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霍邱、叶集县(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霍邱、叶集县(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六安市人大工作研究会第一调研组
(2010年5月16日)
2010年5月13至14日,市人大工作研究会第一调研组对霍邱、叶集两县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历时两天的调研。市人大工作研究会会长汪永义、副会长朱善云、名誉副会长周方正和部分会员、名誉会员参加调研。霍邱、叶集两县区首先汇报了本县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要求。尔后,调研组又深入到霍邱县姚李工业园区益康油脂有限公司和蓝博旺三期工程,曹庙庆发集团八卦矿泉饮品有限公司,长集农产品加工园雨润集团霍邱福润肉类公司和皖西麻黄鸡生产基地,岔路皖西绿源牧业有限公司,城北工业区华安达集团,经济开发区金安矿业有限公司以及叶集试验区经济开发区,孙岗乡龙江安置小区,三元乡龙塘村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和沙塘敬老院,安徽绿源工艺品有限公司,六安康运木业有限公司,安徽大团结植物油有限公司,叶集金可达肥业有限公司,叶集来浦照明有限公司,金太阳建材商贸城,思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企业,对其建设和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听汇报和实地察看,调研组成员对两县区的经济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两县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第一要务,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加强领导,积极投入,规范操作,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霍邱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大。霍邱县委、县政府以“大力发展以矿冶为重点的工业经济,以产业化为重点的农村经济,以城区建设为重点的城镇经济,以激活投融资为重点的财政金融经济”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突出重点,着力推进。工业企业不断壮大,铁矿开发快速推进,民生工程扎实开展,农业生产再创新高。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亿元,同比增长14.6%;规模工业增加值38.2亿元,增长3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6亿元,增长5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亿元,增长19%;财政收入9亿元,增长27.6%;农民人均纯收入4061元,增长10.1%。各项经济指标在全省二类县中居领先地位,在全市各县区中位次靠前。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乘势而上,精心打好农副产品、矿产等五张资源牌,加速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增长方式的转变,继续实施钢铁“双百亿”工程,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县域经济保良好的发展势头。1-4月,规模工业增加值17.42亿元,增长50.4%,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146家,净增25家,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56亿元,增长55.4%,财政收入3.7亿元,增长22.3%,到位境内引资12.1亿元,增长94.5%,境外引资1000万美元,增长168.8%。在农村经济上,继续实施粮食“双百亿”工程,扎实开展汛前检查,及时做好春灌和田间管理,午季粮食丰收在望;在城镇经济上,围绕构建“一轴两带五区”的大城关格局,今年又谋划确定了“滨湖之城、淮畔明珠、皖西钢城”的目标定位,全年拟投资12亿元,启动建设25项重点工程,积极争创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县城。
(二)叶集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大。注重招商,实现由过去的纯商贸向现在的工业和商贸综合发展;城乡一体化率高;木竹加工、轻纺食品、商贸物流支柱产业发展讯速。2009年底,全区生产总值19.8亿元,年均增长13.3%;工业增加值9.8亿元;财政收入11200万元,年均增长11.2%;农民人均收入4400元,增长2.3倍。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由纯商贸向工业和商贸综合发展。通过十年努力,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80余个,其中三千万元以上项目22个,改变了过去规模工业空白、工业经济薄弱的现状,实现了向工业和商贸综合发展的经济模式。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5亿元,是1999年的10.6倍,年均增幅26.5%;规模工业实现产值14.8亿元,增加值4.1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2%。
2、发挥交通枢纽优势,初步形成了三纵六横的城市柜架。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98年的3.5平方公里扩大到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3.6万人增加到8.3万人。城镇化率达60%,居全市之首。
3、注重兴商安商,构建现代商贸物流网络。历经十年发展,叶集商业流通网络日趋健全,商业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现代流通方式迅速兴起,各类市场总面积达60万平方米,木竹加工、轻纺食品、商贸物流支柱产业讯速发展。2009年,全区亿元专业市场4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79亿元,是1999年的3.6倍。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两县区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分别和两县区的有关负责同志作了交流,一致认为,有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予支持督促解决。
1、霍邱要尽快完成铁矿开发及深加工项目总体规划。近年来,霍邱铁矿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入驻企业19家,其中矿山企业13家,深加工和配套企业6家。2009年,共生产铁精粉346万吨,实现产值41.5亿元,创税3.9亿元。今年3月,首钢与大昌公司在霍邱县注册3亿元,成立了“安徽首矿大昌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收储项目土地3600亩。霍邱县委、县政府决定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以霍邱经济开发区为平台,以铁矿综合开发为基础,以钢铁产业为主导,形成完备的钢铁产业体系,成为国内重要的铁矿采选、冶炼、钢铁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形势喜人。但是,由于霍邱矿区整体规划和开发区中心拓展区控制性详规尚未完成,矿山企业各自为阵,建设分散,道路、学校、医院、住宅、商业网点等功能不完善,且起点较低,有的矿区还拿工业用地建造职工用房。
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霍邱铁矿的系列开发,争取将与首钢合作的铁矿深加工项目列入省“861”目录,争取国家和省发改委对铁矿深加工科学立项和项目资金;尽快完成霍邱“钢城”的整体规划。
2、帮助和争取增加霍邱经济开发区项目用地指标。铁矿深加工项目,应通过独立选址、安排专项用地计划指标。
3、建议确立叶集新建制,进一步创新发展机制。叶集素有“安徽西大门”之称,1993年,省委、省政府在原叶集镇实施综合改革试点,并实行地区计划单列;1998年12月,省委、省政府在试点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批准设立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管辖范围扩大到孙岗、三元两乡,行使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享受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县的有关政策待遇,直属六安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区现辖镇区、平岗两个办事处和孙岗、三元两乡及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国土面积320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
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初衷是通过行政体制升格,激活机制创新,加快叶集发展。从当时的情况看,体制活力和区位优势使叶集确实掀起了一轮发展的高潮,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中央转移支付力度加大、财政省直管县的大环境下,叶集有效投入不足、发展速度放缓的问题日益显现。其核心问题是叶集在国家没有“户头”,这样叶集不仅很难争取到国家项目和资金,享受不到中央关于中部崛起的各种政策,就连省里一些部门也不给叶集立“户头”,建制县区享受的各种项目、资金基本考虑不到叶集。同时省直有关部门安排的建设项目如政法补助专款、消防装备建设、农业发展项目资金、卫生经费等专项资金也得不到安排。仅叶集每年的财政转移支付一项就比其它县区平均水平少了近5000万元。
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适时组织专题调研,逐级汇报,重新明确叶集在边贸小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定位,确立新建制,尽早解决束缚叶集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第二篇:关于霍邱、叶集县(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关于霍邱、叶集县(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六安市人大工作研究会第一调研组
(2010年5月16日)
2010年5月13至14日,市人大工作研究会第一调研组对霍邱、叶集两县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历时两天的调研。市人大工作研究会会长汪永义、副会长朱善云、名誉副会长周方正和部分会员、名誉会员参加调研。霍邱、叶集两县区首先汇报了本县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要求。尔后,调研组又深入到霍邱县姚李工业园区益康油脂有限公司和蓝博旺三期工程,曹庙庆发集团八卦矿泉饮品有限公司,长集农产品加工园雨润集团霍邱福润肉类公司和皖西麻黄鸡生产基地,岔路皖西绿源牧业有限公司,城北工业区华安达集团,经济开发区金安矿业有限公司以及叶集试验区经济开发区,孙岗乡龙江安置小区,三元乡龙塘村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和沙塘敬老院,安徽绿源工艺品有限公司,六安康运木业有限公司,安徽大团结植物油有限公司,叶集金可达肥业有限公司,叶集来浦照明有限公司,金太阳建材商贸城,思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企业,对其建设和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听汇报和实地察看,调研组成员对两县区的经济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两县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第一要务,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加强领导,积极投入,规范操作,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霍邱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大。霍邱县委、县政府以“大力发展以矿冶为重点的工业经济,以产业化为重点的农村经济,以城区建设为重点的城镇经济,以激活投融资为重点的财政金融经济”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突出重点,着力推进。工业企业不断壮大,铁矿开发快速推进,民生工程扎实开展,农业生产再创新高。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亿元,同比增长14.6%;规模工业增加值38.2亿元,增长3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6亿元,增长5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亿元,增长19%;财政收入9亿元,增长27.6%;农民人均纯收入4061元,增长10.1%。各项经济指标在全省二类县中居领先地位,在全市各县区中位次靠前。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乘势而上,精心打好农副产品、矿产等五张资源牌,加速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增长方式的转变,继续实施钢铁“双百亿”工程,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县域经济保良好的发展势头。1-4月,规模工业增加值17.42亿元,增长50.4%,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146家,净增25家,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56亿元,增长55.4%,财政收入3.7亿元,增长22.3%,到位境内引资12.1亿元,增长94.5%,境外引资1000万美元,增长168.8%。在农村经济上,继续实施粮食“双百亿”工程,扎实开展汛前检查,及时做好春灌和田间管理,午季粮食丰收在望;在城镇经济上,围绕构建“一轴两带五区”的大城关格局,今年又谋划确定了“滨湖之城、淮畔明珠、皖西钢城”的目标定位,全年拟投资12亿元,启动建设25项重点工程,积极争创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县城。
(二)叶集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大。注重招商,实现由过去的纯商贸向现在的工业和商贸综合发展;城乡一体化率高;木竹加工、轻纺食品、商贸物流支柱产业发展讯速。2009年底,全区生产总值19.8亿元,年均增长13.3%;工业增加值9.8亿元;财政收入11200万元,年均增长11.2%;农民人均收入4400元,增长2.3倍。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由纯商贸向工业和商贸综合发展。通过十年努力,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80余个,其中三千万元以上项目22个,改变了过去规模工业空白、工业经济薄弱的现状,实现了向工业和商贸综合发展的经济模式。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5亿元,是1999年的10.6倍,年均增幅26.5%;规模工业实现产值14.8亿元,增加值4.1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2%。
2、发挥交通枢纽优势,初步形成了三纵六横的城市柜架。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98年的3.5平方公里扩大到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3.6万人增加到8.3万人。城镇化率达60%,居全市之首。
3、注重兴商安商,构建现代商贸物流网络。历经十年发展,叶集商业流通网络日趋健全,商业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现代流通方式迅速兴起,各类市场总面积达60万平方米,木竹加工、轻纺食品、商贸物流支柱产业讯速发展。2009年,全区亿元专业市场4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79亿元,是1999年的3.6倍。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两县区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分别和两县区的有关负责同志作了交流,一致认为,有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予支持督促解决。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1、霍邱要尽快完成铁矿开发及深加工项目总体规划。近年来,霍邱铁矿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入驻企业19家,其中矿山企业13家,深加工和配套企业6家。2009年,共生产铁精粉346万吨,实现产值41.5亿元,创税3.9亿元。今年3月,首钢与大昌公司在霍邱县注册3亿元,成立了“安徽首矿大昌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收储项目土地3600亩。
霍邱县委、县政府决定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以霍邱经济开发区为平台,以铁矿综合开发为基础,以钢铁产业为主导,形成完备的钢铁产业体系,成为国内重要的铁矿采选、冶炼、钢铁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形势喜人。但是,由于霍邱矿区整体规划和开发区中心拓展区控制性详规尚未完成,矿山企业各自为阵,建设分散,道路、学校、医院、住宅、商业网点等功能不完善,且起点较低,有的矿区还拿工业用地建造职工用房。
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霍邱铁矿的系列开发,争取将与首钢合作的铁矿深加工项目列入省“861”目录,争取国家和省发改委对铁矿深加工科学立项和项目资金;尽快完成霍邱“钢城”的整体规划。
2、帮助和争取增加霍邱经济开发区项目用地指标。铁矿深加工项目,应通过独立选址、安排专项用地计划指标。
3、建议确立叶集新建制,进一步创新发展机制。叶集素有“安徽西大门”之称,1993年,省委、省政府在原叶集镇实施综合改革试点,并实行地区计划单列;1998年12月,省委、省政府在试点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批准设立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管辖范围扩大到孙岗、三元两乡,行使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享受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县的有关政策待遇,直属六安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区现辖镇区、平岗两个办事处和孙岗、三元两乡及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国土面积320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
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初衷是通过行政体制升格,激活机制创新,加快叶集发展。从当时的情况看,体制活力和区位优势使叶集确实掀起了一轮发展的高潮,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中央转移支付力度加大、财政省直管县的大环境下,叶集有效投入不足、发展速度放缓的问题日益显现。其核心问题是叶集在国家没有“户头”,这样叶集不仅很难争取到国家项目和资金,享受不到中央关于中部崛起的各种政策,就连省里一些部门也不给叶集立“户头”,建制县区享受的各种项目、资金基本考虑不到叶集。同时省直有关部门安排的建设项目如政法补助专款、消防装备建设、--------------------------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农业发展项目资金、卫生经费等专项资金也得不到安排。仅叶集每年的财政转移支付一项就比其它县区平均水平少了近5000万元。
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适时组织专题调研,逐级汇报,重新明确叶集在边贸小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定位,确立新建制,尽早解决束缚叶集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精品
文档-------
第三篇:浙江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06)
《浙江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06)》
课题研究及编纂方案
一、目的要求
以浙江区域经济发展为主线,研究分析2005年以来全省及各区块经济的发展情况,记述新成就,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措施,集课题研究、专题报告、调研成果、典型案例、统计分析为一体,对外宣传浙江经验,对内提供决策参考,为促进浙江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二、主题思想
本卷主题:按照“立足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小康、继续走在前列”的要求,促进浙江区域经济和社会又快又好、平稳协调发展,为“十一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要围绕这一主题所涉及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组织开展各项研究活动。主要包括:
1、关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研究;
2、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优化城乡布局,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3、关于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4、关于统筹区域发展,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研究;
5、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研究;
6、关于扩大经济强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提升县域经济研究;
7、关于我省主体功能规划和区域开发政策的研究;
8、关于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实施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研究;
9、关于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发展临港工业,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研究;
10、关于全面建设文化大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11、关于建设“法治浙江”,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研究;
12、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研究;
13、关于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确保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研究。
三、主要内容
(一)综合报告(省统计局、省发改委、省经贸委、有关研究单位)
1、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2、浙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报告
3、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与兄弟省市比较分析
4、浙江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分析
5、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二)专题报告(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区域经济研究会、有关研究单位)
1、浙江区域经济专题研究(专题内容自定)
2、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专题内容自定)
3、浙江省区域经济优秀研究成果
(三)区域报告(市县发改委、经贸委)
1、11个地区区域特色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报告
2、全国百强县(市、区)特色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报告
(四)典型报告(市县发改委、经贸委负责组织)
1、经济强镇、1业园区典型报告(撰写内容包括概况、主要经验以及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促进作用,每篇3000字以内)
2、区域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典型报告(撰写内容句括概况、主要经验以及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促进作用;每篇3000字以内)
四、时间安排
报告一式两份于2006午9月15日前交校科技处,由科技处统一报送,11月份出版。
五、组织领导
编委会由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社科联、省统计局、省社科院和省区域经济研究会有关领导组成,具体工作由省区域经济研究会秘书处(《浙江区域经济发展报告》编委会办公室)负责。
浙江省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会
第四篇: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城关镇南街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城关镇南街村工作组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2012年2月上旬,我们就南街村的村情及当前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对该村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仔细的梳理,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南街村位于彬县县城正南方向,地理位臵优越,全村5个村民小组,其中一组现仍居住在南山塬顶上,全村332户1232人,原有耕地576亩,现除一组有450亩土地外其余4个组均成为失地农民。2011年人均纯收入7630万元。目前,该村党支部共有党员38名,支部班子健全,分工明确,支部一班人精诚团结,埋头工作,扑下身子,全身心的带领全村群众致富奔小康。南街村依据优越的地理位臵,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目前该村321户,就有160户向外租房,每人每年收入平均8000元以上,运输户20户,个体工商户108户,该村村民40%现如今资产上了每年2万元收入。为使村务公开工作公开、透明,切实接受群众监督,近年来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新农保参保、社会帮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等都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村务公
1开的阳光操作,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使干群关系日益融洽。
二、存在问题:
随着彬县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处于彬县县城城中的南街村因周边土地用于城市建设而逐步被县城包围,但剩余土地性质,建筑格局和居民的生活方式仍保留传统农村特征,成为典型“失地村”,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劳动者文化素养低,绝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低,加之未受过任何专业技能培训,主要从事脏、累、苦、重等工作,收入相对较低。
2、农村社会化服务不到位,青壮年外出务工后,老人赡养、幼儿托管问题突出,使得外出务工人员难以安心务工创业。
3、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至目前,全村社区征地已将泾河新区耕地全部征用,群众主要从事建筑、餐饮、贩运蔬菜、房屋租赁等。目前,该村二、三产业发展不够,农民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比较狭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难以形成气候。
4、重点项目配合不到位,致使项目推进滞后,由于受一些外在因素的干扰,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不到位,致使郭家台的拆迁和南一组生态公园项目推进受到影响。
三、对策与建议:
(一)发展优势
一是地理位臵优越,该村属典型“城中村”,能够抓好抢抓发展机遇,促使大开发,大建设。
二是劳动力转移优势明显,该村距离城区,加之毗邻的厂矿企业、餐饮业,群众务工方便。
(二)发展目标
一是积极配合县建设局征收南山紫薇生态公园建设用地和郭家台旧城改造剩余户的拆迁工作。
二是争取赶4月底对该村预留土地的开发相关手续办理完毕,5月份有实质性进展。
三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依托周边厂矿企业、工业园区,大力开展劳动力培训,使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扩大就业,为群众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四、主要措施: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据该村年初重点项目规划,重点剖析,稳步推进,解决群众的住房难、行路难问题。
2、建立再就业创新机制,农民市民化的重要前提是农民就业社会化、非农化和充分化,顺利实现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加快其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保证。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该村地理位臵优越,应利用优势发展汽车修理业、洗车业、百货零售等,使村中留守人员有事可做,有钱可挣。
4、强化规划引导,制订城中村改造进度计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按照就地、就近安臵的原则,制定完善农村拆迁安臵用地规划,安臵地一经确定,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更改占用安臵地块。
组长:黄高鹏
成员:纪粉玲
车卜涛
池康宁
王永春
武健
二O一二年二月十六日
第五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如何加快民贸民品企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民族宗教事务局
扶持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保障少数民族同胞生产生活特需用品供给,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从五十年代民贸民品优惠政策制定至今,这项政策对发展民族地区的生产和商品流通,稳定民族地区的市场物价,促进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局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针对民贸民品企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围绕如何加快民贸民品企业经济发展,认真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贸民品企业现状
***有民贸民品企业22个,其中:供销系统15个,拥有职工547人,***贸易公司在一九九九年已全部解散,没有一砖一瓦,人员分流到农贸公司、废旧公司、土产公司,实际有民贸企业十四个,有注册资金683.2万元,生产销售产品辐射水城33个乡镇。县级民贸企业7个,拥有职工180人,注册资金500.5万元,分别是***盐业公司、***百货大楼、水城糖酒公司、***民贸公司、***贸隆百货公司、***滥坝节能厂、***盐业公司。在21个企业中,除盐业公司外,其他企业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一是人员包袱过重,供销系统截止2008年,在册职工及退休人员共计986人,其中:在岗从业人员547人,退休人员439人,平均1个从业人员负担一个退休人员,***供销系统十四户独立核算单位,除南开供销社外,全部属资不抵债企业,没有资金开展业务,职工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二是体制不清,缺乏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未能及时转变经营管理机制,民贸企业和民族用品生产企业以及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生产企业已破产倒闭或停止生产经营,财务挂帐5969.8万元,其中:中央政策造成挂帐435.4万元,地方政策造成1031.4万元,其他经营性造成4503万元,企业长期亏损,大量拖欠银行贷款本息,即便现在有正常的流动资金,银行也不愿或不给贷款;三是少数企业未按规定将贴息的70%补充自有流动资金而挪作他用;四是尚有部分企业对享受贴息等有关优惠政策不了解,未及时向民族工作部门和银行进行申报;五是政策界限不清楚,国有企业如供销社、民贸企业等传统的民族贸易企业的改制比较复杂,不少贸易企业采取租赁或由个人承包经营,只收取租赁费或承包费,经营的产品质量、数量等都不能满足民族地区特需生产生活用品的需要,使得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难以到位;六是有关部门对民贸民品工作认识不到
位,宣传力度不够,执行不到位。
二、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
(一)国家贴息落实情况
***民贸企业由于大多数处于半停业状态,至一九九O年开始亏损后一直没扭转局面,所以十四个独立核算单位都向农业银行申请要求贷款来加强经营,扭转亏损,但却遭到银行拒绝,因此民贸企业及供销企业从98年至今没有从银行贷到过一笔贷款,没有享受到国家贴息优惠,只有县级民贸企业***农资公司2007年在农业银行贷款671万元,享受国家贴息24万元。
(二)民贸民品企业增值税上缴及返还情况
***22个民贸民品企业,只有盐业公司、农资公司经营状况较好,增值税先征后返50%优惠政策得到落实,2007年该公司上缴增值税42万元,返还21万元,2008年上缴增值税53.9万元,返还33.5万元,农资公司经营农用物资属于免税企业,免征增值税。而其他20个民贸民品企业因未正常开展业务,没有上缴增值税,所以没有享受返还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三)执行补充自有流动资金情况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1]09号)文件,“关于继续对民族贸易企业执行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的第一条对县以下(不含县)国有民族贸易企业和基层供销社销售货物免征增值税”的精神,应退供销社所缴增值税8.5万元用于补充基层供销社的流动资金和生产经营活动,但至今没有退还。
三、如何加快民贸民品企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民贸民品企业的现状,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重新界定民贸民品企业名单。民族特需用品生产目录是界定民品生产企业并进行扶持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民族特需用品发生了变化,有的已逐渐消失,也有一些新的特需用品产生,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满足少数民族特殊的生产生活需要为宗旨,重新确认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和民贸企业名单。原始的农业、林业、畜牧业在市场化渗透下,逐步向现代农业、现代林业、高新技术产业方向转化。因此,建议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目录应增加,经过现代技术加工和改造过的传统产品、绿色产品和新技术产品等生产企业,赋予少数民族特需用品新的内涵。对民族贸易和特需用品生产企业,要在上下结合、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确定并实行动态管理,对那些名存实亡、扭亏无望的老定点企业要大胆地从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企业名单中删除,对那些有市场发展前景好的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企业,要及时纳入名单,以便及时加以扶持,使其做大做强,成为民族地区支柱企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从事民族贸易和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对于满足少数民族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应给予高度重视,加大对民贸民品企业的扶持力度,设立弱小民族企业专项无偿扶助资金,在新的税法规定下,重新明确民贸企业的减免税政策,同时对民品企业给予适当的税收减免优惠,让一些起步较晚的弱小传统民族工艺企业走出低谷,重新恢复正常生产,同时拯救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在少数民族同胞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规模小、制作方式传统的特需用品生产企业。
3、政府要加强对民贸工作的宏观指导和动态管理。针对民贸民品生产企业的申报、审查、管理、监督等工作制定一套管理灵活、操作方便的规程,使民贸民品优惠政策及时有效地落实到急需扶持的民族企业上;对民族定点企业要强调加强其为民族地区的服务意识和在促进民族团结中的表率作用,实行动态管理。
4、强化民族工作部门协调监督管理职能,加强宣传协调,促进民贸政策的贯彻执行,使民贸民品企业成为发展民族经济的主力军,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辅助力量。
5、协调市民委增加***民贸企业总数,以满足少数民族
群众对生产生活特需用品的需求,对清真食品企业和边销茶生产企业的审定给予适当照顾。
6、加强与建立民贸民品企业沟通协调机制,及时掌握国家的优惠政策,真正用好、用足国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发展,为水城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