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工作总结与规划(精简)
善应镇党委、政府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规划
2011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11.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完成财政收入628.5万元。
一、抓龙头,育品牌,农业产业化迈出新步伐
(一)高效农业取得新突破
新增土地流转面积807亩,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72亩,提升高效农业面积200亩。
(二)畜牧业生产势头强劲
1、天龙牧业肉驴深加工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年度投资2500万元进行了厂房建设、设备购置、安装、调试,车间生产线已建设完成,已购进肉驴200头,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中。
2、灵泉寺宝山沟笨鸡散养生态园。总投资200万元,占地156亩,设计养殖规模6万只。目前,已建鸡舍5栋,养鸡2万只。
(三)林业开发飞跃发展
1、全额完成生态林营造工程3046亩、重点通道补植2.65亩、围村林补植28亩、退耕还林补植798亩、山区生态补植2957亩;
2、全额完成林业产业工程一项,在天喜镇村建设园林花卉基地25亩。
3、超额完成县定育苗任务,其中容器育苗66万袋,占县定目标45.7万袋的144%;大田育苗53亩,占县定目标35亩的150%;花卉育苗98.37亩,占县定目标25亩的393%。
(四)水利建设蓬勃开展
1、改造水利设施抗大旱,硬化渠道4000米,砌岸1000米,在南平、天喜镇、黑玉新打抗旱深井3眼,全镇新建水站3座,机井配套9眼,新打水池3座,大大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
2、在8个村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包括南海水库周边三仓、珍珠、大平等7个村,以及龙山片谢家庄村,共铺设管道18950米,修建人畜吃水池2座。
3、实施了小型水库加固工程,对西龙山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处理,该工程正在实施。
4、实施了南平沟小流域综合治理、环南海水库小流域综合治理、南海水库东部7个村水保工程,共治理面积11平方公里,全镇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5、上半年县农田水利建设现场会在我镇召开,我镇今年再次荣获市“红旗渠精神杯”荣誉称号。全年投资357万元。
二、抓招商,引项目,工业振兴取得新进展
(一)工业建设难中求进
1、新上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投产工业项目1个,即安阳灵泉山水开发公司与可旺水厂合作生产的深层地下水开发项目。
2、永天、永安黑玉两家煤矿按照省政府规定,各项手续已办理,已进入正常技改施工。永安黑玉煤矿主井于10月15日开工建设,目前主井架已基本制作完成,井架基础已完成75%,主绞车已就位,稳车已安装完成,空压机已进场,其他各项设备已进场,待安装调试。设计规模年产15万吨原煤,总投资1.2亿元,投产运营后,预计年产值将近1.5亿元,将为镇经济腾飞注入动力。
3、由江西中创投资有限公司在我市注册的安阳县金诚信矿业有限公司对霞石正长岩进行开发,公司设计总投资5000万元,建造年生产加工5万吨规模的生产线,目前已完成各项预评审工作,已进入三联办审批程序。
4、截至12月底,限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354万元,限下工业增加值完成21168万元,工业利润完成13075万元,工业税金完成2534万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200万元,限上工业产销率达到100%。
(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截至12月底,共签约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3个,引进资金46200万元,其中域外资金16200万元。(1)百善兴煤矿从河南永煤引资5540万元;(2)天喜镇北矿从河南永煤引资4488万元;(3)黑玉煤矿从河南永煤引资6320万元;(4)中城西矿从河南永煤引资4466万元;(5)化向野菊园从鹤壁引资480万元;(6)睿智房地产旅游集散基地引资2000万元;(7)岚湖山庄从郑州引资4500万元;(8)妈祖文化生态园从海南引资5000万元;(9)寿山苗圃有限责任公司从安阳市引资2000万元;(10)南海泉水晶方从商丘引资1900万元;(11)可旺水厂从河北邯郸引资1200万元;(12)西善应荒坡开发引资5000万元;(13)金诚信矿业霞石正长岩开发项目从江西引资5000万元。
(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今年县定重点建设项目1个,即安阳县灵泉山水开发公司年产20万吨矿泉水建设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年度投资3000万元。目前,已完成第一期投资,基础性建设全部完成,桶装生产线已建设完成并已投入生产运营。
三、抓基建,创精品,旅游三产实现新突破
(一)牢抓重点建设项目
1、善应镇旅游集散基地建设项目。善应镇旅游集散基地是我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一个大型综合建设项目,总投资8900万元,占地93亩,建筑面积73080m2,建设周期为3—5年。建设项目共分为五个功 能区:商务办公中心、多功能会展中心、自然风光及历史人文景观展示接待中心、餐饮食宿中心、生活休闲运动中心。目前,建筑面积1720m2的多功能会展中心已竣工,配套新闻发布中心及小型会议室待建设。建筑面积1680m2的自然风光及历史人文景观展示接待中心主体框架正在建设。建筑面积8000m2的餐饮食宿中心、建筑面积60000m2的生活休闲运动中心以及商务办公中心三个项目图纸规划已完成,待评审进入建设。
2、安阳岚湖休闲山庄建设项目。该项目由河南郑州肘子刘餐饮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预计总投资1.25亿元,共规划3期建设完毕。一期项目生态休闲度假酒店正在建设中,为四星级酒店标准,共投资5000万元,占用土地50亩。目前主体工程已完成。项目建成后将与安阳市生态景区环线形成完整的配套,将加强生态景区游客的可进入性及停留周期。
3、北京泰升祥和善应旅游开发项目。该项目由北京泰升祥和国际敬老院筹建,预计总投资5000万。该公司已对我镇景区连续四次实地考察,目前项目正在洽谈中,近期有望签约。
4、方山鹿苑水上娱乐项目。该项目由中国睿智达(香港)集团公司筹建。预计总投资1.2亿元,一期投资4000万。预计占地300亩。已签订开发议向书,目前正在商谈前期土地丈量、拆迁事宜。
5、金龟山景区项目。目前已累计投资2000万元,初步完成了景区基础设施和人文景观建设,建设项目主要有景区牌坊、进山道路、上山道路、超市、停车场、素食斋、茶艺房及三面玉雕观音、悟空洞等。今年投资176万元,完成了景区特色人文景观——小南海玉雕三面观音建设,佛高16.8米,总重480余吨,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玉观音。投资1000万元,完成了三清庙、观音阁阶梯路、配寺牌坊以及综合服务楼建设项目建设,使景区初具了旅游观光、朝拜先贤、休闲度假、商务会务等服务功能。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对灵泉寺保护区范围内违章建筑进行了整治;投资42万元,对黄龙洞千手观音楼、小南海、长春观彩绘塑像进行了建设;小南海景区通过了市旅游局2A级景区复查验收。一年来,全镇2个景区共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实现收入200余万元,从业人数达到300人,第三产业发展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四、抓实事,强保障,社会事业跃上新台阶
(一)新农村面貌有效改善
1、在珍珠、南郊、黑玉、谢家庄、西龙山五个村开展了村卫生室建设,在北善应、西方山、天喜镇、中城、冯家洞、南龙山六个村开展了新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
2、以县“千村十项”清洁活动为契机,在全镇积极开展了“乡村清洁工程”,清理主干道及旅游路7条、街道500余条,硬化道路6.3公里,安装路灯168盏,安装健身器材35套,清理垃圾5000余吨,绿化街道1500平方,粉刷墙壁4万平方米,补植冬青、四季青1万余棵,更换、规范门面广告33处,乡村环境整治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以冯家洞村、杨家坪村作为新农村试点村,大力开展以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
3、各村“一事一议”工程项目全部完工,包括人畜饮水、村内道路、田间道路、沟渠治理四大类,总投资83.37万元,惠及群众6870户、27480人。
(二)小城镇规模逐步提升
1、逐步开展建制镇垃圾处理费征收工作,全部完成县定目标。
2、完成了镇总体规划、中心村规划编制工作。
3、坚持“发展旅游业、推进城镇化、建设新农村”三轮驱动的工作思路,通过上一个项目带活一个产业,通过一个产业带动小城镇整体发展。以正在建设当中的河南睿智文化商贸旅游项目为主打,同步进行景区整体开发、新农村社区建设、新镇区建设项目,三个工程互动发展、融为一体。
(三)土地管理卓有成效
1、进一步规范农宅管理,全镇80%农户的老宅补办了房产证。
2、落实动态执法巡查制度,全年共依法查处土地违法案件6起,调解宅基地、道路纠纷16起,拆除违法建筑6处、房屋12间。
3、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和基本农田占用补划管理,去年占补平衡项目正在进行第二次验收,今年155亩的占补平衡项目正在施工建设,预计年底完工。
4、严格土地管理制度,全年无越级审批土地行为、无违法占用基本农田和耕地行为,无重大违法案件发生、无省厅直接交办和督办的案件,无粘土砖瓦窑厂死灰复燃现象。
(四)路政建设力度加大
全镇今年先后投资351万元,修建道路17.3公里。一是投资80万元,完成环镇公路长5公里、宽9米的路基建设。二是投资40万元,完成了南平村至灵泉寺道路1.6公里长、14米宽的路基建设。三是投资21万元,对南海庙至白玉村0.7公里长、5米宽道路进行了水泥硬化。四是投资60万元,对化向村至鹤壁集2公里长、5米宽道路进行了水泥硬化。五是投资60万元,对天喜镇村2公里长、5米宽街道进行了水泥硬化。六是投资80万元,对南平村4公里长、3米宽街道进行了水泥硬化。七是投资10万元,对南海大道2公里路段进行了维修硬化。
(五)民政工作落到实处
1、优抚工作,深入开展了全国双拥模范县乡镇检查验收工作;对78名伤残、复退军人抚恤优待金实现社会化发放;认真做好了零散烈士墓普查,对遗骸在我镇的22名烈士基本信息进行了数据录入;认真落实对部分农村籍退役士兵发放老年生活补助工作,已审核上报退役士兵66人。
2、强化敬老院建设,投资1.5万元建设蓄水池供老人饮水、洗澡。投资2万元硬化敬老院门前道路,方便院民出行。同时,深化敬老院内部管理,做到了环境优美,院容整洁,管理规范,护理到位。对全镇36名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的五保户发放救助金5.84万元,全镇五保供养率达到55.6%。
3、城乡低保工作,已迎接省市纪委专项检查。共落实农村低保救助572户、980人、84.672万元;城镇低保救助275户、415人、72.126万元。
4、残疾人工作,扎实做好残疾人社会状况和服务需求普查工作,对1650名残疾人登记建档、电脑录入,为40名重度、困难残疾人发放了轮椅、助行器、座便器、双拐、四角手杖,为18名残疾在校儿童发放了书包、文具,完成助残捐款7740元。
5、廉租住房补贴工作,对85户2010年度廉租住房保障家庭发放了征求意见表,了解租售意愿;对85户开展复查工作;按2011年保障标准受理新的符合保障标准的申请家庭。
6、救灾救济工作,春节2.5万元救灾款及棉袄、棉衣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重症大病特困群众救助到位,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豆玉红、尿毒症患者李孝清、刘文贵采取低保大病救助、慈善助医等多种措施开展救助。
(六)计生工作持续推进 开展“阳光生育计划”,依法行政征收社会抚养费。投入3万余元建设村室和五好文化大院。全面落实国家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2011年度共为4户双女户结扎户发放资金4000元,为428户独生子女户发放奖励资金20.544万元、办理平安保险2.14万元,为13户60岁以上计生老人发放奖励扶助1.092万元,为2户独生子女死亡特扶对象发放扶助金2400元。
(七)科教文卫工作长足发展
1、深入开展了校园安全工程,投资2万元,为各学校配置了安保器材,提升了校园的安全保障。
2、争取资金500余万元,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新镇一中投资320万元,一栋教学楼、一栋宿舍楼正在建设当中;投资66万元,为天喜镇、南善应、北善应、南平等6所学校更换桌椅、窗户。
3、中招再创新高,全镇共升入重点高中55人,占报考人数的83.33%,比去年提高30个百分点,普高45人。南平小学的特色教学手操韵律操被河南电视台、安阳市电视台、安阳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镇文化站主体建设、内部装修已完成。有线电视入户540户。
4、加强农家书屋建设,全镇共三批、16个村已领取图书1.96万册、光盘1600盘,领取书柜、阅览桌凳16套,并完成了图书分类、编号上架工作。镇卫生院投资5万元,绿化院落1200平方米,为病房安装了空调、更换了被单,在服务大厅设立安装了液晶电视,让利百姓15万元。
(八)统计工作科学开展
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84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能耗下降达到10%。
2、认真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水利普查工作,代表安阳县接受了国家统计局安阳县调查队到我镇的秋粮调查检查指导,代表河南省开展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验收,代表豫北地区参加了河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表彰大会,人普工作受到省市县肯定。
(九)惠民政策全面落实
1、发放2010年退耕还林款29.6571万元,落实粮食直补、综补资金96.9462万元,落实良种补贴25.1302万元,落实春荒救灾经费1.3万元。
2、办理农机购置补贴4户,落实家电下乡补贴150.6953万元,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24.3722万元。
3、新农合参保18883人,参保率达到99.3%;新农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4546人,参保率达到98%。
4、对全镇263位80岁以上老人发放了高龄补贴,为120名老人办理了老年证。
5、为全镇中小学生每学期落实“两免一补”19.2万元。
6、为库区移民5900人发放补贴35.4万元。
五、今年各项工作所取得的荣誉
1、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升位最多奖乡镇。
2、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乡镇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3、被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统计局评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
4、被市政府评为2010年度红旗渠精神杯竞赛先进单位。
5、被县委评为“三级联创”星级竞赛“五个好”乡镇党委。
6、被市委办公室评为全市党委办公室系统“五型”创评活动先进单位。
7、被市统计局评为市级城乡划分工作先进集体。
8、被县委县政府评为2010年度平安建设先进乡镇。
9、镇计生中心被安阳市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领导小组评为2010年度群众满意站所。
10、被市计生委评为计划生育优质优秀服务乡镇。
11、被市信访局评为信访先进单位。
12、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信访“四无”乡镇。
13、被市林业局评为林权改革先进单位。
14、被县武装部评为征兵先进单位、民兵训练先进单位、综合考评先进单位。
善应镇二0一二年工作规划
一、抓基地,扶龙头,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
推动三仓苹果、南海蛋鸭、张二庄网箱养鱼等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发展龙头企业集群;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推进土地流转和高效农业建设。继续抓好北善应丰粮岗养殖基地、天龙牧业有限公司、黑玉肉鸡规模养殖场建设,培植我市畜牧龙头企业。
二、攻重点,抓亮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环南海水库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2011-2015年共投资1590万元,治理面积60平方公里。按照五年规划,今年投资300万元,实施南海水库西部12公里长、8平方公里的水土保持生态农业治理工程。
2、投资257万元,完成西龙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三、优结构,促升级,加快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步伐
1、安阳永天煤业有限公司、安阳永安黑玉煤矿有限公司按照省政府规定,进行技改生产。永天煤矿投入1.4亿进行技改,黑玉煤矿投资1.2亿进行新井建设,力争年底前复工复产。
2、安阳灵泉山水开发有限公司与可旺水厂共同进行深层地下水开发项目。2012年二期投资2000万元,建设瓶装水生产线。
3、天龙牧业肉驴深加工项目2012年将正式投产,投产后将日产熟肉2—3吨,安排劳力100余人。
4、投资3000万元,实施金诚信霞石正长岩深加工项目建设。
5、投资2800万元,新上北善应艳峰建材厂1个。
四、重基建,亮镇容,提升城镇品味
1、完成环镇公路(黑玉村—天喜镇村)5公里长、9米宽道路硬化,争创公路建设示范镇。
2、完成环库路西善应——张二庄1.6公里道路硬化;
3、完成东滩大桥至政府门口长1公里、宽7米的道路硬化;
4、搞好公路养护工作,镇区主要干道明确专人管理,确保公路畅通、边坡整洁。
5、加大城镇管理力度,结合执法中队,对新市场、集贸市场规范管理。
6、为招商引资项目和环镇路建设提供用地保障。
7、投资10万元,完成小南海西部水毁修复工程建设。
8、严把耕地红线,巩固基本农田保护区。
五、理顺体制,注重规划,打造豫北旅游名镇
1、推进“一二二一”工程。逐步开发以一路两寺(南海观光大道、长春观、南海庙为主体)和两库一泉(南海水库、彰武水库、南海泉)为主体的两条旅游开发线,架起全镇旅游发展大框架。
2、强力建设西部金龟山庄、东部南海泉水晶方、中部睿智生态文化旅游、北部岚湖山庄4个精品工程,打造景点集中、名吃进驻、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标志性旅游度假基地。
3、投资6800万元建设南海咖啡园。
4、投资7000万元,实施北京泰升祥和文化旅游项目开发。
5、投资2000万元,实施中华孟氏宗亲会旅游休闲项目开发。
六、优化环境,突出特色,开拓招商新局面
2012年我镇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经济建设的助推器,一是突出矿产,以资源招商;二是突出人文景观,以旅游招商;三是突出地理优势,以特色农业招商。继续抓好煤炭、霞石正长岩、大理岩、南海矿泉水、各景点等资源的招商引资项目。抓好水晶方、岚湖山庄、天龙农牧、金龟山庄、可旺水厂、睿智生态文化旅游、寿山苗木等招商引资项目。
七、抓好试点,科学规划,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为指导,一是扎实开展村容村貌整治。二是强化新农村建设力度,抓好西方山村、东滩村2个新农村社区建设;实施黑玉新村建设。三是深入推进村干部每周例会制、百分考核、“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双基”工作,健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再掀新农村建设新高潮。
八、突出特色,健全功能,提升小城镇面貌
以打造“安阳市的后花园,洹河源头的明珠镇”为目标,把握科学规划、基础建设、亮点工程相关环节,继续保持省级生态文明镇的荣誉称号。一是推进粮站镇区住宅小区开发;二是搞好2012年的镇区总体规划评审修编;三是做好4个空心村的规划、建设;四是推进镇一中搬迁工程,总投资1000万元,2012年一期工程投资300万元完成 一栋教学楼、一栋宿舍楼建设,在镇区建设一座一流的标准化寄宿制中学,完善中心镇的文化教育功能。
九、以人为本,注重和谐,筑牢经济发展防线
一是强化十项制度,做好群众信访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信访十项制度,继续完善信访监控制、周一例会制,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把群众稳定在基层,杜绝个人赴京上访和非正常上访,杜绝赴市以上集体访,结案率达到100%。二是强化综合治理,做好治安防范工作。进一步加大人防、物防、技防力度,投资60万元,完成全镇技防设备升级换代,争创全省先进司法所。三是着力抓好安全生产,确保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四是强化计划生育工作,实现镇村管理微机化,狠抓落后村转化升级,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创建优质服务乡镇。
十、加强党建,统筹全局,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以加强执政能力为要求,按照统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方针,加强党委、人大、政府、工会等方面的建设。一是以建“五好”党委为目标,全镇“双强”支部书记达到90%。二是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开展2012年度新一届支部班子承诺、践诺。三是坚持不懈地开展后进村治理整顿工作,有效提升我镇农村党支部整体工作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保证社会大局稳定。四是消灭党员发展空白村。五是档案管理实现省颁标准县二级升一级。六是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以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制度建设为手段,坚决改变干部精神不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高枕无忧的不良作风,大力发扬敢想、敢闯的精神,形成奋发进取、勇争第一的良好氛围。七是加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八是保证外出务工党员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加强外建企业党支部的建设。九是争创市级先进基层工会。十是落实新村支两委的五廉一备,加大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十一是武装工作完成民兵整组和防汛队伍建设。十二是加强政协、统战、妇联、共青团、老龄等各项工作。
中共善应镇委
善应镇人民政府 2012年1月4日
第二篇:“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一、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尖端科技领域实现重大跨越。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二位。
“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三)主要目标
(1)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2)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3)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
(4)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5)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达到74.5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6)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7)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四)政策导向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辐射带动作用,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
——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差距。
——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健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体系,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明显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二、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1)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2)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3)加快农业科技创新。(4)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一是要巩固提高家庭经营收入;二是要努力增加工资性收入;三是要大力增加转移性收入。
(三)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1)提高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3)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服务水平;(4)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四)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1)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2)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加快消除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统筹城乡一体化。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3)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三、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改造提升制造业
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
(1)推进重点产业结构调整;(2)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优化重点产业生产力布局。国内能源和矿产资源重大项目,优先在中西部资源地布局;进口资源重大项目,优先在沿海沿边地区布局;(3)加强企业技术改造;(4)引导企业兼并重组;(5)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1)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2)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3)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三)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1)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2)优化能源开发布局。统筹规划全国能源开发布局和建设重点,建设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和新疆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3)加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
(四)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1)完善区际交通网络;(2)建设城际快速网络。建成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城际交通网络,推进重点开发区域城市群的城际干线建设;(3)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五)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1)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统筹布局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卫星通信等设施建设,形成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国家干线传输网络。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2)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3)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
(六)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1)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积极发展海洋油气、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强海洋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研发,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增强海洋开发利用能力。推进山东、浙江、广东等海洋经济发展试点。(2)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海洋管理体制。
四、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一)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深化专业化分工,加快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
(1)有序拓展金融服务业;(2)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3)培育壮大高技术服务业;(4)规范提升商务服务业。
(二)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面向城乡居民生活,丰富服务产品类型,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多样化需求。(1)优化发展商贸服务业;(2)积极发展旅游业;(3)鼓励发展家庭服务业;(4)全面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
(三)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以开放促改革,以竞争促发展,推动服务业制度创新,完善服务业政策体系,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服务领域改革,另一方面要完善服务业政策。
第五篇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一)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区域良性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1)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
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推进重庆、成都、西安区域战略合作,推动呼包鄂榆、广西北部湾、成渝、黔中、滇中、藏中南、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经济区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2)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稳固的国家粮食战略基地。着力保护好黑土地、湿地、森林和草原,推进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增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统筹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重点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长吉图经济区、哈大齐和牡绥地区等区域发展。
(3)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提升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重点推进太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等区域发展。
(4)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发挥东部地区对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重点推进河北沿海地区、江苏沿海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区域发展,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
(5)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扶持力度
(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对人口密集、开发强度偏高、资源环境负荷过重的部分城市化地区要优化开发。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化地区要重点开发。对具备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农产品主产区,要着力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对影响全局生态安全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对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要禁止开发;(2)实施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3)实行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4)建立健全衔接协调机制。
(三)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1)构建城市化战略格局。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若干城市群为依托、其他城市化地区和城市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2)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3)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一)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2)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3)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二)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各类资源保障程度。(1)大力推进节能降耗;(2)加强水资源节约;(3)节约集约利用土地;(4)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和合理开发。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减量化优先,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1)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2)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3)推广绿色消费模式;(4)强化政策和技术支撑。
(四)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
(1)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2)防范环境风险。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以湘江流域为重点,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3)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完善环境保护科技和经济政策,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
图表:专栏11 环境治理重点工程 新华社发
(五)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1)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两屏三带)。构建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点状分布的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2)强化生态保护与治理;(3)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制定实施生态补偿条例。
(六)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继续推进大江大河治理基础上,积极开展重要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增强城乡供水和防洪能力。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七、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
(1)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2)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大政府科技资源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形成若干区域创新中心,把北京中关村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3)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4)强化科技创新支持政策。
(二)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1)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2)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4)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
(三)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1)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2)促进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3)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体制机制。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
八、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坚持民生优先,完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一)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责,提高政府保障能力,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1)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明确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标准,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强化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考核和行政问责。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管理权限,健全地方政府为主、统一与分级相结合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
(2)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服务,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二)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1)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2)加强公共就业服务;(3)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三)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1)深化工资制度改革。按照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平等协商确定、政府监督指导的原则,形成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增长机制。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完善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2)健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出让制度,建立国有土地、海域、森林、矿产等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全民共享机制,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公共服务支出;(3)加快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4)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政府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加快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四)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保障水平。(1)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2)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3)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五)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增加财政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1)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3)健全医疗保障体系;(4)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5)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6)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六)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加快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逐步形成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住房供需格局,实现广大群众住有所居。
(1)健全住房供应体系。立足保障基本需求、引导合理消费,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2)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3)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
(七)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1)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2)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施妇女发展纲要,全面开发妇女人力资源,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就业创业,提高妇女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能力。(3)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实施儿童发展纲要,依法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4)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5)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
九、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适应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一)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统筹兼顾、动态协调的原则,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
(1)健全社会管理格局。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2)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加快构建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二)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1)完善社区治理结构,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社区居民依法民主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2)构建社区管理和服务平台
(三)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一方面要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组织监管。
(四)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1)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2)完善社会矛盾调解机制。
(五)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适应公共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推动建立主动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公共安全体系。
(1)保障食品药品安全;(2)严格安全生产管理;(3)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4)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第十篇 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一)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全面持续有效地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3)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二)推进文化创新
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新要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使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1)创新文化内容形式;(2)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深入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三)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十一、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深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2)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3)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二)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要求,加快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2)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3)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4)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三)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预算制度和税收制度,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1)深化财政体制改革;(2)完善预算管理制度;(3)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
(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全面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构建组织多元、服务高效、监管审慎、风险可控的金融体系,不断增强金融市场功能,更好地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
(五)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建立健全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十二、互利共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完善更加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有效防范风险,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一)完善区域开放格局
坚持扩大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协同推动沿海、内陆、沿边开放,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均衡协调的区域开放格局。
(1)深化深圳等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加快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建设。(2)扩大内陆开放。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依托,以各类开发区为平台,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推进重庆两江新区开发开放。(3)加快沿边开放。
(二)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1)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2)提升进口综合效应;(3)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三)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提高安全高效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一方面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另一方面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四)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
扩大同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增进相互信任,提高合作水平。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维护共同利益。积极开展多边合作。
十三、发展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全面推进法制建设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重点加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以及政府自身建设等方面的立法。
(三)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保持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扎实推进政风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十四、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深化内地与港澳经贸合作,推进海峡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支持香港、澳门充分发挥优势,在国家整体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八项主张,全面贯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和六点意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巩固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全面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努力加强两岸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交流,积极扩大两岸各界往来,持续推进两岸交往机制化进程,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
(1)建立健全两岸经济合作机制;(2)全面深化两岸经济合作;(3)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第十五篇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一)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着眼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二)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坚持国家主导、制度创新、市场运作、军民兼容原则,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充分依托和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国防实力和军事能力,大力推进军地资源开放共享和军民两用技术相互转移,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满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的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体系。
第三篇:2010工作总结(精简)
市委党校2010 年工作总结
2010年,我校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明确目标,提高认识,以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为契机,以抓教育、抓科研、抓后勤、抓队伍为工作重点,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通过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培训质量,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1.认真做好各类班次的培训。突出教学特点,围绕工作重点,精心组织开展各类主体班次和联办班次的教学培训。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共73期,培训、轮训党员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共10428人次,培训班期数和培训人次数创近年来培训纪录。
2.办好企业经营管理者学院。总结办班经验,改进管理方式,创新教学模式,增强了研修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授课,丰富和提升了培训的内容和层次;组织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和影响力。
3.做好函授学历教育扫尾工作。坚持保证教学质量,细致服务,确保函授教学有始有终、顺利进行。目前,07级法律专业函授本科班学员顺利毕业,08级经管专业本科班目前也已完成毕业论文答辩。
4.继续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根据形势变化调整专题课内容,及时公布上网,菜单式点课。年中,我校成立了“政治形势教育宣讲团”,以时政热点内容为重点,开展宣讲活动两百余场,受众达15000人次,在广大干部群众中获得了较好的评价。
二、加大科研力度,提升工作水平。
开年来,我校专门建立市情研究室,充分发挥党建研究会作用,落实人员抓科研,进一步完善科研、信息宣传工作制度,校班子成员 1
积极带头开展课题调研,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2010年,我校有多个课题和论文在省、市获奖,成绩显著。
三、抓好行政后勤,完善服务功能。
进一步树立“学员至上”的理念,强化行政后勤服务的保障功能,今年来,我校切实采取各种措施,从搞好食宿部的维修、强化校园的管理以及部分基础设施的完善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后勤保障,为各类办班、以及部门借场的学员提供优质服务。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发展动力
以开展创先争优等各类活动为主题,积极开展多样式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切实加强支部建设。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参与各级各类研讨交流,开展下基层调研,不断提升教师的水平。积极做好“创卫”、“创安”、“五五普法”、档案工作、维稳工作等多项检查验收工作,通过领导挂职、下派锻炼、紧密联系结对单位等方式全力配合市委、市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
第四篇:IT工作总结与规划
尊敬的各位领导,人事部的各位同事:
时间如流水,来到广景三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工作上是忙碌的,精神上是愉快的。在来公司前两周里感谢领导的支持和指导,很快熟悉了自己负责的工作内容,迅速进入了角色。在工作期间,我工作认真,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去心,极福工作热情。我认为我能够积极主动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积极快速的解决问题。同时认真完成上级交付的工作,与各部门同事很好配合和协调,遇到自身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及时反馈,讨论解决办法。
在是试用期期间主要工作内容:
1.上班的第一周里,全面了解公司办公设备的现状和需求。
2.通过对现有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摸底,深入掌握公司IT在技术方面的现状。3.配合行政部门对公司现有的电脑进行盘点。
4.对公司员工使用软件情况进行统计,禁止使用盗版软件。5.禁止公司员工使用USB存储设备,如有需要需申请登记。6.对新入职员工配置邮箱账号,OA账号等。7.日常电脑和网络设备的维护工作。
待改进的事项
1.工作中应更加的细心,做事三思而后行。2.站在公司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3.根据公司的需要,不断提高自己在技术方面的水平,满足公司在IT方面的发展需求。
对以后的规划
1. 对公司网络管理进行细化,提高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2. 根据现状,优化公司服务器系统,使服务器运行更加高效稳定。3. 自己也要不断学习网络架构优化和服务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4. 对公司办公设备规范化。
第五篇:工作总结与规划
不知不觉,我已经来深圳半快8个月了,这其中的酸甜苦辣,不足为外人道(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找工作的时间长了点)。
2月11号早晨五点多,终于到了深圳站;从深圳火车站出来的时候,有点冷,天气不是很好;坐了一夜的火车,累的很;我抬头称着晨光瞅了瞅这个城市,这是我即将要开始奋斗的地方,我的一切将从这里开始;我休整了一天就开始找工作了,也许是想给我个下马威,一来就病了,半夜三更去医院;那种感觉说不上来;和我一起来的朋友,学的是外贸专业,在盐田这个外贸发达的地区找工作容易,很快他就去上班了,就剩下我一个人了;我像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找工作,有时候为了面试坐3、4个小时的车,但是结果却不让人满意,总是等通知;手上的钱越来越少,这让我越急着想尽快找到工作;总这样在朋友那里呆着也不是个事,出门在外谁也不容易;我每天去人才市场,面试了一家又一家的公司,有时候中午啃面包,因为市中心的饭太贵了;那段时间真的很煎熬,自己都有点泄气了,太久了,信心都被磨的差不多了,还好我坚持下来了;新的一天就有新的希望;终于我来到了联创,这里将是我的起点,我的舞台,如何表现就看我自己了!我被分配到财务部成本组;工作半年后我才发现自己是幸运的,虽然找了那么久的工作,但是总算有点回报;联创还不错,虽然国内公司状况不好,这样对我更有利,这种环境下,我能快速成长,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有时候我不知所措,我可以去问;虽然当时会很尴尬,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也许别人会嘲笑,这些都不重要,因为这些都是暂时的!我相信自己的能力,我会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增强自己的学历,那些冷嘲热讽只会是我前进的动力,不会阻碍我;我很庆幸我碰到了一群很好的同事,有我的部长、主管、其他财务中心的,随便在他们哪里,我都能学到东西,这是我的机会,我不能错过;每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上天给他们的机会是对等的,只看你有没有抓住;我要做的就是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来壮大自己;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只有你能看到别人的差距,你才能去缩小差距,才能最终超越;
多言之人生祸---多听、多学、多做,别让人觉得你啰嗦、烦,关心不等于磨叽,有时候多说无益;
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当别人刁难你、讽刺你、嘲笑你的时候,坦然一笑,这些只是使你成长、坚强的因素罢了;
提高自身修养、自我沉淀,不再幼稚,因为你没时间再幼稚
车间成本
车间成本主要关注三个方面:料、工、费;既BOM累计材料成本、人工工资(直接生产人员工资,不包含车间管理人员)、制造费用(主要包含水电、低值易耗品、辅料、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设备损耗等);要想降低成本,也得从这三个方面去控制。
材料控制:
1、差异:预测成本与车间实际生产后的成本差异,差异率是多少,一般在5%-10%之间;以及车间月底盘点差异(帐存数与实际盘点),车间方面要给出差异原因(丢失、自然损耗、挪用、外借等),并些申请报告调账;并以每次大盘为期初数,加上本月实际领用的材料,减去成品入库数,即为车间在制品数;
2、车间领料、超领:车间根据投料单领料,严格按照流程操作,不允许串料、挪用、无单领料;若要紧急领料或者借料,物料员要填写物料跟踪表,事后补齐相关单据,以免造成账务混乱;按正常情况,套料不存在超领,所以超领应计入损耗;车间超领时要注明原因(损耗、串料、丢失、账务处理,如打单之后没有领完直接审单,造成不能领料而打超领单),经成本人员签字后方可领料,若时间上不允许,时候补齐相关流程;车间方面必须严格控制超领现象,超过一定金额要对车间负责人进行处罚,单个制令发料差异要控制在五千以内;
3、返修:车间返修因无制令而走其他出库路径,随意性很大(只要有料就可以领);且返修机先挪用套料的物料,后期在下单补购,中间存在风险(账务混乱而导致下单数量有误,可能造成呆滞或者缺料停产);现阶段大批量返修已建制令,但仍由很多无制令,在打单时注明出库类型;这中间仍存在挪料的风险,当套料不够时可以挪用返修机的物料,且只能算出总的物料金额、人工成本,而后分摊到每台返修机,造成有的成本虚低,有的成本虚高;可能存在借返修机入正常制令,而后生产的又入,造成重复入库或者无法入库;
4、辅料领用:辅料已制定定额,改投料单之后按指令领用;
5、材料替代:因BOM挂错、材料更改等原因需材料替代的,车间提出材料变更申请,开发核对审批,而后计划对投料单进行更改;且物料更改单需交一份到财务,以便精确核算单台成本;可能存在因物料更改或者需消化呆滞物料,出现多种物料,这时候价格很难取舍,造成单台材料成本的误差;
人工控制:
1、单台人工:按材料成本的3%核算标准人工与车间当日实际的单台人工(正班工时*7.5+加班工时*11.25+周末加班工时*15)/当日实际产量)相比;但可能有的产品工序简单,价值高,或者有的产品价值低但工序复杂,存在一定缺陷;
2、单台工时:按工程部给出的标准产能算出标准工时(标准班产人数/每小时的标准产量)与实际单台工时对比(当日实际总工时/当日实际产量);
3、目标产量:根据工程部的标准产能表得出目标产量,但是有的时候按这个标准得出的效率大于100%但人工成本是亏损的,有的时候效率小于100%的人工成本是盈利的,这里就是工程部提供的标准产能的问题;可以根据标准产能得出的人均产量与按材料成本3%得出的人均产量进行对比,综合来定标准产能,以免出现这种情况;
费用控制:
1、水电:日常监控,下班或者停拉,必须关闭该拉电源,节约用电;
2、备品备件:车间有很的工具、劳保用品走的零星采购路径,这部分东西不走帐,必须要建立手工台账,方便监控;车间每月底对自身工具进行盘点,制作盘点表交财务,财务进行抽查,若发现东西无故丢失或者损耗,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且零星申购要经财务审批,看其是否在预算之内,是不是需要(到车间现产查验并找相关人员核实),以免买回之后无用造成呆滞;
3、材料损耗:车间因自身原因而造成物料的损坏;每月成本人员对车间的损耗情况进行统计,以报表的形式体现;损耗必须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若超标则需追究车间负责人责任;且在标准内也要尽量控制物料损耗(上岗前培训熟悉工艺、小心操作),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坏,以降低制造成本;不良物料当月必须全部清退完毕;
4、停工损失: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停工损失(缺料、来料不良、工艺问题等)、,需追加相关部门的费用;
5、低值易耗品、辅料、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设备损耗等; 分析:
1、成本差异:每月核算单台材料成本时,与预算成本及同个产品不同制令进行对比,及时提出成本预警(具体到物料),分析差异原因;且要对材料成本进行仔细梳理,减少误差;
2、物料损耗:每周、月对车间物料损耗情况进行统计,以报表形式体现,把物料损耗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并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减少物料损耗,降低制造成本;(只对结案制令进行统计;车间方面要严格区分开返修自损和正常制令的损耗,以便核算真实损耗情况,不得混淆;)
3、人工工资:以车间效率表格为基础,对车间人工工资和效率进行配比,分析其合理性;关注每个月车间平均工资的情况以及总的工资占产值比;按车间效率表格中数据体现,加班时人工成本亏损严重,因为加班时人工成本提高,但是车间生产效率没有提升,可能还有下降,所以造成人工成本整体亏损,车间方面应尽量避免加班;若需加班,则必须在产能方面有所提升,以此来减少人工损失;
4、制造费用:车间实际制造费用与预算费用进行对比,是否超支,超支则提出预警;
5、制令结案:对申请结案的制令进行稽查,看其是否按时结案(首次收拉到结案10天内全部完成,三天内平帐,七天清退物料),且成品全部入库、物料清退供应商、系统平帐,若有异常,查明原因;对结案制令进行成本对比,标准投料与实际领料对比,若有差异分析原因《车间任务成本差异报表》;
5、劳动生产率:按车间效率报表的数据,对比实际生产效率与标准生产效率,看其达成情况;若存在异常,及时与工程部沟通,尽快调整;
6、车间账务处理:对车间方面的领料单、退料、调拨、产品入库、销售出库、其他出入库单据进行审核,看其是否按流程操作,尤其是销售出库,仔细检查其价格;其他出库单据必须有相关人员签字,以便月底结账和凭证制作;
仓储成本
仓储成本主要关注:物料收、发、存
1、仓库收、发料:财务每周稽查仓库收、发料管理,规范送货单、领料单、退货单等单据,要求仓库凭单发料,存卡完整记录每批业务的收、发结存数;仓管员做到见单发料,无单坚决不能发料;车间物料员不得私自到仓库拉料,仓管员发现需及时制止并通报,避免类似情况造成账务混乱;仓库负责人应合理规划仓储人员和仓储面积,定期对仓管员进行培训,加强其风险意识,宣贯违规收、发料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影响;不得因私人关系而发现违规操作不加以制止(如物料员到仓库私自拉料);后期因此类原因造成盈亏,则对仓管员予以重罚;
2、不良物料、呆滞物料的清退:仓库负责来料不良库位的仓管人员到月底需清晰的了解那些不良品是当月的,并及时提醒相关部门对这部分物料进行清退,当月不良品月底必须全部清理完毕;对于呆滞物料,帐上已退,实物留在材料仓库的,这部分物料应该单独存放,以免生产过程中挪用造成数量误差等风险;对于因下单、取消订单等造成的积压,仓库方面要清晰的了解哪些是积压物料,哪些是在供应商处未交货就已积压的(计划提供明细),在收料时需注意,对于呆滞物料不允许入库;仓库与计划需加强风险意识,最大限度的避免积压风险;
3、库存情况:每周关注库存情况,建立《库存账龄分析表》,及时了解库存情况、不良库存金额、库存周转率及负库存;
4、盘点及账务处理:财务每周对仓库进行抽盘,一周两次,抽盘时抽查车间在产制令物料,可与车间账务链接,看其是否违规操作;抽盘后对异常情况进行通报;成本人员不定期抽查仓库账务处理,尤其是其他出入库业务,仓库对此部分单据需详细备注相关业务信息,不允许随意使用其他出入库进行操作,且单据需有成本人员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