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期中复习讲义(二)总结
高一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期中复习讲义
(二)复习要求
1.理解离子的涵义,理解离子方程的意义。
2.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知识规律总结
离子反应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反 应前后至少有二种离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离子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的实质即所有同一类型的 离子之间的反应。其书写原则是:可溶性或微溶性的强电解质写离子形式,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写成酸式根形式,其它物质写分子式或化学式。检查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的三个规则①质量守恒——微粒种类与数目相等,②电荷守恒——方程式两边电荷总数相等,③得失电子相等——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离子共存问题应转化为离子之间能否反应来考虑。
一、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依据离子反应原理,分清类型,总结方法技巧。
(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例:Al和HCO3、CO3、HS、S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思维技巧点拨
1.首先必须从化学基本理论和概念出发,搞清楚离子反应的规律和“离子共存”的条件。在中学化学中要求掌握的离子反应规律主要是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和离子间发生氧化反应,以及在一定条件下一些微粒(离子、分子)可形成络合离子。“离子共存”的条件是根据上述三个方面统筹考虑、比较、归纳整理而得出。因此解决“离子共存”问题可从离子间的反应规律入手,逐条梳理。
2.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10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mol/L的溶液等。
-3+2+2+2+②有色离子MnO4,Fe,Fe,Cu,Fe(SCN)。
--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2-2-+④S2O3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H=S↓+SO2↑+H2O 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3.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
HCO3-+H+=CO2↑+H2O 典型题剖析
例
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氯化铝溶液与氨水反应:Al3++3OH-=Al(OH)3↓
B.磷酸二氢钙溶液跟足量NaOH溶液反应:
3Ca2++2H2PO4-+4OH-=Ca3(PO4)2↓+4H2O
C.硝酸亚铁溶液中滴入稀硫酸:3Fe2++NO3-+4H+=3Fe3++NO↑+2H2O
D.硫氢化钠水解:HS-+H2O=H2S↑+OH
解析:本题涉及溶液中电解质强弱、离子反应规律、氧化还原反应、盐的水解等知识,需要对各选项仔细全面地分析,才能正确解答。
2+-A中氨水是弱电解质,应写化学式;B中NaOH足量,Ca(H2PO4)2全部参加反应,式中Ca与H2PO4不符合Ca(H2PO4)2化学式中的比例,故不正确;C中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正确。D中HS水解程度很小。不能用“=”、“↑”,-3+-2--2-、AlO2-、ClO-等;Fe3+与故不正确。答案为C。
例
2、(1)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一个“反应进程”的试题。解题的关键是“中性”。即加入的Ba(OH)2溶液中OH恰好与H完全反应。再继续滴加Ba(OH)2溶液时,要分析此溶液中还有什么离子能继续反应。
+2-2+-答案:(1)2H+SO4+Ba+2OH=BaSO4↓+2H2O 2+2-(2)Ba+SO4=BaSO4↓
例
3、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Ag、NO3、Cl B.Ba、Na、CO3、OH C.Mg、Ba、OH、NO3 D.H、K、CO3、SO4 ++-
2+
2--2+
2+
--+
+
2-2-
-+E.Al、Fe、SO4、Cl F.K、H、NH4、OH
2 解析:A组中:Ag+Cl=AgCl↓ B组中,Ba2+CO3=BaCO3↓ +-3+3+2--+++-C组中,Mg+2OH=Mg(OH2)↓ D组中,2H+CO3=CO2↑+H2O E组中,各种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F组中,NH4与OH能生难电离的弱电解质NH3·H2O,甚至有气体逸出。
+-+-NH4+OHNH3·H2O或NH4+OH=NH3↑+H2O 答案:E 例
4、在pH=1的无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3++--2++--A.Al、Ag、NO3、Cl B.Mg、NH4、NO3、Cl 2++2--2++-2-C.Ba、K、S、Cl D.Zn、Na、NO3、SO4
+-解析:题目给出两个重要条件:pH=1(即酸性)和无色透明,并要求找出不能共存的离子组。选项A中Ag与Cl不能
+-3++共存,生成的AgCl不溶于HNO3(H和NO3),Al、H都为无色,符合题意。选项B、D中的各离子虽都是无色的,但能共
2-+存于酸性溶液中,不符合题意。选项C中各离子能够共存,且为无色,但S与H不能大量共存,所以C也符合题意。
答案:AC 能力突破训练
一、选择题
1.离子方程式H++OH-==H2O可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盐酸和氢氧化钡的反应
B.硝酸和氢氧化镁的反应
C.硫酸和氢氧化钡的反应
D.盐酸和氨水的反应 2.把各组中的气体通入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显著增强的是()
A.CO2(g)通入NaOH溶液
B.CO2(g)通入石灰水
C.NH3(g)通入CH3COOH溶液
D.NH3(g)通入盐酸中 3.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有()
A.NH3·H2O
B.H2O
C.CH3COOH
D.醋酸铵
4.要使含有Ag+、Cu2+、Mg2+、Ba2+等离子的溶液中的离子逐一形成沉淀析出,下列所选择试剂及加入试剂的顺序正确的是
()
A.H2SO4→HCl→K2S→NaOH→COB.Na2SO4→NaCl→Na2S→NH3·H2O
C.NaCl→Na2SO4→H2S→NaOH
D.Na2S→Na2SO4→NaCl→NaOH 5.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OH-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2+-+2-
B.H、Mg、CO32-、S2-
D.K+、Na+、NO3-、SO32-6.下列物质中导电性最差的是()
A.熔融的氢氧化钠 B.石墨棒
C.盐酸溶液
D.固态氢氧化钾 7.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Cu(OH)2+HCl;Cu(OH)2+CH3COOH
B.NaHCO3+H2SO4;Na2CO3+HCl
C.NaHCO3+NaOH;Ca(HCO3)2+NaOH
D.BaCl2+H2SO4;Ba(OH)2+H2SO4 8.下列叙述中可说明酸甲比酸乙酸性强的是()
A.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
B.酸甲是二元酸,而酸乙是一元酸
C.酸甲能与乙的钠盐反应生成酸乙
D.酸甲的电离不完全,而酸乙能全部电离成离子
9.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溶液和Ba(OH)2溶液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HCO3-+OH-==CO32-+H2O
B.2HCO3-+Ba(OH)2==BaCO3↓+2H2O+CO32-
C.HCO3-+Ba2++OH-==H2O+BaCO3↓D.2HCO3-+Ba2++2OH-==2H2O+BaCO3↓+CO32-
10.已知硫酸铅难溶于水,也难溶于硝酸,却可溶于醋酸铵溶液中形成无色的溶液,其化学方程式是:PbSO4+2NH4Ac==Pb(Ac)2+(NH4)2SO4。当在Pb(Ac)2(醋酸铅)溶液中通入H2S时有黑色沉淀PbS生成。表示这个反应的有关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2++
A.Pb(Ac)2+H2S==PbS↓+2HAc
B.Pb+H2S==PbS↓+2H
C.Pb2++2Ac-+H2S==PbS↓+2HAc
D.Pb2++2Ac-+2H++S2-==PbS↓+2HAc
二、填空题
11.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晶体
②液态SO
3③液态的醋酸
④汞
⑤BaSO4固体
⑥纯蔗糖(C12H22O11)⑦酒精(C2H5OH)⑧熔化的KNO3,请回答下列问题(用序号):
⑴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⑵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以上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以上物质中溶于水后形成的水溶液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12.在一烧杯中盛有稀H2SO4溶液,同时有一表面光滑的塑料小球悬浮
于溶液中央(如图所示)。向该烧杯里缓缓注入与稀H2SO4等密度的 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在此实验过程中
⑴烧杯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实验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将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⑴CO32-+2H+==CO2↑+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Cu2++2OH-==Cu(O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Zn+2Ag+==Zn2++2A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Mg(HCO3)2与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a(HCO3)2与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a、Ca、SO42-、Cl-
C.K+、Mg2+、SO42-、NO3-
+2++2+
(3)Ca(HCO3)2与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Mg(HCO3)2与过量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Mg(HCO3)2与过量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C
3、D
4、C
5、C
6、D
7、D
8、C
9、C
10、A
11、⑴④⑧
⑵①③⑤⑧
⑶②⑥⑦
⑷①②③⑧
12、⑴①产生白色沉淀
②小球下沉
⑵Ba2++2OH-+2H++SO42-==BaSO4↓+2H2O
13、⑴Na2CO3+2HCl==2NaCl+CO2↑+H2O ⑵CuSO4+2NaOH==Cu(OH)2↓+Na2SO4
⑶Zn+2AgNO3==Zn(NO3)2+2Ag
14、(1)HCO3-+H+=H2O+CO2↑(2)Ca2++2HCO3-+2OH-=2H2O+CaCO3↓+CO32-, 或Ca2++HCO3-+OH-=H2O+CaCO3↓
(3)Ca2++HCO3-+OH-=CaCO3+H2O↓
2-(4)Mg2++2HCO3-+4OH-=2H2O+Mg(OH)2↓+2CO3
(5)Mg2++2HCO3-+2Ca2++4OH-=2H2O+Mg(OH)2↓+2CaCO3↓
第二篇:高一化学期中复习
高一化学期中复习
李航
原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电子数,每得一个电子就多一个负电荷,失去一个电子对一个正电荷,每一个质子对应一个正电荷,所以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用数值相减)
分子式和化学式的区别:
乙醇的化学式可以是CH3CH2OH、C2H5OH或C2H6O,但分子式只是C2H6O
举个例子:
氢氧根OH-
质子数=1+8=9(1是氢的质子数,8是氧的质子数)
中子数=16+1-9=8(16是氧的质量数,1是氢的质量数,9是质子数)
电子数=9-(-1)=10(9是质子数,-1是电荷数,1个负电荷就是多一个电子)He2+
质子数=2(氦元素的质子数)
中子数=4-2=2(4是氦的质量数,2是氦的质子数)
电子数=2-(+2)=0(第一个2是氦的质子数,后一个+2是氦的电荷数,也就是少了2个电子)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反应物中某种物质过量的计算
在生产实践或科学实验中,有时为了使某种反应物能反应完全(或充分利用某一物质),可使另一种反应物的用量超过其理论上所需值,例如要使燃烧充分,往往可以通入过量的氧气或空气。以如要使某种离子从溶液中完全沉淀出来,往往要加入稍为过量的沉淀剂等。解这类题时首先判断这两种反应物的量是否符合化学方程式中该两种反应物的关系量之比,如不符合则要根据不足量的反应物的量进行计算。
2、有关物质的纯度、产率、利用率和多步反应的计算
在化学反应中,所表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转化量都是以纯净物的量来表示的。而实际上原料和产品往往是不纯净的,这就存在着不纯物和纯净物间的换算,其换算的桥梁是物质的纯度(以百分数表示)。
3、混合物中两种成分的物质的量、质量和百分比的计算
这类题目有较强的综合性。解题时不仅要掌握化学计算的有关概念和熟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还要认真审题。分析题给的每项条件和各组分之间量的关系,找出解题途径。经常采用的方法有“关系式法”、“差量法”及“联立方程法”,以求得混合物各组分的含量。例
1、硼有两种同位素 B和 B,平均原子量为10.8,求两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解题分析:这是一道要求应用同位素的概念和求平均原子量的方法进行计算的问题,解此题的关键是对同位素、质量数等概念有明确的理解,熟悉求平均原子量的计算公式,可以先设其中一种同位素原子的百分含量为x%,则另一种同位素原子百分含量为1—x%,通过列出等式求解。两种同位素原子百分含量之比就是它们的原子个数之比。1
解:设 B的原子的百分含量为x%,B原子百分含量为1—x%,则:x% + 11(1—x%)= 10.8
解得:x% = 20% 1—x% = 1—20% = 80%
所以 B和 B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为:20/80 = 1/4
答 : B和 B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为 1:4
例
2、将2.5克胆矾溶于500毫升水中,配成溶液仍为500毫升。试求溶液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及密度。
解题分析:解该题的关键是对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及密度有明确的理解,抓住胆矾是结晶水合物,当加入水中,胆矾的结晶水进入水中,溶剂的质量增加,而溶质是无水硫酸铜。确定溶质的量是解题的要点。通过求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公式即能求解。解:通常情况下1毫升水为1克(题中无物殊条件)。已知250克CuSO4 5H2O中CuSO4的质量为160克,2.5克CuSO4 5H2O中含CuSO4 CuSO4的质量为2.5* 160/250 = 1.6(克)。质量分数 = 1.6克/(2.5克+500克)*100% = 0.318%
物质的量浓度 == 0.02摩/升
溶液的密度 =(500克 + 2.5克)/ 500毫升 = 1.005克/毫升
例
3、某含结晶水的一价金属硫酸盐晶体,已知式量为322,取4.025克该晶体充分加热后,放出水蒸气2.25克(失去全部结晶水),试确定该硫酸盐的分子组成.解题分析:求硫酸盐的组成,一是要求出结晶水,二是要求出金属的原子量,这二者是相关的。可利用结晶水合物中水的含量是固定的这一关系与已知条件的建军立比例关系,从而确定结晶水合物中所含的结晶水,进一步求出金属的原子量。
解:设结晶水合物的分子式为M2SO4 xH2O,其摩尔质量为322克/摩,1摩结晶水合物中含水x摩,与已知条件建立比例关系: M2SO4 ?xH2O == M2SO4 + xH2O
322 18x
4.025 2.25
322 : 2.25 = 18x : 2.25
解得: x=10
得M2SO4?10H2O.所以,M2SO4的式量为:322—18╳10=142,M的原子量为(142—96)/2 =23
查原子量表可知为Na。故晶体的化学式为:Na2SO4?10H2O.例
4、将50毫升浓度为12摩/升的浓盐酸跟15克二氯化锰混合物加热后,最多能收集到多少升氯气?(标准状况下)被氧化的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解题分析:这题是涉及到物质的过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全面理解化学方程式中表
示的量的关系。方程式的系数之比可以看成物质的量之比或分子个数比,对气体来说还可以表示它们的体积比。要根据题意和化学方程式所表示量的关系,列出比例式。比例式中同一物质必须用同一单位;不同物质也可以用不同单位,但必须是对应的关系。
该题首先要确定过量物质,找出不足量物质的量作为计算标准。还要注意被氧化的盐酸和参加反应的盐酸的总量是不同的。根据已知条件和系数列出比例关系式逐步求解。解:设盐酸全部反应所需二氧化锰的量为x克,在标准状况下生成氯气y升,则: MnO2 + 4 HCl == MnCl2 + Cl2↑+ 2H2O
87克 4摩 22.4升
x克 12摩/升╳0.05升 y升
由 87:4 = x :(12╳0.05)得 x = 13.05(克)
由于13.05克<15克,MnO2是过量的,应该用盐酸的量作为计算标准:
4/(12╳0.05)== 22.4/y 解得 y == 3.36升
再分析化学方程式中系数的关系,4摩HCl参加反应,其中2摩HCl被氧化,则0.6摩HCl中有0.3摩被氧化.答 : 标准状况下,生成氯气3.36升,HCl被氧化的物质的量为0.3摩.例
5、工业上用氨氧化法制硝酸时,如果由氨氧化成一氧化氮的转化率为95%,由一氧化氮制成硝酸的转化率为90%,求1吨氨可以制得52%的硝酸多少吨?
解题分析:该题是有关多步反应的计算,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找出有关物质的关系式进行计算,简化计算过程.注意运用转化率和纯度的计算公式.解:该题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4NH3 + 5O2 ==4NO↑+ 6H2O(1)
2NO + O2 == 2NO2(2)
3NO2 + H2O == 2 HNO3 + NO↑(3)
其中(3)式产生的NO在工业生产中是被循环使用的,继续氧化生成NO2,直至全部被水吸收为止。因此NO2变成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最后得出的关系式为:NH3∽HNO3。解:设制得52%的硝酸为x吨。
NH3 ∽ HNO3
17吨 63吨
1╳95%╳90% 吨 x.52%吨
X =(1╳95%╳90%╳63%/(17╳52%)=6.1(吨)
答:可以制得52%的硝酸6.1吨。
1-20号元素:氢氦锂铍硼 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第三篇: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4(选修)》,该内容属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范畴。化学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化学2和选修4均有安排,体现了知识生长与学习的层次性,本节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深入学习“化学与能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反应中释放能量的形式。
2.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3.掌握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取信息、理解信息。通过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分析,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列举生活实例和能源发展里程碑,让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
2.通过实验探究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知道化学反应能提供能量,知道一些具体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同时能够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但是缺少用定量的思想去分析问题。学生渴望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用暖宝宝探讨学习。
学情及年龄特征:学生对生活中的实例有浓厚的探究兴趣,对未知知识和应用有强烈的探究欲。
【教学重点】分析化学反应中热效应与焓变的关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现象的原因。
【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方法中重视知识形成过程,所以出现了情景教学、探究教学等,对于焓变这样高度抽象的知识教学中,采用单一的实验探究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本节的教学方法中采用实验探究、层层引进、多媒体演示等辅助教学。【教学资源】电脑多媒体投影、实物暖宝宝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化学史 引入
【引入】介绍能源的发展史:原始社会→18世纪→19世纪→20世纪
观看并了解能源史
【过渡】能量来自能源
【讲解】观看这两组火焰图,我们知道:发生了能量变化 【板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观察并思考能量变化的原因
进入课题,让学生初步建立能量与化学反应的思想
实例
【实物展示】暖宝宝、透气袋
【讲解】暖宝宝有一个透气袋,撕开包装后氧气进入透气袋反应而产生热量
仔细观看,初步了解暖宝宝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与思考
【讲解】同学们已经学过: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板书】
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设问和引导】依据什么划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回忆以前做的
Ba(OH)2.8H2O和NH4Cl及燃烧反应的实验现象,知道是根据热效应划分的 【板书】热效应
【引出情景】暖宝宝的热效应是什么?
放热反应
回忆实验现象,探究、总结出:暖宝宝的热效应是放热反应
引导学生探讨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划分依据,并判断了实物暖宝宝的热效应
情景创设
【讲解】目前使用的暖宝宝放热原理 化学能→热能
【情景设问】所有的放热反应都能做暖宝宝吗?可以用Mg、Al等原料吗?
【拓展知识讲解】Mg、Al等热效应效果更好,但是价格比较高,暖宝宝作为一种商品,必须满足市场需要和顾客的接受程度
知道暖宝宝的放热原理,思考、了解是否能用其它材料
情景探究,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提出概念
【过渡】Fe、Mg、Al等都可以做暖宝宝,为何热效应会有差异?
【讲解】不同的物质能量不同,这就是今天将学习的重点知识:焓变与热效应。焓是与物质内能相关的物理量,焓变是等压下的热效应 【板书】 焓变与热效应
理解并掌握焓变的概念
形成正确的概念
【讲解】焓变是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热效应的物理量
【引导讲解】同学们在必修2中已经学习过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形
回忆以前的知识,归纳出焓变与热效应的关系
进行知识的梳理、归纳,让学生养成新、旧知识的联系
放热反应:ΔH<0
吸热反应: ΔH>0
【设问】回忆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如何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讲解】氢气与氯气反应的微观过程…….对比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键形成释放的能量,判断热效应。
观看反应的微观过程,倾听老师的讲解
呈现微观反应过程,弥补讲授法的不足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吸热反应:反应物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新键形成释放的能量
ΔH= E反–E生>0 放热反应:反应物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新键形成释放的能量
ΔH= E反–E生<0 【板书】
吸热反应:ΔH>0 放热反应:ΔH<0 【回顾】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有哪些?
归纳整理,记笔记,化学反应与热效应的关系: 吸热反应: ΔH>0 放热反应: ΔH<0
对所讲的知识进行提炼,让学生明白重点
实验探究 知识应用
【情景设问】同学们是否有疑问:哪些因素影响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探究实验】
选择NaOH和HCl中和实验,用控制变量法探测最高温度,第一组探究用量是否影响,第二组探究温度的影响,第三组探究状态的影响 【总结】用量、温度、状态影响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板书】
影响焓变的因素:用量、温度、状态等
【过渡】理论的角度认识了热效应后,同学们能够能够举出热效应的应用吗? 【板书】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应用
【讲解】无论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还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热米饭、暖宝宝,都说明了化学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猜想,并跟随老师思路思考理解影响焓变的因素 思考、了解热效应的应用
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探究影响焓变的因素,为下节课写热化学方程式奠定基础 应用化学知识能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化学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好好学化学
知识梳理
【情景回顾】暖宝宝的热效应是什么?是否所有的放热反应都能做暖宝宝?哪些因素影响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探究作业】同学们:如果是你,如何制作暖宝宝?
回顾学习的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暖宝宝的制作
理论应用到实践,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概念是要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暖宝宝图片的展示为同学提供了感性认识,接着引导学生进入深入的理性思考。从生活实例去研究热效应的原因,使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本节课是在原有的化学能、热能基础上继续探究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热效应与焓变的关系、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出影响焓变的因素,为下节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奠定基础。
第四篇: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2要点
课题:能量的变化及其应用
执教教师:建平中学 顾建英
执教时间:2007年5月24日(星期四)第二节
执教班级:高一(3)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魔术实验,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⑵通过一组化学方程式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对比,学会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⑶通过对课外实验的结果展示、分析和讨论,理解燃料充分利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魔术实验,感受神奇的能量变化;
⑵通过化学课外实验的讨论分析,使学生认识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实验结果的思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重视节能、加强环保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⑴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⑵燃料的充分利用的原理。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实验
四、教学流程
五、教学设计
[演示实验]玻璃棒点燃酒精灯。
[提问]酒精灯为什么被点燃了?
[揭示谜底]玻璃棒上蘸的是高锰酸钾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其与酒精反应放热,达到酒精着火点使酒精灯点燃。
[提问]通过以上实验,你对化学反应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回答]化学反应有的放热,有的吸热。
[板书]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⒈放热反应
⒉吸热反应
[讲解]我们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放热反应;有热量吸收的化学反应叫吸热反应。
[设问]为什么化学反应有的放热,有的吸热呢?
[讲解]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离解成原子的过程为吸热;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的过程为放热。当吸热大于放热时,反应的总热效应表现为吸热;当吸热小于放热时,反应的总热效应表现为放热。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都属于反应热。
[过渡]我们把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板书]
二、热化学方程式
点燃
[ 讨论 ] 比较下列化学方程式和热化学方程式,概括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有哪些注意事项?
2H2 + O2 → 2H2O
2H2(气)+ O2(气)→ 2H2O(液)+ 571.6kJ
2H2(气)+ O2(气)→ 2H2O(气)+ 483.6kJ H2(气)+ ½ O2(气)→ H2O(气)+ 241.8kJ CaCO3(固 CaO(固 + CO2(气– 157kJ [归纳]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⑴ 注明物质的状态
⑵右端标出热量的数值和符号。吸热用“-”,放热用“+” ⑶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⑷系数必须与反应热相对应
⑸不注明温度和压强,指25℃、1.01×105Pa [思考]在室温下,煮沸4升水理论上需要多少m3的天然气?已知:水的比热为4.2 J/(g·℃)
主要成分
热值(MJ/m3)
单价(元/m3)
天然气 CH4 96%、N24%或其它气体
38.16 2.10
[回答]解:Q=cm△t = 4000g×4.2J/(g·℃)×(100℃-25℃
=1.26×106 J V(天然气= = 0.033 m3 [展示课外实验] 煮沸一定质量水所消耗燃气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燃料在不同情况下消耗量的测定,提出提高热能利用率的各种方法。
实验步骤: 1.取4升冷水,加入锅中,记录燃气表的读数。点燃燃气,并将燃气灶内外圈火焰都开足,记录时间,当水沸腾时,熄灭火焰,记录所用时间和燃气表的读数(精确记录)。
2.在相同条件下,用内外圈中火、内圈小火加热,再做两次实验。把实验结果记录于表中。
实验记录
实验序号 锅水火煤气燃所煤
子材温 候 料
或天然气气消需时气或数(m3
耗量间(m3
天然气单价
加热前 加热后
小火时
中火时
大火时
[提问]为什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的燃气比理论上要多呢? [回答]热能的不充分利用。[板书]
三、能源的充分利用
[讲解]接下来,我们就根据课外家庭实验,对能源的充分利用展开讨论。[讨论]根据实验数据,说说煮沸等量的水需要燃气体积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根据实验数据分三种情况讨论)
[回答]略。
[展示图片]1.世界及中国天然气、煤、石油人均占有量 2.今年来我国能源总消耗量与人均能量消耗量
3.中华工商时报报道——《我国能源利用率仅30%,比发达国家浪费10%》 [讨论]通过实验数据的比较,得到节约燃气,提高热利用率的方法? [归纳]热能的充分利用:防止热能损失、利用余热(如热交换器)、改进设备。
[讨论]我国的主要能源是煤,请考虑怎样更好地使煤充分燃烧?
[归纳]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1)足量的空气;(2)增大燃料跟空气的接触面积,即固体燃料粉碎、液体燃料喷雾(例如,我国已开发出新型煤粉尘燃烧器,煤的燃烧效率可大95%以上)。
[讲解]我们现在使用的大量能源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因此解决能源问题除了节能外,还要开发新能源。
[板书]
四、开发新能源
[提问]请你说说你所了解的新能源。
[介绍]太阳能、风力发电、氢能、核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 [作业]能源为我们提供了热能等,根据今天所学内容,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调查研究后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
①调查内容:调查家庭需要及季节因素;燃料的特点因素。调查所在地区目前所使用的燃料情况;调查家庭燃料的分类,了解不同使用范围,进行成分分析对比,了解各自燃烧的特点。
②调查方法:通过互联网查阅有关资料;
登门采访燃气公司,了解各种燃气的使用比例,经济效益、环保状况等。③每位同学结合家庭实验报告,进行分析比较,提出节能,提高热能利用率的合理化建议,撰写小论文。
六、教学反思
通过课程展示,我感到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过程符合学生智力水平,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强调了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在课上我通过演示实验:玻璃棒点燃酒精灯 引导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再和社会热点问题——能源相联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关注社会、重视节能、加强环保的意识。
研究性学习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力所能及的问题,涉及的范围可以很广泛。因此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给学生呈现出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并自己得出结论。这节课的亮点我认为是通过对课外实验三种不同结果的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充
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展示实验中不合理的实验数据,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精神。
当然在测定时,燃气消耗量受外界地影响很大,因素也很多(温度、燃气灶结构、厨房大小、锅子材料和大小、燃气流速和压力等等),在要求学生做课外实验时,实验要求应该更仔细,实验步骤应该更规范。
总之,通过此次课堂展示我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长处与短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多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五篇:高一化学期中复习要点
期中复习要点
一、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大小:以第三周期、第ⅠA、ⅦA族为例说明
2、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3、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与化合价的关系
4、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物理、化学)的相似性及递变规律
5、同位素的判断
6、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1-20号
7、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及计算
8、离子键、共价键(极性键、非极性键)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关系以及判断
9、常见物质电子式的书写以及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氯化钠、氯化钙、氟化镁、氧化钠、硫化钾、氮气、氢气、氯气、氯化氢、二氧化碳、水、氨气、甲烷
10、根据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和周期表推断元素
二、化学反应与能量
1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及简单计算
12、一个化学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的判断方法
13、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4、构成原电池条件的判断
15、锌-铜(碳)-稀硫酸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简单计算
16、氢气-氧气燃料电池的正负极、发生的反应等判断
17、运用原电池原理判断金属的活泼性强弱
三、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8、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19、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0、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涵义
2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四、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包括离子方程式)
1、钠与水反应
2、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
3、加热碳酸氢钠固体
4、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
5、铝与盐酸反应
6、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7、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
8、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9、氯气与水反应
10、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1、铁丝在氯气中燃烧
12、氯气通入碘化钾溶液中
13、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
14、碳与浓硫酸反应
15、铜与浓硫酸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