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洛南旅游业发展的成就与总结

时间:2019-05-13 17:0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一五”洛南旅游业发展的成就与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一五”洛南旅游业发展的成就与总结》。

第一篇:“十一五”洛南旅游业发展的成就与总结

“十一五”洛南旅游业发展的成就与总结

2010-12-07 13:41:11 来源:腾讯旅游 作者: 网友评论 0 条

仓颉园全景

秦岭腹地山水家园

一、“十一五”洛南旅游业发展的成就:“十一五”期间,洛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加强组织领导,理清工作思路,多方筹资,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步伐,旅游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思路,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制定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配套设施及景区景点建设,全县旅游格局初步形成;积极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努力打造洛南旅游品牌,树立洛南旅游整体形象;规范旅游市场,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十一五”期间,全县旅游经济持续增长,洛南旅游产业“十一五”期间发展比“十五” 期间更规范迅速,按照旅游部门上报口径统计,“十一五”实现旅游总收入约9.48亿元,接待游客约275.6余万人次,其中含有少量国外游客。

1、加强领导,深化对旅游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发展,十分注重旅游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对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在历次全县产业结构调整中,都始终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提出了“一区三圈一廊”的战略发展目标。打好“华山夏都和汉字故里”两张王牌。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县直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明确划分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对旅游业工作的领导,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工作重点。

2、规划先行,夯实旅游开发建设基础

在旅游开发建设中始终坚持规划先行、保护与开发并重、科学合理利用资源的原则,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抓好旅游开发建设。完成《洛南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及《洛南县红色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讨论稿)》、《陕西省洛南县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方案》《中国仓颉影视城文化景区规划方案》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华山南区旅游开发概念性规划方案》;和《洛南县老君山景区旅游总体规划》;完成了和《洛南县老君山景区旅游总体规划》以及抚龙湖度假山庄、华龙度假山庄、洛河源旅游风景区等景区景点规划设计的前期工作;完成香山溶洞、罗汉洞、玉虚洞等旅游景点的改造提升,以更新的思路、更高的水平勾画了洛南县旅游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3、积极组织推进大华山开发战略,华山南区项目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实施华山南区项目的前期开发工作。先后组织、陪同、接待省市领导、专家和深圳商会、凤凰卫视、香港万利加集团、维维集团、深圳国恒集团等相关人士60多次到巡检驾鹿、3次参与徒步穿越华山南区到北区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县上四套班子领导3次赴深圳宣传推介招商,10余次赴西安招商洽谈。继09年9月同深圳商会签订了大华山开发前期战略协议后,今年九月二十六日在西安召开的中国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会上,洛南县政府与国恒公司签订了华山南区开发一期工程合作协议,按一揽子计划,投资20亿元人民币用于华山旅游风景区一期工程建设。立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省发改委已同意华山南区重点项目建设前期开发工作。华山南区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4、逐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强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

“十一五”期间我县重点加大了对交通、能源、通讯、水电、城镇建设、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和部分景区的建设力度。一是逐步形成了较好的通达条件。相继完成了抚龙湖度假山庄道路的拓宽改造、通乡油路及通达工程已接基本完成,华山南区旅游风景区二级旅游专线已着手规划建设,板洛高速已动工修建,一批景区与干线之间的连接道路、景区公路、景区步行道开始规划建设,旅游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招徕游客、扩大客源市场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二是旅游要素配置进一步完善。目前全县已有旅行社2家,旅游商品等开发有限公司3家;三是景区建设初见成效。“十一五”期间,在政府引导性投入资金的带动下,社会各界投入旅游业的积极性高涨,全县多渠道投入旅游发展的资金。其中,老君上景区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抚龙湖景区投资576万元,大量社会资金的投入,使洛南各景区的建设得到逐步完善,知名度逐步提升。

5、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升了洛南旅游形象和知名度

“十一五”期间,洛南旅游宣传促销的思路、方式日趋成熟。突出整体形象宣传,集中打造绿色、生态、民俗、文化、休闲等旅游品牌。积极策划宣传,先后组织人员制作了《洛州回响》、《诗画华阳》、《从南上华山》、《洛水仓颉》和《畅想西部仓颉影视城》等5个宣传洛南旅游的专题片,《陕西日报》、《陕西科技报》、《商洛日报》、《视点》等报刊上发表了多篇旅游宣传文章和照片,宣传洛南,展示洛南;积极组织,设计制作了大型展板百余幅,制作洛南旅游资源图、旅游交通图和华山南区重点景区及交通图100余份,制作宣传扑克1万幅,宣传折页1万册,发放各类旅游宣传册2万余份,展示旅游产品8类20余个品牌,代表我县旅游项目参加了两届中国东西部贸易洽谈会、两届旅游商品博览会、民俗博览会和秦岭旅游节等大型节会活动,圆满完成了参展任务;同时,投资46万西安地区开展了密集的车体广告和重点城区的宣传活动,均收到了良好宣传效果,使洛南旅游在全省乃至省外各地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十一五”洛南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1、确立了旅游业的重要产业地位,是洛南旅游业发展的前提

“十一五”期间,洛南县委、政府审时度势,整合资源优势,力主着力打造“华山夏都,汉字故里”的品牌效应,进一步突出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使洛南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旅游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2、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是洛南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县委、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城建、交通、能源、通讯、水电、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市容市貌的整治力度,洛南旅游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3、规划先行、政府主导、坚持精品和名牌战略,是洛南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十一五”期间,洛南高度重视项目规划设计工作,坚持按规划进行建设,坚持遵循产业发展的规律,以政府为主导,加大了以“生态旅游”为重点的精品景区建设,打造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促进了洛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第二篇:电力发展十一五成就总结

——“十一五”电力工业发展成就斐然

“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电力企业以国家大局为重,克服电价调整不到位、行业亏损的困难,积极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实现了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每年新增装机均在1亿千瓦左右,建成了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和±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为保障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加快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电力工业正从大机组、超高压、西电东送、全国联网的发展阶段,向绿色发电、特高压、智能电网的发展新阶段转变。

电力工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目前,我国电网规模已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发电装机容量继续位列世界第二,长期困扰我国的电力供应不足矛盾得到缓解,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资源配置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要。

发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2009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74亿千瓦,预计2010年底将达到 9.5 亿千瓦左右,其中水电2.1亿千瓦(含抽水蓄能),火电7亿千瓦,核电1081万千瓦,风电等其他电源3000万千瓦左右。“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9%,“十一五”时期新增装机容量是“十五”时期新增装机容量的2.19倍。

电网发展实现重大突破。电网电压等级不断提升,特高压从无到有,750千伏基本成网,各级电网发展协调推进。2009年底全国110(66)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达到82万公里、变电容量达到28.9亿千伏安,预计2010年底,全国110(66)千伏及以上线路将达到87万公里,变电容量达到31亿千伏安,“十一五”期间输电线路长度和变电容量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8.1%和14.6%,“十一五”时期新增输电线路长度是“十五”时期新增输电线路长度的1.21倍,“十一五”时期新增变电容量是“十五”时期新增变电容量的1.95倍。

用电水平明显提高。2009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3.66万亿千瓦时,预计2010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4.17万亿千瓦时左右,“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1.0%左右。(人均用电量从2005年的1894千瓦时/人年,提升到2010年的3100千瓦时/人年左右。)

电力供需紧张局面基本缓解。目前,电力供应能力总体较为充裕,除局部地区受电煤供应紧张、水库来水偏枯等随机性因素影响,出现个别时段电力供应偏紧外,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个别省区略有富余。发电设备利用小时由2005年的5425小时下降到2009年的4546小时,火电设备利用小时由2005年的5865小时下降到2009年的4865小时,基本扭转了“十五”末期电力供需紧张的局面。

电源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

积极发展水电、核电、风电等绿色发电,加大小火电机组关停力度,加快水电、煤电等大型电源基地的开发建设,电源结构和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绿色发电比重进一步提高。在2010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9.5 亿千瓦中,煤电占总容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72.8%,下降到2010年的68%,风电装机容量连续五年翻倍增长,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位,包括水电、核电以及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在内的绿色发电装机容量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24.2%,上升到2010年的26.7%。2010年绿色能源发电量将达到8800亿千瓦时,比2005年4600亿千瓦时增加91%,绿色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由2005年的18.5%上升到2010年的21.1%。

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稳步提高。落实国家“上大压小”政策,加快小火电机组关停,“十一五”期间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超过7000万千瓦,提前一年半完成国家“十一五”关停小火电机组5000万千瓦任务。2009年底,全国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比重达到65.2%,建成投产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21台,成为世界拥有超超临界机组最多的国家,火电平均单机容量由2005年的5.68万千瓦提高到2010年的10.5万千瓦。

地区布局进一步优化。西部和北部能源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快,东部沿海地区发电装机增速下降。“十一五”前四年,能源资源丰富的西北、华中、华北地区的装机容量分别增长了63%、45%、42%,华东地区仅增长24%,电源地区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明显提高

特高压、跨大区电网、区域和省级电网主网架、城乡配电网建设统筹推进,电网结构得到改善,电网资源配置能力不足和“卡脖子”问题得到缓解,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不断提高。

跨大区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建设和投产了西北华中直流背靠背联网、东北华北直流背靠背联网、(四川)德阳~(陕西)宝鸡±500千伏直流、宁(夏)东(部)~山东±660千伏直流、(内蒙)呼盟~辽宁±500千伏直流、新疆与西北750千伏联网等一批跨区电网工程。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取得重大突破,晋东南~(湖北)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顺利投产,并保持安全稳定运行超过一年,云(南)广(东)、(四川)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投产,(四川)锦屏~(江苏)苏南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面开工建设。2009年底,全国跨区电力交换能力超过2500万千瓦,全年跨区交易电量1213亿千瓦时,比2005年增长51.1%。

各网省主网架结构得到加强与完善。华北、华东、华中、东北电网500、220千伏电网协调发展。西北电网750千伏主网架初步形成。南方电网建成贵广第二回±500千伏直流、(贵州)施秉~(广东)贤令山500千伏交流等跨省电网工程,建成海南~广东500千伏交流海底电缆,实现海南与主网联网。“十一五”前四年,我国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累计达到15.91万公里,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8.52亿千伏安。2009年底,全国500千伏线路长度达到12.19万公里,变电容量6.4亿千伏安;220千伏线路长度25.36万公里,变电容量10.35亿千伏安。华北、华中、华东和东北区域电网以及南方电网500千伏线路规模分别达到2.70万公里、3.17万公里、2.24万公里、1.15万公里和1.59万公里,西北电网330千伏及750千伏线路规模达到2.19万公里。各省(区、市)主网网架结构得到进一步加强,容载比有较大提高,供电能力大大增强。

城乡电网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通过加快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城乡电网供电能力显著增强,供电可靠率大大提高。(城市和农村用户供电可靠率分别从2005年的99.766%和99.393%提高到2009年的99.896%和99.694%。)

绿色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积极发展绿色电力,加快小火电机组关停,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极大减轻了电力建设、生产和供应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能源节约效果显著。“十一五”前四年,依靠电源结构调整和能效提高,累计节约3.91亿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69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837万吨。

绿色能源替代效果显著。“十一五”前四年我国新增绿色能源发电量累计达到5337亿千瓦时,相应减少煤炭消耗1.85亿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9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96万吨。(“十一五”前四年因全国供电煤耗下降累计节约标煤1.92亿吨,减排二氧化碳4.76亿吨,减排二氧化硫411万吨。)

供电煤耗进一步下降。预计2010年平均供电煤耗较2005年下降32克/千瓦时,达到338克/千瓦时,低于美国(356克/千瓦时)、澳大利亚(360克/千瓦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电网线损显著下降。电网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线路损失明显下降,2009年全国电网线损率6.72%,低于英国(8.11%)、加拿大(8.1%)、澳大利亚(6.22%),高于美国(6.52%)、日本(4.81%)、韩国(3.78%),比2005年下降了0.49个百分点,累计节约电量399亿千瓦时,相应节约标煤1384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3432万吨,减排二氧化硫30万吨。

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电力行业严格按照国家排放标准,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2009年各项环保指标均提前超额完成 国家“十一五”计划目标要求,为全国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做出了突出贡献。与2005年相比,2009年排放总量和单位发电量排放量均显著下降,二氧化硫排放总量948万吨、下降27.1%,单位发电量排放量3.2克/千瓦时、下降50%;氮氧化物排放总量860万吨、增加17.7%,单位发电量排放量2.88克/千瓦时、下降19.5%;烟尘排放量315万吨、下降12.5%,单位发电量排放量1.0克/千瓦时、下降44.4%。(2009年脱硫机组装机容量达到4.7亿千瓦,占全部煤电机组的比例达到76%,较2005年提高59个百分点;在容量增加66.6%、发电量增加46.3%的情况下,行业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比例却下降到42.8%,降低了8.2个百分点。)

电力技术装备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十一五”以来,我国发电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和突破,在机组容量、参数、效率、环保性能、节水等技术指标上不断突破和提高。超超临界机组推广应用,大型空冷、循环流化床、脱硫脱硝等先进技术逐步推广。核电技术装备自主化不断实现重大突破,第三代核电站已开工建设。70万千瓦级水电机组实现国产化,大坝施工、大型水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等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风电、太阳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通过引进和吸收得到进一步提高。

特高压技术在系统分析、工程设计、施工调试、主设备研制等多项关键技术和设备制造上取得重大突破并实际应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以先进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直流输电、灵活交流输电技术装备实现国产化,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塔双回、紧凑型线路、大截面耐热导线、大容量变压器、钢管塔等新技术、新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体制和机制创新取得进展 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电力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成立了国家能源局,统筹电力发展的规划、政策管理。电力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提出了农村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开展了大用户直购电交易试点工作,推进了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工作。

电力企业重组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取得突破,相关发电企业积极拓展业务,煤电联营取得重大进展。

电力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各企业充分发挥集团整体优势,优化配置内部资源,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推进电力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压缩管理费用、控制非生产性投资、规范用工管理等措施,在物价明显上涨的情况下,有效控制了电力工程造价。辅业企业市场意识和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

电力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自2005年起,电力企业陆续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努力将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根植于企业的日常运营之中。

面对我国煤炭价格快速上涨的局面,电力企业服从国家大局,克服煤炭价格上涨造成企业严重亏损的困难,坚持生产和供应,保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

电力企业响应国家发展清洁能源的号召,认真贯彻《可再生能源法》,积极开展风电、太阳能等绿色电力的建设、消纳工作,成为促进我国新能源发展的主力军。具有防洪、航运等功能的水电站取得显著社会效益。

积极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战略,推动农村电力发展,自2006年以来,累计解决了167万无电户的用电问题,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在南方抗冰抢险,四川汶川、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世博会保电等重大任务中,电力企业圆满完成了电力保障任务,为我国夺取抗灾胜利、经济稳定发展和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做出了突出贡献。长期支持西部开发建设,圆满完成援藏、援疆、援青任务。

国际合作取得积极成效

电力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国际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展。加强与周边国家电力合作,实现能源资源优势互补,跨国电力交易进一步增加,2009年我国从周边国家输入电力达到23.8亿千瓦时,向周边国家输出电力达到41.7亿千瓦时。电力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推进扩大国外电力项目施工、建设监理的基础上,竞标运营菲律宾国家输电网,投资建设或并购包括部分发达国家在内的煤矿和电力项目。

虽然“十一五”期间电力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今后发展中还应进一步加强电力工业统一规划,建立科学合理的电价机制,提高绿色发电比重,提高电力资源配置能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才能增强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重要的支撑。

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累计完成电网投资1.2万亿元

中广网北京1月7日消息(记者费磊)国家电网公司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暨2011年工作会议7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到2015年,建成110千伏及以上线路超过100万公里、变电量超过40亿千伏安;力争完成售电量比2010年增长42%的目标。

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国家电网规模总体翻番。公司累计投产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25.4万公里、变电容量12.7亿千伏安。线路长度增长60%,变电容量增长118%;售电量从1.5万亿千瓦时增加到2.7万亿千瓦时,增长83.6;国家电力市场交易电量从775亿千瓦时增加到3585亿千瓦时,增长3.6倍;“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完成电网投资1.2万亿元,超过新中国成立56年电网投入的总和,累计实现利润1336亿元、利税近5000亿元。

2010年投资2644亿元,开工110千伏及以上交流线路4.7万公里、直流线路1038公里;投产110千伏及以上交流线路5.1万公里、直流线路6040公里。完成售电量2.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

电网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成功投运;德宝直流、呼辽直流、宁东直流极Ⅰ系统和新疆与西北联网、甘肃千万千瓦级风电一期送出等重点工程建成投运,进一步提升了电网对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能力。“电力天路”青藏联网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础施工全部完成。获得菲律宾国家电网25年特许经营权后又成功收购巴西7家输电公司及其输电资产特许经营权。

公司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从7417亿元增加到1.5万亿元,翻了一番;累计实现利润1235亿元,实现利税近5000亿元;资产总额增长82%;净资产收益率提高了2.65个百分点。公司连续六年两个任期被评为中央企业业绩考核A级,在世界企业500强中的排名由2005年的第46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8位。

会议指出,“十二五”期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增加近5亿千瓦,全社会用电量增加2万亿千瓦时,必须加快转变电力发展方式,着力解决就地平衡的电力发展方式,尽快形成交直流协调发展、结构布局合理的特高压骨干网架,以适应大型能源基地建设和大量清洁能源外送消纳的要求。到2015年,建成110千伏及以上线路超过100万公里、变电量超过40亿千伏安;力争完成售电量比2010年增长42%的目标。

“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农电系统大力实施“三新”农电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农网建设与改造“户户通电”工程、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农电企业规范化管理工程和农电队伍素质提升工程,累计投入农网改造资金3075亿元,为134.1万户508.9万人解决了用电问题,建成新农村电气化县407个、电气化乡(镇)4991个、电气化村90053个,农电标准化建设水平和队伍素质显著提升,很好地履行了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

第三篇:城口县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总结

城口县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总结

(2009年11月24日)

“十一五”是城口执行•城口县旅游发展规划(2005-2020)‣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城口旅游发展打基础的五年。“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城口旅游结合实际,认真执行“十一五”规划,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城口旅游的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目前全县有初步开发的生态旅游景区1个(黄安坝),红色旅游景点1个(城口县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国内旅行社1家(城口县大巴山旅行社),农家乐近50家,旅游商品5种(山神漆器、海宝玉、城口老腊肉、鸡鸣茶和高山绿色食品),县城和重要集镇的宾馆、茶楼、商务会所快速发展,旅游接待、商务、休闲功能逐步改善。

一、县委县政府对旅游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

“十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奋斗目标,把着力培育和壮大旅游产业作为实现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县委十届三次全委会上明确要将旅游业作为城口未来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培育和发展。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为城口确定的四大功能定位中明确要求城口建成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基地,为城口旅游发展确立了发展方向。县委十一届二次全委会提出将充分利用独特的红色资源和生物生态资源,大力实施“引

凤筑巢”工程,加快发展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县委十一届三次全委会提出要按照“夯实基础、引进集团、整体开发、融入区域”的旅游发展思路,突出湖光山色、高山草甸、深谷幽兰、巴山风情、红色文化等特质,大力发展城口旅游业。

二、狠抓旅游资源调查和保护工作

多次组织资源调查小组先后到九重山、樱桃溪、崩溪河、黄安坝、横道河、亢河、两扇门、坪坝大梁、寒溪沟、扁桶峡、白马洞等景区进行调查,掌握了这些景区的资源概况,收集了景区的图片资料,为编制旅游规划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另外,为了更好地对部分景区进行开发,又分别于2004年5月、6月和2006年7月组织召开了有20多个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九重山、横道河和黄安坝旅游开发协调会,为景区的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环境。2009年8月-9月,组织各乡镇开展了旅游资源调查,进一步摸清了全县的旅游资源赋存情况。

坚持旅游资源保护工作常抓不懈,为了加强对全县旅游资源的保护,县旅游局于2004年10月起草、由城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的通知‣(城办发„2004‟63号)文件;经县旅游局请示,2005年6月由城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印发†城口县旅游发展规划‡的通知‣(城办发„2005‟43号)文件;2007年4月县旅游局印发了•关于加强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通知‣(城旅游文„2007‟18号)文件。上述文件均对全县旅游资源的保护提出了要求,强调并明确了各乡镇

人民政府、县属有关职能部门在旅游资源保护工作中的责任和职责。同时,还充分利用相关会议、电视新闻、党政信息网等多种场合和平台宣传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在有关乡镇报告发现了新的旅游资源和景点时,均派人到现场踏勘,必要时还邀请专业机构共同踏勘。

三、重视旅游规划和旅游项目争取工作

严格遵循规划先行制度,积极深入开展资源调查,精心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先后组织编写了•城口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口县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等,同时积极指导、支持相关业主编制黄安坝和九重山的旅游发展规划,为景区开发奠定了基础。

积极为城口旅游发展争取重庆市旅游结构调整资金。2004年争取了50万,解决2004年小城镇建设——城口葛城镇旅游商品开发项目;2005年争取了100万,用于城口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商品研发以及红色旅游建设;2007年争取了100万,重点发展以山神漆器为主的旅游商品;2008年争取了50万元,用于补助城口旅游商品开发。

四、深入开展旅游调查研究工作

2007年,组建了“建成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基地”课题调研组,对城口旅游产业开展了调研,形成了•赴武隆、万盛、广安、成都、都江堰旅游考察报告‣和•城口县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2008年,派人参加了重庆市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开发管理赴美国培

训团和县委组织的到延安的考察活动,形成了•赴美国学习考察旅游业的体会与启示‣和•城口县红色旅游发展专题调研报告‣;2009年,起草了•城口县水库旅游景区管理暂行办法‣。另外,还先后形成了•关于城口生态旅游发展对策和建议的报告‣、•关于渝东北旅游金三角旅游合作对策建议的报告‣、•关于城口红色旅游工作情况和建议的报告‣、•关于“农家乐”经营发展的调研报告‣和•关于城口县生态旅游和旅游商品发展建议的报告‣等调研成果。

五、着力开发重点景区和旅游商品

重要景区初具接待能力,黄安坝景区初具发展规模,被列为了全市“十大旅游精品工程”中长江三峡高峡平湖游的重点景区,2008年日接待游客能力已达到350人;九重山成功申报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重庆市自然风景名胜区;历史悠久的鸡鸣寺常年有香客朝觐;城口县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和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成为了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列入重庆重点建设的六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以开县为中心的“刘伯承元帅陈列馆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城口红色之旅”被确定为重庆市组织推广的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旅游商品独具特色,山神漆器、鸡鸣茶叶、海宝玉、城口老腊肉、九重山绿色食品等旅游商品开发初见成效,在市内外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山神漆器在1998年被定为重庆市旅游商品,在2007年12月被认定为重庆名牌产品,其商标被认定为重庆市著名商标;2007年6月,经国家商标局正式批准,“城口老腊肉”取得地理标志商标。城口旅游商品开发走在了全市前列。

六、创新开展旅游宣传和区域旅游合作

充分利用重庆旅游网、城口党政信息网、城口县电视台、城口报等媒体,宣传城口的旅游资源,协助北京卫视•好山好水好心情‣栏目、重庆电视台•今日贫困山区‣和•中国大西部‣杂志等媒体对城口旅游进行了适度宣传,在•决策导刊‣、•重庆日报‣等刊物上作了城口旅游专版宣传,积极组队参加市旅游局和周边地区组办的宣传促销活动和旅游节庆活动,有力宣传了城口的旅游形象。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工作交流,积极探索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2008年与开县、宣汉联合,分别制作旅游宣传画册1万份,X展架10个;签订了•宣汉开县城口三县旅游联动机制框架协议‣。

第四篇:十一五电力工业发展成就

——“十一五”电力工业发展成就斐然

“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电力企业以国家大局为重,克服电价调整不到位、行业亏损的困难,积极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实现了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每年新增装机均在1亿千瓦左右,建成了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和±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为保障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加快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电力工业正从大机组、超高压、西电东送、全国联网的发展阶段,向绿色发电、特高压、智能电网的发展新阶段转变。

电力工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目前,我国电网规模已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发电装机容量继续位列世界第二,长期困扰我国的电力供应不足矛盾得到缓解,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资源配置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要。

发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2009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74亿千瓦,预计2010年底将达到 9.5 亿千瓦左右,其中水电2.1亿千瓦(含抽水蓄能),火电7亿千瓦,核电1081万千瓦,风电等其他电源3000万千瓦左右。“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9%,“十一五”时期新增装机容量是“十五”时期新增装机容量的2.19倍。

电网发展实现重大突破。电网电压等级不断提升,特高压从无到有,750千伏基本成网,各级电网发展协调推进。2009年底全国110(66)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达到82万公里、变电容量达到28.9亿千伏安,预计2010年底,全国110(66)千伏及以上线路将达到87万公里,变电容量达到31亿千伏安,“十一五”期间输电线路长度和变电容量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8.1%和14.6%,“十一五”时期新增输电线路长度是“十五”时期新增输电线路长度的1.21倍,“十一五”时期新增变电容量是“十五”时期新增变电容量的1.95倍。

用电水平明显提高。2009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3.66万亿千瓦时,预计2010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4.17万亿千瓦时左右,“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1.0%左右。(人均用电量从2005年的1894千瓦时/人年,提升到2010年的3100千瓦时/人年左右。)

电力供需紧张局面基本缓解。目前,电力供应能力总体较为充裕,除局部地区受电煤供应紧张、水库来水偏枯等随机性因素影响,出现个别时段电力供应偏紧外,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个别省区略有富余。发电设备利用小时由2005年的5425小时下降到2009年的4546小时,火电设备利用小时由2005年的5865小时下降到2009年的4865小时,基本扭转了“十五”末期电力供需紧张的局面。

电源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

积极发展水电、核电、风电等绿色发电,加大小火电机组关停力度,加快水电、煤电等大型电源基地的开发建设,电源结构和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绿色发电比重进一步提高。在2010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9.5 亿千瓦中,煤电占总容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72.8%,下降到2010年的68%,风电装机容量连续五年翻倍增长,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位,包括水电、核电以及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在内的绿色发电装机容量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24.2%,上升到2010年的26.7%。2010年绿色能源发电量将达到8800亿千瓦时,比2005年4600亿千瓦时增加91%,绿色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由2005年的18.5%上升到2010年的21.1%。

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稳步提高。落实国家“上大压小”政策,加快小火电机组关停,“十一五”期间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超过7000万千瓦,提前一年半完成国家“十一五”关停小火电机组5000万千瓦任务。2009年底,全国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比重达到65.2%,建成投产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21台,成为世界拥有超超临界机组最多的国家,火电平均单机容量由2005年的5.68万千瓦提高到2010年的10.5万千瓦。

地区布局进一步优化。西部和北部能源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快,东部沿海地区发电装机增速下降。“十一五”前四年,能源资源丰富的西北、华中、华北地区的装机容量分别增长了63%、45%、42%,华东地区仅增长24%,电源地区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明显提高

特高压、跨大区电网、区域和省级电网主网架、城乡配电网建设统筹推进,电网结构得到改善,电网资源配置能力不足和“卡脖子”问题得到缓解,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不断提高。

跨大区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建设和投产了西北华中直流背靠背联网、东北华北直流背靠背联网、(四川)德阳~(陕西)宝鸡±500千伏直流、宁(夏)东(部)~山东±660千伏直流、(内蒙)呼盟~辽宁±500千伏直流、新疆与西北750千伏联网等一批跨区电网工程。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取得重大突破,晋东南~(湖北)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顺利投产,并保持安全稳定运行超过一年,云(南)广(东)、(四川)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投产,(四川)锦屏~(江苏)苏南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面开工建设。2009年底,全国跨区电力交换能力超过2500万千瓦,全年跨区交易电量1213亿千瓦时,比2005年增长51.1%。

各网省主网架结构得到加强与完善。华北、华东、华中、东北电网500、220千伏电网协调发展。西北电网750千伏主网架初步形成。南方电网建成贵广第二回±500千伏直流、(贵州)施秉~(广东)贤令山500千伏交流等跨省电网工程,建成海南~广东500千伏交流海底电缆,实现海南与主网联网。“十一五”前四年,我国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累计达到15.91万公里,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8.52亿千伏安。2009年底,全国500千伏线路长度达到12.19万公里,变电容量6.4亿千伏安;220千伏线路长度25.36万公里,变电容量10.35亿千伏安。华北、华中、华东和东北区域电网以及南方电网500千伏线路规模分别达到2.70万公里、3.17万公里、2.24万公里、1.15万公里和1.59万公里,西北电网330千伏及750千伏线路规模达到2.19万公里。各省(区、市)主网网架结构得到进一步加强,容载比有较大提高,供电能力大大增强。

城乡电网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通过加快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城乡电网供电能力显著增强,供电可靠率大大提高。(城市和农村用户供电可靠率分别从2005年的99.766%和99.393%提高到2009年的99.896%和99.694%。)

绿色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积极发展绿色电力,加快小火电机组关停,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极大减轻了电力建设、生产和供应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能源节约效果显著。“十一五”前四年,依靠电源结构调整和能效提高,累计节约3.91亿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69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837万吨。

绿色能源替代效果显著。“十一五”前四年我国新增绿色能源发电量累计达到5337亿千瓦时,相应减少煤炭消耗1.85亿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9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96万吨。(“十一五”前四年因全国供电煤耗下降累计节约标煤1.92亿吨,减排二氧化碳4.76亿吨,减排二氧化硫411万吨。)

供电煤耗进一步下降。预计2010年平均供电煤耗较2005年下降32克/千瓦时,达到338克/千瓦时,低于美国(356克/千瓦时)、澳大利亚(360克/千瓦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电网线损显著下降。电网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线路损失明显下降,2009年全国电网线损率6.72%,低于英国(8.11%)、加拿大(8.1%)、澳大利亚(6.22%),高于美国(6.52%)、日本(4.81%)、韩国(3.78%),比2005年下降了0.49个百分点,累计节约电量399亿千瓦时,相应节约标煤1384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3432万吨,减排二氧化硫30万吨。

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电力行业严格按照国家排放标准,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2009年各项环保指标均提前超额完成 国家“十一五”计划目标要求,为全国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做出了突出贡献。与2005年相比,2009年排放总量和单位发电量排放量均显著下降,二氧化硫排放总量948万吨、下降27.1%,单位发电量排放量3.2克/千瓦时、下降50%;氮氧化物排放总量860万吨、增加17.7%,单位发电量排放量2.88克/千瓦时、下降19.5%;烟尘排放量315万吨、下降12.5%,单位发电量排放量1.0克/千瓦时、下降44.4%。(2009年脱硫机组装机容量达到4.7亿千瓦,占全部煤电机组的比例达到76%,较2005年提高59个百分点;在容量增加66.6%、发电量增加46.3%的情况下,行业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比例却下降到42.8%,降低了8.2个百分点。)

电力技术装备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十一五”以来,我国发电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和突破,在机组容量、参数、效率、环保性能、节水等技术指标上不断突破和提高。超超临界机组推广应用,大型空冷、循环流化床、脱硫脱硝等先进技术逐步推广。核电技术装备自主化不断实现重大突破,第三代核电站已开工建设。70万千瓦级水电机组实现国产化,大坝施工、大型水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等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风电、太阳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通过引进和吸收得到进一步提高。

特高压技术在系统分析、工程设计、施工调试、主设备研制等多项关键技术和设备制造上取得重大突破并实际应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以先进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直流输电、灵活交流输电技术装备实现国产化,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塔双回、紧凑型线路、大截面耐热导线、大容量变压器、钢管塔等新技术、新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体制和机制创新取得进展 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电力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成立了国家能源局,统筹电力发展的规划、政策管理。电力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提出了农村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开展了大用户直购电交易试点工作,推进了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工作。

电力企业重组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取得突破,相关发电企业积极拓展业务,煤电联营取得重大进展。

电力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各企业充分发挥集团整体优势,优化配置内部资源,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推进电力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压缩管理费用、控制非生产性投资、规范用工管理等措施,在物价明显上涨的情况下,有效控制了电力工程造价。辅业企业市场意识和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

电力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自2005年起,电力企业陆续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努力将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根植于企业的日常运营之中。

面对我国煤炭价格快速上涨的局面,电力企业服从国家大局,克服煤炭价格上涨造成企业严重亏损的困难,坚持生产和供应,保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

电力企业响应国家发展清洁能源的号召,认真贯彻《可再生能源法》,积极开展风电、太阳能等绿色电力的建设、消纳工作,成为促进我国新能源发展的主力军。具有防洪、航运等功能的水电站取得显著社会效益。

积极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战略,推动农村电力发展,自2006年以来,累计解决了167万无电户的用电问题,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在南方抗冰抢险,四川汶川、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世博会保电等重大任务中,电力企业圆满完成了电力保障任务,为我国夺取抗灾胜利、经济稳定发展和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做出了突出贡献。长期支持西部开发建设,圆满完成援藏、援疆、援青任务。

国际合作取得积极成效

电力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国际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展。加强与周边国家电力合作,实现能源资源优势互补,跨国电力交易进一步增加,2009年我国从周边国家输入电力达到23.8亿千瓦时,向周边国家输出电力达到41.7亿千瓦时。电力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推进扩大国外电力项目施工、建设监理的基础上,竞标运营菲律宾国家输电网,投资建设或并购包括部分发达国家在内的煤矿和电力项目。

虽然“十一五”期间电力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今后发展中还应进一步加强电力工业统一规划,建立科学合理的电价机制,提高绿色发电比重,提高电力资源配置能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才能增强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重要的支撑。

第五篇:栖霞区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十五”旅游业发展情况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旅游局的关心支持下,“十五”期间,通过实施政府主导的“大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五年来,全社会对旅游业的认识显著提高,旅游经济迅速发展,旅游资源加快开发,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市场不断扩大,旅游主业规模、产出水平和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对全区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旅游经济快速增长,总量不断提升

“十五”期间,我区旅游业经济总量持续稳定增长,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高。2004年全区接待游客95万人次,比1999年增长265%;预计“十五”期末全区接待游客111万人次,比“九五”期末增长327%;2004年全区旅游总收入2.4亿元,比1999年增长140%。预计“十五”期间完成旅游总收入 2.9万元,比“九五”期末增长190%。占全区三产总产出的8%。

2、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全区旅游产业规模日益扩大,截止2004年底,全区共有大小旅游饭店79家,其中星级宾馆3家;旅行社5家,其中国际社1家;有5个景点年接待量超过近10万人次。

五年来,我区交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栖霞大道、和燕路三期工程、八卦洲“灰色化”道路先后拓宽建成,实施了道路的亮化、美化和绿化,为全区旅游产业规模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道路环境。其中栖霞山风景区年接待旅游人次上升为50万人次;燕子矶公园旅游接

下载“十一五”洛南旅游业发展的成就与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一五”洛南旅游业发展的成就与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泰安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泰安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2009-12-04 09:54 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全市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构想,结合国家及全省旅游业发展思路和我市旅游业发展实际,制定我市旅游业发展“......

    关于**旅游业十一五发展的思考

    关于**旅游业“十一五”发展的思考从十一五开始到2020年,我市要举全市之力实现市委市府提出的把**建设成为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的奋斗目标。我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经过近20年的......

    关于**旅游业十一五发展的思考

    关于**旅游业“十一五”发展的思考从十一五开始到2020年,我市要举全市之力实现市委市府提出的把**建设成为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的奋斗目标。我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经过近20年的......

    2010年工作总结和“十一五”发展成就

    2010年工作总结和“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经受考验、奋发有为、成就显著的五年。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

    新疆教育事业“十一五”改革发展成就综述

    天山跨越 ——新疆教育事业“十一五”改革发展成就综述 时光荏苒,岁月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教育工作力度......

    “十一五”成就总结和“十二五”规划展望

    “十一五”成就总结和“十二五”规划展望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以五年为一个阶段,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战略规划和部署,设立主要经济社会发......

    总结“十一五”成就 明确“十二五”目标

    总结“十一五”成就 明确“十二五”目标 1月17日,******工委组织干部职工收看了中共*****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式,听取了****省长对***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就和......

    乡镇十一五成就工作总结

    乡镇十一五成就工作总结 乡镇十一五成就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乡积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境界,全乡实力、活力和魅力迅速提升,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