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政学大学期末考试总结
名词解释:
1.公共财政:政府为了满足国民的公共需求,在提供公共产品与劳务过程中所从事的经济性收入、支出活动。
2.政府预算:经立法程序批准的未来财政收支计划。国家以社会经济管理者身份取得收入,并用于维持政府公共活动,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等各项支出的政府基本收支计划。
3.现代税收:政府出于提供特定公共产品和公共劳务的需要,通过法律形式对其社会成员规定的强制性的、不付等价物的货币支付。
4.税收哲学:指合理分配税负担的标准制定以及解释此标准合理性的理论。
5.税收归宿:是指税收负担的影响范围。研究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说明特定税收负担最终是由哪些社会群体承担的。
6.公债:又称国债,是以政府自身的信用为基础,通过证券发行的的形式,与其国民建立的还本付息的债务关系。
7.财政政策:指政府在使公共财政所有不同要素完成其基本任务的情况下,共同地用于实现各种经济政策目标的方式、方法。
8.经济周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上下波动的现象。
9.公共产品:社会需要但私人不能提供或不愿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10.商业周期: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11.财政支出:政府为履行各项职能而对货币形式的经济资源的支配和运用
12.帕累托标准:对既定资源配置状态的任意改变,即不会使一个人的状态变好也不会使一个人的状态变坏。
13.增值税:以产品自生产到消费的每一交易环节上发生的增加价值为税基的征税。14.税负转嫁:纳税人在市场交易过程中通过改变价格的方式将一部分或全部税收负担转移给负税人的过程 单选填空
1.“财政、宗教、法律、议会”被培根誉为政府的“四大柱石”。2.现代政府的三大职能:
① 对外职能:保护自己的社会免遭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
② 对内职能:保护本国社会内部各成员生命及财产免遭其他社会成员的侵害。(司法)③ 综合职能:建立并维持某些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这种事业,不能期望个人或少数人出来创办或维持。这一职能的充分发挥,绝对有助于便利社会商业的发展和促进人民教育。3.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市场为主导,政府为辅的不可或缺关系。4.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① 非直接生产性特征
② 非破产特征(理财原则多样性特征)③ 规制约束性特征 ④ 政治参与性特征
5.公共财政的本质:集中提供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公共产品以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增长、变化的公共需求。(满足公共需求)
6.税收的本质:国民收入或国民财富的转移。7.税收的基本特征:目的性、合法性、强制性 8.税收的分类:
(1)根据不同的税率结构:比例税、累进税、累退税
(2)按照具体的课税方式:全面税与特定范围税、直接税与间接、对人税与对物税 9.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平等原则、确定原则、方便原则、效率原则
10.瓦格纳的税收原则:财政政策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公平原则、税务行政原则 11.现代税收原则:税收效率原则、税收公平原则、税收稳定原则、税收法定主义原则 12.拉弗椭圆:说明税收政策调整和税收收入变动的关系的曲线。
① 在PS区间:
两个税率均在正常区间变动,其特点是:固定其中一个税率而提高另一个税率,就可以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
无论在何种政府收入水平上,按相反方向变动两个税率(如降低劳动税率,同时提高资本税率)也可以保持该收入水平不变。② 在PQ区间:
劳动税率进入了它的禁区,保持资本税率不变时提高劳动税率就会造成政府收入的下降。保持劳动税率不变,提高资本税率则仍然可以提高政府收入。
无论在何种收入水平上,只有按相同方向变动两个税率才能保持该政府收入水平不变。③ 在QR区间:
两个税率都进入了它们的禁区,无论固定哪一个税率而提高另一个税率都会造成政府收入下降。
若保持政府收入水平不变,提高一个税率必须同时降低另一个税率才行。或者,固定一个税率,同时降低另一个税率才可以使政府收入提高。④ RS区间:
资本税率进入了禁区,保持劳动税率不变,提高资本税率必然造成政府收入下降;而保持资本税率不变,提高劳动税率则会使政府收入上升。
如若保持政府收入水平不变,两个税率必须(在如PQ区间那样)按相同方向调整才行。
在正常税率变动范围里(如在PS区间),政府可以通过提高税率的办法来增加其财政收入,对稳定财政收入通常有短期效果。
税率变动直接影响经济产出水平,相对较低的税率往往会带来较大的产出规模,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有长期作用。13.财政政策之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① 在保持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状态下,实现国民经济的长期增长。
② 宏观经济调控的短期目标是“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连续的短期目标的实现就意味着创造了促使“国民经济稳定发展”(长期经济目标)的基本条件。
前者在80年代以后是5.5%,以前是4%。,通胀率为2%-3%。
所谓物价稳定,并不是指商品间的相对价格水平不变,而是指物价总水平的变动应该与工资水平的变动保持一定的幅度。
14.宏观经济调控中政府的角色:为实现这一基本目标,政府在财政活动方面就要针对不同经济形势,相应地对其财政收支进行必要的总量调整与结构调整以取得“逆商业周期而动”的效果。
15.财政风险的种类:很多,但主要有两类
① 外生性财政风险:政府财政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即那些政府难以或根本不能掌控的因素。
② 内生性财政风险:基本是财政系统内部各种不利因素引发的,因而内生财政风险才是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需要政府化解也可能化解的财政风险。16.内生性财政风险的诱发因素:
① 政府职能界定不清,导致政府与市场关系不协调。② 财政立法滞后,某些法规不合理。③ 财政管理制度和专项管理制度不健全。④ 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决策过程。⑤ 事前、事后财政监督不利。
⑥ 政府官员的道德和责任问题及技术问题,如理财的技术性手段不完善(预测、预警、纠偏和了解国民偏好等)。
⑦ 国民不关心公共决策过程,失去了应有的监督和约束。17.美国财政管理体制的特点:
① 分级财政体制:以三级政府的事权划分作为财权划分的基础,而事权划分又以法律为依据,以规范化财政补贴制度和合理划分税种为保障。
② 州和地方政府有一定的自主权:如可依法开设或废除某些地方税种、规定地方税税率、发行地方公债、制定地方财政政策和法规等。
③ 联邦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因为职能扩大(经济增长与稳定就业),需要统一的政策安排和指导。
④ 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是一种独特的合作关系,体现着制衡原则。18.分权体制的一般特征: ① 依国家法律确定彼此的财政职权(财权与事权)和相互关系
② 地方政府可依据地方法律制定符合本地区的财政开支及税收政策。19.分权制中的政府间收入分配
(1)赋予地方政府独立的税收立法权和管理权。
特点:地方自治程度高,但税收管理复杂。(美国)(2)中央定税种,地方定税率。
特点:
①降低了中央税收立法成本和管理成本。
②两种形式:地方以中央规定自主征税;中央代征然后转移给地方政府。(加拿大)(3)税收及税率和税收管理权统一由中央政府负责,然后由各级政府分享。
特点:地方没有征税权,因而自治程度较低。(德国)20.地方政府的税收管理体制
(1)国家税制原则:公平、明确、简便、效率(2)地方税制的其他原则:
①应体现决策者的会计责任原则,即兼顾民主决策和经济效率,又保证地方税负担不发生输出性。
②应尽量按利益原则办事,以提高个人与集体福利。③应体现税收中性原则,以避免扭曲地方经济的发展 21.财政分权管理体制与宏观经济调控
① 政府能否有效提供公共产品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② 西方学者认为,财政收入分配职能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私人投资活动,该职能本质上与经济稳定职能相冲突。
③ 在大多数国家,公债管理成为中央政府宏观经济控制的一个财政工具。22.在财政分权管理体制下,允许地方政府根据需要发行地方政府公债的好处: ① 减轻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财政援助的负担。② 缩小中央政府的公债发行规模。③ 有效控制公债货币化现象。
2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财政分权管理体制的理论依据: ① 实行自治程度较高的财政分权管理体制(财政联邦主义),更多的财政义务实际上被下放到各级地方政府,就会明显地减少中央政府的财政压力,减少其利用货币权力,通过货币体系,为其财政活动融资的需要。
② 在实行自治程度较高的财政分权管理体制(财政联邦主义)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的预算约束。
③ 加强同级政府间、不同级政府间的商业式经济竞争,只要这种竞争突出表现,在税收活动和市场管理方面,就可以有效地改善资源配置状态,提高经济生活的福利。24.公债种类:中央和地方公债、国内和国外公债(内债和外债)25.公债的特点:
① 自愿性、偿还性、再分配性 ② 偿还债务具有保障性 ③ 流动性强(使用权的转移)④ 私人财富的保值与增值性
26.依据不同税基对税收进行分类:所得税系,货物税系,财产税系和社会保险税系。27.增值税优越性:税不重征、道道征税的原则,税收中性原则,简化了税务管理,防止了偷漏税行为的发生
简答题
一、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一)公共财政的资源再配置职能:
1.资源再配置定义:政府为满足共公产品和劳务需求,按一定经济标准把社会资源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做合理分配。
2.具体表现:通过财政过程使经济资源在两类产品生产上达到最优配置。(二)公共财政的收入再分配职能:
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决定与收入分配 影响因素:
微观层面:偶然性、个人选择、别人选择 宏观层面:非市场因素:走私、灰色收入等 市场因素:竞争的结果
作用:一方面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率,另一方面使贫富差距扩大。(1)劳动收入决定:
① 在劳动力同质假定下,劳动收入差异原因有: 1)个人因素,如健康状况的变化,以外事件的影响; 2)行业因素,就业之行业兴衰直接影响个人的劳动收入; 3)个人寻求更好收入来源行为的结果,如转换工作岗位的及时性 ② 在个人基本能力相同之假设条件下,劳动收入差异原因有:年龄与教育 1)在同样受教育年限或同样教育水平下,年龄差异导致收入差异; 2)在同样年龄情况下,受教育年限不同或受教育水平不同,导致收入差异。③ 闲暇价值
上述各因素剔除后,劳动收入差异可以归结为:能力、市场、能力投资、传统文化因素作用(2)财产收入的决定:
① 财产收入的差异主要决定因素:个人储蓄(投资)的多少、储蓄的利率(投资的收益率)高低均影响财产收入
② 继承的财产,受继承数量和后来的变化影响。2.方法:
(1)累进所得税制和转移支付制相结合(直接措施)
(2)对个人和不同类型企业实行差别税收政策或税收优惠(间接措施)(3)政府不同方式的财政支出。(三)公共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
1.经验说明,不可消除的商业循环及其纠正成本过高,也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在适当的情况下,政府介入,通过发挥政府特定的财政职能作用,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对市场的自身矫正能力不足作出补偿,并且起到稳定宏观经济的作用。市场经济过程中政府干预条件下形成的宏观经济稳定通常指具有短期意义也是不能忽视的。因为以经济效率改善和经济福利提高为核心内容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经济改革以及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等,作为国民经济长期目标,皆有赖于宏观经济的稳定才可望实现。
2.方法: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变化趋势,逆向变化其现行的开支政策和税收政策,就能够改变国民经济运行方向,减轻商业周期的波动,使国民经济沿着理想路径发展,最后实现低通胀的充分就业状态。
二、拉弗曲线
1.拉弗曲线的定义:表示税率和税收关系的曲线。2.拉弗曲线对税收政策的制定与调整的指导意义:
① 在税率低于t0时,提高税率会增加政府收入;当税率超过t0时,继续提高税率,会降低财政收入。所以t0是最佳税率,即在此点政府实现收入最大化。
② 从t0到100%的税率调整区间均是税收禁区,在此区间只有降低税率,才能增加政府收入。
③ 除了在t0时的最大税收收入外,任何规模的税收都可通过两种税率取得,即高或低税率,通常采用低税率。
④ 最重要的指导意义:“任何单一生产要素的课税率发生变动,都将影响其市场参与能力,这进而会依次影响经济产出和税收基础。”
三、自调节财政政策(内在稳定器):
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种特殊政策安排,财政制度自身具有内在的自动稳定功能,即政府税收和支出按经济状况反周期地自动变动,从而对总需求产生一定的稳定影响。
四、现代财政政策形成的理论依据:
投资不足是经济增长乏力的根源:
在繁荣后期,人们对资本品的未来收益预期过于乐观,在利率上涨或生产成本增加时,仍然增加投资。结果乐观过度,购买过度。在资本的边际效率(预期利润率)突然崩溃时,人们对未来收益彻底失去了信心,由此流动偏好加强,投资量锐减。
也就是经济处于“凯恩斯陷井”状态:
此时,即使金融当局再次降低利率,人们也不会增加投资,结果经济更加难以复苏。因此,在经济萧条时期,特别是在私人投资不足情况下,政府必须干预经济,即增加政府投资,以促使经济的复苏与增长。
论证:
财政政策效果分析(有图!书P340-351)(一)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效果 1.BP>LM时:
在a点内外均衡的条件下,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IS右移至IS’,Y和R同时提高,并出现逆差。掌握大量本币的外商急于将其兑换成外币,在本国的外汇市场上,Ms>Md,结果本币贬值,即汇率下降,这导致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使得BP曲线向右移动至BP’。出口增加使IS曲线进一步右移至IS’’,在c点重新实现内外均衡。同时,随着利率R的提高,外部资本大量流入,也促进了国际收支的平衡。在c点有较高的Y和R,较低的e。2.BP 在a点内外均衡的初始状态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收入提高,使利率升地更高。结果吸引了大量外部资金的注入,在补偿因收入扩大引发的逆差后,仍有大量余额,使得国际收支出现顺差。这使得本国汇率上升,出口减少,进口增加,BP曲线向左移动;同时,出口减少而进口增加,使国内总需求下降,致使IS‘左移至IS’’,在c点重新实现内外均衡。3.结论: ① 在BP>LM情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效果相对更好。纵然资本不流动,即BP曲线垂直时,扩张性财政政策也能发挥其基本作用。② 在BP 图中的a点是初始状态的内外均衡点。此时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IS右移至IS’,形成新的内部均衡点b,但外部不均衡),使国民收入Y增加,进口增加并出现逆差。掌握大量本国货币的外商就要增加将其对换成外币的需求,在本国外汇市场上,外币需求大于外币供给。(本币供给大于本币需求),本币面临贬值的压力。为维持固定汇率制,该国央行只能抛外币购本币。由于作为货币供给量决定因素的外汇和黄金储备的减少,使得该国不得不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LM曲线会向左移动至LM’,在c点形成新的内外均衡。这样在e不变情况下,国民收入有所增加,但增幅小于浮动汇率制,同时利率R也处于较高水平。 2.BP 在内外均衡的状态a点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Is曲线右移至IS’(b点),国民收入Y略有增加,而利率R却大幅提高,引来大量外部资本,形成顺差。在本币不能升值而外汇储备增加的情况下,政府只能按官定汇率满足这种额外需求,增加货币供给,形成扩张性货币政策。即LM曲线向右移至LM’,在c点形成新的内外均衡。在c点,国民收入Y大幅提高,利率R则明显下降,而汇率仍然保持原有的水平不变。3.结论: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① 如果BP>LM,财政政策效果不好。因为面对本币贬值压力,政府只能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从而形成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配合的效果。② 如果BP 财政学绝密档案 专利所属:宋耀祖 (文档中有个别字错误亲自行更正) 第一章财政概述 名词解释 1、财政: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以国家为主体,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社会剩余产品进行再分配所形成的一系列的财政收支活动。简答题 1、财政产生的原因 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前提 社会公共需要的形成和发展是财政产生的直接原因 国家的产生为财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简述财政的特征 财政分配以国家为主题 财政分配以剩余产品为主要分配对象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3、简述财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地位 财政分配的量在国民收入中占很大比重 财政分配直接调节积累消费的比例关系,并通过调节积累消费内部的比例,最终调节未来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 国家通过规定折旧制度、成本费用开支费用范围和财税制度、制约和调节着国民收入和其他部分的分配。 4、简述财政与生产的关系 生产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决定财政分配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生产物质的构成制约着财政支出的构成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的性质决定财政分配的性质、范围和形式 财政投资的规模制约着生产发展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财政分配的结构制约着生产结构 5、简述财政分配和交换之间的关系 交换的顺利实现直接影响财政收入的规模 商品的流通状况影响着财政收入的质量 交换影响着财政支出的实现效果 财政分配及时性影响着商品交换的速度 财政分配的支出结构影响着商品供应的稳定 财政分配是否平衡影响物资供应关系和市场稳定 第二章财政职能 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是与市场有效相对的,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率的或者缺乏效率。简答题 1、什么是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实现机制有哪些? 一、运用有限的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以形成某种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地区结构的动态过程。 二、运用有关手段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与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 运用有关手段调节政府部门内部的资源配置 运用有关政策,对非政府部门的资源配置进行引导和调节 2、什么是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实现机制但是什么? 一、指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国民收入,按一定的方式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进行分割。 二、税收 转移支付 购买性支出 收入政策 3、什么是财政的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实现机制是什么 一、经济稳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理想状态,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税收品平衡等多重含义 二、完善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发挥财政制度对宏观经济调控的自动稳定器 根据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变化情况,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需平衡 财政应切实保障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稳定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如何理解公平和效率的含义及其关系? 公平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效率属于生产力的范畴,指资源的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 第三章财政支出概述 名词解释 1、财政支出;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保证财政支出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利原则,通过国家财政筹措的所有货币资金即以货币形式表现的社会的总产品的一部分。 2、财政支出规模;指通过分析某一财政内特定的社会公共需要量与财源状况,确定财政支出总量的客观合理界限。 3、公共定价法:政府凭借其权力规定产品或服务价格。简答题 1、财政支出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相结合原则 公平原则 效益原则 2、财政分类有哪些标准和方法? 按支出用途分类:社会总价值理论:社会总产品=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 按费用类别分类 经济建设、社会文教、行政管理、国防支出、其他支出 按经济性质分类: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 3、按费用类别分类和经济性质分类对财政支出有何经济意义? 一、按费用类别分类可以反映国家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活动及国家职能的变化,并依据分析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程度,通过各类支出比较研究,便于发现国家职能实现的薄弱环节,有利于强化财政支出在国家职能的不断完善和巩固的作用。 二、按经济性质分类课通过分析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所占比例的出购买性支出比重上升转移性支出比重下降。则说明财政资源配置作用和经济稳定作用有所增强,收入分配作用相对减弱,相反,则财政在收入分配作用有所增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稳定作用相对减弱 4、评价瓦格纳法则的主要观点 瓦格纳法则的主要观点是公共支出不断上升理论,他指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 5、财政支出的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 政治因素:政局是否稳定、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社会因素:社会背景、文化人口因素 6.、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特点有哪些和方法? 一、总体性、外在性、多样性 二、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定价法 7、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途径? 确定适当的财政支出规模 建立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 保证财政支出的有效使用 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第四章财政支出分述 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2、财政补贴:国家政府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势及方针政策,为达到特定的目的,对指定的事项安排专项资金资助支出。 3、税收支出:政府为了实现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特定政策目标,通过采取与现行税法的基本结构相背离的税收制度来鼓励特定的经济活动,解决纳税人特定的负担而发生的政府支出,是政府补贴的特殊形式。简答题 1、社会保障制度有哪些特征和内容? 一、社会性、强制性、共济性。、公平性、储蓄性、二、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安置 2、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和筹资方式有哪些? 资金来源: 一、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二、劳动着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三、国家资助 筹资方式: 一、企业与个人共同缴纳 二、企业缴纳也国家资助 三、个人缴纳与国家资助 四、个人、企业、国家共同负担 3、税收支出的原则和特点? 一、适度原则、配合原则、倾斜原则、效益原则 二、时效性、广泛性、灵活性、间接性 4.、我国社会保鲜制度的内容? 养老保险:国家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以保险合同约定的医疗行为的发生为给付保险金的条件,为保险人接受诊疗期间的医疗费支出提供保障的保险。 失业保险: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物资帮助的制度。 生育保险:通过国家立法规定,在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导致劳动暂时中断时,由国家和社会及时给予物质帮助的一项保险制度。 第五章财政收入概述 名词解释 1、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是政府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所必须掌握的的社会经济资源。 2、财政收入规模:是指财政收入数量的总水平,它反映着国家对社会产品集中的程度和政府的活动范围。简答题 1、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原则? 发展经济,广开财源原则 区别对待,合理负担原则 兼顾三者和两级利益原则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主原则 2、财政收入的分类 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其他收入 3、简述影响财政收规模的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分配政策和分配体制 物价水平 税收制度和征管水平 政治社会因素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4、财政收入规模用什么方法合理界定 因素分析法、经验数据法、支出测定法 5从财政收入的结构分析我国增加财政收入的途径 一、从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分析: 按照马克思的社会产品价值理论:社会总产品=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m(剩余价值)因此提高生产设备利用率,降低原材料的消耗是增加m从而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还有就是使单位产品中的v的比例减少唯一的方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二、从财政收入的的部门构成分析 财政收入主要由三大产业部门构成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因此我国需要稳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提高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 三、从所有制结构分析 由于我国财政收入分为国有制经济收入和非国有制经济收入,而且我国所有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的所有制经济,所以我仍应该保持国有制经济主导不变,带动非国有制的发展是提高财政收入的途径。 第六章税收原理 名词解释 1、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律规定强制的、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分配形式。 2、税负转嫁: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着的一种经济现象。简答题 1、税收的三性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2、简述税收构成要素 一、征税对象 二、纳税人 三、税率 四、纳税环节 五、纳税期限 六、减税与免税 七、违章处理 3、简述瓦格纳税收原则 一、财政政策原则 二、经济政策原则 三、社会公平原则 四、税务行政原则 4、现代税收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稳定原则 5、简述税负转嫁的方式及影响因素。 一、方式 前转:抬高商品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 后转:压低购进价格将税负转给供应者 消转: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自我消化吸收税款 税收资本化:将增值商品贴现后转特殊形式 二、应税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弹性 税种的选择 课税范围 生产者谋求利益的水平市场结构 6、简述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别 一、全额累进税率: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按照与之相适应的最高等级的税率计算税额,在征税对象提高一个级距时,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提高一级的税率计算 三、超额累进税率: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分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不同税率,每个等级分别按各个等级的税率计算税额 第七章税收制度 名词解释 1、税收制度:指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各种课税制度的总和 简答题 1、影响税收制度的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经济结构 社会经济形态 经济运行机制 管理水平 2、流转税的特点 以商品劳务流转额为课税对象 税负普遍二隐蔽 税负分配呈累退性 计征方便 3、比较三种类型的增值税 一、消费型增值税:允许将纳税期累购置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群补固定资产价款在纳税期内一次性全部抵扣,有利于鼓励投资,加速设备更新。 二、收入型增值税:不允许将当期购入的固定资产价款一次全部扣除,只允许扣除纳税期内记录产品价值固定资产折旧部分。这种增值税法定增值额与理论增值额一致,是标准增值税,但由于计算方法困难,影响其广泛使用。 三、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扣除任何固定资产价款只允许扣除生产资料中流动资产部分。由于有明显的重复纳税因素,这还是一种干不彻底的增值税,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 4、所得税特点 税负不容易转嫁 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 税基广泛,课征有弹性 通常采用累进税率 促进企业规范管理 第八章国际税收 名词解释 1、国际税收: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纳税人的经济活动扩大到境外以及国与国之间的税收法规存在差异或者相互冲突二带来的一系列税收问题和税收现象。 2、税收管辖权:是国家主权在税收方面的体现,它变现为一国政府在税收方面所行使的立法权和征收管理权。 3、国际重复征税:指同一课税对象在同一时期内被相同或类似的税种课征了一次以上。简答题 1、简述世界各国是如何选择税收管辖权的? 同时实行地域管辖权和居民管辖权 仅实行地域管辖权 同时实行地域管辖权居民管辖权和公民管辖权 2、简述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原因:跨国纳税人收入所得国际化,所得税制在各国的普及以及各国税收管辖权的差别 影响:国际重复征税增加了跨国纳税人的负担 违背了税收公平的原则 阻碍了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影响了有关国家之间的税收利益关系 3、比较扣除法、减免法、免税法、抵免法在避免国际征税上面有哪些不同? 扣除法:一国政府在对本国居民在国外所得征税时,允许其将在外国教的税款作为费用从应纳税国外所得中扣除,只对扣除后的余额征税。这种方法可以缓解重复但不能避免重复征税。 减免法:一国政府在对本国居民国外所得征税时,在标准税率的基础上减免一定比例,对其国内所得按正常的标准税率征税。这种方法只能减轻重复征税而不能免除重复征。免税法:已过政府对本国居民国外所得全部或者部分免除征税,支队境内所得征税。由于免税法使居住国完全放弃对本国居民国外所得征税,从根本上消除了双重税收管辖权而导致的国际重复征税问题。 抵免法:一国政府在对本国居民国外所得纳税时,允许其将国外所得税款冲抵在本国应缴纳的税款。由于这种方法即承认来源国的地域管辖权的优先地位,又不放弃居民的税收管辖权。有利于维护各国利益,因此被普遍采用。 4、简述国际税收协定的内容? 国际税收协定的适用范围 国际税收协定的基本用语定义 国际税收协定的冲突范围 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 税收无差别待遇 进行国际税收合作 特别规定 第九章国债 名词解释 1、国债:国家或政府通过直接借款或者发行债券的方式国内外举借的债务,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2、国债规模:是一个国家举借国债的数额及其制约条件。简答题 1、国债的功能 弥补财政赤字 筹集建设资金 调节经济运行 2、国债之类 以举债形式标准: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 以筹措和发行的地域标准:内债和外债 以债务的流动性标准: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 以发行方式为标准:自由国债和强制国债 3、简述国债的偿还 还本方式: 一、分期逐步偿还,二、抽签轮次偿还法 三、到期一次偿还法 四、市场购销偿还法 五、以新替旧偿还法 付息方式,一、按期分次支付法 二、到期一次支付法 4、影响国债利率水平的因素主要由哪些? 市场利率、银行利率、政府信用、社会资金供需状况 5、国债的发行原则 景气发行原则、稳定市场秩序原则、节约便利原则、6、国债的发行方式。 固定收益出售 公募拍卖 连续经销 直接销售 综合方式 强制摊派、第十章政府预算 名词解释 1、政府预算:一个国家范围内由各级政府编制的、经立法机关审批、反映政府一个财政内收支计划 2、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为代履行政府孩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收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简答题 1、政府预算的原则 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性、2、政府预算的分类 收支范围:总预算、单位预算 预算级次:中央预算、地方预算 编织形式;单式预算、复式预算 编制方法;增量预算、零基预算 3、实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意义 有利于提高部门预算制定和执行的规范性,硬化预算约束 有利于健全和强化对财政支出和监督的约束机制,防止腐败 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框架 4、预算外资金的特点 法定性、专用性、分散性和繁杂性 第十一章财政管理体制 名词解释 1、分税制:将国家和地方间的财政收入进行划分,以此来确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收支范围。简答题 1、财政管理体制的特点 特点:分级性、整体性、规范性、相对稳定性 2、分税制的意义 有利于保障中央顺利实现宏观管理政策 有利于调动地方积极性 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3、我国分税制的主要问题 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范围划分不科学规范 政府层级过多,调动降低了划分的可行性 支出调控能力有较大差距 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公共物品:P19 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 公共物品 财政的基本特征: 阶段性与公共性 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需要:P21,其特征:P22 四大特征 为什么政府要干预市场?为什么会失效? 财政职能:资源配置 收入分配 经济稳定发展 P33—P37 三者关系?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的区别? 一.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是相对的。 二.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人需要的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私人物品 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 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两个基本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外部效应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为什么要政府提供公共物品?P43 123 公共物品只能够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来决定的。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于提供公共物品。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决定了其可以解决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所存在的难题 为什么政府要干预市场? 1.虽然市场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运行机制,当市场失灵: 垄断 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 收入分配不公 经济波动 其失灵为政府介入或干预提供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据。政府干预手段: 立法和行政手段 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败的原因: 政府决策失误 寻租行为 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1.财政支出评价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 用货币计量的情况 最低成本法。其与成本效益法的主要区别:不用货币单位计量备选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做为择优的标准。教育 卫生 文化 政治 军事 2.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财政支出分类: 1.按财政功能分类:经济建设费 社会文教费 国防费 行政管理费 其他支出 2.按支出用途分类: 3.按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4.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经常性支出 资本性支出P74—P79 第八章 税收原理 税收的三性,即权威性: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性 三性都不是绝对的!税与费的最大区别? P205 税收术语: 纳税人 课税对象 课税标准 税率:税收制度的核心,反映征税的深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比例税率(我国大部分都是) 定额税率(资源税 车船牌照税) 累进税率)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 起征点和免征额 课税基础 税收分类: 1.所得课税 商品课税 财产课税 ——课税对象的性质 2.直接税和间接税——税负能否转嫁 3.从量税与从价税 ——课税标准 4.价内税与价外税——税收与价格为标准 5.中央税与地方税——税种的隶属关系 税收原则: 公平合理是税收的基本原则和税制建设的目标,税收公平与否是检验税制和税收政策好坏的标准。 公平类税收原则 效率类税收原则 1.公平类税收原则 受益原则 能力原则 2.效率类税收原则 促进经济发展原则 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 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如果政府课税改变了消费者以获取最大效用为目的的消费行为,或改变了生产者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市场行为,就会改变私人部门原来(税前)的资源配置状况,这种改变就被视为税收的非中性。 税收超额负担或无谓负担 税负转嫁的概念:将税负转嫁给消费者 税负转嫁机制的特征:三点 税负转嫁方式: 前转方式 后转方式 其他转嫁方式 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商品价格由供求价格关系决定的自由浮动 在基本条件前提下,还受到供求弹性大小,税种的不同,课税标准的不同,课税范围的宽窄 企业所处行业地位等不同而各异,但是也存在一般性规律: 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 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供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3.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 4.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 5.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征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税负转嫁的现实意义?? 税负转嫁是税负的再分配,也就是物质利益的再分配,消费者会因税负转嫁而增加负担,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会因税负转嫁而改变在竞争中的地位。例如……p236 第十三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国家预算的分类: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单式预算 复式预算 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增量预算 零基预算 国家预算原则: 公开性 可靠性 完整性 统一性 性 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意义及其内容:P351 何谓政府采购制度及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353 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 基本内容:政府采购当事人 政府采购方式 政府采购程序和政府采购合同 采购人与供应商 国库集中支付的基本内容:P357 收支两头线 管理的基本内容P358 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五个 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题,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范围 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 预算调节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 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就体制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与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有经常的调整 政府间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 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 集权和分权的关系 中央与地方之间收支划分的案例 政府将转移支付制度的功能: 弥补纵向财政缺口 弥补横向财政缺口 弥补地区性公共物品辖区间的外部效应 支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粘蝇纸效应: 一种对比转移支付拨款与减税二者对提供公共物品的不同效应的理论。是这三级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拨款可以粘住接受拨款的一级政府,不会将拨款用于增加个人收入,而是用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1简述财政投入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现实意义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发展事业滞后,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依然明显 (2)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加速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 (3)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上具备了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应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2简述税收支出的主要形式 (1)税收豁免 (2)纳税扣除 (3)税收抵免 (4)优惠税率 (5)延期纳税 (6)盈亏相抵 (7)加速折旧 (8)退税 3简述我国财政收入按形式分类 我国财政收入形式包括税收,社保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回收和债务收入 4简述价格对财政收入影响的主要表现 一,价格总水平升降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二,现行税收制度 5简述课税对象和税源的关系 课税对象和税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税源是指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从根本上说,税源是一个国家已创造出来并分布于各纳税人手中的国民收入。由于课税对象既可以是收入,也可以是能带来收入的其他客体,或是仅供消费的财产,因此,课税对象与税源未必相同。6简述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别 (1)全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高,超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低,在税率级次和比例相同时,前者的负担重,后者的负担轻 (2)在所得额级距的临界点处,全额累进会出现税额增长超过所得额增长的不合理情况,超额累进则不存在这种问题 (3)全额累进税率在计算上简便,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复杂 7简述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区别 (1)所谓起征点,即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课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应就征税对象全额依率计征。 (2)所谓免征额,即税法规定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免征部分一律不征税,仅就超过免征额的部分依率征税。 起征点和免征额虽然都属于税收优惠照顾措施,但两者优惠政策的重心不同。其中,前者体现税收的重心照顾政策,后者体现税收的普遍优惠政策。 8简述税负转嫁机制的特征 (1)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联系的(2)税负转嫁是各经济主体间税负的在分配 (3)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也是主动行为 9简述各固定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的优缺点 (1)固定税率优缺点:计算简便,主要适宜于流转额的课税,缺点是在调节收入水平的作用上不如累进税率 (2)比例税率优缺点:优点是具有鼓励生产,计算简便和利于征管,缺点是有悖于量能负担原则 (3)累进税率优缺点:有较强的调节收入水平的作用,但计算较复杂,透明度不如固定税率 10简述税负转嫁的方式 前转,后转,消转和税收资本化 11简述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1)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2)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 (3)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课税范围较窄的商品的课税难以转嫁 (4)垄断性商品税负易转嫁,竞争性商品税负难转嫁 (5)从价税税负易转嫁,从量税不易转嫁 12简述研究税负转嫁的现实意义 (1)研究税负转嫁问题,有利于税收负担的合理安排 (2)研究税负转嫁问题,有利于制定正确的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 (3)研究税负转嫁问题,有利于揭示税收分配关系的真相,找到税负的归宿,把纳税义务人与实际负担人真正区别开来 13简述增值税的类型 (1)生产型增值税:计税依据中不准抵扣任何购进固定资产的价款 (2)收入型增值税:计税依据中只准抵扣当期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固定资产折旧部分 (3)消费型增值税:计税依据中准许全部抵扣当期购进的固定资产价款 14简述表示国债相对规模的指标 三个基本指标: 一 国债负担率,用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来表示 二 国债收入比 以当年发行额占应债主体收入水平的比重来表示,或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居民储蓄的比例来表示 三 债务依存度,即用当年国债发行额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来表示,称为中央依存度,或用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来表示,称为全国债务依存度。 15简述李嘉图的国债等价定理 李嘉图定理认为,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李嘉图学派的核心观点是国债仅仅是延迟的税收,当前为弥补财政赤字发行的国债本息在将来必须通过征税偿还,而且税收的现值与当前的财政赤字相等。李嘉图认为政府是选择征收一次性总量税,还是发行债务为政府支出筹措资金,对于居民的消费和资本的形成(国民储蓄),没有任何影响。 16简述当前我国中央和地方债务依存度的状况 目前中央财政国债依存度偏高,全国财政支出的国债依存度偏低这个矛盾现象,反映了我国财政结构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不仅反映中央财政支出比重偏低,而且反映国家债务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都集中在了中央财政一级。 17简述单式预算的优缺点 单式预算是指将全部的财政收支汇编在一个预算总表内形成一个收支项目安排的对照表而不区分各项财政收支性质的一种预算形式。 优点:1综合了预算的完整性原则,从整体上反映了政府财政收支情况 2便于立法机关审议和批准,便于公众了解 缺点:没有将全部预算收支按经济性质分别汇集平衡,不便于经济分析和选择的宏观调控 18简述单是预算和复试预算的区别 单:是指一个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统一的一个计划表格来反映 复:是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 19简述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的区别 增:指计划财政的预算分项支出数是以上各该项支出数作为基数,考虑新的财政的经济发展状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零:是指计划财政预算分项支出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对当年各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各项支出的基数 20简述进一步完善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思路 (1)进一步明确政府的只能范围,为建立科学规范稳定的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创造前提条件 (2)以事权划分为基础,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范围 (3)完善中央和地方的税收体系,规范政府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4)在规范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的收入划分的同时,积极实施省一下各级政府的分税制。 (5)中央财政和省市财政要继续优化转移支付结构 21简述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路 (1)完善预算体系,为合理确定转移支付标准提供依据 (2)根据我国国情,选择合理的政府间转移支付模式 (3)规范转移支付方式,逐步扩大按“标准收支法”计算的转移支付的范围 (4)进一步提高中央财政的收入比重,加大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 22简述我国1994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1)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促进国家财政收入合理增长,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 (2)合理调节地区之间的财力分配 (3)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想结合的原则 (4)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想结合的原则 23简述1994年中国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 (2)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 (3)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 (4)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及有关结算事项的处理 24简述我国分税制的成效 (1)“两个比重”逐步提高。即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逐步提高 (2)中央宏观调控能力明显增强 (3)地方财力进一步壮大 (4)中央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25简述我国现行分税制存在的问题 (1)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财力差距还是有所扩大 (2)省级及省以下纵向,横向财力差异较明显 (3)省级下财政体制调整不够及时和到位,转移支付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25简述分级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下各级预算财政的划分 (1)国防费和外交支出划归中央支出 (2)行政管理费分别由各级本身负担 (3)央预算已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经济发展为主 (4)地方预算以文教,卫生保健和市政建设为主 26试述分税制的内涵 (1)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 (2)在明确划分各级政府职责的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范围 (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划分方法主要按税种划分,也可以对同一税种按不同税率分配或实行共享制 (4)对预算收入水平的差异通过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加以调节 计算题: 1钢坯 销项税额=(242+20+0.56)/1.17*17%=38.1497万元 进项税额=【80+4+(2.4-0.5)+600*0.015】*17%+3.2*7%=16.34万元 2饮料 销项税额=102000+(8+35)*200*17%=103462元 进项税额=25500元 应纳增值税=77962元 3某演员 工资薪金应交所得税:3000<3500不交税 未考虑捐赠的劳务报酬应税所得额=80000*(1-20%)=64000 捐赠限额=64000*30%=19200>10000 考虑捐赠的劳务报酬应税所得额=64000-1000=54000 劳务报酬应交所得税:54000*40%-7000=14600 4王某 (1)18000/12*0.03*12=540 (2)25000不需要交税 5某商店 10300/1.03*0.03=300元 6中国公民王某 (1)12000*80%20%70%=1344元 (2)20000*20%=4000 7某企业 (3000-2800-15)*0.25=46.25万元 8某增值税 (1)100*13%+2*7%=13.14万元 (2)800*17%+2.34/1.17*17%=136.24万元 (3)136.24-13.14=123.1万元 9某工业企业 (5600+800+40+100-4000-660-300-760-200-250-40)=330万元 330*0.25=82.5万元 10大学周教授 (4500-3500)*3%=30 (90000-40000)*30%-2000=13000 共计13030元 11大学周教授 4500*(1-20%)*14%=476 财产转让:免税 当月应交个人所得税476元 12某演员 20*(1-20%)*40%-0.7=5.7万元 13中国公民张某 (1)(5000+3000)*(1-20%)*20%*70%+(1000+1000+1500-800)*20%*70%=1274元 (2)1274+24000=25274元 14某公司居民企业 (200-20)*0.25=45万元08债务负担率 债务负担率=53300/314045.3*100%=16.97% 债务依存度=8558.21/62427.33=13.7% 债务依存度=8558.21/49052.72=17.45% 16A地区 (1)A地区标准收入=10000*25%*1.3=3250万元 (2)A地区标准支出=1000000*0.5*1.2=6000000万元 (3)A地区应得转移支付拨款=该地区的标准支出-该地区的标准收入=6000000-3250=5996750万元 (4)A地区实际可得的转移支付拨款=50/60*5996750=4997292万元 17A地区 (1)R1994=消费税+75%的增值税-中央下划收入=50+75%*200-100=100万元 (2)R1995=R1994(1+0.3*1%)=100*1.003=100.3万元 (3)R1996=R1995(1+0.3*1%)=R1994(1+0.3*1%)*(1+0.3*1%)=R1994*1.003^2万元 (4)R2011=R1994*1.003^17=100*1.003^17万元 案例分析: 1土地转让 要点: (1)主要措施:土地出让要全额纳入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并规定了明确地用途。 (2)意义:规定地方土地收益管理,遏制地方用地冲动。 2住房保障 (1)具有一定竞争性和排他性的混合物品 (2)解决一部分地收入人群的居住问题 (3)政策执行存在偏差,政府干预出现失灵 2013—2014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课堂号B070001 3感谢张依依童鞋 考试的那一瞬间就很想给师弟师妹们留点福利,选择题和打印店卖的的题差不多,但是不同专业,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的内容侧重点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的。 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 2、财政预算 3、维持性支出 4、国库集中收付 5、课税对象 简答题: 1、政府失灵的表现 2、税负水平合理的两个标准 3、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因素 4、财政分权的四个理论依据 论述题 政府进行农业投资的原因及投资重点第二篇:大学财政学复习资料
第三篇:财政学总结!!! 财政学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深圳大学
第四篇: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及答案精心整理
第五篇:2013—2014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