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19-05-13 16:2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篇: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

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过程中,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因此,应该将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以身体锻炼,体育保健和心理健康有机结合的学校体育教育,以提高学校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体育教学

Abstract: In the course of carrying out Character Education and adopting the idea of “Health First”, strong physique is

the premise,on which youngsters are based on to serve our country and our people and by which the great vitality of our nation is reflected.From my point of vies, we should combine physical education with health education in order to form a new kind of education that includes physical exercises, health care and mental health.In that case, we can increase the exercise,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overcome the psychological barrier and form the positive attitude.Therefore students must adjust to their mood and experience the interests and success of the exercises so that they can gai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Key words: Health First; mental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一、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一部分,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善状态”,也就是说健康是人生观,心理和社会能力的协调统一,三者缺一不可。因此,学校体育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并养成终生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在对我校学生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中发现,由于复杂的社会环境,紧张的人际关系,激烈的竞争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以及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不均衡,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部分学生对一些事物在心理上反映比较敏感,复杂,害怕竞争,没有上进心,缺乏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在

社会需要与自我价值观中存在着极端矛盾心理。数据表明,50%的学生缺乏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学生对学习的竞争感到焦虑不安,%的学生处于防范别人,怀疑自己的自卑心理;特别是女大学生的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及对社会和集体环境的适应能力,怕苦怕累,意志薄弱,处事以自我为中心,只愿别人关心自己不懂得去关心他人,心理承受能力差,稍不如意就会怨天尤人,悲观失望,表现出偏激,狭隘,自私的个性特征。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的关系

健康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强健的体魄是青少年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保证,而身体素质又是实现一切素质的重要载体,然而长期以来受历史,传统,体制,实践等方面的制约,学校体育教

育目标难以实现。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和生理发展趋于成熟过渡和不稳定期,而体育运动是以身体为对象而进行的一种积极的特殊的实践活动,在发展和完善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起着其他教育形式不能比拟和替代的作用。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水平有密切关系,体育锻炼水平越高的人,心理健康程度就越高。

体育活动既有预防作用,又起着改进作用。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一方面陶冶情操纠正不健康的心理倾向,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另一方面体育疗法对于治疗心理障碍,缓解心理紧张,压抑和烦恼,放松身心,维持心理平衡,锻炼心理承受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学校体育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该使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形成身体锻炼,卫生健康和心理健康全面结合的学校体育教育。充分利用每一堂课和体育

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学生心理现象对客观环境的依赖关系,有目的地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把一个生动活泼的体育课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快乐有序,优化的环境里进行身体练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陶冶情操,培养凝重的社会情感,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身体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大脑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与人的情绪状态和意志努力程度有重要联系。因此体育可在注重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学生知识,情感,意志,行为的教育过程。对学生的不良心理素质进行调整和培养,以达到心理健康同步发展。

二、体育理论常识教育的培养

大学生活泼爱动,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正处在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学校体育应开设基础运动心理学。公共体育课应在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传授的同时,讲解一些国内外的体育形式,体育新闻,竞赛和裁判知识等。增设体育保健,体育卫生,体育锻炼中的自我监督与评价及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内容。普及体育常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调节和自控能力。

学生兴趣培养教育

兴趣是力求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对于人的认识和活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学生从事活动创造性发展的重要条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经被激

发,从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某种满足,他们就会产生聚精会神的注意,兴奋及坚强的意志努力等积极感体验。教学中发现学生每次上课时,开始惰性很大,情绪低落,跑起步来腿都沉重地拖在地面不愿抬起,而准备活动中的应该选择一些和教学相关的趣味性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节教学氛围,以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的情绪逐渐被调动起来,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使他们带着求知的渴望和明确的目标用“心”去学。同时,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求动的天性和跃跃欲试的好动心理,抓住学生掌握动作后的自我欣赏,自我表现的欲望,即使恰当地给予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运动的快乐,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地自我,充分

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情感培养教育

社会情感的强弱,取决于个人在实际中的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感受,师生之间关系对于学生社会情感的健康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在体育课上,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整洁美观的服饰,大方自然的教态,关怀信任的目光,耐心细致的指导,生动清晰的讲解,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都会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到轻松,喜欢看你上课,喜欢上你的课。经过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使学生懂得如何用美好的道德情感去对待别人,以及正确处理好生活中的各种情感问题。

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各种情感,通过各种教学比赛培养学生的集体情感,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升华。

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果断性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首先,要为学生确定科学的目标,根据学生的体质现状,素质能力等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每次练习都要讲求实效,使学生看到直接的进步,增强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其次,要严格要求,严格掌握向学生提出要求时,指标必须明确合理,态度严肃认真。这样又利于激发学生完成任务,同时注意准确把握其心理状态和不同个性特点,才有可能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把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从而克服困难,排除障碍,完成目标。第三,要善于利用教材的特殊性来磨练学生的意志。如耐久跑能锻炼学生的顽强、持久的意志品质,体操能培养

勇敢果断的作风,球类比赛能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和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思想,提高应变能力等。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有组织地对学生施加有影响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可以使学生掌握较多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并能促进学生智能和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

第二篇:浅谈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浅谈在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台山市斗山镇浮石小学 陈慕卿

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在学科教学、各项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的改革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的融入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借鉴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学生发展学习的动态场,这是我们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的一个切入口,也是加强学校心理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方法。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体会。

一、树立新型教学效益观和师生观 ——重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我们要创设一个宽容、温馨的课堂生活环境,让学生自主、自由、自信,让学生成功、成长、成人,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让每个孩子都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一堂好课,除了其知识、技能传授和学生掌握的情况以外,还包括师生在这堂课中是否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包括学生由此获得的在生活中的启示以及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技能的兴趣,包括对学生在这堂课中良好体态、姿势等保证身体健康发展的习惯培养与纠正。

我在识字教学时,总是在学生随文识字后,拿出准备好的生字卡片,并且用富有童趣的语言说:“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生字宝宝们太寂寞了,它们不愿意安静地呆在书本里,想和你们交个朋友,愿意吗?如果你们能准确地喊出它们的名字,那么这些字宝宝就都成为你的朋友了。你可以把你认识的新朋友介绍给你的同学,读一读,认一认。”然后,我请学生上台找字宝宝,并介绍给自己的同学认读。此环节注重了在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基础上,让学生走上前台,展现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喜欢识字,乐于识字,学会识字。互动、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手段。在沟通交往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成功地进行了情感与思维的对话。这种新型的教学效益观,就是充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教育教学新观念。积极引导新型师生关系的树立,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做学生的“真”朋友。

二、狠抓教学关键环节中的渗透——多挖掘

狠抓教学关键环节中的渗透 :一是备课关。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备知识,备常规的教学方法,更要围绕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备,围绕新的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效益来备。如:教学设计中不能只考虑教师应该怎么做,把学生看作是配角或被动的。而要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需要怎么做(如多感官的参与)来设计。同时考虑学生现有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找好各种能力培养和思想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等。把好这一关,就等于为“以课堂教学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可行的基础。

二是上课关。上课中最能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思想的莫过于课堂师生交往。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便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调查中发现,1/3以上的学生因为不喜欢教师而放弃对这门功课的努力。而且,由此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降,在课堂中的消极体验增多,即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下降。其实,学生很多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是在一种质量低下的学习生活之中产生的。许多逃学的孩子,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学校没有获得归属感,甚至被唾弃。于是,书包一扔,将自己抛入社会的洪流。对于学生来讲,课堂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空间,是他们心灵得以成长的主要空间。在这其中,教师是用自己的心去爱抚学生的心,进行生命间的交流,还是以执法官的形象,以冰冷的外壳去碰撞学生柔嫩的心灵,会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课堂上教师对待学生的每一言,每一行都很重要,都包含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有句话说得好:“赞赏犹如春风暖,谩骂好比严冬寒。”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在与学生的课堂交往中,多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少否定。注意教育机会的平等和公平,注意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等重要的教育原则。这些都反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空间,是教育和教学的主阵地。因此,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氛围的性质主要决定于人际关系的质量,影响课堂心理氛围的不仅仅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是否善于建立同学间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氛围很重要。一些教师最爱进行学生间的比较,以为以此可以给学生带来积极的竞争和压力,可以转化为更大的前进动力。殊不知,这其实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竞争压力。生活在这样的班集体中,每一位同学就意味着一份压力,层层包围、层层紧裹,这种氛围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三、实施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

学生学习课程的多样化,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具选择性、更具全面性的途径和方式。在这方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在学科内容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同的学科,有其独特的教学内容。如在语文教学,在教学“嫉妒”这一词时教师还可以渗透其它课文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为学生剖析嫉妒之害。一方面列举陷于嫉妒深渊,干出诽谤、中伤,甚至伤害他人的行为,结果毁灭自己,葬送前途的反面典型:如因嫉妒而残害孙膑终遭灭亡的庞涓,嫉妒诸葛亮不成反而自己被气死的周瑜等,使学生引以为戒;另一方面,列举能控制其嫉妒之心从而取得巨大成绩的古今中外名人佳话,如“将相和”中的廉颇等,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别人的进步,正确看待荣誉,正确估计自己的优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他们普遍能见贤思齐,踏实学习,与别人友好相处。在语文教学中,还有很多课文都歌颂着一些具有良好的健康心理特征的人和行为,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用心灵去倾听》,《穷人》,《唯一的听众》等等课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如果适当地利用这些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暗示:学习《用心灵去倾听》,知道做人要乐观,要有美好的心灵,乐于助人;学习《穷人》,懂得生活虽然贫穷,但品德富有,有颗勤劳善良的心;学习《唯一的观众》,学会克服困难,有自信等等, 以一个健康的心理来感染每位学生的心灵,教师真正在“教书、育人”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提升。

2、在授课的组织方式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同的学科,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其授课方式也各具特色。如:体育课在室外进行,且多以活动为主;音乐、美术课则有专门的教室,组织形式更为活泼。结合这些学科独特的授课方式,如果巧妙地辅之以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训练,则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实施。如:在体育课的户外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自我保护的技能以及进行适当的意志品质的锻炼;在音乐、美术课中启发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学会人际间的相互支持与鼓励。总之,只要教师善于创新、善于发现、善于结合与巧用,就会在自己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同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能与语、数、英等学科的教学相结合,也可以在各科的教学中加以实现的。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班主任教师或某些学科教师的教育责任与任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学生的每一位教师共同承担的责任与任务。

3、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肥沃土壤。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应该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强化。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和组织安排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如针对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利用出板报、开展知识竞赛以及各种表演等活动,使学生在有益的文化熏陶中提高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养成健康心理状态。“发掘自己的优点,扬起自信的风帆”、“当别人误解你的时候”、“做一个战胜自己的人”等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班队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开发学生的潜能。使许多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大显身手,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青少年是人生的花季,他们这一个时期所受的教育,不光对他们这一阶段产生影响,而且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在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等多种形式营造心理健康教育宽松和谐的氛围,用知识去填补他们幼小的心灵,用行为去引导他们做人的航向,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最佳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及走向健康人生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三篇:高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枝江三中语文二级子课题 李玉梅

2009年秋

我校是一所农村高中,就读的学生一般是被一中二中拒之门外的,他们文化课基础差底子薄,虽然智力发育正常,但是意志力相对薄弱,面对困难易退缩,自信度不够,而且处于青春期,情感丰富,情绪波动较大。而且多数学生来自农村,思想上保守害羞却又渴望展现自我。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名语文学科老师,我平时注意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语文教育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一、充分发挥文本的美育功能,让学生在对美文的欣赏中接受情感的熏陶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语文教材中大多是具有美感的文章,我们语文教师就要在教学中重视这些文章中的形象之美、情感之美、语言艺术之美。这些美的语言、善的内容、真的情感对人的精神品格的塑造,是其它任何样式的说教不可比拟的,是真正对学生有益的,是学生获得精神教育的沃土,也是医治学生心理疾病的良药。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力挖掘出文本中的真善美,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如课文《春江花月夜》中对大自然奇丽景色的描绘、对人间纯洁爱情的讴歌可以引导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热爱;《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更是能够引发学生的奋斗的激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有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过小孤山大孤山》歌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课本中这样的诗文数不胜数,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美是无处不在的,而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可以做到无处不在。

二、采用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手法,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情,甚至影响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在我们这类农村高中就学的,本来就是一些基础不怎么样的学生,他们有不少的朋友在一中、二中,中考的差距让他们无奈的走进我们三中,严重的自信不足时时困扰着他们。如果在高中他们依然对学习缺乏兴趣的话,那么他们也许就真的会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放弃。即便是人在学校,也可能只是为了一张毕业证,而在平时的表现中,则是破罐子破摔。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单调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中通常运用的是讲授式、问题探究式、训练式等,我们学校推广的是“多向互动——整体优化”教学模式,这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是一个大的突破。它的基本程序是这样的:导语激趣——点拨讲解——检查矫正——总结评议。这个模式有利于我们完成教学任务,让课堂教学有条不紊、有的放矢。但在具体的操作方面,虽教有教法,却是教无定法。各个不同的程序,我们常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添加了不同的辅助手段,如播放录音、观看影视、多媒体教学等。我在上《春江花月夜》时,为学生播放了视频朗读,学生兴趣盎然,跟着读背,一节课下来,不仅疏通了诗意,而且大多数学生能背诵诗歌了;上了《牲畜林》,我给学生播放了国产电影《举起手来》,既让学生对课文所运用的“以幽默手法描写战争”的手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上《林黛玉进贾府》,《枉凝眉》优美的歌声把学生一下子就带入了小说所描写的氛围之中。

除了这些电教手段之外,报纸、杂志等也会时不时的进入我的课堂。这些辅助手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能时不时的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增强自己的信心。

在教学中,我也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学文言文,有时我会在课堂上举行小小的文言知识竞赛,来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检查;学诗歌,有时我会举行一次诗歌朗诵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辩论会、演讲比赛也是我锻炼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常用手法。课堂讨论是语文课上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讨论应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发表自己的见解,激活思维,这样才能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符合学生心理健康发育的方向。比如我在《项羽之死》中针对项羽该不该过江东进行提问。有的学生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材烧”,大丈夫应当能屈能伸;有的学生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人的尊严大于一切······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激活了,课堂呈现非常好的思维氛围。同样,在《老人与海》一课,我也设计了一问:“在你看来,主人公桑地亚哥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教室里像炸开了锅:有的说,桑地亚哥失败了,他的大马林鱼只剩下一副骨架,他可以说毫无收获;有的说,桑地亚哥成功了,他在与鲨鱼的搏斗过程中体现了坚强的意志和执着奋斗的精神······可见,展开讨论可以让课堂活起来。问题设计得好,也更易于实施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因为心理教育主要是一个讨论沟通过程,是一个思维碰撞过程,具有较强的非价值判断性和非指导性,教者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老师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引导、点拨,推动学生自我思考,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中丰富自己的思想也丰富自己的人生。

语文教学只有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才能寓教于乐,才能在乐中有得。要做到课课教法有异,堂堂手段不同,方能吸引住学生,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中学习。

三、发挥随笔的倾诉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对症下药,医治学生的心理疾病。有些学生心中烦闷、苦恼、自卑,或对谁有看法,或家里有什么事,都渴望倾诉,有时又因为种种原因,不想对周围的同学说出来,但不说出来,心里又憋得难受,他们常常选择写下来,让自己压抑的心情得到释放。我一直要求学生周周写随笔,在从事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更是强调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经历的事。因此,学生大多写的是近期班上的事、寝室的事、自己的事、家里的事,写的是自己的喜、自己的忧、自己的好、自己的恶。通过随笔,我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为那些心理处于困扰中的学生排忧解难。陈清在周记中写道:“我不明白周围的同学为什么排斥我,看到别的同学都是三五成群的,我却是形单影只,真是有说不出的郁闷。”我的眼前顿时浮现出那个刻苦好学的女孩子的形象。我找到她,陈清一到我的面前,就泪光闪烁,她说,在寝室大家都是有说有笑的,但是就是没有一个人和她说笑,有时大家明明谈得正高兴,但她一进去就都不做声了,在教室也没人和她搭腔。这个孤独的女孩感到要崩溃了。真的是这样吗?这又是为什么呢?我找了她同班的两位比较听话的女学生了解情况。那两个女同学说,“她从不主动和别人交谈,每次自由活动时间她都一个人跑到教室里去,从不理睬我们,也不和我们一起玩。”“她在教室里常常趴在座位上做作业,周围有讲话声她就极不耐烦,用手捂住耳朵。”原来这是一个心里只有学习而忽视了人际交往的敏感的女孩,我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及时对她进行心理辅导,提醒她不能让学习占据自己的全部身心,要多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直认为是别人排斥自己的陈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尽力主动和同学交往,在友谊中尝到了甜头,性格变得开朗多了。王涛同学因为父母离异在随笔中流露出了自暴自弃的心理,张海玲同学在随笔中倾诉了失恋的痛苦,孙璐同学在随笔中发泄了对某老师的不满······我一发现学生心理上的波动,就会马上找学生谈心,帮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解决了学生不少的心理问题。随笔不仅让学生的心理苦恼有了释放的平台,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真的是一石二鸟。更主要的是,随笔也为我们的心理教育提供了机会,使不少学生时常拥有好心情。

当然,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不能完全代替科学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既增强了语文学科的魅力,又贴近学生的心理,这不是语文课追求的理想境界吗?因此,坚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一条很有效的捷径。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学习资料)

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开发非智力和获取众多信息的基础。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身体素质、心理品质的因素。尤其是结合当今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培养目标,我们只有抓住教育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这条关键教育思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最有效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他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感化教育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学习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因此良好课堂学习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

1、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学生尊重老师和敬仰教师,可以形成积极向上、愉快、活跃、和谐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因此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我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以适应学生日益扩大的信息面、学生的独立性和日益增强的成人感的需要。如微笑地走进教室,微笑地上课;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有困难时,老师适时地微笑可以减轻或者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用自己的良好形象和威信感化学生,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

2、公正评价,合理期望。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只有当教师采取恰当的方式,准确把握、合理评价每位学生,才可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因此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努力取得最佳成绩。特别是在课堂学习中注重避免使用“你听我说”、“我告诉你”之类的命令式、灌输式的口吻,而坚持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说话,例如:“请您继续讲”、“你的分析是不是这样”、“请听听我的想法”、“我想作一点补充”、“如果这样说是不是更全面”等。教师这样有意或无意地在教学中改变语言的表述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提供勇于尝试的表现机会

曾经有人对孩子做了一个调查:当你遇到失败或犯了某个错误时你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结果,大多数学生说:首先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不幸,否定自己。也就是说,中小学生在困难面前容易动摇的是自信心。跨出自信的第一步当然是勇于尝试。因为自信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自信是建立在勇于尝试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与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勇于尝试的表现机会。

【案例】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课时(片段——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与学生如此互动生成:

师:刚才你们是根据求比值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我这儿还有一种方法,而且这种方法还挺快,你们想知道吗?

生:老师,你先别说答案,让我们自己想想看。师:好,老师也希望你们能自己找出来,可以在小组内讨论讨论,合作完成。你只要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说错也是值得表扬的。

(教室里十分安静,有的在计算,有的在冥思苦想。不一会儿,就有学生露出惊喜的表情,并转身与小组内同学交流……)

生1:我们发现…… 生2:我们发现……

师:我也发现一个比例就和你们发现的不一样。随手在黑板上写4∶5=5∶6。

生:老师,你举的例子是错误的……

师:你们真是太会学习了,太细心了,我也要向你们学习。

生:真诚地笑了……

给学生一个机会,给学生提供这样一种勇于尝试的可能,使学生能从容地对待失败和他人的不认同。有了这种自信心的支持,学生能够确立自己的目标并向目标迈进,在学习上往往会取得更好的进步。

三、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

用系统论的观点看,任何系统只有开放,系统才能有序。因此,教学中我们应拓宽数学课堂教学领域,开放教学过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赖以存在的大背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的广泛联系。现代教育观强调,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而且认为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得到不同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只有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才能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案例】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我让同学们课前调查自己喜欢的体育用品的价格,课上利用调查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体育用品 篮球 足球 羽毛球拍 乒乓球拍 价格(元)75 83 45 22

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会合作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合作精神是未来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数学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

【案例】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组织了这样的教学活动:“大家已经知道了很多分数,现在给大家提供几种材料,你能动手分分,用分数来表示吗?好,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小组合作,看看哪个小组得到的分数多。”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多分数。有的把一个苹果、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了4份、8份、10份,其中的一份分别用分数 来表示;其中三份分别用 来表示。有的把8面小旗平均分成2份、4份,其中的一份分别是,在这里把8面小旗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是2面,用 表示时学生产生了疑问,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学生明白了:这里是把8面小旗看成了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2面是其中的一份,所以用 来表示。这就是合作的结果,合作的魅力。

在数学教学中利用这种互帮、互教、互学、团结合作的形式,能促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学会协作,养成良好的性格,并能恰当地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周围人际间的关系,保持个人与环境的协调,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学会与人交往,从而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心理困扰就是所谓的心理“碰钉子”,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消极反应。

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有以下几种:来自学习活动的困扰;来自与同伴交往的困扰;来自老师的困扰;来自自我实现受挫的困扰。因此,化解学生学习活动的困扰,所有的困扰都将得以有效化解。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来自于学习活动困扰的现象比较多见,尤其是五、六年级,一旦碰到不会做的题目就显得面目憔悴。作为教师,必须首先弄清“困扰”在哪里:是上课不听造成的还是听了也不懂。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安排充分的“小组合作”的时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机会与同伴交往,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也改善了同伴间的关系,形成一定的合力。对于听了也不懂的孩子特别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好,不让他再雪上加霜。应多鼓励,比如:来,我来教你。老师也觉得这道题很难。你已经做出一步,很不错了……无论如何,化解学生学习活动的困扰最关键的一点还是爱与尊重。

总之,数学是一门科学,师生都必须持科学的态度,冷静地思考,沉着地应对教与学,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确处理好师与生、知识与实践、考试与升学的关系。针对学生的种种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教师必须利用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调整学生失调的心理,恢复心理平衡,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为数学教学营造一个轻松、融洽的氛围。

第五篇:浅谈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浅谈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姚品强

【摘要】本文从教学观念、教学环节、课堂氛围、学科内容及授课的组织方式等方面论述和探讨了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方法。

【关键词】学科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急剧变化,日益明显的不平衡、充满刺激的竞争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荷。这既使学生心理问题剧增,也对未来人才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优化下一代的心理品质,使他们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高节奏、高竞争、高风险和高压力,使未来的社会能关注人的心理需要。目前,学校主要通过开设心理辅导课与进行个别心理咨询的形式来实施心理教育,这无疑是学校开展心理教育的两种重要途径。但是,学校实施心理教育应该是从多渠道多角度出发,因地制宜,随时随地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学习各学科科目中度过的,心理教育应该以此为突破口,以课堂为主战场,以各学科教育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学校各学科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积极性,这才是加强学校心理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方法。

一、树立新型教学效益观和师生观

一堂好课,除了其知识、技能传授和学生掌握的情况以外,还包括师生在这堂课中是否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包括学生由此获得的在生活中的启示以及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技能的兴趣,还包括对学生在这堂课中良好体态、姿势等保证身体健康发展的习惯培养与纠正。这种新型的教学效益观,就是充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教育教学新观念。同时要积极引导新型师生关系的树立,帮助教师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要大力提倡通过学生评价教师,学生监督教师等多种活动,从根本上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建立真正平等、民主、尊重和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树立在亲和基础上,具有人性化特征的教师新权威。

二、狠抓教学关键环节中的渗透

抓好教学的几个关键:一是备课关。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备知识,备常规的教学方法,更要围绕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备,围绕新的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效益来备。如:教学设计中不能只考虑教师应该怎么做,把学生看作是配角或被动的。而要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需要怎么做(如多感官的参与)才能掌握为中心来设计。同时考虑学生现有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找好各种能力培养和思想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等。把 1 好这一关,就等于为“以课堂教学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可行的基础;二是上课关。上课中最能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思想的莫过于课堂师生交往。在调查中发现,1/3以上的学生因为不喜欢教师而放弃对这门功课的努力。而且,由此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降,在课堂中的消极体验增多,即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下降。其实,学生很多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是在一种质量低下的学习生活之中产生的。如:许多逃学的孩子,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学校没有获得归属感,甚至被唾弃。于是,书包一扔,将自己抛入社会的洪流。对于学生来讲,课堂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空间,是他们心灵得以成长的主要空间。在这其中,教师是用自己的心去爱抚学生的心,进行生命间的交流,还是以执法官的形象,以冰冷的外壳去碰撞学生柔嫩的心灵,会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课堂上教师对待学生的每一言,每一行都很重要,都包含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在与学生的课堂交往中,多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少否定,注意教育机会的平等和公平,注意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等重要的教育原则,这些都反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三、重视课堂心理氛围的建设

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空间,学生在课堂上投入的时间也是一天之中最多的。因此,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氛围的性质主要决定于人际关系的质量,影响课堂心理氛围的不仅仅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是否善于建立同学间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氛围很重要。一些教师最爱进行学生间的比较,以为以此可以给学生带来积极的竞争和压力,可以转化为更大的前进动力。殊不知,这其实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竞争压力。生活在这样的班集体中,每一位同学就意味着一份压力,层层包围、层层紧裹,这种氛围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四、结合学科特点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学习课程的多样化,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具选择性、更具全面性的途径和方式。在这方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在学科内容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同的学科,有其独特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涉及的是我们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内容的总和就是我们的生活。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蕴涵在生活中的教育,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正因如此,结合不同的学科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和全面大有裨益。所以,让各学科的教师一起讨论,带着新的思路和眼光重新认真研读教材、教案,从中挖掘并开发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在数学课关于工作总量、时间和效率的教学内容中,我们可以提请教师在教学举例时选用学生自己每天的作业总量、时间和效率的计算,还可加入对不同人一天工作总量、时间和效率的计算,然后再进一步推广到人一生。从而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深化了 2 学生对时间概念的认识,由此培养学珍惜时间的观念,改变做事拖拉的坏习惯。

2、在授课的组织方式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同的学科,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其授课方式也各具特色。如:体育课在室外进行,且多以活动为主;音乐、美术课则有专门的教室,组织形式更为活泼;物理、化学课则有实验课,不但配备有仪器、设备,而且要求人人动手操作等。结合这些学科独特的授课方式,如果巧妙地辅之以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训练,则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实施。如,在体育课的户外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自我保护的技能以及进行适当的意志品质的锻炼;在音乐、美术课中启发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学会人际间的相互支持与鼓励;在物理、化学课上可以训练学生整洁和有条理的好习惯。总之,只要教师善于创新、善于发现、善于结合与巧用,就会在自己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同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也就是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能与语、数、英等学科的教学相结合,其实它可以在各科的教学中加以实现的。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班主任教师或某些学科教师的教育责任与任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学生的每一位教师共同承担的责任与任务。

总之,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要求教师根据各科教学的特点适时、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和情感,激励学习动机,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课堂学习是学生一天的主要活动,如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开展途径和方式。每一项新的教育要求,都是在原有的教育工作和教育体制中诞生的。不要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另辟蹊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突破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看作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开心理课的局限,而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在实处,深入、有效地开展起来,才能实现“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生心理保健医生”的梦想。

【主要参考文献】

[1]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科学出版社,2000年; [2]纪瑞颂:《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三项措施》,人民教育,1999年第4期; [3]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 [4]林建华:《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5]林寿德:《论心理学视野中的学校精神》,北师大学报,1996年第1期; [6]边玉芳:《学校心理教育实验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年。

下载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小学生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初级阶段,心理健康关系到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而且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也有重大影响。本文探讨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而提......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范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人格因素 鼎湖区永安镇中心小学 何少芳 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人格潜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提高学生思想境界。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格因素,充分发......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1

    44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泸县雨坛中心校 李瑶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除了工具性以外,还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教材不少课文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我们在教学时,应当......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1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背坑小学 吴炎中 新会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C级证书”培训班 199号 2007年12月3日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除了工......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之我见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之我见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教育内容的不断丰富,在初中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施行素质教育的必然......

    浅谈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共五篇)

    浅谈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春涛中学 张伟荣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急剧变化,日益明显的不平衡、充满刺激的竞争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

    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渗透探析

    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渗透探析 摘 要: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知识性、专业性,不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实施过程中,都忽视在具体的学科课程的学习中的心理教育......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摘要:冷漠、自闭、暴躁、易怒等形形色色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当代中学生中相当突出,在思想政治课中对中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