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应对突发事件处置机制
甘肃移动临洮分公司
应对突发事件管理办法暨应急处置预案
第一条 为提高临洮县移动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保障生产经营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以保障广大消费者和职工利益,维护公司资产安全和企业稳定,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根据《公司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公司章程》等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管理办法暨预案。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内突然发生严重影响或可能导致或转化为严重影响公司正常运营的紧急事件的处置。
公司的突发事件是指公司的正常经营受到影响甚至无法继续经营,公司财产、人员利益受到损失,造成区域性甚至全国性影响,有可能导致或转化为严重影响服务市场稳定的公司风险事件,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一)经营类
1、公司领导管理层可能出现较大的决策失误;
2、公司的经营班子可能出现较大的经营失误;
3、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恶化;
4、公司因重大工作事故等无持续性经营能力。
(二)环境类
1、国际重大事件波及公司;
2、国内重大事件或政策的重大变化波及公司;
3、自然灾害造成公司经营业务受到影响;
4、事故灾难,指企业内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造成公司正常经营受到影响。
(三)信息类
1、报刊、媒体对公司问题集中式的不实报导;
2、社会上存在不实的传言或信息,给公司造成了影响;
3、公司发布的信息出现重大的遗漏或错误,对市场造成了影响;
4、可能或已经造成社会不稳定,引发消费者投诉事件等。第三条
突发事件处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合法、合规;
2、诚实、信用;
3、及时、积极;
4、公众利益放在首位;
5、统一领导、统一组织;
6、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公司生产经营及形象的影响。
第四条
公司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公司成立处理突发事件领导工作小组,负责公司突发事件的管理以及处置工作,其中总经理任组长,副总经理任副组长,组员由公司各部门负责人担任。
(一)组长职责:
1、负责公司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2、组织指挥突发风险处置工作;
3、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对一些重要事项做出决策;
4、协调和组织突发风险事件处置过程中对外宣传报道工作,拟定统一的对外宣传解释口径;
5、负责保持与各相关部门或政府的有效联系。
(二)副组长职责:
1、协助组长进行有关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2、指导下属部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3、综合协调信息收集、情况汇总分析等工作,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三)组员职责:
1、各相关组员按照其分管的工作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2、督促、落实组长、副组长的批示、指示及有关决定;
3、收集、反馈突发风险事件处置的相关信息;
4、指导和协调下属员工做好相关突发事件的预防、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等工作;
5、负责组织突发风险事件处置工作的善后和总结工作;
6、负责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披露工作;
7、履行突发事件的值守等职责。
各组员实行24小时值班,手机必须随时保持畅通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向副组长报告,并按照指示进行处理。第五条
预警和预防制度
公司各部门责任人作为突发事件的预警、预防工作第一负责人,定期检查及汇报部门有关情况,做到及时提示、提前控制,将事态控制在萌芽状态中。
第六条
预警信息的传递及处置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事项、应采取的措施等。
公司预警信息的传递主要由公司各部门责任人负责向公司副总经理进行汇报,然后由副总经理协同有关人员对信息进行分析及调查,确定为有可能导致或转化为突发事件的各类信息须予以高度重视并立即向公司总经理报告,必要时提出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的建议。
当预警信息被突发事件领导工作小组确定为需披露的信息后,则按照有关信息披露的规定进行披露。第七条 突发事件的处理
一、做好情况上报工作。发生影响或可能影响公司正常经营的突发事件后,领导工作小组应及时将事件情况、已采取的措施、联络人及联系方式等通过电话上报总公司有关部门,同时,在掌握事件的具体情况后,应将事件的详细情况书面报送总公司有关部门,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二、做好先期处置工作。发生突发事件后,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制订的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
三、做好事件处理工作。领导工作小组确定突发风险事件后,应根据突发风险事件性质及事态严重程度,及时组织召开会议,决定启动本预案。同时针对不同突发风险事件,成立相关的处置工作小组。处置工作小组在领导工作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制订突发风险事件处置方案,拟定统一的对外宣传解释口径,及时开展处置工作。
(一)经营类突发风险事件主要处置措施:
1、彻底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必要时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审计或评估;
2、查清公司经营班子的日常经营管理及决策是否违反了《公司法》、《公司章程》及公司有关规章制度,若存在此情形,则及时调整或更换公司的经营班子,情形严重者诉之法律处理;
3、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谈话及控制;
4、暂时停止公司的有关经营活动;
5、对于公司经营亏损或面临退市,积极与各方相关部门或机构进行沟通,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6、按照规定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二)环境类突发风险事件主要处置措施:
1、深入调查、了解目前环境包括国际、国内重大事件、政策变化、自然环境详细情况以及对公司的影响程度;
2、公司召开经营班子会议,讨论在上述情形下,公司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对公司造成的影响;
3、公司经营班子及时提交有关处理意见,并上报总公司予以调整经营策略;
4、对于自然灾害或社会公共事件对经营项目已经造成严重影响,则公司应立即派出相关领导亲赴现场进行紧急处理,并及时上报现场处理情况;
5、按照规定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三)信息类突发风险事件主要处置措施:
1、联系有关媒体报导负责人,将真实情况告知,并商议处理方案;
2、立即对不实信息做出澄清或更正,尽量减少不良信息的影响;
3、追查相关责任人,并要求其改正,情形严重者诉之法律处理;
4、按照规定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四、做好后期处置工作。突发事件结束后,应尽快消除突发事件的影响,并及时解除应急状态,恢复正常工作状态。同时总结经验,对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评估突发事件处理的效果,对本管理办法暨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五、做好善后事宜工作。由公司经营班子拟定关于善后事项的处理意见,包括遭受损失情况以及恢复经营的建议和意见,由公司最高领导会议批准后执行。
第八条
应对突发事件的保障工作
公司下属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工作需要和各项应急处置措施的顺利实施。
(一)通信保障。在处置突发事件期间,公司的值班电话及领导工作小组成员的手机必须保证畅通,确保与各部门的联系。
(二)队伍保障。领导工作小组有权利根据突发风险处置工作的需要,召集参与处置人员,被召集人必须服从安排。
(三)物资保障。公司的经营班子应做好突发风险事件处置工作的物资保障,准备好相关的设施、设备及资金、交通工具等。公司财务部门负责对突发事件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和效果进行监管和评估。
(四)培训保障。公司本部及所属部门要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等常识,增强应急意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对负有应急管理职责的人员,要有计划地进行应急预案和应急知识的专业培训工作。第九条
附 则
一、突发事件处理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二、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本管理办法暨预案由公司最高领导小组负责解释和组织实施。
五、本管理办法暨预案自制定之日起实行。
第二篇:如何应对和处置农村突发事件
如何应对和处置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
龙南县委政法委 唐爱群
近年来,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由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而且规模不断扩大,表现形式趋于激烈,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也越来越严重,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一、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含义和特点
(一)含义
广义的突发性事件,是指一切超乎预期而影响较大的自然、社会及政治性事件,它不仅包括自然灾害(如印度洋大海啸)、公共卫生事件(如“非典”),也包括突发性“事故灾难”“社会事件” 等四类。当前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指由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所引起的部分公众参与的对社会秩序产生严重威胁的事件。
从农村基层来看,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表现为:一是突然发生,难以预料。二是群体响应,参与人数众多。三是问题重要,干扰乃至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这类事件往往聚集几十人,上百人乃至上千人。这些群众以要求政府解决各种问题为由,有的集体上访,聚集在党政机关门口,堵塞交通,干扰党政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有的与维持正常工作秩序的人民警察公然对抗,抓伤、挠伤干警;有的直接拦截各级党政领导乘坐的车辆,拦“车”喊“冤”;有的集体罢工、罢
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聚众性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往往是不同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涉及的范围和人数比较广泛,少则几十人、几百人,多则上千人。并且参与人员多样化,一些党员、村干部也参与其中,甚至进行指挥策划。同时一些外部人员也存在从众心理或受煽动性的宣传而主动参与。
2.突发性
群体性事件,往往是矛盾由量的逐渐积蓄发展到质的变化的过程。它作为一种质的突变,是通过某一契机诱发的,这种契机以什么方式、什么时候出现,往往存在偶然性,这就决定了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态势、影响深度、实际规模难以完全预测。表面看来似乎无规律可言,有很大的随机性。但事实上,其中多数在发生前都有蛛丝马迹,从酝酿到发生都有一个过程,有各种苗头和征兆。
3.组织性
群体性突发事件从酝酿到发生都有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其牵头者往往具有较高的组织能力,其聚散进退均受骨干分子指挥,组织者号召力和影响力较大,不仅对社会秩序产生重大震动,而且对普通民众的心理也产生巨大影响力。
4.难控性
任何突发性事件都是相对地突发,不可能没有前兆,没有准备过程。往往规模越大,涉众越多,其准备的过程就越
发生变化,比较注重个人利益、地方利益,在政府不能满足其要求时,就结群闹事。如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村民的土地被征用后,对土地补偿等与其利益相关的问题心存不满,容易通过群体性事件求得更多补偿为目的。
(三)法律意识淡薄。有的人对于当前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不能正确对待,总以为有理就该闹,认为“法不责众”,以聚众闹事的方法来达到某种目的,动辄上访堵路、停尸闹丧,导致处臵难度加大。如在交通、劳动、医疗发生非正常死亡事故,企业、建筑业拖欠民工工资引发的劳资纠纷,本来可以向相关主管部门反映,通过行政、司法途径解决,但因法制意识不强,信访不信法,习惯用上访、请愿、闹事等方式表达意见和愿望。另外,极个别人员为达到个人目的,甚至挑动、唆使不明真相的群众向政府施压,导致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
(四)基层组织薄弱。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有的村干部群众基础不牢,工作作风不实,对群众生活漠不关心,在基层群众中威信不高。对一些矛盾纠纷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疏导化解,一旦出现突发性的群体性事件往往束手无策,或者处理不妥当,导致事态进一步激化和扩大。发生民间纠纷,不向基层组织求助解决,而是求助家族势力解决。如因风水墓地问题纠纷引发斗殴事件。
(五)回避推诿矛盾。基层部门回避矛盾、互相推诿。其实很多发生在基层的群体性事件最初都表现在一些小的
观其言、看其行,始终保持克制态度。
2、要自信。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是非常规性,发展方向、结果很难预料,任何优柔寡断都可能错过解决问题的最好时机,这时基层领导干部的良好素质、胆略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越严峻,人越需要放松。在这一点上,“鸭式管理者”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浮在水面上的鸭子,给人的感觉是逍遥自在,但在水底下它的脚却在拼命划水。不管情况怎样,领导者也要泰然自若,合理而有效地开展工作。
3、有责任。处理群体性事件难度比较大,要求基层领导干部要有良好的政治品质,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果缺乏责任意识,是不能把握时机,妥善处理好群体性事件的。
(二)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原则 处理群体性事件,必须把握以下原则: 1.统一领导原则
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基层党组织必须负起领导责任,特别是对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必须明确“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协调各方行动,以理性的态度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发展的趋势,同时,还必须根据所掌握的各种信息及事件的规模和严重程度科学预测事件发展的趋势,做到心中有数,以寻求应对和处理的有效方法措施。
2.尽早化解原则
5.教育疏导原则
群体性事件中,不少群众往往抱有“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心态,认为“法不责众”,因而参与其中。对此,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要以案说法,让绝大多数群众认识到暴力抗法的违法性,从而达到分化瓦解闹事者、孤立少数带头人的目的。要正确把握群众的心态和现场情况,遵循“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可疏不可堵”的原则,因势利导,慎重决策。
6.以人为本原则
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多为普遍群众,因此,在现场处理和后续工作中,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原则,坚持用群众观来统领事件始末,多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所集中反映的问题,努力减轻群众对政府的不满和抵触情绪,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和问题,能办的马上就办,不能解决的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计划。对于群众的不合理要求,应该做好相关政策和法律的解释,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
(三)、应对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策略 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策略:
1.统一领导,迅速行动,及时上报。
群体性事件,往往具有较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引发原因,理工作中始终牢牢把握住这一原则,从而避免打击处理范围的扩大,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借机煽动闹事,引发事态升级,最终确保事件的处理顺利进行。
3.深入一线,分散行动,化整为零。
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领导者要有无畏精神,处变不惊,沉着应对,深入一线做工作,面对面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控制事态发展。到了事发现场后,应分散行动,化整为零,查清事发原因以及相关人物,做好思想工作。
4.及时掌握,科学分析,果断决策。
对突发事件调查进行初步综合分析后,对整个事发原因和发展动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果断做出决策。
一是与群众代表直面对话,肯定其合理的诉求意见。处理群体性事件必须以理性、平和、文明、规范为执法理念,做到调解为先、审慎处理、化解矛盾。群体性事件的本质是利益冲突,其酝酿和形成一般都有一个矛盾和问题积累过程,事态有一个量变到质变过程。因此,要从促进社会和谐的角度出发,将理性、文明、平和的方式贯彻于群体性事件处理始终。对因人民内部矛盾引起的群体性上访、游行、静坐等,要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向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肯定其合理的诉求。
二是坚持原则,依据法律法规,依据国家政策,依据上级政府的有关规定,既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又坚持原则立场,1
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做好善后工作,十分重要。首先要恪守承诺,不失信于人。作为领导者,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必须根据问题的性质,解决的难易程度和自己的职权范围作出一定的答复。凡经过缜密思考和集体研究决定的表态、承诺,一经作出,就必须坚决兑现,谁负责、谁办理,都要项项落实,环环紧扣,不能有丝毫大意。绝对不能图解一时之围,轻率表态,言而无信,致使失信于民,触犯众怒。再次,加强督查,务求实效。处理群体性事件,必须防止假大空、搞应付、耍花枪的虚事发生,领导者作出答复后,要将此事列为重点督查事项,限期办结,绝对不能弄虚作假,欺骗群众。最后要善于总结,完善制度,从根本上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
第三篇:监狱突发事件应对机制与处置实务 内容简介
《监狱突发事件应对机制与处置实务》一书内容简介
《监狱突发事件应对机制与处置实务》一书从监狱安全工作的实际出发,对监狱易发的各类监管安全事件及对监狱影响、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事件和卫生防疫事件进行了分类系统研究。本书旨在从监狱日常工作入手,阐明如何规范、科学、高效地降低监狱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和危害,确保监狱的安全。本书分为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总论部分对监狱突发事件的基本问题、应急预案、应急预警、应急处置和善后工作分别展开了论述。分论中以监狱常规的突发事件种类为基础,分别就罪犯的脱逃、行杀、暴狱、劫持人质、劫夺罪犯、罪犯自杀、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的应急处置进行实务研究,此部分以实际工作为本,重点从基本理论、典型案例剖析和预案范本三个角度进行实务性的专论阐释。本书突出特点:
1、为监狱提供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模式。本书针对监狱突发事件的发生特点,构建监狱突发事件处置机制的理论体系。作者以监狱突发事件处置实战层面为出发点,对监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预案、预警、应急、舆论引导等进行详尽的理论分析,客观的反映了监狱处置突发事件的现实状况,不仅为监狱科学认识处突工作和建构应对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还探讨了监狱处置突发事件的实务操作方法。
2、为监狱提供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案范本。本书对突发的罪犯脱逃、罪犯行凶、罪犯劫持人质、暴狱、自然灾害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特征、诱发因素、处置流程进行实务分析;然后以某监狱突发的个案为背景,通过预案设计进行实例分析,为监狱处置各类型突发事件提供了有价值的预案范本。
3、为监狱提供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理论和丰富案例。本书对突发的罪犯脱逃、罪犯行凶、罪犯劫持人质、暴狱、自然灾害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进行了理论和实务分析,并以多个具体案件进行了解剖式剖析,一线干警提供丰富的感性认知。
本书通过到北京、上海、重庆、辽宁等地监狱管理局收集其在监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第一手资料,在实务调研的事实依据基础上,描述了当前监狱应急处置的真实现状,针对性的提出具体应对措施,并建立各类突发事件的实务分析和处置方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书主要实现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对监狱突发事件实务研究,为突发事件管理者提供了一种应对突发事件的“通用”方法,能够让监狱在面对特定突发事件时,知道一般的处理办法。二是对各类监狱突发事件的加以实务分析,实质是分析各种不同突发事件所具有的特殊性,为监狱在各类突发事件处置中的管理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为监狱突发事件处置建构科学的体系和工作流程,为监狱处突机制的完善提供相应的参考对策
第四篇:高校应对学生非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机制
高校应对学生非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机制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孟媛媛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9-12-05 10:39:13
在当今社会变革、人才竞争、素质教育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在心理上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容易产生一些负性情绪,如不及时疏导就可能诱发心理危机,不仅对其身心造成危害,还会导致个体严重的病态,包括人身伤害事故、自杀等非群体性突发事件。
为了有力地处置此类突发事件,力争在第一时间控制事态,减轻对社会的危害,学校必须坚持预防为本,及时控制,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学生非群体性突发事件 处置机制。
一、预防与预警机制
1建立大学生思想预警机制。及时准确掌控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预警机制收集信息,根据预警指标进行危机早期预测,分析判断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规模、发生频率、强度、影响后果及发展和变化规律,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对学生进行提前教育,有效阻断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事件。
2强化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途径,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法律心理,使他们既能遵纪守法,避免发生冲动犯罪,伤害到他人,同时又能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同违法行为斗争的思想意识。
3建立高校危机干预机制。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心理起伏大,自控能力差,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走上犯罪或者自杀道路。因此,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机制。
第一,学校要制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专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危机应对知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苦乐观、恋爱观、择业观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风尚,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材。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心理发展、校园适应、心理健康、职业辅导、性教育、心理危机六大部分内容,实施途径包括建立心理协会或社团、心理咨询热线和网站,设置心理咨询室和专业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以方便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及时化解心理危机。
第二,开展大学生心理普查,通过对特定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测验筛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时识别出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并反馈到心理咨询中心,由心理咨询中心进行评估和初步的诊断并提出相关建议,如有必要,可转介到专门的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断。
4心理干预机制
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是关注与干预的对象。对存在下列表现之一的学生,应予以特别关注:患有严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易出现自伤行为的精神障碍者、产生自伤企图或行为者、或者表现暴力倾向或伤害他人倾向者;在心理健康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或过去有过自杀企图或行为者,经常有自杀意念者;生活学习中遭遇突然打击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者,存在诸如情感受挫、人际关系失调、性格内向孤僻、被学校处分、躯体疾病、家庭变故、人际冲突明显或受到意外刺激者;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他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者。
学校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与援助,要特别关怀四类大学生特殊群体。关注贫困生心理健康,完善贫困生助学体制。切实落实“奖、贷、补、助、减”的助学措施,从根本上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同时,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与挫折;独生子女大学生群体艰苦奋斗的意识往往相对淡薄,在精神上难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也有可能因为一时的挫折做出错误的人生选择,因此要帮助他们摆脱低俗的人生目标,重建高尚的奋斗目标;高校中的优秀生对自己要求严格,期望值高,一旦期望与现实发生碰撞,也容易出现一些倾向性的应激问题;对大学生群体中一些个体人格抑郁、内向、自省,情绪不稳定,行为冲动的学生也应给予高度的关注。
5要构建起心理危机干预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支持网络。
政府职能部门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为学生的成长成材提供健康的外部环境。学校要与学生架起沟通的桥梁,教育学生寻找恰当的途径主动疏导心理问题,在必要时能够有效调动家庭资源,从整体上介入学生的成长过程。家人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行为动向,发现问题及时和学校沟通,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力量,共同给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
二、危机决策机制
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在各级政府及教育局的领导下,学校成立以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负责人的学生非群体性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生非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该小组为常设机构,下设现场处置组、医疗救援组、信息宣传组、后勤保障组、各部门各司其职,积极配合领导小组的工作。
工作领导小组:制订本校的非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严重人身伤害事故、自杀、离校出走、突发性精神疾病发生后,按照上级指挥部指令要求,在事发现场全面负责指挥和协调处置工作,及时向上一级教育局报告情况。
现场处置组:控制现场,维护秩序防止发生混乱局面。在全力施救的同时,向知情者、见证人调查事故起因,配合处置工作组做好事件调查取证工作,掌握好事故的第一手资料。积极做好学生管理、安抚、宣传工作。
医疗救援组:由校医院负责人领导,主要由学校心理咨询者、管理人员、心理卫生工作者、医疗人员组成。在医院专业救护人员到来之前,对非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受伤人员进行及时救护、安置。安抚学生。
信息宣传组:采集突发事故全过程的各种信息资料,分类统计相关数据,整理取证材料。负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负责媒体接待和相关信息发布,正确引导学校师生情绪,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恐慌。
后勤保障组:准备好必要的医疗器材和药品,做好医疗救治、现场控制等工作的联络和后勤支援,接待上级来人和家长,积极联系保险部门,协助投保伤亡者家长争取保险理赔。
学校应该建立预警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对事故灾难的应急处置能力。增强人力、物力、财力储备,一旦发生事故灾难,快速反应,及时高效地做好处置工作。
三、应急处置机制
1学生中突发严重人身伤害事故、自杀、突发性精神病事件,知情人应立即拨打“120”施救,同时及时将情况报告学校辅导员,辅导员在采取必要措施并迅速赶往现场的同时向所在院分管领导报告,院分管领导立即向学校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报。学校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在获悉情况后,应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根据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及时制定处置办法。对于伤势严重学生和突发性精神病患者应立即送至医院,并将情况通知学生家长,做好家长来校的接待和安抚工作。学院保卫部门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告,保护好事故现场,依法平息起哄、闹事等事端,防止事态恶化和对其他学生的不良刺激。领导小组立刻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开展调查,及时向目击者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查清突发事件的原因和经过,对自杀的学生要了解死者生前的表现。积极做好事件现场的拍照、录像等取证工作,并与公安机关的联系、协调事件的后期调查取证。
2对已经实施自杀行为的学生周围的同学,尤其是同寝室、同班级同学,学院要采取相应的安抚措施,心理咨询中心可根据需要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避免更大范围的急性心理危机出现。
3学生离校出走或失踪事件后,知情人应立即向学校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学校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到现场处理,但必须派人进行调查了解,准确认定事件性质,组织人员查找失踪者,出走的路线和落脚点,同时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在无法查明学生去向的情况下,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按规定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四、报告机制与信息发布机制
1知情师生员工必须在第一时间将事件经过报告学校突发事件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按照相关程序决定是否上报上级教育局。
2信息发布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由学校领导决定是否由学校党委宣传部人员发布有关新闻。新闻发布要主动积极地发布真实准确的消息,保持口径一致。在信息传播和信息获取的趋易化要求学校必须在事件爆发后的第一时间主动要求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抢占先机,发布权威信息,控制舆论,切断小道消息的传播途径。
五、善后与恢复工作
加强责任追究制的落实。查明原因,严肃处理,经调查确定为责任事故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总结处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安全防范及突发处置机制及有效制度。
犯罪后大学生受到相应的处罚,减少和控制犯罪大学生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并对其他的大学生起到一定的警示和预防犯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窦书霞、张虹:《高校安全危机与危机管理》,《保卫学研究》2005年第3期。
[2]李兴元:《关于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研究》,《保卫学研究》2004年第6期。
[3]蒋志勇:《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的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第3期。
[4]李余华:《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第五篇:社区突发事件应急预警处置机制
社区突发事件应急预警处置机制
为提高我社区保障公共安全和处臵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统一、快速、灵敏、高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有效防范和及时处臵突发公共事件,通过对突发事件的预警、跟踪、通报督办、反馈等方式,使应急工作机制融入日常工作之中,建立健全社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体制与组织体系。
一、组织保障
(一)应急领导小组
(1)成立汇福园社区居委会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作为我社区的协调指挥机构。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2)“应急小组”主要职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应急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上级应急委的要求,组织指挥社区居委会辖区突发公共事件处理工作,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承担上级应急领导机构安排的其他应急工作。
(二)应急值班室
社区居委会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办事机构,设应急办公室,应急电话为:*****、***,并向群众公布应急电话和移动电话号码。应急行动时,应急值班室安排专人值班,确保上通下达,通信联络畅通。
主要职责是: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负责接收和办理向办事处报送的紧急重要事项;完成办事处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应急处臵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3、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充分动员和发挥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5、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三、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流程
(一)突发公共事件的内容
水旱、洪涝、地质灾害、动物疫情、火灾、交通事故、环境事件、食物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民族宗教事件、群体性事件、恐怖事件、居民邻里纠纷、重大治安和刑事案件、串联集体上访、社会安全事件。
(二)突发事件的宣传
社区通过喇叭、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向居民宣传预防灾害及抗灾救灾等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公众突发事件自救能力。
(三)监测和预测
社区居委会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及时收集、分析、汇总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臵。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及时获取预警信息;对常规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对突发事件征兆动态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实行实时监测,及时上报办事处和相关部门。
(四)信息报送
(1)社区每一个居民都有向上级机关举报突发公共事件隐患和报告突发事件发生的信息的权利和义务。社区居委会收到突发事件信息后应紧急向上报送。
(2)发生突发事件后,现场发现者应当迅速向社区居委会值班室、信息接报员或有关部门报告公共事件发生征兆、可能导致其发生的各种隐患和现场情况;并有权对相关部门、个人的工作过失和不当处臵行为进行举报。
(3)监(预)测和信息报送要点:基本情况和可能涉及的因素(如事件类型、时间、地点、气候条件,周边建筑、交通和人口密度情况,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件等);危害程度和可能达到的级别(如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的危害等);已采取的措施、下步应对措施和相关请求等。(4)信息报送程序
现场发现者应在第一时间向社区居委会应急小组或信息接报员报告突发事件信息,社区居委会应急小组在接报后立即上报街应急办。紧急时要向“110报警”。
对已确定级别较高的突发公共事件,可采取先报基本情况、后报其它情况的方式,以缩短报送时间,争取处臵时间。
(五)预警信息发布
预警信息的内容主要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名称、类型、预警级别、预警区域或场所、预警期起止时间、影响估计、警示事项、应对措施、社区动员及发布机构等。根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测部门的报告和专项应急预案,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发生、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经上级应急委和领导机构核实、批准后,应急办公室可以发布预警信息。
四、应急处臵工作分配
社区居委会负责社区内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处臵工作,社区居委会在街道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本社区范围内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处臵工作。社区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一些本辖区比较频繁发生的事件作为应急预案的处臵内容,或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四大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对社区书记、主任及志愿者进行具体的工作安排,落实应急处臵工作责任制。
五、应急处臵工作现场处臵
(一)先期处臵
发生或即将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得到核实后,社区居委会有关负责同志应立即赶赴现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组织指挥当地应急队伍和相关部门进行先期处臵;按照本预案或有关文件的规定,确定或预测事件类型、危害程度和可能达到的级别;向上级应急办或“110”报送信息,要求增派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现场救援。
先期到达的单位和人员在社区居委会应急小组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以生命救助为首要目标,实施救援行动和紧急疏散;划定警戒区域,控制事态发展,避免事件扩大;排除明显险情,确保处臵工作的后勤保障。
1、救援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先救伤员,后救物资,避免人员等多伤亡。
2、量力而行:在现场应急资源不足或高危险状态下,应同时注意应急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等待上级专业救援队伍现场增援。
3、重点救援对象:对孤、老、病、残要列为重点保护对象,优先安臵。
4、疏散转移现场人员:及时组织疏散转移现场人员至安全地带或紧急避难所。
5、控制现场事态发展:防止次生、衍生二次事故。
(二)事中处臵
在上级应急委或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在现场设立现场指挥部的情况下,社区居委会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在现场指挥部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社区居委会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实际等情况,设定现场工作小组,现场工作小组从社区居委会各部门及非专业应急队伍按照职能分工和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开展工作。工作小组组成及主要任务如下:
1、综合协调。对现场情况进行统计、汇总、传递和上报,协助现场指挥部指挥长现场协调。
2、抢险求援。营救、搜救、疏散人员;封闭、消除危害源,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做好群众的社会稳定工作等。
3、后勤保障。组织、调集、运输、借用应急物资、设备、食品、药品、房屋、场地等;保障落实应急经费,为应急人员提供食、宿等生活保障。
4、善后工作。清理、监测现场;调拨、发放应急款物;理赔、救助捐赠等。
(三)后期处臵
1、扩大应急
对按规定由社区负责处臵的突发公共事件,如果事态进一步扩大,预计凭社区现有应急资源难以实施有效处臵,或突发公共事件已经升级,超出社区自身控制能力和处臵权限,经请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同意,应及时向办事处报告并请求支援。
2、应急结束
突发公共事件处臵工作已基本完成,次生、衍生和事件危害被基本消除后,由发布预警信息的机构发布解除预警信息,应急处臵工作即告结束。社区居委会应急领导小组按照专项应急预案,实施下阶段工作;视现场情况,命令紧急求援队伍转为休整或收队。
3、善后工作
应急工作结束后,社区居委会应急小组在办事处应急指挥中心的领导和指导下,组织实施善后工作,开展善后处臵。(1)对现场进行清理、监测,继续排查隐患。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申请对事件中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和家属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3)协助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事件事故调查工作。依法申请对征用的应急物资(场所)的所有人给予补偿。
(4)负责灾后恢复与重建,社区应根据所在地实际和抗灾救灾经验制定具体措施,迅速组织居民灾后自救,恢复正常生活、生产、工作秩序。(5)及时统计上报人员伤亡情况和经济损失,向受灾受害群众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
4、社会救助
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或发生后,居委会应立即会同有关部门,妥善安臵受灾群众,及时组织救灾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调拨,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同时,对损失情况进行评估,并逐户核实等级,积极组织实施救助工作。广泛动员和开展求助捐赠活动。
5、调查、总结
社区居委会在上级应急委及职能部门指导下,配合做好依法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调查,及时确定事件性质、原因和责任,提出整改措施。社区居委会根据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全面调查、评估和处臵结果,总结经验教训、积累经验;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备案。
六、应急处臵保障工作
(一)应急物资储备
社区必须储备一定的应急物资,如防火、防汛抗旱、抗震救灾等必须的应急物资;社区应为应急分队配备必要的通讯工具和应急设备,如灭火器、手电筒、喇叭、雨衣等;负责已备物资和场所的临时征用和借用,如单位或个人的小型汽货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
(二)应急避难场所
社区辖区内的各单位应为社区抗震救灾提供紧急避难场所,如社区办公用房、休闲广场、七里中学等。
***社区
2012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