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__选修一解读

时间:2019-05-13 16:2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日本明治维新__选修一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日本明治维新__选修一解读》。

第一篇:日本明治维新__选修一解读

小结: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危机有哪些?

(倒幕运动的背景)

1、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冲击了封建经济。

2、外来侵略,民族危机加剧

1853年“黑船事件”后,美国打开了日本大门,以后英、法等国纷纷加紧侵略,日本丧失大量主权,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民族危机加剧。

3、人民起义,阶级矛盾激化

——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腐朽黑暗的封建专制统治以及外来侵略的加剧,广大农民和城市贫民、中下级武士生活恶化,不断起义,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危机加剧。

4、统治阶级分化

——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加剧,加快了统治阶级分化,新兴地主和商人实力增强,对政治上无权不满,长期受幕府排挤的西南强藩、大名及生活恶化的中下级武士也反对幕府统治,为日后日本社会的变革奠定基础。

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明治维新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通过对外掠夺,加快了日本的经济近代化,逐步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但是明治维新运动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试以史实说明,明治维新展开后,日本工业化所需的自由劳动力、技术、市场、资本、原料等条件是怎样解决的?

①自由劳动力:通过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废除武士特权来解决; ②技术:政府从西方国家大力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

③市场:国内市场——通过“废藩置县”彻底打破封建割据,为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创造条件,然后又通过“地税改革”推动农村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来扩大国内市场。

国际市场——通过对外战争掠夺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国、朝鲜来掠夺市场。④资本:国内——

a私人资本(通过公债补偿的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也为其提供了投资工业的资金;许多财力雄厚的大商人、大地主的投资;)

b国家资本(国家通过地税改革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以解决资本的原始积累问题。)

国外——通过对外战争从中国和朝鲜掠夺,进行快速的资本原始积累。⑤原料:通过对外战争从中国和朝鲜掠夺。

比较19世纪中期的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异同。(1)异:

①直接原因不同:

俄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农奴制的统治危机。日本:民族危机加剧了社会矛盾,导致幕府统治被推翻。②内容不同:俄国主要是废除农奴制;

日本主要围绕富国强兵、文明开化来进行。③领导力量不同:俄国是以沙皇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

日本是以倒幕派为核心的改革派.(2)同:

①时代相同:都处在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本国落后的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②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③结果相同: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④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发展资本主义.总体评价明治维新

1、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是日本历史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①经济: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加快日本经济近代化,逐步发展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②政治: ③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

④军事: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 影响:摆脱民族危机,崛起为东方强国。

3、局限性:

a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原因?)忠君思想接受武士道教育,封建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b开始踏上对外扩张之路: 对亚洲国家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近代化的表现:

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民主化的历程)经济上:初步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

(工业化的历程)文化上:文明开化(西学东渐的历程)军事上:建立了现代化军队

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与英国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

1、原因:

(1)英国工业革命是本国生产力的自然发展。(2)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是在外侵,变革图强的结果

2、时间:

日本发展工业之际,英国等国已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日本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同时,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

3、内容:

(1)日本政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创办工厂,建设交通通讯事业。(2)英国工业革命主要技术都是自己研发的。

4、特点:

(1)日本政府对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力扶持和保护,而英国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2)日本利用政府力量拓展海外市场,而英国主要利用殖民公司的力量开拓海外殖民地。

为什么尊王攘夷运动和倒幕运动是由武士而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日本资产阶级还不成熟,相对软弱,没有领导政治和军事的经验。

武士是日本统治的基础,社会影响和活动能量较大。下级武士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日益下降,为了生存,他们与资产阶级联系。因而他们既反对幕府,又能够反映资产阶级的观点和利益。

第三课

明治维新 根本原因:

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政治前提——倒幕运动

一、改革目的: 巩固新政权; 摆脱民族危机; 实现富国强兵

二、含义

明治政府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废除旧封建体制,建立新制度,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三、改革措施

1、政治:废除旧体制 1)加强中央集权: A、措施:

① 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逐步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 ② 1871年,“废藩置县” B、作用: ① 封建割据打破,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 ② 有利于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A、措施:

① 取消大名和……改称华族;②宣布“四民平等”; ③ 公债补偿 B、作用:

A、缓和了社会矛盾,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环境 B、平民获得自由,为资本主义提供自由劳动力

C、华族和士族利用公债投资新兴工业,为资本主义提供资本。资本主义

2、经济:发展新经济

——动用政府力量大刀阔斧地推进资本主义发展

1、改革币制: ① 措施:

② 作用:统一货币,稳定物价与市场;

为地税改革创造条件;

2、地税改革:

(1)土地制度的改革:

① 措施: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立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② 作用: a、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b、有利于农村中的资本主义发展。(2)地税改革: ① 措施: ② 作用:

a、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发展;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成为明治政府初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c、为国家工业化提供有力保障;

3、推行“殖产兴业”政策(1)政府建立“样板”企业 ①措施:

②作用:国营企业示范作用,把私人资本引向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2)发展通信事业 ①措施:修筑…通信事业 ②作用: 为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3)大力扶持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措施 ②作用:

a促进私人资本主义发展,提高日本工业竞争力; b少数资本家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

3、文化:“文明开化” 措施及作用: 1)措施:

作用:让更多人了解西方文明; 2)措施:

作用:为日本提供大批掌握西方先进技术的人才;

局限性:

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 3)大力推进生活习俗西化 作用:

①传播了西方近代思想文化 ②但出现了崇洋媚外的不良倾向;

日本在推行西化的同时,保持着本民族的传统,如和服、茶道等民族习俗。

启示:在社会风俗改革中要注意对传统文化习俗的有益部分的保留,避免绝对化

4、军事:建立新军队 1)措施:

A.1873年,明治政府颁布《征兵令 B.购进先进武器,建立军工企业…军事装备 C.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 D.接受武士道教育,军队只向天皇负责

2、影响:

(1)增强国防力量,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2)带有浓厚军国主义色彩,加紧向外略,走上对外扩张道路,给中国、朝鲜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新组建的这支日本军队与英、美等国不同之处在于:(特点)

(1)它由军部指挥。军部只向天皇负责,称为“皇军”,不受内阁干涉。(2)所有的军人都接受武士道教育。

这支军队保留了浓厚的封建军国主义色彩,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核心力量。

4、军事:建立新军队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一、1889年日本宪法

1、背景

(1)农民:负担沉重,暴动

(2)中小资产阶级和地主:自由民权运动

2、目的:政治变革以适应资本主义发展

3、过程

1885

内阁制

1889

《日本帝国宪法》

4、内容

(1)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实质天皇专制(2)议会设贵族院和众议院(3)设立内阁和枢密院

4、评价

(1)具有浓厚封建性(天皇)

(2)是历史进步(人民权利,国家体制)(3)标志着----

比较日本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相同之处 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议会:权力较小,尤其是众议院(帝国议会)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内阁:行政机关,只对君主负责

君主权力突出,封建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浓厚,二、崛起为东方强国

1、背景

(1)国际:19C后半期西方列强忙于侵略中国,清政府忙于镇压起义 国际环境相对宽松

(2)国内:明治政府加紧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2、表现

(1)经济:19世纪90年代初步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工业体系、重工业)(2)军事:建立一支现代化军队,不断加强(3)外交:20世纪初废除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三、踏上对外扩张之路

1、背景

(1)对外扩张野心由来已久(大陆政策)(2)资本主义发展,国力提升(3)市场狭小,资源不足

2、表现(1)侵略朝鲜

A、1876年《江华条约》;

B、90年代末朝鲜实际上沦为日殖民地(2)侵略中国

A、1879年吞并琉球,变为冲绳县

B、1894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C、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二篇:人民版选修一明治维新练习题

人民版选修一:明治维新一课一练

一、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

1.19世纪中期、日本封建统治阶级中掌握实权的是

A.天皇

B.将军

C.大名

D.武士 2.幕府统治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B民族危机的加剧

C天皇不满自己的傀儡地位

D大名、武士不满将军的独裁统治 3.19世纪中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农奴制

B.国家分裂

C.殖民统治

D.幕府统治 4.19世纪中期,日本的商业中心是

①江户

②大阪

③京都

④长崎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 5.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危机严重

B.幕府专制统治阻碍日本经济发展

C.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教训

D.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6.明治维新时有利的国际环境中,不包括

A.欧美列强尚未过渡到帝国主义

B.中国是西方侵略亚洲的主要目标

C.瓜分世界的高潮没有到来

D.日本没有遭到欧洲国家的侵略 7.19世纪中期,首先打开日本大门、强迫日本签约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法国

8、近代日本被迫签定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A、《神奈川条约》B、《巴黎和约》C、《马关条约》D、《日韩合并条约》 9.倒幕运动中参与的阶层主要有

A、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

B、大名、武士

C、天皇、大名

D、将军、商人、资本家 10.日本彻底结束闭关锁国的标志是

A、明治维新

B、甲午战争

C、黑船来航

D、倒幕运动 11.武力倒幕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的标志是

A、奉换大政

B、安政大狱

C、黑船来航

D、王政复古 12.1868年倒幕力量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地点是

A.伏见、鸟羽

B.兵库、伏见

C.鸟羽、大阪

D.大阪、兵库 13.倒幕运动成功后,明治政府迁都江户,改名为

A.京都

B.东京

C.长崎

D.大阪 14.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一成一败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主要是由于①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④中国的维新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而进行的,未发生权力重心的转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下列所述不属于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似之处的是 A、改革的目的都在于发展资本主义

B、改革都打破了旧的生产关系,但不彻底 C、改革的主持者都是最高封建统治者 D、都在民族危机或统治危机,国家落后的情况下进行的

16、材料一:培理(率美国军舰)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唯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时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美)帕默尔?科尔顿《近代世界史》中册

材料二:1871年,„„..(日本)使节团在英国参观了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看到“到处是黑烟弥漫,无不设大小工厂”,“由此足知英国富强的原因”,纠正了以往错误观念,认识到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并与贸易结合,是“英国的谋富要领”,也是日本富国强兵之道。

——引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本

材料三: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给日本的赔款按当时日元计算,加上利息,共计3.6亿日元,这相当于当时日本4年的国家预算额。它按照军事费用84.7%,皇室5.5%,教育基金2.8%及其他部分来分配。这笔款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壮大了日本的军事实力,巩固了天皇制、发展了教育,在促进日本社会发展的同时,又促使其进一步加紧侵略扩张。——引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修1》教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日本幕府统治的外部危机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叙述了日本使节团访问英国等,使节团回国后作了哪些事情发展工业?(4分)3..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但民族主义导致了对外扩张,通过材料三分析明治维新的局限性。(4分)

答案:对外政策上,幕府实行闭关自守,美国武力叩关,日本被迫与美英等国签订不平等条约。(2分)

明治政府确定以英德为榜样,推进殖产兴业,并创办国营“模范工厂”,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兴建了大批国营毛纺织厂、缫丝厂、棉纺厂等。(4分)

日本封建残余势力仍然很大。明治维新后,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1)人民没有获得真正的民主(2)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生活贫困,严重影响了国内市场扩大,制约了经济发展。(3)灌输天皇崇拜思想,强制民众绝对服从天皇,为天皇尽忠卖命。最终导致二战爆发。(4)民族主义:军国主义扩张,给亚洲各国带来沉重灾难。(4分)

17、简述十九世纪中后期的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答案:社会背景(1)人民的反抗(2)新兴地主、商人不满(3)统治阶级内部(大名、中下武士)分化,幕府成为众矢之的。国际环境(1)发生在19世纪中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2)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领导力量 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力量强大。改革的参加者 反幕府的强藩、广大农民和市民、商人、手工业者 第二课 明治维新的举措

二、明治维新的举措

明治维新是日本现代化的起点,通过各项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并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据此回答1-3题。1.1872年日本政府发布告谕,“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这最能说明:

A.日本实行征兵制

B.日本实行募兵制

C.日本以武士道精神来教育熏染军队 D.日本积极准备对外扩张 2.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A.改革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B.资产阶级是改革的领导者

C.改革废除了封建身份制度

D.改革发展了资本主义工商业 3.日本明治维新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力量进行改革

B.倒幕派掌握政权,力行革新,顺应了时代潮流

C.废藩置县,建立近代统一国家,形成统一市场

D.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4.明治维新的措施中,最能体现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的是

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B.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5.明治维新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有

①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基础相对薄弱

②倒幕派用武力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③明治维新的措施行之有效

④西方列强暂时停止了对日本的侵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日本明治维新中的”废藩置县”的”藩”师指

A.天皇的领地

B.将军的领地

C.大名的领地

D.武士的领地 7.明治政府采取的经济改革措施不包括

A.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B.开办工厂,扶植私人企业 C积极修建铁路兴办邮电事业

D.实行土地国有,严禁土地买卖 8.日本明治维新不具有

A.民族革命性质

B.国家统一运动性质

C.称霸亚洲性质

D.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性质

9.有人说,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其中“外部因素”指

A.中下级武士破产

B.西南大名强大

C.民族危机加剧

D.倒幕运动胜利 10.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是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其共同原因是 A.用赎买方式进行土地改革

B.没有伴随而起的革命运动

C.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D.资产阶级未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11.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政策的实质是

A.调整国家行政建制

B.消除封建割据状态

C.完善政府管理职能

D.确立土地私有制

12.19世纪中期以前的日本在对外关系上类似于同一时期的 A.中国清朝

B.美国

C.俄国

D.英国 13.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目的是

A.摆脱外来压迫和民族危机

B.推翻幕府腐朽的统治 C.建立西方式国家

D.增强国力、巩固新政权 14.日本明治维新中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的最主要内容是 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B.允许不同阶层的人通婚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提倡西方文化,发展近代教育 15.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的最主要表现是 A.掌握政权的人是原属统治阶级的武士 B.不少垄断资本家由旧式特权商人脱胎而来

C.不少垄断集团与军阀集团相勾结,推行军国主义政策 D.天皇是国家元首兼军队最高统帅,拥有专制权力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按:日本推翻幕府统治后,伊腾博文上书建议“废藩”。1869年明治政府派代表劝萨摩、长州、土佐、肥前藩主向朝廷申请“奉还版籍”)今诸侯之领地,皆朝敌德川所授,并无天皇之印玺,这是滑稽的。

——《明治维新的再探讨》

材料2(1869年3月,四强藩藩主上表申请“奉还版籍”)朝廷一日不可失之大体也。一日不可假者大权也……臣等所耕乃天下之土,臣等所牧乃天子之民,安得私有乎?今谨收版籍而奉上,愿朝廷善为处理,当与者与之,当夺者夺之。凡列藩封土,更宜下敕令而重定……

——《简明日本近代史》

材料3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

——明治政府1873年颁布的条例

材料4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材料5 最迫急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军方面稍作准备,主要以朝廷兵务,开

拓朝鲜釜山港。

——明治元勋木户孝允1869年初的一封信

材料6 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

——1872年征兵告谕 回答:

(1)据材料1和材料2,指出“朝廷”与各藩关于“奉还”的真正含义。(2)材料3的含义是什么?实质是什么?(3)材料4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据材料5、6,明治政府进行军事改革的目的是什么?(5)材料6中“征兵告谕”还有什么影响? 答案:(1)朝廷的含义是先奉还,再由天皇授予;各藩含义是奉还是假,要求重新授予是真。(2)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及租佃关系。承认土地私有。交纳地税表明法律意义上确认私有。

(3)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4)目的是为了防止和抵御外国入侵,同时为了加强对内镇压和对外扩张。

(5)实行征兵制,废除武士对军事的垄断,标志着建设新军的开始;新军成为对外扩张的工具。

17.有人认为:“明治维新唯系天皇圣明,锐意革新,遂振日本国威,摒除内忧外患,立日本国典型和平、民主、富强之形象,实乃东方之大幸。”请结合史实评价这一观点。答案:上述的观点是片面的,不完全正确。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逐渐取消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国内外危机,实现了“摒除内忧外患”的作用;明治维新是中下级武士为主力众多力量共同促进发动的,决不是天皇一人之功;明治维新后,天皇专制统治被保留下来,谈不上民主;日本在走上强国之路时,把东亚国家作为侵略对象,给朝鲜、中国等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谈不上是东方的大幸;该观点没有全面认识明治维新的起因、影响,是片面的;它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作用,是不科学的。

三、迅速崛起的日本

1、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和促使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主要事件是 A、“废藩置县”

B、侵略亚洲邻国

C、推行军国主义教育

D、明治维新

2、日本使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日本工业革命出现高潮是在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一战后

D、二战后

3、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日本轻工业发展迅速。当时主要的轻工业部门是 A、纺织业

B、服装加工业

C、饮食业

D、采矿业

4、日本政府对国内垄断资本采取的政策为

A、扶植和保护

B、排斥和打击

C、低价出卖官营企业

D、向他们提供贷款

5、操纵日本国家经济命脉的“财阀”有①、三井

②、三菱

③、住友

④安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6、象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日本也在-------向帝国主义过渡。

A、19世纪80年代

B、19世纪末

C、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D、20世纪初

7、下列哪些因素不利于日本经济发展

①、自然资源比较匮乏

②、岛国面积较小

③、国内市场十分狭小

④、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8、明治政府建立近代政治制度主要模仿了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荷兰 9、1889年颁布德《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

A、日本臣民无条件享受选举和被选举等民主权利 B、法官由选举产生

C、内阁只对议会负责而不对天皇负责

D、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是国家最高的统治者,集一切大权于一身。

10、《大日本帝国宪法》是①是一部具有日本特色的宪法②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的性质 ③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极其保守性④按“三权分力”原则构建,有效地防止天皇独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依据《大日本帝国宪法》确定的近代政治体制。日本的议会

A、由贵族院和参议院组成 B、贵族院的议员由选举产生,任期4年

C、议会可以限制天皇的权利,天皇必须对内阁负责

D、议会的召开、闭会、停会全由天皇决定

12、明治维新后,日本废除了部平等条约,主要原因

A、人民要求在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声日益高涨 B、日本迅速崛起,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取得了胜利,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 D、日本政府采取灵活的外交策略且善于把握时机。

13、日本拼命向邻国侵略扩张,争当殖民帝国。对外侵略扩张首先指向

A、中国

B、中国东北

C、朝鲜

D、越南 14、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了朝鲜,日本强迫朝鲜签定了不平等条约

A、《日韩合并条约》

B、《马关条约》

C、《朴次茅斯和约》

D、《辛丑条约》

15、通过三次对外侵略扩张战争的胜利,日本树立了东亚强国的地位。这三次对外战争是

①、占领台湾

②、侵略朝鲜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日俄战争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6、材料一:天皇为国家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天皇召集帝国议会,命其开会、闭会、停会、及解散众议院。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材料二:天皇制——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政体来体现。日本自古至今,其国体经历了奴隶主政权、封建领主政权和资产阶级政权的阶段,但其政体表现形式—天皇制却延续未变,天皇制因此成为日本政治的最大特点。日本天皇制经历古代天皇制、近代天皇制及现代天皇制的不同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1)、据材料一,归纳《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内容,并据此指出该宪法的局限性。(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政治的最大特点。(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近代天皇制的形成原因。答案:(1)、天皇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总揽一切大权。《大日本帝国宪法》保留浓厚的封建残余。(2)、天皇制始终延续未变(3)、形成原因:由日本特殊的国体决定,日本明治维新不彻底,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日本资产阶级的力量不够强大;日本民主政治不发达,日本效仿了德国近代的政治体制。

17、分析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

答案:前提:明治维新废除了旧的政治体制,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为日本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前提。

经济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经济的迅速发展,这是日本崛起的根本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明治政府的大力扶植和保护,日本垄断资本发展迅速。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

政治原因:日本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实现了民族独立。近代天皇制度的不确定,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稳定政局,有利于日本社会的发展。

军事因素:日本拼命对外侵略扩张,对朝鲜、中国、俄国三次战争的胜利。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且大大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成为亚洲强国,并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第三篇: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第16课 日本明治维新

执教人:曾朝芳

教学目标

需要掌握的知识:倒幕前日本;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史论结合的意识。

通过对明治维新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①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②认清明治维新的局限性。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教学建议

本课地位

日本明治维新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革命和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唯一的非欧美国家。明治维新是日本走向世界的起点,为日本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的改革并不彻底,这就决定了这个国家带有较强的封建性和军事性。给亚洲国家尤其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重点分析:

明治维新是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起点,是日本与世界接轨的标志,也是意味着日本开始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它在日本的发展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亚洲国家和世界格局都产生较大影响。

难点分析:

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初三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近代史中戊戌变法的内容。同样是闭关锁国的国家,同样是被外国的船坚炮利打开了国门,同样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制度,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能够成功,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这样的问题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探究。这种探讨的问题难度较大对于初三学生有一定困难。.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日本明治维新

难点: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复习提问】

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关于日本古代的历史.请同学们回忆一下,1192年,日本进入了什么时期?(学生回答)【导入新课】

明治维新是日本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呢?

【讲授新课】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9世纪中期,日本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天皇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朝廷设在京都,但实权掌握在将军德川庆喜手中,德川家族就占有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将军以下的封建领主称作“大名”.上国有26O多个,其领地叫“藩”。将军和大名的家臣是武士,全国有200万人左右。所以说,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社会的统治阶级。

提问:幕府统治为何成为了众矢之的?学生先阅读教材,分组讨论,然后选出代表回答上述问题。

(提示学生从当时的各个阶级的处境和与幕府的矛盾上思考)阶级、阶层:农民、资产阶级、大名、武士等

除了内忧,还有外患。长期以来,统治日本的幕府推行锁国的政策。政府曾经明确指示,日本各藩不必向中央政府请示,可以随意击沉一切有登陆日本企图的外国船舰。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打开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中国首当其冲地遭到资本主义的侵略,同学们想一想,184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同学回答:鸦片战争)不久,西方列强也来敲日本的大门。1853年,美国海军舰队闯人日本浦贺港,第二年,它第一个强迫幕府签订了不平等的《日美亲善条约》。在这以后,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依仗着军舰和大炮的威力,先后迫使幕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的入侵激化了日本人民和以幕府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苦难深重的日本人民对幕府的统治更加不满。内因和外回结合,造成了幕府统治危机的总爆发,幕府的统治成为众矢之的。

二、倒幕运动

那时候,日本西南部的长州、萨摩、上佐、肥前四藩中的下级武士,迅速扩大实力,成为日本资产阶级和新型地主倒幕派的主要政治代表。1867年,倒幕派加紧在宫廷活动,联络一些权贵,争取到年幼的明治天皇的支待,获得讨幕密诏。陷于孤立境地的德川庆喜见势不妙,立即采取以守为攻的策略,辞去将军职务,“奉还大政”于天皇。妄图以此来分化瓦解倒幕派;等待时机,卷上重来。1868年初;德州庆喜潜出京都,伺机反扑。于是,一场公开的内战爆发了。在京都附近的鸟羽、伏见一带,倒幕里与幕府军相遇,展开战斗。幕府军虽然拥有一万五千人的兵力优势,但将领腐败.士气低落。倒幕军不过五千人,但大部分是农民,他们对幕府深恶痛绝,因而士气旺盛,作战勇猛。第二天,幕府军即开始败退。第五天,幕府军已被打得焦头烂额,再无反攻之力。将军见大势已去,便逃回江户。第七天,幕府军彻底清退。鸟羽、伏见战役的胜利奠定了推翻幕府的基础。倒幕军乘胜追击,五月,大军进逼江户,德川庆喜被迫投降。这样,日本最后一个封建幕府政权被推翻了。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从京都迁到东京,并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诸方面的改革

三、明治维新

幕府统治被推翻以后,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措施。明治维新内容如下: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取消大名对各想的统治权,全国设三府七十二县(不久合并为43县),打破了国内封建割据的局面,加强了国家的统一。经济方面废除土地买卖禁令,承认土地私有权和买卖自由,实为保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还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积极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生活方面,颁布“学制令”,努力发展教育等。

由于明治维新的领导权掌握在地主资产阶级的代表武士集团手中,作为幕府统治的支柱,他们同封建势力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地主资产阶级专政。同时,由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间较晚,其生产力发展水平、占有殖民地等都落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后面,致使日本的地主资产阶级特别狂热地运用对外侵略、掠夺和杀戮的血腥手段,来补充本国财政资本的不足。

同样是闭关锁国的国家,同样是被外国的船坚炮利打开了国门,同样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制度,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能够成功,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在实际操作中,可将班内同学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从背景、准备和内容中找寻成功的因素。最后由教师总结:

从背景上看: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具体表现为日本是幕藩制国家,幕府的中央统治相对薄弱;幕府成为众矢之的:曾经是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级武士成为反对幕府的主导力量。

从准备过程看: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四强藩的支持。

从内容上看:制定和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除此之外十九世纪中期日本又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所以这一切保证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

小结:

这节课要掌握一个主题及其三个方面。一个主题就是明治维新。三个方面是;产生明治维新的国内外原因;打倒旧政权、建立新政权;明治维新及对日本社会构成的影响。

第四篇:8高中历史选修一 明治维新习题训练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维新政府原本试图通过官营企业的形式进行工业化,但在官营企业亏损后即将其下放给了带有许多封建要素的民间资本,民间资本在政府的主导下向近代工业资本转化。

——改编自严立贤《日本资本主义形态研究》

材料二 日本近代棉纺织品国内总消费情况(单位:千捆)

注:()内的数字为相对于国内总消费的百分比。

——(日)高村直助《日本纺织业史序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发展近代工业的政策对日本民主政治建设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解析:第(1)问,经济决定政治,工业化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但是日本是“下放给了带有许多封建要素的民间资本,民间资本在政府的主导下向近代工业资本转化”说明其封建因素的存在,这是不利的影响,应从这两个角度去分析。第(2)问,从表格中可知,国内总消费和国内生产呈现增长趋势,而国外输入则是下降。说明日本工业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入侵的抵制作用增强。注意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答案:(1)使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具有浓厚的封建性,确立和巩固了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2)发展状况:国内生产迅速增长,国外输入占国内消费的比例迅速下降(或国内消费来源由以国外输入为主转为以国内生产为主)。

原因:明治政府通过及时调整“殖产兴业”政策和引进、运用先进生产设备等措施促进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通过废除不平等条约等措施逐步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控制。

2.(2012年南京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寺子屋是日本从幕府时期一直发展到明治时期的著名民间教育机构。它往往存在于乡间,以庶民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它的课程设置大体是:首先必须学的是平假名、片假名,还有汉文、《三字经》、《实语经》、《童子经》等,书法、算盘和地理也是必修课程。其他如书信模板、商业用语模板、农业用语模板、木匠用语模板等,也都是全国性的共通教科书。

——(日)依田熹家《日本通史》

材料二 明治政府于1872年颁布第一部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在此基础上,寺子屋教育被勒令停办,各地兴办新式小学。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读物、算术、书法、写字、熟读、作文、理科、地理、历史、修身、体操。有些好一些的小学还要增设几何和一两门外语课。据统计,在每周的学时总数中,属语言类的科目占40%,数理、地理、历史合占53%,其他的修身等科目占7%。

——伊文成、马家骏《明治维新史》

材料三 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厥美。此乃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于此。……一旦缓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者不独为朕之忠良臣民,又足以显彰尔先祖之遗风。斯道也实为我皇祖皇宗之遗训,而子孙臣民之所当遵守。通诸古今而不谬,施诸中外而不悖。贬庶几与尔臣民俱拳拳服膺咸一其德。

——1890年明治政府《教育敕语》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正是其教育改革才最终导致明治维新走向歧途。

——天涯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前期“寺子屋教育”的特点。(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新式小学有何不同?(3)据材料三指出,《教育敕语》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说明《教育敕语》产生的主要背景。

(4)你赞同材料四中的哪种观点?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

解析:第(1)问,直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第(2)问,注意材料一、二的比较,得出正确答案。第(3)问,《教育敕语》的核心是宣传忠君思想,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问,日本近代教育中的近代化思想和传统的忠君思想相结合,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可从这两个角度切入分析,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可,但要注意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答案:(1)特点:民间办学;注重教育的通俗适用;偏重儒家传统文化。(2)不同:政府主导;重视近代科学技术;重视外语教育。

(3)核心:忠君思想(或儒家忠孝思想)。背景: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4)(前者)理由:提高了日本国民的文化素养;培养了大量人才。

(后者)理由:宣扬忠君爱国和武士道精神,最终使日本因对外侵略扩张而战败;给日本人民以及东亚和平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2011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3.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4.天皇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 5.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6.天皇裁可法律„„ 7.天皇召集帝国议会„„ 11.天皇统率陆海军。

——《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材料二

43.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

45.执行权属于国王一人。他任免大臣。他下令颁布法律„„ 46.国王对军队发布最高命令。47.国王任命全部军官以及国家其他部门官员„„ 51.国王召集两院开会„„他可同时解散两院„„

——《普鲁士宪法》(1850年)(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

(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注意对材料一、二进行分析,找出二者的共同点,然后概括总结;第二小问注意是比较日本、英国在近代宪政中君主权力的不同之处。第(2)问注意题目的要求,从日本天皇拥有的权力很大,联想到日本浓厚的封建残余,并联系所学知识,如日本的国内市场狭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的侵略扩张对日本、亚洲邻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主要内容: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在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统率陆海军。

差异:天皇权力至高无上;英国王权受限制。

(2)日本虽确立了近代君主立宪制,但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军国主义道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为了获取海外市场和殖民地日本不断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人民带来了灾难。

4.(2011年高考江苏卷)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 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物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第(1)问中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中“创办官立事业”可知殖产兴业的方式应为官营;第二小问从材料中“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可归纳殖产兴业的原因。

第(2)问中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日本人民„„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可推断得出答案;第二小问从材料二中“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可断定原因之一是官营企业的弊端,从材料三中“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可断定官营企业的阻碍也应为原因之一,从材料三中“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断定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是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之一,从材料三中“何须政府自身为之”可判断,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也属原因之一。第(3)问应从政府干预经济的角度考虑。

答案:(1)方式:官营。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

(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

(3)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

第五篇:日本明治维新练习题

合肥育英高中选修一试卷(日本明治维新)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日本幕府统治集团的统治基础是D A、天皇 B、将军 C、大名D、武士

2、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D 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派进行改革 B、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近代统一国家 C、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D、倒幕派掌握政权,进行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

3、日本尊攘派形成的原因是 A ①外国势力入侵,日本民族危机加深②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对内恐怖镇压

③中下级武士得到部分大名和人民的支持④各地人民起义风起云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其最主要的成果是 B 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B、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5、尊王攘夷运动失败的原因有A ①尊攘派对幕府抱有幻想②幕府军队进攻

③西方列强的压力和围攻④尊王派失去民众支持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6、19世纪六七十年代,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除了俄国外还有A A、日本 B、意大利 C、美国 D、德意志

7、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是A A、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严重的民族危机和激化的国内阶级矛盾的迫使 C、落后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D、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巩固其政权地位

8、“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 第页共

下载日本明治维新__选修一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日本明治维新__选修一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示例之一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示例之一 教案示例之一第2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新疆乌鲁木齐市教育研究中心 石纪元(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

    浅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浅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继“大化改新”之后的历史性转折,明治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教育改革则是改革中的重中之重。任何文化落后的......

    浅谈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浅谈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摘要: 1868年日本进行了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使得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迅速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并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与欧美等资本主......

    浅析日本明治维新前的经济发展状况

    前言 真正意义上日本的经济发展是从班田制(日本历史上第一部土地法令)的颁布开始的,虽然这一法令未能持续太长的时间,但是这却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以下......

    第22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第22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鄂州市第五中学卫荣鑫 一、 课标内容: 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

    《日本足球的明治维新》读后感2000字(大全)

    《日本足球的明治维新》读后感2000字CURRY去年临放寒假前想着去图书馆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找到本好书,现在看来我还是挺幸运的。一开始是书名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因为我知道足球的......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 专题综合测评专题八 明治维新

    专题综合测评(八) (时间:45分钟 分值:90分) 本试卷共6个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90分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学者家永三郎指出:“扶植近代产业和近代军备是‘富国强兵’的手段,而......

    选修专题一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2013-2014届第二学期选修练习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2014.4.2编) 1:材料一:列宁说:‚民主共和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所以资本一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