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质监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质监人才队伍建设 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人是社会的主宰,要实现发展,行为主体除了人之外似乎都不可能担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当前,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质监系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引进和用好各类人才,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仅事关全市质监事业发展,还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近年来,全系统各单位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还应清醒的看到,我们系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才观念不强、机制不灵活、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人才方面的优势也还没有完全转化为工作上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全系统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整体质量,都存在着明显不足。从专业结构上看,全系统中具有一般性质监知识的人员比较多,而适应现代质监工作要求的,系统地学习过法律、质量管理、计量、标准化、特种设备专业知识的人员还比较少,即使系统学过这些知识的人员当中,也有一些人由于不注重知识更新和继续学习,知识衰退,技能水平下降,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从人才层次上看,一般人才基本可以满足工作需要,但领导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及复合型人才明显不足,人才队伍的整体质量还不高。从年龄结构上看,许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接近退休或者已经退休。同时,值得重视的是在全系统人才总量不足的情况下,少数单位还存在着人才浪费现象,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是人才队伍建设观念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当前,在我们系统中一些单位和领导干部没有充分认识到人才在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人才培养和使用思想上不重视、措施上不落实、使用上不得当,导致部分人才知识老化,技能下降,难以适应工作需求。同时,部分单位一方面强调本单位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需要引进,另一方面却不重视对现有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使现有人才的潜能没有很好地发挥。三是在考核评价体系、激励机制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我们对干部职工的考核往往以年终考核为主、以经济指标考核为主,忽视了干部职工平时考核和全面考核,造成考核结果往往只能体现年终一个时点的情况、年度指标一组数据的情况,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干部职工各项实际工作状况。同时,由于对部分干部职工的特殊贡献,没有真正从政治上、经济上、荣誉上给予与其贡献相适应的待遇,影响了部分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分析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有体制机制的原因,但也和我们一些单位的领导干部束缚于传统发展的观念,不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有很大的关系。面对质监工作赋予我们的职责,面对人民群众对质监部门的要求和期望,我们必须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上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下大力气,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不断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工作机制,全面提高质监队伍的整体素质。下面我就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质监人才队伍建设,夯实质监事业发展基础,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探索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人才流动机制
正常的人才流动对于全系统时刻保持生机与活力,对于优化、调整和更新人员结构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系统承担的工作量逐渐增大,全系统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中高级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全市质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人才引进和录用的权限在省局,这就决定了我们只能通过探索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人才流动机制这一方式,破解当前全系统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这一难题。
一是建立科学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理念,充分发挥市场配制人才的基础性作用,打破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中的刚性制约,突破工作地、工作单位和工作方式的限制,通过兼职、临聘等手段,引进一批全系统急需紧缺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在实际工作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建立《酒泉市质监系统编外人员聘任与管理办法》,在市局的领导下,逐步规范编外人员聘任与管理。
二是建立科学的人才内部流动机制。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因 “单位终身制”导致的干部配置不合理、工作经历简单、视野相对狭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有限等弊端,剔除不利于干部成长、发展、进步的因素。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干部交流长效机制,盘活干部人才资源,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培养一批复合型干部,适应发展需要。同时,要进一步推行和完善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形成选贤任能、能上能下的干部竞争机制,促使全系统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事业单位要按照省局技术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立足本单位实际,根据工作任务、发展规划、人才结构等多种因素,合理设定岗位,明确岗位责任、任职条件、聘用期限,做到职责明确、权限清晰、条件合理、待遇透明。
三是进一步拓宽干部出口。在保持骨干队伍,保证工作传承的基础上,要积极推荐部分优秀干部推荐到省局、兄弟市州局任职,进一步拓宽干部出口,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四是进一步加大与省局的沟通联系。对目前全市系统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要形成科学全面的调研报告,积极向省局汇报,努力争取省局的支持。同时,要积极建议省局降低部分技术岗位的年龄和性别门槛,将部分有能力、有职称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吸纳到我们质监系统,缓解全系统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这一问题。
二、探索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人才教育培训机制
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立足培养和用好现有人才,发挥现有人才的能量,通过对现有人才队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努力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全市质监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积蓄力量。目前,省局大规模教育培训工作已经启动,在积极参加省局教育培训的基础上,我们也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立足酒泉质监系统实际,探索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人才教育培训机制。
第一、更新培训教育内容,改革培训教育方法。在人才培训过程中,要按照“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及时更新培训内容,适应质监工作的需要。除了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把提高人才的政治素质和政治鉴别能力放在首位之外,还要注重业务能力的培训,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行政和技术两个层面开展教育培训。同时,人才培训还要从传统的培训教育方法转变到现代的培训教育方法上来,大胆探索并积极采用一些科学的培训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的方法,将业余自学、老师讲授、小组研讨、电化教学、网络教育、案例教学结合起来,把学习理论与研究法律法规、交流经验结合起来。
第二、整合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一是要整合师资资源。通过兼职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从系统内部、兄弟市州局、高校、党政机关等单位聘请一些具有较强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的专家学者组成酒泉质监系统讲师团,采取集中培训与深入基层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系统干部职工开展广泛的培训。二是鼓励质监人才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通过对取得国家认可的硕士、博士学位证书,报销部分学习期间的学费的方式,激发人才学习的积极性;三是在拓展系统内容培训渠道的同时,还要积极向省局、市委、市政府争取挂职锻炼的名额,选派一些政治可靠、品质优良、工作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干部到省局、沿海发达地区和其他单位挂职,系统学习省局、沿海地区和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发展后劲。
第三、坚持培训与使用相结合,健全培训激励机制。要解决人才参加培训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必须要尽快完善质监人才培训的激励机制,使培训与使用真正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不经培训不上岗,不经培训不任职,不经培训不提拔”。把培训期间的学习成绩视为工作成绩,改变“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现象,建立以能力和工作业绩为导向的用人机制,引导人才注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激发人才自觉学习、积极参训的内在动力,形成自觉求学、竞争参训的良好局面。
三、探索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队伍建设机制
干部队伍建设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政治路线决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选好用对一个干部事关一个单位的健康发展,事关一批人才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基础和先导作用,这样的正反例子在我们系统都有生动的体现。党的干部路线是一以贯之的,但在具体发展阶段对选人用人都有具体的要求。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一大批能够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选人用人导向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和特点。一是建立适应形势的干部任用标准。把有没有宏观视野、战略思维,品行好不好,善不善于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有没有科学发展的本领,能不能驾驭全局、谋划大局、突破困局,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考量,突出选科学发展的干部,突出选以德为先的干部,突出选开拓创新的干部,为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提供舞台。二是建立“伯乐相马”、“赛场赛马”、“公众选马”有机结合的竞争机制,从实践中发现干部,重群众评价选拔干部。三是建立完善干部优胜劣汰的退出机制,解决不称职的庸人的淘汰退出机制,始终保持干部队伍精英团队的形象。
三、探索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为政之要,首在用人。选准用好干部,前提是正确地评价干部。目前我们对干部职工的考核往往以年终考核为主、以经济指标考核为主,忽视了干部职工平时考核和全面考核,造成考核结果往往只能体现年终一个时点的情况、年度指标一组数据的情况,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干部职工各项实际工作状况。所以,探索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事关质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将考核内容、形式、程序和目的有机结合。一是坚持内容要素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增强针对性。在要素设计中反映工作职责,反映岗位匹配,反映综合素质,在考核时,注重全面衡量。二是坚持形式创新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增强科学性。发挥定性考核评价的优势,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在定性基础上,设立具体的量化考核指标,赋予不同分值,进行打分。三是完善民主测评方法,规范测评内容,提前发放考核要点和民主测评表,注重对测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充分利用测评结果。坚持程序规范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增强操作性。结合实际,科学设计考评方式和工作流程,做到简便易行、灵活实用。
第二、将领导评价和群众评价有效结合。一是在增强考核评价办法的实效上下功夫,强化领导综合评价。要从经济指标、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对干部评价体系加以调整完善,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综合评价体系。二在增强群众评价,提高民主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解决好防止民意表达失真的问题,通过改进和完善民意收集方法,创造民意真实表达的条件,不断提高民意信息的真实度。对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等不同环节的考评结果进行综合梳理,并与科室平时掌握的情况相互补充印证。在全面掌握考评信息的基础上,采取类型分析、数据分析、比较分析、历史分析等方法,客观公正地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出评价。
第三、将年度考核与平时考核有效结合。一是发挥平时考核的作用。将平时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奖惩、单位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凡有重大活动,对参与干部的行为表现逐一记录原始过程。二是进一步规范年度考核。从环节、程序上规范年度考核,建立健全考核结果的反馈制度。把考核结果反馈作为对干部激励和鞭策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到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通过结果反馈,使干部本人全面了解领导和群众对自己的评价,从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进步。
第四、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有机结合。一是研究建立考核结果通报制度。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激励和鞭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二是建立考核结果反馈谈话制度。针对领导班子和部分领导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班子主要领导及本人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整改。对于出现问题较多、群众意见较大、工作实绩一般的领导班子,进行重点谈话,要求重点整改。对当年评为基本称职、不称职的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三是建立问题核实制度。对于在考核中有反映,短时间内又无法证实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核实,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四建立考核结果运用制度。充分发挥好考核结果在干部使用、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将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职务升降、后备干部培养等方面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篇: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钢结构分厂负责整个公司结构件的下料、成型、拼焊等加工工序,结构件是工程机械产品的钢筋脊梁,而结构件质量的不断优化,就要靠分厂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来完成。在厂领导的正确带领下,成立以来随着生产经营的不断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整体推进,钢结构分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高技能人才占技操作人员总数的 00000 %。其中,以赵保雷、缪士超、陈猛等为代表的拔尖技能人才,不仅拥有“八小明星”“劳模”“集团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而且带领分厂在公司的八小活动中共完成把小项目0000项,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现将钢结构分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报告如下:
一、建立公平公正、运行规范、管理科学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钢结构分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以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为导向,以公开投票选举的方式,面向全厂以工段为单位开展了高技能人才推荐活动。最后对选举产生的信用度较好、整体素质较强的员工,进行进一步的调查、确认。对于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条件的员工,将被纳入钢结构分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队伍中。
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将培养高技能人才工程作为工作重心。以公司“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的用人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为基本原则,将打造一支综合能力较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作为主要任务,以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技能
培训等为手段,以培养技师、高级技师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制定了
一份详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全面启动分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三、以内培外训为主要形式,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在分厂内部,开展多层次、多样化培训,通过脱产、半脱产培训、岗位练兵、岗位培训、班组长培训、技能比赛等形式,提升企业新录
用员工和在岗职工的岗位技能,建立名师带徒制度,促进高技能人才
成长。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和专业培训。如“电焊工杯”技能比
武、“青春杯”行车工岗位练兵,数控车工绩效等级考试等等,而外
培则表现在:今年钢结构分厂开展了企校合作培养技师的做法,与徐
州高级技工学校合作开办了“高级技师培训班”,成立由分厂和徐州
高级技工学校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的企校合作领导小组,负责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对教学过程和质量进行日常
性督导,为培养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四、强化职业资格,建立高技能人才岗位序列。
钢结构分厂,装置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生产作业连续性强,对技
能操作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引入岗位素
质要求,规定了各技能操作岗位最低职业资格等级标准。多数操作岗
位须具有中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关键操作岗位须具有高级工以上职
业资格。要求在岗员工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取得与岗位要求相对应的职
业资格证书,否则,要转岗培训。
五、加大激励力度,完善高技能人才成才的动力机制。
引导高技能人才立足本职,钻研技能,提高技能水平,实现职业
发展。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能岗位的关键作用。建立高技能人才带头人制度,并给予必要的经费和人员等支持。充分发挥生产一线优秀高技能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钢结构分厂更是结合分厂实际情况,对高技能人才委以重任,如将分厂未完成的高难度高质量的工作任务交与他们来完成,让他们积极与分厂所有的项目革新,并对特别拔尖且有重要贡献的技能人才给予物质嘉奖和通报表扬,并且为他们这些拔尖技能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钢结构分厂将一如既往紧紧围绕企业产业发展目标,将加造就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作为奋斗目标。
第三篇: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
内容摘要:文章从案例中A公司市场销售收入减少、市场调研报告着手分析如何落实研发部门人才队伍建设,从建立科学有效的遴选机制、人才梯队建设、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层面描述落实研发人才队伍建设的解决思路,并进一步对落实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进行了详细阐述。
随着全球国际化的发展浪潮,企业竞争愈演愈烈。企业是否能在行业领域内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蛋糕是企业能否长远发展的砝码。而新产品的研制、产品的更新换代是确保企业获得高额市场占有率的关键指标。研发部门人员频繁跳槽、“低水平”研发是目前我国企业研发部门存在的普遍问题。如何落实研发部门人才队伍建设,是困扰人力资源经理、研发部门负责人的“鸡肋”.案例:市场份额缘何悄然下降?
A公司是一家中型国有企业,是化学高分子材料制造行业领域的领头羊。近五年来公司产品销售收入以25%的速度递增。然而2006年公司产品销售收入并不是十分乐观,直至6月份仅完成预算销售收入的35%。公司领导对这一现象感到十分茫然,为什么产品市场突然萎缩了呢?公司的拳头产品销售数额也上不去呢?“TH-1221”、“TTB-122”是公司的拳头产品,荣获全国名牌产品称号,2003年、2004年、2005年连续单品种销售收入均创造了亿元纪录。市场部人员针对市场进行了调研分析,调研结果显示:公司的老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已经到了顶峰,在销售量上很难有新的突破,某些产品销售量甚至开始下滑;面临行业领域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公司产品品种单
一、缺少新产品的上市,新产品的研制速度过慢。同时大部分代理商也反映公司产品研发速度太慢,老产品缺少市场前景。正在此时,人力资源部递交了一份关于2005-2006员工辞职原因分析报告。公司员工流失率最高的部门是产品研发部,人员流失率为35%,近两年流失员工25名。人力资源部从职业发展、培训开发、薪资满意度等方面对研发中心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部分离职人员进行了回访。从人员调研、访谈了解到以下信息:研发人员普遍认为看不到职业发展空间、个人发展机会渺茫;工作过程中缺少技术指导,除两名总工程师外,其他人员均不具备全面技术指导能力;人员结构不尽合理(研发人员结构图见下图)。
面临竞争激烈的市场形势,A公司产品销售前景令人担忧,与前五年同期销售增长率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是缘其前方销售市场还是产品生产后方?结合市场部、人力资源部的调研情况来看:产品研发问题是影响销售的直接原因,而研发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是导致研发部门工作进展不顺利、影响产品研发速度的根本原因。
一、解决思路对策
从研发人员现状来分析,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年龄结构断层现象严重。研发部以年轻人居多,从研发部人员结构图也可以看出:年龄断层现象严重,年龄在50岁以上的比例仅为5%,36~50岁的占0.0%,31~35岁的占6.8%,30岁以下的占89%.中间年龄出现断层,严重缺乏具备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技术底蕴不足,不能形成一个老、中、青相结合的具有较强技术开发能力的研发团队。二是缺乏研发经验丰富人才。工作经验10年以上人员仅3人,工作经验在1至3年内的人员28人,占总人员的63.6%.三是人才队伍综合型人才欠缺。人员队伍中具备多领域业务经验的人员甚少,除了两位总工程师外,目前人员队伍中严重缺少“多面手”技术人才。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倾尽全力打造一支专业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研发人才队伍,是公司产品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环节,也是A公司研发部近期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加快研发部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1、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科学、有效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是发挥人才潜能机智的重要渠道。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选拔优秀人才,既有助于激励员工发挥潜能、积极创新,又有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研发人员队伍的优势在于:员工综合素质基础较好,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近82%,研究生学历人员占公司研究生学历人员比例12%。坚持“任人唯贤”、“优胜劣汰”的用人原则,可以确保一些德才兼备、专业水平突出的年轻人才被选拔到一定岗位进行培养。有针对性地选用一批拔尖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把他们培养成在专业上能够独挡一面的核心骨干,同时影响和带动其它员工,促进共同进步和提高。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合理、公平的工作环境,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正所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2、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增强人才梯队建设
结合公司技术领域人力资源现状来看,加强研发人员的培养、使用是关键,逐步构建研发人员梯队,形成一个老、中、青相结合的具有较强技术开发能力的研发团队。加年轻人才的培养力度是重中之重。人才的培养方式主要为能力素质的培训开发、实际工作中的技术指导、在工作任务中赋予一定的权限体验、锻炼等方式。围绕岗位要求、专业领域培养、提升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学习能力等核心能力素质,不断提高现有人员的素质能力。
一是加强技术培训、交流。
技术培训、交流是科研技术人员不断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关注国内外研发市场、行业新形势的重要途径。研发部可积极组织人员参加行业领域专业技术交流或聘请知名专家进行讲座培训。既“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例如充分借助项目合作伙伴,合作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师资力量和技术力量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最新的行业信息和发展方向。同时,对于培训对象的选择应是基于岗位工作的需要和员工工作业绩的表现,为那些绩效优秀的核心骨干员工提供培训机会,一方面有助于其专业水平、研发思路的提升,对实践工作的指导;一方面亦是对其工作的肯定与激励,有助于发挥员工在各自岗位上的积极主动性。
二是建立人才的分级培养体系。
逐渐建立阶梯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对工作经验丰富的专家顾问、技术管理人员,除完成本岗位的工作任务外,还应按一定的比例赋予其培养、“传、帮、带”年轻人的职责;对专业水平拔尖的项目负责人,既要鼓励、激励他们发挥潜能、积极创新,又要为其提供技术培训、交流的机会以增长、拓宽知识信息;对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开发员,则重在培养和选拔。这样,层层推进,形成良性循环和发展后劲。
三是整体方针。
技术人才的梯队建设,建议以专家顾问为龙头,以项目负责人为主体,以项目开发员为基础,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不断优化人才梯队、保证人才活力,努力实现人尽其才,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人才梯队的建设,不仅要作为一种制度加以制定和完善,更要形成一种知识传递和共享的学习氛围,形成一种学习型的文化。同时,部门领导需要具有长远目标和宽阔的胸襟,从企业长远发展大局出发,协调好员工关系,做好接班人培养的工作。
3、明确职业发展通道
技术人员职业发展通道亦并非是单一路线制,可以走技术专家、技术管理综合人才两条线,也可以在部门外部其它技术管理岗位寻找发展平台。针对员工的能力素质特点,为其“量身定制”不同的职业发展通道,明确其职业发展方向,以避免因单一的行政路线发展造成职业发展“瓶颈”、职业发展道路堵塞。而职业发展通道需在明确部门人员规划、职业定位的基础下开展,只有在落实部门现有人员规划、岗位规划后,才能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
4、关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对企业而言,是帮助员工找到个人目标和组织发展机会的结合点,为员工提供心理上的满足,优化配置企业的人力资源;对个人而言,是围绕自己的工作制定职业发展目标,并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去逐步实现目标。随着现代管理的逐步深入,核心竞争力需求的进一步提高,以人为本、实行员工关系管理、切实提高人力资源的有效性成为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日益凸显。
建议研发部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把握好以下关键点:
①明确职业生涯路径首先明确每个员工的职业生涯路径,为每个员工描绘出他可能的发展路线和空间,并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用人部门是员工成长的主要环境,用人部门只有在全面地了解员工,了解员工的价值观、个性、能力以及员工的职业发展目标,结合部门发展机会综合分析两者的结合点。并向人力资源部提供部门人才培养、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建议,逐步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效能。
②加强沟通进行职业规划,是部门领导和下属深度沟通的良好渠道和平台。部门领导可以适时地结合员工的工作状态、思想动态,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主动地与员工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彼此的了解,在沟通中消除误会,在沟通中达成共识。让员工能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结合部门工作的安排,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踏踏实实工作,从而有效降低骨干员工的流失率。
③注意事项部门管理人员在确定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前景时,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员工的现有状况如何,而是要站在部门全局的层面,客观、全面地分析员工的职业发展方向,挖掘员工的潜质,充分发挥员工的个人能力,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他们为企业的研发事业贡献力量。
三、落实研发人员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
1、明确研发部门与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职责
人才队伍建设并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毕竟,人才队伍建设和企业战略的实现必须融入到企业的日常运营中,而且需要高度依赖各部门负责人的共同努力。人力资源部与用人部门的管理职能只是分工不同,人力资源部负责整个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实施,负责整个公司人力资源的宏观调节与控制,负责用人部门人才队伍建设的考核与协调等。实际工作中,用人部门直接负责公司各项人力资源政策的落实,履行人力资源规划、开发、考核激励及晋升等管理方面的权力与职责。用人部门为人力资源部提供决策信息支持,同时接受人力资源部的指导与监督。
公司整体的人力资源规划是建立在用人部门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之上的。只有明确两者职责的“异”与“同”,才能避免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出现相互推诿现象。
2、实际行动力度是落实的砝码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相互牵制的循环机制,任一方面都不可忽视,需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切不可走形式、摆花架子,若制定出“有声有色”的人才队伍建设制度,而在实施过程中打折扣、降低执行力度,那么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依然不能彻底解决,只是“水中花、镜中月”,看起来很美罢了。A公司若要解决产品研发问题,必须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大力气、动真功夫,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项目带头人和研发骨干队伍,为研发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为产品更新提供
第四篇: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是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的有力手段,因此,大力实施人才富民战略,营造人才工作环境,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工作制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一、要扩大人才队伍规模。要探索、建立、完善有利于调动干部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机制,激励现有人才奋发进取,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经济社会发展建功立业。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和干部退出制度,用制度管人,用机制激励干部,盘活现有人才总量。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行政、企事业单位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创造一个人才能进能出、职务能升能降,优者上、平者让、劣者下的用人环境。坚持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支持鼓励在职人才自我脱产进修深造。给发展潜力大的人才压担子,进行多岗锻炼,增加阅历,积累经验,促其尽快成才。
二、要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要认真贯彻《干部任用条例》,严格按照程序办事,落实群众“四权”,进一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完善考察失真和用人失误责任追究制度,用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机制发现人才、选准干部。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法纪监督和组织监督的作用,构建监督网络,形成监督合力。要加大考试录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力度,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中激励、发现人才,通过选育管用环环紧扣、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不断提高党政干部队伍的素质。要打破论资排辈的职称评定模式,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职称采取绩效挂钩的措施,对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实行低职高评,对一些急需专业,特殊岗位所需人员实行低职高聘。对做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按贡献大小,实行奖励,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要完善人才保障机制。要积极探索有利于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的奖惩制度,对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及工作者实行重奖重用。逐步完善福利制度,保证各类人才的福利待遇水平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构建各类人才终身教育体系,加大继续教育力度,形成国家、单位、个人三方面负担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逐步提高发展性投入用于人才资源开发的比例,把包括合理的人才培训经费、招选聘经费、科研经费、奖励经费列入预算。
第五篇: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
教职工生活福利与工作待遇 校园基本建设与环境综合治理
人才队伍建设
教职工生活福利与工作待遇 校园基本建设与环境综合治理
人才队伍建设
教职工生活福利与工作待遇 校园基本建设与环境综合治理