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发展观 判断题 汇总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
A、党的十六大报告 B、十六届二中全会 C、十六届三中全会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效率 B、发展 C、公平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以人为本 B、执政为民 C、与时俱进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注重效率,兼顾公平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以人为本
5、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A、统筹兼顾 B、综合平衡 C、一分为二
6、()始终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A、党的建设 B、发展 C、改革
7、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认为,()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A、科技的进步 B、事物内部的矛盾 C、事物自身运动
8、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就必须以()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A、经济建设 B、文化建设 C、政治建设
9、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A、和谐发展 B、平衡发展 C、综合发展
10、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构建和谐社会 B、最广泛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C、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1、()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A、促进社会发展 B、实现国家富强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经济建设与其他各项建设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国内建设与国际竞争的矛盾
13、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是物质世界的本质特点。
A、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 B、事物本身的运动发展 C、事物内部的发展变化
14、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A、根本要求 B、基本特点 C、总体布局
15、坚持统筹兼顾,关键是坚持(),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抓发展。
A、科学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 B、全面的观点 C、发展的观点
16、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路线。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发展生产 C、社会主义建设
17、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A、思想基础 B、政治保障 C、组织保证
18、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的根本要求。A、社会稳定 B、社会和谐 C、长治久安
19、()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A、“三个代表” B、四项基本原则 C、马克思理论
20、改革开放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A、强国之路 B、发展之路 C、基本路线
21、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坚持把()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A、满足人民利益要求 B、改善人民生活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2、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
A、快速增长 B、又好又快发展 C、又快又好发展
23、党的十七大对我国政治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
A、公平正义 B、安定有序 C、团结和谐
24、党的十七大对我国文化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素质。
A、文化 B、文明 C、整体
25、科学发展观,是立足(),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B、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 判断题
1、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对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对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科学发展观。错
4、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可以实现科学发展。错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
6、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对7.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对
8、党管干部,必须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对
9、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必须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对
10、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 上,实现人均国内总产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指标。对
1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
12、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对
13、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对
14、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对
15、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对
16、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对
1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标志是发展有序。错
18、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需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对
19、全面发展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错 20、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完善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思路发展道路发展战略。错
21、胡锦涛指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实质就是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错
22、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需以科学技术为中心。错
23、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发展道路。错
24、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犹豫的去改。对
25、实施科技兴国的关键所在是发展科学技术。错
26、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依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对
27、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为什么发展。错
28、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对
29、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东西部地区同时发展,实现共同富裕。错 30、英雄创造历史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错
3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
32、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牢牢抓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这个中心。(错)
3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发展。(错)
3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
35、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群众路线。(错)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错)
36、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错)
37、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对)
38、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错
39、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对 4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对
4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要靠深化改革、靠体制创新。对
42、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对
43、经济建设是基础,只有经济建设搞好了,才有条件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错
4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产主义。错
45、党的思想建设的重点是求真务实。错
46、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错
4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科学发展观。对
48、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对
49、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牢牢把握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和坚持开拓创新的四条主要原则。错 5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对
51、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对
52、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
错
对
53、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54、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
5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对
56、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对
57、科学发展观以保护环境为中心 错
58、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对
59、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唯一要求。错 60、“又快又好”的发展一直是我国推崇的经济增长方式。错 61、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自上而下分三批展开,每批时间一年左右。(错)62、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对)63生态文明是我们党首次将其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提出。(对)64经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错)65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2009年3月5号开幕。(对)66.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对)6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只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论体系。(错)68.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对)69.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错)70.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努力把党员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错)71.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对)72.科学发展观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对)73.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而提出来的。(错)74.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对)75.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错)76.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就是要保障公民全面参与国家政治,管理国家事务。(错)
77.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对)7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改善生产关系。(错)79.没有科学发展观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观。(对)80.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对)81.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主要目的,一切发展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错)82.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保护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83.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对)8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对)85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对)8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江泽民提出的。(错)8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对)88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它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提出来。(对)89,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开始强调要加速发展,后来提出要“又好又快”发展,06年底,又改成“又快又好”发展。(错)90,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在任何情况下,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坚信人民群众的意见永远是正确的。(错)9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对)92,我国现在已总体达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对 93.党的组织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错)9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对 9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对 96.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两个趋向”的内容是在工业化初期,工业支持农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农业反哺工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的趋向。错
97.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根源是经济体制尚不健全,症结是企业、政府、市场相互关系尚未理顺,政策法制环境尚不健全。对 98.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以人为本,核心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错)99.当前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消除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障碍。(对)100.可持续发展就是经济的增长。(错)101.“走出去”和“引进来”,是对外开放政策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而这缺一不可。(对)
102.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物质基础。(对)10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对)104.当前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神层次矛盾和问题,消除影响科学科学发展的体制障碍。(对)105.科学发展观事毛泽东同志一个人提出的。(错)106.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和谐社会,没有和谐社会也能实现科学发展。(错)107.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对)108.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对)109.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对)1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对)111.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对)112.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对)
1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错 114.发展观就是关于如何加速发展的根本观点。错 11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建立一个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社会。错
116.要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检验党的建设的唯一标准。错 117.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对)118.可续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于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写入党章。(对)119.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改革要求提出来的。(对)120.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要求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对)
121.科学发展观不是马克思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是彻彻底底的中国自创理论。
(错)
12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对)12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对)124、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格局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对)12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相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错)12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对)127、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可以实现科学发展。(错)128、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错)1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错)130、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发展。错 131、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对 132、只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错 133、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
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对 13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错 科学发展观是17大才写入党章的。(对)135、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错)136、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对)
137、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对)13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对)139、只有坚持统筹兼顾,我们才能真正处理好我国这样一个几十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的改革发展稳定问题。(对)140、科学发展观是于2007年十月的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的。(错)141、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法。(错)142、十七大进一步强调加速发展,将“又好又快”调整为“又快又好”。(错)143、科学发展观完全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来的,没有借鉴任何国外的发展经验。(错)144、、“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第一次使用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
(错)145、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首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错)146、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发展是前提(错)147、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思想,是胡锦涛同志提出来的(对)148、生产力水平落后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错)149.“统筹兼顾,各得其所。这是我们历来的方针。”这句话出自毛泽东同志的《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错)150.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和经济发展创新高的目标。(错)151.发展才是更道理。这句话是毛泽东提出的。(错)152.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牢牢把握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
和开展调查研究的四条主要原则。(错)153.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对)154、由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需要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错)15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错)156、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错)157、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是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发展,是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是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对)158、十六大在党的基本路线的表述中增加了“和谐”二字。(错)159·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对)160·可续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于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写入党章。(对)161·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改革要求提出来的。(对)162·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要求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对)
163·科学发展观不是马克思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是彻彻底底的中国自创理论。
(错)
164、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对 16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对 16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对 167、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错 168、我司持续发展必须树立全球意识、市场意识和发展意识。错 169、“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同志于2007年5月,在党的十七大中写入党章的。错
170、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基于中国目前的背景,2个没有变:中国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对 171、科学发展就是在发展过程中保护自然,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对 172、科学发展统筹兼顾,是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发展。对 173、我国第一次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是在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错 174、科学发展观是对可持续发展观的补充与延伸。对 175、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以人为本和统筹兼顾的思想,是不同于毛泽东和邓小平思想的完全创新的发展观。错 176、又快又好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错 177、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足够坚实的基础。错178、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一个中心”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对 179、科学发展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错 180、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对 18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对 182、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必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 183.调整经济增长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对)184.我们党执政的首要任务是带领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对)
185.党的十六大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它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提(错,十七大)
186.必须深刻认识又快又好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错,又好又快的发展)18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是吗?(错)
18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没有完全适应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根源,对吗?(错)
189.干部“四化”方针是:革命化、成熟化、知识化、专业化,是吗?(错)190.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时,我们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对吗?(对)191.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错)192.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对)193 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经济建设,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错)19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对)
195.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对)
196.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格局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对)
197.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19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实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对)
199.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平衡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错)
200.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对)201.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错)202.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又一理论指导(对)203.在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以人文本的原则(错)20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在分析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时,提出了“两个没有变”,一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没有变(错)
205.解放思想是先导,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重要前提。(对)206.交通发展要由以前的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行业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对)207.在“大物流”建设上,要把海西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错)208.现代物流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产业集聚和扩散的基础。(错)20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错)
210.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对)2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科学发展观。(错)212.群众路线,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错)2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错)
21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对)2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科学发展观。(错)216.群众路线,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错)217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可以实现科学发展。(错)2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
219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对)220.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对)221.党管干部,必须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对)222.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必须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对)223.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总产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指标。(对)22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错)225.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对)226.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对)227.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对)228.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对)229.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坚定不够的把工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错)230.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包括 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我们都采用。(对)
231.让部分人先富起来,不会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但违背了共同富裕的原则。(错)232.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错)233.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对)23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样的(错)235.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
236.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
237.我国现在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农促工,已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错)238.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是内在统一的(对)
第二篇: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与实质
胡锦涛同志强调,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需要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把握发展的中心地位。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是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邓小平同志总结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指出“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江泽民同志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胡锦涛同志指出,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把发展放在中心位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把握发展,首先是发展经济。
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我国近代的历史和当今世界的现实都清楚表明,经济落后就会非常被动,就会受制于人。如果我们经济发展慢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会遇到极大困难。所以,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问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充分调动和切实保护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把握发展,要尊重规律、讲究效益。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只追求GDP的发展。发展要遵循发展的客观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经济正处在产业结构朝着技术、知识、服务密集的方向发展的新的调整时期。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确保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目标;才能切实推动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确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才能应对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切实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确保在国际分工中取得有利地位。
把握发展,关键是要抓住机遇。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目前我国人口已经超过13亿,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加,人民群众对进一步改善生活的期待很强烈,需要靠加快发展来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社会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贫困人口还有相当的数量,一部分群众生活还相当困难,有效需求不足,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关系群众生活质量的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滞后等等,都必须通过科学发展来解决。在国际竞争中,我国还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巨大压力。所以,必须抓住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总体稳定、国内加快发展的各方面条件具备的有利时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持续较快的发展势头,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地位。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理论内核,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的唯物史观,丰富深化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反映了时代进步潮流和历史前进方向,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科学发展观的一切内容都贯穿以人为本的要求,都把以人为本作为逻辑起点。科学发展实质上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与其他发展观最根本的区别。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才能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灵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握以人为本的深刻含义。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主张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回答了发展
“归谁所有”的问题。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归人民共享,三者的统一构成了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
把握以人为本的实践要求。做到以人为本,就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就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就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把握什么是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局部的、不平衡的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是物质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其他方面的发展就缺乏物质条件。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没有政治建设,就不可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没有一个以健全法制为保障的发展环境,其他建设就不可能顺利进行。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没有文化建设,就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就不能形成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主流精神。社会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没有社会建设,就不能形成促进其他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把握什么是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各个环节的发展要有机衔接,各个阶段各个步骤的发展要良性运行。要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辅相成、协同并进的发展格局,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的增长格局和城乡、区域协调互动的发展机制,形成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与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有机统一的经济体制,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使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把握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可再生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进程,必须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把握统筹兼顾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统筹兼顾的方针。1956年,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方针就是统筹兼顾,各得其所”。他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两条腿走路”、“各业并举”、“综合平衡”等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坚持统筹兼顾的重要方针,并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提出新的要求,如强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同时要处理好先富与共富的关系;要鼓励沿海先发展,同时要统筹两个大局等。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坚持和发展了统筹兼顾的方针,提出要处理好关系现代化全局的12种关系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围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五个统筹”的要求,使统筹兼顾成为推动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十七大把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赋予这一重要方针和原则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对我们党关于统筹兼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尤其是改革开放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
把握统筹兼顾的方法论意义。统筹兼顾,就是要把发展看作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过程,用辩证的、历史的和实践的观点把握发展,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经济社会系统各个基本要素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社会各个因素、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普遍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是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运动,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事物发展总是从不平衡到相对平衡、再到不平衡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经济发展规律表明,经济发展尤其是大国经济发展,尤其要求处理好发展的均衡与非均衡的关系问题,既保持速度,又保持稳定,既抓住主要矛盾、实现重点突破,又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如果离开了协调有序、兼顾各方,就是畸形的、片面的发展,甚至会出现停顿和倒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阐述经济社会发展时,不仅强调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而且强调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的反作用。因此,任何社会的发展过程,都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过程,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不断相适应的过程。只有以普遍联系、统筹兼顾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发展问题,才能不断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人与自然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统筹兼顾,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现实途径。
把握如何做到统筹兼顾。坚持统筹兼顾,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坚持统筹兼顾,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和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作者系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
第三篇:浅谈科学发展观
学院:信科院
班别:09电信2
姓名:邱翠莲
学号:15
浅谈科学发展观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四年的大学生活,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我们可以在这宝贵的四年里,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科学发展。身为大学生,我们如何实现自己的科学发展,承担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要认识、理解科学发展观,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这项活动,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将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与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整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们党的十七大在理论创新上的一个重大贡献。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他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党的十七大报告既高度概括了科学发展观四个方面的内容,又深刻阐述了每一个方面所包含的丰富思想内涵,进一步揭示出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明确指出我们的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为什么要开展深入科学发展观呢?
一是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原则统一起来,全面阐明了我们党的发展理念; 二是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提到战略地位,并且提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反哺理论,把解决“三农”问题和东中西部协调发展放到了战略的重要位置;
三是科学发展观把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提到战略地位,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社会建设放到突出位置,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了新的阶段;
四是科学发展观把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到战略地位,把中国的现代化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在新的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好实践。
一、要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是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主力军,肩负着历史的重任。所以,我们要正确的科学的全面的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自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转变自己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把自身的科学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
二、要全面地、协调地发展 我们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属于工科类学科,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学习中国的发展历史和伟人的进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会发展观,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内涵非常丰富,值得我们每一位大学生认真学习,反复深思。而且我们湛师也一直推行博雅教育,旨在培养知识广博、品德高尚、个性和谐、能力突出、竞争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让广大的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学学院:信科院
班别:09电信2
姓名:邱翠莲
学号:15 会做事、学会改变的核心竞争力,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与经验,提升学生人格境界。
三、结合自身实际,努力提高素质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经常保持一颗不耻下问的心,虚心向优秀的老师、师兄师姐和同学学习,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汲取教训,努力改善自己的不足。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体会,将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与自身的发展联系起来,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全面把握科学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第四篇:科学发展观
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发展观的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指导方针,是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的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必须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必须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带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出要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重要方针和原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创造性的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实现“三步走”的战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用,统筹两个大局,等一系列重要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江泽民在领导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又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继续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时候,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民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他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一系列领域和方面的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
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发现的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的方向,这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文明,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因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在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
发展观的本质,目的,内涵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决定了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和经济模式对发展有根本性全体性根本影响。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是人类发展基础的观点。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力量。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主体的观点和共产党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坚持全面和协调发展强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思想和社会主义在消除资本主义弊端方面的优越性。
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联系的整体,把人类社会发展看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宜,社会生产各个物类,各个地域,各个方向相互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过程,全面体现并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所以我们说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科学发展观又是对我党发展理论的重大发展。具体表现在发展内容上的升华由生产力的发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进步。
发展模式的飞跃由高速发展到科学协调发展。发展目标的完善由综合国力的提升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应该说科学发展观创新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创新了发展关系,创新了发展体系这是科学发展观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怎样理解呢?举一个例子三个代表思想当中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发展观当中就是以人为本,所以我们说科学发展观是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第五点、科学发展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各种挑战的正确选择,在我国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一些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在应对这种风险和挑战时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正确的选择和应对正确方向.
第五篇:科学发展观
科 学 发 展 观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制定“十一五计划”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十六届六中全会也一再强调,原因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努力把握发展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3.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 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4.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第二,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二:坚持以人为本
1.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由对物的依赖关系变为自由人的联合体,这是由对自由时间和劳动时间对立的扬弃而实现的。到了共产主义,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实现了劳动的普遍化,劳动不再成为人谋生的手段,而成了人的第一需要,这样就会有足够的自由时间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打开了航向,但它不是共产主义的实现。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为本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是朝着这个伟大历史目标的迈进。一切有志青年都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是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标。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当前,我们要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积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三:科学发展观重在落实
1.科学发展观重在落实
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我们讲的经济较快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速度,特别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更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为此,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六)坚持改革开放。
(七)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
2.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第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第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第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的目标体系。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求真务实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要按客观规律科学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切实抓好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必然要求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较多;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