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小结

时间:2019-05-13 16:2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植物生理学小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植物生理学小结》。

第一篇:植物生理学小结

第一章

没有水,便没有生命,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大的作用。一般植物组织的含水量大约占鲜重的3/4.水分在植物体的进程可分为吸收、运输和蒸腾三个环节。

细胞吸水有3种方式:扩散、集流和渗透作用,其中以最后一种为主。大多数水分是经过水孔蛋白形成的通道进出细胞膜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它的吸水决定于水势:水势=渗透势+压力势。细胞与细胞(或溶液)之间的水分移动方向,决定于两者的水势,水分从水势高处流向水势低处。

植物不仅吸水,而且不断失水,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植物的水分生理就是在这样既矛盾又统一的状况下进行的。维持水分平衡是植物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关键。

植物失水方式有2种:吐水和蒸腾。蒸腾作用在植物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交换的“大门”,也是蒸腾的主要通道。气孔保卫细胞吸收各种离子和有机溶质并积累于液泡中,诱发气孔张开。现较受重视的气孔运动的机理有2种:钾离子的吸收和苹果酸生成。K⁺和苹果酸等进入保卫细胞的液泡,水势下降,吸水膨胀,气孔就开放。气孔蒸腾收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外界条件中以光照为最主要的,内部因素中以气孔调节为主。作物需水量依作物种类不同而定。同一作物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要以生殖器官形成期和灌浆期最为敏感。灌溉的生理指标可客观和灵敏地反映植株水分状况,有助于人们确定灌溉时期。我国人均水资源贫乏,尤其是西北、华北地区,节水灌溉就是利用作物不同生育时期需水要求、水分胁迫条件下抗逆生理变化,在不影响产量前提下,节约水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第二章

利用溶液培养发或砂基培养法,了解到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元素有从水分和CO₂取得的碳、氢、氧、等3种,有从土壤取得的大量元素为氮、磷、钾、硫、钙、镁、硅等7种,微量元素为铁、锰、硼、锌、铜、钼、钠、镍、和氯等9种。各种元素有各自功能,一般不能相互替代。植物缺乏某种必要元素时,会表现出一定缺乏病症。

植物细胞吸收溶质可分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种。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主要由膜转运蛋白质完成。膜转运蛋白质主要有通道蛋白、载体蛋白和离子泵3种,分别进行通道运输、载体运输和泵运输。通道运输主要由K⁺、Clˉ、Ca²⁺、NO₃⁻等离子通道,离子通道的运输是顺着跨膜的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载体运输包括单向运输载体、同向运输器和反向运输器,它们可以顺着或逆着跨膜的电化学势梯度运输溶质。泵运输有H⁺-ATP酶、CA²⁺-ATP酶、H⁺-焦磷酸酶3种类型。它们都要依赖于ATP或焦磷酸中的自由能启动。细胞质中的溶质有些留存在细胞质中,有些运输到液泡,起贮藏和调节细胞内环境的作用。

虽然叶片可以吸收矿质元素,但根部才是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器官。根毛区是根尖吸收离子最活跃的区域。根部吸收矿物质的过程是:首先进过交换吸附把离子吸附在表皮细胞表面;然后通过质外体和共质体运输进入皮层内部。对离子进入导管的方式有两种意见:一是被动扩散,二是主动过程。土壤温度和通气状况是影响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因素。

有一些矿质元素在根内的同化为有机物,但也有一些矿质元素仍呈离子状态。根部吸收的矿质元素向上运输主要通过木质部,也能横向运输到韧皮部后再向上运输。叶片吸收的离子在茎内向上或向下运输途径都是韧皮部,同样,也可横向运输到木质部继而上下运输。

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以离子是否参与循环而异。磷和氦等参与循环的矿质元素,多分布于代谢较旺盛的部分;钙和铁等不参与循环的矿质元素,则固定不动,器官越老,含量越多。

某些离子进入根部后,即进行一些同化作用。植物能直接利用铵盐的氮。当吸收硝酸盐后,要经过硝酸还原酶催化成亚硝酸,再经过亚硝酸还原酶吧亚硝酸还原成为铵,才能被利用。游离氨的量稍多,即毒害植物。植物体通过各种途径把氨同化为氨基酸或酰胺。高等植物不能利用游离氨,靠借固氮微生物固氮酶的作用,经过复杂的变化,把氨还原为铵,供植物利用。植物吸收的硫酸根离子经过活化,形成活化硫酸盐,参与含硫氨基酸的合成。磷酸盐被吸收后,大多数被同化为有机物,如磷脂等。

不同作物对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不同,同一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情况也不一样,因此应分期追肥,看苗追肥。作物某些外部形态(如相貌、叶色)可作为追肥的指标,也可以依据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行追肥。

为了充分发挥肥料效能,要适当浇灌,改进施肥方式和适当深耕等。

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有机物的合成,太阳能量蓄积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对人类和动物影响较大,光合作用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作用人们称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类囊体膜(光合膜)是光反应的主要场所,基质是碳反应的场所。叶绿体的色素有2类:①叶绿素,主要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②类胡萝卜素,其中有故萝卜素和叶黄素。在这2类色素中,叶绿素中最重要。叶绿素的生物合成是以谷氨酸或α—酮戊二酸为原料,在光照条件下还原而成。光照、温度、矿质元素等影响叶绿素的形成。

光合作用是光反应和碳反应的综合。整个光合作用大致分为下列3大步骤: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碳同化。

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过程是通过原初反应完成的。聚光色素吸收光能后,通过诱导共振方式传递到反应中心,反映中心的特殊叶绿素a对吸光后能引起氧化还原的电荷分离,即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是光合作用的核心环节,能将光能直接转变为化学能。

色素吸收光能产生的电子,经过一系列电子传递和质子转移。加上光合磷酸化,导致NADPH和ATP形成。NADPH和ATP是促进CO₂同化为有机物的动力。高能化合物NADPH和ATP还原CO₂,并推动CO₂同化为有机物质。所以NADPH和ATP合称为同化力。

碳固定的生化途径有3条,即卡尔文循环、C₄途径和景天酸代谢(CMA)卡尔文循环是碳同化的主要形式。通过羧化阶段、还原阶段和更新阶段,合成淀粉等多种有机物。C₄途径和CAM都只不过是CO₂固定方式不同,最后都是在植物体内再次把CO₂释放出来,参与卡尔文循环,合成淀粉等。所以,这两种碳固定方式可以比喻是卡尔文循环的“预备工序”。

C₄植物比C₃植物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主要原因是C₄植物叶肉细胞中的PEP羧激酶活性比C₃植物的高许多倍,而且C₄途径是把CO₂运入维管束鞘细胞内释放,供卡尔文循环同化,因此起了“CO₂泵”的功能,把外界CO₂“压”到维管束鞘,光呼吸降低,光合速率增快。

在干旱地区生长的景天科植物有一种特殊的CO₂固定方式,气孔夜晚开放,白天关闭。晚上叶片内有机酸十分丰富,糖类含量减少;白天则相反,这种有机酸合成日变化的代谢类型,称为景天酸代谢。

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淀粉和蔗糖,前者是在叶绿体内合成,后者是在胞质溶胶中合成。两者合成都需要丙糖磷酸(TP)为前体,所以呈竞争反应。TP和Pi相对浓度影响淀粉和蔗糖的生物合成。

光呼吸是讲RuBP加氧形成乙酸醇,进一步分解有机碳化合物,释放CO₂和耗能的过程。整个乙酸醇途径是在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3中细胞器的协调活动下完成的。光呼吸的生理功能是消耗多余能量,对光合器官起保护作用;同时还可回收75%的碳,避免损失过多。

光合作用的进行受着许多外界条件的影响,其中主要有光照、CO₂和温度。在一定范围内,这些条件越强,光合速率越快。这些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植物的光能利用率约为5%,作物现有的产量与理论产量相差甚远,所以增产潜力很大。要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只要通过延长光合时间、增加光合面积和提高光合效率等途径。

第四章

呼吸作用是一个普遍的生理过程,它提供了大部分生命活动的能量,同时,它的中间产物又是合成多种重要有机物的原料。呼吸作用是代谢的中心。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从一些相同的反应开始的,在产生丙酮酸后才“分道扬镳”。高等植物以有氧呼吸为主,但亦可短期进行无氧呼吸。

高等植物的糖分代谢途径是多种的,既走糖酵解—三羧酸循环途径,也可走戊糖磷酸途径。呼吸链除标准图式外,还有抗氰呼吸等多条电子传递途径。植物体内的氧化酶也是多种多样的,各有特点。这种不同水平的多样性,使得高等植物能适应复杂的环境条件。呼吸作用产生的电子和质子沿着电子传递途径传到氧,结合形成水。与此同时也进行氧化磷酸化,形成ATP,即电子传递给氧的过程中,消耗氧和无机磷酸,把能力积存与ATP中。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是植物进行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关键反应,缺一即影响呼吸,甚至植物死亡。

呼吸作用是一个放能得过程,它逐步放出的能力,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与环境中,其余则贮存在某些含有高能键(如特殊的磷酸键和硫脂键)的化合物(ATP或乙酰CoA等)中。细胞能量利用率为52%。ATP是细胞内能量转变的“通货”。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无论是糖酵解、戊糖磷酸途径还是三羧酸循环,细胞都能自动调节和控制,使代谢维持平衡。均较旺盛。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调节,以温度、O₂和CO₂为最主要。

由于呼吸是代谢的中心,在作物栽培过程中,一般来说,都应使呼吸过程正常进行,但呼吸消耗有机物和放热,对贮藏粮食和果蔬来说,又应该降低呼吸速率,以利安全贮存。

第五章

尽管植物体中糖类、脂肪、核酸和蛋白质等初生代谢物的合成和代谢很复杂,大门详细

分析光合作用书形成糖类的基础,呼吸作用中间产物是各种代谢的中心。由糖类等初生代谢产物衍生出的来的物质,称为次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一般不参加代谢,只要具有防御天敌的作用,亦是人类所需的药物和工业原料。

萜类根据异戊二烯数目可分为单萜、倍半萜、双萜、三萜、四萜和多萜等6种。它的生物合成途径有2条:甲羟戊酸途径和甲基赤藓醇磷酸途径。主要化合物有除虫菊、棉酚、冷杉酸、胡萝卜素、橡胶等。

酚类根据碳骨架不同,可分为简单酚类、木质素、类黄酮类、鞣质类和其他酚类等,酚类生物合成只要有莽草酸途径和丙二酸途径。主要酚类化合物有桂皮酸、咖啡酸、香豆素、水杨酸、没食子酸、木质素、花色素苷、鞣质等,可防御昆虫取食,决定花果颜色,有的还参与植物细胞壁的组成。

植物次生代谢物中还含氮次生化合物,大多数是从普通氨基酸合成的。生物碱是其中一大类,具有一个含N杂环,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是生物碱,现常用的西药如利血平、吗啡等,最初也是从植物分离出来的。含氰苷本身无毒,但叶片破碎后会释放出HCN,抑制呼吸。木薯块茎含较多含氰苷,要妥善加工才能食用。

植物次生代谢的研究为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打下理论基础,人们现在可以利用这些成果改良作物品种,改变花卉颜色和培养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

第六章

对高度分工的高等植物来说,有机物运输是植物体成为统一整体的不可缺少的环节。韧皮部把成熟叶片的光合产物运输到生长和储藏部位。韧皮部也会把各种溶质运送到植物体各处。

同化产物是通过韧皮部筛分子—伴胞复合体运输的。韧皮部装载途径有二: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蔗糖在质外体进去筛细胞分子—伴胞复合体是通过蔗糖—质子同向转运机制的。韧皮部装载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并具有选择性等特点,可以用多聚体—陷阱模型去解释。

韧皮部卸出是指装载在韧皮部部的同化产物输出到库的接受细胞的过程。同化产物卸出也是共质体和质外体途径。这两条途径在不同部分进行。同化产物进入库组织是依赖能量代谢的,蔗糖—质子同向运输参与卸出过程。

压力流学说是解释筛管长距离运输同化产物的一种学说,接受人们重视。这个学说主张筛管液流是靠原端和库端的膨压差建立起来的压力梯度来推动的。

同化产物在植物体内的分布有两种水平,即配置和分配。配置是指源叶中新形成的同化产物的代谢转变,供叶本身代谢利用、合成暂时储藏化合物和运到植物其他部分。分配是指新形成同化产物在各种库间的分布,其分配方向主要决定于库的强度,库强度等于库容量与

库活力的乘积。膨压、植物激素和蔗糖调节同化产物输入库组织。

第七章

信号传导主要研究偶联各种刺激信号(包括各种内、外源刺激信号)与其引起的特定生理效应之间的一系列分子反应机制。

化学信号分子也叫做配体。与信号特异结合并放大、传递信号的物质(蛋白质)就是受体。受体根据所处位置分为细胞内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

G蛋白的活化和非活化循环是跨膜信号转换的分子开关,它将膜外的信号转换膜内的信号并起放大作用。植物细胞还存在着双元组分系统,负责跨膜的信号转换和传递。

细胞内第二信使有多种,Ca²⁺是研究最多的,也是重要的第二信使。细胞受到刺激后,胞质Ca²⁺浓度有个短暂上升或浓度区域化、周期性变化。胞质Ca²⁺与胞内受体CaM或其他钙结合蛋白(如钙依赖型蛋白激酶)结合而起作用。

分别由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催化的蛋白质可逆磷酸化在细胞信号转导中作用广泛。一些激酶组成具有级联放大信号作用的反应途径。

第八章

植物生长物质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它分为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前者是体内天然产生的,后者是人工合成的。

经典的植物激素共有5类: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乙烯和脱落酸。生长素类中的吲哚乙酸在高等植物中分布很广。它能促进细胞伸长和分裂。胚芽鞘、幼茎、幼根中薄壁细胞的生长素是极性运输,其机制可用化学渗透假说解释。色氨酸是生长素生物合成的前体。ABP1蛋白和TIR1蛋白是生长素的受体,分别介导生长素早期反应和晚期反应。

赤霉素现已发现136种,最常见的是GA₃。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加速细胞的伸长生长,促进细胞分裂。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分为3个步骤分别在质体、内质网和胞质溶胶中进行。赤霉素的受体GID1蛋白与赤霉素结合后,就会降解DELLA蛋白,促进静的伸长水稻“绿色革

命”基因Slr1是控制水稻赤霉素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基因,而小麦“绿色革命”基因Rht1则是赤霉素传导途径的关键元件DELLA蛋白基因。

细胞分裂素是促进细胞分裂的物质,例如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和已戊烯基腺苷等。细胞分裂素有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诱导芽分化的功能。细胞分裂素生物合成的关键反应是iPP和AMP缩合为{9R-5‵P}iP,成为细胞分裂素的前身。细胞分裂素的受体是CRE1,进一步将信号传递下去,引起基因表达。

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是促进衰老的植物激素,也是一种催熟激素和应激激素。乙烯的前身是甲硫氨酸。有多种乙烯受体,ETR1是其中一种,当与乙烯结合后就激活CTR1,进一步将信号传递下去,引起基因表达。

脱落酸是一种种子成熟和抗逆信号的激素。脱落酸除具有抑制细胞分裂和伸长的作用,还有促进脱落和衰老、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脱落酸的生物合成是由甲瓦龙酸经胡萝卜素进一步转变而成的,脱落酸受体有胞外受体和胞内受体两种,介导不同的脱落酸反应。

各类植物激素之间有交叉反应,其影响涉及激素的合成、运输、代谢以及下游的影响等。DELLA蛋白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生长抑制因子。植物与不同逆境之间也有交叉反应。除上述5大激素以外,植物体内还有其他的天然的植物生长物质,如油菜素内酯、多胺、多肽、茉莉酸和水杨酸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植物生长促进剂、植物生长抑制剂和植物生长延缓剂等。植物生长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如萘乙酸,6-BA等;植物生长抑制剂抑制顶端细胞生长,使株型发生变化,外施赤霉素不能逆转其抑制效应,如三碘苯甲酸、马来酰肼等;植物生长延缓剂抑制茎部近端分生组织细胞延长,使节间缩短,株型紧凑,外施赤霉素可逆转其抑制效应,如CCC、PP333等。

第九章

光控制细胞分化,最终汇集成组织和器官的建成,这一过程称为光形态建成。参加光形态建成的光受体至少有3种,其中以光敏色素的研究最为深入。

光敏色素普遍分布于真菌以外的低等和高等植物中,其中分生组织中含量最多。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很广泛,如控制种子萌发、器官分化、生长和运动、光周期和花诱导等。现已知有多种酶的活性是通过光敏色素调控的。光敏色素也可以调节植物激素的转变和活性。

光敏色素有两种类型:Pr型和Pfr型,前者没有活性,后者具有生理活性。Pr型和Pfr型是可逆的。Pr和Pfr的吸收光谱不同。在自然条件下。植物光反应以φ为准。光敏色素蛋白质具多形性,编码蛋白的基因是多基因家族,不同的光敏色素分子有不同的生理作用。

Pfr与X组分形成Pfr•X复合物后,经过多种信号转导途径,最终才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已发现的X组分如COP1和PIE3,对于阐明光敏色素的作用机理有很大帮助。

蓝光通过受体吸收蓝光和近紫外光,引起各种蓝光反应。已知蓝光受体有隐花色素和向光素,它们都是黄素蛋白,调节不同的蓝光反应。

UVB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都有影响,受体的本质还不清楚。

第十章

种子萌发时吸水,可分为3个阶段,即开始的急剧吸水、吸水的停止和胚根长出以后的重新迅速吸水。种子萌发时的呼吸进程可分为4个阶段,即急剧上升—滞缓—再急剧上升—显著下降。种子萌发时贮藏的有机物发生强烈的转变,淀粉、脂质和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被水解为简单的有机物,并运送到幼胚中心作营养物质。种子的寿命因植物种类及所处条件不同而异,一般在低湿、干燥状态下寿命较长。

植物整体的生长诗意细胞的生长为基础,即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通过细胞伸长增加细胞体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各类细胞、组织和器官。植物的生长和分化是同时进行的,最终表现出细胞的形态建成。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促进G₁期向S期和G₂期向M期过渡,脱落酸阻止G₁期进入S期。细胞伸长时除了吸收大量水分外,呼吸速率加快,蛋白质含量亦增加,细胞质就增多,与此同时,生长素引起细胞壁酸化,微纤丝交织点破裂,薄壁松弛,增添新物质,所以,细胞显著扩大。细胞分化为不同器官或组织,与糖浓度、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及环境条件有关。细胞全能性是细胞分化的理论基础,而极性是植物分化中的基本现象。组织培养是生长发育研究的一项重要技术。

植物生长周期是一个普遍性的规律。茎、根和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各有其特性,光、温度、水分和植物激素等影响这些器官的生长。

植物各部分间的生长有相关性,可分为根和地上部分相关性、主茎和侧枝相关性及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相关性等。

高等植物的运动可分为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向性(向光性、向重力性和向化性等)运动是受外界刺激产生,它的运动方向取决于外界刺激方向。向性运动是生长性运动。感性(偏上性、感震性等)运动与外界刺激或内部节奏有关,刺激方向与预定方向无关。感性运动有些是生长性运动,有些是紧张性运动。

生物对昼夜的适应而产生生理上周期性波动的内在节奏,称为生理钟或生物钟。植物生理钟有3个组分:输入途径、中央振荡器和输出途径。生理钟通过光受体接受光信号,经过输入途径转送到中央振荡器,在振荡器内不断振荡,最后通过输出途径形成多种基因,表达

不同生理活动。

第十一章

枝条顶端分生组织花形态建成要经过成花决定、形成花原基和花器官形成及发育三个阶段。

植物幼年期不能诱导开花。到了成熟期,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才能诱导开花。低温和光周期是花诱导的主要外界条件。

一些二年生植物和冬性一年生植物的春化作用是显著的。春化作用进行的时期,一般在种子萌发或植株生长时期。接受低温的部位是茎的生长点,或其他具有细胞分裂的组织。春化作用是多种代谢方式顺序作用的结果,由特异mRNA翻译出特异蛋白质。也有认为,低温改变基因表达,导致DNA去甲基化而开花;低温降低了FLC水平的表达,转向生殖生长。

光周期对花诱导有极显著的影响。光周期反应类型主要有3种:短日植物、长日植物和日中性植物。短日植物是在短于其临界日照长度下才开花的植物,而长日植物是在长于起临界日照长度的日照下才开花的植物。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叶子,开花刺激物能传导。短日植物和长日植物叶子产生的开花刺激物是同一种物质,但是这种物质至今仍未被分离出来。由于短日植物的花诱导要求长夜,而长日植物则要求短夜,暗期闪光间断将使短日植物不开花,而使长日植物开花。

春化处理和光周期的人工控制,在控制花期和引种工作中有实用价值。

以拟南芥有模式植物研究得知,花器官的形成受一组同源异型基因的控制,ABCDE模型可以解释这组基因的作用。

花器官形成手光周期、自主春化、糖类(或蔗糖)以及赤霉素四条信号转导途径控制,它们作用于AGL20/SOC1基因表达来控制下游途径的基因表达,最终实现花器官的形成。

在花诱导的基础上,茎生长锥在原来形成叶原基的地方形成花原基,形成花器官。气候、栽培和生理条件影响着花形成的质量和数量。花器官的性别分化是植物的本性,但也受光周期、营养条件及激素施用所影响。

花粉的寿命随植物种类而异。干燥、低温、增加空气中的CO₂含量和减少O₂含量,可延长花粉寿命。柱头承受花粉能力的持续时间只要与柱头的生活力有关,各种植物的柱头生活力不同,温度和湿度也影响授粉能力。

由传粉媒介把花粉转移到柱头,经过黏附、水合、花粉管形成过程,花粉管沿着花柱生长,到达胚珠进入胚囊,最后双受精。花粉管生长方向是有向化性物质(钙)导引的。授粉

后对雌蕊甚至整个花器官或植株都有影响。授粉后雌蕊中生长素含量大增,雌蕊吸收水分、矿物质及有机物的能力也加强,子房迅速生长。卵细胞受精后加强,子房生长素含量迅速增加,吸引营养体中的养料运向生殖器官。

花粉与柱头有识别或拒绝反应,即亲和与不亲和。自交不亲和有孢子体型(SSI)和配子体型(GSI)之分。SSI的花粉不萌发,GSI的花粉管长到半途就停顿,所以不能受精。克服自交不亲和的方法有“蒙导法”、“媒介法”等。

第十二章

种子在成熟期间,有机物主要向合成方向进行,把可溶性的低分子有机物(如葡萄糖、蔗糖、氨基酸等)转化为不溶性高分子有机物(如淀粉、蛋白质、脂肪),积累在子叶或胚乳中。呼吸速率与有机物积累速率呈平行关系。小麦成熟中,首先有细胞分裂素调节子粒的细胞分裂,然后由赤霉素和生长素调节有机物向子粒的运输和积累。种子的化学成分还受水分、温度和营养条件等外界环境的影响。

程序性细胞死亡对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是必不可少的。植物程序性死亡是由核基因的线粒体基因共同编制的。

器官脱落是植物适应环境,保存自己和保证后代繁殖的一种生物学现象脱落包括离层细胞分离和分离面保护组织的形成两个过程。脱落时,离层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内质网或液泡分化出来的小泡,聚集在质膜附近,分泌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等,是细胞壁和中胶层分解和膨大,导致离层细胞分离、脱落。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延迟器官脱落,脱落酸、乙烯和赤霉素促进器官脱落,人们应用这些研究成果,可人为控制器官脱落。

第十三章

逆境的种类是多种多样,但都引起生物膜破坏,细胞脱水,各种代谢无序进行。而植物细胞经过序列变化,有抵御逆境伤害的本领,如形成胁迫蛋白(热激蛋白、抗冻蛋白),提高保护酶系统(SOD、CAT、POD)活性,形成渗透物质(脯氨酸,甜菜碱)和增加脱落酸水

平。

低温胁迫对植物的危害可分为冷害和冻害。

冷害使植株水分平衡失调,光合作用下降,呼吸受伤等,冷害的机理是膜相的改变,导致代谢紊乱。植物适应零上低温的方式是提高膜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膜脂的相变温度,维持膜的流动性,使不受伤害。冷害也使活性氧被破坏,自由基积累过多,伤害细胞。

零下低温来临前,植物生理生化有适应的变化,如含水量下降,呼吸减弱,脱落酸含量增多等,冻害的机制是膜机构损伤,胞内结冰伤害生物膜、细胞器等。在寒冷时,抗冻植物体内诱发抗冻基因,形成抗冻蛋白以抵御严寒。

高温胁迫使生物膜功能键断裂,膜蛋白变性,膜脂液化,正常生理不能进行。植物遇到高温时,体内产生热激蛋白,抵抗热胁迫。

水分胁迫时细胞过度脱水,光合作用下降,呼吸解偶联。脯氨酸在抗旱性中起重要作用。

淹水胁迫造成植物缺氧。植物适应淹水胁迫只要是通过形成通气组织以获得更多的氧气。缺氧刺激乙烯形成,乙烯促进纤维素酶活性,把皮层细胞壁溶解,形成通气组织。

盐胁迫可使植物吸水困难,生物膜破坏,生理紊乱。不同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方式不同:或排除盐分,或拒吸盐分。或把Na⁺排出或把Na⁺隔离在液泡中等。植物在盐分过多时,生成脯氨酸、甜菜碱等以降低细胞水势,增加耐盐性。

病原体胁迫作物后,使作物水分平衡失调,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光合作用下降。作物对病原微生物是有抵抗力的,如加强氧化酶活性;促进组织坏死以防止病菌扩散;产生抑制物质,例如植物防御素、木质素、抗病蛋白(几丁质酶。ß—1,3—葡聚糖酶、病原体相关蛋白、植物凝集素)、激发子等。

第二篇:植物生理学实验小结

生态工程学院

植物生理学期中设计性试验小结

题目探究不同pH对菠菜气孔开度的影响 班级

2012及生物本科班

队员 符广勇 赵英松 罗昌琴 聂艳梅 王伟 李茂吉

指导老师 胥老师

完成 日 期

2014年12月27日

实验小结

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又名波斯菜、赤根菜、鹦鹉菜等,属苋科藜亚科菠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植物高可达1米,根圆锥状,带红色,较少为白色,叶戟形至卵形,主要食用其叶子和根,味道鲜美,是很受欢迎的一道菜,而菠菜要长得好,主要靠其光合作用的强度,光合作用与气孔有密切的关系,而影响气孔开度的因素及多,影响气孔开放的渗透物质代谢有三条途径:

1、伴随着K+的进入,苹果酸和Cl-也不断地进入,以维持电中性;

2、淀粉水解或通过卡尔文循环形成的中间产物转变为蔗糖,同时也形成苹果酸;

3、叶肉细胞产生的蔗糖,从之外提进入保卫细胞。影响气孔的因素有蓝光、温度、CO2、脱落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气孔的开闭。以上的气孔运动机理中K+中提到pH的升高会会驱动K离子从表皮细胞经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钾通道进入保卫细胞,在进入液泡。脱落酸会引起胞质pH升高,激活外向钾离子通道,导致钾离子从保卫细胞流出,引起保卫细胞丧失膨压,气孔变关闭。由此可见pH会对气孔的开度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本实验研究的是不同pH对菠菜叶气孔开度的影响,以为农业种植及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操作过程:整理好一切实验材料之后便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实验

1、配置pH为3、4、5、6、7的溶液各50mL。

2、在6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50mL pH为3、4、5、6、7的溶液以及相同体积的蒸馏水

3、取校园植物(菠菜叶)撕去下表皮若干分别放在上述6个培养皿中。

4、培养皿放入25℃光照培养箱中,培养1个小时,蒸馏水做对照组。

5、分别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的开度。

6、记录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pH的升高,气孔趋于逐渐关闭,在pH=5时气孔开得比较大,而蒸馏水浸泡的菠菜表皮气孔多数关闭有少数张开,但经过pH处理过后的叶片表皮气孔张开的个数明显多于蒸馏水处理的张开个数。

实验结果显示表明:随着pH的升高缓冲液中Na+浓度也逐渐升高,但是气孔的开度并没有随着Na+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这说明此时影响气孔开度的因素主要是pH,而蒸馏水浸泡的菠菜表皮气孔多数关闭有少数张开,但经过pH处理过后的叶片表皮气孔张开的个数明显多于蒸馏水处理的张开个数。这表明Na+可能是促进气孔开度因素。

实验感想及建议:

感想:本次实验中,收获了不少东西,其中有好不足,好的是:首先,懂得了专学习理论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懂得怎样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实践总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懂得其重要的意义。其次,提高了我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实践的基础,培养了我们严谨的科学精神及意识。最后,小组的同学都很努力,很刻苦勤劳,一起加入这个实验的研究中,发现问题,一起解决问题,提高了我们的团队精神。不足的是本实验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本实验中(1)只设计了酸及中性的pH梯度,而没有设置碱性的pH梯度.(2)每个视野中只测了10个保卫细胞的气孔开闭情况,犹于时间问题,我们只测了10组,(3)取的材料过于单一。

建议:(1)从同一个视野同一张叶表皮中看到保卫细胞大小不一,有的很大有的又比较小,所以建议取表皮时,应取同一片叶子的对称部位。

(2)撕取表皮时要薄,便于观察。

(3)在进行培养皿培养时,要严格控制时间,时间过高过低度可能影响观察结果。

第三篇:植物生理学要点小结(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

1.细胞骨架: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包括微观、微丝和中间纤维。

2.胞间连丝:是指贯穿细胞壁、胞间层,连接相邻细胞原生质体的管状通道。细胞信号转导:是指偶联各种胞外刺激信号(包括各种内、外源刺激信号)与其相应的生理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分子反应机制。

3.第一信使):能引起胞内信号的胞间信号(包括化学信号和物理信号)和某些环境刺激信号。又称初级信使。

4.第二信使:由胞外刺激信号激活或抑制的、具有生理调节活性的细胞内因子。又称次级信使。

5.G蛋白:全称为GTP结合调节蛋白。位于质膜内侧的由不同亚基构成的多聚体蛋白。受体接受胞外信号分子到产生胞内信号分子之间的信号转换是通过G-蛋白偶联起来的。故G-蛋白又称为信号转换蛋白 6.细胞全能性:植物体每一个活细胞都具有产生一个完整个体的全套基因,在适宜的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7.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膜的骨架由类脂双分子层构成,通常呈液晶态 膜蛋白非均匀的分布于膜脂的两侧或镶嵌在膜脂分子之间,使膜具有不对称性和流动性 8.细胞信号转导:是指外界信号(如光、电、化学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引起胞内信使的浓度变化,进而导致细胞应答反应的一系列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使机体在整体上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最为适宜的反应

9.水势: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符号:ψw 10.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11.水通道蛋白: 存在于生物膜上的一类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功能的内在蛋白,亦称水孔蛋白。12.吐水:从未受伤的叶片尖端或边缘的水孔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

13.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器官、组织伤口处溢出液体的现象。

14.根压:物根部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15.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16.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表面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17.小孔扩散律:指气孔通过多孔表面的扩散速率不与其面积成正比,而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的规律。

18.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缺乏最敏感的时期。一般为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形成期。19.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方式从植物的表面向体外散失的过程

20.蒸腾速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散失的2水量(g/dm·h)21.蒸腾比率(蒸腾效率):植物每消耗1kg水所形成的干物质的克数(g)

22.蒸腾系数:植物制造1g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分量(g),它是蒸腾比率的倒数

23.土壤永久萎蔫系数:植物发生永久萎焉时,土壤中尚

存留的水分含量(以土壤干重的百分率表示)

24.水分临界期:指植物生活周期中对水分缺乏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

25.蒸腾流一内聚力—张力学说:即以水分的内聚力来解

释水分沿导管上升的原因的学说

26.单盐毒害:将植物培养在单一盐溶液中(即溶液中只

有一种金属离子),不久便会呈现出不正常状态,最后整株死亡的现象

27.离子颉颃:在单盐溶液中若加入少量其他盐类,单盐

毒害现象就能减弱或消除,离子间能够相互消除毒害的现象。

28.生长中心:同一生育期,不同部位的需肥量不同,其

中必有一个生长快、需肥量较大的部位 29.呼吸作用:植物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在酶的参与下,逐步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30.呼吸速率: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鲜重或干重)的植

物组织活细胞、毫克氮所放出的CO2的数量或吸收的O2的数量

31.呼吸商(呼吸系数、RQ):指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

放出CO2的量和吸收O2的量之比 32.能荷:用以衡量细胞内腺苷酸库中充满高能磷酸根的程度,其数值为:(ATP+0.5ADP)/(ATP+ADP+AMP)33.P/O比:呼吸链每消耗1个氧原子所用去的无机磷

(Pi)的分子数或有几分子的ADP生成了ATP

34.氧化磷酸化:呼吸链上的磷酸化作用,也就是底物脱

下的氢,经过呼吸链电子传递,氧化放能并能伴随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 35.电子传递链(呼吸链):指呼吸底物氧化降解中脱下的H(H++e--)或电子,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传递体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轨道 36.化学渗透学说:

37.生长呼吸:指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合成、离子呼吸、细

胞分裂和生长所需能量和中间产物的呼吸作用,它随植物生长发育状况而不同 38.维持呼吸:指维持生命代谢处于恒态所需能量的呼吸

作用,这部分呼吸相对稳定,每克干重植物约消耗15—20mg葡萄糖

39.反应中心色素:它是少数叶绿素a分子,与特定的蛋

白相结合,处于特殊状态,能进行光化学反应,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40.聚光色素(天线色素):包括大部分叶绿素a分子、全部的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藻胆素,它们没有光化学活性,不能转换光能,其作用是吸收光能并传递给反应中心色素

41.光和磷酸化: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

ATP的过程 42.光和电子传递链(光合链):光合作用在类囊体膜中的4钟蛋白复合体上进行,分别是PSII、细胞色素b6f复合体、PSI、ATP合成酶复合体。前三种构成光合链 43.红降:当波长大于680nm(长波红光)时,虽然光量子仍被叶绿素大量吸收,光和效率却急剧下降的现象 44.爱默生效应(双光增益效应):在长波红光(>680nm)照射下补照短波红光(约650nm),则光和效率显著增加,大于两种波长光单独照射时的光和效率之和 45.光呼吸:指植物绿色细胞进行的依赖光的吸收O2,释放CO2的过程。光呼吸只能在光下进行 46.暗呼吸:生活细胞的一般呼吸作用在光下或黑暗中都可以进行

47.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或放出O2的量

48.光合生产率(净同化率、NAR):指植物在较长时间内(一昼夜或一周)内,单位叶面积生产的干物质量。常用g/m2d 表示 49.植物生长物质:指具有调节控制植物生长发育作用的微量生理活性物质

50.植物激素:是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并经常从产生部位转移到作用部位,在低浓度下对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有机物质。由于它是植物体内的正常代谢物质,故又称为内源激素或天然激素 51.植物生长调节剂: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质

52.比集运量(SMT):物质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韧皮部或筛管横截面积运输的量,一般以生长器官的干重增量来度量

53.乙烯的三重反应: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典型效应是抑制茎的伸长生长、促进茎或根的增粗及茎的横向生长 54.生长:由于原生质的增加而引起植物体的体积或重量的不可逆增加,是通过分裂增加细胞数目和细胞伸长增大细胞体积来实现的,表现为细胞数目、干重、原生质总量和体积的不可逆的增加,是一个量变的过程 55.分化:遗传上同质的细胞转变为形态、结构、机能以及化学组分上异质的细胞,即植物差异性生长,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56.发育:指个体生命周期中植物体的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变化过程,是植物的遗传信息在内外条件影响下,有序表达的结果,在时间上有严格的顺序性,只能在整体上表现出来 57.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指任何一个具有核的活细胞都含有发育成一个完整植株的全部基因,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个细胞就能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植株

58.极性:指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在形态学、生化组成及生理特性上的差异,由于极性的存在,使细胞发生不均等分裂现象

59.植物组织培养(离体培养):在无菌培养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进行培养,最后形成完

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整植株的技术 生长的相关性:植物体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高等植物各个部分之间保持着相当恒定的比例和相对确定的空间位置,植株不同部分的生长既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植物各个部分在生长上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现象 根冠比:指某时期内植物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干重或鲜重的比值,它能反映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相对生长情况以及环境条件对地下部分生长的影响

光形态建成:依赖光调节和控制的植物生长、分化和发育过程

休眠:植物个体发育进程中的一个生长暂停现象,是植物经长期进化而获得的一种对不良环境和季节变化的生物学适应能力 生理休眠(深休眠):指种子既然离开母体后即使得到适宜萌发的外界条件,也不萌发的现象 强迫休眠(“静止”):指种子由于得不到适宜萌发的环境条件而不能萌发的现象 幼年期(童期):植物具有开花能力之前的发育阶段,在此期间,任何处理均不能诱导开花 春化作用:低温诱导植物开花的过程 临界夜长:在光周期中短日植物能开花的最小暗期长度或长日植物能开花的最大暗期长度

受精作用:是雌、雄性细胞(即卵细胞与精子)相互融合的过程 识别:一类细胞与另一类细胞在结合过程中要进行特殊的反应,从对方获得必要的信息,这种信息可以通过物质的或化学的信号加以表达 无融合生殖(无配子生殖):不惊受精作用产生有籽果实的现象 单性结实:植物不经受精作用而使子房膨大形成无籽果实的现象 衰老:是植物体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是成熟的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个植株自然的终止生命活动的一系列衰败过程

脱落:植物器官(如叶片、花、果实、种子或枝条等)脱离母体的现象 逆境(胁迫):对植物生存与生长不利的环境因子 御逆性(避逆性):植物通过各种途径摒拒逆境对植物产生的直接效应,维持植物在逆境条件下正常生理活动的能力。植物不与逆境达到热力学平衡

耐逆境:植物虽然经受逆境的直接效应,但可通过代谢反应阻止、降低或修复逆境造成的伤害的能力。植物与逆境达到热力学平衡。

渗透调节:植物的一种适应渗透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它通过主动增加细胞内溶质的作用,降低渗透势来促进细胞吸水从而维持细胞的膨压

冷害:冰点以上的低温成为冷胁迫,由此对植物产生的伤害 80.冻害:冰点以下是植物组织结冰的低温称为冻胁迫,氮化合物的过程。

由此引起的伤害 88.植物营养临界期: 又称需肥临界期。在作物生育期当81.抗冻锻炼:冬季严寒来临之前,随气温的降低,植物中对矿质元素缺乏最敏感时期称为植物营养临界期。

体内会发生一些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从而提89.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又称最高生产效率期。在作物高了植物的抗冻能力,这种逐步形成抗冻能力的过程 生育期当中施肥的营养效果最佳时期叫营养最大效82.土壤干旱:指土壤中可利用的水分不足或缺乏,植物率期。

根系吸收的水分满足不了叶片的蒸腾失水,植物组织90.硝化作用: 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使土壤中的氨或处于缺水状态,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使植物生铵盐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

长停止或引起植株干枯死亡 91.反硝化作用:许多微生物,尤其是各种反硝化细菌,在83.大气干旱:指空气过度干燥,相对湿度过低土壤氧气不足的条件下,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并(10%--20%),常伴随高温和干风,使蒸腾加快,破进一步把亚硝酸盐还原为氨基游离氮的过程。结果使坏植物体内水分平衡,从而使植物受到危害 土壤中可利用氮消失。

84.生理干旱:由于不利的环境条件抑制根系的正常吸92.交换吸附:植物细胞通过H+ 和HCO3-分别与溶液中水,从而使植物发生水分亏缺的现象。这事,土壤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吸附在细胞表面的过程叫交并不缺乏水分,只是因为土温过低,土壤溶液浓度过换吸附

高或积累有毒物质等原因,妨碍根系吸水,造成植物体内水分平衡失调,从而是植物受到脱水危害

二、符号翻译 85.生理酸性盐: 植物根系从溶液中有选择地吸收离子后使溶液酸度增加的盐类

86.生理碱性盐: 植物根系从溶液中有选择地吸收离子后使溶液酸度减低的盐类。

87.生物固氮:某些微生物把空气中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1.CaM—钙调素 23.FP —黄素蛋白 波红光)2.CaMBPs —钙调素结合蛋白 24.PPP —磷酸戊糖途径 46.IAA —生长素(吲哚乙酸)3.PI—磷脂酰肌醇 25.RQ —呼吸系数,呼吸商 47.GA3 —赤霉素 4.IP3 —肌醇三磷酸 26.TCAC —三羧酸循环 48.CTK —细胞分裂素 5.PKC—蛋白激酶C 27.UQ —泛醌 49.KN —激动素 6.CDPK—钙依赖型蛋白激酶 28.EG—能荷 50.ABA —脱落酸 7.cAMP—环腺苷酸 29.NAR—净同化率 51.PA —红花菜豆酸 8.G-蛋白—GTP结合蛋白 30.PC—质体蓝素 52.BR —油菜素内酯

31.CAM—景天科植物酸代谢 53.SA —水杨酸

9.ψW—水势 +

32.NADP—氧化态辅酶Ⅱ 54.ETH —乙烯 33.Fd—铁氧还蛋白 55.SMT—比集运量

10.ψp—压力势

34.RuBPO—RuBP加氧酶 56.R/T —根冠比 35.P680—吸收峰波长为680nm的57.Pr、Pfr —光敏色素的两种形11.ψg—重力势

叶绿素a 式:Pr是红光吸收型,Pfr是远红光36.P700—吸收峰波长为700nm的吸收型

12.ψm—衬质势

叶绿素a 58.UV-B —紫外光B 37.PQ—质体醌 59.LDP—长日植物

13.ψs—渗透势(溶质势)

38.PSP—光合磷酸化 60.SDP—短日植物

14.AQP—水孔蛋白 39.RuBP—l,5-二磷酸核酮糖 61.DNP—日中性植物 15.RDI—调亏灌溉 40.RubisC(RuBPC)—RuBP羧化酶 62.LSDP—长-短日植物 16.SPAC—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 41.Rubisco(RuBPCO)—RuBP羧化酶63.SLDP短—长日植 17.AFS —表观自由空间 /加氧酶 64.IDP中日性植物 18.Fd —铁氧还蛋白 42.LSP-光饱和点 65.DDP—双重日常植物 19.PMF—质子驱动力 43.LCP-光补偿点 66.C/N — 碳氮比 20.EMP —糖酵解 44.PSI-光系统 I(吸收680nm短波67.PCD-细胞程序性死亡 21.FAD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红光)68.CAT —过氧化氢酶 22.FMN —黄素单核苷酸 45.PSII-光系统II(吸收700nm的长69.O2·-—超氧自由基 70.O2 —单线态氧 72.POD —过氧化物酶 74.ROS—活性氧71.—羟自由基 73.SOD —超氧物歧化酶

一个半透膜

三、要点总结 16.只有生活细胞的原生质才具有质壁分离现象

1.书12页树图

2.细胞膜组分:膜脂、膜蛋白、膜糖、水与金属离子 17.根吸收水分的部位是根毛区。根吸水有3种途径:质3.耐寒性强的植物,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且外体途径、共质体途径(进入细胞,通过胞间连丝)、不饱和程度(双键数目)也较高,有利于保持膜在低越膜途径(进入液泡)。根吸水的方式:主动吸水(根温时的流动性;抗热性强的植物,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压)、被动吸水(蒸腾拉力)较高,有利于保持膜在高温时的稳定性 18.证明根压存在的两种现象:伤流和吐水 4.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不对称性和流动性。不对称性19.书50-51页,通气状况、温度

主要是由脂类和蛋白质分布的不对称造成的 20.书52页,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5.细胞膜的功能有:分室作用、代谢反应的场所、物质21.书56-58页,气孔运动机理

22.蒸腾作用的度量指标:蒸腾速率、蒸腾比率、蒸腾系数 交换、识别功能

6.原生质的特性有:物理特性有(张力、黏性和弹性、23.只有当保卫细胞处于膨胀状态时,气孔保卫细胞才呈流动性)、胶体特性(带电性与亲水性、扩大界面、哑铃型。保卫细胞的两个原生质体在两端相互联通

凝胶作用、吸涨作用)、液晶性质

7.细胞骨架由微管、微丝、中间纤维构成。细胞骨架不24.植物体内元素有两大类:挥发性元素、灰分元素(矿仅在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方面质元素)起重要作用,而且还与细胞运动、物质运输、能量转25.植物必须元素的3条标准:(1)缺乏该元素,植物生换、信息传递、细胞分裂和分化、基因表达等生命活长发育受阻,不能完成其生活史;(2)缺乏该元素,动密切相关。植物的许多生理过程,如极性生长、叶植物表现出专一的病症,这种缺素病症可用加入该元绿体运动、保卫细胞分化、卷须弯曲等也都有细胞骨素的方法预防或恢复正常;(3)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架的参与 理学上能表现直接的效果,而不是由于土壤的物理、8.高等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中,90%左右是多糖,10%左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善而产生的间接效应

右是蛋白质、酶类以及脂肪酸等。多糖主要是纤维素、26.确定植物必需元素的2种方法:溶液培养法(水培半纤维素和果胶类。次生细胞壁含有大量木质素。法)、砂基培养法(砂培法)9.细胞壁的功能:(1)维持细胞形状,控制细胞生长;27.植物必须元素:大量元素(占干重0.1%以上,碳、(2)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3)防御与抗性;(4)氢、氧、氮、磷、钾、钙、镁、硫)、微量元素(锰、代谢与识别功能 硼、锌、铜、钼、氯、镍)10.胞间连丝的功能:物质交换、信息传递 28.植物必须矿质元素的5个一般生理作用:(1)细胞结 构物质的组分;(2)生命活动的调节者;(3)参与植11.植物体内水分两种形式:自由水和束缚水。自由水/物体内的醇基酯化;(4)电化学作用;(5)缓冲作用

束缚水比值较高时,植物代谢活跃,生长较快。反之,29.细胞吸收溶质的3个特点:积累现象、选择性吸收、代谢活性低,生长缓慢,但抗逆性较强 分阶段吸收 12.水分的5个作用:(1)水是植物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30.根系对矿质元素的选择性表现为:生理酸性盐((NH)分;(2)水是植物体内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3)水、生理碱性盐(NaNO3)、生理中性盐(NH4NO3)2SO4)是代谢反应的良好介质;(4)水能保持植物固有的姿31.根吸收矿质元素的3个过程:离子被吸附在根系细胞态;(5)水的理化性质给植物的生命活动带来了各种的表面、离子进入根内部、离子进入导管 有利条件 32.影响根吸收矿质元素的5个土壤因素:土壤温度、土13.细胞有3种吸水方式:(1)吸胀吸水(未形成液泡的壤通气状况、土壤溶液浓度、土壤PH、土壤微生物细胞);(2)渗透吸水(具中央液泡的成熟细胞);(3)活动 代谢性吸水(直接消耗能量,使水分经过原生质膜进33.矿质元素主要通过木质部向地上部分运输,也可以横入细胞)向运输到韧皮部 14.溶液的渗透压与渗透势在数值上相等,但渗透势是负34.可在利用矿质元素有N、P、Mg;不可再利用的有Ca、Fe、Mn、B 值,即ψs=-icRT。在没有外压的条件下,溶液的水

35.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的2种酶:硝酸还原酶(细胞势就等于其渗透势 质)、亚硝酸还原酶(叶绿体)15.原生质层包括:原生质膜、原生质、液泡膜,相当于36.硝酸还原酶含有Mo,植物缺钼时,体内积累大量硝 1酸盐,植物还表现出缺氮症状

37.合理施肥的指标:形态指标(长相、叶色)、生理指标(叶中元素含量、叶绿素含量、酰胺和淀粉含量、酶活性)

(具体内容看书101-103页)38.叶色是反映作物的营养状况最为灵敏的指标

39.植物能以酰胺的形式将体内过多的N贮存起来。胆肥不足会使淀粉在叶鞘中积累

40.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41.呼吸作用的5个生理意义:(1)提供生命活动可利用的能量;(2)提供其他有机物合成的原料;(3)提供还原力;(4)提高免疫能力

42.电子传递链2种:NADH和FADH呼吸链(H传递体:NAD+、FMN、FAD、UQ;电子传递体:细胞色素体系、铁硫蛋白)、抗氰呼吸链

43.末端氧化酶: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交替氧化酶;线粒体外的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乙醇氧化酶

44.呼吸作用的3种调控:代谢产物对呼吸酶活性的反馈调节、能荷对呼吸酶活性的调节、NAD+/NADH和NADP+/NADPH的比值对呼吸酶活性的调节(具体内容看书120-122页)

45.呼吸商(RQ)=放出的CO2 /吸收的O2(葡萄糖=1;富含H的脂肪、蛋白质<1;富含O的有机酸>1)46.影响呼吸速率的外部因素: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有机损伤和病原菌侵染 47.书119-120页,呼吸多样性 48.书127-129页

49.光合作用3个生理意义:(1)把无机物质转变成有机物质;(2)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3)维持大气O2与CO2的相对平衡

50.叶绿体由被膜、类囊体(光合链)、基质(CO2固定)3部分组成

51.光和色素按分子组成和结构分: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胆素;按在光合作用中所起的作用分:反应中心色素、聚光色素(天线色素)

52.叶绿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呈现绿色;类胡萝卜素吸收蓝紫光,呈现橙黄色

53.叶绿素的酒精溶液在投射光下为翠绿色,在反射光下为暗红色(荧光)

54.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光照、温度、营养元素、水分

55.光合过程3个阶段:(1)光能的吸收、传递、转换阶段(原初反应);(2)电能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电子传递和光和磷酸化);(3)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C02同化)

56.高等植物中,反应中心色素的最初电子受体是NADP+,最初电子供体是H2O

57.光和电子传递的3种类型:非环式电子传递、环式电

子传递、假环式电子传递

58.CO2同化的3条途径:卡尔文循环(C3途径)、四摊

儿羧酸途径(C4途径)、景天酸代谢途径(CAM途径)59.书147-152页

60.光呼吸的生理功能:消除乙醇酸的毒害、防止高光强

对光和机构的破坏、消除O2的伤害

61.影响光合速率的外部因素:光照二氧化碳、温度、水

分、矿质元素、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具体内容看书160-164页)

62.书166页,作物光合利用率低的原因及提高途径

63.短距离运输主要指细胞内和细胞间的运输,长距离运

输主要指同化物在器官之间通过韧皮部的运输蔗糖是有机物运输的主要形式。64.书178-180页,压力流学说 65.同化物的分配规律:(1)优先供应生长中心;(2)就

近供应,同侧运输;(3)功能叶之间无同化物供应关系;(4)同化物的再分配与再利用 66.影响同化物运输的外部因素:温度、光照、矿质元素、水分(具体内容看书189-190页)

67.当土温高于气温时,同化物向根部分配的比例增大;

反之,当气温高于土温时,光合产物向冠部分配较多 68.在生理温度允许的范围内,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同化物

向籽粒分配

69.基因组成:控制序列(启动子、增强子)、转录序列

(外显子、内含子)

70.细胞信号转导包括:胞间信号传递、膜上信号转换、胞内信号转 导、蛋白质信号磷酸化

71.膜上信号转换系统组成:受体、G-蛋白、效应器 72.胞内信号有:钙离子信号系统(Ca+介导的信号转到的特异性、钙调节蛋白、胞内Ca+浓度的测定技术)、肌醇磷脂信使系统、环腺苷酸信使系统 73.活性氧主要由线粒体和叶绿体产生

74.书202-203页,活性氧在信号转到中的作用

75.生长素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是色氨酸。赤霉素、细胞

分裂素、脱落酸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是甲瓦龙酸。乙烯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是蛋氨酸。

76.植物生长促进剂: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

类。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分化和伸长生长,也可促进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和生殖器官的发育

77.植物生长抑制剂:三碘苯甲酸、整形素、青鲜素、增

甘素。主要抑制植株茎顶端分生组织的生长。外施生长素可逆转这种抑制

78.植物生长延缓剂:矮壮素、缩节安、比久、多效唑、优康唑。能抑制赤霉素生物合成,使节间缩短,但不减少细胞数目和节间数目,也不影响顶端分生组织的生长和花的分化。外施GA可逆转这种抑制 79.五大激素的生理效应 80.细胞的生长包括细胞分裂以增加细胞数目和细胞伸长以增加细胞体积

81.细胞发育分为3个时期:细胞分裂期、细胞伸长期、细胞分化期

82.植物组织培养5类物质:无机营养、碳源、维生素、生长调节剂、有机附加物

83.植物组织培养类型:愈伤组织培养、器官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

84.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水分、温度、氧气、光照(具体内容看书265-272页)

85.温度影响种子吸水、气体交换、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呼吸代谢和胚的生长

86.种子萌发过程:吸胀吸水期、细胞恢复活跃的生理活动力、胚细胞恢复分裂和延长、胚根和胚芽伸出种皮、幼苗形成

87.吸胀吸水能力:蛋白质>淀粉>脂肪

88.子叶出土的植物:棉花、菜豆、蓖麻;子叶留土的植物:玉米、小麦、蚕豆、豌豆 89.种子萌发生理变化:吸水过程的变化(急剧吸水阶段、滞缓吸水阶段、重新吸水阶段)、呼吸作用和酶活性的变化、贮藏物质的变化(淀粉的转变、脂肪的转变、蛋白质的转变)、激素的变化、植酸的变化

90.植物生长表现出“慢—快—慢”的规律。以植物生长量对时间作图,呈S形;以增长量对时间作图,呈抛物线。S形曲线可分为4个时期:生长停滞期、对数生长期、直线生长期、衰老期

91.光对植物生长的间接影响是高能反映,直接影响是低能反映。

92.书274-278页,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93.书283-284页,光敏素光学、生物化学性质

94.种子休眠分为:生理休眠(初生休眠、次生休眠)、强迫休眠

95.种子休眠的原因:种皮障碍、胚未发育完全、种子未完成后熟、种子内含有抑制萌发的物质

96.人工打破种子休眠的方法:机械破损、低温湿沙层积法、晒种或加热处理、化学药剂处理、生长物质处理、流水冲洗、物理方法

97.向性运动(单方向刺激)有:向光性、向重力性、向化性

98.感性运动(无一定方向)有:感夜行、感震性、感温性

99.生物钟不是准确的24h,近似昼夜节奏 100.生物钟有3个特点:(1)在没有环境线索下,仍然能够运转,使生物能够在各种条件下维持与外界环境的同步性;(2)昼夜节奏可被环境条件重拨,使生物能与当地的昼夜变化同步;(3)昼夜节奏的周期不随环境温度的频繁变化而改变,使生物钟能够精确地计时

101.花芽分化是植物有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的重要标志

102.成年期分成年营养生长期和成年生殖生长期

103.植物开花分3个过程:(1)成花诱,指经过某种信号

诱导后,特异基因启动,使植物改变发育过程,进入了成花决定态,即进行营养生长的顶端分生组织转向生殖生长。生长点一旦完成成花决定,其顶端生长点就获得了花发育的程序,即使将其与植株分开也不会改变(2)成化启动,指分生组织在形成花原基之前发生的一些列反应,以及分生组织分化成可辨认的花原基,该过程也成为花发端(3)花发育,指花器官的形成过程

104.书306-307页,花器官发育基因控制的ABC模型 105.花的性别表现类型:雌雄同株同化(小麦、睡到、大

豆、棉花、番茄)、雌雄同株异花(南瓜、黄瓜、玉米、蓖麻)、雌雄异株异花(菠菜、大麻、银杏、杨柳、杜仲、番木瓜)106.雌雄个体的生理差异:(1)雄株的呼吸速率高于雌株

(2)雌雄株氧化酶活性不同,雄株过氧化物酶活性比雌株高50%-70%(3)雌株具有较高的还原能力,而雄株具有较高的氧化能力(4)在内源激素含量上,雌株叶片中IAA含量水平较高,雄株叶片中GA含量较高(5)在核酸含量上,雌株的RNA含量以及RAN/DNA的比值高于雄株(6)在其他物质方面,如叶绿素、胡萝卜素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雌株也高于雄株

107.春化作用的条件:低温和时间、水分、氧气、养分、光照

108.种子春化的时期在种子萌发期间。绿体春化的植物接

受低温刺激的部位是茎尖生长点(即茎尖分生组织)109.春化效应有2种传递方式:能够在植株间传递、只通

过细胞分裂传递

110.春化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调种引种、调节播期、控

制开花(具体内容看书313-314页)

111.北种南引时,因温度较高而未完成低温诱导过程,植

株不开花(或仅少数开花),处于营养生长状态;南种北引,会使南方早春开花或晚秋开花的植株受低温伤害而败育

112.植物对光周期反应的类型:长日植物(小麦、大麦、白菜、菠萝、萝卜、甜菜、豌豆、油菜、芹菜、山茶、杜鹃、天仙子)、短日植物(大豆、紫苏、晚稻、高粱、玉米、苍耳、菊、烟草、一品红、落地生根、日本牵牛花)、日中性植物(番茄、四季豆、黄瓜、菜豆、月季、向日葵、凤仙花)113.植物光周期的感光部位是叶片

114.暗期的长度决定植物是否产生花原基,而光期的长度

决定花原基的数量

115.光敏素是植物感受光周期变化的主要受体。光敏素在植物成花过程中的作用,不是取决于植物体内光敏色素Pr或Pfr的绝对含量的高低,而是取决于Pfr/Pr或光稳定平衡值的大小。短日植物开花要求低的Pfr/Pr值,而长日植物开花要求较高的Pfr/Pr值 116.光周期在农业上的应用:育种、引种、维持营养生长、控制开花时期 117.书323页,引种

118.花粉的结构:外壁(纤维素、孢粉素)、内壁(果胶、纤维素)

119.花粉的化学组成:蛋白质、糖和脂类、矿质元素(磷、钙、钾)、激素、色素(油脂)、维生素类克服不亲和性的措施:花粉蒙导发、蕾期授粉发、物理化学处理法、离体培养、(5)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或转基因技术

120.硼与糖形成复合物促进糖的吸收与代谢;硼参与果胶物质的合成,以利花粉管壁的建造 121.受精的代谢变化:(1)呼吸速率提高(2)内源激素含量提高(3)物质的运输与转化提高(4)细胞之中各种细胞器数量增加,并进行重新分布

122.种子在成熟过程中伴随着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逐渐降低,而不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则不断增加 123.脂肪代谢的3个特点:(1)脂肪是由碳水化合物(果糖、葡萄糖和淀粉等)转化来的,因此伴随着种子重量的不断增加,脂肪含量不断升高,而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应降低(2)酸价(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KOH的毫克数)逐渐降低,这说明种子成熟初期形成大量的游离脂肪酸,以后随着种子成熟游离脂肪酸用于脂肪的合成,含量降低(3)碘价(100g油脂所能吸收碘当量的克数)升高,这表明组成油脂的脂肪酸不饱和程度与数量提高,说明种子成熟过程中,初期先合成饱和脂肪酸,以后在去饱和酶的作用下饱和脂肪酸转化为不饱和脂肪酸

124.肉质果实的生长曲线:单S形(苹果、番茄、梨、豌豆、草莓、白兰瓜)、双S形(桃、李、杏)。种子的生长呈双峰曲线

125.书345页,果实的呼吸跃变

126.影响果实发育的环境因素:温度、光照、气体组分、矿质营养、湿度 127.芽休眠的类型:生态休眠(环境诱导)、内生休眠(激素)、内生互作休眠(芽受到其它芽的控制)128.秋季的短日照是植物进入休眠的信号。山毛榉只有长日照才能引起休眠。植物接受光照并诱导芽休眠的部位是叶片。植物感知短日照或长日照的受体是光敏素 129.秋季来临,日照越来越短,ABA合成加强,GA/ABA的比值变低,诱导休眠;春季来临,日照越来越短,GA合成加速,GA/ABA比值升高,解除休眠

130.植物衰老的类型:整体衰老、地上部分衰老、落叶衰老、渐进衰老

131.衰老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光合速率下降、呼吸速率变化、叶绿素含量下降、蛋白质含量降低、核酸含量降低、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下降(具体内容看书353-354页)

132.脱落的类型:(1)由于衰老或成熟引起的脱落称为正

常脱落(2)因环境条件胁迫(高温、低温、干旱、水涝、盐渍、污染)和生物因素(病、虫)引起的脱落称为胁迫脱落(3)因植物本身生理活动而引起的脱落称为生理脱落

133.离层位于叶柄、花柄、果柄以及某些枝条的基部。离

层是脱落器官基部离区一部分薄壁细胞

134.器官脱落时离层细胞先行溶解,溶解的方式有3种:

(1)位于两层细胞间的胞间层发生溶解,于是相邻两个细胞分离,分离后的初生细胞壁依然完整(2)胞间层与初生壁均发生溶解,只留一层很薄的纤维素壁包着原生质体(3)一层或几层细胞整个溶解,即细胞壁和原生质均溶解。其中,前两种常出现在木本植物的叶片,后一种常出现在草本植物的叶片

135.较高浓度的IAA抑制器官的脱落,较低浓度的IAA促

进器官脱落。生长素梯度学说认为,当远轴端/近轴端的IAA比值较高时,抑制或延缓离层形成,当两者比值较低时,会加速离层形成

136.ETH不仅能诱发果胶酶、纤维素酶的合成,而且能提

高这两种酶的活性,从而促进离层细胞壁的溶解,引起器官的脱落。

137.逆境可分为:御逆境、耐逆境

138.植物对逆境反应的4个水平:整体水平(生理或发育

水平)、细胞和代谢水平、分子水平、信号转到水平。(1)植物在整体水平上对逆境的抗性反应往往称为系统抗性,包括发育时期改变、根系的扩大、地上部分生长放缓、叶片脱落、叶片萎缩等(2)植物在细胞水平上对逆境的抗性反应一般称为细胞抗性,包括渗透调节、增强活性氧清除能力、激素平衡发生变化、累积保护性物质、膜组分和结构发生改变等(3)在逆境条件下,植物的基因表达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属于职务在分子水平上对逆境的反应(3)在逆境条件下,植物通过信息传递的变化将发育水平、细胞核代谢水平、分子水平的反应整合在一起,使植物在整体上对环境胁迫作出应答

139.环境胁迫的9个生理效应:(1)生长速率变化(2)

水分亏缺与渗透调节(3)光合作用的气孔和飞气孔限制(4)呼吸作用变化(5)合成代谢减弱,分解代谢加强(6)活性氧的积累和清除(7)激素平衡改变(8)基因表达变化与逆境蛋白的合成(9)细胞膜结构改变与选择透性丧失

140.植物是否具有渗透调节能力最主要的标志就是细胞

有无主动增加溶质的能力,渗透调节能力的强弱也可以通过细胞膨压的变化来衡量 141.渗透调节物质可分为2类:细胞从外界吸收的无机离

子、细胞内合成的无机物质

142.渗透调节物质的共同特性:(1)分子质量小,可溶性强(2)能为细胞膜保持而不易渗漏(3)在生理PH范围内不带正电荷,不影响细胞的PH,对细胞无毒害作用(4)生物合成迅速,不易分解,能在细胞内迅速积累

143.活性氧的清除2个系统:酶系统(SOD、POD、CAT)、非酶系统(抗坏血酸、类有胡萝卜、谷胱甘肽)144.植物表达的基因和蛋白2种分类方法:(1)根据诱导其合成的环境因子和合成的发育阶段进行分类(2)根据蛋白在植物的逆境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分类 145.脱落酸又称为逆境激素或胁迫激素

146.干旱胁迫的类型:土壤干旱、大气干旱、生理干旱 147.干旱胁迫下植物的生理生化变化:(1)细胞膜结构遭到破坏(2)呼吸作用急剧变化(3)光合作用减弱(4)内源激素代谢失调(5)核酸代谢受到破坏(6)积累渗透调节物质(7)保护酶活性(8)干旱诱导蛋白(9)营养失调

148.植物适应干旱的3类机制:避旱性(缺水前完成生活使)、御旱性、耐旱性

149.提高植物抗旱途径:抗旱育种、采取抗旱栽培措施、抗旱锻炼、合理施肥、化学调控技术

150.磷、钾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保水力。硼、铜有助于提高抗旱能力。氮素过多不利于抗旱 151.冷害3种类型:延迟冷害(营养生长期)、障碍型冷害(生殖生长期)、混合型冷害(生育期)

152.冷胁迫下植物的生理生化变化:生化反应失调、呼吸代谢失调、光合作用受阻、原生质流动受阻、呼吸机能减弱

153.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越高,抗冷性越强。类胁迫下活性氧增多,导致细胞受害

154.提高植物抗冷性的途径:低温锻炼、化学物质处理、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

155.盐胁迫下植物的生理生化变化:吸收水分能力降低、膜选择性改变、光合作用下降、呼吸作用不稳、产生离子胁迫、改变蛋白质合成、积累渗调物质、积累有害物质、激素水平的变化(ABA、乙烯增加可提高抗盐性)

156.植物避盐的生理机理:拒盐、泌盐、稀盐、隔离盐(盐分区域化)

157.植物耐盐的生理机理:渗透调节、营养元素平衡、改变代谢类型、具有解毒作用、维护系统的完整性、增强活性氧清除能力

158.提高植物抗盐性的途径:抗盐锻炼、使用生长调节剂、抗盐育种

159.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之间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答:高等植物和动物的细胞都是真核细胞,二者结构和功能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植物细胞具有一些特有的细胞结构与细胞器,如细胞壁、液泡与叶绿体及其它质体,叶绿体使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这是动物细胞无能为

力的。动物细胞也具有一些特有的细胞结构,如中心

粒。

160.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答: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基本特征差异表现在许多方面。

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第一,膜系统的分化与演变。以膜系统的分化为基础,真核细胞分化为细胞核与细胞质,细胞质又分隔为各种细胞器。第二,遗传结构装置的扩增与基因表达方式的变化。由于这些根本差异,真核细胞体积相应增大,直径为10-100微米,内部形成细胞骨架体系,有复杂的内膜系统,细胞结构和功能具有区域化与专一化,由线状DNA与蛋白质构成染色体,以有丝分裂为主要繁殖方式。而原核细胞(包括细菌和蓝藻),无明显的由核膜包裹的细胞核,由若干条环状DNA构成的拟核体,缺少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主要靠二分体分裂繁殖,自保体积小,直径1微米~10微米。161.简述生物膜的生理功能。

答:(1)分室作用:把细胞内部/的空间分隔开耒,使细胞

内部区域化,发生不同的生理生化反应(2)物质运输:膜上有传递蛋白(又称载体),可调控物质出入细胞。(3)信息传递与转换的作用:膜上嵌入膜受体蛋白,有调控外界化学信号的作用。(4)能量转换:膜上可进行光能的吸收、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等。(5)细胞识别:有可感应和鉴别异物的能力。(6)物质合成:粗糙型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162.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有那些生理功能? 答: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两个方面:(1)

进行物质交换:相邻细胞的原生质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交换,使可溶性物质(如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物)、生物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核酸、蛋白核酸复合物)甚至发现细胞核有横跨胞间的运输。(2)进行信号传递:物理信号(电、压力等)和化学信号(植物激素、生长调节剂等)都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共质体传递。163.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膜的骨架是由膜脂双分子构成,疏水性尾部向内,亲水性头部向外,通常呈液晶态。膜蛋白不是均匀的分布在膜脂的两侧,有些蛋白质位于膜的表面,与膜脂亲水性的头部相连接(外在蛋白);有些蛋白质则镶嵌在磷脂分子之间,甚至穿透膜的内外表面,以其外露的疏水基团与膜脂疏水性的尾部相结合(内在蛋白),漂浮在膜脂之中,具有动态性质。这个模型的特点是强调膜的不对称性和流动性,局限性是忽视了蛋白质对脂类分子流动性的控制作用和膜各部分流动的不均匀性等问题。164.蒸腾作用有什么生理意义? 答:(1)是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2)促进

植物对矿物质和有机物的吸收及其在植物体内的运输。(3)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以免灼伤。165.简述根系吸收水分的方式与动力。

答:根系吸收水分的方式有2种:主动吸水与被动吸水。主动吸水的动力为根压,消耗生物能。而被动吸水的动力为蒸腾拉力,不消耗生物能。166.试述水分的生理生态作用。答:(1)水是细胞原生质的主要组成成分;(2)水分是重要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和产物;(3)细胞分裂及伸长都需要水分;(4)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及生化反应的一种良好溶剂;(5)水分能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有利于光合和传粉;(6)可以通过水的理化特性以调节植物周围的大气湿度、温度等。对维持植物体温稳定也有重要作用。

167.气孔开关机理假说有哪些?并加以说明。答:(1)淀粉-糖变化学说:在光照下保卫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可溶性糖。另外由于光合作用消耗CO2使保卫细胞pH值升高,淀粉磷酸化酶水解细胞中淀粉形成可溶性糖,细胞水势下降。当保卫细胞水势低于周围的细胞水势时,便吸水迫使气孔张开,在暗中光合作用停止,情况与上述相反,气孔关闭。(2)K+积累学说:在光照下,保卫细胞质膜上具有光活化H+泵ATP酶,分解光合磷酸化产生的ATP并将H+分泌到细胞壁,同时将外面的K+通过膜上的内流钾通道吸收到细胞中来,Cl-也伴随着K+进入,Cl-与苹果酸负离子平衡K+电性。保卫细胞中积累较多的K+、Cl-和苹果酸,降低水势而吸水,气孔就张开,反之,则气孔关闭。(3)苹果酸代谢学说:在光下保卫细胞内的CO2被利用,pH值就上升(8.0~8.5),从而活化PEPC,剩余的CO2就转变成重碳酸盐(HCO-3),PEP与HCO3-作用形成草酰乙酸,然后还原成苹果酸,苹果酸解离为2H+和苹果酸根,在H+/K+泵驱使下,K+与H+交换,K+进入保卫细胞,Cl-也伴随进入与苹果酸负离子一起平衡K+电性。同时苹果酸也可作为渗透调节物与K+、Cl-共同降低保卫细胞的水势。保卫细胞吸水,气孔打开。反之,气孔关闭 168.禾谷类作物的水分临界期在什么时期?为什么? 答:禾谷类作物有2个水分临界期,一个在孕穗期,即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到花粉粒形成阶段。因为此阶段小穗正在分化,茎、叶、穗迅速发育,叶面积快速扩大,代谢较旺盛,耗水量最多,若缺水,小穗发育不良、植株矮小、产量低。另一个是在开始灌浆到乳熟末期。此时主要进行光合产物的运输与分配,若缺水,有机物运输受阻,造成灌浆困难,功能叶早衰,籽粒瘦小,产量低。

169.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1)内部因素:气孔和气孔下腔都直接影响蒸腾速率

2)外部因素:A.光照B.大气相对湿度C.大气温度D.风E.土壤条件

170.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是什么?

答(1)干旱时,灌溉可使植株保持旺盛的生长和光合作用。(2)减缓“午休”现象。(3)促使茎叶输导组织发达,提高同化物的运输速率,改善光合产物的分配

利用。(4)改变栽培环境

171.试述高等植物体内水分上运的动力及其产生原因。答:水分上运的动力有二,根压和蒸腾拉力。

关于根压产生的原因目前认为,土壤溶液沿质外体向内扩散,其中的离子则通过依赖于细胞代谢活动的主动吸收进入共质体中,这些离子通过连续的共质体进入中柱活细胞,然后释放导管中,引起离子积累。其结果是,内皮层以内的质外体渗透势低,而内皮层以外的质外体渗透势高,水分通过渗透作用透过内皮层细胞到达导管内,这样在中柱内就产生了一种静水压力,这就是根压。

当植物进行蒸腾时,水便从气孔蒸腾到大气中,失水的细胞便向势较高的叶肉细胞吸水,如此传递,接近叶脉导管的细胞向叶脉导管、茎导管、根导管和根部吸水。这样便产生了一个由低到高的水势梯度,使根系再向土壤吸水。这种因蒸腾作用所产生的吸水力量,叫做蒸腾拉力。

172.简述植物必需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答:(1)是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部分。(2)是植物生命活

动的调节者,参与酶的活动。(3)起电化学作用,即离子浓度的平衡、胶体的稳定和电荷中和等。有些大量元素同时具备上述二、三个作用,大多数微量元素只具有酶促功能。

173.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有哪些? 答:(1)被动吸收:包括简单扩散、易化扩散。不消耗代

谢能量。

(2)主动吸收:有载体和质子泵参与。需要消耗代谢能量。

(3)胞饮作用:是一种非选择性物质吸收。174.简述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答:(1)植物根系吸收盐分与吸收水分之间不成比例。植

物对盐分和水分两者的吸收是相对的,既相关,又有相对独立性。(2)植物从环境中吸收营养离子时,还具有选择性,即根部吸收的离子数量不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成比例。(3)植物根系在任何单一盐分溶液中都会发生单盐毒害,在单盐溶液中,如再加入少量价数不同的其它金属离子,则能消除单盐毒害,即离子对抗。

175.合理施肥增产的原因是什么? 答:(1)扩大作物的光合面积。(2)提高作物的光合能力。

(3)延长光合作用时间。(4)促进物质的运输和分配。(5)改良作物的生活环境。176.固氮酶的特性:(1)由Fe蛋白和Mo—Fe蛋白组成,两部分同时存在才有活性。(2)对氧很敏感,氧分压稍高就会抑制固氮酶的固氮作用,只有在很低的氧化还原电位条件下,才能实现固氮过程。(3)具有对多种底物起作用的能力。(4)氨是固氮菌的固氮作用的直接产物。NH3的积累会抑制固氮酶的活性。177.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答:呼吸作用的意义是:(1)提供能量:呼吸作用通过氧化磷酸化和底物水平磷酸化形成ATP供植物生命活动需要。(2)提供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的许多中间产物是合成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核酸和各种生理活性物质的原料,从而构成植物体,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3)提供还原力:呼吸作用产生的NAD(P)H2, 可用于NO3-的代谢还原、氨基酸和脂肪的合成。(4)防御功能:通过呼吸作用可消除致病微生物产生的毒素或消除感染,通过呼吸作用可修复被昆虫或其它动物咬伤的伤口以及机械损伤。178.戊糖磷酸途径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答:PPP途径的生理意义表现在四个方面:(1)生物合成的原料来源:PPP途径的C3、C4、C5、C6、C7等中间产物是合成多种物质的原料。(2)为许多物质的合成提供还原力:PPP途径产生的NADPH2为许多物质(如脂肪等)的合成提供还原力。(3)提高植物抗病能力:以PPP途径形成的赤藓糖-4-磷酸与EMP途径形成的PEP为原料,经莽草酸途径可形成具有抗病作用的绿原酸、咖啡酸等物质。(4)参与植物对逆境的适应:在干旱条件下,PPP途径在己糖分解过程中所占比例增加。

179.呼吸作用中己糖彻底分解的代谢途径有哪几条?各在细胞的什么部进行?

答:呼吸作用中己糖彻底分解的代谢途径有两条: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戊糖磷酸途径。前者需在细胞质和线粒体中完成,后者在细胞质中完成。

180.糖酵解和戊糖磷酸途径的调节酶各是什么?受到怎样调节?

答:糖酵解的调节酶是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它们受到ATP与柠檬酸的负调控,受Pi的正调控,这也是巴斯德效应的原因所在。戊糖磷酸途径主要受NADPH调控,NADPH多时对该途径起反馈抑制。181.氧为何抑制糖酵解和发酵作用?

答:当植物组织从缺氧条件下移到空气中时,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得以顺利进行,产生较多的ATP和柠檬酸,降低了ADP和Pi的水平。ATP和柠檬酸抑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活性,使糖酵解作用减慢;同时在有氧条件下,糖酵解中形成的NADH,大量进入线粒体内被氧化,从而阻止了丙酮酸的还原,使发酵作用受到抑制。

182.何谓压力流动学说?实验依据是什么?该学说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答:又叫集流学说。其要点是同化物在SE-CC复合体内随着液流的流动而移动,而液流的流动是由于源库两端之间SE-CC复合体内渗透作用所产生的压力势差而引起的。在源端(叶片),光合产物被不断地装载到SE-CC复合体中,浓度增加,水势降低,从邻近的木质部吸水膨胀,压力势升高,推动物质向库端流动;在库端,同化物不断地从SE-CC复合体卸出到

库中去,浓度降低,水势升高,水分则流向邻近的木质部,从而引起库端压力势下降。于是在源库两端便产生了压力势差,推动物质由源到库源源不断地流动。

其实验依据是:(1)溢泌现象表明,筛管内有正压力的存在;(2)在接近源、库的两端存在着糖的浓度梯度,这种梯度的大小与运输相一致;(3)生长素实验表明,生长素的运输能够随着筛管内集流流动。其不足之处是:(1)无法解释筛管中有机物质的双向运输问题;(2)物质在筛管进行集流运动,其运动速度很快,需要的压力差并非筛管两端的蔗糖浓度差所能给出的。

183.何谓源-库单位?为什么在有机物质的分配问题上会

出现源-库单位的现象?

答:源的同化产物主要供给相应的库。相应的源与库以及

二者之间的输导系统,共同构成一个源-库单位。源库单位的形成首先符合器官的同伸规律(相应部位的根、茎、叶、蘖在生长时间上的同步性);其次,还与维管束的走向,距离远近有关。它决定了有机物质分配的特点。

184.简述CAM植物同化C02的特点。

答:这类植物晚上气孔开放,吸进C02,在PEP羧化酶作

用下与PEP结合形成苹果酸,累积于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便运到细胞质,放出C02,放出的CO2参与卡尔文循环形成淀粉等。具有两步羧化的特点。

第四篇:植物生理学总结

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内外因素的影响,而衡量内外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程度的常用指标是光合速率(photosynthetic rate)。

一、光合速率及表示单位

光合速率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CO2吸收量或O2的释放量,也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上的干物质积累量来表示。常用单位有:μmol CO2·m-2·s-1(以前用mg·dm-2·h-1表示,1μmol·m-2·s-1=1.58mg·dm-2·h-1)、μmol O2·dm-2·h-1 和mgDW(干重)·dm-2·h-1。CO2吸收量用红外线CO2气体分析仪测定,O2释放量用氧电极测氧装置测定,干物质积累量可用改良半叶法等方法测定(请参照植物生理实验指导书)。有的测定光合速率的方法都没有把呼吸作用(光、暗呼吸)以及呼吸释放的CO2被光合作用再固定等因素考虑在内,因而所测结果实际上是表观光合速率(apparent photosynthetic rate)或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如把表观光合速率加上光、暗呼吸速率,便得到总光合速率(gross photosyntheticrate)或真光合速率(true photosynthetic rate)。

二、内部因素

(一)叶片的发育和结构

1.叶龄 新长出的嫩叶,光合速率很低。其主要原因有:(1)叶组织发育未健全,气孔尚未完全形成或开度小,细胞间隙小,叶肉细胞与外界气体交换速率低;(2)叶绿体小,片层结构不发达,光合色素含量低,捕光能力弱;(3)光合酶,尤其是Rubisco的含量与活性低。(4)幼叶的呼吸作用旺盛,因而使表观光合速率降低。但随着幼叶的成长,叶绿体的发育,叶绿素含量与Rubisco酶活性的增加,光合速率不断上升;当叶片长至面积和厚度最大时,光合速率通常也达到最大值,以后,随着叶片衰老,叶绿素含量与Rubisco酶活性下降,以及叶绿体内部结构的解体,光合速率下降。

依据光合速率随叶龄增长出现“低—高—低”的规律,可推测不同部位叶片在不同生育期的相对光合速率的大小。如处在营养生长期的禾谷类作物,其心叶的光合速率较低,倒3叶的光合速率往往最高;而在结实期,叶片的光合速率应自上而下地衰减。

2.叶的结构 叶的结构如叶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例、叶绿体和类囊体的数目等都对光合速率有影响。叶的结构一方面受遗传因素控制,另一方面还受环境影响。

C4植物的叶片光合速率通常要大于C3植物,这与C4植物叶片具有花环结构等特性有关。许多植物的叶组织中有两种叶肉细胞,靠腹面的为栅栏组织细胞;靠背面的为海绵组织细胞。栅栏组织细胞细长,排列紧密,叶绿体密度大,叶绿素含量高,致使叶的腹面呈深绿色,且其中Chla/b比值高,光合活性也高,而海绵组织中情况则相反。生长在光照条件下的阳生植物(sun plant)叶栅栏组织要比阴生植物(shade plant)叶发达,叶绿体的光合特性好,因而阳生叶有较高的光合速率。

同一叶片,不同部位上测得的光合速率往往不一致。例如,禾本科作物叶尖的光合速率比叶的中下部低,这是因为叶尖部较薄,且易早衰的缘故。

(二)光合产物的输出

光合产物(蔗糖)从叶片中输出的速率会影响叶片的光合速率。例如,摘去花、果、顶芽等都会暂时阻碍光合产物输出,降低叶片特别是邻近叶的光合速率;反之,摘除其他叶片,只留一张叶片与所有花果,留下叶的光合速率会急剧增加,但易早衰。对苹果等果树枝条环割,由于光合产物不能外运,会使环割上方枝条上的叶片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光合产物积累到一定的水平后会影响光合速率的原因有:(1)反馈抑制。例如蔗糖的积累会反馈抑制合成蔗糖的磷酸蔗糖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etase,SPS)的活性,使F6P增加。而F6P的积累,又反馈抑制果糖1,6-二磷酸酯酶活性,使细胞质以及叶绿体中磷酸丙糖含量增加,从而影响CO2的固定;(2)淀粉粒的影响。叶肉细胞中蔗糖的积累会促进叶绿体基质中淀粉的合成与淀粉粒的形成,过多的淀粉粒一方面会压迫与损伤类囊体,另一方面,由于淀粉粒对光有遮挡,从而直接阻碍光合膜对光的吸收。

三 外部因素

(一)光照

光是光合作用的动力,也是形成叶绿素、叶绿体以及正常叶片的必要条件,光还显著地调节光合酶的活性与气孔的开度,因此光直接制约着光合速率的高低。光照因素中有光强、光质与光照时间,这些对光合作用都有深刻的影响。

1.光强

(1)光强-光合曲线 图4-26是光强-光合速率关系的模式图。

图4-26 光强-光合曲线图解

图4-27 不同植物的光强光合曲线

暗中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释放CO2(图4-26中的OD为呼吸速率)。随着光强的增高,光合速率相应提高,当到达某一光强时,叶片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即CO2吸收量等于CO2释放量,表观光合速率为零,这时的光强称为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在低光强区,光合速率随光强的增强而呈比例地增加(比例阶段,直线A);当超过一定光强,光合速率增加就会转慢(曲线B);当达到某一光强时,光合速率就不再增加,而呈现光饱和现象。开始达到光合速率最大值时的光强称为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此点以后的阶段称饱和阶段(直线C)。比例阶段中主要是光强制约着光合速率,而饱和阶段中CO2扩散和固定速率是主要限制因素。用比例阶段的光强-光合曲线的斜率(表观光合速率/光强)可计算表观光合量子产额。

由图4-27,表4-5可见,不同植物的光强-光合曲线不同,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也有很大的差异。光补偿点高的植物一般光饱和点也高,草本植物的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通常要高于木本植物;阳生植物的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要高于阴生植物;C4植物的光饱和点要高于C3植物。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可以作为植物需光特性的主要指标,用来衡量需光量。光补偿点低的植物较耐阴,如大豆的光补偿点仅0.5klx,所以可与玉米间作,在玉米行中仍能正常生长。在光补偿点时,光合积累与呼吸消耗相抵消,如考虑到夜间的呼吸消耗,则光合产物还有亏空,因此从全天来看,植物所需的最低光强必须高于光补偿点。对群体来说,上层叶片接受到的光强往往会超过光饱和点,而中下层叶片的光强仍处在光饱和点以下,如水稻单株叶片光饱和点为40~50klx,而群体内则为60~80lx,因此改善中下层叶片光照,力求让中下层叶片接受更多的光照是高产的重要条件。

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不是固定数值,它们会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动,例如,当CO2浓度增高或温度降低时,光补偿点降低;而当CO2浓度提高时,光饱和点则会升高。在封闭的温室中,温度较高,CO2较少,这会使光补偿点提高而对光合积累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应适当降低室温,通风换气,或增施CO2才能保证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

在一般光强下,C4植物不出现光饱和现象,其原因是:①C4植物同化CO2消耗的同化力要比C3植物高 ②PEPC对CO2的亲和力高,以及具有“CO2泵”,所以空气中CO2浓度通常不成为C4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

(2)强光伤害—光抑制 光能不足可成为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光能过剩也会对光合作用产生不利的影响。当光合机构接受的光能超过它所能利用的量时,光会引起光合速率的降低,这个现象就叫光合作用的光抑制(photoinhibition of photosynthesis)。

晴天中午的光强常超过植物的光饱和点,很多C3植物,如水稻、小麦、棉花、大豆、毛竹、茶花等都会出现光抑制,轻者使植物光合速率暂时降低,重者叶片变黄,光合活性丧失。当强光与高温、低温、干旱等其他环境胁迫同时存在时,光抑制现象尤为严重。通常光饱和点低的阴生植物更易受到光抑制危害,若把人参苗移到露地栽培,在直射光下,叶片很快失绿,并出现红褐色灼伤斑,使参苗不能正常生长;大田作物由光抑制而降低的产量可达15%以上。因此光抑制产生的原因及其防御系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光抑制机理 一般认为光抑制主要发生在PSⅡ。按其发生的原初部位可分为受体侧光抑制和供体侧光抑制。受体侧光抑制常起始于还原

1型QA的积累。还原型QA的积累促使三线态P680(P680T)的形成,而P680T可以与氧作用(P680T +O2→P680 + 1O2)形成单线态氧(O2);供体侧光抑制起始于水氧化受阻。由于放氧复合体不能很快把电子传递给反应中心,从而延长了氧化型P680(P680+)的存在时间。P680+和1O2都是强氧化剂,如不及时消除,它们都可以氧化破坏附近的叶绿素和D1蛋白,从而使光合器官损伤,光合活性下降。

保护机理 植物有多种保护防御机理,用以避免或减少光抑制的破坏。如:(1)通过叶片运动,叶绿体运动或叶表面覆盖蜡质层、积累盐或着生毛等来减少对光的吸收;(2)通过增加光合电子传递和光合关键酶的含量及活化程度,提高光合能力等来增加对光能的利用;(3)加强非光合的耗能代谢过程,如光呼吸、Mehler反应等;(4)加强热耗散过程,如蒸腾作用;(5)增加活性氧的清除系统,如超氧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等的量和活性;(6)加强PSⅡ的修复循环等。

光抑制引起的破坏与自身的修复过程是同时发生的,两个相反过程的相对速率决定光抑制程度和对光抑制的忍耐性。光合机构的修复需要弱光和合适的温度,以及维持适度的光合速率,并涉及到一些物质如D1等蛋白的合成。如果植物连续在强光和高温下生长,那么光抑制对光合器的损伤就难以修复了。

图4-28 不同光波下植物的光合速率

在作物生产上,保证作物生长良好,使叶片的光合速率维持较高的水平,加强对光能的利用,这是减轻光抑制的前提。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尽量避免强光下多种胁迫的同时发生,这对减轻或避免光抑制损失也是很重要的。另外,强光下在作物上方用塑料薄膜遮阳网或防虫网等遮光,能有效防止光抑制的发生,这在蔬菜花卉栽培中已普遍应用。

2.光质 在太阳幅射中,只有可见光部分才能被光合作用利用。用不同波长的可见光照射植物叶片,测定到的光合速率(按量子产额比较)不一样(图4-28)。在600~680nm红光区,光合速率有一大的峰值,在435nm左右的蓝光区又有一小的峰值。可见,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与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大体吻合。

在自然条件下,植物或多或少会受到不同波长的光线照射。例如,阴天不仅光强减弱,而且蓝光和绿光所占的比例增高。树木的叶片吸收红光和蓝光较多,故透过树冠的光线中绿光较多,由于绿光是光合作用的低效光,因而会使树冠下生长的本来就光照不足的植物利用光能的效率更低。“大树底下无丰草”就是这个道理。

水层同样改变光强和光质。水层越深,光照越弱,例如,20米深处的光强是水面光强的二十分之一,如水质不好,深处的光强会更弱。水层对光波中的红、橙部分吸收显著多于蓝、绿部分,深水层的光线中短波长的光相对较多。所以含有叶绿素、吸收红光较多的绿藻分布于海水的表层;而含有藻红蛋白、吸收绿、蓝光较多的红藻则分布在海水的深层,这是海藻对光适应的一种表现。

3.光照时间 对放置于暗中一段时间的材料(叶片或细胞)照光,起初光合速率很低或为负值,要光照一段时间后,光合速率才逐渐上升并趋与稳定。从照光开始至光合速率达到稳定水平的这段时间,称为“光合滞后期”(lag phase of photosynthesis)或称光合诱导期。一般整体叶片的光合滞后期约30~60min,而排除气孔影响的去表皮叶片,细胞、原生质体等光合组织的滞后期约10min。将植物从弱光下移至强光下,也有类似情况出现。另外,植物的光呼吸也有滞后现象。在光合的滞后期中光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会按比例上升(图4-29)。

产生滞后期的原因是光对酶活性的诱导以及光合碳循环中间产物的增生需要一个准备过程,而光诱导气孔开启所需时间则是叶片滞后期延长的主要因素。

由于照光时间的长短对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影响很大,因此在测定光合速率时要让叶片充分预照光。

图4-30 叶片光合速率对细胞间隙 CO2浓度响应示意图

曲线上四个点对应浓度分别为CO2补偿点(C),空气浓度下细胞间隙的CO2浓度(n),与空气浓度相同的细胞间隙CO2浓度(350μl·L-1左右)和CO2饱和点(S)。Pm为最大光合速率;CE为比例阶段曲线斜率,代表羧化效率;OA光下叶片向无CO2气体中的释放速率,可代表光呼吸速率。

(二)CO2

1.CO2-光合曲线 CO2-光合曲线(图4-30)与光强光合曲线相似,有比例阶段与饱和阶段。光下CO2浓度为零时叶片只有光、暗呼吸,释放CO2。图中的OA部分为光下叶片向无CO2气体中的CO2释放速率(实质上是光呼吸、暗呼吸、光合三者的平衡值),通常用它来代表光呼吸速率。在比例阶段,光合速率随CO2浓度增高而增加,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CO2浓度即为CO2补偿点(CO2 compensation point,图中C点);当达到某一浓度(S)时,光合速率便达最大值(PM),开始达到光合最大速率时的CO2浓度被称为CO2饱和点(CO2 saturation point)。在CO2-光合曲线的比例阶段,CO2浓度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直线的斜率(CE)受Rubisco活性及活化Rubisco量的限制,因而CE被称为羧化效率(carboxylation efficiency)。从CE的变化可以推测Rubisco的量和活性,CE大,即在较低的CO2浓度时就有较高的光合速率,也就是说Rubisco的羧化效率高。在饱和阶段,CO2已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而CO2受体的量,即RuBP的再生速率则成为影响光合的因素。由于RuBP再生受ATP供应的影响,所以饱和阶段光合速率反映了光合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活性,因而Pm被称为光合能力。

图4-31 C3植物与C4植物的CO2光合曲线比较

A.光合速率与外界CO2浓度; B.光合速率与细胞间隙CO2浓度(计算值);C4植物为Tidestromia oblogifolia; C3 植物为Larrea divaricata

比较C3植物与C4植物CO2-光合曲线(图4-31),可以看出:(1)C4植物的CO2补偿点低,在低CO2浓度下光合速率的增加比C3快,CO2的利用率高;(2)C2植物的CO2饱和点比C3植物低,在大气CO2浓度下就能达到饱和;而C3植物CO2饱和点不明显,光合速率在较高CO2浓度下还会随浓度上升而提高。C4植物CO2饱和点低的原因,可能与C4植物的气孔对CO2浓度敏感有关,即CO2浓度超过空气水平后,C4植物气孔开度就变小。另外,C4植物PEPC的Km低,对CO2亲和力高,有浓缩CO2机制,这些也是C4植物CO2饱和点低的原因。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植物CO2补偿点相对稳定,例如小麦100个品种的CO2补偿点为52±2μl·L-1,大麦125个品种为55±2μl·L-1,玉米125个品种为1.3±1.2μl·L-1,猪毛菜(CAM植物)CO2补偿点不超过10μl·L-1。有人测定了数千株燕麦和5万株小麦的幼苗,尚未发现一株具有类似C4植物低CO2补偿点的幼苗。在温度上升、光强减弱、水分亏缺、氧浓度增加等条件下,CO2补偿点也随之上升。

2.CO2供给 CO2是光合作用的碳源,陆生植物所需的CO2主要从大气中获得。CO2从大气至叶肉细胞间隙为气相扩散,而从叶肉细胞间隙到叶绿体基质则为液相扩散,扩散的动力为.CO2浓度差。

图 4-32 不同 CO2浓度下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a.在饱和CO2浓度下;b.在大气.CO2浓度下(Berty and Bojorkman 1980)

空气中的.CO2浓度较低,约为350μl·L-1(0.035%),分压为3.5×10-5 MPa,而一般C3植物的.CO2饱和点为1 000~1 500μl·L-1 左右,是空气中的3~5倍。在不通风的温室、大棚和光合作用旺盛的作物冠层内的.CO2浓度可降至200μl·L-1左右。由于光合作用 对.CO2的消耗以及存在.CO2扩散阻力,因而叶绿体基质中的.CO2浓度很低,接近.CO2补偿点。因此,加强通风或设法增施.CO2能显著提高作物的光合速率,这对C3植物尤为明显。

(三)温度

光合过程中的暗反应是由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因而受温度影响。在强光、高.CO2浓度时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要比弱光、低.CO2浓度时影响大(图4-32),这是由于在强光和高.CO2条件下,温度能成为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

光合作用有一定的温度范围和三基点。光合作用的最低温度(冷限)和最高温度(热限)是指该温度下表观光合速率为零,而能使光合速率达到最高的温度被称为光合最适温度。光合作用的温度三基点因植物种类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表4-6)。如耐低温的莴苣在5℃就能明显地测出光合速率,而喜温的黄瓜则要到20℃时才能测到;耐寒植物的光合作用冷限与细胞结冰温度相近;而起源于热带的植物,如玉米、高粱、橡胶树等在温度降至10~5℃时,光合作用已受到抑制。低温抑制光合的原因主要是低温时膜脂呈凝胶相,叶绿体超微结构受到破坏。此外,低温时酶促反应缓慢,气孔开闭失调,这些也是光合受抑的原因。

从表4-6可知,C4植物的热限较高,可达50~60℃,而C3植物较低,一般在40~50℃。乳熟期小麦遇到持续高温,尽管外表上仍呈绿色,但光合功能已严重受损。产生光合作用热限的原因:一是由于膜脂与酶蛋白的热变性,使光合器官损伤,叶绿体中的酶钝化;二是由于高温刺激了光暗呼吸,使表观光合速率迅速下降。

昼夜温差对光合净同化率有很大的影响。白天温度高,日光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夜间温度较低,降低了呼吸消耗,因此,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积累。

在农业实践中要注意控制环境温度,避免高温与低温对光合作用的不利影响。玻璃温室与塑料大棚具有保温与增温效应,能提高光合生产力,这已被普遍应用于冬春季的蔬菜栽培。

(四)水分

水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原因。直接的原因是水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没有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用于光合作用的水不到蒸腾失水的1%,因此缺水影响光合作用主要是间接的原因。

水分亏缺会使光合速率下降。在水分轻度亏缺时,供水后尚能使光合能力恢复,倘若水分亏缺严重,供水后叶片水势虽可恢复至原来水平,但光合速率却难以恢复至原有程度(图4-33)。因而在水稻烤田,棉花、花生蹲苗时,要控制烤田或蹲苗程度,不能过头。

图4-33 向日葵在严重水分亏缺时以及在复水过程中 叶水势、光合速率、气孔阻力、蒸腾速率变化

水分亏缺降低光合的主要原因有:

(1)气孔导度下降 叶片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正相关,当水分亏缺时,叶片中脱落酸量增加,从而引起气孔关闭,导度下降,进入叶片的.CO2减少。开始引起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下降的叶片水势值,因植物种类不同有较大差异:水稻为-0.2~-0.3MPa;玉米为-0.3~-0.4MPa;而大豆和向日葵则在-0.6~-1.2MPa间。

(2)光合产物输出变慢 水分亏缺会使光合产物输出变慢,加之缺水时,叶片中淀粉水解加强,糖类积累,结果会引起光合速率下降。

(3)光合机构受损 缺水时叶绿体的电子传递速率降低且与光合磷酸化解偶联,影响同化力的形成。严重缺水还会使叶绿体变形,片层结构破坏,这些不仅使光合速率下降,而且使光合能力不能恢复。

(4)光合面积扩展受抑 在缺水条件下,生长受抑,叶面积扩展受到限制。有的叶面被盐结晶、被绒毛或蜡质覆盖,这样虽然减少了水分的消耗,减少光抑制,但同时也因对光的吸收减少而使得光合速率降低。

水分过多也会影响光合作用。土壤水分太多,通气不良妨碍根系活动,从而间接影响光合;雨水淋在叶片上,一方面遮挡气孔,影响气体交换,另一方面使叶肉细胞处于低渗状态,这些都会使光合速率降低。

(五)矿质营养

矿质营养在光合作用中的功能极为广泛,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叶绿体结构的组成成分 如N、P、S、Mg是叶绿体中构成叶绿素、蛋白质、核酸以及片层膜不可缺少的成分。

2.电子传递体的重要成分 如PC中含Cu,Fe-S中心、Cytb、Cytf和Fd中都含Fe,放氧复合体不可缺少Mn2+ 和Cl-。

3.磷酸基团的重要作用 构成同化力的ATP和NADPH,光合碳还原循环中所有的中间产物,合成淀粉的前体ADPG,以及合成蔗糖的前体UDPG,这些化合物中都含有磷酸基团。

4.活化或调节因子 如Rubisco,FBPase等酶的活化需要Mg2+ ;Fe、Cu、Mn、Zn参与叶绿素的合成;K+ 和Ca2+ 调节气孔开闭;K和P促进光合产物的转化与运输等。

肥料三要素中以N对光合影响最为显著。在一定范围内,叶的含N量、叶绿素含量、Rubisco含量分别与光合速率呈正相关。叶片中含N量的80%在叶绿体中,施N既能增加叶绿素含量,加速光反应,又能增加光合酶的含量与活性,加快暗反应。从N素营养好的叶片中提取出的Rubisco不仅量多,而且活性高。然而也有试验指出当Rubisco含量超过一定值后,酶量就不与光合速率成比例。

重金属铊、镉、镍和铅等都对光合作用有害,它们大都影响气孔功能。另外,镉对PSⅡ活性有抑制作用。

(六)光合速率的日变化

一天中,外界的光强、温度、土壤和大气的水分状况、空气中的.CO2浓度以及植物体的水分与光合中间产物含量、气孔开度等都在不断地变化,这些变化会使光合速率发生日变化,其中光强日变化对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最大。在温暖、水分供应充足的条件下,光合速率变化随光强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即日出后光合速率逐渐提高,中午前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日落后光合速率趋于负值(呼吸速率)。如果白天云量变化不定,则光合速率会随光强的变化而变化。

图4-34 水稻光合速率的日变化

A.光合速率(P)和气孔导度(C)平行变化; B.由A图数据绘制的光合速率与光强的关系,在相同光强下,上午光合速率要大于下午的光合速率

另外,光合速率也同气孔导度的变化相对应(图4-34A)。在相同光强时,通常下午的光合速率要低于上午的光合速率(图4-34B),这是由于经上午光合后,叶片中的光合产物有积累而发生反馈抑制的缘故。当光照强烈、气温过高时,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大峰在上午,小峰在下午,中午前后,光合速率下降,呈现“午睡”现象(midday depression of photo-synthesis),且这种现象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加剧(图4-35)。引起光合“午睡”的主要因素是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在干热的中午,叶片蒸腾失水加剧,如此时土壤水分也亏缺,那么植株的失水大于吸水,就会引起萎蔫与气孔导度降低,进而使 CO2吸收减少。另外,中午及午后的强光、高温、低.CO2浓度等条件都会使光呼吸激增,光抑制产生,这些也都会使光合速率在中午或午后降低。

光合“午睡”是植物遇干旱时的普遍发生现象,也是植物对环境缺水的一种适应方式。但是“午睡”造成的损失可达光合生产的30%,甚至更多,所以在生产上应适时灌溉,或选用抗旱品种,增强光合能力,以缓和“午睡”程度。

图 4-35 桑叶光合速率随着土壤水分减少的日变化

A.光合日变化; B.土壤含水量 图中数字为降雨后的天数(Tazaki等,1980)

第五篇:植物生理学问答题

答:植物的成花包括三个阶段:

(1)成花诱导,经某种环境信号刺激诱导,植物改变发育进程,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

(2)成花启动,分生组织经一系列变化分化成形态上可辨认的花原基,亦称之为花的发端;

(3)花的发育,即花器官的形成和生长。

2.什么是春化作用?如何证实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是茎尖生长点。

答: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叫春化作用。

栽培于温室内中的芹菜,由于得不到花分化所需的低温,不能开花结实。如果用胶管把芹菜茎尖缠绕起来,通入冷水,使茎的生长点得到低温,就能通过春化而在长日下开花;反之,如果将芹菜植株置于低温条件下,向缠绕茎尖的胶管通入温水,芹菜则不能通过春化而开花。上述结果能证明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是茎尖生长点(或其它能进行细胞分裂的组织)。

答:许多植物经低温处理后,体内赤霉素含量增加;用赤霉素生物合成抑制剂处理会抑制春化作用。许多需春化的植物,如二年生天仙子、白菜、甜菜和胡萝卜等不经低温处理就只长莲座状的叶丛,而不能抽薹开花,但使用赤霉素却可使这些植物不经低温处理就能开花,这些都表明赤霉素与春化作用有关,可以部分代替低温的作用。但赤霉素并不能诱导所有需春化的植物开花。植物对赤霉素的反应也不同于低温,被低温诱导的植物抽薹时就出现花芽,而对赤霉素起反应的莲座状植物,茎先伸长形成营养枝,花芽以后才出现。总之,赤霉素与春化作用的关系很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

答:尽管对春化作用已研究了几十年,但对其作用机理还了解甚少。

梅尔彻斯(Melchers)和兰(Lang)1965年曾提出如下假说:春化作用由两个阶段组成,第Ⅰ阶段是春化作用的前体物在低温下转变成不稳定的中间产物;第Ⅱ阶段是不稳定的中间产物再在低温下转变成能诱导开花的最终产物,从而促进植物开花。这种不稳定中间产物如遇高温会被破坏或分解,所以若在春化过程中遇上高温,则春化作用会被解除。

植物发育的每一时期中,都伴随着特异基因的表达。春化过程诱导一些特异基因的活化、转录和翻译,从而导致一系列生理生化代谢过程的改变,最终进入花芽分化、开花结实。

答:(1)人工春化,加速成花如将萌动的冬小麦种子闷在罐中,放在0~5℃低温下40~50天,可用于春天补种冬小麦;在育种工作中利用春化处理,可以在一年中培育3~4代冬性作物,加速育种进程;为了避免春季“倒春寒”对春小麦的低温伤害,可对种子进行人工春化处理后适当晚播,使之在缩短生育期的情况下正常成熟;春小麦经低温处理后,可早熟5~10天,既可避免不良的气候(如干热风)的影响,又有利于后季作物的生长。

(2)指导引种引种时应注意原产地所处的纬度,了解品种对低温的要求。若将北方的品种引种到南方,就可能因当地温度较高而不能顺利通过春化阶段,使植物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开花结实,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3)控制花期如低温处理可以使秋播的一、二年生草本花卉改为春播,当年开花;对以营养器官为收获对象的植物,可贮藏在高温下使其不通过春化(如当归),或在春季种植前用高温处理以解除春化(如洋葱),可抑制开花,延长营养生长,从而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

答:自然界一昼夜间的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生长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植物在长期适应和进化过程中表现出生长发育的周期性变化,植物对白天黑夜相对长度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休眠和落叶,以及鳞茎、块茎、球茎等地下贮藏器官的形成都受昼夜长度的调节,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植物成花的光周期诱导。根据植物开花对光周期的反应,将植物分为三种主要的光周期类型。

(1)长日植物在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长于某临界值时数才能成花的植物。如小麦、大麦、黑麦、油菜、天仙子等。

(2)短日植物在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某临界值时数才能成花的植物。如大豆、苍耳、菊花、晚稻、美洲烟草等。

(3)日中性植物只要其他条件满足,在任何长度的日照下都能成花的植物。如月季、黄瓜、番茄、四季豆、向日葵等。

答:植物在适宜的光周期诱导后,成花部位是茎端的生长点,而感受光周期的部位却是叶片。这一点可以用对植株不同部位进行光周期处理后观察对开花效应的情况来证明:①将植物全株置于不适宜的光周期条件下,植物不开花而保持营养生长;②将植物全株置于适宜的光周期下,植物可以开花;③只将植物叶片置于适宜的光周期条件下,植物正常开花;④只将植物叶片置于不适宜的光周期下,植物不开花。

用嫁接试验可证明植物的光周期刺激可能是以某种化学物质来传递的:如将数株短日植物苍耳嫁接串联在一起,只让其中一株的一片叶接受适宜的短日光周期诱导,而其它植株都在长日照条件下,结果数株苍耳全部开花。

答:将此新植物种分别置于不同的光周期条件下,其它条件控制在相同适宜范围,观察它的开花反应。若日照时数只有在短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表明此种植物为短日植物;若日照时数只有在长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则为长日植物;如在不同的日照时数下均能开花的,则为日中性植物。或将新植物种分别置于一定的光周期条件下,在暗期给予短暂的光照处理,抑制开

花的是短日植物,促进开花的是长日植物,对暗期照光不敏感的为日中性植物。

9.用实验说明暗期和光期在植物的成花诱导中的作用。

答:对植物进行不同时间长度的光暗处理,可以发现:①短日植物需暗期长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如在24h的光暗周期中,短日植物苍耳需暗期长于8.5h才能开花,如果处于16h光照和8h暗期就不能开花;②用短时间的黑暗打断光期,并不影响光周期成花诱导;③用闪光处理中断暗期,则使短日植物不能开花,继续营养生长,相反地,反而诱导了长日植物开花。这些结果说明,在植物的光周期诱导成花中,暗期的长度是植物成花的决定因素。

强调了暗期的重要性,并不是说光期不重要,只有在适当暗期以及昼夜交替作用下,植物才能正常开花。暗期的长度决定植物是否发生花原基,而光期长度决定了花原基的数量,如果没有光期的光合作用,那么花原基分化所需的养料也就没有了。光期的作用不仅与光合作用有关,而且对成花诱导本身也有关系。如大豆固定在16小时暗期和不同长度光期条件下生育,结果指出:①当光期长度小于2小时时,植株不能开花;②在2~10小时的范围内,随光期长度增加开花数也增加;③当光期长度大于10小时后,开花数反而下降。实验表明,只有在适当的光暗交替条件下,植物才能正常开花。

10.为什么说光敏色素参与了植物的成花诱导过程?它与植物成花之间有何关系?

答:用不同波长的光间断暗期的试验表明,无论是抑制短日植物开花,还是促进长日植物开花,都是以600~660nm波长的红光最有效;且红光促进开花的效应可被远红光逆转。这表明光敏色素参与了成花反应,光的信号是由光敏色素接受的。光敏色素有两种可以互相转化的形式:吸收红光的Pr型和吸收远红光的Pfr型。Pr是生理钝化型,Pfr是生理活化型。照射白光或红光后,Pr型转化为Pfr型;照射远红光后,Pfr型转化为Pr型。光敏色素对成花的作用与Pr和Pfr的可逆转化有关,成花作用不是决定于Pr和Pfr的绝对量,而是受Pfr/Pr比值的影响。低的Pfr/Pr比值有利短日植物成花,而相对高的Pfr/Pr比值有利长日植物成花。

答:实验证实多种植物激素与植物的成花有关系,其中赤霉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较大。但到目前为止未发现一种激素可以诱导所有光周期特性相同的植物在不适宜的光周期条件下开花。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植物的成花过程(包括花芽分化和发育)可能不是受某一种激素的单一调控,而是受几种激素以一定的比例在空间上(激素作用的部位)和时间上(花器官诱导与发育时期)的多元调控。植物的成花过程是分段进行的,在不同的光周期条件下,是通过刺激或抑制各种植物激素之间的协调平衡来控制植物成花的。在适宜的光周期诱导下或外施某种植物激素,可改变原有的激素比例关系而建立新的平衡。新建立的平衡会诱导与成花过程有关的基因的开启,合成某些特殊的mRNA和蛋白质,从而起到调节成花的作用。

答:1937年柴拉轩就提出,植物在适宜的光周期诱导下,叶片产生一种类似激素性质的物质即“成花素”,传递到茎尖端的分生组织,从而引起开花反应。1958年柴拉轩提出了“成花素假说”用于解释赤霉素在开花中的作用的。他认为成花素是由形成茎所必须的赤霉素和形成花所必须的开花素两种互补的活性物质所组成,开花素必须与赤霉素结合才表现活性。植物必须形成茎后才能开花,即植物体内存在赤霉素和开花素两种物质时,才能开花。日中性植物本身具有赤霉素和开花素,所以无论在长、短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而长日照植物在长日条件下、短日照植物在短日条件下,都具有赤霉素和开花素,因此,都可以开花;但长日照植物在短日条件下缺乏赤霉素、而短日照植物在长日条件下缺乏开花素,所以都不能开花;冬性长日植物在长日条件下具有开花素,但无低温条件时,缺乏赤霉素的形成,所以仍不能开花。赤霉素是长日植物开花的限制因素子,而开花素是短日植物开花的限制因素子。因此,用赤霉素处理处于短日条件下的某长日植物可使其开花,但赤霉素处理处于长日条件下的短日植物则无效。

然而到目前为止,开花素并没有找到,成花素假说也缺少足够的实验证据,但是成花素假说所提出的开花激素复合物以及不同类型植物中存在不同的限制开花因子的概念,对于进一步认识开花这个复杂过程的控制机理,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答:一般起源于低纬度地区的植物多属于短日植物,因为这些地区终年的日照长度都接近12小时,没有更长的日照条件;起源于高纬度地区的植物多属于长日植物,因为这些地区的生长季节正好处于较长日照的时期;中纬度地区则长日植物短日植物都有,长日植物在日照较长的春末和夏季开花,如小麦、油菜等;而短日植物在日照较短的秋季开花,如晚稻、大豆、菊花等。

答:(1)指导引种不同纬度地区引种时要考虑品种的光周期特性和引种地区生长季节的日照条件,对以收获种子为主的作物,若是短日植物,比如大豆,从北方引种到南方,会提前开花,应选择晚熟品种;而从南方引种到北方,则应选择早熟品种。如将长日植物从北方引种到南方,会延迟开花,宜选择早熟品种;而从南方引种到北方时,应选择晚熟品种。否则,就有可能使植物提早或推迟开花,而造成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2)育种上的利用根据作物光周期特性,利用中国气候多样的特点,可进行作物的南繁北育:短日植物水稻和玉米可在海南岛加快繁育种子;长日植物小麦夏季在黑龙江、冬季在云南种植,可以满足作物发育对光照和温度的要求,一年内可繁殖2~3代,加速了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

具有优良性状的某些作物品种间有时花期不遇,无法进行有性杂交育种。通过人工控制光周期,可使两亲本同时开花,便于进行杂交。如早稻和晚稻杂交育种时,可在晚稻秧苗4~7叶期进行遮光处理,促使其提早开花以便和早稻进行杂交授粉,培育新品种。如在进行甘薯杂交育种时,可以人为地缩短光照,使甘薯开花整齐,以便进行有性杂交,培育新品种。(3)控制花期花卉栽培中,光周期的人工控制可以促进或延迟开花。如短日植物菊花,用遮光缩短光照时间的办法,可以从十月份提前至六、七月间开花;若在短日来临之前,人工补充延长光照时间或进行暗期间断,则可推迟开花。对于长日性的花卉,如杜鹃、山茶花等,人工延长光照或暗期间断,可提早开花。

(4)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对以收获营养体为主的作物,可以通过控制光周期抑制其开花。如将短日植物烟草引种至温带,可提前至春季播种,促进营养生长,提高烟叶产量。对于短日植物麻类,南种北引可推迟开花,增加植物高度,提高纤维产量和质量,15.南麻北种有何利痹?为什么?

答:麻类是短日植物,南种北引可推迟开花,营养生长期长,使麻杆生长较长,提高纤维产量和质量,但因为北方地区较难满足短日作物麻类成花所需的短日条件,因而南麻北种会延迟开花,种子不能及时成熟。若在留种地采用苗期短日处理方法,可解决留种问题。

16.影响植物花器官的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答:(1)内因:①营养状况营养是花芽分化以及花器官形成与生长的物质基础。其中的碳水化合物对花的形成尤为重要,C/N过小,营养生长过旺,影响花芽分化。

②内源激素花芽分化受内源激素的调控。如GA可抑制多种果树的花芽分化;CTK、ABA和乙烯则促进果树的花芽分化;IAA在低浓度起促进作用而高浓度起抑制作用。一般说来,当植物体内淀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丰富,CTK和ABA含量较高而GA含量低时,有利于花芽分化。

(2)外因:①光照光照对花器官形成有促进作用。在植物花芽分化期间,若光照充足,有机物合成多,则有利于花芽分化。此外,光周期还影响植物的育性,如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在短日下可育,在长日下不育。

②温度一般植物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花芽分化加快。温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物质的转化及运输等过程,从而间接地影响花芽的分化。低温还影响减数分裂期花粉母细胞的发育,使其不能正常分裂。

③水分不同植物的花芽分化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如对稻麦等作物来说,孕穗期对缺水敏感,此时缺水影响幼穗分化;而对果树而言,夏季的适度干旱可提高果树的C/N比,反而有利于花芽分化。

④矿质营养缺氮,花器官分化慢且花的数量减少;氮过多,营养生长过旺,花的分化推迟,发育不良。在适宜的氮肥条件下,如能配合施用磷、钾肥,并注意补充锰、钼、硼等微量元素,则有利于花芽分化。

答:(1)与高等动物相比,植物的性别表现具有多样性和易变性,主要表现特点为:①雌雄性别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花器官以及生理上,一般无明显第二性征。②性别分化表现出多种形式,主要类型有雌雄同株同花型,雌雄同株异花型、雌雄异株型、雌花两性花同株型、雌花两性花异株型、雄花两性花同株型、雄花两性花异株型等。③一般在个体发育后期才能完成性别表达,其性别分化极易受环境因素和化学物质的影响。

(2)研究植物的性别分化,不仅理论上有意义,也有实际意义。不少有经济价值的植物都存在性别差异问题,如银杏、千年桐、杜仲、番木瓜、大麻等,都是雌雄异株型植物,而雄株和雌株的经济价值不同,如以收获果实或种子为栽培目的的,需要培育雌株;而以纤维为收获对象的大麻,则其雄株的纤维拉力较强,需要培育雄株。对于雌雄同株异花型的瓜类,生产上往往希望提早分化雌花并增加雌花的数量,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如何在早期鉴别植物尤其那些雌雄异株的木本植物的性别、如何调节雌雄花的分化等是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答:性别分化的调控因素:

(1)遗传控制植物性别表现类型的多样性有其不同的遗传基础。

(2)年龄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的性别分化随年龄而发生变化。通常是先出现雄花,然后是两性花和雄花混合出现,最后才出现雌花。

(3)环境条件主要包括光周期、温周期和营养条件等。经过适宜光周期诱导的植物能开花,但雌雄花的比例却受诱导之后的光周期影响,如果植物继续处于适宜的光周期下,可促进多开雌花,否则,多开雄花。较低的夜温与较大的昼夜温差对许多植物的雌花发育有利。一般水分充足,氮肥较多时促进雌花分化,而土壤较干旱、氮肥较少时则雄花分化较多。另外,烟薰、折伤也可促进雌花分化。

(4)植物激素不同性别植株或性器官的植物激素含量有所不同。外施植物生长物质也影响植物的性别表现。如,IAA和乙烯增加雌株和雌花;CTK有利于雌花形成,GA增加雄株和雄花;三碘苯甲酸和马来酰肼抑制雌花,而矮壮素抑制雄花形成。

19.根据光合作用碳素同化途径的不同,可以将高等植物分为哪三个类群?它们主要的生 理特征是什么? 光合作用碳同化途径有三条:即C3途径(卡尔文循环或光合碳循环)、C4-二羧酸途径及景天酸代谢途径。C3途径是光合碳循环的基本途径,CO2的接受体是RuBP,在RuBP羧化酶催化下,形成两 分子三碳化合物3-PGA。C4途径是六十年代中期在玉米、甘蔗、高梁等作物上发现的另一代谢途径。CO2与PEP在 PEP羧化酶作用下,形成草酰乙酸,进而形成苹果酸或天冬氨酸等四

碳化合物。景天酸代谢途径又称CAM途径。光合器官为肉质或多浆的叶片,有的退化为茎或叶柄。其特 点是气孔昼闭夜开,夜晚气孔开放时,CO2进入叶肉细胞,在PEP羧化酶作用下,将CO2 与PEP羧化为草酰乙酸,还原成苹果酸,贮藏在液泡中。白天光照下再脱羧参与卡尔文循环。

只有C3途径的植物叫C3植物,除C3途径外还有C4途径的植物叫C4植物,除C 3途径外还有CAM途径的植物叫CAM植物。

高等植物碳同化途径有卡尔文循环,C4途径和CAM途径三条(4分)。只有卡尔文循环才具备合成淀粉等光合产物的能力,而C4途径和CAM途径只起到固定和转运CO2的作用(4分)。

21.简述生长素促进细胞生长的机理。

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首先是生长素与质膜上的生长素受体结合,然后产生两方面的效应:一方面是,生长素与受体结合后,活化了质膜上的质子泵(H+-ATP酶)。活化了的 质子泵将细胞内的质子(H+)泵出细胞而进入细胞壁。进入细胞壁中的H+既可使壁中对酶 不稳定的键断裂,也可使细胞壁中的胞壁松驰酶在酸性条件下被活化而使某些键断裂,从而造成细胞壁软化,细胞的压力势下降,结果引起细胞吸水扩大,这是生长素引起的快速反应。另一方面,生长素与受体结合后释放出第二信使。第二信使进入核内后,使某些处于抑制状态的基因解阻遏,这些基因便进行转录和翻译,合成新的蛋白质,促进细胞的生长,这是生长素的长期效应。生长素就是通过上述快速反应和长期效应促进细胞生长的。

22.什么叫春化作用和春化处理?它在农业上有哪些应用?

低温促进冬性植物开花的作用叫春化作用。用人工方法满足植物对低温的要求,能加 速其发育进程,促进开花结实的办法。叫春化处理。春化处理在生长上有一定作用

①调节播种期,如当秋季雨水多或前作收获太晚,不能及时秋播冬小麦时,即可采处用春化 法理萌动的种子,到春天播种。

②控制开花:如洋葱,当归等植物,用高温进行去春化处理,可能抑制其抽苔开花而获得品 质好,产量高的鳞茎或块根。

23.农谚讲“旱长根、水长苗”是什么意思?道理何在?

根和地上部分的关系是既互相促进、互相依赖、又互相矛盾、互相制约的。根系生长 需要地上部供给光合产物、生长素和维生素,而地上部分生长又需根部吸收的水分,矿质和 根部合成的多种氨基酸和细胞分裂素等,这就是两者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一面,所以说树 大根深、根深叶茂。但两者又有相互矛盾、相互制约一面,例如过分旺盛的地上部分的生长 会抑制地下部分的生长,只有两者比例比较适当,才可获得高产。在生产上,可用人工的方 法加大或降低根冠比,一般说来,降低土壤含水量、增施磷钾肥、适当减少氮肥、中耕等,都有利于加大根冠比,反之则降低根冠比。

24.果树栽培上为什么会出现开花结实的大小年现象?应如何克服?

果树生产上常有一年产量高、一年产量低的大小年现象,这是由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 长不协调所引起的。当果树结实过多时,会消耗大量营养,削弱了当年枝叶的生长,使枝条 中贮存的养料不足,花芽形成受阻,花芽数减少,发育亦不良,致使第二年花果减少,座果 率低,造成产量上的小年。由于小年结实少,使树体营养状况得以恢复,相应积累较多,枝 条生长良好,促使结果母枝数量增加,并有足够养分供给花芽形成,花芽多而饱满,使次年 硕果累累,形成了大年。这样周而复始,使产量很不稳定。生产上常通过修剪及采用生长调 节剂进行疏花、疏果,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使之得到统一,以确保年年丰收。

25.简述生长素的生理效应。①促进生长,存在双重效应,阐述。(3分)②对养分有调运效应,阐述。(2分)③诱导插枝不定根的形成,说明。(2分)④其他效应(2分)

26.试述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下列几方面:①光是光合作用的能源和启动者,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能源;(2分)②光控制植物的形态建成,即叶的伸展扩大,茎的高矮,分枝的多少、长度、根冠比等都与光照强弱和光质有关;(2分)③日照时数影响植物生长与休眠。绝大多数多年生植物都是长日照条件促进生长、短日照条件诱导休眠;(2分)④光影响种子萌发,需光种子的萌发受光照的促进,而需暗种子的萌发则受光抑制。(2分)此外,一些豆科植物叶片的昼开夜合,气孔运动等都受光的调节。(1分)

27.光周期理论在生产实践中有哪些应用?

(1)引种和育种不同纬度地区引种时要考虑品种的光周期特性和引种地生长季节的日照条件,否则,可能使植物过

早或过迟开花而造成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如南方大豆是短日植物,南种北引,开花期延迟,所以引种要引早熟种。(2分)

通过人工光周期诱导,可以加速良种繁育,缩短育种年限。如:短日植物水稻和玉米可在海南省加快繁育种子;长日植

物小麦夏季在黑龙江、冬季在云南种植,可以满足作物发育对光照和温度的要求,一年内可繁殖2~3代,从而加速育种进程。(2分)

杂交育种中,可以通过延长或缩短日照长度,来控制花期,以解决父母本花期不遇的问题。如对晚稻进行遮光处理就能

使其与早稻同时开花,使早、晚稻杂交成为可能。(1分)

(2)控制花期花卉栽培中,光周期的人工控制可以促进或延迟开花。菊花是短日植物,经短日处理可以从10月份提

前到6至7月间开花。(2分)

(3)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对以收获营养体为主的作物,可以通过控制光周期抑制其开花。如将短日植物烟草引

种至温带,可提前至春季播种,促进营养生长,提高烟叶产量。(2分)

植物的衰老有何生物学意义?衰老时有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不应单纯地将衰老看成是导致植物死亡的消极过程,它仍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1)

一、二年生植物在开花结实后,整株植物将衰老死亡,但它在衰老死亡之前已将体内营养物质运往种子,对种的繁衍有利。(2分)

(2)多年生木本植物,在冬季叶片的衰老脱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蒸腾作用,保持体内水分平衡,同时在落叶之前,也

已将营养物转移到茎中贮藏,以供来年发芽之用。(2分)

(3)果实的成熟衰老,有利于靠动物传播种子,便于种的保存和繁衍(2分)

衰老的外部表现为生长速率下降,器官颜色变化(叶、果变黄),死亡脱落,其实在有外部变化之前,体内早已有了生理

生化变化,包括:

①光合速率降低(1分)

②蛋白质、核酸等含量下降(1分)

③细胞结构破坏,如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及质膜等相继破坏,解体。(1分)

28.植物抗旱的生理基础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提高植物植物抗旱性?

植物抗旱在形态结构方面有许多特点,如根系发达,根冠比大,维管束发达,叶脉致密,单位面积气孔数目多等。(2分)生理基础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保持细胞有很高的亲水能力,防止细胞严重脱水,这是生理性抗旱的基础;(1分)

(2)脯氨酸积累,脱落酸增多,可引起气孔关闭,调节水分平衡;(1分)

(3)生育期的影响,植物在水分临界期抗旱力最弱,而其它时期抗旱力较强。(1分)提高抗旱的途径很多,主要是:①

选育抗旱品种是一条重要途径;(1分)

②进行抗旱锻炼,如“蹲苗”、“搁苗”、“饿苗”“双芽法”等;(1分)

③化学诱导;(1分)

④增施磷、钾肥;(1分)

肉质果实成熟期间在生理生化上的变化。(1)呼吸变化:多数果实如苹果等,在完熟过程中,出现呼吸跃变现象;另外一些果实如葡萄等,无呼吸跃变出现(4分)。(2)物质转化:A.色泽变化;B香气变化;C.甜度和酸度变化;D.涩味的变化;E.果实软化等(4分)。

30.气孔运动机理的两种假说:

气孔运动的机理

气孔运动是由保卫细胞水势的变化而引起的。

⒈蔗糖-淀粉假说

由植物生理学家F.E.Lloyd在1908年提出认为气孔运动是由于保卫细胞中蔗糖和淀粉间的相互转化而引起渗透势改变而造成的。

保卫细胞的叶绿体中有淀粉粒,淀粉是不溶性的大分子多聚体,水解为可溶性糖后,保卫细胞的渗透势降低,水进入细胞,膨压增加,气孔张开;反之,合成淀粉时蔗糖含量减少,渗透势上升,水离开保卫细胞,膨压降低,气孔关闭。

蔗糖-淀粉假说曾被广泛接受,但后来由于钾离子作用的发现使得这一假说被忽视。最近的研究表明蔗糖和淀粉间的相互转化在调节气孔运动中的某些阶段起着一定的作用

⒉无机离子泵学说,又称 K+泵假说、钾离子学说

日本学者于1967年发现,照光时,K+从周围细胞进入保卫细胞,保卫细胞中K+浓度增加,溶质势降低,吸水,气孔张开;暗中则相反,K+由保卫细胞进入表皮细胞,保卫细胞水势升高,失水,气孔关闭。

光下保卫细胞逆着浓度梯度积累K+,使K+达到0.5mol·L-1,溶质势可降低2MPa左右。

保卫细胞质膜上存在着H+-ATP酶,它可被光激活,能水解细胞中的ATP,产生的能量将H+从保卫细胞分泌到周围细胞中,建立起H+电化学势梯度。它驱动K+从周围细胞经过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的内向K+通道进入保卫细胞(在H+/K+泵的驱使下),H+与K+交换K+浓度增加,水势降低,水分进入,气孔张开。

3.苹果酸代谢学说(malate metabolism theory)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发现苹果酸在气孔开闭运动中起着某种作用。

光照下, 保卫细胞内的部分CO2被利用时,pH上升至8.0~8.5,从而活化了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它可催化由淀粉降解产生的PEP与HCO3-结合成草酰乙酸,并进一步被NADPH还原为苹果酸。

PEP+HCO3-PEP羧化酶草酰乙酸+磷酸

草酰乙酸+NADPH(NADH)苹果酸还原酶 苹果酸+NAPD+(NAD+)

苹果酸的存在可降低水势,促使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同时,苹果酸被解离为2H+和苹果酸根;苹果酸根进入液泡和Cl-共同与K+在电学上保持平衡。当叶片由光下转入暗处时,该过程逆转。

总之,气孔运动是由保卫细胞水势的变化而引起的。

GA促进植物生长,包括促进细胞分裂和细胞扩大两个方面。并使细胞周期缩短30%左右。GA可促进细胞扩大,其作用机理与生长素有所不同,GA不引起细胞壁酸化,GA可使细胞壁里钙离子移入细胞质中,胞质中的钙离子浓度升高,钙离子与钙调素结合使之活化,激活的钙调素作用于细胞核的DNA,使之形成mRNA,mRNA与胞质中的核糖体结合,形成新的蛋白质,从而使细胞伸长。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机理可用Goldsmith 提出的化学渗透极性扩散假说去解释。这个学说的要点是:植物形态学上端的细胞的基部有IAA-输出载体,细胞中的IAA-首先由输出载体载体到细胞壁,IAA与H+ 结合成IAAH,IAAH再通过下一个细胞的顶部扩散透过质膜进入细胞,或通过IAA-—H+共向转运体运入细胞质。如此重复下去,即形成了极性运输。

33.为什么光有抑制茎伸长的作用?光抑制茎伸长的原因有:1)光照使自由IAA转变为无活性的结合态IAA。2)光照提高IAA氧化酶活性,IAA含量下降。与此同时,光照也会促进堇菜黄素分解形成生长抑制物。3)红光增加细胞质钙离子浓度,活化CaM,分泌钙离子到细胞壁,细胞延长减慢。

34.如何使菊花提前在6~7月份开花?又如何使菊花延迟开花?菊花是短日照植物,原在秋季(10月)开花,可用人工进行遮光处理,使花在6~7月份也处于短日照,从而诱导菊花提前在6~7月份开花。如果延长光照或晚上闪光使暗间断,则可使花期延后。

35.植物的成花诱导有哪些途径?植物的成花诱导有4条途径。一是光周期途径。光敏色素和隐花色素参与这个途径。二是自主/春化途径。三是糖类途径。四是赤霉素途径。上述4条途径集中增加关键花分生组织决定基因AGL20的表达

采收后的甜玉米,其甜度越来越低,这是因为采后的甜玉米细胞中的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加大,迅速地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所以它的甜度越来越低。实验表明,采后的甜玉米,在30℃条件下,1d内就有60010的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

37.干旱时,植物体内脯氨酸含量大量增加的原因及生理意义是什么?在干旱条件下,Pro含量增加的原因有:(1)蛋白质分解的产物;(2)Pro合成活性受激;(3)Pro氧化作用减弱。Pro含量增加的生理意义如下:(1)防止游离NH3的积累;以Pro作为贮NH3的-种形式,以免造成植物氨中毒;(2)Pro具有较大的吸湿性,在干旱时可增加细胞的束缚水(B.W.)含量,有利于抗旱。

38.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有哪些功能?

答:植物细胞胞间连丝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两方面:一是进行物质交换,相邻细胞的原生质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交换,使可溶性物质(如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物)、生物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核酸、蛋白核酸复合物)甚至细胞核发生胞间运输。二是进行信号传递,物理信号(电、压力)和化学信号(生长调节剂)都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共质体传递。

下载植物生理学小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植物生理学小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本站推荐)

    植物生理学 Plant Physiology 课程总学时:153 其中讲课学时:81 实验:72 开课学期:双 主讲教师 韩玉珍 张军 内容简介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每题3分,18分) 1. 渗透作用2. 生物固氮3. 叶面积指数 4. 抗氰呼吸5. 源与库6. 钙调素(CaM) 二、填空(每空0.5分,10分) 1. 蒸腾作用的途径有、......

    《植物生理学》模拟题(五)

    《植物生理学》模拟题(五)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风干种子是靠什么吸水? A.ψS B.ψm C.ψp D.CO2和H2O 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源于。 A.CO2 B.H2O C.有机物质D.ψw=ψp+......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5105123 课程类别:必修课 适应专业:园艺专业 总学时:48学时 总学分:2.5学分 课程简介: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是研究......

    植物生理学总结(前部分

    第一章 1.2、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1)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2)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3)是植物队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4)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5)调节植物体温及植物周围大气......

    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要答应

    1. 种子萌发过程中有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答: 种子的吸水: 三个阶段:急剧吸水、吸水停止、重新迅速吸水,表现出快、慢、快的特点。 (2)呼吸作用的变化和酶的形成 1)呼吸的变化 在......

    植物生理学第03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本章内容提要 碳素同化作用有三种类型:细菌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以及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转换日光能的过程。......

    植物生理学读书报告(共5篇)

    植物生理学读书报告 光呼吸对植物的生理意义及人工调控 姓名:陈刚 学号:20100577 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10-1 光呼吸是指绿色的细胞在光下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这种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