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病理切片特点总结
病理切片特点总结
瘢痕组织:(1)大量平行或交错分布的胶原纤维束(2)纤维素往往呈均质红染的玻璃样变(3)纤维细胞少,核细长深染,小血管稀少 1.肝水样变性:(1)细胞体积变大,肝窦变窄(2)胞浆透明淡染,甚至出现空泡(3)空泡变性,严重时气球样变性(4)胞浆基质疏松,电子密度降低 2.肝脂肪样变性:(1)肝细胞胞浆内可见大小不一的脂肪空泡,将核挤向一边(2)肝窦变窄 3.肉芽组织:(1)有新生毛细血管平行排列(2)纤维母细胞分布于毛细血管之间(3)炎性细胞浸润 4.肾浊肿:(1)细胞内可见粉染的颗粒状物(2)肾小管上皮细胞水样变性(3)近端小管细胞肿胀,腔小甚至闭塞。5.肺出血性梗死:(1),梗死灶呈凝固性坏死,肺泡轮廓保存(2)肺泡腔、小支气管腔、肺间质充满红细胞(3)非梗死区呈淤血状态 6.肺弥漫性出血:(1)肺泡腔内有红细胞散在分布(2)有炎细胞浸润(3)间质充血间质有大量红细胞 7.肝淤血:(1)血窦扩张,充满大量红细胞(2)脂肪变(3)肝细胞受压萎缩、坏死或崩解 8.慢性肺淤血:(1)肺泡壁增厚纤维化,大量巨噬细胞渗出(2)肺泡间隔扩张,红细胞充满肺泡间质(3)心力衰竭细胞 9.血栓机化:(1)肉芽组织取代血栓(2)新生毛细血管(2)纤维母细胞(4)炎性细胞 10.宫颈息肉:(1)粘膜上皮、腺体和间质增生(2)炎性水肿伴慢性炎细胞浸润(3)组织间毛细血管增生 11.浆细胞:(1)核染色质呈辐轮状(2)核在一侧(3)核周晕 12.巨噬细胞:(1)体积大而不规则(2)胞浆嗜酸性(3)核偏位(4)胞内有吞噬的其他细胞 13.阑尾炎:(1)病变深达肌层浆膜,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2)肌层充血出血(3)平滑肌断裂 14.嗜酸性粒细胞:(1)细胞质红染(2)细胞核呈分叶状 15.鳞癌:(1)癌细胞呈团状分布形成癌巢(2)癌细胞间可见细胞间桥,炎细胞浸润(3)癌巢中间有角化珠 16.乳头状瘤:(1)表面形成乳头状突起(2)乳头表面覆盖鳞状上皮(3)基底细胞排列整齐,基底膜完整(4)纤维脉管束 17.乳腺纤维腺瘤:(1)腺体及结缔组织增生(2)腺体被纤维结缔组织挤压呈裂隙状(3)炎细胞浸润(4)间质通常较疏松,玻璃样变或钙化 18.腺癌:(1)癌细胞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
一、排列不规则的腺样结构、癌巢(2)与正常腺体有共壁现象*(3)癌细胞有病理性核分裂象 19.海绵状血管瘤:(1)上皮细胞不连续(2)由扩张的海绵状血窦构成,充满红细胞
20.淋巴结转移癌:(1)淋巴结内有癌巢(2)淋巴结不同程度破坏(3)癌细胞有病理性核分裂象 21.髓样癌:(1)低分化腺癌多位于乳腺(2)癌巢呈片状,较多(3)间质纤维结缔组织相对较少(4)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 22.硬癌:(1)癌巢少(2)纤维组织多(3)有病理性分裂象(4)癌组织与正常
细胞分界清楚 23.宫颈原位癌:(1)异型增生的细胞累及上皮全层但不侵及基底膜(2)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大深染,排列紊乱 24.毛细血管瘤:(1)内皮增生(2)由大量分化良好的增生毛细血管组成(3)血管内大量充血 25.纤维瘤:(1)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交叉紊乱(2)瘤细胞间有胶原纤维(3)瘤细胞呈编织状排列 26.纤维肉瘤:(1)肉瘤细胞弥散分布与间质分界不清楚(2)瘤细胞异型性明显(3)多核瘤巨细胞(4)结缔组织少 27.风湿性心肌炎:(1)心肌间质可见梭形风湿小体(2)中央有纤维素坏死(3)周围聚集风湿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 28.风湿性心内膜炎:(1)赘生物形成(2)血小板纤维素形成白色血栓(3)间质有粘液样变和纤维素坏死 2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内膜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2)有玻璃样变,纤维帽深部有胆固醇结晶(4)周边有少量泡沫细胞 30.脾中央动脉玻璃样变:(1)脾小动脉呈均质红染(2)小动脉管腔狭窄(3)管壁增厚 31.大叶性肺炎:(1)分为四期:充血水肿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溶解消散期(2)肺泡轮廓完整(3)肺泡腔内有大量纤维素渗出物(4)有大量中性粒细胞 32.燕麦细胞癌:(1)癌细胞小,圆形卵圆形,呈燕麦状(2)分化程度底,恶化程度高(3)较多病理性核分裂象 33.硅肺:(1)有硅结节生成(2)肺间质弥漫性纤维化(3)结节中有内膜增厚的血管
34.小叶性肺炎:(1)病变以支气管为中心,周围肺泡内有中性粒细胞为主的脓性渗出物(2)部分支气管粘膜脱落 35.肝细胞癌:(1)癌细胞排成条索状,巢状(2)癌巢之间有间隙(3)癌细胞多呈多角形,嗜酸核 36.门脉性肝硬化:(1)可见大小不等的假小叶(2)假小叶内有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两个以上(3)肝细胞排列紊乱,有变性坏死增生现象 37.慢性肝炎:(1)肝细胞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2)门管区纤维组织增生(3)部分肝小叶被纤维组织分割,结构紊乱(4)变性坏死,增生 38.胃癌:(1)癌细胞浸润平滑肌层(2)癌细胞异形大(3)腺体排列紊乱 39.胃溃疡:四层: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瘢痕层,周围黏膜皱襞呈轮辐状向溃疡处集中 40.甲状腺单纯性腺瘤:(1)肿瘤呈卵圆形,包膜完整(2)肿瘤组织大小较一致,排列紧密(3)内含胶质,与正常甲状腺相似的滤泡 41.胶样腺瘤:(1)滤泡内有大量胶质(2)包膜完整,上皮细胞成立方形(3)肿瘤间质少 42.滤泡状腺瘤:(1)可见不同分化程度的滤泡,有包膜和血管侵犯(2)瘤细胞异型性明显
43.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1)肾小球纤维化(2)肾小管萎缩消失(3)周围肾小球代偿性肥大(4)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并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44.新月体肾小球肾炎:(1)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早期细胞性,中期细胞纤维性,晚期纤维性(2)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3)炎细胞浸润 45.伤寒:(1)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伤寒小结(2)小结内可见巨噬细胞、淋巴细胞 46.乙脑:(1)灶性神经组织坏死,液化形成筛网状的软化灶(2)炎细胞围绕血管周围间隙形成血管套袖现象(3)卫星现象(4)嗜神经现象 47.肠结核:(1)肠壁内有结核结节形成(2)结节中心有干酪样坏死(3)结节内有朗格汉斯细胞(4)淋巴细胞浸润,反应性组织增生 48.肝脓肿:(1)脓肿小结与周围正常肝小叶之间界限清楚(2)病灶部位有大量炎细胞浸润
49.坏死后性肝硬化:(1结节大小不等(2)周围的纤维间隔明显增宽(3)肝细胞大量坏死(4)间隔中有大量的炎细胞 50.混合血栓:(1)粉染均匀的血小板梁(2)血小板梁之间为充满红细胞的纤维素网和中性粒细胞 51.霍奇金淋巴瘤:(1)病变组织背景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2)有不等量的R-S细胞及变异细胞(3)有病理性核分裂 52.绒癌:(1)可见合体滋养层和细胞滋养层细胞(2)癌细胞异型(3)肿瘤内无间质和血管
53.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大量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肾小管萎缩。54.肝细胞肝癌:(1)癌细胞组成团块状细胞,核染色较深(2)癌巢呈条索样,癌巢之间有裂隙
55.慢性肝炎:肝细胞体积增大,肝细胞气球样变,肝索断裂。炎细胞浸润,灶样坏死
5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蛛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2)蛛网膜下腔增宽,其中可见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纤维蛋白渗出。
57.子宫平滑肌瘤:瘤细胞束状或漩涡状排列。瘤细胞呈长梭形,与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相似。
58.子宫平滑肌肉瘤:瘤细胞密集。呈梭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形状不一,多见病理性核分裂像 59.矽肺(硅肺):硅结节的形成,硅结节由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构成,肺间质弥漫性纤维化
60.肾梗死:梗死灶细胞浆呈均匀一致的红色,细胞核呈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等坏死改变,组织结构轮廓尚保存
61.增生性淋巴结结核:大量的淋巴小结被破坏,有
62.慢性肾炎:大量的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肾小管萎缩,间质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
第二篇:病理切片借条及存根
XXX医院病理科切片借出存根
病理号:患者姓名:切片:张押金:元 借片日期借片人:联系电话(手机): 身份证号码 :
-------------------------
XXX医院病理科切片借条
病理号:患者姓名:切片:张押金:元借片日期经手借片人:借片人需认真阅读以下借片须知
1、患者因转诊或外地会诊需要借片者,须填写借片条,由专人负责办理借片手续,每张切片收押金100元。
2、借片期限:本地区7天,本地以外地区14天。超出借片期限每天每张切片加收罚金10元。
3、凡损坏或丢失切片者,概不退回押金并加倍赔偿。
4、蜡块为科室无法复制的重要档案,一般不外借;会诊单位确需借蜡块时,在归还所借切片后可以借出,每个蜡块收押金200元,凡损坏或丢失蜡块者,概不退回押金并加倍赔偿,借蜡块期限同借片期限。
5、为加强交流,请在归还切片(或蜡块)时,将会诊单位病理诊断(会诊报告)复印一份交本科存档,如会诊单位未发会诊报告,敬请会诊者将会诊结果填入下表并签名盖章。凡会诊未告知结果者概不退回押金。
病理号 患者姓名本单位病理诊断会诊单位病理诊断——————————————————————————————————
——————————————————————————————————
第三篇:病理切片考试 诊断依据
扁桃体白喉 标本来源于扁桃体。镜下见部分鳞状上皮消失,由厚层红染膜状物代替。假膜中可见大量红染的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及坏死上皮,假膜底部淋巴组织中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血。病毒性肝炎 标本来源于肝脏。镜下肝细胞普遍肿胀,肝窦受挤压而消失。肝细胞体积增大呈多边形,胞浆疏松呈网状。个边肝细胞出现气球样变,有的在肝细胞胞浆内和肝窦内可见嗜酸性小体。无明显炎症反应,也无点状坏死。
肠伤寒 标本取自回肠。中央有一淋巴小结,镜下淋巴组织中有大量增生的巨噬细胞,部分细胞浆内吞噬有淋巴细胞,红细胞、组织碎片及伤寒碎片。这种胞浆内含有吞噬物得细胞称为伤寒细胞。这些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境界不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称为伤寒肉芽肿或伤寒小结。
肺脓肿 标本来源于肺。肉眼可见肺组织内有空腔,腔内有淡红色物质。镜下见腔内大量中性粒细胞和红染无结构物质,空腔边缘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肺淤血 标本来源于肺。低倍镜可见肺泡壁增宽,毛细血管扩张,腔内充满红细胞,少数肺泡腔正常,多数含有红细胞及淡红色均质水肿液,有的肺泡腔内可见棕黄色的巨噬细胞,也称心衰细胞。
风湿性心肌炎 标本来源于左心室壁。镜下可见心膜、心肌、心内膜。在心肌间质和心内膜下可见结节状病灶,为风湿小体。病灶主要由风湿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构成。其间可见红染无结构碎片状或颗粒状的纤维素样坏死。风湿细胞体积大,圆形或卵圆形。胞浆丰富略嗜碱性。多为单核、核大,染色质集中于和中心并呈细丝状向外延伸,因此核横切面呈枭眼状,纵切面呈蜈蚣状。肝细胞坏死 标本来源于肝脏。低倍镜可见肝组织内有散在的大小不等的病灶,正常结构丧失呈一片粉红色,内含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细胞核及核碎片。高倍镜可见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坏死细胞嗜酸性增强。
肝淤血 标本来源于肝脏。可见中央静脉扩张充血,其周围肝窦明显扩张,其内充满红细胞,该处肝细胞有的体积变小以至消失,有的胞浆内可见小空泡,小叶周边肝窦和肝细胞上述改变较轻。肝脂肪变性 标本来源于肝脏。低倍镜下可见肝细胞胞浆内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空泡大者,细胞核被挤到一侧。
何杰金淋巴瘤 标本来源于淋巴结。正常淋巴结结构被破坏,大量炎症细胞弥漫性增生,其间有R-S细胞。R-S细胞体积大,核大,双核或多核,有时可由两核并列形成镜影细胞。核膜厚,核内有大的嗜酸性核仁。有不同程度的结缔组织增生。急性蜂窝组织炎性阑尾炎
标本来源于阑尾。镜下可见阑尾腔内充满脓性渗出物。粘膜部分坏死脱落形成溃疡,阑尾壁各层可见血管扩张充血,组织间隙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浆膜面又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结肠阿米巴痢疾 标本来源于结肠。一侧肠粘膜正常,一侧脱落。溃疡边缘粘膜翘起,溃疡于粘膜下层呈潜行扩展形成特殊的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溃疡底部及边缘为残留的坏死组织、间质炎症反应复合物,在溃疡边缘及肌层可见阿米巴滋养体。阿米巴滋养体体积大、圆形或卵圆形,胞浆丰富呈弱嗜碱性。胞浆内可找到吞噬空泡,滋养体与周围组织有一环状空隙。结肠细菌性痢疾 标本来源于结肠。肠粘膜全部坏死,以假膜代之。假膜由纤维素、炎细胞及坏死的肠粘膜共同构成,粘膜下层组织疏松,其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肌层及浆膜未见明显炎症反应。
结核性脑膜炎 标本来源于脑组织。脑膜增厚。镜下蛛网膜下强增宽,内含大量纤维素、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聚集,并可见干酪样坏死。有的可见结核结节。
结节性肝硬化 标本来源于肝脏。镜下见肝内结缔组织广泛增生,肝小叶结构被破坏,增生的结缔组织将肝小叶分割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假小叶。假小叶内肝细胞索排列紊乱,不呈放射状。中央静脉多偏位。增生的结缔组织内有程度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和胆小管增生。
静脉血栓 标本来源于静脉。管腔闭塞。镜下可见管腔内有红色粗颗粒状的梁,层状或条纹状排列。梁间充满纤维素网,网眼中有大量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有的区域红细胞已溶解。血栓与血管壁相连处可见新生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期间含有少数含铁血黄素细胞。淋巴结的干酪样坏死 标本来源于淋巴结。可见组织边缘有残留的淋巴组织和被膜,但中央部分结构完全消失,呈一片红染颗粒,细胞核完全消失,坏死灶周围可见一些结节状病灶。
淋巴结转移性乳腺癌 标本来源于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淋巴结结构大部分被破坏,癌巢和癌索代替之。癌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大小一致,染色质粗,可见病理性核分裂。鳞状细胞癌 切片一侧表面可见正常复层扁平上皮,也可见到正常移行为癌变部分,癌变上皮细胞突破基底膜向皮下结缔组织浸润性生长,形成大小不一,形态不同的癌细胞。外层似基底细胞,内层似棘细胞,中央为角化珠。细胞中度异型性,可见病理性核分裂。流脑 标本取自大脑,镜下蛛网膜下腔增宽,内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见少量纤维素渗出。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脑膜下脑实质水肿。慢性胆囊炎 标本来源于胆囊。粘膜上皮大部分完整,固有膜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和少量白细胞浸润。肌纤维之间和外膜有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
脑脓肿 标本来源于脑组织。镜下可见脑组织中散在数个大小不等的病灶,原有脑组织已被破坏,内有大量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和红染无结构物质。病灶中尚可蓝染,细颗粒状的菌落。
脾贫血性梗死 标本来源于脾脏。切片可见境界清晰的三角形病灶,该处组织有明显坏死但不彻底,可见脾结构遗迹。病灶周围脾组织充血、出血、中性粒细胞浸润。
肉瘤 镜下见肿瘤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排列。癌细胞大小不等,呈梭形或卵圆形,胞浆丰富呈嗜酸性,核大深染,大小形态不一,有巨核、多核细胞,可见各种病理性分裂。
肉芽组织 标本来源于皮肤溃疡面肉芽组织。可见肉芽组织由与表面垂直的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炎症细胞组成。新生毛细血管呈裂隙状,增生的内皮细胞以双行队列排列,腔内大部分无血细胞;纤维母细胞呈卵圆形、星形或梭形,细胞境界清楚,胞浆弱嗜酸性,核卵圆;炎症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其下层肉芽组织出现纤维化。
乳头状瘤 标本来源于皮肤。镜下可见乳头表面有增生的复层扁平上皮,增生的间质性纤维呈树枝状插入乳头,上皮的分化结构与正常表皮非常相似,基底层为基底细胞,中间为棘细胞,表层为颗粒细胞和角化细胞,基底膜完好。
乳腺癌 标本来源于乳腺。肿瘤由实质性细胞巢和细胞索构成,巢、索间有少数结缔组织将其分隔,偶见腺样结构。癌细胞大小不一,呈圆形或多边形,胞浆中等,细胞核大,染色质粗,核仁清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周围脂肪组织有癌细胞浸润。部分切片一侧有几个乳腺小叶,但不少腺管由细胞增生将管腔填满,增生的细胞有明显异型性。肾细胞水肿 标本来源于肾脏。低倍镜可观察到肾小球,其附近可见近曲小管,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向管内突出。高倍镜可见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浆内出现红染小颗粒,大小一致,分布均匀,细胞核正常或淡染。
胃溃疡 标本来源于胃。低倍镜下可见非溃疡的胃壁有正常的四层结构:粘膜层、粘膜下层、粘膜肌层、外膜层。溃疡底部可分为:坏四层、炎症层、疤痕层。在最底层内测还可找到厚壁血管、神经纤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纤维瘤 标本来源于皮下肿瘤。由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构成,呈束状,编织状排列。肿瘤细胞无明显异型性。纤维肉瘤 肿瘤细胞丰富,呈束状交错排列,胶原纤维较少。瘤细胞短梭形,核大卵圆,有异型性,可见核分裂
纤维腺瘤 标本来源于乳腺组织。肿瘤一侧可见部分纤维组织包膜。肿瘤由增生的腺管和结缔组织构成,腺管上皮为单层/多层的立方/柱状细胞,增生结缔组织有的环绕腺管,有的垂直方向穿插,将腺管挤压成裂隙状、分枝状。腺上皮和结缔组织无异型性。血吸虫病的肠 标本来源于肠。病变中央为虫卵或钙化虫卵上皮样细胞,纤维母细胞及淋巴细胞包绕并可见郎罕氏细胞。血吸虫病的肝脏 标本来源于肝脏。同上 异物肉芽肿 标本来源于皮下。镜下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状病灶,病灶中有染色很淡的球星无结构物质,周围有大量巨噬细胞及异物巨细胞,胞浆内被吞噬的异物。病灶周围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主动脉粥样硬化 标本来源于主动脉。镜下可见内膜、中膜、外膜。部分内膜明显增厚凸起,增厚的内膜表面为大量淡红色细颗粒状坏死物。坏死物见可见菱形边缘平直的空隙,坏死物周围有少量的泡沫细胞。
第四篇:病理切片与免疫组化个人经验总结
免疫组织化学中对载波片和盖波片的处理
(一)载波片的清洁
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必须保证载波片的洁净否则常导致非特异性染色和组织脱片现象的出现而新的载波片常有油污等可能影响免疫组化染色的异物。因此必须对载波片进行清洁工作。常用的载波片清洁液是用重铬酸钾、浓硫酸和蒸馏水以不同比例混合配成不同强度的清洁液。
1. 常用清洁液的配制方法:
1.1重铬酸钾:浓硫酸:蒸馏水=1:1:10 重铬酸钾10g., 浓硫酸10ml, 蒸馏水100ml 1.2重铬酸钾:浓硫酸:蒸馏水=2:3:25 1.3重铬酸钾:浓硫酸:蒸馏水=2:5:25 2载波片的清洁方法
1。1先将载波片用清洁液浸泡12-24h 1.2流水冲洗后再用蒸馏水清洗3-5遍 1。3 95%的酒精中浸泡2h,用纱布擦干
1.4放入60℃烤箱中烤干或者自然晾干储存在玻片盒内备用
(二)载玻片的表面处理
在免疫组化试验中由于实验操作步骤的繁多常引起组织切片或者细胞涂片的脱落,影响检测效果,因此常需要用粘附济对切片进行处理。
1APES黏附剂APES是一种新型玻片黏附剂它的黏附剂机制是通过对玻璃表面的化学修饰改变玻璃表面的化学物理特性使组织切片活细胞成分牢固的贴附于玻璃表面不易脱落并可长期保存。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组织黏附剂。
1.1APES工作液配制APES1ml丙酮50ml,混匀即可。
1.2切片处理方法1。1。1干警的切片放入盛有丙酮的染色缸中浸泡5min 1.1.2浸入APES工作液停留20-30s 1.1.3纯丙酮洗2次1。1。4放入烤箱37℃过夜1。1。5用干净玻片盒装好室温保存备用一般可存放半年以上
2多聚赖氨酸(poly-l-lycine.pll)多聚赖氨酸水溶液是一种良好的组织黏附剂使用浓度在0。005-0。01%但是由于价格较高在免疫组化中很少用。1.1多聚赖氨酸储备液的配制,将0.5g多聚赖氨酸充分溶于100 ml蒸馏水中,4℃或者-20℃保存备用(pll可反复水融)工作液可将pll原液稀释10-50倍使用 1。2切片的处理方法
1。1。1干净干燥切片浸入pll工作液,停留20-30s 1.1.3用干净玻片盒装好,室温保存备用一般可存放半年以上
(三)盖波片的处理
盖波片的处理方法如上,处理时间可适当缩短,清洁液浸泡2h即可(摘自常双锁主编医学常用实验技术精编)
石蜡切片微波修复抗原染色程序
1载玻片防脱片剂处理:可选择APES或poly-l-lycine。捞片后置烤箱58-60℃30-60分钟以上使切片紧密黏附 2. 切片常规脱蜡至水
3.30%H2O2+蒸馏水10份混合,室温5-10分钟以灭活内源性酶,蒸馏水洗3次 4.热修复抗原:将切片浸入0.01M购船酸盐缓冲液中(PH6。0),电路或微波炉加热之沸腾后断电间隔5-10分钟后,反复1-2次。冷却后PBS(PH7。2-7。6)洗1-2次。5滴加5%BSA封闭液室温20分钟,甩去多余液体不洗。6滴加适当稀释的抗(小鼠或兔IgG).37℃1h左右或20℃时左右,也可4℃过夜,PBS(PH7。2-7。6)洗2分钟×3次。(一抗的稀释度孵育时间和温度与染色强度、背景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阳性染色强度不够时可提高一抗浓度和延长孵育时间背景过高时可降低一抗浓度和缩短孵育时间)
7.滴加生物素化山羊抗小鼠IgG(或兔、人IgG),20-37℃20分钟PBS(PH7。2-7。6)洗2分钟×3次。
8滴加试剂SABC,20-37℃20分钟.PBS(PH7。2-7。6)洗5分钟×4次.9.DAB显色:使用DAB显色试剂盒(AR1022)。取蒸馏水1ml加试剂盒中A,B,C试剂各1滴,混匀后加至切片,室温显色,镜下控制反应时间,一般在5-30分钟之间.也可自配显色剂显色。蒸馏水洗涤。
0.02M PBS(PH7。2-7。6)配法:
1000ml蒸馏水中加氯化钠8.5g,Na2HPO42.8g, Na2H2PO40.4g.如果用的是含水磷酸盐,应加上分子式中水的含量。
0.02M枸椽酸盐缓冲液:1000ml蒸馏水中加枸椽酸三钠(C6H5Na3O7·2H2O)3g, 枸椽酸(C6H8O7·H2O)0.4g 注意事项:
如果染色背景较高,在SABC反应之后,DAB显色之前,用加水0。01-0。02%TWEEN20的PBS(PH7。2-7。6)洗涤切片4次,单纯PBS洗2次,然后显色。
以上摘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工程公司所产的即用型SABC免疫组化染色试剂和使用说明书。
HE染色方法
1二甲苯I脱蜡10-15min 2二甲苯II脱蜡10-15min 3无水乙醇脱二甲苯1min×2次 4.95%乙醇 5.90%乙醇 6.85%乙醇 7自来水洗2min 8苏木苏染色1-5 min 9自来水洗1 min 10.0.5%-1%盐酸乙醇分化20S 11自来水洗1min 12稀氨水(1%)返蓝数秒,自来水或蒸馏水洗1 min 13尹红染色1-5 min 14自来水洗
15.85%乙醇脱水20S 16.90%乙醇30S 17.95%乙醇I 1 min 18.95%乙醇II 1 min 19.无水乙醇I 2min 20.无水乙醇II2min 21二甲苯I 2min 22二甲苯II2min 23二甲苯III2min 24中性树胶或加拿大树胶封固。结果:
细胞核呈蓝色,钙盐和各种微生物呈蓝染色或紫蓝色,细胞质,肌纤维,纤维结缔组织,红细胞和嗜尹红颗粒呈不同程度的红色。摘自梁晓俐主编病理学基础与实验技术
第五篇: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流程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流程
1. 取材
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
(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2.固定
(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2)注射、灌注固定法:某些组织块由于体积过大或固定液极难渗入内部,或需要对整个脏器或整个动物体进行固定。这时宜采用注射固定或灌注固定法。将固定液注入血管,经血管分支到达整个组织和全身,从而得到充分的固定。
(3)蒸汽固定法:比较小而厚的标本,可采用锇酸或甲醛蒸汽固定法。如血液涂片,则应在血片未干燥前采用锇酸或甲醛蒸汽接触固定。最常用的固定液有10%甲醛固定液和95%乙醇固定液。
3.脱水透明标本经过固定和冲洗后,组织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必须将组织块内的水分置换出来,这一过程叫做脱水。无论是用石蜡切片,还是用火棉胶切片,都必须除去组织中所含水分,因含水组织与石蜡、火棉胶等包埋材料不相容,常用的脱水剂为一系列不同浓度的乙醇。
脱水的步骤是:80%、90%、95%、100%各种浓度乙醇2小时,此过程可用脱水机自控完成。
丙酮也是一种脱水能力很强的脱水剂,但因其脱水能力很强,对组织有剧烈收缩作用,在制作科研、教学切片时一般不用该试剂。因乙醇、丙酮等不溶于石蜡,还要经过一个能溶于石蜡的溶剂替代过程称为透明。常用的透明剂有二甲苯、三氯甲烷、水杨酸甲酯等。
4.浸蜡、包埋
(1)使石蜡浸入组织中,取代组织中含有的透明剂。
(2)包埋:将浸蜡后的组织置于融化的固体石蜡中,石蜡凝固后,组织即被包在其中,称蜡块,此过程称为包埋。5.切片和贴片
(1)修整蜡块:可视其组织的大小,在组织边缘约0.1~0.2cm处,切去余蜡部分,否则易造成组织皱缩不平。
(2)准备好切片用具:切片刀、毛笔、眼科镊子(弯)、漂烘温控仪(3)安装蜡块:将修好的蜡块安装在金属或木制持蜡器上。
(4)安装切片刀:将切片刀安装在切片机的刀台上,把刀台上的紧固螺丝旋紧,使切片时不产生振动,能保持一定的切片厚度。
(5)切片的厚度:切片机的厚度调节器上刻有0~50μm或0~25μm,可任意选择其厚度,石蜡切片的厚度一般在4~6μm。(6)切片(7)铺片:用眼科镊子镊起蜡带轻轻平铺在40~45℃的水面上,借水的张力和水的温度,将略皱的蜡带自然展平。
(8)贴片、烘片:待切片在恒温水面上充分展平后,将蜡片捞到载玻片的中段处倾去载玻片上的余水,置入60~65℃恒温箱内或切片漂烘温控仪的烘箱内烤片15~30分钟,脱去溶化组织间隙的石蜡。
6.染色和封片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染色法,简称H.E染色法。这种方法对任何固定液固定的组织和应用各种包埋法的切片均可使用。苏木素是一种碱性染料,可使组织中的嗜碱性物质染成蓝色,如细胞核中的染色质等;伊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可使组织中的嗜酸性物质染成红色,如多数细胞的胞质、核仁等在H.E染色的切片中均呈红色。
H.E染色程序如下:脱蜡、脱苯、复水、染色、脱水、透明、封固
常规苏木素染色中的对比染色是用伊红,近年来在英、美国家的一些实验室则采用焰红(phloxine),此外也有用桔黄G(OrangeG)、比布里希猩红(Biebrich scarlet)、波尔多红(Bordeaux red)等作为对比染色。伊红为染胞质、胶原纤维、肌纤维、嗜酸性颗粒等常用的染料。1.取材
取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切片的质量。医生在取材时,首先要有一把锋利的取材刀,在切割组织时要避免取材刀来回拖拉,切取的组织块厚薄要均匀,一般厚度以0.2 ~0.3cm为适,较容易发脆的组织如甲状腺、肝脏、血块、淋巴结、大块癌组织等可适当厚一点,而脂肪组织、肺组织、纤维性肿瘤、平滑肌瘤等致密的或试剂不易渗入的组织应取薄一些;淋巴结应修掉两侧球冠,并尽量剔除周围的脂肪组织。在取材中还应十分注意组织内是否有缝线或骨组织,如碰到不可避免的钙化组织,应与技术室讲明,在切取纤维组织、肌肉、组织、胃肠道时,应注意纤维及肌肉的走向,取材时尽可能按与纤维平行走向切取为佳。2.固定
固定是技术室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在整个制片过程中无法补救的一步。所谓“固定”,就是组织离体后,用各种办法使其细胞内的物质尽量接近其生活状态时的形态结构和位置的过程。固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组织细胞自溶与腐败,防止了细胞内的酶对蛋白质的分解作用,使细胞内的各和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或酶类转变为不溶性物质,以保持原有的结构与生活时相仿。另外,组织固定后,均呈一定的硬化状态,增加组织 韧性,而且不易变形,有利于以后的组织处理。所以组织一旦离体必需及时固定,固定液的量应为组织的5倍。固定的关键主要与固定的及时性、固定液的选择、固定液的浓度、固定的温度和时间有关。最常用的固定液为10%福尔马林。笔者认为,10%福尔马林由于受到福尔马林的质量、使用时的挥发和取材时带入的水分影响,浓度被降低致组织固定不足,而高浓度的福尔马林,降低了对组织的穿透性,形成周围固定好而中央固定不到的现象。通过实践,本人认为以酸性12~15%的福尔马林最佳。大标本(2cm厚)一般需要6~12个小时,小标本一般需要3~6个小时;当室温低18℃时,可在37℃以下的温箱内加温4~6个小时。由于HE染色最佳着色PH为3.5~4.5, 中性福尔马林对苏木素染色有一定影响,细胞核容易发灰,核染色质不佳。所以, 尽管中性福尔马林对抗原有很好的保存作用,但酸性福尔马林对绝大多数抗原来说也有很好的保存作用,所以在没有特别处理的情况下常规HE用12~15%酸性福尔马林也可以(每100毫升12~15%福尔马林液内加5毫升冰醋酸)。骨髓、结缔组织固定以Bouin液为佳,经Bouin液固定后的组织必须流水冲洗4小时以上。有条件的单位可根据不同要求选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固定液;少数单位还可建立组织冷冻库,以便适应各种特殊的处理要求。3.水洗
固定后水洗(10~20分钟),通常被很多人所忽视,而水洗不彻底,容易造成脱片和染色不鲜艳。对需做免疫组织化学的组织,更不应当忽视。福尔马林不利于组织块内抗原的保存.脱水和透明
所谓脱水就是利用脱水剂将组织内的水分置换出来,以利于有机溶剂的渗入,这一过程称为脱水。脱水是否彻底,直接关系到组织是否能充分透明,而脱水过度(原因是组织在纯酒精内时间过久,发生组织质地发生变化)容易造成组织发脆。造成组织发脆的原因还有加温(温度超过35℃)、脱水剂内加有丙酮、浸蜡用的石蜡中二甲苯过多等等。一般我们总认为组织发脆跟高浓度酒精有关,而忽视了与低浓度的酒精关系,其实低浓度的酒精具有强大的穿透力,比纯酒精更容易渗透到组织块内部使之脱水,组织如果在低浓度酒精里充分脱水,在高浓度酒精里只需脱去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之间的水份,因此,仅需短时间就可完成,如果这时不缩短纯酒精的时间,便会引起组织发脆;如果脱水时加温,使用丙酮,还可引起组织收缩,并影响免疫组织化学的标记。为了使石蜡浸入到组织块内,必须经过一种既能与脱水剂混合,又能与石蜡相溶的媒介物质,这个过程称透明。目前最好的透明剂是二甲苯。很多人认为二甲苯极容易使组织发脆,这个 观点很片面,在常温下,如果不是时间过长(超过24小时以上)二甲苯并不会引起组织过份发脆,相反会使某些组织结构比较质韧的组织:比如子宫肌瘤等相当好切),但是当二甲苯温度超过35℃以后,极易引起组织发脆。所以本人认为,大小标本最好分开脱水,一般情况下,大标本脱水时间(室温18℃)以80%酒精2小时、95%酒精(2道)各1个半小时至2小时、纯酒精(3道)各1个半小时至2小时,二甲苯(2道)各30-60分钟为宜;小标本脱水时间应相应缩短。脱水时间长短,与室温高低有密切的相关。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室温在12~15℃时,可作为一个临界温度范围。当室温高于此温度范围时,组织容易脱水,可适当缩短脱水时间;而室温低于该温度范围时,应适当延长脱水时间(如能保证在一个恒定的温度下最佳)。更换试剂,应以量为基础,定量更换,不能等到切片不好时再去更换。否则,至少会有2~3批组织切片不好。根据我科经验,如试剂用量为500ml,每500个蜡块更换一次为宜。5.浸蜡
组织透明后,在熔化的石蜡内浸渍的过程称为浸蜡。用其他浸透剂(如火棉胶、明胶等)渗入组织内部的过程可称为浸透或透入。浸蜡温度过高(超过60℃),在蜡内加入二甲苯蜡或由于透明时带进的二甲苯过多,都会导致组织发硬,还会使组织内的抗原受到破坏;所以作者主张浸蜡用的石蜡熔点在56℃(三道),第一道:石蜡30分钟;第二道:石蜡90分钟;第三道:石蜡,90分钟。浸蜡温度控制在56~58℃左右。(第一道也可用硬脂酸石蜡1:3混合浸蜡,不仅可软化组织,特别适用于比较韧、硬的组织,而且由于硬脂酸是弱酸性的,对细胞核有媒染作用,核浆比鲜明,但容易脱片;同时对疏松组织容易散片)。有条件的可以每天打开第一道石蜡的盖子,让二甲苯挥发。浸蜡所用的石蜡如有杂质尽可能过滤,以防附在组织上,造成切片刀刀口受损,或切片破碎和划痕增多。6.包埋
用包埋剂来支持组织的过程称包埋。最常用的是石蜡包埋法。包埋的关键一是平整,二是方位。要求在包埋时,应采用镊子轻压组织块拱起部份,使之平贴于底部,通常采用组织的最大面包埋。囊壁、管腔组织应竖直包埋。小块多颗组织,应尽量放在一起,并保证在一个平面上。修去两边的余蜡(所谓的两边,指切片时与切片刀垂直的两侧)。包埋时还应注意有无缝线,纸絮,如有一定要去除。胃黏膜活检标本,不能按一般的规律取最大包埋面,应采取窄面竖起包埋。包埋的蜡更应过滤,留有杂质的石蜡,容易造成污染或刀口受损。蜡的熔点应在56~58℃之间选择,不提倡在冬天使用软蜡。因为用 软蜡包埋的蜡块,到了夏天,会粘在一起,不利于资料的保存,而且即使在冬天,用硬蜡包埋的蜡块也比用软蜡包埋的蜡块要好切。7.磨刀
要想切好一张切片,首先要有一把锋利的切片刀。磨刀是从事切片技术人员的一项最基本技术,刀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切片的质量。磨刀的手法各人不同,但都要求用力均匀,使刀口和磨刀石全面接触,两手的用力点应在刀口上,而不是在刀背上。切片刀应用一次磨一次,每次仅需10~15分钟,过长时间的磨刀,容易把已经磨出的锋刃磨掉,检查切片刀是否锋利,用手试摸刀口的方法并不十分科学,不仅不能证明切片刀是否真正锋利,而且容易损害刀口,最简单的办法是每次磨好后拿一个蜡块试切一下。每次磨好刀后,应将磨刀石用盖子盖好,以防灰尘掉在磨刀石上,用有灰的磨刀石磨刀,会使切片刀产生许多细小的缺口。现在很多单位都买了磨刀机,磨刀机用来开刀锋和磨缺口的确不错,但由于磨刀的角度和时间不易精确掌握,故效果并不理想。根据我们的经验,真正的锋刃很难用机器磨出来。一次性刀片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如用一次性刀片,必须及时更换刀口。一个刀口切小标本不应超过20~25只蜡块,切大标本不应超过10~15只蜡块。8.切片
切片的第一步必需粗切。粗切的厚度大约在50~100微米左右,质地较硬的组织或较小的组织应再薄一些,粗切致组织全部暴露后,才进行细切。细切至组织块表面均匀一致,无白点后,再把切的蜡片放入温水中。切片时要求用力均匀、柔和,摇速不易过快或过慢。过快会导致切片厚薄不均,机器磨损;过慢会使切片增厚。切片厚度一般为3~5微米。切片的要求是完整、薄、均匀。切下的片膜其大小形状应与组织块一致,切片的不完整,常会将重要病变遗漏,导致误诊、漏诊。在切片放蜡块时,应注意组织包埋的方向,组织的层次,纤维、肌肉等的走向应与切片刀平行,较难切的部分应放在上面,如皮肤的表皮,肿块的包膜,胃肠道的浆膜等,这样可以减少组织的断裂现象。操作切片机时应用力均匀,避免用力过重。对脱钙组织、骨髓,以及已知的钙化组织,应选用固定的刀口,以减少其他部位出现缺口的可能性。在使用毛笔展片时要防止笔丝进入刀口,因为每切到一根笔丝,就会增加一个缺口。切片厚度一般为4~6微米,有人认为:只要切片机刻度标着几个微米,切出来的片子就是几个微米。其实不然,当切片刀不锋利,或切片时速度不匀,或切的较慢时,切的片子都会变厚,只有在切片刀十分锋利、切片匀速的情况下,才能真正保证其厚度。下面是切片时碰到的问题的原因及可 能处理的方法:(1)组织发脆:一般是脱水、透明、浸蜡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并与组织本身质地也有关,在切片时,边切边用嘴向蜡片吹气,可能会好些。(2)切片卷起,可能是刀不锋利,或刀锋在另一面,或刀角度过大,切片太厚等等。(3)蜡片弯曲:可能是刀锋不均,切片刀未磨直,切片刀与蜡块不平行。(4)透明、浸蜡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并与组织本身质地也有关(5)厚薄不均:可能是刀、刀座及蜡块未夹紧,组织太硬,或切片机主轴太向前,或切片机已磨损。(6)切片出现裂痕:可能是刀有缺口,石蜡内有杂质,组织内有钙化、骨片或有线结, 也可能会有棉纸纤维等。(7)切片不连片,切不下片,切片很厚,或者切片后蜡块发白,内陷:组织脱水不佳。补救办法:可先将蜡块溶解,取出组织,放入加热水浴的丙酮内(80℃),30~60分钟,再进行透明浸蜡包埋切片,也许会好一点。9.展片与捞片
展片水温应在42℃至47℃之间,这主要和包埋蜡的熔点有关,水温过高,会引起组织细胞散开,水温过低,切片皱摺无法摊平。包埋蜡中如有二甲苯,也会造成石蜡溶解现象。而用一次性刀片切的片子,一碰到热水,片子上的皱摺就无法再展开,这有二个方法可以解决:第一、可以在切片时边切边向蜡片吹气,这样的片子就会非常平整,放到热水里就会自然展开,比较方便快捷,但这样的片子会略微厚一点;第二、在切完片子后,先把切片放在30%酒精水溶液中,让酒精的张力自动把皱摺展开,然后再将切片移到热水,这样的片子会较薄;如酒精浓度过高,容易引起切片破碎,出现裂隙,像脂肪之类细胞间粘附性较小的组织一碰到酒精就会散开,故不能用此法。最后捞片时玻片要干净,要选择那些完整、无皱摺的切片,粘贴于玻片中1/3和下1/3的中间。10.烤片和脱蜡
烤片,一般在60℃的温箱内烤片0.5~1小时左右,温度过高,会引起切片细胞收缩;时间太短(少于20分钟),容易造成脱片。脱蜡也相当重要,如果脱蜡不干净,切片不易着色或着色不匀,所以,脱蜡用的二甲苯要经常更换,一般用3道二甲苯,每500ml液体,处理500张切片后更换一次为宜。当室温低于18℃时,必须将切片从温箱拿出后立即放入二甲苯中脱蜡,或将二甲苯放入温箱内预热(37℃左右)脱蜡,最高不得超过60℃。然后经高浓度的酒精到低浓度的酒精洗去二甲苯,至水。11.染色
苏木素染色时间要根据染料的新旧、温度、切片的类型而定,一般为5-15分钟。经水略洗后,用盐酸酒精分化,分化程度必须用显微镜控制。分化水洗后,可用温水或 自来水蓝化,并充分水洗(流水冲洗5分钟以上),以防盐酸残留导致切片褪色。我们不提倡使用碱性溶液(释氨水、肥皂水等)促蓝,尽管蓝化效果很好,但从实践的结果来看,用碱性溶液促蓝的切片不能长期保存,容易褪色。最后入伊红复染(5-20秒)。HE染色的关键在于深浅适度,对比鲜明,一般有经验的,肉眼就能判断,但偶而也会出现失误,所以用显微镜控制是最保险的方法。其关键的步骤在于苏木素染好后的分化及蓝化过程,在蓝化结束后,应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着色是否合适,核结构是否清晰,胞浆内是否有残留的苏木素等等。染色理想的切片在显微镜下应是:细胞核与细胞浆应蓝红相映,鲜艳美丽;核浆对比明显,核膜及核染色质颗粒清晰可见。12.脱水和封片
切片脱水应从低浓度的酒精到高浓度的酒精,80%酒精1道,95%酒精2道,纯酒精2道,(正丁醇1道),二甲苯2道。浓度低的酒精比浓度高的酒精更容易脱水,但也容易使伊红退色,故脱水时间可短一点,每道3-5分钟,纯酒精每道10分钟。为增加酒精与二甲苯的相融性,可在二甲苯前面增加一道正丁醇;石碳酸-二甲苯液也有此效,但用石碳酸时如不洗净,可引起切片退色,不利于切片久存,故不作推荐。切片经二甲苯透明后,用中性树胶封固。为增加切片的透明度,防止细胞收缩、龟裂或切片出现黑色结晶样小点。所以我们规定切片必须湿封,不得用温箱烤干或电吹风吹干后干燥封片。在南方冬春、霉雨季节,封片时要防止口鼻呼出的气体接触到切片;在天气较潮湿的日子里,不宜一次将多张切片取出待封,以免切片“还潮”,形成透明不佳,出现云雾状水珠。脱水剂的更换也应有一定的时间规定。一般是每500ml液体,处理500张切片后更换一次为宜。封片树胶不能过稀,封片时树胶要均匀充满盖玻片且树胶不及外溢为佳。要将组织全部覆盖,也不能有气泡。最后,粘贴标签,标签必须贴于玻片左侧,编号书写清楚,最好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