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监狱法修改完善的一些思考(初稿) (自动保存的)

时间:2019-05-13 16:1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监狱法修改完善的一些思考(初稿) (自动保存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监狱法修改完善的一些思考(初稿) (自动保存的)》。

第一篇:关于监狱法修改完善的一些思考(初稿) (自动保存的)

关于监狱法修改完善的一些思考

1994年12月29日第十一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以下简称“《监狱法》”),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指导监狱工作的法律,也是当时我国唯一一部规定刑法执行工作的法律,对于我国监狱工作走向正规、走向国际,以及对于监狱法制的进一步完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十年过去了,由于《监狱法》受当时的现实原因、历史背景和限制,已经慢慢显露出跟不上当今中国越来越完善的法制化进程的脚步的态势,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是对基层工作的限制。为适应当今法制化进程的发展,为科学的让我国监狱工作顺应世界主流趋势,修改《监狱法》已经刻不容缓。

在这次《监狱法》修改的内容中,大部分是为了适应新刑诉和刑法修正案的变更,形式上顺应了中国法制化进程的发展态势,但内容上却没有在根本上解决第一部《监狱法》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本文中,将着重分析修改部分的内容及其意义,并指出目前《监狱法》中一些仍未解决的突出问题和与国际监狱工作存在差距的地方。

一、监狱法的历史沿革及基本概况

(一)我国历史中的监狱制度概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到:“监狱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原始社会末期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进行专政的工具,惩罚性是监狱与生俱来的属性。”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氏族成员的劳动所得除了必需的满足自身需求之外,还有少量的剩余,这个时候氏族首领为了占用这些剩余价值,逐渐利用手中的权利建立了军队、警察、法院和监狱等一些具有国家暴力机器色彩的组织,并蜕变成为在社会上有一定特权的奴隶主阶级;而被榨取剩余价值的氏族成员逐步沦为成奴隶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于是奴隶主阶级运用手中的权利将这些保护自身利益的暴力组织合法化并加以发张,最终形成了国家。在其中,监狱具有非常浓厚的暴力色彩,并且可以看到,监狱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并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也必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夏禹建立的夏朝。这也符合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发展的论断。首先,夏朝本身就是奴隶主为维护其特权阶级的利益而建立的,国家归根结底就是统治阶级的工具;其次,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必然发展趋势。监狱作为国家机器的标志性暴力组织,也就这样出现在了历史舞台上。

《唐律》“断狱”篇中记载:“夏曰夏台,殷曰蒌里,周曰圜土,秦曰囹圄,汉以来名狱。”夏朝、商朝、周朝和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奴隶社会,在法律制度上十分奉行报复刑思想,这是由原始社会中部落氏族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思想演变而来,因此在监狱制度上也设计的惩罚犯罪人的精神思想和肉体为主,只不过与原始社会相比较而言有一定的限度和理性。在惩罚方式上,奴隶制社会中惩罚方式以“五刑”为主,分别为墨刑、劓刑、宫刑、大辟、刖刑,代表了奴隶社会的刑种以生命刑、肉体刑和耻辱刑。在关押人员上,奴隶社会监狱主要关押未决犯和一部分等待执行的已决犯,惩罚手段带有鲜明的报复性、惩罚性和即时性,这与现代监狱制度有着根本性的差别。

在秦朝及其以后的封建社会中,生产力已经发展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剩余价值变得更多,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逐步变成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此时对应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封建社会中,监狱制度的行刑理念也慢慢变化,自由刑开始出现,而以生命刑、肉体刑等比较残忍的刑罚方式仍是社会的主流刑罚方式,比如说旧的奴隶制五刑逐渐减少并废止,取而代之的是封建五刑,分别是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在行刑理念方面,也采取了威慑刑的思想,主张“重刑主义”,具体来说,就是报复刑思想不再追求罪刑的绝对等价,封建社会的地主特权阶级试图利用残酷的刑罚威吓人民,维护自身的利益,使得许多民众“未死于法,先死于狱”。

二十世纪初,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自身统治制度的落后、生产力的低下,清朝的统治摇摇欲坠。此时,清政府欲改革求新,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和生产技术挽救吱声,于是派出重臣沈家本出国考察学习,并于回国后主持监狱制度的修缮工作,聘请了日本的小河滋次郎为顾问起草了《大清监狱律草案》。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独立的监狱法典,改变了长期以来“民刑不分、诸法合体”这一传统规律,并把教育刑的观念带到了中国。虽然这部草案未来得及实施清政府就在辛亥革命中消亡了,但它所带来的先进理念在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中的监狱法典中国都有具体的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监狱”这个名称,在夏朝称作“夏台”,在商朝称作“蒌里”,在周朝称为“圜土”,在秦朝称为“囹圄”,自汉称为“狱”。而“监”这个字在中国古代并没有“狱”的含义,而是自中国近代向外国学习的过程中,为向世界靠拢并参考日本的监狱制度,把“监”和“狱”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监狱”这个新名词。

(二)新中国成立党和政府以来对监狱的政策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踏入了社会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已经不再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取而代之的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建国之初,我国监狱工作的指导思想中就明确指出,“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是可以改造的”,这在社会主义刑罚制度理念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1951年5月,在公安部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上,毛泽东同志亲自亲自修改并审定了《关于组织全国犯人劳动改造问题的决议》,并通过中共中央批准转发,《决议》指出“大批应判徒刑的罪犯,是一个很大的劳动力,为了改造他们,为了解决监狱的困难,为了不让判处徒刑的反革命分子坐吃闲饭,必须立即着手组织改造工作。”《决议》从根本上解决了罪犯在监狱中坐吃闲饭、监管场所拥挤、监狱经费不足等问题,并确立了改造罪犯的基本途径。1954年9月7日,在总结新中国监狱工作创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标志着我国监狱工作进入初步发展阶段,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取得了巨大进步。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监狱工作的发展停滞不前。在拨乱反正阶段,1981年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劳动改造会议,总结了建国以来监狱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并对监狱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新时期监狱工作的任务和发展方向,标志着新中国监狱制度的发展进入了有一个春天。1994年12月29日,新中国第一部正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颁布,从此,监狱法制建设迅速发展,监狱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国家财政保证体制保证罪犯所需经费的机制逐步建立,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各项素质也迅猛提高。

(三)第一部监狱法出台的意义和影响

1995年2月14日,全国监狱工作报告会议中指出,“《监狱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是监狱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一件值得庆贺的盛举。《监狱法》是建国40多年来监狱工作成就的结晶,是监狱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概括和总结,凝聚着广大监狱干警长期以来惩罚犯罪、教育改造罪犯的丰富经验和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聪明才智,饱含着从事执行刑罚和监狱理论研究工作者的科研成果。《监狱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监狱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在评估《监狱法》时,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监狱法》是我国刑事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具有独立于《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法律地位。我国刑罚权分为侦查权、起诉权、审判权和行刑权,而监狱是行刑权最集中也是最典型的代表。行刑权与其他三个权力有本质上的区别,一个人可能要负担其行为的法律责任,但不必要承担法律后果;此外,行刑权和其他三个权力在诉讼过程中的阶段不同,彼此分别为递进关系,行刑权是其他三个权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最终阶段,因此有其独立的法律地位。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我国的刑罚分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主刑和附加刑,在日常司法实践中,自由刑的判决又占到了90%以上。监狱作为刑罚执行最终和最集中地地点,《监狱法》的完善不仅对监狱法治本身有影响,更对我国司法体制的转变和刑罚目的的实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我国对于犯罪的态度一直都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对于罪犯的态度也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这些都最为我国监狱工作的基本思想写入了监狱法;另外,我国法制建设一直坚持要依法治国,在监狱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就是“依法治监”。此次《监狱法》的颁布,真正让监狱工作变成了“有法可依”,也客观促成了“依法治监”。其次,《监狱法》的颁布,在具体事项上弥补了法律上的空白,比如,《监狱法》第12条第2款规定:“监狱的管理人员是人民警察。”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规定了监狱人民警察的法律地位。又比如,《监狱法》规定:“国家保障监狱改造罪犯所需的经费。监狱人民警察经费、罪犯改造经费、罪犯生活费、狱政设施经费及其他专项经费列入国家预算。国家提供罪犯劳动必需的生产设施和生产经费。”这也保证了监狱的财政,有利于监狱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然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一切法律的母法,《监狱法》也不例外。《宪法》中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利,《监狱法》也规定,“罪犯的人格不受侮辱,其人身安全、合法财产和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他未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不受侵犯。”由此可以看到,《监狱法》的颁布,对罪犯的益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监狱法修改的背景、原因及必要性分析

2012年3月14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获得通过,这部实行了16年的诉讼法也完成了其第二次“大修”,并已于2013年1月1日起进行实施。《监狱法》中相当大一部分内容与新刑诉的修改挂钩,时隔7个月,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就通过了对《监狱法》有关内容的修改,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效率不可谓不高,速度不可谓不快,但修改内容上仅仅对与新刑诉有关的内容进行了完善,在这一点上又显得比较草率。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从九个方面从侦查权、起诉权、审判权和行刑权四个层次对其进行了修改,与《监狱法》有关的行刑权、狱内侦查的修改的具体体现也在《监狱法》修改内容上有具体的呈现,并顺应了社区矫正这一大趋势。综上所述,顺应这次《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才是《监狱法》修改的根本原因。

但笔者认为,《刑事诉讼法》只是属于程序法中的诉讼法,固然,它对于维护社会正义和程序公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涉及到《监狱法》内部实质内容时,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学术圈内,已经呼吁了很多年的“监企分开”并未写入此次修改内容之中,这对监狱未来发展和改革的必然潮流并不契合;对于监狱内监狱生产和罪犯劳动与世界主流进行靠拢没有提供法制依据,对于响应党中央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四风”建设也有不利影响。这才是笔者最失望的地方,也是在将来监狱改革中必然会涉及到的领域。

制度的产生一定具有其相当程度的滞后性,因此在制定之时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虽然改革过程中会使社会有少许程度的阵痛,但只要这种阵痛是有益的,笔者认为这种改革就应该坚定不移的设计并实行下去。

二、监狱法修改的内容和分析

(一)监狱法修改的热点内容及原因性分析

对于此次监狱法的修改,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根据第十五条第二款和第十七条的修改,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具体规定了收监罪犯的条件。在监狱工作的具体实施中,对于新收监的罪犯,基本都要组织为期1—3个月不等的入监教育,所以刑期在3个月以下的罪犯,大概其狱内生涯都要耗费在新收监监区的入监教育上了。入监教育是让新收罪犯进行狱内各项规定和《监狱法》等法律制度的学习,本身对于改造罪犯没有十分明显的教育作用,因此对于刑期3个月以下的罪犯帮助不大;此外,刑期3个月以下的罪犯本身社会危害性不算十分巨大,也没有特别的需要入监的必要。另外,修改中把收监条件具体化,有助于监狱科学、文明、依法执法,也贯彻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方便监狱工作、提高办事效率意义重大。

第二,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和第三十三条第二款的修改,是顺应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出台,在社区矫正和假释方面做出的革新。社区矫正已成为当今社会主流的矫正方式,此次内容的修改正是顺应国际化潮流的一个具体体现。相当大一部分罪犯本身社会危害性并不大,而且在狱内表现良好,改造积极认真,在符合假释的条件之后,完全可以放心的放到社会让由社区矫正机构对其进行监督。此次修改,减轻了公安机关的工作压力,赋予了社区更多的责任,对于全面性进行的法制进程有深远影响。并且,社区矫正也是新刑诉的一个新的尝试,《监狱法》的修改迎合了法制进程的大势,对于整个社会的法制建设一体化都有益处。

第三,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的修改对于检察院在监督和协调监狱工作、法院工作中,提高执法效率、节约人力物力、增加监督力度都有巨大帮助。

第四,第六十条的修改,形式上是把一些不需要监狱进行起诉的案件就地处理,不必告知法院,但实质上,从业务流程和程序本身都是对监狱法制工作极大的效率提高。

(二)监狱法修改内容的可行性分析

监狱法律体系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关于监狱问题的所有法律规范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监狱法》又是监狱法律体系的代表性法律。《监狱法》的发展和改革向科学管理演变史我国监狱法律体系工作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法制化建设必然要解决的问题。就此次《监狱法》修改的可行性中,可以从以下两个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此次《监狱法》的修改顺应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出台,解决了许多过去和现在与之相冲突的程序性的矛盾。比如,《监狱法》第十七条规定:“监狱应当对交付执行刑罚的罪犯进行身体检查。经检查,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不收监„„”第二十五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在监内服刑的罪犯,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监外执行条件的,可以暂予监执行。”而《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第四款规定:“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罪犯,可以暂予监外执行。”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对于无期徒刑的暂予监外执行方面,两部法律规定不一,具体实施方面到底要按照哪一法律实行,让基层工作者实在为难。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颁布,就将这一问题统一了规定,将按照《监狱法》的要求进行管理。此外,对于收监的程序和条件,对于检察院监督、协调监狱和法院的事物,都从制度上进行了修改,《监狱法》据此进行的小规模修改也顺理成章。

其次,此次《监狱法》的修改,也是对以往监狱工作的经验总结。自1994年到2012年,《监狱法》已经有18年的时间未经变动,虽然此次修改幅度较小且修改内容单一,不过也是将监狱工作提上了日程,可以预见未来《监狱法》的修改必定会是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

(四)结合国外经验和国内现状提出建议,进行展望

制度的改革更加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社会变革期间,难免出现于与社会部相容的阵痛,但只要这种改革是有益的,就应该让改革深化,并让建设的制度具有前瞻性与一定的未来预见性。反观此次监狱法改革,大部分原因是为了顺应《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颁布,笔者认为可以把改革的力度加深,步子走的更大一些,这样才能让我国整体的法制化进程更好更快的发展。在将来的《监狱法》修改中,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着手:

首先,就是对《监狱法》中人权问题进行充分补充。《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而《监狱法》中一些内容有着并不太明显的与《宪法》不一致的条文。比如,,《宪法》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而《监狱法》第47条的规定,“罪犯在服刑期间可以与他人通信,但是来往信件应当经过监狱检查。监狱发现有碍罪犯改造内容的信件,可以扣留。罪犯写给监狱的上级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信件,不受检查。”我们要明确,罪犯属于中国公民,其权利只要未被剥夺都应由法律保护并充分享有。《监狱法》在这方面规定有违宪的嫌疑。另外,《监狱法》对于罪犯的权利义务规定大多是义务多,权利少,并不满足权利义务相适应的原则,而且权利的救济途径非常有限,难以通过法律程序保障自身合法权益。还有,对于监狱人民警察的权利与义务,《监狱法》中规定也比较少,在维护监狱人民警察自身权利的救济途径中更是只字未提。因此,《监狱法》在人权方面的不足,定将在以后的改革中加以弥补。

其次,监狱和企业的合作开办模式的相关规定并未写入《监狱法》。监狱的改革肯定离不开监狱经济的革新,在这方面我国的监狱一直存在监企合一的弊处,直到提出了“监企分开”的口号,而这次《监狱法》的修改并未将其写入。《监狱法》第八条规定,“第八条 国家保障监狱改造罪犯所需经费。监狱的人民警察经费、罪犯改造经费、罪犯生活费、狱政设施经费及其他专项经费,列入国家预算。”目前实行的让罪犯通过劳动改造的方式保障监狱经费的这一运作机制可以追溯到1951年的《关于组织全国犯人劳动改造问题的决议》,而并未写入《监狱法》。我们可以预见,监企不分开,在罪犯劳动力如此低廉的条件下,加之国家在监狱内财政措施的监管较之社会略松懈,必将导致狱内的贪污腐败,这与“反四风”运动的大旗背道而驰。因此,这也必将在以后的改革中占用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三,依法、严格、科学、文明既是当前监狱管理的总体要求,也是现代监狱理念的核心内容,牢固树立这样的监狱工作理念,对于推动整个监狱工作的发展进程有着深远意义。可在现实生活中,监狱只是作为国家暴力机器的角色存在,而忽略了其自身的价值基础。其实,监狱本身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结合体,而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使观念的更新愈加困难,因此监狱理念的构建也是《监狱法》修改的核心精神。从监狱的行刑观念到行刑实践,从监狱制度的合理安排到监狱具体设施的配备,逐步向法治社会的普遍价值追求靠拢,逐步形成人道、人权、公正、民主、自由、平等、效率的监狱价值理念体系。因此笔者认为,《监狱法》的改革,必须使观念从传统的监狱工具色彩的窠臼中走出来,从价值理念上重新定义和协调狱内社会价值追求。这也是改革的根本所在。

三、对监狱法修改的思考

(一)此次监狱法修改中未提及到但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

首先,就是监狱人民警察的权利救济问题。在法制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监狱法制进程时往往考虑到罪犯所合法享有的权利保障的问题,但忽视了其实监狱人民警察也常常受到不法侵害。面对这样的不法侵害时,《监狱法》并没有做出相关规定,监狱干警大部分情况只能通过单位内部的救济途径进行解决,少部分情况由《刑法》保障自己作为一个合法公民而不是干警的身份保障合法权益。监狱人民干警的权益保障和权利救济的提出已经迫在眉睫。此外,对于狱内罪犯的权利保障,《监狱法》专门做了相关描述,但有些方面并不清晰,正如上文提到的狱内罪犯通讯方面,希望可以出台《监狱法实施细则》进行完善。

其次,对于《监狱法》其中的细则条纹进行全方位的修订。比如,第41条中关于罪犯脱逃后由监狱“即时将其抓获”的“即时”,在出台时就有争论,实施了18年来,争议不断但总的情况并未落实清楚到位,可以说是典型的立法工作欠科学的例证,而且在此次《监狱法》修订过程中这样相当大部分的条文都未修订,不得不说我国立法工作仍有相当一段长的路要走。

第三,就是劳教制度废除之后,与之关系密切的《监狱法》的态度并不明确。2013年1月17日,孟建柱在全国政法会议上提出,在今年报请人大批准后将废除劳教制度,11月15日,《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在《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也提出社区矫正制度的健全,而作为关系与之最为密切的监狱,《监狱法》并未对劳教废止有所回应,对健全社区矫正制度的态度也停留在以往的阶段。从整个世界监狱工作的大潮来看,社区矫正是罪犯教育的必然趋势,建立健全社区矫正机构对于监狱法制建设意义重大,希望可以更快的进行完善。

(二)对《监狱法》修改的建议

第一,《监狱法》进行改革已达到刻不容缓的地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 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 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的法 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我们要健全权力运行 制约和监督体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 法要追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坚 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监狱法》作为中国法制建设中重要一环,在全国法制建设一体化进程中有显著地位。正如上文所说,监狱工作中仍存在许多漏洞,阻碍监狱工作的发展和进步,《监狱法》作为监狱工作的根本制度,其改革已经到了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地步。

第二,是对监狱内所有成员人权的关注。西方国家在现代法治进程中越来越提倡人权这一主题,我国《宪法》也主张保障人权。但落实在《监狱法》上,不管是对于我国罪犯抑或是监狱人民警察在权利的救济和权益的保障方面都有不足之处。我国主张“劳动改造”,这一先进性的思想一定要有制度保证其正常运转,相比西方国家而言我国监狱工作的思想更为超前,这就要与之相匹配的制度进行统一、协调。在我国监狱法制工作与世界接轨之际,人权保障问题一定要放到重中之重!

第三,是监狱职能的纯化。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有一个口号就是“监狱办企业,监狱办学校,监狱办社会”,而现实中监狱确实承担了许多机构的职能,这对监狱本身“教养和改造罪犯”这一根本性任务相冲突。任务的多样化必然导致目标完成度的降低,也导致监狱职能不能充分达标,造成改造质量的下降。不仅如此,监企合一极易引发狱内腐败,造成社会资源和组织力量的极大浪费。我国《监狱法》规定监狱是刑罚执行机关,改造与惩罚是其运行的宗旨,是改造和教育罪犯的场所,监狱职能的纯化必将有助于监狱改造目标的顺利达成。

第四,是行刑实践方式的变革。目前,西方国家主要表现为中间监狱和社区矫正中心的建立,从而拓宽了罪犯改造社会帮教的途径,将罪犯矫治纳入社会控制系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降低了改造成本,提高行刑效果。《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颁布,也将健全我国社区矫正机构提上了日程,监狱在行刑方式上不在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场所,也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逐步融入全国法制工作一体化中形成行刑模式的一体化。从而,行刑模式的多元化和罪犯处遇的社会化是监狱改革的发展方向之一。

总之,以《监狱法》为代表的监狱法律体系的完善必将促进以监狱行刑为主要内容的刑事执行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监狱工作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以负责任的心态完善和修改《监狱法》的内容,切实为实现科学、文明、法制的监狱化进程而努力。

第二篇:推进监狱法修改和监狱法制建设研究

推进监狱法修改和监狱法制建设研究

单 位 XX监狱 姓 名

李 宁 联 系 方 式

15X9X63507X

2017年10月

推进监狱法修改和监狱法制建设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1994年12月颁布实施的《监狱法》的一些规定已不适应现实社会的要求。监狱法制建设的状况和发展水平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反映国家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而现行《监狱法》的缺陷、漏洞日益显现,修改《监狱法》已迫在眉睫。文章主要围绕现行《监狱法》存在的问题及修改《监狱法》的必要性,提出修改完善的进路与构想,以达到推动监狱法制建设的目的。

【关键词】:监狱法;必要性;法制建设;完善

从某种意义上讲,监狱法实施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监狱法制化的过程,因而监狱法的实施不仅意义重大而且成绩斐然。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监狱法的实施也存在着若干方面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既有来自社会大环境的,也有来自监狱内部因素的。对于这些问题和困难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以解决,这也是促进《监狱法》修改与完善的题中之义,更是实现监狱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修改《监狱法》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快速发展,党和人民对监狱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监狱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监狱工作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产生,现行《监狱法》中的一些规定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和发展需要。近年来,要求修改《监狱法》的呼声越来越高,突出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监狱保障罪犯人权的思考

随着国家法制的日趋完善以及监狱法制教育、狱务公开的深入开展,监狱对罪犯权利的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公正文明执法水平明显提高。与此同时,监狱民警在保障罪犯权利问题上也出现不少困惑,关键在于搞不清罪犯权利的界限和范围,服刑人员“过度维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罪犯权利范围的准确认定已经成为有效保障罪犯合法权利与维护监狱监督权力的关键问题。

2、基于监狱体制改革的思考

监狱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是监狱及监狱企业的规范运行。目前协调

参考文献

[1] 解添明、于文静.沦我国《监狱法》的修改与完善 [J].理论界,2013.(11).[2] 张廉.修改完善《监狱法》的法理思考 [J].宁夏党校学报.2010(04).[3] 金鉴.监狱学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4] 张秀夫.中国监狱法实施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5] 米传勇.对当前罪犯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罪犯与改造研究2009(04)[6] 张鹰,张鸥.简析《监狱法》的立法技术问题[J].中国监狱学刊.2006(04).[7] 吴宗宪.论《监狱法》的修改与完善 [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10(01).[8]艾贵祥.论《监狱法》的法律效力困境及出路[J].福建法学.2010(04).

第三篇:监狱法考题

监狱法考题 判断

1. 人民检察院对监狱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合理,依法实行监督。(×)2. 罪犯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不受侵犯。(√)

3.监狱的人民警察经费、罪犯改造经费及其他专项经费,列入国家预算,而罪犯生活费、狱政设施经费列入监狱企业创收。(×)

4.监狱的人民警察可以对脱逃的罪犯或者屡教不改的罪犯实行体罚。(×)

5.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一年以下的或者未满18周岁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

6.在特殊情况下,罪犯可以经过允许携带子女在监内服刑。(×)

7.刑满释放人员依法享有与其他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8.罪犯释放后,监狱机关为其办理户籍登记。(×)9.国务院公安部门主管全国的监狱工作。(×)10.监狱中的工作人员都是人民警察。(×)11.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罪犯不得假释。(×)

12.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符合法律规定的减为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条件的,二年期满时,所在监狱应当及时提出减刑建议,报经本监狱审核后,提请中级法院裁定。(×)

13.刑满释放人员丧失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和基本生活来源的,由社区矫正机构予以救济。(×)

14.减刑的裁定,对于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半月。(×)15.罪犯收监,应当严格检查其人身和所携带的物品。非生活必需品,一律没收。(×)16.监狱的人民警察应当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忠于职守,秉公执法,严守纪律,清正廉洁。(√)

填空:

1.监狱法颁布的时间是(1994.12.29),在(八届人大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监狱法》的制定依据的是(宪)法。3.《监狱法》制定的目的是(正确执行刑法),(惩罚和改造罪犯),(双防和减少犯罪)。

4.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

5.监狱对罪犯应当依法监管,根据改造罪犯的需要,组织罪犯从事(生产劳动)。6.监狱依法使用的土地、矿产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以及(监狱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破坏)。

7.监狱设监狱长(一)人、副监狱长(若干)人,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必要的工作机构和配备其他监狱管理人员。

8.监狱的人民警察有《监狱法》14条所列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未构成犯罪的,应当(予以行政处分)。

9.人民法院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应当将相关文书送达羁押该罪犯的(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一个)内将该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

10.收监时,女犯由(女性人民警察)检查。

11.监狱在执行刑罚过程中,根据罪犯的申诉,认为判决可能有错误的,应当提请(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处理,(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收到监狱提请处理意见书之日起(六个)月内将处理结果通知监狱。

12.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在监内服刑的罪犯,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监外执行条件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13.暂予监外执行,由(监狱)提出书面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机关批准。批准机关应当将批准的暂予监外执行决定通知(公安机关)和(原人民法院),并抄送(人民检察院)。

14.(人民检察院)认为对罪犯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当的,应当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将书面意见送交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接到(人民检察)的书面意见后,应当立即对该决定进行重新核查。15.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刑期未满的,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通知(监狱)收监;刑期届满的,由(原关押监狱)办理释放手续。罪犯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死亡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通知(原关押监狱)。

16.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符合法律规定的假释条件的,由(监狱)根据考核结果向(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假释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审核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17.人民法院裁定假释的,监狱应当按期假释并发给(假释证明 书)。

18.被假释的罪犯由(社区矫正机关)予以监督。被假释的罪犯,在假释期间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社区矫正机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假释的建议,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撤销假释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审核裁定。人民法院裁定撤销假释的,由(公安机关)将罪犯送交监狱收监。19.(人民法院裁定假释的),监狱应当按期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书。20.对刑满释放人员,(当地人民政府)帮助其安置生活。

选择 1.《监狱法》是在(B)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

A.七

B.八

C.九

D.十

2.依照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监狱内执行刑罚的罪犯是(ABD)

A.判处死缓的 B.判处有期徒刑

C.判处拘役的D.判处无期徒刑的

3.监狱对罪犯应当依法监管,根据改造罪犯的需要,组织罪犯从事生产劳动,对罪犯进行(ACD)教育。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文化教育

D.技术教育 4.国家提供(AB)

A.罪犯劳动必需的生产设施

B.罪犯劳动必需的生产经费 C.罪犯劳动必需的生产场所

D.罪犯劳动必需的生产资料 5.当监狱出现下列哪些情况,须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批准。(ACD)

A.监狱设置

B.监狱的合并

C.监狱撤销

D.监狱迁移 6.监狱的管理人员是(A)

A.人民警察

B.检察院派驻人员

C.武警

D.非人民警察的工作人员 7.有下列情形,可以暂不收监的罪犯有(BCD)

A.严重残疾的B.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C.怀孕 D.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8.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由哪些机关执行刑罚。(C)

A.监狱

B.检察院特设机构

C.罪犯居住地公安机关

D.罪犯居住地居民委员会 9.对于罪犯的申诉,(AC)部门,应当及时处理。A.人民法院

B.公安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 监狱 10.罪犯对生效的判决不服的,可以提出(B)。A.复议

B.申诉

C.上诉

D.异议

11.人民检察院认为对罪犯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当的,应当自接到通知之日起(C)内将书面意见送交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接到人民检察院的书面意见后,应当立即对该决定进行重新核查。

A.6日

B.15日

C.一个月

D.45日

12.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减刑、假释的裁定不当,应当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期间提出(D)

A.异议

B.控诉

C.抗诉

D.重审建议

13.减刑建议由监狱向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减刑建议书之日起(C)内予以审核裁定

A.6日

B.15日

C.一个月

D.45日

14.罪犯收监后,监狱应当通知罪犯家属。通知书应当自收监之日起(C)日内发出。A.3

B.4

C.5

D.6 15.罪犯的下列哪些材料,监狱应当及时转递,不得扣压。(ABC)A.申诉

B.控告

C.检举

D.抗诉

16.监狱工作的原则是(A)和(C)

A.惩罚和改造相结合 B.惩罚与感化相结合

C.教育和劳动相结合 D.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相结合17.监狱人民警察的下列哪些活动受到法律保护。(ACD)A.依法管理监狱

B.批准假释

C.执行刑罚

D.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

18.下列关于减刑的说法正确的是(AB)A.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可以减刑。B.减刑的条件要求在服刑期间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 C.减刑的条件要求在服刑期间确有悔改并且有立功表现 D.有重大立功情形的必须减刑

19.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时,需交付的法律文书有(BCD)A.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正本

B.判决书

C.执行通知书

D.结案登记表

20.对于罪犯提出的控告、检举材料,下列哪些部门有权处理。(CD)A.人民法院

B. 公安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监狱

简答:

1. 简答《监狱法》中对于罪犯的权利与义务的规定。

答:

罪犯在服刑期间权利是罪犯的人格不受侮侮辱,其人身安全、合法财产和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他末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不受侵犯。

罪犯的义务是罪犯在服刑期间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规纪律、服从管理、接受教育,参加劳动。

2. 监狱人民警察不得有的行为包括哪些?

答: 1.不得索要、收受、侵占罪犯及其亲属的财物。2.不得私放罪犯和玩忽职守造成罪犯脱逃。3.不得刑讯逼供或者体罚、虐待罪犯。4不得侮辱罪犯人格

5.不得殴打或者纵容他人殴打罪犯 6不得为谋取私利、利用罪犯提供劳务 7不得违反规定为罪犯传递信件和物品 8.不得非法将监管罪犯的职权交与他人行使 9.其他违法行为

3.罪犯有哪些重大立功表现时应当减刑。答: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在日常生活、生产中舍已救人的

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第四篇:监狱法论文

监狱法论文

姓名:姓名 学号:学号 依法严格科学文明治监若干问题思索

姓名(学号)

(河南大学 法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摘要: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过渡时期,作为占世界人口比例最大的国家——中国,各种各样的犯罪情况更加复杂多变,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已不再是传统重惩罚、轻教育的年代,监狱工作改革和发展向科学化管理演变是我国监狱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我国监狱工作噬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监狱工作,依法治监,法制化建设

长期以来,监狱作为依附于国家的一个特殊机器,是治理社会的重要工具。任何国家的监狱,均具有惩治犯罪和教育矫正的双重功能。对于“惩罚”的两个字眼,频繁地出现在刑罚学各种理论诸学中。有的把其作为刑罚的本质,如古典学派代表人物康德认为惩罚绝不能仅仅作为促进另一种善的手段,不论是对罪犯或者公民社会都是如此,惩

【1】424罚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是一个人已经犯了罪行才加刑于他。现代监狱的观念定位,取决于对监狱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定位。在现代文明中,监狱法治的状况和水平是一国社会文明进步程度,尤其是民主状况和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监狱法治实际上是国家政权建设的法治问题,是国家民主、文明与法治的重要成果。同时,它又是实现依法治国、依法管理国家、实现国家文明进步和有序管理、实现国家与社会的法律秩序法治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笔者认为,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关键在于树立依法、严格、科学、文明治监的理念。因为,依法、严格、科学、文明既是当前监狱管理的总体要求,也是现代监狱理念的核心内容。所以,牢固树立依法、严格、科学、文明治监的理念,对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依法严格治监是法制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监狱工作法制化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使监狱人民警察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自觉养成良好的执法意识,全面提升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依法严格治监是法制化建设有效的保障机制,形成严密完备的监狱工作法制法规规章和制度体系;建立公正严格、规范有序的监狱法制工作程序和监督工作体系,确保监狱工作的一切执法行为、执法环节都符合法律的要求。

首先,法律至上是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的根本。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使监狱警察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认真遵守职权法定的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可为,法未授权即无权,自觉养成良好的执法意识,全面提升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防止行刑权力的扩张。所谓行刑权力,广义的刑罚执行是指法律规定的刑罚执行机关,依法将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所确定的刑罚内容付诸实施,并解决由此而产生的法律问题所进行的各种活动。狭义的刑罚执行仅指监狱

【2】471执行自由刑的活动,即监狱刑罚执行。但是在实践中,往往是说起来法律至上,干起来自由裁量。

其次,严格公正执法是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的核心。监狱工作法 制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确保监狱的一切执法行为、执法环节都符合法律的要求。换句话说,就是充分体现公正执法。在执法实践中,影响公正性的因素大量存在,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人情、权力、金钱和认识偏差四个方面。对于执法者来说,前三个因素是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的,而最后一个因素是由于执法者自身法律知识欠缺,或者法律素养不高形成的主观局限性问题。因此,监狱人民警察不仅要为营造公正执法的社会大环境而努力,而且要注重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尽力消除认识偏差对公正执法的影响。

第三,法制完备是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监狱工作法制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形成严密完备的监狱工作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我们认为,监狱法制首要的是《监狱法》及其配套法规,其次是省级监狱管理机关制定的制度,最后是监狱制定的制度。另外,法制完备不仅即于实体性法制完备,而且包括程序法的完备,刑事执法程序的法制化也是监狱法制化建设噬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其重要性绝不亚于实体法的建设。

三、科学文明治监是法制化建设设最先进的动力源泉

科学文明治监集中强调科学文明理念,而非科学技术物化成果的推行运用。科学的理念在监狱工作科学化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但监狱法制化建设要健康顺利地推进,也必须以科学的理念为先导,依靠科学,运用科学,充分发挥科学提供的不竭动力之优势才能使文明治监得到很好的发展。

一是法律体系的科学。首先,立法技术要科学。如“法律空隙” 应该消除,“法律打架”①应该杜绝。比如《监狱法》第41条中关于罪犯脱逃后由监狱“即时将其抓获”的“即时”,在出台时就有争论,实施10年来意见不断,但总的情况是无法落实,可以说这是立法技术欠科学的典型例证。其次,立法内容要科学。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四个层面要互相衔接,既要覆盖监狱工作的方方面面,又要体现法制的高度统一。如劳动改造,一直是我国监狱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之一,但在《监狱法》中却列于„教育改造”章目之下被一笔带过,使得监狱组织罪犯开展的大量劳动改造活动找不到明确系统的法律依据,于是在劳动争议尤其是在工伤(亡)事故争议中,监狱往往是既失体面又赔钱。这都是我们在立法过程中不能充分尊重监狱工作现实,导致立法内容欠科学造成的。另外,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我国传统监狱制度与外国监狱制度,既不能崇洋媚外,妄自菲薄,更不能自以为是,为我独尊,我们既要洋为中用,又要古为今用,在监狱立法中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有效的经验和成果。

二是运行科学的机制文明治监才得以体现。徒法不足以自行、无论多么完备的法律体系,如果在实践中得不到全面落实也是枉然,只有运行机制科学合理,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才能达到“规范运行”的预定目标,才能达到文明治监。因此,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的日的,最终还是落在权利保障上。在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中,涉及权利保障的具体对象,无非是两个方面:

注释①:本人中出现的“法律打架”指就法律问题的所做的争论。第一个方面是指在对服刑罪犯的权利保障由于服刑罪犯处在被关押监督的弱势地位,权利容易被侵犯,所以罪犯权利保障一直倍受人们关注,这也是国际人权斗争的焦点所在。坚持文明管理和重视人权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第二个方面是指对监狱警察的权利保障。法治的基本目标,就是要保证每个人基本权利的实现。不能在监狱一说权利保障,就只想到服刑罪犯,而忘记执法权利与罪犯人权的制衡,权利制衡是权利保障的必备良性机制。如我国有的学者就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监狱刑罚执行,惩罚是我们长期奉行的阶级斗争哲学的结果,具有强烈的专政含义,这些思想观念深深影响着监狱警察的思想观念和言行举止,在现实中就是表现为对罪犯的惩罚,惩罚,再惩罚,剥夺,剥夺,再剥夺,惩罚就是意味着罪犯只有接受惩罚的权利,就是履行义务的权【3】利。传统意义上的刑罚执行就是用单纯的政治权力至上来压抑人性,用统治者的权力武断地规训惩罚罪犯,以实现政治要求和政治价值,惩罚所体现的是将刑罚对“实为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向将来的一种“可能性的为”引申,使刑罚得到了一种任意的扩张,以及对曾犯过

【4】罪的社会公民的将来私人生活选择进行粗暴干预。我们认为,除了在押罪犯,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中的权利保障,还应该包括监狱警察和其他监狱工作人员的权利保障。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监狱作为我国司法建设的重要窗口单位,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需要我们运用依法、严格有效的手段,从而达到科学文明治监的目的,使我国监 狱在现代监狱理念下沿着法制、科学、文明的方向顺利前进。

参考文献:

【1】法学教材编辑部.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2】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3】张晶.当代监狱制度的价值【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12). 【4】张峰.论现代刑罚的品质【J】.河南大学学报,2006,(4).

第五篇:对修改和完善知识产权立法的几点思考

完善知识产权立法的几点思考

(XXX 学号XXX)

【摘要】知识产权制度是一项保护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果的重要法律制度,现阶段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进入了高标准、高水平的国际化保护阶段。本文阐述了我国知识产权的立法概况,指出了知识产权立法制度的法律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剖析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立法不完善、知识产权流失严重、侵权现象严重等五大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和建议。【关键词】知识产权 立法 保护

一、我国知识产权立法概况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一新的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明显上升为第一生产力,知识产权也成为国际科技、经贸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因素。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各国都在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能达到适应新世代的要求,因此,研究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开始较晚,但是发展很快。1982年8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商标法》(1993年修订);1984年3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专利法》(1992年修订);1990年4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著作权法》;199

3年9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反不正当竞争法》。1986年4月12日审议全国通过的《民法通法》还专节规定了知识产权。此外我国还加入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目前我国有关知识产权的立法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

二、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概述

第一,有利于智力成果广泛传播,以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建立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后,著作权人通过许可使用制度,将其作品的内容向社会传播,有助于加速文化交流和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繁荣文化市场;工业产权人通过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其智力成果,可使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建立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智力成果商品化的法律前提和保障。

第二,有利于调动人们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和智力创作的积极性。知识产权法确认发明人、设计人、作者等对其创造性劳动成果依法享有专有权、专利权,并保护其不受侵犯,不仅使他们受到精神鼓励,而且能在法律保护下取得经济利益。这样,就会调动人们从事科研活动和智力创作的积极性,从而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精神财富。因此,建立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有助于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 7

第三,有利于促进国际间经济技术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进行国际竞争,开展国际间科技、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本环境和条件之一。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建立,对开发智力成果,开拓技术市场,引进先进技术,扩大对外经济技术、科学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知识产权制度的功能:保护功能、公开功能。

此外,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对促进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它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现国际经济接轨;有利于鼓励发明创造,促进技术创新;有利于吸进国外先进技术; 有利于吸引境外投资;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等。

三、我国知识产权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知识产权立法不完善。现行的知识产权立法层次多,三法鼎立,分散杂乱,我国现有知识产权制度不能覆盖高新技术的所有主题,因此难以跟上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步伐,在对高新技术成果的保护上具有滞后性。此外,任何一个知识产权法中均未规定法定赔偿额。使司法遇到较大困难,尤其是当既难确认侵权人的非法获利,又难确认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时,能有惊人的差距。

(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许多企业的领导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没有认识到知识产权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知识产权意识薄弱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首要原因,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量少,易发生侵权或被他人侵权的现象。目前,多数人的知识产权意识仍旧薄弱,要创造良好的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环境,2 / 7

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知识产权的申请及授权量少,构成不合理。从申请数量来看,尽管每年的申请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据统计,近几年我国每取得的省部级以上的科研成果达3万多项,但是其中专利申请的不到百分之十。同时在国外申请专利获授权率低,使我国企业在向国外拓展受到了较大的困难。由于没有名牌产品和专利技术,不受国外知识产权法的保护,难以开拓市场,难以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四)知识产权流失环节众多,流失现象严重。知识产权的财产形态较为抽象,所以管理也很复杂。由于知识产权具有无形性,其流失更加隐蔽,长期为人们所忽视。当前我国知识产权的流失面之广,流失量之大令人触目惊心。我国知识产权流失的主要环节和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职务、非职务发明界定失控造成流失;合作研究、委托研究中忽视知识产权造成流失;人才流动造成流失等。

(五)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严重。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执法不严等诸多原因,目前知识产权侵权现象十分严重。近年来,各级人民法院、行政执法机关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不断增多,执法部门的不重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对知识产权法了解不够。此外,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还不够完善,执行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等。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加上执法力度不够,使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不仅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四、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措施建议

/ 7

(一)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加速高新技术领域知识产权立法的进程。要认真研究高新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或将要给知识产权带来的新问题,密切跟踪国际知识产权的变化,适应国际化趋势和技术发展的趋势,逐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使之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完善《专利法》、《著作权法》等法律来完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合理使用。

(二)完善我国《专利法》中的强行许可制度。我国的《专利法》虽然规定了强制许可制度,但在我国实践中从未实施过强制许可,这主要是因为强制许可制度的规定太抽象,很难操作。国家知识产权局在2003年6月13日颁布了《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办法》,对我国的专利法和专利实施细则有关强制许可制度的程序作了补充规定。我国必须对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实施条件制定明确的规定,加强可操作性,规制知识产权滥用。

(三)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培育知识产权人才。国家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知识产权教育机构要将知识产权教育作为常规性工作的内容,有步骤、多形式的开展这一工作。知识产权教育必须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适宜,即:要把高新技术的相关知识纳入到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具体来讲,应该注重广度与深度的相结合。

(四)增强企业、科研所等主体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必须大力增强这些主体的知识产权的管理水平、运用能力和保护能力。可采取

/ 7

以下措施:政府部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政府对企业、科研院所的开发创新要有激励政策,对技术引进要有调控政策,对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企业和单位要有政策倾斜及鼓励措施,企业自身也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五)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提高知识产权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氛围,纯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环境,是国家的立法、执法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方面,执法部门应该切实加强法律实施工作,严肃查处和惩办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另一方面,针对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执法不严的状况,应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并且大力开展立法、司法、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六)提高知识产权的利用水平,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专利化。知识产权蕴藏的信息是反映科学技术发展最迅速、最全面、最系统的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信息不仅能提高研究开发的起点,而且可以节约研发成本。此外,为配合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大举措,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应通过多种渠道,充分发挥专利制度在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中的作用。【参考文献】

[1]黎学宁.知识产权滥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7.07 [2]王伟.浅析强化企业知识产权工作[J].机械管理开发.2003.03 [3]赵秉志,王红杰.侵犯知识产权罪比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2-17 [4]曹艳梅.论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J].科技创新导报,2008,19:168

/ 7

[5]罗金云,等.浅议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认定[J].科技创新导报,2008,10:90 [6]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论丛

(三)[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235 [7]李平.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3,02:14 [8]刘春田.“入世”对我国知识产权法律适用的影响[J].中国民商法网学论坛

[9]国家科学技术部:关于加强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1-03-23

完善知识产权立法的几点思考

(XXX 学号XXX)

【摘要】知识产权制度是一项保护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果的重要法律制度,现阶段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进入了高标准、高水平的国际化保护阶段。本文阐述了我国知识产权的立法概况,指出了知识产权立法制度的法律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剖析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立法不完善、知识产权流失严重、侵权现象严重等五大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和建议。【关键词】知识产权 立法 保护

/ 7

二、我国知识产权立法概况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一新的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明显上升为第一生产力,知识产权也成为国际科技、经贸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因素。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各国都在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能达到适应新世代的要求,因此,研究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开始较晚,但是发展很快。1982年8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商标法》(1993年修订);1984年3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专利法》(1992年修订);1990年4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著作权法》;1993年9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反不正当竞争法》。1986年4月12日审议全国通过的《民法通法》还专节规定了知识产权。此外我国还加入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目前我国有关知识产权的立法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

四、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概述

第一,有利于智力成果广泛传播,以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建立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后,著作权人通过许可使用制度,将其作品的内容向社会传播,有助于加速文化交流和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有利

/ 7

于提高劳动者素质,繁荣文化市场;工业产权人通过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其智力成果,可使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建立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智力成果商品化的法律前提和保障。

第二,有利于调动人们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和智力创作的积极性。知识产权法确认发明人、设计人、作者等对其创造性劳动成果依法享有专有权、专利权,并保护其不受侵犯,不仅使他们受到精神鼓励,而且能在法律保护下取得经济利益。这样,就会调动人们从事科研活动和智力创作的积极性,从而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精神财富。因此,建立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有助于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第三,有利于促进国际间经济技术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进行国际竞争,开展国际间科技、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本环境和条件之一。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建立,对开发智力成果,开拓技术市场,引进先进技术,扩大对外经济技术、科学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知识产权制度的功能:保护功能、公开功能。

此外,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对促进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它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现国际经济接轨;有利于鼓励发明创造,促进技术创新;有利于吸进国外先进技术; 有利于吸引境外投资;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等。

五、我国知识产权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 7

(一)知识产权立法不完善。现行的知识产权立法层次多,三法鼎立,分散杂乱,我国现有知识产权制度不能覆盖高新技术的所有主题,因此难以跟上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步伐,在对高新技术成果的保护上具有滞后性。此外,任何一个知识产权法中均未规定法定赔偿额。使司法遇到较大困难,尤其是当既难确认侵权人的非法获利,又难确认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时,能有惊人的差距。

(六)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许多企业的领导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没有认识到知识产权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知识产权意识薄弱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首要原因,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量少,易发生侵权或被他人侵权的现象。目前,多数人的知识产权意识仍旧薄弱,要创造良好的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环境,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七)知识产权的申请及授权量少,构成不合理。从申请数量来看,尽管每年的申请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据统计,近几年我国每取得的省部级以上的科研成果达3万多项,但是其中专利申请的不到百分之十。同时在国外申请专利获授权率低,使我国企业在向国外拓展受到了较大的困难。由于没有名牌产品和专利技术,不受国外知识产权法的保护,难以开拓市场,难以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八)知识产权流失环节众多,流失现象严重。知识产权的财产形态较为抽象,所以管理也很复杂。由于知识产权具有无形性,其流失更加隐蔽,长期为人们所忽视。当前我国知识产权的流失面之广,流失

/ 7

量之大令人触目惊心。我国知识产权流失的主要环节和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职务、非职务发明界定失控造成流失;合作研究、委托研究中忽视知识产权造成流失;人才流动造成流失等。

(九)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严重。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执法不严等诸多原因,目前知识产权侵权现象十分严重。近年来,各级人民法院、行政执法机关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不断增多,执法部门的不重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对知识产权法了解不够。此外,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还不够完善,执行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等。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加上执法力度不够,使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不仅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五、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措施建议

(一)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加速高新技术领域知识产权立法的进程。要认真研究高新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或将要给知识产权带来的新问题,密切跟踪国际知识产权的变化,适应国际化趋势和技术发展的趋势,逐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使之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完善《专利法》、《著作权法》等法律来完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合理使用。

(七)完善我国《专利法》中的强行许可制度。我国的《专利法》虽然规定了强制许可制度,但在我国实践中从未实施过强制许可,这主要是因为强制许可制度的规定太抽象,很难操作。国家知识产权局在2003年6月13日颁布了《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办法》,对我国的专利法和专利实施细则有关强制许可制度的程序作了补充规定。我国必须

/ 7

对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实施条件制定明确的规定,加强可操作性,规制知识产权滥用。

(八)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培育知识产权人才。国家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知识产权教育机构要将知识产权教育作为常规性工作的内容,有步骤、多形式的开展这一工作。知识产权教育必须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适宜,即:要把高新技术的相关知识纳入到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具体来讲,应该注重广度与深度的相结合。

(九)增强企业、科研所等主体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必须大力增强这些主体的知识产权的管理水平、运用能力和保护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政府部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政府对企业、科研院所的开发创新要有激励政策,对技术引进要有调控政策,对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企业和单位要有政策倾斜及鼓励措施,企业自身也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十)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提高知识产权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氛围,纯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环境,是国家的立法、执法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方面,执法部门应该切实加强法律实施工作,严肃查处和惩办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另一方面,针对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执法不严的状况,应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并且大力开展立法、司法、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十一)提高知识产权的利用水平,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11 / 7

专利化。知识产权蕴藏的信息是反映科学技术发展最迅速、最全面、最系统的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信息不仅能提高研究开发的起点,而且可以节约研发成本。此外,为配合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大举措,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应通过多种渠道,充分发挥专利制度在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中的作用。【参考文献】

[1]黎学宁.知识产权滥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7.07 [2]王伟.浅析强化企业知识产权工作[J].机械管理开发.2003.03 [3]赵秉志,王红杰.侵犯知识产权罪比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2-17 [4]曹艳梅.论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J].科技创新导报,2008,19:168 [5]罗金云,等.浅议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认定[J].科技创新导报,2008,10:90 [6]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论丛

(三)[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235 [7]李平.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3,02:14 [8]刘春田.“入世”对我国知识产权法律适用的影响[J].中国民商法网学论坛

[9]国家科学技术部:关于加强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1-03-23

/ 7

/ 7

下载关于监狱法修改完善的一些思考(初稿) (自动保存的)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监狱法修改完善的一些思考(初稿) (自动保存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监狱法复习题(全文5篇)

    监狱法复习题 一 单选题 (共40道题 每题 1分 ) 1 罪犯饮食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保证罪犯吃饱,吃热,吃熟,( )A吃好 B吃的卫生 C吃出营养 D 吃香2 监狱防疫保健工作和医疗机构的设置列入......

    修改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合集五篇]

    “修改完善计划生育政策”惹争议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生育高峰,计划生育今年成为热点话题,多位委员和党派提案都涉及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的修改完善,这引起了基层群众的广......

    3区划修改完善建议

    3《区划》修改完善建议 根据《海洋功能区划管理规定》,将修改分为“重大修改”和“一般修改”,“重大修改是指在局部海域涉及一级类海洋功能区的调整,或者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

    晨会策划案(修改完善)

    培恩斯外语学校晨会策划案  晨会背景:为了进一步传播和丰富学校文化,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协调员工团队能力,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学校决定开展晨会活动。  活动时间、地点:每周三;学校......

    监狱贯彻落实监狱法情况报告(精选5篇)

    ××监狱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有关情况的报告 1994年《监狱法》颁布实施以来,××监狱党委在省司法厅、省监狱局的统一部署下,认真贯彻落实监狱法,正确履行刑罚执......

    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考

    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考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型,在这过程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逐步形成并逐渐发展。而......

    关于完善农村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完善农村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是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近年来,中央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明显增加。但是政府的投入与农村教育欠帐之间的矛盾仍比较突出。要树立城乡整......

    加强和完善现金管理的几点思考

    加强和完善现金管理的几点思考 现金管理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金融调控手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现金管理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金管理的思路、重点、模式、措施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