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字化管理时代重构我国的财会管理
数字化管理时代重构我国的财会管
理
“>数字化管理时代重构我国的财会管理2007-02-02 21:55:36
一、什么是数字化管理
为了理解什么是数字化管理?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数字化?简单地讲,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数字化管理的本质就是将现代化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管理手段充分加以数字化,从而全面提高管理的效益和效率。由于国际互联网技术及电脑技术的飞速进
步,数字化管理是一种理想,是一种潮流,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二、数字化管理将改变什么
数字化管理更加支持理论,强调要给员工授权,要激励员工发展各种能力,相信员工能做得更好,要让他们充分掌握智能化工具。
数字化管理改变了传统的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形成一些扁平型和网状型甚至无中心组织形式,管理与被管理者的界限越来越淡化,更加强调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
数字化管理更加强调管理是一种服务,管理要创新,要面向未来。优秀的管理者,就是能利用好数字化管理工具,与全体员工成功地走向未来的人。
数字化管理强调竞争,但更强调合作。日本人创造了“竞合”这个词,实在是一个很好的管理理念。知识要分享,才能更有效率,大家只有合作,才能得到更多的回报,才能拥有更多的知识。
数字化系统将是一个速度快、效率高的数字神经系统,管理手段更加现代化。员工不再是机械工作者,而是知识工作者、信息和知识共享者。工作作风将更加务实,更加强调运用数字事实的力量。
数字化管理是使经济数字化的重要保障,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是使知识资本成为共识和可能的前提。数字化管理的本质就是更加强调要尊重人的价值,确认知识资本的存在,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知识资本的能量。知识资本等于人的能力乘以人的激情。数字化管理时代是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时代,是人的价值充分实现的时代,是使员工基本上都能成为知识工作者的时代,人将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人们将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交流、战略设计和决策,人们将得到更多的机会和满足。
数字化管理是通过改变组织的神经系统,从而达到全面改变组织的物流
系统、资金流系统、决策指挥系统,全面改善企业循环系统,提高企业素质。
数字化管理将改变管理和决策的速度,使组织的运作更加稳健和有效,对危险和机遇都能迅速作出反映,信息能快速传递给需求者。
数字化管理可以打破个人和组织固有的边界,把他人甚至全世界的智慧都集中起来,以快于思考的速度管理好组织。
数字化管理将使那些单一和机械性工作全面被淘汰,管理者和员工将自主地、创造性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加工作的附加价值。让生产部门、其他管理部门和服务部门的员工利用好财务、成本数据,主动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周转速度。
数字化管理对于改善企业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能大大扩展企业业务空间,使用电子商务系统,可以实现及时生产,实现零库存境界,减少中间商,降低营销成本,加
强与客户的交流与沟通。
三、我国财会管理工作与数字化管理时代的差距
经过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财会管理工作已经有了很大发展,数字化管理思想已经在一些先进的企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中初见端倪。他们已经开始建立自己需要的数字神经系统,单位成员开始融入到数字资讯流当中,快速、准确、广泛地接受、传递、反馈、应用数字信息,初步实现了财会工作过程整体的计算机信息化和计算机处理化,比较高效率地开展各项财会管理活动。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从整体上来看,我国财会管理工作距数字化管理时代还有一大段距离,需要我们加快速度,缩短差距。
我国财会管理工作现代化标志之一是许多企事业单位实现了会计的电算化。但目前我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表面上虽然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有很大的不同,但本质上只不过是传统手工会计
信息系统的翻版,仅仅是信息处理手段有了改变,并没有实现数字化管理的转变,没有实现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功能来改造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这一宏伟目标。目前我国会计软件的最大缺陷是财会工作参与管理的功能不足,不能满足现代管理的需要,离数字化管理的要求还很远。年,我国发布了《关于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是为了规范商品化会计软件而对会计核算软件提出的基本要求。年又发布了《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对会计核算软件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年又进一步提出会计软件应当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要求。金蝶在财会软件上有较大突破,但我国财会工作电算化总体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
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影响企事业单位数字化管理进程的主要因素是专业人才的缺乏,管理人员中精通计算机的人才实在有限,财会人员中真正懂电脑的也不多,需要大力
培养复合型人才。
另外,我国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往往都是一些“孤立”的子系统,没有能够真正融入本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去。比如企业资源计划的缩写目前在我国国有企业中还没有一家全面成功地实施过。作为企业管理思想,它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而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它同时又是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是目前数字化管理的象征。年代初期由美国公司提出,很快掀起一股热潮,也很快超越管理信息系统和制造资源计划,并为许许多多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从年以来,在我国也正红极一时,国内许多软件厂商推出自己的软件,很多企业也跃跃欲试,纷纷上马。这是我国企业初步进入信息社会的必然要求。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知识与信息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而且是人、财、物等基本资源的表现形式与载体。企业需要综合管理人、财、物、信息、知识等资源,系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我们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也只有融入系统中去,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也才更有价值。但也应该看到的实施绝非一件易事,国际上实施的失败率高达%以上,%~%的信息投资没有取得相应的回报!对于广大中国企业而言,更是困难重重,而且还要面对一系列特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难题,如不成熟的市场环境,特殊的企业机制,管理不规范,基础薄弱,人才缺乏等。
我们必须看到,如果没有先进的信息系统,企业将无法实现数字化管理理想,无法真正提高管理水平,无法抢占经营管理的制高点,无法与国际上先进的企业进行竞争。将成为企业决战市场的通行证。我国许多新兴企业正在准备应用系统。虽然我们面临许多困难,但不能等待,必须迎头赶上。
四、数字化管理时代重构我国的财会管理
首先,应当转变财会管理观念,紧
跟数字化管理潮流。传统的财会管理观念认为财会工作是企业的一种具体的资金管理工作和帐务处理工作,重复性的工作较多,执行性的、创新性工作较少;主要目标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管理的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型的;财会管理者是监督者;财会管理手段主要是人工模拟系统。数字化管理则认为财会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资金管理工作和帐务处理工作,而是企业综合资源的运筹帷幄工作;不是仅仅变动地去执行某项工作,而是创造性地去开展各种工作;财会管理工作者要掌握更多的智能性工具,全面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财会管理的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和网络化,财会管理人员可以更加容易和企业内外部的各种人士进行沟通。财会管理人员不仅仅是监督者,而是服务者、创新者,是知识工作者,要与全体和企业有关的财务关系人共同分享知识,形成良性互动,实现更高的回报并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其次,加强统一领导,制定数字化管理的财会管理工作发展规划。数字化管理时代的到来,是人类社会管理的一场伟大变革,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政府应当制定数字化管理时代财会管理工作的发展规划,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包括数字化管理时代的财务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知识传播体系和知识应用体系。规划应当有目标、有重点、有方针政策和实施办法,并且组织落实,按期完成。另外,政府部门还要加强这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主要包括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科研基地、数字化管理教育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技术中心等。要完善数字化管理的法律保障体系,制定合理的支持政策,如科学研究政策、人才培养政策等。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紧跟时代潮流的社会风气。同时,政府还要搞好协调工作,加强数字化管理的学术、经验交流与合作,建立起分工明
确、步调统一、团结协作的政、产、学、研之间的新型关系,促进各种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和有效结合,创造我国数字化管理的新时代。
第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体财会人员数字化管理水平,提高他们的知识创新能力。数字化管理作为一种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潮流,其灵魂是不断创新,而创新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这有赖于科教事业的发展。虽然“科教兴国”已经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但在具体落实方面,以及人们对“科教兴国”的具体认识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我国会计人员之所以还不能在数字化管理中发挥巨大作用,这与我们的财会人员的素质上不去是有很大关系的。因此,只有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动员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快科教事业的发展,才能保证我们的财会人员及其他人员跟上数字化管理的步伐,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要建立起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字化管理
创新中心,要使有关的高校、科研院所成为数字化管理的研究和培训基地,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及时更新会计电算化软件,使会计电算化软件向管理型、智能化、通用化、兼容化方向发展。要改变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培训方式,应当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树立终身教育思想,不断更新知识。这样才能将数字化管理思想落到实处。
第四,办好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产业。实施数字化管理,没有先进的基础实施和管理软件是不行的,因此,办好以计算机、通讯、电脑软件等为主的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产业将是头等重要的事情。这些产业是数字化管理的先导,只有他们办好了,上去了,数字化管理的细胞才能在我们的经济机体中发生裂变,才能得到全面的推广应用。为此,要以市场为导向,加速发展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产业,加速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跟上国际先进水
平,进入全球科技经济网络系统。要理顺这些高科技基础产业的管理体制,构造和完善其运行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力度,造就一大批高新技术人才,为我国的数字化管理的全面开展奠定基础。
第五,深化企业改革,增强数字化管理的主体意识。搞数字化管理,其主体还是企业。如果企业不深化改革,靠老一套去管理,不但没有出路,甚至连数字化管理的边也摸不清。搞数字化管理,企业的管理体制必须现代化,必须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及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依靠科技进步、知识更新和智慧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数字化管理首先要求的是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它要求对企业职工进行信息化素质的培养,对企业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组织利用。企业财会人员应当是企业信息资源的制造者、组织者,而且是高效率的利用者。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将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营销模
式、生产模式、分配模式和管理模式。财会管理模式也必将发生根本的变化,财会管理完全可以做到“运筹于键盘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
第二篇:重构绩效管理
重构绩效管理
德勤正在重塑绩效管理系统,和很多公司一样,我们意识到德勤目前的员工评估、培训、晋升和薪酬流程与我们的期待相距甚远。
在德勤最近进行的公众调查中,超过一半(58%)的受访高管认为,他们目前的绩效管理方式既无法激发员工积极性,也无法提高员工的业绩。对此我们也深有同感:绩效管理方式应该更灵活多变、实时和个性化,应该把重点放在促进今后表现上,而非评估过去。
德勤重构后的绩效评估系统令人耳目一新:没有一连串的目标,没有一年一度的总结,也没有360度评估方法。该系统更适合那些人才密集型的企业,其设计的目的来源于我们获得的三大证据:对工作时间的统计、对等级评分的科学研究,以及对德勤自身进行严格的对照组研究。
耗时巨大的绩效管理
长期以来,德勤使用的绩效系统很可能与你目前的系统较为相似。每年年初,6.5万多名德勤员工都会定下个人目标。一个项目结束后,每位员工的主管会根据目标完成情况给他们打分。主管还会就员工的表现程度进行点评。这些评估被纳入年终考评,在冗长的“共识会议”上,“顾问组”会将员工与同侪相比,讨论他们一年来的表现。
根据内部反馈,德勤员工认同这种方式的稳定性,因为每名员工都有指导顾问,所以每个人的意见在共识会议上都能得到反映。德勤的绝大多数员工觉得这一过程公平合理。但我们依然意识到,随着新需求的出现,这不是德勤最佳的绩效管理方式。在随时变动的世界中,一年一度的目标过于“批量化”。关键是,对员工表现的实时评价比指导顾问的年终打分更有价值。
当统计德勤花在绩效管理上的时间后,我们发现必须变革。德勤每年有200万工时用于绩效管理,具体花费在填表、开会和设计打分标准。在研究所耗费时间的具体去向时,我们发现管理者对绩效评估进行的闭门讨论时间占了很大比例。我们开始思索:能否把管理者花在评分上的时间转到员工提升业绩和职业发展上,即从回首过去变为放眼未来。
评分导致偏差
另一新发现是,评估同一员工技能的数据标准不一。比如,主管想评估员工的战略目标,以下因素都会大幅影响得分高低:主管自己的战略思维、对战略重要性的看法以及评分宽严度等。
评估差异到底有多大?2000年,迈克尔?蒙特、斯蒂芬?斯卡伦和梅纳德?果夫在《应用心理学》月刊中,全面地研究了打分的详细标准。调查中,两位老板、两位同事和两位下属为4492名管理者打分。结果显示,因打分者个人偏好和意见不同,分数相差62%,而实际上管理者的表现差异仅为21%。
因此研究者得出结论:“打分针对的是被评者的工作表现,这似乎显而易见;但实际上,与被评者相比,打分更能揭示评分者的信息。”研究者将这一现象定义为“特殊评分者效应”,这让我们陷入了思考。我们希望从个人层面了解员工的表现,而最适合进行这项评估的莫过于员工直接领导。但应如何保证评估不会因特殊评分者效应产生偏差?
来自绩优团队的证据
我们还了解到,德勤最优秀团队无一例外具有“发挥自身优势”的特点。这些团队的成员富有使命感,力求将每天工作做到最好。这一发现并非出于臆断或道听途说,而是来自对表现最优秀团队进行的实证研究。
先前的研究成果也为我们的调研提供了基础。从20世纪末开始,盖洛普对团队绩效进行了为期数年的大面积调研,超过140万员工、5万多团队和192家组织参与调查。从薪资、职业发展机会等方面,盖洛普向绩效优秀和绩效一般的团队提出同样问题,研究他们的答案。重点考察那些绩优团队回答“强烈同意”、而其他团队有不同答案的问题。
研究之初,绩优团队和其他团队只在极少数问题上有差异。差异最大的一项是:“我在工作中,每天都有机会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与员工选择其他答案的部门相比,那些员工选择了“强烈同意”的部门,有高出44%的几率获得顾客满意度高分;有高出50%的几率是员工流动率低的团队;有高出38%的几率是高效团队。
仿效此法,我们想看看德勤内部的情况如何。首先我们筛选出60支绩优团队,包括来自公司各部门的1287名员工。我们选择了1954名员工作为对照。为了解每一团队内的情况,我们采取了含有6项内容的调查问卷。计算结果时,三项内容与优秀团队密切相关:“我的同事责任感强,工作质量高”,“我们公司的使命能够激励我”,“我每天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在这三项内容中,第三项反响最强烈。
在设计新的绩效工具时,所有这些证据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希望投入更多时间帮助员工发挥优势,让他们所在的团队具有清晰的目标和期望。因此,我们需要一种能快速收集不同绩效表现可靠数据的方法,于是着手工作。
再造绩效管理
首先,我们尽可能表述清楚绩效管理的目的,即对德勤而言绩效管理意味着什么。德勤新绩效系统有三大目标,第一个目标很明确,也是大多现有绩效系统所作的:新系统让公司能够肯定员工绩效,尤其需要能够通过不同的奖金来实现。
为了衡量每名员工的表现,必须对其有清晰的认知,这是新系统的第二大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特殊评分者效应;二是如何精简传统评估、项目打分、共识会议和最终评分流程。第一个挑战需要我们在评判方式上进行微调。以前我们会向很多人征求他们对组员的意见,比如通过360度测评或直接反馈调查问卷等方式。现在我们发现,只要问直接组长就够了,关键是,问的问题发生了变化。在评价别人技能时,人们可能会标准不一,但如果让他们为自己的感觉和意愿打分,就不容易出现偏差。为了解员工个人绩效,我们没有让组长为组员的技能打分,而是让他们为自己将对组员采取的行动打分。
除了这些连贯的、可计算数据外,评判薪酬时,我们也将一些无法计算的因素纳入考量,比如所在年份项目任务的难易程度,以及对组织在项目之外所作的贡献。这些数据是评判薪酬的基础,而非最终标准。薪酬的最终意见由员工的直接领导达成,或者由总览全部绩效流程以及横向比对多组数据的几位领导决定。
这种新的评估方法也是评分,但无论是分数的生成还是使用,都和传统意义的评分截然不同。因为新方法能快速捕捉到员工每时每刻的表现,我们称之为“绩效快照”。
关键是提升员工业绩
新系统的前两个目标已经清楚了:首先我们希望认可员工表现,其次我们可以明确他们的表现如何。但所有的研究、所有与领导就绩效管理的交流,以及来自员工的反馈都表明,这两个目标还不够。因此我们的第三个目标是,有效激励员工的表现。如果“绩效快照”是供组织使用的工具,我们还需为组长设计一款工具作为进一步支持。
新的绩效系统要求每名组长每周至少与组员沟通一次。这些沟通并非组长额外的工作,而是他们的分内事。如果组长一周不能做到沟通一次,就不能明确组员的优先事项,或对组员的优先事项理解过于空泛。如此一来,管理者就无法有效帮助组员;而沟通也会从指导近期工作变为对过去表现的反馈。
我们在测试中发现,沟通频率和组员积极性之间,具有直接和可量化的联系。可以说,频繁地和组员沟通是组长提高员工积极性的王牌。而频繁沟通会占用组长很多时间,我们了解到,保证沟通频率的最佳办法是,由组员发起沟通。因为和组长相比,组员通常更急迫地渴望得到指导和关注。
为使沟通有益于双方,我们的系统让每个组员都能利用自我测评工具,理解和探索他们的强项,然后把所得结果与同事和组长以及公司中其他人交流。我们有双重考虑。一是如我们所见,员工现在的最佳表现和未来的长足进步均源于他们具有的优势。二是如果我们希望绩效系统被频繁使用,就必须将其视为一种让人上瘾的消费技术。
过去几年中,尤其在社交媒体上,很多成功的消费技术,都是分享型技术。因为无论是自己的想法、成绩还是影响,绝大多数人都会对和自己相关的动向格外关注。因此,我们希望这一新系统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平台,探索、分享他们的所长。
透明度是个难题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定义了绩效管理最本质的三大目标:肯定、认清和有效激励员工的表现。我们有三个相互关联的例行举措来支持这三大目标:每年的薪酬调整决策、季度或项目绩效快照,以及以周为单位的上下级沟通。而且通过定期测评和频繁沟通,我们从过去“批量化”地关注过去绩效,转变为关注未来。
我们在德勤规模更大的工作组中实验这一工具的每一元素,发现随着时间延续它们会产生变化:不同的业务部门可以先介绍优势分析,然后进行更频繁的沟通,再采取新的测评方法,最终用新软件监督绩效。
但在实践过程中,同一个问题不断浮出水面――透明度。当组织掌握了关于我们的一些信息,而这些信息被数字捕捉下来,我们通常会觉得自己有知情权,能够了解自己的境遇。这一问题需要一个清晰的答案。
目前透明度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但我们已经在反思和尝试:哪些员工的评估细节可以收集和共享?我们如何才能使领导的沟通更具意义?现在的问题并不是如何对员工进行一句话判断,而是如何全方位、具体地评估他们。
我们希望绩效快照能显示实时“真相”,比如组长的想法。而经验告诉我们,如果组长得知组员能够看到所有数据点,就容易美化组员评估结果,以免后续沟通过于尴尬。我们会将员工的快照分数汇聚成年终评价,但年终总结到底应该分享什么?我们宁可公开过多数据,也不能失之于不透明。不仅为了客户,也是为了内部项目,我们需要根据团队同侪表现,汇总快照分数、工时、销量等绩效标准的相对数据,然后提供给员工最详尽清晰的反馈。时间能够检验我们离理想预期有多近。
第三篇:数字化管理
数字化管理
数字化管理(Digital Management)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通过统计技术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实现研发、计划、组织、生产、协调、销售、服务、创新等职能的管理活动和方法。看看NBA、欧洲顶级足球联赛的数字统计我们就可以明白数字化管理运用的广泛性了。随着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与ERP系统的日渐普及,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得到不断提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整体制造业水平的提升,一些行业领军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成为下一轮竞争的焦点。
数字化的优点
数字最简单: 是人类最容易学习、接受、掌握的知识。
数字最客观: 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数字会说话: 能消除语言障碍,中国文字较难理解虽然这是文化优势,但对沟通执行不利。数字速度快: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快了数据的计算、统计、分析、处理的速度。数字国际化: 在国际商业运作中大量使用,是国际化的语言。
数字来决策: 能正确评判企业技术、质量、财务、营销、服务、人力等绩效。
数字最有力: 从平民百姓到专业权威,再挑剔的消费者在有力的数据面前,也能理解接受学会用数字进行管理
无论你做什么工作,你都需要学会用数据来管理你的工作,而不是凭感觉。管理者需要每天去分析你的库存数据、财务数据、销售网络、产品生产流程、品质数据、售后数据。企业的库存是否合理、财务是否健康、销售网络是否正常、生产流程是否顺利,售后网络是否完善,企业都得从重视数据管理开始。根据这些数据,你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数据管理对应于内容管理、竞争情报、知识管理、商业智能、数据存储,如何权衡效益和成本,综合各个业务子系统的信息,实现良好的数据管理。
第四篇:数字化管理系统(本站推荐)
一: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通过统计技术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实现研发、计划、组织、生产、协调、销售、服务、创新等职能的管理活动和方法。看看NBA、欧洲顶级足球联赛的数字统计我们就可以明白数字化管理运用的广泛性了。随着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与ERP系统的日渐普及,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得到不断提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整体制造业水平的提升,一些行业领军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成为下一轮竞争的焦点。传统质量管理办法存在着质量信息采集与管理不规范、质量问题追溯不易;质量过程控制有法不依,效率低下;质量决策与分析信息不全,决策拍脑袋等问题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研发、生产、采购和销售过程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质量管理部门越来越迫切地希望采用质量信息系统来辅助质量管理并和其他部门实现信息化沟通。而我认为实现金品质工程的基础是有效地实行数字化管理系统。
二:数字化管理系统的优点:
数字最简单: 是人类最容易学习、接受、掌握的知识。
数字最客观: 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数字会说话: 能消除语言障碍,中国文字较难理解虽然这是文化优势,但对沟通执行不利。数字速度快: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快了数据的计算、统计、分析、处理的速度。数字国际化: 在国际商业运作中大量使用,是国际化的语言。
数字来决策: 能正确评判企业技术、质量、财务、营销、服务、人力等绩效。
数字最有力: 从平民百姓到专业权威,再挑剔的消费者在有力的数据面前也能理解接受
第五篇:物资数字化管理
成本部材料设备数字化管理
材设管理“236”
“2个重点”:材料成本和设备安全
“3个目标”:材料指标达标率80%,材料价差盈利率5%,设备安全率100%。“6个抓手”:抓计划、抓采购、抓验收、抓指标、抓周转、抓设备安全
其中“6个抓手”的管理举措如下:
抓计划:计划管理“513”
“5种材料”:钢筋、混凝土、加气砖、模板木方、内外架材料 “1个月”:开工后1个月内提供总控计划
“3色预警”:根据现场施工进度,五种材料投入超量时,对项目进行预警。
抓采购:采购管理“123”
“1红线”:材料采购“三先三后”: 先申请后报价,先报价后购买,先审批后报销。(特急情况先报备)
“2对比”:①信息价与采购价对比,②信息价与合同价对比。
“3坚持”:①坚持货比三家,②坚持材料价格考核办法,③坚持零星材料总额包干。
抓验收:验收管理“2334”
“2投入”:地磅及监控必须在项目开工一个月内完成安装; “3验收”:保安、材料人员、使用人员三方验收
“3坚持”:①坚持亲自到场验收;②坚持分类堆码;③坚持日清月结。
“4不收”:①与订单不符不收;②单据、凭证不齐不收;③质量不符不收;④无采购计划不收。
抓指标:指标管理“1413” “14项”:14项材料管理指标 “1排名”:完工项目进行指标完成情况排名
“3预警”:在建项目根据阶段指标情况进行三色预警。
抓周转:材料周转“121”
“1万元”:1万元以上资产(高清视频会议终端、全站仪、洗车机、地磅、安全体验馆、VR体验馆、变频加压系统、扬尘监测系统、人脸识别通道设备、发电机、锅炉等)。
“2项目”:至少周转2个项目以上
“1考核”:未达到周转次数提前报废的在项目成本节约奖中扣除资产剩值。
抓设备安全:设备安全“5441”
“5年设备”:所有进场设备出厂年限必须在5年以内
“4安装”:①证件齐全:所有安装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②技术交底:安装人员必须经过技术交底后方可进行安装作业;③现场围蔽:设备安装时,项目部必须对作业现场进行围蔽;④人员旁站:监理、安全员、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对设备安装进行旁站,并做好旁站记录。“4管桩”:塔吊基础必须要4根管桩。“100%”:设备安全率100% 日常管理“1122”
“1”:设备主管每日1次巡查现场、生活区,并汇报。“1”:租赁单位每月1次维保。“2”:设备主管每月2次自检项目设备。
“2”:设备主管每月2次组织项目特种作业人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