读。①融诗化文法
所谓融诗化文,即将诗歌中写景、抒情、言志的意境融化入文章之中,使文章具备诗歌的特点。这样可以减轻许多构思方面的负担。如果只是将一首诗歌化为散文,未免混同为翻译或鉴赏以内的文字。所以,可以将同一或不同诗人的多首风格相近或完全相反的诗歌融入到一篇文章。唐诗可说是写尽了人世间的情、志、景的华丽篇章,因而任何文章都可以融诗化文。如,唐诗中的爱情诗众多,可以将王维的《红豆》、白居易的《长恨歌》与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串联在一起,化为一篇文章。综上,融诗化文法,也可以理解为诗歌串联法。
②人物串联法
人物串联的方法主要是针对同一个流派或同一时期被人并称的诗人而言。唐诗的主要流派有山水田园诗派、边塞战争诗派、韩孟诗派、元白诗派。并称的诗人较多,如“大历十才子”等。
不同流派的但有较相同的思想追求或人生经历或处世风格的也可以串联在一起。如:王维、白居易两位诗人都是前半期积极入世,但是经历过多年宦途浮沉,在人生的后半期都是参禅礼佛、半官半隐。杜甫、白居易等人擅长抓住社会现实来写,可针对唐诗的现实主义风格做整体解读。
诗歌串联法是以诗歌为纲,不同于此的是人物串联法中也必须讲到诗歌,只不过是以人物为纲。如:
走进唐诗,走进初唐“四杰”,与王杨卢骆推心置腹,肝胆相照。理解了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那份诚挚,“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的羁旅思愁;懂得了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豪迈高歌;知晓了卢照邻“寂寂寥廖杨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的那份凛然气节;感受到了才高位卑的骆宾王“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的悲怆,“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的万千感慨。
第二篇:高二物理选修18.2导学案doc
18.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建立的依据;
(2)知道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及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 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及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主要论点。教学难点
对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实验结果的理解。
教学过程
任务一预习导学
1、汤姆孙的枣糕式模型
J·J·汤姆孙于1904年提出来的模型,汤姆孙在发现电子后,便投入了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探索,他运用丰富的想象,提出了原子枣糕模型(图18-2-1),在这个模型里,汤姆孙把原子看作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整
个球内,电子像枣糕上的枣子一样嵌在球中,被正电
荷吸引着,原子内正、负电荷相等,因此原子的整体
呈中性,汤姆孙的模型是第一个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原
子结构模型,而不是哲学思辨的产物。
2、粒子散射实验
1909~1911年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
验,获得了重要的发现。
(1)实验装置(如图18-
2-2所示)
(2)实验结果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
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
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少数粒子被反向弹回。
3、原子的核式结构
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
构: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
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
外空间绕核旋转。
按照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学说,可以很容易地解释
α粒子的散射实验现象,如图18-2-3所示。
按照这个模型,由于原子核很小,大部分α粒子
穿过金箔时都离核很远,受到的斥力很小,它们的运
动几乎不受影响;只有极少数α
粒子从原子核附近飞
过,明显地受到原子核的库仑斥力而发生大角度的偏转。
任务二合作探究
【例1】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
A.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C、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
D.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
【例2】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α粒子经过重金属箔后,发生了角度不太大的偏转
B.α粒子在接近原子核的过程中,动能减少,电势能减少 C、α粒子离开原子核的过程中,动能增大,电势能增大 D.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大小
【例3】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粒子轰击金箔,为了解释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如图18-2-4所示中,O表示金原子核的位置,曲线表示经过金原子核附近的粒子的运动轨迹,能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图是()
【例4】1911年前后,物理学家卢瑟福用一束运动的α粒子轰击一片极薄的金箔,取得了惊人的发现.
(1)简述此实验的主要现象;
(2)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到关于金箔中金原子的结构的有关结论;
(3)由此实验计算金原子核的大小,下列公式或数据为已知:点电荷的电势
kQ,k9.0109Nm2/C2,金原子序r
数为79,α粒子质量m6.641027kg,质子的质量
mp1.671027kg,α粒子的速度v1.60107m/s,电子电
量e1.61019C.
任务三达标提升
1、卢瑟福通过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模型。
2、原子是由带_______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3容符合上述情况的是()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B.爱因斯坦提出了量子理论,提出了光子说
C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D.汤姆生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子散射实验给予了验证
4、关于αA.绝大多数α粒子经过金箔后,B.αC.αD.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的大小
5、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当α粒子符合下列的()
A.动能最小最小
C.α粒子与金原子核组成的系统能量最小 D.所受金原子核的斥力最大
6、卢瑟福由αA.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
BC.原子中的正电荷均匀分布
D.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原子核旋转
7、如图所示为α粒子散射实验中
αc的一些曲线,这些曲线中可能是粒子运动轨迹的是()
A.a B.b C.c D.d8、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并没有考虑电子对粒子偏转角度的影响,这是因为()
A.电子体积很小,以致α粒子碰不到它B.电子质量远比比α粒子小,所以它对α粒子运动到影响极其微小
C.α粒子使各个电子碰撞的效果相互抵消
D.电子在核外均匀分布,所以α粒子受电子作用的合外力为零
9、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说明原子核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D.说明原子中存在电子
10、在 粒子散射实验中,使少数 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的作用力是()
A.原子核对 粒子的万有引力B.原子核对 粒子的库仑力
C.原子核对 粒子的磁场力D.原子核对 粒子的核力
11、下列关于原子核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的发现说明了原子核内部还有复杂的结构 B. 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 粒子散射实验中绝大多数 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 D. 粒子散射实验中有的 粒子生了大角度偏转的原因是 粒子与原子核发生碰撞所致
12、氢原子核外电子的电荷量为e,它绕核运动的最小轨
道半径为r,求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动能和电子所以轨道处的场强大小。
13、在粒子散射实验中,测得粒子与金核19779Au对心正碰时所能达到的最近距离为2.010
1
4m,以此为依据估算金核的密度是多少?
18.2任务二:例
1、A例
2、D例
三、D
任务三:
3、CD4、AD5、AD6、AB7、BD8、B9、CD10、B11、B
ke2ke12、2
2rr
第三篇: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四导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四导学案高二历史备课组韩金英崔彦爱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
专题概述:分为三个内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结果和影响。
课标要求:了解北宋社会弊病形成的原因,认识北宋政策的弊端和给国家带来的不利影响。了解北宋在庆历年间所做的革新尝试。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原则、策略,熟悉其变法的举措并非系其积极意义。认识变法的积极影响和失败原因。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内容,分析其影响和失败原因,正确实施王安石本人;过程与方法:数据法、讨论法、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分析其变法的必然性,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改革的过程和成果,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充分认识改革是一国强盛的根本,形成为国家奉献的精神。教学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过程、内容、成效影响及结果 难点:对王安石变法具体内容的理解和对变法的总体评价。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温故互查】(必修一)北宋建立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作用。【学习任务】
一、自学基础梳理(完成练习册课前自主预习的填空部分)自主预习检测(互查):练习册22页、25页随堂练习巩固
二、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并展示)
1、从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原因;
2、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3、列表归纳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及成就;
4、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谈谈你的认识;
5、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给我们的启示。
【拓展延伸】
1、概括本单元的知识框架:
2、直击高考:26页“高考真题回顾”第2题
【巩固提升】课后强化演练七、八 【历史常识】
1、杯酒释兵权:
2、关于王安石的故事
王安石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照理说应该特别富有文人情趣。事实上,虽然他也很有“闲情逸致”,但他的“闲情轶事”却常
常让人大跌眼镜——下棋不动脑子
王安石爱下棋,不过他的棋艺实在不敢恭维,因为他从不思考,总是随手而应,落子极快,发现要输了,便痛快地推秤认输,从未有柳暗花明之想。有人劝他,每走一步棋都需深思熟虑,起码要想出后几步棋的应对之策„„他听得不耐烦,回答说:“下棋本来就是图放松,既然要劳神费力,不如算了。”说完起身就走了。佳茗利于吃药
一次,王安石去拜访书法家蔡襄。蔡襄很高兴,对他盛情接待。蔡襄是茶道大家,亲自选择了绝品茶叶,清洁了茶器,并亲手烹点。经过一系列堪称艺术的复杂程序,一杯飘着浓浓香味的茶水终于端到了王安石面前。然而王安石仔细看了一下茶汤,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一撮药末,撒入茶杯里,晃了几下,一饮而尽。蔡襄不禁大惊失色,他从未见过有人竟将佳茗当作服药的凉白开来喝。王安石却神情自若地说: “茶味很好。”风流等于行善
王安石只有一个老婆,不纳姬妾,从政多年也从未有过绯闻。夫人看不下去了,便偷偷把一个侍妾送到他的书房,说这是安排来伺侯他起居的,若是看得上就留下,说完就关上门走了。王安石正在读书,也没在意。过了很久之后,他才发现一个美貌的女子站在身边,很是吃惊。再三追问之下才知道,这侍妾本是一个军官的老婆,老公因为弄丢了公粮,不得已把老婆卖了还债。王安石不仅没有纳这个侍妾,还让女子回到了丈夫身边,并免了他们的债务。一场本该美妙的风花雪月,变成了行善做好事。不是只有鱼才吃鱼饵
宋仁宗请大臣们到御花园钓鱼,不管谁钓上来鱼,一律交给御厨去做。大家都觉得这种请客方式很有趣,顿时兴致高涨。唯独王安石呆坐在一边,不知道在想什么,他一边发呆,一边把手边的鱼饵往嘴里送,没多大会儿就把一盘鱼饵吃光了。白吃饭需要智慧
王安石小时候,经常在离家不远的街口面馆吃面。一天,老板有心考考他,就让他自己去厨房端面。只见灶墩上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肉丝面,滚烫的面汤快要溢流碗外。大师傅笑眯眯地说: “这碗面的味道格外好,肉也特别多,如果你能把它端到堂前去,并保证不泼一滴汤,我就免费让你吃。”王安石灵机一动,用筷子轻轻地把面条挑起来,碗内就只剩下半碗汤了。就这样,王安石左手端着汤碗,右手拿筷子挑起面,顺顺当当地把一碗满满的热面条端到店堂前,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3、宋仁宗的故事
这一日,早朝升殿后,宋仁宗问阅卷官,京城大考已毕,按惯例,每年榜首要选三人,不知今年所中的是什么人。阅卷官慌忙把
前三名的试卷呈给皇帝。仁宗打开第一卷,阅罢,龙颜大悦,说,此卷做得极好,只可惜,中间有一个错字。
阅卷官大恐,伏问皇上所错何字。仁宗说,是一个“唯”字,这个字本应从“口”旁的,怎么从了“厶”旁?阅卷官听罢,禀奏道,两偏旁形似,可以通用。皇帝没有理睬阅卷官,接着问考生的情况。阅卷官说,此考生乃西川成都人,姓赵,名旭,字伯升。正在客店候着消息的赵旭,旋即被宣入朝,觐见皇上。赵旭俯伏在地,惶恐不安。仁宗说,卿所做试卷极好,只可惜,中间错了一个字。赵旭伏问何字,仁宗说“唯”字。赵旭听后,小心解释说,这两个偏旁,是可以通用的。仁宗突然不高兴了,取了御案上文房四宝,愤然写下八个字,说,既然“口”“厶”两个偏旁可以通用,那么你看看,这八字能一样吗?赵旭一看,仁宗皇帝写下的是这样八个字:私和、去吉、矣吴、台吕。
赵旭看了半晌,终无言以对。仁宗说,你还是回去读书吧。就这样,因为一个错字,赵旭名落孙山。
赵旭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等三年后下一次科考,他干脆流落在京都,每日靠替人写字作文为生,过得落魄潦倒。
一年后,仁宗为一梦所惑,于是,扮作一官人,在苗太监陪同下,微服出宫私访。在酒楼上,仁宗依着栏杆看街,一不小心,手中的一把月样白梨玉柄扇掉在楼下,下去寻时,已杳无踪影。酒罢,二人闲转到一家茶肆,茶肆的墙上有一首词,写得辞清句丽,无限锦绣。仁宗便问作词人是谁。茶博士说,是一位落第的秀才,成都人,姓赵名旭,满腹珠玑,可惜,终日卖文为生,艰难度日。仁宗一惊。
随即,他让茶博士找来赵旭,赵旭并未认出仁宗皇帝。说话间,赵旭于袖中取出一柄小扇,苗太监见之,大惊,说,此扇乃这位大官人的,适才饮酒坠于楼下。赵旭二话没说,当即奉还给了仁宗。仁宗大喜,不是因为宝扇得归,而是他突然看到了赵旭不同寻常的另一面。仁宗问他,为何上科不第。赵旭详细述说原因。仁宗问,你怨恨皇帝吗。赵旭说,在下学问不精,苛责不细,自取其咎,不是皇帝的错。
仁宗说,你是西川成都人,认识一个叫王制置的人吗?赵旭叹口气,说,王制置是西川要员,权居高位,我认识人家,人家不认识我啊。仁宗说,王制置是我的外甥,我写一封信,你去投靠他,他会提携你的。
令赵旭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两位素不相识的大官人,除了给他一封拜谒的文书,还给了他一个仆人,一些盘缠银两。赵旭感激不尽,一路迤逦前行。不巧的是,快到成都的时候,一个坏消息传来,说王制置已经调任,西川大小官员正在等待新制置的到来。赵旭闻听,不禁喊一声“我命苦啊”。仆人劝他,说,不妨继续前行,看看是何消息。
在接官厅上,西川诸官等了三天,也没接到新任的制置。仆人对赵旭说,咱们到接官厅上看一看。赵旭说,咱们怎么能去那个地方呢?仆人不由分说,把他推到接官厅,撕开文书,高声道:诸官还不赶紧接新任制置?他一指赵旭,说,这就是西川五十四州新任制置赵旭。
原来,所谓文书,是仁宗皇帝的一道圣旨。
仁宗皇帝因为和一个别字较真,让原本可为状元的赵旭流落京都街头;又因为赵旭的才华、诚实和善良,他又和自己的一颗爱才之心较真,最终导演了一出跌宕起伏的人生大戏。
一个皇帝,两次较真。这样的较真,让人心怀敬意。
第四篇:《蛇》《神女峰》的导学案(高二选修)
《蛇》《神女峰》导学案
年级 高二 课题 《蛇》《神女峰》 参备人 高二语文组全体成员 主备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之美,体验诗歌的节奏、韵律,使自己在回环往复的韵律中,慢慢融入诗歌的意境,进而体会诗歌浓郁的情感。
2、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探究质疑精神。
3、品味诗歌的感情表达,培养诗歌解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4、了解爱情诗的思想内容,领会真挚美好的情感,体会诗中对传统女性观念的批判,以及对新爱情观的向往和呼唤。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分析归纳法。导学过程 学生笔记
一、课前积累
1、冯至(1905—1993),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他的诗在诗歌界反响甚大,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2、舒婷,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神女峰》《双桅船》是其代表作。神女峰本是长江巫峡边上一根人形柱石,其拔立于群峦之上,云霞缭绕,风姿妩媚。传说是西王母的第二十三个女儿瑶姬帮助大禹治水之后,不想回瑶池宫过那种寂寞无趣的生活了,便在青峰云霞间安营扎寨,调风御水。此后,神女的贞节观被握有话语权的男性大肆宣染,而神女“吐芬芳其若兰”又让无数须眉辗转反侧,一方面视女性的贞节为神圣,另一方面恨不得天下女人尽入吾彀中。这就是舒婷写作《神女峰》的文化背景。
第五篇:《唐诗素描作文训练》导学案
浙外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主备人:汪红军
唐诗素描作文训练导学案
班级:姓名:
教师寄语:在最美的唐诗里旅行,在最美的宋词里浅唱低吟。
一、设计思路:
唐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唐诗素描”作文训练旨在帮助学生感受和表达诗歌的形象
和意境,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用自由活泼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描写具体可
感、极富感染力的形象,使诗歌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唐诗素描”的方法,有意识地从唐诗中汲取写作养料。
2、帮助学生感受和表达诗歌的形象和意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唐诗素描”的步骤及方法
三、学法指导:
带领学生学习古往今来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写成的佳作,犹如身入胜境,在无数瑰丽璀璨的珠宝中观赏遨游,美不胜收。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和表现力,那怕一首小诗小词,也有无穷的趣味。——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
唐诗素描,就是素描唐诗。就是用描叙的方法,用渲染的方法,用添枝加叶的方法来改写
唐诗。——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
四、课前预习:
阅读下面这篇唐诗素描的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窗外,黑夜的帷幕又拉满了山村。
母亲拔亮了那盏昏暗的油灯,温暖顿时洒满了简陋的屋子。
灯光下,母亲又颤颤地瞄准了针眼。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母亲就这样用那根细
细的线、长长的线,串起了一个又一个艰辛的日子。
每一针,都仔仔细细;每一线,都饱蘸深情。看着母亲满头的银发和被岁月的风雨分割得
交壑纵横的脸,泪水禁不住淌满了我年轻的面颊。
缝好了,母亲又比试着,觉得满意了,才套到我的身上,把扣子一粒粒地扣好,就像打点
一粒即将撒播的种子。母亲哽咽着,用有点哆嗦的手轻轻拍着我的肩:“儿呀,要记住回家的路……”
我知道,我是一根土生土长的小草,一根春天里朴素的小草。母亲阳光般的注视,将把我的一生覆盖。
无论漂泊多远,黑暗中的那盏油灯,永远是我生活中唯一的方向,唯一的牵挂。
今生今世,我,明白了。(选自曾冬《唐诗素描》)
1、请默写出原诗。
2、请赏析这则短文,选取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导写过程】
一、检查预习。
浙外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主备人:汪红军
二、明确“唐诗素描”的含义。
1、听读下面这则唐诗素描的配乐范文:《枫桥夜泊》。
这时候,那弯浅浅的月儿掉进了河对面的山坳里。一只乌鸦凄凉的鸣叫声越过夜空,溅落
了满天的寒意。薄薄白白的霜就铺满了船舷。一位诗人独立船头,他长长的胡须已被秋天染白。岸边一丛红红的枫叶,被船上的渔火隐隐地映出,在微风中悄悄摇曳,像一团跳动的火焰。好深好深的秋啊!诗人斜倚船舷,一些淡淡的往事,如手中那杯苦涩的浓茶,袭上心头,久久
不能平静。
而夜色中的寒山寺,静静地立于繁华的苏州城外,送走了多少个春秋,目睹了多少离愁和
别恨?只有那株与它一样苍老的古槐树,知道这数不清的故事了。
突然,一阵清晰的钟声穿过寂静,惊飞了船篷上的一只小鸟,它扑拍着翅膀,飞进了浓浓的夜色。它会找到黑暗中的家吗?诗人看到又一艘客船,停在了枫桥。
隐约中,一些人上船,一些人下船。还有一些手,一些泪,在眼中晃动。
(选自曾冬《唐诗素描》)
2、请用批注法品读这则短文,选取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3、请你说说这两则唐诗素描短文给你写作的启发:
4、归纳运用“唐诗素描”的步骤:(重、难点突破)
三、当堂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3题。
野 望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①湾:水流湾曲的地方。(选自2013年浙江义乌中考卷)
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答: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3、请用“唐诗素描”方法来改写这首古诗。①
资料链接:《唐诗素描》作者曾冬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tssm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