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汽车设计理论与设计技术的发展
汽车设计理论与设计技术的发展
汽车设计理论是指导汽车设计实践的;而汽车设计实践经验的长期积累和汽车生产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又使汽车设计理论得到不断的发展与提高。汽车设计技术是汽车产船设计的方法和手段,是汽车设计实践的软件与硬件。
由于汽车是一种包罗了各种典型机械元件、零部件、各种金属与非金属;材料及各种机械加工工艺的典型的机械产品,因此其设计理论显然要以机械设计理论为基础,并考虑到其结构特点、使用条件的复杂多变以及大批量生产等情况。它涉及许多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例如:工程数学、工程力学、热力学与传热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振动理论、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工程材料、机械强度、电工学、工业电子学、电控与微机控制技术、液压技术,液力传动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汽车构造、车身美工与造型、汽车制造工艺、汽车维修等。在近百年中,汽车设计技术也经历了由经验设计发展到以科学实,验和技术分析为基础的设计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设计中引入电子计算机后又形成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等新方法,使设计逐步实现半自动化和自动化。经验设计是以已有产品的经验数据为依据,运用一些带有经验常数或安全系数的经验公式进行设计计算的一种传统的设计方法。这种设计由于缺乏精确的设计数据和科学的计算方法,使所设计的产品不是过于笨重就是可靠性差。一种新车型的开发,往往要经过设计-试制-试验-改进设计—试制—试验等二次或多次循环。反复修改图纸,完善设计后才能定型,设计周期长,质量差,消耗大。随着测试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在汽车设计过程中引进新的测试技术,和各种专用的试验设备,进行科学实验,从各.方面对产品的结构、性能和零部件的强度、寿命进行测试。同时广泛采用近代数学物理分析方法,对产品及其总成、零部件进行全面的技术分析、研究,这样就使汽车设计发展到以科学实验和技术分析为基础的阶段。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在工程设计中的推广应用,使汽车设计技术飞跃发展1设计过程完全改观。汽车结构参数及性能参数等的优化选择与匹配,零部件的强度核算与寿命预测,产品有关方面的模拟计算或仿真分析,在计算机上进行。这种利用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进行产品设计的方法,统称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随着计算机在汽车设计中的推广应用,一些近代的数学物理方法和基础理论方面的新成就,在汽车设计中也日益得到广泛应用。现代汽车设计,除传统的方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外,还引进了最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有限元分析、计算机模拟计算或仿真分析、模态分析等现代设计<方法与分析手段,甚至还引进了雷达防撞、卫星导航、智能化电子仪表及显示系统等商新技术。在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中,产品韵先天质量、决定于设计,产品在包括原材料、锻造、使用、维<修等各方面的花费,即广义成本的70%是由设计阶段决定的。因此设计方案的修改尽可能地在产品开发的前期进行,使产品设计一次成功,避免在产品开发后期因改变设计而造成的巨大浪费。
汽车设计的内容与特点
汽车的设计开发工作,是由根据市场调查及使用要求而制定的设计任务书开始的。
1.汽车设计的内容
汽车设计的内容包括整车总体设计、总成设计和零件设计。整车总体设计又称为汽车的总布置设计,其任务是使所设计的产品达到设计任务书所规定的整车参数和性能指标的要求,并将这些整车参数和性能指标分解为有关总成的参数和功能。
2.汽车设计的特点和要求零件标准化、部件通用化和产品系列化
(1)由于汽车出产量大,品种及型号多,设计中实行零件标准化、部件通用化和产品系列化,可化生产,提高工效,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配件品种,方便维修。
(2)考虑使用条件的复杂多变
为了使所设计的汽车产品;具有竞争力,设计中就要充分考虑。其对复杂多变的使用条件出适应性。特别应注意热带、寒带等不同的气候条件和高原、山区、丘陵、沼泽、沿海等不同的地理条件,以及燃料供应,维修能力等不同的使用条件对汽车结构、性能、材料、附件等的特殊要求。
(3)重视汽车使用中的安全、可靠、经济与环保
汽车良好的使用性能是设计者要追求的目标,不同的汽车出使用性能也是不同的(例如: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舒适性、通过性以及可靠性、耐久性、维修性和对环境保护的影响性能等);而且在某些性能之间有时是相互矛盾的。因此;要在给定的使用条件下协调各使用性能的要求,优选各使用性能指标,使汽车在该使用条件下的综合使用性能达到最优。特别要重视使用中的安全、可靠、经济与环保。
(4)车身设计既重视工程要求,更注重外观造型
汽车车身的外形、油漆及色彩是汽车给人们的第一个外观印象,是人们评价汽车的最直接方面,也是轿车的重.要市场竞争因素,是汽车设计非常重要的内容。车身造型既是工程设计,又是美工设计。从工程设计来看,它既要满足结构的强度要求、整车布置的匹配要求和冲压分块的工艺要求,又要适应车身的空气动力学的要求而具有最小的,空气阻力系数。从美工设计来看,它应当适应时代的特点和人们的爱好,要像对待工艺品那样进行美工设计,给人以高度美感,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5)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小汽车的自身质量
和固定的机械设备不同,作为运输用的汽车,其自身质量直接影响其燃油经济性。和单件生产\小批量生产的产品不同。作为大批量生产的汽车,减小其自身质量可节约大量的制造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合理地减小汽车的自身质量,会对汽车工业和汽车运输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最优化设计方法可满足这方面的设计要求。
(6)设计要在有关标准和法规的指导下进行
除设计图纸的绘制与标注应按有关国家标准进行外,汽车设计还应遵守与汽车有关的一些标准与法规。中国汽车工业标准包括与国际基本通用的汽车标准和为宏观控制汽车产品性能和质量的标准,它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汽车标准又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主要有:整车尺寸限制标准、汽车安全性标准、油耗限制标准、汽车排放物限制标准及噪声标准。为使我国汽车产品进入世界市场设计时也应考虑到国际标准化组织汽车专业委员会(ISO/TC22)制订的一些标准和美国标准协会标准(ANSl)、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标准、日本工业标准(JIS)、日本汽车标准组织(JASO)标准、日本汽车车身工业协会标准(JABIA)、日本汽车轮胎标准(JATMA)、日本汽车用品工业协会标准(JARP)、日本蓄电池工业协会标准(SBA)以及欧洲经济委员会(ECE)、欧洲经济共同体(EEC)所制订的汽车法规。
(7)汽车设计是考虑人机工程、交通工程、制造工程、运营工程、管理工程的系统工程
汽车是由人来驾驶和乘坐的,因此其设计必须考虑这种人车关系,即操纵要方便、乘坐要舒适。汽车是一种交通工具,其设计必须符合交通工程的要求。
汽车设计的设计过程
其任务是选定设计目标,并制定产品设计工作方针及设计原则。
2.总体方案设计
其任务是根据领导决策所选定的目标,及对开发目标制定的工作方针、设计原则等主导思想提出整车设想,因此又被称力概念设计或构思设计。
3.绘制总布置草图
其任务是确定整车主要尺寸、质量参数与性能指标以及各总成的基本型式。
4.车身造型设计及绘制车身布置
其任务是绘制不同外形、方向、色彩的车身外形图;制作相应造型的l:5整车模型;从中选优后再制作1:5或1:1的精确模型。
5.编写设计任务书
其内容包括:任务来源、设计原则和设计依据;产品的用途及使用条件;汽车型号、承载容量、布置形式及主要技术指标和参数,包括空车及满载下的整车尺寸、轴荷及性能参数,有关的可靠性指标及环保指标等;各总成及部件的结构形式和特性参数;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水平及变型方案,拟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装备、新材料和新工艺,维修、及其方便性的要求,续驶里程;生产规划、设备条件及预期制造成本和技术经济预测等。有时也加入与国内外同类型汽车技术性能的分析和对比等。有的还附有汽车总布置方案草图及车身外形方案图。
6.汽车的总布置设计
其任务是根据汽车总体布置及整车性能,提出对各总成及部件的布置要求和特性参数等设计要求;协调整车与总成间、相关总成间、总成与有关部件间的布置关系和参数匹配关系,使之组成一个在给定使用条件下的使用性能达到最优并满足设计任务书所要求出整车参数和性能指:(1)绘制汽车总布置图;(2)根据总布置设计确定的整车参数和性能指标,提出对各总成和部件的设计要求;(3)绘制转向车轮跳动等有关部分的运动图;(4)确定有关总成和部件支承的型式、结构参数与特性等;(5)确定各总成的质心位置,核算汽车空载和满载时韵轴荷分配及整车质心高度;(6)耕作模型进行布置空间的校核,通常制作1:1的车身内、外模型来检查驾驶操作及上下车的方便性、视野范围、乘坐空间及舒适性等;(7)汽车总成、部件及零件韵选型与设计;(8)设计图纸的工艺审查及必要的修改;(9)绘制汽车总装配图;(10)试制、试验、修改与定型。
第二篇:汽车发动机材料技术发展动态
汽车发动机材料技术发展动态
发动机技术发展趋势
伴随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带来的是大气污染和石油消耗。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而汽车的石油消耗又占了中国石油年消耗量的50%。无疑,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在汽车节能、环保技术开发中起着关键的决定性作用。
自20世纪末期以来,汽车排放法规日益严格。与美国上世纪90年代中实施的联邦排放法规相比,于2007年全面实施的新联邦排放法规将要求汽车氮氧化物排放降低幅度高达95%,碳氢排放物降低幅度高达84%。2007年美国联邦排放标准中第五分组碳氢排放极限约为欧Ⅳ排放极限的一半。
这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和人们对节能认识的加深,使得低排放、低油耗、高功率密度、代用燃料(压缩天然气(CNG)、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二甲醚、甲醇、乙醇汽油、生物柴油等)等车用发动机技术的开发受到高度的重视,从而促使传统的内燃机技术不断创新。如汽油机直喷技术、可变气门定时技术、可变进气管、燃烧速率控制滑片、可变排量技术、高压共轨直喷柴油机等等。
关键零部件材料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汽车零部件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满足更高的机械载荷、更高的温度、更强的腐蚀环境、更苛刻的润滑条件,因此,对材料的要求也日趋严格,高强度、轻量化、耐热、耐磨、减摩、耐蚀等成为如今的发展方向。如下以缸体与缸盖、曲轴、连杆等为例介绍零部件材料技术。
缸体与缸盖
缸体与缸盖选择材料的主要出发点在于高强度、优良的热疲劳性能,轻量化。轿车发动机的汽油机已普遍从灰铸铁到铝合金,现在正逐步发展到镁合金材料。以宝马6缸镁铝复合发动机缸体为例,缸套及缸体的内芯部分为AlSi17Cu4Mg铝合金,外壁与基座为AJ62镁合金。复合缸体中镁合金重18kg。与铸铁缸体比较,铝缸体减重幅度约26%,而镁铝复合缸体可达44%。2005年宝马3系列、5系列和7系列,以及2006年上市的Z4Roadster和Z4Coupe均已采用这种镁铝复合缸体的发动机。
今后需继续研究的课题有:
耐热镁合金材料开发。
材料性能测试:静态机械性能、高周与低周疲劳性能、蠕变抗力、耐腐蚀性能、螺栓摩擦性能及载荷保持能力。
结构优化设计。
铸造工艺。
毛坯检测技术。
未来重型柴油机缸体、缸盖材料,灰铸铁、合金灰铸铁有逐渐被蠕墨铸铁替代的趋势。蠕墨铸铁有两大优点:第一、它的强度高,意味着气缸可以在更高的压力下工作,从而满足日益严格的尾气排放要求;第二、如果工作压力不变,设计师可以减轻发动机的重量,改进其紧凑性。
如今,考虑到轻量化能达到减排的效果,铝合金成为中小型柴油机缸体与缸盖材料的发展方向。梅塞德斯-奔驰公司最近成功开发出了世界第一台全铝3L直喷式柴油机,并投入了批量生产。铝合金缸体的重量较铸铁减少了35kg,其它铝零件还有缸盖、缸盖罩、水泵活塞、油底壳、加压分配器等。其功率密度达0.97kW/kg,较原设计提高了20%。
本田公司开发出了所谓的“先进半固态铸造技术”,并成功地用于其最新的2.2L轿车柴油机铝合金缸体的生产。该柴油机为四缸共轨直喷式,对缸体的性能要求很高。“先进半固态铸造技术”是一种新的喷射铸造工艺,它除了具有普通压铸生产效率高的优点外,独特之处在于可使用砂芯并消除气孔,因而可采用固溶处理大幅提高缸体的强度。它较同尺寸的常规铸铁缸体减轻了15kg,而刚度却显著增加。
曲轴
选材的主要出发点是考虑疲劳强度及耐磨性。
钢
调质钢:
45、40Cr、35CrMo、42CrMo。
非调质钢:48MnV、C38N2、49MnVS3、43MnVS、38MnSiV。
球墨铸铁
珠光体球铁:QT700-
2、QT800-
2、QT800-
6、QT900-
2、QT900-5。
以下是对多种强化工艺的分析:
表面感应淬火
强化机理:表层材料硬度提高,圆角形成残余压应力。
强化效果:零件弯曲疲劳极限提高幅度,锻钢曲轴在80%以上,球铁曲轴在20%左右。
钢+轴颈及圆角表面感应淬火是目前承载能力最高的一种曲轴材料工艺组合,为重型及高爆压发动机所广泛采用,但其工艺难度较大(变形、淬硬层均匀性、圆角表面光洁度等)。
圆角滚压
强化机理:圆角形成大的残余压应力场,表层材料冷作硬化。
强化效果:零件弯曲疲劳极限提高幅度,锻钢曲轴在80%以上,球铁曲轴在100%以上。
球铁+轴颈表面感应淬火+圆角滚压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一种曲轴材料工艺组合,虽然其疲劳强度较同等圆角淬火钢曲轴低15%左右,但它具有以下优点:成本约下降40%~50%;减重8%以上;耐磨性好;减振降噪。
圆角滚压球铁曲轴广泛应用于轻型车和轿车发动机,它在相当程度上可取代锻钢曲轴用于中等增压的柴油机(已有小批量应用于160bar发动机的实例)。
氮化 强化机理:表层形成硬化层,圆角产生残余压应力。
强化效果:零件弯曲疲劳极限提高幅度,锻钢曲轴在大约30%~60%;球铁曲轴在大约20%~40%。
氮化属于一种整体表面处理工艺,因其能耗高、效率低、成本高、强化效果有限、对环境造成污染等缺点,将逐步被淘汰。
连杆
连杆的选材主要出发点是材料需具有疲劳强度,轻量化的特征。现今连杆材料技术有:
铸造连杆
球墨铸铁-QT700-2
可锻铸铁-GTS-65
锻造连杆
调质钢-
45、55,40MnB、40Cr、45Mn2、53CaS、42CrMo
非调质钢-有35MnVS、35MnVN、40MnV、48MnV,C70S6,粉末冶金连杆
连杆的制造工艺有粉末锻造和常规粉末烧结。粉末冶金连杆有技术经济性的优点。与锻钢连杆相比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重量精度,由于配粉时的精确称量及采用闭式模锻技术,零件重量误差很小,以致无需分级配重。尺寸精度也较好,尺寸公差可控制在普通连杆的1/5以内。除此之外,连杆的整体质量减轻10%以上,材料可节约40%,机加工工序减少约47%,能源消耗可节约50%,零件生产成本可降低10%。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应用在日本丰田公司1981年建成粉锻连杆生产线,用于Camry轿车1.8L发动机。到本世纪初粉锻连杆生产已累计超过5亿支,目前广泛应用于轿车发动机。
连杆分离面断开工艺是利用低塑性材料在应力集中条件下的脆性断裂特性加工分离面的一种新工艺,利用断口的高度啮合特性定位,极大地简化了连杆结构,连杆加工也更加简单。
裂解工艺适用于铸造连杆、锻造连杆、粉冶连杆。连杆裂解工艺与传统加工方法相比,胀断技术优越性体现在:改善连杆结合面定位;使连杆由分体加工变为整体加工,取消杆、盖结合面的切削、拉削与磨削等工序;降低了螺栓孔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成本;简化连杆及连杆螺栓结构;节省投资25%;减少刀具费用35%;节省能源40%;生产成本可降低15%~30%。
目前,连杆裂解工艺已应用于国外多个厂商,国内也已开发出胀断连杆品种,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东风本田、上海通用都已采用了胀断连杆技术。
裂解工艺的应用将在未来越来越广泛,粉末冶金连杆所占低比例将稳步增长,铝基复合材料连杆的研究开发力度将加大。
活塞
活塞的选材主要出发点是须有高温强度高,抗氧化、耐蚀,轻量化的特性。目前活塞材料技术采用:
铝合金+表面处理,其中铸造铝合金应用在汽油机、中重型柴油机;锻造铝合金主要用于高级轿车及赛车发动机。
锻钢-调质钢、非调质钢,应用于重型柴油机。
钢-铝组合,应用于重型柴油机。
铸铁-灰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在大、中缸径的中、低速柴油机中应用。
活塞顶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阳极氧化处理、镀铬、陶瓷喷镀、微弧氧化;活塞裙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镀锡、涂石墨、涂二硫化钼。
锻钢活塞的特点:
强度高-可承受最高的爆压达250bar。
强热稳定性,高刚度,长寿命-满足可靠性100万km。
尺寸紧凑-可以实现压缩高度仅为气缸直径的一半。
配缸间隙小-具有极好的导向性能。
重量与铝活塞接近。
整体锻钢活塞是重型柴油机未来的发展方向,铝基复合材料和碳基复合材料是活塞新材料。铝基复合材料是以铝合金为基体,添加了纤维、晶须、颗粒等增强材料而制成的一种金属复合材料,它具有单一材料所无法达到的综合性能。用于制造活塞整体或局部增强(燃烧室口边缘、环槽、销孔等部位)。它的优点是重量轻、动载荷小、耐磨性好,与基体合金相比其高温强度和抗热疲劳性能明显提高,并具有较低的线膨胀系数。碳纤维增强碳基复合材料的性能有:①热膨胀系数低(1~5×106/℃),约是铝合金的1/10;②热导率高(150~180W/m·K);③密度小(约为1.80g/cm3),是陶瓷的1/2~1/3;④摩擦性能好(摩擦系数为0.2~0.3),且具有自润滑作用;⑤热冲击性能优良;⑥最优异的高温性能。碳基复合材料活塞优点有:
①不但减轻了活塞的重量,而且因级联效应可减轻如连杆、曲轴、飞轮等零件的重量,由此可大大提高内燃机的热效率和机械效率。
②提高了活塞的使用温度,如活塞顶覆盖CVR硅基涂层,其使用温度可提高到1400℃。
③如果气缸套也用碳基复合材料制造时,气缸套与活塞之间的间隙很小,甚至无需活塞环和活塞裙,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内燃机的机械效率。
具有轻量化潜力的零件
汽车轻量化技术无论对传统燃油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都是一项共性的基础技术,是一项涉及汽车产品设计、安全、材料、制造、回收再利用等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研究显示,乘用车的重量减轻10%,油耗将降低6%~8%。这只是轻量化汽车节能的一方面,此外,重量减轻还减少了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能耗,节能的同时实现了减排。
材料技术是发动机技术发展的基础,发动机的技术进步又有力地推动了材料技术的发展,材料技术发展的优先度分别为法规、性能、成本。铝合金已广泛应用于进气管、普通飞轮壳、PTO飞轮壳、齿轮室、油底壳、机油冷却器壳等零部件中。如今,镁合金、非金属材料也渐渐应用于发动机技术中。
第三篇:汽车技术发展动态
论《为什么“安全、环保、节能”型 汽车是汽车技术发展的方向》 摘要:就国内而言,自2002年之后,中国汽车行业开始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特别是随着私
人消费的兴起,轿车需求量开始迅速攀升,并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到2009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结束了由福特公司开始的美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汽车统治地位。随着汽车数量的激增,人们对于汽车技术的要求也有了改变,更看重了“安全、环保、节能”型的汽车。
关键词:汽车市场发展动态、汽车技术要求及其发展方向、“安全、环保、节能”型汽车、消费者需求
绪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高标准生活的渴望也一路攀升。对于出行方面,首选的交通用具就是汽车了,自2002年之后,中国汽车行业开始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特别是随着私人消费的兴起,轿车需求量开始迅速攀升,并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到2009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结束了由福特公司开始的美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汽车统治地位。随着汽车数量的激增,人们对于汽车技术的要求也有了改变,出于对人身安全、环境保护以及消费分量的考虑,人们越来愈看重了“安全、环保、节能”型的汽车。
一、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动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持续增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稳定迅速增长,国民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由十几年前的温饱问题转向现在的追求享受生活。从新世纪开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汽车产品也从近十年时间里,迅速走进人们的生活,并且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在近几年时间里,汽车已经不再是达官贵人的专属产品,它们已经慢慢地走进了平常百姓的千家万户。中国庞大的汽车市场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商家,谁都想在这个消费力极强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由于应对得当,进口汽车严重冲击国内汽车产业的情况并未出现。在汽车进口连年大幅增长的同时,国内汽车产业重组和外资进入明显加快,出现了高速增长、产销两旺的好势头。我国逐步开放汽车服务贸易,民资和外资均进入中国汽车服务贸易领域。2002年是中国加入WTO的第一年。在这一年里,汽车工业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全年累计生产汽车325万辆,比上一年同期增长38%;销售汽车324.8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7.1%。其中轿车产销突破百万辆,分别达到109万辆和112.6万辆,比2001年分别增长55%和56%。2003年,我国汽车产量更加达到444.37万辆,其中轿车产量超过200万辆,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2004年,在国内车市相对低迷的情况下,年总产量还是达到了507万辆,增长13%左右,其中轿车240万辆,增长16%左右。其总产量比上年增长15%左右,使我国汽车产量连续4年每年上一个百万台阶。2006年我国的汽车产销已经突破720万辆,成为世界第三汽车制造大国。仅仅在2008年的1月份到5月份期间,我国汽车产量已经达到了435.5万辆,这个数字基本上与2003年得汽车年总产量持平,在全球汽车产销基本持平的情况下,这一增长幅度十分可观。在最近这两三年我国的汽车产业更是达到空前的饱满状态,而相应增长起来的售后服务也更加令人舒心了,而且汽车受全球金融危机、燃料价格的提升以及技术的日益成熟等的影响,汽车1的价格也有所下降。
在以市场换技术的指导下,我国轿车工业已经发展了20多年,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相当的规模。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发展自主品牌的问题,应该提上日程了。相比于几年前在市场上的张扬,目前的自主品牌轿车企业显得沉稳了很多。无论是奇瑞、比亚迪,还是吉利、华晨,推出新车型的速度都有所减慢,随之而来的是比以前更成熟的车型。我国汽车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发展潜能,我国的企业要占有这个市场就要在整车技术和设计上有所突破,树立自己的品牌,摆脱外商在品牌上对我国企业的控制,实现自主。而各种行业资金的加入也可以为提高汽车售后服务水平提供经验。尤其是积极有效地吸引和利用外资,因为外资带来了国内汽车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暂时性短缺的资金;同时又带来了国际上先进的高端科技、现代化营销方式和管理经验。
二、未来汽车技术要求及其发展方向
1、维修技术方面:
我国汽车维修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反映在劳动工具上,也是相当落后,一把大锤,一把手钳,几只螺丝刀,就可以开个修理铺赚钱。多年来汽车保修设备的生产,也多以机具类为主。当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批批先进的进口汽车检测设备和仪器涌入国门。四轮定位仪、解码器、扫描仪、汽车专用示波器、汽车专用电表、发动机分析仪、尾气测试仪、电脑动平衡机……这些昔日人们十分陌生的检测设备,己经成为现代维修企业的必备工具。而这些检测设备,本身就是高科技化的产品,是电子检测技术、电脑技术的高级集成物。要熟练地操作使用这些检测设备,技术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充分发挥检测设备的各项功能,并要掌握英语和电脑技术。资讯、信息、网络化技术的发展,使各行各业都处于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作为现代汽车维修企业也不例外。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制造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地进步。汽车从结构到控制技术日趋高科技化,汽车新品牌、新材料、新装备、新功能层出不穷。没有人能将数千种车型的维修资料、数据、程序记忆在大脑中,这就要求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知识技术、经验以及对资讯的全面掌握。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络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资讯传递在空间、时间上的局限,能在第一时间最全面、最快速地将资讯迅速地传递到地球上每一角落。而互联网络在中国现代汽车维修行业中已崭露头角,从国际汽车维修行业看,维修企业技术资料查询、故障检测诊断、技术培训网络化,已形成全面普及的局面。在维修信息综合管理、专家集体会诊、网上查询资料、网上解答疑难杂症、网上开展技术培训、网上购买汽车维修资料,已经成为维修行业的基本特征。
2、安全技术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传统的汽车安全理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传统的安全理念很被动比如安全带、安全气囊、保险杠等多是些被动的方法并不能有效解决交通事故的发生,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的安全被细化,目前汽车安全分为主动安全、被动安全两种概念。主动安全技术将成未来汽车的研发重点,汽车安全设计要从整体上来考虑,不仅要在事故发生时尽量减少乘员受伤的机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轻松和舒适的驾驶条件下帮助驾驶员避免事故的发生。现代汽车的安全技术包括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两方面。而被动安全技术和主动安全技术是保证汽车乘员安全的重要保障。过去,汽车安全设计主要考虑被动安全系统,如设置安全带、安全气囊、保险杠等。现在汽车设计师们更多考虑的则是主动安全设计,使汽车能够主动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在这种汽车上装有汽车规避系统,包括装在车身各部位的防撞雷达、多普
2勒雷达、红外雷达等传感器、盲点探测器等设施,由计算机进行控制。在超车、倒车、换道、大雾、雨天等易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随时以声、光形式向驾驶员提供汽车周围必要的信息,并可自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另外在计算机的存储器内还可存储大量有关驾驶员和车辆的各种信息,对驾驶员和车辆进行监测控制。例如,根据日本政府“提高汽车智能和安全性的高级汽车计划”,由日本丰田公司研制成功的“丰田高级安全汽车”即具有驾驶员瞌睡预警系统、轮胎压力监测警告系统、发动机火警预报系统、前照灯自动调整系统、盲区监控系统、汽车间信息传输系统、道路交通信息引导系统、自动制动系统、紧急呼叫(SOS)停车系统、灭火系统以及各向安全气囊系统等,其中有些单项设备已投放市场。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运用现代高新科,加紧研制汽车安全技术,一批批有关汽车安全的前沿技术、新产品陆续装车使用,使未来的汽车更加安全。未来汽车电子控制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是汽车安全领域,并向几个方向发展:利用雷达技术和车载摄像技术开发各种自动避撞系统;利用近红外技术开发各种能监测驾驶员行为的安全系统;高性能的轮胎综合监测系统;自适应自动巡航控制系统;驾驶员身份识别系统;安全气囊和ABS/ASR。随着更加先进的智能型传感器、快速响应的执行器、高性能电控单元、先进的控制策略、计算机网络技术、雷达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现代汽车正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
3、节能环保技术方面:
发展节能环保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先进柴油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都应该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就目前来说,先进柴油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是三大节能环保汽车技术,在性能、价格和商业化程度上各具特点。(1)先进柴油车:先进柴油车以先进柴油机为动力。与目前的汽油车相比,先进柴油汽车具有燃油消耗低20%~30%、动力性强等特点,虽然尾气排放中的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含量高于先进汽油车,但与上世纪90年代初传统柴油车相比已减少了90%以上。先进柴油轿车的价格明显低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仅高出同类汽油车10%左右。目前先进柴油轿车已处于成熟的商业运行阶段,2004年欧盟新增乘用车中46.3%为柴油车,法国、意大利、德国柴油轿车的比重分别为72%、66%、43%。(2)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由内燃机和电动机共同驱动。与目前的汽油车相比,混合动力汽车能够节省25%~40%的燃油,尾气排放也比汽油车和先进柴油车更为清洁。混合动力汽车价格较高,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其成本比同类汽油车高30%左右。目前混合动力汽车初步进入商业化阶段,2005年混合动力汽车在美国销售20.5万辆,占美国汽车总销量的1.2%。(3)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一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利用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产生电能作动力。与汽油车相比,燃料电池能够节省50%的能源,且可以不消耗石油,不排放CO2和有害气体。国际汽车界普遍认为燃料电池汽车是节能环保汽车的最终解决方案,但目前燃料电池汽车仅处于研发和运行试验阶段,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价格过于昂贵,配套设施投入巨大,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规模商业运营应在2020年左右。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汽车排放的CO2占中国未来CO2总排放量的比重不断增加,发展节能环保汽车对于减少中国CO2总排放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而汽车在技术方面也越来越注重于这方面的努力。发展节能、清洁汽车能够在不改变汽车增长态势的情况下减少石油的消耗和环境的破环,是中国汽车工业未来发展,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消费者的追求动态
汽车是中国的支柱产业,汽车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公众对汽车进入家
3庭也有强烈的需求。中国汽车市场结束了十年前的高速增长后,自2011年起,步入了平稳而理性的新一轮增长周期,以80后、90后为主的消费主力正在迅速崛起。目前,由于我国道路交通硬件设施的不够便利、交通管理的不够完善等,在行驶中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磕磕碰碰,甚至发生交通安全事故。所以,汽车消费者在选车过程中,一定会把汽车的安全配置放在重要的位置,力求能购置尽量安全的汽车。作为汽车制造商,就应更加重视汽车安全的设计。另外,根据消费额度来说,汽车消费也不是一个小数额。所以,消费者对那种节能方面的汽车还是抱有很亲觅的态度的,而且对于国家政策来说,节能汽车是非常符合可持续发展方向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的。对于环保方面就更加不用说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离不开环保这一重要话题。对于汽车消费者来说,他们也不希望自己买的车在开着的时候是冒着浓浓的黑烟、发着恶臭的。因此就消费者的心态来说,“安全、节能、环保”型汽车绝对是他们的首选。其次,汽车的价格、车型的设计、品牌形象等方面也是影响消费者对汽车消费的一些重要因素。不过总体来说,“安全、节能、环保”型汽车是消费者选购的主流。
由以上总体来说,“安全、节能、环保”型汽车是汽车技术发展的方向是有道理的、必走的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道路!
第四篇: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第一讲:
景观→景观生态,景观形态,景观空间,景观地理 城市景观的概念:(狭义)在城市地域内,由各种环境元素所构成的能够成为人们审美对象的形式信息总和,由于具有物质外观,可被人们直接感知和理解,达到一种情感愉悦的审美目的。
(广义)一个城市或城市某一空间的视觉总体,包括景观各个要素的结构特征、功能特征、文化特征、人的视觉感受以及其中的社会生活等。城市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地域的社会经济发达程度和物质文化建设水平。
“城市景观是一些可被看,被记忆,被喜欢的东西。”
——凯文林奇 景观体验:一重视觉感受→空间感受
二重心灵感受→场所感受
城市空间结构不应该只是凭客观物质形象和标准来判定,还要凭人的主观感受来判定。
第二讲:
城市→物质空间→精神归宿
建筑园林视觉艺术创就了城市博物馆就要在里面创造艺术。(吴良镛80年代)
→→创造城市美,强调的是在个体的景观基础上,对城市整体环境艺术的规划与设计,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整合≠集合≠完全融合
→→一池三山→中国园林最早的基本模式 雷姆库哈斯在《普通的城市》一书中写到:“我们精心规划的城市今天看起来似是一片混乱,那我们不如去营造一种随意建设,用旧了就废弃的城市。” →→树立建筑、规划、风景园林“三位一体”的设计思想。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就是环境设计,是将自然与人工的环境和景物,从功能、美学上进行合理的保护、改造、组织和再创造。
景观与城市景观
具有视觉、美学意义(建筑学)
地理学意义:强调地域性(自然地理之父——洪堡
德国)生态意义:强调地圈、生物圈、智能圈
文化意义:强调文化对自然的影响。一般公众=风景
景观是指地表自然景色或自然人文综合景观。景观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离不开园林的核心。
——软质、硬质景观
景观与自然、人类→→从本质上讲,景观是人类存在的一种…而存在的视觉事物。
1.景观的有序性:
自然在景观的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理想的环境是有序美好的。→→景观序列↗静态→创造空间
↘动态→移动中产生的变化↗四季
↘前后景深的变化→背景基质 基调、配调、转调、主调 2.景观层次性
一是景观感受层:追求所有自然与人工形体对人的视觉感受和心灵感受。
二是文化历史与艺术层:历史文化民俗民情传统艺术,追求特色景观的塑造。三是环境生态层:追求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观。
城市景观概念、要素:
城市景观——指在城市范围内,各种视觉事物和视觉事件构成的视觉总体。(强调人的参与)3.城市景观——关系艺术(是一门涉及多元关系的综合艺术)戈登卡尔说:一座建筑是城市,两座建筑是城市景观。
现代与古代建筑的融合,现代建筑采用玻璃幕墙,古代建筑投影其上。大小山的融合:大小为黄金分割
即城市景观是城市中各种视觉事物及事件与周围空间组织的关系艺术。
城市景观是城市给人们的综合印象和感知,也即城市这一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城市景观的三要素:
(1)景物:是城市景观形成的本身,也是构成城市景观的基本素材。自然素材——指自然的各种地形、气候、光照、植物、水体 人工素材——主要指建筑物和各种人工设施 事件素材——指那些正在发生的视觉事件
城市景观包括自然、人文和社会景观,它们以物理、生物、文化等形态呈现出来。(2)景感:指人对城市景观(物)的感觉反映。
直接景感——景物通过人的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的感受反映
理性景感——在直接景感的基础上,通过知觉、想象、思维的综合过程从而产生对景物的认识及情感。理性景感是人对城市景观可更改的知觉形式,是更高一级的感觉方式。(3)主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城市中的自然、人文和社会景观
主观条件——人对景观的鉴赏过程中的时间、地方以及鉴赏的人的年龄、兴趣、职业、知识等。
第三讲
城市景观的构成类型
按功能分:居住区景观、商业区景观、工业区景观、文教区景观、风景区景观等 按空间形式:城市整体景观、城市街区景观、城市广场景观等
按组成内容:建筑景观、水体景观、植物景观、地能景观、气象景观等 按环境特性:滨水景观、住区景观、历史景观、绿地景观、娱乐景观等 按一般分类法分:1.自然景观:城市固有的
2.人文景观:包括各种人工景观,可以说是城市的主要景观
3.社会景观:以社会和人为内容的景观,又称为活的景观,往往是动态的。
山水景观
气象景观
自然景观
动植物景观
其他景观
城市
人工设施景观
综合 人文景观
历史景观
景观
加工后的自然景观(物质文化)
文化景观
社会习俗
社会景观
风土人情
街市面貌(非物质文化)
民族气氛 城市景观特性:
1.生长性:视觉感受的放大(景观是在不断的生长,如树木)。城市景观不是一步到位,它有一个生长过程,主要体现在:其一,景观作为一种生物的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导致生长的树种与建筑之间的比例协调。梧桐树的季节变换,爬山虎——生长性。其二,景观作为一种文化的生长(需要人的参与)。把文明作为文化积淀起来,伴随必要的新陈代谢是城市前进的过程。文化旅游带动经济增长。
我们只是地球上的旅游者,来去匆匆,但城市是要存在下去的。——贝 铭 2.五维性
空间景象
维
物质存在形式
有形景象
视觉维
光波(形式、色彩、质感)无形景象
听觉维
声波(…)无形景象
嗅觉维
气味(各种气)无形景象
味觉维
味道(甜、麻)
无形景象
体觉维
温度、湿度、时间、气流、质感 人的视听觉与人的行为有关
→→直立状态的人、器官感觉基本上是以向前及水平方向为主。
→→人在直立时,可同时瞥见左右90%范围内的事物,而上下观看的范围比较狭小。→→人在行走时,习惯观看前方偏下的事物,向上看的视野会减少。→→人的听觉有7m和35m两个尺寸 7m可以交流,35m大声交流 常言道:景观体验——一重视觉来历,二重心灵感受→人对城市景观的感受应该是人的器官感受加上人的心灵感受、思维活动的一种混合反映。
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 1.景观规划与设计概述
一.景观规划与设计概念及现状
严格来讲,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在侧重点上有差异。
从规划角度,注重土地的利用形式,通过对土地及其上的物体和空间的安排、协调和完善景观的各种功能,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生存的地球和谐相处。
从设计角度,注重对环境方面问题的分析,确立景观目标,并针对目标解决问题,通过具体安排土地及其上的物体和空间,为人们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
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人类户外生存环境的建设
景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建筑学均以创造人类聚居环境为目标,将人与环境的关系处理落实在具有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人居环境之中。
三者相同点:使建筑、城市、景观常表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者分工不同:建筑学侧重于聚居空间的塑造,重在认为空间设计。
城市规划侧重于聚居场所的建设,重在以用地,道路交通为主的人为场所规划。
景观规划设计侧重于聚居领域内各种景观资源与环境的综合利用与再创造,重在户外环境的塑造。
景观与建筑规划之区别:
景观规划与设计需要意念和意象 城市规划最关注经济、人口等情况 景观园林规划关注立意
建筑:立意发挥(受功能限制)
景观建筑学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从传统风景园林到当代景观建筑学的演进过程 荒野→景物→
圃→囿→
苑→花园→
园林→城市绿地→
公园→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区→
当代景观建筑学已是一个集艺术、科学工程技术于一体的应用型专业与学科 景观建筑学在中国还是一门亟待开拓的学科专业。二.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三元素
1.视觉景观形象
2.环境生态绿化
3.大众行为心理
1.视觉景观形象:主要是从人的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人的视觉生理特点:决定了人对景物形象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错觉,以至使人的图形感受与实际感受出现差别,而这正是景观设计者应该理解和运用的规律(利用视觉转化)。例:太原五一广场,锡耶纳坎波广场→并非对称
结论:不要追求绝对的对称,不要追求平面上的东西。
罗马市政广场:经过几个年代的修建,增大视觉空间,扩大广场空间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利用错觉(空间扩大,利用…)(梯形广场,进深加深)2.环境生态绿化:主要是从人的生活感受出发,根据自然生物学原理,利用… 景观设计重视环境生态绿化,是为了突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3.大众行为心理:以人类的户外行为及规律入手,“以人为本” 各类景观行为与场所空间环境质量相关
行为类型
对环境要求
必要活动
★★★
★★ 选择活动
★
★★ 社交性活动
★★
★★
(★多少代表行为与环境质量的相关程度)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三元素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强调景观视觉→满足鲜明形象 强调环境生态→足够的绿地和绿化
强调大众的作用→要有足够的场地和为大多数人所用的空间设施
现代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1.可持续发展:结合自然环境,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 上海外滩(92年),第一层即绿地空间,第二层架空即观光空间,第三层交通空间 2.从静态景观走向动态景观:现代景观设计强调动态变化 3.寻求与自然环境的平衡
城市在产生的一刻起,就受到自然和人文两种驱动力的作用 景观规划设计的本质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平衡的环境艺术 4.对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即风景资源、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原则(讲求自己的风格,不要人云亦云)一.景观规划设计的层次划分
广义上分三个层次:1.宏观景观规划设计(宏观的景观环境规划→战略层次;设计偏重小的层面)
涉及对象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即人类文化圈和生物圈交互作用形成的多层次生态系统。其基本工作是对土地工作环境生态与资源进行评估和规划 核心工作是大地景观化即绿化——蓝化——棕化规划 重要内容:对特殊性大尺度工程构筑的景观处理 2.中观…(中观的场地是景观规划)
基本工程:场地规划是一种对建筑、结构、设施、给排水、绿化等的时空布局,并使之与周围交通、景观、环境在小范围内协调。
重要内容:城市设计,按形态分——面:城市形象策划,总体美化
线:滨河带、商业步行街
点:广场、交叉口等 3.微观…(微观的详细景观设计)
主要包括街头小游园、街头绿地、庭院、古典园林、园林景观小品等设计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对的是中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即狭义的景观规划设计。二.设计要求 1.基本要求
1)让居民在绿化空间上满足需要 2)使土地合理利用
3)保护、提高城市中自然景观的质量 4)风貌特色塑造 5)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2.具体要求 1)总体设计
2)局部和地段设计
现代设计原则:经济适用,创造城市的景观艺术美,以达到真善美的最高境界
适用:主要以使用者的需求为考虑,各种设施、设备、配置等均需符合人性化,做到适切、合宜。
城市景观要点:
一. 城市轮廓线控制
城市轮廓线是城市生命的体现,是潜在的艺术形象。凹型(北京):有传统建筑需保护。(中间历史文物保护)冠型(天津):现代工业 波浪起伏型(上海):现代商业
若高层建筑聚集在一起,可形成城市的“冠”,但为了避免相互干扰,形成相互攀比的局面,可以利用一系列不同的高度;或是彼此高度相仿,但间距适宜,组成较松散的构图;若高层建筑随处随地而起,彼此间毫无关系,既无重点,也无法产生令人满意的和谐整体;若高层建筑顶部外观雷同,则会影响轮廓线的优美性。建筑轮廓线与山体轮廓线的关系:(1)前者低于后者为宜
山顶上挺拔的建筑加强山形,山上安排大量的建筑破坏景观;平坦地形上的天际线以山体作为天际线的背景。
(2)建筑轮廓线与山体轮廓线构成互补的关系为良好(3)建筑轮廓线高于山体轮廓线需避免,同高最忌讳。二. 建筑高度分区
1.根据建筑所在位置、性质、地形条件考虑其高度。国外城市设计理论认为,每个城市的市中心都应该有一个处于支配地位的构图中心,称为“冠”,它常有高层建筑组成。
2.城市的“冠”——山顶设高层建筑的,反映山城特色,但应避免过度重复。三.景观视线走廊保护
景观视线走廊:人为规定的,保护视线通过的一个空间范围,即一种特殊的视线区域。
视觉走廊是指由多种多样的景物组成的一条廊道,也即是景观轴线。
但有时二者又可以是一致的,视线走廊必须为有形的,视觉走廊可以为虚为实。视觉走廊强调过程,必须要有中途的过程,视线静态的,视觉走廊是在动态的过程中体会。
造景句法:把各种有形无形的景象元素进行造景,并使之优化。包括功能句法和系统句法
1.功能句法:即传统的造景手法,其特点是通过有形景象元素的地位,作用的突出或抑制来达到景观的优化。
2.系统句法:在调查、认识、研究各景观元素的信息本质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系统的对景观进行艺术加工、创造的一种方法。分静态句法和动态句法。(1)静态句法:采用模糊、简洁、对比等相对优化的办法,通过减少景象的信息来夸大或减少。
(2)动态句法:考虑时间因素的景观空间构景方法。
强化法:为了突出地表达某种设计意念,借助于一定的手段提高和放大某景象在整个景观中的控制力,强化景空。→→利用人的视错觉
弯曲法:通过地形或道路,创造水平或竖向曲度,使景空相互流通又相互遮盖,增大期待感。
逆转法:在可能情况下,尽量使正负景空相互转换,以加强人们的期待感,激发求新欲望。
注重动态构景:通过人的动线组织景观,利用诱导手段引导空间序列变化,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无限的景观。以隔求深,以曲求变,以隐求显,以暗求明,以高求远,以引求通,寻求景观的和空间的多元化,可以通过道路的转折,建筑的引退,绿化的遮挡等手法加以实现,曲折有致,起伏有变,变化有节。
综上,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艺术性,更是一门十分深奥的学问。设计者把特定的艺术形象、艺术情趣、艺术气氛表现在景观景观作品中,这就是景象。
寻求与自然、环境的平衡:
按风水观念,构成景观特点:1.围合封闭的景观 2.中轴对称 3.富有层次感的景观 4.富于曲线美、动感美的景观。
抛开迷信的成分,传统的风水术实质上是一种环境设计,它不仅注重与居住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质量问题,也同样重视与视觉艺术关系密切的景观质量问题。风水:藏风面水
有风有水→生命→氧气好→精神好
第五篇: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专题四: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教学设计是一种理论,它是书写教案的说明和前提,也是上好课的前提。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效教学计划效果却不容乐观,有些教师因各种原因属于备课或匆匆忙忙地备课,根本达不到体育教学设计的实际意义和效果。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我们的有些教学设计也只是停留在很肤浅的层面上,要么应付学校的检查,要么流于形式,没有实际的效果。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内涵和体育与健康教学实际操作需要而设计的系统研究规划、教学过程及其方法。它属于围观层次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教学单元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及媒体材料设计等。教学设计是在教学前对教学过程的预先筹划,从而合理安排教学情境,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它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材料设计和组织安排等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计划的制定。当一个教学目标和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内容载体——教学计划,被确定以后,自然就要设计一个符合这一计划内容的教学程序,然后再根据各段程序的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这一方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堂教学设计”。它就是实现和连接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效果的生命线。制定出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计划,是广大教师重视教育与实施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计划大致可分为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以学期教学计划为例来看看如何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可以资助你有计划实施自己的想法,并能合理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便于以后总结自己的教学情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积累经验,发现不足提供可能条件,制定教学计划是有必要的。从学科教学来看,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结合班级的学生情况,有目的的研究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明确教学任务、教学重点难点等方面,以此来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顾名思义,就是明确自己每天、每周、每月都应该做点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要做到什么程度等等。一份好的教学计划,要务实、可操作学生习惯、学习方法、思维能力等方面真正受益,从而将每个想法落到实处。下面以学期教学计划来进行讨论。
一、学期教学计划的构成
1、本学期教学的总目标和总要求;
2、对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
3、对本学期的材料内容、对教材的简要分析、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解析;
4、提高本学期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5、教学课题的课时分配及进度;
二、制定学期为教学计划的要求
1、教材分析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要做到概括性强、备课清楚、知识全面。
2、在教学方面的要求方面:要要强调教学的结构,强调通过教学使学生达到的标准,目的要切实可行。要做到“突出纲目,启智导学”。教学计划要简明扼要,对应传授哪些知识、技能、培养什么能力,解决哪些问题、主要步骤等,要清楚地列出纲目,不要长篇大论、连篇累牍。
3、教学重点难点方面,重点、难点要分开。可依据新课标和教学参考书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另外,在教学中,教学难点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因此要依据对学生的了解确定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难点。
4、在教学措施方面:教学措施建立在教师新课标、教科书和学生“三熟”的基础上,教学措施要体现在教师对新课标,教材的准确性把握和对学生情况的深入分析,既要“依标扣本”,又要“有所创新”。应注意巧妙、新颖、精要的“三结合”。教书育人和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5、在课时和教学进度方面:一般应根据新课标的规定进行安排。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是新课堂的教学设计必须要做好的工作。它是指为完成教学目标,使教学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的计划与准备,任何教学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有效的进行,离开了一定的条件,就可能使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对于教学计划与准备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课前对教材的钻研是否融合贯通、理解透彻;是否能吃透《课程标准》精神和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好教学重点,并能联系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点;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是否适当;是否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条件,灵活
选择教具制作课件,对教具、课件如何准确无误地演示,是否做好了充分准备;教学材料的选择是否体现生活化,是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案的编号是否注意层次安排、衔接紧密、框架明晰,并密切内在联系;对于板书的设计是否规范,简要等等。因此,教学计划很重要,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课前的精心计划与准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前提。
二、备课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著作中曾误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历史教师讲公开课,极其成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得这样好,请问您备课用了多长时间?”他回答道:“可以说这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但是要问直接备课的时间,那我告诉您,只有十分钟,由此看来备课对于每个教师上好每堂课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上课,教案的准备非常重要,我们常称这一过程为备课。备课是讲课的起始环节,是教师力求取得最佳课堂效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点子库,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理论。目前许多学校和教师群体都出现这样的问题:教案固定的格式、工整书写、但却缺乏反思与修改。这些“整齐”的备课往往不具备实用性,备课本上写的东西多是为了应付学校教导处等管理机构的检查,按部就班,陈旧老套,缺乏教师的思考。教师“书写”的时间大于“思考”的时间——将大多数备课的时间用于书写、用于文字的堆砌,缺乏思考和原创,实用价值不大,形成了“备课”、“上课”两张皮的问题。很
显然,这样的教案是“死的”,这样的备课是无效的,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的备课也亟待注入新的活力。
备课的主体是教师,现在的备课方式实用吗?备课管理中出现了哪些问题?教师心目中的理想备课方式是什么?这些问题都还得问问老师们。为此本人做了相应的调查,看看一线教师的有效备课形式。
(一)来自一线教师的备课调查就
就我自己而言,我们采用的是集体备课形式(电脑打印稿),但我们觉得工作量很大,且容易造成浪费(主要是指打印纸张式相应的耗材)。我想我们身边有很多好的教学资源,如课善于利用,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有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的教研课教案设计精彩,如能让大家借鉴,一方面节约备课时间,另一方面让我们的教学更富有实效性,另外“翻写”名家的教学设计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让大家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领导能否考虑将老师们辛勤劳动的备课成果集中形成资源库,如将同一课程不同教师的优秀教案整理成册,也给大家提供一个多元化的选择。
(体育教师,17年教龄)
在网络上大量搜索资料,(主要是上课的背景资料和同一教学内容的教案),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整理自己的思路,主要是关键环节的提问以及需要学习讨论的问题,将自己的思路写在书上是一种很实用的方式。
(体育教师,7年教龄)
资源共享+结合本班学习实际+自我反思。第一次备课:由于一个年级所教学的知识内容相同,因此,备课资料也可共享,如精品教案年级统一购买,网上教案资源共享。资料相对集中后,用打印的形式呈现出来。第二次备课: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课前教师要二次备课,要祥细批注和修改,增补删改,有些甚至可以结合本班情况合并课时或者另外选择重备,并二次备课:课后应有本课的反思,以及借例分析,还要对课后练习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教案和上课的策略。
(体育教师,15年教龄)
体育课一般按项目来备课,如“立定跳远”,就备这个项目单元的课,而不是分节去备,因为各班情况不一,分课时备课根本就不可能完全实施,而应根据各班的情况进行调整,这样根据实际情况去上课、实用、操作性强。
(体育教师,20年教龄)
在实际备课的过程中,“备课生”还需加强。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所教班级多,而且可能每学年遇到教学班的情况都不一样,如果学生情况不了解清楚,就备不出高质量的课,这样就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认为对刚接到的新班可否采用超2—3时的备课,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以免做无用功。等教师和学生都相应适应、了解后,再超周、超月备课资源,再进行个性修改,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体育教师,12年教龄)
共同搜集优秀的教案(如名家名师发表的教案),学习、借鉴,再根据自身和学生实际情况做好一些修改、调整、集体备课共同研讨各单元的重难点,再各自针对各班到个人的特点进行修改。
(体育教师,6年老龄)
目前提倡集体备课,它集体每位教师的智慧,精心设计教案,也减轻了其他教师的工作量,但有的学校规模小,教师少,集体备课的条件并不具备。教师应去教学实践中,发现备课的不足,及时修改和补充,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这样随着工作和教龄的增长,自己的教案也逐渐丰满和完善。实际上,最利于学生发展提高能力的教案,才是最佳选择,不应拘于某一固定的备课方式。
(体育教师,15年教龄)
我认为无论什么方式,都必须再现出该学科的特点,强调出课堂的重点,同时注重学生怎样才能最大可能地接受课堂知识,利用课堂知识解题。
(体育教师,16年教龄)
目前的备课是各自为战、教师多在应付检查,缺乏针对学生的备课,多以教师为中心。我主张切实落实集体备课,博采众家之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教师的群体优势。
(体育教师,20年教龄)
(二)备课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以上摘录了一些集体备的看法,每个人的意见不同,如借鉴名家教案(或优秀教案),有的教师赞成,有的却反对,有的赞成集
体备课,有的却认为个人深钻教材才是优秀教师成才之道。无论如何,我们首先要面对现实,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那些困惑。
1、备课不是为了“好看”。
备课是为了明确教师们上课思路,是对课堂的预设。备课是为了教师们上课,而不是为了“好看”!许多学校检查教师备课时,往往提倡教师书写工整,备课详细,甚至用备课的字数、每课时备课的页数来衡量教师备课的质量。这样的检查方式显然是一个错误的导向。
2、教师要有充足的时间来备课。
体育教师由于所带的班级较多,一般情况下都是超工作量,除了上课以外,还有训练队的训练时工作,学校群体活动工作等等,能够在上班时间挤出时间备课的教师不多,而下班以后,教师们身心俱疲,大多数教师没有精力再奖大量时间用于备课,一些教师往往对备课应付了事,甚至抄袭别人的备课教案,或者干脆从网上下载打印后应付学校的检查。
3、教师的备课无用
有一些教师备课非常认真,但由于实际情况的变化,精心准备的教案却不能直接用于教学,上课前还得“二次备课”,精心写出的教案成了“摆设”,形成了“备课”,“上课”两张皮的问题。
4、集体备课的误区
有些教师非常依赖于集体备课,甚至认为集体备课应形成打印稿供大家共用。有些学校形成了“教师一人备一个内容,大家合起一共用”的格局,并把这种现象冠之以“集体备课”的称谓。这样的备课方式是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把“备课”这样一个重要的环节简单化了。
5、对备课重要性认识不够
一些教师非常重视课后对学生的辅导,即所谓的“补差”。却没有深究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知识或能力的缺失。精心的备课能够提高教学效益,使“辅差”的工作量减少。
从教师们的备课记录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教师们对备课的看法是不尽相同的,存在的一些矛盾。因此,为了实现教师的有效备课,提高备课、上课的质量,结合新课程改革,教师备课必须完成以下要求:
一是掌握好备课的指导思想,即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因材施教、注重差异、体现教师的科学精神和智慧。
二是把握如何备课中的各个环节。三是控制好备课的具体要求。
因此,我们应该加深对有效备课的认识,争取做到首先是“备而能用”。即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的教学水平迅速提高。最后是“有利于学”。即让学生觉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