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大力实施十大农业工程打造柳州都市现代农业

时间:2019-05-13 17:2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柳州:大力实施十大农业工程打造柳州都市现代农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柳州:大力实施十大农业工程打造柳州都市现代农业》。

第一篇:柳州:大力实施十大农业工程打造柳州都市现代农业

柳州:大力实施十大农业工程

打造柳州都市现代农业

柳州市是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山水景观独特,有“世界第一天然大盆景”的美誉。全市辖六县四城区,共有86个乡镇,935个行政村。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55.4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38.33万人。居住着汉、壮、侗、苗、瑶、仫佬等48个民族。两千年历史文化沉淀,多年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柳州已经成为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

近年来,柳州市大力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战略,实施“十大农业工程”(即良种扩繁工程、产业基地工程、龙头企业提升工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工程、新农村试点建设“三项会战”工程、农田水利化工程、农业服务体系完善工程、现代生态农业旅游工程、农村劳动力万人培训工程、农村扶贫攻坚工程),坚持“城郊农业园艺化、县域农业基地化”,发展特色农产品的近距离消费圈,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及旅游一体化之路,在市区以及柳江、鹿寨、柳城三个县这个“一小时经济圈”区域,大力发展具有柳州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

强化现代科学技术支撑。建设千亩糖蔗、千亩油茶、万头生猪、百亩柑橘、千头奶水牛等良种扩繁基地,加强优良品种的研发、引进、试验、示范。建设沙塘片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太阳村镇现代养殖科技示范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对农业、畜牧、林业、水利、农机等五个领域100个乡镇站的科技服务体系硬件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并在柳江县率先完成了乡镇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

夯实现代物质条件基础。建设50万亩优质油茶、20万亩毛竹、50万亩超级稻、十万亩双季葡萄、万亩花卉、150万头生猪、千亩特色养殖、万亩蔬菜标准化生产、千头梅花鹿、15万亩茶叶标准化生产、百万亩平方米食用菌生产等11大产业基地,使之成为新品种引进试验、标准化生产推广、综合技术集成和培训的核心基地。开展10万亩小型灌区改造,渠系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4提高到0.55。建设农机大市场,打造面向西南、东盟的集农机产品集散、展示、贸易和技术交流为一体的平台。升级改造30家乡镇农产品集贸市场,改善农产品市场交易环境。

坚持现代经营形式促进。重点扶持20家有基础、有潜力、势头好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不断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7家,市级64家。扶持200家“一品一社”专业合作示范社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777家,在组织生产、土地流转以及特色农产品配送经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重点建设柳南区“金太阳”项目和一批县域生态农业旅游点,促进了现代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

培养现代新型农民助推。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在250个示范村对1万名专业农民实施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每一名专业农民带动10户农户,使10万农户受益。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定向、定点开展万人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在“十大农业工程”的有力推动下,柳州市“一小时经济圈”区域内农业的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加快融合,向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出了坚实步伐。“十一五”期,区域内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45%,2011年达到162.28亿元,增长23.71%。“十一五”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本实现番翻,2011年达到6802元,增长15.97%。

主要农产品供应有力保障。城市近郊保障性蔬菜基地达到了5.5万亩,人均每日可消费蔬菜1.52公斤,大于正常消费水平3倍。全市肉类年总产量保持20万吨水平,水产品为5.5万吨,可完全保障市民消费需求。

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84.7万亩,农业标准化推广应用面积达300万亩。建成自治区级以上的畜禽标准化示范场7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个。蔬菜农残快速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水产畜牧养殖产品抽样检测合格率97.5%以上。共有无公害农产品123个,绿色食品43个,有机食品4个。其中双季莲藕获认证为国家级绿色A+级食品,柳州冬季葡萄被评为“中华名果”,“柳韵春晓”茶叶获指定为2011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接待用茶。

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一圈一带六区” 的休闲农业发展格局(即“环都市乡村旅游圈”、“百里柳江”乡村旅游带,金太阳生态农业示范区、209国道乡村旅游长廊、中渡古镇文化体验区、融江亲水休闲区、融水元宝山苗族风情区和三江侗族文化体验区),共有休闲农业点226个,年接待游客60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6亿多元。

城市生态环境优美。柳江河水质评价位居广西第一。柳州市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一级水平,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达10.13平方米,森林覆盖率63.2%,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殊荣。温家宝总理用“山清水秀地干净”对柳州作出了高度评价。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兄弟城市相比,我们在农产品精深加工、高新技术研发应用、都市农业经营理念和模式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题,以建设城市蔬菜副食品一线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观光休闲农业为目标,以农田水利化、科技现代化和经营组织化为核心,以现代农业生产设施、先进生产技术和现代农业集约经营为支撑,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努力推进城乡统筹升级,为建设“五美五好”柳州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实施“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以打造“万元片区”、“万元村屯”和“示范农户”为抓手,加快推进农户增收“十大行动计划”,确保“十二五”期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力争达到15%,实现五年增长一倍目标。

提升优质农产品供应能力。突出抓好菜篮子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发展双季葡萄、食用菌、蔬菜、花卉、淡水养殖、家禽、奶水牛等。大力推行“三品一标”,建立应急防控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开展产品质量可追溯试点,提高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挥柳州工业优势,鼓励城市资本、技术向农村转移,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广“会员制”等市场营销模式,大力培育特色产品高端市场。

发挥科技园区作用。依托中国农都沙塘农事博览园暨柳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太阳村镇现代养殖业科技示范园、金太阳生态农业示范区、柳州市现代养殖业产业园、农机大市场等,以科技开发、应用、示范、培训、展示为重点,结合产业开发、农业观光,加快科技产业化发展。

发展绿色观光休闲农业。

保护和合理开发农业自然资源,以特色林果、花卉苗木、水产养殖等为重点,支持和鼓励民营资本投入,挖掘现有景点综合潜能,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园和休闲农庄。依托现代农业投资公司,整合全市休闲农业资源,统一规划,统一打造,联合投资,联合经营,把柳州休闲农业融入柳州乃至广西大旅游圈,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第二篇:柳州:大力实施十大农业工程打造柳州都市现代农业

柳州:大力实施十大农业工程

打造柳州都市现代农业柳州市是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山水景观独特,有“世界第一天然大盆景”的美誉。全市辖六县四城区,共有86个乡镇,935个行政村。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55.4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38.33万人。居住着汉、壮、侗、苗、瑶、仫佬等48个民族。两千年历史文化沉淀,多年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柳州已经成为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

近年来,柳州市大力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战略,实施“十大农业工程”(即良种扩繁工程、产业基地工程、龙头企业提升工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工程、新农村试点建设“三项会战”工程、农田水利化工程、农业服务体系完善工程、现代生态农业旅游工程、农村劳动力万人培训工程、农村扶贫攻坚工程),坚持“城郊农业园艺化、县域农业基地化”,发展特色农产品的近距离消费圈,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及旅游一体化之路,在市区以及柳江、鹿寨、柳城三个县这个“一小时经济圈”区域,大力发展具有柳州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

强化现代科学技术支撑。建设千亩糖蔗、千亩油茶、万头生猪、百亩柑橘、千头奶水牛等良种扩繁基地,加强优良品种的研发、引进、试验、示范。建设沙塘片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太

阳村镇现代养殖科技示范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对农业、畜牧、林业、水利、农机等五个领域100个乡镇站的科技服务体系硬件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并在柳江县率先完成了乡镇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

夯实现代物质条件基础。建设50万亩优质油茶、20万亩毛竹、50万亩超级稻、十万亩双季葡萄、万亩花卉、150万头生猪、千亩特色养殖、万亩蔬菜标准化生产、千头梅花鹿、15万亩茶叶标准化生产、百万亩平方米食用菌生产等11大产业基地,使之成为新品种引进试验、标准化生产推广、综合技术集成和培训的核心基地。开展10万亩小型灌区改造,渠系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4提高到0.55。建设农机大市场,打造面向西南、东盟的集农机产品集散、展示、贸易和技术交流为一体的平台。升级改造30家乡镇农产品集贸市场,改善农产品市场交易环境。

坚持现代经营形式促进。重点扶持20家有基础、有潜力、势头好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不断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7家,市级64家。扶持200家“一品一社”专业合作示范社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777家,在组织生产、土地流转以及特色农产品配送经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重点建设柳南区“金太阳”项目和一批县域生态农业旅游点,促进了现代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

培养现代新型农民助推。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在250个示范村对1万名专业农民实施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每一名专业农民带动10户农户,使10万农户受益。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定向、定点开展万人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在“十大农业工程”的有力推动下,柳州市“一小时经济圈”区域内农业的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加快融合,向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出了坚实步伐。“十一五”期,区域内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45%,2011年达到162.28亿元,增长23.71%。“十一五”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本实现番翻,2011年达到6802元,增长15.97%。

主要农产品供应有力保障。城市近郊保障性蔬菜基地达到了

5.5万亩,人均每日可消费蔬菜1.52公斤,大于正常消费水平3倍。全市肉类年总产量保持20万吨水平,水产品为5.5万吨,可完全保障市民消费需求。

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84.7万亩,农业标准化推广应用面积达300万亩。建成自治区级以上的畜禽标准化示范场7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个。蔬菜农残快速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水产畜牧养殖产品抽样检测合格率97.5%以上。共有无公害农产品123个,绿色食品43个,有机食品4个。其中双季莲藕获认证为国家级绿色A+级食品,柳州冬季

葡萄被评为“中华名果”,“柳韵春晓”茶叶获指定为2011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接待用茶。

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一圈一带六区” 的休闲农业发展格局(即“环都市乡村旅游圈”、“百里柳江”乡村旅游带,金太阳生态农业示范区、209国道乡村旅游长廊、中渡古镇文化体验区、融江亲水休闲区、融水元宝山苗族风情区和三江侗族文化体验区),共有休闲农业点226个,年接待游客60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6亿多元。

城市生态环境优美。柳江河水质评价位居广西第一。柳州市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一级水平,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达10.13平方米,森林覆盖率63.2%,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殊荣。温家宝总理用“山清水秀地干净”对柳州作出了高度评价。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兄弟城市相比,我们在农产品精深加工、高新技术研发应用、都市农业经营理念和模式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题,以建设城市蔬菜副食品一线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观光休闲农业为目标,以农田水利化、科技现代化和经营组织化为核心,以现代农业生产设施、先进生产技术和现代农业集约经营为支撑,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努力推进城乡统筹升级,为建设“五美五好”柳州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实施“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以打造“万元片区”、“万元村屯”和“示范农户”为抓手,加快推进农户增收“十大行动计划”,确保“十二五”期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力争达到15%,实现五年增长一倍目标。

提升优质农产品供应能力。突出抓好菜篮子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发展双季葡萄、食用菌、蔬菜、花卉、淡水养殖、家禽、奶水牛等。大力推行“三品一标”,建立应急防控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开展产品质量可追溯试点,提高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挥柳州工业优势,鼓励城市资本、技术向农村转移,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广“会员制”等市场营销模式,大力培育特色产品高端市场。

发挥科技园区作用。依托中国农都沙塘农事博览园暨柳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太阳村镇现代养殖业科技示范园、金太阳生态农业示范区、柳州市现代养殖业产业园、农机大市场等,以科技开发、应用、示范、培训、展示为重点,结合产业开发、农业观光,加快科技产业化发展。

发展绿色观光休闲农业。

保护和合理开发农业自然资源,以特色林果、花卉苗木、水产养殖等为重点,支持和鼓励民营资本投入,挖掘现有景点综合潜能,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园和休闲农庄。依托现代农

业投资公司,整合全市休闲农业资源,统一规划,统一打造,联合投资,联合经营,把柳州休闲农业融入柳州乃至广西大旅游圈,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第三篇:奉贤区打造都市滨海现代农业新格局

奉贤区打造都市滨海现代农业新格局

(2006年12月4日)

近年来,奉贤区在上海市乃至全国农业经济的大平台上,致力于高水准、高层次、国际化、现代化滨海都市农业的建设,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农村稳步发展。都市农业是奉贤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奉贤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满足由此而带来的有效需求,奉贤农业立足实际,积极寻求城市资源的强大支撑,围绕“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的“四化”发展目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两个资源进行综合开发,积极推进都市农业建设,打造新农村建设亮点。大力发展现代化的绿色农业、设施农业、创汇农业,同时延伸产业链,寻求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商业化的融合,引导和满足多元化、多层次都市消费,达到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

狠抓产业集聚,推进都市农业发展

把握关键,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奉贤区认真分解落实下达的各项粮食生产任务,在稳定粮食生产、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全区粮食生产能力。今年,全区共落实水稻种植面积16.3万亩,新建粮田基础设施4.4万亩,推广商品有机肥9500吨,水稻、经济作物专用BB肥3000吨。虽然今年又一次遭遇稻飞虱虫害侵袭,但由于上下配合,措施得当,水稻生产仍获得全面丰收,粮食单产达578公斤,创历史新高。

提升内涵,食用菌、蔬菜生产能力得到同步提高。今年,全区高标准设施菜田建设2600亩,第一批1500亩建设任务已顺利完成,第二批1100亩建设任务将于年底完成。随着区、镇、村三级蔬菜安全监管网络体系的建立及物理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引用,全区蔬菜在质和量上都有了新的提高。预计,今年全区蔬菜总产量可达48万吨,同比增长

3.8%;总产值5.4亿元,同比增长4.6%。食用菌生产方面,始终把“安全、优质、高效”贯穿于生产全过程。目前,已培育一定规模的生产示范户15个,累计发展工厂化企业6家。前三季度,全区食用菌栽培量达1581.3万袋,同比增长40%;总产量998.6万公斤同比增长30%;总产值6960.75万元,同比增长25%。

奉贤区养虾面积有8万多亩,占全市虾类养殖面积一半以上,虾类总产量达2万余吨,占全市虾类产量的55%以上,形成了沿杭州湾海水虾类产业带,成为上海郊区水产养殖强势产业。抗非典时期,全区6.8万亩虾塘所需虾苗都要从海南调运,如错过时节,将造成重大损失。奉贤区急虾农所急,果断提供托盘资金安排区水产协会出面,在20余天,包租南方航空公司飞机16架次,抢运虾苗12.7亿余尾,确保全区虾农养殖户按时按量放养苗种,当年广大虾农净收入2亿元,比上年净增1亿元。

做强做大,水产养殖健康稳步发展。奉贤区按照“控制规模扩张、调整挖掘内涵”的工作方针,积极推进渔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今年,奉贤区首次推出政策性水产养殖

保险,此项保险涉及渔民59户,养殖面积2260.6亩。同时,水产外延得到稳步发展。注重实效,林业生态格局逐步形成。近3年来,奉贤区新增林地2.37万亩,完成黄浦江涵养林、沿海防护林等项目造林2179亩。完成经济林、苗圃等非项目造林1944亩,并逐步形成万亩蜜梨、万亩黄桃、万亩蜜露桃、万亩葡萄、千亩枣子、千亩方柿以及申隆生态园、世外桃源、申亚花卉园等林业产业带。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发展要求,开始重点实施现代都市农业先行区林业景观带工程建设。目前,“一核三园”先行区内主干道路沿线33.3公里、纵深20米的绿化景观带已全面建成。

奉贤区还继续抓好100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其中20个基地给颁发了“区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铜牌,3个基地分别申报国家、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

去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30.53亿元,比2002年的27.88亿元增长9.5%,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以特种水产、食用菌、特色瓜果花卉及珍禽为主的四大农业支柱产业,其中食用菌、虾类、珍禽生产规模及产量位居上海市榜首。

据对奉贤区100户农户抽样调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农民纯收入592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

奉贤区结合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建“心系农民”演讲团,在全区各镇开展巡回演讲。演讲历时两个月,共14场次,听讲农民万余人次。通过宣传和典型引导,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户依靠科技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创新生产关系,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为促进市场化土地流转和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着力培育千百户农业专业大户等现代化农业生产主体,为现代生产要素流入农业提供了有效载体。建立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奉贤区农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全区先后成立了虾业、黄桃、西甜瓜、蔬菜、珍禽孵化、种子、流通与加工、农业旅游共八大协会组织,带动农户5000户,年销售各类农副产品3.6亿元。

为将传统、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适度转移到规模经营中来,奉贤区创新改变全区农业生产关系。近年来,共组建10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4.2万户,以全区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为基础,通过以工哺农,采用“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将农业的产前信息服务、产中技术服务、产后销售服务等环节联成一体,形成规模效应,提高了广大农民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共实现销售额11亿元,增加农民收入1.5亿元。

今年5月,对现有七大旅游景点进行有效整合,启动“一票通”,并开通“奉贤农业旅游在线”网,开办农业旅游导游培训班,使全区农业旅游日趋规范、有序。据统计,前三季度,全区农业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4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110万元。奉贤区在全市第一家实行农产品经纪人持证上岗的新模式。近年来,通过培训,全区已有247名农产品经纪人活跃在城乡的农产品流通领域。经纪人到处牵线搭桥,每年帮助销售全区各类农副产品达10亿元以上,为3万多农民增加了收入。在区农委支持

帮助下,经纪人还先后引进农业企业近100家,引进资金20亿元,带动全区4万亩养殖面积和1万多农户在开展多种经营和农产品的产业链中实现增产增收。

奉贤区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目前已有10个农产品获得“上海市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标志的使用权,如上海丰禾农业有限公司的“丰禾”牌西瓜、上海青长蔬菜有限公司的“水培”牌生菜、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丰科”牌蟹味菇、上海高榕食品有限公司奉贤加工中心的“高榕”牌西兰花、白葱,上海海光冷冻厂的“海光”牌冻虾仁等。这些产品,标志着奉贤区食用农产品市场地位和品牌档次有很大提高,有的已跨出国门,出口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

为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者,着力提高农业技术培训水平,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业专业户和创业农民。近年来,奉贤区共开设农业实用技术《水产养殖》、《粮、经作物栽培》、《林果、花卉栽培》等多个实用技术专题培训班,共培训2.85万人次,其中2384人次获得由农业部颁发的绿色证书。根据全区产业化发展要求,实施农业部和上海市农委的“新型农民(专业)培训”试点区实事工程,自2004年以来,将用3年时间,达到培训2000户辐射2万户的目标,从而使农民增收30%。

奉贤区还发动机关干部和广大农业科技人员与纯农户结成对子,通过“一帮一、一带一”结对模式,让农民尽快掌握脱贫致富的本领。自2003年以来,通过“科技结对”帮扶活动,使结对户平均年纯收入达1.5万元,共为结对农户增加收益2.5亿元以上。奉贤区农委的农业产业化工作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产业化先进单位。区水产技术和农业技术推广站,分别获全国先进集体称号。区农委曾获全国“四五普法先进集体”、上海市绿化先进集体。

优化土地资源,推进异地农业大合作

针对全区农业产业技术进步,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层次提升加快的好时机,奉贤区以大视野、大发展的目光和全局意识,用“走出去”的思路,充分利用外省农业资源,在更广领域促进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延伸奉贤农业的发展空间,在开展区域合作中,特别对我国西部、北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实现产销对接,优势互补,合作双赢。

近两年来,奉贤区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社会支撑”的办法,摸索出四种异地合作形式。

组织南北合作社,有效衔接产销两头。去年初,奉贤区陈顺粮食种植合作社,在区农委的大力支持下,与黑龙江木兰县三胜水稻专业合作社“联姻”成立“沪哈南北水稻合作联社”,木兰基地负责生产,奉贤基地负责加工和销售,资金和技术共同承担,并申请注册“哈哈木兰”优质水稻商标,现种植水稻面积1万多亩。1年多来,已为上海提供3万多吨优质稻米,木兰600多户农民增收每亩达200多元,同时也推动了奉贤粮食加工业的发展。沪黑创办的全国首家农业合作社取得较好成效,被农业部称为“解决产销利益分配机制的有效合作模式”。

奉贤区以虾业优势产业,和海南文昌市联合建立“南北种源渔业合作社”,由海南渔业资源为奉贤培育优质健康虾苗,使奉贤区的养虾户增产三成以上。

订单农业,产销对接,解决农产品的市场出路,奉贤区农业龙头企业——上海汉德食品公司在吉林榆树市建立了汉德牛业公司,帮助当地养牛场和专业养牛户引进优良品种,并带动周边地区肉牛养殖业迅速回升。该公司去年已加工牛10万头,牛肉产品出口33个国家和地区。

技术输出,实现产业转移,填补当地产业空白。奉贤区拥有一批具有丰富养殖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实力的水产养殖能手。近年来,他们“走南闯北”有300家养虾专业户,在全国15个省市养虾3.5万亩,如在新疆吐鲁番、黑龙江木兰县发展养虾业,他们攻克了当地气温、水质等多方面的技术难题,取得成功,填补了当地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空白。今年,新疆地区养虾面积已扩大到550亩。

实施综合执法,健全农业服务体系

为加大对全区农资市场的执法力度,尤其强化对农药、兽药、生猪“瘦肉精”等监管工作,从源头提高全区食用农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去年8月12日,奉贤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正式成立,这是上海郊区县最早成立的农业综合执法单位。在奉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确定了农业综合执法人员的编制,并从区农委下属事业单位执法工作人员中,严格挑选,要求年龄在40岁以下,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并有相关执法证件,现已有50余人入编上岗。执法大队设有渔政、动检、植检、农机、林政共5个中队。他们通过严格培训,遵照《农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全区近300家农药、种子、肥料经营店进行检查整治。机构成立以来,共出动检查16923人次,查处涉农案件2011宗,罚没款64万余元,没收非法财产近3万元,协调农业生产纠纷77起,挽回经济损失105万余元,有效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农业部曾授予奉贤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全国农业综合执法先进单位”光荣称号。构筑坚固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目前,全区基本形成区、镇、村三级农产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以及各镇农产品信息员和外来人员联户组忠于职守,为维护农业生产秩序、确保农产品安全卫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年,进一步加大防疫队伍建设,相继建立畜牧兽医办、动物疫控中心和动物卫生监督所,从而为推进全区的畜牧兽医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积极发挥便民服务作用。农业行政“一门式”受理中心和农用土地管理中心的建立,为便民、利民开辟了绿色通道。前三季度,共受理10起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纠纷案件,涉及人数80多人,其中8起已完成调查答复,没有出现信访复议案件;共接待办理行政许可农民近7200人次,办理受理农业行政业务5300余份。

奉贤区还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并在全区38个农贸市场建立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室,建立了农产品信息员队伍287人,外来人口联户组153个。去年初,经政府编委批准,挂牌成立了“区食用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拥有进口检测仪器30多台,有效地实现了强化检测、监管的目的。

第四篇:柳州入选中国十大美丽城市评价报告

柳州入选中国十大美丽城市评价报告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自1998年在香港成立以来,认真研究中外城市竞争力前沿经济理论,致力构造和应用本会自主创新之GN理论、GN模式、GN体系、GN流程,已经连续十届研究评价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每年编辑出版发行《中国城市竞争力年鉴》,第十届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将于今年12月份在香港发布。2011中国城市比较优势排行榜暨其中十大美丽城市的研究评价,是第十届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的组成部分与中期成果。

今年7月8日,我会在香港顺利举行“2011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 ”新闻发布会,研究成果受到两岸四地政府密切关注,并被国内外媒体广泛转载。柳州地处东亚喀斯特地貌带最精华很美丽的地段,风光绮丽,风貌奇特,物产丰饶,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近年来,其城市建设各项经济指标快速刷新,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呈现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市民素质不断提升,文明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先天与后天的综合美感日益突出的繁荣景象。在我会2011系列研究成果中,其美丽口碑比较集中、美丽指数异峰突起,最终以“石都园林美 ”而荣登“2011中国十大美丽城市排行榜 ”第九名。这不仅是柳州市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所致,也是柳州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土主体功能和城市转型提升要求,精心谋篇布局、加大投入、加强管理,狠抓城市建设所取得的优秀成果。

柳州市能够入选“2011中国十大美丽城市排行榜 ”,评价标准是《GN美丽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城市规划设计美、城市基础设施美、城市建筑美、城市文明美、城市自然环境美、城市公众口碑美等6个一级指标、17项二级指标、62项三级指标组成。2011年柳州市美丽城市各单项指标得分情况:柳州是中国西南工业重镇,同时也是广西最大的工业经济中心。还是有着“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 ”之称的工业城市。

美丽城市的研究评价共有六项一级指标。美丽城市六项指标有“六样锦 ”,在此,本课题一锦一锦概述对中国十大美丽城市柳州的基本评价:

第一锦:从城市自然环境的指数角度看柳州的美

柳州是本会长期观察的世界喀斯特美景城市之一。我们评价的柳州市,是大柳州,不仅仅是柳州城区,应该包括整个柳州市多姿多彩的城乡景观风貌系统、地域文化系统、社会发展系统、经济动态系统所给世人展示的特别美丽与风姿。据我们前往柳州多次探访的专家组称,柳州很多地方喀斯特风景非常迷人。全世界有三大喀斯特地貌带,东亚喀斯特地貌带是最大一片,主要在中国,其中尤为精华、美丽的一片,在包括广西在内的粤桂—— — 黔滇地区,而柳州市全境,正好处于这样一个精华带上,具有自然地貌的多样性、生物生态的多样性、资源禀赋的多样性、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民俗风情的多样性,包括喀斯特平畴、盆地、洼地、峰林、峰丛、峰谷、峡谷、溶洞、河流、溪涧、瀑布、石林、石海、石弄、石柱、石笋、石芽、天坑、天窗、天生桥等等,喀斯特自然景观发育很齐全,不少属于喀斯特自然景观中的极品资源,一个城市就是一部美丽喀斯特的大字典、大博物馆。仅这一点,就奠定了柳州作为十大美丽城市的独特指数优势。

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甲级旅游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自然美和人文美结合得比较好的一个城市。柳州是歌仙刘三姐的传歌胜地,山歌文化源远流长。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柳州是其最后居留地,柳侯祠、柳侯衣冠冢及历代碑文石刻直到如今还保存完好。柳州市区有“天然大盆景 ”的美誉,柳江如带,蜿蜒回流,奇峰环列,错落有致,青山环绕,水抱城池,山、水、城浑然一体,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精妙结合,古籍称其为“三江四合,抱城壶 ”,这在中国城市中极为罕见。“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壮歌、瑶舞、苗节、侗楼 ”,概括了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的美学底蕴与风情魅力所在。柳州的自然景观千姿百态,风景秀丽把柳州半个市区拥抱其中,绕成一个巨大的马蹄形,故又有“壶城 ”之称。柳州气候温和,四季长青,很适合四季旅游。历代文人游客都被柳州的山清水秀石美洞奇所陶醉。

柳宗元诗中“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明代大旅游家徐霞客在《粤西游日记》 中描写到,柳州一带“两岸山土石间出,土山逶迤间,忽石峰数十,挺立成对,此异于阳朔桂林 ”和“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 ”。和徐霞客同时代的名士王启元称赞道:“柳州山川甲天下 ”。这便是柳州城市风貌最为形象的写照。更有学者认为“柳州奇石甲天下 ”,称誉其为“中华石都 ”。以柳州为圆心的250公里半径范围,集中了广西80%的四A级以上旅游风景区。柳州的北部地区和毗邻的桂林市,共同构成享誉世界的大桂林旅游风景区。因此,柳州的城市美学价值,具有先天的独特的优势。

第二锦:从城市规划设计的指数角度看柳州的美

柳州城市之美,得自天然风貌奇特,更得自柳州人的后天努力。这样好的自然资源与生态景观禀赋,柳州又是怎样进一步谋篇布局、巧理山水、梳妆打扮的呢?我们调研了解到,从2004年起,柳州大力整治环境,实施“碧水蓝天 ”工程,使柳州一举摆脱中国“酸雨之都 ”的帽子,空气质量大为改观,连续多年加大对城市环境的保护,努力进行冒烟产业节能减排,重点转移,大力发展无烟产业,大力植树、造林、栽花,使原来不少“秃顶 ”的山体重新披上绿装,建成区绿地率达32%,绿化覆盖率达37.1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1平方米,森林覆盖率60.1%,今年这个绿色数据可能还在提升,各项绿化指标均居广西前列。城市污水处理率91.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两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江河水质达标率也是位居全广西前茅,多项世界级水上运动大赛连年选择在柳州城市景观水系中举办,如今堪称“一山一公园 ”、“一地一盆景 ”,更加形成“山水园林在城中,城在山水园林中 ”的美丽城市。

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是建设美好柳州、美丽城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是拉动和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柳州从2009年开展“项目建设突破年 ”的基础上,接着又大力开展“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年 ”活动,加快推进包括柳州风情港、地王国际财富中心、金沙角观瀑广场、李宁体育馆、城市快速环路、广雅大桥、鹧鸪江大桥、白露大桥等“十大建设工程 ”,丰富“十大建设工程 ”的内涵,以实施“十大建设工程 ”为抓手,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承载力,以增创柳州交通新优势为抓手,提升城市交通战略地位,以加强城市管理为抓手,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抢抓政策机遇新上一批项目,突出招商引资引进一批项目,强化城市管理,不断掀起城市建设的新高潮。在从“十一五 ”到“十二五 ”的动态的、递进的规划、设计、建设进程中,柳州创造着自己前所未有的发展美感。

第三锦:从城市基础设施的指数角度看柳州的美

近年来,柳州实施“百里柳江、百里画廊 ”工程,开展城市美化、亮化,柳江夜景成为国内一绝,有“天下第一夜景城 ”的美誉。我们了解到,柳州积极把握国家西部大开发、主体功能区战略中赋予广西政策优势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重点向东加快开发,尽快拉大城市框架,实现城市建设跨越式发展。一是加快了推进“十大建设工程 ”;二是加快了柳东新区发展,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物流、住宅、医院等其他生产生活相关设施,提高产业吸引力和聚集力;三是加大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力度,加快推进了多个旧城改造与城中村改造项目,努力妥善安置失地农民,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升了市容市貌;四是提升了城市路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入城道路,启动城市东面快速环路建设,推进城市快速环路与市区路网的对接,对交通节点进行疏通疏解,全面提升了路网疏堵通行能力;五是打造“快速环路经济圈 ”。优化调整现有产业布局,加快城市快速环路周边的工业园区、大型批发市场和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培育经济增长新一极;六是推进多个城镇群、城镇带和经济带建设,加快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水平相适应的各层次产业,形成向南衔接的“柳北经济带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亦推动了柳州的发展美、民生美、市容美。

第四锦:从城市建筑的指数角度看柳州的美

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游客,都会对柳州这座“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 ”的“天然盆景 ”城市赞赏不已,认为世所罕见。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该如何把城市建得美观协调,如何与外地城市区别开来,拥有自己的特色 ?我们调研了解到,这既是当地政府多年来反复探索的问题,也是民间议论颇多的话题。经过努力,由广东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柳州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已

经成稿。该规划不仅对龙城的城市总体形象作出定位,还对建筑的色彩、风格控制等有较详细的描述,以对龙城今后的建设、改造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柳州的建筑美,是政府、设计师、公众共同完成的作品。目前,柳州开始注意坚持了以下几个设计原则:一是“建筑景观随山水定调 ”,59.6%的市民认为,“柳江两岸 ”是柳州最有特色的区域,在依循亲水的宜居原则下,柳州努力建设山水景观人居,特色比较鲜明;二是“建筑风格须宜古宜今 ”,柳州城市风貌与建筑规划设计中开始注意了突出“以现代建筑风格为主,适应地理气候特点,延续历史文脉,凸现山水城市格局 ”;三是“建筑色彩以灰色为主 ”,柳江两岸和山体周边,开始重视城市建筑“基准色 ”的应用,在柳州新的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方案中,也对城市建筑的“基准色 ”—— — 主色调作了规定,总的控制原则是“清新、明丽、和谐,有机融合自然山水色,强化历史建筑景观色 ”,主色调则以不同明度的灰色为主,同时可以适当采用红、蓝、橙色点缀;四是“建筑努力突出地域特色 ”,许多建设项目在追求现代、时尚、宜居的目标中,也开始重视了地域文化代表性元素、符号的植入和对居民低碳、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同时,也涌现了中房·世纪广场、华锡大厦、东方百盛、东城·印象中心等一批丰富城市天际线、景观线、功能线的地标性现代建筑。

第五锦:从城市文明的指数角度看柳州的美

城市之美,景观为外在美,文明为灵魂美。我们的课题在研究中还特别重视灵魂美、精神美方面的评价。广西柳州市在努力做到外在美与灵魂美和谐融合方面搏得了高分。我们在专列柳州市的调研课题中,特别纪录,柳州坚持将打好“八大升级战役 ”,加快实现“八大转型 ”,努力建设“山水美、环境美、形象美、气质美、和谐美 ”和“人人都有好发展、家家都有好保障、个个都有好身体、天天都有好心情、户户都有好生活 ”的“五美五好 ”柳州,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灵魂线。

柳州市委书记陈刚说:“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把柳州建设得更美、发展得更好,不仅要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而且要提高社会建设的水平;不仅要建设聚集人气的超大城市,而且要建设城乡统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而且要提高全体市民文明程度;不仅要有经济文化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且要有绿色发展和循环发展,使柳州发展更加全面、更加协调、更加可持续。”“五美五好 ”柳州,目标和要求是很具体的。

请看“五美 ”:一是“山水美 ”,将山水自然风光与城市发展风貌有机融合一体,形成特有的山水城市美学体系;二是“环境美 ”,就是要通过全面推进、全力提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打造一个环保、整洁、优美、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三是“形象美 ”,就是要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形象,让城市变得更美,给人们带来审美愉悦;四是“气质美 ”,是要在建设超大城市的历史进程中外塑形象、内强气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现代文明风尚,把柳州建设得更加大气、美气和灵气;五是“和谐美 ”,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百花齐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共建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全体市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再看“五好 ”:其一,“人人都有好发展 ”,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公平发展,使人各展所长、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其二,“家家都有好保障 ”就是要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缓解低收入和贫困家庭的住房困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其三,“个个都有好身体 ”就是要加快发展科教文卫体各项社会事业,使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其四,“天天都有好心情 ”就是要突出以人为本,着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协调好各种社会利益关系,推进“平安柳州 ”建设,促进社会治安好转,使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和睦共处、安居乐业;其五,“户户都有好生活 ”就是要把经济社会发展与造福龙城百姓结合起来,使发展的成 果惠及全体柳州人民,努力使全体市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据我们了解,为实现“五美五好 ”目标,今后五年,柳州市将打好经济质量升级、城市质量升级、城乡统筹升级、生活质量升级、文化发展升级、社会服务升级、改革开放升级、党的建设升级等“八大升级战役 ”;推动柳州实现由传统工业城市向二三产共同主导型城市转型、由传统生产型城市向现代宜居城市转型、由城乡二元结构比较明显的城市向城乡统筹发展城市转型、由人民生活总体小康型城市向全面小康型城市转型、由广西文化大市向广西文化强市转型、由单一经济城市向社会和谐城市转型、由内向发展型城市向合作共赢型城市转型、由传统化党建城市向科学化党建城市转型等“八大转型 ”。

先看看从国家领导人、各届专家、名人、投资者是怎样评价美丽柳州的?“山清水秀地干净 ”、“柳江河是广西最大的品牌 ”、“全国找不出第二条这样的河 ”。这是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柳州视察时的赞赏。“工业创新柳州 生态宜居城市 ”,这是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在柳考察时,在柳州饭店留下的题词。“柳州魅力不寻常,山清水秀好地方 ”,这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考察组园林专家曹立华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对柳州的印象。“真是一座惊艳之城!”“物华天宝百越地,俊才心驰贾如云。西南枢纽北东盟,还有一水抱龙城。”这是台湾客人胡联国教授2009年2月造访柳州时赋诗称赞柳州。“美不胜收。”这是台湾伟泰舆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刚明赞叹柳州。“柳州发展速度很快,城市建设十分漂亮。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柳州人还是保留了善良的品质,十分难得 ”,“柳州是一座友好的城市,我很荣幸能够给这座城市带来最具国际水准的发动机技术。”这是获得2010中国政府“友谊奖 ”的来自加拿大的在柳州生活了5年的女士苏丽文对柳州的评价。

中国舞蹈编导第一人、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张继钢将军说“柳州市民是全国最具幸福感的市民。”“一座工业城市,却有如此丽质天然、柔情似水的风光。它比我想象的更美。”这是国际摩联副主席拉维尼亚2008年10月来柳州考察时描绘她对柳州的第一印象。“我是第一次来柳州,这里完全没有印象中工业城市的概念,柳州真是一座让人惊喜惊叹的城市!”这是清华大学副校长郑燕康留给柳州的口碑。

传媒界人士又是如何看柳州呢?“第一次到柳州,但早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就从媒体上知道了柳州工业总产值率先在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突破100亿,现在柳州著名工业就有柳工、两面针、柳化等上市企业。柳州是一座富于创新的城市,也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柳江河非常清澈,柳州楼房林立、街道干净,柳州的人也热情开朗。柳州不仅有着深厚的工业内涵,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柳州真的是敢想敢干,勇于创新。”此乃中国报业协会副秘书长胡怀福的由衷感受。“风情万种,华美城市。

我第一次到柳州,完全惊叹于它的秀美,它的清丽,可以这样说,要想愉悦心情,到柳州游玩是不错的选择。想不到一个工业城市,居然能建成一个生态宜居城市,实在令人不可思议。柳州印象还不止这些,人气旺也是我最深的体会,在这里,完全看不到金融风暴过后的痕迹。江苏常熟,广西柳州,期待久远的握手。”常熟日报社总编辑范建峰如是说。

对美丽柳州的评价,我们主要由香港、内地专家学者组成的课题组,按照自主创立的GN评估指标体系、方法、流程,依据了通过各种政府工作报告、统计年鉴、出版物、媒体报道、会议资料、专题访问、口碑随访、近距离考察体验等多种方式而尽力获得的历史数据和新鲜信息资料,同时,也参考我们历时十年的滚动数据积累。我们的评价工作很重视公众口碑,尽管从公众口碑调查中,柳州的发展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还有许多需要竞争努力的方面,但总体口碑表现良好,本市与外地公众口碑指数在六项指数中得分是最高的。

因此,柳州市入选2011中国十大美丽城市是持之有据、实至名归。

第五篇:柳州实施“七步工作法” 治理城市“三无”小区

柳州实施“七步工作法” 治理城市“三无”小区

2010/5/26 9:42:03来源:新华网

【字体:大 中 小】【颜色:红 绿 蓝 黑】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城市老城区中的无物业管理、无保安门卫、无业主委员会的“三无”小区已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盲点”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薄弱环节。广西柳州市通过广泛依靠小区居民,逐步摸索出一条变“三无”小区为平安和谐小区的做法,对城市弱势群体相对集中的居民小区建设作出了有益探索。

——“三无”小区治安差居民睡觉难安稳

“‘三无’小区人人怕,无主无保(安)无物业;八旬老翁不敢睡,5分(钟)摩托被盗走;下岗弱势无人睬,黄牛过河各顾各!”这是多年来流行在柳州市“三无”小区的顺口溜。

柳州市1994年开发的国泰花园一共有9栋居民楼,418户,近1700名小区居民。大部分居民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间的城市改造拆迁户和廉租户,属于典型的低收入群体。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改制,破产改制的单位下岗人员增多,大部分居民家庭生活困难,领取低保人员比例达到80%,甚至连每月28元的物业费都很难交上。

2004年之后,入不敷出的物业公司撤离了国泰花园。短短几年时间,这里就成为“小偷的天堂”。

柳州市驾鹤派出所副所长黄钢毅告诉记者,最初一段时间是偷汽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到后来就开始偷路灯,偷剪照明线路,偷防盗铁门,直接拆掉汽车的轮胎。

回顾起前几年的事情,国泰花园社区老人黄俊强心有余悸地对记者说:“小区没有物业,也没有保安,连夜间照明的路灯都没有,小偷十分猖獗,我有半年多时间睡觉都不安稳,就是怕小偷把家里唯一值钱的电视机偷走。经常晚上看电视到天亮才睡觉。

“三无”小区成为城市各种案件发生的“高危地带”,已成为当地领导和市民们高度关注的问题。

——“七步工作法”力促小区环境由“乱”到“治”

“社会治安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保障社会治安一定要彻底解决好‘三无’小区治安难题。”在对“三无”小区进行深入调研之后,柳州市公安局局长胡明朗说。

从2005年开始,柳州市公安局开始推进社区警务工作,在各分局以“三无”小区为试点,逐步推行改变小区管理混乱状况、改善小区居民生活环境的一系列做法。

黄钢毅告诉记者,“三无小区”管理环境问题表面上积重难返,实际上身处其间的居民都希望环境转变,只要牢牢依靠群众,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情,就能够将环境彻底改变。

“七步工作法”主要包括调查摸底、宣传发动、组建群众自管队伍、组织动员、筹集资金、组织实施、规范措施等七个步骤,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取信于民”。

记者在国泰花园采访时,一些群众坦言,“最初我们也有观望心态,临时聘请的保安担心拿不到钱,三天两头向黄钢毅要。黄钢毅自己掏腰包,把拉电线、修路灯、请保安的钱给垫付了,这才让我们感到有了希望。”

柳州市公安局的统计表明,在破解“三无小区”环境治理难题过程中,基层派出所和民警往往采取“自掏腰包”的办法,预先垫付改善环境的资金,完善小区内的安保人员、电线路灯、围墙护栏、出入车牌等。

鱼峰公安分局政委覃柳告诉记者,“三无小区”和“七步工作法”推行以来,仅鱼峰区内“三无”小区就组织群众成立了以业主委员会为主体的自管队伍20个,组建自管队伍后,此类小区发案率与往年相比同期下降30%以上。

——“警徽”成为“三无”小区“避风港”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紧紧依靠群众,推动民警扎根基层,从点点滴滴的细节着手,落实每一项规章制度,这是柳州市以公安民警为核心,破解“三无小区”管理难题的关键。

一、“三无小区”的“死结”需要公安机关与多部门联手破解。

业主委员会需要成立,物业管理旧账需要清还,但收不上物业管理费,还不了旧账,业主委员会就难以成立,“三无小区”居民交不起管理费,居民的信任度无法提升,就无法将小区推动到良性循环的轨道上。

鱼峰公安分局副局长欧向阳说,柳州市公安局基层民警采取“垫资”后,在小区工作初期依靠治安积极分子组建“群众自管队”的方式,“自管队”不是合法的组织,却是在公安、社区等多部门监管下的群众临时性小区管理集体。这就破解了“治安不好-收不上物业费-治安更加不好”的“三无小区”管理“死循环”。

二、管理透明化,账目清晰化,治安稳民心,诚信布天下。

这是记者在燎原新村小区采访时听到的顺口溜。走进这片曾经盗窃抢劫频发、吸毒针管不堪入目的小区。记者看到,小区账目公开栏在醒目位置布置贴出,民警和社区管理人员电话、手机也一同列出。

民警李阳光告诉记者,鸡喇社区大部分都是出租屋,有1200多人,2007年“自管队“成立以来,由于所有开支都是通过小区业主、社区居委会、派出所民警和群众监督使用,透明化的管理方式赢得了群众的信赖。2007年25元每户也还有人不愿意交,2009年增加到每户30元钱,社区住户都主动上交。

三、社区民警要“三管”,“三无”方能“长治”。

“三无”小区与其他小区不同之处在于:民警不仅需要管治安,还要管钱财账目,管人员聘任。这就对民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黄钢毅、李阳光管理的社区,大多采取从停车费、提供免费充电等服务项目中收取。这一做法不仅没有引起居民的抵触情绪,而且认为“物有所值”。

目前,柳州市大部分“三无”小区报案率迅速下降,相当一部分小区利用前期收费的结余,安装了摄像头,摄像头全部纳入柳州市公安局的“天眼”范畴,进一步强化了小区的安全管理措施。(何丰伦 闫祥岭)

下载柳州:大力实施十大农业工程打造柳州都市现代农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柳州:大力实施十大农业工程打造柳州都市现代农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