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夯实科学发展之基——鄂尔多斯市2001—2011年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夯实科学发展之基——鄂尔多斯市2001—2011年基
层党建工作综述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撤盟建市10年来,面对鄂尔多斯科学发展的大局,全市基层党建工作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突出特色,丰富载体,创新方法,分类推进,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基层党组织4419个,较2000年4063个增加356个,其中,基层党委246个、党总支171个、党支部4002个;共有党员87700名,较2000年69022名增加18678名。
回首10年来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历程,跳动着的是一个个响亮的音符,构成的是一曲曲激情豪迈的乐章。
抓领导,完善基层党建责任体系
近年来,我市不断健全完善以“书记抓、抓书记”为重点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在抓发展、抓项目的同时,把党建工作作为富民强市的重要保障,狠抓落实。
围绕落实“书记抓、抓书记”责任,我市建立了“五项制度”,即:市委常委会研究党建工作制度,党建工作纳入实绩考核、纳入旗区委书记述职制度,党建工作责任制度,关心和支持基层党务工作者开展工作制度,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制度。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同安排部署、同检查督促、同考核奖惩。并要求旗区委书记每年至少主持召开一次常委会,专项部署基层党建工作,给科级干部讲一次党课,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一次调研,确定一个联系点,总结一个典型,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抓基础,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
2001年以来,我市先后开展了农村牧区党的建设“三级联创”、“双链双推”、“双培双带”、“三个二”示范等活动,并创新了“支部加协会”、“村企共建”、“村居共建”等组织设置模式,提升了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
2005年,全市成功实施了撤乡并镇改革工作,苏木乡镇由原来的108个撤并为49个。撤并后,我市坚持把加强苏木乡镇领导班子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通过加强培训教育、完善学习制度、健全决策机制、注重培养使用等途径,使苏木乡镇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明显提升。今年初,又在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苏木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苏木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十分重视嘎查村“两委”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嘎查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通过“两推一选”、“公推直选”以及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等方式,选优配强嘎查村党组织领导班子。2007年以来,先后选聘了1737名大学生到村工作,引导他们扎根基层,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为了让嘎查村干部“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市和旗区两级党委认真落实中央“一定三有”要求,建立了在职嘎查村干部工资待遇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机制,部分旗区还出台了离任嘎查村干部补贴发放办法。今年,市委、市政府将拿出2.3亿元资金,改善苏木乡镇干部的办公和住宿条件。嘎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是我市近年来抓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尤其是2006—2007年,全市投入资金4150多万元,集中新建和改扩建了409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目前,全市743个嘎查村都有了符合标准的活动场所,从根本上解决了“流动党支部”和“炕头村委会”的问题。
通过推行党员议事会、党务公开等方式,不断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2010年在全市农村牧区推行了“四权四制”运行机制,得到自治区的肯定,并在全区推广。10年来,全市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基层干部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农牧民党员带头致富能力显著增强,农村牧区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2453元增加到2010年8756元。达拉特旗白泥井镇党委被中央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确定为全国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先进典型。
抓提升,努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为服务好快速推进的城市化建设,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思路、组织设置和活动载体,先后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实施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综合示范区”工程的意见》,开展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我为社区做贡献”、“六进社区”、“四五”工程、“三有一化”等一系列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活动,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目前,全市167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党组织,并在居民小区、商务楼宇、商业中心等建立党组织,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重视社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选聘大学生到社区任职、下派街道干部充实社区、从社区居民中推选等方式,配齐配强社区干部队伍,一批“小巷总理”得到了居民群众的高度赞誉。在社区干部的待遇上,全市社区干部报酬全部达到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每个社区活动经费标准平均达到了每年4万元。社区活动场所条件明显改善,从2001年之前社区仅有很小的办公场所,几乎没有活动场所,到目前,全市167个社区全部有了办公活动场所,平均面积达到453平方米,其中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73处,占43.7%。近两年,以18个精品移民小区服务体系为重点,打造了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综合配套的党建工作中心。依托社区活动阵地,积极完善社区综合服务功能,为党员、群众提供文化娱乐、便民利民、困难帮扶、卫生保健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务。2009年,在东胜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确定26个社区开展了“数字化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大力开展,进一步加强了党对城市基层工作的领导,扩大了党的工作覆盖面,提升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2010年,东胜区被中组部确定为“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联系点”。
抓组建,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壮大,我市积极扩大党组织的组建面和党的工作覆盖面,通过党建工作做好企业主和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健康发展。2002年下发了《关于加强改制重组、停产关闭破产和困难企业党组织设置及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对企业党组织设置和党员管理作出了“双八条规定”,规范和完善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同年在市委组织部成立了企业科,为全区第一家在组织系统成立的专门机构。2004年印发了《鄂尔多斯市实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四五”工程五年规划(2004-2008年)》,2010年下发了《关于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并召开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进会。目前,全市385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党建工作覆盖面迅速扩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主张在企业得到了全面贯彻落实,党建工作助推企业发展的效果明显,涌现出了东方路桥集团公司党委、伊泰集团公司党委、伊东集团公司党委等全国、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对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积极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指导党建工作。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国有企业积极打造“四强四优”党组织,努力建设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领导班子,积极开展创建“五个一”活动,下发了《鄂尔多斯市建设学习型企业领导班子实施方案》,并召开了全市推进驻市国有企业党建创新工作座谈会,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
抓作风,提高机关单位工作效能
机关党建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人民满意机关、提高机关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的经常性保障。近年来,我市对机关党建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创新载体,营造了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2003年启动了“四型机关”创建活动,2006年启动了“三创一落实”活动,使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丰富了党建工作内容。2010年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了全市机关党建暨创先争优活动述职评议工作,增强了机关党组织负责人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员干部通过深入基层包扶联系嘎查村、社区及生活困难群众,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进一步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特别是2009年以来,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全市集中开展了千名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促转型、惠民生、抓党建、保稳定”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走出机关,进村入户到社区,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实打实解决“六个一批”,切实推进“六个全覆盖”。2010年又以“两助四推”为重点开展了下基层活动,并结合创先争优承诺践诺,解决影响科学发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20399件。
全市高校党建工作逐步得到加强。紧紧围绕促进高校改革发展、培养优秀人才这一主题,按照《开展“双增双提”活动的意见》,不断完善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各高校结合实际制定了党建工作创新性实施方案,针对教师、学生不同党员群体的特点,开展了党的知识竞赛、青年红歌赛、诗歌朗诵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主题文化活动,激发了广大师生爱党爱国、敬业奉献的热情。不断创新高校党组织设置模式,探索把党支部建立在班级上,加大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并做好未就业学生党员的跟踪服务和管理工作。
抓教育,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主体和细胞,只有细胞健康,肌体才能充满活力。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将其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努力使广大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
全市先后结合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以及“大力解放思想、优化开放环境”、“执政为民、加快发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社会”建设等系列活动,加强对党员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廉洁从政等方面的教育,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日常教育培训上,制定了党员教育培训规划,采取集中学习、党校培训、外出培训与网络学习、手机短信平台等学习方式,做好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推进农村牧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已建成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953个,实现了所有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的全覆盖,并且依托站点为农村牧区党员干部和农牧民群众提供思想教育、科技培训和致富信息服务,为党员干部和群众开辟了“空中课堂”。特别是从2007年开始,市委定期举办县处级领导干部专题讲座,东胜区、康巴什新区也分别开设了“和谐东胜·市民文化大讲堂”、“书香充盈·文明博雅”康巴什大讲堂,让各级干部倾听国内一流专家的讲座,不断深化对世情、国情和市情的认识和把握,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同时,解放了思想,推动了发展。
严把发展党员的质量关,增强了全市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8个旗区和康巴什新区都设立了困难党员关爱基金,建立了定期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制度。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要求,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让流动党员处处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抓创新,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活力
创新是基层党建工作活力的源泉,也是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针对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出现的新变化,积极探索创新,推出了一批党建工作品牌,形成了“一旗一品”、“一地一特色”的基层党建创新格局。
东胜区加强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三化两评议”,进一步规范了社区议事决策程序,实现了党的领导机制、“两委”协调机制、党内基层民主机制和居民自治机制的有机融合。达拉特旗“一统三化”党建工作新模式,实现了在基层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支部管理区域化、党小组活动常态化、党员联系农牧民普遍化。准格尔旗企业党建“四位一体”工作模式,即公司党委、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四位一体”,确立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抓住了企业党建工作和经营工作的结合点,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伊金霍洛旗的“四权四制”村级治理新机制,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办事、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结合,把村级重要事务和涉及农牧民切身利益的事情交由群众,增强了基层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乌审旗机关党建“板块化”设置模式,即按照职能相近、业务关联的原则,将人员少、场所小、行业相近的部门党支部组成“板块化”党总支,整合了党建资源。杭锦旗“三抓三比三促进”学习论坛,推动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促进了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转变。鄂托克旗立足于全旗各地特色优势产业,规划打造6条精品党建线路,建设“党建幸福长廊”,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水平。鄂托克前旗“区协镇管旗统筹”社区党组织设置,形成了“公共服务向农牧区延伸,现代文明向农牧区辐射,生产要素向社区集聚”的城乡统筹格局。康巴什新区由村“两委”牵头注册成立的“公益性劳务公司”,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和劳务输出经济,切实解决了辖区群众就业问题,促进了农民增收。
关键时刻,党旗更红。2008年3月20日,杭锦旗奎素段黄河发生溃堤。面对这次严重的自然灾害,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受灾地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深入抗灾一线,舍小家,顾大家,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展示了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高尚境界,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近年来,在抗击南方地区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也踊跃捐款捐物,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2万多名党员交纳“特殊党费”总额超过1300万元,其中交纳1000元以上的党员有1500多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市基层党建工作迸发出的活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在全市上下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转化为了科学发展优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150.1亿元增加到2010年2643亿元,财政总收入由2000年15.7亿元增加到2010年538.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2000年44.98亿元增加到2010年1898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全区领先,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地级市前20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5502元增加到2010年2520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2453元增加到2010年8756元。主要社会保障指标进入全国地级市前列,人民生活更加宽裕。
在已经开启的“十二五”征程中,我们坚信,在鲜红的党旗引领下,全市各级党组织和8万多名共产党人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在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伟大实践中再立新功,用实际行动为飘扬的党旗增光添彩,用又好又快发展的步伐奏响时代的最强音,再创鄂尔多斯新的辉煌!
第二篇:夯实和谐之基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夯实和谐之基
近年来,街道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以改善民生为导向,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以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为主导,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管理创新取得明显效果,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习近平曾经这样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基层是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可以说,基层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茬口”。随着旧村改造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变成了社区,这就涉及到一个广大干部工作人员工作理念工作能力转型的问题。以前是农业农村,现在是城市社区,以前是开发建设,现在是管理服务,因此,必须转变工作理念,提升工作能力,构筑和谐街道建设新局面。
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机制。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整合各类资源,实行精细化管理,将治安、安全生产、公共卫生、民族、宗教等工作纳入其中,做到责任到人,工作到户,按需服务。在做细做深中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随着许多村(居)旧改完成,独生子女享受到宅基地审批或旧村改造建房用地指标审批的优惠待遇之后,许多农民、居民又滋生了再生育的想法,面对新问题、新情况,去年初,街道在全市率先推开计划生育网格化责任制,把整个街道划分成10大块37小块,结合联村情况,把每一位街道干部工作员都落实到某
一区块中,又在全市率先与7935例已婚育龄群众重新签订了《计划生育合同》,违反合同将支付高额违约金,打破了对不合作对象束手无策的工作局面,使工作真正持续、有效、有力地展开。
通过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和改善基层社会管理。继续深化创建工作,重点抓好消防安全和企业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四加一”集中整治,继续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评估和分级监管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突出做好信访工作,以领导包案责任制的落实来抓好信访积案化解工作,重点排查旧村改造和重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类信访矛盾,分析矛盾原因。高度重视苗头性信访矛盾,对一些恶势力存在的村子进行重点整治,防止个别问题群体化、内部问题社会化、局部问题扩大化,要求各村居社区建立重大事项风险评估机制,对可能出现的重大信访矛盾和群体性事件做好应急预案,使社会管理不疏漏、不缺失。
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
平,探索农村管理社区化、专业化、物业化道路。加强社区(片)干部工作者队伍建设,健全社区服务内容,引导辖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对已完成旧改的村,引导成立农村新社区,在村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把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就业补助等公共服务职能有效延伸。2010年,共实施新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招投标工程40项,投资3582万元,完成了凌云社区、楼宅等村(居)的部分绿化、灯光篮球场、健身器材、治安监控等基础设施建设,分批次完成辖区内农民成人体检9561人,托幼人员2239人,开
展农村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413人次。刚刚举办市乡镇篮球赛的和村,就是一个旧村改造后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典型代表,这里新房错落有致,健身器材、灯光篮球场、网球场点缀在大片的绿化带里,依托临近物流,新建房房租大幅增值,而且村民还享有一系列医疗、失地养老保险等保障措施。
关注企业生存发展状况,促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健康发展,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与水平。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正逐步加深,国内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上涨,一些企业出现了日子难过的现象,这个时候,需要我们真诚服务企业,着力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构筑企业健康发展环境。街道工作人员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协调,加大对企业政策的扶持力度;以培育优势企业和创新驱动为目标,引导企业转型发展;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第三篇:091126构建人才高地之势 夯实科学发展之基
构建人才高地之势 夯实科学发展之基
中共靖江市委组织部
近年来,我市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最具潜力、最可持续、最可依靠的发展资源,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以服务园区建设、服务城市建设、服务新农村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充分发挥人才队伍在推进跨越发展中的主力军、主引擎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实现“模式更优、速度更快、质态更好”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目前,全市拥有各类人才11.97万人,万人人才拥有量1800人,获国家政府特殊津贴5人,省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全市建成省级以上院士科研工作站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全市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已扩大到1400万元,各人才工作部门实际使用1525万元。
倾心育“人”,全面提升人才素质
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强化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将人才工作置于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又好又快的大局之中通盘考虑,努力做到人才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和主导行业发展相适应,人才素质与经济社会协调
发展相适应,人才培养机制与人才成长的特点相适应,不断优化人才工作格局。根据各类人才的成长规律,以提高创业、创新、创优能力和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为目标,不断加强人才队伍的能力建设。一是围绕提高引领科学发展能力,实施党政人才“511工程”。先后组织50名党政干部报考国内硕士学位,组织35名党政“一把手”赴新加坡进行港口城市规划与建设培训,组织148名后备干部参加南京大学MPA课程培训,选送10名年轻干部到澳大利亚攻读物流、城市规划硕士学位,选送100名干部到浦东、江阴、苏州高新区等地挂职锻炼,着力加强理论素养、培养战略思维、树立世界眼光,全面提高他们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二是围绕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实施千名企业家培养工程。以“靖江市企业家协会”为依托,实施千名企业家培养工程,与南京大学等院校联合举办高层次人才专题培训班、MBA高级工商管理研修班,开展中高级职业经理人论证培训,组织企业家赴国外学习考察,通过建立市场化、外向型培养机制,着力打造具有战略开拓能力、现代经营管理水平的新一代企业家队伍。三是围绕提高创新攻关能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441工程”。在科教文卫4大行业,重点培养科技攻关、名师名教、文艺创新、特色学科等40名学术带头人和100名左右优秀青年拔尖人才,并组织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赴德国、英国等国家学习交流,着力提高持续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能力。四是围绕提高现代生产操作技能,实施技能人才“金蓝领”工程。设立技能人才培训专项资金200万元,-2-
推进市场紧缺型和特色型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对获得高级工以上等级的技能人才给予奖励,并率先在全省推进企业技能人才现场评价鉴定工作。五是围绕提高富民创业能力,实施“四能型”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与扬州大学联合培养300名能创新创业、能富民惠民、能管理事务、能美化环境的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努力培育一批能够带领农民发展致富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以“绿色证书培训工程”、“科技致富户培训工程”为载体,以接受新理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开拓新市场为目标,培训农村实用人才3.6万名。通过因材施教,分类培养,达到了人才知识结构随着发展方式的变化而优化、人才干事能力随着发展要求的提高而提升的效果。
诚心引“人”,着力打造人才高地
从靖江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综合环境出发,以柔性引才为主渠道,依托产业、项目、载体吸引人才,汇集精英。在公共服务领域,推行“双聘”制度。聘请专家成立城市建设咨询委员会、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两个领域政府“智库”,对政府重大决策进行咨询、论证。同时,作为全省试点,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专业性较强的聘任制公务员,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在经济发展领域,建立“一个联盟、三个中心”。“一个联盟”即由市委市政府牵头,以100家重点骨干企业及高新技术创业园为主体,以155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企业大项目研发机构为依托,建立产学研区域战略联盟,目前已签定合作协议186项,柔性
吸引院校高层次人才550名;“三个中心”即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外智力引进中心。结合产业特点,组织小型化、专业化科技成果推介会6次,企业院校行活动8次;围绕特色支柱产业,邀请10位各行业首席专家举办5大行业发展高层论坛;征集各类项目需求信息268项,并建立了人才项目信息库;邀请62名高校科研人员到对口企业挂职;实施引智项目36项,其中省级立项8项。建立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以科研载体吸引汇聚高层次人才1560多名。与此同时,通过在日本、德国建立海外留学人员工作站,组织“海外游子故乡行”等活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35名;分行业组织规模企业、教育卫生机构等赴外省市开展人才招聘活动38场次,与江阴联动举办大型人才交流会4次,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61名,外市籍本科人才2634名。全市人才集聚速度进一步加快,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高地优势进一步凸显。
拴心留“人”,不断优化人才环境
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环境留人,切实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舆论环境,使人才充分感受实现价值的自豪感、创新创业的成就感和贡献社会的荣誉感。一是建立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先后出台《靖江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程实施意见》、《引进和用好优秀人才暂行办法》、《关于实施靖江市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的意见》、《关
于实施新农村建设“四能型”带头人培育工程的意见》、《靖江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等18个有关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形成了吸引人才集聚的良好政策环境。二是拓展优秀人才发展空间。注重吸收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和各类学术团体,16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走上领导岗位,580名优秀人才加入学术团体,228名被推选为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52名被吸收为中共党员,为优秀人才提供了丰富的发展空间。三是全力优化服务人才环境。每年发放图书资料补贴60多万元,对在职获得学历、学位晋升的费用予以报销;发放优秀人才“优诊卡”,组织高层次人才健康体检960人次,组织优秀科技人才外出休养18次;建立百名柔性引才专家库,在重大节日走访慰问专家,帮助解决子女入学、住房、户籍等实际问题,举办专家沙龙,加强与专家的交流沟通。四是重奖激励各类优秀人才。设立“科技进步奖”、“创新创业科技人才奖”、“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奖项,每年召开全市综合表彰大会,98名优秀科技工作者被嘉奖,14 名企业负责人被授予“功勋企业家”、84名企业负责人被授予“明星企业家”称号,并分别给予了金质、银质奖章和10-100万元的奖励。五是全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每年举办人才工作宣传月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宣传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宣传各类优秀人才发挥作用的先进事迹,激发各类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放心用“人”,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从搭建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入手,充分凝聚广大人才的智慧和力量,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促使人才成为科学发展的“助推器”、科技创新的“源动力”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一是充分发挥党政人才的引领带头作用。确立以发展为核心的用人观,加大选贤任能力度,抓住领导干部这个“第一资源”的核心资源,调优配强“一把手”;实施《党政干部晋升职级及非领导职务试行办法》,采取“升官不挪位”的办法,对219名干部晋升职级或非领导职务;通过“双推双考公示制”,公开招考市管后备干部230名;组建“和谐靖江工作队”,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和发展前沿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城乡拆迁,为优秀人才提升能力、脱颖而出、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二是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创优作用。积极打造人才创业创新载体,投资1亿多元建成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靖江科技创业园,25家企业进园创业,在孵项目38项,吸引3名海归留学生在园创业,其中4个高科技项目申报了国家、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创办技术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300多个,新扬子造船公司和江苏亚星锚链有限公司还分别在上海、香港投资设立了研发机构,有力增强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富民创业作用。组织相关人才积极服务“三
农”,扎实开展农民需求的种植、养殖、养护等实用技术培训和多个类型的创业培训班,大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技术传、资金帮、项目带等途径,培育了一大批“田秀才”、“土专家”、“新农民”。在他们的带动下,全市建成葡萄、大蒜、西甜瓜等8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成立10个农民种植养殖专业协会,有效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此外,以科普示范市创建、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为平台,组织各行业专业人才进行技术推广和技术咨询,积极为工农业科技进步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先后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服务活动318次,举办科技讲座182场、学术报告会215场,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164次,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普遍欢迎。
2009年11月
第四篇:夯实党建工作 促进科学发展【21:41】
夯实党建工作 促进科学发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
工业学校党委共有党员152名,其中在职在编党员113名,占在职在编教职工286名总数的39.9%;有离退休党员39名。党委(委员6名)下设4个党支部,分别是:教务党支部(党员 57 名),学生党支部(党员 16 名),行政党支部(党员 40 名),老干部党支部有党员(党员39名)。
2016年,学校党委在教育局党委的关怀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省十次党代会和市九次党代会精神,紧贴学校工作实际,全面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细化责任清单,量化考核标准,稳步推进从严治党、肃风正纪惩防体系建设,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再上新台阶,为我校“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促进内涵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组织纪律保障。简要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党的建设、学习教育工作做到了“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重点工作接地气,纪检监察全覆盖”
(一)、规定动作不走样。按照局党委的工作部署,我校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从5月12日起转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了保证规定动作完成的质量,校党委先后出台了《2016年工业学校党建工作要点》、1 《关于在全校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平顶山市工业学校关于做好2016年教师师德考核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责年活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制定学习方案,认真落实学习教育的每个专题。通过聘请市委党校十八大宣讲团成员薛改辉到校集中学习辅导、党委成员结合分管工作上党课领学、党支部组织党员交流、主题发言、观看教育视频、党员手抄党章、撰写读书笔记等形式,不断提高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要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形势发展,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切实做到“学好用好党章,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合格党员”。其中:我的微型党课《基础是学 关键在做》获市教育局“两学一做”微型党课大赛一等奖,在全体党员干部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二)、自选动作有特色。加强学校班子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和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推动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贯彻落实《中共平顶山市委宣传部关于印发<关于开展“三评三推”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牢固树立党组织全员学习、党员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健全有效管用的学习制度,大力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采取以下措施: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工作。
1、2016年6月26日-7月1日,组织我校482 名优秀党员干部到山东临沂进行革命传统培训学习,使党员干部坚定了信念,开拓了视野,增强履职尽责的责任感。
2、深入学习干部选拔、任用、换届选举工作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完成了34名中层干部考察考核、轮岗交流工作,避免腐败的滋生和干部的岗位怠倦,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推动学校工作全面推进。
3、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完成教务、学生、行政三个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建立了老干部支部委员会,并按照党章要求,在支部委员会中设纪律检查委员一职。
4、完成了职工代表大会的换届选举工作。以上工作的开展,对我校干部队伍是一次思想认识提升,是一次干部认真接受群众检阅、评价、过滤的过程,是一次对干部廓清思路、提升履职责任意识的教育。
(三)重点工作接地气。
1、贯彻落实省、市委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会议精神,支持第一村书记工作。精准扶贫校党委成员多次深入叶县龙泉乡大何庄村的进行调研,与精准扶贫对象面对面交谈,倾听群众心声,制定扶贫方案,共谋发展致富道路,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5月17日学校筹集、募捐物品,为大何庄村中心小学送去价值30000余元的幼儿活动器械、玩具;教师办公桌椅、乒乓球台、双杠等体育器材,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2、2016年12月份,学校又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3 出资10000元,用于大何庄村群众饮水工程的改造。
3、“爱心救助”是工业学校的良好传统。2016年5月25日,学校团委利用大课间时间,以“真情传递温暖,爱心点燃希望”为主题,为身患白血病的学生谭建超组织了献爱心的募捐活动,并把师生捐助的16000多元送到了患者家中,让学生体会到了师生的关心和学校的温暖。
(四)纪检监察全覆盖。经教育局、市纪委同意,设立工业学校纪检监察室,履行学校工作的监督执纪职责。校党委出台了《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严格执行“一岗双责”。明确了党政主要负责人同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党委委员在对业务工作负责的同时,对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领导责任。纪检监查工作覆盖到学校评先评优、晋职进级、职称评定、工程招标、困难职工救助等方方面面,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警示教育,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在市纪委和市妇联组织的《廉洁家风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中,我校党员王采栾的《徐徐清风伴我行》获得优秀奖,并被选为市廉政讲堂展演作品。
一年来,工业学校党委在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制方面,思路清晰。从抓制度建设入手,抓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团队优势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先进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引领作用,全校上下团结一致,以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为4 抓手,开拓进取,争创一流。今年“七一”前夕,我校党委获得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被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
二、存在问题
(一)、纪检书记缺位。一是一级党委纪检书记职位空缺一年有余,尤其是在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防腐倡廉、正风肃纪作为党的建设重点工作的今天,我个人及党委成员都感到力不从心,压力大。
(二)、党员组织活动缺乏创新。虽然我校党委在办公用房奇缺的前提下,建设了党员活动室,但由于场地小,党员活动还是仅限于组织政治理论学习、民主评议、发展党员等环节,党组织生活内容单一。
(三)、对党支部及党员个人的考核体系不够完善。我校党委在推进党建工作有形化建设中,做到了无论是支委会或是支部党员大会都要有记录、有图像资料、有简报。但在对党支部和党员个人考核中,具体的考核指标比较笼统,体系不够完备,考核工作的激励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对党员的政治、思想、作风以及日常的行为缺乏有效的规范制约。
三、下步打算
(一)、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一切问题的产生和困扰,都是因为理论基础不扎实,从职能力不足所致。新的一5 年学校党委要努力学习,深刻领会十八届六中全会、省十次党代会和市九次党代会精神,要制定详细的学习方案,细化学习措施,明确学习时间、方式和要求,确保学习成效。
(二)、抓制度落实,增强纪律和规矩意识。发挥传统的宣传手段和新媒体的宣传优势,利用宣传板面、电子滚动屏幕、校园广播以及学校网站、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深入宣传党的决议精神和举措,营造浓厚的学习、育人氛围。
(三)、抓团队建设,发挥党支部、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和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为切入点,带领全体教师搞好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工作,推动学校工作整体提升上台阶。
(四)、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参政议事制度、坚持纪律检查工作全面覆盖。民主治校、依法治校。让公开、公正、公平,充盈校园。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使工学学校的班子更加团结,教职工幸福指数不断上升,教育科研成果不断增加,为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留下精彩的篇章。
一年过去了,我本人在以上工作的开展中,仅起到了上传下达、穿针引线的作用;教育局党委和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使我校党委工作开展的动力,希望大家时刻关注我们,永远帮助、支持我们!
谢谢大家!
第五篇:夯实社区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夯实社区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创先争优提升党建服务水平
(创先争优活动征文)
我们根据省委、市委、区委以及街道党工委深入开展以“三比一推进”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文件精神,结合社区实际,大力加强社区党建基础工作,积极创新、注重实效,探索新党建工作新模式,着力强化基层党建的实际效果,使社区的党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进一步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力地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一、领导重视、健全网络,提升社区党建新格局。自从成立社区以来,社区党组织起着致关重要作用,在基层,党组织成为上传下达的桥梁。上级党组织也十分重视,把社区党建工作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
1、把握方向、完善议事制度。随着社会结构的调整,旧城改造、拆迁及企业改制的加速,大量社区实务工作来到基层,要使我们政党有凝聚力、向心力,人民群众才对我党有信心。我们党组织要慎重解决人民的问题,把握方向,完善议事制度,重大问题社区党组织一定亲自过问和处理,不要让问题激化,维护我们政党执政基层。
2、健全网络,确保工作开展。社区要成立党组织,将党支部建在小区,在有条件的楼栋设有党员楼长,确保社区党建工作有序开展。如社区自从有了党员楼长后,信息传递
速度加快了。以前社区开党员大会、放映电教片或有什么大的活动,均由社区党员干部到每个楼栋去逐户上门通知党员,现在只需电话通知党员楼长就能很快落实到位。
3、注重投入,完善党建设施。社区党组织要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除了社区党组织自身要主动找准位置,有所作为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物质条件作保证。社区进一步加大了投入力度同时要向上争取工作经费,着力改善社区的党建硬件建设如党员活动室、党员电教室等,做到党员有阵地、有自己活动场所,确保社区党建工作开展。
二、党员带头,服务居民,创建和谐社区环境。
社区党组织提供良好的服务,不仅是社区党组织凝聚群众的有效方式,而且是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矛盾的重要途径。为此,社区党组织注意引导党员,从服务群众入手。
1、关爱困难群体,建立帮扶机制。社区党组织积极行动起来,对社区内的贫困对象进行逐一排查,公平公正地做好社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做到了“应保尽保”。针对社区下岗失业人员比较多的实际,社区党组织召开招聘会形式安置就业、通过政策引导如小额贷款帮扶他们兴办企业、调动社区资源联系乐于助人的企业主为特殊困难人员实施救助等,解决他们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从而把党对困难群众的关怀通过社区党组织充分地体现出来。
2、举办文娱活动,丰富居民余业生活。社区党组织积极创建活动载体,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引导居民群众融入到活动之中。社区可以组建的秧歌队、、舞蹈队、书画协会,还可以依托社区文化广场、文明市民学校、社区活动室等教育活动阵地,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通过开展多种载体活动,丰富居民余业生活。社区党组织还结合社区实际先后开展了如“邻里节”等形势的主题活动,党员电教“四进四送”活动,纪念“七一”表彰活动,老党员上门慰问活动等一系列的党内活动,使党组织的生命力与活力通过上述系列活动的开展不断得到体现。
3、丰富居民需求,提供便利生活环境。社区党组织积极创新服务方法,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如开设社区便民服务网点、成立治安巡逻队、开展计生宣传、公开社区热线电话、提供就业指导、修理、加工、保洁等社区服务项目。还可以通过建立党员服务岗延伸服务领域,为居民提供便利生活环境。
三、拓宽领域、整合资源,巩固党执政基础。
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其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如何,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的稳定和巩固。社区党组织拓宽基层党建服务领域、整合资源,巩固党执政基础。
1、扩大党组织在“两新”组织覆盖面。近年来,涌现出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集中于社区,党的影响力
和渗透力能否在这些领域得到体现,更多的要靠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为此,社区党组织要承担起领导和指导“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职责,不断加大在“两新”组织中组建党组织的力度。
2、做好党员教育管理与服务。社区在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一是以专题学习引导和党课教育形式,组织党员系统学习。二是可以抓好党员电化教育工作,以这种党员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为平台,使广大党员通过丰富的学习内容与立体的画面相结合而产生的视觉效果,在增强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加知识。三是对社区流动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中党员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业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既是社区党组织工作的难点,也是重点。社区党组织切实改变原有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探索多种党员教育管理途径。实现了由单纯管理向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转变,大大提高了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在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过程中,可以将流入党员就近编入参加组织活动。对流出党员,经常性与其家属取得联系,了解他们在外的工作生活情况,以及他们的困难与需求。社区劳保服务站还通过QQ热线与流动党员进行联系,帮他们了解家乡的有关惠民政策及所需要的信息,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3、发挥辖区单位和在职党员的作用。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是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力量,为充分发挥其
作用,社区党组织,要依托社区党建联席会、党员联络服务站等载体,扎实开展社区共建工作,帮助社区解决问题。通过发挥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的作用,使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
发挥辖区单位党组织作用:一是社区要逐家上门,与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见面认识,为今后的联系沟通,具体服务奠定了基础。二是社区党员联络服务站负责人坚持上门服务,发送资料、交流信息、探讨问题。三是利用社区计生、综治、卫生、民政等系统均与辖区单位建立了良好的服务关系。如开展“和谐楼栋”、“五好家庭”评比活动,社区积极与辖区单位联系,广泛征求他们意见,争取辖区单位支持,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发挥在职党员的作用:一是与在职党员协商能从哪方面为社区服务,发挥他们特长。二是与在职党员单位联系建立考核机制,强化为民服意识。三是针对社区难点问题与在职党员建立联动解决机制,为居民办实事。
钟楼社区:刘会锐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