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课题中期报告

时间:2019-05-13 17:09: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课题中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课题中期报告》。

第一篇:幼儿课题中期报告

《幼小衔接中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小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根据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点课题,开展了幼小衔接小课题的研究。我区多所幼儿园组成了研究共同体,确立的子课题“幼小衔接中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以下是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有的一些点滴的收获与困惑。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幼小教师一起亲临学校和幼儿园课堂,目睹幼小教育教学的差异。差异不仅来源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更来源于习惯的培养,为使幼儿从小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与小学有效衔接更要为他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经过实验教师的讨论与研究,确立了子课题“幼小衔接中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课题的学习活动,通过对课题计划的解读、研究内容的分解,让教师对课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开展课题研究的使命感。由于该选题是真正来源于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来自于老师们真正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同时,研究的切入点也与老师们的教学实践紧密关联、可操作性强,因此,子课题真正得到了老师的关注,激发了老师们参与研究的热情。

二、健全组织,强化管理。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实力,工作初期,确立了“领导引领、骨干参与”的课题思路,本着规模由小到大逐步推开的原则,成立了园长任组长,业务园长、保教主任及骨干教师参加的课题小组,确立了研究方向,保证了子课题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实施阶段,及时调整了课题管理策略,采取了“横向覆盖、纵向深入”的方式,即横向采取大班年龄组的教师全部参与课题研究,纵向从小班开始,每个年龄段确立2个课题班,这样既保证了课题研究的覆盖面,又保证了课题组不断注入新生力量,使研究活动的深入、持续开展,更便于积累经验。

目前,共有 20多名教师参与了课题研究,保证课题研究具备了现实性、对比性、科学性和延续性。

三、交流互动,逐步推进。

课题研究期间,教师一起聚焦课题、聚焦研究内容,开展了会议座谈研讨、互入课堂诊断、体验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不断总结、解决问题,让教师对课题研究有了感性的认识,从中吸取成功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扎实推进实践探索,有效开展实验研究活动。

例如,课题组互进课堂,进一步做好教师教学行为的衔接工作。课题组成员先后与香红小学的老师互入课堂观摩教学活动,亲身体验各学段的不同教学模式。活动后,两个学段间,互相诊断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学生评价中存在的不衔接的现象。最后,两个学段的老师,互换身份,通过小学老师组织大班的语言教学活动、幼儿园老师讲一年级语文课,互相体验对方课堂教学活动的真实情况。这样,幼儿园的教师将小学教师好的经验、做法运用于幼儿园教学实践,通过教师自身言语的完美来影响和带动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也给小学教师提出一些儿童化教学的建议,使两个学段真正找到衔接的平衡点。

又如,强调孩子的体验式学习。定期组织大班幼儿走访小学,孩子们怀着对小学的向往和好奇步入小学校园,用自己的眼睛认真寻找着小学和幼儿园生活的差别。当孩子们看到一年级的哥哥姐姐们整齐摆放的学具、端正的坐姿、完整响亮地表达时,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孩子,减少了他们对小学生活的陌生感和神秘感,为其顺利进入小学学习做好了心理铺垫。

课题组先后开展了“幼小衔接课堂教学”交流活动,每次活动结束后,都要进行总结、归纳和提炼,在反思的基础上,不断调整研究方向,形成深入推进

研究的行动策略,实验教师们普遍反映这样的活动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收益很大。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和成果

目前,课题研究已进入小结阶段,通过课题研究,教师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发展,幼儿园教研管理的水平逐步提高。

一是教师衔接意识得到了不断强化。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不再是盲目的,形成了教学、思考和学习相结合的习惯,逐渐有了主动参与课题研究的意识。教学中,教师既关注孩子知识技能的获得,更注重了孩子的习惯培养。在教师的努力下,孩子们的朗读能力提高了,语言积累丰富了,读写兴趣更浓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其他方面的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例如自己整理书包、自己管理值日生等等。

二是教师研究能力得以渐进提高。通过参与研究,增强了教师课堂教学研究氛围,追求浮华、好看的花架子少了,扎扎实实的研究活动多了,并在不断地创新与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特色,实现了由“教书型”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

三是教师反思和积累的习惯逐步养成。老师们能自觉结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既关注教材对幼儿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又关注自己的研究课题,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效率随之提高了。再如,以往园本教研,由于目的不明,研究方向不集中,难免会流于形式或随意。现在,幼儿园的教师能结合课题自觉学习相关的理论文章,搜集相关的案例,并自觉对照理论反思自己的研究实践,不断地纠正偏差,从而保证课题实验更加稳妥有序地开展。

五、课题研究的思考和困惑

课题的一些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进一步解决。

一是在大班学段的研究中,如何解决尊重孩子个性与小学整齐划一的常规要求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由于考核教师、评价学生体系不同而造成的不衔接的问题。

二是幼儿园的家长是多层面的,好的习惯在幼儿园形成,更需要在家庭中得以坚持,因此,如何进一步强化交流与沟通,形成有效的家园教育合力,还需深入研究、探讨。

第二篇:幼儿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幼儿教育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一、小课题名称:

利用《指南》丰富幼儿区角游戏活动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2012年10月9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掀起了一股《指南》学习的热潮。通过对《指南》的学习让我更加肯定的知道:游戏仍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和“去学科化”的重要体现。区域活动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能力按规则自行选择各区域的活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自由结伴、自由选择、自由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生动性,促进儿童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相应的发展,因此区域活动的开展,为幼儿自主性发展培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实践平台。

长期以来,我区进行了《区域活动观察与指导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的探索,在实践中我们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各园的区角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然而,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迟迟未能实现。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思想观念陈旧,另一个原因就是行动落实不到位,相当一部分教师虽认识到了过程的必要性,但由于经验不足,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不自觉地违背了准则。因此,我在原有小课题的基础上,开展“利用《指南》丰富幼儿区角游戏活动”这一研究方向,旨在让游戏成为幼儿园基本活动成为现实。

三、研究步骤与措施

重点研究内容:

1、区域游戏活动

区角游戏注重游戏过程,注重幼儿在直接体验中获取经验,注重人际交往的多向性;使幼儿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水平与个性特点,有助于幼儿良好情感、态度、及其他个性品质的形成。

2、区域自由活动

尊重幼儿的自发活动,强调幼儿在行动中的学习,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自由选择和自我表现,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环境、材料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创造丰富的环境,让幼儿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学习和发展,让幼儿各种新出现的能力得以充分运用和发挥。

研究措施:教师以《指南》为依据,适时参与、引导幼儿游戏。

1、如何以《指南》为依据制定周密的游戏计划,建立可行的游戏规则。

在得到家长的肯定与支持后,我们对区角活动的开展就更加得心应手了。但游戏计划的制定确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没有计划的区角游戏只会让孩子们玩久生厌。所以,制定计划首先应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不能偏离《指南》的要求盲目设计,应清楚地知道本班幼儿有什么特点,需要对幼儿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确定指导的方法及重点,尤其是活动区的更新等等,更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设计出更加适合孩子们的游戏活动。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等都要考虑周到。

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不管,如何使幼儿在各个区角里相安无事、和睦有序的活动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常规,以保证区角活动顺利进行。我认为活动规则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数提示规则,提升孩子相互协调能力。由于幼儿园活动区空间和操作材料所限,需对每个活动区角人数的多少有约定,因此,人数提示成为区角活动中使用较为频繁的规则。可采用插卡或挂牌形式提醒幼儿学会约束自己、与同伴协商、运用智慧争取等,帮助幼儿逐渐学习调整个体行为,提高其游戏的有意性。

(2)、材料的取放规则,培养孩子良好的收捡习惯。在孩子们玩玩具的过程中我发现玩到最后孩子们总会将各种玩具材料乱七八糟的混在一起。为了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我便将玩具材料分类装在篮子里,并贴上相应的标志然后再活动前告诉他们如一种玩具不玩时就应先放回去,再更换另一种玩具,这样孩子们就养成了从哪儿拿来便放回哪儿去的好习惯。

(3)、合作规则,培养孩子社会意识能力。包括协商分配角色、使用玩具材料等规则,目的是让幼儿学会安按先来后到的顺序与同伴轮流分享玩具,学会谦让、等待、宽容、接纳培养协作能力。可采用积星奖励的形式提高幼儿自觉遵守游戏规则的积极性。

(4)、活动规则,活动的开始与结束可用音乐形式提醒幼儿,参与区角游戏应遵守的规则教师可与孩子们共同商量制定。对于在活动过程中爱惜玩具材料、注意安全等规则遵守较好的孩子可选其为某一区域小组长。小组长采取轮流形式,孩子们可轮流着管理活动区域。

2、如何合理选择活动内容及投放操作材料,实现《指南》中的目标。

以前幼儿在园主要的学习形式则是集中教育活动,而众所周知集体教学枯燥乏味儿,孩子们自然兴趣不高,所以则被游戏取而代之,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活动则以游戏为主。但没过多久我发现孩子们已从开始的兴致勃勃,转为乱扔、乱抛玩具,这说明孩子们同

样感到乏味儿。为什么我们精心设计、目标明确的的材料孩子们仍然兴趣不高?我想可能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

(1)、我们所设计的区角活动内容单一,孩子们玩久生厌。要怎样来克服这一现象呢?我想到了在集中教学活动中的部分内容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⑴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由于个体差异未能达成目标的内容我们可以将其放在区角作为一个补充。因为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是最放松的,没有达成目标的压力,可以反复的尝试、操作。如我们的手工活动中,在老师的带领下剪出的东西往往是单一的,特别是动手能力差一点的孩子可能根本不会剪。我们则可在美工活动结束后,将活动材料投放于美工活动区,让孩子们在活动区反复操作。⑵将幼儿在集中教育活动中感兴趣的并且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内容投放于活动区。例如:学了科学领域的《沉浮》以后孩子们对沉浮这一现象依然很感兴趣,我们便将这一材料投放于科学探索区,让孩子们可以不断的尝试,反复的操作。这样一来,便解决了我们区角活动内容单一这一难题,做到了区角活动内容不断更新,让孩子们乐此不疲。

(2)、活动材料过于精细,孩子们一看就会,没有挑战性。在准备活动材料时我们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害怕孩子们不会,而为他们准备好一切,让他们一看就会,一目了然。而这样精心准备的物品反而缺乏挑战性,孩子们持久性自然不高。所以我们在选择材料时应尽量避免精加工,使幼儿在自主作用于材料的过程中,发生出更多、更综合的目标,而这些目标自然会与《指南》中所提出的目标相关。

四、研究的成效

1、区域游戏的活动过程最突显出来的是教师的教育智慧,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逐渐适应从指挥者的角色转换成为观察者,记录者,启发者,引导者等多个角色。记得我曾看过这样一个区域活动过程,教师在介绍新材料的时候也做到了将教具放在篮子里,然后简洁明了、准确有序的向孩子们介绍了活动区里新添加的操作材料,然而介绍完毕后却一动不动的站在新材料旁边。最后导致没有一个孩子去看了一眼新材料,更别说动手去操作了。我想这除了和新材料本身的吸引力有关以外,和老师一动不动的站在新材料旁边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吧。老师站在新材料旁边,这就直接导致孩子们不能放开去玩。蒙台梭利说过,“不是要让儿童来适应教师,而是教师要努力地去适应儿童,了解儿童,尊重他们的内在的节奏和认识事物的顺序。并在他们的活动中做到不要判断,而要协助;不要命令,而要提供服务、创造条件。” 教师要做一名有心的观察者和“隐形”的“导师”。

2、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自己自主的学习,逐步培养了自己运用已有经验去尝试操

作,看是否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教师则在保持距离在一旁观看即可,在幼儿有需要或者可能出现危险的时候教师则应以《指南》为依据,以游戏者的身份加入其中,为其解决问题。例如:孩子们在玩角色游戏医院的活动中,医院里的病人太多了,医生忙不过来而导致次序非常混乱,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时候,教师则可以医生或者保安的身份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以免去一些安全状况的发生。

五、对今后小课题开展的思考

1、区域游戏活动和区域学习活动、区域主题活动的区别

2、注重自然资源、废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活动区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第三篇:课题中期报告

课题中期报告

从开始课题研究以来,学校领导一直高度重视,认真指导工作,使各项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各位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积极性也很高,课题组活动时,能按较好地完成课题组的相关任务。第一、二阶段的目标初步得到了现实性的落实。为了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提高课题组研究的水平和效益,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使课题组研究步入更科学、规范、高效的轨道,进一步落实课题研究,以便为课题的总结评估做准备,现将我们在前期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完成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课题简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中职德育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切学校教育课程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德育课与专业课相比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普遍存在不听讲的现象,致使德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又由于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存在道德水平不高,道德意识、精神、情感缺失等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道德缺失问题,也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德育课的教学目标,势必要对德育课进行课程改革。

2.中职生特殊的社会角色及其未来的社会承担与道德教育诸多问题的现实的矛盾,决定了当前探索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效性具体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对中职生德育课堂现状及其成因分析,有利于中职学校深刻思考自身课堂教学实际效果及适用方法及模式。

其次,作为德育的主要途径,对创新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及评价模式,能够为提高中职学校学生道德水平提供具体的对策。对于提高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使中职学校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适应行业、企业要求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教学研究,总结出适合中职学生特点德育课教学模式 2.制定中职学生德育课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 3.全面提升中职学校学生的道德素质 4.通过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非专业能力 5.促进中职学校教师教学技能的不断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适合***地区中职学生身体、心理发育特点,符合市场规律,具有较高效能的德育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

二、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一)组织研究队伍,明确研究任务

我校于2013年12月成立了课题小组。该课题小组由我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任**负责,由*****等10人共同进行研究。课题组成立后,课题负责人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内容、方法、目标以及具体实施阶段等内容。并根据每个人的特长,明确了每个人在课题研究中的具体任务。

(二)开展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我们采用了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上网、学习专著、阅读教育教学类刊物,学习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学习,努力从理论层面上引导教师对课题产生背景、科学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全面把握,实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

(三)寻求试点班级,开始创新研究

1.2013年9月,课题组选取我校13级**1班进行课改试点研究。引入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活动设计,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一个亲身体验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有感,有想,达到自我学习的目的。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学期末的时候,我们选取了一个为开始设过此课的班级进行了一次课堂对比教学活动。发现通过课堂创新改革,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学生在沟通、理解、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都明显优于对比班级。

2.2014年3月,课题组又选取了高二年级5个班进行课改研究,把心理学原理引入德育课堂教学中,旨在为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端正就业心态,为今后求职及就业过程中的问题做好心理准备。授课过程中以体验式教学为主,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设计亲身体验就业求职过程,分析自身优势和不足,亲身体验就业过程。学会在面临困境时如何积极调整心态,解决问题。在课程最后,学生还自己设计了一次求职招聘会,亲身体验求职招聘过程。为今后的成功求职奠定了基础。通过一个学期的学期,同学们对自己的未来求职方向以及求职的相关准备都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3.2014年9月开学后,课题组又选取了高一年级8个班作为课改的试点班级。课程以《职业生涯规划》《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和训练》和《沟通能力培养和训练》为主,旨在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即学会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适应团队、融入团队的能力和沟通能力。体验感悟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规划生涯的过程。

(四)开展学习活动,加强课题组教师队伍建设

课题组全体教师于2014年基础课程培训,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学习如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回来后组织全课题组教师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把学到的教学方法与本校的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加强德育课堂创新模式研究。

(五)组织观摩课,构建课题交流平台

为进一步完善教学研究,在教务处的支持下,积极组织课题组老师讲公开课,邀请其他学校教师及市教育局相关科室人员参加我们课题组的观摩活动和研讨活动。迄今为止,课题组老师参加或组织的活动有:2013年9月课题组组长参加和年会,并组织课题组相关成员学习年会相关成果和经验;2013年11月参加包头市教育学会组织的课题开题学习报告会议;

三、课题研究成果

1、理论成果

(1)书籍:由课题组老师编写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教材及教参已经出版并发行。(2)课程教学模块:见附件(3)论文:

2、实践成果

(1)促进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

在课堂内外,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较大的转变,学生学会了团队合作,学会了适应团队生活,学会了有效沟通,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2)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带动了课堂教学的优化。

在研究实践中,教师努力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为自己的教育行为,升华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采用体验式教学,最大限度地开发、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自身的素养也同样得到了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疑难困惑

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课题组个别参研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放得不开,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充分。

2、课堂教学设计如何有效融合《职业道德与法律》和《职业生涯规划》还有待不断研究、试验、实践总结。

3、对课堂中学生评价研究程度不够。

五、课题研究的后段设想

1、继续抓好理论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2、切实抓好课题研究的管理,对课题研究状况不断进行认真及时的调查诊断。

3、继续深入系统的开展课题研究,优化德育课堂教学。

4、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互相探究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点滴,解决疑惑,交流经验。

5、加强听课、评课,研究教学模式。每学期课题组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不少于10节,并互相评课。每位参研人员依照课题研究的教学模式,对每学期每位教师的课题研究课从环节、过程、师生地位角色、学生学习方式、参与达成状态、课堂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评课。

6、成果展示要具体:实验报告、论文、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学生作品和经验总结等。

7、随时积累整理课题研究中的过程性资料,以免遗忘。5

第四篇:课题中期报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一)立项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传统文化愈来愈受到世界的瞩目,在独立起源的世界四大文明中,历经五千年沧桑世变而从未中断的惟有中华文明,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源远流长和它的巨大凝聚力。让学生背诵、积累古诗词,可以使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高尚道德的熏陶,使他们感受到祖国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各年段的小学生都要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诗文。现阶段,许多教师对古诗词的教学流于形式,千篇一法,不管怎样的古诗词都是遵照“读—讲—背”的传统模式进行教学。而且没有考虑到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各年级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基本相同。没有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或讲解过多过深,或停留表面,机械背记,没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国古诗词的语言及意境的魅力。久而久之,学生背诗有口无心,教师也迫于教学任务缺乏创造性。因此,如何指导小学生诵读好古诗词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我校在创建书香校园的过程中,我们经过教学实践和研究确立了以古诗词诵读为主要内容的发展重心。同时,在实践活动中,我们认为古诗词教学根据各年龄段应该确立不同的重心—低年级古诗词以指导朗诵为主,中年级古诗词以感悟体验为主,高年级则侧重于古诗词的群文阅读和赏析。也正因如此,从2016年9月开始,我校开始研究与古诗词相关的课题——《小学生古诗词诵读指导的研究》。

(2)课题界定

诵读古诗词,重在朗读和背诵,不作多少讲解和分析。这里的古诗词,特指那些比较经典的、朗朗上口的古诗词。小学生古诗词诵读指导的研究,是指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寻求适合各年龄段学生年龄及认知特点的一些朗读、背诵的基本 1 知识和基本技巧,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激发兴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了解掌握学生诵读古诗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的语言积累。初步培养学生积累古诗词、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学生创设文化传承的平台。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拓宽孩子的心胸与视野,丰厚学生的知识储备。感受中华文化的璨若星辰与博大精深。不断阅读经典、阅读文化、阅读精神,使学生博学、睿智。

4、探索引导学生开展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方法和途径,提高诵读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正确指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词,重视学生诵读古诗词的习惯,体味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涵蕴美。

5、探索和总结出指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词的教学模式,撰写出一批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论文以及阶段性实验报告。

(4)预期成果

1、在校园里营造一种古诗词研究氛围,使我校语文教师对古诗词教学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形成我校开放式古诗词教学的独特思路。

2、使学生顺利突破难点,顺利背诵70首古诗词,并有拓展学习其它古诗词的兴趣。

3、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古诗词教改措施和活动模式,编写配套的校本教材。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按时间顺序或内容板块有条理地说明所开展的具体的研究活动,详细陈述研究过程中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一)研究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及《课标》解读中有关古诗词的阐述。

2、儿童诵读文化经典——古诗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也就是说小学 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的高峰期,儿时记下的东西终生不忘,而诵读古诗词是一种记忆活动,让他们学习并积累下一生最有价值的东西。

3、古诗词短小精悍、句式整齐、富有韵律、琅琅上口、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

(二)研究内容(需涉及调查报告及调查问卷部分)

经过前期的调查问卷,分析准备,我们在撰写调查报告的同时,确立了以下研究内容:

1、古诗词课堂教学改革

我们试图通过改革我们的古诗词课堂教学行为,营造一种更利于学生“自主感悟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氛围,来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古诗词的能力。

2、七十首古诗词的诵读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向小学生推荐了70首古诗词。我们将这七十首古诗词通过编写校本教材的形式分布到不同阶段并确立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并研究如何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专题性学习活动,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这七十首古诗词的兴趣,并顺利达成欣赏和吟诵各自学段古诗词的目标。

3、古诗词拓展学习

古诗词的学习决不应该仅仅停留在70首古诗词的学习上。我们还应该探讨如何促使学生将古诗词学习活动的触角延伸到70首古诗词之外,去自主学习更多的古诗词,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古诗词修养。

(三)研究活动(例如具体措施、活动内容)

1、经典诗词课例引路

鉴于上述由于现行古诗词教学存在的弊端,我们首先要从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来开展古诗词学习策略的研究。具体改进措施设想为以下两点:

(1)提高教师素养

指的是语文教师应带头学习古诗词,一方面迅速提高自身的诗词修养,一方面也是给学生带个好头。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学生们都有向 师性,要是全体语文教师都能时时处处学习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言谈举止间,能引经据典,随口吟诗的话,在学生中必然会引起积极的反响,引发磁场效应,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在一定范围内掀起学习古诗词的高潮。

(2)关注作品本身

古人云:“好读书,不求甚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想在这里引用这两句话,是时时要提醒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和吟诵古诗词的时候,千万不要落入繁琐解读分析的窠臼之中。把精力放到赏析精华诗句上来,让学生反复吟诵,然后根据自己的体验,从多种角度和多种纬度进行多元解读,一定会使学生更加喜爱欣赏和吟诵古诗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内容本身,也是在这个往往形式超过内容本身的时代中做出的一件回归本真之举。

2、系列活动激趣

(1)以诗人或题材为线索的专题性学习活动。每次活动都紧紧围绕着一位诗人的生平简历、写作背景及诗作展开。其中生平简历和写作背景适当涉及,以学生独立查阅资料和汇报交流为主,诗作则以其入选作品为主,并适当延伸拓展到其它诗作。整个活动摒弃繁琐分析,突出学生的自主欣赏和吟诵的过程,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深刻的体验。

(2)文包诗趣味小故事创作和交流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创作和交流文包诗趣味小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古诗词,可以将许多有关的诗词背景及内容等方面的知识,融入有趣的故事情节中,使学生在相互交流许多有趣的诗词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便学到许多诗词知识,背会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3)诗配画或画配诗实践和交流活动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通过让学生围绕一些诗词名句进行诗配画或画配诗的形式来开展诗词实践学习活动的话,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4)诗词知识讲座和学习心得交流活动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的学习困难,帮助学生真正进入古诗词的殿堂,通过组织诗词知识讲座和学习心得交流会的形式开展一些互动活动,也有必要。

三、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一)研究目标的达成情况(围绕本课题完成的研究内容,简要说明已形成的基本观点或理性思考)

总结出指导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词的方法和途径: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教师从兴趣入手,积极组织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学习古诗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仿读诗句,就是模仿老师的朗读,当然也可以模仿录音朗读,还可以模仿朗读能力强的同学的朗读。这是对学生一种潜移默化式的影响、熏陶,从而达到抑扬顿挫地朗读和背诵。

2、呈现诗象,“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因此教学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录音机、图画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呈现诗词的“情境”。或者是教师运用丰富的语言引导学生把诗词变成画面呈现眼前,由此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3、活动多样。小学生自控能力差,理解能力也差,同时集中注意力时间相对较短。但是,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教学时就要注意活动的多样性。如:诵读的同时写诗,画诗,融入趣味性的游戏,让孩子总有“新鲜”之感,能从诵读的诗词中寻找到乐趣。

(二)产生的效果及影响(体现研究过程中在校内外产生效果、影响,如案例、数量、影响因素等)

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开展,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喜爱上了古诗词,提升了文学素养,丰富了语言积累。学生有了积累古诗词、欣赏古诗词的能力,学生诵读古诗词不仅有了量的积累,而且有了质的飞跃。

一、二年级诵读古诗目标30首;

三、四年级诵读古诗目标80首;

五、六年级诵读古诗词120首,学生达标率100%,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和家长的高度评价。

2、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古诗词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晦涩难懂的,是读而不知其意的“天书”,他们是不愿意主动学习的,而在老师一段时间的引导、激发下,这些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空前高涨,师生共读、家校共读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

3、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孩子的心胸与视野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展,丰厚学生的知识储备,使他们初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璨若星辰与博大精深。

(三)主要研究成果(如:成果名称、形式、作者、发表或获奖情况等)

1、主要成果。我校的古诗词诵读工作开展的扎实认真,曾被县教育局授予“特色学校建设先进单位”、“书香校园”光荣称号。全体课题组教师 教师郝丽枝的论文《》、苏世华的论文《》、微课《》,还有一批优秀论文正在发表当中,教师研究成果丰硕。我校学生的诗配画作品多次在平定报上发表。我们还创编了校本教材《春华秋实》。学校举行了形式多样的古诗词诵读比赛,课题组成员创编了大量古诗小故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赛诗的场面极其壮观,别开生面,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学生诵读古诗词的热情。

2、主要特色和创新之处:改革了我们的古诗词课堂教学行为,营造一种更利于学生“自主感悟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了“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写一写”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古诗词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专题性学习活动,如:同作者古诗词诵读,同题材古诗词诵读等,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并顺利达成欣赏和吟诵古诗词的目标。

3、突破性进展:我们将许多有关的诗词背景及内容等方面的知识,融入有趣的故事情节中,使学生在相互交流许多有趣的诗词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便学到许多诗词知识,背会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通过让学生围绕一些诗词名句进行诗配画或画配诗的形式来开展古诗词学习活动。

四、课题研究疑难问题

课题研究有待解决和突破的问题(可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描述)

(一)自本课题实施以来,尽管我们开展了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我们感到,因为自身的研究水平有限,很多研究工作做的不科学、不严谨,急需提高研究水平和专家的引领。

(二)与我们学校在古诗词诵读方面所获得的巨大荣誉相比,我们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焦虑,因为应试的压力,我校学生古诗词活动的开展也是热一阵,冷一阵。即学校开展活动期间读得热热闹闹,活动过后就有些松懈,不少学生尚未真正养成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在两年多的实践研究中,尽管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我们知道课题中还有很多值得探究的内容,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更优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享受经典文化的滋养。

五、课题研究改进措施

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下一阶段课题研究工作的设想及安排。

(一)教师必须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和语文素养,自己对所教学的古诗词要有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为此教师平时可以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如于丹的《最美古诗词》、《纳兰性德诗词》等。我们还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研究方针,既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充电”,又要把有关的专家学者请到学校做研究指导工作。

(二)教师要更好地用好手中的校本教材——学会用教材教学生学习古诗词,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例如教学生诵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在学生学会美美的诵读的基础上,教学生学习如何去欣赏品味古诗词的美,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等等。

(三)发挥榜样学生、模范家庭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家长的积极配合也是很重要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多争取家长的支持,尽量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意识,让家长能够重视孩子的学习,这样也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工作,力争使课题研究更全面、更深入,收到的效果更好。

六、资料附录(“附件”形式)

(一)调查问卷。

(二)有特色的研究活动文字及其他资料。

第五篇:课题中期报告

中期报告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写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立项以来,本课题组的成员积极行动,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的安排,通过查阅相关的理论和资料,通过专题学习、研讨课等活动,进行认真分析、讨论、探究,现将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方案的介绍

(一)研究的背景

2011版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紧密结合起来,让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用英语写是语言技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对“写”的要求是:能正确书写字母和单词;能模仿范例写词句;能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常用的标点符号;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和祝福语;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单的语句。目前我校英语教学中,听、说、读的训练抓得都比较扎实,相对而言,写的教学略显薄弱。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写的能力,为他们进入中学学习打好基础,是我校英语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的内容

1.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和广泛的实践探索,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我校英语教学质量。2.通过研究和实验,促进英语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意识,提高理论水平,培养科研型实验教师。

3.通过研究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语言的兴趣,学生在书写练习中养成良好的写的习惯和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写的能力、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教学来激发学生写的兴趣。

2.通过书写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写的习惯和能力。3.通过针对不同年级的书写指导逐步提高学生写的能力。4.建立激励性评价体制,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写的兴趣。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我们通过在报刊书籍和网络中搜集、整理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及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加以认真学习总结,结合我校实际,确定了研究课题,并形成研究方案。在研究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注意文献资料的积累、总结,坚持以先进的理念指导实践,以创造性的实践丰富理论的内涵。

2.教育观察法。在较为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的条件下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考察并描述教育对象,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而提供有效的指导。

3.调查研究法。采用谈话、问卷、检测等形式,在实验开始前实施前期调查,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实施过程调查,在结题前进行效果调查,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及发展情况,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和进行动态调整。

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于一体的教育研究方法,体现的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研究过程,为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方法指导。本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要遵照“计划—行动—反馈—调整—再行动”的研究要求,提高研究的实效。

此外,我们还将进行问卷调查、写作比赛、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多种方法。

二、课题开展的情况

在小学英语中,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在四线格上正确、熟练、清楚地书写,并做到大小写、笔顺、词距、标点等正确、规范;二是写作,即笔头表达,包括能用所学词汇、语法和句型造简单句、回答问题、改写课文、看图写话;仿写小短文,并做到语言通顺、层次清楚、内容完整等。围绕“写”这一主题,从课题成立、研究至今,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准备阶段

1.确定实施方案,组建课题组

为了利用有限时间使学生的英语的写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学好英语的信心,决定开展此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并申请课题立项,确定实施方案。根据研究方案的内容与要求,成立课题小组,明确分工进行课题研究。课题负责人准备开题报告,与实验教师共同学习课题实验方案,了解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明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并进行研讨,对课题方案进行修改,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构想和具体的操作方法。

2.加强研讨交流,保证研究落实

为了使各成员对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有进一步的认识,组织课题组成员调查和分析教学中学生英语写的能力的现状,了解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之后,以课题组成员自学实践为主,集中培训探讨为辅,加强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引导实验教师转变观念,了解新信息,吸取新经验,运用新方法,全面提升实验教师整体素质。同时,查阅有关资料文献,集中学习相关的理论专著及课题研究理论,引导教师掌握有力的理论武器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我们先后学习了《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闫赤兵老师《课标2011版指导下的小学英语读写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和《进一步提高学生“写”的能力的教学建议》两次讲座视频,认真学习了《关于写作教学——基于支架理论的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依托教材文本的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实践》《小学英语写作梯度式训练》等多篇相关论文。在每一次的理论学习、交流会上,成员们畅所欲言,互相切磋,共同释疑。

在正常开展课题组活动外,还组织课题成员外出学习听课,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研究的效果。2015年4月、5月、12月分别派出课题组成员前往杭州、大连、深圳现场听课学习,学习之后,在课题组中交流分享心得,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3.完成课题研究对象的问卷调查工作

通过对研究对象发放的问卷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以下情况:(1)学生们对英语书写感兴趣的不高。这和老师平时对书写方面不重视有直接关系.(2)对英语字母的书写顺序,70%学生认为写对就可以了,不需要注重过程,不在意书写的笔顺,这个情况值得重视,因为现在的不良书写习惯可能会影响以后的学习。

(3)在句子的书写中,有60%的学生经常忘记大写,不加标点。(4)对书写时的坐姿,有40%的学生能感到自己坐姿不够端正。坐姿不端正会让学生体形变形,眼睛近视,这一方面值得我们老师去帮助学生纠正。

(5)有95%的学生都乐于让老师用不同的形式表扬自己,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是激励学生热爱书写的关键因素,这是学生写好英语的法宝。

(二)实施阶段

在实施阶段,我们针对在准备阶段中发现的问题,主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

1.培养审美。在英语书写教学中,我们发现单词、句子书写美观、规范,不仅能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更能训练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因此,我们要转变“书字只要写对就可以”的错误思想,通过书写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在老师的指导和示范下书写正确、整洁、规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2.兴趣引导。提及教学,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一时的积极性易如反掌,但维持长久的兴趣却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不断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新鲜血液,运用各种方法抓住学生的眼球。英语书写本身就缺乏趣味性,学生不易掌握,但是运用生动的顺口溜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此外实验教师也在书写工具上下功夫。我们改变枯燥无趣的作业机械抄写,让学生写在自己装饰过的作业纸上,书写规范、美观的学生可以将卡纸粘贴在班级成果栏里。这不仅仅是一份作业,更是一份艺术品。我们还利用节日,让孩子们制作感恩卡,圣诞贺卡,生日卡等,让英语的写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英语的写变得更实用。

3.率先示范。教师书写的工整、美观,既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又是对学生的一种示范,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实验教师注重正确示范,边示范,边说笔顺,但有时学生会受到汉语拼音的影响,错误书写字母,因此教师会对容易出错的笔顺进行比较细致的指导。

4.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教师有意识地训练和潜移默化地培养。

(1)制订合理的评价标准。合理的评价标准对教师而言,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来说,通过评价,可以及时得到学习效果的反馈,明确自己学习中的长处和缺点,以扬长避短,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尤其在初始年段的平时字母教学中,只要看到一个学生一个字母书写不规范,我们就会把它圈出来,要求学生及时订正,有时还需要个别交流,给予正确指导,直到学生书写规范为止。

(2)开展多样的竞赛活动。多彩样的竞赛活动是课堂中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激励学生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实验班已培养了数名“小老师”,现在他们都带了“徒弟”,学有余力的学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间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为了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实验教师充分利用班级英语角这一平台,要求学生在那里粘贴自己近期的书写成果,学生为了表现自己,跃跃欲试,书写的积极性提高了,书写的态度端正了。学生在展示中获得了自信,获得了成功。此外,我们坚持将平时的教学与竞赛活动相结合。至今先后围绕各个年段特点的开展“笔尖上的精彩”系列书写竞赛活动,如开展三年级字母书写竞赛,四年级抄写词句竞赛,五年级书写、仿写句子竞赛,六年级抄、写短文竞赛等。在竞赛中,看到了孩子们认真书写的状态,看到了老师认真教学的成果。

(3)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在每次批改作业的时候,实验教师不只给出对错判定和作业等级,更要注重发挥好作业评价的激励、引导、交流等功能,采用多样的评价符号以及多样的评价方式。每月实验班都会举行一次小组互评活动,参观、讨论别人的作业、自我推选进行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成长。实验教师新采用的“印章法”也使学生书写质量和效果有了很大提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自主作用得到了发挥。

三、初步成效

学校对课题研究的关注,极大地调动了课题组各成员参与研究的积极性,经过研究探索,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和研究能力得以提高,增强了课题组成员顺利完成研究的信心。我们的课题研究也收获了一些成绩:

(一)学生方面

通过课题的研究,学生对英语写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大大增加,掌握科学的书写方法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已成为学生的主动行为和自觉要求。通过多次的书写竞赛和展示活动,学生的书写热情得到提升,自信心、表现欲望有所增强,认真书写的习惯逐渐养成。六年级的余明君等多名同学写的作文被刊登在《学生周报》的佳作欣赏专栏。

(二)教师方面

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的成员从理论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研究的过程中,提出自己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索,解决方法,课题组成员间形成了良好研讨氛围,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有了明显提升。课题组成员能及时总结教学实践中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主动撰写教学反思、案例、论文等。课题实验教师方芳老师代表梅列区参加三明市小学英语优质课评选获一等奖。该课又参加福建省优秀课例评选获得一等奖、全国优秀课例评选获二等奖。

四、存在问题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总结了前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同时,深刻地认识到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所以我们对本课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1.理论素养不够丰富。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指导下,阅读了一些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丰富了自身的理论素养,但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感觉到理论知识的缺乏。

2.我校的学生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多,家长不懂英语,对英语学习不够重视,孩子有应付的现象存在。

3.学校教师的年轻化,经验不足,加上日常其他的教学管理实务繁多,教师研究积极性不够。4.课题成果的活动展示仅限于书写、写作竞赛,如何找到其他形式展示我们课题研究的成果。

五、下一步计划:

1.深入开展课题理论学习、典型案例学习与分析、研究,做好学习心得撰写和交流。

2.开展课题的交流研讨会,邀请专家讲座,组织研讨交流活动,认真总结课题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并与其他兄弟学校同行沟通交流活动,促进课题组成员与课题研究共同成长。

3.学生英语书写习惯的养成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探索如何取得更多家长的支持,家校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英语的写的习惯。

5.进一步加强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做到及时整理、归档、上传。

下载幼儿课题中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课题中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低段国学经典书目推荐研究 中期报告 一、课题简介 1、课题由来 在小学阶段,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有选择地学习传统的“国学”教材,开展“经典阅读”活动,对于提升小学......

    课题中期报告

    开展惠及全体农村学生的课外艺术活动的 实践与研究 课 题 中 期 报 告 新安县实验小学 开展惠及全体农村学生的课外艺术活动的 实践与研究中期报告 宫敬 课外艺术活动......

    课题中期报告 参考

    探究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发布人:二十四中 发布时间:2006-6-15 点击/评论:6914/0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探究学习的兴起与发展 在西方科学教育的变革......

    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学生能力(理解能力、 应用和推理能力)发展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中期自评报告 粮食市小学 董 霞 2013年1月我校申报的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学生能......

    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模式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模式研究是我校2012年度立项的省级课题。课题实施一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关心下,在学校领......

    课题中期报告

    构建初中数学有效课堂,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初中数学新课程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情况报告 《初中数学新课程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自申报,立项,研究......

    课题中期报告

    三明市梅列区第二实验小学省级课题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写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中期报告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写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立项以来,本......

    课题中期报告

    《农村高中生心理缺陷的防御与调适研究》中期报告 本课题为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课题,2011年10月开始立项,研究阶段分为: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研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