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技能考题要点
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考题要点
一、心理问题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答:
(一)严重心理问题及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主客观统一性、心理活动协调一致性和个性相对稳定性),排除精神病性精神障碍。2.心理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所致。
3.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与现实处境相联系,有道德色彩(或属心理冲突常形),排除神经症。4.症状表现
(1)心理症状:(补充案例中提及的求助者在情绪、行为等方面的症状。不要遗漏。)(2)躯体症状:(补充案例中提及的求助者的身体症状。不要遗漏。)5.现实刺激与精神痛苦程度
精神负担重,内心痛苦由强烈现实刺激引起(补充案例中的生活事件)。6.社会功能受损程度
社会功能受影响。有回避、泛化出现(出现回避行为,情绪反应对象已泛化)。7.病程:症状持续时间长,案例提及的具体时间。8.根据第5、6、7项,区别一般心理问题。
(二)一般心理问题及诊断依据(1.2.3.4.同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5.现实刺激与精神痛苦程度
内心存在痛苦,由近期现实刺激所引起的心理冲突导致。初始情绪反应不强烈,思维合乎逻辑。6.社会功能受损程度
学习或工作和人际交往受到轻微影响。未有回避、泛化出现。7.病程:症状持续时间有限,案例提及的具体时间。8.根据第5、6、7项,区别严重心理问题。
(三)神经症
许又新的神经症评分标准,得分大于6分,可以诊断为神经症。因此,求助者的症状主要是„„,根据症状诊断为„„症
二、症状内容示例
1.心理症状
(1)情绪方面:如内心痛苦、紧张、不安、心神不宁、心烦、烦躁、烦恼、易发脾气、苦闷(焦虑情绪,);恐怖、恐惧、害怕(恐惧情绪);情绪低落,沮丧(抑郁情绪;焦虑抑郁常共病);气愤,委屈,后悔,情绪高涨。
(2)意志行为方面:如强迫行为、回避行为、攻击行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意志增强。(3)认知方面:如强迫观念。
(4)其他方面(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性格特点、人格变化、主客观不一致之处及自知力完整程度等):如幻觉等感知觉障碍、注意力集中、记忆力下降、遗忘,妄想等思维内容和形式障碍、兴趣下降或丧失、偏执、敏感、追求完美、内向。
2.躯体症状:失眠、噩梦、入睡困难、心慌、心跳快、胸闷、呼吸不畅、头晕、头痛、头昏、乏力、疲惫、无食欲、体重下降、消瘦、痉挛、面色苍白、憔悴、腿痛、颈部僵硬。
三、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分析。生理原因如:性别、年龄、未见明显生物原因;心理原因:内心冲突、性格因素、认知(引起情绪及行为);社会原因:家庭教养方式及家族史、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系统、经济条件和工作学习状况等生活处境、文化水平等。
四、求助者资料搜集的主要内容(注意“已获得”、“尚需了解”、“重点了解”求助者资料等关键词)
1.一般情况(主要包括家族史,人际关系等社会功能,病程、认知水平、性格特征或人格特点及文化水平)。2.过往信息(主要包括成长史、疾病史及早年负性事件)。
3.目前状况(主要包括认知、情绪、行为、躯体状况及现实处境)。
五、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
主要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特点或关键点:自信受损、内心冲突、认知错误、负性情绪、不良行为、社会功能受损、诊断。心理冲突的特点:内心冲突与真实处境不符合,属于变形(常形)的内心冲突。
六、求助者需做何鉴别诊断示例
如果诊断是疑病性神经症,需鉴别诊断的是:
1.与精神病相鉴别。
2.与躯体疾病相鉴别(有无器质性病变基础)。
3.与恐怖性神经症相鉴别。
4.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5.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
如果诊断是焦虑性神经症,需鉴别诊断的是:
1.与精神病相鉴别。
2.与躯体疾病相鉴别(有无器质性病变基础)。
3.与强迫性神经症相鉴别。
4.与疑病性神经症相鉴别。
5.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
其他鉴别问题:心理正常、心理不正常或异常(鉴别依据是三原则和自知力);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鉴别依据从现实刺激的强度、情绪反应的强度、情绪反应的对象是否泛化、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及病程几方面加以比较);神经症与严重心理问题(鉴别依据是许又新评分、冲突的性质或现实意义、道德属性及是否有明显人格缺陷)
七、对求助者的最可能的初步诊断
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精神病性精神障碍;人格障碍。
八、求助者社会功能与病程
依据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状况的受损程度判定。
九、咨询关系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正确的咨询态度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基础。建立良好关系的途径是良好的咨询态度: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咨询态度对咨询关系有重要影响(理解、作用、注意事项)
咨询有效性的共同因素: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点。求助者求治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咨询师本身的特征、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
心理咨询师的效果通过何种机制起作用。影响咨询关系的因素中求助者方面的因素。选择会谈方式时需考虑求助者的因素。
十、恰当的咨询目标及心理咨询师应帮助求助者解决的问题
恰当咨询目标的特征。咨询目标由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商定。出现冲突以来访者的目标为主,冲突实在无法调和,咨询师也可转介。
属于心理范畴的问题(认知、情绪、行为、人格),而非现实问题和生理性问题(如食欲、体重问题)或躯体疾病。咨询目标应由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指定。咨询的近期目标(包括纠正认知偏差、减轻情绪痛苦、减少或消除行为症状等心理状态的调整)。咨询的长期目标(包括人格或个性的完善、心理成长)。
十一、关于咨询方案和咨询阶段
咨询方案的内容包括:咨询目标,双方的责任、权力和义务,咨询次数与时间,咨询的方法、过程和原理、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咨询费用、特殊情况说明。心理咨询的基本阶段包括:诊断阶段、咨询阶段、巩固阶段。
咨询方案由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商定,也可以通过共同讨论修改咨询方案。
十二、在心理咨询中如何选择咨询方法
不同问题、不同阶段、不同对象应选择不同的方法,不同的专长和经验会影响方法的选择。
十三、咨询效果评估维度以及评价内容应以咨询目标为主
十四、对求助者恰当的治疗方法
求助者中心疗法(人性观、自我理论、七个阶段);认知行为疗法(原理及特点、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程序、认知曲解类型、梅肯保姆技术程序);行为疗法(系统脱敏、冲击疗法、厌恶疗法、模仿法及生物反馈法的原理、工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合理情绪疗法(合适认知偏差。原理;非理性信念的特点: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或以偏概全、糟糕至极。治疗阶段。适用对象)、阳性强化法(适合不良行为。原理、工作程序、注意事项)、放松训练(适焦虑情绪)。
以及各个疗法的起源、代表人物、原理、工作过程、注意事项、适应症、适应人群及禁忌症。
十五、对求助者恰当的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SAS(焦虑)、SDS(抑郁)、SCL-90(精神症状)、EPQ(性格)、LES(生活事件)、MMPI(精神病)、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人际)。
十六、关于心理咨询师的咨询技术和提问方式
1.参与性技术和影响性技术。倾听、开放式或封闭式询问、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内容表达、情感表达、自我开放、具体化、面质、指导、参与性概括、摄入性谈话);关于咨询师的某些话语的目的和作用(指导、引导、启发、教育)
2.关于心理咨询师提问的方式【开放式询问、封闭式询问、直接询问、间接询问、直接逼问】 3.不恰当的提问
4.非言语行为在咨询中的作用
十七、阻抗和移情
阻抗的表现形式、原因与应对。求助者沉默的类型与意义。多话求助者的类型;移情的识别。区别移情与依赖。不能妥当或难以处理移情现象的咨询可以转介。
十八、关于摄入性会谈与初诊接待
摄入性会谈内容依据的参照点;会谈法的种类:“摄入性”会谈、鉴别性会谈法、治疗性会谈、咨询性会谈;采集求助者资料的内容提纲。
十九、其他
关于保密原则(酌情保密、保密例外的情况);关于转介的情形及注意事项;关于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不匹配的类型、处理与注意事项;关于结束咨询关系,适宜的条件是双方认可的时间;咨询伦理、咨询师在咨询中的错误之处、妥当做法及咨询建议。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现实刺激(诱发生活事件)和生活压力的强度分类。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现实刺激和生活压力的强度分类。
诱发生活事件。生活压力种类:一般单一性、叠加性(同时性叠加和继时性叠加)和破坏性压力
二十、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历年案例问答题 诊断及依据,病因分析,主要症状
如何建立良好咨询关系,咨询目标特征,咨询方案,咨询方法,咨询阶段,评估咨询效果的纬度,远期疗效评估内容和方法,有效性的共同因素,咨询师效果的作用机制。
倾听技术注意事项,面质技术,阻抗表现形式、原因和应对,区别依赖和移情,不匹配的处理与注意事项,转介时注意事项,如何结束咨询关系。
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人性观,自我理论,求助者中心疗法七个阶段,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所发生的变化;认知行为疗法原理及特点,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程序,认知曲解类型,梅肯保姆技术程序;系统脱敏原理,系统脱敏疗法过程及注意事项,冲击疗法原理及基本过程,生物反馈法基本原理。
放松训练,合理情绪疗法原理,阳性强化法原理及注意事项。
压力的种类
摄入性谈话,收集资料,心理测验,鉴别诊断,内心冲突的内容性质,确诊诊断的一般特点。
第二篇:国家心理咨询师咨询技能【二级】总结
国家心理咨询师咨询技能【二级】总结
心理咨询技能二级总结
个体心理咨询技能和团体咨询技能
1.系统脱敏法2.冲击疗法3.厌恶疗法4.模仿法5.生物反馈疗法6.认知行为疗法
7.求助者中心疗法8.远期疗效评估
第一节
个体心理咨询技能
1、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疗法的特点:
1.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
2.用放松取代焦虑。
沃尔普脱敏治疗的三个基本工作步骤:
1.学习放松技巧
2.构建焦虑等级
3.系统脱敏
系统脱敏的起源和原理:
1.源于精神病学家沃尔普对动物的实验性神经症的研究;(交互抑制)
2.重复暴露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求助者全身放松对抗,从而使刺激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
构建焦虑等级的三个要点: 1.求助者明确引起焦虑的事件和情景
2.求助者把这些时间和情景按焦虑程度焦虑从小到大排出顺序
3.给每个事件指定焦虑分数,0-100 建立理想焦虑等级的三要素
1.成败的关键:每级焦虑应小到能被全身放松所抵抗的程度 2.等级差要均匀
3.主要取决于求助者本人
系统脱敏的三个具体做法
1.放松后从最低级开始,感到焦虑紧张时停止,继续放松 2.同级焦虑要反复进行多次想象和放松 3.每次放松后打分,低于25分进入下级脱敏
使用中的四点注意事项
1.不同的焦虑情景要建立不同的等级表,逐个训练,不能合并设计处理
2.想象的次数多少,依个体、情景情况而异
3.开始焦虑分值超过50分,表明焦虑等级设计不合理,要细分等级,使每个等级间跨度不要太大 4.如不能用想象和放松方法降低焦虑,应考虑别的方法
2、冲击疗法
冲击疗法又称满灌疗法,是暴露疗法之一,是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的行为治疗法
分为:现实冲击疗法/想象冲击疗法
基于原理:消退性抑制
冲击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对象
1.适应过度恐惧反应及一些与焦虑有关的障碍、强迫性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广场恐惧症
2.禁忌症:严重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患、各种精神病性障碍以及老幼孕弱者
冲击疗法工作程序
筛选确定治疗对象;签订治疗协议;治疗准备工作;实施冲击治疗
做好三项准备工作
1.确定刺激物。要求:求助者最怕的
2.确定治疗场地,可室内,也可室外。要求:只有刺激,无可回避
3.准备应急药品,防治意外(应有医疗经验的人)
实施方法四步骤
1.求助者准备:正常饮食、排空大小便,穿戴宽松,同步心测
2.迅速猛烈地呈现刺激物
3.如无严重情况,继续施加
4.达到极限,情绪逆转,惊恐耗尽
冲击疗法与系统脱敏疗法的区别
1.治疗程序:冲击疗法简洁,不需要刺激定量、等级设计、放松训练
2.原理:冲击疗法采用的消退性抑制,系统脱敏是交互性抑制
3.首放刺激:冲击疗法是最大量,系统脱敏是最小量
注意事项:
1.让求助者充分了解此疗法,经求助者同意,签订协议,方可采用此法。
2.实施过程中,中止治疗是普遍的,咨询师若有求必应则一事无成。但若求助者反复要求退出治疗,或家属提出取消治疗,经劝说无效时,治疗应停止。切不可以协议为凭,一意孤行。3.冲击疗法中止的三个条件
1.求助者坚持退出或家属提出取消,劝说无效 2.出现通气过度综合症
3.晕厥或休克
3、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的原理与特点:
1.应用经典条件反射原理
2.求助者进行某种不适行为同时附加某种刺激
3.该刺激同时产生令求助者产生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 4.不适行为与厌恶反应建立条件联系
5.产生条件反射,中止或放弃原有不适行为
厌恶疗法的操作要求:
确定靶症状要求症状和动作单一具体——主要的、迫切去除的行为;
选择刺激物必须是强烈的;
施加刺激要求体验与行为同步相连
工作程序
1.确定靶子症状
2.选用厌恶刺激
3.把握时机施加厌恶刺激.常见的四类厌恶刺激
1.电刺激
2.药物刺激
3.想象刺激
4.其他刺激
内瘾致敏法的三个主要特点
1.运用想象技术
2.用可怕或令人厌恶的形象作为刺激物
3.优点:安全、不会伤害求助者,不拘条件,随时随地可行
三个注意事项
1.厌恶疗法必须严格控制使用
2.双方要签定知情同意书
3.靶症状要单一而具体。
4、模仿法
模仿法的理论基础:
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2.行为主义理论
基本操作程序
1.选择合适对象:有适应症,具有模仿能力(经历和心测结果)
2.设计示范行为:针对具体情况,尽可能真实,易难简繁,循序渐进 3.强化正确的模仿行为
模仿法的五种具体方式
1.生活示范
2.象征性示范
3.角色扮演
4.参与示范
5.内隐示范
注意四项
1.年龄是重要因素,更适用于年轻求助者
2.要强调示范者的作用。示范者的表现是治疗关键:感染力和共同性
3.对正确模仿行为的强化,应适时和恰当
5、生物反馈法 生物反馈法的概念
通过现代电子仪器描记不能意识到的生理功能并转化为可见的信息,帮助求助者了解并学习调节生理机能,促进健康的方法。
最早发现动物内脏条件反射:巴甫洛夫 用主观意志控制植物神经:美国—米勒 最早将生物反馈法用于临床—夏皮诺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三项准备工作 1.设立专门的治疗室
2.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
3.讲解反馈方法的原理、方法、特点和功效是求助者主动参与治疗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诊室训练的八项操作规程:
1.时间要求
2.体位要求
3.安放电极
4.测基线值
5.反馈训练
6.复诊指导
7.强化放松
8.疗程安排
家庭训练三项操作要求
1.意念指导语,脱离仪器重复放松体验
2.记录训练日记
3.每天2-3次,每次20分钟
常用的几类生物反馈仪
1.肌电生物反馈仪 2.皮肤电反馈仪 3.皮温生物反馈仪 4.脑电生物反馈仪 5.其他反馈仪
注意事项:
1.辨别生物反馈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不是所有接受治疗的求助者都可以获益(以下详细)生物反馈法的五类适应症: 1.各种睡眠障碍
2.各类伴紧张、焦虑、恐惧的神经症,心因性精神障碍
3.某些心身疾病
4.儿童多动症
5.慢性精神分裂症
生物反馈法三类的禁忌症:
1.各类急性期精神障碍求助者
2.有自伤、自杀观念、冲动、毁物、兴奋不合作的求助者
3.训练过程出现症状(如头晕、恶心、幻觉等)的求助者
生物反馈法的四个局限性:
1.不是所有接受治疗的求助者都可以获益
2.与普通的医学治疗有主动参与的区别
3.没有治疗作用,也没有干预
4.治疗效果在于求助者对信号的理解
6、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有代表性的主要流派
1.阿尔波特.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2.阿伦.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3.唐纳德.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CBT)
认知行为疗法的四个特点: 1.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
2.假设心理痛苦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
3.改变认知可以达到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 4.针对具体的和结构的目标,短期教育性治疗
贝克和雷米认知疗法的七基本步骤:
1.建立咨询关系
2.确定咨询目标
3.确定问题: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
4.检验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演示、模仿。
5.纠正核心错误概念:语义分析技术
6.进一步改变认知:行为矫正技术。
7.巩固新观念:认知复习。
提问和审查技术的目的和方式
1.目的:引导求助者进行体验和反省,发现思维过程中的不合理成分
2.提问:提出特定问题;指导谈话方向;引发忽略问题;找出思维误区;主动加以改变
3.自我审查:摆明观点;体验反省;觉察忽略;重新评价;走出误区
表层错误观念及其三个纠正技术 即边缘性错误观念,对不适应行为的一种直接、具体的解释。1.建议;2.演示;3.模仿。
深层错误观念和语义分析技术四个知识点
即核心错误观念,一写抽象的与自我有关的命题。1.语义技术针对求助者的自我概念
2.有共同的逻辑形式,即“X是X”的“主谓表”结构
3.把主语位置的“我”换成有关的具体事件和行为
4.表语位置的词必须能够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
改变认知——行为矫正技术五种具体表现
1.咨询师设计特殊的行为模式或情境
2.求助者产生通常忽视的情绪体验
3.新的体验是一种积极的情绪
4.新体验改变旧的认知观念
5.学会如何获得这些体验的方法
认知复习的五种具体做法
1.布置家庭作业
2.提供有关认知疗法的材料提出任务
3.在实际环境中继续检验纠正错误观念
4.继续对深层错误观念进行句子分析
5.继续记录自己的活动和反应,不断评估和反省
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矫正认知定势 矫正定势的五种具体程序:
1.引发焦虑情境 2.评价焦虑水平
3.察觉引发的认知 4.重新评价检查
5.体察新的焦虑水平
梅肯鲍姆压力接种训练(SIT)三个模型 1.概念阶段:关注与求助者建立关系
2.技能获得和复述阶段:关注教给求助者应对技术应对相应的压力情境
3.应用和完成阶段:关注将改变移植到生活中并维持改变
压力管理的应用 矫正和预防
1.应用:愤怒控制、焦虑管理、自信训练、创造性思维、抑郁治疗、处理健康问题
2.治疗:肥胖、多动、孤独、创伤应激和精神分裂患者。
贝克认知疗法理论及其三个概念 1.共同感受
2.自动化思维
3.规则
贝克归纳的七种逻辑错误 1.主观推断
2.选择性概括
3.过度概括
4.个性化
5.夸大和缩小
6.贴标签或贴错标签
7.极端思维 贝克的五种认知治疗技术
1.识别自动性思维
2.识别认知性错误
3.真实性验证
4.去中心化(去注意)5.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
雷米的认知治疗理论
导致不适应行为和情绪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认知过程和观念。即个体对自我的不正确或不适当的评价,错误的自我概念。
与贝克理论的比较
共同点:导致不适应行为和情绪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认知过程和观念;不同点:贝克关心的是错误的认知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观念;雷米主要强调这些错误观念的存在状态,既他们表现的顺序和方式以及如何发生作用。
“中心——边缘”模型 1.每组群集中的各个错误的观念重要性不同 2.主要的、基本的观念支配着那些次要的观念
3.基本的错误观念不能根除,就无法改变那些不适应的情绪和行为
唐纳德.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CBM)
1.关注的是求助者自我语言表达的改变并影响到个体的行为 2.基本前提是求助者必须注意自己想、感受、行动以及自己对别人的影响 3.认知重组关键的作用
与REBT、贝克一样,假设痛苦的想法通常来源于适应不良的想法。区别是:
1.揭露和辩论不合理想法时更直接更具有对抗性 2.自我指导训练更注意帮助求助者觉察他们的自我谈话 3.治疗过程使求助者更有效的应对所遇到的问题 行为改变的过程及其三个阶段
过程:1.内部语言;2.认知结构与行为的作用3.结果
唐纳德.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CBM)的 三个阶段:1.自我观察;2.开始新的内部对话;3.学习新的技能
7、求助者中心疗法 创始人罗杰斯的基本假设
1.人完全可以信赖
2.人有很大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问题
3.无需外力直接干预
4.能够通过自我引导而成长
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工作程序:
1.确定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咨询目标
2.掌握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主要咨询技术
3.把握咨询过程七阶段的特点和规律
国内学者的五条求助者中心治疗目标
1.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开放;
2.求助者的自我变得协调
3.求助者变得更加信任自己
4.求助者变得更适应了
5.求助者愿意使其生命的过程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
罗杰斯对咨询关系的三个观点:
1.咨询关系是求助者发生积极变化的充分必要条件
2.不需要其他条件
3.如果这些核心的条件存在一段时间,个体就有建设性的改变
罗杰斯对咨询关系的六个表述:
1.两个人有心理意义上的接触
2.求助者处于不一致的状态时,具有攻击性或处于焦虑中
3.咨询师处于一致的状态或内部整合状态
4.咨询师无条件的接受和关注求助者
5.咨询师表示共情并努力交流
6.咨询师的共情交流和无条件关注是最基本的 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四个特点:
1.是咨询过程的开始
2.是咨询中的主要事件
3.是咨询的结束
4.最根本的是以咨询关系为导向
求助者中心疗法三种主要咨询技术:
1.促进设身处地的理解(四项促进技术:关注、言语交流、非言语交流、沉默)
2.坦诚交流(艾根的五个坦诚交流观点:不固定角色、自发性、无防御反应、一致性、自我的交流)
3.表达无条件积极关注(接受、尊重、关心、珍视)艾根表达尊重的五种态度及其作用:
1.尊重求助者的人性和发展的潜力;
2.应承与他们一起努力;
3.支持并发展求助者的独特性;
4.相信求助者有自我导向的能力。
5.相信求助者可以改变自己。
佩特森划分的咨询过程的七个阶段及特点:
1.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的阶段,不愿寻求治疗和帮助;
2.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能触及个人感觉,内在僵硬自我开始松动;
3.能够流畅自由表达客观自我的阶段,没有感情投入; 4.能更自由的表达个人情感阶段,自我体验真实,顾虑当前情感,不能完全放开;
5.接受自己的感受阶段,能清楚的认识到自我内部的不协调和矛盾;
6.完全接受过去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自我与情感协调一致;
7.变得自由开放的阶段,对治疗的领悟从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扩大到生活中的其他经验。
求助者中心疗法对人性的三个基本观点
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2.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3.人是可以信任的
自我理论的三个概念:
1.经验
2.自我概念
3.价值的条件化
心理失调的实质个体经验与自我观念关系:
1.符合个体需要并被感知,纳入到自我概念中;
2.与个体感觉不一致,被忽略;
3.被歪曲和否认,以解决自我概念和个体体验的矛盾。心理治疗的实质:
1.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
2.达到个体人格的重建。
个体达到自我和谐的五种表现:
1.对任何经验都比较开放
2.不再歪曲和否认自己的某些经验
3.自我经验与经验协调
4.更信任自己有机体的评价过程,不信任价值的条件化评价
5.是自己妄称变化的过程,迈向自我实现
求助者中心疗法的注意事项:
1.体现人本主义的哲学思想
2.认为治疗导向的首要责任在求助者
3.存在初学者倾向于没有挑战性的求助者的局限
4.掌握本疗法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咨询师 素质培养的基本内容
8.远期疗效评估 工作程序:
社会接纳程度评估;自我接纳程度评估;随访调查
社会接纳程度评估四方面内容:
1.求助者的行为表现.2.与周围环境的适应情况
3.人际交往
4.学习或工作表现
5.与家人相处情况
6.对问题的处理方式与能力
社会接纳程度两个评估方法:
1.家属或周围人的观察
2.咨询师本身的审查
自我接纳程度评估两方面内容:
1.自述症状与问题的减轻或消除
2.性格方面的成熟情况 自我接纳程度评估的两个方法: 1.求助者口头报告
2.量表评估 依靠内在精神表现进行评估的内容:
1.精神结构是否稳定
2.能否适当的处理内心里的欲望与本能
3.能否采用比较成熟的防御机制处理困难
4.能否对自己的行为做道德与规范上的考虑与节制
随访调查常用的四种回访方式 1.追踪卡;2.通讯;3.面谈;4.电话
影响实施咨询的咨询师做效果评审的因素:
1.无意识的想证实咨询效果
2.对求助者的偏见
3.处于职业竞争的夸大
影响求助者本身评审可靠性的因素:
1.考虑某些现实的利益2.逃避法律上的责任3.获得司法上的好处
客观评价咨询效果的方法:
1.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评估
2.上级咨询师的评审
3.以专业和科学的手段审查求助者的动态变化
第二节、团体心理咨询技能 什么是团体心理咨询?
答:团体心理咨询是相对一对一的个体心理咨询而言的。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咨询形式,即由咨询员根据求询者问题的相似性或求询者自发,组成课题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问题。团体心理咨询既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团体心理咨询也称作团体谘商。
团体咨询的构成: 团体指导者:1—2人
团体成员:3—5人,10几人,几十人 活动次数:几次或十几次
活动方式:交往、讨论、心理游戏、心理剧、角色扮演、启发、鼓励、支持等
团体心理咨询的概念:
1.团体情境
2.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
3.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
团体心理咨询的五个功能表现:
1.成员从他人反馈中获益
2.成员之间的互助
3.提供考验实际行为和尝试新行为的机会
4.鼓励成员做出承诺并用实际行动改善生活
5.满足成员的归属感需要
团体心理咨询与个体心理咨询五个共同点:
1.目标相似;2.原则相似;3.技术相似;4.对象相似;5.伦理相同
团体心理咨询与个体心理咨询的五点区别: 1.互动程度;2.助人氛围;3.问题类型;4咨询技术;5工作场所
人别适合个人深度情绪问题;团体适合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团体心理咨询的四个特点:
1.影响广泛;
2.效率高;
3.效果易巩固;
4适用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
团体心理咨询的五点局限(不是适合与所有的人)
1.个人深层次的问题不易暴露
2.个体差异难以照顾周全
3.有的成员可能会被伤害
4.泄露隐私
5.不称职的领导者带来的负面影响
团体心理咨询分类:
1.理论:精神分析团体、行为团体、个人中心团体、认知行为团体等;
2.功能:成长性团体、训练性团体、治疗性团体等; 3.对象:儿童团体、青少年团体、大学生团体、成人团体等; 4.美国团体工作专业协会(ASGW):任务/工作团体;辅导/心理教育团体;咨询/人际问题解决团体;心理治疗/人格重建团体。
团体心理咨询目标:
1.针对解决问题的信息和看法
2.要达成的范围和任务 目标的要求: 1.具体
2.明确
3.切实可行
4.可以评估
5.便于观察
6.方向一致 目标的功能:
1.导向作用
2.聚焦作用
3.坚持作用
4.评估作用
团体咨询的六条一般目标
(1)通过自我探索的过程帮助成员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使他们能够对自我有更适当的看法;(2)通过与其他成员的沟通交流,学习社交技巧和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学会信任他人;
(3)帮助成员培养责任感,关心而敏锐地察觉特人的感受和需要,更善于理解他人;
(4)培养成员的归属感与被接纳感,从而更有安全感,更有信心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5)增进成员独立自主、自己解决问题和抉择的能力,探索和发现一些可行而有效的途径来处理生活中一般发展性问题,解决冲突矛盾;
(6)帮助成员澄清个人的价值观,协助他们作出评估,并作出修正和改进。团体咨询的四条过程目标
⑴团体初创期的目标:协助成员互相认识,了解团体的目标和结构,察觉自我的感觉和行为,建立团体的契约以保证团体顺利进行;
⑵团体过渡期的目标:协助成员分享感受和经验,经由团体练习促进成员之间的信任,并觉察自己与他人的感受和行为; ⑶团体工作期的目标:协助成员检视自我困扰、焦虑、觉察有效的社会行为,学习问题解决,激发自我的改变与成长。⑷团体结束期的目标:协助成员成员总结已有的积极改变,巩固习得的适应行为,并制定今后的成长计划,将团体中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团体咨询的六条短期目标
⑴以成功的团体经验来改善成员的自我概念;
⑵增进成员的表达能力,提高成员的倾听能力
⑶帮助成员真诚地讨论个人的困难、恐惧和焦虑;
⑷帮助成员接纳自我并发展自我潜能
⑸发展成员关怀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⑹帮助成员有效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团体咨询的六条长期目标
⑴学习以社会能接受的行为来解决问题
⑵提供成员学习社会期望的机会和场所
⑶帮助成员觉察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未来和他人的影响
⑷帮助成员在社会上发展自我,但不与社会冲突
⑸帮助成员独立自主,不再依赖团体来帮助其解决问题
鼓励成员在团体内提供最大的贡献。
五种性质的团体的区分和适用
1.是否安排固定程序:结构式团体和非结构式团体; 2.成员特质是否相似:同质团体和异质团体; 3.成员人数是否变化:开放式团体和封闭式团体; 4.是否发展治疗功能:发展性团体和治疗性团体 5.成员是否自愿参加:自愿性团体和非自愿性团体
团体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与任务: 团体咨询的发展过程:
团体心理咨询一般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初创阶段,过渡阶段,工作阶段,结束阶段。⑴团体初创阶段的特点与任务:
①团体初创阶段的任务:此阶段成员的心理需求是获得安全感,领导者的任务就是协助成员相互间尽快熟悉,彼此了解,澄清目标,订立规范,建立安全和信任的关系。
②团体初创阶段成员的反应:一方面,成员很想知道团体其他成员的背景、问题;另一方面又会有点恐惧或是焦虑,怕不被人接纳,又怕在他人面前出丑。有些成员常担心自己的言行会不被他人接受而小心翼翼。团体还可能出现一阵沉默,尴尬的气氛。
③初创阶段的活动:较简单且容易让成员互相认识的游戏或活动。
④团体契约或规范的建立:
团体初创期确定的团体规范一般包括:⑴保守秘密、⑵坦率真诚、⑶不与外界接触、⑷免与少数人交流。⑤开始团体的具体操作
⑵团体过渡阶段的特点与任务: ①过渡阶段的任务:
此阶段成员的心理需求是被接纳和有归属感,领导者的任务就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建立信任感的环境;处理成员的焦虑与期待、负面情绪和冲突;在接受成员挑战时树立不防卫性的行为榜样;减少成员对领导者的依赖;加强成员的责任感;引导成员直接有效的面质;鼓励成员表达对团体的感情和反应;使团体进步到成员可彼此有效建立成熟关系的阶段。②过渡阶段成员的反映
团体发展的过渡阶段时,团体温表中会出现各种不同形态抗拒心理,团体成员的焦虑程度和自我防卫都很强。此时,成员的矛盾心理普遍,一方面担心自己不被他人接纳,为想求安全而把自己包裹起来,另一方面又想冒险说出自己心中的话而跃跃欲试。
③过渡阶段的活动:增进信任、加强合作的活动。④向工作阶段过渡。
⑶团体工作阶段的特点与任务: ①工作阶段的任务:
协助成员解决问题,领导者不仅要示范,更要善用团体资源,鼓励成员探索个人的态度、感受、价值和行为,深化对自我的认识;将感悟化为行动,进一步增强成员之间相互支持和帮助,鼓励他们尝试新的行为。②工作阶段成员的反应:
成员充满了安全感,归属感、互相接纳、互诉衷肠、开放自我、表露出更多的个人资料及其生活中问题,并愿意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即成员彼此谈论自己或别人的心理问题和成长体检,争取别人的理解、支持和指导;
③工作阶段的活动:讲座、讨论、写体会、写日记、行为训练、角色扮演、自我探索、脑力震荡绘画、讲故事、音乐与舞蹈等。
⑷团体结束阶段的特点与任务 ①结束阶段的任务
成员要面对自己的团体经验作出总结,并向团体告别。领导者要给予成员心理支持并协助成员处理离愁,整理归纳在团体中学到的东西,并鼓励他们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②结束阶段成员的反应:由于分离在即,一些成员心中充满离愁别绪,同时想利用最后的机会表露自己希望、害怕的情绪,以及对别人的观感。
③结束阶段的活动:总结会、联谊会、反省会、大团圆等。
确定团体心理咨询的目标和性质 ⑴确定目标的准备工作
①了解需要
②团体目标的考虑
③文献资料收集
④社会文化的考虑
⑵明确团体的不同目标
⑶确定团体的性质:结构式还是非结构式; 开放式还是封闭式; 同质还是异质团体;
小团体还是大团体;
综合考虑
团体心理咨询方案设计的作用及原则 团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四个作用:
①团体心理咨询方案设计是团体领导者必备能力,②团体心理咨询方案对成员个人的影响:可增进成员的自我表露、自我了解、发展社会技能。③成员互动影响:
④对团体效能的影响:促进团体容易聚焦、促进团体向前发展、正确评估团体现象。团体方案设计九项原则:
①领导者要了解自己的特质、能力、偏好及带领风格 ②领导者要了解自己所要带领团体及其对象的特质与目标 ③领导者必须选择、设计自己熟悉或有把握带领的活动 ④有多个团体领导者,应明确各自的分工
⑤方案设计要实际具体可行,符合团体的目标与性质 ⑥方案内各项活动的设计要有一致性、前后连贯
⑦方案设计应考虑成员特性,如性别、年龄、表达能力、职业背景等特性及因素,成员不同,重点有差异。
⑧方案设计要有弹性及安全性考虑,避免团体过程受阻或对成员造成身心伤害
⑨方案设计时,活动选择的标准应根据成员的需求、团体的目的和预期的结果。
方案设计后,应与督导者、经验丰富的领导者及同行相互讨论,寻求咨询,适时修正。五项要求
①计划的合理性
②目标的明确性
③操作的可行性
④过程进行的发展性
⑤团体效果的可评价性
团体方案设计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①计划的合理性
②目标的明确性
③操作的可行性
④过程进行的发展性
⑤团体效果的可评价性
▲团体心理咨询常用技术: ⑴团体技术及其功能
团体技术及其功能团体领导者为了达到团体目标,发展团体动力,促进团体成员互动,提升学习效率,适时地采取某些方法、态度、策略或手段,都可以视为技术。团体技术的功能是:鼓励成员参与团体;引起成员对团体的兴趣;达成决策以解决问题;刺激思考增加团体的生产力。
⑵美国团体工作专业协会提出的团体领导者应具备的技术 ⑶团体常用技术分类:
①与个别咨询相似的团体心理咨询技巧:倾听、同理心、复述、反映、澄清、支持、解释、询问、面质、自我表露等。②促进团体互动的技巧:阻止、连结、运用眼神、聚焦、引话、切话、观察等。
③团体讨论的技术:脑力激荡法、耳语聚会、菲力蒲六六讨论法、揭示法等
④团体结束技术:轮流发言、结对交谈、领导总结、作业分享、游戏活动等。⑷团体练习的运用。
Ⅰ、运用团体练习的目的:团体练习也叫习作、活动、技术、游戏、经验、实验、结构性团体练习等。团体心理咨询中适当运用练习,可以达到如下目的:①增加团体趣味性和吸引力;②活跃团体气氛,减低成员焦虑,促进成员投入团体;③增进成员觉察能力及体悟;④有助于领导者有效介入与工作。
Ⅱ、团体练习的选择和运用与团体技术密切相关,不能为了练习而练习。
团体练习的十个种类:
A、媒体运用
B、身体表达
C、角色扮演
D、绘画运用
E、纸笔联系
F、未完成句
G、人际沟通
H、行为练习
J、娱乐活动
I、课外作业 安排练习的原则
A、以多样、活泼、有趣、富有创意的练习引发成员参与兴趣加深学习效果
B、练习必须符合成员身心发展特点、成熟度及发展任务与需要
C、练习的安排注意逻辑性、层次性与衔接性,考虑场地条件
D、浅层自我表露安排在初期,深层自我表露安排在后期 E、学习性练习在初期,个人问题的解决安排在团体后期 F、正向反馈放在初期,负向反馈放在后期
H、保持练习的弹性、注意安全性、尊重成员开放程度与身心安全。
团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内容:
团体性质与名称(结构化程度、学术名称、宣传名称); 团体目标(总目标、阶段目标、活动目标); 领导者(学术背景、带领经验领导者人数); 对象与规模(参加者特征、成员人数); 活动时间(计划总时间、次数、间隔)
团体设计理论依据(理论名称、观点、对团体的影响); 团体活动场所(环境布置、座位排列); 评估方法(评估工具、评估时间、评估内容); 团体过程规划与单元执行计划
其他(招募广告、财务预算、所需设备、完成条件)。团体心理咨询方案设计步骤:
①了解服务对象潜在需要;②确定团体的性质、主题与目标;③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与方案;
④完成团体方案设计书;⑤规划团体整体框架及流程;⑥设计招募广告;⑦对团体方案进行讨论或修订。
▲团体心理咨询各阶段设计的重点: ①团体初创阶段的设计重点:
多运用同理、反映、支持、倾听、澄清、增强等技巧之外。从营造温馨气氛开始团体,设计无压力状态下的相互认识活动,澄清成员的期望,拟订团体契约与规范,设计初步的、公开自我的表露。
②团体过渡阶段,以更开放、包容、尊重、温暖等特质与成员互动,运用初始的技术如摘要、解释、联结、设限、保护等技巧,选择增加团体信任感与凝聚力的活动催化团体动力。③团体工作阶段,运用面质、高层次同理心、自我表露、反馈、联结、折中、建议等技巧之外,设计引发深层次的自我表露、引发成员间正向与负向的反馈、探讨个人问题和改变行为的活动。
④团体结束阶段,设计应回到中层、表层自我表露,让成员有机会回顾团体经验,彼此给予与接受反馈,自我评估进步程度与团体的进行状况,处理离愁与未完成事项,互相祝福与增强激励。
⑸团体心理咨询各阶段活动的设计内容:
①热身活动(打破僵局),促进彼此互动,微笑握手、成长三步曲等,一般用时15—20分钟
②“主要活动(核心活动),依团体发展阶段而定活动内容,绘画、讨论、角色扮演等。
③结束活动(结束前5-10分钟),领导者总结,成员分享心得巩固所学,预告下次主题,指定家庭作业等。
(四)注意事项:
⑴避免为活动而活动
⑵避免照葫芦画瓢
⑶避免不适当的活动
⑷避免活动衔接不当 ⑸接受督导与同行探讨
第三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答辩稿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答辩稿
尊敬的评审老师,你们好!
我叫刘占涛,今年35岁,是一名小学高中教师。能有机会参加这次的论文答辩,聆听各位专家的指导,我感到非常荣幸。
根据要求,我撰写了两篇论文。一篇是我的成长报告――《青春无畏无悔》,一篇是《自我指导训练和行为矫正技术改进课堂行为的案例报告》。接下来,我就这两篇文章作简短的陈述。
下面我来陈述一下我的个人成长报告。我顽强意志的养成来自我的父母及家庭,在我的童年与同龄人相比少了许多童趣,但我却体会到了同龄人所体会不到的一份责任――那就是家的责任,这份责任让我的童年充满了压力和苦难,但也培养了我坚韧耐劳的性格和追求独立、追求完美的性格,父母遗传给我的那种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的人生态度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我。童年的经历,是我人生的巨大财富,它奠定了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苦乐观的形成。
家庭因素以及所经历的人生苦难,塑造了我吃苦耐劳、办事执著、诚以待人、心胸开阔、自信自强的人格特征,这些良好的品质,让我能够始终以乐观的人生态度去面对人生的挑战。
心理咨询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将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很有发展前景。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是我的理想,我也将努力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关于案例报告,我选择的是小学四年级女生心理问题的案例。
在咨询过程中,从求助者的个人陈述、父母的反映和我的观察,掌握了求助者的基本情况,该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是课堂行为很差,主要表现为上课随便插嘴,有时离开座位与其她同学讲话,严重影响正常课堂教学。不喜欢原来二年级时的班主任。常常不完成作业,成绩很差。到当地儿童医院,做智力测验,测验结果为智力正常,又经过该医院专家诊断,其“活动过度”症状虽然突出,尚不构成“多动症”诊断。该生在咨询开始,就多次强调自己铅中毒,有多动症。
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主要原因主要有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社会原因:家庭及老师不断暗示。心理原因:经常被父母“唠叨”,无意识中采用“我是多动症,所以我学习不好,被批评”的防御机制,来摆脱焦虑情绪。
根据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学习成绩差,上课插嘴等;内在原因是受心理暗示,无意识中采用“我是多动症,所以我学习不好”来防御。针对该求助者的情况,我决定运用行为矫正技术和自我指导训练来提高个体的自控能力、改善行为习惯。
咨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2.心理帮助阶段3.结束与巩固阶段。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共四次。第一次,主要是收集求助者的详细资料,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第二次咨询,与求助者从家庭、社会、心理等方面探讨该生学习差,上课乱插嘴的原因。第三次咨询,制定自我指导训练方案。第四次主要是巩固和结束阶段。
经过四次的咨询,求助者的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求助者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听讲,不失眠了。想到考试也不再感到紧张害怕了。
这是我提前写好的答辩稿,自己已经烂熟于心,但是,真的答辩的时候还是有些紧张。答辩老师距离自己没有想象的远一些,感觉也就有一米多的样子。三位老师,只有中间的一个还看看我,两边的老师只是在翻看我的论文材料。不过,答辩主席指示让我简单陈述个人成长报告,重点说案例。还好,我就是这样准备的。针对我的论文,提了这么几个问题:
1、这个案例你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是吧?
2、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3、既然是严重心理问题,你只咨询了四次就搞定了?
4、SCL—90一共有多少个因子啊?你为什么只写了这几个数据?
5、卡氏16PF有多少因子?为什么你只提到了三个?
6、你还熟悉那些心理流派?
7、你所知道的行为疗法有哪些?
8、你为什么想考心理咨询师?
最后,答辩主席拉家常一样说:你是中学教师?在哪里参加培训的啊?都是那里的老师给你们上课啊?我一一回答完毕之后,他说,好了,你可以回去了。我礼貌的告别,然后离开。
第四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答辩稿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答辩稿3》
尊敬的各位评审老师,您们好!
能有机会聆听各位专家的指导,我感到非常荣幸。
根据要求,我撰写了两篇论文。一篇是《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一篇是《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你--------我的个人成长分析报告》。下面,我就这两篇文章作简短的陈述。
首先陈述我的个人成长分析报告。我出身于农村,勤劳善良的父母影响着我形成了热情善良、真诚负责、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在遥远坎坷的求学路上塑造了我善于思考、自强自立、执着追求的人格特征;对我的人生观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我的初中班主任阚老师,受他的影响,我选择了教师职业,并能有机会在大学学习心理学,并切喜欢上这门学科。在我的教师职业生涯中,对我心灵触动最大的是2012年春天,我们学校先后有一位男同学和女同学在同一个月同一个地点,只相隔两周,纷纷跳楼身亡,这件事让我很心痛,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老师,学习心理咨询的重要性,我的儿子今年12岁,有很多青春期教育的困惑,所以我想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这个领域深层次的发掘下去,帮助我的学生、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关于案例报告,我选择的是高二女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从求助者的个人陈述、老师反映和我的观察,明确了其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是最近一个多月来,心烦、易醒、心情郁闷、上课注意力不易集中等。内在原因是性格内向、自尊心强,自我要求过高,对成绩下降的错误认知等。根据综合搜集求助者的资料、医学检查报告、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病程及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心理测验结果等,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由于求助者存在明显的非理性观念,经共同商定,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
咨询过程分5次咨询,每次50分钟。
第一次咨询:搜集资料,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形成初步诊断。第二次咨询: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咨询方案。
第三次咨询:领悟阶段。帮助求助者领悟自身的ABC,并布置家庭作业。
第四次咨询:修通阶段:与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通过布置的家庭作业,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
第五次咨询:巩固与结束阶段。
经过五次咨询,求助者感觉轻松了很多,认为以前的许多想法是自寻烦恼。老师反映,上课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提高。心理测验结果正常。说明求助者基本消除或缓解了焦虑、抑郁的情绪。实现了咨询的近期目标。
我的陈述完毕,恳请各位评审专家给予指导。谢谢!
第五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答辩稿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答辩稿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的成绩已经出来了,顺利过关。不过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准备起来较容易,稍微费点神的是论文答辩.可是,过完之后发现也没有那么困难。但是,前提必须是,对自己的论文,尤其是案例报告内容熟悉,且不要有硬伤。基本的量表以及咨询技能和方法得熟悉,这样的话基本就没有什么问题了。现将我的论文答辩稿存在这里。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答辩稿
尊敬的评审老师,你们好!
我叫###,今年35岁,是一名高中教师。能有机会参加这次的论文答辩,聆听各位专家的指导,我感到非常荣幸。
根据要求,我撰写了两篇论文。一篇是《一例严重心理问题案例报告》,一篇是《我的成长》。接下来,我就这两篇文章作简短的陈述。
下面我来陈述一下我的个人成长报告。最初对于爱与关怀的体验首先来自我的父母,他们的养育不仅发展了我的自主感、主动感,同时也形成了我对人最基本的信任感,让我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是充满希望的。在与家人的和乐相处中,则让我深深的体会了包容、责任、尊重和互助的深刻内涵。生活虽然平淡却处处充满了温馨与幸福感。也许是太过一帆风顺,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也是重重的打击,这让我变得消沉变得不自信。好在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是我的老师和父母引导我走出这种困境。我希望可以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可以快乐、充实的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
心理咨询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将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很有发展前景。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是我的理想,我也将努力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关于案例报告,我选择的是高三女生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在咨询过程中,从求助者的个人陈述、父母的反映和我的观察,掌握了求助者的基本情况,该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是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出现了考试焦虑。主要表现在三、四个月以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失眠,并伴有肠胃不适、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成绩下滑。想到高考临近,别人状态越来越好,自己内心就十分紧张、苦恼。再结合心理测验的结果,最后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主要原因主要有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社会原因:来自家庭教育的原因以及周围的人对她的期望高。心理原因:求助者性格内向,个性追求完美,自我要求较高,主要是存在错误认知。
根据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紧张、害怕考试,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内在原因却是由于自我要求过高,对考试的错误认知等因素造成的。针对该求助者的情况,我决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咨询,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的信念,最终改变其认知,并指导求助者运用放松技巧和积极的自我暗示来消除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咨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2.心理帮助阶段3.结束与巩固阶段。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共四次。第一次,主要是收集求助者的详细资料,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第二次咨询,与求助者从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探讨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认识自己不良的认知模式。第三次咨询,学习放松技巧和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第四次主要是巩固和结束阶段。
经过四次的咨询,求助者的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求助者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听讲,不失眠了。想到考试也不再感到紧张害怕了。
这是我提前写好的答辩稿,自己已经烂熟于心,但是,真的答辩的时候还是有些紧张。答辩老师距离自己没有想象的远一些,感觉也就有一米多的样子。三位老师,只有中间的一个还看看我,两边的老师只是在翻看我的论文材料。不过,答辩主席指示让我简单陈述个人成长报告,重点说案例。还好,我就是这样准备的。针对我的论文,提了这么几个问题:
1、这个案例你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是吧?
2、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3、既然是严重心理问题,你只咨询了四次就搞定了?
4、SCL—90一共有多少个因子啊?你为什么只写了这几个数据?
5、卡氏16PF有多少因子?为什么你只提到了三个?
6、你还熟悉那些心理流派?
7、你所知道的行为疗法有哪些?
8、你为什么想考心理咨询师?
最后,答辩主席拉家常一样说:你是中学教师?在哪里参加培训的啊?都是那里的老师给你们上课啊?我一一回答完毕之后,他说,好了,你可以回去了。我礼貌的告别,然后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